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精选文档)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精选文档)

2023-11-23 11: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供大家参考。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篇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习惯。通过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使学生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作用,初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人,激发兴趣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现在我们来玩一玩,好不好?

师一边拍手一边有节奏地说:小朋友,我问你,9和几凑满十?

学生:邵老师,告诉你,9和1凑满十

[评析: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为新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口令游戏不但复习了10的组成,也为学生探索8、7加几的算法提供了依据。]

二、操作探究,学习新知

1.教学小号图。

(1)提问:这是一幅小号图,谁能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怎样列式?

[评析:让学生先说一说图意,再提出问题,旨在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

(2)提问:8+7等于几?你能从图上看出来吗?在小组里说一说。

(3)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可能会有下面的想法:

①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②左边8个加2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

③右边7个加3个是10个,10个加5个是15个。

④两个盒子一共20格,现在空掉5格,就是15个。

⑤8+7=8+2+5=15。

⑥8+7=7+3+5=15。

学生在交流第②、③种方法时电脑动画演示小号移动的过程。

[评析:教师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让学生自主探索8+7的计算策略。以上不同的算法反映了学生的三种认知水平:第①种算法表现出动作把握倾向,认知水平有待提高;第②③④种算法表现出图形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对图形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像力;第⑤⑥种算法表现出符号把握倾向,这些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认知水平较高。]

2.教学小棒图。

(1)小朋友想出了很多办法计算8+7=15,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青椒和小蘑菇是怎样想的?

小青椒是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的,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是怎样想的?指名说一说。

动画演示,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

(2)小蘑菇的想法和小青椒有点不一样,请你们在小组里说一说它又是怎样想的?指名交流。

[评析:设置一个帮助小青椒和小蘑菇的情境,让学生填出方框里的数,有利于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美德,同时使学生的认知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3)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小结:这两种方法都是凑十法。

3.(1)教学想想做做第1题。

请小朋友先用学具摆一摆,再计算。学生完成后交流。

(2)(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下面我们来做个圈十游戏。先圈出10个,再计算。

(3)教学想一想。提问:不看图、不摆小棒,你们会这样想吗?请你在书上填一填。

提问:计算8+9还可以想哪些有联系的算式?

谁来说一说。学生可能想到:

①因为9+8=17,所以8+9=17。

②因为9+9=18,所以8+9=17。

③因为8+10=18,所以8+9=17。

④因为17-9=8,所以8+9=17。

[评析:让不同的学生表现不同的思维过程,使他们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同时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进一步发展。]

(4)小结:我们计算8+9的时候可以想以前学过的算式,这个办法真不错。(电脑出示想想做做第4题)你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的得数吗?

学生口答。

[评析:通过题组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较小数加较大数,可以利用学过的算式直接算出得数,同时体会两个数相加,交换位置,和不变。]

三、寻找规律,巩固新知

1.电脑出示8加几的题目,学生口答,引导学生发现,只要把加上的数分成2和几,就知道得数是十几。小结:发现了这个规律,就会算得又对又快。

[评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让他们去观察、比较,从而发现8加几得数的规律,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速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思考的习惯。]

2.电脑出示7加儿的题目。提问:那么7加几有这样的规律吗?谁能很快算出这些题目的得数?

3.组织口算比赛男女生各派一名代表,其余打手势。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提问: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袋面包,第一袋装了9个,第二袋装了8个,第三袋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且,只要肯动脑筋,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不止一种。

[评析:教师从现实生活中提出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学生需要在具体的情境中,作出分析、估计和判断。问题解决的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发展了求异思维,培养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总评:本课的教学,没有严谨的计算方法的讲解和反复的、规范化的算理语言的训练。教师允许学生用适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形式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学生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生动的和个性化的过程。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2

三 比一比

1.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

2、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初步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教学重点:

初步正确地数、读、写100以内的数,特别注意过九的数。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具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复习数位表: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第三位呢?(个、十、)对!

“那么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11?”(指名回答,说一说数位表示的意思)

(二)导入:

“刚才表示的数都是20以内的数,如果是20以上的数又应该怎样表示呢?谁知道24这样用计数器表示?”

说一说数的组成。

(学生讨论,教师指名回答)

写作:24读作:二十四)

(三)新课:

1、想一想应该怎么样用计数器表示42?(指名回答)

想:42由4个十和2个一组成,所以在十位上拨4,在个位上拨2。

写作:42读作:四十二

2、(1)教师拨珠子:十位4颗,个位3颗

“请问珠子表示的数是多少?”(指名回答)

板书:写作:43

全班齐读“十位是4,个位是3,所以读作四十三”

读作:四十三

3、练习巩固:

(1)接拨珠子,分别用指名答、开火车答、全班齐答等方式。过九的数:39,49,59,69,79,89,99.

(2)教师读数,学生听数并动手写数,再全班对答案。

(3)同桌2人合作,一人说数,另一个人在听写本上写数,要求写数和读数都要写出来。每人说3个数。

(4)巩固练习

1、个位是7,十位是4,这个数是()。

2、65的6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

3、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7,第二位是2,这个数是()。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读数和写数。(板书:读数、写数)其实方法和20以内数的读写都是一样的。不知道小朋友们是否都熟练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写呢?好我们现在来做练习。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熟练掌)(握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练习能说明和归纳相应的口算过程,逐步形成口算技巧,提高口算能力。

3、在正确口算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中,初步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熟练口算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计算练习巩固

1、算一算,比一比,说一说。(练习七第1题)

认真观察这几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2、先估算,再计算。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2题,请学生先说出得数是几十多,再算出得数。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然后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小结;估计时既要看清要加的数是整十数还是一位数,还要看清两位数的十位、个位上的数各是多少。

3、不计算,比大小。

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3题,

小朋友们,不计算你能比出两边的大小吗?47+2与47+20,怎么比呢?同样是47,要加上的数大和就大,要加上的数小和就小。47+2得四十几,47+20得六十几。

二、解决实际问题

1、出示课本练习七的第4题,指名读题,全班齐读。怎样列式呢?要求学生独立列式填空。交流结果

2、练习七第5题,集体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列式,完成交流思考过程和结果。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在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计算上有了哪些进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2、会对投掷结果的各种情况进行猜测,初步感知投掷结果的可能性(随机性)。

【过程与方法】

掷双色片,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对随机结果的初步认识,感知数学的奥妙,激发学习数学的欲望。

教学重点:

能用红蓝双色片摆出数(10以内)的各种分拆,并能根据摆的结果用数字进行记录。

教学难点:

掷双色片,并统计出红蓝圆形片的数目,并用阿拉伯数字纪录。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双色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小朋友,我们先来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这里有两个双色片,它们的一面是蓝色,一面是红色,现在把这两个双色片放到杯子里去掷一下,你们猜猜看,掷出的结果会是怎样的?

生:(两个都是红色;两个都是蓝色;一个红色、一个蓝色)

师:那么请你们拿出两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结果是不是这样。

(出示课题:掷双色片)

二、动手操作,实践感知

1、知道数的分拆,并能用数字记录;

学生汇报掷的结果,教师板书

(1)○●

(2)○○

(3)●●

问: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师:我们还可以把这几种情况用数字记录下来。

指着黑板问:那么2可以分成几和几呢?(1和1;0和2;2和0)

师:通过双色片我们知道了把2分拆有三种不同的情况。那么你能用双色片摆一

摆3的分拆吗?

(学生操作,汇报结果。师板书,生模仿记录。)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会用双色片摆出3的分拆,还能自己进行记录。现在书上有6种数的分拆,你能根据红蓝片的个数进行记录吗?

书上14页练习9/①

(学生完成练习,汇报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也可以说红片几个,蓝片几个,几和几是几。

2、掷双色片,对随机结果进行感知

师:刚才我们通过掷双色片和双色片的摆放知道了数的不同分拆。现在每个人拿出5个双色片,放在杯子里掷一掷,看看会出现哪些情况。

(学生动手操作)

汇报:几个红片,几个蓝片

板书

○○○○○ (1)

○○○○● (2)

○○○●● (3)

○○●●● (4)

○●●●● (5)

●●●●● (6)

生完成书上的练习2。

师:刚才我们自己动手掷了5个双色片,知道可以掷出6种不同的结果,那么哪些结果经常出现,那些结果很少出现呢?请你们自己再掷几次,然后把掷的结果记在书上。

问:你发现了什么?

(生:1和6出现的情况较少等)

同一种颜色出现的较少,而两种颜色都有的情况比较多。

问: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个问题等你们以后长大就会知道,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回去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

三、总结交流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作业设计

练习册P9 写数,练习册P45、46

板书设计:

双色片

○ ●

○○○○○ 5 0

○○○○● 4 1

○○○●● 3 2

○○●●● 2 3

○●●●● 1 4

●●●●● 0 5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6

一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

单数:1、3、5、7、9 ······

双数:2、4、6、8、10 ······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

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

(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

2.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

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教学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活动经验。

3、培养观察、表达、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初八认识几何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名称。

教学准备:学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的学具、橡皮泥一盒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各一个,PPT课件

师:认真观察,找一找两幅图有几处不同?

一.动手动脑,感受新知。

1、师:看看大家是不是真的认识它们,(出示立体图形图片)。你要是认识它们就和它们打声招呼,说出它的名字。(生说说立体图形的名字,师贴在黑板上)

2.把这四种图形分成两类,你怎么分?

学生分一分说一说。

3、课堂活动二:

感受立体图形。

(1)看一看

师:(拿出长方体实物)请大家也拿出自己的长方体,先数一数它有几个面。(引导学生有顺序的数)

学生自己数正方形的面

(2)比一比

1.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

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全班交流,评价。)

2、展示学生的比较方法。

3、课件展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

4、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比较圆柱体和圆

(3)课堂活动三:摸一摸

师:闭眼睛,摸一摸,四种立体图形,有什么感觉?再说说他们的名字

三、课间活动

四、课堂活动四:

认识和欣赏生活的图形

1.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实物,让孩子们与所学四种立体图形连线。

2.数一数

3.认一认,数一数

五、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和哪些图形成了好朋友?评价你的表现(你能到到几个水滴娃娃?)

六、课堂活动延伸

用你认识的立体图形设计一幅画。

在比眼力、比记忆力的游戏活动中导入新课,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几何图形很抽象,而抽象知识需反复感知才能逐步转化为理性认识。我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充分利用学生的学具,激发起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的学习活动中,初步感知四种立体图形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

一年级孩子的注意力只有20分钟左右,课间活动可以让他们缓解疲劳,重新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形式简单的课后练习,却给学生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要求,这样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会很有帮助。

自我评价让孩子们学会思考自己,感受学习中成功的快乐和失败的教训。简单的评价形式适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教学反思:

这一节充满童趣的数学课,教学时采用大量的课堂活动,有比眼力、比一比、摸一摸,将教学内容进行组织,提供给学生愉快的学习环境。

活动是思维的载体,是低年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中开展的每一次活动都为学生获取知识搭桥铺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动手、动脑,通过独立思考、与同学进行交流,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些数学思维方法,同时,学生的个性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结合生活实际举例活动和认识交通标志活动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虽然放手让孩子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但是因为学生的年龄和知识结构特点,本节课也有不到之处,说立体图形的特点时,孩子们想到的不够全面、说得不够准确,我也及时给予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培养他们探索性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使我感受到,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一定要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出发,让他们在玩中学,动中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获得各种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8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十几减9。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①9十3 9十7 9十4 9十6

②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①9十( )=12 9十( )=13

②9十( )=14 9十( )=15

③9十( )=16 9十( )=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朋友玩套圈游戏,投了14个圈,有9个没套中,套中了几个?

提问:

(1)要求套中了几个,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4—9=)

(2)得多少?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得数“5”。

3、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想加算减的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练习

完成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通过十几减9的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20以内退位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

(1)9+( )=15 (2)9+( )=18

①15-9=( ) 18-9=( )

(3)9+( )=14 (4)9+( )=17

②14-9=( ) 17-9=( )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4题。

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

(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教师还可以随意在黑板上指题,全班每一个学生举数字卡片表示得数,这样能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

3、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4、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布置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经历十几减9的计 算过程,比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十几减9的算式,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能用“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解决现实问题,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十几减9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探究计算十几减9的思维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题卡、小棒

【教学过程】

一、热身赛

①8+9= 15-9= 17-9= 6+7= 13-9=

②7+9= 18-9= 9+5= 14-9= 11-9=

(1)集体订正

(2)评讲:请你说说17-9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4)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前面大家共同探究的十几减九的几种方法,那么老师希望大家在后面学习过程中,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做题。好,下面就进入我们今天的十几减九的练习课。(板书课题:十几减九的练习课)

二、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喜羊羊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很喜欢,今天喜洋洋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了,大家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生:你们好

师:今天一大早懒羊羊村长把大家召集了起来,交给他们一个重要的任务。原来灰太狼趁大家没注意,把羊村的宝藏偷走了,现在任务就是要小羊们找回宝藏。当然这一路上困难重重,大家有信心帮他们夺回宝藏吗?

生:有!

师:好,下面就进入我们的闯关活动。

1、速度大作战

师:我们来和喜羊羊比一比谁的速度快吧

①12-9 = 16-9 = 14-9 = 18-9 =

②17-9 = 11-9 = 16-9 = 13-9 =

用你最喜欢的算法算算 18-9= ( )

2、看图写算式

师:跑那么快,大家一定都渴了,看,同学们,我们来到了草莓地。

3、力气大作战

师:同学们吃饱了,大力士泰哥要和我们比力气呢(在圆圈里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者等于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 和<的含义。“>”是大于号,表示一数比另一数大;“<”是小于号;“=”是等于号,表示左右两边的数相等。

2、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能力目标

1、会写大于号、等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读出一个式子。

情感目标

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2、养成一丝不苟,认真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的含义。

2、“>”、“<”、“=”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使用>、=和<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媒体:

多媒体课件;小兔子和萝卜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多媒体)

1、哪种图形多?在多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

2、哪种图形少?在少的一行打√

▲ ▲ ▲ ▲ ▲ ▲ ()

■ ■ ■ ■ ()

3、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设计意图:为学生学习新知从思路和方法上作好铺垫,也为学习新知作了衔接。)

二、探究与体验。

教师把课本第20页的主体图利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1、师:今天是小熊猫的生日,他的一些好朋友都来祝贺了,小熊猫准备了一些丰盛的午餐来招待大家,在这幅图中,你能发现哪些与数有关的知识?

学生观察汇报

生:有3只熊猫,3只猴子,4只兔子。

生:小熊猫准备了4根香蕉,4个桃子,4个萝卜„„

2、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有选择地贴出准备好的各种图片。

4只小兔图片

3只小熊猫图片

3只小猴图片„„

3、教师引导:同学们发现了这么多数学方面的信息,如果让你帮小熊猫分食物,你准备怎样分?同桌互相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分,如:把萝卜分给小兔,把桃子分给小猴,把竹子分给小熊猫自己„„

(1)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小兔子有几只?萝卜有几个呢?

学生:4只小兔子,4个萝卜。

学生:兔子和萝卜同样多。

(2)提问:每只小兔能吃上一个萝卜,萝卜一个也没多,小兔的只数与萝卜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相同、相等、同样多)

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同样多可以用符号“=”表示,并在黑板上写上“4=4”,认识“=”,以及读法,进而教读这个式子。

(3)指导学生书写等号。

(4)师:根据刚才发现的数学信息,还有哪些可以用“=”连接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

萝卜的个数和桃子的个数可以写成“4=4”;

小熊猫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可以写成“3=3”;„„

根据生活中的信息,举出用“=”表示的实例。

4、师:我们知道了同样多可以用“=”连接起来,如果不是同样多的又怎样呢?

分桃子

提问:观察主体图,数一数几只猴,几个桃?学生回答后,进一步提问:桃子和猴子的数目同样多吗?

(1)引导学生比较,用语言表达:桃比猴子多;猴子比桃少。

①告诉学生“4比3大”可以用符号“>”表示。学生说一说大于号的形状。可用语言表示,也可用手势表示。

②在讲“〈”号时,让学生说一说小于号“<”的形状是怎样的,与大于号的形状对比来说。

(2)板书:4 〉3与3〈4,认识“〉”、“〈”及其读法。

5、观察区分“>”、“<”和“=”。

师:观察大于和小于两个符号,你发现了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都是躺倒的“∨”,只是方向相反,但都是开口对着大数。

(1)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教师都加以肯定。

(2)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看谁摆得好: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设计意图:在情境中,通过观察,让学生体验比多少的一些方法,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的概念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经历把生活语言转化成数学语言,再抽象出用数学符号表示的过程。)

三、练一练

1、基本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1题。

2、巩固练习:完成21页“练一练”第2题。

四、小结

1、让小朋友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2、教师加以概括: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关系符号“>”、“<”、“=”来表示。比时仍然可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

五、作业

完成21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认识>=<

4 = 4 读作:4等于4 (等号)

4 >3 读作:4大于3 (大于号)

3 <4 读作:3小于4 (小于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0

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知道用长方体 画出长方形;正方体 画出正方形;三棱柱 画出三角形;圆柱 画出圆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漂亮的城堡)

今天,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带我们去参观数学王国中的图形城堡,想不想去呢?淘气有个要求,这节课你必须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到了吗?在这座城堡里,住着各种形状的图形,请小朋友们认一认,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名字。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都是立体图形。在图形的城堡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住着一个庞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课件出示:平面图形)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这些平面图形。(板书:认识图形)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

(1)观察操作。

淘气告诉我们一个小秘密,他说这些平面图形都藏在大家桌面上的物体中,请大家找一找、摸一摸你桌上的物体其中一个面,并说一说你摸的感觉。赶快行动吧!

(2)汇报交流

说一说:你摸一摸自己找的图形的面,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面”的主要特点是平。)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1)教师启发: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留在桌上的白纸上呢?小组合作讨论方法。引导学生想出多种办法(可用描、画、印等方法),给予赞扬。

(2)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纸张,下面就请大家动手选自己喜欢的立体图形,把这些平平的面请下来吧。

(3)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3、小结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平平的面表示成一个平平的图形,这些图形就叫做平面图形。

4、大家真了不起,老师也将这些平平的面请到了电脑上,仔细观察会发生什么变化。

(课件演示,出示图形名称,板书。)

5、想一想,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你想怎么记住这四位新朋友呢?

6、仔细观察哪两个图形长的比较像呀。怎么区分它们呢?(课件演示)

7、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就用小棒来摆一摆,看一看你能摆出哪些图形。(学生动手操作,演示)

师:有没有摆出圆的?现在能不能快速的将这些图形分一分呢?

8、间休:幸福拍手歌

其实这些图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请你在教师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哪个面是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老师也找到了几个图形,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都是什么图形呢?

小结:正是这些交通标志牌无时无刻都在提醒着我们注意交通安全。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猜一猜。

2、完成练习一1、2题

3、欣赏图形。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并能正确表达出比的结果。

2、联系生活实际,知道一些特殊物体的对应。

3、提高学生动手操作与口头表达的能力。

4、培养学生互相关心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

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一些特殊问题。

教学准备:

学生:各种比较的物体(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

教师:手套若干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引入课题

师:星期天的早上,我们的小伙伴约好去公园玩碰碰车。他们来到了碰碰车的场地(出示主题图)

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图,说说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观察主题图后交流

(车不够:又6个小朋友,只有5辆车;已经4个小朋友有坐在车子里了,还有一辆车空着,可是有2个小朋友从后面跑来;……)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用数数的方法知道了车比人少,也有的小朋友用一个小朋友对一辆车

的方法比较知道了车比人少,这种方法称为一一对应。

问:生活中我们外出活动经常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果你遇到了会怎么办呢?

生:(略)

师:今天我们就要用数数或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

板书:比较

【利用故事情景引出问题,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同时直接点出本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使学生明确本】

二、动手实践

体验方法

师:在你们的桌上分别有铅笔与笔套、瓶子与瓶盖、语文本与数学本,现在请你们同桌一

起来比一比哪样物体多,哪样物体少?

生:同桌合作进行比较

师:请你们来汇报一下比较结果

(要求说三句话:说说比的是哪两样物体?用什么方法比的?比的结果怎样?)

生:交流(老师对学生语言组织进行指导)

问:你们都会比较物体的多少了吗?谁能说说比较物体的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

生:交流

【二期课改提倡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体验来感悟知识和方法。老师在学生已经知道

比较物体多少的方法基础上,通过让学生同桌合作动手操作比较物体多少,从而让学生体

验和感知比较的方法。在学生的体验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手、脑、口同时得到发展与提高。】

三、巩固练习

方法运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动手用不同的方法比较了物体的多少,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用今天学到的方法为书上的小伙伴来解决困难,你们愿意吗?

生:愿意

1、P20题2(左图)

问:图上是谁?她要比什么?

生:是小巧,要比较布丁和盘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比一比并将你比较的方法和结果告诉同桌

生:进行比较

反馈

注:学生如果用一一对应方法比的请学生交流怎样做是一一对应(用线连一连)

2、P20题2(右图)

问:这幅图画的是谁?他在干什么?

生:是小丁丁,他在比较瓶子和塞子哪个多,哪个少?

师:请你自己比一比

生:交流

3、P20题3 生:独立完成比较后在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

全班交流

小结:你们真了不起用今天学到的本领为小伙伴解决的困难。

【从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到看图进行比较是一个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因此老师创设为小伙伴解决困难的情景来巩固比较的方法,其目的可以在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巩固比较的方法,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敢于向困难进行挑战,对自己树立信心。】

四、联系实际

拓展提高

1、出示7只手套和4个小朋友的图片

问:看看谁来了?老师要给他们发手套,请你们看看老师准备的手套够不够?

生:四人一组讨论

上黑板演示怎么分?(注意:1人分一副手套,同时还要注意左右手的搭配)

问:黑板上的小朋友分的合理吗?为什么?

生:自由交流(每人有两只手必须是两只手套对一个小朋友,两只手套要一只左手一只右手)

2、联系生活实际

问: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和手套一样是2对应1的呢?

生:举例

3、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比较物体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呢?还知道了些什么?

【数学的学习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生活中常常会存在许多的特殊性的问题。因此在思考解决问题的同时要解决生活实际,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要考虑全面并能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真正体现数学与生活相结合。】


推荐访问:下册 教案 苏教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及反思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表格式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简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含教学反思道客阅读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详案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认识100以内的数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网盘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