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教育整顿 > 文章内容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人文教育

2022-10-21 14: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本文通过简要阐述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及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特征,提出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基本策略,即:提倡自主,尊重个性;注重情感,关注心灵;以人为本,语言立人;作文突破,鼓励创造;多方评价,重视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人文教育

一、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初中语文课程内容设置远离生活,人文思想流失严重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海上,何以知风波之患。”然而,目前,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定优劣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现象,高考的升学率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的直接保障。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以分数论成败,以成绩定优劣是教学评价中最常见的现象。在初中课程的设置中,语文这门学科尽管课时并不少,但内容主要被高考所必须掌握的语言、文法、修辞等“理性”内容和八股式写作技巧的枯燥训练所占据。学生被框在课堂里,框在语文教材里,学生缺乏必要的生活积累和生活常识,远离了生活实践。

(二)语文教育理念走入误区,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统一、刻板、功利性的应试教育的阴影下,为了与严格的考试训练相适应,有些初中的语文教学依然偏重知识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视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从而使语文工具性特点更加突出;忽视了语文人文教育态度,削弱了它的人文属性,导致语文学科人文内涵及文化底蕴的缺失,使语文这门充满人性之美、人文底蕴极为深厚的学科,沦为了一种应试的技艺之学。

(三)语文教学评价方式单一,人文精神培养发生偏差

著名教育评价学家斯塔夫尔比姆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简单的评判标准抑制了学生多维度的思考和个性化的体验、理解、表达,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放弃了语文作品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 由此,在现实的教学中,学生成绩的好坏,考分的高低成为评价老师,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这样的后果不仅仅是影响了教师的执教水平,深远的影响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以致语文教育的功能丧失在每个环节中,语文的意义也流失在每个细节上。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的策略思考

(一)调整语文课程安排,充分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1.要善于挖掘课内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点。教师要在教学中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人文教育的思想和内容,把人文教育、人格塑造与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和教学内容的方方面面。

2.开放课堂内部系统。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学习媒介的开放的语文课程体系,重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情感体验,允许学生发表不同于自己的见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大胆想像。

3.要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去,延伸到家庭、社会中去,形成一个更大范围的、理论与实践经常有意无意结合的大语文教学系统。

(二)更新语文教育理念,凸显人文精神

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爱因斯坦说:学生对教师的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想要上好每一堂课,教师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有渊博的知识,无形中,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大有助于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变化多样的教学语言。语文教师要学会说话,敢于说话,并有丰富多彩的教学语言。善于结合与学生实际有联系的事例,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述出来,将学生之心紧紧系住。丰富的语言可以给学生带来欢笑,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不仅给学生带去快乐,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到很亲切。

(三)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倡导人文化评价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就要改革语文教学评价标准,倡导人文化评价。要让语文教学评价围绕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产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就要结合多种评价方式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充分发挥评价功能。要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以及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

综上,语文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是陶冶学生情操、指导学生人生的价值意蕴。初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养育,是一个关系到全民族素质,关系到未来发展的大问题。在初中阶段学生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层次,实现由“学步”到“独立行走”的转变,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为“起跑”做准备。这不仅需要足够的知识,强烈的进取、开拓、创造精神,更需要丰富的情感、理性的精神、坚定的意志。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落实人文精神,把握师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自主权,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努力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那么,每个学生都会自主地、创造性地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王成全(译).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天赋[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

[2]陈建翔.王松涛.新教育:为学习服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推荐访问:浅析 渗透 初中语文 人文 教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