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影响评估及对策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影响评估及对策研究

2022-11-02 17:48: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介绍了鄱阳湖的生境,为了捕捞不同生境的鱼类,相应的渔具渔法也非常多。近十几年来,由于不科学渔业方式的利用和人为活动的过度干扰,鄱阳湖渔业资源已呈现出衰退的趋势,资源利用与保护矛盾凸显。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是使世界渔业资源分布与产量发生不同程度变动的重要原因之一。淡水渔业是渔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供健康可持续供应蛋白质的重要产业之一,淡水渔业的健康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鄱阳湖;渔业方式;人为活动;渔业资源

中图分类号:S931.2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5.02.005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Fishery Resources of Poyang Lake and Research the Countermeasures

WU Bin, FANG Chun-lin, CHEN Wen-jing, ZHANG Yan-ping, ZHOU Hui-ming, FU Pei-feng,HE Gang, WANG Sheng, WANG Qing-ping

(Fisheries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Fisher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n Poyang Lak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Nanchang, Jiangxi 3300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Poyang lake bi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catch fish in different habitats, the corresponding fishing gears and fishing methods are also very much. In recent 10 years, due to the unscientific fisheries way of use and the excessive disturbance of human activities, Poyang lake fishery resources have been presented the trend of recession, the contradiction of resource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was very sharp.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is to make the world fishery resources distribution and production of different degree change of one of the important reasons. Freshwater fishery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fishery economy, and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industry which provides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supply of protein.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freshwater fishe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Poyang lake; fisheries way; human activity; fishery resources

收稿日期:2014-11-05;修订日期:2014-12-22

基金项目:江西省科技重大专项(20114ABG01100-02-2);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K2012003);赣鄱英才555工程刀鲚调查专项基金

作者简介:吴斌(1984—),男,江西南昌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和渔业资源开发方面的研究。

通讯作者简介:方春林(1960—),男,江西南昌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鱼类营养与鱼类种质资源方面的研究。

渔业资源是渔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鄱阳湖渔业资源的衰退已严重威胁到了江西省,甚至全国淡水渔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此,江西水产科学研究所鄱阳湖科考课题组从2012年8月至2013年12月先后对湖口、星子、永修、新建、南昌、进贤、余干、鄱阳和都昌等9个县进行了实地调查。通过走访渔民座谈、抽样调查、野外采样,课题组获取了大量宝贵的基础资料。现将鄱阳湖的渔业方式和人为活动对渔业资源的影响情况报告如下。

1    问题现状

1.1    渔业方式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初步查明鄱阳湖渔具渔法有40余种,常见网具有刺网类(以丝网、刺网为主)、地拖网类(以布网为代表)等,与张堂林等[1]的调查一致。目前,网簖在鄱阳湖是最常见和数量最多的渔具。根据网目大小可将网簖分为密眼和稀眼两类。前者网目直径5~10 mm,主要在沿岸一带作业,后者网目直径一般为15~30 mm,通常安置在水较深的水域。鄱阳湖电捕鱼最早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80年代以来,其一直作为被禁止使用的渔具。但近年来,随着鄱阳湖鱼类低龄化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以及渔业资源的下降,同时小型柴油机和发电机市场广泛流通,渔民片面追求产量和捕捞的简单高效,带电捕捞禁而不止。在秋冬退水期间,各类操网也广泛应用于湖滩草洲中[1]。

有害渔具渔法,如“堑湖”、电捕鱼、炸鱼、毒鱼、定置网等对湖区渔业资源危害极大,当前定置网、“迷魂阵”甚至电捕鱼已成为鄱阳湖渔民最主要的捕鱼方法,且网目越来越小,网具越来越大、越来越多,非法网具屡禁不止。调查监测显示,由于大量有害渔具的灭绝性、掠夺性作业,鄱阳湖内洄游性或半洄游性鱼类资源急剧减少,生物多样性指数降低。据江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渔获物统计分析,鄱阳湖仍以鲤、鲫、鲶、黄颡鱼及鳜等湖泊定居性鱼类为主要捕捞对象,占捕捞总量的3/4以上,近3年鄱阳湖区全年捕捞产量为2.2万~2.9万t之间,四大家鱼全年捕捞产量为1 100~1 900 t之间,资源量锐减。主要经济鱼类的年龄结构以1、2龄为主,其中鲤鱼、鲫鱼、江黄颡鱼、鳜鱼、翘嘴红鲌、鲶鱼以及短颌鲚占60%以上,四大家鱼1龄占40%~50%。总体而言,鄱阳湖鱼类小型化低龄化趋势明显,严重影响了鱼类种群的恢复,加速了鄱阳湖渔业资源的衰退。

1.2    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的影响

1.2.1    酷渔滥捕    鄱阳湖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其直接原因之一是过度捕捞。根据2011年10月江西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和省科学院、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所做的《鄱阳湖渔业资源利用与保护专题调研报告》统计,2011年鄱阳湖区有捕捞渔船3万艘,渔业人口16万人,其中持证渔船1万艘,渔业人口近7万人,其捕捞强度已大大超过了鄱阳湖的承受能力。此外,“三场一通道”(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不断遭受严重破坏,对渔业资源的自然更新造成直接的冲击。尽管沿湖渔政部门对有害渔具渔法进行了清理取缔,但仍未得到有效地控制。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湖区渔业资源将会进一步衰退。

而且近年来,长期极端的低水位改变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入湖水量减少,使局部江湖水交换不畅,削弱了湖泊对污染的净化能力,使鄱阳湖湖区部分水体难以保持良好的水质,湖区灾害损失承载能力变弱,难以保证最小生态需水量,自净能力下降。鉴于水位下降对鄱阳湖洲滩显露的影响,极端低水位对鄱阳湖湿地结构和功能的长期效应不容忽视。同时,大量吸螺采蚌不但吸走了大量螺蚌,也严重破坏了湖底的水草和水质,导致鱼虾数量急剧减少。

1.2.2    水质污染    总的来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鄱阳湖水质变差了。鄱阳湖曾经是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但这些年来,因为干旱和人类活动,已经慢慢走向“亚健康”。而鄱阳湖水质好坏,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江西省的水质好坏。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鄱阳湖符合Ⅲ类及其以上的水占70%。而2000年以前,鄱阳湖通江水域90%以上的水是Ⅲ类及其以上的水。此外,鄱阳湖平均营养指数,2003年是43,现在已经到了51,超过了富营养化临界值。据湖泊专家分析,现在鄱阳湖富营养状态大致与太湖20世纪80年代差不多,值得警惕。随着沿湖及流域内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加快、鄱阳湖异常水文情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鄱阳湖水污染有呈上升趋势,渔业水域污染事故风险将不断增加,会导致鱼类的主要产卵场和索饵育肥场功能明显退化,水域生产力急剧下降。

1.2.3    违法采砂    湖口-吴城之间是长江与鄱阳湖的交汇点,大面积的草洲为鱼类提供了天然的产卵和摄食场所。而采砂船也在这一带集中,严重堵塞了“三场一通道”,使得湖泊内鱼类不能进入长江越冬和繁殖,长江中的幼鱼也不能进入湖泊摄食育肥。特别是禁渔期的采砂,对鱼类的影响则更为明显,既破坏鱼类栖息洄游繁殖的生态环境,又污染水质,致使鄱阳湖鱼类资源破坏[2]。

1.2.4    水利工程建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信江、赣江兴建的水利枢纽工程,导致江湖洄游性“四大家鱼”进入江河产卵后,导致产卵场数量减少,产卵后受精卵漂流距离缩短。赣江峡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将导致长江鲥鱼溯游到枢纽上游产卵场的洄游通道被阻隔,该江段原有的“四大家鱼”产卵场也同时消失。虽然新建了渔道,但目前未投入使用。坝下还有足够的流程,基本保持天然的水文情势,仍存在鲥鱼和“四大家鱼”繁殖所要求的水文条件。不排除形成新的产卵场的可能。此外,筑堤围湖、堵塞河道,不仅毁坏草洲,破坏湖区生态环境,堵塞鱼类洄游通道,而且严重影响了鱼类的产卵繁殖。

2    问题分析

2.1    关于渔业方式不科学问题

渔业资源是一种流动性资源,其特征决定了渔业资源系统是共同使用的,但渔业资源单位却不是共同使用的,而是相互竞争的。任何渔民的捕捞活动均会增加其他渔业资源利用者的成本,这就是所谓的外部性理论。也就是说,特定渔民的捕捞强度越大,其他渔民就越相对被动处于劣势地位。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捕捞能力的非理性增强,形成渔业资源越来越贫乏,捕捞工具越来越精良的恶性循环,其结果是渔业投资过度,捕捞季节缩短,捕捞获得的鱼往往呈现小型化和低龄化趋势,鱼类品质大大降低,而且往往以低价值鱼类为主,极大损害了渔业资源和渔业经济,产生鄱阳湖渔业的“公地悲剧”现象。

2.2    关于人类活动过度干扰问题

长期以来不断地对鄱阳湖湖洲滩地进行开垦利用,使鄱阳湖水域面积缩小;而过度捕捞、疯狂吸螺、滥采湖砂、拦河筑坝、围堤养殖、随意排污等因素也影响了鄱阳湖的渔业资源。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长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升级,这些水电工程建设在创造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对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当长江水位高时,长江水顶托湖水,鄱阳湖水域变大;当长江水位低时,鄱阳湖水被长江拉空。一般认为,近10年出现的枯水,多是湖水被拉空所致[3]。

水生生态系统是渔业生产的物质载体和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其变化和波动直接影响到渔业资源和人类命运。由于渔业资源的过度捕捞开发,在渔业生物种群中,有开发潜力的种群比例不断下降,而过度开发的种群却大幅上升。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也对渔业资源造成了重大影响。渔业资源及其产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当前渔业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的对象已经从单一物种转向多物种、多群落和多生态因子方面的多学科研究发展。全球环境变化和人类对渔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成为研究热点。渔业资源养护、水域污染防治、生态灾害评估与生态重建等研究则为水域生态保护与修复行动提供了技术保障[4]。

3    对策建议

为了养护鄱阳湖渔业资源,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包括发展生态渔业、整顿天然捕捞业、开拓以休闲渔业为核心的现代渔业等。江西省也先后采取了多项相关措施,包括禁渔禁港制度、捕捞许可制度、人工增殖放流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建设等。但总体来看,鄱阳湖湖区的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已承载不起16万渔业人口、3万艘捕捞渔船的捕捞强度[5]。

3.1    高度重视保护鄱阳湖的主要经济鱼类、珍稀及濒危鱼类,建立鄱阳湖鱼类生境保护区

以保护鄱阳湖水生生物资源为主线,对保护区内的经济鱼类、珍稀濒危鱼类等进行常年监测并开展相关科学研究和科学规划、加强保护区周边社区的宣传教育工作;建立鄱阳湖鱼类生境保护区,适度控制人类活动对鱼类的干扰,尽量恢复其栖息地的自然性属性,无疑是保护其资源的一个有效措施。

人工增殖放流是恢复天然渔业资源的重要手段,通过有计划地开展人工放流经济鱼类种苗,可以增加经济鱼类资源中低、幼龄鱼类数量,扩大群体规模,储备足够量的繁殖后备群体,从根本上解决天然经济鱼类资源量不足的问题,以遏制渔业资源的衰退。每年渔政部门都进行了江、河、湖的人工增殖放流工作;但在后续管理工作中有待进一步加强鄱阳湖人工增殖放流的投入,以便尽快恢复鄱阳湖渔业资源。增殖放流的品种包括青、草、鲢、鳙、胭脂鱼等。同时积极开展相关种质资源恢复的研究。加强洄游鱼类洄游路线的动态监测,保护珍稀鱼类的栖息地,加强鱼类及濒危珍稀水生动物生物学、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研究,为保护区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开展相关恢复生态学研究。制订合理的捕捞措施,严禁酷渔滥捕,同时制定鄱阳湖采砂规划,确定可采区、可采期、禁采区和禁采期。严禁在鱼类“三场”采砂挖泥,杜绝无序采砂行为对鱼类栖息地造成的生态破坏。建立鄱阳湖生态环境监测和水生生物资源信息网络,及时对鄱阳湖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进行预警与评估研究。加强污染治理,严格控制入湖污染。

3.2    探索适应环鄱阳湖区域的渔民新型城镇化路径,实施“鄱阳湖”品牌联盟

新型城镇化,渔民该如何安置、渔业该如何发展?中国渔业新型城镇化样本——庄河渔村进城,为探索适应环鄱阳湖区域的渔民新型城镇化提供了发展样式。具体而言,庄河“城市渔村”将3个部分融入城市,渔民、渔村和渔港,进而拉动并健全渔业产业链。将渔民整体上岸集中安置在“城市渔村”,这个“渔村”中的渔民将住进大产权房,与城市居民混合在一起接受城市管理;他们不再出海捕捞,而是经营自家的渔家民俗餐馆,或成为渔业产品交易市场里的经营商户,或者把自家的渔船改装成游船……这样不仅从形态、产业、功能上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而且颠覆了传统体制束缚,渔民财产可实现交易,这对鄱阳湖地区渔民城镇化或是农民城镇化,具有极强的示范意义。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品牌意识,要深刻领悟“一流的品质缔造一流的品牌,一流的品牌赢得超一流的回报”的含义,以“战略联盟”为依托,实施“鄱阳湖”品牌联盟,让渔业经济成为推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强大战略引擎之一[6-7]。

3.3    科学管理“堑秋湖”,合理规划禁渔制度,鼓励精细捕捞

目前,鄱阳湖除禁渔期3个月外常年允许渔业生产,这种长时间、无序化的捕捞超过了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应当加强顶层设计,合理规划禁渔制度。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构建适合鄱阳湖渔业可持续利用的定法定点定期定人捕捞制度。禁渔制度的有效运行,关键在于强势控制非法捕捞工具,这就要求建立统一规范的渔具市场,坚决取缔惩罚非法渔具市场,尝试建立渔具的新型供销市场,鼓励进行精细捕捞,实现捕捞规格和品种的高效选择。值得特别关注的是,鄱阳湖渔民根据夏涨秋落的基本规律,形成了独特的“堑秋湖”渔业方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当地渔民根据水涨水落的特征,会在每年的开春之际利用铲机围洼造湖,对子湖泊构筑堤坝、加固堤坝,并于每年的10月左右开始持续放水,一直将碟子湖中的水排干至年前,最后将湖中的大小鱼类、虾类等全部捕捞干净。“堑秋湖”作为鄱阳湖地区一种高效的捕捞方式,加以科学管理,可以使其转变为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的利器。具体而言,应当全面禁止鄱阳湖碟子湖私人承包,通过科学研究和动态监测碟子湖渔业资源现状及分布,确立禁捕和限捕方案,实现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良性循环。此外,不难发现,按生态保护和综合利用要求,控制相对稳定的鄱阳湖枯水位,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非法“堑秋湖”对鄱阳湖渔业资源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张堂林,李钟杰.鄱阳湖鱼类资源及渔业利用[J].湖泊科学,2007,19(4):434-444.

[2] 钟业喜,陈姗.采砂对鄱阳湖鱼类的影响研究[J].江西水产科技,2005(1):15-18.

[3] 张文瑞.鄱阳湖:正在逼近的生态危机[J].生态经济,2014,30(2):8-11.

[4] 樊伟,程炎宏,沈新强.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渔业资源的影响[J].中国水产科学,2001,8(4):91-94.

[5] 郭宇冈,胡振鹏,甘筱青,等.鄱阳湖渔业资源保护与天然捕捞渔民转产行为研究[J].求实,2014(2):67-70.

[6] 甘江英,吴斌.江西水产品牌营销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水产,2014(4):32-34.

[7] 白洋.渔业配额捕捞的制度构成及解析[J].中国渔业经济,2014,32(1):47-52.


推荐访问:鄱阳湖 渔业 评估 对策研究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