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兵团住区构建方法分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兵团住区构建方法分析

2022-11-01 18: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根据新理性类型学和新地域类型学的相关知识,在兵团高速城镇化背景下,通过对兵团住区历史沿革和所在区域居民行为方式的研究,得出兵团住区规划的“原型”,进而研究具有多样化和军事化特色的“原型”三种不同住区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兵团;类型学;住区

1.绪论

随着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兵团的历史使命已由“屯垦戍边”悄然变为“维稳戍边”,从偏重军事、农业的“屯垦”到具有综合含义的“维稳”,这一词之差也许从侧面反映了近些年兵团城镇化的推进速度和兵团干部职工改善住区环境的迫切愿望。

“维稳戍边”首先需要的是“戍”,即人累了总要有休息休憩之处。纵观兵团的住区历史,可把住区概括为“陋”、“营”二字。

“陋”即简陋,意指自兵团成立60年来,兵团的住区建设和住区规划一直落后于内地同时期水平,难以抵御新疆严酷的自然环境,塑造良好的社区氛围。从兵团建团初期的“地窝子”到后来出现的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的平房,乃至近两年出现的小康村住区,虽然在居住条件上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其场所营造、空间组织和功能设置方面仍与内地有较大差距,兵团职工对住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兵团“维稳戍边”的正常工作。

“营”即军营,纵观兵团住区的历史,不管是地窝子还是后来出现的平房、小康村,其平面的组合形式几乎都是清一色的标准行列式布局,即“营房式”布局。这主要是受兵团早期管理体制影响,在建设初期,兵团沿用了部队的管理体制,下设师、团、营、连,职工住区由连队统一建设,统一安排(这一现象一直延续至本世纪初),体现了当时连队整齐划一,个人服从集体的准军事化管理模式。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为兵团住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自2010年以来,兵团在加快推进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作为城镇化建设主要组成部分的兵团住区规划,也在这一契机下有了自身发展的空间和机遇,笔者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对建筑类型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兵团住区的历史进程中找出兵团住区规划的“原型”,进而建立适合兵团三种不同住区的系统化、网络化的住区体系。

2.建筑类型学的相关概念

建筑类型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型类型学、范例类型学和当代建筑类型学三个阶段,其中当代类型学又分为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和新地域主义类型学。三种类型学在其建筑设计中均涉及“原型”概念或者说可分析出其“原型”特征。

当代建筑类型学则将类型学的概念扩大到风格和形式要素、城市的组织与结构要素、城市的历史与文化要素,甚至涉及人的生活方式,赋予类型学以人文的内涵。而新理性主义和新地域主义这两种类型学的区别是新理性主义类型学主要从历史中寻找“原型”,而新地域主义类型学则从地区中寻找“原型”,即两者的寻求渠道的不同。

本文意在根据新理性主义类型学和新地域主义类型学的理论,从兵团住区历史沿革和当地地域特征入手,得到兵团住区系统化、网络化规划的“原型”,并构建出适应兵团不同住区规划的网络体系。

3.追溯历史

兵团住区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便是建团初期的帐篷和“地窝子”住区(如图1)。兵团建团初期,职工的住房是帐篷和“地窝子”,兵团帐篷有别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帐篷,它严格意义上讲属于军用帐篷。而“地窝子”则是兵团职工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环境下建造的房屋,究其出现缘由,一是兵团当时没有足够的建筑材料,二是在当时条件下它非常适应该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无论是帐篷还是地窝子,单个连队的住区平面组合几乎都采用是清一色的标准行列式布局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自然环境所限,群聚而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御新疆当地的风沙气候。另一方面则是从平面布局中彰显了兵团特殊的准军事化管理体制。

第二阶段则是土木结构和砖混结构平房(如图2)大行其道的年代。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兵团经济的发展和当地自然条件的改善,部分周边树木已经可以用于建造房屋,因此,工程连根据实际条件建造一些平房,它主要以土木结构为主,屋顶为平顶型或人字型,以人字型居多,以利于泄水,这也是由该地区冬季积雪很厚所决定。在规划布局方面,住区仍沿用军营式布局方式,各住宅坐北朝南一字排开,每幢 7-10 间,每户 1-3 间。到70年代后期,有些居民在门前自己搭建用于做饭的简易小棚,以木棍作为框架,以玉米秸秆或葵花秸秆作为盖顶,用于防雨、挡风、遮凉。改革开放以后,各师团逐渐出现砖木结构、砖混结构的房屋,各家各户逐渐建成独立小院,但兵营式的布局却从未改变。

90年代以来,兵团的住区发展进入了第三个阶段。“万丈高楼平地起”是这一时期中国房地产业繁荣的真实写照,紧跟内地的发展脚步,兵团的房地产业也逐步发展起来,团场的中心镇区开始出现楼房,职工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不过从规划上仍能够看出军营式布局的影子(如图3)。

从兵团住区发展历程上看,纵观兵团住区的历史,“军营式”的标准行列式布局存在于兵团各时期的住区规划中,乃是兵团住区规划的“原型”。

4.地域寻根

地域化“原型”的寻求,应从兵团当地居民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入手,从类型学的深层含义分析,一个城市或区域的城市肌理和建筑组合形态类型的产生往往是由该城市或该区域的居民长期形成的固定行为方式所决定的。而行为方式的产生除与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有关外,更受到某一时期居民的价值体系和价值取向的影响。就兵团而言,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由于受兵团社会经济发展所限,加之兵团职工主要来源多为部队转业人员,使得兵团在文化方面呈现出整齐划一,严于律己和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类军营文化。90年代以后出现了兵团精神的概念,更是把这种文化推向了高潮,目前掺有军事化色彩仍是兵团文化的特点之一。

此外,兵团居民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主要是由于兵团人口来源的多样化所致。兵团的当地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全国五湖四海各地人口的大量移入,大多数的兵团职工在融入兵团文化的同时,仍没有忘却自身接受的来源地的文化习俗,并潜移默化的与兵团文化相互影响,导致了兵团社区文化的多元化。

从兵团住区的地域性,我们可以看出,兵团的住区规划受多元性的职工来源地文化和准军事文化的共同影响,当地居民的军事化和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兵团住区规划的“原型”是多样化和行列式的结合体。

5.规划结构的制定

在建立整体规划体系之前需要制定兵团不同住区的规划结构,兵团住区一般分为团场中心镇住区、中心连队住区和一般连队住区三类,中心镇住区是团部的所在地,中心连队住区位置相对偏远,笔者将其定义为人口规模中等,距离团部驱车不足30分钟的连队住区,而一般连队住区则相对偏远,一般为建团初期依水源而建的偏远连队。

在规划结构方面,目前我国住区规划设计中常用的基本单位为居住小区或住宅组团,居住小区的人口规模一般为5000~10000人,用地为10~20公顷;住宅规模一般为300~800户,1000~3000人。

考虑到兵团所处地区地广人稀,特别是一般连队作业点地区住宅分散,人烟稀少,笔者提出在住宅组团规模之下设置单独适合于一般连队住区的规划结构基本单位,住宅规模为50~100户,人口规模为100~500人,称之为住宅集合,在住宅集合的设置时亦尽量保留兵团住区“原型”,即尽量将一般连队住区趋向集中的标准行列式(兵营式)布局,在安置时应注意宅基地和农业用地的有效合理划分。

团场中心镇住区由于其靠近团部中心区域,人口规模相对较大,基础设施兴建较易,因而位于团场中心镇区的居住区可采用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如图4),中心连队住区在整个团场住区规模属于中等,人口规模适中,基础设施的修建较中心镇住区困难,因而位于中心连队的住区可采用居住区—住宅组团(如图4)和居住区—住宅集合(如图5)相结合的规划结构,普通连队住区,与前两个类型的住区在服务对象和使用周期上有着本质的区别,前两类住区主要是为常住市区或镇区的兵团职工长期使用和为以务农为主的居民冬季使用,而此类住区的使用周期主要为每年夏季,人口规模,用地规模不大,且相对中心镇和中心连队住区较分散,因此在该住区规划设计中,应通常选用居住区—住宅集合和散点布置(如图6)的住宅集合的规划结构。

6.总结

根据现代建筑类型学的理论,从兵团住区的历史发展和所在地域分析,兵团的住区“原型”犹如兵团当地文化一样,呈现出军营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因而在兵团住区规划时,可根据兵团住区“原型”,首先确定行列式布局的“集体记忆“,进而在确定住区规划结构时根据多样性特点,调查了解当地居民的主要归属地,确立住区中心的空间形态,并根据多数居民的意见从多样性的结构和形态中选择适宜当地住区的规划结构和规划形态,同时应注意相应配套设施特别是公路的建设,使得新建住区成为全团认可、规划合理且适应当地居民行为方式的理想住区。

参考文献:

[1]高芳. 一个兵团社区的文化变迁[D].新疆师范大学,2006.

[2]本刊编辑部. 以城镇社区发展推动兵团城镇化[J]. 兵团建设,2012,14:26-28.

[3]耿直. 一个兵团社区的地域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梁金贵. 论兵团文化的精神与特质——基于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考察[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04:68-71.

[5]张晓丽. 新疆兵团屯垦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8.

[6]李永山,梁金贵. 对兵团文化的探究[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03:118-120.

[7]冯凌. 基于建筑类型学的城市建筑文脉建构研究[D].广州大学,2011.

[8]汪丽君,舒平. 当代西方建筑类型学的架构解析[J]. 建筑学报,2005,08:18-21.

[9]李浩. 类型学设计方法在建筑形态构成中的运用[J]. 理工高教研究,2002,03:97-99.

[10]张宝庆,姜曙光. 基于类型学的兵团住宅组合方式初探[J]. 低温建筑技术,2015,08:26-28.

[11]张宝庆,姜曙光. 新形势下新疆兵团小城镇住区规划形态探究[J]. 低温建筑技术,2015,01:39-41.


推荐访问:兵团 构建 类型 方法 建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