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研究

2022-10-31 16:2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医德水平的高低与医患关系是否和谐具有重要的联系,所以培养既有精湛技术又有良好医德的医学生是各医学院校的重要工作。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健康中国战略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从而提出医德教育的对策,为医学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健康中国;医学生;医德;德育教育

一、医学生医德教育概述

医学生医德教育是指高校为适应社会的医德要求,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各种医德教育活动,使医学生接受教育者所传授的医德理念,进而用以指导医学生的医事行为的活动”。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加强对他们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内容,其医德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以及师资队伍是否有效直接影响了其医德教育的效果。医学院校学生的医德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职业道德建设的一个方面,是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医德修养不仅是医学生在校学习阶段学好医学知识和提高医疗实践能力的需要,更是他们向医疗卫生工作岗位之后自身成长成才的需要。医学院校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医德素养才能成为未来优秀的医务人员,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二.、健康中国视域下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纲要》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全面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内容涉及到医疗健康生态圈的各个主体,因此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医疗圈的主体——医生。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必将会在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健康中国战略对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提出“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而近年来,医患矛盾在全国频频“上演”,性质极其恶劣。究其因,除了病人的期望值和认知外,部分医务人员医德的缺失也是构成医患纠纷的原因。医生除应为患者提供现代医疗技术外,还应在精神上给患者以关爱和慰藉,这种关爱和慰藉,就是医德的具体体现,医德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医患关系是否和谐。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的医学院校明显的偏重专业而轻视人文素养医学道德的培养,这种情况导致了医学生整体人文素质不高,缺乏道德修养,表现人际交往差,好急功近利,心理承受能力差等。这些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缺乏责任感,追求利益,对病患缺少人文关怀。健康中国战略提出,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健康服务。这就要求在医学院教育中,教育者要把这种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理念融入对医学生的教育之中,提升医学生治病救人的道德层面的教育。

三、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对策

(一)完善医学课程体系的建设

卫生部长陈竺在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做好卫生工作,必须加强对人文社会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哲学、社会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非常鲜明地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而传统医学教育一般都比较注重技能的训练,专业的提升,对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道德的培育相对来说比较弱化。在當前的医患关系中,病人的主体意识在不断增强,对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的要求在不断增强。这就需要医学院校转变传统的“重技能,轻道德”的教育理念,探索以医学人文课程为基础,医德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改革。在健康中国的理念引导下,如何把“共建共享,全面健康”的战略主题渗透到医学教学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德育素质,成为了医学教育工作者必须解决的问题。人文素养的培育是医德教育的灵魂和基础,反映出医学院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不仅影响着医学生的品格、道德修养,也影响着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发挥。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医学教育与人文素养的融合,要在医学生培养的各阶段融入医学人文教育,对医学生课程体系中医学人文课程的设置加以优化整合并及进行充分的论证,从而提出适用于医学专业的人文素质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医学院校普遍重视专业课的学习,专门的针对医学生的医德医风教育课程几乎为零,所以专业课中融入医德教育成为每一位专任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专业课教学中融入医德教育,加入一些现实医患案例,通过对案列的分析、研讨等方法,提高医学生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观念,合理设计医患沟通技巧环节和心理辅导及咨询等内容,将人文知识内化为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医学人文素养,从而能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既能治病救人,又能关爱病人,减少医患纠纷。

(二)加强校园医德文化的建设

“健康中国”的战略的提出,病人和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所医学相关院校应从学校层面出发,发挥校园文化作为第二课堂的作用,构筑良好的育人环境,营造富有医学人文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建立培育医德文化的机制,将医德文化渗透到制度制定、执行、监督的全过程,遵循文化建设规律,从精神、制度、环境、行为四个层面打造医德文化建设体系。

笔者所在的医学院坚持从精神层面上以“校训”为核心推动医德文化在学校中的传播,开设医学博物馆、在学校设立中外名医名家雕像,介绍医学发展史等,在学生当中开展医学生誓言、护理学生举行授帽仪式、举办医德医风系列活动等,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责任感。

(三)加强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我们每一位教育者都应该明白:我们怎么样,学生便会怎么样,民族的未来便会怎么样。教师在教育过程对学生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医学院校的教师决定着医德教育的质量。因此,在医学生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加强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我们每一位医学院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树立大健康理念,实现从治疗为主向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学校应根据自身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面的不足,德育教师要加强医学相关知识的学习,专任教师要参加相关人文知识的培训,从而更好地落实医学生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颜志浪,韩玲在.医学专业学生医德教育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07).

[2]  高群 关于医学生医德教育的若干思考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9

[3]  田润智 中职学生德育教育模式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13).


推荐访问:视域 中国 德育教育 医学生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