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春节的民俗内容与特征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论春节的民俗内容与特征

2022-10-31 10:3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春节的民俗学研究范围,即信仰、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所体现和喻示的民俗事项,从中总结出春节所具有的民俗特征,揭示了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人们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春节;传统节日;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2-0042-02

民俗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俗学是一门综合学科,以城乡民间生活为研究对象。就民族而言,这门学科既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甚至原始民族的民间生活。狭义的民俗学概念有四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认为民俗学只对远古遗留下来的信仰、风俗、传统加以研究,第二种认为民俗学仅以研究文明民族的民间生活为限,第三种认为民俗学只研究民间生活中的仪式、禁忌,第四种认为民俗学只以民间口头文学为研究对象。国际学术界逐渐趋向广义民俗学的科学研究,认为民俗学是研究整个民间生活和文化的科学,它既研究民间的精神生活,也研究后进民族甚至野蛮民族的大众生活与文化。这样,民俗学的概念越来越摆脱了民俗学形成前身或者早期各执一端的偏狭倾向,成为与其他社会科学可以并驾齐驱的独立学科。

民俗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岁时节日与信仰习俗,其中岁时节日包括农事节日、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和庆贺节日。中国农历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属于庆贺节日的一种。春节寓意辞旧迎新,是一年到头喜庆丰收、预示来年吉祥如意、迎喜接福的节日。在这个节日中有很多有意义的和重要的民俗事项,在各个方面都显示或喻示着民俗学的研究范围。

一、信仰民俗

春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民俗传承类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春节中有很多信仰民俗事项,除夕这一天,即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天,家家户户要贴对联、福字、门神、财神和各种民间剪纸等。对联的内容通常是有关好运、平安和发财的;“福”字通常要倒着贴,表示福到家了;而门神会给家人带来出入平安的吉兆,财神是老百姓信仰财运会降临到家里;剪纸大多是有关五谷丰登的,这是人们希望来年有好的收成。这一天还要献祭,就是给已故的亲人烧香纸,洒酒、放食等则与人们对鬼灵的信仰有关,保佑他们在阴间平安。

二、文化民俗

民间文化娱乐活动包括说唱歌舞以外的民间游戏、表演、竞技等活动。春节期间,中国南北方各地有着不同的民俗,给新春增添了喜庆和祥和。北方春节民间游艺活动有扭秧歌、打腰鼓、踩高跷等;南方春节民间游艺活动有逛庙会、耍狮子、舞龙,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等。总之,这些春节游艺民俗以流行在民间的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或者自发参与的形式为标志,构成了春节作为传统节日的一道大餐,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三、经济和社会民俗

经济民俗主要包括物质生产民俗和消费生活民俗。春节期间,在邀请亲朋好友摆宴席时,桌上的盘碟数目、菜肴名目花色等,都有祝福新年好运的意义。春节前的腊八粥和除夕辞岁的饺子象征着平安,正月十五的元宵则代表着团圆和美满。另外,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顺序、敬酒的礼节等,也都反映了春节期间长幼、男女祈福避讳的关系礼节。而春节的社会民俗是指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都以食品、酒类为主要礼品,这些礼品的赠答往来,是重要的民俗事项。这种春节送礼的习俗在民间很流行,人们通过这种往来,维持着亲族、邻里和朋友之间的社会关系。

通过以上对春节各民俗事项所体现和象征的民俗学研究范围和内容,可以看出春节这样的传统佳节在中国人生活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俗特征。

其一,传统性。春节这一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庆祝丰收、喜迎新年的最重要节日,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下,春节的民俗历史面貌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保守状态,但其基本形式和内容沿袭到了现代社会,从而深印在广大中国人民的心中,具有很强的历史性。从古至今,按汉族、蒙古族、满族习俗,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便进入过年,汉、满族称这一天为过小年,全家要团聚饮宴,接着就是房屋大扫除、床褥的洗换、准备新衣等,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紧接着的三五天就是每家准备年货的日子,其中包括生熟肉、蔬菜、水果、烟酒、糖果的准备,以便家人在春节来临之际食用和迎接亲朋好友之用。到了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沉浸在欢乐、祥和、幸福的气氛中。等到12点,新年的钟声敲响时,到处都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和五彩缤纷的礼花,将整个黑夜照耀得五彩斑斓、花团锦簇。此时,全家人开始准备包饺子和做元宵,以便在新年的早晨吃。饺子象征着平安,而元宵象征着团团圆圆。大年初一早晨,就有亲朋好友来家里拜年,有的晚辈给长辈拜年要下跪、磕头,此时长辈要掏出压岁钱,并说一些祝福的话。大年除二、除三以后就是走亲访友的日子。总之,人们都是沉浸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

其二,地方性。民俗的地方性是指民俗在空间上所显示出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叫乡土特征,即民俗因不同的地方而表现出的差异性。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正是民俗具有地方性特征的很好说明。春节就因各地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不同而表现出地域风情的差异和庆祝方式的不同。在中国北方,每家每户在新年的早晨要吃饺子和长寿面,预示着平安和幸福;而在南方,人们通常吃元宵,预示着团圆。就算在同一个区域,人们庆祝新春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我国东北地区,大年初一这一天有扭秧歌、打腰鼓和踩高跷等民间活动;在华北和西北地区,主要是唱戏;在南方沿海地区,如福建和广东等地,有逛庙会、烧香拜佛、耍狮子和舞龙,有的地方还有赛龙舟等活动;在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人们去赶集和看灯会等。春节民俗活动地方性特征的形成,与各地区的自然资源、生产发展及社会风尚的独特性有关,但从总体看,都给广大人民带来了喜庆,预示着吉祥、发财和安康。同时,这些春节民俗的地方性特征并非彼此孤立,而是交叉联系、互为补充,组成了内容丰富、表现多样的春节民俗。

其三,传承性。民俗的传承性是指在发展过程中,民俗显示出的具有运动规律性的特征。对民俗事项的产生和发展来说,这样的特征应该是主要特征,并且具有普遍性。春节作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喜庆丰收、迎喜接福的最重要节日,民俗内容以其合理性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并世代相传。腊月二十三的扫尘、洗尘和吃腊八粥,除夕辞岁的年祭和吃团圆饭,晚上看春节联欢晚会和放鞭炮,大年初一的拜年,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和吃元宵等,都是沿袭了千年以上的岁时习俗,标志着该节日的主要内容和形式都被沿袭下来。又如除夕这一天,中国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要到家中已故亲人的坟前烧香纸、洒酒食和放炮等,如果是晚辈还要给他们磕头,说一些保佑的话,也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个年。所有这一切都充分说明了春节所具有的民俗传承特征,即使春节的某些民俗事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也可以找到这种传承特征所显示的继承和发展的脉络。

其四,变异性。民俗的变异性是指民俗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甚至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其内容和形式发生的改变。民俗的变异和民俗的其他特征——传承性、历史性和地方性有着紧密的联系,标志着民俗事项在不同历史、不同地区的传承出现种种变化。春节作为中国人民最大和最重要的节日,其内容和形式在保持其原有的基本特征的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发生着变化。如今,许多家庭在除夕晚上不是在家里吃团圆饭,而是到酒店定餐,这样既省时又省力;有的家庭还通过到外地去旅游观光的方式来庆祝春节的到来,让新春的喜庆陶醉在异地的美景之中。大年初一,人们的拜年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采用电话拜年、手机短信来相互祝福等。这些春节民俗事项的巨大变化,与时代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同时,这些春节民俗的变异也对整个节日民俗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得春节的许多民俗事项推陈出新、删繁就简,让民俗中许多事项在保留传统的同时,从落后走向进步,从愚昧走向文明。

[参考文献]

[1]乌丙安.中国民俗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

[2]乌丙安.民俗学原理[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3]杨堃.社会学与民俗学[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2006.

[4]苑利登编.中国民俗学教程[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

[5]钟敬文编.话说民间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0.


推荐访问:民俗 特征 春节 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