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浅析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2022-10-29 16: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湖南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摘要: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祖国明天。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社会化、学前教育和人际关系三个方面的影响,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影响

中图分类号:G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9-0238-01

未成年人是成年人的希望和未来,有什么样的孩子,家庭将来就是什么样,有什么样的青少年就有什么样的祖国明天。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接班人,是未来全面参与全球政治、经济乃至文化竞争的栋梁。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家庭教育是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

家庭是一个以骨肉亲情为纽带形成的特殊的社会组织形式,是未成年人接受道德教育最早的地方。尽管未成年人在入学后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但是家庭教育仍然是经常起作用的重要因素。由于评价能力的限制,未成年人往往以父母对人对事的看法或者态度来认识和解释这个世界。未成年人在心理、品德、求知欲、上进心等内在素质的形成上,其四分之三都来自家庭教育。家庭环境会对未成年人起着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虽然近于无形却有很大的力量,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上影响孩子。家庭教育对子女有终生的影响作用,父母是子女的终身教师,不少人长大成人后仍然不断地听从父母的教诲,有重大问题仍回家请教父母。有时家长一次教育,孩子就能终生受益。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身心发展水平,无论向哪方面发展,发展的水平高低,与家庭教育都有直接关系。

一、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社会化的影响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使自己从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分为预期社会化(初级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初级社会化一般指个图出生后进入成人前,为承担者是社会角色做准备时期的社会化,主要在家庭、学校、同龄群体中进行。家庭作为每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社会化环境,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个体适应家庭,踏入社会所必须学会的基本生活技巧、谋生的基本手段、各种行为规范以及将要扮演的社会角色的认同等方面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持有不同的儿童价值观直接影响着其对子女发展方向的定位,家长的儿童价值观是随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变化的。我国传统的儿童价值观就是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继承家业、光宗耀祖。这是从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出发来教育儿童,容易使得儿童缺乏社会责任感,且重男轻女。目前,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绝大多数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不再是仅仅从自己小家庭的利益出发来教育儿童,而是逐渐将培养优秀的后代视为一项社会责任,期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这也是的家庭教育布局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学习的进步;同时也注重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等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学前教育或启蒙教育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前提。家庭是一个人在儿童期、青少年期良好人格、性格等方面形成和培养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是家长对孩子进行良好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学龄前的儿童,家庭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主要环境,父母,兄弟姐妹是儿童的主要模仿对象。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对于个体心智、健全人格及健康心理等的形成是一个关键时期。曾有心理学家这样说过:“家庭读人的塑造力是我们今天对人格发展看法的基石。”父母的人格修养及形象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在许多孩子的眼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模式或榜样。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从这个角度看,不无道理。而且对于子女各方面素质的培养也要从幼年时期抓起,兴趣培养、智力开发等都离不开家长的启蒙教育。

三、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人际关系的影响

家庭作为以感情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一个社会初级群体,不见提供了满足儿童生理需要的生活资料,也提供了情感的慰藉,赋予人们以安全感和归属感,并且成员之间相互熟知了解,形成亲密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生活或者生产活动过程中所建立的一种社会关系,常指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总称,也被称为“人际交往”,包括亲属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雇佣关系、战友关系、同事关系及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个体皆有其独特的思想、背景、态度、个性、行为模式及价值观。人际关系对每个人的情绪、生活、工作有很大影响,甚至于对组织气氛,组织沟通,组织运作,组织效率及个人与组织之关系均有极大的影响。从人的本性上来说,无论男女老少都需要与人交流,别期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没有交流与理解,人就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也就无法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很好的发展。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及物质生活方面的需求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母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当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己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人际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以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如果孩子的行为常得到父母的奖励、爱护,他就会得到鼓励,有爱的情感体验于反应,感受到被爱的幸福,长大后就会懂得给予他人鼓励和爱。反之,如果他的行为常受到父母的批评、排斥,他就会受到挫折,调整自己的行为,或者形成抗拒心理,或感到被冷落形成孤寂逆反心理,这种情况对于子女健康心理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阻碍。长此以往,与他人的交流和交往终将受到影响。

与其它形式的教育相比,家庭教育有着其它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家庭教育和家庭生活的统一性使家庭教育永远具有连续性和渗透性。家长对子女的深刻了解和爱,使家庭教育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感染性。青少年的生活态度、个性习惯、价值观念、行为规范以及情感模式、生活作风等,很多都是在家庭中被复制出来的。在这方面,任何教育机关都取代不了家庭的作用,也难与家庭影响相抗衡。实践证明,许多杰出人才的成功无不与良好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而从一些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来看,其中也都存在着家庭的不良因素影响。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所以,家庭教育应该受到重视并逐步走向科学化。


推荐访问:浅析 未成年人 家庭教育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