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出生地“孟陬”(今桃源)新考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屈原的出生地“孟陬”(今桃源)新考

2022-10-23 19:18: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关于屈原出生地的论述,各家莫衷一是,笔者在考查沅水地域文化特点及分析《楚辞》作品时发现,屈原不但深谙沅水文化,且对沅水两岸有浓浓的故乡情结,据笔者多年调查考证,发现屈原的出生地是“楚国孟陬(楚襄王时为‘黔中’)采菱城”。

关键词:出生地 孟陬 城州屈 采菱城 楚平王 离骚 沅湘 皿方罍 采菱古墓群 高庙文化 丰隆山 尧舜 善卷

屈原的出生地在哪里?各家意见纷呈,有湖北秭归说、河南信阳说、湖南湘阴说、湖南汉寿说等,每种观点都有道理,但证据总让人质疑。

屈原是战国时楚国政治家、诗人,芈姓,屈氏,名平,字原,自名正则,字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史学家王逸《离骚注》载:“楚武王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元和姓纂·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是楚武王子瑕之封地,屈原之姓,源于此。

一、屈瑕的“食采之城”应是桃源“采菱城”

屈瑕的“食采之城”到底在哪里呢?

《左传·公二十五年》:楚子使薳射城州屈,复茄人焉。城丘皇,迁訾人焉。使熊相衣某郭巢,季然郭卷。此句表明:楚平王分别在“屈、丘皇、巢、卷”四地筑城。那这“四地”分别在哪里呢?

《左传·昭公二十四年》:“吴人踵楚,而边人不备,遂灭巢及钟离而还。”巢是古巢国旧址,今安徽巢县。《郡国志》云:叶县有卷城,其水又东流入于潕。潕水东北迳于东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黄城山也。”卷在今河南叶县。《左传·昭公十三年》:“师及訾梁而溃……丙辰,弃疾即位,名曰熊居。葬子干于訾,实訾敖。”訾梁即“丘皇”,在今河南信阳。巢、卷、丘皇分别在安徽巢县、河南叶县、河南信阳,只有“屈地”之址不明确,那“屈地”在哪里呢?

考古专家已证实,楚平王于前523年在黄楚城筑采菱城。翻阅清同治年间所修的《直隶澧州志》和清光绪十八年知县余良栋编修的《桃源县志·疆域志·沿革》载:“古采菱城,楚平王筑”等文字。嘉庆《常德府志》载:“府西五里白马湖,产菱甚美,楚平王尝采之,筑城于湖畔,又有采菱亭。”采菱城遗址位于湖南桃源县青林乡黄楚、金鸡两村,又称黄楚城,为战国至汉代城址。据清光绪《桃源县志·疆域志·沿革》载:“古采菱城,在县东十五里,楚平王筑”。从1982年到1985年,考古专家对城址进行了调查和试掘。东临沅江,北近白洋河,城址在平地稍隆的岗地上。城址呈长方形,坐西朝东,南北长830米,东西宽410米,护城河宽20-30米,面积0.34平方公里。现残存城墙10段总长1425米,高3-7米,厚7-9米,面积49.8万平方米。城垣为黄壤夯筑成,沿城外围护城河遗迹清晰。城中高台为宫殿遗址。1983年10月10曰,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核定并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采菱城遗址升为“国保”单位。

何光岳《楚灭国考》之楚墓实物证实:楚平王于前523年筑采菱城,“为舟师伐濮”,开拓南疆,于前517年“城州屈”,次年死后葬孟陬东北60里的断港头乡,楚平王在位13年,在采菱城行政8年,采菱城为楚国实际的都城。由此看来,“城州屈”是楚平王命令薳射在采菱城所筑的外城,为防止外强进攻。

二、“孟陬”不是指时间,应该是指屈原“出生地”

《离骚》诗句:“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前人释义:“太岁在寅那年的正月!又恰在庚寅之日,我降生到世上。”东汉史学家王逸(今湖北襄阳人)是解释“孟陬”的第一人,将“孟陬”解释为“正月”,而王逸距屈原年代500余年,只能揣测“孟陬”意思,后司马迁也沿用王逸的说法,后人就将“孟陬”释为“正月”。笔者以为王逸将“孟陬”释为时间有些牵强,据诗意来看,“孟陬”该是指出生地。

《史记楚·世家》:“而封熊绎于楚蛮。”左思《魏都赋》:“蛮陬夷落,译道而通。张载注:“陬落,蛮夷之居处名也。一名聚居为陬。从史料看,“陬落”最初指楚蛮居地,是否也是楚王熊绎落帆之地呢?

司马迁《史记·楚世家》有云:平王二年,使费无忌如秦为太子建取妇。妇好,来,未至,无忌先归,说平王曰:“秦女好,可自娶,为太子更求。”平王听之,卒自娶秦女,生熊珍。

楚平王迎娶本是儿媳的孟赢后,在沅江边筑采菱城并以此为中心开拓南疆,闲时带孟嬴在荷叶旖旎的采菱城边采莲散心,追逐嬉戏,快乐无比。后吴王阖闾攻城,孟嬴用言语斥退吴王而获“烈女”美称,西汉刘向将其故事归入《列女传·贞顺传》,孟嬴成为后世妇女的楷模,楚人将威仪万方有胆节的烈女孟嬴的居住地“陬落”改为“孟陬”(采菱城周边广大地区),后改为“陬溪”,今为“陬市”。

西汉刘向抨击了楚平王无度生活:《汉书·传·楚元王传》:“昔孔子对鲁哀公,并言夏桀、殷纣暴虐天下,故历失则摄提失方,孟陬无纪,此皆易姓之变也。”从前孔子劝谏鲁哀公,并说夏桀、殷纣暴虐天下,让历法失误则木星失去方位,“孟陬”的楚平王不约束自己,后才引出伍子胥鞭尸的变故啊!

此詩句重新释义,孟陬:地名。摄提:木星,暗示岁星是虎年。贞:古“鼎”会意字,一种火具,暗示蛇月出生。全句解释为:一颗木星闪亮在“孟陬”之地,我恰好在虎年蛇月虎日降生(约在前343年4月初四日)。

三、屈原第二次“离郢”是“遣返”原籍,不是“流放”南方

《离骚》诗句:“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反”通“返”,遣返,回故乡才叫“返”;“复路”是回老家。屈原因不愿与污垢奸淫者同流合污,被“遣返”回老家,屈原掉转马车,沿沅江低吟浅唱郁闷返回。

《九章·抽思》诗句:“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我志。”

“反”通“返”,遣返,屈原被遣返故乡后,因不能为国效力,心情抑郁,感慨万分:为何要中途改道,返乡作其它的打算呢?回乡的屈原惦念国事,觉得回乡之举是错的,多想再回楚顷襄王的身边效力啊!

《九章·悲回风》 诗句:“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夫何彭咸之造思兮,暨志介而不忘。万变其情岂可盖兮,孰虚伪之可长? ”

屈原决意与奸佞分道扬镳,而一旦回乡过清闲生活而不能为国分忧时,真的好后悔!慕求高洁行操而忘国事,他变成了一个矛盾体,只能长吁短叹了。

四、《九歌》经典巫神文化折射屈原是楚黔中人

湖南省文物考古专家贺刚教授的《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载:距今7400多年前的黔中的高庙遗址陶器上有“太阳与鸾鸟”结合的人面獠牙纹和人面鸟爪、口长象牙的神农氏头像纹等图像。说明黔中人(清《光绪湖南通志》载:“秦昭襄王取楚巫、黔及黔中地置黔中郡)已形成成熟的巫神文化。 巫文化传承到农耕时代,就演变为傩文化,中国最早的农耕定居点及傩文化艺术的发祥地竟集中在过去被人称为蛮荒之地的湖南西部的黔中之地。傩文化是黔中人在傩神观念支配下的活动方式,是以敬奉傩神为主的多神论信仰的观念体系和操作系统,是黔中人在农耕生息过程中祭祀鬼神的综合性活动。

《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祭神乐歌的基础上改作的一组诗歌,依次是:《東皇太一》(祭天神)、《东君》(祭太阳神)、《云中君》(祭云神)、《湘君》(祭舜帝)、《湘夫人》(娥皇女英二妃)、《大司命》(祭主管人类寿命之神)、《少司命》(祭主管儿童命运之神)、《河伯》(祭黄河之神)、《山鬼》(祭山神)、《国殇》(祭为国捐躯的烈士)、《礼魂》(祭祀完毕的送神曲)。《九歌》写得哀婉缠绵,语言优美,文学价值很高。尤其是《国殇》,描写了万马千军厮杀的场面,形象生动,悲惨壮烈,动人心魄,是屈原爱国精神的表现。

祭神乐歌是一种巫傩文化,屈原深谙巫傩文化,《九歌》堪称巫傩文化的经典之作,只有黔中人才能写出如此逼真的祭神乐歌。

《招魂》诗句:陈钟按鼓,造新歌些。《涉江》《采菱》,发扬《荷些》。祭祀乐歌就是屈原的“造新歌些”之举,回到出生地的屈原身居于楚黔中文化中心采菱城,不时地编造新歌,以适应陈钟按鼓,参与歌舞升腾的生活。屈原从小就受到采菱城钟鼓之乐的熏陶,有着深厚的巫傩文化的根基。

五、屈原深谙地域文化说明他是孟陬人氏

孟陬传说善德山上隐居着善卷先生,尧帝曾上善德山拜善卷为帝师,尧帝住过的地方叫尧天坪,尧帝停留的沅江地段叫尧河,舜帝到善德山寻找善卷,善卷却躲到丰隆山,舜帝几经周折在丰隆山见到了善卷,要禅让天下给善卷,但善卷婉言谢绝了,故丰隆山也称舜山,大禹也曾向善卷请教治水良策。孟陬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屈原从小耳濡目染圣贤文明,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1.《楚辞》写出了孟陬民间传说,流露了对尧舜圣贤的崇拜,这也反映出他是土生土长的孟陬人。

《离骚》诗句:济沅湘以南征兮,就重华而陈词。

解释此句要了解地域文化和历史典故,此句隐藏了两个地名和一个典故,沅湘指沅江“临沅”段的新湘溪,而“南”指“沅南”地带,典故是“舜帝曾在舜山拜访善卷”。诗人渡过临沅的新湘溪到沅南的舜山上找舜帝陈述委屈。

《九歌·湘君》诗句:望涔阳兮极浦,横大江兮扬灵。

湘君实则上是指舜帝,涔阳即今丰隆山旁(舜山)的澄溪,屈原遥望着澄溪的水滨,因舜帝的英灵的保佑安全横渡了沅江。

《离骚》诗句:吾令丰隆乘云兮,求宓妃之所在。

我(屈原)想让丰隆山的舜帝架起云梯,一起去寻求心中的女神。

《涉江》诗句: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我在德山上拜祭了善卷后,从枉水驾船出发,傍晚到舜山拜祭舜帝,落宿于澄溪。(此话是引用典故,是指舜帝辗转寻找善卷之事。)

《九章·思美人》诗句:愿寄言于浮云兮,遇丰隆而不将。

我(屈原)愿让浮云代传寄语向君王致意,而丰隆山的舜帝却不肯给我一片云彩。

2.《楚辞》屈原走过了孟陬的山山水水,流露对故土的热爱。他走过的风景点有“箓萝晴画”、桃花洞、扶善(桑)溪、铜柱山、穿石、营盘洲、澄溪、白马渡、阆风山(桃源山)、双洲、车湖垸等十余处:

《离骚》诗句:“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芷兰丛生的采菱城是他魂牵梦绕的出生地:沅江的青草和精辟的芷草伴随他长大,编织秋天的兰花当花环,光阴似流水恐怕追不上,岁月不等人令他心着慌;朝霞中拔取山岭的木兰,傍晚与洲岛的野草为伴。

《离骚》诗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我回到故园后,打算在采菱城边采摘翠绿荷叶缝制上衣,采集嫣红荷花缀为裤子,没人欣赏屈原算不了什么,只要我的情操确实芳香。把冠冕做得高高的,把佩带结得长长的就可以了。

《离骚》诗句:“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乎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乱曰:已矣哉!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屈原回乡时,见到的是庸俗、暗沉沉的故园,不免对生活已经彻底绝望。最后决定离开出生地,仆人和马儿也不愿意走,但是已经坚定了“离开”志向,去追寻祖先彭祖的足迹。

《九歌·山鬼》诗句:“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这是桃源八景之一的《箓萝晴画》之景:我这人啊,居住在群山的幽僻角落,身披薜荔之衣,系的衣带是那女萝……我居息于幽密的竹林深处,终日不见青天,山径又险阻艰难,周此来得独晚。我突出地独立于高山之上凝望期待,云霭溶溶宛如流水,在脚下汇成云海。山中幽深昏冥,变化无常,白昼也晦暗不明,东风迅疾回旋地吹来,神灵降雨,纷纷零零。

《离骚》诗句: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咸池即今夷望溪桃花洞,扶桑(扶善)溪是夷望溪(兴隆街),暗示他已经回到桃源夷望溪一带。

《九歌·少司命》诗句:与女沐兮咸池,晞女发兮阳之阿。

咸池即今铜柱山的桃花洞,阳也称阳山,今铜柱山,我想与你在桃花洞边沐发,看着你晒发于铜柱山隅。

《离骚》诗句:朝吾将济于白水兮,登阆风而緤马。

白水就是白鳞洲,而阆风即今桃源山,阆风在晋代以后改为桃源山。

《离骚》诗句: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

车即采菱城外的车湖垸,揭车可理解为车湖垸边的花草,江离是指沅江边的青草,首尾照应,老大回到出生地时又见到了伴我长大的沅江青草变得庸俗难看,心里不是滋味,更何况车湖垸和沅江边的花草呢?

《涉江》诗句:旦余济乎江湘。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我明天就要渡过沅江的新湘溪,告别故土“孟陬”,登上異乡湖北的山岗,蓦然回首,惆怅满怀。

六、采菱城出土了大量春秋时期文物

1.罍中之王皿方罍——采菱城楚国王族用品

1922年,湖南省桃源县漆家河遭暴雨冲刷,山沟边重见天日的皿方罍被一农民秘藏。后被湖北古董商石某购买后,以100万大洋的高价将器身卖给了上海大古玩家李文卿和马长生。10天后就偷运到美国,以80万美金卖给了石油大亨洛克菲勒。洛克菲勒将器身出让多位20世纪初重要古董商及藏家之手,1961年,日本古董商浅野梅吉将“皿方罍”转卖给日本藏家新田栋一。2001年由纽约佳士得以924.6万美元拍卖给一位法国买主,创下中国青铜器拍卖价最高记录,被业界称为“青铜器之王”。2014年3月19日,湖南收藏家群体向佳士得正式提出联合洽购皿方罍,买卖双方于纽约时间同年3月19日达成出让协议。同年6月28日,漂泊海外一个世纪的商代青铜器皿方罍的器身与器盖在湖南身首合一。

这件距今3000多年的“皿天全”方罍,造型雄浑,形体巨大,通体集立雕、浮雕、线雕于一身,其高超卓绝的铸造技术、神采飞动的气势和令人倾倒的精美纹饰,是其古代其他青铜器无与伦比的,堪称“罍中之王”,是举世无双的“稀世珍宝”。桃源为什么会出土如此珍贵的青铜器呢?考古专家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平王在桃源筑有皇室宫阙采菱城,楚国贵族群居于此,使用攀比昂贵器皿那是自然,这种推测很有道理。

2.采菱城墓群出土了大量楚国时期文物

古采菱城西为墓葬区,分别是杨家山墓群、印家岗墓群、陈家岗墓群,南近狮子山墓群等,墓群有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采菱城居民墓葬千余座。据《桃源县志》载,采菱城曾用名“黄楚城”“青陵村”“茅草街乡”等名。因葬楚皇族古墓得“青陵”名,南宋《方舆胜览·常德府》曾载:“五季避地荆楚,为武陵之青陵人……创亭于青陵馆……”。采菱墓出土的随葬器物有青铜兵器剑、戈、矛、矢、钺,漆木器琴瑟、弓、盾、镇墓兽、俑、盒、梳、篦。陶器鼎、敦、壶、豆、提梁陶盉等千余件,其中有些墓主人生前身份较高,为楚国军事官员。这些文物纹饰精美,工艺考究,漆木器色泽鲜艳,彩绘线条流畅,雕刻形象逼真,惟妙惟肖,再现了春秋楚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历代文人墨客来采菱城观光后,心潮澎湃,文思泉涌,留下珍贵的墨宝!唐代刘禹锡来桃源采菱城时曾写过一篇《采菱行》:“白马湖平秋日光,紫菱如锦彩鸳翔……屈平祠下沅江水,月照寒波白烟起。”见景生情,缅怀屈原。而在桃源流传有一首民曲《采菱曲》:“楚王城上水云蒸,白马湖边旧采菱。两岸清歌摇画桨,凉天落日下渔罾”更是道出了采莲的情趣。

《楚辞》的字里行间处处渗透了屈原对出生地沅江河畔热爱之情。屈原在《离骚》的第二句自报身份是“孟陬”人氏,而前人将其理解为时间,故屈原的出生地就成了千古之谜。屈原被“遣返”回原籍后,带着仆人,骑着白马,流连忘返于沅江风光带,诗意绵绵,情意切切,轻吟漫唱,写就千古华章《离骚》,为后人建立了一座文学丰碑。

屈原走过的风景被东晋陶渊明觅踪寻幽,作《桃花源记》构筑理想的世外桃源;北朝北魏郦道元沉醉桃源山水,写下诗句:“沅水又东带绿萝山,绿萝蒙羃,颓岩临水,寔钓渚渔咏之胜地,其迭响若钟音,信为神仙之所居。”谬赞箓萝晴画及桃源山景为神仙之地,后随《桃花源记》广泛传播,桃源仙境名扬天下。

参考文献:

[1]屈原.楚辞[M].北京:中华书局,2015.

[2]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2013.

[3]左丘明.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6.

[4]何玉棻.直隶澧州志[M].长沙:岳麓书社,2010.

[5]余良栋.桃源县志[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13.

[6]应先烈.常德府志[M].长沙:岳麓书社,2008.

[7]贺刚.湘西史前遗存与中国古史传说[M].长沙:岳麓书社,2013.

[8]韩隆福.试谈南楚三座郢都及其意义[R].屈原与楚辞文化学术研讨会,2015.

[9]郦道元.水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6.


推荐访问:屈原 桃源 出生地 孟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