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大肠癌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2022-10-23 12: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中医药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其具有的积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出现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报道。中医药治疗,在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增强机体免疫能力及防止复发转移,延长生存期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 大肠癌;中医药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实验研究;临床研究

大肠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化生产规模的扩大,人类生活水平的改善以及由此产生的生态和生理性负效应,大肠癌的发病率呈现年增高的趋势。一些资料表明,当前大肠癌的发病率已增高一倍以上而跃居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目前针对大肠癌的治疗主张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早期病例可单独行手术治疗,中、晚期病例应辅以化疗、放疗,而各种治疗手段配合中医中药治疗,这对延长患者生存期,降低复发,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改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现将这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 单纯中药治疗

辨证治疗则是因人、因时、因地注意论治的个体化和阶段性确定治疗大法而分型施治。辨病治疗即针对大肠癌的病理特点和生物学特性,采用具有抗癌作用的单味中药或中成药进行治疗的方法。

1.1 辨证论治

1.1.1 实验研究 吴继萍[1]等对90例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前后的TSGF含量进行检测,评价TSGF作为结直肠癌血清学诊断指标的可行性,观察及评价结直肠癌中医辨证分型(脾虚湿阻、脾虚气滞、脾虚夹瘀、脾虚热盛)与TSGF的相关性。实验将90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中药组)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可根据证候变化进行随症加减。B组:(中药+化疗组)中药以四君子汤为基础方,可根据证候变化进行随症加减,化疗方案MMC+5-Fu+CF(MMC10 mgd1,5-FU50Omgdl-5,CF200 mgd1-5 )。C组:(化疗组)化疗药物为(MMC10 mgdl,5-FU500 mgd1-5,CF20Omgd1-5)。A、B、C三组的其他治疗如:止痛、止吐、支持治疗三组无差别。治疗每三周重复。结果发现血清TSGF含量在结直肠癌患者中明显增高;TSGF在治疗前后与中医辨证分型症状的改善呈正相关,同时显示肿瘤标志物在脾虚湿阻型中呈较高表达;为进一步探讨TSGF和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变化规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杨传标[2]等探讨大肠癌脾虚证与bcl-2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中药健睥康复汤的调节作用。选择中晚期大肠癌脾虚患者4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健脾康复汤,1剂/d,同时给予西医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仅给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唾液淀粉酶活性及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结果大肠癌脾虚证患者酸刺激后的唾液淀粉酶活性显著下降,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明显升高。治疗组酸刺激前后唾液淀粉酶活性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22.P<0.01);治疗组组织标本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χ2= 4.286,P<0.05),对照组bcl-2基因表达阳性率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2 临床研究

1.1.2.1 中药口服治疗 武迎梅[3]等认为晚期患者以脾虚、湿毒、瘀阻为主要发病机理,大部分晚期患者正气亏损,而正虚邪实是肿瘤发生的主要病理变化,正虚可引致邪实,而邪实进一步加重正虚,正气虚弱,抗癌能力降低则癌病丛生。所以治疗时既要清热解毒,化瘀通络,更要补虚扶正固本。临床运用时体虚患者应补虚为主,湿毒、血瘀等邪实明显患者祛邪,或祛邪与补虚兼施,分证辨治:①湿热蕴结型:症见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口干口苦,溲短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方以白头翁汤加减治疗,药物:黄芪30 g,党参15 g,白头翁10 g,黄连10 g,黄柏10 g,秦皮10 g,诃子肉10 g,土茯苓30 g,生薏苡仁30 g,金荞麦30 g,藤梨根15 g,白花蛇舌草30 g,元胡15 g,炮山甲10 g,天龙9 g;②瘀毒内阻型:症见腹痛,腹胀、痛有定处,腹有肿块,便下脓血粘液或里急后重,便秘或溏,舌质暗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弱数;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散结;方以槐花散加减,药用:槐花20 g,地榆15 g,虎杖15 g,生黄芪30 g,西洋参10 g,赤白芍各15 g,山慈茹12 g,藤梨根20 g,七叶一枝花10 g,凌霄花10 g,鸡内金30 g,生麦芽30 g,穿山甲10 g,天龙冲服3 g,九香虫10 g;③脾肾亏虚型:症见腹痛下坠,腹部肿块增大,便下脓血腥臭,大便频数,口淡乏味,少气,纳呆,腰膝酸软,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治则:健脾补肾,益气活血;方以四君子汤加减,药用:黄芪30 g,黄精15 g,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20 g,女贞子30 g,枸杞子30 g,菟丝子30 g,金养麦20 g,白花蛇舌草30 g,草河车15 g,马齿苋30 g,三七冲服3 g,炮山甲10 g,鸡内金30 g,金钱白花蛇研面冲服1 go临症治则应考虑扶正与祛邪相结合,不同阶段侧重面不同,灵活应用。另外,治疗同时不忘顾护脾胃,调畅情志。

张雅明[4]介绍柏连松运用扶正祛邪法治疗大肠癌的经验,主张扶正祛邪,在疾病的不同阶段,可分别采用祛邪兼以扶正、攻补兼施以及以扶正为主兼以祛邪消瘤。早期属气血瘀滞,湿热毒蕴所致,故以消瘤为主,或祛邪兼以扶正,使邪去而正不伤,常用药为:夏枯草30 g,海藻30 g.太子参15 g,白术12 g,淮山药30 g,半枝莲30 g,白花蛇舌草30 g,虎杖30 g,山豆根12 g,鬼球30 g,生薏苡仁30 g,陈皮9 g,焦山楂、神曲各9 g。中期正气尚未衰,但由于病程较长,正气耗损,属正虚邪实,故以攻补兼施为主,常用药:黄芪40 g,党参30 g,制黄精30 g,淮山药30 g,龙葵3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夏枯草30 g,海藻30 g,生薏苡仁30 g,鸡内金9 g,香谷芽30 g。晚期患者正气耗伤,体质衰弱,肿瘤增大侵犯周围组织和脏器,或转移扩散,或更予化疗、放疗、癌肿切除术,造成正气衰败,治当以益气健脾,软坚散结,常用药:黄芪50 g,党参30 g,白术12 g,枳壳9 g,淮山药30 g,扁豆衣9 g,陈皮9 g,香谷芽30 g,丹参30 g,鬼球30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莲30 g,焦山楂、神曲各9 g。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曹洋[5]等介绍陈锐深治疗大肠癌的经验,认为大肠癌最常见的证型可分为3型。①湿热蕴结型 证候:腹痛腹胀,大便滞下,里急后重,大便黏液,时伴有脓血,肛门灼热感,口苦口干,溲短赤。舌质黯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散结。主方:白头翁汤加减;②瘀毒内阻型 证候:腹痛腹胀,痛有定处,腹有肿块,便下脓血黏液,或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溏,大便扁平或变细。舌质黯红,有瘀斑,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热解毒。祛瘀散结。主方:槐花散加减;③脾肾亏虚型证候:腹痛下坠,腹部肿块增大。大便频数,便下脓血腥臭,口淡乏味,少气纳呆,腰膝酸软。形神俱衰。舌质淡黯,苔白。脉沉细。治法:健脾补肾,益气活血。主方:四君子汤加减。若腹痛甚。加延胡索、白芍各15 g,木香(后下)10 g;大便秘结,加枳实、槟榔各15 g;腹泻频数,下痢赤白。加禹余粮、木棉花各30 g。罂粟壳15 g;便血不止,加仙鹤草30 g,山栀炭10 g,三七末(冲服)3 g;气虚乏力,加党参25 g,白术15 g,炙甘草6 g;血虚眩晕者,加首乌、黄精各15 g。大肠癌发病较为复杂,总属本虚标实之证,病程中多见虚实夹杂,临床中难以单用某一型来概括整个病程,故治疗当中要谨守辨证论治的原则,不可拘于一隅。早期患者其证候特点以湿浊、热毒、瘀阻等表现为主,治疗上以清热祛湿、活血解毒、化瘀消肿为法。以攻为主,可用藤梨根、白头翁、苦参、地榆、黄柏、败酱草以及赤芍、牡丹皮、忍冬藤、生大黄、三棱、莪术、桃仁等药


推荐访问:中医药 进展 治疗 大肠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