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植保体系的构建探索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现代农业植保体系的构建探索

2022-10-22 19:0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文章阐述了我国植保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发展目标。结合植保体系在新时期的发展完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体系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范围和植保技术现代化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说明,最后对现代农业质保体系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农业;减灾防灾;植保体系

0引言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人们的生命之源,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民以食为天”,农业是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根本,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农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多种病虫害发生问题日趋严重。

近年来随着我国耕作制度的改变,气候状况的变化以及农民不规范的种植行为,加大了我国农业病虫害的发生。随着我国农耕制度的变化,化学农药的泛滥使用,严重的影响了农业的健康发展,加之农民种植行为不规范,过于依赖农药,破坏了土壤结构,导致病虫害发生出现了持续上升趋势,严重的影响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传统的农业种植多是一家一户的个人生产活动,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在种植过程中仅凭以往种植经验进行播种施肥,缺少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预防。如何有效地对其进行治理和防范已经成为当下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植保体系作为当下最受欢迎的农业减灾防灾体系,主要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加入科学技术手段,以解决农业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期提高农耕地的生产能力,提高农作物产量,保证农作物安全,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植保体系发展历程与目标

1.1植保体系发展历程

我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自农耕开始就产生了植保行为。《诗经·大田》中提到了对农业虫害的防治方法,宋代《金史》记载了北方政府下设的捕蝗官,是最早的植保机构。近代民国时期设立的昆虫局下设治蝗会和分会形成了早起的植保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农业行政部门又设立专门的植保机构,形成了对农业病虫监测、防治,农药试验推广与植物检疫功能的植保体系。改革开放以后全国各地植保体系的建设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组织机构越来越健全。新时期国家对与建立新型植保体系越发迫切,各省市依据农业部(农农发[2013]5号)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植物保护体系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积极创建完善现代植保体系建立。

1.2植保体系建立目标

农业植保体系,主要是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理和监管,以及对农业新型机械设备和新型生态农药产品进行实验和推广,是保证农作物生产安全的重要基础性措施,建立植保体系,改变传统的一家一户农业种植模式,对农业种植中出现的病虫害问题进行集中处理,保证农作物产量稳定,质量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农民收入,推动我国农业健康发展。农业种植过程中病虫害的防治和监测工作一直是影响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农业种植中的难点问题。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得到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明显得到改善,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加大了植保体系的建设,让农民增收,使农业增效。

2植保体系存在问题

新时期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各级植保部门迫切需要改变建立完善适应新时期的四级植保公共服务植保体系。在探索原有植保体系与当前植保的更新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普遍存在的是体系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服务范围和植保技术现代化等方面。

2.1体系机构建设问题

各地方植保部门在响应2013年意见文件确定新时期植保体系过程中,发现随着体系结构的变化,许多植保机构面临着新一轮的撤销与合并考验。

例如河北省在新建县级植保体系过程中,把这些机构分为四类,对照后发现县级植保体系普遍存在着机构组织结构不稳和植保能力的弱化。随着这种现象的发生,植保机构仅能实现病虫监测、应急防控等基本职能,而其他职能则被其他部门分割。

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可以知道:在有独立植保机构条件下,由于人员少,没有独立的财务系统使经费难以到位而导致的植保机构不稳。挂牌的植保机构,编制被行政科室占用而产生的植保职能处于弱势的地位。

2.2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由于体系机构中出现的不稳以及职能弱化问题中受限于财政和编制,各地植保站专业人员引进存在很大的问题。例如安徽省繁昌县植保站从1998年至2014年16年间未进入新人。全县所辖的植保站植保员年龄趋向老龄化。就楚雄州来说,我州下辖10个县2000年植保正式职工68人,专业技术人员60人,平均每个县10人,大多处于年龄30-40岁。到2016年年底州市植保机构正式职工70人,人员增加了2人,其中专业人员55人。专业人员中仅4人是新进人员。其余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都处于45-55岁。人员面临青黄不接的趋势。

2.3服务范围

上世纪植保站和农技站是以植保技术推广为主,售卖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为辅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要求技术人员不但要到田间调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病情况,还要在农资经营处提供技术服务。技术人员能掌握田间病虫草害情况,了解市场最新农药及使用技术,以门市部为平台,和农民交流,開展咨询服务。随着土地流转工作推进,各地涌现出越来越多种植大户,植保技术人员服务的对象不再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农民,服务对象正在逐渐转换为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这些服务对象种植规模更大、专业性更强、技术要求更高。

2.4植保技术现代化

近年来国家和各级政府对植保资金的投入越来越大,但是这些资金多用于农民补贴如农药、机械等物资的集中采购,其中少部分用于仪器设备及其他基本硬件设施的建设。在对病虫现代化监测预警方面投入较少,病情测报手段依然很落后。

3现代农业植保体系的构建措施

①要重视农业植保体系的构建工作,组建专业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的植保工作体系,在进行植保体系建造时要确保其监测、预防及治理体系健全完善,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和素质教育,确保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与所需要求达到一致高度,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避免由于工作人员工作马虎敷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保证相关工作人员的在岗率和稳定性,以便更好地开展农业监管和治理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②在植保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对种植地进行实地勘测并建立数据库,确保体系建造科学合理,做好种植地的监管预防工作,建立全面的信息网络,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将种植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录传递,便于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分析,提出最佳解决措施,推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的良性发展。组织技术人员根据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应急措施,建立灾情应急库,以便管理人员在发现紧急情况时能够从数据库中及时搜索相关措施,及时处理相关问题,尽可能减少灾害的蔓延,最大程度地降低经济损失。

③建立健全的监督管理机构,对植保体系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有效监管,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工作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工作的执行力度,建立科学的植保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工作的科学合理性。当前是科技的时代,在构建植保体系中引入各种科技设备,及时对其进行优化升级,提高工作的精确性。例如,在进行病虫害监测时购入最新监测设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农作物生产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少用化学农药,转而使用新型生态农药,对被破坏的土壤环境生态及时进行有效治理,提高耕地的生产力。

4结束语

我国当前农业植保体系建设已经是农业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加大农业植保体系建设,有效降低农业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降低农业灾害治理成本,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提高农业生产收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我们植保工作者肩负的一大使命。


推荐访问:植保 现代农业 构建 探索 体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