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思考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规章制度 > 文章内容

关于改革考试招生制度的思考

2022-10-21 13: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备受瞩目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简称《意见》)于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这意味着招生考试领域将进行我国恢复高考以来最全面、最系统的改革。《意见》在推进考试招生公平与科学、打破“唯分数论”、“一考定终身”、促进地域教育均衡、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和我国“十三五” 提出的“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解决迈出了基础性的一步。

一、考试招生改革的必要性

历史和实践证明,在恢复高考以后,这一考试招生制度曾经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主要表现在:第一,这种制度实现了公平、公正的社会价值观,“考试分数面前人人平等”,成为高等学校招生的铁的纪律。第二,高考还推动了我国教育质量的提高,受到教育工作者的称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废除了招生考试,高校招生实行推荐制度,造成教育质量严重下降,上演了交白卷上大学的闹剧。恢复高考后,这一招生制度激发了青少年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纠正了“文化大革命”时期形成的不学无术的不正之风,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普遍提高。第三,高考这种形式还很方便大学招生,免除了很多复杂的手续。比如说,只要有了考试分数,高校招生人员就可以坐在学校的办公室里在网上把学生招进来了。这比起西方招生需要推荐、申请、审核,有的甚至需要面试繁琐的手续来说是简单、方便多了。正是顺着这样一条路子发展,高考为公平、公正在考试题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的考试,尽量避免阅卷的主观性:为了提高教育质量,高考的考试内容与书本知识紧密联系,实现以考促教。为了方便招生,招生单位只需看学生成绩,无需面试也无需推荐。

那么,为什么这种考试令社会和教育家们很不满意呢?这是因为高考录取是“一考定终身” “唯分数论”,应试教育极强,素质教育极弱,学生负担极重,家庭压力也极大。具体表现在:第一,高考已经演变为一种代替一切评价的制度。高考的目的与教育价值的评价目的是不同的,然而现实中,高考几乎代替了所有的评价。第二,高考的目的是筛选,而教育是满足整个社会的需要,上大学只能是社会需要的一个部分,而不是全部。以部分需要来代替全部需要的评价本身是非常错误的,但实际上,教育管理部门、社会舆论鼓励这种代替观,这就限制了教育满足众多其他社会需要的功能,因此,这样的教育必然功能狭隘。第三,高考很难全面考查学生的素质,比如独立生活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对待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潜能等都无法考查出来。第四,高考作为一种评价尺度不够全面科学,高考本是为筛选具备继续深造条件的人才,但是却成为整个教育的指挥棒,影响了教育的价值取向。第五,高考限制了人才的多方面发展和教育价值的多方面需要。第六,高考的价值取向影响了学校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的价值取向。当前高考在一些传统观念看来就是科举,这不是因为高考本身是科举,而是由一些封建的、落后的传统教育价值观以及当前人事制度改革还不彻底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改革高考,还应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

这次考试招生制度提出了改革的基本原则是:①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②体现科学高效,提高选拔水平;③着力完善规则,确保公正公平;④加强统筹谋划,积极稳妥等。这些都是要认真执行的。但就考试招生价值和评价而言,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其原则还有以下几点值得考虑:

1.提高考试制度和考试手段的科学性

我们应该提高高考评价制度和考试手段本身的科学性,使高考真正考查出学生的全面能力,选拔的学生真正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在过去相当一段时间里,我们的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能力的锻炼和智慧的启发。结果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与教育的价值取向有关。所以,我们必须要把知识考试变成能力考试,真正考查学生能否继续学习,能否真正成才。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考查呢?或者说这些能力在什么地方体现呢?笔者认为这就必须加强教育过程管理,重视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设计、完成一定的实践项目,把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严格项目成绩的评定和记载。

2.引导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价值观

高考的目的虽然是选拔,但是鉴于学校、学生、家长以及管理者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一时难以转变,因此,高考就必须发挥引导树立科学、全面的教育价值观的作用,促进学校全面功能的发挥。因此,我认为高校招生要注意引导以下几种价值观的树立。首先,要注意全面发展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基本全面发展的情况下,应注重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注重其特长发展。其次,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当前的现实是,许多成绩优秀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知道怎么学习,原因是他们在中学阶段都是老师教给他们知识,不是由他们自己在教师的引导或者指导下学习。我们大学的教师深有体会地感觉到,如果我们不及时给学生补上这一课,不少学生就会不知道怎么学习,等一年两年适应了大学学习时,紧接着开始了求职的忧虑和紧张的忙碌,结果是大学四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没有增长什么能力。这也是当前大学教学质量下降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再次,动手操作与创新价值观的引导。当前的教育只重视教给学生知识,训练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这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是考试的价值取向所引导的,另一方面是这种教学简单省事,效率高。但是,从运用和长远的观点来看,直接学习、动手操作虽然费时,但是效率更高。因此,要引导这方面的价值观,我们对知识考试的难度就要降低,而对技能和创新的要求就要提高或者更加鼓励和提倡。应该说,近些年国家在招生政策上正在向这个方面努力。

3.尽量减少负面影响

我们要研究高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做到预防在先,使高考改革尽量不带来负面影响。当前的现实说明,恢复高考是正确的,一方面提高了教育质量,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取得了巨大成绩;另一方面,有教育就必然有考试,它是检查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同检验产品质量是保证工厂生产水平的必要制度一样。因此,素质教育并不排斥考试,考试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环节是必要的,通过考试可以衡量教师、校长、学校的工作业绩,可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检查教师教学工作的效果和得失,从而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依据。正因为如此,考试本身作为一种制度也得到了人们的肯定。但是,有考试必有应付考试的办法。正是由于人们对待考试的功利性态度造成考试的恶性循环,即考什么内容,就教什么内容,不好考查和不能用笔试考查的课程就不教,以什么样的方式考试,就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教学,造成一切围绕考试的指挥棒转的现象。这可以说是因为人们对待考试的态度的问题,但是这却是由考试本身的原因引起的。因为,考试本身就没有考虑到怎样避免不良后果的问题。因此,我们对高考制度的改革除要注意考试本身的科学性外,还要注意人们对它的接受方式和正确理解,这就需要考虑它可能在人们的心理上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三、高考改革是从着眼分数到着眼人的成长

1.从着眼分数到关注活生生的人,是这次改革的一个核心立脚点,在我国考试招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意见》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现实基础。考试招生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教育制度,相当于人才培养的枢纽。《意见》对于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的30余年间的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其间初步建立的相对完整的考试招生体系,为学生成长、国家选才与社会公平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意见》正是在30年实践基础上,深入总结经验教训、充分尊重各省改革实践形成的,它突出了问题导向,正视了考试的价值与评价,把握了改革重点,从实践中来,是凝聚各方智慧的顶层设计。

《意见》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到具体措施都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旨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真正体现了育人为本。在高考录取的设计上,《意见》一方面关注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一方面又注重学生的健康发展,既看分数,又不唯分数,促进全面发展。尽管以往教育工作者了解综合素质评价作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但囿于实际操作的不足和社会的接受理解程度等困难,这一评价并未作为考试评价的重要依据。《意见》实施后,综合素质评价将作为重要参考,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几十年来“一考定终身”的桎梏。

2.《意见》在促进教育公平、公正方面取得的进展引人注目。这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规划调整招生计划,缩小省际、地域考生的入学差距,尤其是对于提升进入重点高校的农村考生比例等方面,有实质性的突破。第二方面,意见突出了对人的全面考量,加入了对考生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考量。这种考量从更宽广的时间和空间维度、从更全面的能力和素质范畴进行,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而不单单以一次考试的成败“论英雄”,对每位考生全面评价体现了公平的实质。这对于长期以来仅仅以考试分数为唯一,简单意义上的公平是一个实质性的突破。与此同时,《意见》要求考后填报志愿、实行平行投档,取消录取批次等,在分数的使用上将更规范、更严格、更充分,以体现录取公平。

3.健全法制法规、减少和规范加分、扩大信息公开内容、加大监督处罚力度等,都在录取的体制机制上推进改革,加强和保障了高考的公平公正。本次改革是教育招生考试领域的全面改革,站位高,立意远。《意见》对完善招生办法,从根本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强调依法强化就近入学等都提出了具体办法。《意见》整体设计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涉及了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衔接和沟通的渠道、方式。如教育成果互认,多种成果相互转化等,使学习过程、学习方式、学习渠道互相衔接,力求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为了使这次考试招生改革顺利而健康发展,我们还应建设考试招生四大体系:招生考试理论体系、考试评价体系、诚信体系和监督保障体系。这样才能大力推进高考改革,真正建成富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


推荐访问:思考 改革 招生 制度 考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