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环太平洋观后感(优质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观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什么样的观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观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一
我非常喜欢看科幻类的电影。因为科幻电影无时无刻地向人类展示着一个虚拟,但又不夸张的“人类未来前景”。如:《环太平洋》, 内容是在太平洋的深处,出现了一个可以进行空间穿越的裂缝,它不停地将怪物带到地球。之后,人类利用了巨型机器人,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击败了怪物,封住了裂缝的故事。
这部电影非常有意义,它为我们讲述了许多关于人类生活的道理:
一个人正义感和求生欲望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基础与前提。一个人如果没有正义感,这人就不会对这个社会负责任;一个人如果没有任何求生欲望,那么这个人就理解不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在面对巨大的恐惧时,人们必须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这样是有效保护自己、消灭恐惧的最佳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利用科学技术,因为,它不仅是生产力,也是战斗力,只有人们不断的创新和发展科技技术,才能在人类社会上的安全和发展产生更大的推动力。
希望以后的电影更精彩,启示更丰富。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二
真的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部让人又爱又恨的电影。在观影过程中,笔者总是感觉到电影中的桥段和eva极其相似,甚至在某些时候产生了这是eva真人版的幻觉。就让笔者来详细记述一些观影中的感受。笔者所看的版本是imax3d版本。这部电影竟然是imax全画幅电影,画面充斥了整个屏幕没有黑边,这给笔者的眼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有些看不过来了。当然电影的cgi和3d效果做的非常之好,加上imax的高分辨率大屏幕,让笔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完全可以和阿凡达分庭抗礼,尤其是画面的亮度很好,这可能跟光影效果有关。总的来说这部电影主打机甲与怪兽,所以imax版本是最佳观影版本,建议所有的影迷朋友们都尽量选择imax版本观影。这样这部电影才不会令你失望而回。
然后来具体说说光影效果。其实笔者对这些技术性的东西懂得也不太多。不过由具体的观影体验可以知道,电影中夜晚和海底的戏份很多,这本身就会使环境色调阴暗。但是实际观影效果却很好,没有特别黑暗的感觉,这就和光影效果有关了。由于电影中机甲出动时都会有成群的直升机光源照射,机甲本身的光照也很丰富,所以让观众能够对机甲的细节和表面纹理看的一清二楚,增强了观众的真实感体验。而在雨夜中和海底打斗时,又总是有环境光源提供光照补偿,弥补了环境本身带来的.光照损失。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为日后的电影在cgi方面做了一个示范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就是在光影方面做文章以提高cgi的真实化程度。
不过对于本片的配乐笔者要吐槽一下。其实这部电影的配乐笔者认为很好听。但是!导演你能不能不要单曲循环啊!从头至尾,每当高潮来临,总是同一首背景音乐想起啊!再好听的音乐,反复听个很多遍也会腻的啊!
至于影片的剧情和细节,其实笔者之前就听到了很多关于剧情的吐槽。不过说实话,笔者觉得这部原创剧情非续集的作品,在设定上还是很好的,尤其是关于怪兽和人类两个世界的设定以及怪兽进化理论的设定笔者认为非常有趣。但是导演这次不知道为了什么原因,把电影的背景和设定用几句话讲述了出来,同时也让略显奇葩荒诞的剧情以一种不可思议的节奏推进,笔者真的没有看懂导演的用意是什么,也许是笔者智商不够吧。不过明显能够看出电影的细节做的很好,有很多不经意的地方都能暗示出一些影迷觉得不合理的地方的合理性,这就是所谓的一切存在皆合理原则吗。
最后来简要介绍一下电影的看点。香港雨夜鏖战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浓重的夜色和倾泻的雨水为遍布的霓虹灯的香港街头平添了几抹悲壮,这样能够的光影效果在近几年3d电影中算是比较突出的。其它还有几场大战,但是笔者认为都没有香港街头鏖战来的过瘾。当然电影也充满了幽默元素,尤其是怪兽黑市的情节,设置的非常精妙,也让电影没有彻底沦为寻常的主打视觉刺激的爆米花电影。影片字幕后的幽默彩蛋更是让笔者久久回味。
环太平洋说到底仍是一部超a级制作包装下的b级题材电影。这部电影要做的,不过是让广大从小爱好机甲和怪兽的极客们彻底的过瘾吧。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三
把《环太平洋》当成吉尔默·德尔·托罗心水之作的影迷恐怕要略感失望了。尽管该片顶着好莱坞超级科幻巨制顶级特效的硕大光环,讲的却是管道工跟坏蟑螂斗智斗勇的故事。片中虽有兄弟情、父子情、父女情、友情、爱情等元素,却处处蜻蜓点水,平淡无奇。
《环太平洋》的特效场面着实凶猛,场面之大超越了诸多同类影片。虽然《变形金刚》的模块指标对任何机甲大片来说都难以赶超,但《环太平洋》里硕大的机甲,巨大的外星怪兽,大量被摧毁城市和海洋上的战斗戏,都无时无刻不挑战着诸多老牌特效帝国的服务器。
影片呈现的视觉效果着实令人震撼,庞然大物的笨拙角力让人叹为观止。笨重的钢铁机甲充满后工业时代的敦实质感,机甲内部战士的铠甲则轻盈流线,有着主流大片对次时代的想象。美、日、俄、中、澳等票房重镇的各个机甲设计虽然和各民族文化关系不大,却有着极其缜密的商业考量。这些机甲足以令各地影迷尖叫。
外星怪兽的设计综合了恐龙与各种鱼类的外观。尽管诸多低智商怪兽为什么不集体组团来袭,以及怪兽由来等坑都没能填上,但机甲和怪兽还是足以成功拉低观众智商并将观众打败。
与诸多解构扎实的科幻大片相比,《环太平洋》又是部剧情经不起推敲的傻瓜片。编剧挖了一个很深的`坑,但越往后看你越会发现这个坑大到编剧根本就没想把它填上。
翻看演职员表,你会看到编剧一栏有特拉维斯·比彻姆这个名字。比彻姆是《诸神之战》的编剧,而《诸神之战》剧本傻瓜到人物关系靠传说的地步。《环太平洋》的故事来自特拉维斯·比彻姆的一些视觉想象,但很显然他移植了《诸神之战》的创作方式,以为背景会被观众自动脑补。遗憾的是,《诸神之战》的背景故事有着神话传说的常识基础,《环太平洋》的故事即便资深科幻迷也难以脑补。一群怪兽周期性坐宇宙电梯跑到地球被大卸八块的点子实在让人无法佩服编剧水准。
《环太平洋》的故事更像管道工与坏蟑螂在斗智斗勇,观众看到的是一群尽职尽责的物业在消灭执着大虫。片中既没有《黑超特警》那种人类与外星生命的情感交流,也没有《天煞》的人类群情激奋。总体而言情感和情绪都含蓄得有些温吞。
导演吉尔默·德尔·托罗此前成功执导过充满学院派气质的《潘神的迷宫》,尽管《潘》故事模式似曾相识,情感处理却非常细腻缜密,因而此次《环太平洋》的人物关系也备受期待。然而从成片来看,大概是受《霍比特人》筹拍周期过长影响,临时起意的本子人物关系和情感的建立非常稀松。
影片对传奇战士罗利的性格有着些许塑造,但罗利与哥哥的情感没有有效建立。编剧与导演似乎觉得情感关联可以让两人省去交流时间,把大段篇幅交给商业场面,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错的。罗利的哥哥被怪物吞掉后罗利一蹶不振后没有对与哥哥相处美好时光的闪回片段,也没有念旧桥段,这让罗利的颓废徒有其表。
罗利与麻子的情感建立同样失败。尽管编剧构思了一段麻子陷入危机的桥段,但罗利只是旁观,没能在精神上与麻子进行交流与沟通。汉森父子更是如此,父子诀别时严重缺乏《世界末日》那种情感处理。编导似乎认为片中角色大脑关联后人物关系可以自动建立,但这个过程的缺省确实让影片感人程度大打折扣,人物关系的处理甚至不如口水大片《星河战队》。
《环太平洋》是又一部好莱坞式的快餐型景观片,尽管影片贴着“吉尔默·德尔·托罗”的标签,但影片核心层面处处有着仓促而就造成的致命伤。尽管视觉效果足以值回票价,但影片留给影迷更多的是遗憾。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四
事实是: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猜错了。
《环太平洋》中的怪兽(kaiju),除了大体轮廓造型外,别的细节还真不多,以至于有时候看起来像是只做了初级纹理渲染的大号模型——对于特效技术帝们而言,这显然有些难以接受。不过,我认为如果从电影设定的角度来说,这种“粗糙”还可能是更高层次一种真实。
片中的怪兽有多大?它们个头有些区别,但基本上都有二、三十层楼那么高。为了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哥儿魔摒弃了奇观视角,不在摄影上玩噱头,多以现场人类的视角来展现怪兽与机甲的大战。这样一来,“细节”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要在模拟人类视野的画面中放下如此大的怪兽,必然得拉大距离,在那么远的距离下,怪物身上有个肉瘤三个乳头几道褶皱之类的细节都是看不到的。
用cg特效做怪兽这种完全虚拟的角色,但凡讲究点的都会由内而外建模,也就是从骨骼、肌肉系统做起,一直做到皮肤和毛发系统。负责本片视觉特效的,是行业翘楚工业光魔,按理说,构建这种“由内而外的美丽”应当不在话下。但《环太平洋》中的怪兽省略掉了骨骼肌肉系统,只有轮廓体格模型来供动画部门参考。
更有甚者,片中不乏惨烈大战中怪兽肢体折断、躯干受伤的场景,但你根本看不到伤口的细节——实际上,你看到的,会像是一大块发着浅蓝色荧光的果冻;而某些怪兽还有荧光纹身……我个人的理解,这一点都不酷,只能说是“好玩”,哥儿魔是在用这种故意粗糙的设定,来还原那种缺乏细节的童真幻想。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五
最近,《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这部影片上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观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也有不少感想,暨此写了这篇影评。
《环太平洋》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使用了全球各地的演员,影片中语言种类也较多,我感觉这种做法十分新颖。而剧情也是公认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最后时刻两台机甲分别时的情景,让无数观众都禁不住潸然泪下。《环太平洋2》沿用了上一部的特点,以第一部主角的儿子来担任主角,也让电影的情节更加丰富。但是,我个人认为第二部并没有比第一部所带给我的感触更加深刻。
随着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电影中高科技的物件当然也会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吸引更多人眼球的同时,似乎也在不经意间丢掉了一些影视作品真正需要追求的那种“感觉”。在第二部中机甲与怪兽对抗时,开头的两只四代怪兽看起来似乎很弱,被人类操纵的机甲轻松地打败,而四代怪兽在第一部中却是最强的,几乎不可战胜的存在。第二部中尽管也有许多感人的情节,但总体相比第一部似乎还是相形见绌。第一部中机甲的能力完全没有第二中那么强大,他们之所以胜利,全都是倚仗人们宝贵的精神和智慧。而第二部虽然最终也是依靠人类的智慧取胜,但最终的时刻并不像第一部那样催人泪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整部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男主角在出征前对学生们说的那段话。他的演讲并没有他父亲那样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句句都说得头头是道,却有着更强的感染力,更能振奋人心,令我感到十分敬佩。
影片的最后还为我们留下了惊喜:在续集中,人类或将亲自拜访制造怪兽的外星文明——“先驱”的星球!这令我感到期待,希望能早日看到《环太平洋》系列的新作品!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六
其实吧,托罗这次释放的巨型“钢铁侠”、成串儿“变形金刚”、狂轰滥炸到处破坏以及肉搏巨怪所带来的集体狂欢,让我看到的不仅仅是对好莱坞电影工业最新水准的表达,更重要的是让我看到了一整个时代少年梦的集体燃烧,擦,写这句话的时候我也热血沸腾了!那些我们曾经熟悉的动漫元素和世界设定,这次在真人大荧幕上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汹涌而来的狂潮必将掀起新一轮的机甲热和怪兽热,满足老宅的同时,也将造就新一批的机甲怪兽迷。
其实仔细想想当年在电影院看变形金刚3首映,中间机器人打架那一段儿愣是差点儿睡着,相比起机器之间的肉搏,机械和生物肉体的战斗大概更吸引人。说句实话,这个电影槽点挺多,无数人在走出电影院会还是要这么问:干嘛要抡拳头打怪兽?干嘛要用亮剑砍怪?人类强大的武器千千万,何苦用这么原始的方式去和怪兽单挑?但是这种电影从来就不是能用正常逻辑来理解的电影,又不是盗梦空间哪来那么多逻辑,图的就是效果!打怪兽就打怪兽,打怪兽哪需要那么多的理由借口?作为一名电影观众,谁考虑过怪兽的感受。图个爽,满足下机甲爱好者和特摄片拥簇就是了。
另外,这部电影的致敬实在红果果,被翻译成“天马流星拳”的火箭飞拳(elbowrocket),好像是出自一部sci-fimovie,具体电影名儿我记不得了;至于那个后方控制室的“天童”,其实该是直接致敬《数码传动战士》中的电童。其余的就让我想到了像是《机动战士高达》、《eva》、《铁人28号》、《哥斯拉》、《变形金刚》之类的就不用多说了。而且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注意到《环太平洋》里的香港街道,非常像《攻壳机动队2》里的香港街道。其次,托罗还是个怪兽迷,他痴迷于制造各种奇形怪状的怪物,不过吧,个人认为,除了四代巨型怀孕飞兽,其他怪兽给人的印象还不够强烈,就像是海底那三个大家伙,气是可以设计得更加震撼,让深海恐惧症的影迷们体会到最深层的恐惧,不过有点儿遗憾,我觉着给我的视觉冲击不够大。
-->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七
昨天,我们一家三口去蓝天影城看了《环太平洋》,爸爸说网上对《环太平洋》评价很高,值得去看。
影片主要讲了在20xx年11月,第一只类似于哥斯拉的怪兽从海上向日本大坂进攻,各国元首启动了“贼鸥”计划,生产了一些机甲,强有力地阻止了怪兽的进攻,罗利和他哥哥就是其中一对控制机甲的组合。但后来一次战斗中,怪兽将罗利的哥哥杀了,罗利幸存下来。时隔五年,将军将罗利从工地里找了回来,又重新开始了杀怪之路,他的副驾驶叫麻子,他们俩共同驾驶足有30层楼高的“危险流浪者号”机甲,将两只与它同高的怪兽消灭了,肉搏时,就像两座大厦在撞击。故事还远不止这样,最后一战时,罗利的机甲和另外一台机甲深入太平洋,想将传送怪兽的裂缝炸掉,但被三只怪兽打得很惨,在千钧一发之际,那台我叫不出名字的机甲引爆了核反应堆,做了一回“清道夫”,然后,罗利与麻子小姐驾驶机甲深入太平洋下的裂缝,引爆了机甲,将自己弹射出去将裂缝摧毁。看得我心都揪起来了,怕机甲不能进入裂缝,不能将裂缝摧毁。
看完了这个大片,我被他们那种敢于牺牲的精神打动,这就让我想到了那些英雄。比如为战斗的胜利在抗美援朝中英勇牺牲的黄继光。总部让黄继光所在队伍在天亮前夺下高地,黄继光经过请求担负了这项任务,在他前进途中,腿被机枪打穿了,他仍坚持匍匐着前进,路上的血一直随着他的身体延伸到碉堡下,看到猛烈射击的枪口,他突然跳起来,用胸膛堵住了它,为部队进攻赢得了机会。这跟电影中做“清道夫”的两位勇士多么相似啊!
在《环太平洋》中,我看到了一种精神,那是集体至上、人类至上的精神。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八
最近,《环太平洋2:雷霆再起》这部影片上映,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我观看了这部影片之后也有不少感想,暨此写了这篇影评。
《环太平洋》这部影片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使用了全球各地的演员,影片中语言种类也较多,我感觉这种做法十分新颖。而剧情也是公认相当不错的,尤其是最后时刻两台机甲分别时的情景,让无数观众都禁不住潸然泪下。《环太平洋2》沿用了上一部的特点,以第一部主角的儿子来担任主角,也让电影的情节更加丰富。但是,我个人认为第二部并没有比第一部所带给我的感触更加深刻。
随着人类的科技越来越发达,电影中高科技的物件当然也会越来越多,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在吸引更多人眼球的同时,似乎也在不经意间丢掉了一些影视作品真正需要追求的"那种“感觉”。在第二部中机甲与怪兽对抗时,开头的两只四代怪兽看起来似乎很弱,被人类操纵的机甲轻松地打败,而四代怪兽在第一部中却是最强的,几乎不可战胜的存在。第二部中尽管也有许多感人的情节,但总体相比第一部似乎还是相形见绌。第一部中机甲的能力完全没有第二中那么强大,他们之所以胜利,全都是倚仗人们宝贵的精神和智慧。而第二部虽然最终也是依靠人类的智慧取胜,但最终的时刻并不像第一部那样催人泪下。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确实是一部好电影。整部电影中最令我感动的,是男主角在出征前对学生们说的那段话。他的演讲并没有他父亲那样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句句都说得头头是道,却有着更强的感染力,更能振奋人心,令我感到十分敬佩。
影片的最后还为我们留下了惊喜:在续集中,人类或将亲自拜访制造怪兽的外星文明——“先驱”的星球!这令我感到期待,希望能早日看到《环太平洋》系列的新作品!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九
首先,影片给我的震撼感远大于以前看过的任何一部电影,场面的壮观、视觉的冲击、精神的震撼,可以说都是一种享受。
《环太平洋》讲述了在20xx年11月发生了一件重大事件。由太平洋海底的一个洞穴中出现,接着攻击了人类城市 。为了抵御海底不断出现的巨型怪兽攻击沿岸城市,中国、美国、日本、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环太平洋国家组建了一个名叫“贼鸥”(jaeger)的巨型战甲队,联合向怪兽发起反攻。一般的剧情,震撼的特效,相信这是大家公认的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而我的一切感受,都是围绕它这令人赞叹的特效展开的。当我看见主角的哥哥被拖出流浪者号的头部时的镜头,在赤红风暴被断头,爪子刺入驾驶舱的那一个瞬间的镜头,加上毛子被喷酸液然后被夹攻拆机,两位驾驶员在水中挣扎的镜头,我都深深地感觉到无助,渺小和惊恐。我们人类创造出了“贼鸥”,但是没有“贼鸥”,我们就什么也做不了。
容了,人类的前途如何,没有人知道,在更高级的生物面前,人类无法抵抗。
另外环保的主题是本部电影的一个深意,顺应了流行的电影思路。怪兽之所以入侵地球是因为现在被人类污染了的地球对怪兽来讲就是生活的天堂,而远古时代的地球因为环境很好,让怪兽无法生存,所以怪兽之所以来,原因在于人类自己。所以人类的磨难很多来自于自己的不作为,值得人深思。
环太平洋观后感篇十
剧情:过来看《环太平洋》的人都不指望能看到《肖申克救赎》《盗梦空间》之类深层电影吧,只要剧情不太扯就可以了,我能说这个你可以接受。虽然明眼人都看到电影多处bug,但作为死宅男的我原本就无考虑过剧情这方面,所以压根不失望,全场从开头旁边十分钟之后,就由头打到尾,没有一丝停息,非常过瘾,顺便一提,《环太平洋》其实也在倡导环保。。本人不喜欢剧透,难道我会说中国机体只出现1分50秒就被怪兽秒了都跟你说吗??自己看吧。
演员:导演是墨西哥的吉尔莫,他之前代表作有《地狱男爵1.2》《潘思的迷宫》《变种dna》,本人很喜欢你个导演,他的电影都围绕怪兽创作,对于跟他一样是怪兽迷的我,当然是严重的喜欢!至于影片男女主角我确实不认识,都是生面孔,都是找二线演员来拍。普尔曼算是里面最大牌了,就是《地狱男爵》主角,应该也是导演的老死了,要不也不会专门找这个角色给他做。
音乐:全场电影只有一种背景音乐吗?怎么从头听到尾都这种声音,还有这个背景音乐每次听都有一种哥斯拉出场时候的经典旋律,算是致敬吗?要是音乐方面再下点功夫就更完美了。
3d:好多人说看这部电影配合3d效果画面会好暗,我想说完全不用担心,光度适中,观感下来非常舒。反观当年我看的《加勒比海盗4》才叫惨不忍睹。那些说画面过暗的,可能你在二三线城市吧,影院设备不完善,没有用双机看。。说说3d效果,效果开始还是可以,潜入海底会有浮游生物飘过来你面前感觉,之后往后就没有这种强烈效果了。
机体:作为中国观众毕竟期待中国暴风赤红的威武表现,很可惜,我们伟大天朝机体在出现不到两分钟就给怪兽秒杀,俄罗斯机体更是一个马桶形状,死得也很惨,最后就是美国机和澳大利亚机体拯救了世界。
提示:等字幕出来五分钟,还有彩蛋的,请各位观众不用那么急着离开。
总结:宅男的机甲梦,女孩回避。如果你儿时是看日本机站片渡过的童年,那这一部你不容错过,保证完你机甲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