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9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9篇)

2023-05-05 10:00:1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风险应对

  一、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风险

  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

  《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

  为以下四大类: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

  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

  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

  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

  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影响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

  (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

  2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

  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

  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

  9年相比

  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

  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相当一部分证券公司净资产

  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

  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

  施,面临较大风险:

  (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方法已经被

  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

  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

  易被发现。(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返佣的帐务处理有的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

  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

  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3)提供担保。

  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

  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4)三方监管。有

  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一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

  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

  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

  协议不受法律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

  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

  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

  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

  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

  制难度加大。

  3.系统网络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证

  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

  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

  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

  目周期长,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较大,随着监管力度

  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不够,推

  荐企业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

  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券商包销

  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

  B

  股市场将

  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

  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

  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

  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造成违规违

  法的风险。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中

  国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

  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目前我国

  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

  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

  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

  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

  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业务风险,很多新的交易

  品种即将推出,但由于业务新、经验少,容易出现问题。

  同时它在能够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李森

  “事件”把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就是典型的案例。

  第三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

  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

  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影

  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

  司未来发展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

  2001年表现得尤为

  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

  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

  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

  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

  同时该业务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

  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

  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

  券公司注册资金

  2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

  10亿元。

  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

  10%。按此计算,其年成本在

  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

  20%,损失应超过

  15%达

  8.5亿

  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

  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

  失

  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

  20.5亿元,对该证券公

  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

  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

  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

  开展,但业务量较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二、风险管理的国际比较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

  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是我国证券市场

  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

  但是我们也看到,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

  证券公司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距:

  (一)科学风险管理理念的缺乏

  发达国家的证券公司形成了一整套的科学风险管理

  理念,对风险管理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不仅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且在风险管理的实践

  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

  的管理体系。而我国的证券市场与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相

  比发展时间较短,缺乏对风险管理的科学认识,风险管理

  的经验是在惨痛教训中积累的,没有形成适合中国证券市

  场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二)组织架构上的差距

  国外发达国家的各证券公司,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

  构建了合理的内部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

  如美林公司的管理体系:一名公司副总裁具体分管公司全

  面的风险管理事务,由其领导公司的风险控制委员会,风

  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

  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

  风险等。风险控制委员会的常设机构为风险与信用管理机

  构。而我国多数证券公司未建立具有高效的风险管理职能

  的部门,或建立了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但未有效履行风险

  管理职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架构亟待完善。

  (三)管理手段上的差异

  国外的证券公司对风险不仅能定性分析,而且能量

  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

  量分析风险。对风险的定量分析不仅是证券公司自身防范

  风险的内在要求,也是监管部门的硬性规定。在中国,很

  少有证券公司对市场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大多是仅凭经验

  判断风险,并以此进行定性分析。

  (四)经营规模上的差距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

  民币,下同)为

  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

  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

  561亿元、344亿元。199年

  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

  9余家,累计总股本为

  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

  3.184亿元。这样的规模难以适

  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较大风险的现状,更不要

  谈与国际证券公司竞争了。

  三、风险防范与管理应对措施

  (一)树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

  从国外证券公司实践来看,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

  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其认为业务的主要风险

  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

  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我们应不断地在整

  个证券公司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

  推动风险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

  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

  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

  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

  证券公司必须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委员会,确保公

  司对各种风险能够识别、监管和综合管理。为此,风险管

  理委员会需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

  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管流程;(2)审

  计委员会(向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公司整体风险监管流程

  进行定期的审核;(3)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

  由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明确规定

  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

  与公司的各项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

  务、行政管理和风险管理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三)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平

  证券公司应当运用现代化的风险管理技术,形成组

  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模

  型。如借鉴证监会国际组织“资本充足率”的框架和计量与管

  理风险的VaR(Value—at—Risk)模型,提高风险管理技术水

  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VaR

  是指在正常的市场条件和给定的置信度内,用

  于评估和计量任何一种金融资产或证券投资组合在既定时

  期内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大小和可能遭受的潜在最大价值损

  失。其风险管理技术是对市场风险的总括性评估,它考虑

  了金融资产对某种风险来源(例如利率、汇率、商品价格、股票价格等基础性金融变量)的敞口和市场逆向变化的可能

  性。VaR

  风险管理技术(或模型)是近年来在金融市场发达国

  家(主要在欧美)兴起的一种金融风险评估和计量模型,目前

  已被全球各主要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证券公司、保

  险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信托公司等)、公司和金融监管机

  构广泛采用。

  (四)建立健全风险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应该由三部

  分构成,即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

  1.风险评估:首先是各业务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

  险评估。岗位或工作流程中的风险评估是对证券公司的日

  常经营管理中,每一项业务或每一个工作流程中可能产生

  风险的可能性的预测。它包括风险所在、风险所引起损失

  的时机、可能发生的损失原因、可能发生损失的金额、损

  失预测的可信度、损失发生的频率以及损失应对措施等。

  其次是整体风险评估。公司的整体风险最终都可能通过资

  产体现出来,因此,对公司整体风险的评估,主要是对资

  产风险进行测评。资产风险评估的主要指标有:(1)安全性

  指标:对外担保比例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100%;自

  营股票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超过

  30%,自营债券余

  额占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

  50%等。(2)流动性指标:流动资

  产余额占资本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

  25%;长期投资余额占

  资本的比例不得超过

  30%。(3)盈利性指标:包括资产收益

  率、资本收益率等。通过对以上指标的分析,确定公司风

  险的发生概率,进而采取相应的防范应对措施。

  2.风险控制:完善以一级法人制度为核心的授权分

  责制度,加强决策的集中性、统一性和权威性。实行与个

  人责任密切联系的集体决策制度,防止个人独断专行。建

  立高级管理人员岗位定期轮换和重点岗位定期轮换的制度,保持决策体系的新鲜和活力。

  (1).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公司要对营业网点合理安

  排,防止盲目扩张。建立和完善交易岗位责任制,明确各

  岗位职责,制定各岗位操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营业部各项

  业务的交易流程。加强财务稽核和现场监督。

  (2).承销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统一领导、专业分工、集中管理”的业务体制,在公司内部形成以专家评审委员会

  为核心的业务管理体制。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公司承

  销业务的操作流程;负责项目立项、策划、创新业务的咨

  询和评审;负责拟上报项目材料的评审。规范运作、严格

  自律、提高执业水准。

  (3).自营业务风险控制。建立科学的决策系统。自

  营业务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部门、财务资金部门、风

  险控制小组、投资决策部门等共同参与完成。在这个决策

  系统中,投资决策部门是最高决策机构;研究部门对市场

  分析和投资品种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依

  据;财务资金部门负责资金调拨、核算;风险小组对自营

  业务全过程进行监督。加强自营资金的管理;加强自营队

  伍建设;公司总部对整个系统的资金运作、自营操作进行

  统一管理,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4).信息网络系统风险控制。设立电脑中心,对全

  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实行统一归口管理。系统设计控制,计

  算机综合业务系统的设立开发要符合国家、证券行业软件

  工程标准,编写完整的技术资料;设置保密系统或相应的控制机制,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可稽核性。公司总部及各分

  支机构必须建立健全数据备份制度。信息管理风险。在公

  司内部建立一个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是用于信息资源

  共享,二是便于管理层集中各个基层部门的风险信息,便

  于信息传递与反馈。

  3.风险管理:证券公司的风险监控系统由循序递进

  的四道防线构成。第一道防线为一线岗位监督管理防线。

  由各项业务工作人员自查自纠。第二道防线为专业监督管

  理防线。第三道防线是事后监督管理防线。第四道防线是

  稽核系统的监管防线。

篇二: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证券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资本市场,证券公司作为这个市场的主要参与者,由于其在证券市场上同时担任多种角色(发行中介、交易中介、投资者、融资者、信息提供者等)而处于证券业的核心位置,从而成为证券业风险的聚合处和汇集点。现代证券公司的业务具有高信用性、高流动性、高预期性、高虚拟性的特点,使得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更加复杂和难以把握。

  弹指一挥间,中国的证券市场已经走过了二十五年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阶段:八十年代的萌芽期

  股票发行和证券公司成立。从1980年8月人民银行抚顺支行代理企业发行211万元股票,1986年8月沈阳信托投资公司率先开办窗口交易,代客买卖股票和企业债券,到1988年中国人民银行下拨资金组建33家证券公司,财政部同时也组建一批证券公司。在深沪交易所诞生之前,新中国证券市场走过了十年漫长的萌芽期。

  这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市场规则不完善,从自发发行股票到分散交易都面临着市场规则的建设问题;另一方面证券公司刚刚成立,证券市场和证券公司的监管主体不是很明确。1985年国家紧缩银根,国务院开始关注资本市场建设。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1988年大中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开始试点,由于市场中介没有完善,深圳市场推出的深圳发展银行和万科公司的股票却发不出去;同时证券市场自发分散交易带来的弊病已经显露无疑,缺乏法律规范管理,透明度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对社会安定已经造成不良影响。

  二、第二阶段:九十年代的建设期

  (一)交易场所的建立和市场基调的确定。1990年12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相继诞生,从此结束了各自为政、分散交易的时代,标志着证券市场由自发分散走向集中统一规范发行和交易的新时代。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解决了中国证券市场姓“资”姓“社”的相关争论。

  (二)监管体制的建立。1992年各地股份制公司很快地发展起来,出现了新一轮股票热。同年8月11日,深圳发生了“8·10事件"(即深圳以发售认股抽签表的方式

  发行5亿元新股,由于一些网点组织工作有问题,造成多数售表点秩序混乱,并发生冲突),国务院紧急做出反应,成立了国务院证券委员会(简称“证券委”)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逐步替换了原来的监管主体国家体改委、中国人民银行以及沪深当地政府,改变了多头管理的局面,加强了对证券市场的监管。1999年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正式挂牌,标志着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形成。

  (三)监管法规体系的建立,为证券市场的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证券市场逐步发展,整个证券市场监管法规也陆续出台、陆续完善,如1992、1993年出台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交易市场系列业务规则和《禁止证券欺诈行为暂行办法》,1994年《公司法》正式实施,1995年规范股票发行和证券回购业务、打击地下期货交易,1996年颁布《证券经营机构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发出《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提出“银证分家、分业经营”。1997年发布《证券市场禁入暂行规定》,写入证券犯罪的新刑法获全国人大通过;在国务院颁布了一系列规范证券市场的法规,以及证券市场的管理积累了更多经验的基础上,从起草到通过经历整整6年历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终于在1998年12月29日诞生,我国证券市场终于有了自己的基本大法。

  这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基调明确,市场参与主体和监管主体逐步明晰,监管机制逐步形成,相匹配的业务规则和监管法规也逐步建立和完善。由于股市规模发展受到限制,市场面临的风险主要体现在证券发行和交易的风险、证券公司的管理风险等。防范风险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完全杜绝风险不可能,要在解决市场遇到的问题中不断修改完善法律法规。证券市场这十年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健全立法,严格执法。只有依法治市,才能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才能使市场健康发展,才能使不同方面的利益冲突得到平衡。

  三、第三阶段:二十一世纪初期的监管阶段

  (一)随着证券业务的拓展,市场风险突兀,股市一系列危机出现,部份券商遭到关闭及托管的命运。自2001年以来,由于市场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股市连续三年低迷,证券市场上一些隐藏的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一些业务的拓展过于草率和盲目,券商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如2001年上市公司虚假业绩和股票交易操纵行为增多,市场风险逐步放大:2004年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逐渐增多,德隆系股票的崩溃,股市大盘创出新低,引发破危局讨论;证券公司频爆风险事件,南方证券、汉唐证券、恒信证券、德恒证券、中富证券、闽发证券、辽宁证券等8家无法经

  营的证券公司先后被托管,一些规模较大的证券公司也出现巨额亏损。

  (二)国家和市场监管者态度坚定,证券市场将规范发展。

  面对市场种种不利的形势,国家加快了监管法规制定步伐,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证券市场发展。如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QFII制度和客户资金管理办法(“3号令”)。2003年证券公司融资渠道逐步放宽,中国证监会公布了《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证券公司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行办法》(“17号令”)和《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18号令”),同年还修订《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发布《进一步加强证券营业部内控管理的通知》,提出营业部重要岗位委派制和轮岗制、客户资金压力测试等措施。

  特别是200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这是自1992年12月17日国务院68号文件下发以来,作为中国最高行政机构的国务院首次就发展资本市场的作用、指导思想和任务进行全面明确的阐述,对发展资本市场的政策措施进行整体部署。“国九条”把资本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翻两番”、“金融安全”等紧密联系起来,将资本市场的地位提到了空前高度。事实上,“国九条”为2004年证券市场的发展以至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发展确定了主基调,中国证监会围绕贯彻落实“国九条”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也于9月1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进一步贯彻落实“国九条”做出了重要部署。尽管2004年股市持续低迷,但“国九条”指引下的资本市场大变革已悄悄展开,如:发审委深化改革,新股询价制出台,分类表决制实施,金融品种创新,长线资金入市,对证券公司扶优限劣、分类管理等。

  证监部门多次就市场规范发展问题做出要求,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在2000年“WTO与中国资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时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曾指出,21世纪初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规范化为目标,以优化结构和增强功能为手段,通过完善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把规范与发展更好地相结合,把防范金融风险与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地结合起来,不断开拓创新,努力提高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和国际化水平。在200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要深化金融改革,具体到证券公司,就是要把证券公司努力建设成为诚信、守法、创新的现代金融企业,从整体上提高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更好地为我国证券市场的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服务。证券公司成为现代金融企业的五个要求:一是权责分明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三是明确的经营发展战略,四是科学的激

  励与约束机制,五是先进的企业文化和良好的职业操守。2003年,中国证监会现任主席尚福林也指出,要按照现代金融企业的要求,切实提高证券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推动证券公司在新形势下规范发展。而规范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必须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公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管理和控制。

  同时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建立健全风险监控与评价体系也提出了具体要求,即要高度重视净资本的测算与监管;要建立完善有效的内控机制,特别要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加强对证券营业部的管理,防范分支机构的管理风险和道德风险;证券公司及其股东对盈利的追求应保持一个合理预期,既要关注盈利机会,更要关注经营中的风险控制,要努力寻求公司盈利与风险控制的平衡点,增强创新能力也应建立在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证券公司必须要遵守三条铁的纪律,即“严禁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严禁挪用客户委托管理的资产,严禁挪用客户托管的债券”。

  保监会、银监会在2004年4月28日、12月29日分别推出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指引都指出,商业银行或保险资金运用应当建立和完善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奠定基础,充分识别、准确计量、持续监测和适当控制所有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的市场风险,确保在合理的市场风险水平之下安全、稳健经营。商业银行或保险资金运用所承担的市场风险水平应当与其市场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实力相匹配,应当将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与全行的战略规划、业务决策和财务预算等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机结合。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同为金融市场主要构成的证券市场,中国证监会已将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和评价体系的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完善体系建设方面,不仅充实各项业务行为规范的定性指标,在新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里也提出了风险识别与评估的概念,因此,预计证监会将逐步建立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市场投资风险的定量指标,开展这一课题研究有着一定的紧迫性和重大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1.2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开展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的研究,应以监管层的上述要求作为指引,同时也要结合证券公司自身风险的特性和类型,并着重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在规范发展证券公司所应达到的诸多要求中,在有限的篇幅全面开展研究势必涉猎过广,深度有限,因此本文将侧重于探索符合我国证券公司的,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建设思路,并在指标体系、定性定量分析等方面通过数据和实证分析,力求达到具备实际操作性、严谨性、客观性和全面性等要求。

  一、本文主要内容介绍。第一章绪论:阐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沿革,以及本文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二章证券公司风险分类和风险发展趋势:阐述国内外证券公司风险分类、风险发展趋势以及研究现状;第三章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研究:研究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如何建立,其中主要研究定量指标的建立,主要解决如何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证券公司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第四章净资本指标控制的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净资本指标如何修正更加合理化;第五章VAR模型及测度:主要通过分析来探讨风险的量化与控制,寻求投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最后是本文通过研究得出的结论。

  二、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风险监控系统对管理证券公司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国外证券公司成熟的风险管理技术相比,我国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当然其中也与我国目前金融创新品种缺乏、市场运作机制不同有关。因此,本文将首先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借鉴国外的成熟风险监控手段,同时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提出合适的风险监控体系、计算方式及应用情况,从而形成完整的风险监控系统。

  本文拟实施的技术路线见图1:

  定量风险指标

  证券公司风险的分类

  国内外券商风险监控技术对比

  定性风险指标

  净资本和VAR风险管理

  内控制度及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实证分析

  调整后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图1技术路线图

  本文的关键技术是对指标体系的设计和检验,这就要求首先要对证券市场的风险特征要有着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其次是对管理层的政策要求有着准确的把握,同时对证券公司的管理和业务发展全面熟悉,最后应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数理运用能力。

  本文的难点,如前所述,首先是如何解决指标体系的全面性、设计的合理性、指标体系的参数范围选定以及相对固定的指标系统与实际情况的解释、拟合、微调等方面问题;其次,我国证券市场的历史不长,其中不规范的现象较多,怎样解决在相对完善和成熟的西方证券市场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金融理论在较不规范的新兴证券市场的应用,也是本文的一个难点;最后,在实证检验中的数据采样过程中,由于各个证券公司的保密性问题,有些真实准确的数据可能将较难获得,这也需要我们去尽量克服。

  证券行业在我国还是新兴行业,是一个蕴藏巨大活力和发展潜力的行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途中,证券市场、证券行业、证券公司肩负着历史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不忘证券市场属于风险市场的本质特征,把握好开拓创新求发展和严格风险控制的关系。希望本文对广大的证券公司在实际工作中起到切实有效的帮助,共同开创中国证券市场美好的明天。

  第二章

  证券公司风险分类和风险发展趋势

  2.1国外证券公司风险分类[1,2]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各种金融工具应有尽有,因此风险种类也特别多,防范风险是证券公司至关重要的任务。一旦发生风险,轻则伤筋动骨,重则有灭顶之灾。香港百富勤和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倒闭就是没有管理好风险的活生生的例子。承受风险是证券公司核心业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外证券公司在业务运营过程中常见风险有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运作风险等。这些风险实实在在存在于证券公司的各项业务中,并需要得到综合的控制和管理。

  一、市场风险:指证券公司投资产品和投资工具在执行过程中脱离授权范围,例如不断转变的市场情况对公司(尤其是当公司买卖衍生金融产品)及(如适用)客户所造成的风险。

  二、信用风险:主要指客户及交易对手的信用可靠性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主要指某特定产品、市场及业务上的交易对手资金流动性和经公司核准的资金流动性风险。

  四、运作风险:指证券公司因欺诈、错误、遗漏及其他运作事宜而须承担财务或其他方面损失的风险。

  2.2国内证券公司风险分类和风险发展趋势

  2.2.1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分类

  一、从风险来源特征看,可将我国证券公司面临的全部风险划分为五大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2,3]。

  (一)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与证券公司的经营息息相关,对证券公司有着直接影响,主要指由于市场内系统因素的不利波动而导致性,这些因素包括证券价格、利率、汇率、证券成交量等,直接制约自营、委托资产管理和经纪业务损益,通常所指的市场风险主要是针对二级证券市场。市场风险以两种形式存在:绝对风险与相对风险,绝对风险是以绝对数计价的潜在损失,而相对风险是相对于某种基准指数的损失。

  (二)信用风险

  信用风险指由于交易对手不能或不愿履行合约承诺而使公司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高负债水平的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共同风险。从现有的业务情况看,证券公司发生的信用风险的合约和义务包括借款协议(含国债回购协议)、担保协议、委托交易协议、承销协议、委托中介机构协议等。管理信用风险有定性与定量两个方面,决定交易对手是否有信用为定性分析,目前已有对信用风险的定量评价研究,信用风险是证券机构经常遇到并且将来会越来越多地遇到的一种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由于交易不活跃而不能按市场价值进行交易,或者由于证券公司自有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出的需求以及客户资金现金流不能满足客户支付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是一种综合类风险,往往与其他风险相关,在管理上则表现为资产周转速度低下、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和挪用客户资金等。

  (四)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在业务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由于系统操作不当或缺少必要的后台技术支持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操作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存在于各种承销业务流程、日常经纪业务流程和资金财务稽核等管理工作之中,往往与制度建设、员工操守水平等管理水平密切相关。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指与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的外部单位不符合法律或监管部门要求,或公司本身违反法律法规而诱发损失的可能性。

  二、从业务构成看,我国证券公司(指综合性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按照《证券法》的有关规定有经纪、承销、自营、兼并收购、基金管理、咨询服务等。因此证券公司风险根据业务可分为证券经纪业务风险、证券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四大类[4]。

  (一)证券经纪业务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例较大,一般达到40―50%以上,因此经纪业务风险是证券公司最基本的风险,主要表现有:

  1.经营风险

  由于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占证券公司总收入的比重较大,证券公司对经纪业务的依赖性增强,二级市场行情波动对证券公司收益影响较大,当行情低迷时,固定成本(如通讯费用、场地租金等)居高不下,经营风险凸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2000年度会员年检结果显示,96家证券公司类会员只有32%被列为年检好会员,与99年相比在总体规模、盈利水平有一定提高的同时,仍有近十家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或接近亏损。而2004年银行拆借市场公布的信息显示,大部分证券公司仍然呈亏损或出现巨亏状态,其净资产低于平均水平,在资产经营安全性、合法合规经营、内部控制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2.拓展业务风险

  随着证券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国际化改革的深入,证券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拓展业务时采用的一系列手段措施,面临较大风险:(1)向客户融资。由于向客户透支资金的方法已经被严厉禁止,变相透支资金的情况时有发生(例如利用国债交易向客户融资等),有的还与银行共同协作,使融资行为不易被发现。

  (2)返佣。返佣使经营成本加大,一旦行情不好,返佣成为节约费用的包袱;有的返佣是返还现金,管理漏洞较多,容易引发道德风险;返佣比例制定亦有较大的随意性,增加了规范管理的难度;同时返佣税金的收取有的只代扣了个人所得税,未扣所得税、营业税,留下了隐患。

  (3)提供担保。证券公司有的分支机构为客户贷款资金提供担保,因担保方比较隐蔽,只有在资金链出现断裂,才有可能被发现,而这时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已十分严重。

  (4)三方监管。有的证券公司分支机构实行三方监管(即一方客户提供资金给另一方客户买股票,证券公司分支机构监管客户的股票,以保证另一客户资金安全),这是《证券法》不允许的行为,监管协议不受法律保障,监管行为不受法规认可,一旦发生纠纷,证券公司十分被动。

  (5)业务创新。为追求规模扩大和市场占有率增加,证券公司开展了一系列的业务创新,并与银行、保险等机构结成战略伙伴关系,业务创新遇到来自包括技术、咨询、培训和推广等多方面的挑战,风险控制难度加大。

  3.系统网络风险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广泛应用,随着证券行业业务创新的不断深入,网络是否安全可靠、网络是否便捷高效变得越来越重要。但证券公司对此的风险控制及抗风险能力仍不容乐观。

  (二)证券承销业务风险

  证券承销业务是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之一,因为项目周期长,而且证券发行政策

  调整幅度较大,同时受市场不可预测因素影响也很大,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强,证券公司的连带责任增加,公司各项风险增大。

  如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研究不够,推荐企业发行证券失败而使证券公司遭受利润和信誉损失的风险。对二级市场的走势判断错误,造成股票价格定位不合理或债券的利率和期限设计不符合市场需求,证券公司包销的股票卖不出去;或者在增发配股时成了上市公司大股东,证券公司资金被大量占用引发财务风险。随着B股市场将率先成为全流通市场,B股承销业务将有较大发展,如果履行包销责任,还可能出现外汇风险。对上市公司进行过分包装,在信息披露上出现过错,误导投资人,也造成违规违法的风险。2004年开始实行的保荐制度,更大程度的增加证券公司和项目保荐人的责任,业务开展带来的风险更大。

  (三)自营业务风险

  作为证券公司传统业务之一,证券自营收入约占中国证券公司总收入的30%,但其风险却比较巨大。首先是市场风险,自营收益与二级市场走势关系密切。目前我国证券二级市场整体来讲投机气氛较浓,市场波动相对频繁,很多证券公司未建立有效的业务决策系统、调研系统、操作系统及相应的管理制度责任制度,面对相对较少的投资品种,证券公司无法利用套期保值等手段规避证券市场波动的系统风险,因此,二级市场的价格异常波动会给公司业务带来较大的风险。其次是新的衍生品种带来的投资风险,我国证券市场属于新兴市场,将来会有很多新的交易品种或者衍生品种。由于新业务风险控制的经验少,容易出现投资失误。特别是有些证券衍生品种,在多空对冲、规避风险的同时,也有放大风险的效应,如前几年“里森事件”把百年历史的“巴林银行”毁于一旦,2004年

  “陈久霖事件”同样也把中航油推向巨亏重组的困境,都是投资衍生品种没有控制好风险的典型案例。最后是违规操作风险,追求自营业务收益增加,恶意炒作使股价震荡加剧从中获利。这种行为是《证券法》所严厉禁止的,一旦受到查处,公司的各项业务都将受到严重影响。

  (四)其他业务风险

  在上述三大业务之外,资产管理业务是很多证券公司近三年业务拓展的重点,但其带来的风险在2004年表现得尤为突出。虽然《证券法》以及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指出,证券公司在从事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不得向委托人承诺投资收益,但是不少证券公司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时,还是违规进行保底和收益分配承诺,在操作不当时,易使应由客户承担的市场风险,转化为由证券公司承担实际的亏损[4,5]。同时该业务未

  形成一套完整的收益分配机制,致使收益分配的品种单一、凭经验确定,客户可选择的机会少,证券公司遇行情波动较大时,风险应对的能力欠佳。假设某证券公司注册资金20亿元,实际资产管理的资金100亿元。允诺资金的保底利润率是10%,按此计算,其年成本在10亿元左右,在大盘下跌20%,损失应超过15%,在资金使用率80%的前提下损失达12亿元,加上公司自有的自营资金按10亿元计算,大盘下跌损失2亿元,则两者合计损失超过24亿元,对该证券公司来说已达到生死存亡的地步。因此,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一定要注意规模风险、操作风险和兑付风险。不能盲目扩展。其他如国外证券公司获利丰厚的资产重组、并购业务在我国虽然也开展,但起步较晚业务量偏小,所以其风险并不明显。

  2.2.2我国证券公司风险发展趋势

  一、从风险来源分析其变化趋势

  二十一世纪前五年是证券市场发展的监管年,中国证监会对证券公司行为监管力度陆续加大,管理要求一年比一年更深更细。而新的监管法规出台或者股市低迷都可能导致证券公司经营风险的爆发。2004年上市首日跌破发行价的新股逐渐增多,德隆系股票的崩溃,股市大盘创出新低,而且监管法规频频出台,不少证券公司潜在的经营问题随着市场低落和监管政策的紧缩显现出来。

  (一)市场风险的变化趋势。证券公司面临的市场风险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2004年由于股市低迷、国有股减持阴影、发行方式不合理待调整等因素严重影响新股发行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因此由于一级市场政策紧缩,大部分证券公司的承销业务要么周期延长要么业务萎缩,所以证券公司目前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多地体现为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从收集数据看,2004年底证券公司的亏损或巨亏,大部分都是自营业务和理财业务投资的浮动亏损或实际亏损带来的。

  (二)信用风险的变化趋势。证券公司信用风险包括借款协议(含国债回购协议)、担保协议、委托交易协议、承销协议、委托中介机构协议等引发的信用风险。由于证券公司融资渠道逐步拓宽,可以发行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可以向银行贷款和拆借资金,因此,证券公司目前面临或即将面临的是因投资风险带来的融资信用风险,2004年不少证券公司爆出的风险事件,也有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信用风险。

  (三)流动性风险的变化趋势。从2004年频发的风险事件看,由于证券公司自营投资失败、股东无止境占用资金,或者理财资金长期被套,无法向客户兑现等等原

  因,使证券公司面临流动性风险,最终铤而走险都去挪用客户资金,最常见的现象是证券公司巨额客户资金(国债)被挪用他处,以及营业部总经理伙同相关人员(或内部人或银行职员)卷走巨额客户资金等。

  (四)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变化趋势。从多年来证券公司遭遇的客户纠纷和诉讼案件看,操作性风险更趋向:证券营业部一线执行层的风险意识相对薄弱,执行力不足,内控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可能带来无意识(差错)或者人为(道德风险)的风险;证券营业部出于趋利的目的(又要业绩又不顾风险),将会转向尽力掩盖违规行为,使经营风险更隐蔽、性质更恶劣。此外,风险还体现在证券公司内控机制和内控指标体系没有进一步完善,由于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带来的新增的操作风险。

  由此可看出,证券公司今后面临的风险更多地转向投资风险和资金(自有的和客户的)管理风险。

  二、从业务种类分析风险的变化趋势

  前面已经分析,证券公司风险按业务种类划分为证券经纪业务风险、证券承销业务风险、自营业务风险和其他业务风险等,由于2004年8月份起证监会采取系列监管措施即创新评审、定期报送制度、独立存管标准,以及资产管理业务自查、客户资金管理自查和风险底数自查等三道“自查令”,掀起了“秋季”整肃风暴,停止所有证券公司的委托理财、三方监管等业务,暂停个人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年底又因询价制的出台,新股发行、上市步伐放缓。由于实施客户资金独立存管,一定程度地减少证券经纪业务风险,但毕竟还是内部管理,客户资金面临的挪用风险仍未能最终取消;发行上市步伐放缓,证券承销业务风险也人为地减少了;理财业务的暂停,也是短期内资产管理业务风险降低。总之,与按来源分析风险变化趋势的结论相同,证券公司的经营风险今后一段时间内更多地集中在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方面。这样的风险一方面可能危及客户资金,另一方面可能危及股东资金和其他渠道筹集的资金如融资资金,因此,证券公司对风险的识别、量化、监测和控制尤其显得更加重要。

  2.3综述:国内外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的现状

  2.3.1国外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的现状

  国外证券公司都很重视风险防范,一般都设有严密的风险管理组织,并已经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定性风险管理发展到现在比较完善的定量风险管理,加上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已经形成了组织严密并能适时对风险进行监控的综合风险管理和控制

  模型。

  一、常见风险的控制措施与管理对策

  国外证券公司一般会定期检讨风险管理政策、衡量及汇报方法,尤其是在公司推出新服务或新产品之前,或是当对产品、服务、有关法例、规则或规定的重要改动可能会影响公司所承受的风险时,都要进行检讨。

  (一)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1,6,7]:国外证券公司最高决策管理层会订明公司可以买卖的认可产品及投资工具,并执行有效的程序,以确保有关规定获得遵守。有关的监控措施包括定期审查公司资产负债表及损益表,以及个别交易员的记录、未经授权投资或交易的交易单位,以及与公司的交易对手就未完成或未平仓的交易进行确认。

  要求执行风险管理职能的职员就公司所买卖或投资的每项认可产品,定期检讨并持续执行涉及公司的买卖及未平仓盘的买卖限额及持仓限额。

  公司最高决策管理层会制定及维持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以便衡量不断转变的市场情况对公司(尤其是当公司买卖衍生金融产品)及(如适用)客户所造成的影响。这些措施会同时针对公司所买卖的产品或所提供的服务所附带的所有风险因素。这些风险措施主要涵盖以下事项:

  1、未能预计的市场波动-利用风险价值模型或其他计算方法,估计可能出现的潜在亏损(对本身买卖大量衍生产品的公司来说,这点尤为重要);

  2、个别市场因素-衡量公司所承担的风险对特定的市场风险因素的敏感程度,例如利率收益曲线偏离常轨和市场波幅的改变;

  3、压力测试-利用多项变量假设,以确定当市场的情况出现不正常及大幅的波动时,对公司所造成的影响。

  (二)信用风险的控制措施[1,6]:国外证券公司会建立并维持有效的信贷评级制度,以评估客户及交易对手的信用可靠性。公司应以明确而客观的衡量方法来评估可能成为客户的人士,并订立或检讨为所有客户(包括现存客户)设定适当的信贷限额而使用的信贷评级。这些信贷评级及适用的限额可反映:(1)知名的信贷评级公司对客户的信贷评级(如有);(2)投资目的、投资历史、交易频密程度及风险承担;(3)过往的还款记录及失责记录(如有);(4)客户的资金基础、是否具备贷款担保及其数额、担保人(如有)等;(5)任何已知事项,而这些事项可能涉及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产生负面影响、失责的可能性或所储存的客户资料的准确性;(6)如保证金交易亦获得信贷,则也就市值作出适当扣减,以确定客户拥有足够的资金。

  执行风险管理职能的职员应运用适当的量化风险方法,有效地计算及监督公司因客户所需承受的信贷风险,包括:交收前的信贷风险(例如未完成的交易按市价计算)及交收风险(例如因货银对付的时间差异所引致的风险)。

  执行风险管理职能的职员应确保属于同一集团的公司的客户所构成的信贷风险都加以汇总计算,以便衡量公司的信贷风险。应特别注意,净额结算的安排或可有助减低公司所承受的信贷风险。应确保只有在具备签妥的净额结算协议或其他适当保障的情况下,才可对销信贷风险。

  执行风险管理职能的职员应按照客户的信贷评级及交易需要,订明每位客户的交易及持仓限额。这些限额应予以执行。

  公司收取保证金的政策及程序,应清楚列明并予以记录及执行。保证金政策所涵盖的事项包括:(1)可催缴的保证金类别、适用的保证金比率及保证金的计算方法;(2)可接受的保证金缴付方法及抵押品的形式;(3)在何种情况下,客户可能被要求缴付保证金及额外的保证金,及未能缴付保证金的后果,包括公司有权采取的行动;(4)客户连续多次未能补足被催缴的保证金时,公司将会采纳的哪些渐趋强硬的追收程序。

  (三)流动性风险的控制措施[1,2,6]:国外证券公司一般会采纳风险调整的考绩措施以阻吓交易员从事未经认可的买卖。假如该交易员的交易活动令公司承担巨大的风险,则该等措施可能影响交易员的薪酬。公司会对交易活动越过预先批核限度的交易员,采取适当行动。

  公司管理层会就某特定产品、市场及业务上的交易对手,按照它们各自的资金流动性及经公司核准的资金流动性而订立的风险政策,制定及执行有关风险集中程度的规定。

  制定衡量方法及定期监察在有关资金来源及资金需求在时间上的错配,以及个别产品、市场和业务交易对手的集中程度。

  公司管理层还会制定适当的处理拖欠及失责的程序,令负责资金流动管理的人员对潜在问题提高警觉,以及提供足够时间,以便他们采取适当的行动,从而减轻因客户或交易对手的资金流动问题而造成的影响。

  (四)运作风险的控制措施[1,2,7,8]:运作风险是公司业务运作中的内生风险因素,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防范运作风险的有效途径,国外证券公司管理层一般会定期检讨公司的运作,以确保公司因欺诈、错误、遗漏及其他运作及事宜而须承担

  财务或其他方面损失的风险,都能够得到及时妥善的管理。有关的运作事宜包括:(1)从实际上及功能上将不相容的职责,例如交易、交收、风险管理及会计分开;(2)维持并及时提交适当而完备的会计记录和其他记录,以及应具备能力侦查欺诈、错误、遗漏及其他没有遵守监管机构及公司内部规定的情况;(3)会计及其他资料的保安及可靠性,例如应拟备特别报告以准确地突出所有不寻常的活动,并协助侦查欺诈、错误和显著的趋势;(4)职员编制是否妥当,包括应聘请具备所需技能及丰富经验的人员,以减低因“关键”职员短缺或离职时造成损失的风险。

  因应公司规模执行有效的延续计划,以确保公司不会蒙受业务中断的风险。这方面的主要程序包括:进行影响业务的研究、识别出可能引致业务中止的情况(例如数据处理系统发生故障)、文件的保存及定期测试公司的灾难应急计划。公司一般还会投购足够的保险,以应付不同类型的风险,这包括但不限于忠诚保险(fidelityinsurance),以及重新购置仪器和其他业务及数据处理设施的保险。

  二、国外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理念

  国外证券公司一般都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来确保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能够适当地被识别、监视和综合管理。为此,此类专职的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都会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制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视流程及其组成;(2)由董事会的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整个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讨;(3)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最适宜和最先进的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由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如公司执行管理委员会)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功能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10,11]。

  风险管理流程与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人事及其分析基础设施一起确保公司的风险容忍度被明确地定义,和被公司的从事具有风险业务的业务人员及其高级行政管理层理解。其他小组或部门如审计、财务等与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一起建立起公司整体风险管理控制流程。虽然没有任何一个风险管理系统尽善尽美,但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的目标是尽量确保风险相关的损失发生在可接受和可预见的范围内。

  三、风险监视和度量控制模型[7,12]

  国外各大证券公司都有自己的风险监视和度量控制模型,虽然各公司的模型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如J.P.摩根在业界以定量风险矩阵模型而闻名,但总的来说各家公司模型的核心原理都大同小异,归纳起来都有如下一些共同的特征:

  (一)模型非常复杂,功能也特别强大,许多指标被量化。摩根斯坦利VAR模型在1997年就涉及大约420个市场风险因素基准数据系列,涵盖利率、证券价格、外汇汇率、商品价格和有关的波动率。另外,该模型还包含了约7500只证券和60个类别公司及高收益债券的市场风险因素。

  (二)具有全面风险管理模型的特征,即模型考虑了公司范围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及各个种类风险的综合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各种其他风险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和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全面风险管理的优点是可以大大改进风险--收益分析的质量。证券公司只有在具有监视和度量整体风险的管理体系以后,才有可能真正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三)明确规定公司各种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并对某些风险集中度的业务进行特别处理。规定市场风险容忍度的目的是限制由于各种影响因素而导致的市场风险和风险价值(VAR,即ValueatRisk,下一节将具体介绍)。

  规定信用风险容忍度的目的是限制个人、同行、国家及融资抵押的风险在公司可接受和承受的量级内。

  (四)模型能够适时或至少每天对公司各种业务带来的风险进行监视和量化,并能自动提示和预警违反公司风险容忍度和其他规定的情况。

  (五)模型里各种核心业务的风险容忍度参数由公司最高执行管理委员会决定,并由公司审计委员会进行审查和监视。公司最高执行管理委员会每年对各种核心业务的风险容忍度进行检讨和批准任何具体的改变。而公司风险监视委员会则需将风险监视和度量控制模型的重要变化向公司审计委员会汇报。

  2.3.2国内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的现状

  一、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的基本要求

  目前,国内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主要以《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和客户资金独立存管为指导,从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上指导证券公司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要求证

  券公司通过内控环境建设来控制道德风险,对经营风险要进行识别确认、评估量化、监测控制,建立有效的客户资金封闭运行的集中管理控制体系和客户资金独立存管体系,并通过加强外部监管来推动证券公司内控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客户资金达到安全、完整、可控、可查的运行状态。

  (一)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作为国内证券公司风险监管最重要的法规之一——《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监会在2001年发布之后,参照证监会国际组织(IOSCO)的系列规定进行修订,提出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应充分考虑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监督与评价等要素。

  1、控制环境:主要包括证券公司所有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经理人员权力分配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经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证券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等。

  2、风险识别与评估:及时识别、确认证券公司在实现经营目标过程中的风险,并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风险度量方法对经营环境持续变化所产生的风险及证券公司的承受能力进行适时评估。

  3、控制活动与措施:保证实现证券公司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的政策、程序,以及防范、化解风险的措施。主要包括证券公司经营与管理中的授权与审批、复核与查证、业务规程与操作程序、岗位权限与职责分工、相互独立与制衡、应急与预防等措施。

  4、信息沟通与反馈: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进行有效的内外沟通和反馈。

  5、监督与评价:对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及时改进。

  (二)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的独立存管

  近几年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事件显示:目前证券公司在经营中普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部分证券公司不同程度地存在挪用客户资金的情况,严重影响证券公司的公众诚信,打击了证券市场,甚至影响国家金融秩序与社会安定。因此,推动证券公司规范发展是监管部门迫切希望解决的重大问题。

  如何切实有效保证客户资金的安全,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不仅涉及

  存管模式本身,还涉及到与交易和结算模式的配合、法律法规环境背景以及相应的业务流程、制度建设和技术支持等方面。证券市场参与各方在2001年3号令的基础上积极研究探索,2004年4月份中国证监会推出了客户资金存管制度改革思路――独立存管,明确了客户资金独立存管概念和衡量原则。紧接着证监会专门组织成立了“证券公司保证金独立存管标准制定和评审小组”,广泛征集了包括证券公司、登记公司、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软件开发商等各方的意见,对客户资金的独立存管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评定标准规范。2004年9月底,证监会发布了《创新试点类证券公司客户资金独立存管试行标准》,并鼓励其他证券公司参照此标准积极改进客户资金存管模式。

  1、基本概念:客户资金是指客户托管并专户存放的,用于证券交易、结算的资金及其转化形态,包括以货币资金形式存在的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及以股票、债券等形式存在的客户证券类资产。

  客户资金独立存管是指证券公司将客户资金独立于证券公司的自有资金,存放于具有一定独立性和必要的监管职责的存管机构,并通过组织体系、账户体系、结算托管体系、核算体系、交易体系、划付体系、监控体系在各自独立完善的基础上相互制衡,使客户资金在封闭运行、集中管理和独立监控的基础上,达到安全、透明、完整、可控、可查的状态。

  2、总体目标:通过组织体系、账户体系、结算托管体系、核算体系、交易体系、划付体系及监控体系在各自独立完善的基础上相互制衡,使客户资金达到安全、透明、完整、可控、可查的状态,在防范证券公司及其分支机构挪用客户资金的同时,为建立健全证券公司现代金融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奠定基础,推进证券公司规范发展。

  3、六项原则:封闭运行原则、相互制衡原则、集中管理原则、增加透明度原则、防范风险传递原则、系统强制留痕原则。

  封闭运行原则:经纪与自营等业务通过部门独立、人员独立、信息隔离等实现分开运营。客户资金须独立于自有资金,在席位、账户、存管等方面相互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公司组织架构及内部运作体系的完善,实现客户资金封闭运行。

  相互制衡原则:公司组织体系、账户体系、交易体系、结算托管体系、核算体系、划付体系与监控体系在职能定位、业务流程、技术系统等方面各自完善的基础上,客户资金业务的执行与运作、监控适当分离,不相容职务适当分离。应当在客户账户明细和清算数据的基础上,建立控制交易及资金划付风险的运作平台。销售、交

  易、代理等职能的履行应当与核算、清算、监控等职能的履行适当分离,后台管理及监督部门不得从事业务招揽和业务操作等活动,业务运作与技术支持相互独立。

  集中管理原则:证券公司应在客户的账户、客户开户资料等进行风险分类管理的基础上,通过交易、清算、核算、划付等职能的集中运作或集中管理,达到后台集中管理的状态。应在独立数据源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集中监控体系。

  增加透明度原则:在掌握客户明细账户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余额及明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客户资产报告体系,完善客户另路查询与对账机制,并向监管部门开放集中监控系统的数据接口,提高客户资金运行与监控的透明度。

  防范风险传递原则:应当执行稳健的经营与财务政策,通过控制经营规模及关联交易,优选客户及合作对象,防止公司其他业务、关联方及合作对象的风险转移为客户的资金风险。

  系统强制留痕原则:交易、清算、核算、监控系统以及资金划付系统等的数据库应统一备份、禁止非法修改,系统强制审计留痕、日志记录完整,能完整记录各层级职能授权分配过程及操作痕迹。

  二、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监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可看到,尽管我国证券公司的建立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但风险监控仍处于初级建设阶段,外部监管和内部风控水平还停留在控制框架搭建上,风险控制措施还要不断完善;具体表现在:

  (一)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管理层次不清晰,甚至有的证券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形成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一股独大,缺乏相互的制衡。

  (二)风险监控的认识和理解上存在偏差

  许多证券公司对风险监控的内在含义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没有站在影响公司生存的战略高度来重视这一体制建设,经营理念仍然重外延扩张,轻内涵发展;重业务拓展,轻风险防范,被动地迎合外部监管法规及制度的要求。

  (三)内部组织结构设置和权责分配不合理

  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目前我国多数证券公司尚未建立系统、高效的风险管理部门。重业务部门,轻管理部门,部门之间协调性差,缺乏相应的制衡。没有统一的授

  权办法和明确的责任分配。权力得不到有效制约。公司内部缺乏及时高效的信息传递机制,也难以及时发现和制止越权行为。

  (四)风险管理手段落后

  证券公司在风险预警、监测、评价和控制以及尚处于研究阶段,风险管理的定性研究多,对于识别和量化的风险指标还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在管理手段上,没有对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定量模型化,风险分析大多凭滞后的报表比例管理或定性分析,尚未形成系统的指标和制度。只是参照国外管理经验,引进了净资本指标,但净资本指标的计算方式还应在实践中不断修正;证券公司控制投资风险的VAR模型研究还停留在分析研究试行阶段,没有建立切合实际的风险衡量、评估模型和比较系统科学的风险预警监测指标体系。

  (五)内部审计监督的层次不高,权威不够

  证券公司对内部监督检查部门重视不够,内部监督检查部门在组织上所处的层次不高,无法保证其独立性和权威型。内部监督检查职能还停留在差错、防弊上,监督检查的范围窄,频率低,周期长,对发现问题的处理力度弱,没有充分发挥其第三道防线的积极作用。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看到,与国外证券公司相比,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存在较大差距,因此证券公司第一步应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并开展广泛应用,第二步在应用实践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设计风险容忍度参数,除了对风险量化之外,还应对风险通过容忍度进行处理控制。下面本文仅涉及第一步研究,侧重研究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中净资本指标和初步涉及VAR模型。

  第三章

  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研究

  3.1证券公司应建立风险监控体系

  本人认为,证券公司应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根据市场监管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照国外风险管理的先进水平,逐步建立、完善风险监控体系,包括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不断充实、完善定性指标;逐步完善、调整、修正定量指标,并在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间建立起相互转换的关系,使整个指标体系紧密结合,为证券公司识别、监测风险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完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增强证券公司的自我约束能力,推动证券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有效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如前所述,证券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可分成可以量化和不可以量化两大类,对这两类风险进行监督和管理的思路也不同:对于尚未能够进行量化的风险指标,如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定性风险指标如组织制度建设和标准化程序进行控制;而对于可度量风险,则可通过定量风险指标体系进行逐日的严密监控,并根据要求不断进行调整。尤其要通过严格量化的风险指标体系评估自身的资本充足情况,从而实现资本管理的目标,即,一方面在风险管理过程中通过各种风险价值的测算评估风险资本与实有资本的差距;另一方面,通过合理安排资本结构保证监管机构两大最低比率的要求(核心资本的最低比率、核心资本与次级资本之和与风险资产的最低比率)[13,14]。

  通过上述这一整套完整的定性定量的风险管理体系,将达到对证券公司的各种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的目的。

  3.2证券公司风险监控体系的内容

  3.2.1定性指标体系的研究

  证券公司风险监控定性指标体系包括外部监管法规和内部控制,其中:外部监管法规主要有证券市场成立二十几年相关法律和监管部门发布的部门规章等;内部控制主要是证券公司自成立以来,结合自身实际需要制订的内控机制和制度。

  一、外部监管法规:相关法律主要有《公司法》《证券法》以及《刑法》《会计法》中相关条款;监管部门规章主要有证券公司治理结构及其行为规范,证券市场品种管理及相关业务规则(如债券、基金、股票发行上市交易退市等),从业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行为规范以及市场禁入规定,客户资金管理(独立存管和第三方托管),证券公司融资管理和相关财务控制,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等等(具体列举在第一章绪论中已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外部监管法规主要是对证券公司方方面面的风险管理进行硬性规定,要求严格执行,大部分监管规定是证券公司“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的分水岭和高压电线,“越界”或“触电”都是违法违规行为。外部监管法规是证券公司风险监控定性指标体系的主要构成。

  二、内部控制: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包括内控机制和内控制度。

  (一)内控机制:证券公司要按照内控指引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

  理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包括证券公司所有权结构及实际控制人、法人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与决策程序、经理人员权力分配和承担责任的方式、经理人员的经营理念与风险意识、证券公司的经营战略与经营风格、员工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人力资源政策等。内控机制的建立是证券公司内控环境建设的重点,主要是防范股东、经营层和操作人员的道德风险。

  证券公司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健全性原则。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机制必须覆盖公司的各项业务、各个部门和各级人员,并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经营环节。

  2、独立性原则。公司必须在精简的基础上设立能充分满足公司经营运作需要的机构、部门和岗位,各机构、部门和岗位职能上保持相对独立性。

  3、相互制约原则。内部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必须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相互制衡措施来消除内部控制中的盲点。

  4、防火墙原则。公司投资银行、自营、经纪、资产管理、研究咨询等相关部门,应当在物理上和制度上适当隔离。对因业务需要知悉内幕信息的人员,应制定严格的批准程序和监督处罚措施。

  5、成本效益原则。公司应当充分发挥各机构、各部门及广大职员的工作积极性,尽量降低经营运作成本,保证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内部控制效果。

  (二)内控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公司为防范金融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促进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公司制订内部控制制度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涵盖公司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并普遍适用于公司每一位职员,不得留有制度上的空白或漏洞。

  2、审慎性原则。公司内部控制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要以审慎经营、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出发点。

  3、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公司全体职员必须竭力维护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任何职员不得拥有超越制度约束的权力。

  4、适时性原则。内部控制制度的制订应当具有前瞻性,并且必须随着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经营理念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相应的修改或完善。

  三、定性风险指标体系的完善

  随着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证券监管理部门和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这也是我国证券市场得以稳健发展和证券公司业务得以正常运转的前提条件。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我国证券公司在定性风险指标方面还需作如下改进:

  (一)进一步树立科学风险管理理念

  证券市场行情波动性大导致证券投资活动可能的高收益的诱惑,使证券公司具有不惜冒高风险去追逐高额回报的倾向。因此,证券公司对风险管理要有深刻认识,应树立保值重于增值,安全性、流动性重于收益性的经营理念,将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放在资产管理的首要地位,不仅要在风险管理的理论研究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而且要在风险管理的实践中,逐步建立起从认识、衡量、评价到控制的一整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理念比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更重要,业务的主要风险不是业务本身,而是业务管理方式,违反纪律或在监管方式上出现失误最有可能引发风险。因此证券公司应不断地在内部强化纪律和风险意识,一方面自上而下地推动风险的警示教育;另一方面在对经营管理中的风险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风险控制制度,让每一位员工认识到自身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刻警觉,形成防范风险的第一道屏障。同时使风险管理策略具备灵活性,以适应市场不断变化的需要。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内部组织机构,使权力有所制衡

  证券公司应根据其自身发展需要构建了合理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并且在市场发展中不断完善。证券公司应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来确保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能够适当地被识别、监控和综合管理。风险控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设计和修订公司的风险控制政策及程序,规划各部门的风险限额,评估和监控各种业务风险等。

  为此,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都会建立严密的风险管理流程,一般包括:(1)成立一个正式的风险管理组织,此组织能确定风险监视流程及其组成;(2)由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对公司整个风险管理流程进行定期的审核和检讨;(3)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并由最适宜和最先进的定量分析工具来支持;(4)由公司最高管理决策层(如公司执行管理委员会)明确规定风险容忍程度,并且定期进行检讨以确保公司的风险承受与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资本结构以及现在和预期的市场条件相一致;(5)在职责和分工明确的情况下保持业务、行政管理和风险功能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协调。

  从现实情况看,要充分发挥风险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就必须保证证券公司向监管

  部门报备的各种数据真实准确,这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与内控机制:

  1、规范大股东特别是民营证券公司大股东的行为。在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会居核心地位,而大股东又在董事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完善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首先是要规范大股东的行为。这一方面包括大股东既要认真履行股东责任,关注公司治理情况,但另一方面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要严禁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通过与证券公司的业务往来、资金往来以及其他关联交易行为等向大股东及其关联企业进行利益输送,从而损害证券公司及其债权人的利益。

  另外,为了规范董事会和大股东的行为,还可以从鼓励证券公司股权结构多元化、提高董事会中外部董事的比重等方向进行探索。

  2、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建立外部监事制度。在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起重要作用的另一个机构是监事会。监事会作为公司的监督机构,依照公司章程对董事会和经理行使职权的活动进行监督。目前监事会主要由股东和职工代表按一定比例组成。从过去的实践看,监事会的职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为了加强监事会的职能。一是要采取措施加强监事会的独立性,这应当从财政和人事两方面着手,保证财政的独立,避免人事之间的相互牵连。二是要建立外部监事制度,即鼓励股东代表、公司职工代表以外的监事进入监事会,其主要职责是监督公司董事会、经理层和其他监事是否尽到勤勉义务,有无侵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和违规经营行为。

  3、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根据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原则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设置和职能的分工不仅应使各部门和各岗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相互配合、高效地完成各项业务,且应能保证业务运行中的各环节互相监督,互相制约,对于组织内的全部活动要合理有效地分配职责和权限,并为执行任务和承担职责的组织成员特别是关键岗位的人员,提供和配备所需的资源并确保他们的经验和知识与职责权限相匹配。这主要包括完善会计账目和会计记录及内部财务管制,完备和强化内部审计制度,整个审计必须独立于公司的其它业务。加强对高层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业务人员的资格审查和资格管理等。此外,还可采取四个层次的内部控制措施:一是构建操作风险的管理架构。设立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团队,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组织操作风险委员会和商业控制委员会的运作。二是实行操作风险的个人评估方法。该方法旨在发现各业务部门的关键操作风险。三是建立风险事件数据库。一方面对内部发生的操作风险进行收集和分析,另一方面将内部风险与外部风险进行比较。

  四是外部审计[15,16]。

  (三)改进风险管理手段

  证券公司应根据市场监管热点和内部管理需要,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手段。对经营风险不仅能根据法规制度进行定性分析,能根据风险控制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即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运用统计技术等手段来定量分析风险,而且力争结合法律法规的量刑规定和诉讼官司、赔偿纠纷对损失的量化惯例,将定性分析的风险有目的地科学地评估、量化,更有利于证券公司根据投入产出或者成本效益原则及时做出决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四)客户资金保持独立存管

  客户资金独立存管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技术手段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客户资金存管系统,对客户资金封闭运行管理,使之达到可控、可查、安全、透明的运行状态。证券公司应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制定的《客户保证金独立存管的衡量标准》的要求,通过对现有的客户资金管理体系进行内控机制和流程再造,建立起“对客户资金进行全面过程控制的封闭运行体系”,即在取消现金柜台、严禁营业部柜台内部转账的基础上对客户资金流动的全部环节进行集中控制(证券公司总部控制和对外部开放系统监督)。独立存管不仅需要制定严格的客户资金安全标准,良好的银行系统服务,而且有赖于完善的证券公司总部控制信息系统——先进的资金划拨系统完整、有效的客户资金对账系统和实时风险监控系统的良好支持。独立存管的实施,使客户资金资产的流动可控、可查、安全、透明。同时,也对监管部门(证监会和当地证监局)开放,可以随时检查独立存管的有效性,真正达到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相结合,证券公司自律与监管部门的约束相结合,使客户保证金从制度上和技术上达到真正的安全状态。

  (五)扩大资本规模[17,18]

  资本规模对证券公司来说非常重要,其作用不仅体现在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上发挥功效,更体现在资本金对于风险的约束作用上,资本金是证券公司承担风险的本钱,有多少资本就能承担多大的的风险。资本金可以在证券公司出现亏损时弥补亏损。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规模越大,其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大。在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证券公司不少风险性业务的推出和开展都受资本金规模的限制,我国证券公司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现象。1998年全球十大证券公司平均资本(折合人民币,下同)为2334亿元,其中美林公司和摩根斯坦利分列一二位,资本规模分别为5618亿元、3448亿

  元。1999年底我国共有专业证券公司90余家,累计总股本为286.56亿元,平均每家股本只有3.184亿元。因此,证券公司应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以适应中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将面临的风险现状和竞争状态。

  3.2.2定量指标体系的研究

  鉴于国内研究缓慢现状且没有全面使用,风险定量指标体系的有关文献较少,因此,定量指标体系的研究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本文认为,证券公司风险定量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应为可操作性、可比性、预警性、系统性、开放性等五项原则。

  二、定量指标分类

  (一)按时间形态分为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

  1、静态指标-横向比较

  如结构性指标(占比、比例)、计划性指标

  2、动态指标-纵向比较

  反映时间趋势的变化

  (二)按性质分为风险监测指标和经营状况指标

  1、风险监测指标

  法律法规、公司制度规定的、显示风险程度的综合指标

  2、经营状况指标

  衡量经营机构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指标

  (三)按内容分为流动性指标、资产质量指标、业务发展指标、盈利性指标

  (四)按层次分为外部监控指标和内部监控指标

  其中:外部监控指标可侧重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净资本指标和控制投资风险的VAR模型。

  三、风险监控定量指标体系[4,19]

  (一)风险监测指标

  1、财务类:净资本、净资本负债率、资产流动性比率、净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流动比例、对外担保比例、贷款比例、应收账款比率、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回收比例等。

  ⑴

  净资本=∑各资产×折扣比例-∑负债

  (3.1)

  ⑵

  净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净资本]×100%

  (3.2)

  ⑶

  资产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总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流动负债总

  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100%

  (3.3)

  ⑷

  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净资产]×100%

  (3.4)

  ⑸

  净资产流动比例=(流动资产余额-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净资产额×100%

  (3.5)

  ⑹

  对外担保比例=(担保总额÷净资产)×100%

  (3.6)

  ⑺贷款比例=(贷款总额÷净资产)×100%

  (3.7)

  ⑻应收账款比率=(应收账款总额÷资产总额)×100%

  (3.8)

  ⑼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回收比例=(上年末账龄在一年以上应收账款的回收额÷上年末账龄在一年以上应收账款总额)×100%

  (3.9)

  2、资金营运业务类:现金留存比率、资金收益率、资金营运水平、固定资产比率、股权投资比、股权投资损益率等。

  ⑴现金留存比率=(清算+储备金)/净资产

  (3.10)

  ⑵资金收益率=营运资金收益/营运资金总额

  (3.11)

  ⑶资金营运水平=资金收益率/同业资金收益率

  (3.12)

  ⑷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投资额/总资产

  (3.13)

  ⑸股权投资比=股权投资总额/总资产

  (3.14)

  ⑹股权投资损益率=股权投资收益/股权投资额

  (3.15)

  3、经纪业务类:流程管理风险的量刑规定和诉讼官司、赔偿纠纷对损失的量化惯例,客户资金挪用测试以及相关比例等。

  ⑴量刑和损失的量化=罚款、赔偿以及刑事判决等

  (3.16)

  ⑵客户保证金挪用测算=(代买卖证券款+受托资金)-(客户资金银行存款+客户清算备付金存款+交易保证金+受托资产)

  (3.17)

  ⑶代理交易赔偿率=代理交易赔偿金额/代理交易总额

  (3.18)

  ⑷客户保险金挪用比率=挪用金额/客户保证金总额

  (3.19)

  ⑸交易出错率=操作错误次数/交易总次数

  (3.20)

  4、自营业务类:投资组合VAR模型、自营证券比例、自营持有同一非国债类证券资本比例、自营持有同一股票比例等。

  ⑴投资组合VAR模型: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

  (3.21)

  ⑵自营证券比例=(自营权益类证券账面价值÷净资产)×100%

  (3.22)

  ⑶自营投资比=自营有价证券总额/自有资本规模

  (3.23)

  ⑷自营持有同一非国债类证券资本比例=(一种非国债类证券按成本价计算的总金额÷净资产)×100%

  (3.24)

  ⑸自营持有同一股票比例=(买入任一上市公司股票按当日收盘价计算的总市值÷该上市公司已流通股总市值)×100%

  (3.25)

  ⑹流通市值比=自营单只证券总市值/该证券流通总市值

  (3.26)

  ⑺自营证券损益率=自营证券收益/自营证券投入额

  (3.27)

  5、受托投资业务类:受托持有同一证券比例、集合计划投资单一证券最高比例、限定性集合计划投资比例、集合计划投资于公司或托管机构关联证券最高比例等。

  ⑴受托持有同一证券比例=全部受托投资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数÷该证券总股本×100%

  (3.28)

  ⑵集合计划投资单一证券最高比例=集合计划投资单一证券最高金额÷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100%

  (3.28)

  ⑶限定性集合计划投资比例=限定性集合计划投资于权益类证券及证券投资基金的最高金额÷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100%

  (3.29)

  ⑷集合计划投资于公司或托管机构关联证券最高比例=集合计划投资于公司或托管机构关联证券最高金额÷该集合计划资产净值×100%

  (3.30)

  6、投资银行业务类:承销股票损益率、配售股票损益率、承销债券未兑付率、余存证券比率、佣金收益比等。

  ⑴承销股票损益率=承销股票业务利润或亏损金额/承销股票业务总金额

  (3.31)

  ⑵配售股票损益率=配售股票业务利润牗亏损牘金额/配售股票业务总金额

  (3.32)

  ⑶承销债券未兑付率=未兑付债券金额/债券承销总额

  (3.33)

  ⑷余存证券比率=未认购证券金额/承销证券总金额

  (3.34)

  ⑸佣金收益比=承销佣金收入/承销成本

  (3.35)

  (二)风险监控定量指标的运用[19]

  从风险监控定量指标体系看,要做好识别、量化、监测、控制风险,证券公司管理者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运用原则。

  1、全面收集所需资料,掌握真实情况。定量指标涉及面较广,指标体系的建立,就是要综合收集各方面风险控制的信息,通过指标的计算来衡量、评价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情况,使管理者掌握风控的真实情况。

  2、把握全局,全面综合地分析问题,防止以偏概全。在定量指标的分析运用中,管理者不能夸大局部分析,应全面地综合地分析各个指标内含的风险信息,以把握风险控制的全面情况。

  3、突出重点,深入分析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为了紧抓风险控制的核心问题,在定量指标分析中,管理者应根据公司内控的薄弱情况,突出分析关键业务环节的关键风险。

  4、多法并用,动静态指标相结合,文字分析与图表分析相结合。为了更好的识别风险,建议管理者多法并用,通过动静态指标、文字分析与图表分析等相结合,及时识别、揭示、追踪风险。

  5、跟踪监控,做好风险控制的后续工作。对于风险控制,最重要的工作是如何监测和控制。因此,证券公司管理者要重视、做好风险监控工作,尽可能在风险量化的基础上,将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中。

  下面我们侧重研究净资本和VAR模型。

  第四章

  净资本指标控制的实证分析

  4.1净资本计算的原理和原则

  4.1.1国外净资本计算的原理和原则[10,17,20]

  由于证券公司的资本在应对风险、控制风险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国外对证券公司的风险监管主要是基于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要求,净资本是其中一项关键指标。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规定的原理与巴塞尔协议中对银行资本充足性规定的原理类似。各国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规定基本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规定,二是资本充足性规定的核心指标——净资本计算方法的规定。而在计算净资本时,需要对证券公司持有的各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和风险特征的不同而按一定比例计价,目的是要对这些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拨付一定的准备。在这一点上,各国的称谓不尽相同,中国证监会称为折扣比例,即计算净资本时,资产按其账面价值或市价的多少比例确定,美国证监会称为扣减(haircut)比例,其他国家则称为风险的资本计提(PositionRiskRequirement,简称PRR)比例,二者都是指需要从资产原值中减去多少,这与中国证监会折扣比例的所指正相反,如在净资本计算中,对于现金零风险的计算,国外的扣减比例为零,国内

  折扣比例为100%。本文中将根据需要而使用不同称谓。

  一、国外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基本规定

  (一)

  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规定

  在国际金融机构监管体系的发展演变中,对证券公司等证券经营机构强调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已经体现和包涵在不同监管机构的要求中。证监会国际组织

  (IOSCO)就向各监管当局提出了针对证券公司的一系列的监管指引,包括1989年10月第14届年会通过了技术委员会的报告——《证券公司资本充足率标准》;1990年11月《跨国证券公司资本金要求》;1996年3月7日《保证金报告》;1997年5月《资本充足率标准比较》;1998年5月《证券公司及其监管机构风险管理与控制指南》;2000年5月《证券公司信用风险管理及其对证券公司和监管者的建议》等。在1998年5月及1999年5月,证监会国际组织的技术委员会先后发布了题为《在规定条件下,使用模型确定国际活跃证券公司最低资本标准的方法》及《确认证券公司为计算必要监管资本目的的内部市场风险模型——对监管者的指引》的报告。这些监管规定适应了近几年来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特征的变化及风险管理技术发展的要求,共同建立了对证券公司进行资本监管的框架,决定了证券公司资本监管的基本方式和走向。

  证监会国际组织承认,在不同的监管制度下对资本有不同的定义方法,认为应该对进入证券行业的企业根据其将从事的业务类型设置最低资本要求,但不应该对所有的企业设置相同的标准。证监会国际组织强调了建立资本充足率标准的必要性。建立资本充足率标准将增进各市场参与方的信心,也能创造一个证券公司退出证券市场的良好机制,还为监管当局提供干预的标准。但是尽管对资本监管问题经历了多年的考虑,该组织仍然没有对资本充足率的目标比率作出具体规定。

  国际证监会组织认为,对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规范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的规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基本框架,该框架应包含以下内容:(a)证券公司应有足够的流动资产去应对可能面临的风险损失,因此其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应达到一定标准。(b)证券公司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和商品头寸应按照市价计算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同时避免市价波动给公司带来累计损失。(c)基于风险的资本需求应涵盖证券公司的所有风险。

  2、对不同业务类型的证券公司应设立不同的最低资本充足性要求,但应避免将资本充足性要求设立过高,从而影响合理的市场竞争。

  3、为了强化资本充足性的管理,证券公司应保存所有的交易信息、客户信息等文件、并定期向上级监管机构汇报公司财务经营状况和资本充足性的执行情况,同时接受监管机关的定期检查。可以看出,国际证监会组织关于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规定主要限于观念性、指导性的层面。实际中,各国和地区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维持充足的自有资本或净资本以保护投资人和债权人利益的角度分别制定了更为详细的制度。

  二、国外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制度

  (一)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在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中,首次对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作出了规定,该规定称为“原始方案”。方案要求证券公司营业第一年,总负债不能超过净资本的8倍,第二年起总负债不超过净资本的15倍。其反映出的监管理念是“负债应有足够高流动性的资产作为担保”。

  原始方案中的核心内容是有关“净资本”的计算。SEC关于净资本的定义是净资产加上部分次级债,再减去资产中不能立即转换为现金或变现后将产生一定比率损失的项目扣减额。由公式(4.1)表示就是:

  假设C为净资本,A为总资产,L为总负债,H为各资产的加权平均扣减比例,则

  C=A(1—H)—L(4.1)

  其中:H=ΣhiAi/A,hi为资产Ai的扣减比例。

  在“原始方案”推出之后,SEC为了进一步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于1975年又另外颁布了一个“替代方案”,该方案要求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借方余额(证券公司向其债务人或客户之应收款项)的2%,同时不得低于25万美元。

  证券公司可选择两种方案中的一种,向主管机关申报。从实际情况看,拥有较多所有权交易账户的大投资银行一般倾向采用“替代方案”,而一些主要从事经纪业务的小证券公司往往采用“原始方案”。

  (二)

  日本及我国台湾地区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制度

  日本证券主管机构对证券公司资本充足的基本要求为:自有资本/风险性资产*100%≥120%。该自有资本的规范主要是考察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股东权益项目以及表内外交易科目并扣除流动性差的资产,而并未考虑负债项目。其监管理念是“无论负债金额有多大,只要资产负债表内资产和表外交易项目有立即偿还能力即可”,如资产负债表内流动性强的资产和表外登记的变现能力较强的投资资产。在考察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时,未将其负债面列入考察范围,这正是日本与美国关于资本充足

  性规范的最大差异。我国台湾地区的证证券公司“资本充足制度”,基本参照日本模式进行构建。

  4.1.2国内净资本计算的原理和原则

  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要求是各国证券监管部门在证券公司风险监管实践中普遍采用的基本制度,是证券公司风险指标体系的重中之重。中国证监会2000年9月23日颁布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及2001年12月28日颁布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可以看作我国证券公司实施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的起步。几年来,这一监管理念符合国际趋势,对于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基本也是正面的。在此应说明的是,鉴于我国证券公司还不能如同国外证券公司那样提供信用交易,在本文中对信用风险的监督和控制将不做过多探讨。

  中国证监会对国内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规定主要体现在《证券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以下简称《计算规则》)两个法规中。《管理办法》的相关条款规定了对证券公司最低的净资本要求,《计算规则》则规定了净资本的具体计算方法。

  根据《管理办法》第三十三条,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两条要求:(1)综合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两亿元;经纪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不得低于两千万元。(2)证券公司净资本不得低于其对外负债的8%。

  对于如何计算净资本,《计算规则》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净资本的计算可以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把证券公司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各类资产根据其风险特征和流动性的不同而以不同的比例进行折扣,资产的风险越小、流动性越高,折扣比例也越高,反之亦然。各不同类别的资产的详细折扣比例列在表1中。然后,把各项资产折扣后的金额进行合计,再减去该公司的负债总额和或有负债,便得到该公司的净资本额。计算净资本时之所以要对非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其他资产进行折扣,目的在于要在考虑到这些资产可能存在的由于市场风险引致的损失和变现损失后,保证证券公司对外债务的足额支付,其实质也就是要对这些资产可能存在的市场风险损失和变现损失拨付一定的资本计提。在报送净资本同时,以自营证券股票投资的市价的90%计算“调整后的净资本金额”,作为对比参考数,但在风险控制的指标中,仍以股票成本价计算的净资本来控制风险。

  表1《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中不同类别资产的折扣比例

  项目

  行次

  折扣比例

  流动资产

  现金

  银行存款

  结算备付金

  交易保证金

  自营证券

  其中:国债

  投资基金

  股票(按成本价计)

  可转换债券

  其他上市证券

  拆出资金

  其中:拆出资金(合同期以内)

  拆出资金(逾期)

  买入返售证券

  其中:未逾期

  逾期一年以内(含一年)

  逾期一年至二年

  逾期二年以上

  应收款项

  其中:一年以内(含一年)

  一年至二年(含二年)

  二年至三年(含三年)

  三年以上

  应收股利

  表1(续)项目

  应收利息

  其中:一年以内(含一年)

  一年至二年(含二年)

  二年以上

  承销证券

  代兑付债券

  待摊费用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其中:国债

  其他债券

  其他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国债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

  其中:中央企业债券

  地方企业债券

  其他长期债券

  固定资产净值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清理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其中:无形资产

  交易席位费行次

  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0%100%100%100%100%0%95%90%90%90%80%0%95%0%0%100%70%50%0%0%90%70%50%0%100%折扣比例

  0%95%50%0%100%100%0%0%95%70%50%0%70%90%

  80%50%50%60%50%0%0%40%60%

  长期待摊费用

  抵债资产

  其他长期资产

  折扣后金额合计

  减:负债总额

  或有负债

  净资本金额

  附1:股票(按折扣前市价填列)

  调整后的净资本金额

  附2:准备金提取情况

  坏帐准备

  自营证券跌价准备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抵债资产减值准备

  一般风险准备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0%60%40%0.000.000.000.009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4.2中外证券公司资产负债对比分析[5,9,15]

  要全面分析证券公司资本充足性的净资本指标,就要围绕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或资产、负债的某一部分进行。

  截至2004年年底,中国共有证券公司130多家,由于我们不可能收集到目前证券公司的财务资料,因此,我们的研究以能够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的48家证券公司为样本进行。在表2中,我们列出了这48家证券公司在2002年年底的资产和负债结构的总体状况;同时,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充足性规定与美国最相似,表2中也列出了美国证券公司在1995年年底的资产和负债结构,以便于比较。

  表2中美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比较

  美国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结构(1995年)

  中国证券公司资产负债结构(2002年)

  资产(负债)类别

  占比

  资产(负债)类别

  占比

  资

  产

  资

  产

  现金及银行存款

  0.95%

  现金及银行存款

  57.63%应收款

  30.83%

  清算备付金和交易保证金

  2.88%

  其中:对其他券商的应收款25.41%拆出资金

  0.40%

  对客户的应收款

  4.93%

  买入返售证券

  1.23%

  其他应收款

  0.49%

  应收款项

  6.37%买入返售证券

  37.84%

  应收股利和利息

  0.01%代发行证券和代兑付债券

  0.57%受托资产

  10.14%自营证券

  9.66%

  其中:短期非政府债券

  2.15%

  联邦政府债券

  0.62%

  地方政府债券

  6.10%

  公司债券

  0.58%

  股票

  券

  0.21%

  其它

  未上市交易的证券

  借入证券

  4.36%活期债券抵押物(Collateralfordemandnotes)

  0.32%

  28.02%1.36%

  自营证券

  可转换债券其他上市证

  其中:国债

  17.32%

  投资基金

  股票

  0.88%

  4.82%

  2.37%

  1.27%

  0.35%

  0.01%

  长期投资:

  0.03%

  其中:长期股权投资

  长期债券投资

  交易席位费

  3.59%

  长期国债投资

  0.45%

  交易所会员费

  0.03%

  0.35%对国外分支机构(合资机构)的投资

  0.39%

  固定资产

  0.27%

  固定资产

  4.69%其它资产

  1.27%

  其它资产

  1.71%合

  计

  100%

  合

  计

  100%

  负债及股东权益

  负债及股东权益

  应付银行贷款

  3.17%

  短期借款

  1.26%卖出回购证券

  53.30%

  拆入资金

  4.29%与经纪业务相关的付应款

  19.78%

  卖出回购证券款

  2.07%

  其中:对其他券商的应付款10.95%应付款项

  3.94%

  对客户的应付款

  7.75%

  应付工资和福利费

  0.40%

  对其他机构的应付款

  1.08%

  应交税金及附加

  0.09%其他应付款

  3.73%

  代买卖证券款

  52.02%卖空债券

  12.71%

  代发行证券和兑付债券款

  0.66%应兑付中长期债券

  2.03%

  受托资金

  11.40%次级债务

  2.07%

  其他流动负债

  0.34%

  长期负债

  0.34%股东权益

  3.22%

  股东权益

  合计

  23.19%

  100%

  100%

  合

  计

  附注:美国公司数据来源于SecuritiesandExchangeCommission.AggregatedFOCUSreport。中国公司数据则是根据中国货币网的有关资料整理得出。

  从表2中可以发现,中美证券公司在资产负债结构方面存在以下显著差异:

  一、美国证券公司的资金运用要比国内公司更为充分。

  体现在资产结构上就是美国证券公司的现金及银行存款占其总资产的比重仅为0.95%,而国内证券公司的这一比重高达57.63%。这主要是因为国内投资者买入证券时必须全额支付所需款项,并且国内证券公司不可以挪用客户的交易保证金,但在美国,投资者买入证券时可以垫头交易的,即允许融资交易。

  二、美国证券公司资产的总体流动性要好于国内证券公司。

  从非流动资产(包括未上市交易的证券、交易所会员费、对国外分支机构的投资、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的比重看,美国证券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为2.31%,其中流动性最差的固定资产仅为0.27%;而国内证券公司的非流动资产(包括长期投资、交易席位费、固定资产和其它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高达11.11%,其中固定资产为4.69%,差距非常明显。

  三、美国证券公司资产的安全性也要高于国内证券公司。

  其中一个主要表现是在双方较具可比性的自营证券资产项中,美国公司更多持有风险相对较低的债券,其持有的股票占其自营证券的比重仅为8.5%;而国内证券公司的自营证券中,股票占到63.1%。当然,这种情况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与中美两国资本市场中金融工具的品种结构有关。

  四、美国证券公司的负债比率和财务杠杆系数要显著高于国内证券公司。表2中的数据显示,在1995年年底,美国证券公司的负债比率为96.78%,如果不考虑次级债务,负债比率也高达94.71%,股东权益加次级债务与对外其他负债之比为1:18;而国内证券公司在2002年年底的负债比率为76.81%,股东权益加与对外负债之比仅为1:3.3。

  4.3净资本指标计算与控制缺陷[5,21,22]

  一、风险资本的折扣计算

  尽管我国现行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无此规定,但风险资本折扣计算的实质就是对不同风险性质的业务制定与风险相应的折扣权数,以便最终确立证券公司在该项业务中可以运营的交易资产规模。具体风险权数的确定是一项既依赖历史数据又需要模型精确计算的复杂工作,并且由于证券公司的资本衡量监管目标已由单纯地规避信用风险向市场风险扩展,因此在确定证券公司业务风险权重中将有所调整:一类是与银行贷款计提坏账准备相似的已计提准备业务,参照1988年《巴塞尔协议》的风险权重,如自营证券业务等;另一类是未计提专项准备的业务,证券公司则将适当提升其风险权重。

  二、自营证券资产的折扣计算

  在计算净资本时会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确定证券公司持有证券的价值。根据国际证监会组织的要求,证券公司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应按照市价计算以反映其真实价值,其他国家都基本遵循了这一规定。但在我国现行的《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中,对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证券是按照成本价来计算其价值的,虽然也要求证券公司以市价计算“调整后的净资本金额”作为对比参考数,但风险控制指标仍以成本价计算的净资本为准。这可能与我国刚开始实行资本充足性制度规定时当时的市场环境有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市场环境的变化,这种按成本价计算净资本来控制风险的弊端便暴露出来。尤其是在证券市场下滑阶段,证券公司所持证券的成本价远高于市场价,因此会造成证券公司所持有净资本的高估。在本研究中,以2002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表3中列出了我们所研究样本证券公司在2002年年底所持的各不同类型的证券的账面盈亏比例。

  表3证券公司持有的证券的账面盈亏比例

  券商

  编号

  156789101112131415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738394041424344454648股票

  -14.43%-4.76%-13.66%

  0.00%-8.52%-31.09%-22.99%债券

  2.73%0.59%0.76%-1.38%0.09%-7.66%0.00%-4.56%-5.01%0.22%-0.01%0.34%-0.22%0.54%0.00%0.35%-1.14%-

  -0.95%0.24%0.75%-0.33%附注:由于部分证券公司的相应数据不全,表中只列出了41家证券公司的情况。

  表3中的数据表明,截至2002年年底,证券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和基金大都出现了

  不同程度的账面亏损,且许多证券公司亏损严重。以股票为例,在表中列出的41家证券公司中,投资亏损10%以上的有22家,其中,7家亏损在20%以上,个别证券公司的亏损甚至超过40%。而且,这还不包括一些证券公司通过一些手段(如将部分亏损严重的自营证券转为长期股权投资等)处理账面后造成的数据失真。可见,以投资成本计价计算会造成部分证券公司所持净资本的严重高估。

  三、集中持股的折扣比例

  前面讨论证券的折扣比例时假定证券公司持有的证券组合是分散化的,但在实际中有些证券公司会集中持有某一证券或同一公司发行的不同证券,并且持有这些证券的价值占到其净资本的相当比例,这种做法蕴藏着很大的风险。因为一旦该公司的基本面或市场投资理念发生重大变化而引起该公司所发行证券的价格发生重大变化,证券公司就可能会受到致命打击。因此,虽然我国《计算规则》目前尚无此规定,但应该对证券公司集中持有同一公司发行的证券时的资本计提制订更严厉的规定。

  因为集中持股的证券价值占到净资本的很大一部分,如果不对此作出明确的规定会蕴藏着很大的风险。一旦证券价格由于公司因素发生重大变化,会使证券公司的流动性遭受重大影响而发生危机。2003年以来,持股集中的风险却已充分暴露出来,包括世纪中天、昌九生化、百科药业、徐工科技等在内的一批股票连续跌至跌停板,市场调整使为数众多的证券公司陷入困境,导致期间证券公司资金流动性紧张而净资本无法揭示的非正常现象,足以说明持股集中带来净资产实际的低估是证券公司风险监管中的潜在风险之一。

  四、非正常合同的应收款和非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折扣计算

  我国证券公司的资产负债模式与经营状况制约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的有效运行。虽然表中无法取得样本中证券公司非正常合同的应收款和非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数据,但从经营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普遍存在着资产不正常、流动性不足的问题。例如1999年我国证券公司的长期资产占到净资产的77%,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为52%,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占净资产的28%,两项合计占净资产的80%,有一些长期资产实际上已经成为净损失。而另外两组衡量流动性的指标长期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和长期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则分别为30%和0.7%,而国外这两组指标一般为不超过10%和10.8%,说明资产流动性差已经成为证券公司最大的风险,在近几年股市下跌中暴露出来的证券公司关闭或被接管等问题都与流动性不足有密切关系。

  我国净资本《计算规则》对应收款项仅根据账龄不同进行折扣计算,长期资产则根据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进行折扣计算,对非正常合同的应收款和非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折扣计算尚无细化的规定。

  4.4净资本指标控制的改进

  一、净资本指标折扣比例的改进

  作为世贸的成员国之一,面对经济的全球化,中国有必要在引入净资本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国际成熟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调整修订净资本计算方式,准确识别风险,使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更强。

  (一)风险资本分类折扣。首先,对不同风险性质的证券业务制订一整套标准的风险权数;其次,在净资本计算中按不同业务调整折扣比例,一类如自营证券业务等已计提损失准备的,按净值进行折扣计算;另一类是未计提专项准备的业务,则先按标准风险权重计算净值,再按净值进行折扣计算。

  (二)自营证券资产按市价折扣。根据前述分析,用于控制风险的净资本指标,自营证券资产应按期末市价计算账面价值,再按账面价值进行折扣计算,而不是仅仅作为对比参考数值。

  (三)集中持股分层折扣。在净资本计算中,对于集中持股的证券公司,应当进行分类计算。当集中持有同一上市公司发行的证券价值达到证券公司净流动资产的25%到50%时,对该部分证券资产的折扣比例为50%;当持有同一公司发行的证券价值超过其净流动资产的50%时,超出部分的证券资产的折扣比例为0。或者当证券公司持有某个单一证券的价值超过其净资产的10%时,超出部分的折扣比例可考虑下降一定百分比。

  (四)非正常合同的应收款和非经营性长期资产按明细折扣

  1、调整应收款项的折扣比例

  为了更真实反映证券公司应收款项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基础上,应调低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的折扣比例,提高证券公司不规范的经营成本。

  (1)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占净资产30%以下的,对经营过程中新增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折扣比例均为0;除此之外的应收款项折扣比例按现行规定计算,一年以内90%,一年至二年70%,二年至三年50%,三年以上0。

  (2)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占净资产30%以上的,对经营过程中新增无合同期和超过合同期应收款,折扣比例均为0;除此之外的应收款项折扣比例按现行规定计算,一年以内90%,一年至三年50%,三年以上0。

  2、调整非经营性长期资产的折扣比例

  前文提及我国证券公司长期资产比重较高,尤其是历史原因形成的非经营用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投资。为了更真实反映证券公司长期资产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证券公司净资本计算规则》基础上,对长期资产进行分类折扣,调低非经营用长期资产的折扣比例。

  (1)经营用长期资产仍按现行折扣比例。

  (2)非经营用长期资产按40%和现行市价比重孰低法选择折扣比例。

  二、净资本实施或应用的优化

  (一)制定较低的权益比例。我国实施净资本核算的风险监管,就是要使净资本充足率有效地约束和反映证券公司真实的综合风险。由于我国证券公司的资本金运用效率(可用资本金的杠杆系数来反映)普遍偏低,权益比重过大,制约了证券公司的业务发展。比较显示,我国综合类证券公司的权益比例一般为11.1%,这一水平相当于六家美国证券公司权益比例4%左右的2.77倍,也即意味着国内证券公司的经营成本将是美国著名证券公司的2.77倍。权益比例对比显示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抵御能力不强,但在实际金融市场运作中,为了鼓励证券公司尝试内部风险管理改善的努力,避免刺激证券公司为平衡高成本而从事高风险业务,应建议监管部门或者证券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制定较低的权益比例。

  (二)建立激励理念。当前实施以净资本为核心的监管没有充分考虑到我国证券公司不同经营风格、不同业务规模等的不同,在比例设置和资本监管上缺乏一定灵活性,也缺乏有效的激励相容理念。激励相容机制强调紧紧依靠市场监督,通过权利与义务、风险与收益的合理分配来引导创新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新资本协议提供了可供金融机构选择的、难度不同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时,那些选择难度更大的风险管理体系的金融机构,其所需要配置的资本金一般要少。激励相容机制的结果是促进有竞争力的公司占得市场主要份额。在西方发达国家,证券行业已经逐渐被少数庞大的、有实力的投资银行所主导。在美国,前十大投资银行其资本总额占全行业资本总额比例和业务均由70年代初的1/3上升到目前的3/4。而在我国,位于前15位的证券公司的资本和资产仅为整个证券业的一半。从发展趋势看,需要通过对资本充足的机构减

  少不必要的政策限制,引导市场主体主动完善净资本管理。

  按现行制度,监管部门对证券公司净资本绝对额和相对比例有下限规定无上限约束。如:综合类证券公司按规定计算的净资本不能低于2亿元,开展限定性受托业务及非限定性集合资产管理计划的,前者要求净资本不低于3亿元,后者要求不低于5亿元;“期末净资本充足率”,即证券公司净资本占剔除客户资产后负债总额,监管部门要求不低8%。

  为限制证券公司不顾各种经营风险,无止境扩展业务规模,监管部门应根据分类管理思路制订负债占净资本比例的上限。参照美国经验,结合中国国情,除风险较大已经被动托管的证券公司之外,我认为应补充如下:

  1、对于普通证券公司,最大的流动负债即客户资金应不能超过净资本5倍,其他负债不能超过净资本的3倍;

  2、对获得创新资格的证券公司,由于其内控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其负债水平应不受净资本规模的限制或者限制适当放宽。

  (三)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制度。《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拓宽证券公司融资渠道。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公司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及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管理办法,制定证券公司收购兼并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的审核标准,在健全风险控制机制的前提下,为证券公司使用贷款融通资金创造有利条件。”因此目前至少可以明确证券公司可以从公开发行股票或发行债券筹集长期资金;完善证券公司质押贷款制度;发行短期融资券或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拓展证券公司收购兼并相关贷款业务和证券承销业务贷款业务等几个方面拓宽融资渠道[1,5]。从长期来看,鼓励各类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融资渠道是补充证券公司资本金、完善净资本监管体系的重要手段。

  (四)推动不良资产的处理。由于各种原因、特别是系统性风险的考虑,银行类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问题受到较多的重视,而事实上证券公司不良资产比例较大、处理方式单一已经成为证券行业进行严格的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重要障碍之一。根据历史数据,有98家老的证券公司的资产总额达到6413亿元,净资产达到917亿元,净资本达到457亿元,不良资产率达到50%以上。从绝对额上看,有10家公司的不良资产额超过10亿元,是总不良资产的42%。因此大量非证券不良资产就成了我国证券公司难以增资扩股、有效补充资本金的重要原因。而进一步完善证券行业净资本监管体

  系,不断调整修正指标的折扣比例,可以有效地推动证券公司下决心解决不良资产。

  (五)严格信息披露机制。要使净资本成为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核心指标,就必须保证证券公司向监管部门报备、向市场公开披露的净资本数据和其对外负债等数据是真实准确的。只有有效和准确的数据才有助于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的建立[5]。另外,借鉴银行业完善净资本监管的经验,需要建立体系完整、内容翔实的数据采集、报送、处理、存储和披露系统。净资本核算体系是基于历史性和经验性的测算体系,指标与比例的确定需要参照大量和完整的历史数据。随着监管理念的不断成熟,我国应建立起更加灵活合适的监管方法,及早建立有效的行业内各公司的财务、经营数据的采集、披露体系,将有助于证券行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

  总之,风险管理渗透在证券公司的每一项业务,点点滴滴聚集起来,最后的落脚点必定是资本。资本是承担风险的本钱,而净资本则是衡量其流动性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我国证券行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从核算方式、比例指标确定、监管体系、实施应用等方面还要进一步完善。特别是我国证券行业赢利模式单一、融资渠道狭窄、经营效率较低等具体情况也进一步制约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有效发挥作用。今后,在不断完善测算体系的基础上,更需要针对证券行业的一系列深层次问题提出改进举措,使得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在证券业的改革与发展中逐步强化其导向性的作用。

  第五章VAR模型及测度

  VAR作为测度市场波动风险的一个主要方法,具有直观简洁而且可以将投资组合的风险浓缩为一个数字的特点,其反应的是在不同概率水平下投资组合的可能最大损失情况。目前该方法在国内证券市场也得到了一定发展,部分证券公司尝试地将其列为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与指标。但考虑VAR所测度的主要是关于市场的波动风险,其思想可应用于证券市场投资操作的收益与风险二者的度量和控制。本文正是基于此点考虑在VAR的理论思想与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通过VAR模型理论分析和测度进行风险衡量和评价的应用方法。该方法结果也具有简洁直观,而且反映的也是在一定概率水平下由于市场风险存在所带来的证券投资收益和潜在损失比较情况。

  另外,研究中如要追求VAR模型预测风险的准确度,应该建立一定时期的历史数据库,通过数据测试和实践应用,不断调整、修正VAR模型的风险数值。再有,通过

  理论分析发现,尽管量化方法直观明确的界定证券市场的风险所在以及风险值的大小,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诸多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市场操纵迹象比较明显的证券品种,单纯的从量化指标上我们还无法充分揭示其风险。此时还必须辅助于其他量化指标与定性方法,才能尽可能准确的把握其风险水平。最后,在方法运用上不能够教条、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实际的市场情况来加以综合分析运用。

  5.1VAR模型计算与控制

  一、VAR定义

  VAR是在正常市场状况下,一定置信水平(1-p)下,所持资产在未来特定持有期内的预期最大损失。

  未来持有期h(1天、1周、1月等)所持资产价值的变化

  ΔVt=Vt+h-Vt

  (5.1)

  ΔVt的累积分布函数(CDF)为FΔV(x)

  p=Pr(ΔVt≤VAR)=FΔV(VAR)(5.2)

  若已知FΔV(x),VAR就是一个分位数,VAR=F‵ΔV(x)(5.3)

  通常FΔV(x)未知,研究VAR的实质就是估计FΔV(x),或其分位数。

  例:1亿元的国债和股票资产组合的天VAR为95%置信水平下200万元。其含义就是:在正常市场状况下,在未来24小时内预期最大损失超过200万的概率为5%,见图2。

  图2VAR示意图

  二、影响VAR计算的主要因素

  概率p,如p=5%,p=1%持有期h,1天,10天,1年等

  数据频率,如计算10天VAR,而数据为天数据

  累积分布函数FΔV(x)投资资金头寸或投资组合的盯市价值(mark-to-market)三、资产收益率的衡量

  从市场职能来看,证券公司应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管理市场投资风险,尽可能识别风险来源和度量、控制风险。有效管理风险是为未来不可避免的不确定性提前作准备,当然要考虑投资资产的收益。在风险衡量的VAR模型随机变量中,取证券投资的资产收益率(收益率区间也可用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而资产收益率计算方法分为简单收益率、对数收益率和收益率加总。

  (一)简单收益率(又称“算术收益率”)

  假设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则简单计算投资资产的价值变动:Dt=Pt-Pt-1,Pt为t时资产的价格,简单收益率Rt

  (5.4)

  如果当期投资资产发生股息或红利的,还应考虑进去。

  (二)对数收益率(又称“几何收益率”)

  假设考虑投资资金的时间价值,则需要通过复利来计算资产收益率。

  (5.5)

  对数收益率由两个优点:第一,与简单收益率相比更具有经济意义。如果对数收益率呈正态分布,那么该分布就可能永远不会导致价格为负的情况,不会影响分布的左尾。相反,如果简单收益率出现负数,就会导致分布左尾没有经济意义。因此,人为地对简单收益率取正态分布会导致价格的偏差。

  第二,对数收益率很容易在多个期间上进行扩展,因为两期投资资产的对数收益率只不过是两个期间的收益率简单求和,即Rt,2=Rt+Rt-1。但简单收益率适合固定投资场所,可盈亏相抵。

  (三)收益率加总

  对于投资组合N种资产,可考虑通过资产的投资权重将简单收益率和对数收益率进行加总,从表4可看出N种投资资产多期收益率的横断面三者间的关系:

  表4多期收益率横断面三者关系

  收益率加总

  简单收益率

  对数收益率

  多期(期间数)

  横断面(时点数)

  四、VAR模型的主要分支

  从构成体系看,VAR模型包括参数模型、非参数模型、半参数模型,其中:参数模型分为RM模型、GARCH、等权重移动平均模型,非参数模型分为历史模拟法和混合模型,半参数模型分为极值理论和CAViaR模型[12,23]。本文侧重研究VAR计算的理论分析和应用,对其体系仅作介绍。

  图3VAR模型主要分支图

  5.2VAR模型的应用[12,23,24,25]

  VAR模型的应用较为广泛,它不仅作为投资公司或投资人的风险控制工具,以及投资业绩评价的方法,还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风险控制上,既可通过

  头寸控制来控制交易员的风险,也可风险衡量来调整资产投资组合,以此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利润。

  (一)调整公司整体头寸

  VAR模型可用来判断市场投资收益与风险之间关系。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一个很明显的反映是按比例缩减头寸。例如,1994年1月份某公司的VAR数值约为7000万元,但当时全球范围内利率大幅提高,市场利率风险成为当年最主要的风险之一,对于这种不利、不稳定的市场环境,公司在一季度采取收缩主要市场业务头寸的措施,致使2月份VAR数值急速下降至3000万元左右,年内剩下的时间基本保持这种水平。

  由于固定收益市场波动的不断增加,这种收缩是合理的,极大地降低了1994年公司的整体风险。当年利率风险带来的日平均价格波动约为2900万元,相比之下,公司1994市场风险日平均价格波动为3500万元。在1994年2月份该公司因利率波动而大幅削减交易及头寸,减少头寸的实际数额比利率波动应减少的数额还要大,因此在公司VAR数值上体现出自2月份起风险急速下降。本文认为VAR可用来决定多大的风险是在容忍范围之内。

  (二)调整投资组合的头寸结构

  VAR可用来设置或者调整交易者头寸限额和投资组合的头寸结构,将有限的资金资源进行合理配置。VAR的优点是可以为比较不同风险行为提供了一种通用标准。

  传统的头寸限额根据项目风险来设定,只适用于单个项目。对于不同风险的、不同类别的投资项目,可使用VAR来设置头寸。考虑到VAR的相关性,头寸限额可以这样设置,组合投资的风险限额应设置为比单个项目风险限额之和还要小,同时也说明分散投资可减少风险的好处。

  然而,VAR数值不是唯一确定头寸的因素,如果市场波动突然加剧,风险管理者可能实施强制性头寸限额,并因此提高VAR数值,如果此时出现误差,风险管理者因强制调整头寸所付出的代价也会很高。本文认为,根据风险收益最优化理念,头寸限额管理应在VAR数值的基础上,采取较灵活的控制措施,及时调整因风险提高的头寸限额。

  (三)信息披露

  VAR数值可衡量风险,它既便于公司自身简要地向股东或上级单位报告其投资风险,也便于外部市场参与各方判断其市场价值及投资风险。

  作为市场风险报告工具之一,VAR已称为度量市场风险的标准,披露证券市场各个证券品种的VAR信息是市场自律的有效手段,可促使市场参与各方以谨慎的态度,沿着既定的投资目标在规避风险的基础上,更好地管理投资交易,更有利于稳定证券市场。未披露VAR信息易受市场猜测、谣传,可能导致参与各方包括证券公司面临投资损失或融资困难,极易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困境,继而遭受经营损失。

  本文认为,VAR数值如在我国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可推动市场信息披露更规范、更透明。因为,如果在信息披露中增加投资风险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有原则地公开上市公司投资风险的管理现状,让市场参与各方更准确地掌握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对于信息披露不包含风险信息的,由于信息不足无法对比判断,市场参与各方可能会远离这些证券。所以可以预料,没有进行风险披露的公司会受到市场无形的压力,促使其不得不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

  (四)业绩评价

  本文认为,VAR分析方法能够对公司或者交易员的投资业绩进行评价,投资项目的VAR数值可看成支撑投资所必需的风险资本,可作为初始投资的资本之一。衡量不同风险资本的项目业绩,理论上是用项目投资利润除以项目VAR数值计算出风险调整衡量值(RAPM)。

  RAPM=利润/VAR(5.6)

  如果考虑分散投资的因素,用传统的RAPM评价投资业绩并不完全恰当。例如,某公司只有债券交易部和期货部,如果利率下降时两个部门都持有多头头寸,公司的整体风险会非常大。此时如果分别持多空头寸进行套利行为,公司整体风险接近零,但每个部门分别运用VAR计算投资业绩,就夸大了公司的总体风险。因此分散投资的业绩评价应通过边际RAPM。

  ⊿RAPM=利润/⊿VAR(5.7)

  本文认为,风险调整衡量值(RAPM)或者简单的VAR一般用来评价限定条件下表现最好的单个部门和单个交易员,边际RAPM或者边际VAR则用来评价分散投资的多部门和公司业绩。

  (五)VAR应用的演变

  理论上VAR模型的应用分为被动性、防卫型、积极型三个阶段。

  本文认为,积极型的应用不仅提供了一个衡量证券投资或公司业绩的通用标准,而且还把投资决策或资产配置引入一个新的管理领域。

  图4VAR应用演变图

  本文研究结论

  对于证券公司而言,最重要的在于能控制风险。证券公司风险的形成原因极其复杂,要准确地达到识别与控制风险,在整体上对风险控制做到胸中有数,就有必要把各类风险加以指标化、数量化,使风险从模糊走向透明。

  本文经过研究,得出结论:证券公司要控制风险,一、要建立证券公司的风险监控体系,包括定性指标体系和定量指标体系。

  二、定性指标体系要不断根据外部法律法规和内部控制需求,不断细化完善,并引入法规量刑和赔偿惯例,将定性指标有条件地转化为定量指标,在二者之间架起互相转换的桥梁;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涵盖各项业务的定量指标体系,尤其是净资本指标体系和VAR模型的建立。

  三、资本是券商抗风险的最终保障。中国证券公司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增资扩股潮,其根本的驱动因素是扩大券商自营规模,而不是防范证券市场风险。由于中国股市至今未有做空机制,机构投资者除了做高股价之外别无其他盈利方式,因此,资金实力成为自营业务必须考虑的因素。但自2001年股市由高位回落以来,资金驱动型获利模式被打破,券商的自营投资与资产管理业务承受了极大的市场压力,而上述现象本身就是由市场驱动的对资本金作用的一个反思的过程。因此资本规模是否足够

  应对风险,则是券商风险管理应关注的问题。对净资本指标体系的建立,本文提出要风险资本应对不同风险性质的证券业务进行分类折扣;用于控制风险的净资本指标,自营证券资产应按市价折扣,而不是仅仅作为对比参考数值。集中持股应按一定比例分层折扣;非正常合同的应收款和非经营性长期资产应按明细折扣。

  净资本实施或应用要做进一步优化:调低权益指标。为了鼓励证券公司尝试内部风险管理改善的努力,避免刺激证券公司为平衡高成本而从事高风险业务,监管部门的权益比例标准应进一步调低。建立激励理念。为限制证券公司不顾各种经营风险,无止境扩展业务规模,对于普通证券公司,最大的流动负债即客户资金应不能超过净资本5倍,其他负债不能超过净资本的3倍;对获得创新资格的证券公司,由于其内控管理水平已经达到监管部门的要求,其负债水平应不受净资本规模的限制或者限制适当放宽。建立持续的资本金补充制度。从长期来看,鼓励各类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融资渠道是补充证券公司资本金、完善净资本监管体系的重要手段。推动不良资产的处理。进一步完善证券行业净资本监管体系,不断调整修正指标的折扣比例,可以有效地推动证券公司下决心解决不良资产。严格信息披露机制。应建立起更加灵活合适的监管方法,及早建立有效的行业内各公司的财务、经营数据的采集、披露体系,将有助于证券行业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的不断成熟完善。

  四、对VAR模型,应加快研究步伐,通过技术手段建立起历史数据库,采集历史数据进行风险数值的修正测试;将VAR体系和衍生指标应用于现有证券投资,尝试预测市场风险,并在风险识别、评估、监控的实践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事后业绩评价转向事前风险预测和事中风险监控。

  VAR模型的应用较为广泛,它不仅作为投资公司或投资人的风险控制工具,以及投资业绩评价的方法,还有助于推动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在风险控制上,既可通过头寸控制来控制交易员的风险,也可风险衡量来调整资产投资组合,以此为公司创造更多的投资利润。

  五、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有机结合,在风险识别、量化和评估过程中,证券公司要充分考虑市场不可侧的因素,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充分应用风险监控体系,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或及时识别和化解风险,稳健经营,以实现相关利益者(股东、客户、管理者、员工等)权益最大化。

篇三: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四)信息沟通与反馈:及时对各类信息进行记录、汇总、分析和处理,并进行有效的内外沟通和反馈。

  (五)监督与评价:对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的有效性进行检查、评价,发现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缺陷并及时改进。

  (一)健全性:内部控制应当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证券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或漏洞。

  (二)合理性: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证券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证券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三)制衡性:证券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前台业务运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四)独立性: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

  证券公司应与其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之间保持资产、财务、人事、业务、机构等方面的独立性,确保证券公司独立运作。

  证券公司主要业务部门之间应当建立健全隔离墙制度,确保经纪、自营、受托投资管理、投资银行、研究咨询等业务相对独立;电脑部门、财务部门、监督检查部门与业务部门的人员不得相互兼任,资金清算人员不得由电脑部门人员和交易部门人员兼任。

  陷得到妥善处理。

  法融入融出资金以及结算风险等。

  结合的数据备份方式,确保交易数据的安全完整。

  动盈亏进行恰当的记录和报告。

  目的整体质量水平。

  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的协调配合。

  证券公司应与委托人签订受托投资管理合同,严格合同审批程序。证券公司应在合同约定的权限内管理受托资产,严格控制风险。

  同、资金等的管理,及时掌握分支机构业务状况。

  强对自有资金运用风险、效益的监控与考核。

  证券公司应集中负债管理权限,强化负债风险、成本、规模的控制。

  财、证券回购和为客户融资所带来的风险。

  证券公司应强化会计监督职能,加强会计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加强对负债项目的管理、大额支出的跟踪考核、重大表外项目(如担保、抵押、托管证券、未决诉讼、赔偿事项等)的风险管理以及资产质量的监控。

  证券公司应严格系统进入控制以及信息系统的权限、密码管理,权限的审批、设置、变动以及密码的使用、修改应有严格的控制措施并保留完备的记录。

  用户权限设置应当遵循权限最小化原则。

  监督检查部门对证券公司董事会负责,并应同时向经理人员和监事会报告证券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设与执行情况。

  证券公司应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员的内部控制职责。

  (一)董事会负责督促、检查和评价证券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最终责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工作,并形成相应的专门报告。

  董事会应对中国证监会、外部审计机构和证券公司监督检查部门等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研究并督促落实。

  (二)监事会应对董事会、经理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对证券公司财务情况和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检查,督促董事会、经理人员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并对督促检查不力等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三)证券公司经理人员负责建立健全责任明确、程序清晰的组织结构,组织实施各类风险的识别与评估,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内部控制制度,及时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并对内部控制不力及不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等承担相应责任。

篇四: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XX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公司的管理,依法合规经营,防范经营风险,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工作指引》等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内部控制制度是公司为防范经营风险,保护公司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维护全体股东利益,促进公司各项经营活动的有效实施而制定的各种业务操作程序、管理方法与控制措施的总称。

  第二章

  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

  第三条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

  (一)保证经营的合法合规及公司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防范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

  (三)保障客户及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四)

  保证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可靠、完整、及时。

  (五)提高公司经营效率和效果。

  第四条

  公司内部控制贯彻健全、合理、制衡、独立的原则,确保内部控制有效。

  (一)健全性:内部控制应做到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统一;覆盖公司的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确保不存在内部控制的空白或漏洞。

  (二)合理性:内部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目标。

  (三)制衡性:公司部门和岗位的设置应当权责分明、相互牵制;.

  .前台业务运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四)独立性:承担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能的部门应当独立于公司其他部门。

  第三章

  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第五条

  公司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控股子公司的内部控制、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内部审计控制等。

  第一节

  控股子公司内部控制

  第六条

  建立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印章、合同、证照、资金的管理,及时掌握其经营状况。

  第七条

  依据公司的经营策略和风险管理政策,督导各控股子公司建立起相应的经营计划、风险管理程序;

  第八条

  要求各控股子公司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审议程序,及时向公司报告重大业务事项、重大财务事项以及其他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信息,并严格按照授权规定将重大事项报公司董事会审议或股东大会审议;

  第九条

  要求控股子公司及时向公司报送其董事会决议、股东大会决议等重要文件,通报可能对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

  第十条

  定期取得并分析各控股子公司的季度(月度)报告,包括营运报告、产销量报表、资产负债报表、损益报表、现金流量报表、向他人提供资金及提供担保报表等;

  第十一条

  通过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等手段,加强对控股子公司的监督检查,建立对各控股子公司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

  .

  .

  第二节

  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

  第十二条

  主要业务的内部控制包括经纪业务内部控制、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控制、自营业务内部控制、客户资产投资管理业务内部控制、金融创新业务内部控制等。

  第十三条

  经纪业务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

  经纪业务要全面实施第三方存管制度。内部控制重点是防范挪用客户交易结算资金及其他客户资产、非法融入融出资金以及结算风险等。

  (二)

  统一制订营业部业务规程、管理制度和主要业务流程。建立完善的营业部岗位责任制度,按不同岗位赋予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各岗位间相互配合、相互监督、相互制约。

  (三)

  加强客户账户的规范管理。制定统一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妥善保管客户的开户资料,严格客户资金的存取程序和授权审批制度。

  (四)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如实记录证券交易情况,并妥善保存委托记录。妥善保管客户开户、交易及其他资料,严禁非法修改客户资料。

  (五)

  实行法人集中清算制度及客户交易结算资金集中管理制度。

  (六)

  建立证券交易的实时监控系统,对每日交易活动进行实时监控,并对异常资金流转、异常证券转移、异常交易及违规行为及时进行问询,必要时要求当事人写出书面说明。

  第十四条

  公司投资银行业务由公司全资子公司XX承销保荐有限公司专营,其业务内部控制内容包括:

  (一)

  投资银行项目管理制度化。制定各类投资银行业务的业务流程、作业标准和风险控制措施,加强项目的承揽立项、尽职调查、.

  .改制辅导、文件制作、内部审核、发行上市和保荐回访等环节的管理,加强项目核算和内部考核,完善项目工作底稿和档案管理制度。

  (二)

  企业融资的相关委员会负责证券承销业务,对承销业务的质量控制及风险防范重点在项目立项、申报材料内核、发行方案与定价等三个方面。

  (三)

  通过立项管理办法,严格按照质量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筛选。项目小组必须先向企业融资委员会提出立项申请,并按要求报送详细的申请材料。是否立项由企业融资委员会立项审核委员会讨论决定。

  (四)

  项目小组制作的申报材料,应由证券发行内核小组进行内核。内核工作包括内核申报、项目预审、项目复审、内核会议、项目跟踪及回访等内容。

  (五)

  发行承销项目的定价工作由发行定价的相关委员会会负责。发行价格由委员会集体讨论、研究确定,任何个人和分支机构均不得自行向企业承诺发行价格。

  第十五条

  证券自营业务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

  公司自营业务由自营部门统一操作,其他任何部门和分支机构均无权擅自从事自营业务。清算交收部负责公司自营的清算工作及资金划拨。财务总部负责自营核算。

  (二)

  公司应建立健全自营业务的授权体系,确保自营部门及员工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责。

  (三)

  自营业务的研究策划、投资决策、交易执行、交易记录、资金清算和风险监控等职能应相对分离;重要投资要有详细研究报告、风险评估及决策记录。

  (四)

  公司所有的自营账户,由清算交收部办理、保管,开户中所有的原始材料必须由清算交收部保存。自营业务必须与代理客户交易业务严格分开。

  .

  .(五)

  严守商业机密,禁止无意或故意对外泄露本公司投资结构、投资计划及盈亏状况等。严禁交易人员为自己、亲属及他人进行有价证券的买卖活动。

  第十六条

  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内部控制:

  (一)

  公司资产管理总部统一管理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客户资产管理业务与自营业务、经纪业务之间应建立严格的防火墙制度,从组织结构、账户管理、投资运作、信息传递等方面保持相互独立,从而保证客户资产与公司资产的完全分离和安全。

  (二)

  公司应当针对产品设计、客户开发、业务受理、投资运作、资金清算、财务核算等环节制定规范的业务流程、操作规范和严格的授权管理制度。

  (三)

  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受托资金来源的要求,认真审查每一笔客户资金的合规性,并在合同中要求客户承诺其委托资金来源的合规和合法性。

  (四)

  不向客户保证其资产本金不受损失或或保证最低收益。定期向客户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管理报告,对报告期内客户资产的配置状况、价值变动等情况做出详细说明。

  (五)

  公司稽核监察部负责公司范围的独立内部稽核和业务合规性检查,对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与评价。

  第十七条

  研究咨询业务内部控制:

  (一)

  研究人员在对外路演、咨询及利用媒体开展公开咨询(含报纸、杂志、网站、电台、电视台和声讯台等),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和监管部门的相关法律法规。

  (二)

  研究人员对公司承销的股票、争取的项目所涉及的公司,自进入项目小组开始至项目发行之后三个月内保持静默,一律不得对本项目所涉及的公司对外进行公开咨询或发表意见。

  (三)

  研究人员在任何时候不得对公司及关联公司股票及其.

  .市场走势在媒体上进行点评。

  (四)

  不具备证券投资咨询执业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以公司、个人名义在媒体上发布与股票指数和股价涨跌相关的分析意见与投资建议。

  第十八条

  业务创新的内部控制:

  (一)

  公司业务创新应坚持合法合规、审慎经营的原则,加强集中管理和风险控制。

  (二)

  公司开展业务创新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内部审批程序进行。并及时与监管部门沟通,履行创新业务的报备(报批)程序。

  (三)

  公司对业务创新必须全程监控,及时纠正偏离目标行为。

  第三节

  会计系统内部控制

  第十九条

  会计系统内部控制可分为会计核算控制和财务管理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

  公司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及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等制订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作为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依据。

  (二)

  公司财务内控组织体系以会计核算组织体系为基本依托,以各会计岗位为基本风险控制点。

  (三)

  各级会计人员行政隶属于所在级次的核算单位,受公司财务总部的业务领导。主要会计人员的任免、调动,需经上一级会计部门的同意。一般会计人员的调动,需商得本单位会计主管的同意。会计人员工作岗位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轮换。

  (四)

  公司应制订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由专人负责。公司内部调阅会计档案应由会计主管人员.

  .批准,并指定专人协同查阅。司法部门及证监会认可的部门因特殊需要查阅会计档案时,须持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正式公函,经公司负责人批准,并指定专人负责陪同查阅,需要复制时,须经会计主管人员同意、公司财务负责人批准方可复制,并做登记。

  (五)

  公司在强化会计核算的同时,应建立预算管理体系,强化会计的事前控制。

  (六)

  公司自有资金与客户资金实行分开管理,在管理、使用和财务核算上完全分开。客户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和监控,客户资金划付的授权、指令录入、审核、执行及与银行对账等适当分离,任何个人无权单独调动资金。

  (七)

  公司各级单位固定资产的购置、更新、转移和报废,首先要在年度经营计划中列出计划,购置前有书面申请报告,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查,经公司批准,由公司财务总部下达公司批复后,方可办理有关购买手续。

  每年结账日之前,要由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统一进行清查,填写固定资产盘点表,交财务部门进行账实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盘点时发现盘盈(亏),应及时查明原因,并编制固定资产盘盈(亏)表,报经公司计划财务部确认后,做账务处理。

  第四节

  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

  第二十条

  电子信息系统内部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中国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信息系统技术管理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信息系统的具体情况,制定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

  .

  .(二)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口令必须由信息技术总部专人掌握,并定期更换。操作人员应有互不相同的用户名,定期更换操作口令,严禁操作人员泄露自己的操作口令。禁止同一人掌握操作系统口令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口令。

  (三)

  建立和完善技术监管系统,定期进行独立的对账,核对交易数据、清算数据、保证金数据、证券托管数据以及会计数据的一致性和连续性。离岗人员必须严格办理离岗手续,明确其离岗后的保密义务,退还全部技术资料。同时其负责的信息系统的口令必须立即更换。

  (四)

  对交易业务数据实施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交易业务数据不得随意更改。信息技术总部应建立营业部交易业务数据映象并定期和不定期与营业部交易业务数据进行核对,防止使用过程中产生误操作或被非法篡改。每个工作日结束后必须及时对交易业务数据进行备份。

  (五)

  指定专人负责计算机病毒防范工作,配置经国家认可的计算机病毒检测、清除工具,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第五节

  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控制

  第二十一条

  重视聘用人员的诚信记录,确保其具有与业务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能力和道德水准。公司要求聘用人员以恰当形式进行诚信承诺。

  第二十二条

  建立职能管理部门和派出人员的工作联络机制,强化对分支机构负责人及电脑、财务等关键岗位人员的垂直管理。

  第二十三条

  关键岗位人员任期届满、工作调动或离职,应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及专项审计。对高级管理人员、分支机构负责人的相关稽核审计报告向中国证监会及派出机构备案。

  第二十四条

  培育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建立健全员工持续教育.

  .制度,加强对员工的法规及业务培训,确保所有从业人员及时获得充分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和行为规范的最新文件和资料,确保员工书面承诺收到相关资料并理解其内容。

  第二十五条

  加强业务人员的从业资格管理,上岗人员应当符合相关资格管理的规定。

  第二十六条

  建立合理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第二十七条

  制定严谨、公开、合理的人事选拔制度,任免程序中应明确规定任免决定权的归属。人事任免应有完备的决策记录。

  第六节

  内部审计控制

  第二十八条

  内部审计控制主要内容包括:

  (一)

  稽核监察部负责公司内部审计,稽核监察部独立于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之外,就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独立地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建议职能。

  (二)

  稽核监察部应定期向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提交稽核工作报告,稽核工作报告应据实反映内部审计部门在上一年度中所发现的内部控制的缺陷及异常事项、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异常事项的处理建议及整改情况等内容。

  (三)

  稽核监察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

  (四)

  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拒绝、阻挠、破坏内部稽核工作,对打击、报复、陷害稽核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

  (五)

  严格稽核人员奖惩制度,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在稽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应予以适当的表彰和奖励。

  .

  .第四章

  内部控制效果的检查和评估

  第二十九条

  董事会负责督促、检查和评价公司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最终责任;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内部控制检查评价工作,并形成相应的专门报告。

  董事会应对中国证监会、外部审计机构和证券公司监督部门等对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研究并督促落实。

  第三十条

  董事应对董事会、管理层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对公司财务情况和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情况实施必要的检查,督促董事会、管理层及时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并对督促检查不力等情况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一条

  风险管理部、法律事务与合规管理部和稽核监察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公司总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

  (一)

  控制环境——指影响内部控制效果的各种综合因素。控制环境是其他控制要素发挥作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及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董事会的结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诚信及能力;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及经营风格;聘雇、培训、管理员

  及划分员工权责的方式;信息沟通体系等。

  (二)

  风险评估——指公司对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目标无法实现的内、外部因素进行评估,以确认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及发生的可能性,其评估结果可协助公司制定必要的内部控制制度。

  (三)

  控制活动——指协助公司管理层确保其指令已被执行的政策或程序,主要包括核准、验证、调节、复核、定期盘点、记录核对、职能分工、保障资产安全及与计划、预算、与前期效果的比较等内容。

  (四)

  信息及沟通——内部控制必须能产生规划、监督等所需的信息,并使信息需求者能适时取得相关信息,主要包括与内部控制目标有关的财务及非财务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传递及向外传递。

  .

  .(五)

  监督——指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评估的过程,包括评估控制环境是否良好,风险评估是否及时、准确,内部控制活动是否适当、确实,信息及沟通系统是否良好顺畅等。监督可分为持续性监督及专项监督,持续性监督是经营过程中的例行监督,包括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与监督,员工履行其职务时所采取的监督等;专项监督是由公司内部相关人员或外部相关机构就某一特定目标进行的监督。

  第三十二条

  风险管理部和稽核监察部应定期完成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估工作并分别向董事会、监事会和公司管理层提交内部控制报告和稽核工作报告。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公司另行制定的《控股子公司管理制度》、《募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外担保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制度与本制度共同构成了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第三十四条

  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制定和颁布实施本制度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五条

  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董事会。

  第三十六条

  本制度自董事会通过之日起实施。

  .

篇五: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风险控制问题

  [提要]本文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现状入手,对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体制

  一、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概述

  风险控制机制是指公司为了避免或减小损失、实现收益最大化、维护公司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制度化的行为方式方法。随着我国证券公司的发展,在风险控制机制的建设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内。风险控制的本质就是减小损失发生的概率和降低损失的程度。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是市场风险。经纪业务的佣金收入是公司收入来源的主要渠道,如果证券市场发生波动,就会影响交易佣金的收入,营业部也会出现入不敷出的经营状态。自营及资产管理业务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可能由于对行情判断的失误,买进或卖出股票的时机不对,又或者证券投资的组合搭配不合理等等,都会遭受损失。

  二是信用风险。以目前很多证券公司的规模实力根本无法参与国际投资银行业的竞争,总体力量还是非常有限,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较弱。

  三是营运风险。现阶段证券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风险控制体系初步建立上,很多工作属于起步性和基础性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当薄弱。

  四是信息技术风险。信息技术在现代证券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证券公司的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和经纪业务也均依赖于电脑系统、计算机网络和信息管理软件的支持,电脑系统不可靠和网络技术不完善等问题对证券公司的信誉和服务质量会有很多影响。

  二、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证券资产价格存在的问题。证券资产价格波动给公司带来损失。证券资产价格风险主要指证券公司证券交易和所投资证券的市场价值发生变化而给公司带来损失的风险。公司经纪业务、承销业务、自营投资、资产管理和衍生产品等业务投资涉及证券价格风险、利率和汇率波动风险以及大宗商品价格风险都属于市场风险。公司的经营状况与证券市场景气度高度相关,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信用质量存在的问题。证券公司的交易对手或公司持有证券的发行人无法履行合同义务的情况下给公司造成损失,或者公司持有第三方当事人发行的证券,在该方信用质量发生恶化情况下给证券公司造成的损失,使得风险控制指标降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在一些金融产品和交易上的信用风险暴露程度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此,公司对市场风险的一些监控和防范手段也能够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发挥作用。

  整体而言,中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交易和结算规则可以对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证券公司代理客户进行的证券交易均以全额保证金结算方式进行风险规避。

  (三)资金流动性存在的问题。证券公司风险控制中关于流动性风险管理重点关注总体财务状况、自有资金余额、长期资金占用和流动性情况。在实行第三方存管后,证券经纪业务收取的代理买卖证券款均由托管银行进行监控,此部分不构成公司的流动性风险。公司通过严格资金管理和集体决策机制,控制长期资产占用资金比例,科学运作资金;对自营投资实行规模管理、股票投资以分散投资为原则,关注投资品种占全部流通股的比例,防止个股投资的流动性风险;债券投资以利率产品和高评级信用债为主,强调分散持仓,剩余期限分布合理性。为了增强流动性,公司还与各大商业银行保持合作关系,通过资金拆借、股票质押贷款、回购及其他经主管部门批准的方式进行融资,解决公司短期的资金需求。

  (四)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是目前风险控制中操作风险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于证券交易、清算和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业务发展和管理至关重要,系统不可靠、网络技术不完善、数据误差都会造成公司的损失。尽管证券公司根据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的规定,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仍不能保证完全避免因操作差错和主观不作为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法律纠纷和违规风险。此外,证券公司所处的证券行业是一个智力密集型行业,员工道德风险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更加突出,员工发生道德犯罪,将会给公司资产造成损失,给公司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实施精细化管理,完善操作流程,强化问责制,加强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教育,以解决操作风险。

  三、证券公司风险控制建议

  (一)强化净资本监控系统与合规风险管理。健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体系,优化净资本在各业务之间的配置,防范和化解流动性风险。加强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工具的应用,及时对主要业务发展和重大决策提供风险评估支持。公司的资金主要存放于国有控股银行和上市的股份制银行,资金安全可以得到保障,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努力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完善五个层次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架构;进一步完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以及创新业务之间的信息隔离墙建设,加强合规监测,防止出现内幕交易、利益冲突、利益输送等违规行为。继续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做好对新产品、新业务存在风险的识别工作,规范业务操作规程;继续完善实时监控系统,对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和风险预警;加大对各项业务的稽核检查力度,保证制度、流程和风险管理措施得到有效执行;加大对员工的合规培训,宣传和营造全员合规、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构建依法合规经营的企业文化。

  (二)强化IT治理建设和投资者教育与管理工作。加大系统投入,引进专业机构全面审视公司信息系统构架,查找信息管理中的盲点,强化信息系统权限管理,规范营业部网络建设。同时,加强集中交易、法人结算、营销管理、融资融券、股指期货、人力管理、OA等系统的升级优化。坚持投资者教育工作,及时向投资者揭示风险。整合客户资源,提升客户数据分析能力和服务能力。充分利用客户服务渠道和资源整合优势,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工作,努力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三)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内控体系。进一步规范股东大会的运作,确保所有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享有平等地位,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规范和完善董事会的运作,充分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及独立董事的作用;同时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作用。

  应当抓机构改革、抓团队建设和营销拓展、抓优质服务、抓网点建设,全面提升客户的服务能力和满意度,使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继续加强对国内外宏观经济、行业经济以及上市公司的研究,提高对市场行情波动的把握能力;依据对市场的判断,实时调整自营规模、资产配置结构,严格投资品种备选库的管理,严格执行自营投资止盈止损制度,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四)坚持国际化发展和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探索通过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方式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按照国际标准构建公司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公司整体风险管理能力。通过国际化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国际业务的拓展,提高公司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促使业务发展多元化,增强对全球金融市场动态的把握,实施地域和业务两个纬度风险管理战略,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

  建立内部评估和审查机制,对业务的合规性、可行性和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论证,制定业务管理制度,明确操作流程、风险控制措施和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的措施。在业务开展期间,风险管理部门加强与业务部门的沟通,跟踪监控创新业务,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工作,优化信息技术系统,及时完善和改进风险管理策略,不断总结风险管理经验,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业务创新对公司业务的推进。

  主要参考文献:

  [1]高锟翔,郭英.浅谈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东方企业文化,2010.2.

  [2]王瑜.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控制策略探讨研究.经营管理,2008.3.

  [3]李劲松,蔡红斌,孙丹.简论我国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及对策.时代金融,2012.4.

  [4]刘增学.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问题探析.经济纵横,2011.6.

篇六: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Ⅹ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风险管理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保证公司各项业务和公司整体经营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根据《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遵循《Ⅹ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制度》的前提下,结合通行的风险管理办法和公司实际情况,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

  《ⅩⅩ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合规管理制度》是公司管理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的基本制度,本制度是公司在合规的前提下,管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等经营风险的基本制度。

  第三条

  本制度中所称风险管理,是指围绕公司战略目标,由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共同实施,在管理环节和经营活动中通过识别、评估、管理各类风险,执行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培育良好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把风险控制在公司可承受范围内的系统管理过程。

  第四条

  公司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通过全面参与过程管理,围绕全面风险管理理念,不断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机制、制度和流程,使风险管理与公司经营管理相融合。

  第五条

  公司风险管理的目标,健全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控体系,建立覆盖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风控系统,管好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严控操作风险、防范流动性风险。

  第六条

  公司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原则:1/(一)独立性原则:公司部门及岗位设置应当权责分明,风险控制嵌入业务过程和经营活动,但承担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和岗位应当独立于业务活动,强化风险管理和审计稽核在业务开展中的作用。

  (二)合理性原则:风险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与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风险状况及公司所处的环境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风险管理目标。

  (三)审慎性原则:风险管理策略及方法根据公司经营战略、经营方针等内部环境的变化和国家法律法规等外部环境的改变及时进行完善,对各项创新业务及产品方案,审慎出具风险评估意见。

  (四)与业务发展同等重要原则:风险是公司各项业务客观存在的,业务的发展必须建立在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和稳固的基础上,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同等重要。

  第二章

  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第七条

  公司以分层架构、集中管理模式对整体风险进行管理,风险管理组织包括董事会及风险控制委员会,经理层、合规总监及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监察部等内控部门,各职能部门、业务单元共四个层级。

  第八条

  公司董事会负责督促、检查、评价公司风险管理工作。董事会设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制订公司风险管理制度、目标和政策,审议风险控制策略、重大风险事件的评估报告和重大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第九条

  公司经理层负责经营管理中风险管理工作的落实;合规2/总监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负责对公司经营管理活动与员工执业行为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和检查;经理层设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统筹公司风险管理工作,由公司总裁任委员会主任,委员分常务委员和一般委员,定期或临时召开会议,负责对风险评估报告、创新业务方案进行审查。

  第十条

  公司风险控制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监察部是公司专职内控部门,分别独立行使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对公司面临的合规、操作、市场、信用和流动性等主要风险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并负责沟通协调相关风险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人为风险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履行一线风险管理职能,厘清各业务的风险点,按照公司风险管理的要求,确保将风险管理覆盖到所有业务流程和岗位,切实把好业务风险自控关。

  公司人力资源部、财务资金部、信息技术部等中后台职能部门除承担本机构内部的风险控制职能外,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各事业部及分支机构履行相应的风险管理职能。

  第十二条

  公司各事业部设立履行合规与风险管理职责的专岗,协助事业部负责人建立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并对所开展的业务进行风险识别、评估、管理和控制;公司各分支机构指定专人协助负责人开展风险管理工作。

  风险控制部负责对各事业部及分支机构所开展的风险评估及提出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充分有效进行分析,并根据工作需要对相关岗3/位进行业务指导和考核评价。

  第三章

  风险管理要求

  第十三条

  公司每名工作人员都具有风险管理职能,应当遵循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增强风险管理意识,自觉执行公司经营管理制度、各项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

  第十四条

  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负责建立机构内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岗位和机制,制定或执行本机构相关的风险管理制度,针对业务主要风险环节制定业务操作流程和风险控制措施。

  第十五条

  公司实行分级授权的经营管理策略,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建立和不断完善授权体系,公司所有部门和分支机构必须在公司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

  第十六条

  公司规章制度中要明确信息报告路线,使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到相关的部门和公司领导。

  第十七条

  公司风险控制部及主要业务部门配备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与公司业务发展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人员,并加强专业培训。

  第十八条

  公司加强风险监控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和计算机等技术手段,实现业务操作和管理的电子化,促进各项业务的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整合,做到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第十九条

  公司业务管理制度中,要充分体现部门岗位之间的制衡和监督,要建立重要一线岗位双人、双职、双责及岗位分离制衡机制,前台业务运作与后台管理支持适当分离。

  第二十条

  公司设立新的业务部门或开办新的业务品种,应首先4/建章立制,对风险点及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建立较为完善的风险防范措施。

  第四章

  风险管理工作流程

  第二十一条

  风险控制部根据政策及市场变化、行业发展情况以及公司风险管理政策,重点对公司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信用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分析,并牵头对其它类别风险进行管理。

  第二十二条

  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是一个循环处理及反馈的流程,分为五个阶段:

  (一)风险识别;

  (二)风险评估与计量;

  (三)风险监控及控制活动;

  (四)风险处置;

  (五)风险分析与报告。

  第一节

  风险识别

  第二十三条

  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的基础,是用判断、分类的方式对公司经营和业务活动中潜在的风险进行鉴别的过程。

  第二十四条

  公司各业务部门和职能部门均有责任识别自己业务或职能领域中的风险,在法律合规部、风险控制部指导下,对公司各项业务经营和管理活动中已知的和可预计的风险进行梳理,识别风险环节和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业务开展情况与风控要求及时修订和完善。

  第二十五条

  风险控制部对各业务和职能部门的风险识别结果进5/行确认,对各风险点及风险控制措施有效性进行评估。

  第二节

  风险评估与计量

  第二十六条

  风险评估是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风险量化、分析评价,包括对公司新业务计划与业务方案、定期开展的业务风险评估。

  第二十七条

  公司业务管理部门制订的业务制度和流程,须经法律合规部进行合规审查,涉及风险管理的还需风险控制部审查会签。

  第二十八条

  公司对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对可度量风险,如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运用敏感性分析、压力测试和情景分析等多种方法和风险量化工具与模型,建立指标体系进行量化评估;对不可度量的风险指标,如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主要通过标准化业务流程等进行分析评估。

  第二十九条

  公司建立创新业务的风险评估和审批流程,确保创新业务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风险状况经过充分论证,符合公司的风险管理政策。

  第三十条

  各业务部门制订的创新业务方案应包含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和业务部门自身对于方案的风险判断,并由风险控制部对计划方案中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是否充分有效等进行分析,并出具风险评估报告。

  第三十一条

  风险控制部原则上每半年一次对公司整体经营和各项业务风险进行评估,并报风险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审议。

  第三节

  风险监控及控制活动

  6/第三十二条

  公司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定期编制风险控制指标监管报表,建立动态的风险控制指标监控和补足机制,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

  第三十三条

  风险控制部根据业务开展需要提出风险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信息技术部在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及方案内组织实施,逐步建立完善为实施风险监控所必须的数据和信息系统。

  第三十四条

  风险管理系统对各类可量化风险指标设定不同预警阀值,超过预警阀值或达到预警条件的风险问题,风险监控部门根据问题的出现频率或性质,向有关业务部门进行预警提示。

  第三十五条

  对实时监控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问题,风险监控部门可单独或组织专项检查,或通知法律合规部与审计监察部,以便及时进行审计或组织专项合规检查。

  第三十六条

  对于系统不能自动采集数据进行监控的业务领域,通过业务部门及时报备,将各项业务风险纳入监控范围,尽力消除各项业务风险隐患。

  第四节

  风险处置

  第三十七条

  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在风险控制部的支持和配合下制订各自领域内风险避免、减少、转移的具体控制措施。

  第三十八条

  风险发生部门须清晰记录风险事件的发生及处置全过程,对不同类别风险的发生原因、情形和后果进行初步分析,根据风险影响及损失大小决定处置程序。

  第三十九条

  各部门及分支机构在授权范围内,按照风险收益平7/衡原则,决定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并将执行情况报备风险控制部;超过授权范围的,报上一级部门或领导审批。

  第四十条

  对新出现的、缺乏风险应急预案的重大风险,相关部门组织人员研究制定风险应对方案。

  第五节

  风险报告

  第四十一条

  公司建立风险报告与预警制度,以便及时掌握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经营中的风险情况,促进公司各经营管理部门和分支机构持续稳健经营。

  第四十二条

  公司内部风险报告包括定期风险报告与临时风险报告两类。定期风险报告要求对一个阶段业务存在的风险和纠正的情况进行的汇总报告,临时风险报告要求各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的所有员工在发现风险事项及隐患后,及时向风险控制部、法律合规部及相关业务管理部门报告。

  第四十三条

  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每月对各自职责范围内的业务及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督促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及各项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合规风控人员向法律合规部、风险控制部全面报告本单位的合规及风险管理情况。

  第四十四条

  风险控制部、法律合规部、审计监察部、相关业务管理部门在收到风险报告后应互相沟通,按照各自职责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化解风险。

  第四十五条

  风险控制部建立有效的风险报告机制,定期向公司董事会和公司经理层提供风险报告,并将有关情况通报相关部门。发8/现较大风险事件或风控指标不合规时,立即向公司领导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并督促相关部门负责落实整改。

  第五章

  风险管理责任

  第四十六条

  公司引导员工遵循良好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并融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促进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四十七条

  公司强化风险管理力度,完善风控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效果和绩效考核挂钩,并在客观公正、全面衡量的基础上,对出现重大风险事项的部门或个人的考评结果发表否决意见。

  第四十八条

  公司建立健全风险问责处罚机制,业务制度未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业务过程中发生风险事件处置不当、违规经营造成公司损失等情形的,由相关人员承担责任,保障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解释和修订。

  第五十条

  本制度未尽事宜,由相关部门另行制定管理办法和流程等进行规定。

  第五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温馨提示-专业文档供参考,请仔细阅读后下载,最好找专业人士审核后使用!

  9/9

篇七: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对风险管理与内部掌握的界定

  实现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掌握的有机融合,首先要对二者的内涵和外延有一个清楚的理解和把握:

  (一)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定义:

  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是指证券公司用于管理。监督、掌握风险的一整套政策和程序,其目的是通过辨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和处理证券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实现证券公司担当的风险规模与结构的优化、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二)证券公司内部掌握定义:

  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是指证券公司为实现经营目标,依据经营环境变化,对证券公司经营与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管理的制度支配、组织体系和掌握措施。

  二、国际、国内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掌握

  (一)国际上关于内部掌握与风险管理的两种观点

  国际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掌握从属于风险管理。如Krogstad(1999)认为内部掌握的作用,主要在于协助公司進行风险管理.提升公司治理结构,使之更加合理有效。与之相近,McNamee也认为内部掌握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做出的反应,并采取防范和规避风险的措施。

  另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掌握包括风险管理。如COSO报告和巴塞尔委员会认为,内部掌握的基本要素包括五个:1、-1-

  掌握环境。掌握环境是内部掌握的核心,它直接影响到所掌握企业中的人们的意识。主要包括企业的高级管理阶层的管理风格、管理哲学。企业文化、内部掌握意识等。2、风险评估。企业必需对面临的内部和外部风险进行评估,依据自身确立的目标业绩,设立确认和分析管理面临风险的机制,并随着经济、工作、规则和操作状况的转变,适时确认和处理自身所面临的各种风险。3、掌握活动。企业通过制定政策和程序,确保管理目标和决策的执行,帮助管理层规避风险,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4、信息与沟通。企业必需有一个顺畅的信息沟通系统,使员工能够准时取得企业管理和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并得以很好的交流和沟通。5、监督。监督是评价企业内部掌握系统质量的过程,有效的监督能使内部掌握更加有效。

  随着人们对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关系熟悉地不断深化,意识到二者不能人为地隔离,只有将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企业的经营管理取得最佳绩效。

  (二)我国证券业内部掌握与风险管理

  从历史上看。我国传统的内部掌握主要侧重于会计审计方面。比如,20XX年财政部颁布的内部掌握领域最具权威的标准《内部会计掌握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也主要局限在内部会计掌握方面。

  在现阶段,20XX年中国证监会为引导证券公司规范经营,完善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机制,增加证券公司的自我约束能力,推动证券公司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防范和化解金融风

  -2-

  险,对20XX年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指引》进行了修订,重新发布了《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指引》(证监机构字

  260号)。此次修订的内部掌握指引,已开头充分考虑掌握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掌握活动与措施、信息沟通与反馈,监督与评价等要素,与COSO报告和巴塞尔协议的要素基本全都,并且细化为经纪业务内部掌握、自营业务内部掌握、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掌握、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内部掌握、研究咨询业务内部掌握、业务创新的内部掌握、分支机构内部掌握、财务管理内部掌握、会计系统内部掌握、信息系统内部掌握和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掌握等。这一修订的《内部掌握指引》的发布,不仅标志着我国证券公司的内部掌握逐步与国际接轨,而且标志着我国证券公司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掌握联系的日益紧密,二者不仅相互依靠,而且不可分割。

  从现阶段的《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指引》来看,内部掌握包含风险管理,但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分。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分:风险管理主要是风险辨别、测量、分析、报告、监控,侧重风险的定量方面,内部掌握主要是内部掌握制度流程,侧重定性方面。另一方面,两者又相互联系,相互融合:(1)完善内部掌握有利于证券公司规避风险。加入WTO后,证券公司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国内券商面对全球金融风险和国际证券市场的激烈竞争,风险的不确定性增大。因此,完善内部掌握,有利于证券公司规避既有业务与新业务带来的风险。(2)完善内部掌握,不仅有利于证券公司规避风险,而且有利于其利用风险本身获得风险

  -3-

  收益。现代金融企业特殊是证券公司的内部掌握,不仅仅要通过规章制度来防范金融风险,而且要擅长抓住风险获取风险收益。启示与借鉴

  从国内国际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内部掌握与风险管理对于证券公司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证券公司只有坚持规范发展经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满意长远发展的需要,迎接加入WTO后金融开放所面临的挑战。

  (一)证券公司应建立和完善自身的内部掌握机制

  证券公司应根据证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管理方法》、《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指引》及各项业务的管理方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状况,建立一个健全合理的内控机制,内容要切实可行,过程要严格执行。既要建立良好的执行机制,规范证券公司经营行为、提高公司纠错能力,防范金融风险,又要建立动态的内控机制,利用风险获取收益,保障证券公司长远发展。

  1、建立完善符合特定证券公司实际状况的内控掌握制度,如《XX证券公司内部掌握指引实施细则》,主要包括内部掌握总目标、原则,内部掌握的基本要求,内部掌握的主要内容,内部掌握的监督、检查与评价。其中,内部掌握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纪业务内部掌握、自营业务内部掌握、投资银行业务内部掌握、受托投资管理业务内部掌握、研究咨询业务内部掌握、业务创新的内部掌握,分支机构内部掌握、财务管理内部掌握、会计系统内部掌握、信息系统内部掌握、-4-

  人力资源管理内部掌握等。

  2、加强内部掌握的基础性工作,完善内部掌握。如总公司财务资金总部负责公司资金两统一结算、统一调拨,财务人员委派制度、直至同国际业界接轨实现财务大集中制度,防范资金流淌性风险、经营风险等。信息系统实现统一的信息平台、公司电脑人员统一培训,防范信息系统技术风险和人员操作风险。

  3、建立“防火墙”制度,防范员工道德风险。“防火墙”制度是指证券公司为避免公司内部信息的不必要流淌而引起商业隐秘的扩散,并由此引起各利益部门冲突的一种内部掌握机制。如证券公司投资银行、自营、资产管理。经纪、研究咨询等相关部门,保持适当隔离。做到人员、资金、账户分开和隔离操作。主要包括资金防火墙、业务防火墙、信息防火墙。物理防火墙。

  (二)证券公司应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各种专业委员会,集体决策,防范和化解公司经营决策风险

  证券公司的法人治理环境是影响证券公司经营良性运行的基础性环境。实行股份制的证券公司.应使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充分体现股份制证券公司三权分立的法人治理结构的优越性。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权责安排或权责分工要明确,避免一股独大,内部人掌握。公司管理层订立公司内部掌握框架、程序,董事会制约管理层,对管理层进行内部审计,对内部掌握的效率进行评估,起监察作用,其他员工作为内部掌握的主体的一部分,当发

  -5-

  觉违法、违规问题时应准时向上级报告。在董事会下设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下设风险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委员会、公司经营决策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内相应的部门进行掌握,达到权力责任制衡,有效监控和防范业务部门、管理部门可能产生的风险。上述治理结构能使公司形成独立、客观的决策系统,公司的重大决策更加合理、有效。

  (三)证券公司管理层要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

  证券公司组织结构设置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都要贯彻掌握风险思想,设立相关部门分别负责风险管理和内部掌握执行状况。

  1、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模式,形成系统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要充分发挥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三者的职能,来监督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形成一套自上而下的风险掌握体系;要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运作有序、措施得力的公司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科学的、完整的、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详细来说,①建立和维持一个高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风险意识要贯穿公司决策制定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②建立一个风险管理、监控、汇报的制度,能够在管理中准时熟悉并找到经营目标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风险。风险管理与公司治理结构及经营目标融为一体;③确保风险管理工作在公司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亲密关注全部可能影响公司运营的重大变故,并且确保风险管理体系可动态地应对重大变故;④与各级业务管理人员合作.使其对风险管理

  -6-

  的任务和报告工作有清晰的熟悉,并为之供应足够的资源。确保为风险委员会供应信息的真实牢靠,以保证他们能够有效的工作,并且向董事会汇报;⑤评估风险管理的量化指标和公司其他风险信息,抓住主要趋势和问题所在,保证准时调查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2、建立和完善风险掌握制度和风险管理指标体系。①证券公司要制定总体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各营业部及公司相关部门结合自身实际业务状况制定其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如:制定《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章程》、《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组织机构》、《证券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制定《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的定义、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及风险管理的内涵;建立风险管理信息在公司内部上传下达的通畅渠道,制定《证券公司风险管理报告暂行方法》等风险掌握、评估。管理制度。

  ②制定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体系,对公司可能发生的风险准时进行预警。包括监管部门要求的风险管理预警指标和公司管理层要求的风险管理预警指标。详细来看,监管部门要求的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主要包括净资本、负债净资本率、流淌比率、净资本增长率、权益类证券自营比例等。公司管理层要求的风险管理预警指标。主要包括财务风险管理指标、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指标、自营业务风险管理指标、受托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标、债券业务风险管理指标、经纪业务风险管理指标等。

  3、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和审计部各司其职。

  -7-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部风险掌握宗旨是通过建立完善的风险掌握机制和制度,进行有效的风险评估、防范、监测、预警和处理,将各类风险掌握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侧重事前、事中的监控;审计总部负责定期、不定期的对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进行审计,主要体现了对经营活动的事后监督检查。侧重公司财务角度及内部掌握的执行状况,工作重点不仅仅是强化掌握、提高掌握效率和效果,而是同风险管理部一同分析、确认、揭示关键性的各类风险,并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和掌握风险。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提高证券公司整体管理效率和效果。

  4、强化风险管理和内部掌握意识。

  证券公司要培育实施内部掌握和进行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强化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内部掌握意识。在公司范围内系统地开展法规学习和风险管理、内部掌握的培训工作,搜集、整理案例,教材,制定培训计划并付诸实施,使风险管理和内部掌握的思想深入人心,无论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中层管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掌握能力逐步增加,将“利用、掌握风险获得公司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经营的基本理念。

  (四)健全的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应具有如下特征:

  1、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应植根于证券公司的经营之中,成为证券公司企业文化的必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证券公司的员工都能将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作为实现其责任目标重要组成部分,具备必要的学问、技能、信息和授权,以建立、-8-

  运行和监督公司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体系,主动地维护和改善公司的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而不是被动地进行内部掌握和风险掌握。

  2、准时发觉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并快速进行报告,准时地采取纠正措施。证券公司设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的监管部门

  (风险管理部与审计总部亲密协作),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准时沟通和提出改进意见,保证公司内部掌握和风险掌握的有效性,使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成为证券公司中发觉问题、解决问题、发觉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动态循环往复的过程。

  3、证券公司面对不断变化的各类风险,应能够动态地监控和准时地应对。这就要求证券公司从管理层到各业务部门,都能适时依据市场的变化和监管部门的法律法规的调整.不断地完善公司和本部门的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措施。市场的风险是千变万化的.证券公司只要进行经营就会面临各类风险,这都要求证券公司加强其内部掌握和风险管理。

  国际、国内风险管理与内部掌握的经验教训,不仅要求证券公司留意两者的区分与联系,而且要求现阶段的证券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掌握体质,使两者相互融合,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最佳效果,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这不仅直接关系到证券公司的生存和竞争,而且直接关系到证券公司的发展和壮大。

  -9-

篇八: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

  .

  .

  .

  证券公司风险管理

  与部控制分析报告

  ..

  ..

  ..

  .

  .

  .

  .

  目录

  一、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目标

  2、风险管理架构

  (1)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2)合规总监

  (3)专职风险管理部门

  (4)业务经营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

  3、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①法人治理制度

  ②基本管理制度

  ③专项管理制度

  (2)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信息隔离墙制度

  ..

  ..

  ..

  .

  .

  .

  .

  4、主要风险的管理

  5、风险管理流程

  (1)风险管理政策制订

  (2)风险识别

  (3)风险评估和衡量

  (4)风险管理

  (5)风险监测

  (6)风险报告与分析

  二、部控制

  1、部控制的目标

  2、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重要性原则

  (3)制衡性原则

  (4)适应性原则

  ..

  ..

  ..

  .

  .

  .

  .

  (5)成本效益原则

  3、公司主要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1)环境控制

  (2)业务控制

  ①经纪业务

  ②资产管理业务

  ③投资银行业务

  ④自营业务

  ⑤融资融券业务

  ⑥另类投资业务

  ⑦研究业务

  ⑧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

  (3)信息系统控制

  (4)风险控制

  (5)人力资源与薪酬控制

  ..

  ..

  ..

  .

  .

  .

  .

  (6)信息沟通与披露的控制

  ..

  ..

  ..

  .

  .

  .

  .

  公司成立以来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要求,明确了董事会、管理层及各个部门的风险管理职责,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多防线部控制机制。

  一、风险管理

  1、风险管理目标

  公司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建立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监管体系,在确保资本安全的前提下,审慎开展风险活动,实现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率最大化。具体目标如下:

  (1)促进公司业务发展与风险承受能力的平衡,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和发展战略。

  (2)保证公司经营运作的合规性,树立“规经营、健康发展”的经营思想和经营风格。

  (3)完善公司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形成科学、合理的授权决策机制、执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4)建立行之有效的风险控制系统,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营造风险文化的氛围,使得风险管理意识能在公司部广泛分

  ..

  ..

  ..

  .

  .

  .

  .

  享,并能扩展到公司所有员工,确保控机制的建立、完善和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

  2、风险管理架构

  公司建立了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合规总监、专职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经营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四个层次的风险管理架构。具体如下图所示:

  (1)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

  董事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最高机构,负责审批公司总体风险管理战略与重大政策;确定公司可以承受的总体风险水平;监督和评价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及有效性。董事会通过其下设的风险控制委员

  会和审计委员会行使风险管理职能。

  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由4名董事组成,谭世豪先生担任主任委员,现任成员包括谭世豪、庆华、建旻、宁静,主要职责包括:对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基本政策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对合规管理和风险管理的机构设置及其职责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对需董事会审议的重大决策的风险和重大风险的解决方案进行评估并提出意见;对需董事会审议的合规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进行审议并提出意见;《公司章程》规定的或者董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

  ..

  ..

  .

  .

  .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由5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健女士担任主任委员,现任成员包括健、朱武祥、建旻、宁静、屠旋旋,主要职责包括:监督年度审计工作,就审计后的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作出判断,提交董事会审议;提议聘请或更换外部审计机构,并监督外部审计机构的执业行为;负责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之间的沟通;《公司章程》规定的或者董事会赋予的其他职责。

  (2)合规总监

  公司合规总监全面负责公司合规管理工作,对董事会负责,主

  要职责包括:负责拟定公司合规及风险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议董事会及经营管理层并督导相关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准则的变化,评估、制定、修改、完善部管理制度和业务流程;对公司部管理制度、重大决策、新产品和新业务等进行合规审查,并出具书面的合规审查意见;对证券监管机构要求进行合规审查的申请材料或报告进行审查并签署明确意见。

  (3)专职风险管理部门

  公司设立合规法律部、风险管理部和稽核审计部三个专职风险管理部门,对合规总监负责。

  合规法律部主要负责确定公司合规管理目标;建设并完善合规管理体系;为各项业务提供合规咨询,对各类新业务进行合规审核,培育公

  ..

  ..

  ..

  .

  .

  .

  .

  司合规文化;组织实施公司信息隔离墙和反洗钱制度,对员工执业行为进行管理;负责公司法律事务管理,审查公司各类合同,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

  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规划并贯彻执行公司风险管理战略;建设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审核公司经营活动的经营风险;进行风险识别、评估、监控、报告和处置;指导、督促和检查控股子公司的风险管理工作。

  稽核审计部主要对公司业务进行审计稽核,全面覆盖业务条线的事前、事中和事后阶段,评价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的部控制、业务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以及其他经营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合规和经营绩效;负责为公司审计委员会提供资料,为其审计决策提供支持和服务;通过建立和完善现场及非现场审计手段,对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进行例行审计、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

  (4)业务经营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

  公司设零售业务部、资产管理业务总部、投资银行总部、证券投资部、固定收益部、融资融券部、机构业务部、企业融资部、债券业务部、经纪管理部、研究所、金融产品部,对各自业务风险进行一线监控和管理。

  公司设董事会办公室、监事会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财务部、运营管理部、人力资源部、信息技术部,履行相应的管理职责,对公司财务、客户资金、信息技术等风险进行专业化管理。

  ..

  ..

  ..

  .

  .

  .

  .

  3、风险管理运行体系

  (1)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公司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及《证券公司治理准则》等

  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了涵盖法人治理制度、基本管理制度和专项管理制度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

  ①法人治理制度

  公司的法人治理制度包括:《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监事会议事规则》、《发展战略委员会议事规则》、《审计委员会议事规则》、《薪酬与提名委员会议事规则》、《风险控制委员会议事规则》等。

  ②基本管理制度

  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包括:《总经理工作细则》、《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会计制度》、《部审计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合规管理制度》等。

  ③专项管理制度

  公司的专项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各项业务管理办法及细则,涵盖了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研究咨询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另类投资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

  ..

  ..

  ..

  .

  .

  .

  .

  理、信息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综合事务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部审计16个方面,从各业务角度进一步防

  公司风险,实现业务流程的规化和制度化。

  (2)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指引(试行)》(以下简称“《监控系统指引》”)的要求,公司制定了《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管理办法》,对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系统(以下简称“风控指标监控系统”)权限审批流程、风控指标监控系统的组织管理、运行维护、系统有效性评估等容进行了规管理。风控指标监控系统覆盖所有影响净资本及其他风险控制指标的业务活动环节,动态计算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及时反映有关业务和市场变化对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影响。风控指标监控系统根据各项业务特点实施实时监控,按照预先设定的阀值和监控标准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进行自动预警,生成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动态监控报表。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公司压力测试指引》的要求,公司制定了《压力测试办法》。根据该办法相关规定,公司在即将开展各项业务计划及进行利润分配前,通过对净资本等风险控制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及压力测试,合理确定各项业务开展及利润分配的最大规模,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在任一时点都满足监管要

  ..

  ..

  ..

  .

  .

  .

  .

  求。为更有效地防净资本不足风险,公司设立了较监管要求更加严格的风险控制指标预警标准,并根据公司经营战略目标的变化适时调整预警标准的设置。

  公司补足净资本的途径包括:调整风险业务结构;提高业务的盈利能力,增加净资产;实施增资扩股,增加资本金;借入次级债务,发行次级债券等。

  (3)信息隔离墙制度

  为实现公司各项业务的合理隔离,规不同业务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活动,切实防利益冲突及幕交易,公司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信息隔离管理办法》,对有利益冲突的业务,在物理上和制度上采取严格的业务隔离措施,对投资银行、证券经纪、证券投资、研究咨询、资产管理等业务在人员、信息、账户、清算、资金上严格分开管理,保持相对独立;信息技术部门、财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不得相互兼任;对因业务需要知悉幕信息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批准程序和监督措施。

  4、主要风险的管理

  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为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系统风险。公司在日常经营中针对前述

  ..

  ..

  ..

  .

  .

  .

  .

  风险采取了积极的管理措施,建立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以各业务条线的具体风险管理制度为抓手,实施以下主要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

  (1)证券经纪业务:设置专职经纪业务风险控制岗位,依托动态监控系统在交易时段对系统全辖经营单位和所有经纪品种(包括股票、债券、基金等)在账户管理、资金业务、证券业务、交易业务等环节及监控点进行实时监控。

  (2)自营业务:按照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及公司部决议,对自营业务进行额度监控、股票池监控、持仓品种集中度监控等;实行严格的止盈止损制度:包括总体止损和个股止盈止损。董事会根据业务种类分别确定合适的预警线,当浮动盈亏比例达到预警线时,相关业务部门即安排进行止盈止损操作;采用市场风险计量方法对在一般市场情况下投资组合所承受的市场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通过压力测试和敏感性分析估算突发的小概率事件可能对公司净资本的影响。

  (3)资产管理业务:按照相关监管规定、公司制度和产品法律文件的约定,对资产管理业务产品投向、持仓品种集中度、投资流程等进行监控。

  (4)投资银行业务:公司成立专门的核机构,实现投资银行

  ..

  ..

  ..

  .

  .

  .

  .

  业务风险管理与投资银行业务运作的分离,并通过建立严密的核工作规则与程序,确保证券发行文件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述或重大遗漏。

  (5)融资融券业务: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与高效稳定的信息技术系统,并通过适当性管理、征授信管理、标的证券管理、风控指标管理以及业务开展的限额管理、维持担保比例的盯市管理、资产负债的集中度管理等手段对该业务面临的各项风险进行有效管理。

  (6)另类投资业务:建立严格的风险控制体系、制度与流程,并通过交易对手选择、交易结构优化设计、详细的尽职调查分析管控信用风险;通过市场环境与行业的研究、行业优化配置弱化市场风险;通过强化资金使用能力与销售能力并结合资产证券化转移流动性风险;通过建立严格的审核流程、用印流程与资金划付流程规避操作风险。

  (7)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加强对重大表外项目(如担保、抵押、未决诉讼、赔偿责任等)的风险管理。

  (8)以净资本为核心,建立健全资金业务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制度,严格控制资金流动性风险。

  (9)对公司总部及分支机构关键岗位实行双人负责制,对相关岗位和人员实行责任分离制度,实现资金与账户等不相容岗位的分离。

  ..

  ..

  ..

  .

  .

  .

  .

  (10)建立信息系统的权限分配管理办法,保证公司信息系统的使用完全符合公司信息隔离墙等要求。

  5、风险管理流程

  公司的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分为风险管理政策制订、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衡量、风险管理、风险监测和风险报告与分析:

  (1)风险管理政策制订

  公司各部门通过风险管理部等控部门向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反映业务经营及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风险管理政策的盲点及缺陷,由风险控制委员会对风险管理政策进行修改。

  (2)风险识别

  公司根据风险管理政策开展风险识别工作。风险管理部按照风险类别、来源对公司各部门的风险事件及潜在风险进行分类。

  (3)风险评估和衡量

  公司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法,评估在不采取风险防措施的情况下,各类风险发生时可能造成的损失,比较风险防措施的成本与潜在的风险损失,评估可能的风险损失对公司经营战略目标产生影响的程度;按照影响大小和是否可自行解决两个方面进行五级分类。

  (4)风险管理

  ..

  ..

  ..

  .

  .

  .

  .

  公司按照风险收益平衡原则,决定是否需要采取措施避免、减少、转移、承担风险,并制定良好的沟通机制与有效的制度措施保证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风险监测

  公司的风险监测措施包括:监测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估工作;评估风险管理、转移策略的有效性和适当性,包括是否将公司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建立各项预警指标,识别和管理潜在风险;清晰记录风险损失事件,根据不同类别风险的发生原因、情形和后果建立量化模型。

  (6)风险报告与分析

  公司各部门向风险管理部及时上报重要重大风险事项。风险管理部定期及不定期对风险事项进行汇总、评估和分析,制定风险管理报告,并上报公司管理层、董事会办公室和监事会办公室,不断补充、完善公司风险政策。

  二、部控制

  公司自成立以来注重部控制机制和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形成了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科学合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公司按照《公司法》、《企业部控制基本规》、《证券公司治理准则》、《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例》、《证券公司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公司章程》

  ..

  ..

  ..

  .

  .

  .

  .

  的规定,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并完善了各项部控制制度,建立环境控制、业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风险控制、人力资源与薪酬控制、信息沟通与披露控制等部控制体系。

  1、部控制的目标

  (1)保证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及公司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2)防经营风险和道德风险,确保风险的可测、可控、可承受。

  (3)保障客户和公司资产的安全、完整。

  (4)保证公司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完整、及时。

  (5)建立行之有效的部控制系统,确保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健康运行与公司财产的安全完整。

  2、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

  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

  ..

  ..

  .

  .

  .

  .

  (3)制衡性原则

  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

  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5)成本效益原则

  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3、公司主要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1)环境控制

  公司根据《公司法》、《公司章程》等规定,建立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

  公司的决策体系包括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为保证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高效运行,公司已制定相应议事规则。

  公司的执行体系包括总经理办公会、财务管理委员会、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委员会、IT治理委员会、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委员会、信用业务管理委员

  ..

  ..

  ..

  .

  .

  .

  .

  会、金融产品销售评审委员会、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销售与交易管理委员会和各职能部门等不同层次的执行机构。

  公司的监督体系包括监事会、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合规法律部、风险管理部及稽核审计部等不同职能和层级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公司的部控制和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

  公司稽核审计部对公司部控制情况履行独立的监督检查职能,对公司各部门及分支机构的业务、财务、经营管理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以及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和建议职能,开展例行审计、效益审计和专项审计。

  (2)业务控制

  ①经纪业务

  为建立管理有序、经营高效、运行安全的经纪业务管理机制,有效防经纪业务的各类风险,公司自成立以来根据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制定下发了《经纪业务管理制度》、《客户账户分类管理办法》、《大宗交易业务暂行管理规定》、《集易系统权限管理办法》、《网上证券委托业务暂行管理办法》、《柜台业务规流程》、《经纪业务投资咨询工作指引》等一系列经纪业务管理制度,规了业务办理的流程,明确了业务操作的步骤,为实现营业

  ..

  ..

  ..

  .

  .

  .

  .

  部经纪业务的标准化管理,加强公司经纪业务风险防提供了制度保证。

  业务管理方面,公司制定并实行统一的标准化开户文本、账户管理、接受委托与撤单、清算交割、指定交易及转托管、查询及咨询等经纪业务流程。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和业务发展创新,对操作规程进行修订,提高经纪业务的专业化和规化水平。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各营业部均已实现集易,相关制度建设基本完善。公司制定下发了《集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特殊业务操作管理暂行办法》和《集易客户外币资金存取业务管理暂行规定》,在管理上实现集中的授权管理、客户管理、业务管理、运营管理、技术管理以及风险管理;在技术上实现客户数据集中、委托处理集中、清算交收处理集中、权限管理集中、运行管理集中,为公司全面提升经纪业务风险防水平奠定了基础。

  ②资产管理业务

  为规公司资产管理业务、有效防和控制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公司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制定下发了《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制度》、《集合资产管理业务实施细则》、《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合规管理实施细则》、《资产管理

  业务风险管理实施细则》、《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委员会议事规则》、《资产管理业务产品设计与合同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业务信息披露与备案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业务销售管理办法》、《集合资产管理业务集易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者适当性管

  ..

  ..

  ..

  .

  .

  .

  .

  理办法》、《与银行合作开展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管理细则》、《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备选库管理办法》、《估值核算管理办法》、《资产管理业务部评估、检查和部责任追究机制》等业务制度,对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决策、股票池、产品设计、业务推广、信息披露、客户关系、交易系统权限、风险管理、部评估、集易、登记结算、管理等方面进行规。

  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实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下的分级授权制和部门总经理、投资主办人负责制。投资决策和执行的基本原则是分级管理、明确授权、规操作、严格监管。

  资产管理业务总部设立投资决策小组,对定向资产管理业务的投资运作进行论证并做出决议。定向资产管理业务实行投资主办人负责制,投资主办人对其管理的定向资产管理账户负责。

  资产管理业务总部设立投资决策小组,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一般项目进行论证并做出决议,对集合资产管理业务的重大项目进

  行初步论证,并提交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审议。

  公司财务部、运营管理部、风险管理部、合规法律部、稽核审计部分别对资产管理业务以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进行财会核算、账户管理、业务规性等方面的监督。

  ③投资银行业务

  ..

  ..

  ..

  .

  .

  .

  .

  为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和有效控制项目风险,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和业务开展的需要,公司制定和完善了《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工作制度》、《投资银行管理制度》、《投资银行业务管理办法》、《保荐工作底稿管理办法》、《投资银行业务持续督导工作管理办法》、《证券发行上市部核查管理办法》、《投资银行业务项目立项管理办法》、《保荐代表人管理办法》、《债券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债务融资业务部审核与风险管理试行办法》和《资本市场业务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针对IPO、再融资、债券发行、财务顾问等业务建立不同的操作流程及风险防措施,形成投资银行业务管理的制度体系。

  业务管理方面,股权投资银行业务由投资银行总部下设综合管理部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工作;质量控制部负责投资银行业务的全过

  程动态监控及业务质量方面的指导等工作;资本市场部负责投资银行业务产品销售的业务支持与服务,以及投资银行业务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建设。债券投资银行业务由债券业务部、投资银行总部共同开展。公司风险管理部对投资银行业务进行独立的风险评估,并就承销额度进行净资本及其他风险控制指标的测试;合规法律部对跨隔离墙行为进行审批,对跨隔离墙的人员、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合规管理。投资银行总部、债券业务部各自对其项目、员工、考核分配实行管理,在考虑行业、地域发展基础上,对业务人员进行调配,以保障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根据公司规定建立考核分配制度。

  ..

  ..

  ..

  .

  .

  .

  .

  流程管理方面,投资银行总部、债券业务部根据各类项目的特点和实际运作需要,制定项目流程,由质量控制部门实行全流程监控,建立管理备案制度;所有重大文件都作为保荐工作档案或其他档案保存。

  风险管理方面,公司股权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实行五级管理:第一级为项目负责人;第二级为投资银行业务部门;第三级为质量控制部;第四级为投资银行业务核小组;第五级为公司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其中投资银行管理委员会为投资银行业务风险控制的最高决策机构,对业务的评审、推荐、排序、发行定价等重大

  问题进行决策。

  公司债券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控制实行四级管理:第一级为业务承做部门,负责承担债务融资业务第一级风险管理工作;第二级为合规法律部、风险管理部和稽核审计部,负责对该业务进行独立的风险管理;第三级为债务融资业务审核管理委员会,是对该业务具体项目进行风险管理的管理机构;第四级为董事会及董事会风险控制委员会,是公司风险管理的决策机构,负责对公司的总体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并将之控制在合理的围,以确保公司能够对与公司经营活动相关联的各种风险实施有效的风险管理。

  ④自营业务

  A.自营业务部控制概况

  ..

  ..

  ..

  .

  .

  .

  .

  公司自取得自营业务资格以来,根据《证券公司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证券自营业务指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业务开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证券自营业务管理办法》、《自营交易系统管理细则》、《权益类证券自营业务操作规程》、《固定收益证券投资交易业务流程规定》、《权益类证券自营业务风险管理细则》、《固定收益业务风险管理细则》、《证券自营业务相关人员行为守则》及《证券自营业务参与股指期货业务

  管理办法》等制度。

  公司自营业务实行董事会—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证券投资部/固定收益部三级决策、执行机制。证券投资部、固定收益部、财务部、风险管理部、运营管理部、合规法律部、稽核审计部信息技术部按分工承担各自职责。

  公司董事会是自营业务的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在股东大会决定的投资计划和授权围,核定公司年度自营投资的限额;公司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是公司自营业务的最高管理机构,负责确定具体的资产配置策略、投资事项、投资品种、股票池以及对证券投资部、固定收益部的授权等;公司证券投资部及固定收益部是自营业务的执行部门,具体负责公司自营业务的日常运作,其中证券投资部负责权益类自营业务;固定收益部负责固定收益类自营业务。

  ..

  ..

  ..

  .

  .

  .

  .

  公司自营业务在独立的交易系统中完成。交易系统具有事前控制风险的功能,如投资规模的控制、投资股票的限制、持仓比例的控制等。上述控制指标和参数由公司证券投资部、固定收益部及风险管理部在职责围提出设置需求,经审批后由参数设置部门在交易系统中进行设置。

  公司自营业务为特殊业务,涉及自营业务的相关人员均与公司签订协议。除已取得授权的正常业务需求外,未经公司总经理

  批准,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查询证券自营账户的交易记录。

  B.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

  关于投资规模的控制:公司对自营业务实行严格的投资规模控制制度,并由董事会负责核定公司每年年度自营投资限额。截至2011年12月31日、2012年12月31日和2013年12月31日,公司“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指标分别为9.87%、27.54%及25.14%,“自营固定收益类证券/净资本”指标分别为70.69%、64.40%及79.64%,均远低于《证券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办法》规定的预警指标及监管指标,有效规避了自营业务规模过大引起的市值波动风险。

  关于止损点的控制:为确保风险的有效控制,公司设定了自营业务的止损点控制,自营业务的总体止损原则为:亏损达到董事会确定的风险限额比例的80%设置为预警线,亏损达到董事会确定的风险限额比例的90%设置为止损线,总体亏损在任何时点到达止损线均应该立即无条件平仓。个股止损原则为:个股跌幅达到持有成本的20%应进行止损操

  ..

  ..

  ..

  .

  .

  .

  .

  作,个股止损应服从于总体止损,整体投资损失达到总体止损线时,即使个股亏损未达到个股止损线也应进行止损。报告期,公司自营业务未出现触发总体止损线的情况。

  ⑤融资融券业务

  公司于2012年5月取得融资融券业务资格以来,制定了包括《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制度》在的31项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业务管理体系方面,公司建立了独立的融资融券业务决策与授权体系,实行“董事会—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委员会—融资融券部等业务执行部门—证券营业部”四级决策、执行机制。其中,董事会负责确定融资融券业务的总体规模;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委员会负责确定可从事融资融券业务的营业部以及融资融券业务操作流程,确定对单一客户和单一证券的授信额度、期限和利率(费率)等具体方案;以融资融券部为主的业务执行部门负责业务的具体管理和运作,确定对具体客户的授信额度,以及对营业部的业务操作进行审批、复核和监督;证券营业部在公司总部的集中监控下,具体负责客户征信、签约、开户、保证金收取和交易执行等业务操作。

  风险控制方面,公司建立了“业务决策部门—业务执行部门—证券营业部”的融资融券风险管理三道防线,通过在授权管理、客户管理、额度管理、交易控制、业务监控、强制平仓管理、资金管理、结算管理

  ..

  ..

  ..

  .

  .

  .

  .

  等方面的全业务流程中建立一套监控机制来控制融资融券业务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种风

  险。

  公司总部对融资融券业务的各项主要流程实行集中风险监控,通过公司独立的风险监控系统对融资融券业务实施实时监控和量化分析,动态监控净资本指标及各项风险监控指标,定期或不定期对融资融券业务的经营情况、风险监控、合规管理等进行全面检查,并明确融资融券业务合规管理与风险监控的报告流程。融资融券部依靠业务管理系统实行逐日盯市管理,指定专人实时监控客户维持担保比例、负债期限和合同期限等情况,并按照合同约定方式及时通知客户,对触发合同约定的强制平仓条款的客户启动强制平仓程序。

  ⑥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于2012年设立HH投资,并通过HH投资开展另类投资业务。HH投资设立以来,制订了《HH证券投资章程》、《HH证券投资董事会议事规则》、《HH证券投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指引》、《HH证券投资投资决策委员会规则》、《投资项目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信息隔离管理办法》、《防与母公司利益冲突制度》、《档案管理制度》、《中

  介机构选聘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

  ..

  ..

  ..

  .

  .

  .

  .

  业务管理体系方面,HH投资建立了独立的投融资业务决策与授权体系,实行

  “HH投资董事会―HH投资投资决策委员会—HH投资总经理—HH投资风险管理部—HH投资投资管理部”五级决策、执行机制。其中,HH投资董事会是HH投资的经营决策机构;HH投资投资决策委员会根据董事会的授权对HH投资拟投资项目及投资方案等进行决策、咨询、建议,是HH投资董事会下设日常投资决策机构;HH投资风险管理部负责另类投资业务中各种风险的控制和管理;HH投资投资管理部是投资项目具体实施部门,全面负责公司另类投资业务的运作和管理,包括进行项目筛选、提交项目立项申请书、尽职调查和投资方案设计,以及项目实施、管理、退出和总结。HH投资营销中心全面负责公司投资项目和拟投资项目对应的金融产品销售、客户管理以及客户维护。

  风险控制方面,HH投资通过“HH投资董事会―HH投资投资决策委员会-HH投资总经理-HH投资风险管理部-HH投资投资管理部”五道防线,整体贯穿项目投资、管理、退出全过程,涵盖事前评估、事中监控、事后稽察和总结,在全业务流程中控制另类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及法律风险等。此外,HH投资聘请HH证券合规法律部、风险管理部对HH投资拟投资项目的投

  资决策等提供建议,以进一步防投资风险。

  ⑦研究业务

  ..

  ..

  ..

  .

  .

  .

  .

  为有效防研究业务可能引致的相关风险,公司自成立以来制定了《投资咨询业务管理办法》、《研究报告审核及发布管理办法》、《研究员考核管理办法》、《研究业务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审核流程方面,研究所部报告初审岗位对撰写人资质、报告模板是否按照要求披露公司名称、业务资质说明、发布日期、风险提示等容进行审核,如有缺失将拒绝报告进入下一审核环节;通过初审的研究报告由研究小组负责人进行复审,审核容包括:观点明确具体、逻辑合理、充分说明信息来源、是否存在抄袭、是否注明研究分析方法和局限性、风险提示是否明确充分、是否存在提前泄露关键信息、是否违背跨墙规定、是否满足公司《研究报告审核及发布管理办法》中关于静默期的要求、是否存在违背独立性原则的情况、是否存在受到利益相关方的干扰,以及是否存在使用幕信息的情况;公司合规法律部负责对报告进行利益冲突等合规性审核,对公司自营业务持有证券达到发行量1%以上的情况,根据公司信息隔离管理制度的规定,将在报告中披露公司持有的情况,并

  在报告发布当日及下一个交易日限制公司自营业务进行与研究报告观点相反的交易,同时根据公司信息隔离管理制度建立观察和限制,拒绝发布涉及限制中证券的研究报告。合规岗位将复核报告撰写人是否处于跨墙期间以及是否违反公司关于跨墙管理的规定。

  操作方面,研究员提交报告、研究所及合规法律部对研究报告的审核均通过HH证券资讯平台进行,审核时间和人员通过系统进行留痕。

  ..

  ..

  ..

  .

  .

  .

  .

  未经研究所部初审和复审岗位审核并经合规法律部合规性审核通过的报告不得对外发布。

  ⑧资金管理和财务会计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部控制基本规》、《企业部控制配套指引》等要求,公司制定《会计制度》、《财务制度》、《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事项审批管理办法》等基本财务管理与核算制度,对财务核算与管理的原则、权限与职责进行了明确;确定公司对分支机构会计部门的垂直领导和主管会计委派制;明确公司的财务收支审批、费用报销管理、会计档案保管、财务交接、财产登记保管和实物资产盘点等要求,形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控制系统。

  公司制定《资金管理办法》,明确资金运用必须坚持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总原则,形成了集中统一、严格分类、计划管理、有偿使用的管理模式,对资金预算、资金账户、资金筹集、资金运用、管理与检查等资金使用的全过程进行规,保证公司资金使用的安全与高效。

  公司制定《采购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委员会工作规则》、《集中采购评审委员会工作规则》,明确各采购金额相对应的权限与审批流程,通过加强公司的采购管理,保证公司资本性支出的合理与高效,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标。

  (3)信息系统控制

  ..

  ..

  ..

  .

  .

  .

  .

  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要求和行业规,建立并不断完善信息安全管理的组织体系与制度流程。公司设立信息技术部,负责公司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维和管理。公司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建设了、两个中心机房及与之相配套的公司广域网,通讯线路实现了不同运营商双线路备份,各项信息系统实施了相应等级的备份能力建设,集易,网上交易等重要系统符合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并实现了异地灾难备份部署。公司采取了信息技术人员任职资格集中评价、信息安全日报、信息安全定期与

  不定期稽核、营业部信息安全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对全辖公司信息安全状况的及时监督与评价。

  (4)风险控制

  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建立并不断完善

  “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合规总监—专职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经营部门及职能管理部门”四级风险管理体系以及相应的制度流程。公司风险管理制度包括法人治理制度、基本管理制度与专项管理制度,涵盖了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投资业务、固定收益业务、研究咨询业务、融资融券业务、另类投资业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信息技术管理、运营管理、综合事务管理、合规管理、风险管理和部审计16个方面。在日常风险管理工作中,公司通过风险管理政策制订、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衡量、风险管理、风险监测、风险报告与分析整套风险管理流程从各业务角度进一步防公司风险,保证业务流程的..

  ..

  ..

  .

  .

  .

  .

  规化和制度化。公司建立了以净资本为核心的风险控制指标体系,覆盖所有影响净资本及其他风险控制指标的业务活动环节,动态计算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及时反映有关业务和市场变化对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的影响,同时在开展各项业务计划及进行利润分配前对净资本等风险控

  制指标进行全面评估及压力测试,合理确定各项业务开展及利润分配的最大规模,确保净资本等各项风险控制指标在任一时点都满足监管要求,从而确保公司面临的总体风险可控、可测、可承受。

  (5)人力资源与薪酬控制

  公司成立以来制定了《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证券执业资格管理办法》、《营业部岗位、薪酬、考核管理办法》、《考勤与休假管理办法》、《重要岗位人员轮岗及强制休假管理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办法》、《外派交流人员管理办法》和《培训暂行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制度。

  在员工聘用及离职方面,公司制定《招聘管理办法》,进一步规公司总部人才招聘管理,提高员工聘用的有效性;编制中后台员工与前台营销人员统一的《劳动合同书》文本,消除前后台员工形式上的差别;编制《营业部关键岗位人员离职规》,明确关键岗位人员离职流程与相关办理手续;注重考察员工的诚信状况和风险记录;实行高级管理人员离任审计制度,并向监管部门报备审计报告。

  ..

  ..

  ..

  .

  .

  .

  .

  为适应证券行业变化及公司发展的需要,公司高度重视员工持续教育,建立健全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

  (6)信息沟通与披露的控制

  为提高公司的信息传递效率,公司建立了部信息网和办公自动化系统。董事会秘书为公司对外发布信息的责任人;公司明确了各相关部门(包括控股子公司)的重大信息报告责任人。公司负责信息披露的常设机构为董事会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对董事会秘书负责,协调和组织信息披露的具体事宜,负责统一办理公司应公开披露信息的报送和披露工作。

  ..

  ..

  ..

篇九: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浅议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王常青;王石

  【摘

  要】从内部控制结构入手,结合证券公司实际,分析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和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为证券公司的良性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期刊名称】《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018)001【总页数】3页(P54-56)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

  【作

  者】王常青;王石

  【作者单位】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财务部,甘肃,兰州,730030;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财务部,甘肃,兰州,73003【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F271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正确、财务收支的有效合法和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性、效果性以及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一、内部控制结构

  (一)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

  (二)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规定各项经济业务的鉴定、分析、归类、登记和编报的方法,明确各项资产和负债的经营管理责任。

  (三)控制程序

  控制程序指管理当局制定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

  二、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由于内部控制设计本身存在的局限性和证券公司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往往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虽然证券公司已经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经理层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在实际工作中各个管理层的职责划分并不很明确,所以也很难严格按照《公司法》、《证券法》等有关法规进行运作。

  (二)资金和业务控制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证券公司大部分都缺乏中长期资金的来源和渠道,从而导致其在经营决策上的短期行为,无法根据自身长期发展的需要设计投资经营的战略。由于自有资金的严重不足,特别是流动资金的不足,生存与发展的压力迫使其开始参与各类违反证券市场规定的业务,例如挪用客户保证金、大量变相拆入资金、变相吸收各种公司存款、非法套出银行信贷资金等违规行为。特别是近几年来一级市场包赚不赔的现状,使许多没有证券自营资格的经纪证券公司利用各种形式和手段违法经营自营业务。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不力和设计不足,造成资金和业务管理的混乱。

  (三)内部控制

  公司内部行使控制职能的管理人员滥用职权、蓄意营私舞弊、恶意串通等行为,会使相关内控制度失去作用。例如营业部的会计人员和电脑部人员相互串通,非法修

  改证券交易系统数据,在其控制的若干保证金账号上空填资金,从而挪用资金用于个人股票买卖,从中牟利,然后再以凭空减少资金的方式将挪用的资金填回,以隐瞒其挪用资金的行为;或者与其他企业合作,利用非法资金炒股等。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理所当然要按照管理人员的意图运行,执行出了问题,内部控制也就失去了控制效能;而且,处于不相容职务的人员相互串通,失去了相互制约的基本前提,内部控制也就很难发挥作用。

  (四)内部审计

  很多证券公司都设有内部审计机构审计部,但是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常常是走马观花,很少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审计,往往是遵循领导的意愿,审计部门形同虚设。另外,公司职员素质不适应岗位要求、实施内部控制的成本效益、临时控制不及时等因素都会影响内部控制制度的作用。

  三、建立健全证券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公司应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制定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得相关部门、相关岗位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机制行之有效,保证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最大限度地控制管理风险。

  (一)控制环境

  从控制环境入手,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拓宽融资渠道,引入各种性质的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本结构,彻底消除地域或部门行政控制的色彩,形成规范的制衡机制。从根本上改变我国企业的董事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严重缺位的不利状况,强化董事会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导地位,突出董事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大力推行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对董事会这一内部机构的适当外部化,引入外部的独立董事,以期对内部人形成一定的监督制约力,最大限度地维护所有股东的权益。明确董事会内部分工,设立独立的风险控制委员会、审计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薪

  酬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使其在公司内部审计、预算编制和控制、薪酬激励机制的建立、投融资决策等一系列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活动中发挥监控作用,从而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提高,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及保护所有者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培育诚信为本的企业文化。要以人为本,培养企业每一个员工的诚信意识。企业内部控制的最高境界(目标)就是每一位员工能够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必须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隔阂,从而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要明确和落实诚信责任。通过制定和完善制度和规则,明确提出各个层次的人员在企业运作中的诚信要求与责任。要通过经常性的检查监督促进有关各方切实履行诚信义务。要依法依规对违反诚信的人员进行制裁,真正落实诚信责任。建立科学的聘用、培训、轮岗、考评、晋升、淘汰等人事管理制度,严格制定单位业绩和个人工作表现挂钩的薪酬制度,确保公司职员具备和保持正直、诚信、公正、廉洁的品质与应有的专业胜任能力。对重要岗位(如证券营业部负责人、财务主管和电脑主管等)必须在回避的基础上实行委派制和定期轮换制。

  (二)控制程序

  1.业务控制。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行垂直领导、横向监督的管理模式,实行交易审批制。即计划财务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业务控制统一,各职能部门根据公司规章制度的规定在授权的范围内实施彼此的监督制约,二者形成相辅相成、相互监督的有机整体。董事会在章程和股东大会授权的范围内有效地行使经营决策权。重大机构设置活动、投资活动及经营活动,由有关部门进行拟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估算投资项目报酬与风险,报告总经理、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履行相应的批准手续后实施。重大经纪业务、资金借贷和大额现金支付、资产调整、营业部的设置必须经总经理核准。根据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在年度中进行定期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总结成绩,纠正问题,达到集中控制的目的。同

  时,为了防范和管理证券经济业务中存在的诸多风险,根据交易特点及服务的各个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而且在此基础上完善相关保密制度,事先明确各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新的电子交易方式风险;制定统一的股东账户和资金账户管理制度、客户资金的存取程序及授权审批制度,对客户的开户资料制定统一保管制度;实行证券交易法人集中清算制度,严格资金的及时清算和股份的交割手续。

  2.资金控制。资金的管理控制是贯穿于公司各个内部控制环节当中的,是内部控制的重中之重。根据资金管理的这一特性,公司管理层应根据资金的流向层层审批,严格资金业务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重大资金投向的集体决策制度,凡对外开办的每一笔资金业务都要按业务授权进行审核批准,对特别授权的资金业务要经过特别批准;建立资金管理绩效评价制度,于年末考核各责任单位资金循环的成本与效益,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此外,公司还应根据规定在具有证券交易结算资金存管业务资格的商业银行户头开设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资金专用存款账户用于存放客户资金和自有资金,并在符合条件账户的商业银行开设客户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及自有清算备付金专用存款账户,将客户和自有的清算备付金也分户管理。清算部、下属营业部应对客户交易结算资金、清算备付金实行定向划转。清算部对下属营业部的资金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督,同时接受证券登记公司及上述银行的监督,杜绝挪用客户保证金现象的发生。

  (三)会计系统控制

  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及外部投资提供真实可靠的管理和决策信息。因此要做到:(1)健全和完善公司财务管理结构体系,界定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及各财务部门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限;(2)制定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依据会计法、会计准则、财务通则、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证券公司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

  等制订公司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会计工作操作流程和会计岗位工作手册,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3)建立公司内各级机构会计部门的垂直领导和主管会计委派制度,在岗位分工的基础上明确各会计岗位职责,严禁需要相互监督的岗位由一人独自操作全过程,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和可靠;(4)坚持正确的会计核算,建立严格的成本控制和业绩考核制度,强化会计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加强对重大表外项目(如担保、抵押、未决诉讼、赔偿责任等)的风险管理;(5)严格制定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和费用报销管理办法,自觉遵守国家财税制度和财经纪律,坚决避免重大财务支出由一个部门、一个主管、一支笔全权决定;(6)制定完善的会计档案保管和财务交接制度。财会部门必须妥善保管密押、业务用章、空白支票等重要凭据和会计档案,严格会计资料的调阅手续,防止会计数据的毁损、散失和泄密;(7)强化财产登记保管和实物资产盘点制度。对自营证券、代保管证券、固定资产等重要资产必须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盘点,及时处理盘盈盘亏,并分析总结原因。

  (四)电子信息系统控制

  证券公司要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遵循安全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严格制定电子信息系统的管理规章、操作流程、岗位手册和风险控制制度。对电子信息系统的项目立项、设计、开发、测试、运行和维护整个过程实施明确的责任管理,严格划分软件设计、业务操作和技术维护等方面的职责。强化电子信息系统的相互牵制制度,系统设计、软件开发等技术人员与实际业务操作人员必须相互独立,计算机系统的日常维护和管理人员必须独立于会计、交易等部门,禁止同一人同时掌管操作系统口令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口令。严格制定电子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标准,保证电子信息数据的安全、真实和完整,并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会计等各职能部门。严格计算机交易数据的授权修改程序,建立电子信息数据的即时保存和备份制度,并坚持电子信息数据的定期查验制度。电子信息管理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计算

  机病毒防范工作,定期进行病毒检测。

  (五)内部稽核控制

  内部稽核(审计)部门要独立于公司各业务部门和各分支机构以外,就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独立地履行检查、评价、报告、建议职能,并对董事会负责。强化内部稽核检查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确保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有效运行。全面推行稽核工作的责任管理制度,明确内部稽核部门各岗位的具体职责,严格内部稽核的组织纪律。严格内部稽核人员的专业任职条件,充分发挥内部稽核部门和人员的权威性,不断提高内部稽核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健全内部稽核处罚制度,任何部门和人员不得拒绝、阻挠、破坏内部稽核工作,对打击、报复、陷害稽核工作人员的行为必须制定严厉的处罚制度。严格稽核人员奖惩制度,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应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对在稽核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应予以适当的表彰与奖励。

  随着相关部门对证券公司法制建设的进一步规范,成熟与完善的内部控制必将为证券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1]石汉.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与规范[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1,(11):59~60.[2]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290.[3]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1,(1):28~30.[4]陈建斯.审计原理与案例[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18.


推荐访问:证券公司的风险防范和管理的内控体系 证券公司 内控 风险防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