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3篇)

2023-05-05 09:06: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

  

  A1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

  ——以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五课《善用法律》为例的学情分析报告

  一、学情分析目的学情分析就是通过分析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有何特点、学习方法怎样、习惯怎样、兴趣如何,成绩如何等。课堂教学有效性是基于学情分析的基础的,只有认真地做好学情分析,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1.分析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技能。

  学习新内容之前原有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水平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和形成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成效。了解学生已经具备了哪些知识与技能以推导出还没有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有哪。

  2.分析教学理念

  活动的设计使学生由浅入深地认识、理解、践行尊重,帮助他们学会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有利于培养学生成为有思想、有理智、有情怀、有担当的公民,落实法治精神,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3.分析教法

  本着树立以“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定教”“教为学服务”的思想,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案例分析法、情境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

  4.分析学法

  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小组交流展示三个活动,鼓励学生体验与对话,合作与探究,最大限度地促进思维的活跃,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过程,提升思维的质量。

  二、学情分析内容

  1.教学主题:

  《善用法律》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三框。本课内容是对前面《法不可违》《预防犯罪》两节课的延续,包括“遇到侵害,依法求助”“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两目。本课主要向学生介绍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自己合法权益,以保证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使其健康快乐地成长。对中学生而言,本节课实践性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理论指导实践的具体运用。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课程目标”中的“能力”和“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学习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国家和社会的合法权益”;“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2.教学对象

  八年级的学生涉世不深,心态不成熟、体力不具优势,缺少社会经验,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后,要么忍气吞声,要么私自报复。学生亟需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一切事物充满着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学习热情比较高。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教师坚持以学为中心,设计了小组合作讨论、小组展示、小组交流展示三个活动,鼓励学生体验与对话,合作与探究,在探究、体验、反思与分享中展开思维过程,提升思维的质量。

  3.教学重点

  通过分析教材,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重点:

  (1)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2)树立起依法维权的法律意识,学会敢于斗争。

  4.学习难点: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途径和方法,学会善于斗争。

  三、学情分析方法和工具

  怎样做到了解学情呢?我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和工具了解学情:

  1.利用问卷法了解学情

  问卷法比较适合大面调查,设置问题应简洁明了,答案尽量可量化、最好是选择或判断,以方便统计。

  2.利用交谈法了解学情

  对于部分不愿答卷或随意答卷者应与之交谈,掌握真实信息,为备课及教学提供一手资料。最好是问卷法、交谈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3.利用“教学观察”了解学情

  通过教学观察,能够及时知道自己的教法是否适应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听懂了讲授的内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怎样等;通过教学观察,能够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哪些知识技能掌握得比较好,哪些还没有完全掌握,存在什么偏差和问题。教师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及

  时对教学作出调整,以减少无效劳动,确保教学活动不偏离预定的教学目标。

  4.利用“作业批改”了解学情

  作业批改可以帮助教师反馈教学效果,以及规划以后新课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弥补教学不足,以求达到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效果,思维误区,从而进行及时查漏补缺,调整教学思路目的。

  了解学情的途径很多,如“家访法”、“谈心法”、“测试法”等等,老师可在教学实践中,多留心观察,多总结经验,多开动脑筋,把多种的方法灵活运用,以期达到对学生的行为,思想情感,学习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二: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学情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本学科的观念、思维模式、价值观等来认识社会、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素养,帮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成长。这个育人目标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认知、情感、兴趣、动机、潜能等内心世界的研究,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帮助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能、发展个性和实现自身价值”一脉相承,核心都是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学,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学情分析,研究学生的能力水平、认知倾向、实际需要,以此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将有利于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学情分析

  一、知识能力分析——梯度教学助力学生成长

  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有效教学的起点,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教学应从已达到的“起点能力”和将达到的“发展能力”来综合分析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把握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最佳时机,学会梯度教学,提高课堂实效。八年级“正义”主题课,笔者从两个维度进行学情分析:第一维度是八年级学生的“正义观”:是非分明,懂得正义制度的价值。这是学生的“已知水平”,遂在教学中设置了课堂讨论问题:“你所知道的正义和非正义现象有哪些?并进行简要评价”。在这个过程中,相信学生的“已知水平”,让学生自主探究,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无效灌输,而且提高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辨能力,一举多得。学情的第二维度:“如何将正义的观念落实于对现实的思考,怎样用正义观念指导自己的未来行为?”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足,是应该通过自身努力和教师指导而能达到的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所以我选用了法治热点事件“于欢案”,设置问题:(1)这个案件中,哪些人有不正义行为?你的评判标准是什么?这些行为都将面临什么后果?(2)有網友认为“于欢为母杀人,是在践行正义,不该受法律制裁”,你同意他的观点吗?为什么?(3)请你做小法官,给这个案件中每一位当事人一个合理的判决。这个案件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社会正义问题。学生进行有梯度的思考,笔者再进行适当的点拨,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正义的内涵。

  二、认知倾向分析——容纳差异丰富课堂底蕴

  受生活环境、学习习惯等的影响,初中学生表现出不同的认知倾向,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表现为对教学资源、讲解方式、课堂任务等的感知、注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不同。有习惯于在有人际交流的集体环境中学习的场依存型学生;习惯于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场独立型学生;能够迅速地对问题做出反应但欠缺缜密思考的冲动型学生;习惯于深思熟虑后做出判断的沉思型学生等。认知倾向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设计中,充分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将有助于各种类型的学生都充分参与课堂,学有所得。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果有意识地根据不同的认知倾向来为学生划分讨论小组,将有助于不同认知特点的学生相互取长补短,集多人之力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助于学生认知倾向调整为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程度,慢慢培养自己既善于独立思考,又乐于分享展示,既会果断决策,又懂得深度思考的能力。教育上注重“因材施教”,不仅包括学生的知识智能因素,也包括心理情感上的认知倾向,道德与法治学科注重培养学生未来应对社会的人格品质,这就更需要去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有人情味”的课堂安排,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科价值。

  三、动机兴趣分析——唤醒内需打造灵性课堂

  吕叔湘先生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真正有活力的教育,应把学生当作正在成长着的活灵活现的个体,使自己的教学满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有智慧的教师应通过不同的教学模式和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需要,内驱力得到了启动,教学目标便不再是加之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成长的动力,学生的发展便有了保证。另外,考虑到学生对课本案例缺乏探究兴趣,笔者将大热的小品《扶不扶》进行了片段呈现,让学生进行分类分析,从行为、可能的动机和可能的结果让学生列表比较,直观地探究大衣哥、宝马男和好人郝健的价值观。小品富有趣味、内涵深刻,表格式的呈现比较新颖,学生有了探究热情,通过合理联想、理性判断,最终深刻理解了本节课的要旨。同质化的教学、按部就班的程序式灌输,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真实的心理需求,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运用有效课堂资源激发兴趣,让学生饶有兴致地去探求未知世界,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培养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四、师生关系分析——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吸收理解

  新课改理念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其实,教师与学生互为课堂上的主体,彼此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互动是否频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产生影响。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积极而愉悦的学习氛围更容易使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助于学生勤于思考习惯的养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养。教师想要在课堂之上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就需要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想方设法地为学生搭建一个可以互动交流的平台。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形象一般较为严肃、认真,导致学生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过于拘谨,不利于师生和谐关系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走下讲台,弱化自身的权威身份,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去共同探讨问题,使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然的状态下学习知识、交流内容。

篇三: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设计

  内容标准:

  知道并理解坚守公平的方法和途径,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自觉树立起公平意识,具备公平素养。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觉树立公平意识,具备公平素养,富有正义感。

  (二)知识目标:知道如何坚守公平,如何守护正义。

  (三)能力目标: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坚守公平”、“守护正义”。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

  内容解析:

  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面对非正义行为,敢于斗争,能够做到见义“智”为。自觉树立起公平意识,具备公平素养,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坚守公平,守护正义

  教学难点: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

  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公平正义的守护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身边公平或不公平的事。

  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观看一段视频资料:江家姐弟的“良心称”,看完视频后,让学生思考问题,通过观看视频,你感觉江家姐弟是什么样的人?通过分析,知道江家姐弟是守护公平正义的人,近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公平正义的守护。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第一板块

  坚守公平

  1、人们总是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公平从美好的愿望转化为现实,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我们在生活中追求公平,捍卫公平。小组合作讨论,(1)面对利益冲突,江家人站在怎样的立场?(2)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江家人是怎样做的?近而引出个人维护公平的方法。

  畅所欲言,说一说发生在你身上的或是你周围的,感觉公平或不公平的事。引出遇到不公平的行为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和手段,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为营造一个公平的环境尽我们所能。

  2、向学生展示三幅图片,让学生思考,材料体现了从什么角度保障公平?引出立法公平,在规定权利义务、分配社会资源时,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保障每个人得到他应得的。让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P114阅读感悟,说说应如何保障社会公平?引出司法公平,在解决纠纷、化解矛盾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总结,制度是怎样保障公平的。

  第二板块

  守护正义

  1、追求正义是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主题。正义感是公民的基本德性。期盼正义、实现正义、维护正义,是我们的共同心声。我们要做有正义感的人,以实际行动建构正义的大厦。

  情景剧表演,一天放学后,小何走到一条小巷时,突然遭遇几个歹徒的勒索……思考你赞同哪个同学的做法,为什么?让学生接着看材料,醉驾车辆冲岗拖行交警,三名互不相识的出租车司机相互配合合力将肇事轿车逼停及时挽救了交警的生命。思考,评价三名司机的行为,从中你学到了什么?之后总结个人守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

  2、展示资料,让学生思考,图中的审判员是否需要回避?为什么?总结司法维护正义的内容。

  第三板块

  公平正义,人类共同的追求

  资料展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日本法西斯战犯,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国际正义,国际社会组建了专门法庭,进行了著名的“东京审判”。

  总结: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实现公平正义,是国家、社会和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收获乐园,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在今后的生活中碰到问题你会怎么做呢?

  学以致用

  巩固提升

  1.制度能保障公平,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对于立法而言,保障每个人得到他想要的B.对于立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C.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

  D.对于司法而言,在化解矛盾时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随后引来车上4名成年人的刁难。小华和一些网友为这名有正义感的初中生点赞,谴责不守规则的4名成年人。

  (1)这名初中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这一事例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实施这种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

  最后结束语

  今年是建国70周年,让我们与祖国共同努力,为建设一个更加公平正义的美好社会而奋斗!

  《公平正义的守护》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有些学生公平正义意识淡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能力不强,所以在学习公平正义的守护这部分知识方面,学生会产生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觉,需要在学习中慢慢引导和分析。

  学生通过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也了解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但是还缺乏上升到理论高度,比如说遇到不公平的行为要坚守原则立场,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的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帮助学生更好的处理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好本节课将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当然学生对制度司法缺乏理解,制度司法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困难的,这方面需要老师准备好更多的例子来解析这部分知识。

  《公平正义的守护》评测练习效果分析

  1.制度能保障公平,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对于立法而言,保障每个人得到他想要的B.对于立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C.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

  D.对于司法而言,在化解矛盾时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立法,司法的角度来考查学生,让学生自测这方面的知识是不是真正掌握了,大部分同学

  都能做对,而这个选择题是个逆向选择题,提示学生预防陷阱,防止上当受骗,所以这个题应当选A。

  2、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随后引来车上4名成年人的刁难。小华和一些网友为这名有正义感的初中生点赞,谴责不守规则的4名成年人。

  (1)这名初中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这一事例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实施这种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

  材料题以学生熟悉的现象为背景,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第(1)题中综合考查学生对正义行为和非正义行为的理解,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速的分辨出来。第(2)题中综合考查学生对个人在维护正义行为时应当注意的内容,结合所学内容学生可以总结出这个题的答案,守护正义需要勇气和智慧,面对非正义行为,一方面要敢于斗争,相信正义必定战胜邪恶;另一方面要讲究策略,寻找有效方法,做到见义“智”为。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材内容研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核心价值观分3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则是法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法治的基本精神,崇尚法治精神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保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体现。因此,本节的编写有利于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公民意识。

  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自己对于公平正义的理解心里也有一杆秤,为学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坚守公平的途径和方法,守护正义的途径和方法,帮助学生维护正义的技巧和方法,学好本节课将会为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基础。本节内容在八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它将为以后的学习内容和生活提供理论和感情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坚守公平,守护正义,教学难点是制度保障公平,司法维护正义,总共由三个层次的内容构成,第一个层次是讲坚守公平。第二个层次是讲了守护正义。第三个层次是讲了公平正义,人类共同的追求。整个项目是从认识到理解,由浅入深地进行,这种逻辑思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由于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对于部分知识不好理解,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挖掘最新材料,并且搜集一些音视频图片等补充到课堂中。

  《公平正义的守护》当堂测评

  1.制度能保障公平,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对于立法而言,保障每个人得到他想要的B.对于立法而言,要公平地对待每个人

  C.对于司法而言,在解决纠纷时要公平地对待当事人

  D.对于司法而言,在化解矛盾时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一名初中生用手机拍摄了占用非机动车道的私家车,随后引来车上4名成年人的刁难。小华和一些网友为这名有正义感的初中生点赞,谴责不守规则的4名成年人。

  (1)这名初中生的行为是什么行为?

  (2)这一事例启示我们,未成年人在实施这种行为时应该注意什么?

  《公平正义的守护》教学反思

  《公平正义的守护》是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第三八课第二节的内容。本节课的整体设计围绕着坚守公平,维护正义展开,其内容是让学生知道并理解坚守公平的方法和途径,维护正义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生活中正确处理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的选择了身边榜样的故事案例,通过对案例的综合性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我们应怎样来坚守公平,怎样来维护正义。回想本节课,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下面谈几点认识

  第一,从本课时教学效果来看,我根据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式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思考、体验所遇到的问题,已能对事物有意识地进行综合性分析,已经学会从不同角度对事物分析,但对于司法维护正义,仍理解有所欠缺,目标也未完全达成。

  第二,我觉得较为成功之处是课堂教学体现了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了解知识发生和形成的过程中,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体验人生,并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和实践经验,使学生获得了比较完整的学习经历。同时,在学习中将使学生学会一种探究性、开放性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但因为时间的关系,没能照顾到每个同学的参与,这种学习方式是值得推广和借鉴的,应该运用些灵活的方式开展活动,尽可能多给学生机会。教师就应该做到精讲精练,淬炼课堂语言。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采用导学式和案例式,设计思路较为新颖。整个教学设计过程线索清晰,教学环节紧凑,教学特色鲜明。但是遗憾的是,没有达到事先预计的效果,本来设计教学时,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充分有读书、了解案例、思考、讨论的机会。在这里讨论这一环节并不是最好,有部分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评价方面,学生的回答我大都给予了评价,但评价方式单一,激励效果不理想。

  经过反思,个人以为,这节课的线索、环节都可以保留,但在评价、细节、新理念呈现中存在的问题我会进行相应的修改与补充,以求得不断的进步、不断的提高。

  《公平正义的守护》课程标准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集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未定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本课所依据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相应部分是“总体内容”中的“将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等理念,宪法法律之上、权利保障、权力制约、程序正义等法治原则,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权利救济等法律制度,与法律常识教育相结合,在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中统筹安排、层次递进”。

  本课所依据的《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


推荐访问: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道法 情分 道法 八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