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7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7篇)

2023-05-04 20:48: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论文:提升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观察能力的实践研究

  关键词:教师

  幼儿游戏

  观察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游戏是儿童自发自主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是主人,教师是游戏环境的创设者、游戏过程的观察者。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学会观察游戏、学会分析结果成了教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没有很好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影响了教师技能的应用,影响了观察的质量。因此,将提升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我园教师专业化发展、幼儿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第一、基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追求

  课程改革中教师逐渐更新了教育理念,但是面对复杂多变、教无定法的教学情境,还是产生了诸多不适。观察记录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能帮助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来回追溯,清楚地看到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知道所做的哪些是有价值的,思考怎样才能做得更好。观察与分析对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

  第二、基于幼儿发展的需求

  对儿童进行观察,使教师开始倾听孩子,解读孩子,理解孩子,越来越多地发现孩子的潜能,也使教师重新思考自身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观察的内容可以作为教师进一步工作的依据,从中检查自己提供的活动是否促进了孩子的发展,并以此调整教育目标和学习目标。同时观察便于教师认识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发现幼儿的个体优势、智力特征,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更有利于每个孩子的发展。

  第三、基于家园合作的需要

  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为家长提供孩子发展的有效资料,使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而懂得如何去帮助孩子,并与教师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建构课程,促进家园教育的同步发展。

  二、研究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掌握教师在游戏中实施观察的现状。

  2、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解读,寻求提升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策略和方法。

  3、通过教学实践的探究,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发展潜能,提升在幼儿游戏中的观察能力。

  三、研究对象:本研究针对一线教师进行

  四、研究方法

  1、调查法:对一线教师观察幼儿的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掌握教师整体的观察素质。

  2、文献法:收集、学习分析国内外有关资料文献,逐步深化教师对实施观察的理论的理解和认识。

  3、行动研究法:贯穿于全过程,边实践、边总结,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4、案例研究法:从有价值的案例中反思问题,提炼经验。

  五、研究过程及结果

  (一)以调查分析为基础,明确教师观察素质的现状及不足

  1、设计调查问卷表,并随机抽取10人作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部分调查项目如下:

  调查项目

  1、你认为在组织活动中,观察对活动开展与个人发展很重要

  2、你对观察的意义、内容、方法与手段很了解

  3、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你的观察意识很强

  4、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你能利用多种手段与方法进行观察与记录

  5、在日常活动组织中,你经常实施随机观察、有目的观察和随机有目的相结合的观察

  6、在日常活动组织中,你承担过完全观察者的角色

  7、你借助辅助器材(如录像机等)进行观察

  8、你认为在实施观察与记录的过程中,还存在理论缺乏、观察技能不足、意识上不重视等困难

  9、你参加过观察与记录方面的系统培训

  10、教师在观察与记录方面的培训与指导很重要也很需要

  2、对教师观察能力的总体评价

  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活动的观摩,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没有很好地把握科学的观察方法,存在着这样一些问题:

  调查结果(%)

  符合

  100304030基本符合

  0705070不符合

  0010040100200100090508010006005000(1)缺乏科学认识。教师对观察能力的提高只聚焦在幼儿发展与教育教学之上,观察的关注点在自然观察上,对自身发展的重大意义认识不足。

  (2)观察意识薄弱。有些教师将看管孩子与观察孩子等同起来,将安全作为观察孩子的主要内容。教师习惯了在游戏中扮演指导者的角色,而孩子也习惯了教师的询问、指导和评价,因此在游戏中出现了教师干预多,观察记录少的现象。

  (3)目的性不强,手段单一。对游戏的观察缺乏整体的把握,不明确我要观察什么,而是看到什么记什么,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同时对观察方法了解不多,不善于利用辅助材料加以观察与记录。

  (4)缺乏科学反思。教师理论内涵不足,致使观察及记录反思的有效性不强,虽然记录的资料很多,但真正具有指导性价值的内容却少之又少,记录的利用率极低,缺乏过程性、系统性,对自身发展、幼儿发展没有作用。

  (5)培训力度不足。由于可借鉴的相关培训经验、模式很少,培训有一定难度。

  (二)以理论学习为载体,解读游戏观察的内涵与要义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首先选择理论学习,通过收集资料、查找信息、交流探讨,以先进的理论来引领教师的发展。

  其一,领悟游戏的内涵与价值。诸多游戏理论认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幼儿与空间、材料、玩伴相互作用的情景性活动,是幼儿内在情感的流露。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观察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兴趣热点、思维点和学习方式,只有了解幼儿现有发展状况、发展的个别差异,只有通过细心观察孩子的游戏行为,作出推断,才能真实地认识孩子。作为教师,可以从幼儿的兴趣、行为类型、持续时间、幼儿情绪、影响游戏行为的因素、游戏行为的目的性、社会性等方面加以观察。

  其二,掌握观察的方式与类型。观察的方式和类型可以根据观察的目的、内容、对象的不同有多种方法,分为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随机观察和有目的地观察等等多种。通过学习与比较,我们从观察的目的性、过程性、递进性、客观性、有效性等五大方面分析在游戏观察中所存在的问题,从而更清楚地看到教师在观察中的薄弱之处。

  在解读有关理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同时为使观察更有目的、方法更科学、内容更有价值,我们确立了观察的步骤:第一,观察什么?第二,什么时候观察?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第四、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三)以实践研究为依据,确立游戏的观察项目及要点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及研讨,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完善并确立了游戏的观察项目和观察要点。

  观察项目

  观察要点

  ●幼儿是否具备游戏主题知识经验,能利用经验开展游戏

  ●幼儿是否能解决游戏中的冲突与矛盾

  认知

  ●幼儿是否能发挥想象力,创造游戏需要的角色与情节丰富游戏

  ●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材料玩具,发现与物体之间关系

  ●幼儿是否能以物代物,满足游戏需要

  ●幼儿参与游戏是否积极主动

  情感

  ●幼儿是否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有主见

  ●幼儿是否在游戏中有成功感

  ●幼儿是否能专注地参与游戏

  ●幼儿是否能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幼儿是否能遵守游戏的规则,按规则进行游戏

  社会性

  ●幼儿是否能控制自己的情绪

  ●幼儿是否乐意与他人交往,接纳别人

  ●幼儿是否喜欢与人合作玩,被朋友选为伙伴

  ●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需要的语言交流

  语言

  ●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幼儿是否能倾听、理解他人的言语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幼儿是否能用语言大胆的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四)以应用验证为手段,提高教师在游戏中的观察能力

  观察为教师反思提供了生动而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是成功反思的基础。通过对游戏观察要点的把握,教师观察的目的性加强了,观察的效果体现了。

  案例一:从观察要点入手,关注孩子兴趣点,形成新的教育观点

  玩陀螺实录——自由活动中栋栋与同伴交换玩具得到了一陀螺,其前后有小孔各两个。栋栋将小棒插入后方的两个孔中,一次、两次……未成功,求助于老师。老师将小

  棒插入前端的孔中。栋栋接过陀螺玩好一次后自行插棒,成功了,很开心。但玩了两次后,不知怎么又将棒插入后方孔中,不成功。老师观察后,没有提出任何建议离开了。当栋栋发现插在后方孔中是行不通后,立刻改为往前孔插入,成功两次后,又将小棒反复插入前后小孔,脸上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教师分析——栋栋因为对皮卡丘陀螺感兴趣,所以采用玩具交换的策略达到目的。对栋栋两次玩陀螺,我采取了不同的态度。第一次我以为栋栋不会玩,所以给予指导,但在演示时栋栋只注意了结果而忽视了过程,致使后来插棒时还是不成功。于是我不再介入,给栋栋探索的机会。栋栋第二次的游戏行为具有了有意性,从他反复往前后两孔的尝试中,可以看出其思维形式从单一、无意识地玩过渡到了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观察,还能运用比较去发现问题、积累经验,孩子的逻辑思维也相应得以提高。

  从案例一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从“幼儿是否能正确使用材料玩具,发现与物体之间关系”的观察要点入手,在观察到幼儿兴趣点后,形成了新的教育观点,有效处理了观察与介入指导的矛盾,让幼儿自主探索、发现,使之更有教育意义。

  案例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从旁观和合作开始

  奥特曼实录——角色游戏开始后不久,浩然用小积木去宇,嘴里说着:“我用炸弹扔你!而宇做了一个怪兽的动作说:“我炸不死的!”两人开始互相追赶。突然然侧身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紧闭双眼好像冻僵了。小朋友好奇地围了过来,不知为何爬了起来。没过多久,然和宇又重新开始游戏,晔也加入进来,大声说:“我是队长。”他们重复着刚才的过程,然又倒在地板上一动不动。于是,我在一旁表现出非常着急的样子,晔发现了马上用娃娃家的电话拨120,医生被这突发事情吓了一跳,赶紧过来想把送到医院里去,可是他太重了,根本抬不动。此时,然身边已围了好多人,大家都在着急地想办法。在大家争论的时候,婕突然插了一句:“用担架抬!”这倒提醒了医生,可担架在哪里?于是医生去发明担架了,而一旁的小朋友充当了医生在救。当医生发明了担架,才把抬进医院救活了他。

  教师分析——游戏的产生来源于动画片,刚开始游戏时嬉戏性的成分很明显,孩子们拿玩具扔来扔去。后来游戏有了发展,孩子们将冻僵和小医院联系了起来,丰富了游戏的内容。他们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再现到新的主题中,并且根据新主题的需要进行创造,如发明担架。在游戏中孩子还不断地交流,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我自始至终选择做一个旁观者,不发表意见,不介入游戏。只在医生用发明的担架要帮忙“搬”了一下。

  从案例二中我们可以理解到,当一个游戏产生或进行的时候,老师可以尝试着做一

  个旁观者静静地观察一段时间,在游戏没有进展之时可以稍加暗示,但并不真正干涉,看看孩子们是怎样理解和诠释的。创设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轻松的心理环境、了解一个孩子或许都可以从旁观和合作开始,这是我们教师通过观察得到的启示。

  六、研究结论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进行实践尝试后,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逐步养成了记教育随笔和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对观察的现象及时进行反思和研究,积累了不少较有价值的观察记录、个案研究等。

  从过去对观察理论的茫然、对观察方式手段的一知半解到如今将观察融入了日常教学;从一个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教师的角色在过度,教学工作的活力在展现。

  七、讨论与思考

  科学地观察幼儿是需要每位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讨、学习的基本功,教师应以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指导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终成为成功的观察者。在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观察水平与能力得以一定的提高,但还存在着以下问题需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例如观察之后的记录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文字表述为主,没有灵活使用如表格式、图像式等记录方式。再如缺乏教育评价的素养,尤其是观察后的归纳、反思的能力,表现为对评价的理解较为狭隘、反思的深度不够,往往难以对自己的实践作出比较全面和深刻的分析,更难以基于这种分析作出判断、进行重建。

篇二: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幼儿教育观察力的论文

  幼儿教育更重要的是启蒙,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教育场所。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幼儿教育观察力的论文!

  幼儿教育观察力的论文

  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生长点,而人类发展的生长点在于智力。智力是人们获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须具备的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因素。

  观察力是指迅速、准确、全面反映客观事物典型特征和重要细节的能力,它是智力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幼儿时期有一定的发展,但并未成熟。幼儿期是各种感知觉发展的敏感期。在这一个人生相对独立的成长阶段里,绘画作为一种有形、有色、有情节的美术活动,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画为心声,绘画的儿童常常把自己的各种情绪倾注于绘画中,当孩子拿起画笔,“涂鸦”的线团交叉、穿插,仿佛是思维轨迹在延伸,渐渐地组成了形,形体添上色块……。“涂鸦”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反映,对儿童智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并有利于幼儿观察力的培养。

  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观察是感知事物的基础,是幼儿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观察能力的提高对促进幼儿的审美表现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教学的训练过程,实际上是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让学生对客观事物进行观察、分析,并对客观事物进行表现的过程。观察是学生描绘事物和表达审美感受的前提,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

  一、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观察是在一定的目的和任务支配下,按照一定计划进行的知觉活动。观察的目的和任务越具体,越明确,观察的效果就越好。由于幼

  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观察的随意性,他们的“观察”严格来说是“看”,包含观察成份,并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观察。在实际教学中还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嘴说上懂其实没有真正理解,对任务细节并不清楚,还有些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忽视了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因此针对学生年龄特征和课题要求,在辅导前教师首先要拟定详细的观察计划,讲明观察的目的和任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指导学生从事物的形态、色彩、内部结构等特征着眼,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然后,随着观察的深入和观察行为的增加,教师要不断提醒、督促学生目的和计划的实现。这样学生的观察力就会在教学中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给学生整体观察的方法

  整体观察,是指一眼看到整个被画的对象,而不是将视点焦聚对准对象的某一部分,抓住对象的整体特征。也就是说,作画前不要急于动笔,无论所画对象颜色如何丰富,形态如何繁多,内部结构如何复杂,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从整体去把握所要描绘的对象,将所描绘对象看成完整的一个整体,强化第一印象。在作画过程中保持并深化第一印象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表现力都有着重要作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整体观察习惯,减少盲目性,避免出现画面不分主次,比例失调等常见毛病。所以从整体观察入手,局部观察落实,最后调整统一是最切合实际,最有效的观察方式。

  三、教会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深入观察

  分析、比较是观察的深化。要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的形象,如物体间的.大小、形状、位置、比例、色彩等,必须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习运用分析、比较的方法,找到物体整体和局部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特征进行表现。具体讲,如要将各物体间结构比例画准确就必须进行分析、比较,也就是说,画左边的物体时,就必须和右边的物体进行反复比较,画上边的物体时要参照下边的物体,画大的物体时要看它和小物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作画中少走弯路,及时、准确地表现形象。

  四、注重提高学生观察的精确性

  当幼儿的观察经过有目的、有任务;从整体;善分析、比较等的观察方法训练之后,具有一定的观察基础时,想要更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教师就必须在观察的精确性、完整性、系统性方面加强训练。作画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先动眼、动脑,深化对描绘对象的第一感觉,然后要求用语言表述其观察物体从整体到局部的特征(颜色、形状、结构),再根据所表述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大胆将它表现在画面上。这样使学生做到既重视整体的辨认,又注重细节的表现,从而提高观察的精确性。

  五、拓宽学生知识领域

  提高其观察质量

  “谁知道的多,谁就看到的多”一个知识贫乏、经验不足的人,不可能对相应事物作出全面的、深刻的观察。对幼儿来说,由于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只通过绘画提高他们的观察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不但要在平时的绘画实践中督促学生积累经验,还要指导学生寻找与绘画主题相关的资料,阅读相关的书籍,拓展观察视野。各学科互相结合,互相渗透,激发幼儿学习愿望和兴趣,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观察的质量。例如在画《小熊过桥》一画之前,我先以讲故事的方法将《小熊过桥》这首诗歌讲给同学听,再让学生边朗读诗歌,边想诗歌里的主要内容,同时启发幼儿根据诗歌内容,大胆设计画面,把诗歌内容表现在画面上。然后将自己所画的?画《小熊过桥》和自己所收集到的各种不同姿势的小熊图片,以及各种不同形状桥的图片给同学们看,让他们通过仔细观察,找出自己绘画中的不足,再来调整完成自己的画面。这样,不仅能牢记住诗歌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真、善、美的美好品德。因此,在教幼儿绘画时,不但要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在拓宽学生知识领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培养幼儿精确的观察力,开启想象力、创造力。

  总之,学生观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作为幼儿美术辅导老师,不仅要在课堂上而且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生有意识的观察,让学生经常在观察锻炼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

篇三: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文档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要

  随着学前教育的快速发展,社会、家长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日益增强,作为学前教育的主力军—幼儿教师,无形中产生巨大的压力。本研究以宝鸡市凤翔县为例,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目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进行了解。找出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分析有关因素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之间的关系,针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提出有效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途径。通过研究帮助幼儿教师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正确认识自己工作特点,有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幼儿园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人性化、合理化,让社会大众真正认识与理解幼儿教师的工作,给予幼儿教师工作的支持。

  关键词:幼儿教师;

  工作压力;现状

  目

  录

  目

  录IV一、绪论1(一)研究缘起11.研究的背景12.研究的原因1(二)基本概念的界定21.压力的定义22.工作压力的定义23.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24.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2(三)研究的价值及目的21.研究的价值22.研究的目的2(四)研究的理论基础3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32.教师职业倦怠3(五)国内外研究现状31.国内研究现状32.国外研究现状3二、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4(一)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41.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82.外部期望113.幼儿因素114.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135.工作负荷156.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16三、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18(一)社会方面181.社会大众的尊重、理解以及合理要求182.社会的支持与认可19(二)幼儿园方面191.幼儿园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19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193.幼儿园中人际关系204.幼儿园班级人数20(三)幼儿及幼儿家长方面201.幼儿家长的理解和信任202.幼儿的配合20(四)幼儿教师自身方面201.幼儿教师择业原因202.幼儿教师能力21四、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及建议21(一)社会方面211.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212.媒体报道客观、公正,舆论引导正向、积极213.制定完善法律法规22(二)幼儿园方面221.为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222.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22(三)自身方面22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22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223.对自己提出合理的期望23参考文献24附录一:25附录二28谢

  辞29一、绪论

  (一)研究缘起

  1.研究的背景

  世界没有无压力的工作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更多地人把工作当作谋生的主要途径,由此也就产生了不同的压力。压力不全都是产生副作用的,适度的压力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集体都是有积极作用的,当自己或是集体感到有压力时,会科学的尽快的调整自己,并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从这个层面看,适度的压力对自己和集体都有促进作用,能激发自身的能力与创新思维,从而促进工作发展,进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使集体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与时俱进、高效率运作、充满活力。

  但是过度的压力究竟会给工作者带来哪几方面负面影响呢?一是过度压力不利于教师身心健康。产生不良的情绪情感,如烦躁等;认知障碍的产生,如记忆力衰退等;消极行为频繁出现,容易冲动,容易发怒,睡眠质量下降。这些对身心健康没有益处。二是过度压力不利于教师发展。压力大小与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和兴趣息息相关。目前,很多教师改行,大部分是为了逃避过度的工作压力。

  因此,在教育过程中,要兼顾教师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从教师的切身利益出发,维护教师各项权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有意无意的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只有教师用饱满的热情,专业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时,才能为国家的未来培养出真正所需要的人才。

  2.研究的原因

  选择这个课题进行研究,主要是因为现实生活的触动。由于自己专业的原因,在幼儿园实习期间,通过与幼儿园老师的交谈以及在幼儿园的观察,发现幼儿园老师的普遍对这个工作有很大的压力,有的打算辞职有的甚至改行。宝鸡市凤翔县属于发展比较快,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县,因此我打算以宝鸡市凤翔县为例,以调查问卷、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了解本地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找出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方法。让更多人了解并理解幼儿教师工作,减少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使学前教育正向发展。

  国内关于幼儿教师压力的的研究显示:幼儿教师在扮演社会角色,投入教学工作等方面存在很大问题。凤翔县作为宝鸡经济发展比较快的县区,在这一时期内幼儿教师的目前的压力现状激起了我对这个课题研究的兴趣,为什么很多的幼儿教师有那么大的压力?压力的来源是什么?以及从哪些方面如何有效缓解幼儿教师过度的压力?所以我选择了这个课题。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1.压力的定义

  压力又称应激,这一概念最早来源于工程学和物理学,是指出现在两个物体接触面的力。很多学者给压力做了定义。奥地利裔加拿大医生汉斯.塞里对压力做出的定义:压力是身体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各种不适,这些反应既包括生理上的也包括心理上的。这一研究中压力是指由于受到外界或自身的刺激而导致生理心理或行为方式变化的不良的情绪情感状态.2.工作压力的定义

  工作压力就是由于工作原因产生的压力,就是工作者的个性特点与工环境相互作用,在自身个体特征和行为方式的影响下,所出现的各方面不适。

  3.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

  教师工作压力,来自教师工作上的压力,是指由于工作原因教师出现身心不能健康发展,以及一些不良的情绪情感表现。即教师工作压力就是教师由于工作原因而出现的各种负面表现。

  4.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定义

  幼儿教师工作压力,是指教师在以幼儿为教育对象的教育环境中,由于工作情境、社会影响、自身期望等出现在幼儿教师身上的一切负面影响。主要有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外部期望、幼儿因素、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以及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六个方面。

  (三)研究的价值及目的1.研究的价值

  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社会经济水平的竞争已发展为人才竞争,教育的发展水平与社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因此,教育受到更多家庭的关注。社会以及家庭对教育的更高期望,教师为了满足这些要求努力,导致教师有了很大的压力。研究宝鸡市凤翔县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具有一定的地方代表性。由于凤翔县属于宝鸡市近几年处于高速发展的地区,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对于教师的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之前所接受的教育已很难满足现在的要求,必须花时间花精力进行适时充电,但是现有的条件能否允许教师这样做呢?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的凤翔县这些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对该县这一问题的研究很有必要。

  2.研究的目的本研究主要以宝鸡市凤翔县为例,研究目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来源,有效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方法被找出,教师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工作,提高有效教育教学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状态被保持。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显示被关注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工作质量等问题。另一方面让其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方式主动反思,其工作被公正的了解和评价。

  (四)研究的理论基础

  1.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

  1969年福勒(F.Fuller)做的教师职前“关注探究”,开始了国外对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研究。他认为教师走向成熟要经过四个阶段。即任教前关注阶段、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教学情景关注阶段、关注学生发展阶段。其中,教师在早期生存阶段有相当大的压力,当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真正接触到了教学工作,工作压力随之产生:自己能否掌控教学内容?能否得到上级认可?都会有相当大的压力。

  2.教师职业倦怠

  1974年,费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第一次提出了“职业倦怠”。用来描述在工作中个人所经历的一些负面情况。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一直在有工作压力的环境中,工作中过度疲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是一种不正常的心理和行为。

  (五)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主题为“工作压力”的研究始于1942年,进行模糊匹配,到现在研究的文献总数是162813篇。对主题为“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始于1980年,做了模糊匹配,研究文献总数是2488篇。其中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研究从1995年开始,研究的文献总数是535篇。

  2011年,南京师范大学李敏在她的论文《南京市G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中,从待遇与环境,角色任务,工作职责,外部期望个人能力,学生因素,人际关系七个维度进行研究得出,南京市G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处于中等水平;待遇与环境对教师压力最大,人际关系压力最小。

  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工作压力”的研究始于1883年,进行模糊匹配,到现在为止研究的文献总数为89603篇。

  在《比较教育研究》这一期刊2011年第11期,邵光华在他的文章《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中提到,国外很多研究表明,工作重负问题是教师当前正面临的问题。超负荷工作给教师带来压力,大于等于三分之一的教师正处于极度压力与过度焦虑中。

  二、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

  在本课题研究中,我以宝鸡市凤翔县十所幼儿园(包括城镇、农村幼儿园)老师为调查对象。通过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报纸,期刊,论文,书籍等已有文献,整理、分析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从而了解目前幼

  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利用访谈法,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与幼儿教师面对面的进行交谈,了解所要达到的目的。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根据这些因素设计问卷问题,将设计好的问题编写在一块,发放给所要调查的幼儿园老师,调查该地区现阶段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回收有效问卷,并分析各个因素在导致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中的所占比例,最终得出结论。

  (一)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本研究的所使用的问卷参照是南京师范大学李敏2011的《南京市G区和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和华东师范大学王爱军2007年的《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研究》所做。问卷是从六个维度进行调查,分别是: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外部期望、幼儿因素、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工作负荷、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以宝鸡市凤翔县十所幼儿园(包括城镇、农村)老师为调查对象。发放120份,回收有效的102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85%。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性别(表1)

  人数

  所占比重

  其有效所占比重

  男

  女

  合计

  由表1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被调查教师中女性占89.22%,男性占10.7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婚姻状况(表2)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已婚3433.33%33.33%33.33%未婚6866.67%66.67%66.67%合计102100%100%100%由表二可以看出,在本次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参与调查的已婚幼儿教师占33.33%,未婚幼儿教师占66.67%。

  119110210.78%89.22%100%10.78%89.22%100%10.78%89.22%100%累积所占比重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年龄状况(表3)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25岁以下5654.9%54.9%54.9%25—30岁2221.57%21.57%21.57%31—40岁1312.75%12.75%12.75%41—50岁109.8%9.8%9.8%51岁以上10.98%0.98%0.98%合计102100%100%100%由表三可知,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25岁以下的54.9%,25—30岁的21.57%,31—40岁的12.75%,41—50岁的9.8%,51岁以上的0.9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学历(表4)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高中以下109.80%9.80%9.80%中专3635.29%35.29%35.29%大专3130.39%30.39%30.39%本科1211.76%11.76%11.76%硕士及硕士以上10.98%0.98%0.98%合计102100%100%100%幼儿教师学历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的素质和对于本工作的胜任度。由表四可知,本次调查中,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在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9.80%,中专的占35.29%,大专的占30.39%,本科的占11.76%,硕士及硕士以上的占0.9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教龄(表五)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0—4年6664.71%64.71%64.71%5—10年2524.51%24.51%24.51%11—20年98.82%8.82%8.82%21—30年10.98%0.98%0.98%30年以上10.98%0.98%0.98%合计102100%100%100%

  由表五可知,本次调查中,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教龄在0—4年的占64.71%,教龄在5—10年的占24.51%,教龄在11—20年的占8.82%,教龄在21—30年的占0.98%,教龄在30年以上的占0.9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所在幼儿园的性质(表六)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公办园5250.98%50.98%50.98%私立园5049.02%49.02%49.02%合计102100%100%100%由表六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公办园老师占50.98%,私立园老师占49.02%。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是正式老师还是临时老师(表七)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正式5249.02%49.02%49.02%临时5050.98%50.98%50.98%合计102100%100%100%由表七可以看出,本次调查中,参与调查的正式老师占49.02%.参与调查的临时代课老师占50.9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是主班还是副班(表八)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主班4544.12%44.12%44.12%副班5755.88%55.88%55.88%合计102100%100%100%由表八可以看出,在本次调查的所有幼儿教师中,其中,主班老师占44.12%,副班老师占55.88%。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所代班级(表九)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托班2423.53%23.53%23.53%小班3837.25%37.25%37.25%中班1817.65%17.65%17.65%大班2221.57%21.57%21.57%

  合计102100%100%100%由表九可以看出,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其中所代班级为托班的占23.53%,所代班级为小班的占37.25%,所代班级为中班的占17.65%,所代班级是大班的占21.57%。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所代班级人数(表十)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20及20以下1817.65%17.65%17.65%21—30人3231.37%31.37%31.37%31—40人3938.24%38.24%38.24%40人以上1312.75%12.75%12.75%合计102100%100%100%通过表十可以看出,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所代班级人数在20及20以下的占17.65%,所代班级人数在21—30人的占31.37%,所代班级人数在31—40人的占38.24%,所代班级人数在40人以上的占12.75%。

  宝鸡市凤翔县被调查幼儿教师的月收入(表十一)

  人数

  所占比重

  有效所占比重

  累积所占比重

  少于1000元54.9%4.9%4.9%1000—1500元1817.65%17.65%17.65%1500—2000元2827.45%27.45%27.45%2000—2500元2423.53%23.53%23.53%2500—3000元1514.71%14.71%14.71%多于3000元1211.76%11.76%11.76%合计102100%100%100%通过表十一可以看出,本次调查的所有教师中,月收入少于1000元的占4.9%,月收入在1000—1500元的占17.65%,月收入在1500—2000元的占27.45%,月收入在2000—2500元的占23.53%,月收入在2500—3000元的占14.71%,月收入多于3000的占11.76%。

  本次统计计算分析中,将压力分为四个等级,分别1,2,3,4来代表有很大压力,有较大压力,有轻微压力,没有压力。个体选择等级距离为4,组距为0.79,因此可以这样进行本研究工作压力等级划分(如表十二):

  工作压力压力等级划分表(表十二)等级

  有很大压力

  有较大压力

  有轻微压力

  没有压力

  组距划分1-1.791.80-2.592.60-3.393.40-4对于28个题目进行统计压力总体平均值为2.26,标准差是1.51。工作压力等级为有较大压力。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宝鸡市凤翔县幼儿教师工作具有较大的压力。

  具体调查情况具体如下:

  1.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

  本次研究通过问卷题号为6、11、12、26、27、28的内容对这一维度来进行调查了解。

  1)同其它学段相比,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图13)

  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的与社会大众是否对幼儿教师工作肯定和重视有密切关系。幼儿教师工作被社会大众肯定程度和重视度对幼儿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压力的大小有直接关系。由图13可知,同其他学段相比,所有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认为其社会地位低,选有很大压力的占36.27%,选有较大压力的占36.27%,选有轻微压力的占23.53%,选没有压力的占3.92%。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幼儿园教师地位低。

  2)幼儿园教师对于自身福利待遇(图14)

  幼儿教师自身福利待遇与幼儿教师的精神生活状况息息相关。幼儿教师的精神生活状况直接影响着幼儿教师能否轻松愉快的工作。通过图14可以看出,所有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对于自身福利待遇认为有很大压力的占40.2%,对于自身福利待遇认为有较大压力的占24.51%,对于自身福利待遇认为有轻微压力的占26.47%,对于自身福利待遇认为没有压力的占8.82%。可以直接看出幼儿园教师很看重自身福利待遇。

  3)幼儿园老师的工资收入(图15)

  幼儿园老师的薪资收入与其基本生活质量有直接关系,从而导致幼儿教师的工作压力大小。通过图15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对自己的工资收入认为有很大压力的占48.04%,认为有较大压力的占22.55%,认为有轻微压力的占20.59%,认为没有压力的占8.82%。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工资收入不高,幼儿教师对其有很大压力。

  4)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育重视程度(图16)

  认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直接关系着幼儿教师对于自身工作价值。自身工作价值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工作有无压力。通过图16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很看重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所有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认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有很低占25.49%,认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有较低的占43.14%,认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低的占24.51%,认为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学前教育高度重视的占6.86%。

  5)社会大众对于幼儿教师工作的认识(图17)

  通过图17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30.39%认为对于社会大众对其工作的认识有很大压力,33.33%认为社会大众对其工作的认识有较大压力,31.37%的调查对象认为社会大众对其工作的认识有轻微压力,4.9%认为社会大众对其工作的认识没有压力。可以看出她们对于社会大众对其工作认识有一定压力。

  6)幼儿教育工作对未来发展的价值(图18)

  幼儿教育工作对未来的发展价值是从整体上调查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识。通过图18可以看出,所有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幼儿教育工作对未来发展价值,其中有38.24%的幼儿教师有很大压力,有32.35%的幼儿教师有较大压力,有24.51%的幼儿教师有轻微压力,有4.9%的幼儿教师没有压力。

  表19题号

  人数

  平均值

  标准差

  61021.9509803920.867467025111022.0392156861.008994536121021.9019607841.014694042261022.127450980.870784733271022.1078431370.89559776281021.9607843140.906637492通过表19可以看出,在这个维度中,平均值最小的是第12题“幼儿园老师的工资收入”的1.90;平均值最大的是第26题“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2.13。各题工作压力的平均值在1.90到2.13之间,标准差介于0.867与1.00,比总体标准差小,所以幼儿教师对这个维度的感受基本一致。综合来看幼儿教师普遍认为这个方面有较大压力。

  2.外部期望

  这个维度的研究是通过问卷中题号为21的题目来进行调查的,其调查结果如下:

  1)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对于教师的要求(图20)

  通过图20可以清楚的看到,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认为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对自身工作造成很大压力的占24.51%,认为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对自身工作造成较大压力的占34.31%,认为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对自身工作造成轻微压力的占31.37%,认为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对自身工作没有造成压力的占9.8%。

  表21题号

  平均值

  标准差

  212.2647058820.938568691通过表21可以看出,21题“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的要求”给幼儿教师带来压力的平均值2.26,在压力等级中有较大压力的范围内,标准差也远远低于总体标准差。因此,外部期望会给幼儿教师工作造成较大压力是幼儿教师一致同意的。

  3.幼儿因素

  本研究是通过题号为7、8的问卷题目内容来进行这个维度的调查分析,其结果如下:

  1)幼儿年龄太小,在与幼儿沟通过程中(图22)

  通过图22可以看出,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其中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沟通过程中有很大压力的占19.61%,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沟通过程中有较大压力的占28.43%,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沟通过程中有轻微压力的占41.18%,认为幼儿年龄太小,沟通过程中没有压力的占10.78%。

  1)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时(图23)

  通过图23可以看出,在所有被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时,感觉有很大压力的占51.96%,有较大压力的占26.47%,有轻微压力的占15.69%,没有压力的占5.88%。

  表24题号

  平均值

  标准差

  72.4313725490.92365221381.7549019610.92287142通过表24可以看出,题号为7和8的压力平均值在1.75到2.43之间,标准差小于总体标准差,说明幼儿教师一致认为幼儿因素给幼儿教师工作造成较大的压力。

  4.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

  在本研究中,通过题号为9、10、13、14的题目来调查分析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这一维度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

  1)在处理同事关系时(图25)

  通过图25可以看出,在处理同事关系过程中,有12.75%的教师有很大压力,有17.65%的教师有较大压力,有48.04%的教师有轻微压力,21.57%的教师没有压力。

  2)在处理与幼儿家长的关系时(图26)

  由图26可以看出,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觉得在处理与幼儿家长关系时有很大压力的占22.55%,有较大压力的占23.53%,有轻微压力的占43.14%,没有压力的占10.78%。不难看出老师和家长关系是造成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

  3)对于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图27)

  由图27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所有幼儿教师中,认为这方面给自己带来很大压力的占33.33%,给自己工作带来较大压力的占32.35%,给自己工作带来轻微压力的占25.49%,给自己工作没有造成压力的占8.82%。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很看重幼儿教师评价制度。

  4)对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图28)

  通过图28可以看出,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28.43%的教师有很大压力,36.27%的教师有较大压力,23.53%的教师有轻微压力,11.76%的教师没有压力。

  表29题号

  平均值

  标准差

  92.7843137250.924900111102.4215686270.954209194132.0980392160.965176037142.186274510.977495721通过表29可以得出,在“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这一维度中,其中平均值最大的是第9题“处理和同事关系”的2.78,介于2.60到3.39,标准差0.92是最小的。因此幼儿教师普遍认为在处理和同事关系时有轻微压力。平均值最小的是13题“我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的2.10。除了第9题,其它题的平均值均处于较大压力等级值之中,因此,幼儿教师基本一致认为处理和同事关系有轻微压力,其它方面都处于较大压力。

  5.工作负荷

  这一维度是通过题号为15、16、24、25的题目来进行展开的。

  1)对于在幼儿园一天的工作量

  (图30)

  通过图30可以看出,幼儿园一天的工作量,28.43%的教师有很大压力,38.24%的教师有较大压力,27.45%的教师有轻微压力,仅5.88%的教师没有压力。

  2)对于在幼儿园中一天的工作内容(图31)

  通过图31,在所有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幼儿园一天的工作内容,25.49%有很大压力,41.18%有较大压力,28.43%有轻微压力,仅4.9%没有压力。

  表32题号

  平均值

  标准差

  152.1078431370.884583238162.127450980.847968375242.1078431370.959032016252.0980392160.912976214通过表32可以看出,在工作负荷这一维度中,所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平均值介于2.098和2.13,处于工作压力等级划分的较大压力,标准差小于总体标准差值,因此,工作负荷给教师工作带来较大压力。

  6.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

  本次调查通过题号17、18、19、22、23的内容展开调查,了解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对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影响。

  1)应对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学评比、检查(图33)

  通过图33可以看出,所调查的幼儿教师中,应对幼儿园内外各种教学评比、检查,30.39%的幼儿教师有很大压力,34.31%有较大压力,29.41%有轻微的压力,仅5.88%没有压力。

  2)在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时(图34)

  通过图34可以看出,12.75%的教师在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时有很大压力,29.41%的教师在处理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时有较大压力,50.98%的教师有轻微压力,6.86%的教师没有压力。

  3)对于自己能否获得奖励与荣耀(图35)

  通过图35可以发现,在所有被调查的对象中,有18.63%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否得到奖励会给自己工作带来很大压力,28.43%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否得到奖励会给自己工作带来较大压力,43.14%的教师认为自己能否得到奖励会给自己工作带来轻微压力,9.8%的教师认为这方面对自己工作没有压力。

  表36题号

  平均值

  标准差

  172.2156862750.8588948867182.1078431370.906478456192.5196078430.801106981222.5882352940.983719843232.4411764710.902866127由表36可以看出,在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这一维度中,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平均值在2.11到2.58之间,处于压力等级为较大压力的水平,标准差远低于总体标准差,因此,个人能力与自我期望对教师工作造成的较大压力。其中,对于幼儿园的各种评比,检查的压力相对其它四个因素对于造成教师工作压力最大。

  题号为4和5的内容是对幼儿园教师工作压力的整体调查,其结果如下(表37):

  表3题号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

  41022.4313725491.15053102851021.9901960780.868795628通过这两个题目的总体调查,由表37可以看出幼儿教师整体拥有较大的工作压力。

  在本研究的六个维度中,其中教师工资收入、教师身体状况、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自身能力与期望等这些因素导致该地区幼儿教师有工作压力。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该地区幼儿教有较大的工作压力,比较可知,工资福利待遇与社会地位较低带给幼儿教师压力最大,幼儿园工作氛围与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最小。

  三、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因素

  (一)社会方面

  通过与幼儿教师的面对面交谈,发现社会方面是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整理发现在这一方面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主要因素有:

  1.社会大众的尊重、理解以及合理要求

  社会大众对于幼儿教师这一工作始终没有得到社会大众应有的尊重、理解,同其它学段相比,幼儿教师地位低。随着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因此,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不断增强,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这就无意识给幼儿教师工作造成了压力,尊重、理解以及合理的要求是影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

  王老师:回到家,别人问我干什么工作呢,我回答在幼儿园当老师,别人听完之后就说是看孩子的呀,跟孩子打交道轻松,只要让孩子吃好,玩好,不哭不闹就好了,我当时听了顿时觉得在别人眼里幼儿教师的工作很没有技术含量,好像每个人都能干。

  张老师:最近媒体上频频爆出幼儿园老师虐童事件,甚至有些媒体为了博人眼球获得更高的利益,不管属实不属实就曝出来,这就给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识提供了错误的导向。有的不好的事件真的发生了,那也只是存在于及个别的幼儿园里面,可是及个别的幼儿园不能代表所有的幼儿园都是这样。每次只要媒体曝出这样的事情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得一起跟着受社会大众指责。我们幼儿老师就好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都指责。我们对孩子的好社会大众一

  概看不到,我们带病给孩子上活动,做教室布置等等。我们一天干的活,操的心比保姆的多的多,可是社会大众给我们的回报,一个月就那么一点工资,甚至不如保姆。其实我们只是希望大众能认可,尊重,理解我们的工作。

  2.社会的支持与认可

  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支持与认可,是幼儿教师工作的动力。社会的支持与认可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原因。我国2015年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凡是满六周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义务教育,并且义务教育不收学杂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不受国家保护,那么社会普遍认为儿童的学前教育工作不重要甚至可以没有。

  王老师:我今年已经在幼儿园工作了三年了,我的工资一直都是一千多块,连孩子最基本的生活费都不够,我孩子小没有办法,我只能先在幼儿园待着,等孩子大一点了,我再找个好点的工作。人家都说多劳多得,我们是干的多,干的少都是那么一点工资,一天对我们的要求还挺多,我们也要生活,也有家庭,我们的付出与回报一点都不成正比。

  高老师:我工作了这么长时间了,每年到3月8号的时候小学,初中都会给老师放半天假过节,连外面的培训机构也有,我们却没有。

  (二)幼儿园方面

  1.幼儿园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

  幼儿园对于幼儿教师进行评价虽然可以督促幼儿教师对于自己工作查漏补缺,但是不合理的评价制度会挫伤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私立园把老师的绩效工资跟幼儿的出勤情况挂钩,幼儿教育本身没有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幼儿的出勤率在很多家长眼中无所谓,教师无法控制幼儿的出勤率。

  李老师:我们幼儿园每周都会对老师进行考核评价,不管园里面事多还是事少,不管你自己最近有没有事件去准备考核所用的东西,领导都会对你进行考核,她们只看那一次的,把教师的评价跟幼儿的出勤率挂钩,孩子生病,有事请假我们也没有办法,她们觉得是我们没有把孩子吸引到学校来。

  2.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幼儿园管理制度的人性化可以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在一些私立幼儿园对老师的管理没有做到。有一些老师在幼儿园里平时表现比较突出,在请假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或一个请假条领导很容易就批准了,可是对于有一些表现平平的老师有急事请假,领导就百般为难,甚至扣除不合常理的工资。

  3.幼儿园中人际关系

  这里幼儿园中的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幼儿园教师与园领导的关系,这个也是导致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重要因素。园长对教师关心,帮助,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给教师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有一些幼儿园里,园长与教师之间只是上下级关系,她们只关心幼儿园的发展状况,为了幼儿园的荣誉对教师提出各种要求,从来不关心老师们的心理、生理状况。这就导致了教师之间不团结,整个园内人际关系紧张。

  4.幼儿园班级人数

  幼儿园中幼儿安全始终是排在首位的。2016年3月实行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国家对幼儿园各班人数做了规定,小班(3-4岁)最多25个,中班(4-5岁)最多30,大班(5-6岁)最多35个人,混合班30人。如果幼儿园班级人数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走,幼儿教师相对就好管理。每天的工作量就会随之减少,工作压力也会随之减少。

  (三)幼儿及幼儿家长方面

  1.幼儿家长的理解和信任

  家长对于幼儿教师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有助于激发幼儿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一些家长对教师工作非常不信任和不理解,严重影响幼儿教师工作的兴趣。

  容老师:有一天我半夜接到一个小孩家长的电话,我电话刚接通,他就对我一顿的指责,我还不知道什么事,最后他说完了我才知道他说我大他小孩了。我当时很委屈,我就说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我爱孩子还来不及,我怎么会打孩子呢。可是家长根本就不听我解释,一直在指责。

  郭老师:经常有家长说孩子在幼儿园没吃饱,喝的水少等等一系列问题。我们每次在吃饭的时候就告诉孩子吃完了还要的举手,老师过来添,在喝水的时候告诉孩子必须把老师规定量的水喝完,如果谁有嗓子不舒服或者感冒再多喝一杯。可有时候孩子不举手不说。我们也没有办法。

  2.幼儿的配合

  幼儿年龄小,受思维发展特点的限制,交代话语有时候交代不清楚。可能会说一半,忘记主语或宾语,导致语义产生歧义。使家长误解,跟老师无理取

  闹,甚至来幼儿园恶语攻击甚至动手打老师,影响老师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这直接导致幼儿教师工作压力。

  (四)幼儿教师自身方面

  1.幼儿教师择业原因

  选择每一种职业,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原因,择业动机与从事这个职业所感受的压力有直接关系。

  郝老师:我当时报这个专业,完全是因为家里说这个专业出来以后好找工作。当时对这个专业不了解,觉得跟孩子在一起很开心,谁知道进了这个行业之后才发现,这个专业太累了,一点也不开心。

  吴老师:我当时没有选这个专业,是被调剂过去的,没有办法,我只能上。

  访谈中发现,一部分老师因为好就业,家人安排,受别人影响,还有一部分教师是因为选错专业等迫不得已的原因,真正爱这个工作的很少。不喜欢这个工作,整天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工作没有激情,没有努力上进的动力,不会主动了解幼儿发展的心理特点,长期以来幼儿教师开展工,作就会越来越困难,这样肯定会给幼儿教师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

  2.幼儿教师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部门以及社会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迫使教师不断的进修不断的充电,可是每年私立园组织老师出去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甚至没有,公办园会有这样的机会,但是这些机会仅仅只有很少一部分,幼儿园很多教师根本没有机会学习。幼儿园工作内容繁多,工作对象特殊,以及园内各种活动,教师基本没有闲余时间自主学习,加上幼儿教师工资收入的局限性,不允许幼儿教师自主外出学习,就无法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这样一来有些教师的能力有限达不到要求,这就导致工作压力。

  四、缓解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的对策及建议

  (一)社会方面

  1.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

  政府要加大对学前教育的投资。严格把守幼儿园的办园标准以及质量。对于幼儿教师要做到得到的工资与教师工作的高压力、高风险,高投资成正比。尤其对于去经济不发达乡镇,农村幼儿园的教师工资应当比待在发达地区的教师工资稍微高一点作为补贴。

  2.媒体报道客观、公正,舆论引导正向、积极

  新闻媒体的报道必须属实,而且应该实事求是,不应放大或缩小事实,并且客观评价。不能每次出现有违道德的事情就以偏概全,所有幼儿教师的工作遭到质疑。给所有的幼儿教师戴上“道德败坏”的帽子。幼儿教师工作有偏差,媒体在播报过程中要正确播报,让人们正确认识这些偏差。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的正面报道,让人们对于幼儿教师有全新的认识。

  3.制定完善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这个阶段的法律还很不完善。我国针对幼儿教育方面的法律少之又少。法律法规的制定不仅要关注幼儿还要关注教师,长期在高压力、高风险环境中工作,无疑给教师带来压力。应该在制定法律法规过程中把教师放在首要位置,深入了解教师的想法,仔细倾听教师的心声,让幼儿老师选出代表参与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完善,通过各种具体的奖励措施,让老师尽快接受新的法律法规,从而减少教师的工作压力。

  (二)幼儿园方面

  1.为幼儿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改善幼儿园的工作环境,不断完善幼儿园设施,及时检查,维修各种户外活动设施,包括教师办公休息的地方。园长对教师要经常关心,并且鼓励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不断为幼儿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提升工作技能拓展知识。经常对幼儿教师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创造积极向上的心理环境。开设心理咨询中心以及供教师畅所欲言的平台,帮助幼儿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应对心理问题能力。

  2.完善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领头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学会善于用人,有一双识人的慧眼,针对每个教师的特点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对于教师的评价考核,不能实行一刀切,为教师提供和谐的心理环境。

  (三)自身方面

  1.用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用积极的态度去迎接每天的生活和工作。试着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工作中的压力,面对压力,不逃避、不抱怨,化压力为动力。遇到压力可以通过合

  理的方式宣泄,平时下班可以去健身房健身,可以去散步,逛街,听舒缓的音乐等。可以向朋友倾诉、可以写日记等积极的方式缓解压力。把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每日工作中去。

  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利用闲余时间,在把自己的事情安排妥当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去翻翻书,学习一下有关的新东西,给自己充充电。也可以去外面听听其他人的讲座,培训。在假期中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有目的、有计划的专门拿出几天的时间学习自己专业新知识以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时刻关注国家对于幼儿教育的新政策、新要求,以可以对自己的工作游刃有余。规定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必须学习一定量的专业知识。才不会遇到工作束手无策,才不会让自己在工作中很被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助于自己身心健康发展。

  3.对自己提出合理的期望

  合理的期望,可以激发自己工作的积极性。期望过高,容易使人丧失工作的信心,期望过低,容易使人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合理的期望,可以激发工作上的动力。在给自己期望之前,首先要符合自身实际,根据自身现有状况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自己进行合理的期望。可以把自己最终期望分成很多个短期期望,先给自己提出一个短期期望,等这个期望达到了在提出另外一个期望,一步一步达到自己的最终期望。

  参考文献

  [1]康康.“我的失败与伟大”——西安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2]李敏.南京市G区幼儿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3]曾晓娟,齐芳.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其管理对策——基于河北省高校教师样本的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3,(08):72-77[4]国家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2014,11[5]秦磊.农村教师培训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6]付敬雯.幼儿园对幼儿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4.

  [7]姚磊.安徽省本科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8]李红菊周镇帅.2014年中国艺术教育年度报告——学前篇[J].艺术评论,2015(5):76-79.[9]曹蕊.长春市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现状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10]陈思.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11]龙成萍.河北省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困境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12]谷丽芳.对大力发展背景下的农村学前教育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2(1):104-105.[13]王爱军.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调查及应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14]徐道青.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J].基础教育参考,2007(6):56-56.[15]陈璐.幼儿园新教师工作压力对主观幸福感影响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16]李永鑫张阔.工作倦怠研究的新趋势[J].心理科学,2007(2):224-227.[17]邵光华.国外教师压力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2(11):22-26.附录一:

  宝鸡市凤翔县幼儿教师工作压力调查问卷

  尊敬的老师,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本次问卷调查,我是咸阳师范学院大四的学生,正在做关于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调查,。本次问卷的目的在于了解目前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以期获得国家,社会,教育主管部门以及幼儿家长等对幼儿教师工作压力现状的关注,以便促进幼儿教师更好的发展。本问卷仅用于撰写个人学位论文,不会用于评价幼儿教师工作,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如实填写。感谢您的支持与参与。

  1、个人基本信息

  1.您所在幼儿园:

  市

  县

  镇

  2.您的性别()

  A.男B。女

  3.您的婚姻状况()

  A.已婚B。未婚

  4.您的年龄()

  A.25岁以下B.25—30岁

  C.31—40岁D.41—50岁E.51岁以上

  5.您的最终学历()

  A.高中以下B。中专C.大专D.本科E。硕士及硕士以上

  6.您已在在幼儿园工作()年。

  A.0—4年B。5—10年C。11—20年D。21—30年E。30年以上

  7.您目前所在幼儿园属于()

  A.公办园B。私立园

  8.您目前是正式教师还是临时代课老师()

  A.正式B。临时

  9.您是班级里的()老师

  A.主班B。副班

  10.您所代班级是()

  A.托班B。小班C。中班D。大班

  11.您所在班级人数()

  A.20及20人以下B。21—30人C。31—40人D。40人以上

  12.您的月收入()

  A.少于1000元B。1000—1500元

  C。1500—2000元D。2000—2500元

  E2500—3000元F。多于3000元

  2、问卷内容

  1.您认为班级幼儿人数在多少才能使您不会有很大的压力?

  A.20及20以下B。21-30C。31—40D。40以上

  2.您认为您的月收入应该是多少?

  A.少于1000元B。1000—1500元C。1500—2000元D。2000—2500元

  E。2500—3000元F。多于3000元

  3.您在工作的()年感觉压力最少

  A.0—4年B。5—10年C。11—20年D。21—30年E。30年以上

  4.给您带来压力的最大因素是下面哪一项?

  A.社会B。自身C。幼儿园内部D。幼儿及幼儿家长

  5.您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觉有压力吗?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6.同其他学段教师相比,幼儿教师社会地位低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7.幼儿的年龄太小,在与幼儿的沟通工程中,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8.幼儿在幼儿园发生安全事故时()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9.在处理和同事的关系时,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0.在处理和幼儿家长关系时,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1.幼儿园老师的福利待遇使我()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2.幼儿园老师的工资收入使我()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3.我对幼儿教师的评价制度()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4.我对自己所在幼儿园的管理制度()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5.对于一天在幼儿园的工作量,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6.对于在幼儿园一天的工作内容,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7.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内容()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8.我对于幼儿园内外的各种教学评比,检查()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19.对于处理幼儿之间的问题,我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0.家人对我所从事工作的态度使我()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1.社会,幼儿家长,园长的要求使我()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2.对于外出进修学习您感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3.对于自己能否获得奖励与荣誉()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4.整天面对调皮吵闹的幼儿,对于自己出现记忆力衰退()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5.幼儿园繁琐的工作任务,让你经常带病工作,对于自己身体健康()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6.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对幼儿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7.社会大众对幼儿教师工作的认识()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28.幼儿教育工作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价值()

  A.有很大压力B。有较大压力C。有轻微压力D。没有压力

  请检查一遍有没有漏选,再次感谢的支持与参与,祝您开心!

  附录二

  访谈提纲

  1.您选择做一名幼儿教师的原因是什么?

  2.您是如何看待幼儿教师这一工作的?

  3.您在幼儿园老师的一日工作流程是什么?

  4.您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专业发展的?

  5.您感觉幼儿教师这份工作压力大吗?为什么?这些压力都来自于哪些方面?

  6.您一般都会通过哪些方法缓解工作压力?

  7.幼儿园内部有没有专门帮助老师解压的组织部门?8.您觉得您现在最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9.社会对于幼儿教师工作的评价您是如何看待的?

篇四: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关键字】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论文

  从兴趣入手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力,就是指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迅速、深入、精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发现新问题、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正因为他们善于观察,他们见到了别人见所未见的东西,所以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三岁幼儿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猎奇心。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猎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猎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他们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观察目的,培养广泛兴趣

  敏锐的观察力与明确的观察目的有很大关系。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能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细节,就不会限于一般的感知。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质特征。所以,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让幼儿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他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带着目的去观察,而且还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对于事物的广泛兴趣。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出近远期观察计划,带领幼儿有目的地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观察,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广泛兴趣。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既然从兴趣出发,就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有强烈的猎奇心,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实践证明,在户外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如孩子找蜗牛、蚂蚁的情景,这些属于活的、动的物体,是孩子比较喜欢的。这时就要追随孩子的兴奋点引导孩子观察、探索和发现。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影响了当前的游戏而加以限制。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猎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幼儿对喜欢的东西常会自主地看、摸、碰等。当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时,我们就应及时地告诉他什么,并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观察某一事物。因此,要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对象让幼儿乐于观察,给孩子出示观察范例时还要注意准备大一点的、颜色鲜艳一点的等。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孩子不是天生善于观察的,他们的观察往往条理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有头无尾。如果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地、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是非常必要的。

  1.顺序法:即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的顺序。不过观察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如观察一盆花就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但是这也不是不可变的。比如大树,就可以按先局部、后上下的顺序观察。只要幼儿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

  2.比较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在观察中要注意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能迅速找出两件或两类事物的区别和类似的地方,从而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

  3.跟踪观察法: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的观察,使幼儿对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如观察班上的植物角就需要此方法。

  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引导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日积月累的。要给幼儿创设易于长期观察的环境,让幼儿不间断地观察。幼儿可在不断的观察中建立观察的习惯,其观察力也会逐步形成。

  1.班上开设观察角,如建立冬季养殖自然角。

  这样幼儿就可以天天观察,随时随地观察,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协助做好观察记录。

  2.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时机,引导幼儿随机观察。

  如风、云、雨电等,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大环境,我们不要错过时机。

  3.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

  我园在美丽的珠山角下,花园式小区里许多景点可供孩子游玩。好的环境为我们外出观察带来了方便。孩子在外出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并大大地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同时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家园配合,指导观察

  孩子对这个大干世界充满了猎奇,见到什么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的内容。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多,亲子之间特有的亲情能够使孩子更容易融入周围环境,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家长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所遇到事物的特殊意义,要态度恳切并正确地对待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激发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模仿,视野不开阔,知识经验缺乏,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适时的配合。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孩子观察,如外出游玩时可以让孩子认识马路上的标记、商场等场所的字牌,引导观察景点特征等。日积月累,孩子的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观察能力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较喜3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欢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使幼儿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大带小混班餐点饮食进一步激发了大班孩子的关爱情感,除饮食外,午睡等生活环节也一样。这不但使大班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学会了关爱周围弱小的朋友,更体验到了助人的愉悦。

  3.利用年段助教学习活动,体验大带小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一节大带小阅读小书《捉迷藏》活动中,我们通过中班带小班幼儿助教学习,看到了互补构建阅读经验的过程。活动开始,教师就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自主阅读小书,并设计多次阅读机会,试图通过图片、小书、做阅读记录等方式,尝试大孩子能否带领小孩子自主读懂小书?

  我们看到,当小班幼儿不理解画面内容时,中班孩子会讲解;当回答问题表述不完整时,中班幼儿会补充;当同时做观察记录表时,会互相检查订正,如哥哥粗心漏做一个记录被妹妹发现会及时得到纠正;弟弟找不到大象躲藏的地方时,姐姐会提醒他到浴缸水中找找;弟弟对大象不躲到桌面上,老被地面上小个子老鼠找到表示不解时,哥哥会告诉他,太重了会压塌桌子的;等等。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带小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观察互补、知识经验互补、语言表达互补、错误控制互补等现象,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大孩子在助教学习中俨然像一位小老师,不时地对弟弟妹妹进行着指导,这些所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也是幼儿乐意接受的。

  以上事例可以看到,通过体验学习,大班孩子乐意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别人,学会谦让、学会容忍,更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从而萌发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即使是很调皮的幼儿,在这种活动中也不甘落后,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取做弟弟妹妹的榜样。这时,幼儿已克制了“自我中心”,心中开始有了关心他人的概念。大班孩子就是从以上事例中逐步培养起责任心和关心他人品质的。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是当今幼教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大带小”活动就是培养孩子这种品质的良好的途径之一。。观察力,就是指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迅速、深入、精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发现新问题、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正因为他们善于观察,他们见到了别人见所未见的东西,所以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幼儿4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三岁幼儿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猎奇心。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猎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猎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他们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观察目的,培养广泛兴趣

  敏锐的观察力与明确的观察目的有很大关系。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能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细节,就不会限于一般的感知。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质特征。所以,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让幼儿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他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带着目的去观察,而且还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对于事物的广泛兴趣。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出近远期观察计划,带领幼儿有目的地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观察,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广泛兴趣。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既然从兴趣出发,就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有强烈的猎奇心,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实践证明,在户外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如孩子找蜗牛、蚂蚁的情景,这些属于活的、动的物体,是孩子比较喜欢的。这时就要追随孩子的兴奋点引导孩子观察、探索和发现。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影响了当前的游戏而加以限制。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猎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5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幼儿对喜欢的东西常会自主地看、摸、碰等。当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时,我们就应及时地告诉他什么,并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观察某一事物。因此,要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对象让幼儿乐于观察,给孩子出示观察范例时还要注意准备大一点的、颜色鲜艳一点的等。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孩子不是天生善于观察的,他们的观察往往条理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有头无尾。如果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地、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是非常必要的。

  1.顺序法:即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的顺序。不过观察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如观察一盆花就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但是这也不是不可变的。比如大树,就可以按先局部、后上下的顺序观察。只要幼儿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

  2.比较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在观察中要注意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能迅速找出两件或两类事物的区别和类似的地方,从而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

  3.跟踪观察法: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对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如观察班上的植物角就需要此方法。

  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引导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日积月累的。要给幼儿创设易于长期观察的环境,让幼儿不间断地观察。幼儿可在不断的观察中建立观察的习惯,其观察力也会逐步形成。

  1.班上开设观察角,如建立冬季养殖自然角。

  这样幼儿就可以天天观察,随时随地观察,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协助做好观察记录。

  2.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时机,引导幼儿随机观察。

  6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如风、云、雨电等,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大环境,我们不要错过时机。

  3.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

  我园在美丽的珠山角下,花园式小区里许多景点可供孩子游玩。好的环境为我们外出观察带来了方便。孩子在外出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并大大地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同时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家园配合,指导观察

  孩子对这个大干世界充满了猎奇,见到什么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的内容。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多,亲子之间特有的亲情能够使孩子更容易融入周围环境,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家长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所遇到事物的特殊意义,要态度恳切并正确地对待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激发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模仿,视野不开阔,知识经验缺乏,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适时的配合。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孩子观察,如外出游玩时可以让孩子认识马路上的标记、商场等场所的字牌,引导观察景点特征等。日积月累,孩子的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观察能力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较喜欢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使幼儿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大带小混班餐点饮食进一步激发了大班孩子的关爱情感,除饮食外,午睡等生活环节也一样。这不但使大班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学会了关爱周围弱小的朋友,更体验到了助人的愉悦。

  3.利用年段助教学习活动,体验大带小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一节大带小阅读小书《捉迷藏》活动中,我们通过中班带小班幼儿助教学习,看到了互补构建阅读经验的过程。活动开始,教师就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自主阅读小书,并设计多次阅读机会,试图通过图片、小书、做阅读记录等方式,尝试大孩子能否带领小孩子自主读懂小书?

  我们看到,当小班幼儿不理解画面内容时,中班孩子会讲解;当回答问题表述不完整时,中班幼儿会补充;当同时做观察记录表时,会互相检查订正,如哥哥粗心漏做一个记录被妹妹发现会及时得到纠正;弟弟找不到大象躲藏的地方时,姐姐会提醒他到浴7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缸水中找找;弟弟对大象不躲到桌面上,老被地面上小个子老鼠找到表示不解时,哥哥会告诉他,太重了会压塌桌子的;等等。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带小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观察互补、知识经验互补、语言表达互补、错误控制互补等现象,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大孩子在助教学习中俨然像一位小老师,不时地对弟弟妹妹进行着指导,这些所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也是幼儿乐意接受的。

  以上事例可以看到,通过体验学习,大班孩子乐意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别人,学会谦让、学会容忍,更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从而萌发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即使是很调皮的幼儿,在这种活动中也不甘落后,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取做弟弟妹妹的榜样。这时,幼儿已克制了“自我中心”,心中开始有了关心他人的概念。大班孩子就是从以上事例中逐步培养起责任心和关心他人品质的。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是当今幼教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大带小”活动就是培养孩子这种品质的良好的途径之一。。观察力,就是指善于通过观察活动,全面、迅速、深入、精确地认识事物特点的能力。敏锐的观察力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发现新问题、认识世界的必由之路。俄国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座右铭是:“观察、观察、再观察。”英国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的观察的能力上,我可在众人之上。”正因为他们善于观察,他们见到了别人见所未见的东西,所以才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观察是获取周围世界信息的源泉,是儿童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开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三岁幼儿就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猎奇心。幼儿的认识活动更是受到猎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直接驱使和控制。猎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使幼儿的认识活动得以维持和获得成功的首要前提。生活中我们会注意到: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感兴趣,总是向成人提出“这是什么”、“为什么”等各种问题。而有的孩子对眼前的变化“视而不见”,这让他们失去了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机会,影响了孩子的发展。因此,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自主探索学习具有重大意义。

  明确观察目的,培养广泛兴趣

  敏锐的观察力与明确的观察目的有很大关系。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能集中注意力观察事物的细节,就不会限于一般的感知。观察目的明确了,幼儿就会做到有的放矢,把观察的注意力集中到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其本质特征。所以,有目的的观察才会让幼儿获得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锻炼。反之,如果幼儿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对事物熟视无睹,他的观察力就得不到锻炼。

  8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不仅要带着目的去观察,而且还要多接触社会,多接触大自然,积累经验和学识,培养对于事物的广泛兴趣。因此教师在制订计划时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制订出近远期观察计划,带领幼儿有目的地活动,让幼儿有目的地观察,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广泛兴趣。

  从兴趣入手,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察的前提是“注意”。但幼儿期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只有对某事某物产生浓厚兴趣才会集中注意力,即观察往往受兴趣支配。因此,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美国学者杜威认为:“兴趣是刺激儿童学习的最好形式。”既然从兴趣出发,就应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幼儿喜欢观察活的、动的物体;喜欢观察颜色鲜艳的东西;喜欢看大而清晰的物体图像;位置明显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差别大的物体容易被观察出来等。

  1.捕捉孩子的兴趣点,引导观察

  幼儿天生有强烈的猎奇心,我们要把握时机,正确引导幼儿去观察发现。实践证明,在户外游戏、散步等自由轻松的氛围中最容易捕捉到孩子的兴趣点。如孩子找蜗牛、蚂蚁的情景,这些属于活的、动的物体,是孩子比较喜欢的。这时就要追随孩子的兴奋点引导孩子观察、探索和发现。教师千万不要因为影响了当前的游戏而加以限制。我们要懂得保护和利用孩子的猎奇心和求知欲,以此来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选择合适的观察对象,引导幼儿乐于观察。

  幼儿对喜欢的东西常会自主地看、摸、碰等。当孩子看见什么、听见什么、触摸什么时,我们就应及时地告诉他什么,并用简短、清晰的语言说出事物的名称。只有把各种感官都调动起来,才能更正确、更清晰、更完整地观察某一事物。因此,要选择适合幼儿观察的对象让幼儿乐于观察,给孩子出示观察范例时还要注意准备大一点的、颜色鲜艳一点的等。

  教给幼儿观察的方法,引导幼儿善于观察

  孩子不是天生善于观察的,他们的观察往往条理性差,注意力易分散,有头无尾。如果不会使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不但达不到观察的目的,还会形成不良习惯。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幼儿观察事物的方法,让幼儿学会有目的、自主全面地、耐心细致地观察事物是非常必要的。

  9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1.顺序法:即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等的顺序。不过观察的方法也不是固定的。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如观察一盆花就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有的物体需要按从下到上的顺序。但是这也不是不可变的。比如大树,就可以按先局部、后上下的顺序观察。只要幼儿学会了观察的方法,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会运用了。

  2.比较法: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点。在观察中要注意对比观察。通过对比观察,能迅速找出两件或两类事物的区别和类似的地方,从而认识现象背后的本质。

  3.跟踪观察法:指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的变化和发展进行间断性的、有系统的观察,使幼儿对其生长变化和发展的全过程有所了解。如观察班上的植物角就需要此方法。

  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引导幼儿勤于观察

  观察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是日积月累的。要给幼儿创设易于长期观察的环境,让幼儿不间断地观察。幼儿可在不断的观察中建立观察的习惯,其观察力也会逐步形成。

  1.班上开设观察角,如建立冬季养殖自然角。

  这样幼儿就可以天天观察,随时随地观察,在幼儿观察的基础上教师给予协助做好观察记录。

  2.教师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观察时机,引导幼儿随机观察。

  如风、云、雨电等,这是大自然赐予的大环境,我们不要错过时机。

  3.充分利用周边的自然景观。

  我园在美丽的珠山角下,花园式小区里许多景点可供孩子游玩。好的环境为我们外出观察带来了方便。孩子在外出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并大大地激发了观察的兴趣,同时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

  家园配合,指导观察

  孩子对这个大干世界充满了猎奇,见到什么总爱问个“为什么”,因此生活的点点滴滴、时时处处都是教育的内容。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生活的时间相对较多,亲子之间特有的亲情能够使孩子更容易融入周围环境,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因此家长要重视自己的一10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言一行,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征,以及所遇到事物的特殊意义,要态度恳切并正确地对待孩子所提出的问题,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和探索,激发孩子探索事物的兴趣和欲望。幼儿的思维具体形象,喜欢模仿,视野不开阔,知识经验缺乏,需要家长的引导和适时的配合。家长要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引导孩子观察,如外出游玩时可以让孩子认识马路上的标记、商场等场所的字牌,引导观察景点特征等。日积月累,孩子的见识广了,知识丰富了,观察能力自然也就发展起来了。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途径。没有观察,幼儿就不可能对客观世界有真正的理解,就不能获取完整的知识;有了好的观察力,幼儿就等于有了一把认识世界的“金钥匙”。总之,在日常生活中要为幼儿提供观察的机会,选择幼儿较喜欢的事物,循序渐进地引导,启发,使幼儿从小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力。

  大带小混班餐点饮食进一步激发了大班孩子的关爱情感,除饮食外,午睡等生活环节也一样。这不但使大班孩子在生活点滴中学会了关爱周围弱小的朋友,更体验到了助人的愉悦。

  3.利用年段助教学习活动,体验大带小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一节大带小阅读小书《捉迷藏》活动中,我们通过中班带小班幼儿助教学习,看到了互补构建阅读经验的过程。活动开始,教师就让大孩子带小孩子一起自主阅读小书,并设计多次阅读机会,试图通过图片、小书、做阅读记录等方式,尝试大孩子能否带领小孩子自主读懂小书?

  我们看到,当小班幼儿不理解画面内容时,中班孩子会讲解;当回答问题表述不完整时,中班幼儿会补充;当同时做观察记录表时,会互相检查订正,如哥哥粗心漏做一个记录被妹妹发现会及时得到纠正;弟弟找不到大象躲藏的地方时,姐姐会提醒他到浴缸水中找找;弟弟对大象不躲到桌面上,老被地面上小个子老鼠找到表示不解时,哥哥会告诉他,太重了会压塌桌子的;等等。我们惊奇地发现,在大带小学习过程中,出现了观察互补、知识经验互补、语言表达互补、错误控制互补等现象,这些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大孩子在助教学习中俨然像一位小老师,不时地对弟弟妹妹进行着指导,这些所产生的效果是教师无法替代的,也是幼儿乐意接受的。

  以上事例可以看到,通过体验学习,大班孩子乐意把自己所懂的一切都教给别人,学会谦让、学会容忍,更会主动照顾比自己小的同伴。孩子们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得到被人需要的快乐,从而萌发为他人着想的责任感。即使是很调皮的幼儿,在这种活动中也不甘落后,他们总是尽最大的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争取做弟弟妹妹的榜样。这时,幼儿已克制了“自我中心”,心中开始有了关心他人的概念。大班孩子就是从以上事例中逐步培养起责任心和关心他人品质的。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品质,是当今幼教界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未来社会的需要,“大带小”活动就是培养孩子这种品质的良好的途径之一。。1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此文档是由网络收集并进行重新排版整理.word可编辑版本!

  12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篇五: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幼儿园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安龙县招堤街道兴隆幼儿园小班幼儿为研究对象,研究幼儿在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现状,从而提出教育建议。文章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研究幼儿在吃饭、入厕、午睡、穿衣服、洗手等方面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幼儿在不同项目上发展不平衡,同一项目在幼儿园和家里也存在不同的表现等。

  关键词:幼儿园小班幼儿;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幼儿园小班幼儿

  是指幼儿园里按照年龄划分的由较小的儿童所编成的班级的幼儿,年龄为三周岁到四周岁的儿童。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强调了:“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基本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最基本的能力之一”。[1]并且在“社会领域”“要求:3-4岁幼儿“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

  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4年4月11号《美国人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提到:婴幼儿的自我服务技能包括:穿衣服、拉拉链、刷牙、洗脸、吃饭、入厕等等。[2]

  3.林晓萍在《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中指出:自我服务能力是幼儿对自己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能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能自己进餐、穿衣服、梳头、洗脸、刷牙、收拾玩具等。[3]

  综上所述,本文将“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定义为:是指幼儿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会处理自己的基本生活事件、进行简单的劳动、会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小班幼儿的自我服我能力主要包括盥洗、进餐、入厕、睡眠等方面。

  二、研究思路、方法

  1.研究思路

  在阅读有关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文章及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笔者正在幼儿园带班,根据实地观察、记录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独立进餐、穿脱衣服、洗脸、洗手等生活自理的能力的情况。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找出对策的思路,分析现状,最后提出对策。

  2.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在幼儿园带班期间对幼儿进行观察,了解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行为表现,用观

  察记录的方式制定观察记录表。记录表是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编制完成的,对目标幼儿进行追踪观察。

  (2)问卷调查法

  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问卷调查表,对100名家长及4位小班幼儿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幼儿在家的基本自我服务情况,(如幼儿在家进餐、洗手、入厕等);教师对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策略等方面,通过访谈幼儿家长和班级老师,为本研究提供“第一手”实践依据。

  三、研究设计

  (一)问卷调查研究情况

  经过与家长的访谈调查,得出以下情况:

  1.家长对是否应该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态度如下:

  图1家长对孩子是否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态度

  从图1中可以看出:在对于“您觉得有必要培养幼儿的自我服我能力吗?”这一问题中,67%的家长认为“有必要”,28%的家长认为“没必要”,而持无所谓态度的人数占5%。大部分家长对应该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持肯定态度。

  图2家长在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家长对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的情况很不乐观,有67%的家长在家不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27%的家长偶尔会让孩子去做,只有11%的家长会让孩子在家做事。图1与图2之间,家长的想法和实践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

  图3家长关于孩子在家做事时的态度

  图3中,对于“您的孩子在做事时您是什么态度?”这一问题,有38%的家长认为孩子太小了,等长大自然就会做了;有26%的家长是不愿意让孩子做事,因为他们觉得孩子做过之后自己还得重新做一遍;24%的家长是嫌孩子太麻烦,事情越做越乱;只有12%的家长不怕麻烦,愿意让孩子动手做事情。

  2.幼儿在家自我服务的情况

  (1)幼儿在家自己吃饭的情况

  图4幼儿在家自己吃饭的情况

  通过图4可以看出;在家能够每次独立吃饭的幼儿占17%,经常自己吃饭的占25%,偶尔自己吃饭的占36%,而从来不自己吃饭的占22%。

  (2)孩子在家入厕情况

  图5幼儿在家入厕情况

  图5反映的是幼儿在家入厕的情况;在家不会自己上厕所的幼儿占28%,有时能自己上厕所的是38%,经常自己上厕所的占27%,而一直是自己能够独立上厕所的只占12%。

  (3)幼儿在家午睡的情况

  图6幼1儿在家午睡的情况

  从图6中可以看出对于“您的孩子在家有睡午睡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8%的幼儿在家每天有午睡的习惯;20%的经常会睡午觉;有42%是偶尔;从不睡午觉的有30%。从结果看出,有睡午觉习惯的幼儿很少。

  (4)幼儿在家会自己穿脱衣服的情况

  图7幼儿在家穿脱衣服的情况

  图7是幼儿在家会穿脱衣服的情况调查,从图中可以看出;有13%的幼儿会自己每次穿衣服,经常会自己穿衣服的有27%,偶尔会自己穿的有45%,而完全不

  会自己穿的有15%。

  (5)幼儿在家会自己洗手的情况

  图8幼儿在家洗手的情况

  如图8,家长对于“您的孩子在家会自己洗手吗?”这个问题的回答结果是:有35%的幼儿在家能够每次自己洗手,有35%的幼儿能够自己经常洗手,26%的幼儿会偶尔自己洗手,不会自己洗手的幼儿占4%。相对于其他问题来说,幼儿在能够自己洗手的问题上比其他问题好的多。

  四、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现状分析

  (一)家长认识存在误区

  小班幼儿年龄较小,且家长的认识是“重知识学习,轻能力培养”,幼儿很小就开始识字、算数等,而对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却很不关注。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就会了。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孩子年龄小,可塑性强。

  (二)家园配合机制不完善

  在幼儿教育中存在

  “5+2=0”的现象,主要体现在教育要求不一致,教育方法不统一等,为了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家庭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达成相应的共识。

  (三)孩子平时锻炼的机会不足

  孩子的劳动机会总是无处不在,关键是看父母放不放。大多数孩子在家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失去了自我锻炼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在其能力范围内,不存在危险的情况,就让孩子去实践,给幼儿练习的机会。

  (四)家长缺乏耐心,教育方法不当

  在生活中,父母也希望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也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让孩子帮忙扫地等等,不过当孩子做的不好或是做的不正确时,父母就会失去耐心,甚至会嫌弃幼儿做的不好,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不能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幼儿。

  五、解决对策

  (一)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积极性

  首先应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多鼓励和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欲望,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同时也可以暗示同伴间的榜样作用。其次是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为幼儿“玩”的环境提供材料。

  (二)在各项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是一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应为幼儿创造条件,在日常生活中反复练习,以巩固孩子掌握一些技能和技巧。例如:送玩具宝宝回家,小小手真能干等等。老师通过总结游戏,分析技巧和技术,在原有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鼓励表现不佳的儿童继续努力,及时表扬等。

  (三)注意个别差异,提高每一个幼儿的能力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要求每个孩子做的都是相同的,应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注重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

  (四)家园合作,制定共同培养机制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需要幼儿园与家长共同的配合。幼儿在幼儿园能自己吃饭、洗手、穿衣服,但是回家以后这些事变成了家长替孩子做,不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这些需要家园的合作,家长可以和老师交流,形成一致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和缓慢的过程。根据需要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它需要不断重复,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教养。教师要把握时机,也要创造机会和合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林晓婧-乐东县江北幼儿园-贯彻实施《指南》——培养幼儿日常生活自理能力,2014-11-22[2]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美国人重视婴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2004.4.11.

  [3]林晓萍.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2001(5):64-65.

篇六: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幼儿园教师论文15篇

  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与研究

  幼儿园教师论文

  摘要: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往往注重所谓的实践而忽视了对基础理论的研究,致使我们的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出现了经验丰富、理论不足的问题。幼儿园教师教育工作的随意性、主观性和盲目性,不仅使学前教育研究工作者的学术地位和学术声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还使得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地位有所下降。因此,幼儿园教师教育研究的开展需要学前教育研究者和教师教育研究者夯实基础,从而提升幼儿园教师教育专业的地位。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教师论文

  教师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与研究

  摘

  要: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要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首先需要对心理健康标准有充分的认识,并明确其影响因素。促进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包括: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给予机会,达

  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

  关键词:影响因素;人际障碍;心理健康

  一、对幼儿园教师进行健康调查及结果

  二、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调查表明,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幼教改革中的现实压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在当今幼教界掀起了教育改革的滚滚浪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教师角色作了新的界定,同时提出了新的期望与挑战。而班级人数太多设备材料不足新旧观念制约等状况,还有面临的职评问题、考评问题以及来自自身的情感问题、家庭问题、子女问题等等,凡此种种,幼儿教师身上的压力远远超出其他职业者的压力。

  2.生理症状

  长期的心理困扰会使幼儿园教师产生一些生理上的疾患,常见的有厌食、失眠、头痛、恶心、心律失常等。

  3.工作上不断磨难的困扰

  幼儿教师其职业的特殊性在于她面对的是3~6岁的幼儿,由于年龄小,加之独生子女备受父母关注、疼爱,面对班级中30多名幼儿以及身后的家长,幼儿教师往往感到有很重要的社会责任赋予双肩,很多幼儿教师把幼儿能不能得到发展的责任归咎于自己,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而有些幼儿园为了满足家长的需要,开设各类兴趣班,周六班、加时班,使幼儿教师始终处于疲惫的状态。一些幼儿园园长,不仅要为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烦恼,更要为幼儿园的生存问题、资金问题而苦恼。

  4.不良情绪

  幼儿园教师常见的不良情绪主要有抑郁、焦虑、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强迫、躯体化、恐怖等。

  5.工作倦怠

  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量太多,节奏紧张。76.6%的教师认为,尽管很努力工作,却没有成就感;部分教师认为教师的付出与获得不均衡,幼儿园的奖励制度不太合理和公正等等。

  6.家庭矛盾升级、个人问题受挫,使教师身心受到伤害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部分教师家庭问题突出,主要有丈夫下岗失业;子女教育问题;夫妻矛盾大,时有吵闹;年轻教师个人问题得不到解决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师的心理状况,诱发心理问题。

  除此之外,心理压力大、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都是很多幼儿园教师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的改进和建议

  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从社会层面、组织层面和教师个体层面入手,综合各种因素,创设和谐发展的组织氛围,进而提高教师的适应能力,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1.注重引导,变压力为动力

  时代的发展使教育的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幼儿教师要积极应对。在注重业务提高的同时,更要重视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使教师意识到,幼儿教育工作是一种承担着社会责任的专业性的职业,从而使其能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并以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和专业独特性而自豪。

  2.把做好教师心理疏导工作摆在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位置

  心理疏导以平等对话、理解为先,尊重隐私,重在心灵启迪,通过热情的关怀、宽慰、理解和开导,帮助情绪受困扰的教师树立信心和勇气,引导他们开展自我心理调适。

  3.开展对教师的心理辅导

  在教师中普及有关心理健康知识,对教师进行心理保健的训练,可以请有关专业人员进行讲座,还可以建立教师的心理档案,由专业人员实施,专业人员有义务与教师沟通,发现问题应及时干预,使其得到矫治,并进行保密。

  4.完善幼儿园管理,减轻教师的工作负荷

  工作压力是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因素,适当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其工作效率是很有必要的。要调整竞争机制,满足大多数教师的成就感,尽可能地关心每个教师。要建立宽松的幼儿园心理气氛,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

  除此之外,还要给予机会,达到自我实现;优化组合,提高工作效益;创造环境,给教师一分温馨;完善幼儿园管理;争取社会支持,形成疏导网络等都可以改进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

  总之,幼儿园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大问题,也是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在新的形势下,以新的工作视角,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个人、集体、社会的发展体系中,从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儿园教师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心得体会

  精彩导读: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我能结合《纲要》,不断探索、研究、领会其中的精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个孩子,能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可发展、可探索的环境,并不断将新的理念与教育形式融入到我的实际行为中。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使我重新认识了新的课程观,让我明白:幼儿的一日活动均为实现教育目标而组织安

  排,它具有整合性、开放性、生活性、活动性、审美性和趣味性一体化的特点。因此在活动中我努力将一些知识以直接经验呈现给幼儿,通过游戏、日常活动及相关事物的辅助作用,使幼儿所学习的知识更实际化、感性化。我努力使自己从一个“实践型”教师转变为一名“反思型”教师,重视观察孩子、学会解读孩子的一言一行。每次的教育活动,我都会考虑到幼儿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体。

  能坚持把幼儿的发展放在首位,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的观念;能留心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表现,善于捕捉孩子的寻常时刻,并加以正确的分析、判断,不断提高自身观察记录的能力;能认真做好家长工作,及时将幼儿的在园情况反馈给家长,使每个家长安心工作。能积极开发利用海岛资源,开展教育教学的实践研究;能据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认真制定好各类计划,及时的记录好反馈信息;能深刻领会二期课改精神,并以新的课程观指导实践;能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经常反思自己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当然,在这过程中我不断寻找自己的不足,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完善自己,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回顾过去的一年,虽不曾有什么辉煌的成绩,但总是尽着自己的职责,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地工作着。

  工作中,我认真学习《规程》、《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二期课改的精神,树立以“儿童发展为本”的思想,把握好幼儿的年龄特点,遵循《规程》和《纲要》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创设儿童发展的、积极的、支持的环境,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促使每个孩子获得发展。

  本学期我加入了托班教育的行列,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反复学习上海市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并向其他几位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我又参加了赵赫老师的托班教育的研讨班的学习,努力走进2—3岁孩子的生活、学习中。我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孩子特别喜欢开汽车,我就利用孩子的兴趣,结合孩子已有的秋游经验,为孩子设计了开汽车的教学游戏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自由选择“加好”喜欢的“汽油”,引导孩子观察不同的“汽油”在马路上留下的不同痕迹,还提醒孩子要注意安全。孩子的注意被吸引,能主动地积极投入,得到了组内老师的肯定。

  作为家教指导员,我和其他老师一起仔细作好家访摸底工作,而后一起筹划、组织、实施每一次的家教指导活动。在0—3岁社区婴幼儿家教活动县级展示中,我和施佩琳老师一起设计组织了13—18月孩子的竹竿操活动,还和其他老师进行了有关家长对孩子的指导行为的现场教研,得到了与会老师的好评。

  今年,我和徐金叶、施云豪两位老师结成师徒带教关系。为了使两位老师更快地成长,使我们共同进步,在平时我们密切配合,相互观摩,切磋教育教学的方法,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徐

  老师的课件制作能力较强,我们就一起探讨课件制作等多媒体技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幼儿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施老师对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行为特征能较好地把握,能根据孩子的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我就向她请教有关托班教育上的困惑。一起寻找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关注孩子的兴趣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切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我们还一起进行课题研究,帮助他们的课题顺利开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今年,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论文《影响幼儿好问好表现的家庭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在县德育论文评选中获二等奖,市德育论文评选一等奖;《培养

  中班幼儿学会关心的实践研究》获科研成果二等奖;我设计的教案《家乡的风景》获全国EPD教案评比三等奖。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不懈的追求。

  幼儿园教师论文:刍议幼儿园教师主导性的发挥

  摘

  要: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退居二线成为旁观者,幼儿主体性的实现要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提,要根据幼儿发展的特点,正确引导、组织、安排他们科学地开展各种活动。

  关键词:科学认识

  摆正关系、创设环境

  积极参与

  探索提高

  当前幼教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教师转变观念,随着我国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既要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保障幼儿的主体地位已逐渐成为广大幼教工作者的共识。幼儿是否能主动发展是促进幼儿全面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关键,本文你就如何发挥幼儿教师的主导性,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

  一、科学认识幼儿的发展

  作为保教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幼儿是保教活动的中心,是发展的主体。保教工作是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参与教育过程,以促进幼儿发展的活动,也就是说幼教工作者的教导不能代替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发展也决不是幼儿被动的接受。因此幼教工作者必须对幼儿是发展的主体给予足够的认识,在各项教育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性。

  二、要正确处理幼儿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关系。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凡事要以幼儿的学为主,尊重幼儿的选择性、自主性。以幼儿为主,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因为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他们有着自己的思考方式,要培养幼儿的主要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毕竟,幼儿的年龄小,还处于幼儿期,不必像小学那样有繁重的作业,他们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行为习惯、学习习惯都是在为了步入小学的课堂所做的准备。如今的教育,不再注重教师的教,注重的是幼儿的学,所以,我们时刻要牢记:“给予鱼不如给予渔”的道理,使幼儿学会学习、开发幼儿的学习潜能才最重要的。就如在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注重人文的情感氛围,注意情感的诱发、投射和融入,而有效的提问则是会引起幼儿的思考,有了这一步的思考,幼儿才会探索,才会因自己找到答案而得到乐趣。

  当然,树立幼儿主体性观念并不意味着教师退为二线成了旁观者,幼儿主体性的实现是要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提,要根据他们发展的特点引导、组织、安排幼儿科学地开展各种活动的。尽管幼儿教师已经在组织幼儿教育活动之前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等进行了各方面的准备,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已经考虑了幼儿的个性特点,但是幼儿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内容肯定不能被幼儿全部接受,幼儿会有选择的接受教师所教导的内容。但是没有教师的主导,幼儿的主体性就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幼儿主体性教育的目的就是纸上谈兵无从着力无法实现。

  由于幼儿各自不同的兴趣和不同的发展水平,他们所选择的教育内容甚至可能是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之外的,教师自己也没有意识到的隐形教育影响。不同的孩子,他们选择或滤掉的那一部分内容是不相同的,这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孩子的选择性也是不一样的。幼儿对不适合自己兴趣爱好,经验水平和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则不予配合,常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无关语言和动作增加,甚至捣乱或攻击他人等。这种不予配合的表现,要引起我们老师的反思从而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包括改变自己不适宜的教育行为,进而更好地促进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促进幼儿的主体发展。否则教师不适当的反应和行为会阻碍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幼儿发展

  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教师要把教育内容物化为孩子操作的环境和材料,切实从通过准备适当的环境和材料引发孩子的兴趣,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比如在墙饰的布置上: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并引导孩子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孩子进行活动时不是让孩子自主地、充分地去探索和发现,过于“积极主动”地走到孩子面前去讲解和说明,急于把自己知道的结果早一点告诉孩子,以图让孩子快一点掌握。相当多的幼儿教师还是把供孩子的环境当作自己教的舞台,把供孩子操作的材料当作自己讲的道具。

  四、积极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和幼儿共同成长

  幼儿的学习活动,不仅仅需要教师的主导,更多的是需要教师也参与到其中,让幼儿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以及教师的平易近人而不是神圣不可侵犯。幼儿在游戏中是学

  习游戏的玩法,锻炼了其自身的能力;教师在游戏中则是一名合作者,很多时候,会体验到不为人知的成长经历。在和幼儿相处的时间里,他们给了很多的启发,让教师可以运用在教学活动中或是再创设出一些可以再引发他们兴趣的区域游戏,其实教师是跟着他们一起成长起来的。

  五、学会反思,在探索中不断提高自身水平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幼儿园教师论文:谈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摘要:区分性评价在美国教师评价中得到广泛的运用。通过阐述这一全新的评价制度与理念,借鉴此评价理论与实践,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应承认教师差异,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充分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积极性,关注教师个性,形成有特色的幼儿园文化,从而建立起一个能适应个别差异和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关键词: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

  幼儿园教师评价

  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区分性评价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当时的美国教育改革是其产生的重要思想基础。在反思传统评价弊端的基础上,逐步提出了新的教师评价理念:把教育教学的质量保证与教师专业发展整合起来的发展性评价理念。[1]它关注着教师责任、教师职业发展和学校的提升,认为评价不仅仅是对教师工作状况的鉴定,更重要的是为促进教师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服务,保证教师和学生达到高标准。[2]区分性教师评价已经在美国国家、州、区、学校等各层次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这种评价超越了传统的教师评价方式,根本在于针对不同的教师,确定不同的发展目标,采用不同的方法,提供最适当的方式,使教师在最适合自己的成长环境中获得最佳发展。本文将在介绍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概念、维度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幼儿教师评价的实际,阐述其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一、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涵义

  区分性教师评价是一种针对不同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通过明确的教学标准、差异的评价程序以及专业的评价者来保证教师素质和工作绩效的监督模式。[3]对教师进行“区分”,因目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可以是对教师进行分等排序、甄别,然后据此给予奖惩。而这里所讲的“区分”有“差异”的意思,“区分”的目的不是为了选拔而区分,不是想出不同的方法把教师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前提下,着眼于教师更好的发展和在学校中建立一个互相关心和合作的氛围,让教师不再厌倦评价,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体验成功。区分评价也不是简单地为了取悦教师而使评价易于操作,而是要凸显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学的真实、全面和复杂性,要使评价真正照顾和服务于每一位教师。

  (二)美国区分性教师评价的维度

  1、教师评价对象的区分

  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生命周期,教师评价应该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及其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将学校中的教师区分为新教师(试用期内的教师)、经验教师(在任期内且有较多经验,并能保

  证较高教学质量的教师)、问题教师(在任期内但在教学能力方面出现问题的教师)。

  一般新教师在开始教学生涯的时候,都有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而在教学业务上还相当生疏。特别是在对待学生上还束手无策,面对一些棘手的问题时自己还无法解决。这时就需得到大量的和高质量的反馈。然而,针对有经验的老教师的活动则完全不同于那些新教师。他们也同样需要进行持续的正式评价,其关键在于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教育教学经验,就应该将精力和重点转向提高和强化这些经验和技能上。以达到更高的专业水准,以及扩充他们对自我、教师角色、教学背景和职业的理解,从而更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另外,学校对于处于困境中的教师尤其应该重视,领导和同事不能轻视和排挤,给他们施加压力,而是要与他们进行真诚的沟通,建立支持团队,让他们找到自信和一种真正的归属感。

  2、教师评价标准的区分

  教师评价标准的区分就是评价标准时常为不同群体的教师而改变。例如,在第一年正式评价新教师时,选择教学中的10个最至关重要的部分,在第二年时就可以再加6个部分,第三年时再加6个部分。[4]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以教师投入为基础,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唯一

  标准,而是将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与学生学习紧密结合,评价活动紧紧围绕着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来开展,同时体现了“增值(value-added)”理念,不以结果评价教师,而是要以教师、学生的原有基础为依据,以“进步幅度”来进行评价。并且这种评价标准设定不是为了控制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是为了引导教师明确并促进自身的教学实践。

  3、评价者的区分

  评价者区分的核心在于其职责的区分。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者可以包括管理者、教师、同事、学生家长和教育理论专家等。但他们的职责却有所区分,管理者是评价的协调者,教师是实施评价的主体和核心,同事是评价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家长及教育理论专家是

  评价的合作者。评价者区分的关键在于所有评价者必须接受专门的岗前培训,学习评价体系的结构,认识评价的目的,掌握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等。

  4、评价方式的区分

  在区分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方式的区分是和评价对象联系在一起的,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针对新教师,通过与管理者及教师指导的合作、辅导计划、频繁的观察、分析、会谈以及对新教师进行支持,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对教学行为四个领域专业性的评价用来作出聘任决定;针对有经验的教师,他们可以选择一种得到教师与管理者一致认同的评价方式来获得自身的专业发展。这些选择包括同行培训、行动研究、交互日志、师徒式指导、教学档案袋、同事合作等。针对有困难的教师,评价方式更倾向于支持和帮助,重点在于关注该教师群体,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二)区分性评价对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优越性

  区分性评价充分认识到评价不仅仅是为了对教师进行鉴别和筛选,更重要的是它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一种手段。在研究之中我们发现,除了甄别的功能外,它能让教师的优点在同事、学校和更大范围内得到张扬;也能得到尽可能多的支持来弥补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它注重一种成功的标准,但更关注教师的进步程度和个性差异;它能使教师获得一种正式的、结构化的交流与监督,从而使自己的发展更为稳定、持续和有效;它能促进教师之间广泛的交流互动,从而形成更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更能在最大程度上整合教师的优势,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从而使学校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二、对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启示

  (一)评价应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为核心

  教师评价是幼儿园科学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要提高评价的实效,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以促进所有幼儿教师的发展为核心。以往的评价往往是以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奖惩来评价教师。其实这样的评价是不合理的,因为幼儿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与教师的工作和教育质量不完全是互为因果关系的,而为奖惩来评价教师,而又往往会导致把奖惩作为评价目的,使评价失去应有的功能。

  区分性教师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使不同水平层次的教师都得到发展。评价不是目的,而是促进教师发展的一种手段。所以将促进教师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的教师评价,则有利于突出评价的功能,让教师及时发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并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能力,改进自己的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承认幼儿教师差异、放弃传统的“一刀切”模式

  教师作为发展着的个体,具有显著的个体差异,[5]但现行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对教师采用的评价制度、评价方法、评价目的、评价标准都是统一的。[6]这种“一刀切”的评价模式忽视了教师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实际上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合理的。

  那么,如何在评价中关注和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美国的区分性教师评价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参考。在美国,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所采取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是不一样的,因此对于我国幼儿园教师评价的实际情况而言,可以根据教师不同的发展水平和不同发展时期的发展需求,在评价时选择不同的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以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层次上都得到适宜的发展。比如,对新上岗教师的评价的指标应以工作表现和教学的技能技巧为主;对骨干教师评价的指标应以综合教育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更新能力为主;对于困难的教师的评价应以帮助支持为主。

  (三)充分发挥幼儿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积极性

  在以往的评价中,教师是一个被动的被评价者,毫无主动性可言。评价时间、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结果都掌握在园长手里,教师只能被动接受,这种方式无法调动教师参与评价的热情和积极性,他们对评价的态度是消极的。

  而在区分性评价中,教师的主体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其关键在于使教师意识到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甄别和选拔,而是促进自身发展,并且评价充分照顾到不同教师的特点,在全面考核和评估时,强调要看到教师的长处和成绩,也要找出教师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足。这种评价方式必然使得教师认识到自己是评价的主人而非评价的对象。

  为此,我们不妨借鉴区分性评价中所倡导的尊重个性和差异的评价理念,在营造一个宽松、多元和尊重差异的评价环境时,以评价为手段,通过评价来激发和保持教师良好的工作热情和最佳的工作状态。

  幼儿园教师论文:浅议支架式教学语言在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中的运用策略

  论文关键词:教师教学语言

  支架式语言

  运用策略

  论文摘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可以看作是搭建脚手架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这种支架式的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儿不断地完成新的任务。针对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文章提出了几种支架式教学语言策略来提高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

  一、支架的内涵

  “支架”(scaffold)本是建筑业中的一个用语,也叫“脚手架”或“鹰架”。在这里,“支架”是一种比喻,伍德(wood,bruner&ross,1976)最先借用了这个术语来描述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后来卡兹登(cazden,1979)将这种比喻与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教学支架。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试图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从“支架”这一比喻的本意出发,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了多种支持:帮助幼儿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建立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帮助幼儿达到解决问题的水平,促进幼儿扩展学习范围,不断地建构新的能力。教师教学语言的这种支持和帮助正是为幼儿的学习搭建了必要的支架。

  二、支架式教学语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举例

  这种支架式教学语言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如何运用,本文结合幼儿园的实地观察,用案例分别加以阐述。

  (一)采用提示语和询问语,拓展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使之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幼儿新旧知识经验的联系,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环境刺激的帮助,启发回忆已有的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现时的活动情景结合起来。在教学活动中,幼儿往往借助于教师语言的参与,将知识内化,构建新的记忆、思维和心理表征的结构,解决面临的学习问题,获得新的学习经验。

  〔案例:〕

  背景:大班,科学活动。

  t:现在请小朋友看一个录像,看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干什么?(观看录像:幼儿在区域中使用小工具的情景)t:录像里放的都足我们这几天做的一些游戏,谁来说说你都玩了些什么呀?碰到什么问题吗华有没有发现什么秘密?(当幼儿说到某小工具,大屏幕上即出现该小工具的照片及名称字幕,请幼儿说出此工具的名称)t:我们为什么要用这些小工具来加工菜呢?(观看录象:厨房阿姨用小工具加工蔬菜的情景)t:这么一大盆萝卜,阿姨如果用刀切,要切到什么时候呀,那怎么办呢?(继续看录像:阿姨开始用刨丝刀进行加工,很快就完工了,镜头前一大盆萝卜丝。)t:你们觉得小工具的本领怎么样?(幼儿齐声回答“很大”)

  t:现在,我们的小兔要喝一瓶汽水,打不开盖子,怎么办?(教师拿出一个玩具小兔,一个塑料瓶汽水,许多常用小工具)t:你们试试看用哪些工具能把盖子打开?(幼儿分组讨论,探索。每组的瓶盖都打开了)t:你们说一说都是使用什么工具打开的。(每组的幼儿都说出了自己的打开方法)t: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吗?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幼儿在初步体验使用小工具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小工具的名称及功用。教师先用语言提示幼儿“看看我们小朋友都在千什么?”,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在录像上的小朋友在干的事情上,使他们有选择地感知观察对象。在活动结束时以“那生活中还有哪些小工具呢?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吗?”这种询问式的语言来结束本次活动。这种询问式的教学语言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已有知识经验(使用小工具可以把瓶盖打开),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提供新的牢固的支架,拓展知识的外延(工具不止这些,以后还会有更方便的工具)。

  (二)采用语言示范,纠正幼儿不完整的语言,帮助幼儿的语言表达更加准确、完整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掌握语音的关键期,也是掌握词汇和语法迅速的时期,因而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无论是语音、词汇,还是语法,都离不开教师的示范和纠正。比如:三岁左右的幼儿,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常把“哥哥”说成“多多”,把“老师”说成“老希”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正确示范,帮助纠正。研究中,发现幼儿说话经常发生用词不当的情况,如“一头马”、“一件裤子”等。幼儿说话还往往说半句,即使用主要词而省略其余词。

  〔案例:〕

  背景:中班,主题活动。

  教师让幼儿围坐成一个半圆,教师坐在中间,教师教幼儿学习儿歌《秋姑娘》。

  t:秋天象什么?(幼儿齐声回答“象一朵花,’)t:要说秋天象一朵花一样。(幼儿重复老师的话“秋天象一朵花一样”)

  t:秋天的风吹过树叶,树叶象什么?(有的幼儿说“象一朵朵蝴蝶”)t;蝴蝶是一只只,如果是花用“朵”来形容,应该说秋天的树叶象一朵朵蝴蝶花。好,再说一遍。(幼儿又重复了一遍老师的话)在案例中,幼儿总是说不完整的话,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用规范、准确、流畅的语言作出示范,让幼儿模仿。语言习得研究表明,语言感知和运用能力是在具体的环境中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发展的。相反,教师如果不重视本身的语言修养,缺乏准确、规范的语言,就会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带来许多不良影响。比如在一次主题活动中,教师一直把“伞”读成“shan",把“藏”读成“chang"。如果把这样的错误概念教给幼儿,对幼儿的发音是极为不利的。

  因此,教师对幼儿的不完整话进行纠正、示范,使之完整、准确,对幼儿的发展是至为关键的。正如上述案例中,教师对幼儿说的话进行补充“象一朵花一样”、“象一朵朵蝴蝶花”是针对幼儿对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的补充。但从更深层次说,在这个纠正、补充的过程中,教师的语言随着幼儿的需要和发展空间作出适时灵活的调整,在幼儿学习的边界地带,教师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幼儿不完整的话或不清楚的话进行扩展,使其结构完整、意

  思明确,从而向幼儿表明自己能接受、理解幼儿的话,使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性的学习中。

  (三)采用提问语,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幼儿拓宽思考角度

  儿童的心理是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宜的语言刺激。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提问,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让儿童“跳”一下就能够“摘到果子”,以引发幼儿兴趣并积极思考,从而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案例:〕

  背景:中班,主题活动。

  t:小朋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教师抱着一大堆杯子,幼儿都兴奋得叫起来,大声喊着“杯子”,教师又让每一个幼儿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杯子)t:今天有这么多的杯子,大家仔细地观察,看看它们都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幼儿都看着自己的杯子,说出有塑料的、玻璃的、瓷的)

  t:那小朋友能够用什么办法让杯子发出声音呀,你们试一试。(幼儿有的把杯子盖转一转,发出了声音,有的把杯子在地上磕一磕,也能发出声音)t:看,我今天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教师从身后把准备的筷子拿出来,让小朋友往下传,一人一根筷子)t:拿到筷子的小朋友,试着敲一敲,看杯子能不能发出声音?(幼儿都在试着敲)t:敲敲自己的,再敲敲别人的,有什么秘密呢?发现什么了?(幼儿说有的响,有的不响)t: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幼儿回答“不一样”)t:为什么不一样呢?(有幼儿回答“因为材料不一样,有的用瓷,有的不用”)t:因为材料不一样,所以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如果两个都是玻璃做的杯子放在一起敲,声音一样吗?(有的幼儿说一样,有的说不一样)t;咱们来试一下。(经过尝试,大部分幼儿都发现不一样)t:为什么都是玻璃做的杯子,声音不一样呢?(有幼儿回答“形状不一样”)

  t:一个杯子,可不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幼儿都在尝试)t:都试过了吗?谁试过了,我请一个小朋友回答。(一幼儿用筷子敲敲杯口,又敲敲杯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t: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一幼儿把筷子放在杯里敲敲,再放在杯外敲敲,也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些问题,通过提问,把一个个问题引发出来,环环相扣,引发儿童的积极思维,调动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首先发问“发出的声音一样吗?”,以引起幼儿对杯子的注意,并使幼儿对这一活动产生兴趣。根据幼儿的“不一样”,给予反问“为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都是玻璃的声音不一样?”,将幼儿遇到的问题有意识地重新抛给幼儿,诱发幼儿进一步反思。在幼儿积极的尝试下,教师又进一步的追问幼儿“一个杯子,可不可以敲出两种不同的声音?”,在确认幼儿都试过之后,又连续追问“还有谁有不同的方法?”,这样,使幼儿探索出的结果都有机会表现出来。美国弗兰德斯的问题操作,也是“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他所表达的意思,再问他的观念从哪里来的,根据是什么,这个根据是否可靠。”教师正是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拓宽思考的角

  度,从多个角度发散,在广阔的空间搜索,从而有新的发现。

  三、结束语

  教师的这种支架式教学语言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帮助,将幼儿的发展从一个水平引导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在运用的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教学语言提供的支架要以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但不能仅仅停留在幼儿原有的发展水平上进行机械的操练,而必须走在幼儿发展的前面;二是教师教学语言提供的支架要随着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出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任务和要求。

  幼儿园教师论文:浅谈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

  [论文关键词]德性

  幼儿园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

  [论文摘要]对幼儿园教师来说,加强自身的德性修养,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的德性本身就是最好的课程,有助于建立儿童对教师爱的情感,使教师克服来自人之本性的劣根性,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而且具有持久的动力价值与深厚的幸福价值,促使教师持续不断地主动追求专业成长,并在与儿童的纯真相处中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加强德性修养不仅需要教师的自我反

  思与实践,而且需要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关注并研究教师德性养成问题。

  幼儿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教师群体,这个群体以何种素养去履行使命,直接关乎幼儿教育的质量,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对其“素养”的理解,教师和社会从不同的价值取向出发会有不同的答案。笔者在这里想要强调的是,当幼儿教育界在争论是坚守传统的“技能至上”还是重视所谓“理论底蕴”的时候,有一种素质的养成是千万不能被遮蔽和忽视的,那就是幼儿园教师的德性。这个问题也许是老生常谈,但是对早期教育中教师伦理意义和生命意义的沉思,可以让我们重新审视德性对教师与教育的价值和意义。

  教师德性是“一种能使教师个人担负起教师角色的品质”,它“既是教师人格特质化的品德,也是教师经教育实践凝聚而成的品质”,其核心构成是教师的善、公正、责任感、职业信念等。陈鹤琴先生认为,幼稚教育是人生最基本的教育,也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阶段,因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具有“慈母的心肠”与“爱的性情”。在《活教育》中,他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笑嘻嘻地和蔼可亲;说笑有礼,多鼓励;立得笔直,笑得挺直;衣履整洁,面目清楚;态度从容,精神饱满,充满创造力;身

  体健康,快乐,乐观;富有研究精神,乐业;互助合作,慈爱,负责。这实质就是对幼儿园教师德性的具体要求。

  一、德性的教育价值

  “自然把尚未完成的人放到世界之中,它没有给人作出最后的限定,在一定程度上给他留下了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给教育留下了可用武之地,面对人之初灵动的生命,幼儿园教师德性的伦理意义十分凸显。

  (一)教师的德性是最好的课程

  好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学习,尤其是低龄儿童的学习实质上是一种感性模仿。正如儿童心理学家布鲁诺所说的那样:“儿童的选择很少是基于正确与错误,而是根据‘谁使他同情,谁让他厌恶’的情绪。对一个儿童来说,问题不是‘我想成为一个好人,’而是‘我想成为谁’。”幼儿园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对幼儿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当幼儿喜爱教师、认同教师的时候,教师对生活的态度、对知识的态度、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等这些德性要素,甚至其个性、志趣与穿着打扮都会对幼儿产生重要影响,被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模仿着、吸收着。

  同时,对儿童的认知发展与操作学习,教师的动作示范能为儿童提供直观的线索和行为范型,更有助于儿童理解与内化知识,并促使儿童将学到的知识、策略和规则积极、正确地加以应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幼儿园教师的德性是幼儿园最好的课程。

  (二)德性有助于建立儿童对教师爱的情感

  皮亚杰曾论证儿童接受规则要有两个条件:一是儿童接受别人的命令或规则,但这种接受不能是强硬意志的产物,因为仅有对规则的惧怕还不足以迫使儿童接受规则。这就需要满足第二个条件,即命令只有来自让儿童尊敬的人,儿童才会从内部接受规则。由此可见,道德传授甚至知识技能的传授都必须建立在儿童敬畏教育者的情感基础上,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儿童对教育者的畏惧也许是天然的,因为成人在各方面比儿童强大,儿童需要成人的爱与保护,然而要唤起儿童对教育者的爱恋,教育者必须爱护、尊重儿童,与儿童建立一种良好的感情关系。有独立意志的成人对规则的接受可能更多地出于对规则本身的价值判断,但孩子是稚嫩的,对教师的举动十分敏感、非常在乎。如果教师的态度是亲切的、温和的,孩子自然会体验到“老师喜欢我”的愉悦,从而向教师敞开心扉;如果教师的态度是冷漠的、粗鲁的,‘孩子便会产生“老师讨厌

  我、不喜欢我”的情绪,并由此受到伤害,也许他的心灵之窗从此就关闭了。

  (三)德性有助于克服人的“自然天性”,使教育真正实现有教无类

  喜优厌差是人的自然天性,恃强欺弱更是人的“劣根性”。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高尔基语),但爱别人的孩子,尤其是“丑陋”的孩子,就不是教师仅凭天性能做到的,由此必然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德性,才能克服这种不利于普遍施教的天性。儿童总是存在着优和差、强和弱的,教育的本质要求幼儿园教师不能把这种人的“自然天性”带到教育中来。对任何职业来说,与工作人员有关的当事人越是脆弱,对工作人员的德性要求就越高。对幼教职业来说,“脆弱”正是其工作对象生命特性之一,幼儿期是最易被成人忽视,幼儿自己也全然不知其价值、全然不能把握其进程的时期。这使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和责任不仅不比其他任何教育阶段逊色,反而显得更为重大。它更需要教师对生命怀着热爱、珍惜和敬畏的情感,努力认识、理解和尊重儿童生命发展的规律及其蕴藏的潜力,对生命早期智慧表现出敏感、惊喜和支持;它也更需要教师深刻地懂得生命的整体性,懂得愉快的童年生活对于儿童生命发展的独特价值,懂得这个阶段的教

  育对每个幼儿个体生命的重要影响。这都特别需要幼儿园教师能真正形成富有幼教职业特点的教师德性,实现有教无类的教育理想。

  (四)“去道德化现象”的存在更显教师德性的可贵

  有学者认为一个社会一旦是多元价值并存,迟早会面临曼德斯所说的“去道德化教育现象”。西方社会学校道德教育发展的历程也表明,在多元主义和相对主义时代,出现“去道德化的教育”是一种必然。当前我国教育界也已经开始出现这种现象。如一项关于亲子关系的调查发现,在回答“什么事情让你们的爸爸妈妈特别开心?”这一问题时,30个低年级小学生给出了同一答案,那就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时候!”家庭教育中分数至上和道德缺失的现象由此可见一斑。当前幼教界普遍流行“双语教育”“艺术特色”“才艺培训”“神童方案”等时髦字眼,有的幼儿园甚至还有类似中学“重点班”“实验班”的做法,可见其背后的价值取向已经完全功利化,有关做人的教育已经被人们遗忘。

  然而,精英化的分层教育、工具理性主义的教育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进而也必然会伤害我们这个社会。看看我们周遭的世界,大众文化的平面性、世俗性、浅易性正在消解雅与俗、尊与卑、高与低的界限,同时也影响了儿童对

  道德、理想、信念等形而上的关怀和追求,以娱乐与调侃为主的文化快餐使文化本身包含的尊严、人格、价值等被完全忽视,带来了英雄主义的悄然引退和道德理想的黯然失色。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幼儿园教师能以自己的善良、慈爱、自信、热情、合作等优秀品质引导孩子人格的健康成长,将必然显得特别可贵。

  二、德性的动力价值

  人们关注物质待遇本无可厚非,而且对物质的欲望的确可以为人带来强有力的行为动力,但是如果把它看成是“惟一”的动力,如教师把教学工作仅仅看作是谋生的手段,看作是付出技术、劳动从而得到报酬的交换关系,那么他就只会去关心教学的技术层面,而不会去关心教学的价值层面,斤斤计较于付出与报酬间是否平衡,一旦发觉失衡,就动力锐减;一旦发现别的职业更有利可图,就会表现出职业动摇,或者做出与教师职业道德格格不入的事来。我们必须认识到对教师来说,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光有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兴趣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因为带有情绪色彩,所以兴趣要成为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还需要理性导航。而情感是一种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比较稳定的态度体验。教师应当培养自己爱事业、爱学生的高级情感,因为只有这种高级情感才会

  促使教师将专业成长发展为一种内在需求和自觉行为。如果有可能,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将之发展为一种信念,因为信念是人们坚信某种道理的正确性、具有一定情感支持并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它能产生持久的动机,促使教师不断追求事业发展的更高境界,使作为个体的教师不会为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也不会被一时的困难所吓倒。这也就是说,只有教师在职业情感、职业信念、职业理想等德性方面加强修养,教师才能获得从事教育事业和自主专业成长的最可靠的恒久的动力。

  目前,幼儿园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还不是很理想,而且幼教工作充满了琐碎的辛劳。在笔者随机进行的一项调查中,有一半左右的幼儿园教师感到工作“较为劳累”;13%左右的幼儿园教师感到“极为劳累”;没有幼儿园教师说从事这个工作“很轻松”的。说到“成就感”,也有一半左右的幼儿园教师感到“缺乏”。再加上现代社会行业间和行业内的竞争很激烈,也给幼儿园教师带来不小的精神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没有爱心、没有相应的精神情操,幼儿园教师是不可能从幼教工作中获得职业快乐与满足的。此外,德性也有助于推动幼儿园教师在职业劳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在幼儿园教师成长问题上,有一种观念在教育日益民主化、崇尚主体价值的今天需要转变。历来人们认为,教师应该是“红烛”与“人梯”,师德素质好的教师

  更应该如此,所以好教师的形象总是“殉道者”“苦行僧”和“无我”的。

  其实,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的活动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作用于儿童的活动,另一方面表现为作用于自己的活动,即教师的自我修养。后者要为前者服务,这是对的,但后者的活动也构成一个独立的过程,在教师的自我实现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只强调前者而忽视后者,这是“工具价值论”而不是“主体价值论”。教师的专业成长,特别是德性方面的提高,从教育效应看具有社会价值,从主体效应看具有自我实现的价值。教师爱儿童,是为了儿童的成长,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因为教师爱的责任和功能的发挥程度会实质性地决定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地位和受尊重程度。教师为人师表,是教育的需要,同时也有助于自我实现。教师事事处处为孩子树立榜样,会为自己拓展出一个无限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教师不仅在不断提高业务能力,而且在不断修养高尚的道德,这会使他比任何其他劳动者更自觉地与时俱进,紧跟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步伐,紧跟学科发展和教育专业发展的步伐,从而在推动儿童发展的同时,全面实现自我价值,实现德性之“外得于人,内得于己”的境界。

  三、德性的幸福价值

  德性可以给幼儿园教师带来幸福吗?回答应该是肯定的,因为主体的伦理意义只有与其生命意义交相辉映时才是善的。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德性与幸福是同一的,最大的幸福也就是最高的善,“幸福就是合乎德性的实现活动”。在中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一般都把教育的本质归结为使人向善的实践。《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早期教育更应该是一种使幼儿向善的教育,因而有德性的幼儿园教师首先是“善”的,他们一般具有这样的特征:对幼教事业特别热爱、特别投入;对孩子由衷欣赏和尊重;对所从事的工作往往具有研究和创新的精神。这正是幼儿园教师获得幸福感的源泉。

  (一)投身幼教的事业心可以带给幼儿园教师充实的人生

  人们的幸福感与人生的什么要素关系最密切?20世纪80年代几位哈佛心理学家对数千人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不是钱、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满的爱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两点是共同的: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标,同时他们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稳步地向目标前进。这是以存在的完美为指向的幸福,是人自身潜能不断展开、创造力不断发挥、朝着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展开的一种生活的实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幸福的实质。

  它并非不指向财富,但财富不是唯一的标准。一个人的财富越多,并不能就此推导出其幸福感越强;它也并非不指向健康,健康是一切幸福要素的基础,但健康总有一天要丧失。获得幸福的人当然喜欢精神的宁静和享受,也注重个人意志的自由和人格的健全,但是只有作为融入社会的一分子、为社会的不断进步竭尽全力奋斗的一分子,其存在的完美才能实现,那就是把个体的自我潜能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用于社会进步事业的开发和发展。

  有这般境界的幼儿园教师也许并不多,但这一境界并不是高不可攀的。现实中的幼儿园教师可能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把幼儿教育当饭碗,仅仅是谋生的手段;第二层次把幼儿教育当职业和谋生的手段,同时又有一定的责任心;第三层次是把幼儿教育当事业,“充满爱的性情”。鉴于幼儿园教师当前地位与待遇的低下,现实生活中第一、二层次的幼儿园教师肯定占到大多数。第三层次的幼儿园教师可能很少,但达到这一层次的幼儿园教师由于超越了现实与功利,心灵能够超然于变幻的世界之上而把握生活的本质,他们可能并不属于最有钱的幼儿园教师,但却是最有幸福感的幼儿园教师。他们会把工作诗化,在与孩子们的纯真相处中让自己感动着,并和孩子们一起慢慢成长。

  (二)以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师幼都体验到幸福

  置身于孩子们中间,幼儿园教师常常会以权威的身份要求孩子做这做那。一番指手画脚之后,我们会发现孩子们做的与要求的相去甚远。于是,当老师的就开始和孩子们叫上劲,不是批评就是说教。孩子们听不进去,老师就更烦了。长此以往,当教师的幸福感必然会消失殆尽。相反,如果教师从尊重、欣赏儿童的态度出发,以审美的眼光看待幼儿,就会获得一份份惊喜。当我们眼中的孩子很可爱时,我们爱孩子的心情必然会油然而生;当我们眼中的孩子在不断进步时,我们自己也必然会更加自信,师幼由此都体验到了幸福。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一位幼儿园教师把自己称作“快乐的孩子王”,认为在天使的乐园里耕耘是一种幸运:“它是那样简单,仿佛一看便知,却又如此深奥,需要人倾其所有的爱心与耐心去观察、体验、研究和发现。就像我们所面对的孩子们的眼神一样,看似清澈却又蕴涵着无数的‘为什么’。与孩子们在一起成长的工作是美丽的、快乐的”。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在市井生活充斥着浮躁和物欲的时候,它是

  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但这种幸福只属于有德性的幼儿园教师。

  (三)幼教研究也是幸福之源

  以研究的态度对待职业生活是一种优秀的品性。幼儿教育总是试图使幼儿获得良好的发展,体验到快乐和幸福,但幼儿教育并不是总能做到这一点,并非每所幼儿园都是幼儿的花园与乐园。笔者以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成人的行为背离了儿童的需要,成人的过度干预使儿童不能充分感受真正的幸福。当我们“好心”“苦心”地教育他们的时候,儿童感到的是童年幸福的丢失,这不仅是一种悲哀,更潜藏着教育的危机。儿童在教育中得不到幸福,作为施教者的教师也不会有幸福。幸福的幼儿教育一定是依循现代心理科学、教育科学而实施的教育,是确实有助于儿童生命潜能激发的教育,即科学的教育,其出发点和归宿是儿童的幸福;其内容和过程应该能够激起儿童的幸福感受。而使幼儿教育充满幸福的关键在于“在儿童教育中运用隐藏在儿童内心深处的那些力量”,对于教师来说,这就意味着不仅要爱儿童,而且要研究儿童。当我们每天面对儿童都感到其灵动生命的活力和张力,感到其个性的日渐形成,感到其身上折射出的我们教育的痕迹,然后我们

  想记下点什么、改变点什么的时候,我们就开始进入研究的境界。这样的幼儿园教师才能获得深层的幸福。

  东西方的“德性论”哲学都将研究和创造看作是在德性统驭、推动、导航、把握下的自我实现活动,认为完整的德性是人创造美好的生活、实现自我价值的内在动力。幼儿园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职业充满探索、研究的热情,对辅助自己完成教育任务的科学理论非常熟悉,才有希望提升自己,并使自己的职业在社会上保持某种权威。如果说学历和职称是专业化程度的表征,那么,研究就是专业化发展的动力。由研究而推进专业化成长,由专业化成长带来自我价值提升,由自我价值提升而感受职业幸福是每一个渴望获得职业幸福的幼儿园教师必然要经过的历程。

  诚然,在谈到幼儿园教师素养时,其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是其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或缺。笔者之所以提出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目的在于强调德性在幼儿园教师成长中起着重要的统驭和整合作用。如果说专业技能和专业理论是一种显性的、表层的教育素养,那么德情就是一种内在的、深层的教育素养。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获得后一种素养更有价值,难度也更大。这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在幼教实践中加强对自身角色的反思与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德性水平,而且整个教师培养与培训制度的设计和

  实施都应将如何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作为核心主题与重要内容来加以考虑。后一方面是十分重要的课题,值得更多的研究者来关注。

  幼儿园教师论文:幼儿园教师教育技能发展的关键点

  摘要]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与发展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狭隘的幼儿教师技能观已日益为人们所摈弃。为促进自身教育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幼儿教师应善于抓住情、趣、恒、细、诚等关键点,用无私的爱与付出赢得幼儿的充分信任与尊重;用丰富多彩、充满趣味的教育活动吸引幼儿;用坚持不懈的常规教育引导幼儿做事做人;用深入细致的成长档案记录幼儿的点滴进步;用诚心诚意的交流与沟通打动家长,形成家园合力。

  [关键词]教育技能;专业发展;幼儿教师。

  过去,人们衡量一位幼儿教师教育水平的标准就是看这位教师弹琴、唱歌、跳舞、说普通话、绘画的技能如何。随着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这种教育技能观越来越为实践所淘汰。人们对幼儿教师应具备的教育技能有了更深入与开阔的理解。[1]总的来说,幼儿教师应善于抓住情、趣、恒、细、诚等关键点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才能不断适应社会飞速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一、在建立师幼关系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情”字。

  爱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儿童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前提,[2]而要建立起良好的师幼关系,就需要教师像父母那样付出真诚的爱,才能赢得孩子的信赖与尊重。为此,教师每天都应高高兴兴地、面带微笑地接待每一个孩子,蹲下身来摸摸孩子的头,亲亲、抱抱他们,平时用温和、亲切的语气对孩子们说话,即使孩子们做错了事,也不大声责备、训斥,而是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自己找找错误的原因。对于新入园的孩子,教师更要给予加倍的关心与照顾。如入园前,力邀家长带孩子到幼儿园来试读,参加亲子活动,开展游戏活动,玩玩具等;正式入园编班后,教师应特别注意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变化和各种需要,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给他们擦鼻涕,帮他们提裤子,为他们梳头发,替他们剪指甲,午睡时拍拍那些难入睡的幼儿,并来回不停地巡视,给他们盖被子等,让孩子们真实而充分地感受到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以此改变孩子们不安的心理状态,稳定情绪,因为依恋教师而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二、在组织教育活动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趣”字。

  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教师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将对幼儿的兴趣与教育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师在选择和组织教育活动时应多采用游戏的形式,营造充满趣味的环境,[3]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如数学活动对孩子们来说通常是很枯燥、抽象的,如果教师善于运用游戏的形式,使之变得生动有趣,比如用找伙伴的游戏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用图形娃娃找家的游戏学习区分各种图形,用小猫钓鱼的游戏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孩子们就能很快掌握基本的数概念,并形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数概念体系。

  为给予孩子们轻松、自主发展的空间与机会,教师还应善于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和年龄特征,激发幼儿参与,共同创设适宜的富有趣味的活动区。如小班孩子恋家,教师就可以为他们设置“电话亭”“娃娃家”等活动区,满足他们与家庭联系的心理需要。大班幼儿的生活比较丰富,教师可以为他们设置“小超市”的活动区,根据孩子能力和水平为他们提供具有不同难度的趣味操作材料,并鼓励幼儿自主分配角色,以促使所有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在培养儿童常规上应善于抓住一个“恒”字。

  幼儿每天在园时间通常比较长,要使幼儿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生活得充实、愉快,并且各个环节都能充分地发挥教育作用,除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外,良好的常

  规是有力的保证。幼儿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具有好模仿、易学、易忘等特点,为此教师首先应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引导幼儿理解这些要求的具体内涵与意义;其次,教师应不厌其烦地时时提醒幼儿遵守各项规则,对常规教育常抓不懈,使幼儿知道什么时侯做什么,什么事情该怎样做,从而保证各项活动都能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教师应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与独立性的发展,使常规内化为幼儿的自觉要求与行为,最终帮助幼儿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良好常规,并发展独立做事、与人和睦相处的能力。特别在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应在争取家长理解与配合的前提下,坚持对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让幼儿从小坚持自己吃饭、擦嘴、漱口,自己穿、脱衣服和鞋、袜,自己喝水、盥洗、大小便等,以促进幼儿独立自主性的良好发展,同时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如何保护自己。

  四、在观察评估上应善于抓住一个“细”字。

  观察评估幼儿的目的,在于为幼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教育,促进幼儿均衡发展。由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其内心想法常常通过外部动作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师的观察记录必须是深入细致的,才有可能是准确的。为此,教师应重视每天的观察记录,建立幼儿个人成长档案,随时

  系统地记录幼儿的发展变化,并根据观察结果,不断变化教育对策,以有效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健康发展。

  (一)重视天天观察记录。

  为了如实地记录幼儿成长中有价值的事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老师可随身携带照相机,以便随时拍下幼儿精彩的瞬间和有趣的现象,下班后再追记为文字。由于班上幼儿人数多,不可能同时对每一位幼儿做详细记录,教师可以每个月选择6名有代表性的幼儿作为重点观察对象,并保证每月对这6名儿童分别记录4次,其他幼儿做一般记录。

  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随时观察幼儿的反应和表现,如他们在活动中的兴趣、情绪如何,对教师的引导有何反应等,同时对幼儿的各种表现做出评价,以此分析和判断教育活动的效果。

  在记录幼儿活动的同时,教师也可记下自己的反思或与幼儿的讨论,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途径或策略等。

  (二)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

  为确保对所有幼儿都进行了一定量的观察与评估,教师应为每个幼儿建立“小天使档案”。为此,教师首先应根据

  幼儿年龄特点,拟定观察目标及评判标准,设计观察记录表格,并印刷成册。观察评估的内容可以分为三大领域,即学习、生活、生长发育,然后再确定每个领域的具体指标,及每项指标的水平等级,从而方便教师确定幼儿在某一阶段的发展状况,并采取富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或补充策略,促进每一位幼儿的均衡全面发展。这种高度个别化的、内容丰富综合的幼儿成长档案也有助于让家长充分了解幼儿在园的发展变化,从而促进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开展家园合作。

  五、在家长工作上应善于抓住一个“诚”字。

  只有家庭与幼儿园在教育上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才能取得高效而高质的教育效果。为此,在开展家长工作时,教师应特别注重一个“诚”字,即用诚心打动家长,赢得家长的信赖和支持。当今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在入园之前通常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备受祖辈与父辈的宠爱与呵护,因此大大加剧了当今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难度,他们在入园初期通常都有着强烈的情绪反应,对上幼儿园很抵触,有的幼儿甚至会出现一上幼儿园就生病,一回家就好了的怪现象。不知其根源的家长,特别是祖父母通常难以接受这种局面,甚至会将幼儿的生病归罪于教师照顾不周。此时,教师就必须能换位思考,不计较家长的猜疑与不信

篇七: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幼教论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增强观察时效

  幼教论文: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增强观察时效

  【摘要】在幼儿园,观察是教师收集幼儿发展资料的重要手段,对幼儿教师来说要教育幼儿,必先了解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每位教师都须炼就“火眼金睛”能“眼观六路”准确、全面察觉幼儿各种行为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但在实际工作中有些教师不善于观察,捕捉不到有价值的信息,不能根据幼儿的表现及时制定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措施。这就需要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观察能力,以增强观察时效通过对幼儿教师目前观察状况的了解、调查、研究。我认为观察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如下现象:1、随机性观察多,目的性观察少2、个体观察多,观察集体少3、表面现象观察多,深入性观察少4、一日常规活动观察多,教学活动观察少5、观察时注重结果多,注重过程少6、观察时目测多,运用多种感官较少7、主观性观察多,客观性观察少8、观察多,研究思考少造成观察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观察经验。对观察幼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全面地把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到观察活动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我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改善观察活动中的诸多现象。一、合理利用有意观察和随机观察二、观察要兼顾个体性与整体性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2、以点带面3、分时段定人观察三、观察要注重过程的客观性。首先要重视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其次要反复地进行观察,教师还要深入地进行观察,最后教师还要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

  四、观察要提高结果分析的有效性,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完整及时,分析观察内容时应客观深入。

  【关键词】

  观察

  随机观察

  观察记录

  观察是人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对幼儿教师来说要教育幼儿,必先了解幼儿,而观察是了解幼儿最重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每位教师都须炼就“火眼金睛”能“眼观六路”准确、全面察觉幼儿各种行为反映,以便及时调整教育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健康成长。而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究竟该观察什么?如何去观察?这一直是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通过对幼儿教师目前观察状况的了解、调查、研究。我们认为观察活动中比较普遍存在如下现象:

  1.随机性观察多,目的性观察少。幼儿教师工作繁忙,教育科研经验有限,所以对幼儿大多的观察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所得观察素材也只是对幼儿一日生活多个环节的琐碎的见闻积累。常常见到什么,记忆什么,致使记忆系统简单像“流水帐”。例如:某教师观察幼儿角色游戏后,这样描述:“娃娃家里xx是爸爸,xx是妈妈,她们在买东西;理发店里xx正在给客人烫卷发;小吃店里xx.......”,如此对每个区域

  都有一个概括的描述,结果虽然观察到的资料很多,但教师却无法通过这次观察寻找出有价值的教育切入口。

  2.个体观察多,观察集体少

  一般情况下,受观察方法、班级人数、观察者兴趣的限制,大多数教师总喜欢观察个体幼儿的个别现象,比如:李X今天午睡情绪反常,赵xx昨天在活动中表现不积极,王x与小朋友争抢玩具等等,而很难观察到全体幼儿,至使一些幼儿总是游离在教师的观察范围之外,导致教师很难发现一些集体共性的问题。

  3.表面现象观察多,深入性观察少

  目前,幼儿园班级内人数偏多,幼儿园活动比较繁杂,环节更换快,教师常常忙于巡视,平日只能被动琐碎地去观察一些明显突出的现象,而随着活动的不断更换,教师视线又常被一些新鲜现象所吸引,所以常观察到一些泛泛的表面现象,而很少对某个现象或某个幼儿的行为有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

  4.一日常规活动观察多,教学活动观察少

  幼儿包括幼儿来园、晨间活动、进餐、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午睡、盥洗等环节的行为现象较多,而记录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较少。可见一些每日“复制、粘贴”式的重复出现的常规活动能够较为频繁地闯入教师眼帘,而每日的教学活动形式、内容不尽相同,教师的关注点在于教案设计,教法使用等多个方面。尤其是一些教师的“唯案至上”理念,常使教师只重视教学组织而忽视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反映表现。导致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少,缺乏对幼儿实际水平的把握回应。

  5.观察时注重结果多,注重过程少

  在日常工作交流中,经常听老师们困惑地讨论:我班xx小朋友爱画画,但最后总画得乱七八糟,一团黑”,“xx小朋友吃饭慢,别人都午睡了,他还没吃完”,“xx爱打人,别人总告他壮”。通过这些言语,不难看出,教师们很注重观察幼儿行为的结果,而往往对幼儿行为发生的过程观察甚少,致使自己找不到问题的原因。

  6.观察时目测多,运用多种感官较少

  一般观察时,教师多用自己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幼儿最细微的行为,动作,却很少运用多种感官从各个方面去洞察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以至于教师经常观察到幼儿的突出外显行为,却很少观察到幼儿情绪、情感的变化特征。

  7.主观性观察多,客观性观察少

  我们经常遇到同一个孩子在不同的教师眼里或不同的班里观察到的情况不同,而且从大多数教师的观察记录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语言:“李x是个聪明调皮的孩子”,“张x是个好动的孩子”,“赵xx文静内向”,由此可见,教师在观察幼儿时多受主观情绪

  印象的影响,真正很少从客观事实去观察分析。

  8.观察多,研究思考少

  教师在日常观察工作中常常是观察多,记录少,看到的多,真正去思考的少,讨论的多,分析研究的少,结果导致一些观察现象中的教育价值挖掘不够。教育指导不能适时限制幼儿的行为表现。

  造成观察活动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是教师缺乏系统的观察方法和丰富的观察经验。对观察幼儿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入透彻,不能全面地把自身的教育观、儿童观融入到观察活动中,从而造成顾此失彼现象。影响了观察的质量。有鉴于此,我们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改善观察活动中的八多八少现象。

  一、带着问题进行观察减少观察的盲目性

  观察是一种带有主观目的的客观信息集中。作为幼儿教师需要根据一定的目的进行相应角度的观摩。问题和目标是我们观察时的出发点。

  1.合理利用有意识观察

  进行有意识观察时,教师事先根据观察目的预设问题,观察时引导幼儿有意识的把感知和注意力引向某一结果和行为方式,选择重要情景进行观察。解决“我为什么要观察,我要记什么。”如:要了解本班幼儿礼貌用语的掌握情况,那就要细致观察幼儿来园离园时“问好”的情景,还可以预设一定的情景,从幼儿交往的角度观察幼儿在情境中的对话,神情及行为表现。教师要善于进行有意识观察,这样可以促使教师深入理解幼儿,研究幼儿,并翔实制定出各种教育计划,减少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

  2.有效利用随机性观察

  教师不单单是“研究者”,“实验师”,更是孩子的“大朋友”“好妈妈”,在与幼儿的频繁接触中随时都可能会观察到一些偶发现像,通过随机性观察,可以迅速地捕捉到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等方面的信息,这时教师要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映,慧眼识别出有价值的内容,有意记在心里,根据情况或及时对幼儿行为做出指导或过后采取合适的教育措施。

  教育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教师有效利用随机观察,在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对孩子“用心去观察”,借助于幼儿在活动中的反应来分析,判断自身所确定的教育目标,选择的教育内容,采用的组织形式,投放的材料及教育过程的具体指导策略等是否适宜,不拘泥于预定计划,而是根据随机观察的感受及时调整活动计划,满足幼儿的需求。例如:一次大班幼儿数学活动,教师出示2、3、5三个数字,让大家编应用题,几个基础较弱的幼儿不知所措,而几个基础好的幼儿却反应冷淡,有的还说“早会”了。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及时改变教学方式,给基础弱的幼儿,每人5根小棒,让他们拥游戏棒编出应用题,而后又说:“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要能编出三道或四道算法不一样的应用题试试看。”“几个尖子”马上眉飞色舞,跃跃欲试。这位教师在活动中随机观察运用

  好及时在现场捕捉孩子的动态,有效促进本次教学的针对性和创造性。

  二、运用多种观察手段解决集体观察与个别观察的矛盾性

  一个老师面对这么多孩子如何技能保证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到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又能保证全面及时的集体观察呢?

  1.选取合适的观察位置。观察中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孩子的对面或侧面保证面向幼儿集体的位置,这样在个别观察中,通过扫视来完成集体观察获得信息。

  2.以点带面。观察前根据目标选择几个幼儿为观察重点,以点带面进行观察,教师在观察点之间转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周边孩子的活动情况,从而获得信息,例如:在区域活动中可重点观察几个幼儿的活动情况,关注这些幼儿和其它哪些幼儿有过交往?每个幼儿在活动中的时间能维持多久?在观察过程中不仅只涉及这几名幼儿,而是把和观察重点有关的全都进行观察。这样以来几个点就形成几个组,几个组就形成了几个面。

  3.采取扫描观察法。扫描观察即分时段定人观察。对班里的幼儿平均分配时间,在相等的时间里,对每个幼儿进行轮流扫描法观察,通过扫描就可以大体了解全班幼儿情况。

  三、注重观察的客观性

  教师要想通过现象看本质,通过行为看动机,就要注重观察的客观性。

  1.观察要求详细准确,不仅要观察到事情的前因后果,还要重视对幼儿行为过程的观察。由于幼儿自我意识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不强,因此必须仔细观察到幼儿行为发生的细节以保证详细全面地寻找教育契机,而且尽量使儿童保证自然状态,可采用局外观察或参与性观察来真实准确地观察幼儿行为。

  2.观察要求反复进行。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断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所以对于一次观察到的个别现象或集体表面现象,教师要持怀疑态度,采取跟踪观察,反复观察方法多次进行观察、分析、认证,以获取幼儿真实、深入的情况。

  3.提出递进性要求,深入观察幼儿。在连续性个别观察中,教师要及时发现新问题或针对幼儿发展情况提出更高要求。例如:有位教师在第一次观察时,发现某幼儿洗手方法不正确,便实施了相应的教育策略;在第二次观察时,她就将注意力放在幼儿洗手习惯的培养上,观察重点看他是否知道饭前便后及时洗手。这样使观察活动层层递进、深入进行。

  4.克服观察者的主观因素影响。教师在观察时要克服自身兴趣、爱好、认识水平、经验及情绪状态的影响,相信亲眼所见的现象,客观真实的记录,不要凭主观印象带感情色彩去观察幼儿,更不要据已有经验主观臆断行事事先给孩子下定义,让孩子在教师的眼里就“翻不了身”何止是心里呢?

  四、提倡观察时感官参与多样化

  “观”顾名思义是看的意思,而“察”不仅仅是仔细看,更具有调查、考察、洞察的意义。幼儿年龄小,情绪变化、性格差异有时不能准确地外显到行为动作上,而且教师工作繁忙,用于观察的时间精力有限,所以在观察时要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不仅用眼睛去看,还要用耳听、用体察、用心感知,从多角度去捕捉幼儿的动作、表情、语言、情绪、情感等方面的信息,洞察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例如:有位教师在观察日记里写到:今天来园,我像往常一样站在门口迎接幼儿,一会XX来了,我主动向他问好,他没吭声,我又去拥抱她,没想他在我怀里使劲挣扎,一松手,从我胳膊下一猫腰钻进了教室,没有了往日对我的热情。于是我有意接近他,故意去拉他手,找他说话,他一直试图抽回手,一声不吭,低着头,躲避我的眼神,我感觉到他对我的排斥和抗拒……。

  五、提高对观察结果分析的有效性

  观察是先行手段,而根据观察结果对幼儿进行分析、指导,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才是目的。所以对观察结果进行行之有效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恰当的运用观察结果,指导我们的教育工作。

  1.观察记录尽量做到完整、详细、及时。教师平时组织活动时,应随身携带一个便签本,和一支铅笔,观察到一些现象随时随地记录。记录时尽量使用描述性语言,客观详细记录所见所闻,不要过多解释幼儿行为,而且为了记录迅速及时,可用符号进行记录,例如:“C→T你好”,就代表幼儿对教师说你好,或者运用现代通讯工具:数码相机、手机、录像机等,随时把有价值的幼儿行为拍摄录制下来,以保持记录的真实。

  2.析观察内容时应客观深入

  分析观察内容时教师要运用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全面思索正确评价。首先要据实从观察内容中找结论,不要带有主观推断色彩,人为制造某种结果。其次,要结合观察内容分析幼儿行为背后的深层原因,切莫简单给幼儿“贴标签”。最后还要从多方面分析寻找原因,一般来说,可从文化家庭背景、生理生物因素、心理社会因素以及幼儿成长经历等多方面寻找原因,以确保分析的有效性。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 幼儿教师 观察 能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