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4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4篇)

2023-05-04 18:42: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意识形态调研报告

  一、调研对象

  某某市某某局等3个市直部门,某某镇等5个乡镇街道,某某村等12个行政村。

  二、存在的问题

  1群众的思想观念与加快开展的形势不相适应。表现在:局部群众大局意识、集体观念淡薄,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顾国家、集体和长远利益;不讲公德、信用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群众观念更新慢,对调整产业结构认识不够,接受新技术、新事物积极性不高;局部群众小富即满不思进取,局部群众不信科学信迷信,迷信活动有所抬头;还有少数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违法犯罪等。

  2、意识形态工作“一手软〞现象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表现在:思想重视不够,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中央及省里的事,离我们距离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那么强调经济建设中心任务繁重,无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开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文化建设等方面存在“一手软〞现象;投入严重缺乏,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经济等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工作安排部署多,检查落实少。

  .

  3、意识形态领域干单位伍建设与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要求不相适应。表现在干单位伍结构不尽合理,人员流动慢,高素质专业人才较为缺乏,干部培训不能经常化、制度化。乡镇文化播送电视站人员缺乏,每个站只有1至2人。在这些人员中,大局部是从事播送电视的,缺乏文化类人才。区文化、体育合设一个局,不利于对口管理。

  4、意识形态阵地设施与群众精神需求不相适应。表现在意识形态阵地设施标准低、条件差,现有的播送电视、宣传文化等方面的设施落后,某某市20个乡镇文化站经费来源少,无法很好地发挥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作用。乡镇文化播送电视台设施(主要是业务楼)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无法很好地利用起来。

  三、某某市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和体会

  (一)抓协调,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

  提高综合协调能力,是加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执政能力的应有之义。围绕党管意识形态的原那么,进一步加强领导,始终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决纠正只抓业务工作而无视意识形态工作的倾向;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形成在党委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参与,调动党委和企业、农村、社区、学校,以及各级行政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格局。

  .

  (二)抓阵地,扩大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

  进一步抓好已有的有线播送、闭路电视的宣传阵地,电影院、文化站、图书室等文化阵地,抓好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健康娱乐健身阵地等建设和管理,积极探索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社会共建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村级民间文艺团队的培植力度,抓好农村图书室建设,加快阵地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好乡镇文化播送站业务楼的作用,使之成为宣传文化、科学技术效劳阵地,提高意识形态工作影响力。

  (三)抓基层,增强意识形态工作凝聚力

  经济开展形势迫切地要求意识形态工作要力促工作重心下移,克服上面热闹,下面清冷的局面,做到“五个增强〞。

  一是增强理论工作的说服力。坚持把党委中心组学习作为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点,完善制度,以用促学,注重实效,形成领导干部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把加强党员教育作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课集中教育、党性实践活动的新思路,形成基层党员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大力开展理论下基层活动,把理论宣讲、理论咨询、理论效劳与在职自学、小集中、脱产培训等结合起来,形成基层干部群众理论教育的长效机制。把课堂教学、读书研讨、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形成青年学生、知识分子理论教育的长效机.

  制。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形势任务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科学精神教育,找准理论宣传与现实生活的结合点,学会用老百姓的话说老百姓的理,切实解决理论与实际脱节、与群众脱节的问题,克服口号式、说教式、注解式的理论宣传,做到内容实实在在,讲解通俗易懂,语言生动活泼,形式丰富多彩,群众乐于接受,使理论工作真正发挥出强大威力。

  二是增强新闻舆论工作的引导力。牢牢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提高舆论引导水平,把表达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更多地报道基层干部群众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更多地报道各乡镇各部门的新成绩、新典型和群众关心的问题,努力使新闻宣传具有亲和力,让广阔群众爱听爱看。高度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影响,积极抢占宣传舆论阵地的制高点。

  三是增强思想道德建设的渗透力。把着眼点放在基层,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道德建设内涵,在重建设上下功夫。加强和改良思想政治工作,突出做好统一思想、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力量等工作;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大力倡导根本公民道德标准,突出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干部思想道德教育,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四是增强文艺工作感染力。把文化开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开展上。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创作人才,健全完善鼓励机制,激发广阔文化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和活力,为群众奉献更多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的原那么,大力开展文化产业,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提升群众文化活动质量,大力抓好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把群众文化工作做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形成制度,形成规模,全面开花。

  五是增强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创造力。抓精神文明创立活动分类指导。对城镇而言,着重以创立文明社区为重点,坚持从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效劳抓起,开展争创文明小区、文明居委会、文明楼院、文明和五好家庭评选活动。对行业而言,着重以窗口行业和执法部门为重点,继续组织开展以“提供优质效劳、建立优良秩序,创立优美环境,争创优异成绩,让群众满意,树立良好形象〞为内容的“四优一满意树形象〞活动。对基层而言,着重在基层单位开展“群众最满意的站所庭院〞评选活动。对城区和农村而言,着重在城区和农村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

篇二: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新形势下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文章表达了新形势下妇女干部学校的职能和目标,分析

  了当前XX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以及基层妇女干

  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困难探究了新形势下妇女干部教

  育培训的创新措施:明确定位,充分发挥联系妇女群众的作

  用;创新形式,启动参与式教学;党建带妇建,聚焦基层,联动发力。

  一、新形势下妇干校的职能和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良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联系的广阔人民群众是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稳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依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良

  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中发〔20XX)4号)在党的十九大

  报告中还明确提出了,新时代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

  织要在党的领导下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

  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发动广阔人民群众坚决不移跟党

  走。这就要求群团内的任何一个组织都要不断发挥自己的特

  殊优势,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

  方法,团结带着广阔人民群众共同为实现党在各个时期的历

  史任务而奋斗。妇联组织的最大优势就是作为桥梁和纽带最

  大限度的联结着妇女群众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联”字优

  势不仅表达在所联系的妇女群众数量大、组织体系分布范围

  广上,而且还表达在工作和效劳领域的范围广上。

  作为妇联开展妇女工作的重要帮手,妇干校本身因妇女

  工作而立,是妇联对妇女干部及妇女群众开展教育培训的基

  地,协助妇联团结、发动妇女投身改革,参与经济建设,促

  进社会开展以及教育、引导广阔妇女,增强自尊、自信、自

  立、自强精神,全面提高素质,促进妇女人才成长是妇干校

  责无旁贷的重大政治任务。各地妇干校的职能定位集中为开

  展以妇女理论与妇女工作实务和能力提升为主的妇女干部

  岗位培训;从事妇女教育和妇女问题的理论研究;指导各级

  妇联系统的干部培训工作。当前XX工作的总目标是社会稳

  定和长治久安,妇干校作为妇女群众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

  宣

  传引导的主阵地,主战场,引导广阔妇女群众感党恩听党话

  跟党走是XX妇干校的核心目标。

  二、当前XX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

  当前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矛盾是对

  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和妇干校在实施基层妇女

  干部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之间的矛盾。

  1、国家层面

  当前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一步开展,我国社会主

  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开展之间的矛盾。基层妇女干部的教育培训也随着

  社会的开展变化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

  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成为

  教育的主题。

  2、XX地区域环境层面

  在XX基层妇女干部培训还必须着重教育和引导基层妇

  女干部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中华

  民族优秀传统

  文化,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主义;增强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增强

  她们对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感,进而升华为坚决的爱国主

  义信念和行动,最终能够将这种深层的政治和道德品质转化

  到实际行动中去,从而保证XX的意识形态平安,维护社会

  的长治久安。

  3、妇女工作实际层面

  随着妇联基层组织体系的改革,培训的层面越来越广,任务越来越重,妇女干部在组织、宣传、凝聚、效劳,学习,创新力等方面的培训需求呈现出强化、深化的特点:对培

  训内容要求更全面,主要表现为:对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进

  一步深化,对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推

  进改革开展和创新能力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对技能专业化水

  平要求进一步提升;对培训形式的需求更多样:即集中培训

  与分散办班相结合;理论授课与社会调研,考察学习,研讨

  交流相结合;教师口授与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相结合;请进

  来与送出去,异地办班相结合。对培训基地的要求更高,要

  转变以固定学校为教育基地的模式,积极主动整合社会资源,发挥各地党干院校、夜校及专业技能培训学校等各种培训基

  地的作用,满足妇女的培训需求。

  三、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面临的困难

  妇干校致力于妇女教育培训,在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妇女群众解难中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和肯定,但在教育培训

  实施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困难。

  1、对基层妇女干部培训重要性认识缺乏

  妇干校的培训对象中包括了优秀乡镇妇联主席、妇代会

  主任、女委员、妇女小组长等,在选送培训的过程中,一些

  基层组织对加强妇女干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认为参加教育

  培训只是听些政治理论课,对实际工作产生效益不大,无视

  了教育培训在提高妇女干部的学习,宣传、实践,创新能力

  等方面产生的长远影警,往往以工作忙、人员少、任务重、无经费等种种理由放弃培训名额,或者不按照通知要求选送

  干部参加培训,造成送来培训的人和办班培训目标群体不一

  致或重复选送同一人参加培训,一些真正需要培训的基层妇

  女干部却没有时机参加。

  2、培训缺乏系统性

  当前妇女干部教育培训体系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在班次

  和课

  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标准的教学大纲支撑,培训内容缺乏

  层次性和多样性。主要表现不同时代、不同对象、不同实际

  却同一课程,没有与时俱进,因地制宜。一些课程内容因为

  聘请党校及其他高校教师兼职授课,在授课时间上无法固定,随意调整课程和凑课时的现象时有发生;因受师资和经费限

  制,妇干校系统自己的教师在理论研究和社会调查方面相对

  较弱,在教学中不能进行深层次的理论研究和探讨,导致培

  训专业性缺乏,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影响了教育的针对

  性和实效性。

  3、培训的方式老套,形式单一

  开展教育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起到宣传教育

  引导的作用,进而推动贯彻落实。一些妇干校在教育培训中

  往往只是满足于教师课堂上“宣”和“教”,对于真正的传播效

  果、育人效果、工作实践关心反而较少,导致理论和实际脱

  节。在更加注重个人体验和主体价值表达的今天,一旦缺乏

  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靠教师个人单一的课堂理论培训模式既不能调动培训学员的参与性和积极性

  也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培训形式,教师最后也会从唱“主角""变

  成唱“独角气

  4、约束鼓励机制不健全

  当前基层妇女干部教育培训经费保障已经大幅提高,国

  家投

  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基层妇女的教育培训事业上,但是妇女干部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学习的动力仍然缺乏,主

  要问题还在于培训考核管理方面,培训后的考评“走形式”,造成学好学不好一个样,结业证人人有份,最后结业证也变

  成一张废纸,有没有参加过培训,在提拔任用也无关紧要。

  无可无不可的培训不仅达不到培训效果同时也浪费了国家

  资源。

  四、XX妇干校在培训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

  近年来伴随着XX妇联的改革步伐,XX妇干校的教育

  培训结合XX实际,转换观念,在培训模式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明确定位,充分发挥联系妇女群众的作用

  群团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在宣传

  群众、凝聚群众、效劳群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妇干校

  的培训也要着重在联系和效劳群众上下功夫。随着XX妇联

  改革的深入,切实加强了自身建设,延伸了工作触角,采取

  专职、兼职、聘用、挂职等方式将德才兼备、有妇女群众工

  作本领和经验的优秀妇女人才吸纳到妇联组织,相应的妇干

  校的培训对象也进行了扩展包括了优秀乡镇妇联主席、女村

  支部书记、女村长、村妇代会主任、女委员、妇女小组长、巾帼宣讲员、女党员、女创业带头人等纳入培训。在此根底

  上,针对培训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XX妇干校进行

  了认真的分析,开展的基层妇女干部培训以爱国感恩,加强

  民

  族团结、提高基层妇女干部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教育为主,职业技能培训以“送教下乡”促进妇女转变思想观念、学习就

  业技能脱贫致富为主,在XX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引领下,更好地为党的事业凝聚妇女人心。

  2、创新形式,启动参与式教学

  改变过去那种一个主题、固定内容,全听“我”说的培训

  模式,在课堂上将”启发式"研讨式"角色

  模拟"案例教学"考察观摹"实践锻炼”运用到课堂上。现在运行成功的案例就

  是XX妇干校的爱国感恩培训,巾帼宣讲员培训。培训对象

  来自南疆教穷困地区优秀基层妇女,根据班次要到达的宣传

  带动基层妇女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特点,在理论

  授课的根底上开发利用XX本地现场教学资源,以本地的博

  物馆、“民族团结一家亲"展馆、创业就业一条街、农博园、美丽庭院等为现场教学点进行观摩学习,让她们亲身感受到

  XX的开展变化与惠民政策实施带给各族群众的现代文明幸

  福生活,增强制度自信,发挥她们作为“种子”的力量,回去

  后通过宣传、引领和实干带动更多的妇女群众认识总目标、落实总目标。

  3、党建带妇建,聚焦基层,联动发力

  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做好“领头羊”的工作才能

  使她仍在凝聚人心、推动总目标落实上发挥带动作用。针对

  村一级的女支部书记和女主任开展意识形态引领、妇女工作

  理论和履职能力提高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女性村干部的履职

  能力,而且能够让她们起到引领作用。村民富不富,关键看

  支部,通过理论授课及让她们在内地兴旺城市一些经济开展

  比拟好的村庄,如北京韩村河,高碑店村、留民营等这些在

  全国赫赫有名的村子学习,感受这些村子的共有特性——就

  是有一个好的村班子,特别是有一个有能力、有作为、有责

  任感的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将乡村两级妇女干部带到现场

  去观摩学习目的就是让她们开阔眼界、树立信心,借鉴经验,宣传推广,发挥带头作用。

篇三: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廉政文化,古代亦称“清官文化”,在中华文明史上源远流长,有包拯、海瑞等一大批清官廉吏,以及《周礼》、《廉耻论》、《官箴》等大量丰富的廉诗、廉文和格言警句。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的“红色廉政文化”,如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中国革命在廉政建设上的成功实践,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历史特征。建国后,我党几代领导人都将反腐倡廉作为坚定的政治追求,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出发,创立和发展了一系列廉政文化理论,赋予了廉政文化崭新的内涵,形成了社会主义廉政文化。可以说,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今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全民族廉洁自律、奉公守法、爱岗敬业、健康向上等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提高的精神驱动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增强全社会反腐倡廉意识,形成廉荣贪耻的思想道德基础和文化氛围,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地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等“六进”步伐,通过筑牢阵地、强化引导,廉政文化建设渗透力不断增强,其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推动力逐渐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其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思想认识不够。随着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开展,廉政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先进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正体现出巨大的影响力和强劲的发展力。但部分党员干部或部分群众对廉政文化的内涵、本质、作用和意义认识不高,理解上有偏差,认为廉政文化无非就是“墙上挂一挂,板上展一展,纸上写一写,嘴上唱一唱”,都是一些表面化的文章,唱唱廉政歌曲、搞廉政书画展、观看廉政影视足矣,廉政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搞不搞无关紧要,以至于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有的领导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软任务、软指标”,是做“虚功”,费时、费钱、费精力,却很难产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不如做一些实实在在的“政绩”;有的职工群众认为廉政文化建设是领导的事,自己无职无权,不够腐败的“资格”,甚至认为让群众参与廉政文化建设是“领导喝酒群众醉”,是无的放矢;有的单位部门认为廉政文化建设理解为是纪委的事,与己无关,参与热情不高,或者认为廉政文化建设只是“隔靴搔痒”,起不了什么作用。特别是当今一些领导干部贪腐行为时有发生,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更让廉政文化建设“无用论”有所蔓延。

  2.渗透作用不深。当今社会存在着一种“文化”,即腐败群体乃至社会人员,在对待腐败行为和腐败现象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畸形的、扭曲的判断和认知,这种判断和认知是反主流的,是与廉政文化相背离的,这就是“亚腐文化”。“亚腐文化”能催生“亚腐败”,一种介于廉洁和腐败之间、但尚未触犯刑律的灰色地带,比如收受礼品、公款招待、公款旅游、大吃大喝、公车私用等现象。当“亚腐败”蔓延成为权力运行的一种习惯、成为民众被迫接受的一种“潜规则”,就会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公平正义,干扰正常经济社会秩序,破坏党群干群关系,动摇党的执政根基,其危害不可低估。“亚腐文化”作为贪污腐败的催化剂,已成为一种社会不良习气,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大障碍。“亚腐文化”之所以盛行,有历史因素和社会因素,但也充分说明了廉政文化的渗透力还比较弱,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不够扎实,还难于从信念层面纠正被“亚腐文化”侵蚀的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和道德法则,不能够从情感上、心理上影响、引导、决定人们的行为,导致反腐倡廉的文化氛围还不浓,“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廉为美”的良好社会环境还尚未营造起来。

  3.体制机制不完善。在组织层面上,廉政文化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一是缺乏有力的领导体制。目前廉政文化建设大多处于“自发”阶段,一些党委、政府还没有真正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工作议事日程,各地开展与否、层次高低、力度大小基本取决于

  党委、政府以及纪委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组织化程度偏低。二是缺乏有序的工作机制。虽然各地普遍成立了廉政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等机构,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约束机制,一些职能部门往往是被动应付,没有纪委的督促,就很少主动去抓各自承担的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很多情况下处于纪委唱“独角戏”的尴尬状态,从而造成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不清、责任不明。三是缺乏有力的经费保障机制。廉政文化建设无论是搞活动、做宣传,还是挖掘传统资源、打造主题设施等,都需要花钱,若经费保障不足,各单位只有对廉政文化建设“拉闸限电”,导致廉政文化建设出现“运行速度缓慢”或“死机”现象,使其陷入了“阵热式”这样一种忽冷忽热的漩涡之中。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特别是财力的保障。由于在资金保障上缺少法治方面强有力的支持,廉政文化建设经费大多没有列入地方财政预算支出,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廉政文化建设的发展。

  针对存在的这些问题,拟提出以下对策:

  1.强化宣传教育,增强廉政文化建设主动意识。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适时对领导干部进行反腐败形势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条规教育、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和反面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文化修养,提高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要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与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廉政文化的宣传,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广泛宣传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崇廉倡廉良好氛围,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之中,通过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到廉政文化是先进的重要组成,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基础性工作。帮助党员干部群众及时消除“无用论”、“与己无关论”、“形式主义论”等模糊认识,克服“走过场”的表面现象,摆正廉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唤起他们主动投入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廉政文化的创造者、参与者。要创新廉政文化建设新思路,把机关、社区、学校、农村、企业、家庭作为廉政文化的阵地,使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生力军。通过丰富活动载体,运用生动活泼、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整合基层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农村文化要素的作用,拓展廉政文化市场,以城镇带动农村,以党员干部带动群众,延伸廉政文化的触角,形成廉政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条件,使廉政文化根深扎于基层。

  3.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廉政文化建设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把廉政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融入反腐倡廉建设、宣传思想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要按照建立大宣教工作格局的形式,开展廉政文化建设,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要建立健全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建立科学的考核标准,促进廉政文化有序进行。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成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者、实践者和传播者,率先垂范,真抓实干;宣传、文化、广电、报社、党校、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互相推动,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联动效应,整合廉政文化资源,形成全党全社会抓廉政文化建设的合力。要建立以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自筹、社会各方面赞助的廉政文化建设保障机制,不断扩大廉政文化建设资金的筹措渠道,加强对廉政文化建设的投入,切实保障实施廉政文化精品工程、开展重大廉政文化活动所必需的资金。特别是对廉政文化示范点建设,要有必要的资金支持,对示范点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在体制上保证廉政文化建设的开展。

篇四: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妇女社会工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女性角色

  1、性别角色是社会角色中的一种类型,是建立在生理因素基础上的先赋角色.2、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从而将女人一生中都处于听命从属于男性的地位确定无疑,并不可更改

  3、“四德”(德、容、言、工)是女性基本道德规范和衡量标准。

  4、“女正位于内”,女性的活动被限定在家庭的小圈子之内。

  当代中国妇女问题

  ①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的完善和落实问题

  ②女性就业面临的问题

  ③妇女教育问题

  ④妇女的生殖健康和生育权利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⑤妇女的家庭暴力(主要是婚姻暴力)问题

  ⑥

  对女童的社会歧视问题

  ⑦

  女性的资源与环境权益等

  开展妇女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女性问题的公共化

  女性问题的差异性

  妇联工作的局限性

  性别意识的主流化

  妇女社会工作的定义

  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案主而进行的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换句话说,妇女社会工作是借助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来对妇女进行服务的活动。妇女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提高妇女能力,赋权于妇女,整合妇女服务资源,从而帮助妇女完善自我,获得社会发展,并推动社会公正。

  妇女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

  妇女

  家庭儿童

  男性

  社会

  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

  ①针对特殊困难女性人群的妇女社会工作:②

  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

  ③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

  ④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

  ⑤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

  针对全体女性人群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

  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

  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

  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

  婚姻家庭咨询服务

  维护妇女合法权益

  妇女社会工作的公共领域

  社会主流价值观

  思考题:您觉得女性主流价值观是什么??

  社会政策

  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

  教育制度

  大众传媒

  私人领域

  自我价值观

  美丽牢笼:最为突出的就是女性对于生理身体的过度关注,这主要体现在女性对美丽的病理化追求

  婚姻的梯度效应:主要指的是在婚姻中男女地位、权力的阶梯差异,具体表现在目前的婚姻组配中一般是男性高于女性。

  家庭权力

  家庭暴力

  性骚扰(性骚扰,这个字眼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人们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中国,84%的女性遭受过不同形式的性骚扰.性骚扰中,50%来自工作场所,其中36%来自上级,14%来自同事。性骚扰表现形式尚无统一界定,一般认为有口头、行动、人为设置环境3种方式。口头方式:如以下流语言挑逗女性,向其讲述个人的性经历或色情内容;行动方式:故意触摸碰撞异性身体敏感部位;设置环境方式:即在工作场所周围布置淫秽图片、广告等,使对方感到难堪.)

  完善我国女性权益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妇女社会工作原则

  ①性别的双重视角

  ②个人的就是社会的③

  强化性别意识敏感度

  ④女性为本

  ⑤强调关系

  ⑥

  尊重差异

  ⑦

  追求平等

  ⑧

  立足社会

  妇女社会工作的理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妇女解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妇女在创造人类文明、推动社会发展中具有伟大的作用)

  妇女被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

  社会性别主流化

  社会性别:哥白尼式的革命。

  男性和女性存在有许多不同,这种差别不仅仅表现在生理方面,同样也表现在行为方式、社会身份等多个方面。?

  社会性别是后天的、是社会文化重新建构的结果、是可以改变的。

  真正对女性起决定作用的是社会性别,也就是后天的社会教化。?

  深刻地揭示、反省和批判了传统社会中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对女性的错误塑造和粗暴宰制,女性主义同时还进一步将批判的锋芒指向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社会制度。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

  ①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

  ②批判现行社会政策

  ③注重法制作用

  ④加强女性的四自精神(自尊、自信、自立、自强)

  ⑤赋权于女性

  ⑥

  女性的团结

  ⑦

  社会同情和支持的争取

  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策略与途径

  要强化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自上而下地从制度上保证将性别意识贯穿在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的全过程

  要逐步改变权力结合体系的构成

  要强化全社会的性别平等意识

  要建立国家及地方一级的性别平等监察机构,保证社会性别意识政策和方案切实得到实施和有效的监督

  妇女赋权

  1.目的是通过工作者和当事人共同合作,让妇女有能力认识到自身的真实处境,引发她们对形成这种境况的因素进行思考,寻找途径,采取行动来改善处境。

  2。也就是说达到当事人掌握生活空间与发展的各种有利动力,包括自我意识觉察(个人层次)、互助合作开拓资源与机会(人际层次)、脱离受压迫的环境与改变社会(环境层次)。

  意识提升

  增强能力和发展技能

  参与并扩大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支配和决策的力量

  行动,以得到两性间更多的平等

  参与式发展理论

  ①女性和男性一样都是发展的主体

  ②女性的决策权是体现参与式理念的重要方面

  ③女性应该平等地获得资源

  ④建立妇女组织与网络

  ⑤建立保证妇女可持续性地在各个层面上参与的机制

  注意事项

  妇女参与对自己问题的界定,而不仅仅是专家或者学者定义

  妇女参与制定自己问题解决的目标的讨论、界定和解决策略的全部过程中,而不是被动地等待解决;

  工作员和当事人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工作员是协助者的角色

  妇女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巧

  ①相信妇女、接受她和她带来的问题

  ②鼓励妇女要为自己的负担设限,并同她们一起设法释放一些负担,为妇女创造空间

  ③鼓励分享经历、资源和应对策略,认可和证实妇女所表达的情感,也包括自己的,这些是评估、行动和策略的部分而不是阻碍,要查核给自己的女性服务使用者的信息,对那些谴责受害者的界定和评估提出挑战

  ④发展带给妇女力量的工作方法,积极向他人学习好的方法,并尽可能推广,与他人合作,为妇女发展资源,将妇女转介给能使妇女感到力量的机构和服务,帮补自己的工作或给予妇女其他的资源

  妇女个案工作

  妇女个案工作过程就是聚焦妇女本人,把她当做成年人,一个独立个体,帮助她阐明自己的情境,她对自己的看法,她的生活中发生了什么,她的感觉和可能的选择,而非女性主义取向的社会工作会倾向于强调妇女所扮演的家庭与社会角色,强化其照顾者的身份,忽略妇女自身需要。

  (一)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二)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1、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

  2、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3、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

  特点

  妇女个案工作在预估中须包括相关社会政策的信息、社会默认和期待。妇女的问题多与其照顾子女和家庭的责任有关.?

  妇女的这些工作被社会低估,得不到男性和社会政策的支持,是妇女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如果看不到这一点,个案工作非但不能增进妇女福利,还会因将问题归因于妇女个人能力欠缺而加重妇女的自卑与负担。

  在计划与实施阶段,工作者要有效地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她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所进行的重要工作要求获得支持和资源.传授持家技巧、亲子技巧,要在认可妇女自身需求的前提下进行。

  个案技巧

  (一)建立关系技巧

  (二)预估技巧

  (三)行动技巧

  建立关系技巧

  1.

  鼓励服务对象表达个人化的经验,讲自己的故事

  2.

  要确保满足服务对象的基本需要与安全

  3.

  运用的语言能够表达向往的现实

  4.

  从服务对象的“此时此地”开始

  5.

  减少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实际和符号上的地位差异

  6.

  7.

  8.

  9.

  认同特定服务对象的“专家知识”

  与服务对象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赞许关系中的相互性

  尊重防御与否认,认可其在心理安全上的功能

  预估技巧

  1)

  避免从现有框架和抽象变量开始

  2)

  要服务对象写下社会化历史

  3)

  相信妇女的故事;聚焦于条件与环境

  4)

  探讨服务对象所用词汇和所讲事件的意义

  5)

  探讨意识形态和物质上的障碍和机会

  6)

  寻找与服务对象固有的追求健康的渴望和努力结盟

  7)

  辨识个人和文化的优势模式

  8)

  分析在工作者-服务对象关系上的权力运作

  9)

  分析服务对象处境中的权力运作

  10)

  用梦、幻想和故事来使优势和力量浮现

  11)

  分析和突出要改变权力关系和角色关系的想法

  12)

  辨识某些内化的观念的后果

  13)

  认可事务的相关性

  14)

  运用根植于服务对象真实和想象的现实中的符号、传说、仪式

  行动技巧

  ①传授互动技巧,包括面质

  ②鼓励阅读肯定妇女的专业和流行读物

  ③运用服务对象的杂志、创造性写作、艺术、舞蹈、游戏和戏剧

  ④运用自然或建立的支持和行动组织

  ⑤将以任务为中心的解决具体问题与表达性的过程结合

  ⑥

  传授达成共识的决策模式

  ⑦

  寻找和打造围绕已存治愈和援助模式的实践

  ⑧

  为自我肯定和发挥个人力量创造机会

  ⑨

  鼓励和传授个人责任和集体行动

  ⑩

  将创造选择作为实务目标

  11重视和分析过程

  12通过合作和集体行动来改变压迫性的结构,获得政治力量

  13传授自我倡导

  14创造和增强那些为大家工作的连结,质疑那些没有这种功能的连结

  15推动男性去分析和分享权力及特权

  16使女性的优势与文化显现在环境中

  1聚焦于(经济、文化,身体)项目与服务的可获取性

  1以团队和集体方式实践

  1在组织结构、过程和项目设计中体现实务原则

  2将多样性整合进实践过程与环境中。

  妇女小组工作

  就是将小组工作方法运用于解决妇女个人问题、妇女个人和群体的成长与社会目标的完成的一种专业服务。

  小组工作尤其适合女性。有关女性的研究发现,女性乐于表达,重视人际连结,这些特点对小组工作的顺利开展非常有帮助。实务工作也显示小组类活动中女性组员占多数。

  类型

  发展性小组

  支持性小组

  预防性小组

  无性别意识的小组

  1.这类小组关注的问题是两性共同具有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认为是两性无差别。组员也多是男女都有.在小组中不会触及两性不同处境与所关注问题的产生与解决的关系

  2.小组主题与目标遵循社会工作的传统和特定治疗理论的假设。如一些沟通技巧训练小组、减压小组。还有一些以社区为本的成长性小组,视妇女为社区资源,小组目标是挖掘妇女参与社区、服务社区的潜能.典型形式是在

  小组里为妇女提供义工训练、领袖训练.在大陆这类社区为本的小组则更加注重回应政府的要求.工作的重点

  社会工作者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

  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小组中的每一个妇女,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她们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

  努力增强个别成员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

  小组必须协助小组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

  家庭为本的小组

  1)

  关注妇女在家庭中的角色,所选取的主题多是围绕妇女在扮演妻子、母亲、儿媳、老人照顾者的角色时所产生的压力与冲突,目标是增进妇女的精神健康,促进其角色功能的发挥,从而强化家庭

  2)

  以支持和成长性小组为多

  以妇女为本的小组

  1.这类小组的出现与女性主义运动密切相关。小组的共同特点是关注妇女自身的成长,肯定女性的经验,理解和分享女性经历,强化女性的身份认同、自我形象和自尊感,鼓励其看到自己的成绩,为自己进行的工作要求获得支持与资源

  2.与女性主义的小组不同之处在于接受与女性主义不同的观点。在北美地区,这类小组会运用女性文化,如女性诗歌、音乐、艺术等做为实务技巧

  女性主义小组

  1.

  在所有小组中,在所有主题中,不论组员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坚持女性主义理论是理解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基础,认为彻底解决由性别偏见及其他压迫和剥削造成的多重伤害,必须改变社会政治结构

  2.

  强调女性服务使用者的问题是政治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与妇女的不平等的权力、地位、选择有关.坚信服务提供很难由一个工作者来进行,常常需要一个团队。并且服务要表达妇女的需要而不是让妇女适合现存的服务。

  3.

  女性主义小组特有的小组模式是提高觉悟小组。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妇女们对社会当中男女不平等的反抗,另一个相对次要的原因是传统的心理治疗方法忽视妇女,不能满足妇女的需要。

  4.

  这类小组设计成非领导的,无等级的,让每个组员都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并参与决策;组员轮流领导小组,讨论的话题不仅仅包括妇女受压迫,还包括妇女关注的其他话题;组员通过熟人宣传、妇女出版物和妇女组织来招募

  香港—圣公会麦理浩夫人中心

  活动目标

  组织区内单亲母亲家庭,建立彼此之间的支援网络,借此实现互相支持及自我依靠的概念

  提供教育性及支持性的服务以防止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恶化及恢复其家庭功能,并回应其独特服务需要,如情绪、人际关系及亲子沟通

  提升社区人士对单亲母亲家庭问题的关注,并接纳此种家庭乃是众多家庭中的一种家庭模式。

  策略及内容

  ★

  主要运用了网络发展策略,采用了多项网络工作策略,包括互助小组网络及义工联系策略.这些网络最终希望提高单亲母亲及其家庭的互相支持能力

  一、网络服务发展阶段

  服务探索阶段

  包括搜集有关现存服务资料,参加者需要及特色、强化推行的理念及因应参加者特色计划服务内容.

  二、服务推行阶段

  借助工作员所提供的康乐与深化活动,运用网络发展策略去建立单亲母亲家庭的网络。另一方面,也从中培养一批单亲母亲会员去协助工作员为更多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提供服务。

  三、服务重整阶段

  借问卷的结果重整工作计划,也因服务已推行了一段时间,过程中部分服务对象会流失及加入,故需重新厘定所需人手、资源及对推行阶段所面对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法。

  四、服务巩固阶段

  基本上,单亲母亲家庭在此阶段已能建立有效的多项网络,而这些网络的顺利运作,增加了单亲母亲家庭的家庭功能及生活满足感

  工作员之手法及角色

  1.本项单亲母亲家庭服务在中心内以跨部门服务计划形式推行,由小组工作部、家庭教育部及社区工作部分别抽调部分同工于工作时间推展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小组活动、单元式活动及社区教育活动,包括义工网络及互助小组策略

  2.在1993年主要运用互助小组手法,分别建立了两个在职及非在职单亲母亲支持小组,发挥同辈支持功能,

  让她们分享及交流处理类同问题的方法,建立互相信任的支持关系

  3.在义工网络建立方面,本中心更动员了一个职业青年义工小组为单亲母亲的子女筹划两个儿童社会化小组,教导他们与别人相处之道及如何适应单亲子女的角色。

  4.在1995年,中心共提供了30次单亲母亲活动,主要分为五个类别:社交、支持性、发展性、互助及教育性活动,对象除单亲母亲外,更注重其子女的成长及发展,活动包括56节小组活动(四个家长小组及五个儿童小组)、5个例会、4个讲座、4个户外康乐活动、3个技能训练课程及5期会员季刊。

  妇女社区工作

  ①所谓妇女社区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理念支配下,以社区妇女为服务对象,在充分了解和确定社区妇女的需要及相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发动和组织社区妇女参与集体行动,利用社区内外资源,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在社区范围内与妇女有关的问题

  ②同时,积极培养社区的妇女领袖、培养社区内妇女的互助精神和民主参与的能为,从而推动整个社区的妇女全面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③可以有许多针对妇女的服务内容放在社区的层面上展开,如妇女合法权益的维护、男女平等的倡导、妇女互助、合作精神的推展、妇女个体自我成长意识的熏陶,等等.女性主义网络

  ★妇女网络的发展通常可以是多个全女性小组之间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组织.还有很多其他联结方式,如同地区、跨地区、同类处境的妇女小组与组织结盟。

  建立网络有很多益处:

  进一步扩展妇女的接触面,跨出“私人"范畴;?

  通过找出共同关注点,来将关注点推升到政策层面;?

  分享推动两性平等的策略及个人经验,巩固信念、集结力量

  分享资源、信息、互助及运用社会资源

  类型

  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

  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女性主义运动

  ★妇女组织形成网络后,可以针对特定问题开展社会行动,公众教育、推动政策制订者和大众关注妇女问题,如家庭暴力、性骚扰等,将妇女问题提上政治议程,寻求运用社会资源来解决

  妇女社区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妇女社会工作常常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但90年代前在很多发展项目中缺乏性别视角.随着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日益扩大,特别是妇女活动家参与到发展项目中,社会性别的概念开始被引入,发展项目逐渐考虑妇女的需求,强调和追求两性平等

  工作模式—倡导

  ★指的是社会工作者为了确保社会公义,站在一个或多个服务对象,或某些团体、某些社区的立场上,直接从事代表、捍卫、介入、支持,或提建议等活动的过程。倡导的前提是环境阻碍服务对象自决或引起了社会不公,并需要变革

  搜集信息是倡导的核心

  1.

  在倡导一项政策前,一定要充分了解情境、政策、公众观感、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和其他有关问题,要了解服务对象的背景和呈现的问题,要了解服务对象所在社区的问题与人口特征,有了这些资料才可以进行预估和发展社区策略

  2.

  倡导在微观上指的是,为了要满足一个服务对象的需求,而要求变通某种服务提供方式


推荐访问:妇联意识形态工作存在问题 妇联 意识形态 存在问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