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8篇)

2023-05-03 12:0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结合国防历史,谈谈对国防建设的启示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

  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

  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7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

  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

  答案补充

  由此可见,如果当时中国拥有自己的强大空军海军,日军的侵华时间是可以缩短的,只有国富军强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上再不燃起战争之火.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现当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启示

  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巩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装备更加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

  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仅供学习交流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交流

  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仅供学习交流

篇二: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国防动员建设”的要求。国防动员体制是国防动员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组织制度,是国家关于国防动员的组织系统、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的规范。

  国防动员体制的功能状态,对于增强国家的国防动员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在我的心中,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引以为高尚的事业,而从事国防事业的人是世界上最高尚与伟大的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在不断发展,人类在不断进步,社会也变得更加文明。国家、种族的界限日益缩小,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素质也越来越高,和平与发展成了当今社会的主题。在许多人的印象中,国防只有在战争年代才值得重视,在这个和平的年代里显得多余了。

  可是,如果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无论多强大的经济也会化为乌有。众所周知,落后便要挨打。当今霸权主义,强权横行。

  由于一次海湾战争,原本风光富裕的伊拉克也算一个经济强国,但现在却只能任人宰割,前几年的阿富汗和南斯拉夫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假如他们拥有自己强大的国防后盾,还会任人宰割吗?假如美国等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作后盾,他们能够肆意的挑起战火吗?

  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美好愿望和宏伟蓝图,可是罪恶的子弹还在威胁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甚至威胁到全世界的和平.人民军队担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没有他们,就不会有和平稳定的发展局面,就不能与霸权主义斗争到底;没有他们,人民的生命财产就无法保障。

  当圆明园的华丽与高贵被英国传教士的书信传回英国时;当康乾盛世浮华背后的致命弱点渐露时;当英国使者的通商请求被清帝婉言谢绝时,没有人能想到,中国即将经历100多年的劫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31年9月18日的九一八事变.中国的万里土地上,受到了外国列强侵华炮火的洗礼,也是我感到只有国富兵强才能拥有自己的主权与和平安定的发展当鸦片大量的流入我国,由道光即位之初的四千余箱,到道光十八年,即鸦片战争爆发之前,已猛增到四万零二百箱.鸦片的泛滥,影响了民众的身心健康,使吏治败坏导致中国白银外流,政府财政收入短绌。清政府破于压力加之林则徐一针见血地指出:鸦片不禁,几十年后会弄的国贫民弱“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种局面显然是道光帝无论如何也不想看到的,“兵"“银"是封建统治的两大死穴。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1838)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但是,当时清政府给与战争的财政运算本来就少之又少,再加上各个级别的大小官吏层层的压榨剥削,致使军费紧张,士兵所用枪支大多是鸟枪,舰炮的炮弹大多不能爆炸,武器装备甚至不如明朝,清政府是以弓箭和腰刀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所以在清政府执政的200多年中,武器根本没有任何改进。在当时清政府的官兵浴血奋战,可是由于敌我双方的武器比例悬殊太大,致使鸦片战争在敌方压倒性优势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签下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中国的主权。他规定中国割让香港,赔偿二千一百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口岸城市对外通商,此外英国还享有协议关税,而通过《南京条约》补充文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的签订得到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优惠国待遇和开设租界等特权。

  如果清政府的官吏都尽心尽力的维护国防的建设,不把军费中饱私囊,就不会指使清军的装备不进反退。在鸦片战争中清军的人数远远超过英法联军,但是就武器装备和性能来讲,几乎就是冷热兵器之间的对话,这无疑是导致这场人数悬殊的战争以少胜多的结果的必然因素。所以,我觉得。只有国富兵强才能不受外国列强的欺辱.

  而在2战的反法西斯的战场上,中国人民始终坚定不移的坚持抗日求国的基本思想。经过8年的艰苦抗战终于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了中国,但是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的苦难是不可磨灭与消除的。1937年月7日夜11时,日军驻丰台部队,在宛平城外芦沟桥附近,借口夜间演习中,失踪士兵一名,无理要求派部队进宛平城搜查,为当时驻芦沟桥的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吉星文部所拒绝。双方正在交涉中,日本侵略军竟向宛平城射击,继而开炮轰击宛平城和芦沟桥。日本军国主义向中国发动全面战争从此开始.

  8年抗战中的中国的海空军都很弱小,不具备与日军抗衡的实力。但他们同样为抗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海军将士们拆下舰炮,自沉舰艇,作为炮兵,步兵参战.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8年,创造了无数辉煌:抗日天神高志航指挥我们的战斗机在8.13空战中击落日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使中国空军一战成名;飞行员阎海文在飞机中弹跳伞后落入日军包围,敌人要他投降,他拔出佩枪杀了几个鬼子后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牺牲前高呼:“中国无投降之空军!”;飞行员沈崇诲在飞机被敌人舰炮击中后毅然驾机撞向敌舰,与敌同归于尽,让鬼子领教了中国的神风特攻。...。.中国空军的200多架飞机在开战不久就打光了,后来国家集中有限的财力坚持打掉多少就买多少。后在美国援华航空队的帮助下,坚持到了1945年,我们扬眉吐气的时候到了,芷江会战,中美联合空军完全掌握了制空权,鬼子也尝到了被飞机狂轰滥炸的滋味,此次战役是抗战史上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答案补充

  由此可见,如果当时中国拥有自己的强大空军海军,日军的侵华时间是可以缩短的,只有国富军强才能使我国的土地上再不燃起战争之火.76年前,我国经济落后也是造成国门洞开、生灵涂炭的一个重要原因。看昨天知国耻,看今天想国兴,看明天盼国强。只有致力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为了不再做“弱肉",不再被“强食”,我们必须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以科学发展来大踏步地向前追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我国经济总体规模虽然比较大,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100位之后。面对现实,倍感发展之急迫,不思发展就如同当年的不抵抗,有发展才谈得上民族尊严,才能在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中,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真正巍峨挺立。

  现当代国防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这里分阶段加以阐述.

  启示

  中国国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国防便产生了。中国古代国防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到清王朝中国开始了屈辱的国防历史,进入近代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不断侵略国家利益严重损害,随着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新中国的诞生,我国才摆脱了被西方帝国主义侵略的命运,新中国建立后又陷入了资本主义列强的重重包围,并进行了多次对外战争,在中共的英明领导下都取得了胜利,有力的维护了民族独立和国防安全。下面谈几点中国国防历史留给我们的启示.

  一经济实力决定国防力量

  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往往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它可以从庞大的国民收入获取更多资源来投入到国防建设上,如果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力弱,但还要把大量的资源通入到国防里,透支财政,是国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那这个政府里倒台已经不远了,新中国初期由于八年内战,国民经济凋敝,党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既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又要应对国外反动势力的颠覆,最终党英明决断将国防建设放在首位,巩固了新生政权,但在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受到了局限。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我国国防建设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武器装备更加

  先进。

  二稳定的政局是国防安全的保障

  政府是组织国防建设的主要推动力,所以政局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国防安全.抗日战争初期,日本侵略军三个月就侵占了东北三省,还厚颜无耻的建立了他的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全国的声讨声讨蒋政府的不抵抗政策的压力下,蒋介石又提出了“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又开始了新的对苏区的武装围剿,侵华日军趁机将魔掌伸向华北,攫取多项侵略权利。中共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得到了许多人士的认可,经过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决定联共抗日并在正面战场积极地防御,使日军快速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为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同时证明了我国的国防实力不容小视.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篇三: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新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及启示

  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建设的内容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战场建设,人力物力的多种动员准备:边防、海防,空防和人防建设,战略物资的储备,国防工业建设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对人民群众和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发展国防体育事业,建立,健全国防法规体系:军事理论研究,发展军事科学,制定并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战术原则:后备力量的建设,以及与国防相关的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电、能源、水利、造林、气象、卫生、航天等方面的建设。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重心,随之转到巩固国防、建设现代化国防上来。为此,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这也成为我国日后国防建设发展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有:

  1.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对外永远不称霸,决不侵犯别人,也决不允许别人侵犯中国。

  2.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以保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和平,为国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安全保障。

  3.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把国家经济建设放在首位。国家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重视加强国防建设,在不断增加国家经济实力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国防现代化。

  4.中国的国防现代化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的方针。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广大军民共建国防。国防斗争要综合运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种方式,实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

  5.必须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军队建设应保持适当规模,注重提高质量,不断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建设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国防军。

  6.建立完整的国防科研和国防工业体系,实行平战结合、军民结合的方针,根据本国本军的特点发展武器装备,尤其要重视发展当代尖端武器和技术装备。

  7.普遍实行民兵制度,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8.加强战略后方建设,为未来反侵略战争提供巩固的战略依托。

  9.对付外敌入侵,仍要坚持人民战争的路线,坚持立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优良传统。

  随着国家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中国国防建设也逐渐面向国际化,并根据国

  情和国际大环境的需要做出调整,为此邓小平对新一阶段的国防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1.从现代化的世界潮流出发,提出军队建设的目标: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2.坚持党的建军原则,强调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3.依据中国的国情,提出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的原则。

  4.对全面提高军队战斗力进行总体设计,把和平时期的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加以强调。

  5.主张加强军队整顿,健全规章制度,从严治军。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的国情和国际环境提出的江泽民国防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针对时代发展变化,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内容包括:

  1.

  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

  2.

  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

  3.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

  4.

  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5.

  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并用以统揽军队建设全局;

  6.

  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

  7.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

  8.

  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

  9.

  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

  10.

  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11.

  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道路;

  12.

  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

  13.

  军队现代化建设动力在改革;

  14.

  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等。

  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发展要求的高度,根据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特点规律,就我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主张。这些思想和观点对加强人民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2.把坚决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的历史使命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根本要求

  3.把着力推动军事领域的“四个创新”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动力

  4.把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作为加强人民军队建设的重要抓手

  总结历史和革命前辈的经验不难看出新中国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脉络,从建设和巩固国

  防基础,到军队的思想和现代化建设,每次调整都契合了国家发展和国际环境的需要,并给日后国防建设思想的发展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宝贵财富。

  根据各时期党和国家提出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我总结如下:

  1.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

  2.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适应世界军事变革新趋势和我国发展新要求,着眼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军事理论、军事技术、军事组织、军事管理创新,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筹划,推动各项建设有机衔接、有序发展。

  3.积极开展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推进军事训练转变,深化训练模式、训练方法和训练管理改革,大力加强全系统全要素联合训练,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适应性、研究性、检验性训练,不断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4.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力度。加强军事立法工作,推进军事法制建设,严格按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管理教育部队、开展工作、规范行为,保持部队正规的战备、训练、工作和生活秩序,不断提高部队正规化水平。

  5.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适应我国安全环境的新形势和维护发展利益的新要求,突出重点行业和领域,突出科技参战在前,突出综合动员保障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努力提升核心动员能力、体系动员能力。

  6.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科学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推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国家现代化建设协调发展,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面对未来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国家的国防建设目标也会不断做出调整,作为祖国未来的基层军官,国防建设思想是我们学习的重点。通过不断学习,我相信我们能经受起未来来自各方面的变化和考验。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深化改革,为建设一支经得起考验,打得赢现代化战争的革命军队做出我们的贡献。

篇四: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中国国防给我们的启示

  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实力,军队,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上受制于人。中国国防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新世纪的大学生,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保护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牢记国防兴衰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地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建设中来是我们的义务。

  铭记当代青年的使命,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做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工具的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应,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状况!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春秋战国到秦,汉,直到盛唐,中国国防总的来说是发展的,到盛唐达到鼎盛。然而,进入唐朝末期后,国防便日渐衰落,特别是南宋和明末,可以说是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一部中国国防史表明,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明修,国家统一,国防就强大,而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腐败,国家四分五裂,国防就削弱或崩溃。中国的一些封建王朝的国防史,都呈现一条由盛转衰,盛衰交替的波浪式的发展轨迹。

  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后盾!西汉经过“文景之治”,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略大反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同封建王朝相反,宋代奢侈成风,“冗官,冗兵,冗费”成灾,府库不充,边用匮乏,加上朝廷政治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纵观历史,外患几乎从未中断,直至被强大的蒙古骑兵所消灭,史称“积贫积弱”,正好反映了宋朝经济危机同国防危机的内在联系。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摘要:国家的政治状况,经济实力,军队,武器装备,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支柱。

  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保障,它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荣辱兴衰,生死存亡。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可靠的国防,就无法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就会在政治经济上受制于人。中国国防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领土完整,促进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建立巩固的国防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做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新世纪的大学生,关注国防,了解国防,保护祖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牢记国防兴衰和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增强国防观念,自觉地投入到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防止外来侵略的国防建设中来是我们的义务。

  铭记当代青年的使命,让我们一起回溯历史,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王朝的出现,做为抵制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工具的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与之相应,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历史启示。

  国防的兴衰取决于国家的经济状况!从整个中国历史来看,春秋战国到秦,汉,直到盛唐,中国国防总的来说是发展的,到盛唐达到鼎盛。然而,进入唐朝末期后,国防便日渐衰落,特别是南宋和明末,可以说是到了一触即溃的地步。一部中国国防史表明,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明修,国家统一,国防就强大,而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的时候,政治腐败,国家四分五裂,国防就削弱或崩溃。中国的一些封建王朝的国防史,都呈现一条由盛转衰,盛衰交替的波浪式的发展轨迹。

  经济实力是国防建设的后盾!西汉经过“文景之治”,使当时的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汉武帝发动了对匈奴的战略大反攻,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同封建王朝相反,宋代奢侈成风,“冗官,冗兵,冗费”成灾,府库不充,边用匮乏,加上朝廷政治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纵观历史,外患几乎从未中断,直至被强大的蒙古骑兵所消灭,史称“积贫积弱”,正好反映了宋朝经济危机同国防危机的内在联系。

  建设一支数量足,质量高的军队!春秋战国时期,在弱国强食的激烈兼并战争中,各诸侯国无不崇尚“武备”,奖赏军功,鼓舞士气,重视军队建设,提高

  军队战斗力,可见国防根本是军队,军队是强大与否的象征。古今中外的国防史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一支足够数量的,有质量的军队,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就没有起码的保证。

  武器装备的优劣是决定国防强弱的重要因素!列宁曾经说过:一支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和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国防史告诉我们:武器装备及由此决定的兵种战法对于战争胜负,对于国防强弱有重要的作用。从宋朝到万顷晚清之前,是冷,热兵器并用而以冷兵器为主的时期,在此期间,陈吉斯汗及其子孙学习军事技术,运用新式装备最为成功,战国也最为辉煌。

  全民的国防意识是强大国防的精神根基!汉武帝刘秀,三国时的诸葛亮,曹操,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以及清康熙帝玄烨等,都实行“富国强兵”“文武并用”之策,注意在奖励“耕战,农兵合一”培养全体军民固边守防的思想,致使国防强大,外敌不敢小视。因此国家的强盛,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全民强烈的国防意识,包括居安思危的国防警觉和一旦强虏压境,全民族同仇敌忾战胜敌人的精神准备,这是国防历史给我们的一个最深刻的启迪。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科技进步是国防强盛的重要力量!国防建设历来是世界各国先进技术竞争的主要领域,做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科教化知识,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把自己努力培养成有用之才,在步入社会后,为我们经济的发展,为我们科技的进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我国国防的强盛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

  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军事变革带来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国防科技呈现出重视基础建设,优先发展国防关键技术,更加重视新概念武器研究的主要趋势。国防科技基础条件是国防科技发展的技术基础和物质保障,是保障国家安全、满足武器装备需要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撑系统。因此,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在各军事强国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认真总结国外在加强国防科技基础条件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和经验,对于搞好我国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

  一、国外国防科技基础

  条件建设的主要做法

  1.在战略谋划上制定体现国家意志的发展规划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防科技水平,世界各大军事强国都高度重视国防科技基础条件的建设和合理配置,制定体现本国利益意志的面向21世纪的国防科技发展战略。作为当今世界科技强国的美国,更是将国防科技实力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威慑能力的高度,首次把国防科技基础作为三大战略力量之一,将原来的“三位一体”战略威慑体系——洲际核导弹、战略轰炸机和战略核潜艇,调整

  为由灵活反应的基础设施、核和非核打击能力、主动与被动防御能力构成的“新三位一体”的体系,其突出的特点是国防科技基础能力的地位与作用得到了进一步突出和加强。

  2.加大重点实验室、试验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一些国家还设立了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基金

  美、日、英、德等国认为,加强研究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是抢占战略制高点、在世界范围内争夺研究人才、增强和保持国家综合竞争能力的物质保证。美国已建有世界上最精良的科技基础条件,但美国政府依然认为,“随着我们迈向21世纪,在一些重要的科学前沿领域,美国的设施已经落后了。”因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持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例如,美国能源部每年支持其所属的30个国家实验室的经费达70亿美元,美国陆军每年用于基地设施维护运行和通信设施建设的投资高达24亿美元,国家科学基金会2004年的预算中安排了25%的资金支持研究条件建设和改善。英国政府2002年决定把加强一流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最为优先的任务,计划从2005年开始每年增加125亿英镑用于发展科学研究基础设施。

  加拿大设有加拿大创新基金和新机遇基金以支持国家科研设施的建立,为促进较小机构的科技创新研究还设立了大学研究发展基金和学院研究发展基金。英国为科技发展设立了专项基金“前瞻联系奖励基金”,主要用于对英国未来发展有关键意义的科技项目。同时英国有很多公共基金计划支持机构也对基础研究进行投资,其中最大的是共同基础设施基金,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基础建设。2000年7月,英国政府与威康信托联合设立科研设施建设基金,用于2002~2003年和2003~2004年两个财政年度支持大学和科研基础设施现代化建设。印度政府为加强和改善大学及其他院所现存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环境,启动了科技基础设施改善基金。

  3.加大信息技术的应用,积极建设一流的实验设施,并用先进的技术改造传统设施

  美国十分重视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装备条件和实验基地的试验能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新的试验和实验设备;(2)应用高科技改造原有设施;(3)开发和建设新的基地试验设备;(4)加大计算机网络在试验和实验中的应用。

  为了适应美国军队以未来战斗系统为核心的新型装备的要求,美陆军的试验室和实验基地正在大力建设新型的试验设备和实验设施,重点发展先进通信技术、指挥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机器人技术和武器平台技术等技术领域的试验和实验能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和日本为了掌握对发展科学技术具有战略重要性的研究手段,纷纷建立超级计算机系统,开展大规模高性能数值模拟计算。另外,为通过加大计算机网络在实验和试验中的应用来提高实验室的技术装备水平和试验基地的试验能力,美国陆军积极开展虚拟试验场的研究,并为此投入大量资金。美国有多个试验基地进行了虚拟试验的研究,阿伯丁、红石技术试验中心、白沙导弹靶场等试验基地都在不同的试验领域开展了虚拟试验场的应用研究,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均采取积极措施,大量应用信息技术来改造现有的试验和实验设施,对老设施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以提高现有设备的基础条件能力。例如,为了加强军事核工业基础设施,增强军品研制的生产能力,确保禁试新形势下核威慑力量的可靠性与有效性,各有核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应用高科

  技改造原有设施,并新建了一批适应新形势需要的世界最先进的科研设施。例如,美国在压缩核弹头生产能力的同时,新建了现代化的核弹芯生产设施、氚生产与分离设施、铀离心浓缩设施、铀钚贮存新设施。建设了一批世界最先进的科研设施,如国家点火装置、先进流体力学设施、大型计算设施和满足保密安全要求的计算机网络设施等。在航空航天领域,美国为保持其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不断投资兴建新的风洞和改造老龄风洞。美国航宇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投资了3亿多美元对其19座风洞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工作。这些风洞成为近年来美国发展新型飞行器及开发新型技术必不可少的重要设施。

  4.通过资源共享,加强集成创新

  集成是指系统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依据要素间的内在联系而形成具有某种特定功能的有机体的过程。这种集成系统的功能要远远大于单个要素的功能。西方各军事强国通过加强建设、改进、完备本国的国防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以设施共享和相互协作的方式,发挥并逐步提高本国国防重点实验室、试验基地的整体力量。

  例如,在能源部科学管理局的管理和协调下,美国主要核国家实验室的世界级科研设施、巨型计算机和设备可以实现共享。这种设施共享和相互协作的方式使这些国家实验室的整体力量远远超过了它们的单一力量之和。美国近年来在国家实验室建设方面加强集成创新,实施了“科技中心计划”,又称“集成伙伴计划”。它不是由一所大学组建的研究中心,而是由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的多所研究机构共同组建的研究中心,把原有的优势学科资源进行整合,形成更大的跨单位、跨部门的研究中心。这种新型的研究中心实际上是一种新概念的国家实验室,对科技创新起到了促进作用。欧盟由于其共同利益的关系,对此方面的建设更为重视,体现在其对三个大型客机设施和研究基地的建设上,即其直属的联合研究中心、欧空局和尤利卡中心。

  5.在积极创造网络科技环境方面,为科学研究实验提供良好的条件

  国外近年来在网络科技环境建设方面有4个突出重点:(1)建设基于高速互联网的网络科技环境;(2)建设网络协同环境;(3)整合网络信息资源,提高信息服务质量;(4)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和完善。

  例如,欧美等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网络技术在科技领域的应用与发展,雄心勃勃地安排了诸如e-Science之类的计划,力图把科学观测仪器系统、实验仪器系统、计算机系统、数据库系统联结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与远程使用。美2002年提出全球信息栅格(GIG)计划。GIG将实现全军信息共享,为网络中心战、信息优势、决策优势和最终全面主宰提供实现的基础,从而提高战斗力。2002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网络安全研究和发展法案(CSRDA),计划投资10亿美元用于计算机安全研究。美国众议院同意向2003财年新的计算机安全计划拨款1057亿美元,并且在2007财年增加到229亿美元

篇五: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中国国防历史与国防建设

  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国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安全需要的产物,它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荣辱兴衰的根本大计。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关注国防、了解国防、建设国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本课学习目的:了解国防的含义,弄清国防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国国防历史,从中获得启迪;熟悉新中国国防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关心、支持国防建设,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一、国防的含义

  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维护国家安全利益是国防的根本职能;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防止外来侵略、颠覆,是国防的主要任务。

  国防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伴随着阶级和国家的形成而产生,只要世界上有国家存在,国防就会存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在不同阶级专政的国家中,国防具有不同的特征。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国防的职能是将各阶级维持在一定的“秩序”范围之内;资本主义社会,国防的职能是用军队保护和扩大商品产生与贸易,对外进行疯狂掠夺;人类历史上诞生社会主义国家之后,国防有了新的阶级内涵,其职能是确保各民族的平等生存、发展,抵抗外来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衡量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强弱,军事力量不是唯一标准,还涉及到这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方方面面。尤其是人类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切都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大经济的基础上的,社会诸方面已经成为一个紧密相关的有机整体,国防只有成为这个有机整体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才可能具有无穷的威力。因此,我们要树立一个大国防观,将国防建设放入整个国家乃至人类发展的大环境中进行思考、规划。

  现代国防是对传统国防的继承和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国防观念和国防实践活动。现代国防绝非单纯的武力较量,而是在综合国力的基础上,以军事手段为主,在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多种手段配合下进行的总体较量。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的主体是军事力量,但它还包括与国防相关的非军事力量,如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等。此外,它不仅依靠国家的现实实力,还依靠国家的潜力,以及将潜力转化为现实实力的能力。诸如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生产能力、人口数量和质量、科技和文化水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力、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如何充分运用本国所具有的各种条件,并在战时尽快而有效地使其转化为战争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根本体现。

  (二)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一个国家想要持续发展,首要的条件是巩固国防,只有国防巩固了,政府才能集中精力制定正确的政策,才能调动一切人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人民也才能安居乐业。然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一个国家的发展也离不开国际环境,世界的和平与战争、经济的繁荣与衰退,都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相关因素,也也涉及到国防的方方面面,世界尤其是周边国家局势动荡,该国就得在国防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如果别国武力相加,该国就必须进行国防动员,以迎接外来挑战。由此可见,现代国防作为一种国家基本行为的同时,也日益成为一种国际行为。

  (三)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

  国际政治、经济在现代国防上打下的烙印越来越深刻。由于各国的国家利益不同,特别是经济利益不同,因此,所制定的战略也各有千秋,再加上各国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差异,就使得现代国防呈现出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从范围上,可分为自卫目标、区域目标和全球目标。由于本国在国土之外的经济利益有限,加上自身实力不足,因此,只能将国防目标定位于最基本一个层次上,即自卫目标的国防,着眼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一些国家虽然在世界范围都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但不奉行扩张政策,或者军事实力达不到全球范围,所以,将防卫目标锁定在本国及周边区域,也就是说,区域目标国防在维护本国安全利益这个层次上再提高一步,努力为本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并扩大自卫的纵深和弹性。少数实力雄厚的国家,国家利益遍及全球,或者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的目的,或者出于称霸世界的企图,将国防的目标对准世界,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消除战争危险,或进行侵略扩张,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国。

  还可从内涵上对国防的目标层次进行分类。一种是基于保证国家生存、民族独立型的国防,称为生存目标;另一种是国家生存无忧,民族独立无虑,国防的目标在于争取一个适合国家发展的空间,称之为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国防因国家性质、制度、国力及其推行的政策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征。所有国防的着眼点都是捍卫和扩大国家利益。

  二、、国防历史

  我国国防的历史源远流长。公元前21世纪,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夏的出现,作为抵御外来入侵和讨伐他国的工具──国防便产生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神州大地先后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国防也经历了无数个强盛与衰落的交替,从而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国防遗产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一)古代国防

  我国古代的国防是指从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到1840年鸦片战争,共经历了近四千年的漫长历史。其间,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次战争的锤炼,形成了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培育出了自强不息、前仆后继、不畏强暴、卫国御敌的尚武精神,最终成为一个多民族的大疆域国家。

  1、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大约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古代社会开始由原始氏族公社制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出现了国家。从此,作为抵御外来侵犯和征伐别国的武备——国防的雏形便函产生了。随后的几千年征战中,为保家卫国,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的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诸候国之间连年征战,使国防观念迅速得到强化,虽然当时的诸子百家在政治和哲学主张方面各放异彩,但在国防方面却甚至一致。形成了诸如“义战却不非战”、“非攻兼爱却不非诛”“足食足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富国强兵”“文武相济”、“尚战、善战、慎战”、“不战而屈人之兵”等思想,表明春秋战国时期对武备和国防的重视,而且国防思想已经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全面奠定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在这个时期已经基本成熟。主要表现体现在:军事学术极为活跃。现存最早、影响最深的奠基之作《孙子兵法》,就是这个时期的杰出代表作。其他影响较大的还有《吴子》、《孙膑兵法》、《司马法》、《尉缭子》、《六韬》等十多部。在几千年的军事历史中一直被视为兵学经典的7部著作中,就有5部产生在这个时期。诸子百家的大量的军事论述,共同形成了我国军事学术史上的第一个高峰,为我国国防理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也形成较为完整的战争观,并提出了普遍的战争指导原则。如孙子的“知彼知已,百战不殆”、“示战先算”、“伐谋伐交,不战而胜”、“以智使力”等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概括精辟,到现在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总结出一整套治军方法,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军队编制结构;重视改善武器装备,研制出种类繁多的兵器装备,明

  确提出把军队的教育训练当作治军的首要任务,以此来提高部队的素质。

  历史进入秦、汉、隋、唐、五代时期,中国国防建设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国经过10年的统一战争,先后兼并六国,结束了历史上的长期分裂局面,第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随后的唐、汉两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盛世,军事上也、处于开疆拓土的鼎盛时期。至公元10世纪中叶的近1300年间,中国古代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开始全面整理兵书,初步形成古代军事学术体系。通过三次大规模的整理,形成了研究军事战略的“兵权谋”,研究战役、战术的“兵形势”,研究军事天文、气象的“兵阴阳”,研究兵器、装备的制造和运用技巧的“兵技巧”,共四大类,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军事学术体系。另外,战略思想趋于成熟,战略防御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宋朝至清朝前期,是中国封建地主阶级没落时期,但军事上进入冷、热兵器并用时代,因此,国防政策和国防理论上也有相当的发展。武学开始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北宋初期采用了以文制武,将中从御,结果导致了重文轻武,国防衰落。宋仁宗时期,开办了“武学”,后又设武举,为军队培养、选拔了大批军事人才,同时也繁荣了军事学术。明清两朝将武举推向更深层次,甚至出现文人谈兵、武人弄文的局面,大量军事著作面世,军事思想研究向体系化发展。

  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古代国防理论主要有:“以民为体”,“居安思危”的国防指导思想;“富国强兵”,“寓兵于农”的国防建设思想;“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的国防教育思想;“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的国防斗争策略等。在这些思想和策略的指导下,华夏大地消除了无数次外敌入侵带来的战祸,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生存条件,甚至使国防曾出现过“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辉煌。

  2、古代的兵制建设

  兵制即我们常说的军事制度,也称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夏、商、西周时期,一般由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没有形成专门的军事领导机构。春秋末期,实现将相分权治国,以将(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开始独立统兵作战。秦国一统天下之后,设立了专门管理军事的机构,太尉为最高的军事行政长官。隋朝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设兵部专门主管军事。宋

  朝则设置枢密院作为军事领导的最高机构,主官用文官担任,主要目的是防止“权将”拥兵自重。枢密院有权调兵却无权指挥,将军有权指挥却无权调兵,形成枢密院和将军的相互牵制的局面。各朝代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的做法虽各有千秋,但皇权至上,军队的最终调拨使用大权始终是掌握在皇帝手中的。

  在武装力量体制上,秦朝之前武装力量结构单一,一个国家通常只有一支国家的军队。从秦朝开始,国家的政治制度逐渐完善,生产力不断发展,因而,各个朝代根据国家的状况和国防的需要以及驻防地区和担负任务的具体情况,将军队区分为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并对军队的编制体制、屯田戍边、兵役军赋、军队调动、军需补给、驿站通道、军械制造和配发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定,并以法律的形式颁布执行,如唐代的《卫禁律》、《军防令》等。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人口状况和军事需要而发展变化。奴隶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战争规模小,主要实行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民军制度逐渐演变为与当时历史条件相适应的兵役制度,如秦汉时期的征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世兵制、隋唐时期的府兵制、宋朝的募兵制、明朝的卫所兵役制等。

  3、古代的国防工程建设

  我国古代为抵御外敌的侵犯,巩固边海防,修筑了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国防工程。如城池、长城、京杭运河以及海防要塞等。

  我国古代国工程防建设中,城池的建设时间最早、数量最多。城池建筑最早始于商代,随后,城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结构日益完善,一直延续到近代。因此,在我国古代战争中,城池的攻守作战成为主要的样式之一。

  长城是城池建设的延伸和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建筑已经开始,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为了巩固国防,防御北方匈奴的南侵,于公元前214年开始将秦、赵、燕三国北部的长城连为一个整体,形成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北傍阴山,东至辽东宏伟工程。后经各朝代多次修建连接,至明代形成了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12700余里的万里长城。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兴建的伟大水利工程。隋炀帝时期,征调大量人力物力,将原有的旧河道上拓宽和连贯,形成运河北起通州(今北京通州区)、南至杭州,全长1794公里的大运河,把南北许多州县连成一线,成为军事交通和“南粮北运”的大动脉,具有重大的军事和经济作用。

  古代海防建设是从明朝开始的。14世纪,倭寇频繁袭扰我沿海地区,明朝在沿海重要地段陆续修建了以卫城、新城为骨干,水陆寨、营堡、墩、台、烽堠等相结合的海防工程体系,为抗击倭寇的入侵起到了重要作用。

  4、古代国防的兴衰

  代国防的兴衰是与各朝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密切相关的。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国防史,我们不难发现,当统治阶级处于上升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时候,国防就强盛;当统治阶级走下坡路,政治腐败,经济衰落,军事孱弱,民族分裂,国内混乱的时候,国防就削弱,就崩溃。

  从整个历史来看,我国古代前期,即从春秋战国到秦汉、盛唐,国防日趋发展,不断强盛以至于发展到鼎盛。其后期,即从中唐到两宋、到晚清,我国国防便日趋衰败,以至于一触即溃,不可收拾。其间,虽然盛唐之前有两晋的糜烂,中唐以后有明清中前期的振作,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古代国防事业的基本趋势是由弱到强,再从强盛走向衰落。

  从汉、唐、明、清等几个大的历史朝代看,国防事业也都是由兴而盛,由盛及衰。其间固然不乏极盛之前的短暂衰落,衰败之后的一时复兴,但终其一朝由盛及衰的基本趋势是没有改变的。

  (二)近代国防

  我国近代的国防是孱弱、衰败和屈辱的。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船坚炮利的优势,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厚重国门,对中华民族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统治者却奉行的国防指导思想却是“居安思奢”,“卖国求荣”;执行的国防建设思想乃是“以军压民”“贫国臃兵”;倡导的国防教育思想却是“愚兵牧民”,“莫谈国事”;制定的国防斗争策略甚至是“不战而败”,“攘外必先安内”。其结果是有国无防,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惨遭蹂躏和屠杀。

  1、清朝后期的国防

  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问鼎中原,最终建立大清王朝。从顺治开始,经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五代,先后177年是清朝的兴盛时期。但是经过“康乾盛世”之后,政治日趋腐败,国防日益疲弱。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殖民主义者大举入侵,从此清王朝一蹶不振,江河日下,有国无防,内乱丛生,外患不息,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清朝的武备

  清朝的武备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方面。

  在军事领导体制方面,1840年以前,大清王朝先后设立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兵部和军机处,作为高层军事决策和领率机构。鸦片战争后,开始实施“洋务新政”,成立了总理衙门。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后,清朝统治者深感军备落后,企图通过改革军制来强军安国,遂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撤消原有的兵部,成立陆军部。

  在武装力量体制方面,清军入关之前,军队是八旗兵;入关后为弥补兵力的不足,将投降的明军和新招募的汉人单独编组,成立了绿营;1851年以后,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咸丰号召各地乡绅编练乡勇,湘军和淮军逐渐成为清军的主力;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开始编练新军。

  在兵役制度方面,八旗兵实行的是兵民合一的民军制。清朝规定:所有十六岁以上的满族男子都是兵丁,不满十六岁的则编为养育兵,作为后备兵源。绿营兵虽是招募而来,但入伍后即编入兵籍,其家属随营居住,实际上是绿营兵是职业兵,直到年满五十岁才解除兵籍。湘军和淮军是由地方乡勇逐渐发展起来的部队。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湘、淮军取代八旗兵和绿营兵,成为清军的主力。甲午战争中,湘、淮军大部分溃散,清朝开始“仿用西法,编练新兵”。新军采用招募制,在入伍的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方面均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2)清朝的疆域和边海防建设

  清朝初期重视边海防建设。在同国内割据势力的斗争中,制止了分裂,促进了国内各民族的团结,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在与外部侵略势力的斗争中,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这一时期疆域西到今巴尔喀什湖,楚河、塔拉斯河流域、帕米尔高原;北到戈尔诺阿尔泰、萨彦岭;东北到外兴安岭、鄂霍茨克海;东面到海,包括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南到南海诸岛;西南到广西、云南、西藏,包括拉达克,建立了一个空前统一、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封建专制国家。从道光年间开始,政治日益腐败,边海防逐渐废驰。清军的精华北洋水师“日久玩生,弁兵于操驾事宜全不练习,遇敌之时雇佣舵工,名为舟师,不谙水务”。(《清史稿》)边防废驰,海防要塞火炮年久失修,技术性能落后,炮弹威力很小,而且射程相当近。西方殖民主义者乘虚而入,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国门。19世纪中叶以后,香港、澳门、台湾、澎湖被英、葡、日占领,东北乌苏里江以东、黑龙江以北及西北今国界以外的广大地域被沙俄侵占,帕米尔地区被俄、英瓜分,拉达克则被英国属克什米尔所吞并。

  (3)“五次”对外战争

  1840年,英帝国主义以清王朝禁烟为由,对中国发动了战争,史称鸦片战争。1842年,战败的清王朝被迫在英国的军舰上签订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至1860年,英国不满足它已获得的利益,联合法国,分别以“亚罗艇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战败的清王朝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与法国签

  订了中法《北京条约》,此时的沙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半殖民地程度加深。

  19世纪80年代初,法国殖民主义者在完全占领越南后,开始凯觎我国西南地区。1884年至1885年中法交战。爱国将领冯子材率领的清军奋勇杀敌,在刘永福黑旗军的配合下痛击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由此导致法国茹费里内阁的倒台。但是腐败的清政府却一味苟且偷安,李鸿章认为法国船坚炮利,强大无敌,中国即便一时而胜,难保终久不败,不如趁胜而和。因此,清政府和法国签订了《中法新约》,将广西和云南两省的部分权益出卖给了法国,使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无遗。

  1895年日本以清朝出兵朝鲜为由发动了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进一步肢解,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加深,民族危机加剧。

  1900年,英、美、德、法、俄、日、意、奥八国,以保护在华侨民“利益”为借口,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战败的清政府被迫与八国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都扩大和加深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统治,并表明清政府已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这70多年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大大小小数百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领土近160万平方公里,共赔款2700万元,白银7亿多两(不含利息)。如把利息计算进去,仅《辛丑条约》中规定的“庚子赔款”本息就达9亿8千多万两。当时,在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上,大清帝国竟找不到自己享有主权的港口。国家有海无防,有边不固,绝大部分中国领土成了帝国主义的势力范围:俄国在长城以北;英国在长江流域;日本在台湾、福建;德国在山东;法国在云南。中华民族美丽富饶的国土被蹂躏得支离破碎。

  2、民国时期的国防

  1911年暴发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彻底废除了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任人宰割的历史。帝国主义通过扶植各派军阀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加紧对中国的控制掠夺;各派军阀争权夺利,混战不已,中国依然是有边不固,有海无防,人民有家难安。

  (1)军阀混战与中华民族的觉醒

  1911年的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但由于革命的不彻底,仍没有使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况,帝国主义依然在华夏大地上横行无忌,他们为维护其在华利益,纷纷扶植自己的代理人:先有袁世凯称帝,后是张勋复辟,各派军阀以帝国主义为靠山,割据称雄,混战不休。直、皖、奉三大派系军阀先后窃取中央政权,贿选国会议员和总统,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二十一条”的签订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充分暴露出北洋政府的腐败无能,使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进一步瓜分的命运,激起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决心和勇气。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到新阶段。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把中国人民的救亡图存斗争推向新的阶段,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自觉的姿态登上了历史舞台。

  (2)日本的入侵及中国人民的抗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蒋介石却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一味奉行不抵抗政策,出卖民族利益,使东北大片国土迅速沦陷。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芦沟桥事变”,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团结抗日的旗帜,肩负起救民族于危难的神圣使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了我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抗击外敌侵略的完全胜利。

  (3)解放战争及新中国的成立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休养生息的环境,中国共产党顺民心,从民愿,不计前嫌,准备与国民党第三次携手,合作建国。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妄图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军队,经过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家王朝,结束了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有国无防的屈辱历史。

  (三)国防历史的启示

  数千年的国防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国防的孱弱所至。

  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只有良好的政治才是固国强兵的根本。

  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

  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并吞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于晚清都是如此。

  3、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

  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历史的教训最为深刻,经验弥足珍贵,值得我们永远记取。

  三、国防政策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国内外形势的科学分析,以及根据国防建设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我国的国防政策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1980年10月在军委召开的一次会议上,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竞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关于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作过精辟的概括,指出积极防御是“攻势防御”、“决战防御”,是“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邓小平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斗争实际,对积极防御的精神实质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我们的战略始终是防御,二十年后也是战略防御?。就是将来现代化了,也还是战略防御。”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总书记又进一步阐明了这一方针。

  在中国革命战争和建国后巩固国防的长期斗争实践中,我们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战略指导上还一直贯穿着自卫战争,后发制人;对待强敌,持久作战;依据人民战争,以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立足于复杂困难情况下作战等重要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之所以仍然坚持这一战略方针,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和基本政策决定的;是由毛泽东积极防御战略思想本身所具有的长期稳定的科学

  指导作用决定的;也是由新时期军事斗争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因此,根据和平时期的特点,进一步发展和丰富积极防御战略,实行遏制战争和打赢战争的辩证统一,着重准备对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和突发事件,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处理军事战赂问题,是新时期我国国防战略的根本目标和基本任务。

  按照不同的国防概念和标准,当代世界各国的国防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种类型。

  扩张型:它是指某些经济发达大国,为了维护本国在世界许多地区的利益,奉行霸权主义侵略扩张政策,打着“防卫”、“人道主义”和“维护人权”的幌子,对别国进行侵略、颠覆和渗透,其特点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如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在世界各地建立了300多个军事基地,把本国的国防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其全球战略服务;

  自卫型:在国防建设上以防止外敌入侵为目的,主要依靠本国的力量,广泛争取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以达到维护本国的安全、周边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国防属于自卫型。

  联盟型:即以结盟形式,联合一部分国家来弥补自身力量的不足。联盟型国防中,有扩张和自卫两种。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来看,还可分为一元体联盟和多元体联盟,前者有一个大国处于盟主地位,其余国家则从属于他。后者基本处于伙伴关系,共同协商防卫大计。

  中立型:主要是指中小发达国家为了保障本国的繁荣和安全,严守和平中立的国防政策,制定了总体防御战略和寓兵于民的防御体系。如瑞士,寓兵于民大搞全民皆兵的国防。

  二、以经济建设为依托

  国防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现代国防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物资和先进技术,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和保障。现在世界各国的国防经费之和,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七年的总开支。国防经费如此之巨是由于国防建设所需物资之多,对物资质量要求之高所致。据统计,一个士兵战时平均每天消耗的物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6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20公斤,印支战争时为43公斤,现在已超过63公斤。前苏联军方估计,未来战争若动员1000万军队参战,每年要消耗钢890万吨、石油1亿吨、粮800万吨。可得出结论,现代战争其实质是经济战。正如思格斯所说:暴力原本的东西是经济力量。又如,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加快,每次换代其性能都有大幅度提高,价格也数十倍、上百倍地增长。如二次大战时的主战坦克每辆约10万美元,到1999年已超过

  400万美元,战斗机由20万涨到4000万美元,轰炸机则猛涨了500倍。可以看出,不论是打一场现代战争,还是加强现代国防建设,都要花费大量财力、物力和人力,并且要有高科技来保障。也就是说,国防建设的规模、水平、速度都直接受到经济基础的制约和规定。

  经济基础制约国防建设。国防建设要立足于经济建设,这是和平时期国防建设的规律。根据当前我国国情,国防建设更要服从经济建设。新中国建国以来,经过50年的建设,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一些工农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不少还居首位。但产品和资源按人均计算,我们却远远排在后面。我国的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即使经过努力,在21世纪中叶我们才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建国100周年时才可望成为世界强国。我们必须抓住大好时机,迎接挑战,把工作做的更好,把经济搞上去。使全国人民的生活达到小康,为经济的更大腾飞打下坚实基础。这就要求我们集中一切力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它工作都要服从、围绕这一中心,尤其国防建设更应如此,以免经济基础负担加重,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现代国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综合国力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和外交等诸多因素,这其中经济是首要的因素。当今,美国称霸的力不从心,苏联的解体及俄罗斯的困境,日本和德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提高和增大,无不证明这一问题。

  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尽快发展。当今世界正处在向建立新的安全结构过渡,世界各国正力求通过建立和完善各种形式的安全机制,来稳定国际形势,维护地区安全。各种力量正在围绕建立新的全球和地区安全结构进行斗争和协调,每一方都试图使自己在未来新的安全结构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美国企图在各种新的主要安全结构中取得主导地位,但遭到其它一些国家的抵制。由于各国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性正在上升和各国正在将主要注意力转向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加快综合国力的发展,因此,正在形成中的各种安全结构与冷战时期的安全结构相比有着不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正在形成一种以多边参与、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为特征的新关系。

  对话合作、美国“一超称霸”的局面既是两极体制被打破后的必然现象,又是一个终将被多极体制所取代的暂时的历史过程。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所导致的均衡化趋势,是世界战略格局中两极体制解体,并最终走上多极化的根本动因。当前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的发展趋势最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上。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上所占的比例,已由二战结束初期的46%下降到现在的24%。另一方面,日本和欧共体国家这几十年经济迅速发展,已成为对国际事务有重要影响的经济大国或经济集团。经济力量均衡化的发展必将引起政治、军事力量对比

  的变化。

  日本和德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力图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积极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日本已不甘心在国际事务中扮演“小伙计”的角色,在亚太地区与美国争夺主导权的斗争日趋明显,并且正在逐步建立与其经济政治地位相称的军事实力。欧共体已经于1993年1月建立起内部统一大市场,它与美国之间在贸易上的摩擦日益激烈,它们在政治军事上争夺欧洲主导权的斗争也在上升和表面化。俄罗斯作为前苏联的主要继承者,它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相当先进的科技力量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即使到2003年,俄罗斯完成与美不对等的第二阶段战略核武器削减后,仍将可以毁灭美国的核武库。从长远看,俄罗斯不可能无限制地削减其军事力量,而放弃其世界大国的地位,它的军事力量仍然是一个可以并可能对世界形势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此外,发展中国家正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在寻求加强经济上的相互合作和政治上的相互支持;一些发展中国家已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正在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中国是发展中的大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充满活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有着广泛的影响,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所有这些汇成了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发展的主流。尽管世界战略力量均衡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短时期还不会引起世界军事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世界军事形势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一趋势的发展正在并将越来越明显地成为制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推动世界形势缓和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从国际大环境看,还是从我国周边的环境看,我国都面临着一个“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机不可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国防建设必须转变指导思想,由立足于临战状态转到和平时期的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上来。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强调,国防建设和军队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服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大局。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为国防现代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支持和加强国防建设。

  国家要根据需要和可能,三、实现国防现代化

  实现现代化是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实现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技现代化,是当前及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的中心任务。国防现代化是“四化”之一,它是其它三化的可靠保障。这在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扩张主义还存在的当今世界尤为重要。没有国防现代化,在我国实现工农业及科技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的,这应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实现国防现代化是国家对国防建设的总要求,因此,国防建设一定要以现代化为中心。

  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概念,总是以世界先进水平为参照,不断追求自己目标的高标准。所以,我国国防现代化应有它的客观标准,那就是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虽然具有不可轻视的综合国力和敌对势力畏惧的国防实力,但与发达

  的军事大国相比,在国防现代化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国防以现代化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就能缩小或消除与世界军事强国的差距,就能解决与现代战争不适应的主要矛盾。因此,实现国防现代化也是我国的当务之急。

  国防现代化的中心是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国防力量的主体是军事力量。我军是一支在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其革命化举世无双,具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及优良作风和传统,这是我军的优势。但在武器装备上还不如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不仅与大国军队的地位不相称,而且与

  现代战争的要求也相差甚远。只要我军武器装备实现现代化,用精良武器去装备陆海空军及第二炮兵,则我军就如猛虎添翼将无敌于天下。

  四、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各个国家都走自己的国防建设之路,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的道路不同,其结果也不一样。有些国家依附军事强国,靠人家帮助建设国防,也有花钱买国防的,但这往往都要受制于人失去了国防自主权,危及国防的可靠性,甚至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中国的国防建设只能走自力更生之路。我国是一个具有尊严的主权国家,是一个不与任何国家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国家,这就决定了我国国防建设不会乞求别国的帮助;中国不能像一些小的富有国家那样花钱买现代“国防”,即使我们的经济发达了、富有了,也不能靠买,以免受制于人。因此,中国的国防建设只能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之路。

  自力更生是我们的传统。我们在自力更生方面有光荣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伟大成果。在建国前,我们就靠自力更生达到了丰衣足食和支援战争,最终战胜强敌,推倒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共和国。建国后,为了国家的主权和安全,为了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和平,在西方国家对我实行限制、禁运、制裁的环境中,在几乎无援的条件下,我们还是靠自力更生,建起了具有强大威慑和实战能力的国防体系,使得任何敢于冒犯我国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扩张主义国家,都碰得头破血流,以失败而告终,充分显示了我们的国威和军威。我们的国防威力,来自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凝聚力和众志成城的国防精神;也来自以武器装备为主体的物质基础。在国民党留给我们的几乎连步枪都不能生产的烂摊子上,硬是以自力更生精神,研制生产了坦克、大炮、飞机、军舰、导弹等现代化武器。

  1964年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而打破了

  超级大国的核垄断。1966年,成功发射了中程地地导弹。1967年又爆炸了氢弹,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试验成功,美国用了7年,苏联用了4年,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运载火箭,准确地命中目标,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水平,说明我国已具备发射洲际导弹的能力。1981年9月20日,我国一箭三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空间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1982年10月7日至16日,我国又进行了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试验,弹头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区。1999年11月“神舟”号载人航天试验成功,这是中国在尖端科学技术领域里取得的又一新的重大成就。

  我国国力的增强,为坚持自立更生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自力更生,就是尽自己之力获得新的生机和发展。现在我国经过五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国力有了很大增强,不仅我国的工农业生产产值、科学技术水平,都有了大幅度提高,而且自力更生的思想与经验也比过去丰厚的多。尤其经过二十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已打开国门,与不少国家互惠交往,进行合作,使自力更生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优越条件。在自己力量单薄弱小、经验不足、外部条件困难重重的时期,我们靠自力更生的精神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现在力量强了,条件更加成熟了、外部环境改善了,只要坚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定会把国防建设搞的更快、更好。

  自力更生决非闭关锁国和自大排外。国际社会已进入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任何一个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已离不开国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特别是那些处于落后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落后领域,要想改变落后状态就须吸收别国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才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尽快缩小差距。坚持自力更生为主,还要善于学习国外先进理论、技术和适用的经验,这样两条腿走路,才能使国防建设进行得更稳健、快捷,取得高效率、高效益。当然这种学习应结合我国国情,不应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以我为主,走引进、吸收、开发、创新之路,“赶”、“超”的精神,加强国防现代化的建设。

  以

  五、实行军民结合、全民自卫

  在和平时期,国防建设要依靠、支援、促进国家及其它战线的建设,并使自身适度发展,而其它战线的建设也要考虑并能满足战时的需要,真正把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建设,都统一在经济建设的目标上来,这样到了战时,国防就能显示其固有的威力,并能很快地将经济等实力迅速转化成作战或支援作战的能力。平战结合、军民结合是实现上述设想的最佳途径。所谓平战结合,就是和平时期的各项建设要为战时着想,平时的战备建设要能为国计民生服务。军民结合,就是

  军工生产和军事科研除为国防服务外还应产出民用产品,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尽力。但其原则应是军品优先、以民养军;而民用生产或设施主要是为“民”,但也要含有或能体现国防价值,一旦需要就能为国防服务、为战争胜利尽责。

  为了真正做到平战结合、军民结合,要从两个方面落实:首先要以两个结合为标准来做,凡有利于结合的就提倡、就坚持;而不利结合或不去结合的就要纠正、克服。这样,时时、事事把握好这个标准,就可保证两个结合的落实,真正做到寓军于民、军民兼容。其次、在法制上、体制上、管理规程上,都要形成军民双向转换的有效机制。

  较好地做到两个结合,就能解决好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恰当比例问题,使两者相互渗透和支援,在需要时又可相互转化,这就避免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谁先谁后、孰重孰轻,进而导致争资金、争资源的对立,而是两者混然一体,根据形势需要,使其进入协调发展、灵活调节、有效控制的良性状态。

  兵圣孙武指出:“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侍吾有所不可攻也。”现代国防不仅要打赢战争,更要遏制战争。新世纪的中国必将走向大国防。

篇六: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中国国防的成就及启示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步伐,70年来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适应形势任务变化,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人民军队履行职能使命的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战略支撑。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人民军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全面履行职能使命,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为指引,人民军队重整行装再出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70年来,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

篇七: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问:结合我国近代史发展,谈谈对我国国防建设的启示。

  中国近代的国防充溢着孱弱、破败和屈侮的。上溯至1840年西方殖民主义者利用坚船利炮击破了清王朝紧锁的国门,将殖民主义根植在了中国的土地上。在西方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面前,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却执意奉行“居安思奢”,“卖国求荣”

  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经济是国防的物质基础,国防的强大有赖于经济的发展。早在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管仲就提出“富国强兵”的思想,孙子则更直接地指出:兵不强则不可以摧敌,国不富不可以养兵,富国是强兵之本,强兵之急。这一观点抓住了国防强大的根本所在。我国古代凡是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王朝,无不强调富国强兵。秦以后的汉、唐、明、清各代前期国防的强盛,都是与民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结果;与此相反,以上各朝代的衰败,也都由于经济的衰落导致政治腐败和国防孱弱所至。无数历史史实证明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二、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政治与国防紧密相关,国家的政治是否开明,制度是否进步,直接关系到国防能否巩固,良好的政治是固国强兵的根本。纵观我国数千年的国防史,不难发现,凡是兴盛的时期和朝代,都十分注意修明政治,实行较为开明的治国之策。原本西陲小国的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修政治,明法度,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国防日渐强大,为吞并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大唐初建之时,满目疮痍,百废待兴,正是由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开明的政治制度,使国家很快从隋末的战争废墟中恢复过来,很快成为国力昌盛、空前统一的大唐帝国。凡是衰落的时期和朝代,无不因为政治腐败导致国防虚弱。唐朝中期以后,两宋乃至晚清都是如此。

  三、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翻开几千年的国防史,人们都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凡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国防就是巩固、就强大;凡是国家分裂、民族矛盾尖锐的时期,国防就虚弱、就颓败。晚清时期,在西方列强的进攻面前,不仅不敢发动反侵略战争,不依靠、不支持人民群众进行战争,反而认为“患不在外而在内”、“防民甚于防火”。对人民群众自发组织的反侵略斗争实行残酷的镇压,最终造成对外作战中屡战屡败,割地赔款,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启示之一:落后就要挨打

  血色黄昏:偶然背后的必然

  68年前,“七七事变”仅仅是近代日本侵华野心的总爆发。在此之前,日本已经对中国这块富饶的土地觊觎已久。上世纪30年代初,严重的经济危机加速了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占领我国东北地区,挑起侵华序幕,随后将枪口瞄向内蒙古、华北,步步进逼;1932年,在上海挑起“一·二八事变”;1933年,侵占热河省。

  回顾近代中日关系史,国防大学徐焰教授认为,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具体战斗在某一地点发生可能有其偶然性,但同日本进行一场决定民族命运的生死大战却是必然的!

  回顾这段以人力和火力相拼的历史,我们除了对血肉拼搏的感动,更有对实力不济的无奈。在强大的物质力量面前,精神力量固然可贵,但总呈现出

  一种苍白无力的悲壮。周总理曾对那场战争感慨:我们反对帝国主义的实力政策,对付帝国主义却不能不讲实力。只有在国家总体实力包括军事实力方面能追赶上世界水平,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日本的侵略对中华民族的伤害可谓创巨痛深。侵略战争使中国的现代化至少延误了50年时间。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积累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财富丧失殆尽。

  落后就要挨打,自尊必先自强,发展需要安定。这,就是那段屈辱与悲壮同行的历史留给我们的最为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二:凝聚民族精神

  。民族存亡关头,我们万众一心

  抗日战争,被我们记住的不仅仅是伤痛、悲惨、哀怨,更有抗争、胜利、尊严。我们经历了落后挨打的耻辱,我们更证明了众志成城的民族力量。

  历史雄辩地证明:民族精神的觉醒和凝聚,不仅是抗战的胜利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蒋介石的电报中写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这种荣誉是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之后才得到的,这种荣誉是数以百万计的抗日将士用生命换来的。

  如同浴火重生的凤凰,中华民族洗去了一百年的屈辱,挣脱了一百年的锁链,赢得了抗日战争辉煌的胜利,也赢得了世界人民由衷的尊敬。

  启示之三:和平发展是必由之路,战争是人类共同的灾难

  反思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当我们回顾过去,不能不深刻思考和平的重大意义。只有和平才有发展,只有和平才有进步。中国人民遭受侵略、战祸之苦,深知和平来之不易。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和平的民族,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一个稳定的社会主义中国是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惨痛的民族历史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战后,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的强国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牢牢抓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仅增强我国的实力、改善和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对维护地区和平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有能力把侵略者赶出自己的国土,有能力结束一切形式的压迫和奴役,也一定有能力通过努力实现和平与发展。

  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必由之路

  在和平的形势下一个大国的发展是可能的,并且这也是最为健康的发展。战后德国的重新崛起就是有力的证据。

篇八: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中国武装?量中国国防历史与新中国国防建设?、国防概述(?)国防的含义第?次鸦?战争图(1840.6—1842.8)1997年7?1??港回归1999年12?20?澳门回归国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进?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的活动。国?防不?,民?兵不安(?)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美国在世界各地建有300多个军事基地。军事?量“前沿存在”,侵犯他国主权和领?,?涉其内政。?卫型联盟型中?型我国的国防类型?我国的政治制度和国家政策决定了我们采取?卫型国防。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外关系???贯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反对侵略、维护世界和平、保卫国家的安全与发展为国防的根本宗旨。在国防?量的运?上,坚持?卫?场,实?积极防御的战略?针。(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现代国防的主要内容:国防体制、国防战略、国防政策、国防?量、国防科技、国防?业、国防?程、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国防法规以及与国防有关的其他??的建设和?争。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的体现综合国?:主要由??、?然?、政治?、经济?、科技?、精神?和国防?等组成。

  战争潜?:国??积、地理位置、?然资源、?产能?、??数量和质量、科技和?化?平、交通运输、通信状况、国家政策、管理能?、国际关系和国际地位等。2.现代国防是多种?争形式的?逐政治?争、?理?争、经济?争、科技?争以及外交谈判、军备控制等。3.现代国防既是?种国家?为?是?种国际?为.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标?、中国国防历史(?)中国古代国防1.古代的兵制建设

  2.古代的国防?程建设(边防体系)3.古代的国防?程建设(海防体系)(?)中国近代国防1.清朝后期的的国防2.民国时期的的国防(三)国防历史的启?1.经济发展是国防强?的基础2.政治开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3.国家的统?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的关键三、新中国国防建设(?)国防建设成就1.建?了有中国特?的武装?量体制建国初期,设?中央?民政府?民?命军事委员会1954年,成?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1982年,党和国家共同设?中央军事委员会这种体制,既贯彻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适应我军已成为国家主要成分的实际,进?步完善了国家武装?量的领导体制,体现了党领导军队与国家领导军队的?致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惟?的执政党在国家政治?活中的领导地位和作?。

  1998年4?5?,江泽民主席亲?决策,组建中国?民解放军总装备部2.中国?民解放军的?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我们将不但有?个强?的陆军,?且还要有?个强?的空军和强?的海军。第四?军事强国数千枚防空导弹800多枚地地导弹4000多辆坦克近万门?炮近百万军队2.中国?民解放军的?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把军事?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转变。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机遇,加速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的发展,尤其是重点打?技术战争必须的武器。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2003年9?1?出席国防科学技术?学建校50周年庆典。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3.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业体系4.国防后备?量建设取得了长?的发展

  精?的常备军和强?的后备?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健全了国防动员机构建?了强?的国防后备?量(?)现?国防政策国防政策:指国家进?国防建设和使?国防?量的准则。中国制定国防政策的根本依据,是中国的国家利益。它主要包括:维护国家主权、统?、领?完整和安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不断提?综合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保持和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争取?个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良好的周边环境。新时期积极防御军事战略?针:??于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注重遏制战争的爆发;坚持和发展?民战争思想。1.实?积极防御,坚决保卫国家利益2.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3.坚持?有中国特?的精兵之路4.独??主地建设和巩固国防5.实现国防现代化6.实?军民结合,全民?卫7.致?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类进步事业中国武装?量中国武装?量,是捍卫党和国家的武装组织的总和。?、中国武装?量的构成“三结合”体制1997年3?公布的《中华?民共和国国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中国武装?量由?民解放军、?民武装警察部队和民兵组成。解放军构成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炮兵组成。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为??、预备役官兵为基础,按照军队统?的体制编制组成的武装?量。陆军:领导机关职能由四总部代?,七?军区直接领导所属陆军部队。实?集团军、师(旅)、团、营、连、排、班体制。海军:由??舰艇部队、潜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组成。1949年4?23?“华东军区海军”成?1950年1?12?,任命肖劲光为海军司令员。1980年5?,我以18艘舰船组成的特混编队,穿越?道进?南太平洋,宣告我海军已具有远洋活动能?。

  1982年10?的?天,我潜艇?下发射导弹成功,标志我海军作战能?具有了质的飞跃。1986年5?,我海军航空兵轰炸机群飞越岛链,深?西太平洋,与我海上混合编队进?远海机舰合练。1988年3?13?我502护卫舰编队在南沙??礁击溃越南海军?侵(击沉击伤舰船3艘),第?次以武?捍卫南沙主权。空军:由航空兵、地空导弹兵、?射炮兵、空降兵、雷达兵、通信兵等和各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从1903年12?17?,莱特兄弟“飞?者”I号试飞成功,到1911年10?23?飞机被?次?于战争,仅?了8年时间。从飞机问世,到1918年4?1?,世界上第??空军(即英国皇家空军)的诞?,也仅?时不到15年。1930年春,红军缴获了国民党空军的“柯塞”飞机,将其命名为“列宁”号。1946年3?1?“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成?。1949年5?,改名为“中国?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11?11?空军诞?,司令员刘亚楼。第?炮兵:是中国?民解放军地地导弹部队的代称。1966年7?1?组建,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和指挥。作战指挥权?度集中,实?中央军委、第?炮兵、导弹基地、导弹旅的指挥体制。武警部队构成:组建于1982年6?19?,属于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双重领导。武警部队由内卫部队和警种部队组成,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列?武警序列。内卫部队:由各省(市、区)总队和机动师组成,是武警部队主要组成部分,受武警总部的直接领导。边防、消防和警卫部队(公安现役部队):列?武警序列由公安部门领导

  黄?、?电、交通、森林部队(警种部队):列?武警序列受国务院有关业务部门和武警双重领导中国民兵构成全国民兵由总参谋部主管。军区按区域负责。省军区、军分区和县(区)?武部是本地区的军事领导指挥机关。乡(镇)、街道和企事业单位等基层?武部,负责民兵?作的具体组织与实施。基本编制:团、营、连、排、班。?、中国武装?量的装备解放军装备主战装备陆军装备压制、野战防空、反坦克、装甲、直升机、单兵装备等压制武器各种?炮地地战役战术导弹反坦克武器反坦克导弹、?箭、?炮野战防空武器地空导弹便携导弹?射炮?射机枪装甲装备坦克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单兵装备枪械特种武器榴弹发射器海军装备潜艇武器作战舰艇:驱逐舰护卫舰扫雷舰护卫艇猎潜艇登陆艇舰载武器舰载武器:舰载导弹舰载?炮反潜武器?雷舰艇武器按动?分为核、常潜艇;按作战任务分为攻击、战略导弹潜艇。航空兵武器多种型号的歼击、轰炸、强击、?上、反潜机等。陆战部队武器岸防部队武器空降装备:主要是步兵的枪?等各种轻武器,以及迫击炮、榴弹炮和特种武器。导弹武器装备型谱特点

  三、中国武装?量的使命解放军的使命巩固国防,抵抗侵略,保卫祖国,保卫?民的和平劳动,参加国家建设。陆军使命:抗击外敌?侵、保卫国家领?主权、维护国家和平统?和社会稳定等。60年来,先后进?了1次出国作战,3次?卫反(还)击作战。海军使命:防御敌海上?侵,收复敌占岛屿,保卫我国领海主权,维护祖国统?和海洋权益。共作战1014次,如“?六海战”、“万?海战”、“西沙海战”、“南沙??礁海战”等。击沉(伤)和俘获敌舰船415艘,击落(伤)敌机205架,击毙(俘)敌7530?。1965年8?5?,台军“剑门”号和“章江”号猎潜舰,企图在闽南地区偷登袭扰。20点25分,南海舰队鱼雷艇11艘,?速护卫艇4艘,在汕头?警区副司令员孔照年的率领和指挥下,趁夜?出海迎击敌舰。战?从6?1时50分打响.1974年1?15??18?,悍然出动驱逐舰3艘、护卫舰1艘侵?我西沙永乐岛。我以猎潜艇、扫雷舰为主的海上编队,与敌?展开的殊死海战,以?打?,激战5近?时。空军使命:组织国?防空,夺取制空权,协同陆海军作战,保卫国家领?、领空、领海主权和国家利益,维护祖国统?和安全,保障我国改?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击毙美“空中英雄”戴维斯,击落美“双料王牌飞?员”费席尔等战绩。

  1952年2?13?,美国远东空军司令威兰中将在?项特别声明中承认:戴维斯被击毙,“是对远东空军的??打击”,“是?个悲惨的损失”。?炮使命:第?炮兵是我国核?量的主体,担负着威慑和实战双重使命。威慑:平时慑制敌对我发动核攻击和局部?侵,打破敌核讹诈;战时遏制常规战争升级为核战争。武警部队使命: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维护社会治安;保卫党政领导机关、重要?标和?民?命财产的安全。武警部队组建27年来,先后完成了?港澳门回归、建国50周年、上海APEC、博鰲论坛、北京中?领导?论?论坛、北京奥运安保等保卫任务;圆满完成“?典”疫区封控、抢险救灾和三峡?程、青藏铁路、国家?型?矿等勘建任务。中国民兵使命: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产任务;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随时准备参军作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推荐访问:我国国防历史启示和国防建设成就两百字 国防 建设成就 启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