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9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9篇

2023-05-01 19:18: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一)指导法:

  1.语言法:是体育教学中运用各种形式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达到教学要求的方法。

  2.直观法:是体育教学中通过一定的直观方式,作用于人体感觉器官、引起感知的一种教学方法。

  3.完整法:是从动作的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教学和练习的方法。

  4.分解法:是从掌握完整动作出发,把完整的动作按其技术结构分成几段或按身体活动的部位分成几个部分,逐段或按部分进行教学和练习,最后完整地掌握动作的方法。

  5.预防和纠正错误动作法:是教师为了防止和纠正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方法。

  (二)练习法:

  1.游戏练习法:是以游戏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2.比赛练习法:是在比赛的条件下组织学生进行练习的方法。

  3.综合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综合运用某些练习法的特点而组成的一类练习方法。

  4.循环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循环练习的方法。

  5.重复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相对固定的条件下反复进行练习的方法。

  6.变换练习法:是根据练习任务的需要,在变换条件下进行练习的方法。

  根据新计划要求,各科新大纲和教材重视多样性、层次性和灵活性。

  (三)讲解法:

  讲解法是体育教学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师用语言向学生说明动作名称、要领和方法等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带有启发性地讲解,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了解动作的要领和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进行思维,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折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必须具有运用语言进行教学的能力,并逐步提高语言的艺术水平。体育教师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能正确运用口令。

  运用讲解法教学时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讲解目的明确、内容正确。

  2.要抓住教材的关键,简明扼要地进行讲解。

  3.讲解要符合学生实际,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讲的深浅、语言的运用都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4.讲解要注意时机和形式。

  (四)示范法:

  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具体动作,使学生直接感知所要学习的动作的结构、顺序和要领的一种教学方法。

  由于体育教学是教师向学生教动作技术,发展学生身体的过程,所以示范法是体育教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师的正确示范不仅能使学生直观的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了二十多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二十几年的改革,我们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是卓有成效的。改革改变了单一的“注入式”“强制化”教学,学生展个性,自主练习为主,增强了兴趣。

  然而,无需讳言,学校体育到底如何去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并未找到可供操作的依托,下一步该怎么办?人们依然感到茫然。我们也在为此在总结,反思,在寻求,在探索。

  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让他们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是他们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事。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练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

  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爱好是心理学范畴的课题,在诸多心理学专著与教材中均有论述,人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无疑也应是体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课题。兴趣是干好任何一件事的基础,也是人们对事物不断探索的源泉和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

  兴趣,是人们对外界环境一定的现象与事物在认识或实践中,产生的心理倾向。是对某一事或人产生的不自觉的无形的吸引力,他很乐意不厌其烦地去干它干好它。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内容就十分重要。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那是一时的冲动,不可能持久。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的重要意义。

  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在体育活动实践中有其爱不同的意义,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爱好是一种行为的积极表现,而习惯则成为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般是在提高人们对体育活动意义认识的基础上促进他们对此发生兴趣、爱好,以致形成了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成为生活节奏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的重要部分。

  学校的体育教学,不仅同其他文化课一样,体育教学也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体育教学,锻炼学生身体和改善学生健康状况,促进学生身体进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会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学生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化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生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勇敢顽强的精神,发展学生个性,陶冶学生美的情操,培养文明行为,它是作为学校的德育、智育、体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几个方面,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之一的学校体育的重要工作环节。

  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掌握“三基”,具体目标是完成国家统一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其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而体育课却有各种类型的课,应根据各种类型课的特点与任务要求进行组织上课。具体衡量

  一堂课的质量,总的应从这次课的特点与任务考虑,而评价整个体育课的质量,却离不开学校体育课在整个学校体育中所占的地位作用这个大前提,因此确定学校体育课改革的方向,首先就应明确学校体育课在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或总目标中的地位,作用和建立相适应的学校体育教学大纲,再具体深入研究体育课的上法。

  学校体育教学应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强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基础能力同兴趣、爱好和习惯一样,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的,能力同兴趣、爱好、习惯虽有上述的共同点互相联系之外,但仍有严格的区别,而不能相互代替。

  人的本性是爱动的,一般来说自幼爱“玩”,那么从小培养幼儿、儿童、少年和青年爱“玩”,会“玩”的习惯,加以正确引导,鞭策与鼓励其成效也就越大。我们还可以利用他们的好动性,调节活动的频率,提高课的密度和运动量。

  培养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学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该课内外结合,校内校外结合,校内校外配合,共同实现之,忽略了这一点,就难于奏效。

  学校的体育课是按国家教委颁布的统编的体育教育大纲上课,完成该大纲的教学任务已十分繁重,体育教师在此条件下怎样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改进组织教法,并同课外相结合,促使学生对体育有兴趣、爱好,养成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在学校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积极性,大胆改革课堂教学,使体育改革深入发展,良性循环,学生对参加学校体育的兴趣、爱好和习惯的形成,是学校体育工作成绩的综合表现,是奠定终生体育基础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治理”的办法,首先应树立在体育课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要求和促使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兴趣和习惯。

篇二: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篇三: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体育课的结构和组织

  一、体育课的结构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

  (一)体育课的基本结构

  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体育课可以相应地分为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小学低年级的体育课,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需用较多时间,因此把准备部分又分为开始和准备两部分。

  1、开始部分

  A、任务: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明确课的任务和要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精神振奋,为上课作好准备

  B、按照教学常规,体委整队,报告人数,教师检查缺勤人数,宣布课的任务和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

  C、组织方法:一般采用集体的形式进行

  D、时间:开始部分约占上课时间的10%2、准备部分

  A、任务:提高学生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在生理和心理上为基本部分作好充分的准备。

  B、准备活动按照其性质分为一般性和专门性两种,为基本部分的某些技术做好专门的准备

  C、时间:约占全课总时间的20%3、基本部分

  A、任务: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培养思想、道德、意志品质。

  B、内容:主要是大纲中规定的各项基本教材内容和选用教材内容等。

  C、组织方法:基本部分是体育课的主要环节,教师要根据学生人数、教材

  特点、场地器材条件来决定是采取全班集体进行还是分组教学的组织形式

  D、时间:约占全课时的60%-70%。

  4、结束部分

  A、任务:逐渐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进行放松肌肉的活动,使学生从心理上、生理上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

  B、内容: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项教材的运动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内容、手段,逐渐降低运动负荷,进行放松练习。

  二、体育课的组织

  体育课的组织,是指体育教师根据体育教学特点、任务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和场地器材进行合理安排时所采取的措施。

  体育课组织的内容有:体育课堂常规、课的具体组织与实施、体育课的分组与分组教学。

  一、体育课堂常规

  体育课常规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方面。

  (一)课前常规

  1、学生要做好上体育课的准备。

  2、场地器材的准备。

  3、“小生活”的处理。

  4、教师与学生都应提前到指定的场地准备上课。

  (二)课中常规

  1、上课仪式

  一般的顺序是:师生问好,体育委员向教师报告出勤情况,教师检查学生上课准备情况,宣布本课任务与要求,然后进行集中注意力的练习等逐步按计划进入教学状态。

  2、课中的要求

  首先是对教师的要求,要求教师按照课时计划行动严谨、动作规范地进行教学,不得有随意性。

  3、课的结束

  课结束时,进行小结和讲评,提出课后练习的要求,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布置学生课后归还器材和场地整理工作教师宣布下课,互道“再见”

  (三)课后常规

  1、器材的整理和归还。

  2、教师每次课后都应总结经经验和教训,写好课后小结。

  二.课的具体组织与实施

  课的组织与实施也就是上课。上课是教师对一定班级的学生实施教案的活动,是体育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和最重要的实践环节。要上好课,就应注意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教学目的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归宿。教学的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而且应使学生了解它,以便使教学活动能在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有序地进行。

  2.内容正确

  这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保障,正确的教学内容,应该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

  3.方法恰当

  根据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遵循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启发式为教学指导思想,灵活选用教学方式,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4.教学组织严密

  一方面要使教与学密切配合,另一方面教学活动要结构紧凑,科学地分配时间,以提高教学效率。事实上,教学的组织设计是与教学管理设计分不开的。所谓教学管理,也就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在某种管理思想指导或影响下,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机构,对教学活动进行安排,加以规范,对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和使用,以保证教学活动健康有序的展开、教学计划的完成、教学质量的稳步上升和教学目的的实现。学校是整个教学组织与管理的主体,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学校整个工作的中心。它依赖于学校系统内部各要素的协同构建。

  三、体育课教学组织形式

  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可分为:体育教学分组与分组教学、小群体、小集团教学。

  (一)体育课教学的分组

  1、自然分组

  2、性别分组

  3、体能分组

  1、分组不轮换:是把学生分成几个教学小组,在教师统一组织指导下

  按教材安排的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和练习。这种组织形式的优点是在教师统一指导下进行练,能够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教学顺序和运动负荷。但采取这种形式需要具备较充足的场地和器材,否则会影响体育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

  2、分组轮换: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体育小组长的带领下,各小组分别学习不同性质的教材,按规定的时间和顺序轮换学习内容。

  (1)两组一次轮换:学生人数不多,新授教材比较困难;复习教材也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形式:

  (2)三组两次轮换:学生人数较多,器材较少,新授教材比较容易

  或较简单的复习教材,均适合采取这种形式。

  (3)四组三次不等时轮换:如新授教材比较难,不易在短时间内学会,可这项教材的器材相对较少,需长一些时间才能保证练习次数。另外,复习教材比较容易,学生又已基本掌握,可采用这种形式

  3、分组不轮换与分组轮换相结合:在一次课中要学两个新教材,其中一个教材不受场地器材限制,而另两个教材又受场地器材的限制,

篇四: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有哪些

  体育教师的教学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依据教学理论,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经验,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基本技能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根据体育课教学行为方式和体育教学特点,体育教师的教学技巧应包括导入、讲解、动作示范、教学组织、人体语言、诊断纠正错误、结束、教学设计等基本技巧。让我们来看看以下体育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统统有哪些:

  体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导入技巧

  导入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上课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行为方式。其作用在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习新课的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体育教学没有固定的形式,一堂课如何开头也没有固定的方法,但体育教学多采用以下几种导入形式:

  1.直接导入。这是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即上课后,教师开门见山地宣布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和基本要求,让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

  2.示范或直观演示导入。教师首先让学生观察教师做示范或技术动作挂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从学生的观察中及时恰如其分地提出问题,为授课内容做好准备。

  3.提问式导入。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掌握的体育知识或技术动作的情况,先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通过提问或回答导入新课。

  导入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掌握导入的基本技巧。

  二、讲解技巧

  龄、性别、兴趣、认识能力进行讲解;第四,注意语言技巧的运用,如语速适当、语音清晰、语言简练、生动有趣、语调亲切、抑扬动听、音量适中、富有变化;第五,注意讲解与示范技巧合理配合;第六,注意人体语言机能的运用,以引起学生注意,并提高记忆效果。

  三、动作示范技巧

  教师要提高动作示范的质量,提高动作示范技巧,使其起到积极的教学效果,就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动作示范要正确、规范、优美,通过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其次,示范动作的目的要明确,重点突出,要让学生明确示范的是什么,如何观察、怎样观察;第三,示范的时机要适当,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选择适当的示范时机,充分发挥动作示范的直观作用;第四,示范的位置和距离要便于学生观察,教师要根据所授技术动作结构,选择适当的示范位置和距离,或是面对学生,或是侧对学生;第五,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动作的难易程度,注意示范动作的速度和节奏;第六,示范与讲解要统一,教师在示范的同时进行必要的讲解,使学生视听结合地接受知识,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理解力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组织技巧

  体育教师要熟练地掌握教学组织技巧,提高教学组织能力,就必须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为了保障体育课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次,教师要熟练掌握口令

  技巧。第三,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分组教学;第四,分组教学时,教师应把主要力量放在新授教材的小组,适当照顾复习旧教材的小组,安排教材转换顺序时,应照顾体弱组和女子组;第五,教师要选政治思想好,又有一定体育基础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让他在课中起到助手作用。

  五、人体语言技巧

  人体语言指人的动作、姿势、表情、举止等,它是一种非文字符号的通讯手段。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人体语言类型有以下几种:

  1.身体的移动或位置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经常移动自己的身体或变换自己的位置,以便及时观察学生练习的情况。

  2.肢体局部动作变化。教师要经常运用手、臂、头、腿等局部动作,引起学生注意,提示、评价动作,组织教学,演示动作等。

  3.面部表情。课堂上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是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情感交流中眼神的交流很重要,只要注视对方的眼睛,彼此的沟通就会建立起来。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默契,应用60%-70%的时间注视学生,这会使学生喜欢听你讲话。

  六、诊断纠正错误技巧

  诊断纠正错误技巧是指体育教师根据学生掌握的基本技术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指出不足,进行评价,提出纠正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正确技术的行为方式。

  教师要提高诊断纠正错误的技巧,就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教师要有正确的动作概念,正确的动作标准,熟悉动作过程和动作结构,知道技术重点和难点;其次,教师要诊断及时、确切,纠正手段得当,要综合分

  析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原因;第三,要善于观察,注意观察的位置、观察的时机、观察的部位;第四,要提高自己的表象再现能力和逻辑分析归纳能力。

  七、结束技巧

  结束技巧是指体育教师完成教学任务或活动时,使学生身体机能逐渐过渡为正常状态,并对授课内容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形成系统所采用的一系列行为方式。体育课如何结束,主要取决于教学内容、学生练习方式和运动负荷等,一般常采用以下结束类型:

  1.调整呼吸、恢复机能。如授课内容是发展学生速度素质或耐力素质,学生机体负荷量大,课结束时一定要调整呼吸,使心肺机能尽快恢复正常。

  2.放松肢体、按摩肌肉。当授课内容是发展力量素质,学生肌肉较疲劳时,课结束时要采用按摩等手段恢复肌肉疲劳。

  3.通过游戏、调节身心。当课的运动负荷较大时,教师可通过游戏来调节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紧张的心情逐渐放松恢复正常。

  4.简短回忆、提示重点。对整个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回顾,整理学生认识的思想,同时指出内容重点、难点,进行巩固和强化。

  教师在设计和应用结束技巧时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课的结束类型应根据授课内容或学生的练习内容来定;其次,课的小结要紧扣教学内容的目的、重点,采用恰当的方式;第三,归纳总结要简明扼要,便于记忆;第四,结束的时间要掌握紧凑;第五,结束时课堂气氛逐渐由活动或活跃转向平静。

  八、教学设计技巧

  教学设计技巧是指体育教师经过分析和研究,对每次教学进行构思并确定最佳教学方案的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从宏观规划到微观实施的构思过程,它不仅决定着课的组织形式,影响着课的质量,而且是教师教学能力综合素质的表现。体育课堂设计的内容包括多个方面,首先,是明确教学目标,即明确学生学习什么,甚至明确到单位时间内的目标;其次,是明确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应采取的教学策略,即为达到预期目标,打算如何进行教学,如何恰当地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和场地器材的布置,课的密度与运动负荷的预计;最后,是为执行这一策略所应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课的组织、讲解时机、示范的位置、易出现什么错误,怎样纠正等等。体育课教学设计常采用两种类型。

  1.经验型教学设计。教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知识水平和教学条件等来设计教学过程,这是一种传统的教学设计方法,这种设计方法不仅受到教师本身经验和知识水平的限制,而且要使之达到完善需要长期的工作经验的积累。

  2.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教师根据体育课的过程结构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等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它包括教师主导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参与活动设计,教学方法手段的设计,场地、器材运用的设计,运动负荷和课的密度的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搞好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教师要构思设想出体育教学的最佳方案,并经过教学实践达到预期目标,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动脑思考,对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材、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都要经过严密的谋略策划,最终使教学方案达到系统化,最优化。

  综上所述,体育教师的教学技巧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教师只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基本技巧,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最终登上教学艺术的殿堂。

  体育课堂中常用教学手段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

  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4)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演示法

  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来这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尽管对于某些示范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运动表象记忆又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它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完整练习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运用完整法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限制练习法: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如练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是与所学动作技术相似而又简单的专门性练习。诱导性练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应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顺序与所学身体练习的一致性。如:在垫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补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如奔跑时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辅助性练习: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领会教学法

  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教师在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和应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

  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出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人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人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牛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循环练习法

  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运动游戏法:

  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运动竞赛法:

  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严格地讲比赛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但比赛和前述的游戏法有如下两个主要区别:(1)游戏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而比赛则偏重于竞争;(2)游戏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往往是与某个运动项目有关。

  情景教学法:

  级学生,利用低

篇五: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体育课结构的概念:是指体育课的组成部分及各个部分教材内容和组织工作的安排顺序与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从课的开始到结束对课的教学活动模式的整体设计,即课的内容安排顺序,教法运用及时间的分配等。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体育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课的结构受学科特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制约。不同类型课的结构是不同的,同一种类型的课在不同水平的班级或不同条件下,其结构也是有变化的。认识体育课的类型,可以为实现一定的教学任务选择相应的课堂活动种类。认识课的结构,能合理地设计各种类型的课。课的结构决定着课的整个进程,决定着把课划分成时间上的一些段落,能否科学地认识它和设计它,决定着体育课堂教学的成效。研究体育课的结构对于教学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课的结构至少包含了以下三层含义:第一,是指构成体育课的几个大致的部分或者阶段;第二,是指体育课进行的基本顺序或者流程;第三,是指体育课中各种教学活动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交替的方式与方法。

  2.体育课结构的发展概况近一百多年来,对体育课结构的研究,随着体育教育思想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其间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l)从有利于组织和管理出发,确定课的结构。19世纪中叶,欧洲一些国家的体育教育家开始研究体育课的结构问题,认为在课上分配身体练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德国人施皮斯提出德国体操制度的课程方案,在捷克等国家中一种称为

  “索科勒”的体育团体,也采取类似的体育课结构

  表12-1

  德国和捷克体育课结构

  德国施皮斯体育课结构“索科勒”体育课结方案

  1.队列练习

  构方案

  1.队列练习

  2.自由联系

  (不带器2.自由练习

  械)

  3.带器械练习

  (活动3.悬垂支撑练习

  的、静止的)

  4.与民间的联系

  5.游戏

  4.跳跃练习

  5.结束练习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6

  这种体育课结构只是注意课上练习顺序的安排便于组织与管理,但没有考虑到所选择的练习对学生身体的全面影响,也没有注意练习与练习之间的联系。

  (2)根据人体解剖、生理特点确定课的结构

  19世纪后半叶,在瑞典体操制度中出现的一种体育课的结构是根据身体练习对人体解剖部位和生理机能的影响来安排的,一般包括9~15个练习,时间分配大体相同。

  表12-2

  瑞典、英国体育课结构

  瑞典体育课结构方英国体育课结构案

  1.队列练习

  2.准备练习

  3.自由练习

  4.伸展练习

  方案

  1.开始练习

  2.头部和躯干练习

  3.手部练习

  4.平衡练习

  5.平衡练习

  6.肩背练习

  5.一侧肌肉练习

  6.活动量大的一般发展练习

  7.呼吸练习和姿势练习

  7.腹肌练习

  8.躯干练习

  9.腿部练习

  10.再次伸展练习

  11.跳跃练习

  12.结束和呼吸练习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7

  在英国,有学者提出的体育课结构方案与瑞典的类似。英国体育课结构方案既注意到人体的解剖部位,又考虑到活动量由小到大的安排。

  (3)注重学生实用技能课的结构

  20世纪初期,法国体育课结构的方案无论在形式和内容方面都有了发展。根据法国

  《课程规则》中课的结构方案,提出三部分结构,明确规定每部分的主要任务,每部分又分若干组练习

  表12-3

  法国体育课结构方案

  准备部分

  1.走

  2.手部练习

  3.腿部练习

  1.走

  2.攀登、平衡、支撑

  3.跳跃

  基本部分

  结束部分

  1.慢走

  2.气息的练习

  3.带唱歌的走

  4.躯干练习

  5.复杂联合练习

  6.不对称的练习

  7.呼吸练习

  4.负重

  5.跑

  6.投掷、球类

  7.防守、进攻

  4.淋浴、按摩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8

  这种结构既考虑对学生身体各部位的锻炼,又考虑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实用技能,同时,也注意到了学生练习后的生理恢复特点。可见,法国这种体育课的结构比瑞典和德国的结构有了一定的发展。

  (4)以传授体育知识为主的体育课结构

  前苏联体育课结构从20世纪初期到80年代,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期到30年代初期。这个阶段主要受瑞典体育课结构影响,上课的特点基本与瑞典和法国相似。

  第二阶段: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这一阶段主要采用前苏联的五部分体育课结构方案

  (见下表)。这种体育课结构方案比以往的结构进了一步,它规定了每一部分的任务和手段,符合人体活动的规律。此后,在苏联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的各部分任务来安排体育课的原则已基本确定下来。

  表12-4

  前苏联五部分体育课的结构

  内

  容

  使学生进人工作状态

  (组织小组练第一部习,使身体发热,提高一般的生理代分

  谢作用,调整注意力和情绪状态)

  第二部各种肌肉和关节的专门素质练习,养分

  成良好的姿态

  第三部基本技术的教学和提高动作的协调分

  性,形成并掌握各项运动技术、技能

  第四部利用已掌握的技能与实践,进行中枢分

  第五部结束

  分

  注:引自樊临虎.体育教学论.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219

  第三阶段:20世纪40年代初期。由于在五部分课程结构中,第三、四部分是一节体育课的主体,该两部分在教学中很难截然分开,因此就统一作为基本部分,从而确定了四部分课程结构方案,这种方案1940年前在苏联人民教育委员会所采用的体育教学大纲中得到肯定。

  第四阶段: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后期。前苏联学者进一步研究体育课结构的实质,以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机体工作能力的变化过程和规律作为课的结构依据。他们认为人的任何一种运动或活动都具有四种连续的状态:开始状态、进入工作状态、稳定状态、工作能力降低状态,据此提出四部分的体育课结构,即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与结束部分。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学者对体育课的结构展开了争鸣,争论的焦点是分三部分还是四部分,最后统一到分成三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其理论依据就是人体工作能力的规律。

  第五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苏联列宁格勒体育学院学者格策登和斯切诺娃于1974年提出,课的结构不应只理解为几个部分,还应把课分成总的结构(或称大体结构)和细微结构

  (或称小结构〉。在1976年出版的全苏体育学院体育理论与教法的教科书中,把这个理论确定下来。他们根据任务、教材内容的不同,提出准备部分有三个方案,基本部分有四个方案,结束部分有五个方案。这种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不再拘泥于结构的形式,而重结构的内容实质,确定了一种基本结构和可变结构的模式,有利于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

  (5)日本的体育课结构

  其主要特点是全国没有统一的结构模式,有的按三部分课的结构

  (导入部分、展开部分和结束部分);有的按上课内容的顺序,一个接一个上,不分几个部分;有的体育课是以调动学生的练习兴趣和情绪为主设置课的结构。总之,当前日本大中专学生体育课的结构不拘形式。

  (6)以美国为代表的课程结构

  其主要特点是无严格的课程结构模式,体育教师各行其是,主张体育课上不要束缚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不断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重视课的实效,重视内容的安排,而不重视结构形式;重视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而不过分强调技术的传授。但是,他们不太注重课上组织教学的严密性。

  神经系统和呼吸器官的生理训练

  3.国内体育课结构的主要类型

  建国初,当时引进了苏联体育教学理论,带来了四部分

  (开始、准备、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的课程结构。至今,这种模式的课程结构还广泛地影响着我国体育教学,几乎各级各类学校都按此模式上课。四部分课程结构对我国体育教学起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初期

  “放羊式”教学的落后状态,为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有秩序地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体育课也随原苏联体育课结构的变化,改为三部分体育课的结构,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其理论依据主要是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但这种课程结构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又暴露出一些问题。由于各部分教学内容、要求和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过于繁琐并拘于形式,较大地束缚着学生的个性发展。这种课程结构过于突出了基础部分的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其他部分的教学和教育作用。基本部分技术教材数量偏多

  (2至3个),致使练习密度上不去,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发展和技能的掌握,难以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现在国内不少体育科研人员正在寻求适合我国体育课的结构,现归纳出国内几种主要体育课结构以供借鉴:

  (1)三部分的结构

  其具体模式如下:

  (3)按练习顺序安排的结构

  这种结构不分部分、阶段,根据人体机能活动规律,以及练习和休息的合理交替,使练习一个接一个进行。有游戏练习,有技术教材练习,也有身体素质练习和舞蹈等,这种课的结构主要特点是注重调动学生练习的主动性。

  4.体育课各部分的划分与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的关系

  表12-5体育课的各部分的划分与生理机能能力变化规律的关系

  课生的理部机分

  能各部各部分各部分课的内容分机时间教学目和组织教体工(每课标

  法特点

  作能时间按

  变力特化

  点

  45分钟计)

  主要

  1.使学1.课的进

  行

  生理上

  和

  心

  准上理上

  备升的部阶准

  分

  段

  备,逐步

  提

  高

  大脑皮

  层

  的兴奋

  生明确内容主要课的任是课程标务,有组准的基本织地开体操教材

  始一节(队列、课。

  队形)。

  约

  占

  2.培养2.准

  备

  总

  课身体的活

  动

  性

  时

  的正确姿质

  分为:1势,促进一般性准5%~身体的备活动、20%全面发专项准备约7~展。

  活动。

  9分钟

  3.为学3.为学习基本习基本部部分教分教材内材作好容作好准准备活备活动。

  性,使

  机体进

  入

  工

  作状态

  机

  体

  工

  作

  基稳能力

  本定处

  部阶于

  分

  段

  最

  佳状

  态,大

  脑皮

  层

  动。

  1.使学1.教学生学习内容根据和掌握课程标准约

  占

  体

  育

  并结合学总

  课基

  本

  校实际情时

  的知

  识、况进行安6基本技排。

  5%~术和技2.组织7能及锻

  教法特0%,炼

  身

  点:①合约2体

  的理安排主9~3方

  法手要教材内2分钟

  段。

  容学习顺

  具

  有

  最适宜的兴奋性

  2.发展序;②安学生身排辅助练体素质,习、诱导增强体练习和教质。

  法步骤;3.培养③确定各良好思项教材内想道德容练习的品质。

  次数和时间,合理安排课的密度和运动负荷;④安排练习分组和分组形式。

  有组织轻松自然地结束地走步,教学活徒手放松动,使机练习,简约占总课时的10%,结下机

  束降体

  阶阶出

  段

  段

  现

  疲体逐渐单的舞约5分劳,恢复到蹈,平静钟

  大

  相对安的活动性脑

  静状态,游戏等。皮层对本课扼要小结兴奋作简要本课教下的总结。

  学,布置降,课外体育工作锻炼的作能力业。一般下降

  是全班集体进行。

  传统的三部分课的结构,内容要求与时间分配规定得过死,妨碍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种课的结构过于突出了基本部分的教学,往往忽略其他部分的教学与教育任务的作用。同时,基本部分的教材较多,任务偏重,难于完成教学任务。因此,近年来对体

  育课结构的研究引起了体育教学理论界的重视,也提出了不少新的尝试和探讨。

  4.确定体育课的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体育课结构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进行安排,充分考虑教学的目的、教材的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方法上的要求等,从而确定教与学活动的合理顺序以及练习与练习之间的有机联系。在体育教学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安排课的结构。

  (1)体育课的结构形式受教学目的、课程内容组织、完成任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由于体育课结构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并能发挥不同的功能,因此,在选择教学组织形式时必须对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弄清各种教学结构的内涵,又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既有区别,又能独立运用。所以,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及与诸多因素的关系,对体育课结构进行有选择的运用。

  (2)为了有利于增强体质,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维力、表现力,体育课的结构不应强调严格固定的模式

  课的类型和教材内容不同都会影响课的结构。不同教材有不同的结构,同一教材也有不同的结构,同一教材对新授课和复习课也有不同的结构。以掌握技术为主的新授课、以复习巩固为主的复习课和以检查学生成绩为目的的考核课,须运用不同的课程结构。另外,教学内容如果是以游戏为主的集体项目教材或以个人练习为主的器械体操等教材,也会影响到课程结构变化。

  (3)体育课的结构研究不能忽视学生的生理心理活动规律和体育的功能特点

  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知识和技能水平发展状况不同,体育课的结构也会有所不同。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知识经验不多,必须更多地考虑调整课的类型,例如,可采用多阶段教学结构。相反,高年级学生课的类型就需要相对稳定些。所以,教学结构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不论运用何种课程结构,都应符合教学要求,使学生有更多的练习时间,并有利于区别对待,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同时,要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发展个性,培养体育兴趣,逐步养成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与能力。

篇六: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体育课的类型与结构

  体育课的类型:根据体育教学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分为:

  一、理论课:一般是指在教室里传授的体育与卫生保健知识课,分为:

  1、引导课:开学后的第一课,目的是使学生明确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要求和内容,以及学校课外体育锻炼开展的重点项目介绍给学生;

  2、体育基础知识课:包括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比赛规则、技术与战术分析、竞技运动项目介绍及欣赏和体育新闻等;

  二、实践课:一般是指在操场上或体育馆根据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工作计划进行的身体练习课,分为:

  1、新授课:是指学习新内容的课,或是在复习的基础上再学习一些新的动作;

  1由于讲解新内容过多,影响课的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因此,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

  2教师讲解正确,示范优美;

  2、复习课:是指复习学过的内容;但复习不是简单地重复已学过的内容,而且应逐步提高动作的质量和达标要求;

  1在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增加练习次数和练习要求,合理加大课的运动负荷;

  3、综合课:是指既要学习新内容,又要复习已学业过的教材的课;

  1每次应安排两种以上的内容;

  2科学合理安排新旧内容的教学顺序;

  4、考核课:是在某项内容基本结束后,用以检查学生学习成绩为主的课;

  体育课的基本结构:是指一堂课的教材内容安排和教学组织、教法步骤的合理顺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法规律,可将体育实践课的基本结构划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3个阶段;

  一准备部分也可分为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

  准备部分的基本目标是:迅速地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学生精神和注意力,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组织全体学生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得到充分活动,使各器官系统机能迅速地进人工作状态,帮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和适宜的身体状态去参加一节课的学习活动;

  准备部分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教学所必需的教学常规、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门性准备活动;

  教学常规活动是指每节课开始时所需进行的一些基本活动,主要包括全班整队、检查人数、宣布教学目标与要求、检查服装,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队形练习等;

  一般性准备活动是指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的活动;通常有各种走、跑、跳、投练习、各种徒手操或持轻器械练习、传统项目基本动作、游戏、舞蹈等;

  专门性准备活动是指其动作的性质和结构与基本教材有关或相近似的练习;主要有模仿练习、诱导练习或辅助练习、基本功以及掌握该项教材内容所必需的身体素质练习等;

  准备部分的组织教法:

  练习方式采用集体或分组形式进行,既可定位练习,也可以行进间练习;队形应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变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准备部分的时间大约为7-8分钟,一般应根据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季节气候等具体情况来确定;

  二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的目标:

  学习、复习、考核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规定的主要教材,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基本部分的内容:包括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本地区、本校实际情况所选用的具有乡土特色的教材内容,以及根据学习主教材的需要而选定的辅助性、诱导性练习等;

  基本部分的组织教法:组织形式一般可采用分组轮换与分组不轮换的形式进行;基本部分的教学是完成课教学目标的主要部分;关键在于组织好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在组织和抓好基本部分的教学时,应认真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通常应将新的、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发展速度和灵敏性的教材内容放在基本部分的开始阶段,使学生具有饱满的精力去完成较复杂较难的学习任务;

  应根据课的目标和主要教材内容的性质与学生的特点,正确地选择和安排一些必要的辅助练习、诱导练习、转移性练习和体能练习,如在进行难度大或强度大的练习前应做一些相应的专门性准备练习和辅助性练习;

  根据课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性质、学生特点和场地器材设备等具体条件.设计和安排好练习密度、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采用相应、有效的组织教法措施,调控练习的次数、强度与休息时间,使之合理地交替进行,使基本部分的练习的密度、生理与心理负荷达到适宜的程度;

  根据学生人数、场地、器材条件和身体练习的需要,选定全班、分组或个人的形式进练习,根据本班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少的情况.一般多采用分组轮换的形式进行;

  基本部分的时间的安排取决干教材内容的性质、负荷和学生特点等,按45min的课为例,一般约占25-30分钟;

  三结束部分;

  结束部分的目标:

  这阶段主要是有组织地结束课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对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的任务.预告下次课的内容等;

  结束部分的内容:

  根据基本部分最后一个教材的性质和运动负荷大小的情况,选用一些动作结构简单、节奏缓和、轻快的身体练习,如活动性游戏、徒手操、舞蹈、慢跑等;小结本课的教学情况,提出需要注意的问题,布置课外锻炼作业,预告下次课的内容和收拾器材等;

  结束部分的一般采用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也可分组进行整理放松活动;然后集中全班小结;结束部分的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

  体育实践课几个部分的划分是相对的,它们互相衔接,紧密联系、和谐构成课的整体;

  附:体育课的微观结构;课的微观结构具体结构是指课的各个部分的具体内容的顺序与时间等的设计与安排;包括各个部分的教学任务、内容、组织教法措施、密度和生理负荷以及时间分配等;

  课的准备部分的具体内容包括:

  整队、检查人数、宣布课任务与要求,布置见习生活动内容,队列练习、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一般性准备练习,专门性准备练习游戏以及讲解示范和队伍调动等;

  基本部分的具体内容有:

  教师讲解示范、专门性练习、新旧教材内容、教和学的步骤、正误对比、教学比赛、游戏、身体体能练习、学生练习与休息、队伍调动等;在教学实践中,除注意各项目前后顺序及联系安排外,更应注意各项的分组练习次数与时间的分配;

  结束部分的具体内容一般包括:

  队伍调动、全身放松练习、呼吸练习、游戏、舞蹈以及总结和布置作业等;在这部分应对每次活动都作出具体安排;

  课的微观结构是完成教学任务主要环节,所以教师应根据实情,认真地设计、安排、组织好各环节的教学,以保证课的顺利进行,提高课的教学质量;

篇七: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篇八: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最新资料推荐------------------------------------------------------

  体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中常用的教学方法

  体育教学方法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的总称。

  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

  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讲解法:

  是指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说明教学目标、动作名称、动作要领动作方法和要求,以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

  问答法:

  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1/14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错误动作法、保护与帮助法、视听引导法等。

  示范法:

  是教师(或指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为示范,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教师示范时,除注意示范面外还应考虑示范的速度和距离。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

  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

  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正面示范:

  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背面示范:

  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

  ---------------------------------------------------------------最新资料推荐------------------------------------------------------

  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侧面示范:

  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镜面示范:

  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

  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演示法:

  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多年来这种方法在体育教学中被广泛采用,尽管对于某些示范有一定难度,但是对于运动表象记忆又非常重要的体育教学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法,它与讲授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3/14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完整练习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

  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运用完整法时必须注意的问题:

  限制练习法:

  在设置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练习,纠正动作错误的方法。

  如练起跑时,在学生头顶上设置一定高度后低前高的斜杆,在这种限制的条件下使之体会,掌握起跑时的正确动作,避免产生过早直起身来跑的错误。

  诱导练习法:

  是与所学动作技术相似而又简单的专门性练习。

  诱导性练习的选择要有目的性,应注意它所使用的肌肉以及用力的顺序与所学身体练习的一致性。

  ---------------------------------------------------------------最新资料推荐------------------------------------------------------

  如:

  在垫上做肩肘倒立时,学生不能挺直腰腹部,对此可在垫子上方悬一吊球,诱使学生用脚尖触球而挺直腰腹部。

  自我暗示法:学生在明确完成动作的方法而又注意补到达到某些要求时,在练习中自己有意识地暗示自己达到要求的方法。

  如奔跑时后腿蹬地不充分应在练习中暗示自己注意

  辅助性练习:

  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较难动作而采取的技术结构与所学身体练习相似的简单技术动作的练习。

  分解练习法:

  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

  领会教学法:

  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

  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

  教师在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

  5/14和应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出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人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人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牛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循环练习法:

  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它主要是练习的方法,不是教学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

  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的方法:

  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

  ---------------------------------------------------------------最新资料推荐------------------------------------------------------

  法、情景教学法等。

  运动游戏法:

  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

  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运动竞赛法:

  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

  法。

  严格地讲比赛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但比赛和前述的游戏法有如下两个主要区别:

  (1)游戏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而比赛则偏重于竞争;(2)游戏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往往是与某个运动项目有关。

  情景教学法:

  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像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发现法:

  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在学生面对体育的概念和原理学习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验证性活动、7/14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自主的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通过进行探究的步骤,学习研究客观事物的过程,提高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联系的能力。

  小群体教学法:

  也被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等,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流的社会性作用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群体教学方法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形成集体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

  体育课堂教学中常用教学方法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

  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

  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

  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

  ---------------------------------------------------------------最新资料推荐------------------------------------------------------

  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

  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

  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

  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

  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

  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

  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

  9/14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

  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

  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

  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

  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

  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

  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

  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

  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

  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

  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

  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

  ---------------------------------------------------------------最新资料推荐------------------------------------------------------

  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

  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

  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

  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

  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

  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

  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

  11/14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

  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

  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

  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

  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

  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

  ---------------------------------------------------------------最新资料推荐------------------------------------------------------

  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

  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

  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

  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

  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

  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

  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

  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

  13/14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四、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

  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

  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

  如齐步走的儿歌:

  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

  前滚翻儿歌:

  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

篇九: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体育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地采用的、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体育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三个主要的层次。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2、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一、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一)讲解法

  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体育教师可以运用逻辑分析、论证、形象的描绘、陈述、启发诱导性的设疑、解疑,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清晰地获得全面而系统的知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过多地使用讲解法,不能形成“满堂说”和“满堂讲”的局面,要“精讲多练”。但是也不能“只练不讲”,因为“既懂又会”的教学目标要求有高超的讲解水平,其实“精讲”正是高超的讲解水平的表现。

  (二)问答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方式完成体育教学的方法。

  它的优点是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作用。

  (三)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者是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促进全体学生都积极参加学习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和参加集体思考的能力,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情绪。

  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学生的知识来自于教材知识结构,教师用语言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发展他们运动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一番必要的加工,包括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和把处于静止状态的知识信息变为输出状态的信息。因此,体育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等。

  (2)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这要求教师有很好的语言素养和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训练的因素。在体育教学中要求教师“精讲多练”,这就更要求体育教师善于用清晰、简练、准确、生动的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语言还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在体育教学中就更是如此。体育教师还要注意语言表达时的举止与神态,善于利用无声的语言。

  (3)要多用设问和解疑。无论是体育教学中的讲解还是指导,都需要有一些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最好是用“问题串”来串联,以组织和引导学生解决疑难,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

  处于积极状态。体育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和思考价值的问题。

  但要注意:①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与能力水平,难易适度;②问题要明确具体;③要善于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④要敏感地抓住学生认识中模糊不清的地方或错误之处,及时地加以纠正。

  (4)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这种方法会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提高讲解和讨论的质量,应该予以重视并加强对教学挂图和板书内容的开发。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是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有动作示范法、演示法、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等。

  (一)动作示范法

  动作示范法是教师(或教师指定的学生)以自身完成的动作作为范例,用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方法。

  动作示范法是体育教学中最常用的直观方法,它在使学生了解所学动作的表象、顺序、技术要点和领会动作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轻快优美的动作示范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1.动作示范的“示范面”

  由于运动动作的多样性,因此动作示范更要注意“示范面”的问题。示范面是指学生观察示范的视角,也包括示范的速度和距离等要素。示范面有正面、背面、侧面和镜面。

  (1)正面示范:教师与学生相对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正面示范,正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正面动作的要领,如球类运动的持球动作多用正面示范。

  (2)背面示范:教师背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背面示范,背面示范有利于展示教师背面动作或左右移动的动作,以及动作的方向、路线变化较为复杂的动作,以利于教师的领做和学生的模仿,如武术的套路教学就常采用背面示范。

  (3)侧面示范:教师侧向学生站立所进行的示范是侧面示范,侧面示范有利于展示动作的侧面和按前后方向完成的动作,如跑步中摆臂动作和腿的后蹬动作。

  (4)镜面示范:教师面向学生站立进行的与同学同方向的示范是镜面示范,镜面示范的特点是学生和教师的动作两相对应,适用于简单动作的教学,便于教师领做,学生模仿。例如,做徒手操,开始时学生完成动作是左脚左移半步成开立,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学生的动作相对应,则是右脚右移半步成开立。

  2.动作示范法的几个要素

  (1)速度:为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教师注意根据情况运用不同的速度进行示范。一般的情况可用常规的速度进行示范;但当为突出显示动作结构的某些环节时则应采用慢速示范。

  (2)距离:应根据完成动作示范的活动范围、学生人数和安全需要等恰当地选择学生观察动作示范的距离。

  (3)视线:学生视线与动作示范面越接近垂直越有利于观察。在多数学生以横队形式观察示范动作的情况下,越靠近横队两端的学生,其视角就越不接近垂直。因此,学生观察示范动作的队形不宜拉得太宽。学生多时,应让学生排成若干排横队观看示范,并避免横队前列的学生遮挡后列学生的视线。

  (4)视线干扰:应注意让学生背向或侧向阳光、风向,以避免视线干扰,有利观察。

  (5)多媒体配合:示范应与讲解、学生思维等紧密结合,争取最好的动作示范效果。

  3.体育教学对动作示范方法的基本要求

  (1)动作示范要有明确的目的。示范要针对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进行,应区别以下三种动作示范。

  ①认知示范是使学生知道学什么的示范,这种动作示范的重点是给学生建立动作的整体形象,形成大致的概念。这种示范要正确、朴实,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体,不要拘泥细节。

  ②学法示范是告诉学生怎样学的示范,这种示范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动作完成的顺序、要领、关键、难点等。进行这种示范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动作环节的重点部分。

  ③错误示范是展示学生错误动作的示范,这种示范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自己动作的错误的外部特征。进行这种示范时既要突出错误的特征又不能夸张。对这种动作示范的要求与第二种动作示范大致相同,应注意示范时着重突出要纠正的错误所在。

  (2)示范要正确、美观。正确是指示范要严格按动作技术的规格要求完成,以保证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美观是指动作示范的生动和诱人,以保证动作示范可以引起学生学、练的兴趣,消除不必要的畏难情绪。

  (二)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让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教学方法。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较为多见的演示手段是:可活动的人体模型、战术板、图片和图画等小道具,另外还有偶尔才使用的幻灯、电影、计算机等,由于体育技能学习有难以现场观察(因为动作较快)、难以自我观察等特点,因此演示的教学法和示范法一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应该大力开发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演示法不仅能理论联系实际,为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体育学习的效果。

  (三)纠正动作错误与帮助法

  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法是体育教师为了纠正学生的动作错误所采用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技能提高是伴随着动作错误的不断出现与不断纠正而进行的。体育教学中的纠正动作错误和帮助,不仅是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需要,也是避免运动损伤的需要。

  (1)纠正错误动作和进行帮助时,必须分析出产生错误的原因,才能选用适合的方法予以纠正和帮助。产生动作错误的原因常见的有以下5个方面:

  ①学生对完成动作不认真、敷衍了事,会把动作做错;

  ②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概念模糊不清;

  ③学生受旧技能的干扰;

  ④学生的能力较差导致产生错误动作;

  ⑤学生在疲劳情况下进行学、练导致产生错误动作。

  (2)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的具体方法:

  ①运用语言和直观的方法,不断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要用生动而准确的描述性语言和手势等帮助学生明确动作的顺序、要领,要运用各种诱导性、转移性练习,来防止受旧技能干扰。

  ②根据错误动作的性质,可采用限制练习法、诱导练习法和自我暗示法等进行纠正。

  (3)纠正错误动作与帮助时的注意点:

  ①在指出动作错误之时,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以利于学生接受和增强改错的信心,切忌讽刺和挖苦学生;

  ②要纠正主要的动作错误,有时主要的动作错误被纠正了,相关的动作错误也就随之消除;

  ③要合理使用各种方法纠正动作错误。

  (四)运用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的基本要求

  1.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演示法时,要根据体育教学任务的需要,做好必要的准备。体育中的道具在市场没有出售,需要体育教师自己或请他人制作,制作完成后还要设计演示的时机和演示的程序,并与其他教学程序进行很好地结合后写入教案。

  2.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观察

  演示前要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和思考。要把学生的感知与理解紧密地结合起来,体育教师还要借这种实践活动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与方法,提高学生在运动学习中的观察能力。

  3.做好总结。将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演示结束后,体育教师还要进一步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问答、练习和讨论等多种方式,把观察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偶然观察到的结果与必然的规律联系起来,使演示真正起到获得感性知识、验证和理解知识的作用。

  三、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那些通过身体练习和技能学习使学生掌握和巩固运动技能、进行身体锻炼的教学方法。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领会教学法和循环练习法等。

  因为体育教学是以学生的身体练习和实践活动为特征的,以身体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体育教学方法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主要途径。

  (一)分解练习法

  分解练习法是指将完整的动作分成几部分,逐段进行体育教学的方法。

  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较高而又可分解的运动项目。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把动作技术的难度相对降低,便于学生掌握和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习的信心。其缺点是不利于学生对完整动作的领会,有可能形成对局部和分解动作的单独掌握,甚至妨碍完整地掌握动作。

  分解练习法有以下几种:

  (1)按动作技术的结构顺序分:如体操的“低杠挂膝上”是由助跑、挂膝和挂膝上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可按动作技术结构顺序先练习助跑以加强动力,再练习挂膝以加强动力连贯性,最后将助跑和挂膝上的动作串联,最终学会这个动作。

  (2)按动作技术的结构反序分:如跨栏是由助跑、起跨、过栏摆腿和落地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可按动作技术结构反序先练习摆腿和落地(无栏或栏侧练习),再练习过栏动作,最后加上栏间助跑,串联练习,最终学会这个动作。

  (3)按学习难度分:如学习蛙泳可按难度分为陆上模仿动作、水中局部动作练习和水中完整练习三段,按学习难度先练习陆上模仿,将手臂动作“划、弯、伸”和腿脚动作“收、翻、蹬”练习正确并熟练,再下水做扶池边练习腿部动作和有同伴扶助的手臂练习,待较熟练后再做带浮漂的完整练习,直至最终解下浮漂完全学会蛙泳。

  (4)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分:如武术的动作,所涉及的身体各部分有下肢动作、上肢动作、上体姿势和头部动作,有些难度较大的动作,如果整体学习就会有困难,因此可按身体各部分的动作来分解学习。分段教学的顺序可以是多样的,基本顺序有分进式、连进式和递进式三种。

  进行分解教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划分动作时,应注意其相互间的联系,划分开的段落应易于连接完成并不破坏动作的结构。

  ②使学生明确所划分的段落或部分在完整动作中的地位和相互联系。

  ③分解法要与完整法结合运用。分解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减少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最终达到完整掌握动作的目的,所以,分解动作的练习时间不宜过长,只要基本掌握即可与其他段落或部分连接起来进行练习。

  ④切忌为分解而分解的练习和步骤。

  (二)完整练习法

  完整法是从动作开始到结束,不分部分和段落,完整、连续地进行学和练习的方法。

  它适用于“会”和“不会”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或运动技术难度不高而没有必要进行或根本不可分解的运动项目。完整法的优点是教学中能保持动作结构的完整性,便于形成动作技术的整体概念和动作间的联系;其缺点是用于应该分解而又不宜分解的动作(如体操运动中的翻转动作)时给教学带来困难。此时为了减少学生学习的困难和便于他们掌握动作,可采用以下做法:

  (1)利用示范和演示来帮助学生建立动作表象。如让学生掌握动作的方向、路线、动作节奏、速度等要素,帮助学生对动作有个完整认识。

  (2)抓住教学重点进行突破。如体操运动中的翻转动作虽无法分解,但其中的要素、扭动力、动作动机和动作要领还是可以进行分析、共找出主要的要因和主要问题所在,有重点地进行练习,切忌不要一开始就拘泥动作的细节。

  (3)通过帮助与辅助降低难度。如通过辅助器材的使用和利用教师的各种帮助降低动作难度。

  (4)有意识地降低对动作质量的要求。如体操动作的适当分腿、屈膝,武术动作中降低速度,篮排球中的近距离投篮、发球等,但降低要求要以不形成明显错误动作为限。

  (5)开发多样的辅助练习和诱导性练习。

  完整法和分解法在实际运用中是紧密结合的。运用分解法时,应注意使学生完整地理解动作;在以完整法为主进行教学时,也应对动作的某些环节或困难部分进行分解学习。采用什么方法应根据教材的特点(主要是“会”’和“不会”的关系和难度的特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时间等因素来确定。

  (三)领会教学法

  领会教学法是体育教学方法指导思想的一项重大改革,它从强调动作技术转向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兴趣。领会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六个部分:①项目介绍、②比赛概述、③战术意识培养、④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⑤技巧演示、⑥动作完成。

  领会教学法是以“项目介绍”和“比赛概述”作为球类运动的开始,让学生了解该项目特点和比赛规则,从而使学生一开始就对该运动项目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领会教学法与传统的技能教学不同的是:教师不是从基本的动作教起,而是首先对学生进行“战术意识培养”。教师在战术介绍以后,结合实战向学生演示一些临场复杂的情况和应付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瞬间决断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全面观察情况,把握和判断时机以及应变能力,使学生最终可以根据所学的技术和战术,判断出“做什么”和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如何去做”。

  领会教学法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将过去的“从局部开始分解教学”,改变为“从整体开始教学再到局部,再回到整体教学”。这个教学过程有利于使学生从一开始就“领会”到项目(特别是集体性的球类项目)的基本概况和概貌,并较快地形成球类意识和战术概念等。领会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有如下特点:

  (1)从项目整体特征入手,然后再回到具体技能学习,最后再回到整体的认识和训练中。

  (2)强调从战术意识入手,把战术意识贯穿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整体意识和战术为主导的特征很强。

  (3)突出主要的运动技术,而忽略一些枝节性的运动技术。

  (4)注重比赛的形式,并在比赛和实战中培养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教学往往从“尝试性比赛”开始,以“总结性比赛”结束。

  (四)循环练习法

  循环练习法是根据教学和锻炼的需要选定若干练习手段,设置若干个相应的练习站(点),学生按规定顺序、路线和练习要求,逐站依次练习并循环的方法。

  它主要是练习的方法,但它也是一种教学、组织方法。循环练习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是流水式和分组轮换式两种。

  循环练习法的特点是有多个练习手段,练习过程连续循环,练习内容可多样,运动量、练习节奏和身体锻炼的部位比较容易调整,可以根据课上的练习需要进行多样化的设计和安排,能较全面地发展学生体能,提高运动能力,还能较好地提高学生学、练的兴奋性。

  运用循环练习法时应注意:

  (1)练习手段、练习量、练习站以及循环练习方式的确定,均应服从教学任务和教学条件、学生的运动能力以及场地器材等实际情况,练习站不宜太多,也不宜太少,一般以6个左右为宜。

  (2)选用的练习手段应是学生会做的。应将发展基本活动能力的内容、发展身体素质的内容、培养心理品质的内容、激发兴趣的内容、促进学生交流的内容等合理地搭配、组合在一起,以利于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和全面完成教学任务。

  (3)每个练习站必须有定量、定时、定性等的要求。

  (4)各练习站的练习要注意负荷大小不同的练习交替安排。

  (5)可以从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三分之一开始练习,以后各站逐步增大运动负荷,但一般不超过学生最大负荷能力的三分之二。练习量大时,强度应相对较小;反之,强度大时,练习量不能多,在循环练习中还要注意合理的间歇。

  (五)在教学中运用以身体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科学对待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因素。身体练习是体育学习的必须途径,也是教学达到多种教学目的必须媒介,身体练习中的运动负荷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必须予以重视和科学的对待。既要保证技能学习和素质提高的运动负荷,又不能一切围着负荷转,更不能进行所谓“与预测心率的吻合度评价”,使体育课成为“心率课”和“锻炼课”。

  (2)要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符合教材的特性。

  (3)要与培养动脑、动口、动手的实际操作能力相结合。

  (4)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和自我评定等能力和良好习惯。做身体练习时,学生的自主性较强,教师要注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评定和自我反馈的习惯和能力。

  四、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和比赛活动,使学生通过更生动的运动实践,陶冶他们的性情、提高运动能力、提高运动参与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运动游戏法、运动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一)

  运动游戏法

  运动游戏法通常有一定的情节和竞争成分,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正是游戏中的情节和竞争、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体育教师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和判断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对学生进行心理锻炼等,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法被广泛地采用。

  运用运动游戏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发展体能的需要选择游戏法的内容与形式,要有明确的目的,并采取相应的规则和要求,才能取得预定的效果。

  (2)应教育学生严格遵守规则,同时鼓励学生在规则许可的范围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去争取优胜。

  (3)在游戏时裁判应认真、严格、公正、准确,只有客观评定游戏的结果,监督不良行为,才能激发学生参加游戏的兴趣。

  (4)要布置好游戏的场地与器材,加强游戏的组织工作。

  (5)游戏结束时,要做好讲评,指出优点与缺点。

  (二)运动竞赛法

  运动竞赛法是指通过组织学生比赛进行技能学习和练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严格地讲比赛也是游戏的一种形式,但比赛和前述的游戏法有如下两个主要区别:

  (1)游戏有竞争、合作、表现等多种类型,而比赛则偏重于竞争;

  (2)游戏不限于某个项目,而比赛往往是与某个运动项目有关。

  比赛往往是实战,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因此对学生的技战术和体能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更高水平的检验,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方法。现在提出的“领会教学法”从让学生领会运动项目特性的角度出发,也非常注重比赛的教学方法,如“尝试性比赛”、“限制性比赛”、“总结性比赛”等具有明确教学目的的比赛形式。

  运用比赛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依据教学目标、教材性质、教学过程的时机、学生的技能熟练程度和场地器材的条件等合理地运用比赛的方法,如果运用不合理反而会影响教学、影响学生技能的提高。

  (2)在一般情况下,两队水平应接近,使用的器材设施应基本一致,使学生在实力均衡和条件相当的条件下竞争,这样的竞争才能激烈而富有情趣,但是,在学生技能不太熟练时,则要通过对规则的改变、攻守双方实力调整等方法使比赛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3)比赛时,体育教师要严格控制与调节学生的运动负荷,巧妙地进行比赛分组和轮换,使学生既有平等的比赛机会,又不至于过度劳累。

  (4)比赛是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的好机会,要注意在提高他们运动技能的同时,对他们进行良好体育风尚的教育,如让学生自觉遵守比赛规则、留意伤害事故、比赛中的互助精神培养等。

  (三)情景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主要适应小学低、中年级学生,利用低年级学生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年龄特点,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主要遵循幼儿认识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一个“情景”,甚至由一个“情景”来贯穿整个单元和课的教学过程,如“夏令营”、“唐僧取经”、“小八路送情报”等,让学生学习和练习用情节串联起来的各种运动,多配合讲解(讲故事)、情景诱导、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来进行。

  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与训练,而忽视对学生态

  度、兴趣和欣赏能力的培养。而这些方面在人的成长中又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很强调在教学中运用以陶冶情操和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运用情景教学法就有这方面的意义。

  (四)运用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1)活动前,要进行情景诱导和竞争欲望的调动。教师在进行情景教学前,要让学生“入景”;教师在进行比赛教学前,要能让学生“摩拳擦掌”;教师在进行游戏教学前,要让学生“想玩”,学生有了这样的心理调动,就能产生对“当前课题”的动机和兴趣。

  (2)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比赛、游戏和情景体验都是伴随着情感反应。教师在这些活动中,要善于利用各种情境,如通过学生相互加油、给予现场鼓励、增减比赛次数等多种方法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

  (3)在活动中还要注意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不同,在体能上的差别更大,所以在比赛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地体验运动乐趣是非常重的。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成功体育”式的比赛方法,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乐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活动后,要将学习和比赛等进行有机的结合,不能“为游戏而游戏”、“为比赛而比赛”、“为情景而情境”,要通过总结、讲解和讲评等方式对教学进行总结,对学生的技能学习及提高情况向学生反馈,同时通过总结对学生进行各种其他方面的教育。

  五、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有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一)发现法:又称探索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体育的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验证性活动、思考、讨论和听讲等途径去独立地探究学习,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

  发现法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自主的活动,使学生在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他们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的态度和能力,通过进行探究的步骤,学习研究客观事物的过程,提高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联系的能力。发现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有较大的优越性。

  这里的“发现”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现(要学生发现的并不是未知的),而是一个发现过程的举例。这一方法多用于那些可以引出多种假设、原理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在学生形成概念、理论,找出现象间的因果关系和其他联系时最为有效。但是,运用这种方法花费时间较多,而且需要学生具有相当的知识经验和一定的思维发展水平,还需要逻辑较严密的教材和素质较高的教师。对于太简单或太复杂的内容以及资料性的内容,不宜采用发现法。

  发现法的基本过程是:①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课题;②学生利用有关材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各种可能的假设和答案;③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观点可以展开争辩;④对结论做出补充、修改和总结。

  (二)小群体教学法

  也被称为“小集团教学模式”等,是通过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因素和学生间交

  流的社会性作用和学生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质量,并达到对学生社会性培养的一种教学方法。

  要指出的是,小群体学习的模式与以往为提高教学效率和进行区别对待的分组教学法有根本的区别。它是充分考虑了体育教学中的集体形成和人际交流的规律性来设计的。

  小群体教学方法虽也形式多样,但一般在单元的开始都有一个分组和形成集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小组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各自的学习目标。在单元的前半部分,一般是以教师指导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以学习活动为主;在单元的后半部分,一般则以学生主体性较强的小组学习形式为主,主要为学生练习和交流活动,此时教师主要起指导和参谋的作用;在单元结束时,一般有小组间比赛,小组总结和全班总结等步骤。

  由于小群体教学法要依靠学生小组的自主性活动,而这些活动往往又具有很强的探究性,因此我们把这种教学法归类于探究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中。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的特点在于学生在探索、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独立性得到高度发挥,进而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这类方法中,教师的地位与前几类方法中的情况有较大不同。在这里,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有较大的活动自由,有时还要使自己作为成员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其实,教师的指导性更强(主要是形式上起了变化),要求教师的指导要更加周到、有效和更有预见性。

  (三)使用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1)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确定探究发现的课题和过程。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发现活动,首先要依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把教材中的某一知识或问题确定为学生进行探究的课题。当课题确定后,是把一个问题单独作为一个发现过程,还是把一个问题分解为几个问题,构成相应的几个发现过程,每个过程的知识容量是多少,这都需要教师依据教材结构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认真进行安排。如果教材难度大,学生基础较差,自学能力较弱,就应该把课题分解得细一些,知识容量少一些,发现过程的时间短一些,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展探究活动。随着学生发现能力的提高,发现过程的跨度应逐步增大,知识量也相应增多,让他们在更高水平上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2)严密组织教学,积极引导学生的发现活动。学生的探究、发现绝不是一种自发的、随心所欲的活动,它是在教师的严密组织和积极引导下进行的。学生在发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障碍,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帮助学生,启发和引导他们进行联想、对比、分析,使学生思维活动不断深化。这样可以减少发现过程中的曲折,让学生以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好的学习效果。

  (3)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发现的良好情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活动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除了在活动场所、教学设备、教学时间等方面给学生创造良好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师生的努力,创设一种互尊互爱、好学深思、奋发向上的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乐于开展深入的讨论,交流心得体会,也敢于发表不同见解。这对学生的探究和发现是非常有利的。

  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

  (一)要依据体育课的目的与任务来选择教学法

  不同体育课的教学目的与教学任务需要不同的体育教学方法。比如新授课的教学,就得更多地运用语言的方法、示范和演示的方法;练习课就要更多地使用练习法、比赛法等教法。又比如,单元的前段课,发现法、游戏法就可以多用一些,单元的后段课,小群体教学法和比赛法就可以多用一些等等。

  (二)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采选择教学法

  一般说来,不同性质的教材内容,也要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器械体操基本上要使用分解教学法;游泳、独轮车、滑冰必须要使用分解教学法;跑步、跳跃、投掷的教学就应该使用完整教学法;很多球类项目都可以使用“领会教学法”。另外,集体项目很适合用“小群体教学法”;枯燥的项目很适合用“游戏教学法”;锻炼性项目很适合用“循环教学法”;含有重要科学原理的运动项目就很适合用“发现教学法”;等等。总之,体育教师应在仔细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性质和具体内容的特点灵活而有创造性地选择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

  (三)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法

  使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最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而不是教师的一种什么“展示”,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是否合适要看该教学法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是否对学生有帮助。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使用某种方法在年龄、智力、能力、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班级的学习纪律及风气诸方面的准备水平。如,对中学生就不适宜使用“情景教学法”,对初学的学生就不适宜使用正规的“比赛教学法”;对体能较差的学生就不适宜使用“循环练习法”,所以应当注意从学生具体实际出发,选择那些最能适应学生条件和能促进和发展学生技能的教学方法。

  (四)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和特点来选择教学法

  任何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只有和教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密切结合时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有的教学方法虽好,但实施的教师缺乏必要的素养条件,仍然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体育教师的条件和特长都会成为选择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如,有的体育教师形象思维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强,就可以多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现象和问题;如,有的体育教师身体形象和运动技能强,就可以多用示范和帮助的方法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信任感;如,有的体育教师很幽默,就可以多用一些有意义的笑话来阐述一些道理或巧妙地处理一些突发事件;如,有的体育教师给人以严肃的印象,就不宜开一些不伦不类的玩笑,应多进行正面教育。总之,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应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采取与自己条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当然,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体育教师,也应通过努力学习和克服缺点,不断提高选用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能力。

  (五)根据各种体育教学方法的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等来选用教学法

  任何体育教学方法都不可能是万能的,都有各自的独特功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条件的限制等,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体育教学方法受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有时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有时就事与愿违。例如,有的时候多讲是循循善诱,有时多讲是繁缛啰嗦;有时做游戏是生动活泼,有时则是无聊幼稚;有时用多个教学步骤是循序渐进,有时则是画蛇添足;有时组织比赛是兴趣盎然,有时则是尴尬无味等。这些变化取决于对这些教学法功能是否有深刻的理解,取决于对使用这些教学法的时机是否合适,取决于对这些教学法功能的使用范围是否有了解和运用准确,取决于这些教学法使用的条件是否已经具备等,离开了上述的条件,用任何教学法都不会取得好的效果。因此,选择体育教学方法时,必须要认真分析教学法的功能、应用范围和条件。

  教学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和工作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如发现法要比讲解法费时间,分解法要比完整法费时间等,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选择某个教学方法时,也应考虑其所用教学时间和教学效率的高低。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高效低耗的,能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

  务。但是我们还要注意“有价值的弯路”,即看起来费时间但实际上很重要的步骤,比如,要使学生明白一个重要的原理,用点时间让他们探索和发现是很有意义的,是高效率的;但是要防止“无价值的弯路”,即又费时间又没有实际意义的步骤,比如教学生短跑还要从“起跑---疾跑---途中跑---冲刺跑”这样琐碎的步骤来进行就是低效率的。总之,体育教师应尽可能选用省时又有效的方法,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体育教学目标:

  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体育教学目标表述的方法

  一般认为,体育教学目标,特别是行为性目标的表述是由以下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行为主体:行为主体即是作为学习者的学生。表述应是“学生能够(应该、完成)……”表述时也可省略“学生”二字。

  2、行为动词:行为动词用以表述学生所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可评价的具体行为。如,“能做出、模仿、比较、记住、说出、复述、掌握、接受、配合、参与、练习、帮助、评价自己和他人”等。

  3、行为条件: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条件限制或范围。如,“通过游戏……”、“练习3次后……”或“小组看图讨论后……”等。

  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基本水准,用以衡量或评价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应达到的程度。如“85%-95%的学生……”、“说出5种……项目”或“会三种……方法”等。

  以上四点在具体表述时,为了简明扼要和减少不必要的重复,一般主要表述动作行为和表现程度两个方面,如“能观察和评价同伴跑的动作”、“会说出4个以上的竞技体操的比赛项目”等。

  体育教学过程:

  是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而计划、实施的,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并接受各种体育道德和行为教育的教学程序。这个程序具有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课时等不同的时间概念。

  体育教学规律:

  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和必然显现的、与体育教学的特殊性有着密切联系的现象及其有规则的变化。

  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规律:

  1、运动技能形成的规律;

  2、运动负荷变化与控制的规律;

  3、体育知识学习与运动认知的规律;

  4、体育学习集体形成与变化的规律;

  5、体验运动乐趣的规律。

  教师的主导性:

  教师的主导性是对应学生主体性的概念。主导性表明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地位和主要责任。主导性包括对学生的领导、诱导和指导等综合的作用与责任。

  学生的主体性:

  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教授、指导和引导下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有独立性的、有创造性的学习行为。

  体育学习中“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的关系:

  1、二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

  “教师的主导性”也可以理解为教师的指导性,应该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质量和强度”,而“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是指“学生朝向自己学习目标清晰度和学习过程中前进动力的强弱”,两者的连接点是“学习过程”,换句话说:教师的指导性就是“对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

  其实,教师的主导必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教师指导学生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习,学生接受教师的指导,一个去正确的“导”,一个在主动积极的“学”,因此,两者应该说是统一的。没有正确“导”的积极的“学”,只能是“瞎学”;而没有积极“学”的“导”,即使正确也只能是白费劲的“导”了。

  2、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应该说,在体育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性越强,学生的主体性就越强;相反,教师的主主导性差,学生的主体性也差。

  教师的主导性主要在于:明确教学目标,然后要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学习步骤等进行深入地了解,并根据目标和学习动机的关系来编制和设计教学过程,这样就可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动机和学习积极性,使师生融洽地、互相配合地去达到教学目标。因此,学生学得越好,学生的主体越强,越说明老师了解学生,越说明教师对教材理解得透彻,越说明教师选择的教法得当,那么,也就越说明教师的主导性很强了。

  3、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体育教学改革中,不能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体育教师要仔细揣摩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并不断地去构建新教材,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学理”(体育学习、运动技能习得的规律),在教学中要通过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去积极地进取,达成教学目标。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重视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要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但这丝毫不是要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片面强调“学生决定一切”、强调“学比教更重要”,是将主体和主导、教和学对立割裂开来了。

  体育教学原则:

  是实施体育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保持体育教学性质的最基本因素,是判断体育教学质量的基本标准。

  1、合理安排身体活动量原则

  2、注重体验运动乐趣原则

  3、促进运动技能不断提高的原则

  4、提高运动认知和传承运动文化原则

  5、在集体活动中进行集体教育原则

  6、因材施教原则

  7、安全运动与安全教育原则

  体育教学模式:

  体现某种教学思想的教学程序,它包括相对稳定的教学过程结构和相应的教学方法体系,主要体现在教学单元和教学课的设计和实施上。

  当前比较成熟的十种体育教学模式:

  1、技能掌握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2、注重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的体育教学模式

  3、小群体学习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4、注重在教学中进行身体锻炼的体育教学模式

  5、情景和模仿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6、发现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7、注重发展学生主动性的体育教学模式

  8、注重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体育教学模式

  9、选择制式体育教学模式

  10、领会教学式的体育教学模式

  体育教材化:

  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针对体育教学条件将体育的素材加工成为体育教学内容的过程。教材化的内容包括: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加工、编排和媒体化工作。

  体育教学设计:

  是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条件,对某个过程(如,学段、学年、学期、单元和学时)的教学所进行的各方面的最优化研究工作和计划工作。

  体育教学计划:

  是体育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是根据国家颁发的体育教学指导文件,参照学校所选用体育教科书,结合学校的体育教学实际而制订的体育教学指导方案和教学过程实施方案。体育教学计划包括学段体育教学计划、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和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等。

  体育课堂教学:

  是指在法定的一节课中,按照教学的计划规定的内容由教师和学生在规定的教学地点进行的体育的教授和学习活动的过程。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

  是指体育教师为了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对体育教学环境、人际关系、教学纪律以及教学反馈等方面进行的设计与控制工作。

  体育教学评价:

  是依据体育教学目标和体育教学原则,对体育的“教”与“学”的过程及其结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和量评工作。


推荐访问:体育教学方法的结构包括 教学方法 包括 结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