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5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5篇

2023-05-01 09:3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篇一: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教案序号:

  课题:磁铁的两级

  备课日期: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块磁铁上都有两个磁极。

  2、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3、应用磁铁上磁极部分磁力最强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得出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教学难点:探究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并运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创设问题情段小视频。

  景,自然引

  2、教师播放视频:桌上放着一玦条形磁铁,入课题,激教师拿着一颗小钢珠,轻轻滚向磁铁的中间,这发学生的求颗小钢珠轻轻地滚到了磁铁的一端;教师又拿了知欲。

  一颗小钢珠,重复刚才的动作,这颗小钢珠滚到

  了磁铁的另一端。

  3、学生认真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引导:教师提出问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发现两颗小钢珠都从条题,引发学形磁铁的中间滚向了条形磁铁的两端,大家想一生积极思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考。为后面讨这个问题。

  4、揭示课题:3、磁铁的两极

  二、探究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问题探究做准备

  1、刚才大家看到两颗小钢珠从磁铁的中间

  滚向了磁铁的两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来教师的积极预测一下。

  引导,更加

  学生进行预测,教师巡视指导,并将学生的激发学生探预测写在黑板上。

  究问题的欲

  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望。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探究两个问题。

  A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B磁力的大小相同吗?

  2、探究实验一: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

  激发好奇心,让同学们带着问题

  教师强调: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这个条形磁探究实验。

  铁。老师把这块条形磁铁分成了五个部分,在这

  五个点上面分别标上12345这5个数字,下面我

  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实验方法:将这块条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根回形针分别接触条形磁铁上的五个部

  位,感受一下这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重复多做几次,充分感受条形磁铁上5个部位

  磁力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实验,感受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磁归纳总结师力的大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实验的结论。

  生共同实验探究得出的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结论,培养初步得出了实验的结论,那就是磁铁两端的吸力学生的归纳最大。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这能力。

  个结论。

  3、探究实验二

  实验材料:一块条形磁铁、五枚回形针。

  实验方法:把五枚回形针分别摆放在桌面

  上,对应磁铁上相应的五个部位,然后用条形磁

  铁慢慢靠近这五枚回形针。

  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五枚

  回形针摆放的位置要均匀,要对应条形磁铁上面

  的五个部位,条形磁铁要对着这五个回形针慢慢

  接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可

  以多做几遍,看看每次实验的现象是否一样。

  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

  况,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要领。

  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记录,教师小结:同学

  们,通过刚才的两个小实验,我们都得出了相同

  的结论,那就是磁铁两极的磁力是最大的。

  4、探究实验三

  通过这样的实验活动,教师引导:为了进一步探究磁铁上不同部位更能培养学磁力的大小,我们再来玩一玩铁粉盒子。

  生的动手实

  出示铁粉盒子并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这践能力。

  就是铁粉盒子,铁粉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铁粉,我

  们只要把一块小的条形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面,然后轻轻的晃动盒子,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同小组同学轮流玩一玩铁饭盒子,看一看有

  什么现象发生。

  全班交流自己玩铁粉盒子看到的现象并由

  此得出的结论,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铁粉盒

  子,我们进一步得出了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这样

  一个结论。其实关于这个结论,科学家早就有了

  定论,那就是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5、教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引导: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块条形磁铁,这块

  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学生上讲台指一指条形磁铁的磁极。

  一块条形磁铁上有只几个磁极呢?两个磁

  极。

  培养学生善

  我们再次回顾刚才做的三个探究实验,想一于动手、动想实验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条形磁铁有两个磁脑的能力。

  极?

  学生回顾三个探究实验,想一想并回答老师

  的问题,教师引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磁极这个

  概念的认识。

  三、拓展研究

  1、同学们,刚刚我们探究的是条形磁铁,知道条形磁铁的磁极在两端。那其它形状的磁

  铁,它的磁极又在哪里呢?

  2、教师出示一块蹄形磁铁,引导:同学们,这是一块蹄形磁铁,这块蹄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

  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呢?

  培养学生观

  3、同小组同学相机讨论交流找到蹄形磁铁察问题的能磁极的方法。

  预设:

  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把蹄形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晃动铁粉盒

  子,看哪个部位吸的铁粉最多,就是蹄形磁铁的磁极。

  用蹄形磁铁的各个部位吸小钢珠或者吸回形针,看哪个部位吸的小钢珠或回形针最多,哪个部位就是磁极。……

  4、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本小组想出来的办法,找一找蹄形磁铁的磁极。

  5、指2到3组同学上讲台演示自己的办法,看看效果怎么样,并且说一说蹄形磁铁的磁极究竟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磁铁的两极》,知道了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看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篇二: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优秀教案

  1.认识常见材料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通过观察活动,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2.举例说出常见材料玻璃、陶瓷、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科学态度:

  1.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材料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问题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利用科学技术改造旧材料,发明新材料、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能识别出身边常见物品是由哪种材料制成的。

  【教学难点】

  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描述、比较常见材料的特征及性能。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陶瓷花瓶1,玻璃杯1,衣服1,塑料碗1,刀1,磁铁1,铜勺1,铁锅1,铝罐1,金链1。

  学生材料:陶瓷片10片,玻璃10块,石头10块,布料丝绸10块、麻布10块,木料10块,纸软10张、硬10张,塑料块10块,金属铁、铜各10块,布袋10只,盒子。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观察物品,认识材料

  1.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看教室里的这些物品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2.除了这些,老师还从家里带来了一些物品,小朋友看看,你们认识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吗(相机贴出陶瓷、玻璃、石材、布料、木材、纸、塑料、金属)想一想,像用这种材料制成的物品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

  3.小结:看来,我们生活中的物品都是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制成的,而陶瓷、玻璃、石材、布料等等都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材料。揭题,板书课题:1.认识常见材料

  二、辨认物品,归类材料

  1.过渡:认识了这些材料宝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给材料宝宝找自己的家”。要给这些宝宝找回自己的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哦,要求我们要具备哪些素质(看得清,辨得准,放得快)

  2.出示要求:(1)每个同学打开你的布袋子,将里面的物品按材料找到它的家里;(2)放好后小组讨论:为什么这么放它们分别是用什么材料做的3.学生活动。

  4.交流汇报。

  5.深入研究:刚刚这位小朋友说得真好,像这种会发光、容易导电、传热等性质的物质,我们把它叫做金属,金属也分很多种哦!有铜勺的铜、铁锅的铁、铝罐的铝、金子的金等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有镍、钨金能新的金属加入金属这个大家庭!

  6.小结:小朋友们当得真合格,给材料宝宝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三、识别物品,记录材料

  1.过渡:刚才我们快速地给材料宝宝找到了家,现在我们来细细观察一下:你们的铅笔盒是由那些材料组成的为什么要用这样的材料

  2.布置观察活动。

  3.班级交流。

  4.小结我们又发现了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用途,生活中有些物品根据不同的需要有时由好几种材料合成,这样使用起来功能会更好!

  四、观察布鞋,发现特点

  1.生活中像笔袋这样由好几种材料合成的物品还有很多很多,大家来说说,还有那些呢?

  2.老师这里就有这样一双帆布鞋,请大家来看看,它的鞋面、鞋底、鞋带、鞋带孔都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这样制作有什么好处

  五、作业设计

  课后观察自己家中的鞋子,看看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都有什么用途,为什么?

  2.各种各样的杯子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单元的第二课,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和功能,承接第一课对各种材料的简单认识,为第三课神奇的新材料做好铺垫,本节课将研究聚焦在“杯子”这样一个具体的事物上,在对材料辨识的基础上细化对各种材料特点的认知,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指导学生观察、描述物体的特征、材料的性能,因此本节课重在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就学生各自的发现进行交流、质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丰富学生对材料的感性认识。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爱思考并乐于发言,但观察描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小组合作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在课堂上设计了多个环节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用一些问题支架帮助学生表达他们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引导学生用科学简练的语言进行描述,鼓励学生小组合作时耐心倾听别人的想法,商量后共同解决问题;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课堂上采用实物教学,让学生用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摸一摸等方法感受杯子的不同,发现各种材料的特点;二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知道一些常见杯子的材料,对其它能做成杯子的材料认知不够全面,因此可拓展竹杯、玉杯、紫砂杯、木鱼石杯等,丰富学生对杯子材料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出做杯子的各种材料的简单特点。

  2.观察并描述保温杯各部分的材料,并说出使用这种材料的目的。

  3.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

  【教学重点】

  观察描述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教具:PPT、视频。

  2.学具:每组一个信封(内装任务单)、4张记录单、笔、1个玻璃杯、1个陶瓷杯、1个塑料杯、1个金属杯、1个木杯、1个纸杯。

  学生准备:

  1.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

  2.组长准备1个装有热水的保温杯(温度稍高)。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课前我请你们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们找到了什么材料做成的杯子?(请几名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实物:玻璃杯、陶瓷杯、塑料杯、金属杯、木杯、纸杯)

  2.小结:原来很多材料都能做成杯子,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各种各样的杯子”。【板书:各种各样的杯子】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种各样的杯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杯子的材料是多样的,巩固学生对常见材料的认识,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比较杯子

  1.材料不同,做出来的杯子各有特点。怎么比较研究它们的不同点呢?(请学生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小结:我们可以用“看一看”透明度、“掂一掂”轻重、“捏一捏”软硬、“倒热水摸一摸”冷热的方法比较杯子的不同。

  3.提出实验要求

  (1)提醒:倒热水时注意安全。

  (2)(出示记录单)我给每组准备了记录单,小组要合作,边观察边记录。你们发现杯子有什么特点,请在相应特点旁边的□中打“√”。

  (3)实验结束后收材料。

  4.学生取材料,开始实验。

  5.实验结束,收拾整理材料。

  6.汇报交流:

  用“看一看”的方法,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以“我用

  的方法发现

  (材

  料)杯

  。”的句式说说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7.小结:原来杯子有这么多特点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设计和使用简单的观察方法,比如摸一摸、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等进行观察探究,学习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辨识各种简单材料,发现并解释各种材料的特点。]

  三、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1.你喜欢哪种材料做成的杯子,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喜欢

  (材料)杯,因为它

  ”回答)

  2.你不喜欢哪种材料做成的杯子,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我不喜欢

  (材料)杯,因为它

  ”回答)

  3.同学们发现某些杯子存在问题,既然遇到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

  4.我给每组出了1个难题,它藏在信封里,请你们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方案,用图或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5.学生取出任务单,小组商量讨论,填写记录单。

  6.汇报交流:

  “金属杯烫手”,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

  “玻璃杯易碎”,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

  “纸杯太软”,怎么办(请学生回答,其他组同学补充。)

  7.小结:你们很爱动脑筋哦,想到了这么多解决办法,真厉害!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杯子会因为材料的特点而体现出一些缺点,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解决办法,从而总结发现材料的使用价值。]

  四、观察交流保温杯的材料

  1.最近天冷,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用上了保温杯,它不仅保温效果好,而且比较硬、不烫手、不易碎。

  2.保温杯用了哪些材料?请你们打开组内的保温杯研究下。

  3.学生以小组形式研究保温杯。

  4.我们一起打开看一看。(出示杯子的结构名称)这是杯体,用的什么材料这是密封圈,用的什么材料......

  5.杯体为什么用金属材料密封圈为什么用橡胶材料杯嘴为什么用塑料材料

  (杯体用了双层金属,中间抽取真空的方式实现保温的效果;橡胶易变形,能达到密封效果。)6.小结:每种材料都有它的特点,我们可以把不同材料的优点集中起来,做成想要的物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保温杯各部分由什么材料制成,再次巩固学生对各种材料的认识,通过根据材料的特点说明选择这种材料的理由,将学生对材料特点与功能之间的初步发现迁移至新情境。]

  五、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了解了杯子材料的特点。用哪种材料的杯子喝水更安全呢?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

  2.小结:玻璃杯比较安全,但要注意冷热交替时可能会发生爆裂,高温烧制的陶瓷杯也相对比较安全,但要注意挑选无色的哦。

  3.其实还有其它材料做成的杯子呢。(出示竹杯、玉杯、紫砂杯、木鱼石杯图片)

  4.这些杯子也因材料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课后请你们当一名小小设计师,利用材料的特点设计一个未来的杯子!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复习这节课学到的内容,最后激发学生思考未来的杯子可能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继续研究杯子的兴趣。]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杯子

  透明度

  轻重

  软硬

  冷热

  8看

  掂

  捏

  摸

  【课后反思】

  本节课目标已达到。通过让学生充分地调动感官探索不同材料杯子的特点,从而解决本节课的重点。学生对看一看、掂一掂、捏一捏的结果基本一致,对玻璃杯、陶瓷杯、纸杯这三种杯子“摸一摸”的结果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保温杯中水的温度不同,结果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倒入热水后哪种杯子摸起来最热,哪种杯子摸起来最冷,从而发现金属杯传热性最强,木杯传热性最弱,其它材料的杯子居中。

  本节课的难点是能想办法解决不同材料杯子的问题。考虑到本节课时间比较紧张,因此我让每组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尽可能多地思考解决办法,引导他们深入地思考问题,给予充足时间交流后,学生想到了戴手套、用湿毛巾包裹金属杯、金属杯外面套塑料皮等方法解决金属杯烫手这个问题;玻璃杯、陶瓷杯外面套上不易碎材料做成的套子、包裹塑料气泡膜来解决易碎问题;对于纸杯太软这个问题,有学生想到叠加多层纸杯、在外面加一层硬的其它材料等方法,通过这样的思维过程,学生们发现了原来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单一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本节课还有一个操作环节是观察保温杯的材料,学生观察时容易忽略橡胶做的胶垫、密封圈,教师巡回指导时可引导学生注意观察,从而为后面的汇报交流作好铺垫。

  qǐnɡzàixiānɡyīnɡde请在相应的□

  中打“√”。

  请在相应的□

  中打“√”。

  zhōnɡdǎqǐnɡzàixiānɡyīnɡdezhōnɡdǎ

  qǐnɡzàixiānɡyīnɡde请在相应的□

  中打“√”。

  请在相应的□

  中打“√”。

  zhōnɡdǎqǐnɡzàixiānɡyīnɡdezhōnɡdǎ

  3.神奇的新材料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中的第三课《神奇的新材料》,课程内容是依据技术与工程领域的内容标准设计的,对应新《课标》16.2:工程和技术产品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这一条,其中二年级段的教学目标是“体会生活中的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便利、快捷和舒适”。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观11察探究了不同材料的不同特点。本课学生通过观察雨打不湿荷叶的现象,动手制作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亲身体会新材料的神奇,并引发兴趣探知、了解更多的新材料。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认识了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材料,观察探究了不同材料的一般特点,在认知、观察比较、动手探究等方面都为本课认识神奇新材料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很多物体都会被雨水打湿,而荷叶却不会,由这一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观察荷叶不沾水不沾灰的现象,再到自己动手制作不沾水不沾灰的“材料”,了解更多的新材料。

  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锐,拥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和好奇心,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时候要激发他们的探索欲,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科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低年级学生观察描述能力较弱,可以使用集中观察共同描述的方法,互相启发,共同交流。

  【教学目标】

  1.发现荷叶不沾水、水滴卷走荷叶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

  2.能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并发现蜡烛黑灰不沾水、水滴卷走黑灰上粉笔灰的奇特现象。3.知道一些新材料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4.愿意与同学合作观察,互相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一些新材料及其用途。

  【教学难点】

  用蜡烛火焰熏黑纸杯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视频资料,火柴或打火机。

  12学生材料:烧杯(装少量水)、纸杯、蜡烛、滴管、粉笔、记录单、抹布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同学们都观察过雨打荷叶的情景吗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多媒体播放雨打荷叶)。谁来说说雨打在荷叶上是什么样的2.大家有没有发现,荷叶上有很多的小水珠它是什么样的下雨的时候雨会打湿地面,打湿我们的衣服,头发等等,但是为什么打不湿荷叶呢(生答)

  二、探索“雨打荷叶”的秘密

  模拟雨打荷叶的情景:

  1.出示荷叶图片。

  2.老师这里有荷叶,每个小组给荷叶上滴水试试,在实验的过程中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分发荷叶)

  3.学生实验,并交流汇报。

  4.是不是所有的叶子都像荷叶这样呢?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不同的叶子,现在大家把你带的叶子拿出来,也在上面滴一两滴水,观察是否和荷叶一样。

  5.现在我们再往两种叶子上撒点粉笔灰试试,你观察到了什么?

  6.通过对比,你说说荷叶有什么特点?板书:不沾水,不沾灰

  7.你猜猜荷叶为什么能不沾水不沾灰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揭秘一下。(播放视频)

  8.我们通过视频了解到具有荷叶这样特点带的,我们叫“荷叶效应”,版书:荷叶效应

  [设计意图:从“雨打荷叶”延伸到日常生活中防水的例子,能初步了解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并且把科学课程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139.荷叶这样特性有没有给你启发你觉得可以应用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回答。

  10.咱们看看科学家受到启发都做了什么(播放视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新材料》,出示课题。

  三、做“蜡烛灰上滚水滴”实验

  1.你想不想像科学家一样,把普通材料改造成具有荷叶效应的新材料呢,咱们挑战一下!

  2.这是一只普通的纸杯,(实物展台)我在杯底滴一滴水,然后晃动纸杯,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我们现在就把它改造成具有荷叶效应的材料,怎么改造呢大家看视频(播放视频)。在做这个实验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出示PPT小组活动:

  3.通过实验你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设计意图:经历一次科学的探究过程,掌握实验的基本方法。从实验走向现实生活中的纳米布料,并亲身体验这种神奇新材料的特别之处,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感触。]

  四、科技改变生活

  1.今日同学们表现得太棒了,竟然和科学家一样,受到荷叶启发,不断实验,最终创造了可以在生活中使用的具有荷叶效应的材料。

  2.在我们的身边除了纳米材料还有哪些随处可见的新型材料呢(播放视频)

  3.你希望发明一种什么样的新材料来方便我们的生活呢?学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并从学到的知识拓展到未来你可以利用这种神奇的新材料制作什么东西,展开头脑风暴进行深度思考,使其向真正的科学家更进一步。]

  【板书设计】

  144.磁铁的吸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和玩磁铁的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磁力可以传递。知道能够隔物吸铁。

  2.通过交流,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

  3.能利用磁铁的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4.在玩的活动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一些用特性途。

  【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知道磁力可以传递,磁铁能够隔物吸铁。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教学课件。

  学生材料:各种形状的磁铁,铁钉、镍、一元硬币、一角硬币、回形针、夹子、可乐罐片、铜钥匙等各种金属物品及橡皮擦、塑料条、小木块、玻璃瓶、希沃课件等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5一、导入新课

  1.小魔术:同学们,喜不喜欢看魔术表演,今天老师给大家表演《会飞的纸蝴蝶》,(那出示自制纸蝴蝶),老师给这只蝴蝶施加魔力,蝴蝶就会翩翩起舞。相不相信?……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2.教师:谁能帮老师揭开这个魔力的秘密啊,学生:是磁铁的原因(真聪明,被你们发现了)

  3.教师:魔力就在这根磁铁棒,这节课我们就上磁铁的吸力。磁铁的吸力也叫磁力。

  4.揭示课题:磁铁的吸力(希沃出示课题)(板书)并介绍常见的磁铁

  二、用磁铁吸各种物品

  1.教师引导:老师还有个物品超市(出示)问:你们认为磁铁能吸起这些物品吗

  让学生预测,,有的学生说金属能吸,有的学生说不能……。

  2.教师:你们说的都是预测,怎样才能证明你们的预测呢

  好,我们做个游戏,验证一下什么材料做的物品能被磁铁吸引。

  出示希沃课件:请看,游戏活动一:《给磁铁找朋友》

  活动要求(在希沃课件中)

  (1)学生分组实验(5分钟)(2)学生观察、记录、汇报。

  (游戏提醒:用磁铁慢慢靠近物品,不要用力将磁铁去触碰物品,体验物品是被“吸”进去的)

  用希沃的插图选择一位学生汇报,通过拍照上传分析不是所有金属都会被磁铁吸引。,3.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磁铁不仅可以吸铁,还可以吸镍。(板书)

  4.教师介绍镍:镍是银白色金属,耐腐蚀,耐高温。单独镍的产品很少见(出示)纯镍丝、一元硬币、镀镍图钉。

  16三、用多种方法研究磁铁

  1.教师引导:介绍完镍,老师有个问题,你们在玩磁铁的时候想过磁力是怎样吸铁的吗想不想探究一下磁铁的这个秘密呢

  2.请看(出示希沃课件)

  游戏二:《钢珠接力赛》

  活动要求(希沃课件中)

  继续出示(希沃课件)《钢珠接力赛》玩磁铁的方法,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兴趣。提示思考:这个现象是磁力通过磁铁的是什么特性引起的?

  (1)学生分组实验

  (2分钟)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活动情况,同时对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

  (3)学生观察现象、再在交流讨论、汇报现象、发现。

  教师引导:1.你们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钢珠会一粒接一粒吸在一起,3.钢珠原来会相互吸引吗,学生:不会,4.钢珠被磁铁的磁力吸引后,磁铁的磁力怎么给(传递)钢珠。

  学生:传递、传给……,教师:所以我们发现磁铁的磁力会传递

  小结:钢珠接力赛发现——磁力会传递

  (板书:磁铁的特性:磁力会传递)

  (过度语)教师引导:同学们,想不想再探究一下磁铁还有什么秘密。

  5.请看出示(希沃课件)

  游戏三:《隔物戏针》活动要求(在希沃课件中)

  继续出示(希沃课件)《隔物戏针》玩磁铁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步骤。

  提示思考:这个现象又是磁铁什么特性引起的?

  1(1)学生分组实验(2分钟)。

  (2)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活动情况,同时对完成有困难的小组加以指导。

  (3)学生观察、再在交流讨论、汇报现象、发现。

  教师引导:(1)你们都看到什么现象?学生:一片……。

  (2)首先,纸片是不是物品?学生:是。

  (3)磁铁隔着一片、两片的物品会吸引回形针。

  6.那我们就说磁铁会隔着物品吸铁,也就具有什么特性

  学生:隔物吸铁的特性。

  7.其次,第三片纸片时是不是都可以吸引回形针?学生:有的会,有的不会

  教师小结:那磁铁只能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隔物吸铁的特性。(板书:隔物会吸铁)

  8.解决问题:

  (过度语)教师:你们今天了解这么多磁铁的特性,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下。出示一杯水,询问学生:老师不小心回形针把掉进盛水的杯子里,既不能把水倒掉,又不能用手直接取,你有什么好办法取出回形针吗?

  学生:用磁铁先放在杯子下面,靠近回形针吸住回形针,再延杯壁将回形针取出。……

  教师: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方案,都跃跃欲试的样子,心动不如行动看哪一组做的又快又好。(2分钟)

  用手机录像学生操作视频上传进行全班演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个活动是利用磁铁的什么特性

  学生经过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利用磁铁隔物会吸铁的特性。

  四、交流磁铁的用途

  1.教师引导:今天我们知道了磁铁的特性,那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12.学生回忆生活中用到磁铁的例子,并说一说。老师这里也准备生活中用到的磁铁。教师出示:磁性围棋、冰箱门的磁条、磁铁工具架、磁铁笔盒、指南针、门吸、都运用了磁铁的吸力。还有磁悬浮列车。

  五、课堂小结,课后应用

  1.教师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的吸力,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还可以隔物吸铁,同时我们还知道了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

  2.课后延伸:课后请同学们还要仔细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

  【板书设计】

  4.磁铁的吸力

  1、磁铁可以吸--铁、镍

  2、磁铁的特性:磁力会传递

  隔物会吸铁

  5.磁铁的两极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玩磁铁》中的第2课。

  磁铁是学生常见到的一种“玩具”,对于磁铁学生已有初浅的、零散的认识。本单元从认识磁铁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磁铁的用途与它的性质是密切联系的。本课意在启发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发现磁铁上磁力的强弱,亲自感受磁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建立磁极的概念,了解磁极指示南北,磁极间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的性质。在设计、操作、分析磁铁实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培养积极缜密的科学思维能力。

  【学情分析】

  1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维发散善创新、好奇心重喜欢玩,抓住学生这样的特点来设计本节课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玩磁铁中“玩”的教学活动方式能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探究磁铁的科学现象。通过前期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磁铁,知道了磁铁有吸力,同时学生肯定在生活中玩过磁铁,在这种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之上,进行本节课教学——探究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的磁极吸力最大、磁极能指示南北、同极相斥和异极相吸。

  2.根据磁铁指南北的现象,能标示出磁铁上的S极、N极。

  3.利用所学进行分析,知道磁悬浮列车的悬浮原理。

  4.了解利用科学技术能改造自然,让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教学重点】

  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让悬吊的条形磁铁自由旋转并逐渐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各类磁铁1套、铁钉、纸盒、木支架、棉线、磁铁小车2个

  学生材料:条形、蹄形、环形磁铁各1个、铁钉、纸盒、磁力小车2个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今天的科学课请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它叫什么?(磁铁)

  22.磁铁的种类很多,为了方便区分,科学家根据它们的形状起名字,它是什么形状的可以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教师出示常见磁铁的图片,指导学生根据磁铁的形状命名。)

  3.总结:按照形状不同可分为:

  条形磁铁、圆形磁铁、环形磁铁、球形磁铁、蹄形磁铁(出示马蹄图片)

  4.导课:磁铁形状各异,都在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磁铁)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明白磁铁的种类多样化,方便后面的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命名磁铁,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二、讲授新知

  活动一:认识磁铁的磁极

  1.提问:关于磁铁,你知道些什么?

  2.学生回忆生活经验、回答。

  3.教师总结:磁铁能吸铁、镍等金属。

  4.追问:磁铁能吸铁钉吗?

  5.用磁铁吸铁钉时,哪一部分吸的多中间还是两端

  6.教师指导学生猜测,接下来做实验验证。

  实验器材:磁铁、铁钉、纸盒

  实验过程:

  (1)整个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水平放在均匀铺排的铁钉中,轻轻拿起来观察哪个位置吸得多。

  (2)指导学生齐读实验过程,并提出疑问:

  ①怎样铺铁钉才叫“均匀”

  21②“整个磁铁放在铁钉中”怎样放?

  (3)指导学生演示以上两个问题,教师纠正,指导学生分组做以上三个实验。

  7.学生汇报实验发现,教室总结:磁铁上有的地方磁力大,有的地方磁力小。磁铁上磁力最大的部分叫磁极。

  8.提问: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有几个磁极

  蹄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有几个磁极

  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有几个磁极

  (让学生指一指,教师结合实物讲解)

  9.总结:磁铁有两个磁极,磁极的磁力最大。

  [设计意图:实验前让学生自己解决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操作错误,促使学生主动思考,避免错误结果对学生的误导。另外,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对现象的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兴趣]

  活动二:探究磁极的指示方向

  1.谈话:磁铁的两极有两个小秘密,藏在神秘山洞中,只有认真观察,仔细分析的小侦探才能发现,你有信心能找到吗?

  2.(营造神秘的气氛并播放一段有神秘感的音乐)指导学生齐读神秘山洞的提示,教师演示实验,并讲解实验过程。

  ①把条形磁铁水平悬挂在支架上,让它能自由转动,静止后,仔细观察条形磁铁的两极,指向哪里?

  ②随便转动一下磁铁,再等它静止后,观察磁铁的两极,指向哪里?

  3.教师指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并提示教室里的东南西北方向。

  4.总结:不管如何放置,磁铁静止时,条形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叫北极,用“N”表示。

  5.提问:为什么用NS表示用别的字母表示可以吗

  226.讲解:“北方”的英文是"North",“南方”的英文是"South",所以磁铁指北的一极叫N极,指南的一极叫S极。(板书)

  [设计意图:用小秘密营造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语言完整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活动三:探究磁极的互相作用

  1.谈话:神秘山洞中寻找第二个磁极的秘密,第二个秘密藏在磁铁小车中。

  2.神秘山洞提示:

  水平桌面上的磁铁小车可以自己移动吗?

  不用手接触小车怎样让它移动?

  3.教师演示:

  ①两个磁铁小车的N极相靠近。

  ②两个磁铁小车的N极和S极相靠近。

  4.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5.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纠正,并引入“吸引”、“排斥”两个词。

  6.提问:刚才的实验中用了什么极靠近什么极还能将什么极靠近什么极

  7.引导学生将四种情况回答全面,并板书。

  N--NS--SN--SS--N8.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9.按照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板书如下:

  N--NS--SS--N同极

  排斥

  23N--S10.提问:小侦探们,你发现了磁极的第二个秘密了吗是什么

  11.总结:磁铁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板书)

  12.追问:其他的磁铁有没有这样的性质比如环形磁铁

  13.教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说出看到的现象。

  14.总结:环形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活动四:拓展应用

  1.讲述:科学家们利用磁铁的这个特性,制造出了一种高科技的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就是利用了同极相斥的原理。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2.播放磁悬浮列车运行的原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磁极的四种靠近方式及填写实验记录单,培养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设计的板书清楚明朗,学生能通过观察黑板,找到规律,进而自己总结出磁极的第二个秘密。磁悬浮列车的视频让学生体会科学应用于生产生活,能造福人类。]

  三、全课小结

  1.谈话:同学们,这节课快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

  2.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

  3.教师适当纠正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

  四、布置作业

  了解更多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利用磁铁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理论和生活的联系。]

  24【板书设计】

  5.

  磁铁的两极

  【课后反思】

  《磁体的两极》这一课是苏教版科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节课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的探究过程:知道磁铁上磁力最大的地方叫磁极,探究磁铁的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知道磁铁的磁极有同极互相排斥、异极互相吸引的性质。经过反复修改、磨课、更换实验器材、完善实验过程,这节课总算是初步完工。在磨课的过程中曾宝俊老师和贾雅琴老师给我极大的支持,每一稿都做了专业的点评和建议,从中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明确了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本节课有一些处理得好的地方,也有很多不足,列举如下:

  1.把课堂交给学生。磁铁是学生熟悉的一种“玩具”,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记忆,打开兴趣之门,让学生在玩磁铁的过程中了解磁铁更多的科学性质。

  2.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联系紧密,教师营造神秘的情境,好奇心激励学生自主探究磁铁,如果能在营造的神秘情境中加入音乐效果会更好。

  3.水平悬挂的磁铁的磁极能指示南北这个实验要避免其他磁铁或铁质品的干扰,如多媒体外部铁皮会影响磁极指示方向,因此在课前要考察教室,实验时要尽量远离影响因素。

  4.学生很容易发现磁极的互相作用,只有一组或两组汇报自己小组的实验结果没有普遍性,而且没有让全班参与。如果用一张大表汇总全班的实验结果再从中总结规律更有说服力,结论也有自己的功劳,学生的课堂参与率会更高。

  256.自制指南针

  【教学目标】

  1.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2.能自制指南针,会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

  3.了解指南针的应用,知道用现代网络定位系统辨别方向的新方法。

  【教学重点】

  自制指南针。

  【教学难点】

  用指南针辨别方向。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相关的视频资料。

  学生材料:旅游指南针,条形大磁铁,钢针,塑料泡沫块,蓝色记号笔,水盆,小块贴纸。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磁铁,你会借助磁铁辨别我们教室四周的方向吗怎么做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有没有接触过类似的工具,能帮我们指示方向?

  二、认识指南针的结构,知道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1.分组活动:观察指南针由哪几个部分组成。想想看,这些部分有什么用。

  2.请同学汇报。(教师板书:方位盘,磁针)。指针其实就是一个能够自由转动的小磁铁。红色的一端是磁铁的N极,指向北方。蓝色的一端是磁铁的S极,指向南方。

  263.思考:方位盘现在的方向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方向一致吗?

  4.学生学习指南针的使用方法:在使用时,指南针要平放,让磁针自由转动。待磁针静止后,轻轻转动方位盘,使盘上的“北”和磁针的红色端重合。根据方位盘上的方向确定周围的方向。

  5.请一位学生上台演示使用方法,其他同学评价他的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6.分组活动:借助指南针,确定教室里的方向。(提醒学生:小组内轮流使用,在别人使用时,请其他同学观察他操作得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要及时指出。)

  三、自制指南针并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

  1.提问:如果我们身边没有现成的指南针,能不能自己制做一个呢怎么做

  2.教师组织全班讨论自制指南针使用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3.播放磁化小钢针视频:用磁铁的同一个磁极在钢针的同一端沿同一个方向摩擦二三十次,让钢针磁化成为小磁针了。

  4.强调注意事项:不能改变摩擦的位置和方向,注意安全。

  5.分组活动:磁化小钢针。

  6.提问:怎样知道我们制作的小磁针是否成功呢(可以用小钢针去吸引桌腿,或想办法让钢针自由转动起来。)

  7.介绍水浮法。

  8.分组活动:用水浮法检测自制指南针的效果,将指南的一端涂蓝。

  9.学习并制作方位盘。

  10.在教室里使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方向。

  11.用自制指南针辨别操场上的方向。

  四、拓展

  21.请学生说说指南针在生活中的应用。

  2.介绍并演示用现代网络定位系统辨别方向的新方法。

  7栽小葱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探究主题是《土壤与生命》,属于生命科学与生命科学范畴的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土壤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也孕育了生命。同时能观察、调查、实验和记录,交流、研讨各自发现。使学生建立对土壤与生命关系的正确认识,明确土壤对于生命的重要性。

  本课以观察和描述为核心,展开活动:1.观察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2.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喝水情况。知道水是小葱生长的基本需求。3.研讨如何照料盆栽植物。了解盆栽植物的生长有不一样的基本需求。

  2【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上科学课的经验,对动物、植物等生命体的了解也比较多,但是可能并没有实际种植或者饲养的经历。对于生命体成长的必需条件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研究,在这个单元就是要建立学生对生命的系统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情况,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2.愿意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3.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不同环境中小葱的生长变化,知道小葱的生长需要一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将课堂上学习到的内容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葱、教学课件、教学视频。

  学生材料:葱、量筒、水、棉球。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出示葱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追问:你知道葱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途吗(作用改为“用途”)

  2.根据学生回答,小结:葱,作蔬菜食用,辛辣,调味。

  2[设计意图:本环节开门见山导入,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研究对象,同时,进行简单的介绍,给学生建立科学学习与生活密切相连的意识。]二、研究小葱生长需要的条件

  谈话:葱和我们的饮食是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究竟对它了解多少呢怎么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今天我们就通过不同的探究活动来研究小葱的生长。

  活动一:小葱生长需要哪些条件

  1.出示一颗小葱,提出问题:绿油油的小葱好可爱,那有没有同学知道,小葱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条件呢?

  2.生进行猜测。

  3.谈话:同学们说了好多可能的条件,那么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进行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测。怎么做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4.学生交流自己的方法。

  5.师小结:为了实验的公平,我们在进行实验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一些条件的相同。所以,老师有一些实验的建议和方法,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看一看,再结合同学们的观点,我们一起改进。

  我们把一把小葱分成相同的5份,放在同一地点的不同环境中,10天后观察小葱的生长情况。同学们能说一说这个实验都涉及到小葱生长的哪些条件吗?

  6.生交流。

  7.师小结:土壤、水分、阳光等。

  8.观看小葱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情况的视频,进行分析,小葱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小葱生长情况记录表

  3生

  环

  长

  境

  情

  况

  时

  间

  第1天

  第2天

  9.通过栽在土里

  放进水里

  罩上黑纸袋

  分析

  分析,你觉得应该

  呢?课件展示。

  怎么做

  [设计意图:分析实验设计的目的,实际上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科学实验的习惯,也为实验结果的分析做好铺垫。]活动二:观察并记录小葱每天“喝”多少水

  1.谈话:水分对于小葱的生长非常重要,那么,你知道它每天可以喝掉多少水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记录的方法。

  2.出示观察步骤。

  注:(1)实验所选的小葱应该尽可能选择根系发达的小葱,实验效果明显。

  (2)最好在试管口用棉球堵口,也有固定小葱的作用。

  (3)做好记录。

  小葱每天喝多少水

  天数

  喝水量

  第1天

  第2天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认识水对植物的重要性。]三、家庭盆栽的照料

  1.谈话:我们知道了土壤、水分、阳光等对植物的生长都很重要,那么,回忆一下你们家的盆栽,爸爸妈妈是如何照顾的呢有没有哪些地方做的正确,哪些地方做的不对呢

  312.生交流。

  3.师小结:其实,植物的生长除土壤、水分、阳光,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因素,比如营养(施肥)、温度等。我们要善于把学到知识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

  四、总结全课

  1.植物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大自然中的植物,沐浴着阳光,从土壤中吸收着水分和养料,茁壮成长。

  2.希望同学们也能像这些植物一样,汲取知识的营养,健康成长。

  【板书设计】

  zāixiǎocōng7.栽

  小

  葱

  葱

  生长条件

  土壤、阳光、水分

  7.栽小葱

  姓名

  学号

  班级

  请你记录小葱“喝水”的情况。(画线标记水面高度)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327.栽小葱

  姓名

  学号

  班级

  请你记录小葱“喝水”的情况。(画线标记水面高度)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星期()

  8.养蚂蚁

  【教材分析】

  本节课作为《土壤与生命》单元第二课,在第一课栽小葱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土壤对植物的重要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土壤中有许多的小动物,本课将目光聚焦在平时生活中非常常见却不那么起眼的蚂蚁上,通过养蚂蚁活动观察在土壤中的活动通过孩子亲眼看见,看见蚂蚁在土壤中的家园来深化对土壤对蚂蚁重要性的了解。本课由三个部分组成:1.捉蚂蚁。2.观察蚂蚁在“土壤”中活动。3.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以及轨迹,了解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引领学生从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逐渐发现大自然中隐藏的科学奥秘。

  【学情分析】

  土壤中的蚂蚁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熟悉的土壤里的小动物,但是却没对蚂蚁有一个很深的了解,也不能明白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本课通过对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进行观察

  33【教学目标】

  1.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

  2.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了解土壤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同时也为蚂蚁提供了保护,也为蚂蚁提供了食物的来源。

  3.通过对养蚂蚁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尊重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知道土壤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同时也为蚂蚁提供了保护,也为蚂蚁提供了食物的来源。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蚂蚁在蚂蚁凝胶中的活动,蚂蚁在土壤中的活动情况。从而认识到土壤为蚂蚁提供了生活条件,也为蚂蚁提供了保护。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广口瓶、饼干屑、糖、蚂蚁城堡。

  学生材料:蚂蚁凝胶、黑卡纸一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怎样栽小葱。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它是谁?一起来看图片吧,对了,它就是可爱的小蚂蚁,我们一起跟它打个招呼吧。出示课题《养蚂蚁》

  二、认识蚂蚁,如何才能找到蚂蚁

  1.播放视频《蚂蚁王国》。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视频,看完后说一说你的发现(指名说)。

  2.看完了视频你知不知道小蚂蚁的家在哪里呢(花园里,墙角,草丛里……)(引导孩子们自己说出蚂蚁的家在土壤里)

  3.那么既然要养蚂蚁,我们首先得有蚂蚁来养,同学们想一想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捉到蚂蚁,还不会伤害到蚂蚁。

  小结:同学们真聪明,用食物来诱捕捉蚂蚁的方法最为理想。

  4.既然要用食物来诱捕蚂蚁,哪些食物是最佳选择呢

  (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来说一说。)

  三、找蚂蚁

  341.师:找到小蚂蚁后需要把它们放入一个容器里。我们现在为小蚂蚁准备了一个盛放的容器——广口瓶。这是我们科学做实验专用的瓶子,这是玻璃制品,要注意不要摔碎哦。

  2.师:我们只是暂时借用这些小伙伴来研究我们的问题,我们能不能伤害它(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3.师:下面我们来对小组进行分工。

  4人为一组分组,确立小组长。明确小组分工:(1)小组长管理全小组成员。(2)保管员负责保管广口瓶。(3)实验员负责放入引诱使用的饼干屑和糖。(4)汇报员负责观察汇报。

  四、认识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

  1.同学们通过课前播放的视频,已经了解到了蚂蚁都生活在土壤中,对它们的生活环境也有所熟悉,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的蚁穴是什么样子的,PPT出示图片。

  2.师:蚂蚁生活在土壤里。这个地方是明亮的还是黑暗的呢那如果我们需要来模拟土壤,那我们是不是需要给小蚂蚁创造一个黑暗的环境所以我们需要一张黑色的卡纸,你可以怎样用这张纸给小蚂蚁创造一个黑暗的居住环境呢(将黑纸罩在广口瓶外部)

  3.指导学生在广口瓶中撒糖、面包屑、枯枝、碎叶。

  4.蚂蚁的洞穴错综复杂,土壤是蚂蚁的家园,也是蚂蚁的“仓库”。为蚂蚁提供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大自然没有饼干,也没有糖果,蚂蚁们的食物来自于哪里?土壤既是它们的家园,也是它们的食物来源地。

  [设计意图:蚂蚁作为大自然中最典型的土壤中的小动物之一,在我们身边极其常见,蚂蚁的洞穴深藏在土地中,通过实验教具将蚂蚁的洞穴展现在孩子面前,让他们感受到小小蚂蚁大能量,拥有一座巨大的宫殿、领悟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也感悟到土壤对蚂蚁的重要性]

  五、感情再升华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蚂蚁的家就在很常见的土壤里面。

  2.师:孩子们,你们真棒,给小蚂蚁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也知道了土壤对小蚂蚁的重要性。它们是我们的朋友,我们不能伤害它们,所以我们在实验完成后要送它们回到自己的家园。小小的蚂蚁也有大大的能量,它是我们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播放蚂蚁搬重物的视频。

  [设计意图:感情升华让孩子们体会到生命的可贵,保护生活中的小动物。]

  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35【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探访土壤中的小动物》,课标要求学生知道陆地表面大部分覆盖着土壤,生存着生物;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和植物,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本节课为紧扣这本单元的主旨,主要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1、认识常见的土壤里的小动物,并简单说出小动物的特征;2、通过实地寻找小动物的活动,讨论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知道这些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3、通过视频、科学绘本等资料,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学情分析】

  依据这一学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动、好奇心的身心特点,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自去寻找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居住环境,从而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对于大自然的好奇心,喜欢动物、植物,乐于与同伴分享自己有趣的发现。由于之前一年级的科学课上户外活动较少,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在课堂中需要教师提出详细明确提出任务,让学生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蕴藏着许多的土壤小动物,蚯蚓、蚂蚁、鼹鼠、变形虫、轮虫、线虫等。

  2.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3.通过了解更多的小动物与土壤之间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土壤和生命息息相关。

  4.愿意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和结论。

  【教学重点】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教学难点】

  36通过到校园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PPT、视频。

  学生材料:小铲子、放大镜、笔、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min)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校园的哪里吗,想一想在一片绿油油的菜叶底下住着哪些小动物?

  2.蚂蚁、蚯蚓、蜘蛛、蜈蚣等。

  3.同学们知道的小动物可真多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出示板贴)。

  4.你认识这些土壤中的小动物吗,请仔细观察,说一说他们有哪些特点(出示图片)

  5.展示千足虫(非常多足)、蜗牛(有坚硬的外壳)、西瓜虫(遇到刺激的时候,会卷曲身体)、蚯蚓(光滑、柔软)的图片。

  6.通过刚刚的学习,我们发现土壤中的小动物可真多呀,你们想不想去实地考察呀?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你知道有哪些土壤中的小动物,了解学生的前认知,并且导入课题,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并简单说出小动物的特征。]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25min)

  3(一)找一找校园里的小动物(20min)

  1.先想一想,在校园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出示几幅图)

  2.可能在草丛里、花盆下、树底下、落叶下等。

  3.任务来啦:在校园里寻找一种小动物,画出它的样子,看看它住在什么地方,又在干些什么呢?

  4.想一想到校园里寻找土壤中的小动物,需要做哪些准备?

  5.分组:4人为1小组,分为6小组,每小组确定一名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实验员、一名观察员。

  划定观察区域:1-2小组:树底下

  3-4小组:菜园子

  3-6小组:草丛里(拍摄校园图片划定观察区域)

  实验器材:小铲子、放大镜、实验记录单(组长负责领取)

  6.观察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7.观察须知:(1)在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展示实验单,需要同学们画出一种小动物,并且第二小题有一个其他,是你发现选项没有的内容,可以在这个其他上补充)

  (2)注意安全,在有水的地方、高的地方要特别小心;(3)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植物、动物。

  (4)实验结束后,尽量使土壤恢复原来的样子。

  38.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记录单(描述:你们小组找到了哪种小动物发现小动物的地点是哪里这个小动物在干些什么除了这些你还有什么新发现)

  9.学生1: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落叶底下,被我们惊动后,开始逃跑了。

  学生2: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菜园子下,它在睡觉。

  学生3:这是我们发现的小动物,它居住在石头地下,它在爬行。……

  10.提问:这小动物生活的地点一样吗它们的生活都需要什么呢

  11.讨论交流:虽然土壤中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点,但是这些地点都为小动物提供

  了。12.总结发现:虽然土壤中小动物生活的地点不同,但是土壤中的小动物生活都离不开水、土壤、空气等基本需求。(板书)

  (二)阅读资料、发现土壤的秘密(5min)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小动物不仅生活在土壤中,也会为土壤做一些事情哦,一起阅读资料,看看你们都发现了什么?

  2.通过阅读蚯蚓、蜈蚣的食性:蚯蚓是杂食性动物,它除了玻璃、塑胶、金属和橡胶不吃,其余如腐烂的落叶、动物粪便、土壤细菌等都吃,是土壤的垃圾处理者;蜈蚣为典型的肉食性动物,性凶猛,食物范围广泛,尤喜食小昆虫类。它有能射出毒液的颚爪,甚至可杀死比自已大的动物。也有同种互相残杀中毒而致死的现象,是土壤中的捕食者。

  3.阅读发现:土壤动物是自然界"垃圾"的处理者或者是以其他动物为食物的捕食者(板书)。

  4.发现了这么多土壤与小动物的知识,我们来放松一下吧。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土壤中的小动物非常感兴趣,所以可能会忽略土壤的作用,所以在设计实验时,主要让学生发现小动物后,探究土壤的环境,发现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不3同,但都为小动物提供了温暖、松软的环境和必需的食物,解决本课重难点,并且小组之间的团结合作、观察能力都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应用评价,课堂小结(10min)1.我们来欣赏一则关于土壤小动物(鼹鼠的故事)的视频,请同学来描述视频发生的事情?

  2.生:有一只狐狸想吃鸭蛋,吓跑了鸭妈妈和鸭爸爸,这一幕被小鼹鼠看见了,小鼹鼠通过地下通道救了鸭蛋。

  3.小鼹鼠真是一个热心的小动物呀,保护了鸭蛋,你想不想参观一下鼹鼠的家呀?

  4.小鼹鼠的家有什么特点?

  5.鼹鼠的家四通八达,干净整洁,可以有效地躲避天敌。

  6.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对土壤中的小动物很感兴趣,同学们有时间可以阅读科学绘本《地底下的动物》(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通过学生最爱的动画片入手来描述小鼹鼠的故事,发现小鼹鼠的家四通八达,干净整洁,为它们提供了安全的场所。同时也让学生知道土壤中的小动物不仅限于昆虫,还包括一些哺乳动物。]

  【板书设计】

  9.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生活地点:草丛里、石头下、树底下、菜地里……

  生活环境:离不开土壤、水、空气等基本需求

  4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第3单元

  土壤与生命

  3.寻访土壤中的小动物

  实验一:

  实验目的实验类型

  实验器材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探究性实验

  小铲子、小耙子、放大镜

  1.划定观察区域

  2.观察一种小动物

  3.看看它住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在干些什么,吃些什么。

  实验步骤

  4.填写实验记录单

  5.6.1.在寻找过程中,要认真、仔细并做好记录;注意事项

  2.注意安全,在有水的地方、高的地方要特别小心;3.尽量不要惊动或伤害有生命的物体。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原理

  实验拓展

  发现土壤中小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通过寻找小动物,知道土壤中小动物的生活环境各异,但都离不开土壤、水等基本需求。

  41观察记录单

  第

  小组

  huàchūyìzhǒnɡxiǎodònɡwùdeyànɡzǐkànkāntāzhùzàinǎlǐzàiɡànshénme画

  出一种小

  动物的样子,看看它

  住

  在哪里,在

  干什么zàixiānɡyìnɡdekōnɡɡézhōnɡdǎ在

  相

  应的空格中打“√”。

  nǐɡuānchádàodexiǎodònɡwù

  你

  观

  察

  到

  的小

  动物

  nǐdefāxiàn你的发现:

  1、它tāzhùzàinǎlǐ住在哪里

  shùdǐxiàshítóuxiàcǎocónɡlǐ

  □树底下

  □石头下

  □草丛里

  tāzàiɡànshénme

  2、它在干什么

  páxínɡjìnɡzhǐdǎjià□爬行

  □静

  止

  □打架

  qítā

  其他

  42càidìlǐ地里

  mìshí□觅食

  □菜

  达标练习

  在校园里寻找一种小虫子,画出它的样子,看看它住在哪里,住的地方有什么特点,在干什么?在相应的空格中打“√”。

  你观察到的小虫子

  你的发现:

  1、它住在哪里?

  □草丛里

  □树底下

  □菜地里

  □花盆下

  2、它在干什么?

  □爬行

  □静止

  你的结论:

  许多小动物生活在土壤中,土壤为它们提供了

  的环境和。答案:

  温暖、松软的环境;必须的食物

  10.认识工具

  【教材分析】

  43技术与工程是科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单元是第一个有关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主题单元。

  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技术就包括使用不同工具的技术,本单元以传统传统的工具箱里的工具为研究对象,用三课分别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的工具的使用,本课在本单元中居于起始地位,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工具的主要作用和使用方法,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方便人们的生活,同时也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训练。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主要分为三部分:

  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所了解的它们的用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

  第二部分,认识不同工具的作用,了解使用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课文介绍了三个活动:其一,通过使用卷尺在木板上做记号,认识钢卷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在刚才所做的记号上钉钉子,这里不仅暗含一个工件可能需要多种工具合作完成,也有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训练;其二,通过把刚才钉进去的钉子拨出来的活动,认识羊角锤的起钉功能;其三,通过夹断铁丝,和连接铁丝的活动了解钳子的作用。

  第三部分,以锤子的发展历程为线索,解释人类很早就开始使用工具,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说明工具的发展史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发展的,而工具的发展昭示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工具的认识和使用仅仅局限于从一些媒体或者生活中有看到,对于工具的概念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实际中使用工具进行操作的机会很少,所以二年级的孩子具备一定的相关工具的前概念知识,但是动手操作能力薄弱,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久。可以说这些简单的工具对于孩子来说又熟悉又陌生,因为熟悉,所以在做前概念只是调查之际学44生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当把握时机设置情境或者利用各种图片视频,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应该注意把握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做到张弛有度、有矢有放的引导学生认识更多工具以及它们的作用,设计的操作活动的设计不仅要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即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的基础上,使学生能使用工具做出更加完美的“工件”。科学的追求不应当止于课堂,所以在教学的尾声可以留下具有时代价值的线索或者问题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作用。

  2.描述实用工具工作和徒手工作的不同。

  3.阅读锤子的发展史,知道即使是同一种工具,由于制作材料不同,作用也不同。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2.在教师指导下,具有对探究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反思、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交流、分享。

  2.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方便人们的生活。

  3.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人类可以通过利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提高生活质量。

  【教学重点】

  1.认识工具箱里的工具,说出他们的名称和作用。

  2.意识使用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

  45【教学难点】

  1.在教师指导下与同学交流要使用何种工具,完成不同的任务,学会操作一些简单工具。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工具箱

  (羊角锤、老虎钳、钢卷尺、锯子、螺丝刀、扳手……)。

  学生材料:羊角锤、老虎钳、螺丝刀、细铁丝、钢卷尺、木板,各12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实物模型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赖老师今天带来一个小伙伴给你们认识,你们先猜猜它是谁(教师手持工具箱)

  2.师打开工具箱揭示答案:是工具箱(出示课题:认识工具)

  [设计意图:利用实物模型直接导入,刺激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二、认识工具,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

  1.调查学生认识哪些工具?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它们可以用来干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点击动作按钮:锤子、钳子、卷尺、扳手、螺丝刀)除了工具箱里的工具,你还知道哪些工具?

  2.是啊,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工具,例如手工剪刀、订书机、热熔胶枪等……会使用不同工具的人才能制造出他想要的零件和机器。

  [设计意图:安排两个问题:一是说出你认识哪些常见的工具,二是说出作了解的它们的用处。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知道学生已经掌握多少相关知识,使教师能在教学中能够有目的的“有矢有放”,找到教学的增长点,使教学更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引入第二部分的内容内容,也是本课的主体活动——选择合适的工具完成任务。]463.观察老虎钳、懂得老虎钳各部位的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吹泡泡吗(生:吹过)那平时你们的吹泡泡器具是哪里来的(生:买来的)

  (2)师:老师已经自制好泡泡液了,没有吹泡泡的工具,应该怎么办呢(生:买一个、自己制作一个)

  (3)师: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你们觉得需要用什么做(若生预测:铁丝,教师可以手拿铁丝沾泡泡液,无法吹起,师再追问,应该怎么让铁丝可以变成泡泡器引出利用钳子把铁丝弯成圈。)

  (4)师:是的,铁丝太硬了,想要把它弯成圈需要借助钳子,我们要先解钳子(平嘴钳、尖嘴钳、斜口钳)。并教授老虎钳不同部位的功能,夹持口、咬合口可以夹物体、剪切口可以剪短铁丝。

  (5)师:今天我们制作泡泡器使用尖嘴钳会更合适。

  (6)教师示用尖嘴钳钳制作泡泡器,并展示用刚做好吹泡泡器吹泡泡。

  (7)对比买来的泡泡器和自制的泡泡器的尾部。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生回答)

  师:它的尾部尖尖的,不仅危险还不好抓握,你有什么办法不仅使它安全、好抓握、还能用来吹小泡泡(生:尾部做一个小圈圈。)所以你们愿意加工它的尾部,。(生:愿意),(8)教师边演示边解说双手配合完成加工尾部的过程。

  (9)谁来说说制作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10)生读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开始制作、展示、评价、交流。

  (11)观看视频:钳子还可以拧螺母。得出结论:钳子可以弯铁丝、剪铁丝、拧螺母。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简单而富有童趣的动手操作活动,一方面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考察了孩子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学生的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情况(即大脑对手部精细4肌肉的控制能力)决定了学生能否利用工具将铁丝做成、自己画的图形的样子,使得想要美观与实用性并存。所以本次活动看似简单其实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4.学习钢卷尺的用法。

  (1)同学们,你们还想继续探索各种工具吗如果老师想让你们在木块的10厘米处钉一枚钉子,需要什么工具(生:卷尺、锤子……)

  (2)是呀,要在10厘米处钉钉子首先需要用卷尺确定位置,做好记号,你会吗(请一位学生上台在高拍仪下演示)

  (3)教师总结、并演示钢卷尺的正确用法:打开钢卷尺的开关,然后拉开钢卷尺、钩子勾住木块的边缘,拉到需要的长度,关上钢卷尺的开关,在10厘米处做记号。

  (4)同学们,使用钢卷尺需要注意什么(安全:手抓握的地方、收、拉的力度适中,尤其收的时候不宜立刻放手,防止卷尺边缘割手……)

  [设计意图:二年级的学生数学上已经学过直尺的使用,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知识迁移即可,量出10厘米的长度并且做记号,本环节旨在学生能选择出正确的工具来完成任务,并为钉钉子的位置提前做准备。]

  5.学习如何安全的钉钉子。

  (1)记号做好了,你知道如何在记号处钉钉子吗?

  (2)作为初学者的我们,这样直接手拿钉子进行敲打,有什么安全隐患(出示图片)

  (3)想想哪一个工具可以替代手抓钉子(生:钳子)出示图片。

  (6)钉钉子需要注意什么(生:手捏着钉子、先轻轻敲打……)

  (7)学习实验注意事项,教师视频演示钉钉子。

  (8)学生尝试在练习板上钉钉子。(钉子有记号的地方)

  (9)交流、总结、评价生活动情况。

  46.学习如何使用工具拔钉子

  (1)师:如果钉子钉歪了,或者钉错位置了,就要拔出来,请同学们用手拔一拔,试试看。

  (2)师:谁来说说拔钉子的感受()生:手痛、费力、拔不出来。)谁能用更轻松、省力的办法把钉子拔出来(生:使用羊角锤的上端叉口、钳子)

  (3)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办法拔一拔。(强调注意安全)

  (4)师注意观察,请轻松拔出来的同学说说他的感受。

  (5)教师讲解羊角锤的结构以及使用方法,并视频演示。

  (6)总结:羊角锤拔钉子省力又安全,不过有时候我们也可以用钳子来拔钉子,我们要学会在特定的情况选用合适的工具来完成不同的任务。

  [设计意图:在拔钉子的环节安排学生徒手拔钉子和使用工具对比,并且采用先自由探究使得学生更加明白只有省却使用工具才可以方便我们的生活,同时渗透工具的兼用。]

  7.认识螺丝刀

  (1)师:钉子还可以连接两块木板(演示)日常生活中还常常用到螺丝钉。观察螺丝钉有什么特点(螺帽“一字”或“十字”的凹槽、螺身有螺纹)

  (2)师:这个凹槽恰好可以和不同的螺丝刀刃匹配,所以拧螺丝钉就需要用到螺丝刀。

  (2)视频演示拧螺丝钉。

  8.扳手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1)同学们请观察六角木螺丝钉(出示图片)的螺帽与上面介绍的螺丝钉有什么不一样(它螺帽处没有凹槽),所以用扳手或者老虎钳。

  (2)简单介绍活络扳手的使用方法。(师演示)

  9.观看视频认识更多的工具及其作用,认识螺丝刀、扳手、锉刀、电锯、台钳……

  4[设计意图:选择最常用的的几种工具来学习,在工具的学习上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老虎钳的使用-卷尺、锯子-锤子钉钉子-羊角锤拔钉子-螺丝刀拧螺丝-扳手拧螺母)安排学习的,首先是老虎钳的认识与使用,为后面的钉钉子(钉在钢卷尺做记号处)、拔钉子工作、拧螺母做铺垫。想要连接两块木板有多种方法,可以用钉子也可以用螺丝钉,然后在进行学习钉钉子时候老虎钳就可以来帮忙,紧接着与钉子一样具有一样用固定功能的螺丝钉自然而然引出螺丝刀的使用,当六角螺丝钉的螺帽没有凹槽时候不能再使用螺丝刀的时候扳手就出场了,这里还补充道老虎钳的夹持口也可以拧螺母(渗透工具兼用以及正确使用工具观念)。这样按照一定的顺序认识几种简单的工具以及它们的功用。本环节的教学重点在于钢卷尺、钳子和羊角锤的使用,其余几个工具用视频替代和教师简单讲述为主。]

  三、认识使用工具方便人们的生活

  1.猜谜语:刚才我们通过活动、视频等学习了哪些工具(生说、老师将相应彩色工具卡片贴在黑板上)。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了,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1).细长身材卷起来,拉开尺寸量出来。——卷尺

  (2)什么东西硬邦邦,敲钉子它来忙。——锤子

  (3)细长脖子扁嘴巴,想拧螺丝钉就找它。——螺丝刀

  (4)号称兽中王,牙齿利又快,咬铁又断钢。——老虎钳

  (5)蛇头瘦身,专爱吃铁,咬着就转。——扳手

  2.选择正确的工具完成任务:摆卡片。

  (1)你们敢继续接受挑战吗?

  (2)教师出示课件:在黑板上将任务卡片摆在正确的工具下面。(任务卡片:剪铁丝、量长度、拧螺母、钉钉子、拧螺丝、锯木头)

  3.总结。

  (1)谁能说说,我们徒手工作,和使用工具工作的区别?

  50

篇三: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

  教案3篇

  1、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教案:认识磁极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两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

  2、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活动过程。

  3、情感目标:通过对磁悬浮列车的介绍,帮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逐步发现磁与电的密切关系,为今后进行电与磁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主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经历“实验观察——记录现象——分析结果——发现规律”的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为什么两极磁性强。

  器材准备:

  1、演示实验用:条形磁铁二条。

  2、分组实验用: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二块、玩具小车、环形磁铁二个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各类磁铁。

  师:观察教学用的条形磁铁,表面涂了什么颜色?上面标了什么字母?明白这些字母代表的意思吗?

  学生观察。

  (二)指导学生认识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

  1、师:观察悬挂起来的磁铁,说说有什么发现。磁铁每一次都停在相同的位置吗?它与方向有什么关系?(磁头一端总是指南)

  2、学生分组观察悬挂着的能自由转动的条形磁铁停下来的指向,交流实验中的发现道理。(铁架台、棉线、条形磁铁等)

  小结:原来磁铁又指南北的性质:用“S”和“N”表示。

  (三)指导学生认识系统两极的相互作用。

  1、出示另一块磁铁,分辨磁铁的南北极。

  师:如果把这块磁铁靠近原来悬挂的磁铁,会怎么样?

  学生介绍生活中的经验。

  2、探索:二块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有几种可能的情况?怎样找出其中的规律?

  3、学术讨论实验的方法和实验所需要的工具。

  4、分组实验:每种方法都实验3次以上,把结果记入下表。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

  2、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教案:磁极的秘密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跟据观察到的磁现象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分析现象、得出结论,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并在进行知识运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磁铁两极的相互作用。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通过对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内容的介绍,使学生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

  3、科学知识: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探究活动中发现磁铁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性质;指北的叫北极,指南的叫南极;磁极间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教学准备

  教师用:课件、小磁针。

  学生用:磁性学具盒(小磁针、棉线、小支架,两辆塑料小车、精品文档

  环形磁铁、蹄形磁铁条形磁铁各两块一根小塑料管。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教学:

  1、师:同学们,用手来指一下我们教室里的方向好吗?(教师说方向,学生用手指出来,对个别错误的同学进行纠正)

  2、师:我有这样一个指针是磁铁做的,猜一猜:指针转动后停下来时,会停在什么位置?

  评:辨认方向为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做了有效铺垫,猜方向的游戏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做到了“铃未响,课已始”

  生1:我想那根指针是磁铁,我知道指南针,我猜也许它是停在南北位置的。

  生2:我看到转动前指针指着南北方向,我猜转动后停下来也是南北方向的。

  生3:我知道指针是磁铁做的,所以我猜它会指南北方向。

  评:导入简洁有力,一句到位。用最少的时间引入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的探究活动。并与课前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探究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

  验证:

  1、指名操作:磁铁转动后停下来是指南北方向的。

  2、设计实验探究:其它形状的磁铁向转动后,磁极分别指什么方向呢?

  (温馨提示:磁铁周围不能有铁一类材料做的物体;要等磁铁停下来后观察。边观察边思考,想想实验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注意仪器的安全使用。)

  交流:通过刚才的实验你发现了什么?

  (1、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2、指南的一端是蓝色的,指北的一端是红色的。3、指南的一端上有“S”,指北的一端上有“N”。4、磁铁的两个磁极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S”表示,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N”表示。S和N分别是英文单词南SOUTH和北NORTH的第一个字母。

  3、师:其实,我们的祖先早在很多年前就发现了磁铁的这个特性,并用它做成了指南针,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直到现在,指南针还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

  看来,上节课上我们所发现的磁铁的两极还藏着不少有趣的秘密呢!这节课我们的研究重点就是磁铁的两极。(板书课题)

  评:动脑比动手更重要,在这个环节,教师舍得花工夫让学生制订可行的实验计划,可是学生的思维不能拓展开来,此时,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在学生的思维枯竭的时候,及时地给学生一个帮助一个抓手,让学生再想想类似的方法。在学生实在想不出来的情况下,建议学生用老师给出的方法进行实验。温馨提示注意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提出要耐心等待,注意仪器使用安全。

  4、师:老师准备了挂磁铁的小架子,做实验很方便,请材料员来领取,开始实验吧。(做得快的小组再发给他们一块小条形磁铁,能有什么新发现?)

  评:材料准备用了学具袋中的塑料架,避开了铁的干扰。

  5、有什么发现?

  生:我们的磁铁还没有停下来,可是我们大概知道它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生:我们的磁铁停下来了,是指示南北方向的。

  师:刚才没停的几个小组的磁铁现在停下来了吗?

  生:停下来了,指南北方向。

  师:看来,磁铁确实有指示南北方向的本领。

  3、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磁铁》教案:指南针

  教学目标

  1、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指南针的用途,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教学难点: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等八个方向。

  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指南针。教师准备:有关指南针历史的影像资料(课件),不同样式的指南针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一艘大船在东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变得阴暗起来眼看一场大雨要来临,怎么办?必须马上回到港口才会比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该往哪儿回呢?小朋友们我们用什么办法来帮助船长确定方向啊?(指南针)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用途和构造:

  1、大家见过指南针吗?说说在哪儿见过?关于指南针都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

  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关于指南针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3、朋友们头脑中有这么多问题,这需要我们自己来研究寻找答案。下面根据自己课外搜集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吧!

  4、生阅读讨论。

  5、交流汇报:下面就请小朋友们谈谈我们自己都解决了哪些问题?

  6、不错,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老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四大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中指南针就是四大发明之一。现在就请跟着老师来了解一下指南针的发展历程。

  (放课件、课件的内容是从最早古代人民利用太阳和北极星来辨别方向、司南、指南车、指南鱼、各种各样的罗盘及现在发明的各种各样的指南针等方面的知识,也可以介绍书本知识。)

  三、用指南针定方向:

  1、经过刚才的阅读资料和观看影片,我们对指南针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针到底为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学生回答。

  2、观察教学用的指南针。

  (1)指南针由几部分组成?(主要由磁针、支架、标明方向的底盘、盒子组成。)

  (2)磁针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

  (3)方位盘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3、用指南针定方向。

  (1)大家会使用指南针吗?小组讨论研究怎样用指南针来判断方向。

  (2)交流指南针的使用方法。

  (3)用指南针来判断教室的各个方向。

  (4)走出教室,继续判断:学校大门和教室窗户的朝向;国旗与学校大门在我们的哪个方向。

  四、总结延伸:

  我们用指南针还能做什么?

  五、课后思考题:

  1、我手上有一个磁铁,把它放进一个口袋,谁能用科学的办法知道磁铁在哪个口袋?需要什么器材来帮助?

  2、一块铁,一块磁铁,有本事测出来吗?想一想怎么来判断?怎样区别判断看到什么现象说明口袋里的是铁还是磁铁?经过这个实验,小朋友们有什么想法?特别是对大家在使用指南针的时候有什么启示?

篇四: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

  校

  任课教师

  年

  级

  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同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教学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目标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与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要求

  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是最新修订的科教版教材,包括两个单元,共分为13课。教

  材

  动手实践的兴趣。

  分

  析

  怎样吸引物体》《磁铁的两极》《磁极与方向》《做一个指南针》《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铁和我们的生活》。本单元从磁性、磁极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编排结构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调用过去的零散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和思考中第一单元为《磁铁》单元。包括七课内容,分别为《磁铁能吸引什么》《磁铁要求,并且还设计了一些有料、有趣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参与课堂、理顺了内容的逻辑关系,并且基于二年级学生水平,减少了知识容量,降低了学习力的知识,另外在修订思路上面也有所改变,本册教材覆盖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因为是新教材,所以在本册教材中融合了以前科学学习的一部分知识,如推力和拉

  形成对磁铁较为全面的认识,指导学生将学习与应用有机结合起来,了解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各部分磁力的强弱,磁铁的两极,两极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并在观察磁铁现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制简易的指南针。

  第二单元主题为《我们自己》。包括六课内容,分别为《观察我们的身体》《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测试反应快慢》《发现生长》《身体的“时间胶囊”》。本单元是引导学生把眼光从外部世界转移到自己的身体上,让学生了解自己身体,知道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具有学习的功能。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身体发现自己在生长变化。在本单元的学习中,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亲自了解自己的身体,从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体的兴趣,引导学生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进行教学,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措施

  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便不断的改进。

  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

  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正规学习,已经基本认识了科学这门学科,大多数学生对科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识和基本能力掌握都不太理想。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要对这部分同学加强引导,端正其科学学习的态度,力争使同学们都达到科学学习的基本要求。

  静的听老师讲课,也不喜欢和同伴合作交流,学习态度不端正,因此科学的基本知书、纸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不过,仍有少部分同学上课不能安行实验操作,掌握了科学教材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土壤、天气、月相、季节、材料、学这门学科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知道在科学课上认真听讲,能够和同伴合作进教学进度表

  单

  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3、磁铁的两极

  4、磁极与方向

  5、做一个指南针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单元复习

  我们自己

  1、观察我们的身体

  2、通过感官来发现

  3、观察与比较

  4、测试反应快慢

  5、发现生长

  题

  目

  课

  时

  71111111161自

  至

  备

  注

  6、身体的“时间胶囊”

  单元复习

  综合复习

  二年级科学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1.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重点及难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点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资2.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源

  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设计意图】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三)活动二: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念;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2、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设计意图】

  学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四、附表:实验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当今的科学教育,既要强调让学生动手做,又要强调让学生动脑想。只有当学生的手脑协调并用,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中学,“做”中长知识,“做”中长能力,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科学奥秘过程中,对观察、提问、设想、动手、表达、交流等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逐渐形成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发展思维,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自主探究材料,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着明显效果。

  本节课通过魔术、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有磁性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板书设计

  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第一单元

  磁铁

  1、磁铁能吸引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设计意图】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教学开

  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

  【设计意图】

  科学的魅力就在于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去感悟,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过程,是本课的立足点之一,磁铁能吸铁这一知识学生习以为常,但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要用事实说话,并能亲自去证明,就要花一番功夫了,上述实验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感受到磁铁到底能吸什么。学生对磁铁的了解虽然是比较丰富的,但也是零碎的,来源也是各不相同的,学生各人的认识水平与自主探究的水平都是有差异的,教师提供给学生材料,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并作好记录,既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索自由度,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又给了学生合作的机会。教师在恰当的时机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促进学生探究活动的深入进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研究身边的科学,即拓展了孩子们的研究空间,又解放了学生的思想。

  (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3、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学会用磁铁来辨别一些铁制成的物体,这是从探究和应用方面来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这一科学概念;同时也教育学生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周围的世界,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2、现在老师也遇到一个难题:老师不小心将一枚回形针掉进了装满水的塑料杯子里,要想不碰到水,该怎么办才能把回形针取出来?(学生汇报并演示:用磁铁紧贴着杯壁往上移动。)3、其实,磁铁里面还蕴藏着很多的秘密,希望小朋友们课下继续探究!【设计意图】

  学科学的关键是为了用科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把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从而让学生继续开展新的探究活动。

  四、附表:实验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的实验记录表

  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请打“×”

  陶行知曾经说过“手脑并用,才会有创造。”当今的科学教育,既要强调让学生动手做,又要强调让学生动脑想。只有当学生的手脑协调并用,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真正提升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做”中学,“做”中长知识,“做”中长能力,使学生在亲历探究科学奥秘过程中,对观察、提问、设想、动手、表达、交流等保持浓厚的科学兴趣,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逐渐形成自主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材料引起活动,活动发展思维,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自主探究材料,对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水平,促进思维的发展有着明显效果。

  本节课通过魔术、猜测、实验、讨论、合作等方法让学生感知磁铁的性质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在设计过程中,着力体现科学新课程标准里提出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科学探究是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充分体现了小学科学教学的根本要求──“启蒙性”、“探求性”、“应用性”。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课

  题

  第一单元:磁铁

  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总(2)课时

  第(一)课时

  1.通过探讨使小车用运动起来的方法,复习拉力、推力的知识,认识磁铁的教学目标

  磁力作用。

  2.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认识到,磁铁有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并利用磁铁

  的这一特性玩一玩“蝴蝶飞”游戏。

  3.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爱好。

  4.引导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并能够和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观点。

  教学重点及

  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磁铁的磁力作用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特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磁铁的磁力作用,知道磁铁能隔空、隔物吸铁。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2.小车、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记录单、纸片、布片、餐巾纸、剪刀、回形针、细线等物品。

  教学准备、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

  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镍,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镍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二、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

  1、教师出示一辆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引导:同学们,这是一辆小车,你们能让这辆小车动起来吗?

  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预设:

  可以拉。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可以推,用手推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不过,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下面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

  4、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想出了哪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并展示学生们想出来的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效果怎样。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

  来。大家想的办法有的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风力使小车运动起来。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只用一块磁铁就使小车运动起来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验一下,如何用磁铁使小车运动起来。

  三、实验探究:不接触小车,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

  1、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

  2、实验方法: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车移动。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

  3、实验要领:在实验中要把握好条形磁铁靠近小车的位置和手拿磁铁移动的速度,不要忽快忽慢。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次,效果会更好。

  4、学生实验之后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接触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教师再次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拿的是条形磁铁做实验,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种形状的磁铁,再来做一做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

  6、学生做完实验之后,交流试验情况,教师引导:看来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磁铁,都能不用靠近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作出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因为磁铁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8、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

  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片、餐巾纸等较薄的物品。

  9、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提示。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隔着这些物品,为什么还能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

  10、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说到了磁铁有磁力,只要在磁力的范围之内,磁铁都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虽然小车和磁铁之间隔着其他东西,但是并不影响磁铁磁力的作用。

  四、课堂拓展

  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吸引物体靠的是磁力,磁铁还能够隔空、隔物吸铁。了解了磁铁的这一特性,下面我们来玩一玩“蝴蝶飞”的游戏。

  2、出示材料:剪刀、纸片、回形针、细线、磁铁。

  3、介绍制作方法:

  先把纸片剪成蝴蝶形状,再在中间夹上回形针,然后用细线系上,一个漂亮的小纸蝴蝶就完成了。

  4、玩法:同桌合作玩这个小游戏,一人抓住细线,另一人拿着磁铁去吸引纸蝴蝶,并不停的移动小磁铁,这只蝴蝶就会飞起来了。

  5、学生同桌同学合作制作纸蝴蝶,并玩一玩纸蝴蝶的游戏,进一步体会磁铁是怎样吸引物体的,了解磁力的作用以及磁铁隔空、隔物吸铁的性质。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磁铁。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3)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3.磁铁的两极

  教学目标

  1、知道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每块磁铁上都有两个磁极。

  2、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3、应用磁铁上磁极部分磁力最强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实验,探究得出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从而明白教学重点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难点

  教学难点:探究磁铁上磁极部位磁力最强,并运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资源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2.条形磁铁、蹄形磁铁、回形针、铁粉盒、钢珠、多媒体课件、视频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一段小视频。

  2、教师播放视频:桌上放着一玦条形磁铁,教师拿着一颗小钢珠,轻轻滚向磁铁的中间,这颗小钢珠轻轻地滚到了磁铁的一端;教师又拿了一颗小钢珠,重复刚才的动作,这颗小钢珠滚到了磁铁的另一端。

  3、学生认真看视频,看完视频,教师引导:同学们,在视频中,我们发现两颗小钢珠都从条形磁铁的中间滚向了条形磁铁的两端,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4、揭示课题:3、磁铁的两极

  二、探究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1、教师引导:刚才大家看到两颗小钢珠从磁铁的中间滚向了磁铁的两端,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大家来预测一下。

  学生进行预测,教师相机指导,并将学生的预测写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来通过实验探究一下这个问题,在这个实验中,我们要探究两个问题。

  相机出示:A

  磁铁的各个部位都有磁力吗?

  B

  磁力的大小相同吗?

  2、探究实验一:

  实验材料:条形磁铁、回形针。

  教师强调: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这个条形磁铁。老师把这块条形磁铁分成了五个部分,在这五个点上面分别标上12345这5个数字,下面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实验方法:将这块条形磁铁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根回形针分别接触条形磁铁上的五个部位,感受一下这五个部位的磁力大小。

  教师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要重复多做几次,充分感受条形磁铁上5个部位磁力的大小。

  学生分小组实验,感受条形磁铁各个部位磁力的大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

  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实验的结论。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初步得出了实验的结论,那就是磁铁两端的吸力最大。下面我们再通过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这个结论。

  3、探究实验二

  实验材料:一块条形磁铁、五枚回形针。

  实验方法:把五枚回形针分别摆放在桌面上,对应磁铁上相应的五个部位,然后用条形磁铁慢慢靠近这五枚回形针。

  强调实验要领: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五枚回形针摆放的位置要均匀,要对应条形磁铁上面的五个部位,条形磁铁要对着这五个回形针慢慢接近。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遍,看看每次实验的现象是否一样。

  学生开始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实验要领。

  学生交流自己的实验记录,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两个小实验,我们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那就是磁铁两极的磁力是最大的。

  4、探究实验三

  教师引导:为了进一步探究磁铁上不同部位磁力的大小,我们再来玩一玩铁粉盒子。

  出示铁粉盒子并引导:同学们,大家看,这就是铁粉盒子,铁粉盒子里面装的全是铁粉,我们只要把一块小的条形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面,然后轻轻的晃动盒子,看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同小组同学轮流玩一玩铁饭盒子,看一看有什么现象发生。

  全班交流自己玩铁粉盒子看到的现象并由此得出的结论,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铁粉盒子,我们进一步得出了磁铁两端的磁力最大这样一个结论。其实关于这个结论,科学家早就有了定论,那就是磁铁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5、教师出示一块条形磁铁,引导:

  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一块条形磁铁,这块条形磁铁的磁极在哪里呢?

  学生上讲台指一指条形磁铁的磁极。

  一块条形磁铁上有只几个磁极呢?两个磁极。

  我们再次回顾刚才做的三个探究实验,想一想实验中的哪些现象说明了条形磁铁有两个磁极?

  学生回顾三个探究实验,想一想并回答老师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磁极这个概念的认识。

  三、拓展研究

  1、教师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探究的是条形磁铁,知道条形磁铁的磁极在两端。那其它形状的磁铁,它的磁极又在哪里呢?

  2、教师出示一块蹄形磁铁,引导:同学们,这是一块蹄形磁铁,这块蹄形磁铁的磁极在哪

  里呢?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蹄形磁铁的磁极呢?

  3、同小组同学相机讨论交流找到蹄形磁铁磁极的方法。

  预设:

  把蹄形磁铁放在铁粉盒子上,晃动铁粉盒子,看哪个部位吸的铁粉最多,就是蹄形磁铁的磁极。

  用蹄形磁铁的各个部位吸小钢珠或者吸回形针,看哪个部位吸的小钢珠或回形针最多,哪个部位就是磁极。……

  4、教师引导学生分别用本小组想出来的办法,找一找蹄形磁铁的磁极。

  5、指2到3组同学上讲台演示自己的办法,看看效果怎么样,并且说一说蹄形磁铁的磁极究竟在什么地方。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磁铁的两极》,知道了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的磁极部位磁力最强。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继续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看看在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4)课时

  课

  题

  4.磁极与方向

  第(一)课时

  1、知道磁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南极用字母S表示,在磁铁上一般为蓝色,北极用字母N表示,在磁铁上一般为红色。

  2、通过用不同形状的磁铁进行探究活动,了解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

  教学目标

  3、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团结协作,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且乐于与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与想法。

  4、了解磁铁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科学和运用科学。

  教学重点:通过运用不同形状的磁铁进行探究活动,了解磁铁的磁极与方向教学重点及难点

  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探究活动,从实验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的结论,了解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

  教学准备、资源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2.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旋转架、木头架子、剪刀、双面胶、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先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2、播放视频:有一个碗,碗里面有一条塑料小鱼,塑料小鱼漂浮在水面上,头朝南尾朝北。教师转动小鱼,让小鱼头朝北尾朝南,可是小鱼在水里轻轻的转动,等到静止下来的时候,仍然头朝南尾朝北。教师再做一次同样的动作,结果仍然是一样的。

  3、学生观看视频,看完之后教师引导:同学们,为什么无论怎样转动,小鱼都会头朝南尾朝北呢?

  4、学生猜测,教师相机出示塑料小鱼的背面,学生发现鱼的背面有一小块磁铁。

  5、教师继续引导:难道塑料小鱼头朝南尾朝北跟磁铁有关系吗?还是说磁极与方向有一定

  的对应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6、揭示课题:4、磁极与方向

  二、探索磁极与方向的关系

  1、探究实验一

  (1)教师引导:想要探索这个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探究实验。

  (2)教师出示实验器材,引导学生组装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没有方向标识的小磁铁、旋转架、一张小纸条、记号笔、双面胶等等。

  (3)教师示范组装好实验器材,讲解实验的方法:同学们,器材组装好之后,轻轻转动小磁铁,观察它静止后两端各指向什么方向,然后用记号笔在小纸条上做上记号,用双面胶把小纸条粘贴在小磁铁的末端,可以多做几次实验,看看观察实验结果是否一样?

  (4)学生分小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同小组同学共同合作完成本次试验,每个同学都要做几做几次实验。

  (5)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发现当磁铁静止的时候,它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不过我们刚才用的是条形磁铁,其它形状的磁铁是否也是这样呢?下面我们用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再来做一做这个小实验。

  2、探究实验二

  (1)实验材料:木头支架、细线、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纸条、记号笔、双面胶等等。

  (2)实验方法:我们用悬挂法来测试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先把蹄形磁铁或者环形磁铁用细线悬挂在木头支架上。然后让磁铁轻轻转动,观察磁铁静止后,蹄形磁铁的两个蹄各指向哪个方向,环形磁铁的两个面各朝那个方向,然后做好标志。这个实验也要多做几次,看看实验结果是否都一样。

  (3)各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先进行一种磁铁的实验,做完之后,再进行另一种磁铁的实验。每种磁铁都要多做几次实验。

  (4)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也跟条形磁铁一样,一边总是指向南方,另一边总是指向北方。由此看来,磁极与方向是有关系的。

  3、得出实验结论,了解磁铁的磁极与方向。

  (1)教师引导:其实关于磁极与方向,科学家已经早就做过实验了。我们把总是指向南方的那一端叫做南极,用S表示,通常在磁铁上涂成蓝色;而总是指向北方的那一端叫做北极,用N表示,在磁铁上通常涂成红色。

  (2)教师相机板书:

  南极——S——蓝色

  北极——N——红色

  4、引导学生在没有磁极标志的磁铁上标上磁极标志。

  学生分小组活动,运用刚才学到的知识,在没有磁极标志的磁铁上,标上S和N。

  展示学生标号S极和N极的磁铁,并当场验证一下同学们标的是否准确,进一步巩固磁极与方向的学习。

  三、拓展运用

  1、教师引导:学习了磁极与方向的对应关系,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说辨别方向。下面我们就来用一根条形磁铁来辨别一下方向。

  2、学生同小组合作进行本次活动,用条形磁铁准确的辨别出我们教室的南北方向。

  3、学生展示结果,教师小结。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磁极与方向》这一课的内容,知道了磁极与方向有一定的对应关系,磁铁的一端总是指向南方,我们称之为S级,用蓝色表示,磁铁的另一端总是指向北方,我们称之为N级,用红色表示。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磁铁,磁铁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5.做一个指南针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900多年前,我国航海就已经开始使用指南针导航。

  2、了解指南针的结构以及指南针各部位的名称和作用。

  教学目标

  3、组织学生动手参与实践活动,制作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运用自己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指出正确的南北方向。

  4、加强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积极参与实践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动手制作一个水教学重点及

  难点

  浮式指南针。

  教学难点:在动手制作水浮式指南针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学生对磁铁知识的学习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

  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磁铁、指南针及图片、钢针、吹塑纸、盘子、水等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指南针的图片,引导:同学们,大家知道这幅图片上是什么吗?

  指南针。

  2、教师继续引导:大家知道指南针是怎么发明出来的吗?又有什么作用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做一个指南针》。

  3、板书课题。

  二、了解指南针的历史与结构

  1、教师引导:同学们,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那么大家知道指南针的历史吗?出示资料。

  指南针的历史:

  战国时期,人们发明了指南针的前身——司南。

  晋、南北朝时期,将司南的勺状磁石改为磁针。

  唐代末期,人们在司南的基础上发明了水罗盘。

  北宋时期,出现了指南鱼。

  南宋时期,出现了旱罗盘。

  元代时,水罗盘和旱罗盘传入了西方。

  明朝后期、清朝初期,西方改革后的旱罗盘传入中国,出现了中西合璧式旱罗盘。

  学生读一读,了解指南针的有关历史。教师引导:同学们,早在900多年,我国航海已经使用指南针导航,那么大家知道,指南针是怎么设计的吗?

  3、出示指南针的放大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

  方位盘——确定各个方向;支架——能使磁针自由旋转;

  磁

  针——指示南北方向;外壳——起到保护作用。

  教师一边指着图片上指南针的相关部位,一边引导学生认识指南针各个部位的名称及作用。

  4、过渡:同学们,指南针有指示南北方向的作用。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动手做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指示方向。

  二、制作水浮式指南针

  1、出示材料:针、磁铁、指南针、盘子、吹塑纸、剪刀、水等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步骤了解制作指南针的方法并演示。

  第一步:制作磁针

  教师引导:同学们,磁针是指南针上一个重要的部位,磁针该如何制作呢?请大家读一读书上的文字,看一看旁边的图片,了解磁针制作的方法。

  教师演示磁针制作的方法: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重复20到30次,注意安全,不要让钢针扎了手。

  教师强调磁针制作时要沿同一个方向摩擦,注意是同一个方向,重复做20到30次,注意安全。

  第二步:检查指针是否做好,并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教师引导:同学们,经过第一步,我们已经将磁针做好,不过磁针做的有没有达到要求呢?我们还要检测一下。同时我们还要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全班交流:怎样测出磁针的南北极?

  预设:

  方法一:让磁针水平自由转动,看静止时的位置,指向北方的为北极,指向南方的为南极。

  依据:磁铁静止的时候能指示南北方向。

  方法二:拿一块磁铁的s极或N极去慢慢靠近小磁针的一端,看看小磁针的反应。根据反应判断出磁针的南北极。

  依据:两块磁铁靠近的时候,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第三步:用剪刀把吹塑纸剪成鱼的形状,然后把磁针插入吹塑纸中,最后对应磁针的磁极在吹塑纸上标出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师特别强调:标方位的时候一定要对应磁针的磁极,不要把方位标错。

  第四步:在盘子里倒上水,然后把做好的鱼形磁针放入盘子中。受到地球磁极的吸引,指南针就会慢慢的在水面上转动,直到为你指出真正的南北方向。

  3、教师引导:同学们看,老师的水浮式指南针已经做好了,大家想不想动手做一做?同学们在做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步骤来,想一想刚才老师讲的注意点,并且同小组的同学一定要互相合作,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我们的制作任务。

  4、学生分小组开始制作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指南针的制作情况,并对制作不当的同学加以指导。

  5、展示各小组制作好的水浮式指南针。教师引导:大家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管不管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用大家自己制作的指南针来试验一下,看看能不能为我们大家指出南北方向。

  6、老师带领学生来到操场上,引导学生运用本小组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来辨别出哪个方位为南方,哪个方位为北方?

  7、教师巡视,看一看学生使用指南针的情况,并且对指南针能够正确的指出方向的小组加以肯定和表扬。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亲自动手制作了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且还使用自己动手制作的指南针

  辨别出了南北方向。

  四、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运用自己制作的水浮式指南针,再换个地方试一试,看自己的指南针能不能指出正确的南北方向。

  作业设计

  1.课后资料收集

  2.观察生活,看看磁铁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2、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在我们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能够根据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规律制作一些磁铁小玩具。

  4、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协作探究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的实验教学重点及

  难点

  结论。

  难点:并运用磁铁的这一特性制作磁铁小玩具。通过实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准备、资2.不同形状的磁铁若干、小青蛙的、图片、铅笔、双面胶、实验记录、多媒源

  体课件等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让我们先来看一看是什么有趣的玩具。

  2、视频: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车推出去。

  3、学生认真观看视频,看完后讨论交流:为什么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车推出去呢?

  学生作出预测:车上有磁铁,小车的前进和后退与磁铁有关。

  4、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我们之前学过的有关磁铁的知识: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叫磁极),一块磁铁有两个磁极,分别为(南极)和(北极),红色的为(北极),用字母(N)表示,蓝色的为(南极),用字母(S)表示。

  5、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不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推出去,这跟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有关系。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并根据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来做一些小玩具。

  6、揭示课题: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二、探究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在刚才的视频上,我们并没有接触小车,用磁铁就可以把小车吸过来,又可以把小车推出去。这是因为当两块磁铁相互靠近的时候,会发生不一样的现象。让

  我们一起来亲自动手研究一下吧。

  2、教师出示两块条形磁铁,一块条形磁铁上标上1号,另一块条形磁铁上标上2号,把2号磁铁固定在小车上,手拿1号磁铁去靠近2号磁铁。让两个磁极靠近,会有几种情况?会发生什么现象呢?请大家动手做一做这个探究实验。

  3、教师出示实验记录

  1号磁铁

  2号磁铁

  预测

  实验结果

  4、教师引导学生分步做好这个实验。

  第一步: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手拿1号磁铁去靠近2号磁铁会有几种情况?

  学生回答,有四种情况:

  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体的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

  1号磁铁的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1号磁铁的北极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

  学生回答并把这四种情况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二步:引导学生预测当这四种情况出现的时候,两块磁铁会发生什么现象?是相互靠拢?还是相互远离?

  学生预测并把自己的预测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三步:教师进行演示实验,拿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看一看会发生什么现象?

  教师经过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拿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结果是相互靠拢。

  教师相机把这一实验结论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并相机引导学生,按照老师的方法,动手去试一试另外三种情况,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把实验的结果填写在实验记录单上。

  第四步:学生动手进行实验并填好实验记录,教师巡视,强调:同小组同学相互协作,共同完成这个实验,在实验中仔细观察并做好实验记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可以重复多做几次。

  5、学生做完实验之后全班进行交流,指生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结论并在全班进行演示。

  6、教师引导: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当我们用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或者用1号磁铁的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小车就会远离,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叫相互排斥。而我们用1号磁铁的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北极,或者用1号磁铁的北极去靠近2号磁铁的南极,小车是靠拢过来的,这种现象在科学上就叫做相互吸引。

  7、教师出示实验记录单的范例,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交流讨论:同学们,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有规律的,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说一说自己从中发现的规律,教师小结:同学们,磁铁上相同的磁极叫同极,不同的磁极叫异极。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归纳为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教师板书: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学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

  8、引导:同学们,我们刚才研究的是条形磁铁,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也有同样的规律吗?请大家来做一做实验,研究研究蹄形磁铁和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和环形磁铁以及蹄形磁铁和条形磁铁之间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规律?

  学生做完实验之后,全班交流: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是同样的规律呢?

  9、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发现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上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学生齐读“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进一步体会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规律的运用。

  1、教师引导: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利用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来做一些磁铁小玩具吧!今天为大家准备的磁铁小玩具是跳跳蛙。

  2、教师出示跳跳蛙玩具展示给学生看,激发学生动手制作跳跳蛙的兴趣。

  3、制作材料:一个已经画好的纸青蛙、两块环形磁铁、一根固定好的直立的铅笔、双面胶等物品。

  4、制作方法:先在纸青蛙的背面贴上双面胶,粘上一块环形磁铁;再把另一块环形磁铁插在直立的铅笔上;最后把纸青蛙也插在直立的铅笔上,注意两块磁铁要面对面同极。

  5、学生动手按照要求做一做跳跳蛙玩具,教师巡视。

  6、学生展示本小组制作的跳跳蛙玩具,并当场演示。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知道磁铁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动手制作了跳跳蛙玩具。其实只要大家肯动脑筋,我们就可以利用磁铁的这一特性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课后延伸。

  课后,请大家留心观察我们周围的生活,看一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这一规律。

  作业设计

  1.课后资料收集。

  2.复习学过的课程,了解磁铁的基本特性。玩磁铁游戏,了解磁铁的特点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一单元:磁铁

  总(7)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教学目标

  3.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4.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交流、整理关于磁铁的知识。

  教学难点:知道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面。

  1.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2.各种各样的磁铁、塑料小车、课件等。

  教学准备、资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宝刀传说。(课件图片出示)古代的侠客不光武功高强,而且常常有好的兵器。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从青铜兵器到铁制兵器,越来越结实,但是也有了一类特殊的兵器。就一把普通式样的刀,看上去没什么特别的,却说是“宝刀”。原来,其他的兵器不敢轻易靠上它,一靠上它兵器就会被它吸住,力气小的人往往会让兵器脱手。撒暗器的也不管用,那些铁制的暗器还没伤到人,只要用宝刀在面前挥舞几圈,暗器就被它全部吸住了。难怪被侠客们称为“宝刀”!你知道其中的秘密吗?2、听完了宝刀的传说,我想小朋友们的心里一定出现了一个大大的问号吧?呵呵!不着急,再看看老师的遥控小车吧!3、演示遥控小车:把一块磁铁用纸包上放在塑料小车上,把一根条形磁铁包装成指挥棒

  状,手拿“指挥棒”靠近小车,吸引或排斥着小车前进和倒退。小车怎么会听我的指挥?4、怪事还真多,你能猜猜其中的奥秘吗?学生猜测、交流、讨论。

  二、我们对磁铁的了解:1、在我们周围,很多物体上也都使用了磁铁。我们知道磁铁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请以小组为单位,在记录纸(我们知道的磁铁)上画出或者写出对磁铁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样把小组知道的有关磁铁的事情介绍给全班小朋友。一会儿我们开个小小交流会,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多,介绍的好。

  3、小小交流会:我们知道的磁铁。

  (1)、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汇报以“磁铁”为中心用网状图形式记录在黑板上。

  (2)、评比得出最佳表现组。

  三、利用网状图,整理磁铁知识:1、形状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课件图片出示)(2)、这么多不同形状的磁铁,怎么进行交流介绍呢?为了方便,人们就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了。你能给这些磁铁取个名字吗?(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给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统一到通用称呼上来:蹄形、条形、环形磁铁等。)(3)、为什么磁铁要做成这么多的形状?2、用途

  (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铁?(2)、磁铁在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图片出示,或补充介绍或帮助学生打开思路。)3、性质

  (1)、我们知道磁铁有一些特殊的性质,是怎么知道的呢?(2)、我们能把这些性质记录下来吗?学生在记录纸(我们所了解的磁铁性质)上写下自己所知道的磁铁的性质。

  (3)、交流汇报。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总(8)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1.观察我们的身体

  科学概念目标

  1.我们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目标

  2.身体内部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结构,如骨骼、肌肉、心脏等。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观察并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

  2.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身体内部的情况。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如实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发现人们身体结构相似,但相貌等方面总会有些不同。

  教学重点:能够观察和描述身体的外部结构。知道人的身体基本结构分为头、教学重点及

  难点

  颈、躯干和四肢,身体外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开展观察活动,以证实自己的观察结果。

  1.为学生准备:白纸、彩笔。

  教学准备、资源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人体结构图、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看图认动物。

  让学生观察图片,说出这些动物的名字,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一年级时,学生观察过动物的身体特点,剪影图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到动物外形的基本特点,同时这也是本课学习认识人的身体基本结构的方法。

  2.谈话: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认识了很多动物,通过观察了解了它们的身体结构。你对自己的身体结构有哪些认识呢?(课前布置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的信息采集,此处学生

  便可根据活动手册进行说明了)今天,我们就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二、探索

  (一)观察身体的外部结构

  活动一

  画一画

  1.明确活动要求。

  (1)每组选择一名同学,躺在大白纸上。

  (2)每组再选择一名同学用彩笔沿着这名同学的身体外部把轮廓画出来,然后再把身体轮廓剪下来,其他人辅助操作。

  (3)笔的墨迹不要碰到同学的身体和衣服。

  (4)安全使用剪刀,不要伤到自己或他人。

  2.小组分别展示自己的作品。思考:不同同学的轮廓有哪些相同之处呢?

  3.小结:人的身体结构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相同之处,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的身体的外部结构包括头、颈、躯干、四肢。

  活动二

  折一折

  1.把轮廓沿中间对折,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汇报。

  3.谈话:把轮廓沿中间对折,左右两个部分会重合在一起,这个现象说明,我们的身体具有左右对称性,比如,我们的左手和右手是对称的。你还能说说我们的身体哪些地方是对称的吗?

  4.小结: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之处,但外部结构基本是相同的,包括了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

  (二)观察身体的内部结构

  活动三

  摸一摸,听一听

  1.明确活动要求。

  (1)用手摸一摸自己的身体,会有什么感觉?感觉皮肤下面有什么?在轮廓图上标出摸的位置。

  (2)两个同学一组,互相听一听对方的腹部和背部,哪里有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声音?在轮廓图上标出它的位置。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并在轮廓图上记下观察的位置。

  3.学生展示本组的观察结果,教师板书记录。

  要求:汇报时注意要用“我用什么方法,感觉到什么,听到哪里有什么声音,它可能是什么器官。”这样的句式。

  设计意图:小组内分工合作观察身体的某一个部分,防止因观察内容过多,导致记忆不准确。通过标记位置,让学生初步认识人体内部结构。要求学生按照规范的句式回答是为了让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同时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逻辑性。

  三、拓展

  出示人体的骨骼示意图、肌肉示意图和内部器官分布图。

  看图,想想你刚才摸到的可能是什么,听到的声音可能是什么器官发出的。

  设计意图:学生对比人体结构图和自己在轮廓图上的记录,就可以解答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人的身体外部结构是相同的,都包括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同时,人体还具有左右对称性。我们还发现身体内部还包括很多结构,具体内容我们将在以后慢慢学习。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帮助学生收集身体的基本信息。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在课上“聚焦”环节使用(本教学与设计就是采用这个方法)。也可以在课上让学生亲自测量、收集数据,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测量认识身体各部分。还可以让学生学习完本课之后再填写身体信息,画出手的轮廓图,进一步加深对身体结构的认知。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观察我们的身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总(9)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2.通过感官来发现

  科学概念目标

  1.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2.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采用实验的方式,研究感觉器官能做的事情和不能做的事情。

  教学目标

  2.能够清楚地描述自己的观察、实验发现的事实和自己想象的内容。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如实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残障人士因为感觉器官功能障碍所造成的生活困扰。理解他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而综合运用其他感觉器官的意义。

  2.知道技术发明为残障人士改善生活提供了帮助。

  教学重点: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教学重点及

  难点

  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

  教学难点: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也有不能做的事情。

  为学生准备:石头、豆包、装有40~50℃热水的杯子、音箱、盲道图片等。

  教学准备、资源

  教师准备:学生材料(1套),班级记录单,纸箱,板栗课件、课前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

  一、聚焦

  上节课我们观察了我们的身体,了解了我们的身体结构,认识了我们身体中的很多器官。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感觉器官。感觉器官非常重要,通过感觉器官我们能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板书课题

  :通过感官来发现)

  二、探索

  (一)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活动一

  我说你猜

  1.教师出示一个暗箱(箱子里装有板栗),让学生猜一猜箱子里装了什么物体。要求:(1)一名同学闭上眼睛,用其他感觉器官感受箱子中的物体,并描述物体的特点。(2)其他同学根据这个同学的描述,猜测箱子中的物体。

  2.学生按要求进行活动。

  3.讨论:说一说,你刚才用了哪些感觉器官?这些感觉器官的作用是什么?

  注意:用手摸一摸,感觉物体是硬的。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感觉不是手感觉到的,而是手上的皮肤感觉到的,皮肤是触觉。

  4.提问:你知道人还有哪些感觉器官吗?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人的感觉器官及其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暗箱,帮助学生认识到感官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放入板栗是为了增加辨别的难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表述能力,进一步认识感官及其作用。

  6.提问:你有什么办法能够迅速识别出箱子中的物体?

  预设:用眼睛看。

  追问:眼睛能帮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设计意图:体会感觉器官能做到的事和不能做到的事。

  7.小结:每种感觉器官都有自己能收集到的信息,但也有收集不到的信息。

  (二)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对事物的认识更加准确

  物品

  眼睛看到的通过看

  想到的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想到的和事实是否完全一样

  活动二

  看一看,说一说

  1.谈话:看来,眼睛能够收集比较多的信息,下面我们来看看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物品(出示石头、豆包、装热水的杯子、音箱),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填写在记录单中。

  2.

  要求:(1)每人选取一个物品作为观察对象。(2)最后两列暂时先不填写。

  2.学生用眼睛观察之后汇报,说一说自己这么想的理由。

  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出示相关的科学词汇。

  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将观察到的事实和头脑中的想象做区分。

  活动三

  验证自己的想法

  1.用五种感官观察这四种物品,并填写记录单(最后两列)。

  2.讨论:(1)用五种感官观察和只用眼睛看有什么不同?(2)我们“通过看想到的”都正确吗?解释一下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每个感觉器官都有自己无法接收的信息,而综合使用多种感觉器官会更加全面地对事物加以认识。

  3.小结: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能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

  三、拓展

  活动四

  不一样的道路

  1.出示盲道图片。

  2.学生尝试说出盲道的作用。

  3.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科技产品?它们对残障人士有哪些帮助?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学生可以认识到感觉器官的重要性,了解科技产品对残障人士的辅助作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每种感官都有自己的功能,每种感官也都有无法获得的信息,只有综合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才能对事物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感觉器官来认识世界。

  记录单

  ()组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通过看

  想到的用五种感官感受到的想到的和事实是否一样

  物品

  眼睛看到的通过感官来发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总(10)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3.观察与比较

  科学概念目标

  感觉器官观察到的信息,可以通过比较、分析等活动,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特征及其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用比较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征和变化。。

  教学目标

  2.能够使用准确的词语进行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

  1.如实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想法。

  2.愿意在合作中承担自己的工作,并积极参与研究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够创造性地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能够利用感觉器官进行事物之间不同之处的比较,探索事物的本教学重点及

  难点

  质特征。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体会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可以更精准、更全面地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资源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真水果(每组4种)、仿真水果(每组1种)、纸箱(每组1个)。

  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上一课的和本节课要用的)、毛绒玩具(1个)、钥匙(1串)、自来水(1杯)、眼罩(1个)、饮用水(3个半瓶,瓶盖上用红、黄、蓝彩笔做记号或用不同颜色的瓶盖)、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一起通过感官发现了很多物体的特征(出示上一课的班级记录单)。今天,我们将继续利用身体的感官,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事物更多的“秘密”(特征)。(板书课题:观察与比较)

  一、聚焦

  利用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我们能够发现很多事物的不同之处。下面我们就来一起研究。

  二、探索

  1.比较屏幕上的两幅图,找出5个不同点,找齐之后请举手示意老师。

  请同学们用“我通过眼睛看,发现……”的句式汇报自己的答案。(评价: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利用单一感官(眼睛)观察、比较两幅图,并找出不同之处。教师要求学生找齐所有不同之后再举手汇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全面、严谨地思考问题。另外,利用规范句式进行汇报,可以培养学生完整表达的能力。

  2.根据听到的声音判断是什么物品被扔进了桶里,并说明理由。

  一名学生戴上眼罩,另一名学生选择一个物品投入桶内。(如果选择水,请在桶内放一个小一点的用来接水的器皿)

  3.请用“我通过耳朵听,发现这个物品是……,因为……”的句式来汇报你的答案。(评价:声音洪亮,按规范语言完成汇报,该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让学生利用耳朵这个单一感官发现事物的特征。另外,教师还要通过这个活动强化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背对学生)往3瓶饮用水中分别滴入不同量的醋,请各个小组依次到前面按照科学的观察方法进行观察与比较,然后按照滴入醋的量的多少排序。完成后将三瓶溶液按顺序摆放在实物展台上,并把用到的感官图片摆在瓶子的后面,同时小组其他成员在活动手册

  上做记录。(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将教科书上的酱油改为醋,原因是学生通过视觉、嗅觉、味觉都更容易分辨出醋。其次,在汇报环节,为了方便说明,可以设计三种不同颜色的瓶盖,这样就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每组的排序情况了。再次,在排序的瓶子后面摆放准备好的感官图片,也可以很清晰地呈现学生的观察方法,这为得出多种感官参与观察进行充分的铺垫,使难点得以化解。

  5.把仿真水果挑出来,有哪些方法?

  教师可以为每组学生准备5种水果,其中只有1种是仿真的,比如1个真苹果、1个仿真苹果、1串葡萄、1个芒果、1个橘子。把这些全部放入一个封闭的纸箱中。(评价:小声交流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用规范语言说话的组小动物前进一格)

  操作规则:

  (1)请在小组内交流,商量出挑选的方法,并明确你们需要用到的感觉器官。讨论结束后组长举手示意。

  (2)每个小组选出一人代表全组进行汇报,并由这名同学按照“通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用

  挑出仿真水果”的句式来汇报。

  (3)等老师发布“开始”的口令后,组长才能将箱子打开,比赛正式开始。

  (4)挑选出来以后,组长举手示意。小组所有成员都要反思开始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实验的时候有哪些不同。

  设计意图:首先,本环节以比赛的形式开展活动,将学习的热情推向高潮。经过前一个环节的铺垫,学生已经能够初步体会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观察能使观察与比较的结果更加全面、准确。其次,本环节有意识地渗透科学的探究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给出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内交流讨论,并做出合理的假设(挑选方案),然后制订计划并付诸实践验证,结论得出后及时反思、修正。

  三、研讨

  1.运用感觉器官,我们可以做哪些方面的比较?

  2.同时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比较,有什么好处?

  设计意图:研讨的内容其实在之前的环节已经学习过了,但要让学生明确地说出来还是不太容易。通过研讨,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3.我还想知道。4.我在本节课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设计意图:从不同方面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每个学生在同一节课的收获会有所不同。二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高,不一定说得那么全面,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总结和反思,都是对自我认识的再提升。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观察与比较

  看

  听

  闻

  气味(香、臭、怪味等)

  声音(悦耳、噪声等)

  颜色、形状、大小、高矮、粗细等

  板书设计

  尝

  味道(酸、甜、苦、辣、咸等)

  摸

  温度(冷的、热的、温的)、粗糙程度(光滑、粗糙)

  教学反思

  一分钟安全教育

  1.上下楼梯不要拥挤、礼让慢行。

  2.在教室内不互相追逐疯打。

  (二)年级(科学)学科教案

  检查时间: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第二单元:我们自己

  总(11)课时

  第(一)课时

  课

  题

  4.测试反应快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2.知道反应速度可以通过多次训练以及眼手的默契配合得以提高。

  科学探究目标

  1.主要利用眼睛、手这两种器官的默契配合逐步提高反应速度。

  2.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积极投入到研究活动中,保持好奇心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数据处理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可以为研究问题提供方便。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知道身体对外界刺激具有反应能力,并且反应的速度有快慢差别。

  难点:通过对比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得出影响反应速度快慢的因素。

  1.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至少5组)、白色卡纸条(上面有刻度但没有数字,两人1条)、黑色油性笔(每组1支)、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单、教学准备、资源

  课件等。

  2.课堂评价用的小动物图片和坐标图。(每个小组由一只小动物代表,每达到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前进一个格子;违反一条标准,小动物就会退后一个格子)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教师邀请一名学生和自己一起玩翻拍手游戏。

  2.介绍活动规则:两人一组,每人拍对方5次,记下自己胜利的次数。全组完成游戏后,组长举手示意。

  3.挑选3名学生说一说自己获胜的次数,并谈一谈感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翻拍手游戏引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4.谈话: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每个人在游戏过程中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测试反应快慢。(板书:测试反应快慢)

  设计意图:明确本课的研究主题。

  二、探索

  谈话:为了测试反应快慢,我们要玩一个“抓尺子”的闯关游戏。第一关,看谁抓到的次数多。

  (一)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

  1.教师与学生配合示范操作,并明确规则。

  教师手臂伸直,一手捏住“尺子”(长白卡纸做的)的上端。学生伸出一只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做准备捏合状。教师使“尺子”末端垂直于学生伸出手的正上方,学生的手不能接触“尺子”,也不能高于“尺子”下端。待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轻轻松开“尺子”,如果学生迅速将“尺子”抓住,即为成功,就可以在记录单上画“√”。

  2.比一比谁抓的次数多。

  两人一组完成游戏,每人抓10次,并将结果填写在活动手册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在教师的演示下学生模仿操作,使学生初步体验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通过这个游戏可以比较出哪些同学反应快些,哪些同学反应慢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抓到“尺子”的部位是有区别的,为接下来在“尺子”上标记数字作铺垫。

  (二)做一个有数字的“反应速度尺”

  1.思考: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反应速度的快慢,我们要在刚才的“反应速度尺”上标记一些数字。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标呢?

  2.学生观察:比较“反应速度尺”与真正的尺子有什么不同,然后一起制定出标记数字的规则。(例如:是否要标记0,1~10的数字从哪个方向开始,是标记在格子里还是标记在线上)

  3.学生制作“反应速度尺”。每组4人制作2条即可,制作完成后组长举手示意。(最

  先完成且制作正确的小组的小动物前进一格)

  4.展示交流不同标记的“反应速度尺”,制定统一的游戏规则。

  首先,确定抓到数字大的反应快还是抓到数字小的反应快,这一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得到解决,只要捏“反应速度尺”的同学统一捏小数字的一端即可。其次,通过上一个活动的经验发现,还要规定“反应速度尺”的下端与抓尺子的手的距离,这样才能进行全班比较,并体现公平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上一个环节的活动,学生发现了标记数字的必要性,从而顺利地过渡到本环节。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体验亲身制定规则的快乐。

  (三)比一比,看谁抓得准,得分高

  1.教师示范记录得分的方法,然后两人一组玩游戏,并把分数记录下来。比一比,谁的得分多。

  姓名

  总分

  2.挑选几名全部抓住的学生的数据,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得分记录从标记1~10号的彩色磁贴中,找到相应数字贴纸贴在班级记录单上。

  12345689103.提问:仔细观察班级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颜色和总分)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标直指数据分析。首先,利用光谱的原理,让学生从颜色上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从暖色渐变为冷色的过程,也就是反应速度逐渐变快的过程。其次,从总分看,利用不完全归纳法进一步验证了之前的猜测,为学生总结提高分数的方法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三、研讨

  1.你玩“抓尺子”的游戏用到了哪些感觉器官?

  2.说说你提高游戏得分的方法。

  3.小结:看看我们的班级记录单,你就会有发现,每个人的反应速度是有快慢之分的,但通过眼、手的相互配合,经过多次训练,抓到“尺子”的次数越来越多,得分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身体的反应速度是可以被训练的。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本课的一个总结,学生通过班级记录单回想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出身体的反应速度有快慢之分,并且经过多次训练可以提高反应速度。

  四、拓展提升

  谈话: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反应速度慢,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麻烦。但大家都不必担心,因为反应速度是可以通过训练改变的,良好的反应速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惊喜。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图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都在干什么?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介绍一些体育运动,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持之以恒地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

  五、小结

  你在本节课有哪些收获?请用以下句式反思一下。

  1.我在本节课学会了。2.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3.我还想知道。4.我在本节课

  做得不好,下次一定。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方面总结自己的收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每个学生在同一节课的收获会有所不同。二年级学生不一定能总结得非常全面,但无论从哪个方面或哪几个方面总结反思自己,都是自我认识的提升。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手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抓尺子”游戏的计分表。学生要在表格中记录每一次游戏的成绩。这些成绩反映了学生观察和反应速度的差异,以及经过反复训练后呈现的反应速度的变化。

  教师可以在学生记录前PPT或者板书做示范,指导学表格和填写表格。

  在填写“分数记录”表学生遇到最大的困难是每次的累加。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有限,即便是简单的一位数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提示学紧时间完成数据的计算。教格时,成绩能力连加,运算。生抓师还利用生看可以提示学生每完成一次游戏,就把累加的分数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适当降低数据统计的难度。

  作业设计

  课后资料收集

  测试反应快慢

  板书设计

篇五: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部编本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

  我们的地球家园

  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

  2.科学探究目标:能根据自己的观察说一说地球上有山川、河流、土地、森林、阳光、动植物、人类、空气等。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和分享,乐于表达对于地球的了解。要珍惜和爱护我们的地球。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仔细观察思考可以更好的了解地球。自己动手画一画自己所了解的地球。意识到保护地球家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大概了解地球(其实是地表)是由植物、土壤(大地)

  、海洋、空气、动物等很多方面组成的。

  2.教学难点:学生自己通过观察说出地球上的东西。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人一支彩笔。

  2.教师准备:班级记录单,地球家园图,相关的图片与视频。

  【教学过程】

  一、视频或图片导入:(预设3分钟)

  播放一些地球在宇宙中的视频,让学生简单了解一下地球是一个球体,是宇宙中的一颗行星。

  二、深入了解地球上有什么(预设10分钟)

  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的地球是其中的一颗行星,大家谁可以说一说你知道的地球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想不想多了解一些我们的地球呢?

  播放地球简介的视频或者地形地貌植物动物海洋的图片。

  观看后再提问学生“地球上都有什么呀?”

  学生回答。

  三、动手画一画。(预设20分钟)

  老师:我想画一张地球家园图,但是我不知道上面要画什么?同学们知道么?

  学生回答可以画什么?

  小组交流

  老师:你们想不想画一张属于自己的地球家园图?现在每位同学拿出自己的彩笔,将本组的地球家园图描绘出你心中的样子吧!

  组长领取绘画材料。

  各组开始绘制自己的地球家园图,教师巡视指导。

  四、交流和总结(预设5分钟)

  各组完成后,进行交流观看,最后每组一名代表展示作品并说一说自己的地球家园图上都有什么?

  那我们的地球家园缺少一样可不可以呢?大家讨论一下。

  学生交流发言

  教师小结: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我们要珍惜和爱护她,不能让他缺少任何一部分,努力保护地球的完整。

  最后大家将我们的班级记录表填写完整。

  五、拓展(2分钟)

  大家可以走出去看一看,观察一下我们的树林、田野、绿地、山坡上,看看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里还能找到什么?

  【板书设计】:

  地球家园中有什么?

  陆地:山川

  动植物

  人类

  地球

  水:海洋

  河流

  空气

  阳光

  地球上有

  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2.教学探究目标:

  3.科学态度目标:

  乐于表达,小组间做到团结合作。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认识,让学生意识到许多动植物依赖土壤生存或生活。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理解让学生意识到人与自然是和谐的整体,密不可分。

  教学准备:

  土壤、水槽(放土壤的容器)、放大镜、镊子、铲子、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出示土壤的图片

  土壤是一种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熟悉的是每天我们都能看见,在路上、在院里、在校园的角落。而陌生在于即便我们经常看到,但很少有人蹲下身来仔细的观察过土壤。所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土壤以及土壤中的动植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土壤随然在我们身边,但大多没有仔细观察过土壤的世界,调动学生观察土壤的兴趣)

  (二)观察土壤。

  1.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土壤。

  土壤中都有什么?如何进行观察?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去观察,有针对性的做实验,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1:土壤中可能会有小生物和一些枯叶子···

  生2:观察要仔细认真,有顺序,细致到每一个角落···

  生3:放大镜是放大一些小东西的,镊子用来夹物体,铲子用来铲土,观察土壤里的动植物···

  生4:在观察中要认真仔细,不漏掉每一个角落,要按一定的顺序,不要伤害土壤里的小生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猜测土壤中有什么,从而激发去挖掘的欲望,并让学生能够再说的过程中,组织好自己的语言,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说明自己的的想法)

  出示注意事项做补充。

  2.观察土壤并做好记录。

  (设计意图:边观察边记录让学生及时留下观察后的证据,做汇报时有据可依)

  3.汇报自己的观察结果。

  (三)研讨活动。

  1.我们发现了多少种依靠土壤生长和生活的植物和动物?

  (设计意图: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组之间发现的种数可能会有所不同,认真仔细有序全面的小组会发现的比一般小组多一些,可以形成组间竞争,激发学生观察的热情)

  2.描述周围的土壤上生长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动植物和土壤的“关联”的认识,即帮助学生进一步强化认识,很多动植物都需要依赖土壤而生存)

  (四)拓展。

  用防水胶、木条、有机玻璃做一个扁的透明观察盒,往观察盒里倒满土并注意保持土的湿润。把蚯蚓或是蚂蚁放到土上,再铺一些嫩草和树叶,观察蚯蚓或蚂蚁的活动。

  (设计意图:拓展活动有效弥补了学生不易观察到的土壤下的动物生活情况。不同地区可以考虑“蚂蚁工坊”这一材料替换,但观察蚯蚓从观察环境的真实性和观察成本来看都更为适宜。)

  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开展小组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勇于发言,积极动手,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将学生置于现实情境中,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发现自然规律。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2.教学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东、南、西、北、太阳、早、午、晚8张图片。

  2.教师准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预设8分)

  1.太阳从哪里升起?(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2.你知道如何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吗?(教师播放课件中的动画)

  3.当我们来到大自然如何辨认方向呢?让我们一起去操场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二、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预设22分)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2.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3.小组活动

  ①各小组分别确定方向,观察兵与同伴说一说操场东、南、西、北各有什么东西?

  ②学生在记录单上记下各方向的东西。

  ③交流记录结果,体会规定方向的必要性。

  三、带回学生讨论:(预设5分)

  清晨、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我们如何判断前、后、左、右的方向。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四、交流总结:(预设5分)

  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早、午、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五、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4《观察月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知道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观察描述月相,推理月相有规律的变化。

  3.科学态度目标:

  增强观察月相的探究兴趣。

  勇于表达交流自己的观点,乐于倾听、分享他人信息。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身边的材料动手完成月相记录。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月相每月有规律的变化

  2.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记录月相。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一张月相记录卡

  2.教师使用: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预设3分钟)

  1.同学们为了我们更好地研究,我今天特意请来了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朋友,你们想不想知道她是谁呢?(播放有关月亮的课件)

  2.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板书)

  3.在过去的一周你发现月亮形状有什么不同?

  4.今天我们一起来观察月相的变化吧!板书课题《观察月相》

  二、观察、描述月相(预设10分钟)

  1.月相是月亮在每个农历月中的形状变化,接下来请你仔细地观察月相你有什么发现?(无序出示上半月相图课件。)2.你认为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怎样的?

  3.小组观察。

  4.交流发现,月相图排序。(板书: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5.推测下半月的月相。

  6.出示下半月月相图课件。

  (板书: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注:在板书相对应位置贴典型月相图,便于学生观察掌握月相变化】

  三、观察记录月相(预设20分钟)

  1.过渡:月相在每个农历月中变化顺序是由缺到圆;由圆到缺。今天我们利用高科技,观察一个月的月相。(月相课件)

  2.你能用什么方法把观察的月相记录在活动手册上呢?(用铅笔画)

  3.能不能制作一套月相卡片?

  4.用什么办法能显示月亮的球形。用什么表示月亮明亮部分?看每月初一的月亮是什么样的?怎么表示?(黑色的球)

  5.用白纸剪下月相形状贴在黑色球相应的位置,月相就完成了。

  6.学生动手制作月相。

  7.小组展示。

  8.班级评价。

  四、研讨交流,课外延伸(预设7分钟)

  1.通过观察不同的夜晚月相相同吗?

  2.在这节课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观察是做科学研究一种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我们发现了很多月亮的知识,实际上月相变化还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课余时间对月相进行实际观察,要注意确定固定的观察地点和时间,用我们所学的方法进行记录。看谁发现的多!

  板书设计:

  观察月相

  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上半月

  由缺到圆

  亮面在右边

  下半月

  由圆到缺

  亮面在左边

  5《各种各样的天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会用语言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根据图片所表现出的天气特征正确地判断天气。

  能运用恰当词语描述天气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各种天气现象产生探究兴趣。

  愿意倾听他人的看法,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乐于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能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

  有保护动植物,热爱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并会区分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教学难点:能结合自身经历,用自己的话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天气卡片5套、课件(图片和视频)

  学生准备: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我们就来开动脑筋猜一猜吧!

  1、千条线万条线,掉进河里看不见。(雨)

  2、一个金球圆溜溜,夜里人人看不见,除非下雨和刮风,天门天山家家到。(太阳)

  3、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冬腊月开白花。(雪)

  (分别指名猜猜谜底,教师给予引导说明)

  师:同学们,我们有时会看见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有时也会看到下雨或下雪的现象,它们都代表不同的天气情况,那么关于天气你又了解多少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各种各样的天气》(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说说我们知道的天气

  师:同学们都知道有哪些天气呢?

  先同学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区分不同的天气

  师:不同的天气表现出的现象是不同的,同学们能根据各种现象来判断不同的天气吗?下面我们就来试试吧!(给各组分发天气卡片)

  A、学生分组活动:根据卡片判断天气,并把天气名称写在卡片的反面。

  B、全班交流:分别指名选择卡片来说说是什么天气,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把图片贴在板书相应位置)

  C、共同交流质疑,补充板书:对于同学们有质疑的图片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并加以明确和补充天气名称。

  D、拓展练习:完成活动手册第五课“拓展活动”

  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共同订正。

  3、天气对我们的影响

  师:天气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也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不同的天气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了哪些影响。

  A、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说说天气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B、出示幻灯片(干死的秧苗、拔出地面的树根、雨中玩耍、太阳能集热板和风车)

  分别指名说说图片中表现的是什么事物,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反映出了不同天气给动植物和我们人类带来的哪些不利和有利影响?

  C、教师小结:适宜的天气会有助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生存,有利于我们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但是,如果某一种天气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就会给动植物和人类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我们也要根据天气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

  (板书:天气影响动植物和人类)

  D、让学生举例说说自己是怎样根据天气情况来安排学习和生活的。

  三、知识拓展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极端天气吗?它们的产生又会有什么后果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A、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极端天气。(出示投影:什么是极端天气和相关天气图片)

  极端天气通俗的说就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出现的很少见的天气现象,它发生的概率很小,但造成的影响很大。比如:狂风、暴雨、暴雪、龙卷风、台风、冰雹、强寒潮、高温、长期干旱等都属于极端天气。

  B、说说你知道的极端天气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件。

  C、让学生观看视频,了解极端天气带来的严重后果。(播放视频)

  D、小结: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会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

  四、梳理总结

  学生畅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师:既然极端天气具有很强的破坏性,所以我们是不是希望这样的天气情况出现的越少越好呢?课下请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以下内容:1、极端天气为什么会出现?2、人类的哪些不良行为会影响天气变化?3、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六、板书设计

  晴

  图片

  阴

  图片

  雨

  图片

  天气

  雪

  图片

  风

  图片

  雾

  图片

  《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各种各样的天气

  天气

  影响

  动植物和人类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填写记录单。

  季节

  景物

  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7《不同的季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对具体事物与现象的观察比较中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实事求是,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做到保护身边的动植物。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一年中季节变化的现象,及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2.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现象的观察和比较,认识不同季节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描述不同季节的词语、学生活动手册。

  2.教师使用:课件、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四季》课文

  学生读一年级学过的课文《四季》,说一说自己对课文中所描写的不同季节中的景物的认识。

  2.揭示课题:在不同的季节,我们的家园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探索不同季节的现象

  1.出示四季的图片,学生说一说图片中不同季节的现象。

  2.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看到过这样的现象吗?

  分组展示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四季的资料。

  3.分组讨论:我们的地球家园在不同的季节有哪些不同?

  4.填写记录单。

  季节

  景物

  用来形容天气的词语(温暖、炎热、凉爽、寒冷)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看看我们的记录单,你有什么发现?

  分组汇报,教师总结

  6.在不同的季节,动物、植物和人们的衣着有何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季节的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的影响。

  三、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指导学生拼贴一张四季变化图。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1.通过我们的研究你有哪些收获?

  2.请同学们回去后收集秋季的叶和种子,做一个“季节礼盒”。

  【板书设计】

  不同的季节

  春季

  小草、柳树

  温暖

  夏季

  花草树木

  炎热

  秋季

  果实、落叶

  凉爽

  冬季

  雪花

  寒冷

  第二单元

  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三、教学准备

  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

  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

  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

  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

  1.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

  2.引入科学词汇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

  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

  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

  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

  五、板书设计

  《我们生活的世界》

  分类标准:

  自然世界

  人工世界

  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

  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

  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

  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

  板书

  二、观察餐具特点

  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2.学生小组边观察边进行讨论

  3.汇报:你们的观察结果是什么?这些餐具都有什么特点?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用科学用语,并总结、讲解。

  5.拿出活动手册,教师指导学生按要求填写活动手册。

  三、做游戏巩固练习

  1.“神秘的盒子”游戏。只能描述餐具或材料的特点,教师回答“是”或“不是”,最后猜出盒子里的餐具是什么。

  2.根据之前总结的四种材料的特点,说一说用这些材料做碗和勺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四、交流和总结

  提问:四种材料都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并总结。

  五、作业

  1.回家可以和父母继续做“神秘的盒子”的游戏巩固练习。

  2.可以在家里在找一些别的物品观察它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六、板书设计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

  特点

  不锈钢碗

  反光

  光滑、坚硬

  陶瓷碗

  光滑、坚硬

  塑料碗

  光滑

  木碗

  粗糙


推荐访问:部编版小学二年级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 科学教案 部编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