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2023-03-22 20:30:10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菁选五篇(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菁选五篇(全文完整)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重点难点

  1、通过对家庭生活中日常支出项目的调查和了解,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让学生通过计算有关项目的合计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本单元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

  3、通过此次教学,使学生能积极关注家庭收入情况,体贴父母工作的艰辛,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

  教学重点难点:

  支出和收入在计算时采取的方法

  教学准备(含资料辑录或图表绘制)

  让学生提前收集:

  上月的电话缴费单,水电燃气三个月的缴费数据

  一、导入

  二、新授

  1、拿出你家上个月的电话缴费单,看看每个月的电话费包含哪几个部分。

  1、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你能写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吗?

  本月消费有很多,你怎样算本月消费的合计数。

  计算一下是不是存在这样的关系呢?

  上月余额-本月消费=本月余额

  xx的爸爸中途又充了100元话费,那么又有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我们一起来帮他算算。

  2、把你收集到的你家近三个月的水电气消费的数据填在书上,然后自己算一下合计数,看看谁家的哪项费用最少?

  ①家庭支出较低者:

  ②家庭支出中等者:

  ③家庭支出较高者:

  再与你家庭的收入情况结合起来考虑,哪些同学的家庭储蓄额最多,支出较多的同学考虑一下能不能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呢?

  通过这次的记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3、统计一下自己上周的收入、支出和结余情况。

  你的收入是从哪儿来?

  你的支出合理吗?必要吗?

  你结余多少?你准备怎样处置你结余的钱?

  4、我们应当如何合理安排收入与支出?

  小组交流,分组汇报

  小组交流一下谁家的电话费最多,各自的余额又是多少呢?

  自由讨论发言

  教和学的过程

  五、课堂作业

  回去收集你家一周内生活费用的支出情况,并用计算器算出合计数。并对家庭支出的各种数据作出相应的判断,给父母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初步学会理财。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个连自己小家都管理不好的人,更谈不上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具备了治理小家庭的能力,才能管理好国家这个“大家”,小家治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同学们,今天,我们通过家庭收入与支出情况,已具备了初步料理家务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理财技巧,相信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我们也一定能治理好国家,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重点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提高计算能力,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沟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联系

  难点: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一、复习回顾

  二、练习

  1、说说本单元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内容。

  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与感受?

  2、怎样计算小数加减法?

  用竖式计算时,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有哪些相同点?

  比整数加减法有哪些注意的地方?

  3、整数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减法也同样适用吗?

  1、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1题:

  口算时也要让学生说一说部分题的注意点和计算方法,特别是进位加与退位减,以及被减数的数位不够的情况与结果末尾是0的情况。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形象的复习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2题:

  由于题目较多,可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中的一些,然后集体订正,学生也要说出列竖式的注意点,并列举计算中一些典型的错误,让学生在改错中更深刻的体会计算的方法。

  3、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3题:

  提醒学生认真分析每道题目的数据特征,并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把整数的运算定律通过合理的迁移,最终能熟练地应用在小数加减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4题:

  结合示意图理解题意:

  竹竿的高度分成几个部分的和?

  现在已知几个部分?

  三、复习回顾

  四、课堂作业

  第三部分的高度就是什么的高度?

  怎样求池水的深度?

  用什么方法?列出算式并解答。

  5、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5题:

  先简要介绍钙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再让学生看着统计表说说各种食品每1000克中的钙含量,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6、完成练习与应用的第6题:

  首先讲解,让学生弄清当日水位、警戒水位的含义以及水位上升下降的表示方法;其中“水位变化”栏中的数字是与前一天比较的差值。

  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有关正负数和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这里,比前一天多就是正数,比前一天少则是负数。

  7、完成练习与应用的思考题:

  先介绍自由落体运动的有关知识和基本规律;

  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的策略进行解答。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增长了哪些知识?

  这些知识就是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啊,小数加减法的`运用还远远不止这些呢,你还能在我们的身边找到小数加减法的运用吗?课后去找,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集体订正

  分别解答相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内容

  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1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3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天研究的内容。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这里的字母 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完成““练一练””的第1、2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练习

  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完成练习九的3~5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4、5题的思考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教后记

  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3.培养同学们知识的迁移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用简便方法计算。

  36 + 78 + 64

  438 + 173 + 62 + 27

  547-32-68

  746-(246 + 187)

  1.请学生说说这样算的依据。

  2.同时说明整数加减运算定律也适用于小数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用简便方法计算 4.36 + 17.3 + 0.64 + 2.7

  (1)学生尝试完成。

  (2)学生议一议

  A、简便计算的依据。(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B、简便计算的方法。(把能凑成整十的小数先结合起来)。

  (3)注意简算时的书写格式。

  (4)试一试

  7.38 + 5.85 + 1.62

  3.83 + 1.75 + 8.25 + 5.17

  2.用简便方法计算。

  18- 5.76 - 2.24

  组织讨论

  A、能否进行简算?

  B、进行这种简算有什么条件?(a、连减。b、减数能凑成整十、整百)

  (1)1名学生板演,其余自做。

  (2)反馈。

  (3)试一试 18.2-7.69-2.31 2.78-(1.78 + 0.94)

  (4)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些计算有什么特点?规律是什么?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知识目标:

  1.使学生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2.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技巧,并正确地进行运算。

  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学习。

  情感价值观: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及处理方法:

  学会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及处理方法:

  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克隆牛键键和壮壮今天老师又要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位新朋友。想知道这位朋友的详细资料吗?快快拿到你的通行证吧!

  口算:

  (1)用口算卡片依次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指名学生说出口算结果。

  提问: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关键是什么?

  3.98-22-10

  98-(22+10)。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一题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明每题的运算顺序。

  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板书:加减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

  同学们全部通过!快快认识新朋友吧:它就是克隆牛蓓蓓。蓓蓓是世界首例玻璃化超快速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2003年10月8日它也是在莱阳农学院诞生的。下面请看蓓蓓的详细资料。(出示情景图)看了蓓蓓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自主提问,教师选择性板书有价值的问题)

  二、探究新知

  1.蓓蓓出生时的体长是多少?(鼓励学生自己审题,先列算式,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思路及算式:

  0.98-0.22=0.76(米)

  0.76-0.1=0.66(米)

  0.98-(0.22+0.1)

  0.98-0.22-0.1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算式,可是第二、三混合运算算式应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找到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我们已经知道,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相同。没右括号的,从左往右依次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的。

  (2)蓓蓓百天时比出生时每天多喝多少千克牛奶?

  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1.引导学生列式

  2.计算(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算在课本上)

  3.反馈

  让学生分别说一说每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自主练习第1题。

  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追问:说说.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

  (2)做自主练习第2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要鼓励学生从新的角度提出新颖的数学问题。

  (3)做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提问: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些什么?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怎样?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阅读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1)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5篇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基础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

  (3)主要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3、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小数点对齐。

  (3)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转自数 学吧 )习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看课本,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看课本决赛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

  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3)总结算法,交流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设计一些出错的小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4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来源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加法和减法说课稿5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2)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菁选5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生活中的情境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2.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三、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新知

  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读课外书吗?老师想问一问你们自己去书店购买过课外书吗?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导入2:【老师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爱读课外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小丽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读课外书。在一个星期天,小丽到新华书店来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

  从这张图上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

  生1:小丽买了两本书,一本是数学家的故事,另一本书童话选;

  生2:一本《数学家的故事》,价格是*5元;另一本是《童话选》,价格是4.29元。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小丽买了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元?

  或者说《童话选》比《数学家的故事》便宜多少元?

  师:这两个问题,你认为应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解答?

  预设:

  生1:求 “小丽一共花了多少钱?”用加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求 “贵多少元?”用减法计算,可以列示*5-4.29=

  师:你能估一估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吗?

  估算很重要,同学们*时一定要具有估算的意识。有时候估算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帮助我们检查和验算。估算也是一种很好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估算是重要的运算技能,通过估算可以帮助推算出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而在精确计算中有效避免出现不合理的错误答案。借估算定精算,实现了估算与精算之间的沟通,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那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应该是多少呢?你想通过以前我们学过的哪些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预设:

  生1:元角分的知识

  生2: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3: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生4: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生5: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学会知识的迁移和类推,合理运用转化的思想,把新知转化为旧知,用旧知来解决新知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学习方法。只要同学们善于思考和发现,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小组的合作,一定能解决这些问题。下面请同学们打开数学书P72,自学例1。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用旧知引新知,为他们的学习指明方向,激发起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

  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单。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3、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呈现不同的算法。

  4、全班交流。你们小组解决了哪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预设:

  学生1:

  学生2:

  学生3:

  学生4: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经验,以及在具体情境下对小数的理解,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大胆尝试探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4、重点思考:“为什么小数点一定要对齐呢?”

  预设:

  学生1:在学习一位小数加法时,就是把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整数部分相同数位对齐,小数部分的十分位的数要对齐。所以当两个两位小数相加时,百分位上的数也要对齐。

  学生2:因为不同的数位表示的含义不同,个位表示几个1,十分位表示几个十分之一,百分位表示几个百分之一。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数位就对齐了。

  学生3:因为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所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师:那该怎样计算呢?然后按照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计算时,从最低位算起,这道题也就是先从百分位加起,5加9得到14个百分之一,百分位满十要向十分位进一,在百分位上写4;十分位上4加2加1得到7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7;最后个位上6加4满10,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个位上写0,十位上写1。那么*5+4.29=10.74。

  首先列竖式时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相同的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从最低位算起,这个算式应从百分位减起,5减9不够减,就从十分位退一当十再减,15-9=6,得到6个百分之一,在百分位上写6;十分位上4退1是3,3-2=1,得到1个十分之一,在十分位上写1;最后个位上6-4=2,得到2个一,在个位上写2。那么*5-4.29=2.1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找到各方法间的内在联系与不同;同时借助笔算小数加法的经历,通过运用数学语言的交流,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就是相同数位对齐”这一本质,体会到小数点对齐的必要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比较内化

  刚才我们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比较,你有什么发现吗?我们一起来比较分析。

  预设:

  学生1: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都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2: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是从最低位算起。

  学生3: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当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学生4:小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与整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一样,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也可以用减法验算。

  在小数加减法计算过程中,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1:小数点一定要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

  2:整数加减法是从个位对齐,而小数加减法是小数点要对齐。

  3:小数点要写在个位的右下角,小数点要写成实心的小圆点。

  4:计算结果如果末尾有0,可以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

  【设计意图】通过小数减法与小数加法的对比、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所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促进学生在头脑中完善与计算有关的知识网络。

  (三)知识运用

  1.基础练习

  教材第72页,做一做。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6 .07+4 .89 5 .64-1 .78

  【设计意图】巩固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验算的习惯。

  2.综合练习

  (1)教材第74页第3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学生1:可以将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

  学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

  学生3: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相同。

  ……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设计意图】在回顾与反思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做到在收获知识的同时积累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活动经验,并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例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

  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注重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例选择了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以“购买图书情景图”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不再是为了计算而计算,而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2、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通过自主探索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在例1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5+4.29和*5-4.29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3、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迁移、类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通过计算、比较等活动使学生经历把整数加减法计算经验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迁移规律的意识。通过“小数点为什么一定要对齐”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使学生明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当小数点对齐时,相同的数位也就对齐了”。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来体会和感悟,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今天上了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小数加减法的教学是在小数的意义、性质、数位顺序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学这部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法则,还要同整数加减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加减法的实质。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在算理上与整数的一致,都是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几点思考:

  1、例1的教学我通过学生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交流各自方法、概括归纳出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整个过程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自己去探索、去获取知识,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探究算法中使每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学习的体验。对于4.75+3.4的竖式写法,我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写,再通过两个书写格式对比展示,利用学生出现的问题,紧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开展深入的讨论,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学生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解决了“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

  2、对于“列竖式时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难点,一位学生回答得很好:“这样就能保证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对齐,小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对齐。”但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时,由于怕时间不够,我没有让学生充分说,只是让个别好学生说;在让学生总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些什么?”时,我发现学生总结的有些凌乱。课后我想,如果我能以这样一道填空题的方式:“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的( )对齐,再从( )位算起,得数的小数点要和( )对齐。计算结果是小数,且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 )化简。”这样让学生总结,特别对一些差生,应该更清晰。

  3、这节课的教学我能始终引导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去实践,并能及时捕捉学生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大家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课堂上我发现有学生计算结果不化简,反馈时我把他的练习纸展示出来请学生当小老师,在全班同学的帮助下,他找出了自己的错误并及时进行了订正,在课后作业中,我发现他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错误了,我想:像这样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比我直接告诉他要注意什么,给他的印象会更深刻。

  4、课堂上学生对于小数加减法的算法和算理都掌握得不错,但在课后练习中我发现仍有不少学生很粗心,计算正确率不高,主要是需要进位和退位时容易算错,结果不化简,特别是口算问题很多,如3.2+6=3.8…还需要加强练习,提高正确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我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

  课本由2004年雅典奥运会引入。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学生并不是很了解,我出示有关资料,调动学生积极性。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情境中,促使学生进入学习活动。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需要教师总结、归纳的学习重点,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也掌握了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要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列竖式计算的正确率也很高。

  其实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对这部分知识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就是有几个容易出错的地方需要点一下。

  成功的地方:

  1、强调计算方法。通过情景引导学生列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学生自己思考的过程也就是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汇报时反复强调计算方法,目地是使学生强化记忆。

  2、强调末尾的0一般情况下要去掉。

  3、强调小数位数不同时,可以先补0在计算。对本节中出现的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的计算题,学生常常会受整数减法的影响,将末尾的数对齐。为此,通过讨论,发现:“凡是遇到被减数的小数位数比减数的小数位数少时,可以先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使被减数的小数位数与减数的小数位数一样多,再按照整数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这样一来对位就较容易。学生按照这样的方法列竖式后,正确率明显提高

  4、在本节课练习设计上,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判断题、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题目、生活实践等练习题。从学生的反馈来看,效果不错。

  不足:

  1、课堂气氛沉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2、没有做到关注全体学生

  3、评价不够及时,评价语不丰富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

  感谢所有给我帮助的人,谢谢!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一节课下来,我觉得以下方面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1. 对于第一个例题,在讲解新授内容时,当有的学生说4.75+2.65时,可以看作475分加上265分等于740分,这个时候,我只是肯定了这个学生的方法,而教师并没有对这一生成性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挖掘,引导和提示学生,740分可以看作7.4元,把元改成用分做单位,也就是看成用相同数位相加算法的雏形,直接过渡到小数加法计算是,应该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首先要把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 学生在班演的时候,出现的问题,就是很好的生成性的资源,教师应该很好的利用取来,及时讲解和评定。

  3. 因为本节课应该是在学生掌握小数性质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的,教师事前没有进行有效的学情调查,所执教的班级还没有学过小数的性质的教学,导致在教学小数化简是,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在以后的教学中,要重视,班级学情的调查和分析,做好课前的预设。

  4.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够精炼,话语琐碎,提出的问题有时候不是很精准,这个方便需要改进。

  5. 教师教学的板书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以上是本人在执教《小数加法和减法》后一些个人的想法,不到之处还请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3)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教材97页小数加、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小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和游戏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由一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为后面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谈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过度到新课中。

  3、出示情境图。选用学生十分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情境和价钱,让学生从多个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信息,并按自己的愿意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相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我准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应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和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法则。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6、练习和游戏的设计目的。用竖式计算练习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并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错题门诊设计,选择学生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游戏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拓展知识,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教学效果预测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灵活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把数学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购物素材,引导学生从现实情景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交流中充分感知、体验位数相同小数加、减法,主动建构新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独立探求数学知识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相关的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探索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例题以购物问题呈现,货币写成以“元”为单位时,百分位上表示的是分,十分位上表示的是角,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的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新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五)、德育渗透点: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六)、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和某单元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等内容:

  第二单元编排了“小数加减法”这一教学内容学生在这册教材第一单元刚学习完小数,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而且对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不退位)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教材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学习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第二层次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本课是学习第一层次的第一课时,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即只有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和算法(把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小数点对齐)是学习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关键,是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

  二、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课件出示情境图,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教育学生多看书,看好书,同时说明有很多数学问题,值得研究。

  (二)新课环节

  这一环节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根据图片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不能用已学过的知识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1)呈现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课外书的价格。

  《童话故事》:6.62元 《科学家的故事》:2.75元

  师问学生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提问。

  教师筛选(出示)问题,师:我们来解决“买这两本书一共多少元?”

  【设计意图】教师创设课外书价格的情境,贴切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自主提问,根据学生编出的问题,教师及时捕捉问题,引出小数的加减法。这样灵活地使用教材、同时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数加法:

  学生比较容易就列出算式,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计算的方法

  (2)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①自主尝试。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想想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再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做好后,可以在小组内(或与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这是个预设性的的问题,学生能通过以往的学习,来寻找不同的解答方法,如:估算,口算,笔算……引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

  ②汇报交流。

  A、估算这两本书总价是多少元?对有估算意识的学生及时表扬还要抓住机会是加强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B、6元6角2分+2元7角5分=9元3角7分

  C、用竖式计算6.62+2.75=9.37(元)

  多数学生会选择用竖式计算,一名学生汇报,师板书。

  通过学生口述计算方法,抓住时机追问,(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为什么要这样对位?为什么把小数点对齐便可以直接相加了呢?)从而解决课的重难点,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小数点对齐了,就是把相同的数位对齐了,相同数位上的数可以相加。

  口述完毕一起观察整个竖式过程:再完整叙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抓住三点:①小数点对齐②最低位加起③满十向前进一

  ●小数减法: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比《科学家的故事》贵多少元?”,列式后直接用竖式计算?学生独立做。师巡视、指导。订正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仿照加法算理进行叙述,并加以比较总结。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就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经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引导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引导概括出: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

  (4)看书36页 读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三)拓展练习:

  1.用竖式计算 4.37+2.93 7.54+6.84

  【设计意图】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算法,同时暴露新的认知冲突,计算结果末尾有“0”,正确处理“0”的问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小数的性质,正确认识和掌握计算结果末尾有“0”的时候要化简,即划掉末尾的“0”的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

  【设计意图】解决身边的问题,体会新知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解决问题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掌握新的本领。

  (四)、课堂小结:

  分为两部分,先看书36页,整理所学知识;再由学生谈收获、谈体会。归纳总结是否达到知识情感的预定目标。

  (五)、作业设计:37页2题

  (六)、板书设计: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3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

  2、教材简析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3、教学目标

  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通过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5、教学预备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课前预备了2004雅典奥运会女子双人10米跳台跳水两幅画面,投影仪等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四、说教学程序

  为达成以上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课件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设计意图】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一致的,复习导入为学生后面利用旧知来学习新知,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扫清了障碍。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问:同学们你们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任务非常明确。

  (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大家看,这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课件出示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情境的创设不仅培养了学生采集信息、整理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爱国情感,渗透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开展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通过过程体验,明确算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合理性。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53.40

  +58.20

  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

  -49.80

  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形成“小数点对齐”这一计算规则,不应仅凭借“小数点有没有对齐”自己来评判竖式的正确与否,而应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展开分析。结合具体数量思考,也可以从小数的意义分析,根据整数加法的经验,把相同计数单位的数对齐着列竖式,最便于计算。还可以通过估计进行判定。在教法上,我会先让学生独立探索算法,根据出现的情况引发讨论。

  (3)总结算法,课件出示,全体学生读一遍。

  ①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留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②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合作交流、以及把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算法的比较归纳,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比较思想,在比较中体会数学规律既具有普遍意义,又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5)看书置疑。

  【设计意图】通过看书,培养了学生自学的能力;置疑的过程实际也是整理、消化新知,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

  ①21.6+5.47=76.3②17.23+2.77=20.00③49.7-5.7=440

  21.617.2349.7

  +5.47+2.77-5.7

  76.320.00440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看看哪组完成又快又对。

  亮亮是个非常爱运动的孩子,星期天爸爸带着亮亮到体育商场买东西。(课件显示情境)

  【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而且具有层次性。不仅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在这个环节中,还让学生开展了自我评价、生生互评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小数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伙伴。希望同学们*时多留心,多观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作为课堂教学语言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应具有启发性、指导性、应用性。本节课的板书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学习重点,解决知识难点,不仅粘贴学生所提问题,还板出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竖式写法,这样安排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5

  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其中教学过程将是我阐述的重点。

  一、教材分析

  《小数加法和减法》选自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第一章,第一节。教材之所以要把它安排在这里,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学生在进入五年级后已经相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也就是说,学生到此时已经具备了接受小数加法和减法相关知识的基础,其二,通过对小数加法和减法知识的掌握,就会为紧接其后的小数的混合运算做好铺垫,而且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我认为教材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安排在此处是起到了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

  为此,我根据教学要求、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的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作用,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合作精神。

  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二、教法分析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我将从学情分析与适宜的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教法分析。

  1、学情分析

  由于五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了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对小数的概念理解不深刻,容易造成知识遗忘,应该全面系统的去讲述。又因为五年级学生的好动性强,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用具体生动的实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2、相宜的教学方法

  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这节课,我将采用“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配合小组的交流合作。

  3、教学措施

  利用多媒体进行生动的课件展示,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利于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学法分析

  那么我将教给学生怎样的学习方法呢?

  由于学生已经对小数的一般性质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也对小数的加减法有了初步的概念,因此我将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把生活中的小数通过计算超市购物花了多少钱引入数学领域,抽象为小数的加减法。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新知的探索及内化

  1、在教学例1的第(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3)新知运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4)回顾小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5)作业布置:分为A组必做题,B组选做题,C组思考题,分层要求。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的完成作业,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板书设计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6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七单元的《小数加法和减法》。第106页至107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情景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学习中有广泛的运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和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加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数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关键是:利用知识迁移使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3、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4、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5分钟)

  1、首先出示复习题,让三人板演,全班齐练,集体订正。老师让学生说一说每道题是怎么算的。接着问:谁能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 引入新课

  以前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使学生懂得知识的连贯性。)

  (二)探索新知,发现方法 (25分钟)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教学例1的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相同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4、在教学例2的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5、“算一算”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6、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7分钟)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做“课堂活动”第1题可以先让学生理解游戏的玩法,在让同桌的两个同学合作,进行游戏。

  2、做“课堂活动”第2题时,先让学生写出每道题的得数,再组织全班核对。全班核对时,教师抽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口算题让学生口述口算过程。

  3、做“课堂活动”第3题时,先让学生估算,并与同桌交流估算方法。接着让学生用竖式计算,以此来验证自己的估算结果。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3分钟)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节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五、说板书设计

  小数加法和减法

  24.83+51.6=7*3(元) 小 49.5-32.48=17.02(吨)

  24.83 数 49.5

  + 51.6 点 - 32.48

  ————— 对 —————

  7*3 齐 17.02

  答:李伯伯家应付水费和天然气费共7*3元。 答:大田村比黄桷村多出售小麦17.02吨。

  (设计理念:让学生记住,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小数点对齐,然后按照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设计,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7

  一、读教材:

  本课是学生在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及小数的性质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小数的加法与减法,这节课把探讨小数加法的算法作为重点,把整数减小数作为难点,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小数加法的基础上,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算法问题;要让学生能够理解,算式中小数点一定要对齐是由于单位相同的数值才能相加减的缘故,小数点对齐的本质就是数位对齐;让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法类似于整数加减法,把小数加减法融合到学生已有的整数加减法的经验中,让学生体会到知识间的融会贯通;把解决问题的过程与学习加减法计算结合起来,更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计算的必要性,体会加减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整体上说,这节课对于学生的挑战并不算大。

  二、谈设计:

  基于以上的些认识,因此,我在设计的时候就主要针对以上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识学习特点。

  1、明确目标定位 创设和谐情趣

  本节课以“帮老师解决问题“为主线,创设“送礼购书”的情节,并围绕着“书”作文章,把小数加减法的知识串联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把握好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识,并作为教学出发点,积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轻松的学习氛围。教师将走出知识技能的重围,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不但能学到知识技能,更能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2、灵活使用教材 体现数学实用价值

  我觉得在运用教材时,教师可以有所选择,要大胆、灵活、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课本上的的例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于是我就选用与学生比较近的“购书”这一情境,让学生通过搭配找到算式,又让学生比较两种方差价,进而让学生算算如果是100元钱,又该找回多少钱呢?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的意义及方法,达到计算的基本要求,真正感知到所学习的数学是有价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3、重视学生的双基。

  当然像这样的计算课,学生计算的基本技能是必须要达到的。如果不会算,那么任何东西都是空谈,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更如空中楼阁。而这种技能的达成,我想更多的是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才能达到。因此,我也设了一些练习加以巩固,当然,这些练习渗透于实际运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

  4、重视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标准》第一学段具体目标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来在这节课上,我设了这个环节,在比较两种方案相差多少钱时,我想让学生估一下,在付100元后应该找回多少钱?我也试图让学生进行估算,但都没有体现。总之,这方面的体现是非常欠缺的。实际生活中,我们确实很需要这样的估算,比如在付钱时,总会估计一下多少钱再付。

  5、练习的设计层层递进。

  在设计练习时,我也是分考虑学生的认识特点,注意层层推进。从刚开始的有小点可以对齐,到后来整数加小数,在减法时,从借一位到后来的整百减二位小数,连续的借位,对学生的挑战是逐步上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课题):(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

  2、教材简析

  (1)课型:新授课。

  (2)基础知识: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整数加减法。

  (3)主要知识点: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4)后续知识:小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及分数的加减。

  (5)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

  3、教学目标

  (1)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小数点对齐。

  (3)学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二、说教法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三、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

  (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

  (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复(转自数 学吧 )习旧知,引入新课

  出示一个整数加法算式:7680+274=

  师:同学们,你们这是一道什么算式?(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一道我们早已学过的整数加法算式,你们能很快列竖式计算吗?

  算出结果后,你怎样证实你算的结果是正确的。

  学生独立计算,并选其一展示。

  师:同学们,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点一名学生说说算理。

  师:好,在整数加减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板书课题)

  师:请大家看课本,是2004年28届雅典奥运会,我国跳水运动员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决赛画面,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回答。

  师:也是我国体育健儿在雅典奥运会上为国争光,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自我和勇于拼搏的精神。这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1、交流信息,看课本决赛成绩统计表。

  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成绩表后,你知道双人10米跳台跳水的金牌是怎么确定的吗?

  学生回答。

  师:从决赛的各轮成绩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把问题写

  在预备好的纸条上)

  随后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一显示在黑板上。

  (二)、自主探索、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哪些是用加法解决的,哪些是用减法解决的?

  1、大家提出了这么多问题,会解决吗?同组合作,从这些问题里先选择一个加法问题,再选择一个减法问题试着列竖式算一算。算完,说一说怎样算的。开始吧。

  (1)探索尝试。

  (2)汇报交流。

  ①小数加法

  师:先说一说用加法解决的问题吧,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53.40+58.20=111.60(分)

  53.40+58.20=111.60

  首先要把数位对齐,再从低位加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写6,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

  师:他算得对吗?谁有补充?

  师:大家觉得这两个结果有什么区别?通常情况下,计算的结果小数末尾有0都要化简。所以要写成111.6。谁还想说一说你们解决的加法问题?(包括用多步加法计算解决的问题,可随着学生的发言灵活把握。)

  ②小数减法

  师:你们又是如何解决减法问题的?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53.40-49.80=3.6(分)

  53.40-49.80=3.6

  首先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减起,百分位写0,十分位4减8不够减,就从个位退一当十再减,14-8,十分位写6,……最后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3.60化简后是3.6。

  (3)总结算法,交流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区别。

  师:在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听。

  列竖式时首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然后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

  师:你们说说小数加减法与什么加减法计算很相似?

  师:我们也可以说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一样。需要留意的是要对齐竖式中的小数点,还要在结果中点上小数点。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师:对,计算的结果要化简。我们共同总结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计算中能留意这些。

  (4)验算

  师:小数加减计算很轻易出错,你有什么方法检验计算的结果?(假如有困难,教师再提示一下)

  (三)、设置情境,练习实践

  1、数学小医生,看看谁的医术高(设计一些出错的小数加减运算题让学生改正)。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①12.47+8.23=②21.566.7=③8.24-3.56=④41.2-15.6=⑤30-15.8=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思考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

  (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0

  一、设计思路

  老师教学的本质就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本节课是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实际,根据新课程解决问题和计算相结合的特点设计的,力争做到“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有机统一。

  (根据以上的设计思路,对教材、学生作以下分析)

  二、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及以前较熟悉的整数加减法和三下学习的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内容是学生日常生活及起家一步学习的需要,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也是小学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根据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四年级的学生由于在三下已学过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已掌握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于二位及以上的小数加减法也能正确计算。而且四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节课采用尝试探索的教学方法。

  (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以下目标)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情景,使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通过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

  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意验算检验,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小数加减法的算法(相同数位对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为位数不够时的小数加减法。

  四、设计意图

  (一)课前对我校四年级学生的调查发现,有90%以上的学生很喜欢体育活动,也知道不少的体育名人,*跳水队也是家喻户晓,所以本节课围绕着奥运会女子3米板的决赛展开。

  (二)初步尝试小数加减法

  通过郭晶晶、吴敏霞、帕卡林娜三人的得分,能计算小数的加减法

  1、这里的得分数据于2004年奥运会的成绩,修理又不同于原数据。通过对课本数据的分析,发现课本的数据虽为二位小数,但百分位均为“0”,这样的数据虽然更具真实性,但出现本节课中,加减法的实质还是停留

  在三下的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也不会存在“对位”问题,所以我对数据进行了处理,虽然这样有“伪生活”的嫌疑,但在非正式化的表达中,这样的数据更真实。

  2、感受加减法的算理算法。

  郭晶晶的二轮后得分计算实际还是停留在一位小数的加减法上,所以在这节课上不作过多的停留。

  吴敏霞的得分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涉及到对位问题,由于大多数的学生知道整数要和整数相加,因此,引导学生去根据小数的意义对位计算是一个重点,并板书,加深学生的印象。

  3、三个人的二轮后总得分得出后就能进行比较,而后引出被减数位数不够的小数减法,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当学生出现问题时,要求学生用加法验算,体现验算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而后的“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减少错误”实质就是算法。

  4、通过6题的练习,学生对小数的加减法已基本掌握,这时适时地对一般方法进行小结。

  这是我这节课的一些想法,回顾这节课,觉得自己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过于仓促,在课堂中,如何把学生的思维作为“挖掘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走让课堂不仅是学生知识的源泉,更是学生发挥个性的舞台,这是我的的思考,我觉得应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提高专业素质。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第95至97页的例1、例2及“做一做”)。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把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把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这一教学内容与老教材相比,突出了计算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而是选择学生熟悉的感爱好的素材作为计算教学的背景,让学生感到计算学习同样是生动、有趣的,使学生在解答用小数计算的实际问题时,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把握小数运算的基本方法。再说,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对于小数加减法,学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教材紧紧抓住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有意不给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不概括小数的加减法法则,而是刻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把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使学生懂得应用旧知来学习新知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说学情

  四年级的学生年龄大多在9到10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探知欲和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由于三年级下册时已经接触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又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基于这些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可以以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为主。

  三、说教法

  小数加减法的教学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我在教学时力求体现以下三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盛会奥运会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让学生提出xxxx年雅典奥运会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在巩固提高环节设置买体育用品的问题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由学生自己收集有用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不给学生任何提示,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教学时充分利用xxxx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首先根据奖牌榜联想数学问题,带这问题观看比赛,寻找其中隐含的数学信息,然后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因为这些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所以学生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动力也就更大。

  四、说学法

  在学法指导上,我采取迁移、点拨、渗透、对比、反馈等多种指导方法,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以上的“四让”,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五、说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经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以及法则归纳的全过程,体验迁移、归纳的学习方法。

  3、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六、说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一定都知道,全世界最瞩目的运动盛会当属奥运会了。下面,我们就一起到雅典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的现场去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出示第95页主题图及统计表)

  2、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3、从中你想了解什么问题?

  下面,我们先来把*队与加拿大队作一下比较。

  (二)尝试交流,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出示第一张统计表)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父子的对话)同学们想一想,这3.6分是怎么得来的?

  (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横式。

  (4)如何列竖式计算呢?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5)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6)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要点。

  (7)竖式中的结果3.60与图中父亲说的3.6大小有区别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计算结果要进行简化。

  (8)(出示第二张统计表及父子的对话)这111.6分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9)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请一人板演。

  (10)同桌交流计算过程。

  (11)全班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

  (12)计算的结果111.60还可以怎样写?

  (13)怎样计算出*队第二轮后领先12.6分呢?

  (14)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

  (15)汇报交流结果。请不同思路的学生上黑板板书横式和竖式。

  方法一:49.80+49.20=99(分)

  111.6-99=12.6(分)

  方法二:58.20-49.20=9(分)

  3.6+9=12.6(分)

  2、教学例2.

  (1)讨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完善板书。

  (三)反馈练习,巩固提升

  1、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1题。

  选2题让学生独立计算并验算,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第9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集体订正。

  3、口算比赛:练习十六第1题。

  (四)全课小结,回顾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4)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篇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内容: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 90-50 100-80

  95-5 80-80 60+6

  40+20+8 80-50+4

  40+50-30 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 40+20+30

  70-40-30 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 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计算方法。

  2、在教师和同伴的鼓励下,能积极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发展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看!(出示实物糖球,左手三串,右手两串)。

  2、教师举起左手的糖球,提问:老师左手拿着多少个糖球,你是怎么知道的?右手呢?

  小结:一串糖球有10个,三串糖球就是3个十,是30,两串糖球是2个十,是20。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题。

  提问:看着这些糖球,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会提:一共有多少个糖球?左手比右手多多少个?右手比左手少多少个?)

  求一共有多少个糖球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0+20=?

  提问: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谈话:你想怎样算?

  可以用学具摆一摆,可以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想一想,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讨论,然后说给全班同学听。

  小组内讨论后,组长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能会说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5个十是50也可能会说因为3+2=5,所以30+20=50。)

  谈话: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整十数,(板书课题)同学们的算法都很好,我们的好朋友也来了,看看他们是怎么算的?

  课件显示以下情境(图画加声音)

  小萝卜:我是十个十个地数,30,在数两个十,是40,50。

  小蘑菇: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是50。

  小辣椒:因为3+2=5,所以30+20=50。

  小结:我们的好朋友算得和大家都一样,在以后的计算中,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算就用哪种方法算。

  2、教学“试一试”。

  提问:刚才,我们提的那个问题可以用减法来计算?你会列式计算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30-20=10。

  提问:计算时你是怎样想的?谁愿意说给大家听。(学生可能会说因为3-2=1,所以30-20=10;也可能说3个十减2个十是1个,就是10。)

  小结:同学们自己动脑思考并与同学合作,学会了一些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以后做题时你喜欢用哪种方法就用哪种。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说说每道算式的意思以及计算时是怎样想的。

  2、“想想做做”第2题。

  出示第一组、第二组题让学生按组计算。

  出示第三组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写出相应的第2题。

  让学生自己出一组这样的题并进行计算。全班交流自己的出题情况。

  3、“想想做做”第4题。

  谈话:请大家把书翻到第5页,看第4题,小鸭子20+20找到了它的妈妈40,其他小鸭子找不到妈妈了,你能帮助它们找到自己的妈妈吗?在书上画线连一连,连好后同桌同学互相检查。

  4、“想想做做”第5题。

  谈话:请看第5题,我们来做开火车的游戏。仔细看图,你知道火车怎么开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在方框里填数后,一人报得数,全班学生一起订正。

  5、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3、6题。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积极思考,并与小伙伴讨论,学到了很多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

  教学后记: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性高。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学生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理解算理,能够正确地进行口算。

  2.感受进位加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进位加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1、口算。

  20+40 32+10 40+48 42+7

  5+23 4+64 56+30 8+51

  2、只列式不计算

  (1)上面哪几道题先算几加几?

  (2)哪几道题先算几十加几十?

  二、新知学习

  1、谈话引入,示联欢会场景图。

  2、看图了解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3、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式。

  4、讨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小组合作摆小棒。

  5、分组介绍计算方法,集体评价。

  6、做一做,同桌任选一道合作摆小棒,说一说计算方法。

  7、指名说一说怎样计算的。

  【小结】师生小结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计算方法: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5题,(学生同桌说一说发现)。

  2、独立完成练习十五的第6题,集体订正。

  3、小医生,把错的改正过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54+7=51 36+7=42 7+24=94

  4、游戏:小小邮递员,练习十一的第9题。

  四、拓展练习

  1、游戏夺红旗。

  (1)连续加7

  28→□→□→□→□→□

  (2)连续加8

  14→□→□→□→□→□

  2、数学乐园。

  从10、20、30、40、50、60、70、80中,写出和相等的一组算式。

  □+□=□+□

  □+□=□+□

  □+□=□+□

  五、教学效果评价(小测题)

  1、26+8= 5+37=

  想:先算()加()等于() 想:先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再算()加()等于()。

  2、在正确得数的()里打“√”。

  35+9={34()44()49()}

  6+27={87()43()33()}

  7+53={60()50()75()}

  3.计算。

  40+30= 6+82= 76+6= 56+4=

  47+2= 69-40= 82-10= 30+4=

  32+9= 57+7= 9+71= 80-30=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4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教学100以内的基本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这些口算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的基础,一定要加以重视。结合口算,教材还安排了用数学的(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几的问题)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标准》P13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三、教材说明

  与义务教材相比,本单元在教学内容上做了一定的调整,调整了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编排。

  ●义务教材(加、减法穿插编排):不进位加――不退位减――进位加-退位减

  ●实验教材(加、减法分开编排):不进位加――进位加――不退位减-退位减

  本单元分三小节编排。

  四、编排特点

  本单元在编排上继续了前面数与计算中的一些特点,同时还继承了义务教材的一些好的做法。有下面一些特点:

  1、创设情境,提出计算问题。P57、P61、P67

  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样,计算问题都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感受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有联系的计算对照编排。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关系,同时突出算法上的相同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帮助学生建立数位概念,减少计算错误。

  3、结合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都通过让学生摆小棒、交流算法明确所学计算的联系和区别,以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4、结合计算培养学生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单元的解决问题主要是解决两数相差多少的问题: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P72)

  这类问题在生活中比较普遍,数量关系比较特殊,教材专门安排例题进行教学。教材从同一题材引出例3、例4,分别解决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对于这类问题义务教材在分析时,给出了条理比较清楚的分析思路(举黑兔、白兔的例子)。这样做不是不正确,但一写在教材里,容易让人误会,一些老师以为这样的思路,一定要让学生条理清晰、完整地叙述出来,结果搞得老师、学生苦不堪言。

  ●现在我们教材不出那样的分析思路,只给出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让学生观察,探索解答方法。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直观观察得出;一种是直接列算式计算。

  ●目前以这个问题还存在不同意见,我们暂时编成这样,希望老师们能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

  五、教学建议

  这一单元的口算只要求学生会进行计算,不作速度上的要求。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课时数:15课时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左右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左右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四十五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并通过各种形式灵活的加减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帮助学生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孩子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感受数学可以帮助解决生活问题的作用。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学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交流法、谈话法

  教具学具: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一幅鲜花盛开的公园一角的画面。

  师:公园里鲜花盛开,已经很美。节日快到了,人们希望公园更美,工人叔叔又运来好多鲜花。(出示工人运鲜花的场景图)。

  2、提出问题。看到这么多盆花,你想提什么问题?

  (1)工人叔叔运来几种花?

  (2)红花、黄花、紫花各有多少盆?

  (3)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4)工人叔叔要搬走10盆紫花,还剩多少盆紫花?

  ……

  二、探究问题。

  小精灵也来了,他问小朋友:“谁能说一说,刚才一些问题可以怎样算?

  (1)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列式计算。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10+20

  还剩多少盆紫花—30-20

  (2)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方法:

  (a)计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用“十”作单位数出结果(十个十个地数)。

  (b)又可以根据整十数的组成想出得数(1个十和2个十合在一起,一共是3个十,是30)。

  (C)3个十去掉1个十,还剩2个十,是20)。

  (d)还可以转变成10以的加减法来计算(1+2=3,10+20=30;3-1=2,30-10=20)。

  三、巩固练习。

  1、P57做一做。

  2、练习十第1—3题。

  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10=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6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5页例2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上册学习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在本单元中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既是对已学知识的进一步深入,同时又为今后学习列竖式的加法(进位)奠定基础。本课对理解“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是教学难点和重点,通过旧知迁移,感知“进位”的必要性。借助学具操作,引导比较,自主探究,互助学习等方式。沟通算法间的联系,强化学生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通过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建立对进位加法过程中算理的表象感悟,能清楚用语言表征出来,并能运用新知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算理,掌握方法,能熟练正确进行口算,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让学生经历通过学具操作,观察思考,对比研究,合作交流,等方式的研究过程,理解并掌握“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3、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计算方法相互间是有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进一”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情境图、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梳理,利用旧知的经验为新知迁移做铺垫

  课件出示复习题

  (一)比一比,算一算(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

  9+8=35+20=4+7=32+5=

  20+78=3+9=4+71=32+50=

  (二)列式计算,并说一说计算过程。

  教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中的“凑十法”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旧知,帮助学生回忆,梳理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经历探究进位加法算法的过程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需要用加法来解决的数学问题,让我们带着数学的眼光,一起去一(1)班联欢会的现场看看吧。

  (一)主题引入,信息整合

  课件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学生发现的信息,教师选择性的进行板书。(课件演示突出有价值的信息进行闪烁。如“24瓶”“桌上有9瓶”可以添加这条信息。)

  选取的信息有:盒子里有24瓶矿泉水,桌子上有9瓶。

  (二)提出问题,列式促研

  1、让学生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课件出示男孩提出的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2、让学生将条件和问题完整表述出来。课件进行完整性的呈现。

  学生列出算式。(课件出示女孩列出算式)

  3、比较算式,引入课题

  板书算式:24+9=

  4、提出问题:观察算式24+5与24+9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可能会说,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加法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同点:24+5是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24+9比较难。(个位相加超过十,要进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会看情境图的信息,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删选信息、完整表述题意的能力。再通过复习题与新知算式的对比,初步感知“进位”,促进学生对新知展开探究的欲望。】

  (三)学具操作,直观感悟

  1、思考:怎样计算24+9=,课堂上没有矿泉水瓶,用什么学具代替我们摆一摆,算一算。

  教师引导,借助小棒代替矿泉水,尝试摆一摆,算一算。

  2、操作:同桌合作,摆出算式,算出结果。相互之间说一说是怎样得出结果。

  3、汇报交流,体现算法多样化。

  请学生板演算式中小棒的摆法。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这样几种思考方法:

  方法一: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中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3根,共33根;

  方法二:左边24中1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0根,捆成一捆,一共有3捆就是30,再加上左边的3根,共33根;

  方法三:左边24中4根加上右边9根合起来是13根,,20加上13就是33根;

  方法四:直接往后数9个;

  方法五:24加10再减1;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由具体的小棒呈现计算思考过程,突出旧知“凑十法”的迁移,对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提供直观的表象支撑,而直接把4根和9根进行相加是13根,为“进位”的教学做好了铺垫。在探究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操作方法的多样化。】

  三、分析操作过程,把握本质,体会算理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刚才操作交流的过程,共同分析方法一、二都是运用“凑十法”,方法三是直接把根数相加。

  再次利用课件进行演示,回顾梳理。

  (一)数形结合,初建模型

  (课件呈现两种方法,动态演示,突出10根小棒捆一捆),借助小棒摆放,课件演示,体现思考过程。

  教师:第一种方法中的原来的2捆为什么变成了3捆?为什么要把后面的几根重新打捆?第二种方法中1捆多3根是怎么得到的?1捆表示什么几根?

  让学生对着课件演示,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引导学生从小棒演示过程按照“先……再……”的顺序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回忆动手操作过程,借助小棒打捆,建立“进位”的直观表象;再按照课件依次出示的顺序,分别说说两种算法中先……先算……。突出两种算法的不同,进而突出每种算法的重点。强调10个一是1个十,满十就要打捆的意识。】

  (二)符号表征,明确算理

  结合小棒摆放图,把算式过程图填写完整。

  (课件出示算式,以学生表述过程陆续呈现步骤,突出算法不同。)

  利用课件呈现小棒图,出示算式,每种算法的呈现以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相对照,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小棒摆放,说出算式一是把9分成两个数,运用“凑十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算式二结合小棒图,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

  (三)即时练习,深化算理

  (课件出示)教材65页“做一做”。

  让学生观察小棒图,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练习,全班交流,课件反馈。

  【设计意图:课件演示两种不同的方法,把小棒图与口算过程图对应起来,帮助学生由具体实物操作到符号抽象理解,明确计算步骤,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在交流中培养学生语言表征能力。即时练习给学生对新知理解基础上再次回忆,形成计算策略,深化对算理的理解。】

  四、专项练习,强化对进位加法算理的认识

  (课件出示)

  (一)快乐的小猴。(说一说□里能填几。)

  (二)捉害虫。(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三)解决问题。

  教材66页第4题。

  【设计意图:设计几个层次的趣味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愉悦情感,通过比较算法,错误辨析,沟通算法间的相互联系,强化对进位加法特点的理解。】

  五、回顾反思,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练习,你对加法计算有什么新的收获?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7

  教学内容:

  综合练习课(P59练习十8~11T及思考题)

  教学目的:

  1、练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

  2、创设生活情景,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整十数加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挂图,口算卡,磁性教具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40+3090—50100—80

  95—580—8060+6

  40+20+880—50+4

  40+50—3090—60—10

  (1)记时,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2)师:说一说,40+30=?你是怎样想的?用小棒摆一摆,在小组里说出计算方法。

  (3)指名说出计算方法,还有谁的方法不同的?

  2、算一算,练一练(第8题)

  师出示口算卡片,开火车进行口算练习。

  40+3090—50100—80

  95—580—8060+6

  40+20+880—50+4

  40+50—3090—60—10

  3、听算

  师报算式,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检查听算能力。

  10+40+3040+20+30

  70—40—3060—20—30

  二、读一读,算一算

  1、(课件出示P609T)

  要求:1、读一读,读懂题意。

  2、指明读题加深理解。

  3、列式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磁性教具摆出10T

  要求:1、仔细看图,数一数桃和梨的个数。

  2、比一比,谁的个数多?

  3、指出同样多的部分和多余的部分,

  4、想一想,从桃里去掉桃和梨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是什么?

  5、在小组里说一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几个?少几个?再填空。

  3、课件出示11T

  先出示美丽的校园,在逐步出示三个同学的对话,

  师:从刚才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学校里有什么树?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1)在小组里提出问题,并自己解答。

  (2)全班反馈,说出你的问题和算式。

  (3)说一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二、思维训练

  P60的思考题

  下面每个括号里能填什么数?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8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6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材简析:

  本课教学是学生基本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有了这些知识储备,对于整十数加、减法算理的理解会相对容易些。新授内容的计算方法同10以内数的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计数单位是以“十”为计数单位的,运用旧知迁移,直观操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便于学生形成口算技能,也是为后面学习任意两个数相加、减奠定扎实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可能会有教师提出:对于单元主题图在第一课时是否有必要进行认识,分析?

  单元主题图是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提供一条主线下的各种情境图,为各课时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既有生活中情境再现,体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也有知识间层次推进,从编排上来看:(发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写大字)两位数加、减;(剪五角星)理解小括号的意义,都离不开情境的支撑。单元主题图的认识是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兴激发探究欲望。整体情境内容与第一课时关联不大。放在第一课时进行认识既有生活情境的素材支撑,也为后面课时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方法,并能进行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的意识,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知学习找准生长点

  (课件出示)

  (一)说一说。

  1、10、20、30、()、()

  2、80里面有()个十,()个十是50。

  3、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第三位是()位。

  (二)拨一拨。

  1、拨出8,1个1个地拨,拨到10,再10个10个地拨,拨到40、

  2、先拨出20,再20个20个拨,拨到80。

  3、先拨到60,十位上拨去一个珠子是几十,再拨去一个是几十。

  (三)算一算。(让学生做在练习卡上)

  3+5=2+7=5+4

  30+5=20+7=50+4=

  让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汇报结果,教师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

  三道复习题,对数的组成,数数、拨数、计算等知识的回顾,唤起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促进对本课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中计数单位“十”的强化。计算题的复习则是通过计算比较,发现数位不相同两个数,计算时方法有所变化的意识。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9

  教学内容:

  课本P35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复习和总结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2、能灵活运用笔算加减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口算。P37练习七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校对答案并说说计算方法。

  2、完成P36练习七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个别回答。

  二、合作交流,归纳整理

  1、整理。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归纳: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可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一。学生独自思考笔算加减法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以及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小组内交流想法。教师引导学生整理汇报。

  2、完成P36练习七第3题学生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完成练习七第5题,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后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想好以后在小组内交流。并选择两个问题解答说说解题思路。学生汇报。

  4、完成P37练习七第6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说说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巩固旧知

  1、完成P36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明计算方法。

  2、完成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判结果及方法。

  3、完成P37第9题读题理解题意。要知道大约需要多少钱?你是怎读想的?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指名回答。

  4、完成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解题思路。

  四、课堂总结:

  根据板书,学生自己进行回顾总结。

  五、布置作业

数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理解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水*。

  3、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体会小括号在加减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4、在学生已有连加、连减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和创新意识。

  目标解析:

  在情境中经历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运算顺序;在对比中探究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在迁移中运用连加、连减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学会笔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一)复习迁移

  课件出示:

  60—24—16=18+27+39=

  1、学生独立练习。

  2、学生汇报交流。说说连加、连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竖式计算的注意要点。

  (二)情境感知

  课件出示:公交车情境图

  1、看情境图说信息。

  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3、学生汇报:

  问题一:现在车上有多少人?(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要求这一问题得先知道什么条件)

  问题二:上去的人比下来的人多多少人?

  4、揭示课题。

  根据学生的问题,适时引出新课,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复习迁移为学生架设了新旧知识的桥梁,既巩固了前面所学知识,又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情景感知重视情境图的有效理解,引导学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需要充分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另外,问题二的提出为解题的另一种方法做好铺垫。】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探究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学生讨论问题一的解决方法。

  2、尝试列式:6725+28

  3、汇报每步算式的意思。(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4、独立笔算。(教师巡查)

  (1)分步笔算。

  (2)简便写法。

  5、引导学生说说笔算时的注意事项。(注意运算符号的变化)

  6、引导学生探索问题一的其他解决方法。

  例如:2825+67,67+2825等,若学生用67+(2825)的算式来解决,教师应予以引导并鼓励,同时可以利用这一课堂生成资源自然的导入下一环节──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有了连加、连减运算的基础,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直接让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运用知识的迁移来完成,重点让学生在与连加、连减运算的比较中,感受新知学习的注意事项,看清运算符号。探究其他解决方法的环节,目的是拓展学生思维,同时在进一步巩固无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探究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6725+2872(47+16)

  2、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说说有什么发现。(小括号的出现,运算顺序的不同)

  3、尝试笔算第二个算式。

  4、重点讨论72(47+16)有简便写法吗?如果没有,为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直接出示带有小括号的算式,让学生跟上一题的算式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感受小括号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的不同。在笔算时重点引导学生讨论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有没有简便写法,充分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三、巩固基础,实践应用

  (一)完成做一做。

  让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巩固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二)完成练习五的第6题。

  让学生在辨析对错中发现问题,以利于自己在计算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三)完成练习五的第9题。

  这是一道情境题,且有两种解题思路,既可以列出连减算式,又可以列出含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子,让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练习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一)说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二)谈谈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5)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1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不可放弃这样的教学资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2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3

  本单元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在学生会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编排的。主要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其包含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和退位减法,两位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两位数加减法估算等内容。这些内容不论在计算难度,还是在计算的方法上,有相同之处,但也不乏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课堂中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以下一些方面:

  一、注重课本资源的利用,让学生灵活获得本领。

  我们常说新课程的内容很活,是因为它更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让学生有了更为广博的空间,更能展示学生的个性。教师如何利用这样的有效资源,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个性,让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每个教师所无限追求的目标。例如《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一课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本资源,把静态的情景动态化。在主题图“乘车”的问题上,以“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为活动目标,将这一现实的生活问题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大胆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笔算,还初步接触到排列组合的内容。

  又如:《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一课中,注重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通过一张卫生评比栏,让学生根据图上小朋友的对话,推理出条件信息。即二(1)班16面红旗,二(2)班比二(1)少3面,并通过分析信息,解决二(2)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依此方法,解决其他各班有几面红旗的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例如让学生寻找不同的条件,选择不同的条件,解答某班得的红旗面数。由于条件不同,解答算式便也不同。从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不但会根据问题选择条件,也会根据不同条件来解答问题。

  二、注意错误资源的整顿,在揪错的道路上反正。

  课堂的教学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学生的思维也总是有别于*。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知识或许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时,虽然注意了知识间的相互迁移,重视了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构建新的知识内容,消除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希望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而且也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摆小棒的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抽象算理。但错误的情况依然存在。存在错误情况有:

  (1)横式上的得数漏写。

  (2)笔算中进位“1”没有写,做时没能在十位上加“进1”。……

  又如《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重难点,对于退位减法,在课堂中我也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自己发现退位算理。其实,在课堂中学生的算法多样化,如有学生从问“十位算起”可以吗?通过比较优化,最后选用最基本的算法(从个位算起)。其二,也把方法通过一定的练习加以巩固。但学生的错误还是有。如:(1)倒减。(2)无退位。(3)全部做成退位。……

  面对这样精心准备的课堂,面对这样的错误时,我们该怎么办?除了以后我们更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外,更重要的是目前要将这一错误资源整顿,我们可以抓典型的错例,和学生一起分析错误的所在,是粗心的错误,还是方法的错误,或还是其他的错误。让学生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错误,以便在今后的作业做更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因为计算题的内容毕竟有别于其他内容的学习,他更要学生养成细心做题的习惯。所以,纠正错误,在揪错的道路上让学生更好地养成学习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切不可放弃这样的教学资源。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4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做到了以下几点:

  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计算,培养学习兴趣和计算意识。比如,借助教材设计的运送鲜花场境提供的资源,让学生提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探讨计算方法。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有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再如,借助教材设计的“发新书”、“买玩具”等,给学生创造结合实际情境提出计算问题和进行计算的空间。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教学时,我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这样,就给了学生充分探索、思考、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就能实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知识才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逐渐领悟数学,促使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才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3.组织好练习,进一步培养计算能力。本单元的口算,学生应做到能正确进行计算,绝大多数学生应达到每分钟做5—6题。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合作交流掌握算法,还需要组织好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5

  学生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的笔算时错误颇多。主要错误类型有:①基础计算不过关。如经过一个暑假有不少同学记不清6+7等于几,导致计算错误②书写规范问题。如数位没对齐,加号忘记写,书写顺序不对或进退位的记号搞错等;③不能正确进位或退位。该进位或该退位时不进或不退,不该进位或退位时却退了;④审题不仔细。有的学生是在写竖式时将题目数字抄错,有的学生是加减混淆,在同一题中一会算加一会算减。

  针对这样的种种错误,我认为在*时的笔算教学可以做以下的努力。

  一、基础口算要过关。口算作为一种技能是孰能生巧的。一段时间不练就生疏了,因此在*日的教学中或课后练习中要加强对基础口算的练习。尤其是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要保持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状态。

  二、加强对算理的教学。课本中出示了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活动让孩子理解算理,但考虑到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秩序,在*日的教学中我都没有让学生实际独立操作小棒或计数器,而是让一个孩子在投影仪下代为操作或者直接课件演示。事后想想这似乎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每个孩子都能有机会亲自操作小棒,有了把小棒满10根捆成一捆的经验,对于理解个位满十进一的道理就数到渠成了,我想对“不该进位却进位”的这种现象应该会有所帮助。

  三、加强检查。教给学生一定的检查方法。如“粗查”。先看看有没有漏写的,如横式的答案等,或利用估算做初步的检查。“细查”——“一对、二算、三查”。先对题目是否抄错,然后蒙住答案重新想计算过程,再和先前答案校对,最后查看是否规范,如数位是否对齐等。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6)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3篇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原理差不多。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及掌握对这部分知识,下面就我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进行自己的教后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将应用于生活。的确《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单元的教材在安排时是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24届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入手的。让学生很容易理解,也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发现信息,收集信息并提出有关小数加、减计算的数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我采用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探索笔算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选择利用整数加、减法的算法进行计算。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课堂小结时我提了个问题:为什么你们都选择采用整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呢?通过比较你发现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与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学生解决了这些问题基本上也就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了。

  最后我又强调了在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数位必须对齐,小数点也必须对齐。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设计了一些练习题。整体感觉学生在这部分掌握的还是不错的。但是有的学生实在是基础太差了,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还能应付,到了加减混合和简便计算的时候就一塌糊涂了,这说明在他们的四则运算的能力掌握的还不够扎实,在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巩固。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2

  这次我有幸到杨州上课,上的课题是《小数加法和减法》,这是在学习整数加减法和三年级学习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这节课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等,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合作成功的喜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试教时发现只有少部分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时会受到整数加减法的影响,考虑到末位对齐,也有几个学生把整数和整数对齐、小数和小数末位对齐,考虑到绝大部分学生完全能凭借学习整数加减法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的经验,通过自学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所以我采取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研究学习,让学生独立的尝试列竖式计算,然后通过小组讨论,自己辨别哪种竖式是正确的,哪种竖式是错误的,并集体分析错误的原因,说说正确的竖式该怎么列,上完课后感觉学生的表现还不错,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个个都参与学习,所有学生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都能掌握,知道把计算结果化简。

  自我感觉几处较好的地方:

  1、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例题:4.75+3.4,学生不大容易讲出算理,但通过小组合作,全班讨论的方式,针对错例,有学生说出了错的理由:元要加元,角要加角,分要和分相加,也有学生说出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接着我就追问为什么3.4的4应和4.75的7对齐,有的学生说4表示4角,7表示7角所以4要和7对齐,也有学生说4表示4个十分之一,7表示7个十分之一个所以4要和7对齐,还有学生说4在十分位上,7也在十分位上所以4要和7对齐,然后我话锋一转问那这题错在哪儿呢,学生比较自然的说出相同数位没对齐或计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减等。

  2、学生的发言比较理想,这节课对于学生以前旧知的迁移还是比较重要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复习了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并让学生根据竖式说出算理,这样为下面的学习节约了很多的时间,而且学生也有话可说,有几处学生的发言还是很精彩的。

  自我感觉不足之处:

  1、我作为一名教师,本身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2、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个别学生的问题没有在课堂上解决,如小组竞赛。

  最后说说教学这节课的一些个人经验。

  1、复习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是为了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相同点。

  2、例题尽量放手,但算理要清楚,算法要明白,要让学生知道怎样算,还得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不能那样算。

  3、对于要化简的题型,第一次出现,让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原来去掉小数末尾的0,更简洁,让学生上展台修改,其他学生对照修改,这短短半分钟一定不能少。

  4、练习要有层次和趣味性:

  (1)列竖式,学生判断竖式列的是否正确,方便中下等学生熟悉列式的模式。

  (2)只有横式,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这是完整的计算巩固。

  (3)改错,这是防微杜渐的练习,预防小数点不对齐,计算结果不化简,掌握计算方法但计算不仔细等

  (4)小组计算竞赛,既达到练习的目的,又能增强小组的合作精神,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课堂掀起学习高潮。

  这节课使我成长了不少,特别感谢xxx校长帮我分析了现在计算课的特点,强调了算理的重要,拟定教学的思路,感谢盐城市教科院的各位领导把这次去杨州赛课的机会给了我,还帮我修改了例题的呈现方式,练习的层次,感谢姚圣友主任给了我很多细节的指导,指导我提问的方式,告诉我节约时间可以设计习题纸等。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反思3

  教学开始,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真实、亲切,把学生引入情境中,同时学生体会到小数加减计算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体会到若不学好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不学不行。有了这种感受,学生才会将“要我学”转换为“我要学”,才会积极主动,兴趣盎然地加入到学习中去。

  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信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众多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按自己的意愿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自主思考,学习的过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做铺垫,教师就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在课堂上创设交往、互动的协作学习环境,有利于群体智慧共享。学生在这种人格*等的环境中,自发释放自己的生命活力,享受快乐的学习生活,从而更自觉地承担学习任务。

  由前后两次讲课对比来看,使我深刻认识到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交流,互争论、共探究,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着眼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索能力、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鉴于此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数学课堂教学,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流程。在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下,构建一个以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现象为切入点,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数学课堂教学程序和策略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7)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60篇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案1

  游戏目的.:本游戏通过“和小鱼交朋友”这一儿童化的情境,激发学生进行口算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为了能和小鱼成为好朋友自觉地进行练习,从而提高口算速度。

  游戏场景:此游戏是针对一年级学生的,需要在老师的动作指导下完成游戏,并达到游戏的目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游戏时间:5分钟左右。

  游戏难度:中级

  适合年级:本游戏适用于六年级“圆柱的认识“一课的课尾,作为对圆柱体概念的巩固及延伸。

  游戏人数:全班游戏准备:

  (1)奖品“小鱼”若干条。

  (2)游戏记录纸。

  游戏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演示:伴随着优美的轻音乐,一条条不同颜色的小鱼从左向右欢快地游过,每条小鱼身上都写有不同的数。

  师:(结合课件描述)大家快来看,咱们的电脑里游来了很多漂亮的小鱼。今天的数学课咱们就和这些小鱼交个朋友,一起做游戏!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都跃跃欲试)

  2、说明游戏方法。

  师:这些漂亮的小鱼儿可灵活了,要想和它们成为好朋友。

  大家还得花点功夫。怎么样,有信心吗?

  所有的学生都大声回答:有!

  师:那就请大家听清楚要求。等会儿屏幕的上方会出现一道题目,请你们用最快的速度算出得数,然后从这些游动着的小鱼中,找出身上写有这个得数的那条,站起来大声地说出小鱼的颜色。谁找得快又说得准,这条小鱼就成了他的好朋友。明白了吗?

  3、开始游戏。

  师:大家准备好了吗?请睁大你们的眼睛,别放过与任何一条小鱼做朋友的机会。

  课件出示题目“8+9”,同时屏幕的下方游过一条条写有不同数字且颜色不同的小鱼。

  学生计算并找小鱼,找到了就说出该条小鱼的颜色。

  教师进行评定,如果找对了,就奖给该条小鱼;找错了,就请其他小朋友帮忙重找。

  依次出现题目:15—7、6+6、13—9、10+5。

  (1)同桌轮流进行。

  师:看样子,大家都想让小鱼成为自己的好朋友,那我们就给每个小朋友一次机会。下面我们同桌两个小朋友轮流进行,先请左边的小朋友来找小鱼,右边的小朋友负责判断、记录;然后请右边的小朋友找小鱼,左边的小朋友负责判断、记录。每个小朋友都要计算5道题目,只有答对4题以上才能和小鱼成为好朋友。

  课件依次出示5道题目:13—7、5+8、10+10、17—3、6+9。

  一名学生找、另一名学生判断,然后交换进行。(两次题目不同)小结反馈,发给答对4题以上的小朋友每人一条小鱼。

  (2)游戏提示:

  本游戏把原本枯燥的口算练习融入在“和小鱼交朋友”的游戏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口算积极性,使他们在紧张而快乐的气氛中,不断提高计算能力。而且本游戏的设计让学生不仅需要计算,还需要从众多答案中找到正确答案,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的敏捷性。

  本游戏还适用于“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以及“表内乘除法”的口算练习中。

  课后思考:

  通过玩本游戏,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20以内的退位加减法,需要了解更多20以内退位加减法的口算题,可以关注下面的公众号,回复20,即可获得20以内加减法口算题一套。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8)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3篇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1

  一、教学内容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材第14页例3)

  二、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计算并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在众多方法中择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难点: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口算。

  20+10= 50-30= 13+32=

  65+27=45-24=71-53=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师:通过上面的练习,可以看到同学们对已学的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知识都掌握得很不错。今天,我们就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板书课题: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4页例3。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同学们参观世博园,来到一个纪念品商店,老板告诉同学们一个好消息,只要能正确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就能以优惠的价格购买“海宝”。你准备好了吗?来听听这两个问题,商店上午能卖出380个“海宝”,下午能卖出550个“海宝”,那么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例3)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能给出上面两个问题的算式吗?(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

  师:求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也就是求380和550的和,因此列式为380+550,求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就是求550和380的差,列式为550-380。

  师:我们前面学过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法,那么,两个式子能不能转化成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呢?说说你是如何计算的?(小组讨论,小组代表汇报,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一:380看作38个十,550看作55个十,38+55=93,一共有93个十,所以380+550=930;55-38=17,一共有17个十,所以550-380=170。

  学生给出转化思路二:把两个加数0前面的部分相加,38+55=93,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930;把被减数和减数0前面的部分相减,55-38=17,再在得数的后面添上一个0,是170。

  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和两位数的减法时,回顾了列竖式计算,大家还记得怎么做的吗?你会用列竖式求这两个数的和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3)组织学生交流讨论笔算方法。

  ①加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的数字不是8?(点名学生回答)

  ②减法竖式中,为什么百位上是4减3?(点名学生回答)

  ③列竖式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从个位算起好还是从百位算起好?(点名学生回答)

  ④列竖式计算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点评总结)

  3、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相互检查)

  660490710600120920

  190650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例3:

  (1)38+55=93 (2)55-38=17

  380+550=930(个)550-380=170(个)

  教学反思

  1.教学中重视引导,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同时,在计算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

  2.能掌握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运用,不能只会简单照搬。

  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像380+550这类题目,但将题目改为100+550,就会出现100+550=560的错误情况。将新知识转换成旧知识来学习是好的,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两个加数要统一,如果前面加数有两个0不看,那么后面加数也得有两个0不看,若其中一个加数只有一个0,那么我们只能少看一个0,减法也是一样的。

  3.重视对笔算算理和法则的讲解。

  学生虽然能较容易地将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迁移过来,但是在算理上有些糊涂。有的学生会把“从百位上退1,是100”说成了“退1当十”,教师应该对学生讲清楚笔算法则。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2、春节小明用压岁钱买一个玩具汽车39元,买一个天线宝宝75元,问他一共用去多少钱?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并在小组内互检。

  四、课堂小结

  1、在这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我们要利用这个计算方法,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你还有哪些疑问的地方?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教案3

  教学导航

  一、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材第11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能正确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2、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3、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及创新意识。

  三、重点难点

  重点: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

  难点:能正确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口算,并说出算法。(老师提问,学生齐答)

  27-6=32-9=

  35-20=50-30=

  师:真棒!大家对已学的减法计算掌握得都很到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1页例2。

  (1)创设学习情境。

  师:如果去参观“世博会”,你会选择乘坐什么交通工具呢?选择之前,先来看看三类交通工具的票价:普通快客的票价是65元,动车的票价是54元,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是48元,然后一起来做做下面两道口算题。(课件出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①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②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2)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师:问题①和②应该如何列式?(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算式:65-54,问题②算式:65-48。

  师:我们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时,把两位数拆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进行计算,相减时可以这样算吗,如果可以,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继续回答,老师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①计算过程:先算65-50=15,再算15-4=11。(板书)

  学生给出问题②计算过程:先算65-40=25,再算25-8=17。(板书)

  师:除了用口算,我们还学过笔算,哪位同学能演示下笔算过程吗?(点名学生上台板演)

  师:不错,我们还可以通过列竖式进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计算。对于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当我们口算能力还不足够时,可以用列竖式计算来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3)组织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讨论,老师总结)

  Ⅰ根据情境图中的已知条件,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吗?

  Ⅱ问题①和②中的两位数减两位数有什么区别?

  Ⅲ两位数减两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1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88 32 83 9 45 49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和不退位减法大家都掌握了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具象化教学,引导学生认识退位减法。

  对于不退位的减法学生都会做,而退位减法有小部分学生容易出错,当被减数个位不够减时,往前一位借位,相当于给这位数加上10,再进行计算。对于那些始终不明白计算方法的学生,可采用小棒图帮助他们理解。

  2、注意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为未来教学做铺垫。

  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教学中,引导学生回顾列竖式笔算的相关内容,虽然教材讲解中主要涉及口算,但后面章节的教学中列竖式笔算会继续使用。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有效巩固已学知识和方法,还能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3、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9)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篇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小数加减法,可以解决相关的简单问题,并能正确处理小数加减计算过程中需要进位或退位的算法问题。

  2.体验只需要估算就能解决的那些问题的特征,培养估算意识,解释估算的过程。

  技能目标:

  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

  情感价值观:

  在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中,体会数的运算的广度,不仅在整数的领域中可以有加减法,在其它数的领域中同样适用。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克隆技术吗?教师简介克隆技术。20xx年10月29日和31日双双和康康的自体繁殖后代,键键和壮壮 在我国山东省莱阳农学院出生了。这是键键与壮壮出生时的情况记录(出示情景图和统计表)。对此你有什么问题要提吗?

  学生自主提问,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小数加减法问题壮壮出生时的胸围是多少?

  (鼓励学生迎接挑战,认真审题,先列出算式;教师巡堂)指名列出算式:0.77+0.03 = ?或0.03+0.77=?

  二、新知学习

  探究小数加减法(进位或退位)的算理和算法。

  师:大家都正确地列出了小数加法的算式。可是我们从来没学过两个小数相加,该如何计算?现在咱们就来试一试,看谁能独立发现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生1:

  0.77米=77厘米

  0.03米=3厘米

  77厘米+3厘米=80厘米

  也就是0.8米

  生2:

  0. 7 7

  + 0. 0 3

  0.8 0

  (4)指导看书。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各有什么特点?小数相加时,为什么智慧老人特别强调小数点一定要对齐?答案是一样的吗?

  (5)现在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交流。

  (6)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因为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直接相加。第一种算法的特点是化去小数点,把小数相加变成整数相加,这同样遵循相同单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算理,第二种算法,把小数点对齐了,所有的数位也都对齐了) ,小数末尾的0 在横式中可以省略。

  (7)师:刚才在练习小数加法的时候我发现大家都有检验的好习惯,而且还有同学会用减法检验。看来这减法老师不教,大家已会了。那老师可得考考大家是不是真会了?

  三、试一试:

  1.让学生独立解决小数减法的问题。(演算中用减法演算法)引导学生:

  1)计算。

  2)反馈

  3)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加以归纳。

  2.壮壮出生时的体长比键键长多少?

  1)审题。

  2)列式。

  3)计算。

  4)反馈。

  3.壮壮出生的管围比键键长多少?

  1.独立完成。

  (学生交流答案,师总结)

  2.相互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3.反省一下自己在计算时是否自觉将小数点对齐。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95~ 97页例1、2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先计算,再说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754+3826=答案2000-493=答案

  2、引入: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今天学习小数加法。

  二、教授新课

  1、创设情景: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中,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中,*的劳丽诗和李婷夺得冠军。

  2、劳丽诗和李婷是如何夺得冠军的呢,现在我们就把当时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过这个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现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组合作

  (1)根据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你是怎样知道的,说说你的方法。

  (3)你为什么这么计算,说说具体的计算过程。

  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3、小组尝试总结: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汇报

  (1)小数点对齐

  (2)数位对齐

  (3)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数据中并没有去掉0是为了统计分数的时候能够方便比较。

  生活中还有的时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谁能举例?(价签上)

  4、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得数的小数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复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培红小学师生自己粉刷墙壁,节约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节约了120.8元。一共节约了多少元?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法的方法:(略)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是教学重点.

  (二)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法计算,是学习的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生自主探索小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作用。

  3、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兴趣,涌动长大后也要为国争光的豪情,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以小数形式记录的2004年奥运会*运动员的成绩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吗? 2004年奥运会上,我们*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现2004年奥运会上*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动作照片。

  师:你认识画面中的人物吗?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将带着我们一起回顾*跳水比赛运动员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精彩表现。准备好了吗?出发!

  继续呈现劳丽诗、李婷婷在10米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的完美的空中画面并伴随着小明的声音:10米跳台双人跳水决赛开始了,第一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是由53个一和4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们知道是几分吗?(53.4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是由49个一和80个百分之一组成的,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第二轮比赛中,劳丽诗、李婷婷获得的分数整数部分是58,小数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几分吗?(58.20)哈特利、海曼斯获得的分数在49—50之间且百分位是0的两位小数,你知道是几分吗?(49.80)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P96中间的表格。

  女子10米跳台双人决赛成绩

  国家运动员各论动作得分总成绩

  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第五轮

  *劳丽诗

  李婷53.40 58.20

  哈特利

  海曼斯49.80 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到表格中的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计学生会有以下这些答案:第一轮比赛*队领先几分?

  第二轮比赛*队领先几分?

  两轮比赛*队共得几分?

  前两轮*队领先几分?

  ┅┅

  师:大家提出这么多的有价值的问题,真是了不起,老师就从你们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咱们一起来解决,好吗?

  出示选择的问题:第一轮比赛*队领先几分?

  2、探索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谈一谈:这是一道小数减法算式,会做吗?该怎样计算?把你的想法和组里的同学交流交流。

  试一试:学生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如何列竖式?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数位对齐)

  如何计算?(从百分位减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减8不够减,从个位退1位的过程)

  竖式中的结果3.60与3.6有区别吗?(根据小数点的基本性质可将结果简化)

  3、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小明在看到第二轮比赛的成绩时,不禁大叫起来:*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是111.6分,爸爸也脱口而出:现在领先12.6分了。

  提出问题:你们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来的吗?12.6分呢?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学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试一试:独立列出竖式计算

  说一说:怎样列出竖式求出*队两轮比赛的总成绩?计算中需注意什么?继续讨论第二个问题: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组议一议、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两轮比赛*队得几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两轮比赛*队得几分,49.80+49.20=99最后把这两个结果相减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轮比赛*队领先几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轮比赛*队领先几分,58.20-49.20=9,最后把两次领先的分数加起来3.6+9=12.6。

  师:两种结果12.60和12.6一样吗?为什么?(突出小数性质的应用)

  4、概括计算法则:

  师:小明看到大家计算的干劲挺足的,特别佩服你们。他想现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回想一下刚才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自由谈一谈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数点要对齐,

  生: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哪一位满十向前一位进1,

  生:哪一位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再减,

  生: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巩固深化:

  1、继续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跳水比赛的第三轮比赛的成绩:

  师:跳水比赛第三轮的成绩出来了,根据这些成绩,小明写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这一些算式的结果,并动脑筋想一想从这些算式你知道有关跳水比赛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 12.6+6.3 82.80+111.6 76.50+9*生任选两道算式计算后再交流:从第一道算式我知道*队第三轮比赛领先了6.3分。

  从第二道算式我知道*队前三轮比赛共领先18.9分。┅┅

  2、用小数的加减法计算奥运会*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04年奥运会*运动员的一些用小数形式记录的.成绩,

  学生之间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加减计算的问题,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竖式计算。

  3、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师:用小数加减法既可解决比赛中的一些计算问题,还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哪些问题呢?各小组四人交流后再汇报:

  生:计算生活中的用水、用电、用煤气的价钱;

  生:计算购买有关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的价钱;

  生:计算家里的电话费和上网费一共多少钱?

  ┅┅

  师:小明在购买生活用品中碰到了问题,你能帮小明出出主意吗?原来,小明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可是,他的零用钱只有50元,买什么好呢?出示:

  一双运动鞋38.5元一根跳绳4.8元

  一本课外读物7.65元一瓶饮料3元

  (独立计算后交流)

  四、课堂小结:从今天这一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外作业:课本练习十六:1、2。作业本P42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

  2、合作交流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3、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迁移类推能力。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复习:

  笔算: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队来集了4075克.两个小队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读题,用竖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学习小数加、减法。

  2.情境设置:同学们交过电话费吧,小兰家一月份的电话费是37.35元,二月份的电话费是40.75元,两个月一共交电话费多少元?

  1)学生自主列去式计算,有问题可以同桌讨论(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师提问:得数是78.10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学生计算后引导学生说一说,竖式计算37.35+40.7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组讨论:例1与复习题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师提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板书:小数加法的意义)

  练一练:12.03+0.875

  试算,二个人在黑板上板书,老师也板书:

  12.03

  + 0.875

  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小数点对齐、小数点对齐有什么意义?)

  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计算小数加法?

  (由整数加法类推学习小数加法,由直观到抽象,学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迁移法对小数减法进行推导)

  出示例一的后一问:二月份经一月份多交多少元电话费?

  同桌讨论(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数3.40后现的0怎么处理?

  引导学生说一说,用竖式计算40.75-37.35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练一练:7.81-4.075

  1)教师提问:这道小数减法式题被减数的千分位上没有数,计算时怎么办?

  大家讨论,发表意见。

  2)学生尝试: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最后说明:被减数千分位上没有数可以添“0”再减,也可以不写“0”,把这一位看做“0”来计算,以后计算时,遇到这种情况也可以这样处理。

  3)大家发表意见,总结小数减法计算法则及计算技巧。

  4)引导学生总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3.观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小组合作交流,观察,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样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课堂练习

  1.练习课本P97的“做一做”题目

  小数加、减计算很容易出错,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自己做对了吗?

  2.生活实践题

  老师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师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处的奖状吗?

  四、作业布置:作业本P4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小数加减法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示:

  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加减法法则,加减法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小数加加减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题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0.6-1.6 7+2.3

  3、板演下面各题并验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问:小数加减法是如何计算呢?

  二、笔算练习

  1、完成下表,并说说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单位:元)

  根据信息说说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学生计算时,应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②计算时,可先将复名数改写成小数,然后再计算;③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检验。)

  三、解决问题

  1、王叔叔一天卖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买一个球和一个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径项目的*记录和世界记录(截至2004年1月)如下表。

  它们各相差多少?

  四、总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作业本P44

  第四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个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进一步掌握小数加减的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究获得新知之间的联系.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掌握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口算

  0.78+0.06 5.2+0.48 0.8+0.4

  1-0.27 3.8+* 1.25+0.75

  10.5-6.5 9.8+0.2 1+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

  4834-(395+988) 165+807+994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主题图

  2.自读题意(小组交流)

  3.观图后提出问题

  完成比赛,自行车运动员还要骑多少千米?

  4.集体交流解法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题)

  5.师生互动:

  师板书: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6.验证:

  叙述各自的检验方法,可用逆运算的方法,也可用计算器对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巩固新知

  1.判断下列计算题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39.9+(20.1-1054) (2)(3.74+12.6)+268-43.2

  =3.99+18.56 =16.34+224.8

  =22.55 =241.14

  (四)课堂小结

  小数混合运算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是否相同?(学生答)

  师强调:小数加减法计算时要对齐数位,养成做完后检验的好习惯.

  (五)作业布置

  作业本P45

  (六)板书设计: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 483.4-39.5-98.8 165+80.7+99.4

  =483.4-138.3 =443.9-98.8 =245.7+99.4

  =345.1(千米) =345.1(千米) =345.1(千米)

  答:运动员还要骑345.1千米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有限个例证使学生理解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能根据数据特点正确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显示小学春季运动会的场景,伴随声音响起,下一个项目是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请四年级各班做好准备。画面分别出示四年级4个班运动员50未成绩的情况表。

  2004年校春季运动会径四年级组男子4×50未接力赛选手情况:

  班级各位选手的50未成绩/秒可能的总成绩

  第1棒第2棒第3棒第4棒

  四(1)班8.48 8.54 8.52 8.46

  四(2)班8.40 8.56 8.61 8.39

  四(3)班8.32 8.68 8.70 8.36

  四(4)班8.42 8.67 8.58 8.50

  提问:根据这张表提供的信息,请你猜一猜,哪个班可能是冠军?四(1)班可能得第几呢?

  二、经历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的过程,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样化。

  师: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总成绩,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有几种方法?小组里讨论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计算出来。在黑板上演算出来。

  方法1:8.48+8.54+8.82+8.46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 =(8.48+8.52)+(8.54+8.46)

  =25.54+8.46 =17+17

  =34(秒) =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对比中感知较优的算法

  师:上述三种算法中,你认为哪一种较优?为什么?

  引导学生先自己思考,说出较优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体回答是第二种,选出几个代表都说应用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师:你能用简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总成绩吗?要求每一位学生用较优的方法,写出简算过程,并说明理由,然后集体反馈。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绩分别33.96秒、34.06秒、34.17秒(过程略)

  师:通过上面4次简便计算,你认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吗?各举3—4例说明。

  请1、2名同学将所举例子写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评判。通过多个有限的简算实例,帮助学生合情推出“加法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仍然适用”。

  交代课题:让学生齐读课题

  在口里填上适当的数:

  (1)6.7+4.95+3.3=6.7+口+4.95 (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 (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结: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真不错,现在来谈谈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获?

  (找几名学生回答后,老师作一下小结)

  作业布置:作业本P46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第105页练习十八

  课型:练习课

  教学要求:

  1、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从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数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二、简算练习

  1、在下面的里真上适当的数,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 +3.85

  10.24+8.2+1.8=10.24+(〇 〇 )

  18.76-(3.76+0.53)=18.76- 〇

  32.17-0.46-4.54=32.17-( 〇 )

  2.下面各题能用简算的就用简便方法讲算.(比赛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三、解决问题

  1、P105 4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2、P106 5

  提问[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据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3]这道题要求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4]独立完成

  [5]怎么算比较快?

  3、P106 7(同上)

  4、P106 8、9

  四、作业:作业本P47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5篇)(扩展10)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 (菁选3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数加法和减法》第47、48页。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通过在简单的购物情境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以及本节课的地位和要求,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体会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的联系,初步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用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让学生进一步增强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探索并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成功的乐趣。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是一堂计算教学课,我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按照自主探究—讨论— 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例1的情境图

  首先让学生通过观察,说说知道了哪些信息?能根据刚才观察到的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问题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相关问题及相应的算式

  2、再让学生根据上面的算式,讨论交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时相机揭示课题,并板书(小数加法和减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从现实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数学思想。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自主探索,发现方法

  1。在教学例1的第

  (1)问小数加法时。先让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尝试用竖式计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各自是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

  学生可能出现不同的算法,选取不同的算法板演,让全班交流讨论,重点讨论为什么要小数点对齐列式计算。最终得出结论: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也要数位对齐,而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2。在教学例1的第

  (2)问小数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设计理念:数学活动中,老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例题教学中,我力求体现由扶到放的思想,让学生通过讨论、判断、分析等方法进行列竖式、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学习能力。)

  3、“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计算后说说自己的做法,然后把计算结果化简,着重让学生说一说化简的结果和依据。使学生知道小数末尾有0时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进行化简。

  4。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先在小组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点吗?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设计理念: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现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做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三)、深化认识,实践应用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基础性练习:完成“练一练”第1题和第2题。

  做“练一练”第1题可以直接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一说计算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24加9。9是整数加小数,也应该把小数点对齐着算。7。56减4。56的差的小数部分是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差应该怎样化简?差是多少。

  做“练一练”第2题时,先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找出每道题中的错误,再分别改正,并组织交流。

  2。应用性练习: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央视两名青年歌手的综合成绩进行比较(相关数据的对比),看谁的表现较好!”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四)、归纳总结,提高认识

  引导学生小结所学知识,并谈谈今天的学习收获。

  通过这样的归纳与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次进行系统地整理与巩固,突出本课的重点,构建了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提高了认识。

  纵观整节课的设计,突出了让学生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这样,既体现的新课程的理念,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粗浅的预设,还敬请各位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大家!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2

  一、教学内容

  新课标四年级下册教材97页小数加、减法。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加、减法。它是数的运算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基于以上原因,所以把小数加减法放在同一个例题中进行教学。这样既突出了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节省了教学时间,使学生能以较快的速度形成小数加减的良好认知结构。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要求,教材编写分析,知识的前后联系,小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通过新旧知识的比较,使学生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掌握新知识。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所处的位置、内容以及教学目标的确定,我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

  1、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2、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具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作了课件和游戏卡片等

  五、教学时间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我采用复习导入的方法,由一题用加法解决问题的应用题让学生复习整数加减法的法则,为后面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2、谈话。激发学生求知欲望,自然过度到新课中。

  3、出示情境图。选用学生十分熟悉的购买学习用品情境和价钱,让学生从多个信息中选取自己所需要信息,并按自己的愿意提出问题,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学习的过程。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数学与课本中的数学相联系,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小组合作探究。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知识作铺垫。我准备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去尝试,留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在应用数学语言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逐渐理解“小数点对齐”和弄清“得数的末尾如何去0简写”的道理。学生有了这一自主探索的经历,就多了一次自主获取知识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合作意识。

  5、引导学生归纳计算法则。总结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分两步进行:①先让学生根据例题中各竖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这时,学生总结可能是凌乱的,不完整的。②在学生自由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序地回忆自己在进行小数计算时先干了什么(列竖式);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去掉末尾的0)。这样,不但帮助学生总结了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而且使学生懂得总结、概括的一般方法。

  6、练习和游戏的设计目的。用竖式计算练习设计,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并灵活的应用它们来解决实际问题。错题门诊设计,选择学生计算时容易出现的错误,帮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游戏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提高计算速度,拓展知识,培养团队精神。

  七、教法和学法

  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主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转变教师角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学法: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与他人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八、教学效果预测

  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并能灵活应用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说课稿3

 一、说课标:

  《新课标》指出,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地应用。同时还指出,在学习过程中要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观察,对比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因此在教学本节课时,通过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创设,让学生更加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二、说教材:

  《小数加法和减法》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这部分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以及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在今后的生活及进一步学习中都广泛的应用,所以掌握这部分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据本节课的地位及要求确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数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和学会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归纳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和抽象概括能力。

  3、德育目标: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注意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和计算法则。

  三、说教法、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知识现状采用了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从而促了他们的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既明于心又说于口。再按照自主探究-讨论-归纳这样的思路,运用知识迁移让学生发现新知,掌握新知。在自主探究、讨论中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会自学探究,并提供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让学生在体验,感知、讨论、合作、比较中灵活掌握本节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四、教学程序: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加法和减法前我对曾对班内几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发现已经有部分学生会计算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对于许多学生已知结论的课该如何去上?

  在教学安排上,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掌握程度,设计了三个教学层次: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新颖的导课,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更好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好地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我采用了去书店购书的情境导入,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书,激起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想学,为学生的继续学习搭起了现实生活与抽象数学的桥梁。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数学知识的形成有着固有的规律,逻辑性很强,不能有半点的跨越与漏洞,结合数学知识的形成特点。围绕教学重点采用了以下步骤:

  (1)让学生根据所给的条件编一步计算题,在探讨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式?中得出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从而突破重点。再将题目归纳成加法和减法两类,进一步系统的学习。

  (2)在探究加法算法上让学生讨论,得出两种方法:一种是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提问: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得出相同数位对齐的道理,为“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埋下了伏笔。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计算。竖式的摆法肯定也对,通过这两个数为什么这样摆?得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再加,而在小数加法中只要把小数点对齐就可以做到相同数位对齐。进一步突破难点,明确计算原理后,让学生试做另一道加法题,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异同,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以便学生领会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学小数的减法时我把探究知识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已发现问题,总结规律、解决问题,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学习,爱学习的目的。

  (4)“试一试”的练习让学生接触得数的小数末尾有0的情况,使学生知道一般要根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是数学学习中巩固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学生分析、解答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加深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对法则的应用,更好的领会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以便学生掌握知识并能熟练应用。

  1、础知识练习:练一练(口算),判断改错,练习二1-3

  2、应用性练习:练习二4-5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新华书店吗?其实在书店里也有许多关于数学的问题,下面就是其中之一。

  二、循序渐进,探究新知

  1、出示例题:小明在书店里看到了他喜欢的三本书,价格如下:

  《哈里波特》《快乐数学》《蜡笔小新》

  2.58元3.15元5.79元

  根据这些条件你能提出一些一不步计算的问题吗?

  2、对比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两类(加法和减法)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蜡笔小新》一共要付多少元?

  一本《蜡笔小新》比一本《哈里波特》贵多少元?

  一本《哈里波特》比《快乐数学》便宜多少元?

  3、教学小数加法计算法则

  ①出示:买一本《哈里波特》和一本《快乐数学》一共要付多少元?

  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板书算式)为什么用加法算?

  ②讨论计算方法:

  根据我们以前所学习的知识能解决吗?(可以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大堂交流)

  把2.58元和3.15元化成“分”为单位或“元、角、分”为单位的整数来计算(板书计算过程,并说出最后结果)

  摆竖式时为什么分与分,角与角,元与元对齐?(相同数位对齐)

  计算后再把结果转化为元,对于这样的算法你有何想法?(麻烦)

  你能不能直接用

  小数计算?怎样摆竖式?为什么这样摆?这和那种方法是一样的?相同数位对齐,只要把小数里的什么对齐?(板书小数加法竖式)

  第二题你会做吗?完成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

  ③讨论:通过上面两题的练习你觉得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数加法的关键是什么?

  ④小结: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加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4、教学小数减法计算法则

  ①第三、四题怎样列式?5.79-3.15你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②谁来提醒大家小数减法要注意些什么?

  ③3.15-2.58可以自己试一试

  这一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退位)小数退位应遵循什么规则?

  ④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在计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结果的小数点要怎样点?

  ⑤小结:小数减法与整数减法一样,都是把相同数位对齐,在小数减法里就是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作十再减;最后要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

  5、刚才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觉得小数加减法应遵循什么方法?(整数加减法)不同的是特别要注意什么?(小数点对齐)

  6、今天我们学的是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书上8、9页的内容,回去后大家在仔细看一看。

  7、完成“试一试”

  学生可以先独立完成,然后比较在结果上和前面几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小数末尾的0可以怎样处理,为什么?

  8、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三、深化练习、巩固新知

  1、完成“练一练”第1题。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完成“练一练”第2题。

  完成“练一练”第3题。重点交流第1、3题怎样算

  2、二第1、2、3题。

  3、判断改错:(数位不对齐的,小数末尾0没去的,减法做成加法的三种类型)

  4、做练习二第4、5题。


推荐访问:减法 加法 小数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案 菁选五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案1年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