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

2023-02-27 13:18: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喜迁莺》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翻译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

《喜迁莺》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觥船一棹百分空。何处不相逢。

  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

  译文翻译

  花落花又开,柳叶绿又衰,花开盛衰无穷尽,与我此时情相近。

  离别美酒情谊深,画船起航全成空。离别不必太伤情,人生何处不相逢。

  自今以后少知音,瑶琴朱弦不再吟。天若与我同悲凄,苍天也会霜染鬓。

  劝君此去多保重,名利场上风浪急,宦海茫茫沉与浮,古今看来梦一回。

  注释解释

  《喜迁莺》:词牌名,双调,此牌有小令和长调两体。小令起于唐人,双调,四十七字,以*仄换韵较为常见,也有全用*韵的。长调起自宋人,《词谱》以康与之词为正体,双调,103字,仄韵。又名《鹤冲天》、《燕归来》、《喜迁莺令》。此词为小令。

  觥(gōng)船:大酒杯。出自唐杜牧《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一棹(zhào):划桨一次,指大杯饮酒一次。

  天若:出自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创作背景

  词人晏殊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饱受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你倾我轧,抚今追昔感叹今古一梦。晏殊词中较少见的词意颓废消极的作品,但此处,词人在对友人的百般劝慰之中倾注了自己真挚的`情感,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词作。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词,作者将离情写得深挚却不凄楚,有温柔蕴藉之美。

  起笔“花不尽,柳无穷”借花柳以衬离情。花、柳是常见之物,它们遍布海角天涯,其数无尽,其广无边;同时花、柳又与人一样同是生命之物,它们的生长、繁茂、衰谢同人之生死、盛衰极其相似,离合聚散之际,也同样显露出明显的苦乐悲欢。“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觥船一棹百分空”,一句出自杜牧的《题禅院》诗。作者这里强作旷达,故示洒脱,以一醉可以消百愁作为劝解之辞,而“何处不相逢”,则是以未来可能重聚相慰。对友人的温言抚慰之中,也反映了作者尽量挣脱离别痛苦的复杂心态,他既无可奈何,又故示旷达。

  下片自“朱弦悄,知音少,天若有情应老”起,词情一转,正面叙写离别之情。高山流水,贵有知音,朱弦声悄,是因挚友远去,一种空虚寥落之感油然而生。“天若有情应老”,用李贺句意直抒难以抑止的离别哀伤。结拍“劝君看取利名场,今古梦茫茫”二句,是作者对友人的又一次劝解。同为相劝之语,此处内涵上却与上片不同。上片劝慰之语只就当前离别着眼,以醉饮消愁、今后可能重逢为解,是以情相劝;此处劝语却透过一层,以利名如梦为解,属以理相劝,劝解之中包含着作者自身的感受和体验。晏殊一生富贵显达,长期跻身上层,但朝廷内派别倾轧,政治上风雨阴晴,不能不使他感到利名场中的尔虞我诈,宦海风波的险恶,人世的盛衰浮沉,抚念今昔,恍然若梦。

  这首词明快、自然,读来如行云流水,与作者其它词风格迥异。其思想内核,一方面是藐视名利,一方面是寄情山水歌酒。全词抒写离情别绪中,反映了晏殊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1)

——《喜迁莺·晓月坠》原文翻译及赏析3篇

《喜迁莺·晓月坠》原文翻译及赏析1

  喜迁莺·晓月坠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拂晓的月亮坠下蓝天,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

  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

  注释

  1、喜迁莺:词牌名。

  2、坠:落下。

  3、微:疏淡。

  4、欹(qī):斜倚。

  5、馀(yú)花:馀即余,残花。

  6、埽(sào):扫去。

  7、尽从伊:这里指全由落花,任凭它飘落一地。

  赏析:

  作者:佚名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喜迁莺·晓月坠》原文翻译及赏析2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翻译

  拂晓的月亮从天空坠下,夜空云雾已经微淡,默默无语倚在枕上。梦醒仍恋芳草绵绵,雁声消失遥远天边。

  啼晓的黄莺散,零落的飞花乱,只留下寂寞画堂深深院。任落红遍地休扫它,留待跳舞人回当地毯。

  注释

  坠:落下。

  微:疏淡。

  欹:斜倚。

  馀花:馀即余,残花。

  埽:扫去。

  尽从伊:这里指全由落花,任凭它飘落一地。

  赏析

  李煜为南唐末代国君,虽不通为政之道,却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词皆妙,尤以词的成就。此词抒发春天的思念之情,写得悠然深远、余味无穷。上片“梦回”二字交待词人情感之引起,下片借场景继续抒写思念之情。这首词是其软禁生涯的泣血之作。

  词的上片写彻夜梦思的"情状与伊人消息沉沉。这汹涌而来的思念,大抵是多日以来早在心理埋好伏线,以至于入梦时,李煜也舍不得将其丢掷一旁,多情伤别,梦寐萦怀,然而梦中究竟有多少字,他只字未提。“晓月坠,宿云微”,这两句对偶,描写晓月西沉,暮云渐上,一片祥和之色与梦回后的惆怅。这种气氛使得词人便更加思念远方的人,不知不觉魂归梦中,情思悠悠,伊人之芳香弥漫在词人整个心中,在梦乡里,只见雁影在苍宇之间渐飞渐远,却没有带来任何音信,词人因此伤感。而《清*乐》中“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更与“雁声稀”、“芳草”相印证,意趣更加明晰。这两句,扩大了空间,增强了离恨,心情尤觉不宁,所以只得频频欹枕,默默无言。上片坠月余辉、微云抹岫与梦里残痕、天边芳草暗相融洽,使人感到曲折深邃,缥缈汪洋。

  下片描写冷静堂院与词人的寂寞与伤感。“啼莺散,馀花乱。”莺散花落,春天也即将逝去;雁声稀少,啼莺也纷纷振翅而去,似有别处风光更加迷人,总会比这残花乱舞的寂寞画堂增添几分生气。“片红休埽尽从伊,留待舞人归”词人不扫落花的原因有二,其一是要留给欢爱的人看看,好花到了这个地步十分可惜,来引起她的警惕;第二是要让欢爱的人明白,惜花之人对此又是多么难堪,来引起她的怜惜。总之,希望从这里来感动她。秋色已尽,想必伊人也要赶快归来,以后不再远离,道来简单,意味却是深长,因为这正是大周后去世后的第一个春天,李煜是独自度过。在这寂静之中,陪伴词人的只有寂寞,只能凭空怀念当年一幕令人心旌神摇的风景。可惜李煜自己格外清楚,他思念的大周后,是不会再回来了,将逝的春景、已经逝去的美人,终究只是一场梦,无法挽回。陆淞《瑞鹤仙》词中有这么一段:“阳台路迥(一作‘远’),云梦雨,便无准。待归来,先指花梢教看,欲把心期细问,问因循过了青春,怎生意稳?”说的很透辟,这两者虽怀念对象不同,表达男女间的心情,正可互相印证。

  这首词在“晓月”“宿云”“芳草“雁”“莺”“花”“片红”等密丽意象中,融入词人的“闺阁”之思,将寂寞深情表现的伤感而优美.

  创作背景

  李煜亡国归宋后沦为阶下囚奴,因为北宋禁令对其的严厉,所以心中产生不满却无法倾诉,所以写下这篇相思之词,来反映出其当时的内心苦痛与酸楚。

《喜迁莺·晓月坠》原文翻译及赏析3

  喜迁莺·晓月坠

  原文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馀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译文

  1.晓月:早晨的残月.别做"晚月".宿云:夜间的云.

  2.频:别做"凭".欹:音qi七,斜靠.别做"倚".

  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

  4.余花:晚春尚未凋谢的花.

  5.深院:别做"深浣",疑误.

  6.片红:掉落的花瓣.尽从:完全任从.伊:他.此处指代落花

  翻译

  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原因是:"梦回芳草"。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赏析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2)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诗词鉴赏3篇

《夜游宫·春语莺迷翠柳》诗词鉴赏1

  有人说:长大就是烦恼堆积有过程;有人说:长大就可做自己想做的事;有人说:长大就不能再任性了。长大,到底意味着什么?只有在成长中的人才明白。

  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不知不觉变得懂事、孝顺了。一天放学的路上,我和妈妈买了二斤葡萄回家。我把葡萄洗了,端到客厅,见爸爸正在看书。于是我便先摘下一颗又大又紫的葡萄,送到爸爸的嘴边。爸爸一看那又大又紫的晶莹得如玉般的葡萄,立刻会笑了,然后张大嘴巴“啊——”一口吞下葡萄,我还嚷着:“爸爸,皮儿,皮儿!”爸爸开心的笑着说:“女儿给我送到嘴边的不是一颗葡萄,而是一颗孝心!爸爸意味深长的回忆起来:“那天我下班回家,给你买了些喜之郎果冻。回到家,你吃得又甜又香。我故意逗你:‘让我吃一口,好不好?’你马上把身子扭向一边,还说了句:‘爸爸真馋!’”“啊,我还这样啊?”“现在我的女儿长大咯!”爸爸笑着说。

  在成长的过程里,我不知不觉变得开朗、大方了。有一次在外地的演讲比赛,我去参加了,在台上的我大大方方,整个演讲很流利,而且轻松又有趣,一点也显示不出我其实紧张到小腿抽筋,后来获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妈妈还把其中一段视频分享了朋友圈,没想到第二天就遇到了小学的语文老师,她走过来,笑着说:“我看了你妈妈的朋友圈,你在台上表现的真好,还记得你以前在我的课上回答问题时,羞羞答答,声音又弱又小。”老师拍拍我的肩膀,“你真得长大了!”

  在成长的旅途中,我不知不觉变得成熟,稳重了。一次课间,遇到了老同学小红,我准备吓她一下,跑过去一把抱住了她,笑着说:“小红,我这次排名可比你高了整整20名哦。”“哼,不就差了几名吗,我会赶上你的。”“我也会继续努力的。我们一起加油!”这时,我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我去小红家玩,带了一只小兔子,她也拿出一只KT猫,“我的小兔子比你漂亮多了。”我说。“我的比你的漂亮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想到这我不由的笑了,儿时的我们为了玩偶快乐,如今我们有更需要追求的事情,我真的长大了。

  在成长中,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走向成熟。成长,宛如一首歌,时刻唱响在我们生活的道路上。我,我的同学,我的父母,我的老师都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想说:长大的感觉真好!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3)

——赠别诗词鉴赏

赠别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释解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酒杯。

  诗文赏析

  这一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著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至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象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真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出来了。“唯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就都带上了感伤色彩。这就是刘勰所说的:“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文心雕龙·物色》)。“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的眼里烛芯却变成了“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的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饮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诗人用精炼流畅、清爽俊逸的语言,表达了悱恻缠绵的情思,风流蕴藉,意境深远,余韵不尽。就诗而论,表现的感情还是很深沉、很真挚的。杜牧为人刚直有节,敢论列大事,却也不拘小节,好歌舞,风情颇张,本诗亦可见此意。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4)

——《梅花》诗词鉴赏3篇

《梅花》诗词鉴赏1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大大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名利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高潮。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梅花》诗词鉴赏2

  梅花

  唐代:李煜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注释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亦指恳切深厚的情意。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未尝衔杯酒,接殷勤之欢。”《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乃使人重赐文君侍者,通殷勤。”②槛(jiàn):窗户下或长廊旁的栏杆,也指井栏。

  重(chóng):再次。

  妍(yán):美,如“争妍斗艳”。李白《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步障: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晋书·石崇传》:“崇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溉:灌、浇水。

  花:开花。名词活用为动词。

  蛾眉:女子长而美的眉毛。常作美女代称。这里借指周后。

  简析

  此诗题为《梅花》,却不是一首咏物诗,而是咏叹与梅花相关的人和事。据《全唐诗》载:“后主尝与周后移植梅花于瑶光殿之西,及花时,而后已殂,因成诗见意。”

  此诗首联起句“殷勤移植”语,即指这次移植梅花之事;“移植地”便是“瑶光殿之西”的“曲槛小栏边”。李煜、周后(即昭惠皇后)都是极富雅趣之人,又凭着帝王皇后的特殊条件,便为自己的生活极力营造出优美的氛围。他们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丝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其外,兴之所至,便有了移植梅花之事。颔联写道“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意思是记得当时还曾担心,梅花“重芳日”,只恐“不盛妍”。唯其如此,颈联便接着说:“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为了给梅花“阻风”,这两位形影相随的伴侣还特意为梅花牵开了漂漂亮亮、长长宽宽的“步障”;为了给梅花浇水,也还曾不辞“乘月”披星之劳。实指望来年能观赏到夫妻共同移植、一块浇灌的梅花的艳美风姿。可是,又有谁能料到花开前后,这正该供夫妻共赏同乐的美景良辰,而“蛾眉却不前”。尾联的这一慨叹,紧承在语流上逐层推进的前三联而发,于升至极高处的波峰浪尖,忽发哀音,跌入深潭,凄恻动人,给读者心灵以强烈冲击。

《梅花》诗词鉴赏3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南北朝:何逊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古诗简介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是南朝梁诗人何逊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凌寒独放的梅花,歌颂了梅花傲雪凌霜的高洁品质,同时借咏梅来表现自己坚定的情操和高远的志向。抒发了诗人不趋炎附势,疏枝独立不失气节的品德。这首诗运用大量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翻译/译文

  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梅花的枝叶和花朵开遍扬州。

  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注释

  ①兔园:本是汉梁孝王的园名,这里借指扬州的林园。标:标志。物序:时序,时节变换。这两句是说,在花园里是容易看出时节的变化的,其中最使人惊异、最能标志时节变化的就是梅花。

  ②拟:比,对着。这两句是说,梅花不怕霜雪、不畏风寒,在零霜下雪的时候,它就在路边开放了。

  ③却月观、凌风台:可能都是扬州的台观名。这两句是说,梅花在台观周围开得很盛。

  ④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曾遗弃陈皇后于长门宫,司马相如为她写过一篇《长门赋》。临邛:汉县名,司马相如曾在临邛饮酒,结识了卓文君。这两句是说,梅花盛开的时候可以使被遗弃者见之有感而落泪,也可以使钟情的人触景兴怀而勃发。

  上春:即孟春正月。这两句是说,梅花大概也知道自己飘落得早,所以赶在正月就开起花来了。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赏析/鉴赏

  品赏此诗须从“惊”字入手。惊,既是诗人对梅花标领物序敏锐性、准确性的惊异之情,也是赏梅人、写梅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心理表达。

  标领物序是梅花的使命,可担当此使命的环境又是其他花朵所不能承受的,“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霜愈浓,雪愈深,其枝愈挺,其花愈俏。不是吗?挺拔不屈的枝干让当空的皓月黯然失色,掩面后退;清洁俏丽的花朵让卷地的飙风收起狂暴脾气悄然隐去。悬崖百丈冰相加,浓霜大雪相侵,梅花仍毫不畏惧地踏着准确的节拍报春来了,皓月飙风能不感动吗?浓霜凝枝,轻松衔起;大雪压干,自如撑出;霜雪映衬,准时开放。大大方方的风姿,磊磊落落的胸怀,不屈不挠的气概,梅花精神在这二十字中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达。“当路”、“拟寒”、“却月”、“凌风”是人梅双关,梅能在霜雪满天的季节里含苞怒放,人也应在风雨连绵的人生路上不失时机地施展才能,干出一番事业来。“枝横、花绕”两句中“却月观”、“凌风台”是名词,而“却”和“凌”又是动词,诗人运笔之处以“名”引“动”,以“动”扬“名”,寄情寓意不见痕迹,浑然天成。这种匠心独运的剪裁,既收到了耐人寻味的效果,也向后人证明了作者在斟酌词句上的深厚功力。故而,一首吟罢泪双流的大诗人杜甫说:“颇学阴何苦用心”(阴指阴铿,何指何逊)。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则是诗人展开丰富联想的神来之笔。皓月、飙风感动了,住在长门宫的陈皇后、家是临邛县的卓文君也感动了:她们看到挺拔不屈的枝干,不由发出了人不如梅的哀叹。清洁俏丽的花朵与晶莹剔透的泪珠两相映衬,泪是花,花是泪,以酒献花,花依然,人却醉。诗人借陈皇后、卓文君的历史典故,讽刺了那些视女子为玩物,声色犬马的`无耻之徒。这同时也是诗人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控诉与呐喊。“朝洒”、“夕驻”两句看似与梅标人格的主题创意无关,但正是这神来之笔,拓宽深化了诗作的思想内涵,在笔锋突转的跌宕起伏之中抒发了诗人不把恩宠疏远看得很重、不受名利所累的冷静头脑和旷达胸怀,可以说是做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最后两句“早知应飘落,故逐上春来。”将梅标人格的感怀推向高潮。有盛必有衰,盛开的梅花终有凋落的时候,可凋落并不可怕,并不后悔,只要能够向人们报道严寒即将消退,春天就要到来的消息,尽到自己的职责,这就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就是最大最好的欣慰,更何况“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结尾与开头照应,回答了梅花为什么要担当标领物序的报春使者的设问。

  整首诗一气呵成,景融情、物传神,有思想,有韵味,盛开的梅花与诗人奔放的才情浑然一体,构成一篇雄视百代的咏梅佳作。

  明朝陆时雍之《诗镜总论》:

  何逊诗,语语实际,了无滞色。其探景每入幽微,语气悠柔,读之殊不尽缠绵之致。

  何逊以本色见佳,後之采真者,欲摹之而不及。陶之难摹,难其神也;何之难摹,难其韵也。何逊之後继有阴铿,阴何气韵相邻,而风华自布。见其婉而巧矣,微芳幽馥,时欲袭人。

  《扬州法曹梅花盛开》作者简介

  南朝梁诗人,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兰陵*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其诗善於写景,工于炼字。为杜甫所推许,有集八卷,今失传,明人辑有何水部集一卷。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5)

——中秋诗词佳句鉴赏3篇

中秋诗词佳句鉴赏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中秋诗词佳句鉴赏2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中秋诗词佳句鉴赏3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6)

——《早秋》诗词鉴赏3篇

《早秋》诗词鉴赏1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作者:

  许浑古 字仲晦,润州丹阳人,圉师之后也。大和六年李珪榜进士,为当涂、太*二县令。少苦学劳心,有清羸之疾,至是以伏枕免。久之,起为润州司马。大中三年,拜监察御史,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尝分司朱方,买田筑室,后抱病退居丁卯涧桥村舍,暇日缀录所作,因以名集。浑乐林泉,亦慷慨悲歌之士。登高怀古,已见壮心,故为格调豪丽,犹强弩初张,牙浅弦急,俱无留意耳。至今慕者极多,家家自谓得骊龙之照夜也。早岁尝游天台,仰看瀑布,旁眺赤城,辨方广于霏烟,蹑石桥于悬壁,登陟兼晨,穷览幽胜。朗诵孙绰古赋,傲然有思归之想,志存不朽,再三信宿,彷徨不能去。以王事不果,有负初心。

  后昼梦登山,有宫阙凌虚,问,曰:“此昆仑也。”少顷,远见数人方饮,招浑就坐,暮而罢。一佳人出笺求诗,未成,梦破。后吟曰:“晓人瑶台露气清,庭中惟见许飞琼。尘心未断俗缘在,十里下山空月明。”他日复梦至山中,佳人曰:“子何题余姓名于人间“遂改为“天风吹下步虚声”,曰:“善矣。”浑才思翩翩,仙子所爱,梦寐求之,一至于此。昔子建赋《洛神》,人以徒闻虚语,以是谓迂诞不信矣。未几遂卒。有诗二卷,今传。

  注释:

  一叶下:此句典出《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赏析:

  写早秋的景色和感触,能自出新意。末句从屈原《九歌·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点化,与前句天衣无缝。

《早秋》诗词鉴赏2

  《太原早秋》

  唐代: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译文

  光阴逝去,花草渐渐凋零;随着大火星渐渐西移,夏天慢慢离去。

  秋霜早早地从北方来到这里,黄河以北已经呈出一派秋天的气息。

  夜夜秋梦都缠绕着边城上空的月亮,心却随着月光回到了家乡的楼上。

  思乡之情就像这绵绵不断的汾河水,无时无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家乡。

  《太原早秋》注释

  太原:即并州,唐时隶河东道。

  岁落:光阴逝去。众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诗经·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这颗星每年夏历五月的黄昏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开始向下行,故称“流火”。时当大火流,即时当夏历七月之后。张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虫鸣。”《图书编》:“大火,心星 也。以六月之昏,加于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则下而西流矣。”

  塞:关塞,指长城。李白北游曾到雁门一带的关塞上。秋天了,他想到塞外,当早感霜威。

  云色渡河秋:云彩飘过黄河,也呈现秋色。

  故国:家乡。

  汾水:汾河。黄河第二大支流,发源于山西宁武县管涔山,流经山西中部、南部入黄河。《唐六典注》:汾水出忻州,历太原、汾、晋、绛、蒲五州,入河。《太*寰宇记》:汾水,出静乐县北管涔山,东流入太原郡界。

  《太原早秋》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早秋自然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时刻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家乡河亲人,以及渴望归乡的急切心情。这首诗设喻新奇巧妙,结构严整,感情真挚,格调高远。

  首联“岁落众芳歇,时当大伙流”。“众芳歇”中“芳”指花,就是说很多的花儿已经凋落了。在自然界中,花草之类,逢春而荣,遇秋而衰,这是自然规律。“大火”指星名,二十八星宿之一,也就是“心宿星”,居于正南,“流”指向下行,这里点出了时至七月了。诗歌开头两句借自然景物含蓄地表明了诗歌所描写的季节——早秋。从律诗的结构来说,这一联是起。

  接着进入颔联,承接首联的“早秋”。“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威”就是威力、威风,在此指秋霜很浓。“出塞”、“渡河”是地域位置。“塞”指边塞。“河”指黄河。这两句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气候。特别要注意的是诗人为了更好地表现太原自然地理条件的特点,除了用词语描写外,诗人还运用了镶嵌的修辞手法,也就是在两句末镶嵌了“早”、“秋”两字,巧妙点题。

  所谓镶嵌的修辞手法,谭永祥教授在《汉语修辞美学》中说过:“将特定的字、词镶嵌在特定的文句中,以便收到多种表达效果,这种修辞手法叫‘镶嵌’。”同时又说:“将特定的字、词置于句首或句尾者叫‘镶’,置于句中者叫‘嵌’。”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不但具有突出和强调意义的作用,而且在是文章增强趣味性和视觉的感染性。在这首诗歌中,标题中“早秋”在诗句中得到形式和内容上的照应,而且把两句通过“早”和“秋”联系起来,不但强调了诗人所描绘的“早秋”景色特点,而且在形式上得到相照应,形成对偶,使之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

  进入颈联,这一联转写作者自己。“梦”指作者的归乡之梦,“边城”指太原。对于一个远行在外作客他乡的游子来说,一到夜晚“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思归之情悠然而生,但是这个愿望不能马上实现,只能绕着边城的月亮来旋转。“故国”指故乡。虽然归家的愿望不能立即实现,但是却归心似箭,诗人的那颗心早已飞回了故乡的家园。

  尾联是合。“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悠悠”就是本是忧郁的意思,但也有情悠悠,思悠悠之意。同时,联系上一句“思归若汾水”来看,“悠悠”也有绵延不断的意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思念归家之情时时刻刻萦绕心头,就如同汾河水一样,没有一天断绝过啊。以水喻情,这是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方法,也是“流水”这一意象所蕴含的意义之一。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张说的“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李白的“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这首诗里,诗人为了强调自己的“思归”之情的深远,也通过日夜不停的汾河水不停流淌为喻,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了自己日夜思归的情怀。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注重了文题相映,特别是在颔联运用镶嵌的修辞手法,在两句的末尾分别用了“早”、“秋”两个字,匠心独运地点题并照应诗题。其次,后两句运用了明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抽象的思归之情形象化,以水喻情,连绵不断,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不断的情怀。

  《太原早秋》创作背景

  这首诗诗作于公元735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秋天。这年夏天他应友人元演之邀,同来太原,意欲攀桂以求闻达,然而辗转三晋,时历半载,终未能得到实现抱负之机会,故有怀归之意。所以写下此时抒发自己的心情。

  《太原早秋》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早秋》诗词鉴赏3

  《早秋三首·遥夜泛清瑟》原文

  唐代:许浑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漫漫长夜中泛流着琴瑟的清音;青萝轻拂好象有西风飕飕而生。

  白露凝珠的野草栖留几只残萤;秋之晨雁群掠过银河向南飞腾。

  高大的树木拂晓看来尚未凋零,阳光下遥望远山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子有一叶落而知岁暮之句;我悟到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情。

  注释

  金河:秋天的银河。古代五行说以秋为金。

  拂:掠过。

  泛:弹,犹流荡。

  还密:尚未凋零。

  淮南两句:用《淮南子·说山训》“见一叶落而知岁暮”和《楚辞·九歌·湘夫人》“洞庭波兮木叶下”意。

  赏析

  这是一首写早秋景色的咏物诗。诗人以清丽的笔调描绘了遥夜、清瑟、西风、翠萝、残萤、玉露、早雁、远山、落叶等初秋景色。在描绘过程中,诗人从听觉及视觉的高低远近着笔,落笔细致,层次清楚。无论写景还是用典,都贴切自然,紧扣“早秋”这一主题。

  诗的前四句写初秋的夜景: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漫漫长夜,荡漾着清冷的瑟音;凛凛西风,吹拂着青萝轻轻飘荡。

  “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几只残存的萤火虫,栖息在沾满白露的野草上;清秋的拂晓,一行大雁掠过星光淡淡的`银河。

  诗的后四句写初秋的早晨: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曙光初照,高大的树木依然枝叶繁茂;晴空万里,峰峦迭翠,层次格外分明。

  “淮南一叶下,自觉洞庭波。”古人说“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如今见到淮南一叶飘零,我自然感觉到:洞庭湖的秋天就要来了。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7)

——惠特曼诗歌诗词鉴赏

惠特曼诗歌诗词鉴赏1

  一个一声不响的耐心的蜘蛛,

  我注意到它在一个小小的岬角上孤零零地站着,

  注意到它为了探测四周茫茫无际的空间,

  而怎样从它自己身上发射出细丝,细丝,细丝,

  老是在抽出它们,老是在不倦地迅速发射它们。

  而你,哦,我的灵魂,被包围,被隔开,

  你站在那些无限广阔的空间的海洋中,

  不停地沉思,冒险,投掷,寻求着那些星球,为了将它们连接起来,

  直到你所需要的桥搭起了,直到那韧性的锚下稳了,

  直到你所抛出的游丝挂住了什么地方,哦,我的灵魂。

  一般人总认为惠特曼以长诗名世,以奔放质朴的风格称绝。其实也不尽然。只要细读一下《草叶集》,我们不难发现其中亦有不少神秘隽永、警奇清新的小诗。 《一个一声不响的耐心的蜘蛛》便是这类小诗中的名篇。

  这首诗作于一八六二至一八六三年间。当时《草叶集》仍处于毁誉参半的时期,诗人心灵深处常有一种世无知音的寂寞悲凉。在这种意义上讲, 《一个不声不响的耐心的蜘蛛》所表现的孤寂与寻觅应该是诗人心境的真实写照。在这首诗里,惠特曼一反往日那种雄健、豪放、明快的诗风,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坚忍而孤独的探索者的形象。

  全诗虽然两节十行, 但实际上只有两个句子。一句作起,一句作结;一句咏物,一句喻己,流吐毫不费力,而不尽之意已在篇外。在诗人笔下,我们看到一只孤零零的蜘蛛爬在一块荒僻凄清的海角上。它深陷于波涛汹涌的大海的包围之中,孤立无援。但是它却不愿在绝望中等待,而是面对茫茫无际的大海苦苦地、耐心地探索着。它不断地从体内排出长长的丝来,试图把它们编织成一座通向大洋彼岸的桥,在海天之间找到希望。这里浩翰的大海与渺小的蜘蛛形成鲜明的反衬。壮阔者愈见壮阔,渺小者愈见渺小。仅寥寥几笔,诗人便将深邃悠远的意境、苍凉静谧的气氛和蜘蛛不甘寂寞、努力探索的形象生动地点染出来。紧接着,诗人笔锋一转,顺势托出全诗主旨,慨叹起自己在人世间的环境来。在这广阔的世界上他不是同样象只挂在游丝上的蜘蛛吗?他不是同样在执著地追求着希望,寻觅着知音吗?他苦思冥想,不断探索。他真希望有一天他的游丝能“挂住什么地方哟,哦,我的灵魂。”好一个荡气回肠的“哦”字,它既表达了诗人心底真切的愿望,也道出了诗人灵魂深处的孤寂苍凉。

  这首诗构思新颖,比喻准确,衔接浑成,读后使人感到形往神留。如果把这首诗同诗人的《自己之歌》作一个比较, 我们不难发现这两首诗的风格、情调迥然不同。难怪有些评论家会觉得这首诗不象是出自惠特曼那粗犷豪放的歌喉,而更象是出自狄金森那纤细娇弱的手。 其实这并不奇怪, 因为惠特曼的诗才和驾驶文字的能力是多方面的。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扩展8)

——李商隐瑶池诗词鉴赏

李商隐瑶池诗词鉴赏1

  【原文赏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解

  1、八骏: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评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

  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推荐访问:鉴赏 诗词 喜迁莺 《喜迁莺》诗词鉴赏3篇 《喜迁莺》诗词鉴赏1 喜迁莺宋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