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2023-01-09 13:12: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长相思》教学设计1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完整文档)

《长相思》教学设计1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4、小结: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4、小结: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写了南方将士在出塞的路上,因北方的风声雪声而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教学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境入情。读中感悟,读议结合,读写结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充分想象,充分表达。主要抓住“故园无此声”来反问和追问,在反问中展现了行军艰难之境,感受行程之中“身”的累,在追问中大胆设想了故园温馨之境,词中短短的五个字“故园无此声”,并未直接写故园却胜过千言万语,正是作者的巧妙之处。两种情境的碰撞自然会出现强烈的反差,在巨大的反差对比中便自然悟出了词情,真是难眠之时心好苦。而开课的写作背景又很好回答了要忍受这种思乡之苦的原因,只有——长相思。最后在学生的深情朗诵中结束。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会生字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并背诵。能感知词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学习作者表达感情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看注释、插图,查阅资料,想象,对比等方法进入词境,感悟词情。

  情感与态度:

  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进入词境,感悟词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两首背景音乐,一首伤感,一首轻快。自制演示文稿。

  教学流程

  一、介绍写作背景,引入文本。

  纳兰性德被誉为“清代第一词人”,在他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盛京(沈阳)途中,写下了《长相思》这首词,成为了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二、初读《长相思》,感知大意。

  1、读准读通。(抽生读,相机指导)

  2、结合注释、插图了解词的大意。(讨论交流)

  3、把自己的体会融入其中,争取读出词的韵味。(各种形式展示)

  三、反问“故园无此声”,品行军之艰难。

  出示:“故园无此声”一句

  1、“故园”指什么?

  2、“此声”指什么声音?

  3、“故园无此声”,反问( ? )有此声(读词的上阕找答案)

  (1)山水之间有此声

  ①看插图结合想象,说说可能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②“山一程,水一程”是翻过一座山,涉过一条河的意思吗?你还感受到什么?

  ③带着感受朗读。

  (2)榆关那畔有此声

  ①行军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是榆关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②想象关外会是怎样的情景呢?还会有哪些困难?

  (3)千帐之外有此声

  ①看插图结合想象,描绘“夜深千帐灯”的情景。

  ②交流感受。

  ③带着感受朗读。

  小结

  师: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生:山一程,水一程。师:耳畔唯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清寒的时节,苍凉的去处,目的地还在榆关那边。生:身向榆关那畔行。师:耳畔更是?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生:夜深千帐灯。师:不绝于耳的仍是?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是多么的艰难啊!

  四、追问“故园无此声”,忆故园之温馨。

  “故园无此声”,故园有( ? ),(轻快的音乐渐起)任由学生发挥想象。

  师:在夏日纳凉的庭院里……在全家团圆的中秋之夜……携妻儿到野外游玩……邀友人闲聊畅饮……

  生交流想到的画面和感受。

  五、两相对比,悟心碎之情。

  1、师:故园没有这样的风雪交加,故园不会有这样的卧不成眠,故园不会这样的寒冷孤寂……故园有的是宁静详和,故园有的是亲友关爱,故园有的是温暖舒适……难怪在这样一个寒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夜晚会:(生读)“聒碎乡心梦不成”

  问:这颗被聒碎的心是怎样的心?

  2、创设情景写话,体验思乡之切。(伤感的音乐夹杂着寒风朔雪之声)

  万丈穹庐下安扎着营帐,帐内灯光点点,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一更接一更,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我们走进一个个军帐去看看吧:两个小战士索性嘀咕起来……一个老兵在帐内辗转反侧……站岗的哨兵眺望着故乡的方向……一位将军在油灯下写起了家书……纳兰性德……

  把自己想到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一下。生交流。

  3、问:纳兰性德如此思念故乡,他为何要离开故乡?为何不赶快回到亲人身边去呢?

  生交流后,回到开课的写作背景齐读。

  结束语:身在旅途,军营帐篷中,作为贴身侍卫,侍君保皇,是义不容辞的天职。但这并不妨碍作者的思乡之情呀!特别是在这样一个风雪之声聒碎乡心的难眠之夜,真是“身在军营心系故园”啊,只有——长相思!(生感情朗诵全词)

  板书设计:

  行军之艰难

  ↓

  长相思

  ↑

  故园之温馨

《长相思》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

  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齐读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 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简单介绍山海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板书设计:

  身向榆关 (难)

  长相思

  心在故园 (苦)

《长相思》教学设计4

  教材解析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词的上阙记叙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下阙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

  纳兰性德是位清朝的词人,离孩子很远,加上他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无法改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内心细腻又多愁善感,这样复杂的情感,孩子更难理解。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在不断的朗读中去理解词意,感受情感。我个人会觉得在理解词意这点是我这堂课做比较好的。在理解词意上,我希望不影响诗词的意境,从景物到整体,想象词中的画面,想象词以外的画面——故园。最后辅以纳兰性德的生*简介,引导学生理解纳兰性德的不得不离别的无奈、痛心。课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营造离别、伤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榆、畔、聒”等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3、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词人的思绪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乡愁这一永恒的话题。请跟我一起读几句诗吧!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乡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报*安的话语;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乡愁的听到芦管声后那一个个眺望故乡的身影。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看看他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3、现在,请大家朗读《长相思》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争取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努力把词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二、读准《长相思》

  请生读词,师相机引导。

  (1)“更”字读得很准确,第一声,古时一晚上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聒”是个生字,本来指的是声音吵闹,在这里指风雪声。

  (2)他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句时,停顿停得好!他是怎么停的?(你们听得很认真)

  (3)读古诗词,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课题“长相思”,怎样才能读出韵味来?(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内心中无尽的愁绪,你已经走进纳兰性德的心了)我们模仿这两位同学,带着这种韵味,齐读《长相思》。

  三、读懂《长相思》

  1.字正腔圆,停顿有序,感情真切!现在请大家结合书后的注释,想想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引导——远行。词人为什么会远行呢?看了他的简介,你会有所明白。

  在出塞的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景色,请大家默读《长相思》,找找词中出现哪些景象。

  (点击幻灯片)他走过了山,走过了水,每走一程,都意味着离家乡更远了。但是他只能前行,向着哪里前行?(点击幻灯片)——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是什么地方?——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路途遥远,到了晚上他们住在哪里?(幻灯片)——营帐。怎么形容营帐的?——夜深千帐灯。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在这个晚上,他们过得顺利吗?——不顺利,遇到了风雪。(播放风雪声)风雪声烦扰着他,让他睡不着觉,入不了梦,他说——聒碎乡心梦不成。而在他的故园里,有这样的风雪声烦扰着他吗?——没有。他说:故园无此声。

  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说一说这首词所描写的画面?

  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诗的理解如何。

  2.板书“身”,词人的“身”在哪里?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山海关、高山、船、营帐……)板书:身在征途

  3.板书“心”,词人的“心”在哪里?板书:心在故园

  4.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身”远离故园,而“心”思念故园,那种矛盾、痛苦又煎熬的感情,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词。

  四、创设情境,感受词情

  1.听了两遍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我被大家的朗读深深吸引了,我也想读。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安静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词中的画面。

  师配乐范读。

  在听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然而,在词人的记忆中,故园里的生活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慈母手中线”“何当共剪西窗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拿起笔,请任选一幅图,在纸上写一写词人故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场景。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时此刻,这些画面全都破碎了,甚至他都无法去梦中寻找那美好的生活!

  板书“碎”带着这份浓到心碎的乡愁,让我们再读这首词。

  2.师引读,请生再读《长相思》(播放音乐《穿越时空的思念》)

  (1)在这里,没有妻子的依依相伴,没有窗下的窃窃耳语,只有

  (2)在这里,没有母亲的慈爱目光,没有母亲的声声叮咛,只有

  (3)在这里,不能再和我的好友纵情欢笑,畅饮高歌,只有(完整)

  3.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五、拓展延伸,深入词心

  1.是啊,这样一颗复杂的心,很难想象是来自纳兰性德这样一位皇家贵胄的身上。(出示纳兰性德简介,请学生读第一段。)可是他却偏偏如一枝孑然于世的寒梅。(请学生接着读第二段)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不愿享受这被束缚的荣华。(请学生接着读第三段)

  说到这,再读这首词,你是否有疑问?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纳兰性德?(他对故园有深沉的爱,他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还要离开家。)

  2.其实,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他还写了一首词——《菩萨蛮》,在词中,他这样问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展示诗句)

  3.你觉得还有谁会这样问诗人?(妻子、朋友、父亲、儿子……)

  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身向榆关那畔行”

  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身向榆关

  但是,为父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为你撑起这片天,我只能……

  但是,这是儿作为御前侍卫的责任啊!我只能“身向榆关那畔行”

  4.想一想,词人真的“轻离别”吗?

  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5.是啊,他哪里是轻离别,明明是重离别!他只是重任在肩,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就在这样一个思绪万千的夜晚,纳兰性德提笔写下这首装满思念的《长相思》。

  感谢大家一堂课经常的配合,我们互相引领,穿越时空,走进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最后,让我们回到题目,在朗读声中结束这堂课!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

  师引:故园心,梦不成,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相思》这堂课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在诗词教学中一直有个难点——如何在不影响诗词的情感、氛围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词意,我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找词中的景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他们去想象画面,想象场景,比如学生说在路上有山,有水,那我除了辅以相关的图片外,大家思考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崇山峻岭,波涛汹涌,也就能理解到路途艰辛,词的意思学生能够理解了,并且能够带着画面感去说出来,而不是生硬的翻译。

  只想象词中的画面去理解情感是不够的,要引导孩子想象词以外的画面,那就是词人提到的思念的故园。我选取纳兰性德词作中他自己所描写的一些美好的生活场景,如“被酒莫惊春睡意,赌书消得泼茶香”,让整堂课的诗意更加浓厚,故园的美好和此时的痛苦,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出示纳兰性德的三段简介,皇室贵胄的显赫出身和他内心深处的无限孤独,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他的矛盾,理解纳兰性德不得不离的无奈的痛苦。最后,让孩子写一两句想对纳兰性德说的话,再回到课题长相思,在朗读中回味整首词内容和感情。课堂中有三处背景音乐的播放,营造了很适合的氛围,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很投入,师生配合比较完美。

  当然课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对学生朗读指导上,过于重情感的带入,而忽视引导朗读时的抑扬顿挫,使得读的时候显得比较*。第二个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比较单一,重复的部分的比较多,而对学生思维延伸的引导比较少,导致有些问题,需要我最后的总结学生才能完全明白。今后也会不断学习,让教学,诗词教学更好的开展。

《长相思》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学会“榆 畔 帐”三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词的大意。

  4、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重点难点:

  1、感知词的大意,懂得诗句的意思。

  2、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师:同学们,在李白的眼中,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家乡*的徐徐春风。那么,在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词,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师简介,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你还知道哪些词牌名呢?

  长相思分为上阙和下阙两个部分,内容多为思念家乡或者思念亲人。

  4、简介纳兰性德。

  二、整体感知

  1、①(指名读)谁来读一读?小黑板出示生字词:

  榆关 那畔,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

  ②解释字词。

  2、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再读,解决诗歌节奏。

  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这首词有节奏地读一读,

  三、学习诗句

  (一) 默读

  请大家默读这首词,联系书上的插图和注解,想想这首词主要在讲什么。

  (二)学习上阙

  请一个同学读词的上阙。

  1、谁来说说,作者身向何方?(板书:身)

  在榆关

  2、那山海关是他们最终的目的地吗?

  你是从哪个词语知道的?(那畔)

  是的,……(简介背景)。

  3、山 一程,水一程,

  是啊,山一程,水一程,你从“一程一程”体会到了什么?

  我们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万水千山,跋山涉水,山高水长,……)

  在这万水千山的长途跋涉中,他们可能遇到什么困难?(路陡,山高,水深 ……)

  4、现在,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上阙的意思?

  5、指导朗读。

  指名读,读出行军的艰难来。

  从你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了将士们“山一程”的 爬山之难,谁还能通过朗读体现“水一程“的涉水之难呢?

  齐读。是啊,行军多难啊 !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和纳兰性德一起艰难行军的将士们,来,把上阙读一读。

  (二)学习下阙

  是啊,夜深了,劳顿了一天的将士们本该在营帐里好好休息,为什么他们营帐里的灯还亮着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词的下阕,边读边思考这个问题。

  1、为什么灯还亮着?

  2、是什么声音勾起了他们的思乡之情呢?

  3、这样的声音在将士们听来好听吗?哪个词告诉你声音嘈杂不好听?(聒)

  你是怎么体会的?(出示风雪画面)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故园无此声

  好一个故园无此声!那故园指哪里?故园会有什么?

  想想故园会有什么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 它写下来。

  (故园有什么样的什么,有……的……,还有……)

  5、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下阙的意思?

  6、谁来读一读下阙

  是啊,在这风雪交加的夜晚,故园那美好的画面全都碎了,故园那美好的情景全都碎了,纳兰性德连梦都做不成了啊!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这是怎样一种身心分离的痛苦啊!

  指名与师合作读。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小河,这里只有(生:风一更,雪一更……)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熟悉的大槐树,这里只有……

  师:在这里,没有故乡那慈祥的父母的呼唤,这里只有……

  谁还想再读?假设你就是纳兰性德,正在忍受思乡之苦的纳兰性德。

  齐读。

  四、配乐读,悟感情

  纳兰性德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他在忍受着身心分离的痛苦啊,同学们,身向榆关,心却在故园的仅仅是纳兰性德一个人吗?

  全班一起读。(同学们,现在,你们就是正在风雪之夜苦苦思念家乡的将士们,我们有感情地读一读)

  1、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们把整首词连起来读一读。

  2、范读(配乐):

  3、男生女生读,齐读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亲人的絮絮关切,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皎洁的月光,没有在皎洁月光下和妻子依偎在一起的那一份幸福,那一份温暖,这里只有——

  在这里,没有牧童的 短笛,没有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声笑语,这里只有——

  4、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齐读)长相思

  师: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齐读)长相思

  师:爱故园,思亲人,字字化作——

  生:(齐读)长相思

  五、拓展

  搜集表达思念家乡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唱一唱。

《长相思》教学设计6

  设计理念:

  语文,是洋溢着灵性的美!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在*等交流中来感受和积累这一美的过程。*古代经典诗词,更是灵性与唯美的集中体现,所以理解这首词时要让学生借助注释,结合画面展开丰富的想象,体会诗人的心情,读出诗的韵律美,体会诗的内涵。在感悟诗词要多去“会”、去“意”、去“悟”,少一些支离破碎的分解,多一些体验诵读!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生字,能从字正腔圆的、通顺流畅的朗读过渡到情感诵读,培养语感。

  2、通过想象画面、情景体验和诵读的方法,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和人性之美。

  3、初步了解诗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古代经典诗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在想象、情景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相思之情。

  教学难点

  在想象中构建“征途”、“故园”情景,体味“思乡情”。

  导学案:

  1、读准这首词。能正确读写“榆关、那畔、千帐、聒碎”等词语。

  2、借助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等,感知这首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边读诗词边展开想象,体会作者在征途中是怎样的情景,心情是什么样的?

  4、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之前我们已经读准了这首古诗,现在我们再来读,要注意诗的节奏,做到字正腔圆。

  二、品悟古诗

  1、过渡语:长相思啊长相思,作者为什么要如此的长相思呢?学词只有印象和感受还不行,这还需要走进词人的心灵世界。现在请大家在走进课文,细细感悟作者的内心世界。

  2、你都是用哪些方法理解古诗,总结(多读几遍、借助注释、结合插图)

  3、学生自由理解。

  4、师:说说作者的“身”在哪里?(板书:身在征途)

  征途中,作者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联想,构建“征途”意象。

  开放思维,创造想象,描写浪漫生活,构建“故园”意象。

  小结:一个远离,一个牵挂,远离越久,牵挂越长,征途越远,相思越长,所以题目是《长相思》。

  5、师谈话:美好而浪漫的画面和场景,却在现实中破碎,在征途中破碎,只有“聒碎乡心梦难成” (板书:碎)

  指导悟读。谁来再读读《长相思》?

  在这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杨柳依依,春暖花开,没有亲人的关怀和问候,只有——

  在这里,晚上,没有皎洁的月亮,没有甜美的饭菜,更没有和妻子,儿女一起的温暖与幸福,只有——

  在这里,没有(学生写的场景)只有——

  6、齐读。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风一更,雪一更,更更都是——长相思,请同学们想象画面,进入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心灵,齐读《长相思》。

  三、拓展升华

  师谈话:同学们,词读到现在,我已经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声中带情),那么作者作为一名出生于宦官之家,书香门第的才子,又是名门望族,为什么还要忍受相思之苦、相思之痛,这是为什么?

  交流资料: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洲正白旗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官一等侍卫。生*避谈世事,故词也主要写离别相思及怨夏悲秋等个人生活感受。词的风格直抒胸怀,婉约清新;但过多哀思,情调消沉。

  四、课堂总结:

  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长相思》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地诵读《长相思》,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通过边读边想象、情境诵读等方法品味诗人身在征途、心在故园的凄婉情思。

  3、了解“故园”催生的丰富意象及文化内涵。

  【教材分析】

  康熙二十一年,身为御前侍卫的纳兰性德扈从康熙去往山海关外的盛京(沈阳)祭祖。词的上片从“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来说明身离故乡之远;下片以“风一更,雪一更”来渲染作者此时孤寂情怀。风雪打断了他思乡之梦,懊丧之余,他更加怀念故园的宁静详和。本首词表达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缠绵悱恻,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虽然写旅途思乡,却也写得悠长动情。

  【教学过程】

  一、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长相思》这首词。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词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字正腔圆。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词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好,自由读《长相思》,开始。

  二、请同学读读《长相思》

  三、全班齐读《长相思》

  四、读到这儿为止,你感觉到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感情?

  诗人对家乡的思念

  五、再次朗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配《琵琶语》)

  六、理解词意

  1、作者的身在哪里?

  作者的身经过的七个点,他经过了崇山峻岭,他经过了大河小川,他经过了山海关外,经过了军营的帐篷,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

  2、白天,这支队伍走了一程又一程,到了夜里,他们驻扎下来。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夜深千帐灯

  壮观、苍凉

  3、作者心在哪儿?

  心系故园

  4、作者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看着征途中的作者,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风雪交加、帐篷里的士兵思念亲人,无法入睡。

  5、自由朗读词的下阕

  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

  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好一幅恬静安闲的村居图。

  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享受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啊!

  6、古往今来,有许多诗人词人饱含深情地写下他们的故园,请同学举说说。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长相思》教学设计8

  一、借助注释,读懂词意

  1、导入:

  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到了张籍的笔下,乡愁又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

  2、读准《长相思》:

  反复诵读后讨论: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印象和感觉?

  3、读懂《长相思》:

  带着这些印象和感觉,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

  讨论: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征途)你从哪儿读懂这是在行军途中?作者的“心”又在哪里?(心在故园)你是从哪儿读懂的?

  4、小结:

  身在征途,心系故园。我们可以想见作者的那份矛盾、痛苦、煎熬的感情。怀着这份感情,齐读《长相思》。

  二、展开想象,读出词情

  1、想象上阕的情境:

  自由朗读词的上阕,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

  2、自由朗读词的下阕,如果身在故园,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选择一个画面,一种场景,用手中的笔、更用心中的情把它们写下来。(音乐、画面)

  3、对比引读:

  但是,这一切现在有吗?没有。有的只是──故园啊,我的故园,在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去郊外踏青、放飞风筝。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朝思暮想的故园,当明月东升的时候,我们一起围坐在庭院里,数着一颗一颗闪闪的星星。可在这里,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故园啊,我美丽温馨的故园,当朋友相聚的时候,我们一起畅饮,一起高歌,那时多么快乐啊!可在这里,这一切都不复存在,有的只是──(指名朗读词)

  4、小结: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齐读《长相思》。

  三、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1、质疑问难:

  词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2、互文印证:

  这次出行,纳兰性德写下了好几首诗词。在一首《菩萨蛮》的词中,他留有这样的词句:“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长亭外,杨柳依依,哀怨的妻子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古道边,芳草萋萋,伤感的朋友深情地问他──(齐读此句。)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齐读: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月光下,秋风瑟瑟,孤独的纳兰性德深情地问自己──(齐读此句。)

  3、回归课文:

  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吗?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4、就这样,纳兰性德将自己对故园的无限思念和依恋写进了这首感人肺腑的《长相思》: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

  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

  生读:长相思。

  师引: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作──

  生读:长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9

  教材解析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作为康熙皇帝的御前侍卫随驾出行时写下的一首诗,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描绘出将士长途跋涉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词的上阙记叙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状。下阙描绘行程中的夜景,风雪之声将梦境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设计意图

  纳兰性德是位清朝的词人,离孩子很远,加上他自己内心的追求与无法改变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他内心细腻又多愁善感,这样复杂的情感,孩子更难理解。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在不断的朗读中去理解词意,感受情感。我个人会觉得在理解词意这点是我这堂课做比较好的。在理解词意上,我希望不影响诗词的意境,从景物到整体,想象词中的画面,想象词以外的画面——故园。最后辅以纳兰性德的生*简介,引导学生理解纳兰性德的不得不离别的无奈、痛心。课堂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营造离别、伤感的氛围,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

  教学目标

  1、认识“榆、畔、聒”等三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更”。

  2、有感情地朗读词,并背诵词。

  3、能说出《长相思》的意思,试着体会词人的思绪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乡愁这一永恒的话题。请跟我一起读几句诗吧!李白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愁是疑是地上霜的皎洁月光。岑参说——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乡愁是那一句句向家人报*安的话语;李益说——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乡愁的听到芦管声后那一个个眺望故乡的身影。这堂课,我们将走进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看看他眼中的乡愁是什么样的。

  2、《长相思》既是这首词的题目,也是词牌名。

  3、现在,请大家朗读《长相思》两遍,第一遍注意读准每个字音,争取念得字正腔圆。第二遍努力把词句读通顺,注意停顿。

  二、读准《长相思》

  请生读词,师相机引导。

  (1)“更”字读得很准确,第一声,古时一晚上五更,每更约两小时。“聒”是个生字,本来指的是声音吵闹,在这里指风雪声。

  (2)他在读“身向榆关/那畔行”一句时,停顿停得好!他是怎么停的?(你们听得很认真)

  (3)读古诗词,我们不仅要读正确,还要读得有节奏,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比如课题“长相思”,怎样才能读出韵味来?(我仿佛感受到了你内心中无尽的愁绪,你已经走进纳兰性德的心了)我们模仿这两位同学,带着这种韵味,齐读《长相思》。

  三、读懂《长相思》

  1.字正腔圆,停顿有序,感情真切!现在请大家结合书后的注释,想想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引导——远行。词人为什么会远行呢?看了他的简介,你会有所明白。

  在出塞的路上,他见到了许多景色,请大家默读《长相思》,找找词中出现哪些景象。

  (点击幻灯片)他走过了山,走过了水,每走一程,都意味着离家乡更远了。但是他只能前行,向着哪里前行?(点击幻灯片)——身向榆关那畔行。榆关是什么地方?——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路途遥远,到了晚上他们住在哪里?(幻灯片)——营帐。怎么形容营帐的?——夜深千帐灯。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在这个晚上,他们过得顺利吗?——不顺利,遇到了风雪。(播放风雪声)风雪声烦扰着他,让他睡不着觉,入不了梦,他说——聒碎乡心梦不成。而在他的故园里,有这样的风雪声烦扰着他吗?——没有。他说:故园无此声。

  哪位同学可以用自己的话为我们说一说这首词所描写的画面?

  老师有两个问题想问大家,看看大家对诗的理解如何。

  2.板书“身”,词人的“身”在哪里?你是从哪儿读出来的?

  (预设:山海关、高山、船、营帐……)板书:身在征途

  3.板书“心”,词人的“心”在哪里?板书:心在故园

  4.纳兰性德身在征途,心在故园,这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身”远离故园,而“心”思念故园,那种矛盾、痛苦又煎熬的感情,让我们再读一遍这首词。

  四、创设情境,感受词情

  1.听了两遍我们班学生的朗读,我被大家的朗读深深吸引了,我也想读。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安静听老师读一遍,边听边想象词中的画面。

  师配乐范读。

  在听的过程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然而,在词人的记忆中,故园里的生活是不是这个样子的?

  请大家看这几幅图:“慈母手中线”“何当共剪西窗烛”“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拿起笔,请任选一幅图,在纸上写一写词人故园的`生活会是怎样的场景。

  天伦之乐,温馨融融,多美好的生活。但是此时此刻,这些画面全都破碎了,甚至他都无法去梦中寻找那美好的生活!

  板书“碎”带着这份浓到心碎的乡愁,让我们再读这首词。

  2.师引读,请生再读《长相思》(播放音乐《穿越时空的思念》)

  (1)在这里,没有妻子的依依相伴,没有窗下的窃窃耳语,只有

  (2)在这里,没有母亲的慈爱目光,没有母亲的声声叮咛,只有

  (3)在这里,不能再和我的好友纵情欢笑,畅饮高歌,只有(完整)

  3.读到这里,你们感受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思念、期盼、破碎、煎熬、痛苦、伤感……)

  五、拓展延伸,深入词心

  1.是啊,这样一颗复杂的心,很难想象是来自纳兰性德这样一位皇家贵胄的身上。(出示纳兰性德简介,请学生读第一段。)可是他却偏偏如一枝孑然于世的寒梅。(请学生接着读第二段)他不是“人间富贵花”,他不愿享受这被束缚的荣华。(请学生接着读第三段)

  说到这,再读这首词,你是否有疑问?有没有什么问题想要问纳兰性德?(他对故园有深沉的爱,他经常问自己,为什么还要离开家。)

  2.其实,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他还写了一首词——《菩萨蛮》,在词中,他这样问自己:“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展示诗句)

  3.你觉得还有谁会这样问诗人?(妻子、朋友、父亲、儿子……)

  但是,圣旨铁定、君命难违呀!我只能“身向榆关那畔行”

  但是,报效朝廷、建功立业是男子汉的理想呀!我只能“身向榆关

  但是,为父是家里的顶梁柱,我要为你撑起这片天,我只能……

  但是,这是儿作为御前侍卫的责任啊!我只能“身向榆关那畔行”

  4.想一想,词人真的“轻离别”吗?

  再读《长相思》,用心体会。

  5.是啊,他哪里是轻离别,明明是重离别!他只是重任在肩,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就在这样一个思绪万千的夜晚,纳兰性德提笔写下这首装满思念的《长相思》。

  感谢大家一堂课经常的配合,我们互相引领,穿越时空,走进了纳兰性德的内心世界,最后,让我们回到题目,在朗读声中结束这堂课!

  师引: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生读:长相思。

  师引: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生读:长相思。

  师引:故园心,梦不成,字字化作──生读:长相思!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长相思》这堂课我主要从读准词、读懂词、感受情感、读懂作者内心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每个环节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来推进。第一读读准,第二读读出节奏感和韵味,第三读读懂这首词讲的是什么。在诗词教学中一直有个难点——如何在不影响诗词的情感、氛围前提下,让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词意,我用的方法就是让孩子找词中的景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我相机引导他们去想象画面,想象场景,比如学生说在路上有山,有水,那我除了辅以相关的图片外,大家思考什么样的山,什么样的水——崇山峻岭,波涛汹涌,也就能理解到路途艰辛,词的意思学生能够理解了,并且能够带着画面感去说出来,而不是生硬的翻译。

  只想象词中的画面去理解情感是不够的,要引导孩子想象词以外的画面,那就是词人提到的思念的故园。我选取纳兰性德词作中他自己所描写的一些美好的生活场景,如“被酒莫惊春睡意,赌书消得泼茶香”,让整堂课的诗意更加浓厚,故园的美好和此时的痛苦,对比一下子就出来了。

  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出示纳兰性德的三段简介,皇室贵胄的显赫出身和他内心深处的无限孤独,学生就能够感受到他的矛盾,理解纳兰性德不得不离的无奈的痛苦。最后,让孩子写一两句想对纳兰性德说的话,再回到课题长相思,在朗读中回味整首词内容和感情。课堂中有三处背景音乐的播放,营造了很适合的氛围,学生在整堂课中都很投入,师生配合比较完美。

  当然课堂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对学生朗读指导上,过于重情感的带入,而忽视引导朗读时的抑扬顿挫,使得读的时候显得比较*。第二个也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就是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比较单一,重复的部分的比较多,而对学生思维延伸的引导比较少,导致有些问题,需要我最后的总结学生才能完全明白。今后也会不断学习,让教学,诗词教学更好的开展。

《长相思》教学设计10

  教学目标:

  1.能字正腔圆、有板有眼地诵读《长相思》,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

  2.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及生活时代,掌握词的内容

  3.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重点:在想象、质疑和情境诵读中,体验诗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诗人天涯行役的相思之苦和相思之深。

  教学难点:在移情想象中建构“故园”的丰富意象,体味“故园”的文化意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人,总会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是人世间美好的感情。引领学生背诵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那么清代词人纳兰性德是怎么表露自己的思乡之情呢?

  2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三首——词:《长相思》

  4.解题。质疑。

  (1)“相思”什么意思?(思念)(2)“长相思”就是什么意思?(读题)

  (3)学生根据预习搜集的资料了解作者,及生活年代。

  (4)看到这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长相思》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提醒读音的词语:聒更

  1)查字典理解“更”的意思。

  2)理解“风一更,雪一更”

  3)小结学法。

  3.指名读,评价并讲明该怎样停顿,把词读有板有眼。

  4.(出示词,划出节奏)齐读。注意停顿节奏,及上下阙的停顿。

  5.出示山水,山海关,风雪,千帐灯,故园等图。边看图边有感情地读。

  (三)感知词意

  1.边默读边试着去想一想这首词大概在讲什么意思。

  提问:a、作者为什么会思念故乡和亲人呢?(板书)

  b、作者的身在哪里?从哪里知道?这一路他是怎样走过来的?(指名多位学生回答)

  师小结:他身在山海关、高山上、岸边、船上、帐篷里。他经过了崇山峻岭,经过了悬崖绝壁,经过了荒山野岭,经过了险滩急流,他还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这就是作者的身在何方。一句话:“作者的身在征途上”。(板书:身在征途)

  c.作者在行军队伍在征途中可能遇到什么困难?从词中你知道什么?

  d.作者心在哪儿?

  2.作者的乡愁是由什么景物勾起的?

  3.感受词的大意后,怀着相思之情,齐读《长相思》。

  4.想象词的意境。

  5.想象作者故园的情景,并说一说。

  6.对比故园美好的生活画面,现在他在异乡的情绪会是什么样的呢?

  带着自己的体会,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词。

  (四)拓展。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读到现在为止,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想家,你为什么不回家呢?谁来替纳兰性德回答。

  这个问题纳兰性德也曾问自己,就在这次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1)理解大意。

  (2)纳兰性德“轻离别”吗?从词中哪里看出不是轻离别?

  读“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纳兰性德不是轻离别呀!他也舍不得离开亲人啊!但是他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他责任重大,他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学生有感情朗读《长相思》。)

  师:(看板书)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生齐说:长相思)

  师:让我们跟随纳兰性德一起走出帐篷,眺望远方的故乡,深情地吟诵:(齐读《长相思》)

  (五)作业。1.收集思念家乡的其他古诗词。

  板书设计:

  长相思

  身在征途

  心想故园

  心系祖国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相思 《长相思》教学设计【10篇】 《长相思》教学设计1 《长相思》教学设计一等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