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度《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

2023-01-01 12:18: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望海潮》诗词鉴赏1  《望海潮》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度《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

《望海潮》诗词鉴赏1

  《望海潮》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望海潮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诗词鉴赏2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朝: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三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姑娘唱的歌。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高牙,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形容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望海潮》诗词鉴赏3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释

  星分牛斗:古人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此句谓扬州地域系属斗星和牛星所属的分野。

  疆连淮海:《书·禹贡》:“淮海惟扬州。”谓扬州北据淮河,南连大海。

  “扬州”句:此句意谓扬州多达八万余户。万井,《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提封,通共,大凡意。

  “豪俊”句:意谓扬州人豪迈赵俊。李贺《高轩过》诗:“入门下马气如虹。”

  “曳照”句:此句意谓贵人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春光。曳,拖。金紫,指贵官的官服和佩饰。

  飞盖:急行的马车。盖,车篷。

  “有迷楼”句:言迷楼高耸入云,挂住了斗星。

  纹锦制帆:指隋炀帝以锦缎作船帆事。

  明珠溅雨:隋场帝故事。炀帝曾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以拟雨雹之声。

  爵马鱼龙:指珍奇玩好之物。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爵,通雀。

  解析

  此词一题洛阳怀古,非是。词中提到金谷、铜驼等地,系虚似洛阳、实写汴京,虚虚实实,乃有忧谗畏讥之意在焉。前三句梅花渐稀,冰河解冻,年华暗换,又到早春时节,然后引起对往事的回忆。全词结皆抚今,中间插入追昔内容。记忆越是美好,越是富于情趣,眼前景越是难堪,词意也越耐咀嚼。

  赏析

  此词不止于追怀过去的游乐生活,还有政治失意之慨叹其中。有一年早春时节,作者重游洛阳。洛阳这个古代名城,是北宋的西京,也是当时繁华的大城市之一。词人曾经这里生活过一段时期,对此地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词人旧地重游,人事沧桑给他以深深的触动,使他油然而生惜旧之情,写下了这首词。

  上片起头三句,写初春景物:梅花渐渐地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来了。暗换年华,既指眼前自然界的变化,又指人事沧桑、政局变化。此种双关的今昔之感,直贯结句思归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写的旧游,实以长记两字领起,误随车固长记之中,即前三句所写金谷园中、铜驼路上的游赏,也同样内。但由于格律关系就把长记这样作为领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写都是欢娱之情,纯为忆旧。长记之事甚多,而这首词写的只是两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园是西晋石崇的花园,洛阳西北。铜驼路是西晋都城洛阳皇宫前一条繁华的街道,以宫前立有铜驼而得名。故人们每以金谷、铜驼代表洛阳的名胜古迹。但词里,西晋都城洛阳的金谷园和铜驼路,却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琼林苑,而非实指。与下面的西园也非实指曹魏邺都(今河北临漳西)曹氏兄弟的游乐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这三句,乃是说前年上已,适值新晴,游赏幽美的.名园,漫步繁华的街道,缓踏*沙,非常轻快。

  因忆及细履*沙故连带想起当初最令人难忘的误随车那件事来。误随车出韩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偿酒,都将命乞花。只知闲信马,不觉误随车。而李白的《陌上赠美人》:白马骄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车。美人一笑搴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以及张泌的《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则都可作随车的注释。尽管那次误随车只是无心之误,但却也引起了词人温馨的遐思,使他对之长远地保持着美好的记忆。正絮翻蝶舞四句,写春景。絮翻蝶舞、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浓春。春天的气息到处洋溢着,人这种环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满着青春的欢乐了。此处乱字下得极好,它将春色无所不至,乱哄哄地呈现着万紫千红的图景出色地反映了出来。

  换头西园三句,从美妙的景物写到愉快的饮宴,时间则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见当时的尽情欢乐。西园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写道: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曹丕《与吴质书》云:白日既匿,继以朗月。同乘并载,以游后园。舆轮徐动,参从无声;清风夜起,悲笳微吟。又云:从者鸣笳以启路,文学托乘于后车。词用二曹诗文中意象,写日间外面游玩之后,晚间又到国夫人园中饮酒、听乐。各种花灯都点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辉;许多车子园中飞驰,也不管车盖擦损了路旁的花枝。写来使人觉得灯烛辉煌,车水马龙,如目前。碍字和妨字,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也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把过去写得愈热闹就愈衬出现在的凄凉、寂寞。

  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怀旧之意,与上东风暗换年华相呼应。追忆前游,是事可念,而重来旧地,则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时酒楼独倚,只见烟暝旗斜,暮色苍茫,既无飞盖而来的俊侣,也无鸣笳夜饮的豪情,极目所至,已经看不到絮、蝶、桃、柳这样一些春色,只是时见栖鸦而已。这时候,宦海风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词人不得不离开汴京,于是归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时也是无可奈何地涌上心头。

  此词的艺术特色主要是:其一,结构别具一格,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其二,大量运用对比手法,以昔衬今,极富感染力。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阅读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1)

——《望岳》诗词鉴赏3篇

《望岳》诗词鉴赏1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诗词鉴赏2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诗,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这一首是东岳泰山。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裘马清狂”的漫游生活。此诗即写于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时,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齐鲁青未了”了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真是惊人之句。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舜淘铺臁闭饫嘁话慊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地理特点,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诗说:“齐鲁到今青未了,题诗谁继杜陵人?”他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是有道理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山前向

  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

  山的热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王勃《春思赋》:“会当一举绝风尘,翠盖朱轩临一春。”有时单用一个“会”字,如孙光宪《北梦琐言》:“他日会杀此竖子!”即杜诗中亦往往有单用者,如“此生那老蜀,不死会归秦!”(《奉送严公入朝》)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从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慨。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

  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为什么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清代浦起龙认为杜诗“当以是为首”,并说“杜子心胸气魄,于斯可观。取为压卷,屹然作镇。”(《读杜心解》)也正是从这两句诗的象征意义着眼的。这和杜甫在政治上“自比稷与契”,在创作上“气靡屈贾垒,目短曹刘墙”,正是一致的。此诗被后人誉为“绝唱”,并刻石为碑,立在山麓。无疑,它将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诗词鉴赏3

  西岳崚嶒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入谷无归路,箭栝通天有一门。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2)

——《望洞庭》诗词鉴赏3篇

《望洞庭》诗词鉴赏1

  古诗原文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译文翻译

  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限分明。

  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

  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注释解释

  ⑴旧注:时贼逼华容县。题注:《书经集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地理今释》:东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广岳州府城,是其遗址。《一统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冢。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丘,故名。是巴陵即巴丘山也。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元和郡县志》:岳州有华容县,去州一百六十里。

  ⑵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⑶《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⑷《昭明文选》: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李善注:“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

  ⑸鲸鲵,大鱼之恶者,以喻盗贼。

  ⑹《家语》: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缤纷,下盘于地。

  ⑺“剑舞”、“停曛”,用虞公挥戈回日事。谢宣远诗:颓阳照通津。

  ⑻《南史》:清妖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

  ⑼《史记·郦生传》:“皆握齱好苛礼。”应劭曰:“握齱,急促之貌。”韦昭曰:“握齱,小节也。”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萧士赟曰:用武之时,儒士必轻。太白此言,其以渊明自况乎?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白59岁时在湖南洞庭湖边的巴陵观看准备讨伐作乱的叛军演习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颓废心情在这里一扫而光,又重新焕发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弥坚啊!

《望洞庭》诗词鉴赏2

  古诗原文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

  造化辟川岳,了然楚汉分。

  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

  忆昔传游豫,楼船壮横汾。

  今兹讨鲸鲵,旌旆何缤纷。

  白羽落酒樽,洞庭罗三军。

  黄花不掇手,战鼓遥相闻。

  剑舞转颓阳,当时日停曛。

  酣歌激壮士,可以摧妖氛。

  握齱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译文翻译

  九月九日又重阳,登高望远,天空万里无云。

  神工鬼斧,山川形成,长江把楚汉,界限分明。

  狂风鼓动着江水,形成了一波波龙形的浪涛。

  传说中,汉武帝在高大的楼船横渡游览汾河的时候曾经大发感慨:气势何雄壮!

  如今的讨伐悖逆的军队楼船气势更为壮观,旌旗飘扬。

  洞庭湖上水步骑三军罗列,白羽箭影映射在酒杯中间。

  战鼓隆隆震天响,那有心情去采撷黄菊花。

  舞动的剑气要把落山的红日重新托起,让太阳重新发出灿烂的光芒。

  汉武帝说我给大家高歌一曲,可以鼓舞大家的斗志,有助于压制暴徒气势。

  值此战乱时期,我们可不能以陶渊明为榜样,去东篱下采撷菊花。

  注释解释

  ⑴旧注:时贼逼华容县。题注:《书经集传》:东陵,巴陵也,今岳州巴陵县也。《地理今释》:东陵,即巴丘山,一名天岳山,今湖广岳州府城,是其遗址。《一统志》:巴丘山,在岳州府城南,一名巴蛇冢。羿屠巴蛇于洞庭,积骨为丘,故名。是巴陵即巴丘山也。洞庭湖,在岳州府城西南。《元和郡县志》:岳州有华容县,去州一百六十里。

  ⑵楚、汉,谓楚地之山及汉水也。

  ⑶《高唐赋》:“长风至而波起。”

  ⑷《昭明文选》:上行幸河东,祠后土,顾视帝京欣然,中流与群臣饮燕,上欢甚,乃自作《秋风辞》曰:“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李善注:“作大船,上施楼,故号曰楼船。”

  ⑸鲸鲵,大鱼之恶者,以喻盗贼。

  ⑹《家语》:白羽若月,赤羽若日,旌旗缤纷,下盘于地。

  ⑺“剑舞”、“停曛”,用虞公挥戈回日事。谢宣远诗:颓阳照通津。

  ⑻《南史》:清妖氛于灨石,灭沴气于雩都。

  ⑼《史记·郦生传》:“皆握齱好苛礼。”应劭曰:“握齱,急促之貌。”韦昭曰:“握齱,小节也。”陶渊明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萧士赟曰:用武之时,儒士必轻。太白此言,其以渊明自况乎?

  创作背景

  此诗为李白59岁时在湖南洞庭湖边的巴陵观看准备讨伐作乱的叛军演习所作。李白在流放以后的颓废心情在这里一扫而光,又重新焕发出李白固有的光芒。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真是老而弥坚啊!

《望洞庭》诗词鉴赏3

  《望洞庭》翻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天的月色相互融合,水面风*浪静,好像一面铜镜还没有打磨。

  远远望去,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和湖水,就好像白银盘子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原诗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

  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白银盘:形容洞庭湖。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赏析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

  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

  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

  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刘禹锡简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 ,汉族,唐朝彭城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3)

——望海潮诗词鉴赏 (菁选3篇)

望海潮诗词鉴赏1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释

  星分牛斗:古人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此句谓扬州地域系属斗星和牛星所属的分野。

  疆连淮海:《书·禹贡》:“淮海惟扬州。”谓扬州北据淮河,南连大海。

  “扬州”句:此句意谓扬州多达八万余户。万井,《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古制八家为井。提封,通共,大凡意。

  “豪俊”句:意谓扬州人豪迈赵俊。李贺《高轩过》诗:“入门下马气如虹。”

  “曳照”句:此句意谓贵人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春光。曳,拖。金紫,指贵官的官服和佩饰。

  飞盖:急行的马车。盖,车篷。

  “有迷楼”句:言迷楼高耸入云,挂住了斗星。

  纹锦制帆:指隋炀帝以锦缎作船帆事。

  明珠溅雨:隋场帝故事。炀帝曾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之上,以拟雨雹之声。

  爵马鱼龙:指珍奇玩好之物。鲍照《芜城赋》:“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爵,通雀。

望海潮诗词鉴赏2

  《望海潮·东南形胜》

  宋朝: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东南形胜》翻译/译文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江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望海潮·东南形胜》注释

  东南形胜:地理条件优越。胜,优美的。

  三吴:。“三吴”,旧以吴兴、吴郡,会稽为三吴,或称吴兴,丹阳、会稽为三吴。这里泛指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一作江吴。

  都会:大都市。杭州是这一地区的最大的城市,所以称为“三吴都会”。

  钱塘:即杭州。

  画桥:上面画有彩绘的桥梁。

  风帘:门上挂的用来挡风的帘子。

  翠幕:幕帐。

  参差:指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一说指数量上的不确定,有“大约”的意思。

  云树:树木远望似云,极言其多而高大。

  堤:指钱塘江的大堤。

  天堑:堑,壕沟,天堑,天然形成的壕沟,这里指钱塘江。

  涯:边际。

  市列:陈列。

  珠玑:珍宝。

  重湖:指西湖。西湖中间的白堤把湖面一分为二,分成了里湖和外湖,故有“重湖”之说。

  巘(yǎn):小的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农历九月。

  羌管:笛子。笛子是羌族的管乐器,故称羌管。这里泛指乐器。

  菱歌:采菱姑娘唱的歌。

  泛夜:指歌声在夜间飞扬。

  嬉嬉:欢乐快活的样子。

  钓叟莲娃:钓鱼的老人和采莲的少女。

  千骑:形容州郡长官出行时随从众多。

  高牙:牙,牙旗,古代将军用的以象牙为装饰的旗帜。高牙,这里指大官高扬的仪仗旗帜。

  烟霞:山水美景。

  异日:他日。

  图:描绘。

  凤池:原指皇帝禁苑中的池沼,此指中书省,代指朝廷。

  《望海潮·东南形胜》赏析/鉴赏

  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以博大的气势笼罩全篇。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三吴,旧指吴兴、吴郡、会稽。钱塘,即杭州。此处称“三吴都会”,极言其为东南一带、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字字铿锵有力。其中“形胜”、“繁华”四字,为点睛之笔。自“烟柳”以下,便从各个方面描写杭州之形胜与繁华。“烟柳画桥”,写街巷河桥的美丽;“内帘翠幕”,写居民住宅的雅致。“参差十万人家”一句,转弱调为强音,表现出整个都市户口的繁庶。“参差”形容房屋、楼阁高低不齐。“云树”三句,由市内说到郊外,只见在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犹如云雾一般。一个“绕”字,写出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怒涛”二句,写钱塘江水的澎湃与浩荡。“天堑”,原意为天然的深沟,这里移来形容钱塘江。钱塘*月观潮,历来称为盛举。描写钱塘江潮是必不可少的一笔。“市列”三句,只抓住“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便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珠玑、罗绮,又皆妇女服用之物,并暗示杭城声色之盛。“竞豪奢”三个字明写肆间商品琳琅满目,暗写商人比夸争耀,反映了杭州这个繁华都市穷奢极欲的一面。

  下片重点描写西湖。西湖,蓄洁停沉,圆若宝镜,至于宋初已十分秀丽。重湖,是指西湖中的白堤将湖面分割成的里湖和外湖。叠山,是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湖山之美,词人先用“清嘉”二字概括,接下去写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这两种花也是代表杭州的典型景物。柳永这里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确实写得高度凝炼,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也很工稳,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着一“泛”字,表示那是在湖中的船上,“嬉嬉钓叟莲娃”,是说吹羌笛的渔翁,唱菱歌的"采莲姑娘都很快乐。“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接着词人写达官贵人在此游乐的场景。成群的马队簇拥着高高的牙旗,缓缓而来,一派暄赫声势。笔致洒落,音调雄浑,仿佛令人看到一位威武而又风流的地方长官,饮酒赏乐,啸傲于山水之间。“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是这首词的结束语。凤池,即凤凰池,本是皇帝禁苑中的池沼。魏晋时中书省地近宫禁,因以为名。“好景”二字,将如上所写和不及写的,尽数包拢。意谓当达官贵人们召还之日,合将好景画成图本,献与朝廷,夸示于同僚,谓世间真存如此一人间仙境。以达官贵人的不思离去,烘托出西湖之美。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为柳永所创的新声。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富庶与美丽。在艺术构思上匠心独远,上片写杭州,下片写西湖,以点带面,明暗交叉,铺叙晓畅,形容得体。其写景之壮伟、声调之激越,与东坡亦相去不远。特别是,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如“三吴都会”、“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有助于形成柳永式的豪放词风。

  《望海潮·东南形胜》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其中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之说。柳永作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现存有大量诗篇。

望海潮诗词鉴赏3

  【年代】

  宋

  【作者】

  秦观——《望海潮》

  【内容】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 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沙。 长忆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 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 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喈。 烟暝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 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作者】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人。曾任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等职。因政治上倾向于旧党,被目为元佑党人,绍圣后累遭贬谪。文辞为苏轼所赏识,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工诗词。词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诗风与词风相近。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注释】

  梅英:梅花。 疏淡:花稀色淡。 冰澌溶泄:冰块融化流动。 金谷:洛阳园名。 俊游:游览胜地。 铜驼:洛阳街名。 巷陌:街道。 误随车:身不由己地尾随陌生少女的车子。 芳思交加:春天引发复杂的情思。 西园:泛指园林。 笳:胡笳,乐器名。 飞盖:飞驰的车。 兰苑未空:园林仍未荒芜。 是事:事事

  【赏析】

  此词追忆昔日在洛阳游赏名园的盛况,感叹如今重游的愁怨,因而思归心切。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4)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 (菁选3篇)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1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山献(音yǎn)清佳。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嘻嘻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2

  东南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三吴的都会,钱塘自古以来十分繁华。如烟的柳树、彩绘的桥梁,挡风的帘子、翠绿的帐幕,房屋高高低低,约有十万人家。高耸入云的大树环绕着沙堤,怒涛卷起霜雪一样白的浪花,天然的江河绵延无边。市场上陈列着珠玉珍宝,家庭里充满着绫罗绸缎,争讲奢华。

  里湖、外湖与重重叠叠的山岭非常清秀美丽,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晴天欢快地奏乐,夜晚划船采菱唱歌,钓鱼的老翁、采莲的姑娘都嬉笑颜开。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他日画上美好景致,回京升官时向人们夸耀。

柳永《望海潮》赏析全3

  《望海潮》也是柳永词中广泛传诵的名篇。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从唐代开始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大城市,到了宋代又有进一步的发展。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个时期,对杭州的山水名胜、风土人情有着亲身的体验和深厚的感情,所以,在这首词里,他能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西湖的美景,钱江潮的壮观,杭州市区的繁华富庶,当地上层人物的享乐,下层人民的劳动生活,都一一注于词人的笔下,涂写出一幅幅优美壮丽、生动活泼的画面。这画面的价值,不仅在于它描画出杭州的锦山秀水,而且更重要的是它面出了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这首词是柳永呈献给旧友孙何的作品。孙何当时任两浙转运使,驻节杭州。词中“千骑拥高牙”之句,有可能指孙何而言。由于是呈献杭州官长之作,词中不免对当时的杭州做夸张描写,也免不了要用恭维应酬的话语作结。但是,更主要的是,透过“竞豪奢”这样的表面现象,读者还可以看到“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盈实富庶,“羌管 弄晴,菱歌泛夜”的轻快欢欣,以及“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风流潇洒。这一切,都只能产生在古代劳动人民长期辛勤劳动所创造出的巨大物质财富的基础之上。“重湖叠山献”,“烟柳画桥”,也并非天然生就,而是劳动人民治理河山,改造自然的结果。“云树绕堤沙”,“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也无一不是劳动人民辛勤的双手造就。当时,柳永对此大加赞赏并引以为自豪。今天,我们读这样的词作也不应求之过苛,甚至指责他“掩盖了当时的阶级矛盾与贫富悬殊”,而是应当从词里所提供的画面中去感受祖国河山的壮美以及古代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从而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赞语由来已久,这并非溢美之词。

  这首词在艺术上也是相当成功的。作者抓住具有特征的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的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的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在读者面前。前片,主要勾画钱塘的“形胜”与“繁华”,大笔浓墨,高屋建瓴,气象万千。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篇三句点出了“形胜”、“都会”与“繁 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的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继之而来的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个字,做形象的铺写,境界立即展开:“烟柳画桥”三句写的是“都会”,“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等则侧重于刻画“形胜”,而“市 列殊玑,户盈罗绮”则突出了杭州的富庶繁华.下片,侧重于描绘西湖的美景、欢乐的游赏与劳动生活。写法上着眼于“好景”二字,尤其侧重于“好景”中出现的人。“重湖”三句描绘西湖美景,其中“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是天生的好言语,是千古迷人的丽句。“羌 管弄晴”三句写的是下层人民,“千骑拥高牙”三句写的是州郡长官。结尾又以赞美的口吻收束。

  除饱满的感情与适度的夸张以外,词的语言,音律,词调也与词的内容结合得恰到好处。《望海潮》也是柳永首创的,词牌与词的内容以及地域性特点密切结合。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江潮的壮观,词中用“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有气势的语言,词句短小,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而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时,文字优美,词句变长,节奏*和舒缓,终于出现了“三 秋桂子”这样干秋传诵的佳句,继之又用“羌管弄晴”等句不断地加以点染,美丽的西湖就更加使人心旷神怡了。

  这是一首艺术感染力很强的词。相传后来金主完颜亮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以后,便羡慕钱塘的繁华,从而更加强了他侵吞南宋的野心。为此,宋人谢驿(处厚)还写了一首诗:“莫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岂知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罗大经《鹤林玉露》)说金主亮因受一首词的影响而萌发南侵之心,原不可信。但是,产生这一传说,却可以印证这首词的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作为高级官僚的范缜对柳永这首词也极端赞佩:“仁完四十二年太*,镇压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巧于耆卿词见之。”( 见《方舆盛览》)柳永扩大了词的内容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他的词反映了都市的繁华与山川的壮丽。除歌咏杭州以外,柳永的词还歌咏过苏州(《木兰花慢》、《瑞鹧鸪》)。扬州(《临江仙》)、成都(《一寸金》)、洛阳(《少年游》和北宋都城汴京(《倾杯乐》、《透碧霄》)等。为宋代都市繁荣留下了形象的画面。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5)

——著名宋词《望海潮》翻译 (菁选2篇)

著名宋词《望海潮》翻译1

  作者: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著名宋词《望海潮》翻译2

  1.三吴:即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市)三郡,在这里泛指今江苏南部和浙江的部分地区。

  2.钱塘:即今浙江杭州,古时候的吴国的一个郡。

  3.烟柳:雾气笼罩着的柳树。

  画桥:装饰华美的桥。

  风帘:挡风用的帘子。

  翠幕:青绿色的帷幕。

  参差:参音此跟反,差音此衣反。近似;高下不齐貌。

  4.云树:树木如云,极言其多。

  怒涛卷霜雪:又高又急的潮头冲过来,浪花像霜雪在滚动。

  天堑:天然沟壑,人间险阻。一般指长江,这里借指钱塘江。

  珠玑:珠是珍珠,玑是一种不圆的珠子。这里泛指珍贵的商品。

  5.重湖:以白堤为界,西湖分为里湖和外湖,所以也叫重湖。巘(yǎn):大山上之小山。

  叠巘:层层叠叠的山峦。此指西湖周围的山。巘:小山峰。

  清嘉:清秀佳丽。

  6.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柳永《望海潮》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②三季,即九月。《诗经·王风·采葛》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孔颖达疏“年有四时,时皆三月。三秋谓九月也。设言三春、三夏其义亦同,作者取其韵耳”。亦指三年。李白《江夏行》有“只言期一载,谁谓历三秋!”

  7.羌管(qiāng):即羌笛,羌族之簧管乐器。这里泛指乐器。弄:吹奏。

  菱歌泛夜:采菱夜归的船上一片歌声。菱:菱角。泛:漂流。

  8.高牙:高矗之牙旗。牙旗,将军之旌,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这里指*孙何。

  吟赏烟霞:歌咏和观赏湖光山色。烟霞:此指山水林泉等自然景色。

  9.异日图将好景:有朝一日把这番景致描绘出来。异日:他日,指日后。图:描绘。

  凤池:全称凤凰池,原指皇宫禁苑中的池沼。此处指朝廷。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扩展6)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诗词鉴赏

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诗词鉴赏1

  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遣情伤。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湘。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黯相望。断鸿声里,立尽斜阳。

  译文

  我悄悄地倚栏凝望,雨已停歇,云已散去,目送着秋色消逝于天边。秋天的傍晚,景色萧瑟凄凉,真让人兴发宋玉悲秋之叹。轻风拂过水面,白苹花渐渐衰残,凉月使露水凝住,梧桐树也禁不住月夜寒露的侵袭,叶子已片片枯黄。此情此景,不由人寂寞感伤。我的故朋旧友,不知你们都在何方?眼前所见只有一望无际的秋水,烟雾迷茫。

  文人的雅集,纵情的欢宴,如今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离别后辜负了多少风月时光,斗转星移,都只为你我相距遥远,天各一方。海是如此之遥,山是如此之遥,相逢相会不知何处何年?让人感到凄苦彷徨。想那双双飞去的燕子,难以靠它给故友传音送信;企盼故友归来,遥指天际苍茫,辨识归来航船,谁知过尽千帆皆不是,也是枉自空等企望。我默默伫立,黯然相望,只见斜阳已尽,孤雁哀鸣声仍在天际飘荡。

  注释

  玉蝴蝶,词牌名。此调有小令及长调两体,小令为唐温庭筠所创,双调,上片四句,押三*韵,二十一字;下片四句,押三*韵,二十字,共四十一字。长调始于宋人柳永,又称为“玉蝴蝶慢”,双调,九十九字,*韵。亦有九十八字体。

  雨收云断:雨停云散。

  萧疏:清冷疏散,稀稀落落。堪:可以。

  宋玉悲凉:指宋玉《九辩》,引申为悲秋。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苹花:一种夏秋间开小白花的浮萍。

  遣情伤:令人伤感。遣:使得。

  文期酒会:文人们相约饮酒赋诗的聚会。期:约。

  几孤风月:辜负了多少美好的风光景色。几:多少回。孤:通“辜”,辜负。风月:美好的风光景色。

  屡变星霜:经过了好几年。星霜:星一年一周天,霜每年而降,因称一年为一星霜,亦以之喻年月也。

  潇湘:湘江的别称。这里指所思念的人居住的地方。

  暮天:傍晚时分。

  空:白白地。归航:返航的船。

  立尽斜阳:在傍晚西斜的太阳下立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

  赏析

  这首词以抒情为主,把写景和叙事、忆旧和怀人、羁旅和离别、时间和空间,融汇为一个浑然的艺术整体,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望处雨收云断”,是写即目所见之景,可以看出远处天边风云变幻的痕迹,使清秋之景,显得更加疏朗。“凭阑悄悄”四字,写出了独自倚阑远望时的忧思。这种情怀,又落脚到“目送秋光”上。“悄悄”,忧愁的样子。面对向晚黄昏的萧疏秋景,很自然地会引起悲秋的感慨,想起千古悲秋之祖的诗人宋玉来。“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紧接上文,概括了这种感受。宋玉的悲秋情怀和身世感慨,这时都涌向柳永的心头,引起他的共鸣。他将万千的思绪按捺住,将视线由远及近,选取了最能表现秋天景物特征的东西,作精细的描写。“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两句,似乎是用特写镜头摄下的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面:只见秋风轻轻地吹拂着水面,白苹花渐渐老了,秋天月寒露冷的时节,梧桐叶变黄了,正一叶叶地轻轻飘下。萧疏衰飒的秋夜,自然使人产生凄清沉寂之感。“轻”、“冷”二字,正写出了清秋季节的这种感受。“苹花渐老”,既是写眼前所见景物,也寄寓着词人寄迹江湖、华发渐增的感慨。“梧叶飘黄”的"“黄”字用得好,突出了梧叶飘落的形象。“飘”者有声,“黄”者有色,“飘黄”二字,写得有声有色,“黄”字渲染了气氛,点缀了秋景。作者捕捉了最典型的水风、苹花、月露、梧叶等秋日景物,用“轻”、“老”、“冷”、“黄”四字烘托,交织成一幅冷清孤寂的秋光景物图,为下文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遣情伤”一句,由上文的景物描写中来,由景及情,词中是一转折。景物描写之后,词人引出“故人何在,烟水茫茫”两句,既承上启下,又统摄全篇,为全词的主旨。“烟水茫茫”是迷蒙而不可尽见的景色,阔大而浑厚,同时也是因思念故人而产生的茫茫然的感情,这里情与景是交织一起的。这几句短促凝重,大笔濡染,声情跌宕,苍莽横绝,为全篇之精华。

  换头“难忘”二字唤起回忆,写怀念故人之情,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词人回忆起与朋友一起时的“文期酒会”,那赏心乐事,至今难忘。分离之后,已经物换星移、秋光几度,不知有多少良辰美景因无心观赏而白白地过去了。“几孤”,“屡变”,言离别之久,旨加强别后的怅惘。“海阔山遥”句,又从回忆转到眼前的思念。“潇湘”这里指友人所之地,因不知故人何,故云“未知何处是潇湘”。

  “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写不能与思念中人相见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心情。眼前双双飞去的燕子是不能向故人传递消息的,以寓与友人欲通音讯,无人可托。盼友人归来,却又一次次的落空,故云“指暮天、空识归航”。这句词思念友人的深沉、诚挚的感情表现得娓娓入情。看到天际的归舟,疑是故人归来,但到头来却是一场误会,归舟只是空惹相思,好像嘲弄自己的痴情。一个“空”字,把急盼友人归来的心情写活了。它把思念友人之情推向了高潮和顶点。词人这里替对方着想,从对方着笔,从而折射出自己长年羁旅、怅惘不堪的留滞之情。

  “黯相望”以下,笔锋转回自身。词人用断鸿的哀鸣,来衬托自己的孤独怅惘,可谓妙合无垠,声情凄婉。“立尽斜阳”四字,画出了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他久久地伫立夕阳残照之中,如呆如痴,感情完全沉浸回忆与思念之中。“立尽”二字言凭栏伫立之久,念远怀人之深,从而使羁旅不堪之苦言外自现。

  柳永这首词层次分明,结构完整,脉络井然,有效地传达了诗人感情的律动。同时修辞上既不雕琢,又不轻率,而是俗中有雅,*中见奇,隽永有味,故能雅俗共赏。

  创作背景

  这首《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词是作者为怀念湘中故人所作。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


推荐访问:海潮 鉴赏 诗词 《望海潮》诗词鉴赏3篇 《望海潮》诗词鉴赏1 《望海潮》诗词鉴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