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五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五篇

2022-12-30 20:18: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五篇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体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出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的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判断、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愿意交流合作,喜欢数学的情操,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操作的欢乐。

  教学重点:

  能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以及小数除法,今天我们将来学习数除法。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几个小朋友有关分饼的问题,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看谁算的又快又好!

  (1)每人吃1/2块饼,4个人共吃多少块饼?

  (2)把2块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吃了多少块饼?

  (3)有2块饼,分给每人1/2块,可分给几个人?

  2、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三个算式,观察一下这三个算式的已知数和得数,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的运算?这就是分数除法的意义。

  师:讨论: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一样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二、探究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 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除法的意义,那么如何来计算呢?请同学们看黑板。

  出示问题1。

  请大家拿出一张操作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4/7。

  师: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怎样列式?4/7÷2

  请同学们通过涂一涂,算一算的方式来研究4/7÷2怎样计算。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方法一:把4/7*均分成2份就是把4份*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1/7,也就是2/7。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2/7=2/7

  方法二: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就是求4/7的1/2是多少,可以用乘法来做。展示折纸和计算过程。4/7÷2=4/7×1/2=2/7

  师:对这种做法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儿是除法怎么变成了乘法?

  师:老师也有这个疑问,你能讲讲吗?

  师:谁能结合图来讲一讲呢?

  师:很好!把除法转化成乘法,问题迎刃而解,你真棒!……

  (2)质疑问难,理解新知

  ①师小结:有的是用分子除以整数,分母不变的方法算出结果2/7,有的是转化成分数乘法来做……那么在这些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

  ②接下来就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先列式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③通过计算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1、用第一种方法就不能做了。因为: 上一题的时候,分子4是2的倍数,4÷2能得到整数商。而 4÷3时,分子4不是3的整倍数,得不到整数商。所以不能用分子除以整数这种方法了。

  生2: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4/7÷3=4/7×1/3=4/21

  能再讲讲这样做的道理吗?

  师:“4/7÷3”表示把4/7*均分成3份,取其中的一份。

  请同学们拿出第二张操作纸,你能把图中的4/7*均分成3份,并表示出其中的一份吗?

  展示学生的分法

  师(指着涂色部分):你所表示的这一部分是4/7的多少?

  通过直观图理解4/7的1/3是4/21

  (3)比较归纳,发现规律。

  ①师:在计算这两道题时同学们想到了不同的算法,计算左边这道题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右边呢?

  ②在两道题的计算中同学们都想到了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来做,请观察一下,左边这道算式,在转化的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怎么变的?

  ③师:同学们观察真仔细!那像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一般可以怎么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小组活动,说算法。

  ④师:通过研讨我们知道了分数除以整数,可以用分子除以整数,但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商,所以通常转化为乘这个整数的倒数的方法来计算。

  出示:分数除以整数,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还有需要注意的地方吗?

  生:有,除数不能为0。

  师:谁能把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

  完善算法: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分数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⑥那象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题目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要约分!结果最简。除号要变成乘号!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是什么?(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2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实践活动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一系列“自主探究----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等。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复习时我安排了两道练习,引发学生记忆的再现,为学生选择原有知识中的有效的信息做好铺垫。

  1、展示问题:

  (1)什么是倒数?

  (2)你能举出几对倒数的例子吗?

  (3)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

  2、展示多媒体: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

  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

  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

  问题3:如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均每天吃多少千克?

  二、创设情境,理解意义

  展示多媒体:把一张纸的4/7*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利用准备好的纸,先把纸*均分成7份,再涂出其中的4份,然后再将这4份*均分成2份,将其中1份涂色,最后看看涂上色的这部分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2、汇报

  三、大胆猜想

  学生通过操作,明白2/7是怎样得到的。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根据刚才的推理,很容易得出“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计算方法。

  四、再次探究

  1、学生很快发现有些算式是无法用以上结论计算出来的,如4/7÷3,分子4除以3是除不尽的。

  2、让学生动手分一分、涂一涂,然后再让他们进行小组交流。

  3、得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板书: 分数除法(二)

  除以一个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4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 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2)2÷9 =()

  (3)7÷8 =()

  (4)5÷12 =()

  (5)31÷5 =()

  (6)m÷n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 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

  设计说明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本节课的教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经历“探究——发现——验证——修改”的过程。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完成了知识的自我构建,同时也加深了对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的理解,符合学生的发展需要。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还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对计算进行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方式,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不仅使学生获得了知识,发展了智力,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长方形包装纸

  学生准备 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整数除以整数(0除外),也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今天我们将学习分数除法。那么分数除法的意义是什么呢?它和整数除法的意义是否相同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疑问一起来探究一下几个小朋友分饼的问题。

  请你们列出算式并计算。

  (1)每人吃张饼,4个人共吃多少张饼?

  (2)把2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张饼?

  (3)有2张饼,每人分得张饼,可以分给几个人?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三道题,并说一说它们都是已知什么,求什么)

  2.揭示分数除法的意义。

  讨论:(3)题中涉及了分数除法,想一想,分数除法的意义和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吗?

  总结: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组题的探究和对比,使学生发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这样新旧知识的迁移过渡,可以使学生对分数除法的意义理解起来更加容易。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引导参与,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55页例题。

  师:(出示一张长方形的包装纸)老师想用这张漂亮的包装纸把送给妈妈的礼物包装起来,可是这张纸太大了,把它的*均分成2份就够了,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2)动手操作,分一分,涂一涂。

  师:请大家拿出一张长方形纸,涂色表示出这张纸的。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把一张长方形纸的*均分成2份,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是多少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表示出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观察发现。

  师: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

  预设

  (教师利用课件配合学生汇报)

  生1:把*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小格,占这张纸的。

  生2:里面有4个,*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是,即÷2=。

  设计意图:通过涂一涂的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感受分数除法的意义。

  2.初探算法。

  师: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2吗?你能提出大胆的猜想吗?

  预设

  生: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的商作商的分子。

  提出质疑,验证猜想,理解新知。

  (1)尝试验证,发现问题。

  师:科学的`验证不是仅通过计算一两道题就能得出结论的,你们能不能自己设计一道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题来验证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汇报验证的结果)

  师:为什么有些题目能很顺利地算出来,而有些题目却不能很快地算出准确的答案呢?(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1)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1/3(个)

  例2:3÷4=3/4(个)

  例3:7÷10=7/10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 13/15=( )÷( )

  12/7=( )÷( )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3

  教学内容:

  49—50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二1—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明确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经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究,渗透辩证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学难点:

  理解可以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表示什么意思?它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把谁看作单位“1”?

  3.引入: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

  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

  二、新课讲授

  1.教学例1: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1÷3=)

  (2)讨论:1除以3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3)教师画出示意图。把一个蛋糕*均分成3份,其中一份应是这个蛋糕的,就是个“1”。

  板书:1÷3=1/3(个)

  2.教学例2:出示题目

  (1)动手操作。拿出三张同样大小的圆形纸片,把它看作3块饼,用剪刀把它们分成同样大小的4份。

  (2)口述方法及每份分得的结果,教师总结几种不同的分法。

  (3)归纳:从上面的操作可以看出,把3块饼*均分成4份,无论怎样分,每一份都是3块饼的,即3个块,把3个块饼合起来就是1个饼的,即块,因此,3÷4=3/4(块)。

  由此可见,不仅可以理解为把1块饼(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的数,也可以看作把3块饼组成的整体(单位“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学生相互说说表示的意义。

  3.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1÷3=3÷4=这两道算式,

  想一想

  ①两个(非0)自然数相除,在不能得到整数商的情况下还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②用分数表示商时,除式里的被除数,除数分别是分数里的什么?

  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怎样的?

  (2)总结三点

  ①分数可以表示除法的商。

  ②在表示除法的商时,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

  ③除法里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里的分母(强调“相当于”一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表示成下面的形式

  (3)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那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可以怎样表示

  板书:a÷b=a/b(b≠0)

  (4)这里的b能为0吗?为什么?

  明确: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表示,反过来,分数能不能看作两个整数相除?(可以,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5)分数与除法有区别吗?区别在哪里?

  (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除法是一种运算)

  4.教学例3:出示题目

  (1)列出算式。板书:7÷10

  (2)怎样计算?。7÷10=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练习十二的第1、2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怎样计算。

  第3、4题:做在书上,集体订正。

  第5、6题:独立完成,订正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3.作业:练习十二7——11题,选作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例1:1÷3=1/3(个)

  例2:3÷4=3/4(个)

  例3:7÷10=7/10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2)把9个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

  (3)把1包饼干*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1)把18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2)把6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

  师: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3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3,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3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就是个。

  教师说明: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个。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师: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得1/3个,现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会吗?(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

  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7÷13= 3÷11= 8÷5=

  9÷16= m÷n=

  2.试一试

  ()÷7=4/7 1÷()=1/3

  7/9=()÷9 5/8=()÷()

  3.把1千克葡萄干*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练习十二3题)

  5.把5米长的绳子*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6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1÷3=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3÷4=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把5块饼*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a÷b=b/a(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24÷2516÷497÷139÷9c÷d

  2,口算.

  7÷13=()÷9=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3/4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7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引进新课

  1、把8个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谁能列式?

  2、把4个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这两道题,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把一个数*均分成几份,求每一份是多少,什么方法来计算?

  二、激思讨论,探讨新知识

  1、教学例1。

  (1)把1个饼*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几个?怎样列式?

  (2)求每人分得几个?用除法来列式。那每人到底分得多少个饼呢?你是怎么想的?(课件演示:一张饼的1/3就是1/3张饼。)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让学生提出学习这一节课想知道的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学生对已有知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的理解,沟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明确在计算除法的时候,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三、实际操作,寻找规律

  教学例2。

  1、把3张饼*均分给4人该怎么计算呢?“3÷4”表示什么意思?现在每人能分得一张饼吗?

  2、指导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利用3个圆形纸片,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看看*均每人能分到多少块?

  3、各组汇报分法及分的结果。

  组1:我们是把这3张饼,每个都*均分成4块,一共分成12块,每人得3块。

  组2:一个饼一个饼地分。先将第一个饼*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

  将第二个饼也*均分成4份,每人也分得其中的一份;将第三个饼同样*均分成4份,每人又分得其中的一份。将每个人得到的饼拼在一起,也是3/4张饼。

  组3:三个饼叠在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分得其中的一份。每人分得3张饼的1/4,也是3/4张饼。

  4、电脑屏幕显示三种分法,让学生尝试说出推理过程。

  (1)把3个饼*均分成4份,我们可以吧什么看作单位“1”?一份是多少个饼?一份是三个饼的几分之几?

  (2)从屏幕显示和操作,我们可以看出:1个饼的3/4就是3个饼的1/4。

  (3)3/4就是哪一算式计算的结果?

  (4)3/4个饼表示什么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把3张饼*均分成4份”,完成了从观察到想象,从个别到其他的思维过渡,同时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了条件。】

  四、比较分析,分析规律

  1、观察等式1÷4=1/4,3÷4=3/4,,3÷5=3/5发现除法和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相当于?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重点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数恰好是相应除法算式的结果,发现除法算式各部份与分数各部份的关系,并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语言进行表述,比如“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中的“相当于”而不是“就是”,便于学生认识到分数与除法既相联系又相区别。】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还有注意什么?在分数中分母能是零吗?为什么?

  3、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被除数、除数这个等式该怎样写?这里哪个字母不能是零?

  4、联系复习时3÷5=3/5,现在你能运用分数和除法的关系来说明吗?

  5、小结:一个分数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得数,也可以看作一个除法算式。

  五、多层练评,反馈总结

  1、75页自主练习1,生独立完成。

  7÷12=()/()4÷3=()/()

  9/5=()÷()3/8=()÷()

  2、单位之间的互化。

  7分米=()/()米3克=()/()千克

  23分=()/()时59秒=()/()分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8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2、能应用这种关系把整数表示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9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

  (2)2÷9 =( )

  (3)7÷8 =( )

  (4)5÷12 =( )

  (5)31÷5 =( )

  (6)m÷n =(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

  1/44/57/9

  2、口答列式计算。

  (1)植树节有120名少先队员栽树,*均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120÷12=10(人)

  (2)把12米长的钢管*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2÷6=2(米)

  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

  1÷6

  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所以1÷6=1/6(米)

  (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

  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备注

  (1)读题后指名学生列式:3÷4

  (2)边讲解边出示图式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把3只饼*均分成4份,先把每只饼都*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4只,3块饼有3个1/4就是3/4只。

  第二种方法是把3只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3/4只。

  得出3÷4=3/4(只):从上面两例说明,当两个自然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例2、例3的算式。

  1÷6=1/6(米)

  3÷4=3/4(只)

  (2)思考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3)结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4)练一练:

  课本P75第1题。

  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

  4/7=()÷()21/25=()÷()

  14/27=()÷()7÷()=7/()

  讨论7÷()=7/()在括号里能填什么数?能否填任何数?为什么?

  结论: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

  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练习反馈

  1、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中反馈,说一说思考过程。

  :“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实际上是求7分米是1米(即10分米)的几分之几?同理,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也就是求23分钟是1小时(即60分钟0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值,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一练:

  课本P76第5题填在书上。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6第2、3、4题。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学生能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2)

——小学五年级《分数与除法一》教案

小学五年级《分数与除法一》教案1

小学五年级《分数与除法一》教案下载: )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3)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三)》教案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除法(三)》教案1

  教学内容:

  教材第29~30页“分数除法(三)”。

  教学目标:

  1.能用方程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在解方程中,巩固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1.能够体会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模型。

  2.能够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出示课外活动情况图问:从图中,你们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呢?

  2.引入并板书课题。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逐一解答提出的问题。

  3.重点引导:跳绳的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该怎样解答?

  4.引导观察,找出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指导完成P29的试一试的1,2题。

  2.你能根据方程

  X×1/5=30

  编一道应用题吗?

  3.请你想一个问题情景,遍一道分数应用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预习

  整理前面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三)

  跳绳的小朋友有6人,是操场上参加活动总人数的2/9,操场上有多少人参加活动?

  参加活动总人数×2/9=跳绳的人数

  解:设操场有X人参加活动。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4)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0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2)把9个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

  (3)把1包饼干*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1)把18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2)把6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

  师: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3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3,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3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就是个。

  教师说明: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个。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师: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得1/3个,现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会吗?(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7÷13= 3÷11= 8÷5=

  9÷16= m÷n=

  2.试一试

  ( )÷7=4/7 1÷( )=1/3

  7/9=( )÷9 5/8=( )÷( )

  3.把1千克葡萄干*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练习十二3题)

  5.把5米长的绳子*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2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 )/( ) ( )÷( )=4/7

  ( )÷( )=a/b 8÷( )=( )/9

  ( )÷17=7/( ) 1÷( )=( )/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 )米 180分=( )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 。例4: (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

  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 P91 。做一做

  2,教学P92 。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

  (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

  (2)归纳。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 P92 。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 。4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

  2,P93 。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 。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

  P93 。5,8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 .例2: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 .例3: 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 (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

  7÷13=( )÷9= 1/2=( )÷( ) 8/13=( )÷( )

  3, 7/10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 )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 ),还可以表示把( )*均分成( )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 .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 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 (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两个整数相除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产生和意义。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我们常用分数来表示。那么什么是分数呢?(学生回答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练习题

  (1)把一根铁丝*均截成3段,每段的长度是这根铁丝的几分之几?这道题把谁看作单位“1”?

  (2)把9个香蕉*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些香蕉的几分之几?每份有几个?

  (3)把1包饼干*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包。

  引入:知识与知识之间存在着许多密切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一下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习题

  (1)把18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2)把6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列式计算)

  师:这两道题都是我们学过的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计算的都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这道题。

  出示例1:把1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每个人分得多少个?

  师:这道题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列式,师板书:1÷3)

  师:1÷3表示什么意思?

  生: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一个人分得多少。

  师:好,这道题也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也是*均分的问题,所以也要用除法来计算。那么,你知道每人分得多少个吗?

  生:1/3个。(师板书)

  师:大家都认为是这样吗?(是)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出示课件,学生边说边演示:我们把这个圆看作这个蛋糕,把它*均分成3份,每人得到其中的一份,也就是这个蛋糕的1/3。

  师:请大家看,每份都是1/3,每个人得到的是多少个蛋糕呢?

  生:1/3个。

  师:在分物时,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我们就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每个人分得的蛋糕就是个。

  教师说明:1÷3表示把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求每人得到多少个,而我们通过演示知道了每人得到1/3个。所以1÷3的结果就是1/3。(板书“=”)(齐读算式)

  师:一个蛋糕*均分给3个人,我们知道了每人分得1/3个,现在要分一些其它的物品,你会吗?(课件出示例2)

  指名读题

  师:谁能列出算式?

  生:3÷4(师板书)

  师:这道题是把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也是用除法来计算的。究竟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呢?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学具(3个圆片),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学具一起动手分一分,看看到底每人分得多少块月饼。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有了结论了,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来给大家说一说你们小组的结论是什么?

  (小组边汇报,边演示)

  小组1汇报:我们小组是一个一个分的。我们先把一个圆*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也就是1/4块。

  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一下吗?

  小组1:1÷4=1/4块。

  师:好。请接着汇报吧。

  小组1:接下来,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分其他两个圆。最后每个人分到的是3个1/4块,也就是3/4块。

  师:大家认为他们的方法可以吗?(可以)我们再来一起回忆一下他们的方法。(教师边叙述方法,边进行课件演示)

  师:还有没有和这组方法不同的?

  小组2汇报:我们小组是把3个圆叠放在一起,把它们一起*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其中的1份,拼在一起就得到了3/4块。

  师:(课件演示方法二)这种方法是把3块月饼放在一起,把它们看成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人得到了其中的一份,也就是3块月饼的1/4,拼在一起就是3/4块。

  师:通过大家操作我们知道了每人得到了3/4块月饼(板书3/4块)。有些同学是一块一块分的,有些同学是3块一起分的,但这两种不同的方法都得到了3/4块,也就是说3÷4的结果就是3/4。

  师:请大家看一看,今天这两道除法算式的结果都是什么数?(分数)请大家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小组讨论

  生:我们发现,被除数就是分子,除数就是分母。

  师:你能试着表示出来吗?

  生: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师板书)

  师:如果用a来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吗?

  生1:a÷b=a/b(师板书)

  生2:老师,我认为还要写上b≠0。

  师:为什么b≠0?

  生:因为b表示除数,除数不能为0。

  生:分数的分母也不能等于0。

  师:好。通过观察思考,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存在着这样的关系(齐读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我们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反过来看看,分数能不能表示两个整数相除呢?

  学生观察算式,思考

  生:可以。比如3/4=3÷4。

  课件出示,齐读:两个整数相除,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要用除数作分母,被除数作分子。反之,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

  分数线相当于除号。

  师:我们通过学习了解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呢?

  请学生观察黑板算式,和同学讨论。

  学生汇报,教师总结:除法和我们学过的加法、减法、乘法一样,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同时分数也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

  三、巩固练习

  1.用分数表示下列算式的商

  7÷13=3÷11=8÷5=

  9÷16=m÷n=

  2.试一试

  ()÷7=4/71÷()=1/3

  7/9=()÷95/8=()÷()

  3.把1千克葡萄干*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4.填空(练习十二3题)

  5.把5米长的绳子*均截成8段,每段长(5/8)米,每段绳子的长度是全长的(1/8)。

  四、全课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5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

  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

  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

  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

  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1/3是相等的关系.)

  板书:1÷3=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课件3]

  (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3÷4=3/4

  (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

  ①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反馈分法.

  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块,也就是3/4块.)

  (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也就是3/4块.)

  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把5块饼*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

  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a÷b=b/a(b≠0)

  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看书P91深化.

  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三,巩固练习[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5÷824÷2516÷497÷139÷9c÷d

  2,口算.

  7÷13=()÷9=1/2=()÷()8/13=()÷()

  3,7/10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

  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

  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3/4

  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6

  教材分析

  1.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1÷2=1/2,7÷3=7/3。再引导学生比较两组关系式,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中分母的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因为0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母也不能是0。

  2.学习本节课也便于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等。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与学生交流获得学生掌握旧知的情况。

  2.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理解了分数的意义和除法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操作画图能力和小组合作能了,知道了出书不能为0。

  3.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在以后的应用中较少,因此要求不必过高,难度不要过大,只要学生会做就可以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除法和分数的关系,能用分数表示两个自然数相除的商;

  2、能应用这种关系把整数表示的低级单位的单名数改写成用分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单名数,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

  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7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13/15=()÷()

  12/7=()÷() 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8

  教学内容:

  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5—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探究和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能正确地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两种方法叙述分数的意义。

  2.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探究的能力。

  3.体会知识来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理解一个分数可以表示的两种意义。

  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在对分数意义有初步认知基础上的深入理解。在这节数学课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直观的位置关系,还要从分数意义中理解分数与除法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的设计中,以分数意义的辨析贯穿始终。因为分数的意义,本身就是除法的界定,这才是分数与除法最根本的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究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情况时,可以用分数表示;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做分子。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

  教具学具:

  课件,模型。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孩子们,上课之前先考验下大家,(出示课件)这个谜底是什么?

  生:月饼。

  师:你们的课外知识真丰富,你们喜欢吃月饼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在月饼中也含有许多数学知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课件),把6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2块,6÷3=2(块)。(板书)

  师:说得真棒,要是声音再大些就更好了,我们再来看下一个问题,把1块月饼*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生:0.5块,1÷2=0.5(块)。(板书)

  师:表达得特别清楚,让大家一听就懂。老师就继续考验大家,如果把1块月饼*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块?怎样列式计算?

  师:你为你们组又增添了一份光彩。看来大家已经能够解决分月饼的问题了,不用学具直接说出5除于7等于多少?

  生:七分之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再来看这些算式,整数除法得不到整数商的时侯,可以用什么数表示商?

  生:可以用分数表示。

  师:在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谁作分母?用谁做分子?

  生:用被除数作分子,除数作分母。

  师:那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谁能用语言概括下?

  生:被除数除以除数等于除数分之被除数。

  师:你表达得这么清晰流畅,了不起!

  师总结:可以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用除数作为分母,被除数作为分子,除号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线。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所以,分数与除数的关系我们可以用式子来表示为: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板书)。用字母表示是?

  生:a÷b=a/b(b≠0)(板书)

  师:这个关系式里每个数的范围要注意什么?

  生:因为在除法里除数不能是零,所以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即b≠0。

  师: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教师强调:分数是一种数,但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师:今后我们再看分数时,会有两种意义。(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3份的数,也可以是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

  二、巩固练习

  师:你们知道阿凡提吗?你有他聪明吗?敢不敢挑战他?我们来闯关,大家有信心吗?

  1.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

  (1)3÷2 =( )

  (2)2÷9 =( )

  (3)7÷8 =( )

  (4)5÷12 =( )

  (5)31÷5 =( )

  (6)m÷n =( )n≠0

  2.把5千克糖*均分成7份,每份是( )千克;把1千克糖*均分成7份,5份是( )千克;也就是说5千克糖的( )和1千克糖

  的( )是相等的

  三、课堂小结

  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重点说说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结束语:今天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并学会了这么多知识,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其实生活中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索,快做个有新人吧,你会成长得更快!

  四、作业布置

  练习十二第1,3题。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a÷b=a/b(b≠0)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引入课题之前,先利用谜语激发学生兴趣,引进分数,复习旧知。在探索新知时,从想象中每人2个饼,到一张饼,把一张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能得到几块?有了刚才的复习知识进行铺垫、迁移,很容易能用算式1÷4来计算,学生很快会说出1/4,这时我会再提问:为什么是1/4?你是怎么分得?学生用准备的圆片分一分;接着出示:学生一步步经历了分得过程,对分数的意义就理解得更好了,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是3/4。当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时,用除数作分母,用被除数作分子。反过来,一个分数也可以看作两个数相除。可以理解为把“1”*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3份;也可以理解为把“3”*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也就是说,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建立过程,实质上是与分数的意义的拓展同步的。教学之后,再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就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存储于学生脑海里的状态而言,除了抽象性的之外,应当是抽象与具体可以转换的数学知识。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口述下列分数的意义:

  1/44/57/9

  2、口答列式计算。

  (1)植树节有120名少先队员栽树,*均分成1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多少名少先队员?

  120÷12=10(人)

  (2)把12米长的钢管*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2÷6=2(米)

  归纳:这两题都是将一个数*均分成若干份,求每一份是多少的应用题。用除法计算。

  如果把(2)题的12米改成1米,如何列式?

  1÷6

  它的商不能用整数表示,怎么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解决的问题。

  出示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2。

  把1米长的钢管,*均截成6段,每段长多少米?

  (1)边作图边讲解。

  “1÷6”是把1*均分成6份,求其中1份是多少,根据题意也就是把1米长的钢管看作单位“1”,*均分成6份,表示这样1份的数是1/6,就是每段钢管的长。所以1÷6=1/6(米)

  (2)如果把1米长的钢管*均分成4段、5段、7段,每段各是多少米?(口答)

  2、教学例3。

  把3只月饼*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教学过程

  备注

  (1)读题后指名学生列式:3÷4

  (2)边讲解边出示图式

  (3)引导学生说出第一种方法是把3只饼*均分成4份,先把每只饼都*均分成4份,取出其中的1份是1/4只,3块饼有3个1/4就是3/4只。

  第二种方法是把3只月饼看作单位“1”,把它*均分成4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3/4只。

  得出3÷4=3/4(只):从上面两例说明,当两个自然数相除,它们的商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观察例2、例3的算式。

  1÷6=1/6(米)

  3÷4=3/4(只)

  (2)思考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3)结论:

  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4)练一练:

  课本P75第1题。

  把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

  4/7=()÷()21/25=()÷()

  14/27=()÷()7÷()=7/()

  讨论7÷()=7/()在括号里能填什么数?能否填任何数?为什么?

  结论: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零。

  在分数中,分母不能为零。

  三、练习反馈

  1、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

  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

  学生独立练习后集中反馈,说一说思考过程。

  :“7分米是几分之几米”实际上是求7分米是1米(即10分米)的几分之几?同理,23分钟是几分之几小时也就是求23分钟是1小时(即60分钟0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

  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用进率去除低级单位名数的数值,结果可以用分数表示。

  2、练一练:

  课本P76第5题填在书上。

  四、课堂练习

  课本P76第2、3、4题。

  五、课后作业《作业本》

  学生能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掌握两个自然数相除,可用分数表示。大部分学生能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聚成高级单位的名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分数与除法》教案10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观察比较,理解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会用分数来表示两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数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解解假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出示题目:

  把1块蛋糕*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得到几块蛋糕?如果把7块蛋糕*均分给3个小朋友呢?

  ①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从而得到两个关系式:

  1÷2=1/2

  7÷3=7/3

  二、自主探索: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这两组关系式:

  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与同学说一说

  ②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③师: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式:

  ④生说一说关系式的意思:

  ⑤引导学生思考:分数的分母能不能是0?为什么?

  ⑥小组讨论:

  ⑦学生汇报:

  ⑧练一练:第36页第一题:

  三、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

  ①增加几道整数与带分数互化的题:

  小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②假分数和带分数互化的题: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怎样把化成假分数?

  分组讨论方法:

  学生汇报方法:

  四、拓展练习:

  第37页第1、2、3、4、题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5)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篇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1

  一、复习

  (1)一袋大米,吃了。

  (2)一袋大米,吃了千克。

  这两题中的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新课

  老师这有一张卡片,谁愿意读一读!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数,谁找到了?你们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数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

  三、新授

  1、百分数的读、写法。

  你们知道为什么把这些数叫做“百分数”?

  它们就相当于分数中分母是100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所以叫做百分数。只是通常百分数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写成59%、41%这样。

  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练写百分数。

  2、百分数的意义。

  你们知道黑板上的这些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吗?如:棉51%、涤49%等。

  这些百分数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表示两种量、两个数的关系。我们把像这样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数和我们学习过的分数有什么不同呢?

  四、练习

  1、课前复习题中,谁能换成百分数表示?

  2、在规定时间内,写10个你喜欢的百分数,用含有百分数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写了几个?

  3、飞标游戏,说明什么?

  4、成语中的百分数。

  如:百里挑一、一箭双雕、百发百中、十有八九、事倍功半、事半功倍。

  在这节课的最后,老师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反思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89—90页的内容,是在学生充分理解分数意义,能解决一些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以后学习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百分数意义是分数意义的延伸,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活中利率、利润、折扣等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联系生活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读会写百分数。

  2、使学生理解百分数和分数意义的不同。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相互学习中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生活经验,通过生活实例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其价值。难点能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教学,我觉得在以下几方面反思:

  1、让学生们对课前搜集的百分数进行研究这一环节耐人回味。这一节课中老师并没有急于自己讲解新知或自学课本,而是给学生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素材中去积累对百分数的感性认识,主动建构个体对“百分数”的理解。在各个个体对百分数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在认知发展水*和已有数学经验的基础之上的,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并且这样的学习是现实的、有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它与分数既有联系,又有一些区别,同时,百分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价值。

  2、课堂练习的设计突出练习的针对性和全面性。既有促进学生对百分数含义的理解,让学生牢固掌握百分数概念的练习,也有巩固百分数的读,写练习。根据成语说百分率。如:百战百胜、十拿九稳、百里挑一等。

  3、结语中的爱迪生的名言:“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看似不经意的一个百分数的实例,但却独具匠心。既是文化的渗透,又是育人意识的集中体现对现实而有意义的生活素材的研究,体现了数学的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一些细节地方,比如我在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回答问中的错误没能及时纠正,对于学生学习百分数可能会造成一些错误的印象,因此,我觉得,要上好数学课,不但要认真备课、上课,还要注意*时的积累。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 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 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 。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 电脑显示。

  三、 课堂练习: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来表示,但是这个 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习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习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习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习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习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习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习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6)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教学反思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斜面构造上的要素;

2.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3.能通过实验验证斜面省力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之一,了解它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斜面及其变形——螺旋的功能及作用;

3.了解斜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难点:

能够就斜面要素与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⑴演示材料: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等图片、斧子、葡萄酒开瓶器、瓶子上的盖子、水龙头、螺丝钉、一段圆木等。

⑵分组实验器材:一个封闭的重盒子、长短不同的木板、铁架台或其他支架、弹簧秤、滑轮组、书、各种螺钉、各种楔形或螺旋的工具、三角形纸片。

2、学生准备:拉链、带盖子的塑料瓶等实物。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入斜面。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哪几种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各有什么作用?

2、谈话:假如有一个沉重的机器要你从低处搬到高处,你会怎么做?小组讨论,并利用身边的现有材料操作演示搬运活动。

3、交流,比较:哪一种方法搬运起来更容易些呢?

4、小结:利用斜坡,搬运工作会简单许多。用了斜坡,将沉重的机器用手推车推到高一点的地方就不是很困难了。(画示意图)

二、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

1、出示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等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交流、归纳总结:都可以将物体提升到一个高度;都具有一个倾斜面。

3、揭示:像盘山公路、桥梁引桥这样的斜坡或倾斜面叫斜面。斜面是与水*面成一角度的*面。(板书:斜面)

4、讨论: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来调整斜面的倾斜度?(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斜面的长度,二是斜面的高度。这也是斜面的两个要素。)

三、实践操作,研究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出示问题:一个斜坡的坡度大小(斜面的长短)到底是如何影响小车运动时拉力的大小的呢?

2、学生提出假设。

3、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小组讨论,设计实验。

4、交流:你是如何设计实验的?需要什么材料?(鼓励学生尽量使用身边现有的材料来做简单的实验)。

5、评点学生的实验设计,并作指导。

可以分别从影响斜面倾斜度的两个因素去考虑并实验操作:斜面的长度和斜面的长度。各组同学在实验操作时要保持其中一个量的不变。

6、学生按假设的不同分组实验,收集相关数据,填写活动记录。

7、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8、提问:比较全班同学测得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9、小结:如果斜坡的长度不变,斜坡的坡度越大,小车运动所需的拉力也越大;如果保持斜面的高度不变,增加斜面的长度,斜坡越长,小车运动时所需的拉力越小。

10、出示盘山公路的图片,提问:通往山顶的公路为什么不修成滑梯一样的斜面?公路绕着山盘旋而上,与直上直下的道路相比哪些方面有了改变?盘山公路为什么要修成这样呢?

四、认识变形的斜面

1、实践操作活动:从纸上剪下一个直角三角形,将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贴在一支铅笔上,然后将纸围着铅笔绕起来。你发现了什么?

2、出示螺钉,组织观察并讨论:螺钉上的螺纹与斜面有什么关系?

3、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斜面的斜坡越长,绕在圆柱形物体上的螺纹就越密。

4、讨论:使用斜面可省力,使用螺旋也可以省力吗?为什么要把钉子做成螺旋状的?

5、出示一段圆木,你可以把它掰开吗?借助于什么工具可以把这段圆木分开?(出示:斧子)观察斧子的剖面结构。我们把这种形状叫做“楔形”。楔形是两个背对背的斜面。

6、指导一学生操作实践,利用斧子的楔形结构将圆木劈开。说说感受。

7、还有哪些工具也是楔形的?

8、组织学生观察拉链:你是否尝试过用手把拉链的两边扣到一起?怎么样把拉链的两边分开或者合上呢?

实践操作,体验拉锁的重要作用。

9、小结:螺旋、楔形等都是斜面的变形。

五、学习应用,迁移拓展

1、出示多幅图片,解释一下它们是如何省力的?

2、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各是什么?

板书:斜坡的启示

斜面的高度长度不变,坡度越大→拉力越大

影响斜面倾斜度的因素:

斜面的长度高度不变增加长度→拉力越小

斜面省力

课后小节: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

2.怎样移动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2、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2、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教学重难点:

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演示实验器材:果糖罐头、螺丝刀、一根比较结实且长的木棍、支撑用的木墩;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杠杆尺、铁架台、钩码、弹簧秤等。

2、学生准备:

铅笔、硬币、尺子,生活中常用的各种工具(剪刀、钳子、镊子、开瓶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

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

【说明】起先不提供任何工具,让学生直接用手开;如果打不开,再问学生是否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忙。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

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

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

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

1、谈话: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

(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

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

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

⑴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

⑵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

⑶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

⑷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

⑸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

⑹做测试,并记录结果。

⑺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

⑻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衡的方法。

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实验你有什么收获?

5、讨论:

⑴杠杆是否都省力?

⑵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

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

1、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

2、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⑴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

⑵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

⑶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跷跷板)

3、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

4、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

四、课后小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5

第一单元 神奇的机械

1、什么叫机械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分析、判断那些物品属于机械。

2、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2、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机械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关系。

2、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准备各种简单的工具。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

难点: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如果院子里有一块几个人都搬不动、很大、很重的石头,想把它移动一下,怎么办?通过学生说出的方法引出本课课题:什么是机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机械

(1)当你第一次看到“机械”这个词时,你首先想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说一说,你认为的机械有那些?

(3)学生汇报,其他同学可以给予补充。

(4)教师出示简单工具的实物图片,请学生判断这些工具是否属于机械。

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

(1)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明确以上出示简单的工具都是机械。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感兴趣的简单工作讨论:这些工具主要是用那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方便,并记录汇报。

(3)揭示机械的概念,说明简单机械与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

机械名称

工作部分

带来的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

(1)用手搬不动的大石头,用木辊能撬动,这说明机械的什么作用?

(2)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教师提供的工具,做使用与不使用机械能对比实验,集合机械给人类带来的益处。(教师要提醒学生操作时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

讨论: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四、介绍古代机械

(1)们看书中几组古代简单机械图片,讲解人类制造、使用机械的悠久历史。

(2)生分析古代工具如何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感受先人的智慧。

五、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观察或者调查生活中还有那些物品也属于简单机械,它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分数除法教案5篇(扩展7)

——真分数和假分数五年级数学教案

真分数和假分数五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课件1]

  1/33/33/41/55/62/53/5

  4/55/57/49/510/511/515/5

  ①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②观察比较:

  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课件2]

  (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①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课件3]

  1/33/35/31/66/67/613/6

  ②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课件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课件5]

  3/35/510/5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

  (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教学P99。例3:把3/3,8/4化成整数。

  板书:3/3=3÷3=1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课件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课件7]

  24/425/572/454/6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课件8]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6、分数a/b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101。1,2,3

  板书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真分数<1

  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例:5/3,8/8

  假分数≥1。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