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19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19篇)

2022-11-22 09: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19篇)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市规章制度  篇一:关于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报告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19篇),供大家参考。

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19篇)

篇一: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市规章制度

  篇一:关于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报告关于依法治市工作的调研报告党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一根

  本治国方略,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依法治国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对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提出明确要求。为了深入了解我市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根本情况、存在问题,4月上旬至5月中旬,由****带着市政协法制委和局部政协委员,先后赴****等县区以及市法院、检察院、司法局、法制办等部门就全市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专项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依法治市工作根本情况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能够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从法治层面建立健全促进科学开展的体制机制,公正司法,坚持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一是依法治市组织领导机构根本健全。市上成立了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22个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司法局。各县区、市直各部门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为依法治市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同时,出台了《**市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依法治市进程第六个五年规划〔2022-2022〕》等一系列文件,对具体工作作了详细的安排部署。二是法治政府建设取得新进展。2022年,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规定了我市重大行政决策必须履行听取意见、听证、风险评估、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集体决定、责任追究等程序。**个县区政府也已建立施

  1/8

  行了“逢文必审〞制度。积极开展了“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执法示范窗口〞创立活动。同时,强化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执法公示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市委、市政府建立了以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和绩效管理制度。出台并下发了《**市领导干部问责方法〔试行〕》、《**市问廉问责问效暂行方法》等文件,推动行政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不断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三是司法建设有序推进。我市司法机关以抓好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加强司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提高司法人员执法办案水平。市县两级法院依托法院官网、微博、微信平台,全方位向社会公众公开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等内容。市检察院不断拓展检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创新公开方式和方法。2022年底,**市检察机关案件信息公开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相关案件信息相继在“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网〞上发布,实现和保障了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促进公正执法、强化司法透明度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四是法制宣传教育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市建立了一支由2900多人组成的覆盖全市的“六五〞普法联络员队伍,承当起组织实施本单位、本部门普法工作职责;同时组建了13支“六五〞普法宣讲团。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依托法定节假日、纪念日、“科技文化教育法律〞下乡等活动开展主题鲜明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农民、居民、青少年、学生、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学法用法守法意识。

  二、依法治市工作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有待提高

  2/8

  一是领导重视仍不够到位。局部县区和单位,还没有把依法治市同全市社会稳定、经济开展这两大主题结合在一起,没有形成法治思维。主要是有些领导干部受传统的“人治〞思想束缚严重,还未能真正的用法治的工作思维和工作方式来依法行政;其次没有建立有效的鼓励制约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并未真正把依法治市方略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依法治市工作难以抓出成效。

  二是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至今仍有局部领导干部把依法治市工作当作某一个机构、某一个部门、某个领导小组的责任,缺乏统筹兼顾、协调各方的意识和制度,依靠个别科室负责、个别人员落实,导致工作实效打折扣,整体推进缺乏,尚未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

  三是组织机构有待加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将法治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市虽然成立了“中共**市委依法治市工作领导小组〞的机构,但该小组办公室设在司法局,统揽全局、综合协调能力很有限,只是一个法律宣传的机构。

  〔二〕宣传教育成效有待提升一是普法效果不佳。全市各级部门都把普法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对待,对普法对象的教育方式上往往以法律条文的宣讲为主。发放普法教材、灌输法律条文几乎成为普法教育的主要方法。在宣传教育过程中“普法〞只是从上往下压的硬任务,是典型的“要我学〞,没有形成由“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向“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转变,普法效果不佳。二是宣传手段单一。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公众了解法律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如微信、微博等。目前,运用新媒体手段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有待加强,宣传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3/8

  三是专业宣传力量缺乏。开展法制宣传,往往需要宣传干部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同时具备一定宣传、讲授素养,而我市普法宣传队伍中缺乏这样的人才。

  〔三〕法治队伍有待加强一是拥有执法资格的人员甚少。公安干警、法官、检察官“断层〞问题长期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严重制约了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我市公安系统具有执法资格民警不到总数的三分之一,且绝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领导干部。具有执法资格的警力上浮严重,使基层警力严重缺乏,基层派出所往往仅有所长或指导员具有执法资格,直接导致相当一局部从事执法工作却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有时一名警察同一时间出现在不同的地方,造成执法违法的问题。法院系统的这个问题也很突出,一线办案人员也很少,造成积压案件较多,群众对此多有怨言。二是专业素养仍需加强。由于行政执法要求高、难度大,执法人员既要懂得法律政策,又要通晓本行业务,但我市近年来执法人员主要是通过事业单位招录、复转军人安臵,普遍存在法律素养低、业务水平低的问题,上岗后又缺乏培训。稍有工作资历的人员又不愿意在一线执法,所以不少执法人员难以适应执法工作的需求,更谈不上公正执法。公安、工商、土地、林业、综合执法等部门均存在这个问题。三是缺乏公正有效的鼓励机制。由于缺乏制约,执法人员中存在执法不严、随意性大、滥用自由裁量权的问题;同时,缺乏鼓励机制,工作任务重、责任大、风险高的法官行业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现象,严重挫伤其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法院队伍的稳定性;另外,因缺乏保护措施,敢于担当的执法者,个人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篇二: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思考

  各位领导和同志们:

  本次务虚会市局党组将“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作为专题研讨的内容之一,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充分重视。刚才,五位局长的发言,有情况,有观点,有思路,感到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看法,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研讨。

  一、关于xx依法治市工作的现状分析

  这种认识,正如徐路局长在今年9月召开的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全体成员会议上汇报工作时所说的,“实施《xx市2001年至2022年依法治市规划》两年来,我市的依法治市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突破仅就“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基本环节思考工作的单一思路,从坚持本质着眼,在执政为民、创建服务型政府上明确方向,完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法治建设指导原则。二是在工作要求上,突破仅就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法律普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一般性要求,从城市特点出发,在诚信、安全、秩序三方面明确目标,完善城市法治工作的整体评价标准体系。三是在运作方式上,突破仅举办各种法制宣传和法制实践活动为基本载体的运作方式,从总揽全局角度,在加强依法治市的实际运作方面明确范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条件,把握基本环节的具体措施。四是在执法行为上,突破仅强调创造执法环境、有利严格执法、维护执法权威的片面观念,在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上明确责任,完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执法机制。五是在指导手段上,突破仅满足于开会发动、抓点试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传统方法,从科技运用创新,在现代网络媒体建设和使用方面明确抓手,完善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的工作手段。”

  我们认为,这既是对近年来工作的总结,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依法治市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对依法治市工作本身认识不统一,动力不够足,手段不够有力等,都是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需要克服的阻力和障碍。

  二、关于依法治市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第二项任务中明确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这其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也就是依法治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在上述三个方面,市委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关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为此,xx提出“两个率先、争先进位”。总体要求是: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协调发展,彰显特色。解放思想,就是要持续不断掀起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领先推动发展的率先。争先进位,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加速推进xx“两个率先”进程。协调发展,就是要牢固确立

  科学的发展观,并将其贯穿到每一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推进之中。彰显特色,就是要巩固和提升xx的优势,以崭新的城市形象、独特的城市魅力,迎接“十运”盛会,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关于适应社会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xx提出要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按照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富民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文化xx、绿色xx”五大战略,集中全市的力量和智慧争创全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总体目标是:通过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2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2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充分展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关于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政府的定位为“有限”的政府、“服务”的政府、“开放”的政府、“统一”的政府和“法制”的政府。因此,xx提出要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法定化进程,完善落实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强化行政监督。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财政管理

  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体系。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公共管理和服务行为,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和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适应以上新形势,就必须更加明确依法治市工作的理念、任务和要求。总体上讲,就是要认识到在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中,依法治市工作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依法治市是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提,也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依法治市作为市委在新时期改革、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载体,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和保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建设。十几年来,依法治市在我市逐步深入人心。通过持续的普法教育,塑造城市法治精神,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树立了法治观念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坚持民主科学立法,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鼓励群众依法有序参与,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扩大了群众基础。以“诚信、安全、有序”为目标的区域性法治化城市建设进展顺利。但是,法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法治市要推动和保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建设,就要理性地分析这项工作的差距。在依法治市的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各环节方面,相互衔接的整体性不强,立法与执法、司法之间,执法、司法与普法之间,执法、司法与法律监督之间的良性互动尚待形成。在依法治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方面,立法工作相对于城市改革发展的进程仍显滞后,民主化程度和立法质量仍需加强;行政执法、司法工作适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推动作用,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还有待加强。因此,整体推进依法

  治市已经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法治作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合力整体推进,在努力实现法治内部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的监督等各要素及其机制有机统一,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协调一致的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追求法治自身的内在价值,更注重体现法治在保障和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依法治市迈入新境界。

  思考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从依法治市日常办事机构的角度,可以概括起来三句话:一是认识到位,行动不越位;二是着眼现实,不迁就现实;三是工作定位,力争有所为。

  (一)关于第一句话,认识到位,行动不越位。

  由于依法治市办是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认识问题就必须站在领导机关——市委的角度来思考。对依法治市的认识,需要明确两个方面:

  1、依法治市与法治。

  主要是从“静态与动态”、“广义与狭义”两个关系上明确其内涵。关于法治,也就是《宪法》确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本人认为就是依法治理国家的思想、原则和制度的总称,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如依法治国的思想,包括宪政思想、权利保护思想、法律适用平等思想等;依法治国的原则,如人民主权原则、宪法原则、行政法治原则等;依法治国的制度,主要表现为法律制度,例如对应“依法行政原则”的有“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基本制度。应该说它是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这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它。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它,法治亦即依法治

  国方略的对应概念,我把它称为“依法治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国家宪法和国家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法制实践活动,也就是把依法治国的思想、原则和制度操作起来的实践活动。如我们基层司法所指导开展的人民调解工作,就是具体落实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的实践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理解依法治市与法治的关系,就是动态与静态的关系。当然,还有从狭义上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就是组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依法治理作为依法治国的动态实践,其整体通过区域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三个层面来体现,整体的依法治理与每个层面的依法治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依法治市属于区域依法治理的范畴。

  2、法治与政治文明。

  主要是从两个“三位一体”上明确其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科学界定,表明了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又是一个“三位一体”。我理解,从这两个“三位一体”来看待法治与政治,恰似一块硬币的正反面。因此,依法治国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其效果要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来检验。

  思考问题——需要站在领导机关的角度,但做实际工作——作为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主要是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责,既不能当领导实行直接指挥,也不能直接代替法定机关行使工作职能。

  (二)关于第二句话,着眼现实,不迁就现实。

  依法治市工作目标的制定和完成过程始终必须明确目标本身的本质内涵,以提高对依法治市工作的理性认识,并加强理性指导。按照全国“四五普法规划”的要求,其具体工作目标的内涵是“两个提高”:

  1、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法律素质的提高包括公民法律知识的广泛普及、公民法律意识的广泛觉醒、公民依法办事的广泛推行和部分公民法律技能的广泛掌握。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的任务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2、社会法制化管理程度的提高。社会法制化管理程度的提高包括三个层次,一是管理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二是管理的依据是法律,即依法规范、管理、运行;三是管理的主体是各级各类国家机关和广大的公民,其中从中国的法制化进程来看,国家机关是主导,公民是广泛有序地参与。

  按照上述要求,现实中显然差距很大,我们做工作要从实际出发,但工作目的就是要逐步改变现状,纳入法制的轨道,不能因现实状况而畏难便迁就现实不求发展。

  (三)关于第三句话,工作定位,力争有所为。

  根据新形势下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实现“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要求,从依法治市日常办事机构的性质角度明确“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职能,我认为是否可以归纳为两点:

  1、法制宣传——为民主法治鼓与呼。

  经过三个五年普法,公民的法律知识有了明显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这是法制宣传工作不断努力和发展的结果。但是,以往的法制宣传工作从效果上看,仍然局限于让公民知道法律、遵守法律,注重培育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民主法治意识不够。因此,面对新形势,法制宣传工作不能只是注重今天宣传什么法、明天教育什么人等,似应定位为“为民主法治鼓与呼”。即在普及基本法律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灌输民主与法治思想,让重点普法对象在持续的法律宣讲中逐步树立民主法治观念,让领导干部和公务员规范其实施的行政行为,让青少年树立起社会责任意识,让企业人员遵循市场经济规则从事生产经营。

  2、依法治理——为依法执政参与谋。

  在法治建设的实践中,依法治理日常办事机构如果在内容上专注于立法、行政执法和司法以及法律监督的具体过程,往往造成现实中摆脱不了的“越权”嫌疑。改变这一状况,在工作定位上就要明确“为依法执政参与谋”,因为我们是市委依法治市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就是说,依法治理日常办事机构要为党委依法执政、总揽全局,政府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法律方面的支撑建议;为政府行使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寻求和创造最优的法律解决渠道。

  此外,在工作方法上——要从实际出发,从宏观思考。即要努力从实际出发,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于时代;要从

  宏观上进行思考,结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围绕大局和中心任务,统筹安排。为此:一是对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分层定位。在市、区县、基层(乡、村)等分层基础上,就各个不同层次的实际和中心任务,确定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基本目标。二是对依法治理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部门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任务,确定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完成共同的依法治理任务。三是对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分项落实。在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同时,着眼实际和围绕大局,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假冒伪劣”)、社会秩序(“严打整治斗争”)等,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完成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

  最后,关于2022年依法治市工作重点的思考——贯彻部、省会议精神——围绕中心、突出三个方面重点——党委依法执政方面,包括党委执政能力,以参与“长三角”城市法治论坛(沿江开发带,xx都市圈)形式,启动整体制度设计的调研;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着眼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按照省即将出台的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基层依法治理示范达标工作。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篇三: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调动全区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智慧深入挖掘通川本地特色艺术形式创作2篇部以上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法治小说拍摄1部法治微电影举办1次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打造1场法治主题文艺晚会协助市文联举办1次法治文化图片巡展活动有条件的乡镇办委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创作1个以上具有基层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产生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强烈震撼力广泛影响力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2017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推荐文章2017依法治市工作方案热度:2017依法治市工作总结热度:2017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热度:2017依法治市工作计划热度:2017年依法治市工作总结热度:法治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在不同的时代人们赋予其不同的社会内涵和意义。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依法治市工作要点篇一一、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执政(一)发挥党委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作用。完善党委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工作制度。发挥党委在推进法治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制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实施办法,将“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情况纳入年终述职、政绩考核重要内容和考察使用重要依据。构建党政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工作格局。(二)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坚持依法治理和依规治党、制度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加强从严治党、依规治党法规制度建设,提高党内法规制度执行力。严格依法依规决策,健全并落实法律顾问、公职律师制度,加强合法合规性审查。深入推进党务公开。(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推动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土地出让、国有产权转让等重点领域制度建设。依纪依法解决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虚报冒领、截留私分、挥霍浪费等问题,在土地征收和惠农政策落实中克扣群众、贪污挪用、优亲厚友等问题,在办理涉及群众事务中吃拿卡要、欺压群众等问题。深入开展纪律审查,重点查处政治问题和腐败问题交织,党的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导干部。探索用法治调动干部积极性、推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办法措施。

  二、全面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四)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配合市、区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加强行政权力运行数据库建设。加强“三张清单”动态管理,强化跟踪督办、绩效评估和碰硬奖惩。清理、废除、核查、整改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部门保护、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完善以市场定价为主、政府定价为辅的定价目录。(五)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依法公布现行有效文件目录、文本并动态调整。逐步实行专家信息和论证意见公开,建立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和专业性、技术性决策长效机制。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后评估制度,开展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常态化评估。(六)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建立执法流程严密、程序规范、裁决公正、行为文明工作制度,完善执法程序,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标准案例指导制度。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行政执法行为。严格确定不同部门及机构、岗位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并建立常态化责任追究机制。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合同、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七)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建章立制和制度落实,构建依法确定、科学配置、制度约束、阳光行使、合力监督、严惩滥用“六权治本”工作机制。建立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制度,解除行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应诉难题。推动政府建立行政复议委员会,落实行政复议委员会制度、重大复杂案件交由行政复议委员会案审会审议制度。三、全面深入推进公正司法(八)提升司法执法办案能力。构建区委领导、联席会议统筹协调、法院主体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合力解除执行难题的工作格局。健全自动生成、实时监控、全程记录、跟踪问责的“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分部门、分系统案件移送程序、标准,实现行政处罚

  和刑事处罚无缝对接。建立公检法统一的数据化证据收集、固定、审查、运用机制,扎实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制定实施物随案走、有迹可循的管理制度,进一步促进涉案财物规范化管理。

  (九)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常态化遴选、员额退出制度。完善法官检察官依法履职保护、违法行权惩戒制度。构建司法人员职业保障体系,落实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任务。建立现代警务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公安机关管理及人民警察管理制度。

  (十)继续建设公正权威高效司法。深入推进繁简分流,完善小额程序、速裁程序、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相配套的多层次诉讼制度体系。开展宏观司法监管,健全类案指引、案件质量评估、司法业绩考核、错案责任倒查等制度机制。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建立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标准一致、裁判公正、简洁高效的庭审工作制度。推行法院检察院内设机构改革试点,统筹推进工作程序优化、内部机构改革和办案组织建设。

  四、全面深入推进社会依法治理(十一)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路径。坚持“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探索建立以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和法治为支撑的基层治理长效机制。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的“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基层治理体系。健全法治德治自治相融互动的治理体制。构建以制定实施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行业规约为载体的依法立约、以约治理、民主管理基层治理良序。扎实开展小区(楼院)自治,不断总结推广自治经验,东办、西办、朝办至少树立2个小区(楼院)自治典型。(十二)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反恐防暴、禁毒防艾、寄递物流、公共交通、危爆物品等专项整治,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常态严打。坚守社会稳定、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三条底线”,维护公共、网络、经济、社会安全,依法预防处置电信诈骗、网络制爆、校园暴力、非法集资等不稳定因素。综合运用调解、仲裁、裁决、复议、诉讼等手段,加快建设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推进特殊人群、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和群防群治,不断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加快“雪亮工程”建设。推动视频监控共享、数据标准共用、法治信用共融,着力解除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难题。

  (十三)依法规范信访秩序。继续加强信访工作法治化建设,实行诉访分离制度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强化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包案和初信初访办理工作,引导群众逐级理性表达诉求,督促各地依法按政策及时就地解决群众诉求。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工作机制,构建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维权机制。完善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问题发现机制和预警应急预案,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治台账,实行违法企业“黑名单”制度,完善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机制。

  (十四)强化不良社会风气治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崇德尚法优良传统,引导群众自觉利用法律捍卫公平正义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推动社风民风转变。积极开展“建设新通川?文明大家谈”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评选、“乡风文明提升年”活动,树立全区文明新风尚。大力实施村风民俗改善工程、平安建设深化工程,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

  加强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大力整治基层干部强包工程、吃拿卡要、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严查乡镇和村(社区)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腐败问题。倡导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理解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大力整治学校乱收费、教师有偿补课以及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现象。

  (十五)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五治”工程,持续推进城市清洁行动,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城镇发展承载能力。配合市上开展城市出入口、主要道路、商业集中区、车站等重要节点的美化亮化。深入开展大气扬尘和水污染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工业企业、在建工地污染整治,切实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推行城管体制改革,推动城管工作进社区、入基层,提升城镇环境管理水平,努力营造“清洁、整齐、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深入开展“绿色村庄”和幸福美丽新村创建活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治理2017—2019年攻坚计划,开展非正规垃圾

  堆放点治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全域覆盖,加大主要河流沿线乡镇及美丽新村污水治理力度,强力控制农村面源污染,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十六)深入开展依法治区示范创建活动。持续开展和谐寺观教堂、法治示范区(乡镇、村〈社区〉)、学法用法机关、诚信守法企业、依法治医、依法治校、依法行政、民生计量等“9+2”示范创建活动,着力打造朝办马房坝社区、西外新锦社区等城市基层治理示范点。示范创建工作中,要将脱贫攻坚工作与依法治理工作结合起来,重点将北山镇铁佛村作为贫困村依法治理示范点进行打造。探索建立以跟踪问效、动态管理、全域覆盖为重点的基层法治示范创建长效机制。实行各行业系统先召开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区上再择优选点召开全区示范创建现场推进会方式,深入推进创建活动全覆盖。

  五、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十七)持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深入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分类别分对象分层次分众化开展“法律七进”,根据不同对象突出不同普法重点,精准实施法治宣传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工作机制,完善“以案说法”制度,强化部门和各级组织的普法工作责任,形成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格局。全面落实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在报刊、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站和新媒体设置固定的法治宣传教育专栏,切实加强法治宣传,进一步扩大法治宣传的覆盖面,增强法治宣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影响力。各辖区、各乡镇办委每年至少开展2次法治文化集中宣传活动,区委宣传部要带头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年内至少建设1个法治文化主题广场(公园、景点、长廊),在城市广场、汽车站、火车站等公共场所设立法治宣传设施。各乡镇办委要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橱窗)、法治宣传栏等,各村(社区)要建设法治文化长廊(橱窗)、法治宣传栏、法治图书阅览室或法治书屋等,学校、医院要设立法治图书阅览室或法治书屋等法治宣传阵地。(十八)持续深化法律学教行动。制定实施《通川区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将领导干部学法纳入党委(党组)中心组

  2017年度理论学习安排,全年至少开展1次法治专题集中学习,中心组成员每年底结合年终述职汇报学法用法守法情况;建立公务员学法考法制度,推动公务员学法和依法行政培训;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党员干部进行法治专题轮训,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入开展律师参与精准脱贫和“一村一法律顾问”活动,通过法治讲座、“以案释法”、法律咨询等方式开展普法教育。大力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补齐脱贫攻坚中法律短板。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校计划并组织实施,积极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职工学法用法制度。在宗教场所普遍设立法治宣传栏,定期对教职人员、信教群众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十九)加强法治文化建设。调动全区文化文艺工作者的智慧,深入挖掘通川本地特色艺术形式,创作2篇(部)以上、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的法治小说,拍摄1部法治微电影,举办1次法治文艺作品征集、评选活动,打造1场法治主题文艺晚会,协助市文联举办1次法治文化图片巡展活动,有条件的乡镇办委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创作1个以上具有基层特色和民俗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产生一批高水平、高质量具有强烈震撼力、广泛影响力的形式多样的法治文艺作品,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

  六、健全依法治区保障落实机制(二十)强化组织领导机制。各乡镇办委和区级各部门参照区上的格局,根据本单位(部门)法治工作需要,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要进一步健全党委(党组)书记任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统领、党委(党组)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亲自抓、依法治理办公室主任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形成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和整体合力。(二十一)深入落实法治责任。党委(党组)主要负责人要落实依法治理领导责任,将法治建设作为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切实加强对法治建设的领导,选强领导干部、配强工作力量。政府主要负责人落实依法行政主体责任,及时研究解决依法行政有关重大问题,为推进法治建设提供

  保障、创造条件。人大、政协主要负责人要分别落实人大监督和政治协商主体责任,依法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部门法治主体责任,推动部门法治工作和业务工作在相融互动中深化提升。

  (二十二)强力推进工作落实。夯实打牢基层基础,明确基层依法治理责任主体、载体抓手、方法措施、评价标准及结果运用,并狠抓工作落地落实,加强换届后基层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开展换届后依法治区专题培训,深入推进乡镇办委、村(社区)依法治理落地生根。抓部门垂直主体推进,全面推行机关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推动上级部门指导和督导下级对口部门深化依法治理工作。抓经验做法总结推广,总结推广一批可复制、可操作、可落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积极向中央、省、市新闻媒体推送。

篇四: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市依法治市___:根据《___市委___市___年依法治市工作意见___》(佛发[___]___号)的精神,一年来,我局以党的___大及___届___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依法治市工作部署,以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铸造新型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围绕“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和“公正执法树形象”主题,着力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努力提升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___月(年终总结相关数据以___月底统计为准),市及五区执法局教育、劝导、纠正违法行为___宗次,立案查处市容环卫、城市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案件___宗,作出处罚___宗。市局___、协助各区执法局查处各类案件___宗。各区执法局被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___宗,其中维持___宗,正在审理___宗;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___宗,其中维持___宗,正在审理___宗。现将我市城管执法系统依法行政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宣传教育先行,抓好依法行政的宣传工作市和禅城、三水、高明区执法局今年___月挂牌运作后,全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得以全面推进。为增强广大市民的城管法治意识和参与城管的责任,贯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我们坚持宣教先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成立对外宣传机构,建立媒体、载体宣传阵地我局由局领导挂帅,成立了对外宣传专责机构,与新闻媒体建立“互动”联系机制,设立了“机构职能”、“政务动态(范本)”、“网上办事”、“法律法规”、“城管之窗”、“大事记”、“行政执法”、“发展规划”、“统计资料”、“投诉咨询”、“信息刊物”和“专项整治”等城管栏目,创办了行政执法《简报》,由此,形成了以电台、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和《简报》、网站载体为主的宣传阵地,加上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取得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效应,保障了行政执法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发挥媒体宣传优势,上路执法打响头炮成立之初,我们与市___宣传部、区政府和___电台、电视台共同举办了以“共同维护美好家园——___城管与市民心连心”为主题的“城管论坛”活动;___月___日,我局又联合三水区委政法委、区广播电视局和区执法局等部门,在三水森林公园宣言广场举办了以机动车停放管理为主题的“城市论坛”。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集思广益,把群众对城管执法的愿望与要求融合到城管执法之中,让市民参与决策,拉近了执法机关与市民的距离。___月___日,我局与市普法办、华法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华法杯”创建美好家园·城管法规知识有奖竞赛抽奖活动,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城管知识,为依法行政树立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宣传氛围一是开展执法宣传月活动。我们把上路执法头一个月作为“宣传教育月”,在主要街道、路口设置宣传咨询站,向广大市民派发《致广大市民的___》和城管执法宣传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___万多份,接受市民咨询近万人次。使执法宣传工作达到了一定的细化和广度二是制作电视广告宣传片。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局投入___万多元制作了四套城管法规公益宣传广告片,每天在___电视台滚动播出,得到了媒体和群众的好评。三是开辟报刊宣传专栏。与___日报社联合在《___日报》民生版每周一期推出图文并茂的《共建美好家园》栏目,以案例说法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和普及城管法律知识。四是创办《简报》。用简报形式向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通报执法情况,宣传城管知识。五是___各类互动宣传。在电台、网站与市民直接对话,在街头提供法律咨询,并在市、区执法局分别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办理市民投诉、倾听市民意见和建议,均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沟通和互动效果。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的综合素质执法队伍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坚持依法行政,铸造新型城管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首要前提。

  一是把好进入关。对公务员招录,我局严格按照公务员招考录用标准和程序

  进行,全部经过报考资格___、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和政审、体检等程序后进行

  择优录用。市局招录人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区局招录的执法人员大部分达到

  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新组建的执法机构以原城管部门骨干为基础,选调了公安、

  法院和检察院的部分优秀人才,使新组建的执法局人员形成了新老相结合、年龄成

  梯次、文化学历高、业务骨干强的科学组合,为依法行政打下了良好的___基础。

  二

  是

  把

  好

  培

  训

  关

  。

  依法治市工作总结范本

  三是把好制度管理关。市和各区执法局先后建立和制定了《行政执法人员行为规范》、《行政执法人员业务学习培训规定》、《各科室人员岗位职责》、《行政执法值勤考核办法》、《执法人员十不准》等规章制度___多项,并落实用制度管人管事,促进依法行政。通过严把三关,努力铸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廉洁高效的城管执法队伍。

  三、重视建章立制,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的配套制度依法行政必须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认真学习贯彻《宪法》、《行政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前提下,我们重视了建章立制工作。一是拟制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保证上路执法需要,以市政府名义制定了《___市实施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以市政府第9___向社会公布,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开展行政执法的重要依据。该文件分为总则、职责、执法程序、执法监督、执法协助、法律责任和附则八章,共___条。它的施行使执法局的工作得以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为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编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常用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汇编》。该汇编收集的《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国家赔偿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规划法》、《城市绿化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环境保___》、《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

篇五: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钦州市普法依法治市

  领导小组办公室文件

  钦市普治办〔2016〕8号

  ★

  关于做好2016年全市普法考试工作的通知

  各县(区)普法依法治理办公室,市直(区直、中直驻钦)各单位,钦州港区普法办、三娘湾社会工作局:根据我市“七五”普法规划和2016年普法工作安排,按照广西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广西法建办)《关于开展2016年全区普法考试的通知》(桂法建通〔2016〕13号)要求,做好我市2016年度普法学习统编教材征订和学习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充分认识普法教材征订和学习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是党的十八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运用全区普法统编教材开展法律学习和考试,是推动我市“七五”普法规划实施、促进我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开展的有效方式。县(区)、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把

  —1—

  统编教材的征订发行和学习工作当作重要工作来抓,做到领导重视、专人负责、积极征订、认真学习,抓好落实工作,确保完成任务。二、认真做好普法教材的征订和学习工作普法统编教材的征订发行和普法考试的组织实施,是评定和检查普法工作开展的一项重要依据。自治区及我市均将普法教材的征订、学习、考试等工作列入2016年度绩效考核目标。各县(区)、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本县(区)、本单位年度普法统编教材征订和学习的各项工作。有关征订普法教材和学习的数据信息将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三、切实完成统编教材征订和学习任务各县(区)、各单位要认真总结往年工作经验,切实做好普法教材征订工作,积极努力完成普法教材的宣传学习任务。(一)学法守法,拒绝盗版。《“七五”普法读本(一)》是广西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学者根据“七五”普法规划内容进行编写,委托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016年度全区普法学习的统编教材,是今年全区普法学习和考试的指定用书。该书16开本,每册定价25元,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发行部独家发行。各县(区)、各单位要认真做好订购工作,坚决拒绝使用盗版教材和其他非法出版物。(二)加强组织,统一订购。各县(区)、各单位要制订好普法教材征订方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好统一订购工作,确保实现党政

  —2—

  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干部、教师、职工人手一册,企业每个班组原则上不少于两册。(三)及时订购,确保实效。统编教材征订和学习的时间紧、任务重,各县(区)、各单位要抓紧订购统编教材并及时将教材发放给干部职工,确保考试对象能够及时学习、顺利参加考试。市直(区直、中直驻钦)各单位订购时间:从11月16日起至12月1日止。订购地点:市普法依法治市办公室(新华路7号即市司法局办公楼电梯上406室)。订购方式:可以直接汇款到广西人民出版社订购(收款单位:广西人民出版社有限公司,账号:20016201040011831,开户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南宁金湖支行),直接汇款订购的,要汇款存根为据及时报市普法办登记;也可持现金到市普法办直接订购。四、精心组织2016年度的“七五”普法考试1、普法考试对象。普法考试对象为市、县(区)、乡(镇)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各高等院校、国有企业的干部职工。2、普法考试内容。《宪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刑法修正案》(九)、《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反家庭暴力法》、《个人所得税法》、《慈善法》、《广西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广西乡村清洁条例》、《广西环境保护条例》、《广西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广西旅游条例》、《广西实施<招投标法>办法》、《广西电力设施保护办法》等16部法律法规。请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做好普法学习工作。3、普法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一)无纸化考试(考试系统升级)。广西今年普法考试继续采用经全国普法办批准,由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研发的《无纸化学法用

  —3—

  法及考试系统》网络版平台,考试人员可以直接在电脑端和移动端(手机或pad)上考试。考试系统由原光盘版考试平台升级为网络版考试平台,已申购安装《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系统》光盘版单位免费升级到《无纸化学法用法及考试系统》网络版平台进行考试。1、模拟测试时间:为检测各地各单位平台开通状况和考试人员上线学习情况,广西法建办定于2016年11月28日8点至11月29日18点止,开展全区模拟考试,模拟考试不计成绩,模拟考试无记录的,无法参加正式考试。2、正式考试时间:2016年全区国家工作人员无纸化普法考试定于2016年12月6日上午8:00至12月9日下午18:00。每人答题时间为180分钟。考试成绩当场显示。成绩不及格的人员,可以在考试时间段内重新进入考试。考试期间有3次考试机会,平台会自动筛选保留学员最高成绩为最终成绩。(二)纸质考试。不具备开展网络普法考试条件的单位,可以采取纸质考试方式组织考试。考试时间:市直(区直、中直驻钦)各单位为12月20日(参加纸质考试的单位必须于11月30日前把参考的处级、科级及以下干部或职工人数分别报市普法办,19日、20日到市普法办406室领取试卷);县(区)可根据实际由县(区)灵活确定,但必须在12月24日前结束考试。联系人:何玉婷、黄宗莹2817671(兼传真);黄大凤2844556钦州市普法以法治市办公室2016年11月15日

  —4—

  钦州市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6年11月15日印发

  —5—

篇六: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各地以指标体系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确定下一阶段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能从总体上沿着预定的轨道和速度运行才是指标体系执行过程中应打的硬仗

  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的特征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是指在一个相对的行政区域里,法律制度、法治建设所受到的普遍尊崇及由此所取得的良好社会效果。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最显著的特征是社会公正诚信程度和法治化管理水平。根据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诸环节的要求,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应具有以下方面的法治化特征:l、地方性法规体系化;2、城市管理民主化;3、行政事务公开化;4、执法行为规范化;5、社会关系诚信化;6、市民遵法自觉化;7、法律服务社会化;8、社会监督机制化;9、城市生活安全协调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的属性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也是城市文明的渐进过程。因此,具有以下社会属性:(一)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一个社会目标。法治城市建设不是行业目标,它必须统一纳入到地方党委和政府对城市综合管理体系之中;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工程。(二)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一个动态目标。法治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因此不可能用静止的标准进行考核评估。(三)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一个相对目标。一个区域的文明建设离不开周边环境,更不可能孤立地推进和实现。"乌托邦"只能是空想主义。(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一个法治目标。创建"平安城市"、"文明城市"、"法治城市",其目的都是为了建设和谐城市,但法治城市建设突显了它的公平正义和社会法治化的功能和作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评估体系如何科学地考核和评价创建工作成果,这是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所追求的核心价值。目前有的地方推出了"法治城市评估指数",这无疑是一种探索和贡献。但是,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既是理论问题又是社会实践工程,既要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又要有符合本地区实际的评估分析指标;不能就指标去考虑工作,而应就工作去考虑指标。这样才能科学地、全面地进行评价,才能使评价体系具有实际的操作性和公信力。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的评估体系应包括以下指标:(一)定性标准和定量标准定性标准主要包括:法律实施的力度和广度、公民对法治的崇尚程度,以及法治建设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影响度等方面。定量标准主要包括:公众对政府依法行政的满意率、社会治安满意率、城市契约履行率、城市安全指数,以及涉及城市法治建设方面并可以进行量化分析的指标。(二)静态标准和动态标准静态标准是指可以不计时间、地点因素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指标;这种指标往往是共性的。动态标准则反之,主要指进程中的阶段指标。(三)综合标准和单项标准综合标准是指全面的、具有普遍意义的考核指标;单项标准是指专门领域、具有特定意义的考核指标。(四)社会标准和部门标准社会标准是指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方面进行考核的指标;部门标准是以行业或部门的业务为基准的考核指标。创建法治城市活动需要把握的要点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涉及到各个领域,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系统工程。

  1

  因此,必须把握好几个关键点。(一)建设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一个地区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而法治建设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能够将社会的各项事务纳入法治的轨道,为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稳定和谐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二)倡导法治文化、弘扬法治精神是建设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的灵魂。国家建设离不开软实力。法律本身是一种社会规范性文化,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就是要在全社会弘扬法治文化和法治文明精神,大力培育公民的法治理念、法治心理、法治习惯,为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提供文化精神上的支撑。(三)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是建设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的检验标准。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全面提升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什么叫法治城市?什么叫法治县(市、区)?评价的标准只能落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上面,这也是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工作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总之,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必然;同时,也是新的历史课题和宏大的社会工程。我们应当紧紧抓住时代所赋予的工作机遇,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以和谐文化为宗旨,以法治文化为载体,以社会法治化为检验标准,做好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一叶)

  突围困境:审视《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与基本内容《指标体系》实施以来,尽管湖北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果,但从总体上看,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一是从全省情况来看,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展不平衡,工作力度自上而下有逐级递减的趋势;二是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是依法行政的基础性工作不够完善;四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五是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有待增强;六是依法行政监督制约机制功能发挥不够;七是作为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机关的政府法制部门和部门法制机构力量薄弱。《指标体系》就其功能定位来说,主要有总结功能、评价功能、引导功能与预测功能。在总结功能方面,《指标体系》在综合测算依法行政的水平,认真总结各地各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寻找推进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既可以及时发现依法行政工作做得好的先进典型并总结推广其经验、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又可以及时发现制约和影响依法行政工作的主要问题、薄弱环节及其根源所在,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在评价功能上,《指标体系》就是试图建立一个较为客观、能为人们认可与接受的衡量标准,以此来测评一定时期内各地推进依法行政的措施是否得力,效果是否明显。在引导功能上,《指标体系》把建设法治政府的原则要求分解、细化和量化,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指标,组成宏观与微观结合的体系。在预测功能上,借助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的评估结果,可以掌握法治政府建设中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和规律,从而预测依法行政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就其内容而言,《指标体系》由8个大项、35个中项、160个小项构成,涵盖了政府职能界定与机构职责配置、制度建设、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服务、社会矛盾的防范和化解、行政监督、依法行政能力建设等方面。着重要求完善了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强调行政决策实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重大行政决策应不断完善合法性审查制度、听证制度、成本分析和风险评估制度、集

  2

  体决定制度、跟踪反馈和后评估制度;行政执法应标准科学、程序完备、裁量合理、方式文明;要求政府明显增强服务意识,推行行政服务的首问制、承诺制等措施;各级政府信访、投诉渠道应通畅,理顺信访和行政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在解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诉求方面的关系;建立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制度;落实依法行政考评制度等。《指标体系》的功能定位,尤其是细化、量化、全面的指标性规定,直击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使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有了清晰、可操作性强的标准。《指标体系》的深入执行,能有效避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不负责任的“打哈哈”现象。剑在何方:《指标体系》的执行思考2010年8月16日至18日,省政府法制办与省委组织部第一次联合举办了全省市县政府领导干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专题研讨班。12月1日至3日,省政府法制办举办了市、县两级政府法制部门和省政府各部门法制机构负责人参加的依法行政工作培训班,重点就如何贯彻落实《指标体系》、完善细化各项制度等内容进行了学习培训。这种提升依法行政能力与加强对《指标体系》贯彻落实的双腿并行,强化了《指标体系》的执行力。而《指标体系》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才是破解依法行政难题的关键所在。关于《指标体系》的执行,其根本目标就是要实现“法制”到“法治”的转变,并由“依法行政”上升至“法治政府”。量化绩效,厉行问责,以考核问责为手段推进权力的运行和监督法治化便是其根本措施。各级政府部门应根据《指标体系》的要求,健全行政问责体系,着力打造责任政府。一是要从“事后问责”向“常态问责”延伸。建立问责启动机制,明确问责事项范围,推动问责常态化;二是要从“随意问责”向“规范问责”延伸。建立量化问责机制,让“该不该追究责任”“向谁追究责任”“追究多大责任”具备明确度量标准;三、、是要从“同体问责”向“异体问责”延伸。拓宽公众参与问责的渠道,充分发挥行政体制外部的问责主体的监督、问责作用,建立多元化的问责机制。四是要从“过错问责”向“绩效问责”延伸。积极探索绩效评估机制与评估结果运用机制,实现问责与治庸并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立法主体做了大量的立法工作,基本已走出无法可依的窘境。然而,要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各地以《指标体系》为依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确定下一阶段推进依法行政的目标,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障全省法治政府建设能从总体上沿着预定的轨道和速度运行,《指才是标体系》执行过程中应打的硬仗。构建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探讨南通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摘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体系,是法治城市建设的关键环节和所追求的核心价值,是法治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综合归纳,是有步骤推进法治城市创建活动的重要手段。笔者从我国目前的法治城市建设实际需求出发,通过对构建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原则、意义、标准和内容等方面的描述,旨在为加快制定和完善法治城市考核评估细则提供一些有所助益的理论支持。[关键词]法治城市评价体系探讨2008年4月,全国普法办下发了《关于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经过二十多年的普法和依法治理活动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但法治城市创建工作不同于以往单纯的普法和依法治理,可以说是一项全新的宏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内涵更深刻、外延更宽泛,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方面的法治问题。因此,亟需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一、构建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实践意义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研究和构建是为了满足法治城市创建工作的实践需要而提出的,因此,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

  3

  (一)有利于科学评价城市法治化水平。法治城市建设是我国法治国家建设的缩影和国家转轨变型期局部先行的必要一步,城市法治化水平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地方区域层面贯彻落实程度和社会效果状态的综合反映。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深入,“依法治市”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城市竞争力的主要指标,城市的法治环境得到了逐步改善。然而,对于城市法治建设发展的状况和水平,却始终缺少一种科学的测评方法,致使我们无法对城市的法治状况进行有效的测量和评估,这极不利于城市的法治化建设水平的提高。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的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将为全面掌握城市法治建设工作状况及其产生的社会效果提供第一手资料,为科学评价城市法治化水平提供客观参考依据。(二)有利于保障城市科学发展。当前,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不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水平的大背景下,为一个城市探索建立科学、严谨的法治综合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会成为该城市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制度创新的一大亮点,而且将为该城市各级领导树立“法治GDP”政绩观、塑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提供有效的指引,从而有力推动各地各部门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城市法治建设,保障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有利于科学预测法治城市建设工作的发展趋势。法治城市建设涉及到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一项战略性、综合性、长期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法治城市创建每一阶段的落实程度和取得成效对下一阶段工作的深入推进和顺利进行具有重要影响,为下一阶段工作夯实基础。所以,研究和构建实用型的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全市各级各部门法治建设工作的绩效进行横向纵向的对比,有助于找准切入点有力推进法治城市建设,有助于科学预测法治城市未来发展潜力、事前防范偏差、科学规划法治城市建设工作任务。二、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设立的原则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不同于现行的经济指标、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等,而且其内容会随着城市发展和法治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选择、设计基本框架和各项具体指标时,不仅要遵循政治、社会、法律评价指标体系的一般原则,而且要结合城市的定位,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科学性原则科学评价城市法治建设成效是设计综合评价体系的首要原则,只有坚持科学性,才能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才能客观地反映城市法治化进程的真实发展状况。这一原则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以社会评价、经济评价及其他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相关法学理论为理论基础,逐步形成法治状况综合评价的专门理论,作为城市法治建设状况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和指标选择的理论基础。二是体系设计、名称、含义、内容和指标计算范围、计量单位、计算方法等方面必须科学、明确,不会产生歧义,以减少数据收集和具体指标的设计过程中出现的误差。三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广泛征求专家、法治工作者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对体系内容和具体指标进行充分论证。(二)实用性原则构建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不仅要考虑其评价的准确性、全面性,而且要考虑其实用价值。投入成本极高、统计数据耗时费用、评价结果与法治环境真实状况不相符,将难以得到实践的运用和推广。为确保综合评价体系设计时具有可操作性,其关键要考虑四点:一是必须考虑整个综合评价体系的可靠性,使用时能够准确发现法治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指明今后发展趋势;二是必须考虑评价体系的灵敏性,及时捕捉城市法治环境变动方向,能在城市法治环境发生变化时,较明显地表现这种变化的征兆或特征;三是考虑评价体系的适用性,是否符合城市经济、政治、文化和法治建设的现状;四是设计的评价体系是否简单、明了,便于普通群众对法治建设成效的直观评判。

  4

  (三)创新性原则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本身就是一个大胆的尝试和创新。该原则要求准确把握两个方面的内涵:一是在吸收和借鉴全国各地各种法治指标体系长处的基础上,结合城市实际,突出城市自身特色,力求在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上体现创新;二是努力将法治城市建设的内容转化为量化指标,力求在具体指标内容的设计上体现创新。(四)典型性原则城市生产生活的各个元素都与法治建设有关,但是在构建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必须有侧重点,把握典型性原则。一方面要重点选择和设计反映城市法治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充分反映城市法治环境的不同侧面和内容;另一方面要考虑指标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可替代性,尽量选择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五)可比性原则在设计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时,要注意横向与纵向都具有可比性,这样才能观测评价体系内容在一定时间、空间等范围的变化情况,为科学评价和全面掌握法治城市建设状况提供科学依据。一是评价体系应该在不同的时间或空间范围上具有可比性;二是根据法治状况的变化,及时修改、补充和更新适用一定时期的评价体系。三、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的标准和内容从质的规定性来看,法治城市建设是有具体标准和内容的,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才可称为“法治城市”。根据目前我国政治体制现状和法治城市建设的实际,笔者认为,其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至少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一)经济法治建设方面:城市是各种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交流的枢纽,市场经济规范有序运行是法治城市建设的基础之一。在设定评价标准时,要对规范市场过程规定一些硬指标,如经济运行机制建设、政府服务市场的效能、政府公开财政的透明度、企业依法经营、经济犯罪的年增长率等。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要增加依法保障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增长各项政策措施的有效落实的指标体系。(二)法治政府建设方面:政府在法治城市建设中处于核心的位置,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总体上代表了城市法治建设水平。评价法治政府的标准,要细化和量化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决定》和《江苏省依法行政考核办法》要求,科、学地选择和确定有代表性的重要指标,综合评估政府及其部门法治建设的水平。重点考核政府依法决策机制是否健全,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是否到位,政府信息公开是否全面、准确,行政执法行为是否规范,行政机关层级监督是否发挥作用,行政机关负责人是否积极参加应诉、开展行政执法评议活动是否日常化,行政问责制是否执行到位,等等。(三)法治文化建设方面:市民是法治城市创建的主体,市民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法治城市建设的进程。因此,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全面提高市民法治意识是法治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这部分要设计“公务员法律知识测试参与率”“学、校法制副校长配备率”、“运用大众传媒形式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比率”、“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达标率”“法制宣传员、志愿者人数”“人均普法教育经费数额”等评价标准,能反映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工作的落实情况,反映结合地方特色、以多种形式营造浓厚法治氛围,反映当地政府对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四)诚信体系建设方面:诚信度是提升城市法治化水平的实质性要件。只有围绕政府、企业和公民个人,建立覆盖经济社会各方面的社会信用体系,才能提高城市的公信度,从而优化城市的法治环境。因此,需要将诚信列入法治城市建设内容,设定市场诚信记录、信用信息共享、诚信服务市场培育、失信单位和个人的惩治等评价指标,引导全社会形成重信用、守信用氛围的形成。

  5

  (五)坚持公正司法方面:提高司法的社会公信力及公正与效率是法治城市建设取得成效的突破口,必须设定一些明确的过硬的评价体系来衡量司法公正与司法民主。这里所指的“司法”是大司法的概念,包括公、检、法、司法行政等部门,主要评价侦查、起诉、审判、执行、法律服务等关键环节。如公安机关的刑事侦查、追捕逃犯、文明执法问题,检察机关的批捕和起诉准确率,法院一审结案率、执结率和执行到位率,法律服务人员人均办案年增长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年增长率等。(六)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创建法治城市,其目的就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据此,制定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时,要将城市是否和谐稳定作为衡量的重要指标加以认真考虑。要选择和设计一些诸如基层矛盾纠纷专业化调处组织建设、社会治安防控、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监督、社会管理、信访秩序等评价指标,以确保法治城市的建设质量和水平。(七)法治惠民工作方面:充分运用法治资源和手段解决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始终是法治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有利于调动社会各方面参与法治城市创建的积极性。所以,应创新法治城市评价体系构建,重点围绕征地拆迁、生态环保、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司法救助等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领域来制定,让人民群众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感受到法治城市建设实际成效。(八)组织保障体系方面:实践证明,没有体系完善的组织保障,法治建设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党委、政府对法治城市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人员和经费的投入力度、法治建设参与主体之间融合度,都可以反映出法治城市建设状况。所以,在确定综合评价体系时,必须包括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机制的建立、法治城市创建组织机构的完善、具体实施计划的制定、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发挥、工作经费的落实等内容。总之,创建法治城市的综合性,已决定了其评价体系具有多层次、宽界面、全方位特点。对于这些纷繁复杂、性质不同、权重迥异的指标不能简单叠加,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按照上文确定的“五大原则、八大内容”,结合区域法治建设特点,积极稳妥地推进法治城市综合评价体系建设工作。

  6

篇七: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我们要把法治作为三个文明协调揆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合力整体推进贳在努力实现法治内部的立法执法司法讠守法法的监督等各要素及其机制有机t统一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蔗协调一致的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追求法欷治自身的内在价值更注重体现法治在保酿障和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综合性艮整体性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依法治市骄迈入新境界

  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思考

  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思考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本次务虚会市局党组将“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作为专题研讨的内容之一,表明了对这项工作的充分重视。刚才,五位局长的发言,有情况,有观点,有思路,感到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看法,与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一起研讨。一、关于xx依法治市工作的现状分析今年以来,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的部分日常工作主要有:研究起草依法治市年度目标报经市委市政府转发全市贯彻执行;筹备召开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汇报依法治市五年规划中期执行情况和下步打算等;组织开展非典防治的法制宣传;组织城市建设管理中的法律问题和深化依法治市、建设政治文明的研讨;参加十六大后市委召开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座谈会研讨;组织企业民主法治建设调研和在三中全会后及时召开经验交流会;开发运作网站、编印简报和依法治市学习材料之十等,及时反映区县部门的信息和经验,提供有关服务;组织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的部级课题研究;总结近几年来依法治市工作的专题经验材料上报司法部;参加全国12·4法制宣传活动人民日报专版组稿。为了落实依法治市和“四五”普法两个规划及年度工作目标,各区县、部门在推进区域、行业和基层依法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效果和新鲜经验。此外,我市还参加了司法部召开的广西南宁会议和上海等四个直辖市依法治市工作年会,接受省组织的“四五”普法中期检查,以及与北京、上海、宁波、长

  春、济南、温州等城市开展了广泛交流,省依法治省办、司法部、国家有关专家对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四五”普法中期检查组(

  一是在指导思想上,突破仅就“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基本环节思考工作的单一思路,滤布从坚持本质着眼,在执政为民、创建服务型政府上明确方向,完善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法治建设指导原则。

  二是在工作要求上,突破仅就地方立法、行政执法、公正司法、法律普及、法律监督、法律服务等方面提出一般性要求,从城市特点出发,在诚信、安全、秩序三方面明确目标,完善城市法治工作的整体评价标准体系。

  三是在运作方式上,突破仅举办各种法制宣传和法制实践活动为基本载体的运作方式,从总揽全局角度,在加强依法治市的实际运作方面明确范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完善社会条件,把握基本环节的具体措施。

  四是在执法行为上,突破仅强调创造执法环境、有利严格执法、维护执法权威的片面观念,在更新执法理念规范执法行为上明确责任,完善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执法机制。五是在指导手段上,突破仅满足于开会发动、抓点试验、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传统方法,从科技运用创新,在现代网络媒体建设和使用方面明确抓手,完善综合、协调、指导、督促的工作手段。”我们认为,这既是对近年来工作的总结,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依法治市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以及对依法治市工作本身认识不统一,动力不够足,手段不够有力等,都是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需要克服的阻力和障碍。

  二、关于依法治市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关于“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二○一○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这其中强调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也就是依法治市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在上述三个方面,市委分别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关于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环境,特别是投资环境。为此,xx提出“两个率先、争先进位”。总体要求是:

  解放思想,争先进位,协调发展,彰显特色。解放思想,就是要持续不断掀起思想大解放的热潮,坚定不移地以思想的领先推动发展的率先。争先进位,就是要以更大力度、更扎实的措施加速推进xx“两个率先”进程。协调发展,就是要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观,并将其贯穿到每一项决策部署和工作推进之中。彰显特色,就是要巩固和提升xx的优势,以崭新的城市形象、独特的城市魅力,迎接“十运”盛会,提高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关于适应社会全面进步。胡锦涛同志指出:

  “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此,xx提出要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总体思路是: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根本指针,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紧围绕“两个率先”目标,按照率先发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实施“富民强市、依法治市、科教兴市、文化xx、绿色xx”五大战略,本文来自.gongwen123.集中全市的力量和智慧争创全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特色区域。总体目标是:

  通过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1X年左右,基本实现现代化。努力实现经济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城市现代化形象充分展现,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民主法制建设日趋完善,社会文明程度稳步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三)关于适应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转变政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政府的定位为“有限”的政府、“服务”的政府、“开放”的政府、“统一”的政府和“法制”的政府。因此,xx提出要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坚持执政为民,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法定化进程,完善落实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行政立法,提高行政立法水平。建立和完善公共决策机制、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强化行政监督。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框架

  体系。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推进政府部门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简化审批手续,推进政务公开。进一步规范行政机关及其公务人员公共管理和服务行为,全面推行行政问责制。建立和完善各种预警和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适应以上新形势,就必须更加明确依法治市工作的理念、任务和要求。总体上讲,就是要认识到在创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中,依法治市工作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因为,依法治市是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和前提,也是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和保障。依法治市作为市委在新时期改革、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载体,必须在更大程度上推动和保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建设。十几年来,依法治市在我市逐步深入人心。通过持续的普法教育,塑造城市法治精神,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树立了法治观念基础;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坚持民主科学立法,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鼓励群众依法有序参与,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扩大了群众基础。以“诚信、安全、有序”为目标的区域性法治化城市建设进展顺利。但是,法治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法治市要推动和保障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特色区域的建设,就要理性地分析这项工作的差距。在依法治市的立法、普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和法律服务等各环节方面,相互衔接的整体性不强,立法与执法、司法之间,执法、司法与普法之间,执法、司法与法律监督之间的良性互动尚待形成。在依法治市与三个文明建设的同步推进方面,立法工作相对于城市改革发展的进程仍显滞后,民主化程度和立法质量仍需加强;行政执法、司法工作适应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新要求充分发挥推

  动作用,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相统一还有待加强。因此,整体推进依法治市已经成为现实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把法治作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整体性的社会实践,通过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合力整体推进,在努力实现法治内部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的监督等各要素及其机制有机统一,并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在协调一致的奋斗目标的进程中,压滤机滤布既追求法治自身的内在价值,更注重体现法治在保障和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过程中综合性、整体性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依法治市迈入新境界。

  三、关于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思考思考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从依法治市日常办事机构的角度,可以概括起来三句话:

  一是认识到位,行动不越位;二是着眼现实,不迁就现实;三是工作定位,力争有所为。(一)关于

  诉讼、行政复议、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基本制度。应该说它是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全方位的。这主要是从静态的角度来理解它。而从动态的角度来理解它,法治亦即依法治国方略的对应概念,我把它称为“依法治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据国家宪法和国家法律的规定来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法制实践活动,也就是把依法治国的思想、原则和制度操作起来的实践活动。如我们基层司法所指导开展的人民调解工作,就是具体落实人民调解法律制度的实践活动。因此,从广义上来理解依法治市与法治的关系,就是动态与静态的关系。当然,还有从狭义上来理解两者的关系,就是组成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因为依法治理作为依法治国的动态实践,其整体通过区域依法治理、行业依法治理和基层依法治理三个层面来体现,整体的依法治理与每个层面的依法治理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依法治市属于区域依法治理的范畴。

  2、法治与政治文明。主要是从两个“三位一体”上明确其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科学界定,表明了十五大提出的依法治国是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三位一体”的依法治国。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又是一个“三位一体”。我理解,从这两个“三位一体”来看待法治与政治,恰似一块

  硬币的正反面。因此,依法治国是三个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保障,其效果要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来检验。思考问题——需要站在领导机关的角度,但做实际工作——作为领导机关的办事机构,主要是履行“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责,既不能当领导实行直接指挥,也不能直接代替法定机关行使工作职能。

  (二)关于

  (三)关于

  力从实际出发,在结合本地实际的基础上,不超越阶段,也不落后于时代;要从宏观上进行思考,结合本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条件,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围绕大局和中心任务,统筹安排。为此:

  一是对依法治理工作进行分层定位。在市、区县、基层(乡、村)等分层基础上,就各个不同层次的实际和中心任务,确定依法治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基本目标。

  二是对依法治理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在区分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基础上,根据不同行业、部门的特点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任务,确定各自的工作内容和要求,完成共同的依法治理任务。

  三是对依法治理工作逐步分项落实。在分层定位和分类指导的同时,着眼实际和围绕大局,确定当前的主要任务,如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治理“假冒伪劣”)、社会秩序(“严打整治斗争”)等,发挥组织、协调、指导、督促职能,把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的部门和单位,完成依法治理工作的目标。最后,关于201X年依法治市工作重点的思考——贯彻部、省会议精神——围绕中心、突出三个方面重点——党委依法执政方面,包括党委执政能力,以参与“长三角”城市法治论坛(沿江开发带,xx都市圈)形式,启动整体制度设计的调研;政府职能转变方面,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为契机,着眼社会信用制度建设,加强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按照省即将出台的文件要求,组织实施基层依法治理示范达标工作。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关于如何进一步开展依法治市工作的思考》

  附送: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的条件,方便他们的生活。二、提高社区服务水平的几点建议(一)健全机制,完善网络。在社区服务中,健全机制、完善网络是重要基础。目前,街居两级社区服务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如社区服务中心、经济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党员联络站、社区医疗点、社区志愿者组织等等,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受到了社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和物质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社区服务机制和网络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群众及辖区单位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服务网络。一是进一步规范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能,洗煤滤布赋予中心更大的权力。比如说,享受低保的审批、企业注册登记、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等都需要报上一级有关职能部门把关审批,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环节,延误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效率,群众不满意,能否在规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放权于社区服务中心(街道),除特殊情况外,正常的把关审批由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实施。二是街道服务中心负责各社区服务机制网络的管理和指导,改变现在的线多事多、工作重叠的现象,按照街道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对应于各个社区的服务机制、落实到具体人头,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防止和避免跨越式和跳跃式的管理形式,使社区工作有条不紊。

  三是非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由职能部门直接操作,社区居委会配合协助,减轻居委会干部的工作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为居民服务中去。

  四是进一步规范为民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服务内容应该涵盖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所有群众的需求,都应是社区服务的范围,纳入到社区服务体系之中。同时,服务的形式既要符合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在政府引导下逐步走上市场化道路,采取无偿和有偿(低偿)相结合的途径,志愿者服务作为有益和必要的补充。五是在街道和社区建立老年人和外来人口的联谊机制,有针对性开展活动,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如我街道郡庙社区成立的外来人口协会和外来人口之家,作用发挥比较好,深受外来人口的欢迎。

  (二)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在社区服务中,整合资源,提高效率是有效载体。社区资源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社区资源不同,如政治资源、物质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等等。有效地整合社区资源,为社区居民群众服务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要充分做到资源共享,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件事:

  一是政府行政部门对各种组织和机构提出指导性意见,大力提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把此项工作列入评先争优的工作中去,鼓励他们把本单位内部资源向社区开放,为居民服务。

  二是各社区对辖区内的可用资源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区分类别,建立资源档案,由社区居委会与资源单位商定服务事宜,明确有偿与无偿,有偿标准原则上等同于该单位内部员工待遇。

  三是重视共享资源保护工作,如对辖区单位资源的利用,不能妨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产经营活动,向广大居民群众进行必要的宣传

  教育,讲公德、讲文明、讲友谊,共同爱护各种资源,对于价格昂贵,容易损坏的设施,要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尽最大可能减轻提供资源单位的损失。

  四是合理科学利用资源,使资源共享达到最大化。不同社区的资源不尽相同,如新区与老区、城区与郊区、单纯居住区与商居联合区等的资源都因时间、地域和商贸发展因素造成社区资源的不平衡性,因此,利用资源上要做到既科学又合理,因地制宜,不能搞单打一和一刀切。五是实行跨社区资源共享,改变当前的仅局限于社区范围内的资源共享模式,如可实行街道辖区内的资源共享,条件成熟时在全区范围内资源共享,这样的好处在于既给广大居民群众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又可以给提供资源单位增加一定的经济效益,还可减轻政府部门为社区活动建设设施的投资负担,一举三得,何乐不为。

  (三)加大扶持,形成规模。在社区服务中,加大扶持,形成规模是可靠的保证。应该说,近年来政府对社区的扶持力度是大的,措施是有效的,尤其是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创建、弱势群体等方面的扶持成效是明显的,得到了广大居民群众和基层干部的欢迎。但是社区服务工作中需要政府扶持的项目还很多,个别问题已经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对此,我认为应抓住重点,量入为出,逐步改善,稳定民心。首先,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扶持,考虑到他们是为国家的改革发展牺牲了个人的利益,政府应予高度重视,在技能培训、就业安置、困难补助方面要舍得投入,既要考虑年老体弱的人员,也要考虑工作年限比较长的同志,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真正体现党和政府的温暖。其次,对老年人的扶持,我街道辖区居民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近20%,达到5400余人,老年人的就医、休闲、娱乐等条件还

  比较落后,如目前社区虽然大多设立医疗站点,但站点的全科医生缺少、条件比较简陋;休闲、娱乐场所虽然在市区有几个上规模、上档次的,但对于身体不好,腿脚不方便的老人还是感到不实用,建议政府在改善社区医疗站点条件、增设全科医生上予以支持,同时,多开办老年人喜闻乐见的学习班、培训班,多在居民区开辟绿地小道,在大市区内实行资源共享,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安度晚年。

  现以人为本,真正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我认为要从以下方面注意把握:

  一是要有针对性设立社区服务项目。滤布社区服务项目的设置要从群众的实际要求出发,先要搞好调查研究,倾听群众的呼声,不能为了求数量、求形式盲目设立。我认为当前除了一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法律咨询等与群众联系密切的服务项目外,更应注重弱势群体的医疗、就业、困难救助等问题,可以把服务窗口设到家门口,方便极需帮助的人群。

  二是要使社区服务尽量达到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社区服务,政府的扶持是非常重要也是不可缺少的,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仅此是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方面来予以关注和支持,政府部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提倡和鼓励全社会来为社区服务出力,从而实现社区服务成本最小化和服务社会性,才能使社区服务成为居民群众的首选,才具有生命力,才不致于流于形式。

  三是因地制宜,有所为有所不为。社区服务要结合社区的实际进行,群众需要的,街道社区有条件、有能力做到的,就千方百计办到;条件和能力不具备的,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解决;对条件确实达不到要求的,要采取制定规划、资源共享等办法为居民解难,防止和克服不切实际、图有虚名,搞花架子、劳民伤财。

  四是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社区服务目前还处于初始阶段,政府可以发挥主导作用,进行组织协调,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区服务的市场化程度会越来越高,我们对此要有足够认识。社区内各种新经济组织层出不穷,但主动自觉进入社区服务运作的目前还不多,有些几乎是空白,如果政府逐步退出社区服务,那么,我们

  的社区服务怎么办?社区服务逐步实行市场化是有效途径,政府要重视教育和培养各种新经济组织,包括中介组织的参与社区服务意识,使他们从政府引导向自觉参与转变,也使社区服务机制达到良性循环,造福于民。《关于如何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务水平问题的探讨》

篇八: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外侨办依法治市工作汇报

  一、依法治市工作的总体运行情况

  ㈠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依法治市工作

  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

  ㈢关于向人大常委会、上级人民政府按年度报告依法治理工作的情况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报告依法治理工作情况:

  ⒈本办主要领导定期通过述职形式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工作内容涉及外事、侨务、机关依法治理等方面。

  ⒉每年省、市人大有关领导都要汇同农经民宗(侨)委员会组织侨法检查组到我办听取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以及依法护侨等情况。

  ⒊每年都要对本的依法治理工作进行总结并报市依法治市办、市法制办和市委市政府目标管理部门。

  通过以上方式一方面让上级领导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随时掌握我办依法治理工作的进展情况同时也使依法治理工作在人大常委会和法制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得以顺利进行。

  二、依法治理工作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㈠认真分解完成《纲要》、《意见》、《具体规划》规定的主要任务。

  在我办制定的五年规划和调整依法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中对其内容进行了明确对外事、侨务、机关的依法治理及其应达到的目标也进行了职责分工。

  ㈡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配套制度、严格程序等的情况。

  为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我办派干部和分管领导参加了行政许可法培训并组织全体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和了解。

  外事工作中的出访手续办理、外宾接待、涉外活动的参与和协助管理等我办都是按照中央的外交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外事工作的决定办理做到了按政策、按原则办事;侨务工作中的归侨、侨眷、外籍华人眷属及其子女办理升学、出境等身份证明属于非行政许可审批内容;设立行政许可审批的法律法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实施办法〉的办法》〔简称“一法两办法〕《省侨务办公室办理华侨青年、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侨眷报考义务教育各类学校身份证明工作程序》、《关于做好归侨侨眷考生报考高等院校身份证明审批工作的通知》等。在政务公开制度中我办将办理全市因公出国手续、归侨侨眷身份证明的程序和时限都对外公开同时还将归侨侨眷身份证明办理方法和相关法律依据报市政府政务中心。

  ㈢贯彻落实《行政复议法》、《省行政复议条例》、健全复议机构等情况。

  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干部职工特别是业务干部认真学习《行政复议法》、《省行政复议条例》、在熟悉内容掌握原则的基础上又选派干部参加行政复议业务培训。

  二是办理行政复议资格证。20__年底我办中层以上干部和领导班子成员由省外侨办统一办理行政复议资格证书。

  三是对于行政复议队伍的建设和日常工作办党委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在经费上给予保障。

  ㈣对规范性文件的前置法律审查和备案审查工作情况。

  我办近几年来出台的规范性文件不多凡涉及外事侨务的规范性文件都是按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或中央、省市的规定制定的要求或实施意见处理。

  关于建立健全行政决策法律顾问工作机制和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情况。行政决策法律顾问工作机制正在研究考虑不知道类似局部的、不涉及重要经济工作、人民生命安全的部门决策是否应建立法律顾问工作机制?由于我办不属执法部门故未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

  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是依法治市、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机关行政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举措。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办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依法治市办等部门的指导下严格按照《纲要》、《意见》、《具体规划》及我办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机关配套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为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实现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作贡献。

篇九: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

  **市二五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要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年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国家、省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山水园林城市,“深化依法治市,建设平安**”工作思路,按照“四五”普法规划和“三五”依法治市纲要确定的“两个转变,两个提高”的要求,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推进民主法制建设,提高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全面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建设,创建“平安**”,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一、突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促进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大力加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按照市委建立学习型领导班子的目标,发挥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中的示范带头作用,继续坚持中心组学法、举办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培训、法律知识考试,坚持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年内举办至次党委、政府和直属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法制讲座。根据市委《关于开展“建立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活动的实施意见》,认真搞好法律教学督学工作。制定《“双学”活动法律

  —1—

  教学督学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的在岗工作人员,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学习。要认真做好督学调研,组织好法律知识考试及考核工作,使机关事业单位的全体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熟悉社会主义法制理论,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规范行政行为,实现依法办事,保证“学习年”活动取得实效。大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继续组织企业普法宣讲团,深入企业特别是实行国有企业改革的单位宣讲与企业改制、安全生产、促进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素质。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巩固扩大青少年法制教育成果,抓好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考试“五落实”。年内,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进行统一法制考试。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建设,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际效果。加强法制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法律素质。大力加强全体公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大力开展以宪法为重点内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教育公民行使好权利,履行好义务,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大力加强暂住人口、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探索城市暂住人口法制教育的新形式,针对特殊群体的需要,发放法制教材,讲授法制课,组织学习有关法律知识,提高其法律素质。积极推进法律进社区、法律进农家、法律进工地活动,针对社区居民、广大村民和农村

  —2—

  进城务工人员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促其自觉遵纪守法和依法维权。

  二、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突出学法重点内容,增强法制宣传教育效果。大力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明确宪法和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同时也是公民权利的有力保障,树立、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开展《行政许可法》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相关法律宣传工作,加强对提高依法执政能力的法制宣传,积极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大力开展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法制宣传教育,使人民群众正确理解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分清合法与非法,运用法律手段,通过合法程序,解决矛盾纠纷和问题。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宣传国家关于规范市场经济的法律法规,促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

  注重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实效。针对普法对象的不同特点,研究确定法制宣传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做到把传统方式与现代方式相结合,集中法制宣传教育与日常宣传教育相结合,普遍教育与特别教育相结合,法制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整合利用社会资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继续开展好“”全国法制宣传日活动,围绕法制宣传活动主题,组织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

  —3—

  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宣传效果,使之形成品牌效应。三、建立深化全方位依法治市长效机制,全面提高法治化管

  理水平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部门齐

  抓共管、全社会整体参与的依法治理领导和工作机制,加强对依法治理工作的协调、指导、检查和监督。组织专门力量开展专题调研活动,深入总结工作经验,广泛吸收外地先进经验,研究出台《**市依法治市实施办法》,从领导力量、工作职责、工作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全面加强依法治市工作,逐步将深化依法治市工作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深入抓好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坚持领导干部任职前法律资格考试,切实加强对新任干部的法律培训,努力提高法律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深化依法行政工作,抓好行业依法治理,推进部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继续健全和完善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评议考核制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决策责任制度,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及时把政府决策、服务程序、办事方法向社会公布,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开、透明、高效的公共服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企事业单位依法治理继续围绕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深化内部机制改革,

  —4—

  促进企业的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经营。组织开展创建“诚信守法企业”、“平安企业”活动,进一步完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机制,维护职工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化、目标化。进一步健全完善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工作。按照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继续贯彻落实全省依法治校工作经验交流会议精神,进一步学习天桥区依法治校经验,建立健全依法治校章程,加强学校管理的制度化建设。结合“平安**”建设,围绕平安校园、治安防范、交通安全、防火避险等主题,积极开展依法治校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农村依法治理重点围绕民主和公开进行,积极拓宽民主参与、民主监督渠道,切实保障群众参与权、知情权、选择权,继续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法律知识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确保农村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落实。力争××××年全市的行政村达到“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标准。充分发挥普法依法治市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完善齐抓共管领导体制;落实普法经费,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列入全方位目标管理考核,继续抓好深化依法治市工作的典型培养和提炼工作,在保障工作卓有成效开展的同时,不断丰富和发展**经验,力求全省普法依法治理现场会能够在我市顺利召开,扩大**深化依法治市工作影响,创出**品牌,提升**形象。

篇十: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领导组会议议程安排,我代表依法治市领导组办公室对前一阶段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进行简要总结,并就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法治晋中建设实施意见作一说明。一、“六五”普法启动以来工作进展情况(一)启动力度大,形成了完善的工作体系。我市从2022年10月正式启动“六五”普法,在市委的领导下,全市上下形成了各级党委“一把手”挂帅的组织领导体系。市委、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开展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全市法制宣传教育“六五”规划目标任务分解意见》,细化了工作任务,确定了牵头部门和协办责任部门。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经委、市农委等重点牵头部门制定出公务员、青少年学生、农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普法重点对象学法用法实施意见,更好地形成了以规划、决议为总纲,以责任分解为统揽,以分项实施意见为主干的规划体系和分工负责、协调配合的组织推进体系,为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奠定了基础。去年9月,又召开了全市依法治市推进会,再部署,再安排,进一步掀起了六五普法的高潮。(二)推进力度大,采取了一系列工作举措。一是“大培训”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依法行政能力。先后邀请人民大学陈卫东、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薛刚凌教授到我市举办专题法制报告会,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全部出席,依法治市领导组副组长以上共11名市领导全程参加,市县两级职能部门“一把手”、分管法制工作负责人共计1400余人同步收听收看,收到很好的法制教育效果。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在作出城市改造、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等事关民生重大决策以及处理行政纠纷案件时都要充分吸纳政府法律顾问意见,确保各项行政决策依法实施。市财政局组建了财政法律咨询专家委员会负责重大决策事项法律咨询和审核论证,保证了财政决策规范性、合法性、科学性;市检察院、公安局、地税局、工商局、林业局等单位以制度规范、约束执法行为,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执法责任制度,执法职责明确、执法程序完善、执法监督到位。二是“大讲堂”提升全社会法律意识。由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党校教师组成的普法讲师团围绕重点法律法规,深入到机关、农村、村企矛盾集中地、重点企业开展针对性巡回法制宣讲140余场次,法制宣传的触角延伸到各个基层单位。各县(区、市)全部组织开展新当选农村两委干部集中法律培训,祁县、左权、和顺等县组织力量在各乡镇开展涉农法律巡回培训;平遥县开展“百堂法律讲座进农村”活动,在各乡镇开展巡回法制讲座。通过基层巡回法制宣讲,提升全社会法治意识。三是“大服务”充分展示法治保障作用。市委政法委部署开展了服务项目保障护航专项行动,为项目建设“排干扰、解纠纷、化风险、保平安”,对危害重点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对影响重点项目建设的突出治安问题予以坚决整治,对涉及重点项目建设的法律需求予以高效服务,“经济发展到哪里政法工作就服务到哪里,项目建设到哪里政法工作就保障到哪里”,收到明显效果。四是“大活动”营造浓厚氛围。为纪念宪法实施三十周年,组织开展了领导干部法治、晋中日报“法治晋中”专刊、“法治惠民实事”和“十大法治人物”评选等系列主题宣传活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张璞书记撰写了纪念宪法实施三十周年文章,在晋中日报、晋中电视台进行了刊载(播发),编辑出版了领导干部征文书籍,举办了十大法治人物和法治惠民十件实事大型主题宣传活动,来自不同岗位的十名同志被命名为全市十大法治人物,市政法委开展的重点项目保障护航、市纪委开展的创优发展环境“双百”行动、市人社局

  开展的社会保险全覆盖、市司法局开展的法律援助便民服务等实事项目,均体现了较强的法治性、实效性、惠民利民的显著特点,较好地展示了市委、市政府依靠法治创优环境,依靠法治改善民生的执政理念。(三)督导力度大,全面推进各领域依法治理。去年10月,对各县(区、市)、市直30个司法、行政执法单位“六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进行了督查。各单位从提高认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组织领导入手,通过抓落实、抓重点、抓创新、抓深化、抓提高,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干部职工的法律素质和部门、行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依法办事、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介休、左权、平遥、榆次等县(区、市)不仅在普法的形式、内容上有创新、有典型、有重点,既有法制报告、法制讲座等传统宣传形式,而且把普法教育的效果体现在推进全社会法制化管理上,注重了普法宣传与法制实践的互融共进;人社局、教育局发挥普法教育牵头单位作用,在加强自身建设同时大力推动开展公务员和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物价局、财政局、国税局等单位采取全系统整体推进模式,市县两级机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得到同步加强。督导中也发现一些问题:个别单位领导对这项工作认识不明确,重视关注程度不够;受人员机构、体制经费保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地工作开展得不平衡,成效还不显著;普法依法治理目标考核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针对性和实效性还需进一步加强。二、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法治晋中建设实施意见的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刚刚结束的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平安中国、法治中国,昨天召开的市委全委会也提出了加快推进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晋中的新要求。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依法治国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落实到依法治市工作的具体实践中,较快发展,为实施赶超跨越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依法治市办草拟了《关于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法治晋中”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加强法治教育,从法治理念上提升。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既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政治民主、社会公平、民心稳定、长治久安,最根本的还是要靠法治。法治建设推进得越持久、越深入,其成效就会成倍放大。要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晋中的总目标,要以公正司法、依法行政作为重点,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把促进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作为重要目标,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塑造法治文化,努力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治的良好氛围。(二)强化法治保障,在创优环境上着力。充分发挥法治对经济活动的引导、支持、保障功能,在更高起点、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进行制度创新和环境创优。一是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围绕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公开、行政权力监督、行政化解矛盾纠纷等主要环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规范政府行为,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二是深入开展基层法治创建。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法治实践载体,进一步开展“法治县(区、市)”、“依法治理标兵单位”、“诚信守法企业”等法治创建活动,把“法治晋中”建设的各项工作拓宽到各领域、延伸到基层各单位。三是继续开展“法治惠民实事”活动。以依法促进和保障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从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入手,扎实搞好“法治惠民实事”活动,通过实实在在地抓好每

篇十一: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容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二、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彻底否定人治,确立法大于人、法高于权的原则,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法律不受个人意志的影响;三、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依法治国是一切国家机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四、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法制定法律,逐步建立起完备的法律体系,使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五、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就是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严格依法行使其权力,依法处理国家各种事务。它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六、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严格执法。总之,依法治国要求各国家机关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准确把握依法治国理念的深刻内涵,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即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郡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二、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需要。法律权威就是法律所具有的尊严、力量和威信。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维护法律权威,必须首先维护宪法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努力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和尊严;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树立执法部门的公信力。三、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严格依法办事,就是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于一切国家机关特别是专门履行执法、司法职责的政法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要求必须做到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篇十二: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依法治市的探讨论文

  内容摘要:依法治国的理论深入和展开需要国家和杜会的回应,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地操作中国法治化道路的选择,依法治市的出现为中国法;台之路的实践,开辟了一条切实而新型的道路。城市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依法治市作为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的局部实践,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它必须保证法治的统一性,发挥立法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通过规范权力加强监督、依法行政来推动我国法治的实现。

  关键词:法治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一、法治理念是依法治市的灵魂法治理念,是关于法治的原理、精神及法治化的操作技术,它构成了一个国家或一个时代的法治理论的基本框架。1“什么是法治”这一问题,是对法治理念的把握和解释。对于“法治”问题,近代以来的中国已进行过多次各式各样的沦战。对法治之义的把握及其价值界定、法治化模式与道路的探索和追寻都体现出了一个国家法治的精义和理念,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最紧要也是第一步的工作是解说“法治”。对法治及其理念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就对“法治”作过经典性的解释:法治应包括两重含义:巳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应该本身足制订得良好的法律。

  这种解说,既有概念上的缜密分析,也有理念上的价值诠释。在中国,整个80年代法治问题的讨论是在中国社会步入全面改苹的背景下进行的,对于“法治”与“人治”的争论,使对法治的理解逐步接近法治的精义利内核。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人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汇案,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至此,法治再次成为热门活题。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治国方略的提山,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一次伟人飞跃2学术界对于“法治”的理解和认识也异常活跃,纷纷提出了对法治精义的看法和解释。有学者通过认同西方社会亚里十多德以来对法治的几乎超越历史和时代的基本解释,认为法治的基本精义在于法的至上地位利法的善德质素,后者决定着前者,更具有根本意义。法的至上地位意味着不只只有手段的功用,而且有目的和价值意义;法的善德质素要求法治不只在实施层而,更在立法层面。同时,法治作为价值理想,与自由、平等、止义、秩序、效率、民主等多元价值具有亲合关系。3有学者从价值理念的角度出发,认为法治除了“治国方略”之外,是一种理性的办

  事原则,是一种理性的法制模式,是一种理性的法律精神,是一种理性的社会秩序。4

  对法治的认识,不仅在对法治内涵和精义的把握上,而且表现在向“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等概念的延伸与扩展。一个健全的法治理念在明了法治的精义之后必须对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构成或标志做一回答。因为这种回答,不仅是对法治精义的拓展,而且是对法治及法治国家的一种设计和构想。90年代以来,中国法治理论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或标准。对于此问题法学界讨论的很多5,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法治理论的发展和深化。统而观之,主要有以卜儿方面:

  第一,实行民主政治。民主与法泊具有内在的同一性,民主意味着任何权力都不是无限,无所制约的,而法治则意味着法比任何权力都更有权威。在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需要法治、支持法治,同样,法治必须保障民主、支持民主政治,使民主不可侵犯。现代民主的精髓是“人民主权”原则,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既要实现“民主法制化”又要作到“法制民主化”。一句后,“社会主义法治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6

  第二,法治必须是良法之治。“良法”的标准从实体上看,应当充分体现现代法的精神即要尊重和保障人权,伸张社会正义,善待公民权利,达成公共权力与个体权利的平衡,具

  有民主性和科学性等等:从形式上看,“良法”应是部门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的法。

  第三,法律至上,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所谓法律至上,就是指以法律形式体现的人民意志至上,这种意志在国家生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党派、机关、和个人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其外,更不能凌驾其上。7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法律至上,这是人民权利和自由的保障,也是社会经济进步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第四,权力制约。法治的基本要求是限制权力,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国家、政府、执政党享有的公权力必须接受法律、权利和权力的制约,禁止滥用权力,政府和官员的行为应当与法律保持一致,不仅要坚持依法行政,而且要强化法律监督机制;不仅应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要特别强调政治家和各级官员效忠于法律,严格执行法律。

  第五,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在中国,要真正走向法治之路,必须实现司法独立,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司法制度的改革。8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司法权与行政权关系制度的理性化要求司法权独立于行政权,一个独立的司法权,既能处理由于政府和公众在法治框架内活动而引起的各种问题,又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更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终的保

  障。第六,民众对法治的信仰。“法律必须信仰,否则它将形

  同虚设”。9法治的理念必须把信仰视为法治的精神意蕴,法治主要表达了社会公众对法的一种神圣的法律情感;法治表明社会公众通过对法律的高度认同普遍形成了一种珍视和爱护法律的态度;法治反映的是社会公众的独立意识和自觉意识;法治意味着社会公众有权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期待和要求,并对法律的好坏善恶作出判断;法治意味着政府的绝对守法义务和社会公众的相对守法义务。10可以说,法律信仰的本质是通过法律对人类终极价值的关怀,只有当法律关怀人类的终极价值,每个人才会在其情感、梦想中关切法律、尊重法律,才会为法律献身。

  从中国走向法治的历史进程,特别是近20年来的发展来看,“依法治国”方略的制定,已经为我们勾画出了中国实现法治国家的美好前景,法治目标的确立为推行法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依法治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1.依法治市是法治的具体实践。“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及其实践得到了法学界广泛、热切而深入的理论回应。理论界始终讨论“什么是法治?为什么要法治?怎样走向法治?”的论题,其中,“怎样走向法治”这样一个中国化的问题,关切度

  最高、涉及的范围最广。近几年来对中国法治化的道路进行探讨,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见解和土张,它们相互交锋、对话,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思路:人文主义的法治之路。强凋以尊重人,关怀人的价值和尊严为主旨来建构中国当代的法制模式。改良主义法治之路,强凋政府在法治建构中的主导地位,即通过政府推进型的法制发展战略,使中国实现法治。历史主义的法治之路,主张中国当代法治的建立和形成,应循渐进发展的模式;法治必须从中国的本土资源中演化而来。“折衷主义”的法治之路,主张走政府推进型与社会演进型相结合的道路,以政府推进法制的改革为主导,辅之以社会、民间自然生成的具有现代法治精神的制度、规范和力量。11学者们对中国法治之路的分析、论证,体现了经验理性与建构理性两种法治理论倾向,这标志着中国法治理论由宏观理论没计向具体操作层面的推进。但是,中国法治理论构建的不足也是明显的,尚缺乏法治深层历史底蕴、终极关怀及法治发展趋向的总体把握能力,从而导致了对中国法治进程的理论和解说的有限性。所以,有学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到市民社会理论框架中寻求答案,进而认为,如果不上升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理论视野层面,是难以克服其理论局限或困惑而更好地促进中国法治进程的。12从中国法治化进程的实践来看,应当说,中国法治化进程是由国家启动的,基本上是以政府推进为主的政府推进和社会演进结合型。从

  根本意义上,反映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二元化的必然要求。法学界也逐渐认同了这样的发展模式。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泊国家”的治国方略的理论深入和展开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回应,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地操作中国法治化道路选择,需要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而依法治市的出现为中国法治之路的实践,开辟了一条切实而新型的道路。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最终为人民服务,这才符合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市是实践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必然要求,是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实施的有效途径。城市的法治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国家法治水平的体现,是法治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准。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依法治市在依法治国战略体系中日益显现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推进城市的民主法制建设,严格依法来管理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生活等各项公共事务,最终实现市政活动的法治化,它必将对规范市政行为、提高市政效能、维持城市社会有机体的和谐生存与良性发展,从而推进城市社会乃至整个国家的法治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方略的局部实践。依法治市是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是一种与市场经济,民主法

  治,社会文化紧密联系、互相渗透的社会现象。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是依法治国的必由之路,它反映了举国上下对法治的呼唤和迫切要求。依法治国不仅需要在理论上深入进行研究探讨,更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不断总结经验,通过依法治市的法治实践可以不断丰富、完善依法治国理论,使其理论的指导作用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更加符合中国的实际。依法治市是依法治国在地方行政区域的具体实施,它使依法治国方略得以启动和深入,使法逐步由纸上的条文融入了公民的生活中,从而为法治国家最基本的“制度与人”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奠定了现实基础。13

  2.依法治市是法治的具体化、地方化和基层化。依法治市是适合中国国情,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特色之路,法制建设有个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一个不断积累和渐进的历史发展过程。依法治国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主法制建设的渐进历史过程,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依法治理活动,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以贯彻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才能逐步实现。141986年,辽宁省本溪市人大常委会率先通过《关于依法治市的决议》为全国的依法治市工作开了先河。随后,各地的依法治市工作也相继展开,1997年底,江苏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作出了《关于推进依法治省工作决定》,江苏省人大第六次会议作出了《关于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的决议》,对江苏省依

  法治省工作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1999年8月,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明确提出了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城市”的目标。2001年8月,苏州市为加快苏州市法治化建设的步伐,积极提升依法治市水平,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化城市,特制定了《苏州市2001—2005年依法治市工作规划》等等。各地的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我国宪法提出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依照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全面推进城市的各项事业向依法规范、依法管理和依法运行转变,从整体上统筹政府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步形成城市良好的法治社会秩序。各地的依法治市工作在地方党委的领导和人大指导监督下,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关的纲要或规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和目标、主要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领导机构等,为依法治市的具体实施提供了指导和方向。可以说,地方的依法治市是在依法治国方略和区域依法治理之间寻求的一种承上启下的有效形式,依法治市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前提。

  依法治市主要治什么?对于立法部门来说,主要是其在权限范围内立法。对于行政部门来说,主要是治政务,即作

  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行政权。对于司法部门来说,主要是治审判、治检察,要求公正司法。对于企业来说,主要治企业经营事务、管理事务,要求依照经济法律法规办事。依法治市涉及的主体和范围是广泛的,它包括本原性主体——城市人民和执行性主体——市政组织,15具体有从市到区到乡镇到各行业、系统,各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会经济组织到各类基层单位,包括村、工厂,居委会,学校、商店、市场。要求其根据宪法、法律和各类法规,结合各级、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宏观上研究如何完善各自的立法或完善各类规章制度。而后有计划地制定法规或制度,使一切都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从而实现法治。这些包括工作范围的方方面面。宏观上有含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社会的;具体涉及到人事、财务、党务、政务、业务、学习教育、宣传等事务。这些必须是合法的、全面的、科学的、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符合实际的、有具体责任的。这些要求在地方的依法治市纲要或规划中都有所体现。笔者以上海市依法治市工作纲要为例:

  上海市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务: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结合本地实际,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逐步实现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推进民主建设。推动和保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健全和完善实施性、补充性的法规、规章,加速形成保护各类企业合法权益和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等。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严格实施城市规划,将城市规划管理纳入法治化、规范化的轨道。健全和完善建筑市场管理的法规、规章,严格执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制度。完善市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和郊区“三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依法加强城市公共安全管理等等。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贯彻和实施发展科学技术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完善教育执法及监督的机制,加大教育执法力度,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卫生和体育法制建设等等。确保上海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严格执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法律、法规,依法调解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等等。16

  总之,依法治市的范围和事项与依法治国的要求是一致的,它是依法治国的具体化、地方化、基层化。

  二、依法治市的实现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在走向法治化的道路上不可能要求法治实现的一致性、同步性。从西方法治先进国家的历

  史进程来看,法治实现过程的差异也是存在的,国家之间、一国地区之间在法治化的发展程度上也千差万别,很难要求达到一致的水平。所以,在中国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如何具体实现法治的方略,体现法治的价值和要求是对我国法制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巨大的挑战。依法治市的开展和深入,作为依法治国在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法治实践,为中国法治化的实现提供了一条符合实际的道路。依法治市以市政活动的法治化为根本价值追求,它要求城市治理过程中的内容和形式各方面的法治化。17可以说,依法治国是从宏观上国家发展的整体角度来看的,依法治市则是从微观视角对一国地方的法治发展要求;是依法治国方略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从国家到地方的生动体现;相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系统工程,依法治市则是“地方工程”,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延伸和全面实践。自从我国确立依法治国的方略以来,“依法治省”、“依法治市”、“依法治县”、“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依法治理”也随之展开。从这些依法治理工作的价值追求和目的来看,应该是与依法治国相对应的,可是从对“依法治理”的现状观察和分析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某些形式主义的“法治国”因素,甚至出现“三治三不治”的不良现象,即“治下不治上”、“治外不治内”、“治民不治官”。行政机关往往借助手中的“立法权”,纷纷使行政权力扩张法律化,也借助手中执法权力及对司法权的影响,来扩大其职能和实现

  其效用,以“维护社会序”,权力制约、权利保障和民主法治精神因此受到侵蚀。这种“依法治理”严重悖离了法治精神与原则。这也是导致立法交叉冲突、执法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民主法治进程受阻,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难以实现,而且还会危及社会秩序。18“依法治市”是口号?是运动?还是人治?对于“依法治市”与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市的必要性等在此不再赘述,但是对于“依法治理”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在哪些领域中实施依法治理?这些在实践中都存在着问题和弊端,也使许多人包括法学理论研究者和法律工作者对口号式的“治理”表示怀疑和抨击,相应地对“依法治市”的合理性和合法性提出了诸多质疑。

  依法治市实现的前提从“依法治市”的实施现状看,也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19所以我们应该冷静地思考分析,正确对待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首先,依法治市必须保证国家法治的统一性。法治既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共同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社会数千年来的政治管理、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方式上的理性思考与选择,又是一个国家在特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下依据法治规律所创建的现代治国模式,体现着该国人民构建制度文明的创造精神。20各国在走向法治的道路上既要遵循共性的法治规律,又要适应个性的国情差异,而如何将二者创造性地结

  合起来,则无疑是各国实现法治面临的首要问题。地方的法治实践,必须在国家依法治国宏伟蓝图的规划和指引下进行,必须遵循法治的规律,必须在国家的宪政体制下、宪法范围内展开,必须协调和正确处理好宏观与微观、中央与地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多重、多维度的关系。将法治规律与具体国情结合起来,需要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结合实际严格执行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健全相关的法律体系;需要树立宪法、法律的权威,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党政机关和城市人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治的信仰,使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观念深入人心。

  其次,依法治市必须充分发挥立法的创造性和灵活性。“良法”是法治的前提,依法治市要求城市法律体系统形式完备、内容完善、协调和谐,形成自身特色的城市地方规范性法律文件体系,这要求地方立法机关在国家法制统一的前提下,进一步加强地方立法工作,积极灵活地结合本地实际,突出重点,制定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城市管理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逐步建立与国家法律体系相配套、与国际通行惯例相衔接、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地方性法规框架,提高立法质量,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和市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根

  本利益。把立法同党对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结合起来,增强立法的公正性、一致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最后,规范监督权力是依法治市的关键,法治意味着法律对权力的支配,或法律必须限制权力。“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权力必致腐化”,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也要有监督、有制约”21.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居于核心地位,既要监督法律、法规在本市的实施,撤销一切与之相抵触的地方规章等,又要制约政府、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的工作。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制度,完善执法检察监督、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计划预算监督、工作评议、个人申诉、控告、检举等。加强对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述职评议,加强社会公众和新闻舆论对行政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监督,逐步推行议事公开制度,全面确认人民直接监督制约形式——参与、审议、调查、建议、批评、检举、投诉、控告等,和人民间接监督制约形式——选举、招考、弹劾、撤换、罢免等制度。加强对人事权力的监督,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民主决策制度建设,规范决策程序、方式和权限,建立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市的重点和核心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也是依法治国的实践

  工程之一,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市对贯彻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应有之义,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关键。要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江泽民同志说:“千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22.朱绍基同志1999年7月6日,在全国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实行依法治国,是我过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宪法和法律,法规的体系规定是要靠行政机关来执行的,各级政府和各部门在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负有重大的责任。依法治国,对政府机关和政府工作人员来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依法行政,依法办事。23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要求法律必须严格实施,我国的法律80%以上由行政机关组织实施,最终的执行者是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利社会事务的管理要通过政府的行政行为来完成。行政机关在依法治国中担负着最大量、最繁重的任务,可以说,没有行政机关,依法治国就失去了最主要的支柱。24

  其次,依法治国为依法行政提供了大环境。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为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它使依法行政有了生长的土壤,依法治国的本质是法大于权,确立法律至上的原则,建立对权力的法律约束机制,国家政

  治体制改革的法治目标的确立,为依法行政创造了氛围。依法行政是近代社会法治国家所普遍奉行的准则,它反映了社会从人治向法治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当代政府普遍遵循的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准则,也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依法行政原则的确立,它保证行政管理为人民服务的目标,保证行政管理的统一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保证提高行政效率,保证对行政管理的监督有统一的标准和程序。依法行政对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是现代行政管理的重要标志,也是改进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的重要方面,在我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25

  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依法行政原则以来,学术界对其作出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依法行政就是行政机关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必须由法律授权并依据法律规定。法律是行政机关据以活动和人们对该活动进行评判的标准。大致包括以下原则: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或法律优位法律保留依据法律职权与职责统一。26这对于我们了解、认识和把握依法行政的内涵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在实践中,如何落实依法行政,如何在依法治市的过程中具体操作,这是依法治国中的难点,也是依法治市的核心和重点。在依法治巾的过程中,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必须作到以卜儿个方面:

  第一,坚持以依法治国方略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委、人大关于依法治市的决定、决议,

  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以依法办事为核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保证法律、法规、规章的正确实施,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参与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权力的实现,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法制保障。

  第二,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政府除采取措施确保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外,还要在职权范围内,根据改革开放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加强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工作。同时,为了保证依法行政,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重视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备案和清理工作。严格按照法定职责、法定程序行使行政职权,建立科学的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制度,做到:信息接收的规范化、法律化;市政决策的规范化、法律化;市政执行的规范化、法律化;市政监督的规范化、法律化,确保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合法、适当、有效,把依法行政、廉洁勤政、高效务实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

  第三,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正确对待和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法定的程序办事,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格执法,是依法治市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的问题还很突出,

  各级政府、部门、各单位都必须坚持立法和执法并重的原则,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主体,界定执法范围,确定执法责任,规范行政行为,依法行使权力,依法履行义务,提高执法效率,把执法行为和执法效果统一起来。

  第四,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努力把依法行政落到实处。除了进一步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外,还要大力开展政务公开、建立行政管理公示制度,积极推行科学的行政决策和行政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完善行政处罚听证和罚缴分离制度,规范行政处罚行为,积极探索行政处罚权相对集中的执法新模式;建立行政评议考核制度、行政损害赔偿制度,健全行政机关内部的自我监督、层级监督制度;认真执行行政监察法和行政复议法,正确履行行政复议职责,依法开展行政应诉工作;完善执法监督检察制度,建立检查执法的工作程序,建立和完善对不履行法定职责或违法行使职权行为的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依法办事和依法决策的水平;全面贯彻公务员条例,提高公务员的综合素质,严格行政执法主体和人员的资格管理制度和培训制度。

  第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为依法治市提供组织保证。依法治市,涉及领域广泛,关系复杂,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建立健全政府各级法制机构,并成立专

  门的领导机构、配备人员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依法行政的要求和所承担的各项职责相适应,为政府法制队伍有效开展工作,保证必需的经费,改善装备和工作条件以进一步提高法制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六,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城市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中,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要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开展不同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坚持和完善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制度,理论学法制度,法律培训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及任前法律知识考核考试制度。坚持司法、行政执法人员学历教育制度,大力推行法人代表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教育培训制度。进一步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结合我国宪法实施日即12月4日,作为城市统一的法制宣传日。全面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努力实现由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向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转变,由注重依靠行政手段管理向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的转变,为整体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1程燎原著:《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8l页。

  2周永坤著:《法理学——全球视野》,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524页。

  3孙莉:《法治与自由论析》,载李龙主编:《依法治国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124页。

  4孙笑侠著:《法的现象与观念》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25页。

  5主要参见李步云:《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王家福:《论依法治国》;郑成良《论依法治国之法理要义》,以上均见刘海年土编:《依法治国建设社会土义法治国家》一书。杨海坤:《社会主义法泊的理论与实践》,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1期。

  6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出版社2000年5月版,第8页。

  7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2期。

  8杨海坤主编:《跨入21世纪的中国行政法学》中国人事山版社2000年5月版,第8页

  9[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粱治平译,三联书店1991牛出版,第2日页。

  10姚建宗:《信仰:法治的精神意蕴》,载《吉林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年第2期。,

  11程燎原著;《从法制到法治》,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306页。

  12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2002

  年2月版,第11-15页。13袁曙宏:《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载《求是学刊》1999

  年第4期。14司法部司法研究所编:《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论文集》,

  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7页15汪习根:《论依法治市的模式》,载《政治与法律》1998

  年第3朋。16参见《上海市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纲要》17汪习根:《论依法治市的模式》,载《政治与法律》1998

  年第3期。18参见马长山:《国家、市民社会与法治》,商务印书馆

  2002年2月版,第277页。19育观点认为在政法、财贸、工交、城建等不同行业和

  部门有不同的表现,总的来说主要是:地方立法体系不完善,政府的行政管理缺乏统一性、稳定性和合法的程序性,执法人员素质低下,监督失衡等。参见朱未易等:《法治: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必然选择——“依法治市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综述》,载。

  20袁曙宏:《依法治国的局部实践》,载《求是学刊》1999年第4期。

  21《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56页。22应松午:《论依法行政》,载《中国走向行政法治探索》,

  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午版23姚锐敏:《依法行政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0

  年11月版,第10页。24应松年:《依法行政论纲》,载《中国法学》,1997年

  第1期。25《人民日报》,2001年6月6日。26应松年:《行政法学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年

  版,第43页。

篇十三: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依法治市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实施意见

  (衡政〔1998〕36号1998年8月20日)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要求:“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最近,市委、市人大,分别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决定》和《决议》,明确了依法治市的目标和任务,提出了实施依法治市的基本要求。为切实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经市政府研究决定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充分认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对于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是立法、执法和守法的高度统一。在这三者之中,执法则是法制实现的关键环节。从行政机关执行的法律、法规的数量来看,我国80%的法律和所有的行政法规都是由政府来执行的,政府行政机关的执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法律、法规的实施效果,甚至影响法律、法规的尊严和权威,从一定意义上讲,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如何、行政执法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进程,决定着依法治市的成败。因此,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必须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就目前我市行政执法状况看,各级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在逐步增强,行政执法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有效地促进了经济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但是我们也应看到,行政执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执法当中互相扯皮,重复执法(罚)、越权执法(罚),滥施处罚等现象还程度不同的存在着;有些领导法制观念淡薄,为了部门利益、地方利益,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些领导习惯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工作套路,对依法行政认识不够,不善于也不习惯利用法制手段行政;有的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中不能互相配合,争权越权或互相推诿现象严重等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我市的正确实施,也影响着我市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和执法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予以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改善目前我市的行政执法状况,优化执法环境,把依法治市、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抓紧抓好,务必抓出实效。二、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我市与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体系,依法行政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地改市以来,我市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成绩显著,每年都有几十件规范性文件出台,但由于建市较晚,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很多领域还处于空白,所以,政府“立法”任务很大。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加快“立法”步伐,力求尽快形成与国家法律法规相配套的、比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体系,为依法行政创造优越的前提条件。目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各级政府要对由政府发布或

  1

  政府批准由业务主管部门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实行计划管理。在制定计划时要注意突出重点,要从我市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宪法和法律法规为依据,抓紧制定以发展我市市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全市文明与繁荣为重点的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管理各个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对那些片面强化部门职权和行业利益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的文件,要坚决制止。二是要确保规范性文件质量。各级政府要对规范性文件把好“三关”即政策法律关,文字关,会签关。要全面准确地体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严格以法为据,要在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范围、幅度、权限之内“立法”,特别是对涉及行政处罚的要从严、慎重;要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可操作性,简明扼要,备而不繁,防止法繁扰民,切实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制定新的规范性文件要与修改现行规范性文件相结合,及时清理那些与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该废止的废止,该修订的修订,该归并的归并。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管理,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三、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施依法治市,对于政府机关来说就是依法行政,这也是社会发展对政府进行各项管理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在积极改善行政执法状况,努力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工作中,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行政执法主体责任,理顺行政执法体制。依法治市的关键是严格执法。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行政执法将成为各级政府的主要任务和行政管理的主要手段,各级政府应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切实把依法行政的重点放在严格执法上,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贪赃枉法等现象。一是依法确立执法主体资格,各级政府要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对各类行政执法主体资格进行重新审核,对具备行政执法资格的予以颁发《行政执法资格证书》。今后各级政府要经常对各类执法主体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及时清理不合格执法主体;二要按照党的十五大的要求,继续完善部门执法责任自制,实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进一步强化执法主体责任,规范和约束行政执法行为,政府和各执法部门将要负责实施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列出目标,按内容进行分解,制定出各岗位执法人员的行为标准和执法程序,把执法责任落实到工作岗位和个人,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考核,对连续考核不合格者,坚决调离执法岗位;三是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把行政机关原本不该管的事务还给企业,交给社会成员自律组织,把行政机关的主要力量和精力放在依法管理上,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四是各级政府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由过去主要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逐步转变到既依靠政策和行政手段,更要依

  2

  靠法律手段进行管理上来;五是要实施罚款决定与罚款收缴相分离的制度,从体制上割断行政处罚与小团体利益的关系,消除行政执法中“利益驱动”的动因,端正行政执法的动机。(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合法性。各级行政执法机关要根据自己的职权范围行使执法权,做到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主体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要尽快建立公开、统一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决定、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执行等行政行为。(三)进一步搞好行政执法部门精神文明建设。加强行政执法部门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是把严格执法和文明服务密切结合起来,使精神文明建设与行政执法水平共同提高,有效地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树立行政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充分认识行政执法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文明执法水平,对于加强政府法制建设,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文明执法单位创建活动,按照省政府冀政〔1997〕20号文件精神,建立和健全一个目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目标),四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行政执法承诺制度,文明执法考核评比制度,法律学习培训制度),一个规范(文明执法规范),并认真组织实施,抓好落实。各级政府及部门的法制工作机构,要把组织、督促和指导行政执法部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做为政府法制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努力抓出成效。四、完善监督机制,促进依法行政加强对执法工作的监督,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是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促进依法行政的保证。为此,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要围绕增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做好以下工作:(一)增强实施监督和接受监督的意识。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同时具有监督的职能和接受监督的义务,各级行政机关不但要接受党委的监督、权力机关的监督、司法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还要接受行政系统内部的自我监督。各级政府对所属部门和下级政府进行的监督,是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它源于宪法、组织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人民政府开展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不仅是改善行政执法状况,使立法和执法两大环节得以统一的重要措施,也是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它的职责。目前,尤其要强化政府对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逐步纠正“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以及政府的行政权与部门的行政执法权“两张皮”等现象。各级行政执法部门也要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监督,建立一种良好的执法和监督机制,明确执法部门各自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部门主要领导和法制机构要切实担负起监督的责任,使整个行政执法活动始终处于有效地监督之下。(二)充分发挥综合监督和专门监督的作用。政府的监察监督机关,审计监督机关是专门监督机关,具有重要的行政法制监督职能,必须为他们的监督活动提供可靠的保证。政府的法制机构具有较为完备的行政法律素质,承担着同级政府或政府部门综合性行政法制监督职能。应当明确,政府

  3

  法制机构在行政执法中的监督检查权,履行的是政府职权,它不是一种部门职权,是代表一级政府,对政府的各部门和下级政府是不是依法行政所进行的综合性监督检查,随着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深入开展,政府法制机构的行政法制监督职能愈益重要,在行政执法监督中具有其他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政府及其执法部门,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执法和监督机制,明确执法部门和监督部门各自的责任,不论哪个地区的行政执法工作发生问题,上级要追究这个地方政府领导的责任,而本级政府发现本地区执法工作发生问题,就要追究法制机构监督不力的责任。五、切实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和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一)加强政府法制机构建设。政府法制工作是政府各项工作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政府法制机构是同级政府在领导法制工作方面的参谋助手,在依法行政中起着规划、协调、监督、服务等综合作用,承担着规划政府法制建设,地方"立法"的起草、协调和审核把关工作,协调行政执法中的部门矛盾,综合运用行政复议、行政应诉、行政赔偿、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审查、行政执法检查、规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处罚备案审查、行政执法证件管理等多种有效手段实施行政监督等任务。实践证明,凡是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健全、人员得力的地方,依法行政工作就有声有色,反之,依法行政的许多工作就难以开展。全面实施依法行政,必须有一支具有较高政治和业务素质的政府法制工作专业队伍。为此,国务院和省政府一再强调,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及其各部门,都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政府法制机构或力量。目前我市各级法制机构整体状况仍与其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很不相称,机构不健全,人员配备不足,且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着政府法制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着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因此,要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实现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就必须加强法制机构建设。各县、市、区政府要健全法制工作机构,机构设置不能低于副科级,同时,要选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充实法制队伍,人员配备3人以上,市直各主要执法部门也要建立健全法制工作机构,其他执法部门要有专门负责法制工作的人员,县直行政执法部门也要建立相应的法制机构(或设专职人员)。各级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明确一名主要领导主抓法制工作,实行领导责任制。(二)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执法队伍,是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实现依法治市的基础和重要保证。当前,各级政府及其部门要在加强行政执法人员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建立健全法律学习培训考核机制。各级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要把能否严格公正执法,是否具备履行职责所必需的法律知识和执法能力作为考核任用执法人员的重要条件。今后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强对执法人员的业务培训,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认证制

  4

  度。凡未经培训的执法人员或虽经培训但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予颁发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证书。执法人员没有市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证书不能.领取行政执法证,不允许上岗执法,对那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坚决调离执法岗位。培训工作可采取政府组织培训与主管部门培训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在学好《行政诉讼法》、《行政赔偿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复议条例》的同时,还要学好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熟悉和掌握行政执法工作所必备的基本知识,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2、抓好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执法人员中要广泛深入地开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遵纪守法教育,使执法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道德观念有一个明显的转变,以适应依法行政的需要。3、各级政府及行政执法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两错”责任追究制要着手查处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特别是对于"三乱"行为。各级监察机关、物价部门、审计部门、财政部门和政府法制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能,加大查处和打击力度。对有执法过错责任者要根据错误性质,危害程度,责任大小,区别不同情况,分别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或纪律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并用典型案例对广大行政执法人员进行法制教育,使执法人员知法、懂法,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六、要把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深化行业和基层的依法治理结合起来,共同促进依法治市各级政府及其部门,各行各业、农村基层组织要认真按照"三五"普法规划,通过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进行广泛深入的法制宣传教育,使法律成为广大公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思想武器,特别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和广大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和能力。同时,把法制宣传教育同依法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在广泛深入宣传教育的基础上,按照“抓基层,打基础”的方针,深入开展依法治村、治乡(镇)、治厂、治校,积极推进依法治县、市、区,广泛开展行业依法治理。根据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布置和市委、市人大、市政府的要求,今年依法行政工作要在普遍加强和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突出抓好政法部门、建筑市场、矿业秩序、金融系统的整顿,搞好物价、劳动、税务、建设、卫生防疫五个系统的执法大检查以及加强依法治理企业和依法治村,把这些工作作为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和切入点,使各级领导和广大执法队伍受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廉洁从政的深刻教育,净化执法环境,提高执法水平。七、切实加强对依法行政工作

  5

  的领导行政执法工作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依法行政乃至依法治市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各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的重要性,要把它作为发展我市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实现依法治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精心安排,狠抓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好依法行政中出现的问题,促进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领导干部,既是依法行政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又是依法行政的实际工作者,在依法行政工作中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从思想上树立法律至高无上的观念、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观念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以领导干部思想观念的转变,带动整个公务员队伍乃至全社会思想的转变,为依法行政奠定思想基础;要带头学习法律知识,提高依法办事,依法行政水平,严格依法行政,在做出重大决策和决定之前,在批文件、讲话、发指示或处理具体问题时,都要注意看一看是否合法;要用法律和政策去衡量自己的行为,带动基层和行业乃至全社会的依法治理,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县、市、区政府,制定的依法治县(市、区)、依法行政的方案,报市政府备案。

  6

篇十四: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2020年依法治市实施纲要(市级)

  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按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精神以及《xx省依法治省纲要》的部署要求,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纲要。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我市深入实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和“五大兴市战略”,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创造良好法治环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市全过程,确保依法治国方略在我市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坚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忠于、遵守、维护、运用宪法法律,依法规范和行使公共权力,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程序化和法制化,保证宪法法律贯彻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执政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

  司法为民。切实解决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

  坚持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把依法治市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切实服务和保障我市科学发展、领先发展。

  坚持全民参与。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全面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依法治市,保障人民群众对依法治市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群众成为依法治市的主体力量。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公共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治x兴x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基本形成,“法治化”成为推动我市科学发展、领先发展中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之一,依法治市工作整体水平全国一流。

  ——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各级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学习法律、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自觉性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学法用法自觉性和法治观念普遍增强,更加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主动维护法治。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以遵纪守法为荣、违法乱纪为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基本形成。

  ——公共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各级党委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人民民主不断扩大。行政决策、执法、监督、问责等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司法公信力、监督

  力有效提升。社会监督机制不断完善,广泛参与监督的局面初步形成。

  ——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保障全体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保障有力。坚持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相统一,公民守法意识增强、依法维权能力提升、表达诉求理性有序。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普遍能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自由和尊严。

  ——治x兴x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法治理念贯穿于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落实于全面深化改革全过程和深入实施“五大兴市战略”各领域。法治在我市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先进城市建设中优势凸显,成为处理社会矛盾、理顺社会关系、规范社会架构的基本方式。

  (四)实施进程

  全面推进、集中攻坚(201x年至201x年)。全面落实本实施纲要的各项任务。到201x年底,各级各部门组织领导机构健全、责任落实到位、目标考核机制完善、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到201x年底,群众最关注、最期盼的法治建设热点领域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1x年底,实现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公平正义、社会治理法治化、法制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均衡化全国领先,群众对法治环境满意度持续上升。

  巩固完善、深化提升(201x年至2020年)。依法治市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建立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依法治市工作体制机制,形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法治建设长效机制.依法治市各项目标基本实现、整体水平全国一流。

  二、提升依法执政水平

  (五)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规范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职责权限,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内设机构权力和职能。健全党委领导和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政府依法行政、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工作制度。加强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完善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健全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的规章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务的工作机制。各级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模范遵守宪法法律,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党政机关注重选拔任用法治意识强、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的优秀干部,在领导班子中配备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者工作经验的成员。把遵守法律、依法办事能力作为考察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向国家机关推荐干部。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改革和完善各级反腐败协调小组职能。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制定实施切实可行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案双查”。推动党的纪律检查工作双重领导体制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推行党风廉政建设巡察制度,强化巡察成果运用。健全反腐倡廉制度机制,落实惩治和预防腐败、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任职回避等方面制度,推行新提任领导干部有关事项公开制度试点。

篇十五: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普法依法治市工作要点

  2021年全市普法依法治市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版权所有,全国公

  惩激励机制、保障机制。配齐配强各级依法治理领导组织、机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工作人员,落实职能和责任。加强培训、学

  务员共同的天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习,努力提高组织、协调、指导、创新工作的能力。层层召开启动动

  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

  员大会,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重点,做到家喻户晓。

  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和“十一五”规划的

  二、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新突破,提供

  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为目标,以扎

  良好法治环境

  实启动、实施“五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为重点,从法制宣传教育、

  深入宣传市场经济法律法规,在全社会树立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

  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律监督、法律服务、民主管理等

  济的理念。依法、科学规划工业园区和工业项目,认真贯彻《行政许

  各个环节,推进全市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各项工作的依法管

  可法》和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各项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长远发展。

  理,继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素质和全社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为加

  依法制定、完善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为

  快改革和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和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

  一、认真做好“四五”普法总结表彰和“五五”普法启动工作

  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各类法律服务。依法化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

  认真、细致、全面总结“四五”普法依法治理的好做法、好经验,的矛盾纠纷,依法打击破坏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活动。

  挖掘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社会效益,利用有效形式进行大张旗鼓的宣

  深入开展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大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

  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特别要对“四五”普法期间工作中存在的

  职工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能力。依法制定、完善企业

  问题和不足进行认真梳理和总结,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研

  内部各项管理制度,落实企业依法经营、管理的各项法律、法规。依

  究、解决问题,在“五五”普法中予以克服。坚持好中选优原则,层

  法落实和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层对“四五”普法期间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进行

  三、推进城市建设管理的法治化,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服务

  表彰、奖励,逐步建立完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激励机制。

  认真宣传、贯彻《城市规划法》、《建筑法》、《环境影响评价法》、

  按照上级部署,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台“五五”普法依法治理

  《土地管理法》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依法、科学

  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做到党委、人大、政府都有要求。切实加强对“五编制实施城镇规划,依法健全、完善城市建设、管理的各项配套措施。

  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健全和完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奖

  依法保护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严格执法、文明执法,

  -1-

  树城市管理新形象。严格执行土地、户籍、住房、就业、社会保障、

  继续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和“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

  物业管理、道路交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城镇人口增容提供良好的

  认真落实《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按照“示

  环境和条件。加大公共安全、食品卫生、疫病防治等关系人民群众生

  范村(区)”创建的九条标准,进一步完善、落实“四民主、两公开”

  命财产安全工作的执法力度,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吸引力。依法加强城

  的各项措施,推进农村和社区的民主管理。

  市文化、娱乐设施管理,建设法治、文明城市。依法加大社会治安综

  五、深入开展社会性的法制宣传教育,继续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

  合治理力度,创造平安、和谐城市。

  素质

  四、加强农村牧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为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认真落实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上级安排,在全社会进行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

  的要求,树立科学的农村法制宣传教育观念,把农村牧区普法依法治

  主题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与法律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

  理工作作为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工作投入,扩

  进单位相结合,发挥“法律五进”的载体作用,使法律真正走进农村、

  大覆盖范围,建立长效机制。把法律素质作为农牧民整体素质的有机

  走进社区、走进基层。使广大干部群众真正懂得,学法用法不仅要讲

  要素,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切实提高农牧民依法保护自身权益和依法

  权利,维护合法权益;也要讲义务,承担法律责任。

  致富的法律技能。

  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部署开展好各自专业法的宣传教育,利用

  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服务性。

  专业法的宣传日、周、月活动为载体,开展主题活动,深化宣传教育

  加强有关农业生产和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使农牧民的生产

  效果。各新闻媒体,要发挥宣传阵地的作用,开办法制专栏,增加法

  活动受到法律的规范和保护,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加强有关婚姻家庭、制宣传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

  社会保障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和谐有序生活环境的形成;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律进村入户、法律进

  加强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区、法律进企业、法律进学校、进单位活动,要让一切有接受教育

  提供法治的支持。

  能力的公民,包括工人、农(牧渔)民、知识分子、公务员、企业经

  增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围绕农牧民关心的热点问题,

  营管理人员、学生、军人和个体劳动者、进城务工人员都接受法制的

  农牧民身边发生的涉法事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把法治

  教育和熏陶。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

  精神渗透到农牧民的生活中。

  继续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公职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青少

  -2-

  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切实落实已经建立起来的各项学法用法制度。制度、法律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落实科学执政、民

  要加大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教育力度,按照“谁管理、谁负责,谁用工,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

篇十六: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强化法治意识推进依法治市

  作者:赵静波来源:《新长征·党建版》2015年第3期

  中共吉林市委书记赵静波

  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掀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新篇章。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出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吉林作出部署。当前,吉林市正处在改革创新、调整转型的攻坚期,迫切需要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加快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助推老工业基地加快振兴发展。

  一、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法治意识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意识是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人们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治意识指导下实现的,只有普遍具备法治意识,使法治成为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才会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形成全民信法、全民守法、全民用法的社会氛围。

  作为地方党委,肩负着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重要责任,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坚持内心崇尚法治、行动践行法治、始终坚守法治,带头学习“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法治经济”等相关法律知识,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着力提高依法治市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法治意识、法治能力,能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市至关重要。要加大对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落实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规划和“吉林市领导干部网络培训”计划,列为各级党校必修课,努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要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的考核、评价机制,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在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质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

  坚持把增强全民法治意识、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市的长期性、基础性工作。创新方式方法,善于抓住重点、分类施教,针对“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医闹”等现象中折射出来的法不责众观念,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发挥宣传、文化、教育部门和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职能作用,大力开展法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活动,为公众提供更多、更便捷的学法渠道。建立健全符合市情、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层法律服务中心(站)建设,开通“法律援助直通车”,畅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使全市人民切身感受到法治对保障自身权利的积极作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理念和行为习惯。

  二、立足市情实际,完善法治体系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地方性法规更直接更具体地反映、服务和处理本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大问题、具体问题,对于引导、促进和保障地方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吉林市享有地方立法权,今后应充分利

  用和发挥这一资源优势,立足自身实际,着力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努力形成比较完备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市提供基础保障。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提高地方立法质量。一是在立法工作的总体定位上,注意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坚持以需定立,急需先立,增强法规的时效性,做到数量服从质量。二是在立法资源的利用上,注意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随着国家法律体系建设的日趋完善,地方的立法空间越来越小,今后的立法工作既要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考虑实现这种需要的可能性,确保在有限的空间内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三是在具体法规规范的设定上,注意处理好部门利益与社会公众利益的关系。既注意保证行政管理的实际需要,又注意防止和克服部门利益倾向,从源头上解决行政执法不公平、不公正的隐患。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吉林市过去制定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管理、房屋安全管理、网络新闻监督管理等一批地方性法规,为促进相关事业的健康发展,维护相关群体的合法权益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后还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不抵触、有特色、可操作”的地方立法原则,恪守以民为本、立法为民理念,加强市场经济、民主政治、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地方立法。同时,依据《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条例》,认真做好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工作,确保与中央、省委出台的党内法规相衔接、相配套,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拓宽立法的民主渠道,加强地方立法的监督。完善地方性法规起草征求人大代表意见制度,增加人大代表列席人大常委会会议人数,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参与起草和修改地方性法规作用。发挥好吉林市在大专院校、城建、科教文卫、司法等领域聘请的立法咨询员作用,充分利用他们各自的专业优势,开展好相关专业问题法律咨询。健全地方性法规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和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对涉及面广、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法规草案,要通过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多角度、多层面、多渠道征求群众意见,切实提高地方立法的科学性、民主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善用法治方式,推进法治实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的实施关键是做到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这也是依法治市的核心。要让党委和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切实履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依法决策。以党章党规为依据,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会依法决策制度,把经过法律咨询、具有法律依据、完成合法性审核作为党委作出重大决策和出台重要政策的必经程序,既不“盲目上会”,也不“上会盲目”,切实增强党委决策的合法性。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在招商引资、涉及民生民利的重大事项、重大经济项目建设等重大政府决策行为中坚决防止违法决策、拍脑门决策现象发生。严格执行吉林省行政问责规定,完善重大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落实“谁决策、谁负责”。

篇十七: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依法治市工作综述

  依法治市工作综述建设法治xx,是我市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省委治蜀兴

  川的重大战略部署,功在当前、利在长远。回首2014年,xx依法治市的烙印清晰可见。

  我们激动,我市执法日趋规范文明,司法彰显权威公正,公平正义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走近群众,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被全国普法办表彰为“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城市,市政府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单位。

  我们喜悦,法治建设为xx跨越发展保驾护航,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经济建设在法治轨道内强劲发展。

  我们鼓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工作,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群众,法治正成为全市470万干部群众的共同信仰,学法懂法用法蔚然成风,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市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2014年,是xx法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我市出台并深入实施《xx市依法治市纲要》,狠抓“六五”普法和“法律七进”活动,为推动xx迈入全省经济发展第一方阵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谱写出xx依法治市新篇章。

  简政放权强力推进依法行政市民李晓东未曾想到,一次办证经历,竟让他感受到了法治政府建设给他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要是在以前,跑好多冤枉路也没有这么快办完,没想到现在5天就办结了,真‘给力’!”2014年7月11日,在减少了资料初审、领导签字等多个环节后,原本至少需要50天才能办结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事项,时间大为缩短,这为一直想要开一家艺术培训学校的他省去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像李晓东一样的受益者还有很多。“以前每年都要跑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矿产资源勘查许可证年检,现在方便了,这个行政审批事项已经取消了。”邻水县凉山乡跳沟村硫铁矿工作人员小张说,“以后行政机关都不再对此实施审批,而是对年检内容纳入日常监管。”依法行政是推进法治建设的核心。我市把简政放权作为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社会创造力的利器,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行政效能监察。2012年至今,我市已开展了三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规范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执法人员随意自由裁量的空间,给权力运行套上“紧箍”,避免执法的随意性,保证执法依法依规。2012年以前,我市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的平均承诺办结时限为8.05天,目前缩减至3.2天,比法定平均最高办结时限提速达73.7%。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和承诺办结时限为全省最少和最短的市州之一。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试点并全面推行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制度,将辖区内6个基层法院的行政案件统一交由前锋区法院和武胜县法院进行集中管辖,有效破解司法权力行政化、地方化,全市行政案件受理量同比上升100%,审理质量持续提升。善政良治,已成为全市上下的高度共识和践行方向。全民普法力争法治宣传无盲区市委书记侯晓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依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法治市工作,并深入基层开展调研,解决问题、督促指导法治工作有序开展。他强调,建设法治xx,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全民普法,不断提高普法针对性和覆盖面,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切实做到全民守法、依法办事。

  2014年2月,市委成立了由侯晓春任组长,市委副书记袁险峰任常务副组长,四大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和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主要领导为副组长的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同时完善县(市、区)、市级部门依法治理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推动形成党委统揽、系统推进、部门各司其职、各行各业积极参与的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普法工作网络。

  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用法。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在每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召开前都带头学习法律法规知识,为全市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做好表率。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做到会前至少学习一部与会议议题相关的法律,依法决策能力有效提升。

  为推动全民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我市组织“六五”普法讲师团和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城市社区、乡村院落,广泛开展法律咨询、法制讲座等,送法到千家万户。同时,划分城市社区网格812个、农村(园区、景区)网格8346个,选配专兼职网格服务管理员9204名,实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目前,已实现城乡区域全覆盖,走在了全省前列。

  2014年,全市共开展法治宣传活动4000余次,举办法治培训班和法治讲座1000余期,各类法律知识竞赛460余场,办法制专栏墙报8000余期,开展广播电视及平面媒体法治宣传400期(场),新建法治文化大院(小区)12个,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和法律知识读本500余万份(册)、提供法律咨询35.4万人次。

  如今,法律知识已走进千家万户,家喻户晓。固本强基扎实开展“法律七进”活动2014年12月3日,岳池县司法局组织的法治文艺巡回演出,在该县兴隆中学举行。演出在舞蹈《春天的故事》中拉开帷幕,灯戏《嫁妈》、小品《调解唤回合家欢》等10个法治文艺节目,将法律知识融入歌曲、舞蹈、小品等表演中,在给群众带来欢乐的同时,也让法律知识扎根群众的心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普法形式,巴适得很!”该镇居民王志告诉记者,他最近多了一个兴趣爱好——定时收看岳池电视台开设的“法治聚焦”栏目,“现在我可以算是半个法律专家了。”这只是我市扎实开展“法律七进”(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宗教场所)工作活动的一个缩影。我市根据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人群的差异法律需求,分门别类,逐年、逐项、逐条列出了菜单式普法大纲,并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工作机制和属地管理的责任机制,强化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行业的普法责任,落实了每一“进”的牵头单位、责任单位和具体的推进措施,有力推动了“法律七进”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法律七进”活动中,我市创新普法方式,借力农村法制辅导站、“巡回法庭”、“背篼法律图书馆”、网格“法律诊所”等,将“法”的种子播撒进群众心里,点燃群众学法热情,逐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同时,我市将法治文化与城市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通过浮雕、名言警句、漫画等形式,将法治文化注入公园、广场、院落等,把枯燥的法律知识融入群众休闲生活之中,让广大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法治教育,促进“法律七进”活动落地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生根。如今,法律“触角”已延伸到机关、乡村、学校、社区、企业、单位、寺观

  教堂,以点带面地夯实法治建设根基。尚法守制彰显普法工作成效近日,走进武胜县飞龙镇卢山村,只见停车场管理员穿工装、戴胸牌,规范

  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农家乐业主文明待客,公平竞争;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邻里友爱互助……一步一景,随处都折射出村落整洁、井然有序的法治气息。

  “自从村民们自发制定了《村规民约》,大家都按契约内容严格遵守,如今村民们遵纪守法意识和文明素养不断增强,邻里纠纷减少了,环境卫生变好了,游客增多了,新村更加和谐美丽了。”卢山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文介绍说,为了更好地建设法治村庄,村委会还通过批评教育、典型引导等方式,让模范遵守《村规民约》的村民上光荣榜受表扬,让违反规定的村民上“曝光台”受批评,引导村民个个从自身做起。

  像这样民主协商的行为准则,并非卢山村特有,如今它已蔚然成风,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2014年10月底,全市2763个村、221个社区全部完成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制定完善工作。

  在华蓥市双河街道办果子村,该村坚持依法治村,在城镇化建设中拆迁房屋500多栋,搬迁坟墓800多座,未出现一例村民缠闹现象、无一人违法违规上访,依法治村规范实施与社会效果达到有机统一。

  如今,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正熔铸到群众的头脑之中,体现于群众的日常行为之中,尚法守制已成为全社会崇尚的法治风尚。(编辑:月影)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篇十八: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XX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二XX依法治市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之二二、依法治市的指导原则XX的依法治市历经十余年的进展,始终是在市委的正确决策和指导下进行的。十余年来,XX依法治市的决策、实施始终与时俱进,坚持依法治市必须在一定的原则指导下展开,别断创新理论与实践,解决新咨询题,开创新局面。迄今为止,XX的依法治市工作已历经1991、1993、1998和20xx年四个规划。从这四个规划中,能够发觉依法治市决策指导原则的进展轨迹,以及依法治市实施中依据指导原则所确定的任务的进展轨迹。这些进展趋向归纳起来算是:第一,依法治市指导原则由具体向抽象进展。1991年的依法治市第一具五年规划明确坚持“两手抓”的指导原则,1993年的第二个五年规划坚持“两手抓”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原则。这两个依法治市规划的指导原则比较具体,而第三个、第四个规划的指导原则更为宏观、抽象。如1998年的第三个五年规划坚持“两手抓”、邓小平理论和十五大精神的指导原则,20xx年的第四个五年规划以邓小平理论、十五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原则。指导原则的这一进展轨迹说明XX依法治市工作逐渐由点扩大到面、由简单走向复杂,由别成熟过渡到成熟。第二,在指导原则的指导下所确定的任务由偏重于治理社会向治理社会与治理自身并重进展。依法治市的前期,依法治市要紧面向社会,着力加强对社会秩序的治理,对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的监督约束机制没有涉及。如1991、1993年依法治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普法教育,提高老百姓的法律素养,完善立法,建立依法治理的工作机制,抓好行政执法等,其目的是规范老百姓行为,维持一具稳定社会环境。这两个规划任务确定的前提是只要老百姓守法,依法治市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但这一前提是片面的。因此随着依法治市深入进展,其任务开始注重治理社会与治理自身并重,既“治民”,又“治官”,把对行政机关、权力机关的有效法律监督纳入依法治市的工作中。如1998、20xx年的依法治市规划均提出要抓好法律监督工作,要公正司法。第三,依法治市指导原则所确定的任务范围,由法制建设本身向政治、经济和文化一体化方向进展。依法治市无疑是一种法律的管理,因此在依法治市前期,依法治市工作要紧环绕法制建设的立法、执法、司法等环节而展开。在1991、1993年的规划中,立法和执法工作着墨较多,如“加强地点行政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建立依法治理的工作机制”、“抓好地点法规和建章立制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依法治市的法规规章体系;抓好行政执法,提高依法治市成效”等,司法这一环节也少有提及。后来,由于意识到法制建设与其他领域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制定任务时逐渐开始拓宽视野,把政治、经济和文化纳入到规划之中,实现法制建设与政治、经济和文化协调进展、互相促进的格局。如1998、20xx年的规划提到“加强地点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坚持公正司法,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基层和行业依法管理,健全民主和法律监督机制”,“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规范、引导和保障经济持续、快速、健康进展,促进都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依法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保政治和社会稳定。”第四,在依法治市指导原则的指导下,由坚持党委领导向既坚持党委领导又把党的领导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进展。依法治市向来以来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但在依法治市早期,党的领导制度化、规范化还没有提上日程。在依法治市进展过程中,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20xx年规划提出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保证党的有效领导。各级党委要根据党章和宪法的规定,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健全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程序,确保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有效贯彻和降实。依法治市指导原则的进展及其指导下的内容的进展契合了时代进展要求,也证明了指导原则对依法治市工作的别可或缺。在新世纪新时期,环绕XX“富民强市、加快进展”的新任务,依法治市的指导原则还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和细化:(一)基本办法论原则办法论原则是依法治市实践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考虑依法治市的决策、运作

  和评价的指针,是经过实践证明了同时还将证明的有效武器。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它要求依法治市的决策和运作从实际动身,既遵循客观规律,又着眼现实进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对于民主法制的思想、理论和学说,特别是邓小平对于“民主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民主法制立国论、依法治国论、法制进展论”等思想,对依法治市有着更直接的指导作用。市委作为依法治市的决策者、领导者,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就要把依法治市的决策和XX“富民强市、加快进展”的宏观决策结合起来,用法治来规范、引导、保障XX建设和进展的实际运作,使依法治

  市符合XX的实际和进展需要。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进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并要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依法治市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经过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来坚持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依法治市决策过程中的人民主体地位、实施过程中的人民主体作用,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以是否符合最广阔人民的全然利益作为依法治市实施效果评价的全然标准。惟独如此,才干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执政为民的本质。3、改革、进展和稳定相统一原则始终从总体上把握和协调好改革、进展和稳定三者的关系,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治党治国、加快经济和社会进展的实践中制造的最基本的领导经验,体现了党总揽全局的执政能力。依法治市作为市委在新阶段改革、完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重要载体,必须坚持改革、进展和稳定相统一的原则,这是因为用制度和法律来保证改革进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协调比过去那种把改革深化、经济进展的希翼寄予在领导层的看法和注意力上,更靠得住、更有安全感。遵循上述基本原则,依法治市的决策和运作要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明确要求,把别断改善人民日子作为处理改革进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进展,经过改革进展促进社会稳定,使依法治市成为改革的航标灯、进展的助推器和稳定的守护神。(二)普通社会原则普通社会原则是依法治市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依法治市决策、运作的起点和归宿。XX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领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依法治市是其重要目标和可靠保障。所以,既要考虑依法治市的经济条件、政治形态和精神状态等社会因素,更要着眼于经过法制化手段,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进展。1、促进市场经济进展原则经济进展是物质文明进步的表现,需要一系列的条件,尤其是制度条件要经过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予以制造。如经过立法为市场主体提供平等的进入渠道、平等的猎取资源的机会、平等的扩张的机会,经过执法为市场主体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统一的大市场等。在实施依法治市的过程中,遵循促进经济进展原则,就要坚持和善于运用法治的手段,坚定改变一切束缚经济进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定革除一切妨碍经济进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别断开拓促进先进生产力进展的新途径。2、促进政治文明进展原则政治文明的核心和精髓在于高度的民主。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基本内容算是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全然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三者统一的着重点是制度建设、制度设计和制度安排,制度更带有全然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市委从总揽全局的高度把握依法治市的决策和运作,算是要经过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保证人民充分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的权利,特别是降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挑选权和监督权,并经过加强党内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

  约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3、促进先进文化建设原则进展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样需要法治的支撑和保障。依法治市着眼于促进文化建设,要经过制度建设保证文化进展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弘扬和哺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人为本,奖善惩恶,把培养“四有”新人经常化、制度化,提高人的综合素养;制定有利于爱护民族优秀文化进展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政策措施,继承和发扬文化传统;严格治理文化市场,坚定扫除社会丑恶现象,形成市场准入有序、主体行为规范、社会风尚健康的进展环境。(三)特意法律原则依法治市是一种法律的管理。法律的管理别同于其他的管理方式,它有其内在的规律性。除了因为它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而必须坚持前述的原则之外,依法治市还必须坚持法律的若干基本规则,这是法律的管理方式所必需的。1、法制统一我国是统一的单一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制统一,是维护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社会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全国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的法制保障。依法治市作为依法治国的具体实践,具有统一的法律依据与执法行为是题中应有之义。遵循法制统一原则,关于XX市来说,一方面,在立法上必须坚持地点性法规别得同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别得同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有关上位法相抵触,规章之间、规范性文件之间别得相互矛盾。这要紧经过对法规、规章及时清理、修订、废止和加强对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来保证。另一方面,在执法、司法上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全然准则来实现法制统一。执法、司法活动中应排除种族、民族、性别、财产、受教育状况等因素的干扰,就同样的事实适用同样的法律,就别同的主体适用同样的法律。这要紧经过强化对执法、司法过程的监督来保证。2、法律至上法律至上意味着法律在日子中有着极大的权威,是人们行为的准则,没有任何个人或组织能够凌驾于法律之上。与其他社会规范和治理手段相比,法律具有强制性、稳定性、精确性和科学性。这使得法律成为维持国家稳定和进展的固然权威。法律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是依法治市的一具基本要求。遵循法律至上原则,一是思想上必须认清法律规范的特点和作用,树立法律高于其他行为规范的观念;二是依法治市的决策者必须坚持依法决策,提高法律在决策中的地位,幸免决策与法律别相协调的事情;三是依法治市的实施者必须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高法律的实效。3、正当程序正当程序是指囊括了高效、公正内容的行为方式和步骤以及实现这一行为方式和步骤的时刻和顺序。正当程序是维护过程和结果公正、实现社会正义的有力手段。遵循正当程序原则,在依法治市的决策方面必须坚持按照程序规定作出决策,不管是党委的宏观决策,依然人大的立法决策、政府的行政决策。在依法治市的实施方面,必须坚持走完规定程序,严格按程序办事,检察行为、审判行为和各种具体行政行为尤要这样。这两方面要紧依赖完备的程序立法和严密的监督体系来保证。

篇十九: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P>  依法治市工作总结

  《依法治市工作总结》是一篇好的内容,觉得有用就收藏了,希望对w友有用。

  依法治市工作总结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中共***市委关于印发***市***年依法治市工作意见的通知》(佛发[20xx]14号)的精神,一年来,我局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市依法治市工作部署,以依法行政、规范执法,铸造新型城管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围绕“执政为民教育年”活动和“公正执法树形象”主题,着力抓好各级班子建设和执法队伍建设,注重建立完善执法配套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努力提升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10月(年终总结相关数据以12月底统计为准),市及五区执法局教育、劝导、纠正违法行为215794宗次,立案查处市容环卫、城市规划、绿化、市政、环保、工商、公安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违法案件25153宗,作出处罚23633宗。市局组织、协助各区执法局查处各类案件304宗。各区执法局被申请行政复议的案件7宗,其中维持5宗,正在审理2宗;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案件5宗,其中维持1宗,文秘114w正在审理4宗。现将我市城管执法系统依法行政的主要工作汇报如下:一、宣传教育先行,抓好依法行政的宣传工作市和禅城、三水、高明区执法局今年3月挂牌运作后,全市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得以全面推进。为增强广大市民的城管法治意识和参与城管的责任,贯彻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指导思想,我们坚持宣教先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重点抓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成立对外宣传机构,建立媒体、载体宣传阵地工作总结我局由局领导挂帅,成立了对外宣传专责机构,与新闻媒体建立“互动”联系机制,设立了“机构职能”、“政务动态”、“w上办事”、“法律法规”、“城管之窗”、“大事记”、“行政执法”、“发展规划”、“统计资料”、“投诉咨询”、“信息刊物”和“专项整治”等城管栏目,创办了行政执法《简报》,由此,形成了以电台、电视、报纸新闻媒体和《简报》、w站载体

  为主的宣传阵地,加上针对不同时期的中心工作,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取得全方位的宣传教育效应,保障了行政执法宣传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发挥媒体宣传优势,上路执法打响头炮成立之初,我们与市委宣传部、区政府和***电台、电视台共同举办了以“共同维护美好家园——***城管与市民心连心”为主题的“城管论坛”活动;9月25日,我局又联合三水区委政法委、区广播电视局和区执法局等部门,在三水森林公园宣言广场举办了以机动车停放管理为主题的“城市论坛”。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集思广益,把群众对城管执法的愿望与要求融合到城管执法之中,让市民参与决策,拉近了执法机关与市民的距离。10月30日,我局与市普法办、华法律师事务所共同举办“华法杯”创建美好家园·城管法规知识有奖竞赛抽奖活动,让广大市民进一步了解城管知识,为依法行政树立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坚持全方位多形式宣传,营造良好的教育宣传氛围一是开展执法宣传月活动。我们把上路执法头一个月作为“宣传教育月”,个人简历在主要街道、路口设置宣传咨询站,向广大市民派发《致广大市民的公开信》和城管执法宣传手册,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万多份,接受市民咨询近万人次。使执法宣传工作达到了一定的细化和广度二是制作电视广告宣传片。在办公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我局投入5万多元制作了四套城管法规公益宣传广告片,每天在***电视台滚动播出,得到了媒体和群众的好评。三是开辟报刊宣传专栏。与***日报社联合在《***日报》民生版每周一期推出图文并茂的《共建美好家园》栏目,以案例说法形式向广大市民宣传和普及城管法律知识。四是创办《简报》。用简报形式向上级领导和职能部门通报执法情况,宣传城管知识。五是组织各类互动宣传。在电台、w站与市民直接对话,在街头提供法律咨询,并在市、区执法局分别设立投诉电话和投诉信箱,办理市民投诉、倾听市民意见和建议,均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教育、沟通和互动效果。二、加强队伍建设,提升依法行政的综合素质

  执法队伍建设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坚持依法行政,热门思想汇报铸造新型城管行政执法机关,建立和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执法队伍是首要前提。

  一是把好进入关。对公务员招录,我局严格按照公务员招考录用标准和程序进行,全部经过报考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能测试和政审、体检等程序后进行择优录用。市局招录人员全部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区局招录的执法人员大部分达到本科以上学历。同时,新组建的执法机构以原城管部门骨干为基础,选调了公安、法院和检察院的部分优秀人才,使新组建的执法局人员形成了新老相结合、年龄成梯次、文化学历高、业务骨干强的科学组合,为依法行政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二是把好培训关。新招公务员上路执法前,我们均在军营组织为期一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内容主要有:强化军事队列训练,养成纪律严明、令行禁止的作


推荐访问:依法治市的基本内容 依法 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