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0篇)

2022-11-20 20: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0篇)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作者:  来源:《金融经济》2019年第06期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0篇),供大家参考。

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10篇)

篇一: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作者:

  来源:《金融经济》2019年第06期

  新华社北京5月16日电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到2020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初步进展。全国行政村4G覆盖率超过98%,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明显提升。到2025年,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城乡“数字鸿沟”明显缩小。到2035年,數字乡村建设取得长足进展。城乡“数字鸿沟”大幅缩小,农民数字化素养显著提升。

篇二: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以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数字乡村建设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应运而生的,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乡村建设,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连续四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对建设数字乡村提出了明确指示和部署。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动力,其带来的普惠性增长,深刻改变着乡村的发展道路,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加快推动农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数字技术是一种具有高渗透性的通用技术,其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数字农业的发展。数字技术通过对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流程大数据的积累、开发、挖掘,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流程的系统化整合,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水平,提升农业经营决策的准确性,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组织化,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对传统农业的全方位重塑。激活农村要素资源。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等文件。数字乡村建设对数据要素在农村的积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通过数字乡村建设,能够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等向农村集聚,促进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积累。数字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数据要素为切口,通过政府资金引导、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加大对农村的资金投入,增加对农村信息技术的建设力度,吸引技能人才、管理人才投身数字乡村建设,畅通公共资源向农村投入通道。拓宽农民收入渠道。数字乡村建设既可以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经营收入,也可以通过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增加财产性收入。随着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嵌入和应用,传统农业正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降低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决策成本以及人力成本,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实现农业精细化管理,从而降低农业损耗;同时,通过信息网络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民经营收入。数字乡村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投资机会,数字金融、移动支付等大大降低了金融投资门槛,使农民也能享受现代金融的发展收益,同时为农民扩大生产、多元经营提供信贷支持,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应把握五个现实着力点。一是加快建设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农村数字基础薄弱,在5G等新兴前沿信息基础设施方面相对落后。站在新的发展起点,应大幅提升乡村网络设施水平,夯实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农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持续实施电信普遍服务补偿试点工作,支持农村地区宽带网络发展。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全面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构建为农综合服务平台。另外,需对农村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

  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二是发展农村数字经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农村数字经济可从农业生产端和销售端两处着手。在生产端,对永久基本农田实行动态监测,大力推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在销售端,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化乡村邮政和快递网点普及,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培育农村电商产品品牌。

  三是引导数字金融向农村延伸下沉,推进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农村金融具有数额小、收益低、周期短、数量多的特点。数字金融从广度和深度两个层面为农村带来普惠性金融服务。从广度上,数字金融将为农业、农村、农民提供银行、保险、基金、融资租赁等多元金融产品或服务,改变传统农村金融模式单一、产品匮乏的现状;从深度上,数字金融的兴起使大规模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成为可能,增强了金融灵活性、适应性和可获得性,有效弥补了农村金融的短板。数字金融的去中心化特点大大缩短了信贷流程,效率大大提升。同时,数字金融创新金融模式,提高农村金融的稳定性,为农业提供可持续金融解决方案。

  四是推动农村数字化治理,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水平。推动农村“互联网+党建”,建设完善农村基层党建信息平台,加强农村党员管理,打破地理空间的限制,广泛开展网络党课教育,快速精准传达中央精神,推进农村党建标准化建设,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党务、村务、财务网上公开,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加快农村全面接入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提高村级综合服务信息化水平,加快推广“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等改革模式,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马上办、少跑快办,提高农民群众办事便捷程度。

  五是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数字乡村建设不能简单复制智慧城市,而应通过平台的互联互通,逐步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与利用,依托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体系,推进各部门涉农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有效整合。坚持城乡融合,创新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引导城市网络、信息、技术和人才等资源向乡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合理配置。在规范数字乡村建设、制定发展标准时,应坚持一体设计、同步实施、协同并进、融合创新,促进城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篇三: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吴浜源【期刊名称】《《安徽农业科学》》【年(卷),期】2019(047)024【总页数】3页(P259-261)【关键词】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江苏【作者】吴浜源【作者单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F327

  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数字乡村”概念之后,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为贯彻落实该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2019年5月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当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积极抢抓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契机,国内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并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内生动力。在我国农村,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普及程度的提高,以及农民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数字经济已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当前正处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数字经济的交汇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抓住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以数字经济发展整体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江苏应积极抢抓这一机遇,加快打造“数

  字乡村”的江苏范本,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数字乡村道路。1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必要性被誉为“鱼米之乡”的江苏,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湿润、物产丰富,是国内重要的农业和粮食主产区。但必须清醒地看到,江苏地少人多,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尤为迫切,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城乡数字鸿沟急需填补,农业科技研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向,江苏有必要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努力推动江苏数字乡村走在全国前列。1.1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尤为迫切2018年江苏农业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四,达4141.7亿元;粮食总产量3660.3万t,以全国3.4%的耕地,生产了全国5.6%的粮食,养活了全国5.8%的人口[1-2],为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作出了突出贡献[3]。近几年,江苏现代农业加快推进,2018年江苏全省高效设施农业面积占比、高标准农田占比均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达到19.6%、61.0%。但与此同时,江苏农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和阶段性供过于求并存,农产品供给质量和竞争力有待提升;农产品价格“天花板”挤压和农业成本上升,农业产业利润空间收缩;农村环境和生态压力增大,农业资源约束加剧;农业生产设施条件参差不齐,部分农业生产管理仍比较粗放[4]。可见,江苏农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迫切,应以数字经济改造农业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智能化发展。1.2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从2012年开始,江苏苏中、苏北地区的人口外流规模持续下降,外出务工农民返乡规模上升。2017年江苏常住人口总数为8029万,其中农村人口250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1.2%。这意味着即使未来江苏通过新型城镇化转移出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使得农村人口比率降至20%,仍然会有1600万的农村人口长期生活在农村地区。近几年来,江苏农民持续增收任务艰巨,部分农民收入不稳定、增幅下降[5]。应积极推进江苏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技

  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农产品竞争力、提升农业产业效益,使数字经济成为农民实现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6]。1.3农业科技研究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农业产业现代化程度的提升主要依靠农业科技创新。江苏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江苏农业科研机构专业类别全、科研实力强,为培育适合当地农业生产条件的优良品种、研发节本增值新技术新模式做出了突出贡献。总体来看,江苏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但是从对科技需求类型、结构和方式来看,在利用现代农业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修复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空白地带和薄弱环节。比如,分子设计育种、动植物微生物种资源创新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业智能设备等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绿色化、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管理体系尚未形成大范围的应用。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应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数字化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现代化。2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及困境作为国内“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先行者,2017年江苏开始深入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致力于打造数字乡村创新发展新高地。在国家农业部的指导下,江苏积极在农村电商、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农业物联网、农业农村大数据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不断探索创新。这为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江苏数字乡村建设仍面临不少困境。2.1开展信息进村入户工作2014年江苏开始试点信息进村入户工作。为强化信息进村入户工作的统筹协调和高效落实,江苏各市、区、县均专门成立了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小组,不少地方将信息进村入户纳入工作考核的内容。2017年江苏全省配备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超1.4万人次,建成益农信息社约1.3万个。各地的益农信息社除了提供农业生产信息服务外,还提供快递收发、水电气缴费、小额贷款等生活信息服务。经过几年的积极推进,虽然江苏的信息进村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

  展,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比如,部分地区的县级中心站建设运营进展较慢,部分信息社建成不运营等。2.2发展智慧农业近几年来,江苏加快推动农业生产向精细化、标准化发展,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建设。基于“市级先行,形成示范;由点及面,覆盖全省”的思路,江苏创建了一批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比如,南京农业大学创立了国家级信息农业工程技术创新平台,江苏无锡被评为国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之一[7-8]。虽然江苏的智慧农业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农业机器人技术、农业物联网技术、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等研究仍处于实验阶段;未建立起全省系统性的监测、分析和评估的农业大数据体系;缺乏省级系统化、集成化的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9-10]。2.3推进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近几年来,江苏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网格化社会治理是指依托统一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基于“街巷定界、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的思路,将管理辖区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相应的网格管理员对网格进行动态的、全方位的、精细化的服务和管理[11]。目前,江苏已基本实现县、乡、村3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全覆盖。然而,江苏农村地区的网格化社会治理落后于城市社区的问题较为突出,农村实行网格化社会治理面临一定的困难。首先,村民对农村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认同感不高。部分村民对网格化社会治理的认识不足,认为网格员就是网络员。其次,农村地区专业、专职的网格员较为缺乏。与城市社区专人专职专责的网格员相比,农村网格员相对不够专业规范。网格信息员一般由村小组长担任,并且由于现实中村委会人少事多,网格员难以专职只做网格管理工作。再次,农村自治能力偏弱。由于观念保守,很多村民对于利用信息化平台参与村级事务的意愿不足、参与热度较低。2.4形成农村电商产业集群江苏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促进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就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8年江苏淘宝镇和淘

  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浙江、广东),其中淘宝镇50个、淘宝村452个[12]。“无中生有”发展新产业的沙集模式、“花木之乡”新零售蜕变的沐阳模式、从“破烂村”到“淘宝村”的宿迁耿车模式享誉全国。然而,当前江苏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江苏农村电商的区域发展不平衡。苏南地区农村电商较为发达,而苏北地区农村电商发展相对落后。其次,江苏农村电商面临电商生态重塑洗牌压力。当前,农村电商存在产品同质化、价格恶心竞争、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在经历了电商发展的风口期后,电商红利释放接近尾声,以往普及性的农村电商物流、人才、金融支持政策的带动效应减弱,难以满足新阶段电商产业发展的需要[13]。3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推进路径当前我国正处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数字经济的交汇期,数字乡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和现实选择。江苏应积极抢抓这一机遇,加快推动江苏数字乡村建设,争创全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先行者和示范者。3.1建立以提质增效为目的的数字化农业生产体系一是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数字感知网络。整合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农田水利监测站点的数字信息,充分利用在轨卫星、地面移动式监测平台和高低空无人机遥感等资源,推广使用各类个体感知、环境监测农业物联网设备[14]。二是建设智能农业生产决策控制体系。推广智能催芽、智能灌溉、测土配方施肥等大田种植作业模式;加强作物生长决策等数字化设施农业研究和开发;推广网络选育、饲料精准投喂、废弃物循环处理等畜禽水产养殖技术和设备。三是构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针对建设农产品从生产、采收、贮存、流通、销售、加工全过程的数字化体系,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安全全流程监管。3.2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化农业经营体系一是继续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电商化。结合现有的“一村一品”、特色小镇建设行动,持续开发培育有竞争力、有江苏特

  色的农产品。二是健全营销服务体系。基于各地批发市场、供销合作社系统的经营服务网点,成立农产品产业联盟,推动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的无缝对接。支持苏宁易购、京东等大型电商平台在江苏布局农村电商,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打造农产品电商平台[15]。三是整合资源提升农村物流效率。发挥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体系的仓储流通优势,打造效率高、覆盖强的冷链物流。3.3建立以农民为中心的数字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一是打造管理精细、服务高效的数字服务系统。围绕农村的生产生活需要,重点推进水电气缴费、车票购买等便民服务,鼓励网络购物、招聘求职等互联网服务应用向农村地区延伸。二是加快发展远程教育和远程医疗。推动实现农村教学点的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加强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站点的信息化建设,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系统,通过数字化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水平。三是建立新型农业生产数字网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高效的土地托管、土地承包、农机作业等农业生产数字服务体系。3.4建立以精准化为目标的数字化农村社会治理体系一是推进农村地区资源数字化管理。实现农村地区民房、宅基地,以及耕地、林地、水资源以及等各类资产资源的数字化台账管理,推进资产资源权属动态更新和快速核查。二是实现农村社区智能化管理。推进农村数据天网、雪亮工程建设,构建智能防控体系。提升农村网格化管理水平,整合人口信息、综合执法、污染防控、市场监管等网络平台数据库,推动基层服务和管理精细化精准化。三是推动形成积极互动的农村基层自治模式。推进村务党务在线公开,探索农民在线交流议事模式,激发农民参与决策的积极性。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诸纪录,杨国嵘.五篇文章加快现代农业发展[J].唯实,2015(3):10-12.[2]吴曼,李响,马康贫,等.江苏现代农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天津农业科学,2016,22(7):52-57.[3]韩曙平,郭军盈.江苏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现状及程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12):46-52.[4]徐雪高,邵红宁,许卫健.江苏促进农业产业兴旺的成效、问题与建议[J].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1-4.[5]曹静,凡燕,朱科峰,等.物联网应用于江苏农业的发展分析[J].江苏农业学报,2010,26(6):1402-1405.[6]廖小静,沈贵银.新常态下江苏省农民增收创新模式与路径[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3):20-23.[7]孙洪武.农业科技优势是江苏乡村振兴的关键支撑[J].唯实,2018(12):13-15.[8]彭英,姚恒璐,张悦.物联网视阈下江苏农村信息服务现状与发展对策[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2):12-18.[9]胡永盛,王坤.依托物联网技术推进江苏省农业现代化的路径研究[J].江西农业,2019(6):7678.[10]苏丽琴,王洁浩,胡林凤,等.智慧农业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以江苏省为例[J].农业展望,2018(5):58-62.[11]蔡高超.如何做好以客户为导向的基础业务服务支撑[J].中国新通信,2009(23):61-63.[12]阿里研究院.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R].阿里研究院,2018.[13]王利锋.江苏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J].经营与管理,2018(12):127-129.[14]王耀宗,牛明雷.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3):1-8.[15]严安.以创新驱动推进江苏“互联网+农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J].决策咨询,2017(2):31-35.

篇四: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3个重点

  数字是信息的基本单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元素。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看重数字的价值,不是仅仅看重数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是看重数字技术、数字革命、数字运用对人类社会的变革性影响及其价值。当今世界,人类正在经历两大重大的技术革命,一是生物技术革命,二是与数字有关的信息技术革命。平凡枯燥的数字,由于信息技术的革命,使其功能和价值变得无与伦比。在数字化的时代,谁忽视它、远离它,谁就会被淘汰,谁重视它,适应它,并且利用它,谁就有可能获得超常规发展,就有可能涌立时代发展潮流。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它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就是乡村发展的数字化,或者说,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区块链等手段的集成,对乡村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赋能和重塑的过程。数字乡村也是乡村对数字革命的适应过程,是乡村对数字技术、数字业态的应用和创新的过程。

  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功效至少可以体现在四个方面的“改变”。

  一是时空关系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一旦融入到乡村的方方面面,乡村的时空关系就会发生深刻变化,乡村的物理时空性将呈现网络时空性的特点,传统乡村的信息壁垒将被突破,区位偏远的劣势将得到缓解。这种时空关系变化对于城乡关系的疏通和融合,乡村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价值的更好展现与实现,均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是交互方式的改变。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乡村的普及,使得乡村信息运行与传递变得快速便捷。在这种情境下,乡村日常人际交往活动、各类经营主体产品营销与物流、百姓消费品选择与购买等经济社会活动,既可以在线下进行,也可以在线上进行,这大大增强了乡村人际交互方式的选择性和信息的流动性。

  三是要素组合的改变。在数字化时代,数字已不单纯是一种符号或度量单位,而是一种新的生产要素,这种要素一旦与其它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制度等要素匹配,就会改变要素组合结构,形成数字生产率。加快数字乡村发展从这一意义上讲,就是要通过数字化进程,优化乡村要素组合,就是要实现数字化对其它要素的赋能,以信息流带动资金流、技术流、人才流、物资流,激活乡村各种要素,提高乡村经济社会运行的质量与效率。

  四是治理方式的改变。很显然,将数字化融入乡村的治理体系,有助于乡村治理从经验式治理转向精准化治理,从少数人参与的治理向多数人参与的治理转变,有助于促进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的“三治合一”,进而提高乡村治理的效率。

  我国数字乡村发展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2019年5月1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同时,结合国家“十四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国家有关部委还联合制定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

  年)》。随着国家数字乡村战略和的数字乡村发展行动计划的实施,我国数字乡村的发展取得了明显进展。比较显著的标志,一是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与完善。主要体现在电信基础设施全面升级,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并且基本覆盖行政村。同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已见成效,已形成重点农产品单品种全产业链数据采集、分析、发布和服务为主线的全链条数据应用体系。二是数字技术与农业农村经济深度融合。覆盖一二三产业的数字乡村产业、电商农业、智慧农业等新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三是乡村治理数字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了“互联网+政务”、“互联网+党建”以及平安乡村、智慧乡村等数字化信息平台与体系,这些平台和体系在疫情防控、基层党建、“三资”管理、村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乡村信息服务与共享更加完善。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取得显著成效,表现在乡村就业、社保、医疗、科教等各类惠农服务网点越来越普及;普惠金融服务站基本实现乡村全覆盖;农产品线上产销对接服务以及网络扶贫、网上法律咨询等服务都取得了明显成效。进一步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与发展,还需要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重点。

  1.数字乡村建设要着眼未来乡村发展愿景。

  未来乡村是全面振兴的乡村,是充分体现乡村资源生态特色,同时嵌入数字化、生态化和集成化等新技术元素,彰显乡村“三生融合”独特功能、宜居、宜业、宜游,共同富裕的美丽乡村和幸福乡村。因此,数字乡村并不是单纯地追求乡村的数字化水平,而是要通过数字技术、数字平台、数字网络等数字化功能的发挥,促成乡村振兴和未来乡村建设进程中的产业发展兴旺、生态环境宜居、文明乡风包容、公共服务高效、乡村治理有效、城乡关系融合、居民生活富足的目标实现。

  2.数字乡村建设要应对乡村数字化新挑战。数字化尽管在改变乡村时空关系、人际交互方式、生产要素组合、乡村治理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功效,但乡村的数字化进程也面临着一系列需要应对的新挑战和新关系。

  一是数字赋能与数字适应的关系。数字赋能是数字化产生功效的源泉,但这种赋能能否转化为功效,还与赋能对象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有关。我国乡村数字化赋能的终极对象是文化层次低且类型分化明显的农民,他们存在着比较普遍的数字不适应所导致的数字鸿沟问题。因此,在数字乡村建设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农民对数字化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数字赋能的有效性,把握数字赋能与农民数字适应的平衡点与协同点。

  二是数字排他与数字共享的关系。数字(数据、信息)这一要素及其转化品,既具有私人属性,又具有公共属性,前者具有排他性,后者则具有共享性。如何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处理数字排他性和共享性的关系,首先要清晰不同数字(数据、信息)在提供、加工、应用、消费过程中的属性特征、主体特征及其确认依据。其次,要从技术与制度层面入手,处理数字排他与共享性关系,以既防止数字(数据、信息)的侵权使用,又防止数字(数据、信息)的过度垄断。

  三是数字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关系。与社会资本依存于关系社会的基本特性不同,数字资本具有明显的依存信息社会的特点,两者既有联系性又有差异性。联系性是两者的资本价值形成都与社会交互关系的利用有关,差异性是社会资本的形成更偏向于人情关系网络,而数字资本的形成更偏向于数字关系网络。中国社会是典型的关系社会,乡村尤为如此。许多村庄矛盾的解决和事情的办成,常常需要依靠社会资本的力量,单纯依靠数字关系网络的社会资本在这时候往往不具备优势,这是因为数字尽管可以智能化、快捷化,但往往难以人格化和人情化,因此,在数字乡村的建设中,尤其是数字治理的过程中,如何既发挥数字资本的功效,又发挥社会资本的功能,实现数字化与人格化的相互兼容,极为重要。

篇五: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纲要》加速乡村振兴

  作者:暂无来源:《粮农智库》2019年第10期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民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加快数字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速。

  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速。大幅提升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乡村宽带通信网、移动互联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发展,推进农村地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鼓励开发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加快推动农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建设。

  为乡村数字经济发展提速。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建设智慧农(牧)场,推广精准化农(牧)业作业。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深度融合,发展创意农业、认养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等新业态,促进游憩休闲、健康养生、创意民宿等新产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乡村数字经济。

  为乡村惠民服务建设提速。推动“互联网+党建”,提高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推进村委会规范化建设,开展在线组织帮扶,培养村民公共精神。发展“互联网+教育”,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与乡村中小学对接,帮助乡村学校开足开好开齐国家课程,推进全面覆盖乡村的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系统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社会保险关系网上转移接续。

  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持乡镇和村级医疗机构提高信息化水平,引导医疗机构向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提供远程医疗、远程教学、远程培训等服务。

  数字乡村发展任重道远,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着力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扩散效应、信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数字技术释放的普惠效应,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篇六: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农业农村电商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雯谈晶晶毛学伟尚芬芬王海芹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21期

  摘要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尤其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的提出,农业农村电商日益成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动能。以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一村一品一店”在推动农业创新、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成效,探讨了“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一村一品一店;模式;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21)21-0240-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21.061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ResearchontheE-commerceDevelopmentModeof“OneVillage,OneProduct,OneOnlineStore”andItsCountermeasuresinJiangsuProvince

  CHENWen,TANJing-jing,MAOXue-weietal

  (JiangsuInternetAgriculturalDevelopmentCenter,Nanjing,Jiangsu210017)

  AbstractInrecentyears,e-commercehasdevelopedrapidlyinChina,especiallyduringthenovelcoronaviruspneumonia.Withtheputforwardof"digitalruraldevelopmentstrategyoutline",agriculturale-commercewasincreasinglybecomingthekeytobuildingdigitalvillagesandrealizingruralrevitalization.Weanalyzedtheeffectof"onevillage,oneproduct,oneonlinestore"i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e,ruralandfarmers,anddiscusseditsmaindevelopmentmodel.Atthesametime,weanalyzedsomeproblemsexistinginthismode,andsomecountermeasureswereputforward.

  KeywordsOneVillage,OneProductandOneOnlineStore;Mode;Problem;Countermeasure

  作者简介陈雯(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信息化。*通信作者,农艺师,从事农业信息化研究。

  收稿日期2021-02-19

  “一村一品一店”是由江苏省宿迁地区率先探索的将电子商务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模式[1],其主要特点是通过提升新农民新主体电商营销技能,推进电商营销网络延伸覆盖到镇村,为广大农民创业创新创造有利条件,更好地促进优势产业培育和特色产品上网营销。在江苏省政府部署安排和相关部门推动落实下,“一村一品一店”经验模式加快向全省面上推廣,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示范村456个。江苏省各地抢抓互联网发展机遇,鼓励和扶持农民电商创业,依托优势产业打造特色网店,不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实现农村经济繁荣产业兴旺。鉴于此,笔者以江苏省“一村一品一店”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为出发点,分析了“一村一品一店”在推动农业创新、促进农村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与成效,探讨了“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主要模式,同时分析了该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对策建议。

  1“一村一品一店”发展成效的主要表现

  1.1带动农民创业就业,促进农产品网络营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加快了电商与创业就业融合碰撞,激发了农业农村电商活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和民生改善。在传统经济模式下,普通农民市场博弈和议价能力处于弱势,依托电商平台上聚集的资源、客户、价值链,农民具备更强的市场意识和更大的价格话语权。随着“一村一品一店”建设不断推进,普通农民通过技能培训、互相交流、自主学习等方式转变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农人”,通过立足资源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开发适合网上销售的特色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手工艺品等,提高了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了农产品线上销售比重。“一村一品一店”建设不仅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发挥了扶贫脱贫的重要作用[2],尤其是江苏苏北经济薄弱地区依托特色产业发展电子商务,塑造了“沙集模式”[3]、“沭阳模式”[4]等农业农村电商新样本。

  1.2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电商平台载体建设市场主体是发展农业农村电商最重要的支柱,凭借电商企业、电商平台、电商园区等市场力量推动电商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提升“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水平。目前,农产品电商平台已形成了“两超、多强、小众”的交易格局,“两超”是阿里系、京东系农产品电商,“多强”是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电商,“小众”是指成长型特色农产品电商[5]。江苏省各地积极招商引资,加强与各类电商平台在服务、物流、培训等方面合作。同时,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运作模式,打造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通过自建或对接电商平台,解决农产品上行问题。句容市丁家边村依托当地龙头企业,线上销售紫酒、桑葚干、桑叶茶等特色农产品,帮助农民解决了规模分散、销售难的问题。各地更是积极推进电商园区平台打造,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广泛参与,吸引大型电商企业和专业团队入驻,构建电商产业发展集聚区,江苏省已累计建成县级农业电商园区或涉农电商创业园82个,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超亿元的有22个。

  1.3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因地制宜,集中资源要素,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例如,丰县金陵村被誉为“牛蒡之乡”,牛蒡品质上佳,未“触网”之前,产品价值得不到体现,销路堪忧。通过发展电商打响当地“康汇百年”品牌,拓宽牛蒡及加工品销售渠道,金陵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牛蒡特色产业村。同时,各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过去江苏省网货多是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通过全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各地纷纷开发适销网货品上千种,启东优基海苔、双港白玉蜗牛、泰兴银杏木砧板、八集苏花花生等一大批农特产品打入全国市场,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此外,各地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质优势,从源头上保证网货质量。例如,2018年获评的376家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分别达646、368、204、80个,特色产品标准化加快推进,为“一村一品一店”模式下农产品质量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1.4培育农业新兴业态,加速一二三产融合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从农产品营销起步,逐步延伸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个性化、体验式新兴业态,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各地特色休闲农业电商蓬勃发展,依托休闲农庄、七彩花海、古村古镇、休闲垂钓、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主题农园、乡土美食、土特产等资源,开发了特色农业景区景点,并引导资源向电商平台集聚。江宁区石塘村(石塘竹海)、溧阳龙峰村(白露山生态园)、清江浦区越闸村(“古庄牛”生态农业)、大丰区全心村(荷兰花海)、兴化市竹二村(手工艺游船)等围绕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电商平台提供多样化休闲观光、食宿消费、采摘购买等服务,实现农旅结合,让游客体会到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进一步促进休闲乡村旅游业发展。

  2“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主要模式

  2.1“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集聚农户资源,借助合作社通过线上平台形成农产品规模销售。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成立淘宝包特色店,网络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滨海区秉义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自建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通过与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品种、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得到技术支撑。这种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引领聚众共赢,实现传统销售方式向市场并轨。

  2.2“龙头企业+农户+电商”模式政府依托企业或企业自身通过自建或第3方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核心是发挥特色优势,以品牌效应进行营销,从而实现农产品上行[6]。浦口区九华社区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打造“浦桥玉剑”“茶农印记”“九华嫩剑”等知名茶叶品牌,采用O2O直销方式,改变了农产品流通营销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探索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推进电商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

  2.3“电商服务点+农户+电商”模式以乡镇电商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带动村级服务站开展代购、代缴、代销等服务,通过培训指导帮助农民“触电上网”,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江宁区多个社区通过集体运营的淘宝店、赶超网等店铺,将村里特色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

  营销,并提供线上预订农家乐、民宿等服务,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该模式有利于完善县镇村电商服务体系和产品供应链保障体系,更好地推动农产品上行。

  2.4“农户+电商”模式农户直接在各类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或手工艺品,跳过中间服务商和购销商的一种C2C模式。宿迁市“淘宝村”特色网店集聚模式[7]就是农户利用淘宝平台独立经营、宣传、发货并提供服务。这是“一村一品一店”较为普遍和初期的发展方式,虽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产业规模小,不是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5“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电商”模式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新变化,将电商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溧水区傅家边村以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为切入点,带动当地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打响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品牌。该模式通过推进农、旅、商融合创新,有利于打造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综合服务营销体系。

  3“一村一品一店”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特色产业规模和差异化优势不足“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核心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虽然江苏省各地都有特色农产品资源,但缺乏有效整合,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优势不凸显,未形成适度规模化;农产品电商标准化程度不高,多数农产品季节性强,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农产品品牌培育不够,还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导致产品溢价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特别是在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方面有待加强[8]。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2高水平电商专业人才依然匮乏农业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有现代农业知识又具备电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电商人才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农业信息,还可以及时收集市场信息,进而分析农产品市场形势[9]。目前,农民对电商认知度低,缺乏电子商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电商企业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重要因素。

  3.3电商综合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是发展“一村一品一店”的重要支撑,目前农业农村电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滞后于电商发展对服务体系的需求[10]。提供网店装修、美工摄影、网上客服、推广运营等配套服务的专业电商服务主体欠缺,导致农业农村电商运营能力不足;仓储、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健全[11],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相对薄弱,导致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導致不能及时掌握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及未来趋势等市场信息。

  1.3依托地方特色资源,助力产业转型升级“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地因地制宜,集中资源要素,大力培植优势主导产业。例如,丰县金陵村被誉为“牛蒡之乡”,牛蒡品质上佳,未“触网”之前,产品价值得不到体

  现,销路堪忧。通过发展电商打响当地“康汇百年”品牌,拓宽牛蒡及加工品销售渠道,金陵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牛蒡特色产业村。同时,各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过去江苏省网货多是绿色蔬菜、应时鲜果等,通过全面推广“一村一品一店”模式,各地纷纷开发适销网货品上千种,启东优基海苔、双港白玉蜗牛、泰兴银杏木砧板、八集苏花花生等一大批农特产品打入全国市场,特色产业迅速发展壮大。此外,各地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质优势,从源头上保证网货质量。例如,2018年获评的376家省级“一村一品一店”示范村中,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数量分别达646、368、204、80个,特色产品标准化加快推进,为“一村一品一店”模式下农产品质量提供稳定可靠的保障。

  1.4培育农业新兴业态,加速一二三产融合江苏省农业电子商务从农产品营销起步,逐步延伸到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创意农业等个性化、体验式新兴业态,领域不断拓宽,内涵不断丰富。各地特色休闲农业电商蓬勃发展,依托休闲农庄、七彩花海、古村古镇、休闲垂钓、农事体验、休闲采摘、主题农园、乡土美食、土特产等资源,开发了特色农业景区景点,并引导资源向电商平台集聚。江宁区石塘村(石塘竹海)、溧阳龙峰村(白露山生态园)、清江浦区越闸村(“古庄牛”生态农业)、大丰区全心村(荷兰花海)、兴化市竹二村(手工艺游船)等围绕当地特色资源,通过电商平台提供多样化休闲观光、食宿消费、采摘购买等服务,实现农旅结合,让游客体会到当地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进一步促进休闲乡村旅游业发展。

  2“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主要模式

  2.1“合作社+农户+电商”模式集聚农户资源,借助合作社通过线上平台形成农产品规模销售。贾汪区马庄香包专业合作社成立淘宝包特色店,网络销售额达上千万元。滨海区秉义村专业合作社依托当地自建电商平台销售农产品,通过与科研單位开展产学研合作,在品种、技术、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得到技术支撑。这种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引领聚众共赢,实现传统销售方式向市场并轨。

  2.2“龙头企业+农户+电商”模式政府依托企业或企业自身通过自建或第3方电商平台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核心是发挥特色优势,以品牌效应进行营销,从而实现农产品上行[6]。浦口区九华社区依托当地龙头企业打造“浦桥玉剑”“茶农印记”“九华嫩剑”等知名茶叶品牌,采用O2O直销方式,改变了农产品流通营销方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探索全产业链一体化服务,推进电商与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结合。

  2.3“电商服务点+农户+电商”模式以乡镇电商服务中心为核心,辐射带动村级服务站开展代购、代缴、代销等服务,通过培训指导帮助农民“触电上网”,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江宁区多个社区通过集体运营的淘宝店、赶超网等店铺,将村里特色产品统一包装、统一品牌和统一营销,并提供线上预订农家乐、民宿等服务,实现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该模式有利于完善县镇村电商服务体系和产品供应链保障体系,更好地推动农产品上行。

  2.4“农户+电商”模式农户直接在各类电商平台上开设店铺,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或手工艺品,跳过中间服务商和购销商的一种C2C模式。宿迁市“淘宝村”特色网店集聚模式[7]就是农户利用淘宝平台独立经营、宣传、发货并提供服务。这是“一村一品一店”较为普遍和初期的发展方式,虽然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但是产业规模小,不是一种可持续性模式。

  2.5“特色农产品+休闲农业+电商”模式顺应城乡居民消费升级新变化,将电商与休闲农业有机融合,拓展农业多功能性,促进产业链延长、价值链提升。溧水区傅家边村以发展休闲农业农村电商为切入点,带动当地草莓等特色农产品线上销售,打响了当地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品牌。该模式通过推进农、旅、商融合创新,有利于打造特色农产品与乡村旅游综合服务营销体系。

  3“一村一品一店”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3.1特色产业规模和差异化优势不足“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关键是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特色主导产业,培育差异化的比较优势,核心是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虽然江苏省各地都有特色农产品资源,但缺乏有效整合,组织化程度不高,产业优势不凸显,未形成适度规模化;农产品电商标准化程度不高,多数农产品季节性强,上市时间相对集中,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无法实现优质优价销售;农产品品牌培育不够,还没有形成知名品牌,导致产品溢价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特别是在区域公共品牌打造方面有待加强[8]。农产品网络销售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2高水平电商专业人才依然匮乏农业农村电商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有现代农业知识又具备电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电商人才不仅能够准确掌握农业信息,还可以及时收集市场信息,进而分析农产品市场形势[9]。目前,农民对电商认知度低,缺乏电子商务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电商企业专业性、复合型人才匮乏,成为制约“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的重要因素。

  3.3电商综合服务支撑体系有待完善电商综合服务体系是发展“一村一品一店”的重要支撑,目前农业农村电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滞后于电商发展对服务体系的需求[10]。提供网店装修、美工摄影、网上客服、推广运营等配套服务的专业电商服务主体欠缺,导致农业农村电商运营能力不足;仓储、物流配送体系仍不健全[11],尤其是冷链物流体系发展相对薄弱,导致农村地区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农产品市场信息监测预警体系不够健全,导致不能及时掌握农产品生产、消费、贸易、价格及未来趋势等市场信息。

篇七: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互联网+背景下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研究

  摘要:当前在国内,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构建体系尚不完善,已有的农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尚不成熟。具备普适性的大数据信息系统仍然很少,并且大都只是面向某一领域的数据信息系统或者面向某一客户群体的数据处理平台。因此,构建具有普适性并且面向各个层次的客户提供农业数据服务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很有必要。这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巨大意义。本项目就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互联网+”带动农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农村治理和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展开研究,为江苏大数据平台构建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互联网+1.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必要性(一)大数据的应用与推广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数据急速膨胀的时代,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被世界上各个国家所重视,各个国家乃至一大批前沿企业都将“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之一。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可以让人普遍接受的定义。由最初DougLaney提出的“3V”理论发展到现在的“5V”理论,即通过数据量大(volume)、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类型多(variety)、价值大(value)和精度高(veracity)这五个大数据特征来解释其概念。另外,一些媒体、学者还指出大数据具有1C(complexity)复杂性和1D(Dispersion)分散性的特性,需要新技术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方面的需求。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这一问题,没有权威的定义,因此我们也不需要拘泥于具体的定义,而应该根据应用的场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理念与核心特征进行拓展延伸即可。以江苏省为例,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电子商务近年来江苏省全省农业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并且涌现了南京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沭阳花木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热潮,同时江苏省形成了沭阳颜集、睢宁沙集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商务集聚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资料,指导电子商务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将是接下来电子商务领域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2.智慧农业江苏智慧农业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智包括南京溧水区智慧农业园、无锡市的智慧农业园、泰州市智慧水产品云服务平台,以及南京智慧农业教研综合服务平台等。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仍然存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化、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二)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对于江苏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农业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式严峻,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江苏省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发展思路,江苏农业发展的新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是推动农业领域现代化建设重要路径。近些年,大数据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大数据资源也以及被我国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农业大数据的产生与应用以及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2.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对于缓解供求矛盾,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大数据能监控自然趋势,预防自然灾害,敏锐觉察市场波动。大数据利用数据和算法,能够预测害虫、农作物疾病以及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为农民预防灾害,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技术支持。大数据能为农民提供供应链上的第一手信息。大数据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等难题。通过大数据,农民可以准确地看到某种农作物在过去一年中生产了多少,这对客户意味着什么,如何影响供需关系。这样,就可以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解决了市场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大数据应用之前,生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利用大数据平台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的整合,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同时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同时可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帮助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所需的农业生产和销售、资源分布等信息。这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当前现状与以往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比对,了解和掌握其中内在规律和联系,评判当前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科学预测,科学分析判断目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

  题,提前采取针对措施应对,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政府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大数据运算结果,对未来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环境变化等做出科学判断,以服务于决策。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及时动态地满足农产品生产者、中间经营商、终端消费者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等不同群体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有效推动省、市、县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的运用能够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衔接,实现生产溯源和农业投入品溯源,落实产品责任主体,提高监管能力。

  二、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制约因素(一)农业数据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江苏省农业信息系统已经建设了多年,虽然已经建立了涵盖多领域、多层次的农业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多领域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政府在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顶层设计工作不够到位。造成农业数据资源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级政府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各自为政,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同时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造成农业领域的企业所采集整理的数据并未实现有效共享,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二)农业数据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升农业数据资源的使用不仅受制于数据分析能力,还受制于数据标准与格式等方面的因素。数据使用者,包括涉农企业、农民群体等,他们大多数并不拥有高端的信息分析设备,不具备高层次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一般选择委托第三方,或者从网络、书籍等渠道直接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层次不齐,数据分析结果并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与指导性。同时通过

  网络获取的二手数据,可信度更加低。由于现在经济运转加快,数据产生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书籍上获取的资料与数据分析结果不具备及时性等特点。农业数据资源的使用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农业数据还有丰富的潜力等待挖掘。

  (三)从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专业型人才稀缺由于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收入水平低,造成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同时城市的技术人才因农村薪资待遇低、生活服务设施差、交通不便等相似的原因不愿到农村就业。本地人才逃离,同时没有外来人才的及时补充,造成了目前农业大数据的相关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农业大数据领域发展需要。三、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对策与建议(一)加快数字农村的建设政府主导,大力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加快电子政务在偏远农村的普及,提高农村发展信息化水平。建立并完善农村物流服务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基本服务设施,并且积极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建立并完善农业大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可以推动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的共享与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打破区域内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政府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单位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各主体单位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建立完善农业大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优化整合涉农数据资源。大数据平

  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将采集的数据、各类数据库已搜集整理的数据按照新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而为数据处理平台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数据资料。大数据平台成为政府搭建的唯一的数据统一储存、处理平台,并设立相关部门,组建专业性团队进行操作与维护。

  (三)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顶层设计对于大数据平台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注重顶层设计,建立标准统一、职责明确、资源共享的系统机制,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归纳,降低数据开发与利用的难度,对于数据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注重顶层设计,在平台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大数据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可以为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保驾护航,(四)推动数据理念与技术相融合,提高数据采集、处理与挖掘分析水平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采集方式是当下最快捷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农业数据总量庞大,传统的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方式以及无法应对,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使用,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变得快捷和便利,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科学与可靠。(五)大数据平台支持多源接入,更好地汇集数据大数据平台汇集来自农业领域所有相关的各类数据。社会中伴随着人类劳动,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经济发展等因素,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数据,农业领域数据资源的更新速度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加快。数据平台支持多源接入,包括政府各个部门、涉农企业、农民,从而可以搜集到来自各领域、全方位的数据,数据来源领域更为广泛,数据在数量上可以大幅度提高,

  实现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数据平台多元接入,也可以方便客户利用数据平台资源,使数据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

  四、总结随着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越来越发现,就目前而言,真正决定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是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带来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在《无限的资源》一书中,作者指出,各国企业都已经主动加入或者被迫卷入了“知识革命”。企业在未来将逐步演化成两大类型,一种是全新的知识型企业,此类型企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另一种是以信息和知识武装改造后的传统企业。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所选择的只能是后一种方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实践,在数字乡村战略统领下,我省农业应充分利用本省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快进行农业产业互联网+改造,搭建并利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收获、加工、流通等环节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带领我省农业再上新台阶。我们坚信在我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统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骨干企业参与建设,最终实现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商业化运作、全方位提供用户数据和决策服务,必将进一步增强我省农业的竞争力,确立我省农业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应有地位。参考文献:[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J].新疆农垦科技,2019,42(07):55-57.[2]仇惠麟.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2):1720.

  [3]《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颁布智慧农业迎高速发展期[J].农经,2019(06):11-13.

  [4]本刊编辑部.让农业与大数据“紧密相拥”[J].甘肃农业,2017(18):3.[5]李瑾,顾戈琦.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0):1947-1952.

篇八: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互联网+背景下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

  建研究

  摘要:当前在国内,农业大数据应用研究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构建体系尚不完善,已有的农业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尚不成熟。具备普适性的大数据信息系统仍然很少,并且大都只是面向某一领域的数据信息系统或者面向某一客户群体的数据处理平台。因此,构建具有普适性并且面向各个层次的客户提供农业数据服务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很有必要。这对于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动农业经济转型升级具有巨大意义。本项目就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利用“互联网+”带动农业生产模式和组织方式变革,催生农村治理和农业发展的新动能展开研究,为江苏大数据平台构建提供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农业互联网+

  1.互联网+背景下构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必要性

  (一)大数据的应用与推广

  我们目前正处于一个数据急速膨胀的时代,数据的收集、分析、应用,被世界上各个国家所重视,各个国家乃至一大批前沿企业都将“大数据”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之一。

  对于大数据概念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目前学术界并没有一个可以让人普遍接受的定义。由最初DougLaney提出的“3V”理论发展到现在的“5V”理论,即通过数据量大(volume)、处理速度快(velocity)、数据类型多(variety)、价值大(value)和精度高(veracity)这五个大数据特征来解释其概念。另外,一些媒体、学者还指出大数据具有1C(complexity)复杂性和1D(Dispersion)分散性的特性,需要新技术来满足异构数据统一接入和实时数据处理方面的需求。

  对于大数据的定义这一问题,没有权威的定义,因此我们也不需要拘泥于具体的定义,而应该根据应用的场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大数据”的理念与核心特征进行拓展延伸即可。以江苏省为例,农业大数据的发展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领域:

  1.电子商务

  近年来江苏省全省农业电子商务领域发展迅猛,并且涌现了南京盐水鸭、阳澄湖大闸蟹、沭阳花木等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热潮,同时江苏省形成了沭阳颜集、睢宁沙集为代表的农村电商商务集聚区。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如何利用大数据分析得到的资料,指导电子商务体系的调整与完善,将是接下来电子商务领域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2.智慧农业

  江苏智慧农业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显著发展。江苏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努力推进智慧农业的发展,先后建成了一批智包括南京溧水区智慧农业园、无锡市的智慧农业园、泰州市智慧水产品云服务平台,以及南京智慧农业教研综合服务平台等。取得了显著进步同时,仍然存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化、规模化程度仍然较低等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二)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对于江苏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

  江苏省农业经济发展速度回落,农业目前发展面临的形式严峻,如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很低、生产效率低下、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低、农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体制僵化等问题都迫切需要解决。江苏省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发展思路,江苏农业发展的新道路的开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1.农业大数据的分析利用是推动农业领域现代化建设重要路径。

  近些年,大数据行业发展突飞猛进,大数据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国家间竞争的重要领域。大数据资源也以及被我国列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为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农业领域,随着农村信息化

  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发展,大数据与农业的融合,农业大数据的产生与应用以及成为农业进一步发展的至关重要的一环。

  2.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构建,对于缓解供求矛盾,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大数据能监控自然趋势,预防自然灾害,敏锐觉察市场波动。大数据利用数据和算法,能够预测害虫、农作物疾病以及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为农民预防灾害,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提供技术支持。大数据能为农民提供供应链上的第一手信息。大数据的应用解决了数据准确性、及时性等难题。通过大数据,农民可以准确地看到某种农作物在过去一年中生产了多少,这对客户意味着什么,如何影响供需关系。这样,就可以做出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农民增收的同时还解决了市场资源不平衡的问题。大数据应用之前,生产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农产品供需不平衡。利用大数据平台生产数据和市场数据的整合,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农民收入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同时市场信息的有效传递,可以稳定农产品市场,同时可以进一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应用,有利于政府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决策。

  大数据平台可以帮助帮助政府部门全面了解、准确掌握所需的农业生产和销售、资源分布等信息。这使得政府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对当前现状与以往的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科学比对,了解和掌握其中内在规律和联系,评判当前状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提出科学预测,科学分析判断目前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前采取针对措施应对,提高决策效率和决策质量。政府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大数据运算结果,对未来粮食生产、质量安全、环境变化等做出科学判断,以服务于决策。运用大数据手段对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应用,能及时动态地满足农产品生产者、中间经营商、终端消费者以及监督管理部门等不同群体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有效推动省、市、县3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大数据的运用能够推进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的衔接,实现生产溯源和农业投入品溯源,落实产品责任主体,提高监管能力。

  二、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制约因素

  (一)农业数据资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

  江苏省农业信息系统已经建设了多年,虽然已经建立了涵盖多领域、多层次的农业信息系统,积累了大量的、多领域的数据资源,但是由于政府在开展农业大数据建设考虑问题不够全面,顶层设计工作不够到位。造成农业数据资源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各级政府数据存储与管理方面各自为政,造成信息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同时企业与企业、政府与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造成农业领域的企业所采集整理的数据并未实现有效共享,数据“孤岛”现象较为严重。

  (二)农业数据资源利用程度有待提升

  农业数据资源的使用不仅受制于数据分析能力,还受制于数据标准与格式等方面的因素。数据使用者,包括涉农企业、农民群体等,他们大多数并不拥有高端的信息分析设备,不具备高层次数据挖掘与分析能力,一般选择委托第三方,或者从网络、书籍等渠道直接获得所需要的数据资料。第三方机构的数据分析能力层次不齐,数据分析结果并不一定具有科学性与指导性。同时通过网络获取的二手数据,可信度更加低。由于现在经济运转加快,数据产生与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从书籍上获取的资料与数据分析结果不具备及时性等特点。农业数据资源的使用程度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农业数据还有丰富的潜力等待挖掘。

  (三)从事数据处理与分析的专业型人才稀缺

  由于江苏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条件艰苦、交通不便,收入水平低,造成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同时城市的技术人才因农村薪资待遇低、生活服务设施差、交通不便等相似的原因不愿到农村就业。本地人才逃离,同时没有外来人才的及时补充,造成了目前农业大数据的相关专业人才难以满足农业大数据领域发展需要。

  三、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的对策与建议

  (一)加快数字农村的建设

  政府主导,大力提高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程度。加快电子政务在偏远农村的普及,提高农村发展信息化水平。建立并完善农村物流服务服务体系,完善城乡

  基本服务设施,并且积极推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从而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建立并完善农业大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

  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可以推动数据采集与分析、数据的共享与使用。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有利于打破区域内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共享,从而为大数据平台的建设提供数据支持。政府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组织等单位交流与合作,从而提高各主体单位之间信息资源共享程度。建立完善农业大数据标准和指标体系,优化整合涉农数据资源。大数据平台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并且将采集的数据、各类数据库已搜集整理的数据按照新制定的标准,进行归纳整理与分析,从而为数据处理平台提供标准化、统一化的数据资料。大数据平台成为政府搭建的唯一的数据统一储存、处理平台,并设立相关部门,组建专业性团队进行操作与维护。

  (三)注重顶层设计、加强资源整合与管理

  顶层设计对于大数据平台健康可持续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注重顶层设计,建立标准统一、职责明确、资源共享的系统机制,同时通过对数据的整合和归纳,降低数据开发与利用的难度,对于数据大数据平台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注重顶层设计,在平台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大数据平台构建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可以为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保驾护航,

  (四)推动数据理念与技术相融合,提高数据采集、处理与挖掘分析水平

  随着互联网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利用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采集方式是当下最快捷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农业数据总量庞大,传统的数据存储、处理与分析方式以及无法应对,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的产生与使用,为解决此难题提供了技术支撑。云计算技术的运用,使得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变得快捷和便利,数据分析结果更加科学与可靠。

  (五)大数据平台支持多源接入,更好地汇集数据

  大数据平台汇集来自农业领域所有相关的各类数据。社会中伴随着人类劳动,时间的推移,气候的变化,经济发展等因素,每时每刻都会产生数据,农业领域数据资源的更新速度也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不断加快。数据平台支持多源接入,包括政府各个部门、涉农企业、农民,从而可以搜集到来自各领域、全方位的数据,数据来源领域更为广泛,数据在数量上可以大幅度提高,实现为农业大数据平台的搭建提供庞大的数据支撑。数据平台多元接入,也可以方便客户利用数据平台资源,使数据资源实现更大的价值。

  四、总结

  随着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我们越来越发现,就目前而言,真正决定我国农业在国际市场中地位的是技术创新与组织管理带来的生产经营效率的提高。在《无限的资源》一书中,作者指出,各国企业都已经主动加入或者被迫卷入了“知识革命”。企业在未来将逐步演化成两大类型,一种是全新的知识型企业,此类型企业以高科技企业为主,另一种是以信息和知识武装改造后的传统企业。江苏省农业现代化所选择的只能是后一种方式,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实践,在数字乡村战略统领下,我省农业应充分利用本省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加快进行农业产业互联网+改造,搭建并利用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收获、加工、流通等环节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带领我省农业再上新台阶。我们坚信在我省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下,统筹规划,坚持政府主导、骨干企业参与建设,最终实现江苏农业大数据平台商业化运作、全方位提供用户数据和决策服务,必将进一步增强我省农业的竞争力,确立我省农业在国内乃至世界的应有地位。

  作者简介:

  齐震宇(1998-),男,汉族,河北石家庄人,江苏大学本科在读,市场营销方向。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J].新疆农垦科技,2019,42(07):55-57.

  [2]仇惠麟.农业大数据的应用及发展建议[J].中国农技推广,2019,35(12):17-20.

  [3]《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颁布智慧农业迎高速发展期[J].农经,2019(06):11-13.

  [4]本刊编辑部.让农业与大数据“紧密相拥”[J].甘肃农业,2017(18):3.

  [5]李瑾,顾戈琦.基于“互联网+”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构建[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10):1947-1952.

篇九: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因此要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招揽吸引技术型人才和青年知识分子并留住他们利用农村现有优势和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改变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和缺乏人才资源的面貌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学习心得体会六篇

  【篇一】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今后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全球数据博览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时代的到来,让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些巨大的成就,如修建并开通了港珠澳大桥、成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农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突破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关键。其中我国农业现代化虽取得巨大成就,但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如今这信息化的时代则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然而这却是我国农村目前所存在的短板,农村网络覆盖率虽提高了,但却缺乏技术人员。故从国家层面来谋划数字乡村的发展蓝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数字力量”,有以下几点:首先,提升网络设施水平,筑牢数字乡村之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而网络在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覆盖却存在困难,但在我国农村优先发展战略

  1

  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的进村入山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了便利。因此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需继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落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智慧农业等创造发展平台。

  其次,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农业农村虽被视为数字经济下的一片“蓝海”,但在农村技术型人才和青年知识分子都较为缺乏。因此要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招揽吸引技术型人才和青年知识分子并留住他们,利用农村现有优势和“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改变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和缺乏人才资源的面貌,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最后,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改善农村信息化面貌。当下,互联网虽进村,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还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仍存在。因此,在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深化信息惠民服务。这就需要深入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培养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型后备人才,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导力量作用,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2

  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篇二】乡村振兴的实现,离不开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离不开数字乡村的建设。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不仅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提升网络设施建设水平。目前,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仍存在信息化程度不充分的问题,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使得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村的智能化、网络化、数据化,进而达到服务水平的提升。二、激发农村市场内在活力。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的发展“互联网+”特色主导产业,推进电子商务入户农村,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进农村,实现线上线下渠道融合发展,促进农村转型升级和农村高质量发展。三、深化信息便民惠民服务。既要通过互联网将先进的科级产品送往农村,促进农村发展,方便农民生活,又要帮助农民实现特色产业发展,让农产品到城市去,促进农民增收。真正做到信息惠农。【篇三】近日中央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路径。乡村振兴美好愿望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数字乡村的建设不

  3

  仅使农民受益,更加有利于全国数字化的发展。现在网络虽然发展地十分迅速,村民通过互联网丰富了生活开拓

  了视野,更有部分人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了发家致富,然而农村依然存在着较多的人无法获取到信息,难以利用互联网改善现实生活。这就需要大力宣传、发展数字经济,根据不同地区特色推进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市为数字乡村发展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电子社保卡的领取给村敏德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往后需要政府多举办信息技术培训推广,村民之间互相传播,共同建设,真正让农民从中受益。

  【篇四】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今后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乡村振兴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数字乡村的建设。乡村振兴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然而长久以来,乡村振兴发展主要围绕着硬件设施建设,而信息服务体系依旧不完善,尤其在乡村群众中,仍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贫困者”,他们从未接触过现代化信息终端,更不知“数字乡村”为何物。《纲要》的提出,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农业农村信息化布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一环。城乡“数字鸿沟”成为制约乡村发展的一大阻力,广大农村依旧存在着大量的“信息贫困者”,难以利用互联网改善现实生活。建设

  4

  数字乡村,不但可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而且能够帮助农民走出一条信息化驱动的农业产业化之路。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因地制宜发展“互联网+”产业,推进电子商务建设,形成产业链条。另外也要深化信息惠民服务,完善教育信息化、推进网络扶贫,巩固和提升扶贫成效,不断催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真正让农民受益。

  【篇五】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今后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进入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取得巨大成就,但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从国家层面谋划数字乡村的发展蓝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智慧动力”。提升网络设施水平,筑牢数字乡村之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更好地建设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应继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落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智慧农业等创造发展平台。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截至2018年12月底,中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年增长率为6.2%。农业农村被视为数

  5

  字经济下一片“蓝海”。要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深化信息惠民服务,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当下,互联网的进村入山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了便利,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等城乡数字鸿沟仍然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深化信息惠民服务,不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一方面,要深入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另一方面,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导力量作用,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希望的田野”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不断催生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真正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篇六】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其中提出了数字乡村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为今后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同时全球数据博览会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时代的到来,让我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一些

  6

  巨大的成就,如修建并开通了港珠澳大桥、成功发射北斗二号卫星等。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新挑战,我国是人口大国,而农村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地方,也是突破贫困,过上小康生活的关键。其中我国农业现代化虽取得巨大成就,但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如今这信息化的时代则需要信息技术的保驾护航,然而这却是我国农村目前所存在的短板,农村网络覆盖率虽提高了,但却缺乏技术人员。故从国家层面来谋划数字乡村的发展蓝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的“数字力量”,有以下几点:

  首先,提升网络设施水平,筑牢数字乡村之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是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乡村振兴的强力支撑。而网络在我国偏远贫困地区的覆盖却存在困难,但在我国农村优先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互联网的进村入山也为越来越多的农民带来了便利。因此为更好地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乡村,需继续大力提升农村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在农村落地,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智慧农业等创造发展平台。

  其次,发展乡村数字经济,激发农村市场活力。农业农村虽被视为数字经济下的一片“蓝海”,但在农村技术型人才和青年知识分子都较为缺乏。因此要加快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领域的全面深度融合,这就需要我们招揽吸引技术型人才和青年知识分子并留住

  7

  他们,利用农村现有优势和“大数据”、“互联网+”的模式发展农村特色产业,改变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偏老龄化和缺乏人才资源的面貌,打造科技农业、智慧农业、品牌农业,全面激发农村市场活力,让更多农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成果。

  最后,深化信息惠民服务,改善农村信息化面貌。当下,互联网虽进村,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还有待完善、有关公共服务设施不够健全等问题仍存在。因此,在推进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要深化信息惠民服务。这就需要深入推动乡村教育信息化,培养更多的信息化技术型后备人才,完善民生保障信息服务;推动网络扶贫向纵深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和提升网络扶贫成效。

  乡村振兴,未来可期。我们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乡村振兴中的先导力量作用,通过数字乡村的建设和发展,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切实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农村成为人人向往、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8

篇十: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数字乡村: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

  目前,农业农村部已经面向社会推介了2019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项目计150多项。项目都是包含但不限于:数字农业、智慧农业、农业农村大数据、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互联网、数字乡村、乡村数字化治理、信息进村入户等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模式等,突出为数字乡村服务。

  一、数字乡村是什么

  数字乡村是伴随网络化、信息化和数字化在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用,以及农夫现代信息技能的提高而内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转型进程,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

  二、国家出台了哪些政策支持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大力发展数字农业。

  2019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实施数

  1

  字乡村战略。

  201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明确将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加快信息化发展,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

  2019年12月,由中央网信办信息化发展局、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指导,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编制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在2019年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论坛上发布。

  2020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提出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

  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对新时期推进数字农业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作出明确部署。

  2020年5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了2020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目标,

  2

  部署了8个方面22项重点任务。

  2020年7月,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

  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发布2021年数字农业应用推广基地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从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储备要求、建设布局及中央投资规模等方面进行了部署指导。

  2020年9月份,中央网信办正式公示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名单。数字乡村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将进入全面推进阶段。

  可以说,2020年,我国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X省、X省、X省、X省、X省、X省等22个省份相继出台数字乡村发展政策文件,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三、数字乡村建设思索

  完善基础前提

  3

  数字经济需要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农村数字基础还比较薄弱,应加大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相关领域基础研究投入,推动农业农村领域数字产业化。

  扩大应用是关键

  对农夫来讲,眼见为实,当下见效最好。农村电商、移动社交、数字消遣在农村普及较快,就是因为简洁实用。淘宝村、微商村到现在的直播村出现,也是因为好应用推广。应着眼农业农村实际,开发更接地气、更简洁实用的数字应用。

  深度融合是方向

  假如做一个并不一定恰当的比方,数字经济就像是阳春白雪,而农业就像下里巴人,其融合还需要做出巨大努力。从互联网+农业到数字乡村的实践看,高大上的东西在农村不长久,关键是融合创新。

  改进治理是亮点

  如何以成熟的数字应用与乡村治理体系相结合,在发展集体经济、民主监督、移风易俗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应是数字乡村

  4

  发展重点探索的内容。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开头探索农村的政务服务数字化,将来很有前景。

  人才培育是突破

  现在农村的问题,重要制约是没有人才,甚至有的地方连人也缺。特殊是初期的示范引领者缺失,是数字乡村发展的重要瓶颈。应结合乡村人才振兴,加大数字乡村复合人才的培育,支持数字乡村创新创业,推动数字乡村发展。

  四、农参评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信息化事业。此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广阔乡村地区及农夫生产生活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多个地方在疫情中充分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充分印证了数字动能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中的现实价值。

  各项利好政策及项目的实施彰显了国家对数字农业农村的高度重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表示,十四五我国数字乡村建设战略要以乡村振兴和新基建为契机,围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加强农村地区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供应用

  5

  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老百姓有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和数字经济技术的赋能,

  数字化、线上化将越来越成为农村创新创业的重要形式和必定趋势,不断催生淘宝村、村播、众筹农业、定制农业、共享农业、云农场等数字乡村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供应重要的内生性动力,让越来越多人觉得“城市进得了,乡村回得去”。

  6


推荐访问:江苏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 江苏省 纲要 发展战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