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10篇)

2022-11-20 19: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10篇)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使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10篇),供大家参考。

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10篇)

篇一: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使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把理论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

  浅谈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

  [摘要]劳动可以促进身心发展,可以培养学生思想品质。劳动就是创造,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关键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作用问题对策

  劳动是指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它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我们这里所说的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主要是指中小学生的“体力劳动”教育。

  一、劳动教育在推进中小学生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1.劳动是促进智力发展的积极因素。劳动能促进智力的发展。爱因斯坦3岁才会讲话,上小学后成绩很差,可是后来,他不仅跨进了大学之门,而且经过辛勤劳动和刻苦钻研,创立了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正如高尔基说的:“人的天赋就是火花,他既可能熄灭也可能燃烧起来。而使他成为熊熊烈火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再劳动。”劳动教育为智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广阔的天地。劳动知识面广、实践性强、技术性高,并且要求手脑并用、体脑结合。在劳动中,通过学习、观察、思考、操作和组织,自觉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劳动中的问题,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2.劳动教育是发展中小学生创造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世界上的一切创造都是与劳动分不开的。如果没有木筏,就不会有远渡重洋的海轮;如果没有第一部纺车也就没有近代的纺织机;如果没有第一把锄头,也就不会有拖拉机在田野上奔驰;如果没有古代火药的发明,更没有今天的“神七”升天……可见,劳动生活是一本及其丰富的教科书,应该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参加劳动,做劳动的有心人。处处留心,注意从劳动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不断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

  3.劳动教育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青少年参加劳动,不仅可以锻炼思想、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并且可以促使身心健康发展。劳动时随着肌肉的伸缩,神经系统逐渐健全,肺活量增加,视力锐利,听觉灵敏,精力旺盛,也是学习之余的一种消遣、娱乐,劳逸结合,能得到某种高尚的精神享受。

  4.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思想品质的主要内容。劳动教育的实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

  理。劳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主人翁的劳动态度,以及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使学生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做到手脑并用,把理论和实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结合起来,使学生学到比较完全的知识。

  二、当前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1.社会发展引发的不良社会现象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产生负面影响。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深人贯彻,我国独生子女比例上升,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小孩,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程度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增无减,家长对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识淡薄。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校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由此一来,出现了部分中小学生好逸恶劳、鄙视实践的不健康状况。

  2.城市学校的劳动教育环境和劳动教育条件极差。城市学校中,一般六七十个学生只打扫一个教室,几千名学生只有院子中央一块绿化地。学生缺乏劳动教育的条件和机会。因而,很多学生没有劳动观念,有的学生读完大学仍然不会洗衣、做饭,完全可以说不会自理。这个严重的现实要求我们的家庭、学校,对学生有必要加强劳动教育,培养他们的劳动观念,提高生活意识,促进全面发展。

  三、解决劳动教育问题的主要对策

  1.中小学校应该立足校情对劳动教育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在这一点上,特别是劳动教育的校本特色方面我们做得远远不够。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参考。如在日本,为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好习惯,一些学校把学生带到荒无人烟的小岛,让孩子们自求生存,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和劳动观念、勤劳勇敢的精神。

  2.学校要安排好劳动教育课的内容,可由学生年龄特点、学校的劳动条件和周围的环境而定,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不断扩展劳动教育内容。我认为,劳动教育内容一般包括劳动教育和生产技术教育。有服务性的有公益性的,有个人、家庭和学校、社区性的,这些都是劳动教育课的组成部分,大家都应重视,积极参加,从中得到教育的目的。

  3.激发学生参加劳动锻炼,培养其动手动脑的积极性。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教师因善于通过各种正反的事例使学生意识到,不参加劳动锻炼,就没有健康的身体。例如,劳动课本中的各种小制作和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均可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的协调性,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的创新能力。这正是当前提倡的创新教育所要求的。因此,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逐步加深和巩固提高学生的劳动兴趣爱好与动机水平,特别应注重培养青少年学生喜爱劳动锻炼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史成生.劳动教育——一项不可忽视的德育工程[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5).

  [2]黄济.关于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建议[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

  [3]王安芳.中学劳动教育初探[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4(2).

  [4]谢丽玲.劳动教育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梭劳动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

篇二: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与策略研究

  摘要:当今社会,生活条件富足,孩子也成为了家中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长事事包办,同时,学生学业压力大,学校劳动教育未做到有效落实,导致小学生劳动意识不强、劳动能力弱化。基于此,本文对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劳动课程;榜样引领;实践活动;家校合作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强调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使其形成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那么,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就成了我们目前要考虑的问题。一、劳动教育的现状

  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直线上升,生活在新世纪的学生大多享受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他们从小娇生惯养,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可谓“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书包父母给整理,房间父母给打扫,衣服父母给洗,饭菜父母给盛在碗里……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竭尽所能,面面俱到,事事包办。同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驱使父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业问题,学生除了要完成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之外,还要去参加各种学习班、特长班,压力繁重。孩子没有时间劳动,没有机会劳动,这便削弱了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

  除了父母“包办”和学业压力因素之外,还有一定的学校因素。很多学校的劳动教育课时少,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并未真正落实到实处,反而是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孩子并未在劳动实践中体味到劳动的意义,有些学生甚至产生了不劳而获的想法。二、劳动教育的意义

  国家需要我们培养能够担当起民族重任的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劳动教育列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将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学校进行劳动教育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劳动教育能让学生获取知识,体验劳动过程。学生通过劳动可以强健体魄,获取劳动技能,拓展思维,促进智力的发展,还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劳动教育也是学生品格塑造的过程,劳动教育,有助于磨砺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让学生能够敬畏劳动,尊重劳动者,用实际行动奉献社会。三、劳动教育的策略(一)完善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特点,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要把劳动教育落实到实处,就需要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应该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特点,分层次制定培养目标和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同时依托学校所处地域的周边环境,挖掘教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让学生切身体验劳动过程,获取劳动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和社会服务意识。比如,组织低年级学生采集标本,让学生感受物种的多样性,激发劳动兴趣;组织中年级学生开展“家务小能手”“环保在行动”等活动,培养学生

  感恩意识和环保意识;带领高年级学生到田间劳作,让学生体验劳动的辛苦与快乐。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教会孩子正确的劳动方法,保证孩子安全,同时对孩子的劳动成果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写在劳动记录卡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二)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榜样引领,培养劳动精神。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到中国“新四大发明”,从“铁人”王进喜到“最美逆行者”,这是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发扬。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后,84岁的钟南山院士,第一时间抵达湖北,坐镇指挥,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疫情当前,身先士卒。他们在坚守中散发劳动的魅力,他们的劳动精神鼓舞着每一个人。学校可以借助这种劳动模范人物视频资料,让孩子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劳动者劳动的态度和精神面目,使劳动精神扎根于孩子们心中,使他们产生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的愿望。

  丰富劳动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劳动兴趣。我们可以根据节日,制定劳动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活动。比如说,植树节,带领孩子们一起种树;清明节,带领孩子们寻找春天;劳动节,开展“最美劳动者”评比活动;世界环境日,带领孩子们捡垃圾,指导学生进行垃圾分类;重阳节,组织学生到社区、养老院等场所做志愿服务。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发现劳动的美,感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三、家校合作,养成劳动习惯

  劳动教育还需要从学校延伸到家庭。只有亲身体验过劳动,学生才会对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道理产生认同,才会热爱劳动、愿意劳动。有很多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比较少,自理能力也比较差,面对劳动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的家长试着学会放手,让孩子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会自我服务。同时,家长还要给孩子更多参与劳动的机会,家长做好劳动示范,支持鼓励孩子劳动,并引导孩子用劳动服务他人。比如说,教孩子包水饺,在包水饺过程中,家长和孩子能够享受这美妙的亲子时光,孩子在这融洽的氛围中自然也会对劳动产生好感,同时,孩子也学会了此项劳动技能,以后他们也会用这样的技能服务于更多的人。

  总之,社会需要吃苦耐劳、踏实肯干、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劳动教育应当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完善劳动课程,创新劳动教育内容和方式,将劳动教育落实于实处。【参考文献】[1]胡倩云.简述小学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意义[J].才智创新教育,2019.[2]叶克表.让劳动教育落地生根——小学劳动教育新体系建构的探索[J].才未来教育家,2020.[3]胡赟赟.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4]汪曼.开展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师博览,2020.

篇三: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认识思考感悟“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对学生来说,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劳动知识、收获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不仅能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而且能够涵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不仅可以磨炼顽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而且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更加自信快乐地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更有能力、更有勇气开启今后的幸福人生。劳动是创造的基础,是人成长所需之课堂。把劳动教育进行到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协同发力,三管齐下,共同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按下“快进键”。学校是主阵地,应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注重系统培育,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一些与家政、烹饪、手工、园艺、耕种、饲养、非物质文化遗产、康养服务等相关的劳动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形成自觉参加劳动,学会诚实劳动,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家庭要多注重日常养成。加强劳动教育,不能止于课堂。

  《朱子家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家长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有助于在孩子心中种下劳动光荣的种子,一定要多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舍不得”,要把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让孩子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小到整理书桌房间,大到参加家务劳动,从点滴处培养劳动意识,在经常性的家务中养成劳动好习惯。

  社会要发挥协同作用,支持学生走出教室,动起来、干起来,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除了搭建多样化实践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实践需求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弘扬“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主旋律,汇聚正能量,强化舆论引导,积极涵育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消解“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的陈规陋习。比如,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广大医护人员、公安干警、人民解放军、社区干部、公益志愿者,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昼夜奔波在抗疫第一线,坚守岗位,不胜不休,为阻击疫情贡献着实实在在的力量,创造着一个个高光时刻,他们不仅是最值得敬佩的逆行者和坚守者,更是践行“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奉献者和担当者,理当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厚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赞美和学习的榜样。钟南山、李兰娟、陈薇院士这样的“侠之大者”就是我们应该追的“明星”和“偶像”。

  法国哲学家卢梭说,“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期待劳动教育越来越实

  至名归,在校园、在家庭、在全社会蔚成风气,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枝繁叶茂;更期待学生们“劳力劳心,亦知亦行”,对知识躬身修行、用身体“丈量”世界,多动手实践、多出力流汗,在接受锻炼、磨炼意志的过程中,享受到劳动的快乐与成就,用双手成就美好的人生。

篇四: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浅析让中学生参加劳动的教育意义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部在指导意见中就指出“要把劳动教育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明确具体的时间规定规定和要求,开足开好劳动教育课”。劳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广州发布的针对小学生劳动技能的指导意见就明确指出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的劳动教育要求。一些学校开始把劳动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家庭作业和学科内容的学习中,让学生进行烹饪课和家政课的学习。

  关键词:劳动教育德育教育综合能力

  前言:2020年3月20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颁布从教育制度和教育改革上保证了劳动教育的实施。为老师在中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提供了政策指导。对中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让教育建立在辛勤劳动之上的理念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推行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国外的教育家杜威也倡导“做中学”的教育理论,为在中小学学生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让中学生进行劳动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对劳动教育缺乏认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中小学对劳动缺乏最基本的认识,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就是参加郊游、参观、夏令营等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中,百分之三十的学生认识不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劳动,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劳动有高尚低贱之分,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学生将来愿意做一个有技术的工人或农民。可见,学校和家长在教育中对劳动教育的忽视,造成了学生劳动观念的偏差。初中生对劳动的认识还需要老师进一步引导和教育。

  (二)初中生缺乏基本劳动能力

  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甚至不具备独立劳动生活的能力,很多学生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甚至不会从事简单家务劳动如洗衣物、做饭、打扫等,有些初中生在周末的时候,把自己的衣物打包后带回家给父母清洗。在进行班级清扫活动中,拿着扫帚随便打扫两下,就草草了事。在参加集体劳动时,叫苦不迭,怕脏怕累,劳动起来也没有条理。很多中学生有发展成社会“巨婴”的趋势,他们不能自理,只会索取,不懂奉献和分享,在生活中没有感恩之心。

  (三)在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有迫切的现实需求

  从学生的层面来说,进行劳动教育,让学生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具备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培养独立自强的品质,具备持续创造出美好生活的能力。

  从学校的层面来说,班主任让班里的学生在校园劳动如打扫教室、包干区、食堂餐桌、整理书桌,整理寝室内务、大扫除等内容的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素养,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也是德育教育的内在要求。

  从国家层面上说,对中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教育改革的现实需要,对践行社会注意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劳动教育对中学生的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学生们在劳动中进行日常活动,可以直观的体验到劳动的艰辛,重新认识劳动的价值,从而更新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在劳动中培养积极乐观的劳动态度。通过劳动,学生们能够感受到自我的价值,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目标,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生活中,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中学生在劳动量的积累中,从而实现认识上质的飞跃,养成进行劳动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教师在中学生中开展劳动教育,可以重塑学生们认为劳动低贱的认识,在劳动锻炼中,可以帮助学生磨炼品格,

  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践行“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八荣八耻内容要求。

  (二)让中学生在劳动形成美好的道德品质

  高尔基说过“劳动是世界上一切快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这也是劳动的真谛。学生在劳动中,通过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劳动成果,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会更加了解别人进行劳动的艰辛,培养自己勤俭节约,不铺张浪费的优秀品质,自觉提高自己的劳动观念。

  中学生经过辛勤的劳动,可以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帮助学生养成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美好品格,可以提高学生抗打击和抗挫折的能力,当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各种困难时,能够迎难而上,自强不息。

  (三)让中学生在劳动中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南宋诗人陆游在《冬夜读书示子聿》写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学生在劳动中可以把书本上学习的“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的知识储备,转化成真实的身体体验。初中生将来会成为社会建设的一员,有必要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让初中生成长为服务社会的全面发展人才。

  学生们通过劳动教育可以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提高自理能力,培养中学生在各行各业中进行各种劳动的基础技能。比如,学生进行烘焙,进行做饭的劳动,可以掌握烹饪的技能,能让自己跟家人分享美食。学生清洗衣物,整理衣物的劳动,可以认识打理衣物的技巧,掌握收纳的技能,培养自己穿衣搭配的审美,提高生活效率,节约时间。学生经过农业劳动和生产劳动,可以学会栽培、种植、修剪草木的农业技能,可以改变自己轻视工农的观念,和农民建立深厚的感情,提高社会实践水平。

  让中学生增强集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可以帮助中学生在班级建设中逐步建立集体意识,团队协作能力,

  改变中学生组织纪律差,自由散漫,我行我素的行为表现。

  劳动中,需要中学生进行团结协作,共同劳动才能收获较好的劳动成果,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助于老师进行班级团队建设。

  学生在劳动中进行对公共财物的打扫和维护工作,对教室墙壁,地面的清扫工作过程中会自觉提高自己的集体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改掉自己不爱护校园桌椅,在校园墙壁乱涂乱画的行为,学会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自觉加入到维护集体环境的行列中。

  结语: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无论将来科技怎样发展进步,劳动依然是人获得生活必需品,实现人生价值的唯一出路,劳动教育可以让中学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进一步对社会和职业有一个基本的认知。中学教师要利用各种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到劳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把自己的特长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让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得以传承,让社会得以进步。

篇五: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理为word格式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

  整理为word格式

  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整理为word格式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篇六: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浅析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的重要性

  [摘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以及封建思想的影响,出现了鄙视体力劳动的现象,导致新一代人劳动观念淡薄,影响了学校教育。现在,在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社会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基础是抓好劳动教育。笔者认为,抓好学生的劳动教育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去培养其劳动习惯和树立劳动观念:一是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二是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三是在劳动中去培养人的素质。一个人从小打下爱劳动的基础,培养会劳动的习惯,树立劳动观念,锻炼毅力显得极为重要,这样能全面地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劳动教育素质教育中学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在我国全面走向小康时期,一些独生子女,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代办,缺乏自理能力,导致劳动观念越来越淡薄,使这些独生子女只会读书,不会劳动,这样就会影响一些人将来的素质问题。于是,笔者认为,从小抓好劳动教育相当重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人从小培养好的劳动习惯,树立强烈的劳动观念,将来才会有所作为。才能加勤劳才等于力量,所以,初中阶段应该把劳动教育作为全面提高一个人的素质的基础。一、用劳动去激发学生追求人能从劳动中得到启迪,有模仿性劳动到创造性劳动,使追求更进一层。没有追求,何谈创造发明。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能使学生产生取得劳动成果的喜悦感。喜悦的劳动,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和独立性,从而摆脱了青少年个性所表现的脆弱性和依赖性,形成强大的自我束缚力。学生自我的约制力一旦形成,才能变空虚为追求,变盲目为目标。另一方面,学生一天中从事的读写、记忆、课外活动、业余制作、实验操作、清洁打扫、体育锻炼……使自己感到同学们时时刻刻注视着自己的劳动,这敏感的个性道德评价,似乎通过别人的目光看清自己,从而形成了有力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也就是说,只有当学生做到自我认识中的自我肯定后,才能激发他们的愿望,从而去追求尚未实现的美好理想。二、通过劳动,引导学生去体验劳动的价值。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使人们的生育观念转变,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哪舍得让孩子干活,这样一来,孩子就不可能懂

  得要承担家务的责任,不能明白盆中之餐来之不易,更不明白劳动有何价值。日本的教育,规定小学生每周干家务的时间,这不但使儿童明确了劳动的义务,又培养了儿童热爱劳动的好习惯。而我们的国家有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可有些学校人手不足,没有按要求开设劳技课,又不能安排学生去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国家要求每门学科开设实践活动课,一些学校往往没有落实好,还是把实践活动课上成落实知识课。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参加那些五花八门的劳动,试问怎能去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兴趣?学生怎么会在劳动中去思考、创造,也就体会不到在劳动中所取得的快乐,在劳动中体会不到人生的价值。劳动不但锻炼人的意志,增强人的体质,也能帮助人提高对美的欣赏力。只有让青少年亲自参加劳动,尝尝汗湿、腰酸、手疼的滋味,才能觉得劳动的辛苦,懂得劳动的分量,才能理解农民为城市居民提供粮食、蔬菜或者农副产品,工人为社会提供日用品,输送水电是为了什么,才会真正明白他们所付出的代价一一劳累,是为了人们的幸福,是在为社会创造财富。更能激发对那些好逸懒做、不劳而获、窃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的人的厌恶感,做到加倍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果实。

  三、在劳动中培养人的素质所谓素质可视为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四个维度。对人的素质培养方法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劳动去培养人的素质更不可忽视。就拿学校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来说吧,部分学生损坏公物肆无忌惮,随地扔果壳、纸屑,对吐痰习以为常,打骂同学,欺侮弱小,反自以为光彩,明里吸烟,暗里赌博,粗话脏话成为不少学生的口头语,诸如此类,均表现出了学生道德、思想、政治和知识修养的低下,情感意志的脆弱。劳动给人以聪明才智,劳动陶冶人的情操,劳动锻炼人的意志,劳动创造财富,要让小学生在劳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接受。当学生在一次次劳动中大显身手时,那就是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这样,学生不至于在“为生存而斗争”的环境里“拼搏”,不至于成为性格偏激、铁石心肠的人。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的力量未能用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他的精力未能通过人的高尚的活动发挥出来,这正是儿童和青少年犯罪的根源之一。”可见,创造一个高尚活动的环境加强劳动教育,是多么重要。总之,学校的教育应引导学生把精力用于进行热情的高尚活动和劳动之中去,以不同形式的能吸引学生实施劳动。把学生从引到趣味性、知识性、技巧性、实用性的高尚而又文明的环境中去。

篇七: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

  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劳动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正是劳动推动和创造了我们辉煌的历史。古有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感人典故,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题词教诲。今天的幸福生活更是无数先辈用劳动创造的,未来的美好梦想,也要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劳动教育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程,从小历经劳动磨练,“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毛泽东),才能无愧历史,创造未来。作为广大中小学生,更应当铭记历史,继往开来。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劳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我们一直倡导的教育思想,爱学习、爱劳动,强调的正是手脑并用,相辅相成。1、正确的劳动观。现实是学校和家长都普遍重视学习成绩,而对劳动教育关注不足。甚至,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衣来伸手,饭来找口,几乎变相剥夺了孩子劳动的权利,导致很多孩子缺乏正确的“劳动观”。不会做饭、不会洗衣服、不会料理家务、不珍惜粮食,认为父母保姆式的大包大揽天经地义,乱扔垃圾不珍惜环卫人员的劳动等等。久而久之,缺乏自理能力,不懂得自强感恩,甚至形成以体力劳动为耻的错误观念。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英雄好汉。2、劳动的幸福感。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可以带来幸福感。孩子能够从劳动中收获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这就好比爱因斯坦的小板凳,它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确实我自己的劳动成果。自己动手做一道菜、叠被子、洗衣服、倒垃圾、助人为乐,劳动的成就感和获得感,胜过父母的千言万语。“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我们都应该向雷锋同志学习,通过劳动体现自身价值,让劳动为生命增光添彩。

篇八: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团委、少工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团委、少工委:

  劳动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本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劳动教育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劳动教育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和问题,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出现了一些学生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劳动兴趣、磨练学生意志品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就加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劳动教育的主要目标

  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

  用3-5年时间,统筹资源,构建模式,推动建立课程完善、资源丰富、模式多样、机制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推动在全国创建一批国家级劳动教育实验区,推动地方创建一批省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和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带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深入开展。

  二、坚持劳动教育的基本原则

  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坚持思想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让学生学习必要的劳动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劳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坚持有机融入。要有效发挥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劳动教育功能,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正确观念。

  ——坚持实际体验。要让学生直接参与劳动过程,增强劳动感受,体会劳动艰辛,分享劳动喜悦,掌握劳动技能,养成劳动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坚持适当适度。要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性别差异、身体状况等特点,选择合适的劳动项目和内容,安排适度的劳动时间和强度,做好劳动保护,确保学生人身安全。

  1/3

  三、抓好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

  1.落实相关课程。要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将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开足开好。要明确并保证劳动教育课时,义务教育阶段三到九年级切实开设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劳动与技术教育课,普通高中阶段严格执行通用技术课程标准,课时可视情况相对集中。各地各校可结合实际在地方和学校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相关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劳动观念和态度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中加大动手操作和劳动技能、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少先队活动课中也应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

  2.开展校内劳动。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普及校园种植。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让班级、学生认领绿植或“责任田”,予以精心呵护,有条件的学校可适当开展养殖。大力开展与劳动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进行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3.组织校外劳动。要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都要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结合研学旅行、团日队日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城乡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进行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

  4.鼓励家务劳动。教育学生自己事情自己做,家里事情帮着做,弘扬优良家风,参与孝亲、敬老、爱幼等方面的劳动。学校应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布置洗碗、洗衣、扫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务。要密切家校联系,转变家长对孩子参与劳动的观念,使他们懂得劳动在孩子学习、生活和未来长远发展中的积极意义和作用,让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形成劳动教育合力。

  四、完善劳动教育的保障机制

  1.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领导,明确劳动教育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加强县级统筹,确保劳动教育的时间、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落实到位。加强校内统筹,既要发挥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也要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加强校外协调,积极借助家庭、社会的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劳动教育。适时启动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工作。

  2.加强师资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在工资待遇、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优选先、骨干教师培养等方面,对劳动教育教师同等对待,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积极探索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广开渠道,开门办学,聘请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对劳动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配备专兼职教研员,组织经常性的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促进劳动教育教师专业化,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教学质量。

  2/3

  3.加强资源开发。因地因校制宜,加强劳动教育场地或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劳动教育需要。农村地区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安排相应的土地、山林、草场或水面作为学农实践的基地。城市地区要统筹建立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或充分利用现有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宫和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开展劳动教育。要积极争取社会支持,充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中的闲置校舍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闲置厂房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业生产、农业生产、财经贸易、商业服务等各行业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有条件的学校可建设专门的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室,配置相应设备和所需耗材。

篇九: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浅谈加强中小学劳动教养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生存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更要让他们学会课本以外的知识。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劳动的概念对他们来说都很模糊。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教育他们学会劳动,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一、要让学生了解劳动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社会发展的纤绳,是时代进步的阶梯。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辉煌,劳动创造世界。试看中国的“四大发明”,美国的航天飞机,英国的“克隆羊”,推动世界历史前进的伟大成果都不能离开劳动。

  二、让学生了解劳动不仅推动了历史前进,还创造着我们的今天。例如我们中国发展较好的一些农村,还有经济发达的沿海省市,他们的财富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他们的生活由劳动改变,他们的未来在劳动中变得更加美好。我们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改变落后的面貌,才能拥有更加丰富的财富,才能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实现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追求。想想我们的国家是怎样从一穷二白的状况下发展到现在的。当时我们不会造枪造炮,是纯粹的小米加步枪。毛主席提出独立自主,丰衣足食,不靠外援,广大劳动人民手中的纺车满足了全国人民穿衣的需求。

  三、我们的生存与发展依赖劳动。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劳

  动习惯就要教育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首先,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家务劳动,如扫地、倒垃圾、擦洗自行车、洗碗、擦桌子、洗自己的衣服、打扫自己的房间等。让他们明白,自己不劳动,就什么也做不成,不动手什么都不会成功。其次,要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还要教育他们多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如打扫街道、打扫教室、义务植树、主动给敬老院老人洗衣服、收拾房间、擦玻璃等。我们可以和家长配合,分配孩子一些固定的家务让他做。别以为做家务会耽误孩子学习,劳动也能给他们自信心和成就感,还有责任心。

  四、要让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财富是辛勤劳动的结晶,滴滴汗水浸透其间。培养节俭的美德,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如用水完毕要随手关好水龙头、人走关灯、少买零食或者不买零食,作业本用完后,可以用反面当演草本,用洗脸水拖地板,等等。让他们知道什么都来之不易,要学会珍惜。不要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

  五,我们还要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有时,我们为了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会以家庭作业的形式要求学生回家做家务,家长签字。可结果如何呢?不但学生敷衍塞责,很多家长也是表面赞同而内心不以为然,说老师多事,他们宁可让孩子用做家务的时间多做几道题。所以,我们必须争取家长的理解和配合。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生活得比我们好,更为了我们的祖国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大潮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学校、家

  庭、社会在对青少年做好文化教育的同时,更要做好对他们的劳动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

篇十: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小学开展劳动实践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途径。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实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热爱劳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劳动能力。”这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重视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并把加强学生的劳动技术和实践教育提高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组织开展劳动实践,提高教育质量,让小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主体意识,提高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发展个体特长,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小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劳动实践教育是小学生身心发展需要,是他们未来生活的需要,劳动实践可以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激发小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而许多企业又招工难的现实,人们对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劳动习惯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里养尊处优,因此,要改变“吃饭妈妈喂,走路爸爸背,长到十八岁,干啥都不会”的状况,劳动实践教育尤其重要。

  劳动实践课最主要的目的是发展学生动手能力、设计与制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亲力亲为,鼓励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重视获得知识的方法与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新的教育教学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增加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劳动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塑造完美的人格,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劳动实践活动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协调发展,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劳动实践课是任何其他科目不能比拟的,实践式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并能动运用知识去指导实践,使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都得到发展和锻炼。

  劳动实践对发展小学生主体性和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人的主体性只有在实践才能得到体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发展,通过劳动实践活动,解决了学生渴望了解社会,了解他人,探索未知,探索未来的精神需要,通过劳动实践可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来进行思考和操作,自己设计创作,有问题让他们自己解决,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

  是学生能够“高高兴兴的学、有滋有味的学”,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掌握技能的热情和欲望,启迪学生智慧。

  劳动实践给了学生一个相对自由、自主、独立的小天地,比如学校组织折纸、工艺品比赛等,学生表现出特别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作品放在展室里,内心充满喜悦和自豪,这让学生体验到创新成果的愉悦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生活情趣,参加劳动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具体操作提高动手能力,使感性知识和理论知识相互印证。此外,学生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还可以增强管理意识,学习管理方法,提高组织能力。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期,劳动实践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劳动实践课是各类可目的补充和延伸,它为小学生的主动发展、为素质教育的深化改革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实践证明,劳动实践教育是促进小学生主体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最好途径,并且是其他科目无法代替的。


推荐访问:加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的意义 劳动教育 中小学生 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