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0篇)

2022-11-20 19:30:05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0篇)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  说课稿  集合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机械系赵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之间的关系》。我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0篇),供大家参考。

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10篇)

篇一: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

  说课稿

  集合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大家好!我是机械系赵静,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集合之间的关系》。我进行的是课前说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要的分析:一、教材分析集合之间的关系是中等职业教育课改国家规划新教材-----基础模块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五课时的内容,本书主要的特点有降低起点,化解难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呈现内容方式多样。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也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二、学情分析我所选择的是13车1班,是为升学班,所以在学习要求上较高。该班学生总体成绩较好,但数学基础参差不齐,所以在讲授课程中要注意不同水平的讲授。另外他们动手能力很强,合作意识也高,学生不喜欢枯燥无味的知识,对生动活泼的例子很感兴趣。所以以身边的例子入手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浓厚,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要求能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三、教学目标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探索利用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的概念。教学难点:元素和集合的属于关系与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之间的区别。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

  1

  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

  说课稿

  法。

  四、教法学法

  说教法: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我主要采用“启发式”的

  教学模式。老师是设计,组织,引导,合作。以问题为载体。创设问题情境,充

  分调动学生求知欲,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二: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把教和学的各种方法综合起来统一运用于教学过程,触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

  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学生是复习思考、方法探究、小组合作、归纳总结。以活

  动为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

  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1、新课的引入——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集合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虽然比较容易理解,但是由于概念多,符号多,学生容易产生厌烦心理,为了让学生长时间兴趣盎然地投入到集合关系

  的学习中?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层层设问,不断地向学生提出挑战,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在引入的环节,我以以地图形式让学生分析晋城市与山西省的关系,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参与课堂,加强学生地理知识的运用。

  2、提出实际例子,通过学生的自主预习,直接让各小组自主意识薄弱的学

  生说出4个例子的关系,展示预习成果,以便检验预习效果。3、深化练习,小组合作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总能想到一些奇特的例子,生动活泼,出人意料。这部分看起来简单,但是要让学生用发散思维举出生动、恰当的例子还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设计了一个“擂台比赛”,看哪一个小组说的实例更多,更到位。并及时

  给予学生评价。启发学生发散思维,促进小组合作。第二环节:

  1、概念的形成

  通过上面的环节,学生对子集的概念有了一定的理解,所以在此引出定义,

  2

  晋城市高级技工学校示范校建设

  说课稿

  要求学生能用简洁清晰的语言表述子集的概念,并用符号表示。

  2、图形展示

  用图示更能把抽象的集合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样更贴近学生对知识的理

  解,使知识有更好的挂靠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3、巩固强化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三个习题进行回答,并用规范语言进行描述,以便加深理解,巩固强化。这几个小题,可以鼓励各小组相同水平的同学们轮流回答,强化对概念的理解第三环节:小组讨论

  讨论题是上述知识的延伸,在这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总结元素

  间的关系,以引出集合相等的概念。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鼓励同学们自由发言,相互释疑,教师点拨,进一步对本节知识进行巩固,

  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学生积极思考相互交流讨论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最后,师生共同核对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反思我认为本节课重要的应该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反思。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

  满足不同”。

  在教学中积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明确学习目的,老师应在课堂上充

  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3

篇二: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回顾实数间的关系引出新知抓其本质构建子集概念10分钟用图形数学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关系练习反馈培养能力课堂小结15分钟二教学过程回顾实数间的关系引出新知问题一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一、设计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问题形式教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二、教材分析本小节内容是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的相关知识,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小节是概念课,重视教学过程,因此我选择问题式教学的教学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逐步理清概念。三、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县城高中普通班高一学生。(学生中考成绩较低,基础较差)本节课是学生进入高中的第三节数学课,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初步掌握了集合的两种表示法,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本节课类比实数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这种类比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关系本质并用集合语言描述出来对于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记忆子集、真子集、两个集合相等的概念.2.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3.会求已知集合的子集、真子集.4.能判断两集合间的包含、相等关系,并会用符号准确地表示出来5.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空集含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类比、观察的能力。2.初步经历用集合语言描述集合对象的过程,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形、符号所带来的魅力。2.感悟数学知识间的联系,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数学品质。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关系难点:类比实数间的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集合关系本质并用集合语言描述六、教学手段七、教法、学法教法:遵循“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规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类比实数间关系研究集合间的关系,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教师除了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解题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学习.八、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图PPT辅助教学

  回顾实数间的关系,引出新知(3分钟)

  观察具体实例,合作交流,探究新知(8分钟)

  抓其本质,构建子集概念(10分钟)

  用图形、数学符号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关系(3分钟)

  再次类比,构建相等、真子集、空集概念(6分钟)

  练习反馈,培养能力,课堂小结(15分钟)

  (二)教学过程1.回顾实数间的关系,引出新知问题一:实数间有相等、的关系,例如5=5,3﹤7,那么集合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活动】:分组探讨,自由发言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实数引出今天学习的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渗透类比学习的数学思想方法,(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

  2.观察具体实例,探究新知问题二: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集合间的关系吗?(1)A={1,2,3},B={1,2,3,4,5};(2)设A为新华中学高一(2)班女生的全体组成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集合;(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学生活动】:充分讨论交流,是学生发现两个集合元素范围存在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得出结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抓本质,构建概念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BA),读作:A含于B(B包含A).插入: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平面上封闭的曲线内部代表集合,这样上述集合A与集合B的包含关系,可以用下图来表示:

  问题三:你能举出几个集合,并说出它们之间的包含关系吗?【学生活动】:学生自己举出些例子,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自己举出例子,一方面加强学生对集合间包含关系的掌握,一方面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

  4.再次类比,构建概念问题四:与实数中结论“ab,且ba,则a=b”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学生活动】:分组探讨,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得出集合相等的概念,培养了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用数学符号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如果集合A是集合B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与集合B的元素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问题五:A={1,2,3},B={1,2,3,4,5};集合A与集合B有什么关系?问题六:集合B中的元素与集合A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分组探讨,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真子集的概念,

  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BA),读作:A真含于B(B真包含A)

  问题七:方程x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2+1=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没有元素。那么这样的集合该怎样命名呢?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的例子,让学生体会到空集的概念,使抽象的概念建立在学生直观的认知上,为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概念提供了有利的支柱。

  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5.思维拓展,讨论新知问题八: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请大家用具体例子来说明【学生活动1】:分组探讨,明确前者是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后者是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锻炼了学生思维辨证的能力。

  问题九:经过以上集合之间关系的学习,你有什么结论?【师生活动】:师生讨论得出结论:(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AC

  【设计意图】:对知识的讨论,得出结论,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条理性。

  6.练习反馈,培养能力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真子集

  例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1)a_{a,b,c}(2){0,1}_N(3){2,1}_{x∣x2-3x+2=0}7.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口述总结,完善知识体系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业:导学案试卷探究1,探究演练,探究2,探究演练

  九.板书设计集合间的关系1.子集概念2.相等概念3.真子集概念4.空集概念例1十.教学反思讲解子集、相等、真子集、空集概念时,让学生认真读概念,理解并记住概念中的关键字。同时,对概念的三种语言进行点明,逐步使学生由文字语言向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过渡。通过本节课教学,有以下想法:如果让我重上这节课,四概念可学生自学,通过例子、各小组讨论,讲解概念(关键字),将课堂更大限度的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十一.附录在做6中例2(3)时,由于学生基础较差,需回顾初中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补充十字相乘法。例2

  《集合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学段:高中

  科类:数学

  姓名:

  单位:

篇三: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选自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第2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

  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

  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的表示方

  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同时也是下一节

  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了解空集的含义。

  (3)能使用Venn(韦恩)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

  (2)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

  [设计意图]:教学目标的设计,要简洁明了,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容易检测目标的达

  成度,同时也要体现出新课标下对素质教育的要求。

  [设计意图]:首先通过教学目标和难重点的展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及精髓,

  三,重点与难点根据本节课的知识要求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1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窠的概念;教学难点是:难点是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带着目标去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四、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探究性学习,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和合作者,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组织者

  「(1)在教师指导下的引导观察教学法:

  通过这样的教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同时

  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动手探究的能力。

  (2)类比、交流和练习巩固法:

  这是,在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教法,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

  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教学工具,通过动态演示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

  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大信息的容量,使内容充实、形象、直观,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学习方法

  根.据上面的教学方法,以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本节

  课的教学中,教会学生动手尝试、仔细观察、开动脑筋、分析讨论,这

  「样有利于学生发挥

  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并使学生从中体会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

  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2、讲授新课

  (1)列举几个五个例子,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

  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的概念

  :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

  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

  A为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

  ③我们把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④子集的性质

  (2)通过练习提升概念及应用。3、归纳小节

  完成以上的教学内容后,我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让学r生自主归纳,然后将学生的发言做最后小结,并强调重点。

  4、布置作业

  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将布置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作业题。七、板书设计

  为了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我将黑板分为几个版面,按照如下格式进行板书:各位老师,以上只是我的一种预设方案,但课堂千变万化,我将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随机发挥。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篇四: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课题: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了解空集的含义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的:(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4)了解与空集的含义。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弄清元素与子集、属于与包含之间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复习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与不属于的关系,填以下空白:

  (1)0N;(2)2Q;(3)-1.5R

  2、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宣布课题)

  二、新课教学(一)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A={1,2,3},B={1,2,3,4}集合A是集合B的部分元素构成的集合,我们说集合B包含集合A;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

  记作:AB(或BA)

  读作:A包含于(iscontainedin)B,或B包含(contains)A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AB

  用Venn图表示两个集合间的“包含”关系

  AB

  1/3

  AB(或BA)

  (二)集合与集合之间的“相等”关系;

  AB且BA,则AB中的元素是一样的,因此AB

  即

  A

  B

  AB

  BA

  练习

  结论: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

  (三)真子集的概念

  若集合AB,存在元素xB且xA,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

  集(propersubset)。

  记作:AB(或BA)

  读作:A真包含于B(或B真包含A)

  举例(由学生举例,共同辨析)

  (四)空集的概念

  (实例引入空集概念)

  不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emptyset),记作:

  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五)结论:

  ○1AA○2AB,且BC,则AC

  (六)例题

  (1)写出集合{a,b}的所有的子集,并指出其中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2)化简集合A={x|x-3>2},B={x|x5},并表示A、B的关系;

  (七)课堂练习

  (八)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只有“包含”与“相等”两种,可类比两个实

  数间的大小关系,同时还要注意区别“属于”与“包含”两种关系及其

  表示方法;

  (九)

  作业布置

  2/3

  1、书面作业:习题1.1第5题2、提高作业:

  ○1已知集合A{x|ax5},B{x|x≥2},且满足AB,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2设集合A{四边形},B{平行四边形},C{矩形},D{正方形},试用Venn图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板书设计(略)

  3/3

篇五: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引入集合的包含与相等关系,了解空集的含义.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下一节学习集合的基本运算打好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真子集的概念.

  【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预习,观察、类比、思考、交流、讨论,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复习回顾:1.集合有哪两种表示方法?

  1/4

  2.元素与集合有哪几种关系?问题提出:集合与集合之间又存在哪些关系?(二)研探新知问题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做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欲知谁正确,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研探.投影问题2:观察下面几个例子,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了吗?

  (1)A{1,2,3},B{1,2,3,4,5};

  (2)设A为国兴中学高一(3)班男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学生的全体组成的集合;

  (3)设C{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D{x|x是等腰三角形};

  (4)E{2,4,6},F{6,4,2}.

  组织学生充分讨论、交流,使学生发现两个集合所含元素范围存在各种关系,从而类比得出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①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B的子集.

  记作:AB(或B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②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那么我们称这两个集合相等.教师引导学生类比表示集合间关系的符号与表示两个实数大小关系的等号之间有什么类似之处,强化学生对符号所表示意义的理解.并指出:为了直观地表示集合间的关系,我们常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这种图称为Venn图.如图1和图2分别是表示问题2中实例1和实例3的Venn图.

  B

  A(B)

  图1

  图2

  投影问题3: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在集合中,你能

  2/4

  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思考得出结论:若AB,且BA,则AB.

  问题4:请同学们举出几个具有包含关系、相等关系的集合实例,并用Venn图表示.学生主动发言,教师给予评价.(三)学生自主学习,阅读理解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并思考回答下例问题:(1)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的含义是什么?什么叫空集?(2)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与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之间有什么区别?

  (3)0,{0}与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4)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之间有什么区别?试结合实例作出解释.

  (5)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吗?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吗?

  (6)能否说任何一人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7)对于集合A,B,C,如果AB,BC,那么集合A与C有什么关系?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困惑过程,然后让学生发表对上述问题看法.(四)巩固深化,发展思维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完成下列两道例题:例1.某工厂生产的产品在质量和长度上都合格时,该产品才合格.若用A表示合格产品,B表示质量合格的产品的集合,C表示长度合格的产品的集合.则下列包含关系哪些成立?

  AB,BA,AC,CA

  试用Venn图表示这三个集合的关系.例2.写出集合{0,1,2)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学生做教材习题,教师及时检查反馈.强调能确定是真子集关系的最好写真子集,而不写子集.(五)归纳整理,整体认识1.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内容有建些,所涉及到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又那些.2.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还有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请向老师提出.

  ◆教学反思

  3/4

  略.

  4/4

篇六: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2015高中数学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1

  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

  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本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

  本节内容是选自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第2部分的内容。在此之

  前,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

  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

  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015高中数学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新人教A版必修1

  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

  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本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本节内容是选自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第2部分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

  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篇七: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集合的基本运算是高中新课标A版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

  容,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概念和基本关系,这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的作

  用。本节内容在近年的高考中主要考核集合的基本运算,在整个教材中存在着基础的地位,

  为今后学习函数及不等式的解集奠定了基础,本节可以让学生进一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

  法。

  本节内容是选自新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1章第1节第2部分的内容。在此之

  前,学生已经接触过集合的一些基本概念,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

  的表示方法、元素与集合的从属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

  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之间的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篇八: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来自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第二课时的内容。集

  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在这里它是作为刻画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工具。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教学目标:A.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B.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C.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

  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集合间的关系的含义;2.逻辑推理:由集合的元素的关系推导集合之间的关系;3.数学运算:由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求值;4.直观想象: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集合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2.教学难点:属于关系与包含关系的区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意图核心素养目标

  一、情景引入,温故知新(一)学生回答下列问题:1.集合、元素的概念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3.集合中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3.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4.常用数集:(二)练习

  通过回顾上节所学知识,用练习巩固上节所学。

  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x|x2x20};(2){数字和为5的两位数}

  (三)思考1:实数有相等.大小关系,如5=5,5<7,5>3等等,类比实数之间的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索新知探究一子集

  由实数间的关系让学生思考集合间的关系。

  1.观察以下几组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

  ①A={1,2,3},

  B={1,2,3,4,5};

  ②A为立德中学高一(2)班全体女生组成的集合,B为这个班全由具体例子,让学生

  体学生组成的集合;

  感知、了解,进而概

  ③A={x|x>2},B={x|x>1};2.子集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括出子集的含义.提高学生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作:AB(或BA)

  读作:“A含于B”(或“B包含A”)

  符号语言:任意xA,有xB,则AB。

  用数学语言表示集合间的关系。

  3.韦恩图(Venn图):用一条封闭曲线(圆、椭圆、长方形等)的内部来代表集合叫集合的

  韦恩图表示.

  AB

  A,B

  牛刀小试1:下图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

  A

  B

  A

  BA

  通过具体的例子巩固子集的含义,教会学生解决和研究问题。

  牛刀小试2

  判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若是则在()打√,若不是

  则在()打×:

  ①A={1,3,5},B={1,2,3,4,5,6}

  (√)

  ②A={1,3,5},B={1,3,6,9}

  (×)

  ③A={0},B={x|x2+2=0}

  (×)

  ④A={a,b,c,d},B={d,b,c,a}

  (√)

  思考2:与实数中的结论“若a≥b,且b≥a,则a=b”。相类比,在集合

  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探究二集合相等1.观察下列两个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1)A={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1)中集合A中的元素和集合B中的元素相同.

  由具体例子,让学生概括出集合相等的含义.提高学生用数学抽象的思维方式

  2.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思考并解决问题的

  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记作能力。

  A=B

  用数学语言表示集

  A

  =

  B

  ⇔

  AB

  ⊆⊆

  BA

  合间的关系。通过练习巩固集合

  牛刀小试3:

  相等的定义,提高学

  Axx1x20,B1,2。集合A与B什么关系?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A=B。探究三真子集1.观察以下几组集合,并指出它们元素间的关系:(1)A={1,3,5},B={1,2,3,4,5,6};

  由具体例子,让学生概括出真子集的含义.提高学生分析、

  (2)A={四边形},B={多边形}。

  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定义: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并且A≠B,称集合

  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B(或BA)读作:“A真含于B”(或B真包含A)。韦恩图表示:

  B

  A

  探究四空集

  1.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通过具体的例子巩

  何集合的子集。

  固空集的含义。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B,(B)

  例如:方程x2+1=0没有实数根,所以方程x2+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让学生举例,进一步

  为。

  巩固空集的定义。

  问题:你还能举几个空集的例子吗?

  2.深化概念:

  (1)包含关系{a}A与属于关系aA有什么区别?

  【解析】前者为集合之间关系,后者为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2)集合AB与集合AB有什么区别?

  辨析、、之

  间的区别,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解析】

  A=B或AB.

  (3).0,{0}与Φ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解析】{0}与Φ:{0}是含有一个元素0的集合,Φ是不含任何元

  素的集合。如Φ{0}不能写成Φ={0},Φ∈{0}

  3.结论:

  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1)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学生通过对实

  (2)对于集合A、B、C,若AB,BC,则AC(类比ab,例或问题的思考,去

  bc则ac)。

  体验知识方法。发现

  例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解:集合{a,b}的子集:

  并提出数学问题,应用数学语言予以表达。

  ,{a},{b},{a,b}。集合{a,b}真子集

  ,{a},{b}。

  【规律总结】写集合子集的一般方法:先写空集,然后按照集合元素从少到多的顺序写出来,一直到集合本身.写集合真子集时除集合本身外其余的子集都是它的真子集.一般地,集合A含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共有2n个,A的真子集共有2n-1个.变式练习:

  1.写出集合{a,b,c}的所有子集并指出,真子集.解:集合{a,b,c}子集:

  ,{a},{b},{c},{a,b},{a,c},{b,c},{a,b,c}集合{a,b,c}真子集

  ,{a},{b},{c},{a,b},{a,c},{b,c}

  例2.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

  (1)A{1,2,3},B{x|x是8的约数};(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

  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解:(1)因为3不是8的约数,所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

  (2)因为若x是长方形,则x一定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三、达标检测

  1.集合A={-1,0,1},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共有(

  )

  A.2个B.4个

  C.6个D.8个

  【解析】根据题意,在集合A的子集中,含有元素0的子集有{0}、{0,1}、{0,-1}、{-1,0,1}四个,故选B.

  【答案】B2.已知集合M={x|-3<x<2,x∈Z},则下列集合是集合M的子集

  通过练习巩固本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

  的为()A.P={-3,0,1}B.Q={-1,0,1,2}C.R={y|-π<y<-1,y∈Z}D.S={x||x|≤,x∈N}

  悟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解析】集合M={-2,-1,0,1},集合R={-3,-2},集合

  S={0,1},不难发现集合P中的元素-3∉M,集合Q中的元素2∉M,

  集合R中的元素-3∉M,而集合S={0,1}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在集合

  M中,所以S⊆M.故选D.【答案】D

  3.①0∈{0},②∅{0},③{0,1}⊆{(0,1)},④{(a,b)}={(b,a)}.上面关系中正确的个数为()

  A.1B.2C.3D.4【解析】①正确,0是集合{0}的元素;②正确,∅是任何非空

  集合的真子集;③错误,集合{0,1}含两个元素0,1,而{(0,1)}含一个

  元素点(0,1),所以这两个集合没关系;④错误,集合{(a,b)}含一个

  元素点(a,b),集合{(b,a)}含一个元素点(b,a),这两个元素不同,所以集合不相等.故选B.

  【答案】B4.设集合A={x|1<x<2},B={x|x<a},若A⊆B,则a的取值范围是()

  A.{a|a≤2}B.{a|a≤1}C.{a|a≥1}D.{a|a≥2}【解析】由A={x|1<x<2},B={x|x<a},A⊆B,则{a|a≥2}.【答案】D5.已知集合A={(x,y)|x+y=2,x,y∈N},试写出A的所有子集.【解】因为A={(x,y)|x+y=2,x,y∈N},

  所以A={(0,2),(1,1),(2,0)}.

  所以A的子集有:∅,{(0,2)},{(1,1)},{(2,0)},{(0,2),(1,1)},

  {(0,2),(2,0)},{(1,1),(2,0)},{(0,2),(1,1),(2,0)}.

  四、小结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3.本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五、作业习题1.11,2题

  通过总结,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提高语言转换和抽象概括能力,树立用集合语言表示数学内容的意识。

篇九: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通通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venn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体会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体会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但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体会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但对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对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对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浓厚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选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

  集合第二课时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4个方面来展开今天的说课。第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来自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集合论是现代数学的一个重要基础,是一个具有独特地位的数学分支。高中数学课程是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在这里它是作为刻画函数概念的基础知识和必备工具。本小节内容是在学习了集合的含义、集合的表示方法以及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是下一节学习集合间的基本运算的基础,因此本小节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利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一般到特殊的数学思维能力,通过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2、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体会了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但对于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来说比较浓厚,有利于学习活动的展开。集合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在初中就已经使用数轴求简单不等式(组)的解,用图示法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陌生的是使用集合的语言来描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而从具体的实例中抽象出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的本质,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根据上述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从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出发,结合新课标要求,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和相等的含义;(2)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复习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相等的关系联系元素与集合之间的从属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和相等关系;(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集合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感受集合语言在描述客观现实和数学问题中的意义;(2)探索利用直观图示(Venn图)理解抽象概念,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4、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考试大纲,本节课的重点是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难点是区别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和集合与集合的包含关系以及理解空集的含义,这是由于学生要区别较多的新符号,如何准确地运用这些新符号去表示元素与集合以及集合与集合的关系还不够熟练,同时空集是数学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集合,学生对于空集还认识不够。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接下来,我来说第二点,教法学法分析。

  第二,说教法,学法教法与学法是互相联系辩证统一的,不能孤立地去研究,什么样地教法必定带

  来什么样的学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和参与状态是影响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根据这个原则,结合本节课实际,我将采用启发式、探究讨论式、结合多媒体辅助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教师创造疑问,学生想办法解决疑问。学生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以自己的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大量实例、图片来学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那么怎样把教法、学法具体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呢?如何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我设计了五个基本的教学环节,下面重点进行逐一说明:

  第三,说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引出课题课堂开始,我将以以下情境引入:

  元素与集合有“属于”、“不属于”的关系;数与数之间有“相等”、“不相等”的关系;那么

  集合与集合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问题的抛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里,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迫切寻求答

  案的愿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探讨集合之

  间的基本关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那么利用这个引例,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中比较熟悉的集合二字入手,结合

  小学初中对集合的已有认知,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引出学生

  对集合的含义是什么的思考。这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

  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的要求。

  第二个环节引导探究,建构概念

  接着我会用幻灯片播放以下几个例子,让同学们观察发现两个集合间的关系:

  1.湖北人

  中国人

  2.1,2,3

  1,2,3,4,5

  3.新华中学高一1班全体女生

  全体同学

  4.两边相等的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通过这四个例子,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悟出共性,引出子集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发现、类比联想、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在学生观察的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在每个例子的两个集合中,前一个集合中的元素与后一个集合中的元素有什么

  关系?这个问题能引导学生注意到两个集合中元素的特点,帮助学生建立子集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回答问题。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得到子集的概念。2.你能用图示法来表示两个集合的子集关系吗?这里主要是通过Venn图来表示子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概念,同时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思想。3.你能再举一些两个集合子集的例子吗?通过学生再举例,加深巩固对子集的认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第4个例子和前面三个有何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到集合相等。5.如何从子集的角度来理解集合相等呢?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理解集合相等6.前三个例子中的集合的元素还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到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但集合B中存在元素不属于集合A,从而得到真子集的概念。7.你能说一说子集和真子集的区别吗?通过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和真子集。8.你能求出方程X2+1=0的实数解构成的集合吗?让学生讨论问题,并发现空集的含义。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这里的实数解不存在,所以这样的集合没有,那么事实上这样的回答是错误的,因为不存在满足条件的实数的话,那么这个时候集合表示出来的应该是空集9.你能再举一些空集的例子吗?巩固加深学生对空集的理解。第三个环节合作交流,归纳结论在这个环节中,我会继续提出以下问题:你能根据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得到哪些结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以下结论:1.A是A的子集2.子集的传递性3.空集的结论4.真子集的传递性通过这个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第四个环节当堂训练,巩固深化针对本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要求,以及教学目标,我设置了以下练习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例: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

  通过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发现子集的个数是与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有关的,从而得到关于子集

  个数的结论。然后进一步提出问题,真子集有多少个?非空子集有多少个?非空真子集有多少个?同时强调后面减少的是什么产生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和区别。同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应尽量提出问题,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作用,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团队意识。练习:课本练习第2、3题,通过这两道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所学的知识。第五个环节总结归纳,回顾反思该部分主要是由师生共同完成,我设置了以下问题:1.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有哪些?3.本节课主要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总结归纳,可以让学生完整地认识本节课知识的发生和产生过程,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帮助学生养成做总结的好习惯。最后布置课后习题作为作业,另外可以根据高一学生的特点,设计一些选做题和探索题,让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逐步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教学的有力辅助手段,学生常需借助教师的板书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对于本节课我

  采用提纲式板书设计,力求做到系统完善,布局合理,条理清晰,重难点突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引入:

  4.集合相等:

  例1

  2.子集的含义:

  结论:

  3.真子集的含义:

  练习1:

  练习2:

  以上的说课是我以建构主义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指导,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课堂遵循新课程理念,结合学生实际而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篇十: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由于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在思由于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在思由于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老师引导因此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法把学习的主维习惯上还有待老师引导因此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法把学习的主维习惯上还有待老师引导因此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整个教学的流程分为给出类比导入课题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集合,下面我从教材的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进行说课,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集合是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集合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在高中数学中,集合的初步知识与其他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学习、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标准要求及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判断给定集合间的关系,掌握并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教师互动促进师生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的重点是:理解集合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难点:理解空集的含义.二、教学与学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为实现教学目标,我在教法上采用问题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学过的知识类比引入课题。另外,在教学上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由于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是在思维习惯上还有待老师引导,因此,在学法上,坚持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引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教师作为引导者带领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从问题中质疑,尝试,归纳,总结。三、教学过程整个教学的流程分为给出类比,导入课题;发现问题,探求新知;巩固新知,反馈调控;归纳小结,布置作业4大块:1、给出类比,导入课题教师提出问题:类比实数之间的相等、大小关系,你会想到集合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要急于作出判断,而是继续引导学生)从而引出集合间的关系。2、发现问题,探求新知让学生根据课本上的几个例子,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你能发现两个集合间有什么关系吗?(2)联想集合还能用什么表示?(3)试用Venn图表示例子①中集合A和集合B.(4)已知AB,试用Venn图表示集合A和B的关系.(5)一座房子内没有任何东西,我们称为这座房子是空房子,那么一个集合没有任何元素,应该如何命名呢?活动:先让学生思考或分组讨论问题,然后再回答,经教师提示、点拨,并对回答正确的学生及时表扬,对回答不准确的学生提示引导考虑问题的思路。最后得出结论:

  (1)对于任意两个集合A,B有下列关系;集合A中的元素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做AB(2)可以把集合中元素写在一个封闭曲线的内部来表示集合,称作Venn图。(3)作出包含关系的Venn图。(4)空集记为,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同样,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问题,再由教师给出指导和评价得出集合相等的运算,真子集概念。3、巩固新知,反馈调控: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课本上的练习,然后抽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对于学生不清楚问题再强调补充一下。4、归纳小结,布置作业在老师的领导下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再回顾一下,查漏补缺。然后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必做的,另一部分是选做的。必做的侧重于基础,选做的侧重于能力提升,这样让不同能力的同学有更好的发展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推荐访问:集合之间的关系教材分析 集合 教材 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