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2022-11-13 15: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梁平县西苑小学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供大家参考。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走出小家,走进大家

  ——城镇随迁子女习惯养成的策略研究

  梁平县西苑小学

  摘要: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逐步凸显出来。这一问题也引起了广大学者探讨和研究,目前针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的研究宏观地体现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性问题、随迁子女受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缺失等方面,而并未从微观角度细化到具体的行为习惯。好习惯让孩子一生受益,习惯养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在初等教育阶段孩子的习惯养成过程中,学生的家庭扮演了小家角色,学校扮演了大家角色。我们要让学生走出小家后就走进大家,只有将这小家与大家两股力量有机融合才能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随迁子女”“家校共育”

  “习惯养成”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大量的农民工子女随父母迁入城市生活,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是日益凸显出来。虽然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大量的农民工子女也能够像本地籍学生一样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系统、正规的教育,但是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其中就表现为他们的行为习惯和城市孩子的较大差距。加之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缺乏必要的学习条件和氛围,家庭教育内容和方法有失偏颇,家庭教养态度不当,亲子互动效果欠佳,造成他们的学习状况仍难以令人满意,学习成绩相对于城市学生有一定差距。

  西苑小学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先进的育人观念,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是我校近年来关注的重点。本次调研以重庆市梁平县西苑小学工业园校区为样本。针对该校区地处工业园区,进城务工人员较多;根据县教委的文件精神,进城务工子女就近入学的原则,本校区的随迁子女比较集中;这一实际情况进行认真地考察,希望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探索出一条适宜本校区长远发展的“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道路。

  一.家庭方面

  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他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础,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学生习惯养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家庭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学科学理念

  只有学习才能让家长走出误区。因为学习才会有科学的育儿观,学到一些儿童健康成长的专业知识,比如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行为矫正等。父母如果不具备育儿知识的话,对孩子早期的家庭教育会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果家长有一些科学育儿知识,有一个科学育儿的态度,就能打好孩子的基石工程,对孩子的成长、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怎样学习?家长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学校组织的“促进学生习惯养成”的知识讲座;加入QQ群或讨论组探讨经验,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由于种种原因,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往往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学校是教育机关,学校开展的教育活动一般来说都是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进行的,体现了正确的教育原则,因此家长应该向学校的教育观念靠拢,主动改变教育观念。

  (二)建和谐家庭

  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根本立足点是人。中国伦理学会理事、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安云凤说:家庭文化和道德氛围对孩子习惯养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通过构建和谐

  家庭,营造“夫妻恩爱、亲子和谐、孝敬长辈、邻里和睦”的和谐家庭氛围,崇尚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以自身实际行动对孩子起到影响和示范的作用。建设和谐家庭关系,关键在于提高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和责任心,树立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引导家庭成员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共同营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勤奋好学、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家庭氛围从而为孩子的习惯养成提供条件。

  (三)育魅力孩子

  家庭生活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家长的协助、引导和监督之下,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孩子良好习惯不是一天养成的,就像情感生活,事业,孩子的教育,都不是一天形成的。作为家长,首先要清楚给孩子养成什么好习惯然后再来确定标准。

  为孩子确立生活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确立好原则这件事由家长来负责并做好监督工作。巩固和强化已经形成的好习惯,把好习惯巩固强化直到良好习惯的养成。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家长是孩子成长的第一任老师,言传身教对孩子的习惯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校方面

  叶圣陶老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好的习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中一个非常基础性的内容,因而学校在促进学生习惯养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西苑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关于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具体表现为:

  (一)强素质

  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也不应当专读书,其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加强教育,强化教师在育人中的主导作用;树立育人为本、以德为先的教育理念,这里不仅是作为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还要有先进育人理念和有效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在不断发展,不同时期有不同时代需求,这就要求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加强自身素质,不断地学习先进的育人理念。

  (二)重联系

  做好家、校联教工作,形成养成教育的合力。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和道德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因此,养成训练只有取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密切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学校指导家庭教育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形成养成教育的强大合力,让学生时时处处都会受到影响、教育和严格的训练。

  1、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是指导家庭教育的有效途径。家长学校是普及家庭教育科学知识最简便的方式,可以集中授课,有计划地逐步提高。我校已经制度化,对一年级家长每学期进行集中统一的系统学习,对于新生的适应、行为习惯培养、家校有机结合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

  2、成立家长委员会

  现在不少家长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已经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技能和方法,也乐于将自己的所学、经验授予大家,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家长的作用,学校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适度代理部分班级事务,因为事实证明,这样的合力作用更大。

  3、召开家长会

  家长会是一种传统的方法,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个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必须改变传统家长会“一言堂”,丰富家长会形式。精心设计PPT,通过媒体设备让家长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提供专题讲座为家长传道解惑;校

  长虚怀纳谏,认真搜集家长意见;授课教师进班有针对性地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通过家长会宣传徐诶下的办学理念以及办学特色,让家长真实地感受学校的文化氛围及教育教学成果。

  4、家庭访问

  家访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重要方式,它的特点是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指导更具体、更细致。学校认真组织落实“教师大家访”,仔细斟酌各具代表性的家访对象,与家长商讨促进学生发展的方法,最后完善相关图片、文字、影像资料,并根据家访情况在新学期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5、开放日

  学校采取“开放日”的方式也可以起到指导家庭教育的作用。每学期通过“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这一天家长可以到学校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通过到教室听课,观察孩子的课堂表现,和老师交谈,和同学交谈等方式了解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活动中家长之间互动交流,分享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学校也要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提供平台。

  6、创新家校互动联系

  我校已完成学生家校联系相关信息的录入工作,在课程改革中首先寻求的合作也是学校与家庭的合作。选择一种实用方便的联系方式也尤为重要。传统的方式费时费力且效率不高,也容易打扰双方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选择一种合适的家校联系方式也很重要。在形成的信息资料的基础上,利用手机、网络建立新的联系方式,如校讯通、飞信、微信、QQ等,这些新型的联系方式经济实惠、快捷、有效,它能够更好的实现家长与老师,学生之间,家长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形成一种“包围”的教育环境,从而实现“家校共育,立德树人”的最终目的。

  (三)定目标

  总目标

  1通过训练和反复强化形成良好的日常文明礼貌习惯:语言和行为文明、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使“习惯成自然”。

  2、培养学生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手的卫生习惯、用眼卫生习惯、口腔卫生习惯、服饰卫生习惯、环境卫生习惯、班集体卫生习惯、家庭卫生习惯、社会环境卫生习惯等。

  3、通过课内、课外各种途径使学生逐步达到能学,会学,爱学习。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细化目标

  (1)举止文明的习惯

  细化目标: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3、自觉使用

  “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4、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5、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6、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喧哗。7、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有残疾的同学。8、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9、集合做到

  “快、静、齐”,观看比赛文明喝采。

  (2)诚实守信的习惯

  细化目标:1、诚实守信,说了就要努力去做。2、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原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3、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3)尊重他人的习惯

  细化目标:1、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2、用心听对方说话,不要一边听一边考虑自己的事。3、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4、不打扰别人的学习、休息、工作和生活,一旦妨碍了他人要及时道歉。5、未经允许,别人的东

  西不乱动。

  (4)守时惜时的习惯

  细化目标:1、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2、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3、回家后,马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当天事当天毕。4、做事有计划,不盲目、不拖沓。

  (5)懂得感恩的习惯

  细化目标:1、听从父母、老师的教诲,不顶撞父母、老师。2、体会父母、长辈的艰辛,主动给老人洗脚、捶背、夹菜等。3、主动替父母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4、孝敬父母,以优异的成绩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5、要尊重环卫工人、交通警察的劳动。

  (6)勤俭节约的习惯

  细化目标: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7)遵守秩序的习惯

  细化目标:1、每天佩戴红领巾(或队徽)。2、上下楼梯,轻声慢步,靠右边行。3、上下学排路队,红灯停,绿灯行,不乱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过路口,注意避让车辆。4、购物、上车时自觉排队,不插队,集会时按指定位置就座。在公共场合遵守纪律,不大声喧哗。5、爱护学校、公园花草树木和公共设施,不乱踩绿地,不随手折花枝,不乱涂乱划。

  (8)勤于动手的习惯

  细化目标:1、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房间叠被褥,自己洗衣物。2、利人利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

  (9)讲究卫生的习惯

  细化目标: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身体无异味。2、饭前便后洗手。3、定期整理和清洗书包。4、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见到废纸等垃圾物要主动捡起放到垃圾箱里。5、不在墙壁上乱写、乱画、乱贴、乱挂。6、不在小摊上买零食,不吃变质食物,不喝生水。

  (四)养习惯

  养成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就必须摒弃传统的知行脱节、灌输说教为主的“外化”模式,构建以学生“内化”为主要途径的主体互动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使养成教育在他们身上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自觉。主体互动模式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认知明理

  既让学生明确养成教育的目标要求。《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的日常行为提出了具体的基本的要求,这是学校开展养成教育的基本目标要求。学校应首先组织学生学习守则和规范的基本内容、基本要求,做到心中有规范,行动有守则。

  2、反复训练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是长期教育、培养、训练的结果。学校应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养成教育训练计划,坚持全面要求,分步实施,严格训练,点滴做起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学校立足本校实际,精心设计养成训练活动的系列主题活动;坚持常规教育,实现养成训练制度化;充分发挥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作用。

  3、巩固提高

  实验研究证明,及时的巩固有利于知识的深化和拓展,反馈的过程是结果对开始的影响和调节。因而,在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应及时对教育的阶段性效果进行总结反馈,认真分析教育方法、方式的优与劣,教育活动的得与失等,对取得的成果及时巩固,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以求稳扎稳打,步步提高。

  三.家校合作

  一、家庭对学校教育的配合

  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对学校的制约有正负之分,为了使广大家庭能从正面制约学校教育,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与学校搞好配合、形成合力。只有如此,才能顺利地完成育人的艰巨任务。在家庭与学校的配合方面,家长应该主动一些,应该多向学校靠拢,多向老师请教。因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有专业教育工作者,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比家长高出一筹,而我们当家长的多数人不搞教育工作,没那么多时间看教育理论的专业书籍;教师教育过的孩子成百上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我们一辈子才养活一个孩子,眼界难免狭窄;教师能够从几十个学生的比较中鉴别孩子的优缺点,而我们家长却只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估价往往容易偏颇。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他们是专门搞教育的,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虚心向老师请教,不但可以学到很多教育方法,还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从而形成一个合力。教育孩子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互相配合,但这里应特别强调的是家长与学校的配合。如果家长能主动配合学校,对孩子成才一定大有有裨益。

  二、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基础教育是系统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长亟待提高自身素养和育子技能,所以学校指导家庭教育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树立家校共育观念

  学生良好习惯的逐步养成,单靠学校教育是鞭长莫及的,特别需要家长的有力配合,社会的大力支持。因此,我们认为关键是树立家校共育观念,提高家长教子水平,充分调动他们参与学校教育工作的积极性。这样,学校养成教育工作就获得了有力的支持者和同盟军。

  (二)研究家校共育方案

  为更好地贯彻新《守则》新《规范》,我们研讨制定并下发了"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接着又分别制定了低、中、高年级段小学生"文明守纪"习惯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了学生在家习惯要求,在校习惯要求,教师习惯要求,家长习惯要求,并下发到每位教师、家长和学生手中,使之参照执行,做到有章可循。

  (三)协调家校共育一致

  为指导家长积极探讨如何创设良好家庭环境,继续巩固学校的教育效果,对孩子进行持续教育,除了研究指导常规家教方法外,首先特别强调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通过家访、家长会、联系卡等,指导家长有意识地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掌握科学的教子方法;另外家长有了问题,也可以主动与老师联系,互相交流一些习惯培养的好方法、好措施等。这样就能形成协调一致的良好家校共育环境,必然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强调家校共育参与

  家教指导的被动性,主要表现在家长的依赖性和教师的排他性。前者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事;后者则认为,学生就要听老师的,有的家长教育不好反而起反作用。其实两者都有片面性,应该充分发挥家长和老师的主观能动性,并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到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工作中来。为此,我们努力寻找家校共育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结合点,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与沟通,特别强调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性。听取家长意见,让家长参与对学生的评价与管理。把家长请进来,让家长在习惯培养中充分发挥共育角色。

  总之,我们要为学生时时刻刻生活在家庭中,自己的家庭是小家,学校是大家,通过小家和大家的有力配合,家校共育,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创设适合学生养成教育的环境,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文明守纪习惯、勤奋学习习惯和良好生活自理习惯等,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一定会更加促进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有力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归宿,素质只有化为习惯,才能成为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只有加强学校育人环境建设,才能更好地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李锋盈,杨伟明.城乡结合部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状况研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5).[2]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组.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状况调研报告[J].2008[3]中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教育研究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

  [4]王泉根

  著《学习书系?怎样学习最有效:纠正孩子学习坏习惯66法》,商务印书馆,2004.01[5林格

  著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1[6]何云山

  陈兴志主编《给父母的建议》重庆出版社,2014.11精品文档考试教学资料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推荐访问:家校共育论文 家校共育论文走出小家 走进大家 小家 走出 走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