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8篇

2022-11-09 18: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8篇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思考体会  新时代就应当有新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思路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8篇

篇一: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思考体会

  新时代就应当有新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从发展的动力、发展的要求、发展的方向、发展的思路等方面进行的一个系统说明,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的科学定位。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也是领航灯,更是风向标。当前,中国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受到来自国际国内复杂严峻形势的影响,面临着科技创新、人才强国、文化强国等各方面的压力,面临着来自国际的技术、人才等领域竞争压力,我们只有以自力更生发展为主线,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才是第一要务、创新才是第一动力的基本准则,率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人才变革,主动响应新时代发展变革的需要。

  新发展理念就是创新创造的源头,更是担当作为的表现。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理念,就是要大胆地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理念创新来推动实践创新,所以,我们就要始终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前前后后,涵盖方方面面。

  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新发展理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中的积极作用,辩证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才能在理论上、实践中、创新中不断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创造辉煌成就。

  

  

篇二: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高中政治课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策略研究

  作者:盛宏英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20年第05期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也要遵循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因此,政治教师要在高中政治课堂上贯彻新发展理念,让学生明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理念。创新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动力问题,协调发展是解决发展的不平衡问题,绿色发展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和谐问题,开放发展是解决发展的内外联动问题,共享发展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国家的发展走向和经济形势,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学生,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一、创新发展的政治课堂

  要在高中政治课堂贯彻新发展理念,首先,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增强政治教学的时效性和影响力。其次,政治教师要对教学方案进行完善与创新,尝试变换教學思路,积极开展互动式课堂教学,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政治教师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人教版必修2中“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教学中,政治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知道我国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途径和方式,明确我国政治的性质和宗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最后,政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实际为学生展示有关“形象工程”的事件,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通过对比,让学生看到城市环境的改善,让学生相信政府,支持政府的工作。

  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政治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进行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政治教师要坚持教育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强化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记忆,从而让学生能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因此,政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对社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首先,政治教师要健全评价体系,拓展教学领域,让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让学生在实践中发展理论,从而坚定发展信念。其次,政治教师要共享信息资源,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协调好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三、制订合理的教育计划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新发展理念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首先,政治教师要坚持绿色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在政治课上重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态发展观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政治教师要坚持开放发展,为学生传递新时期思想的精华,宣传中国制度和中国理论,在开放的交流中,逐渐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同时,政治教师要坚持共享发展,让学生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政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并可以建立微信公众号,实现资源共享,与学生建立平等的交流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教学相长确保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形成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强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的时效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政治课堂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明确国家的发展走向和经济形势。政治教师通过坚持新发展理念,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引发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兴趣,增强政治教学的时效性,从而使政治教学具有针对性,加深学生对政治理论的理解与印象,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篇三: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内贸流通领域贯彻新时代发展理念的实践与建议

  依绍华【摘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引领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前行动力.内贸流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对引导生产、促进消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研究内贸流通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内贸流通落实新理念的意义和内涵基础上,分别论述了内贸流通与五大理念的关系,并对内贸流通实施新理念的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落实新理念的政策建议.【期刊名称】《上海商业》【年(卷),期】2017(000)011【总页数】9页(P4-12)【关键词】内贸流通;贯彻;新发展理念;实践;建议【作者】依绍华【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流通产业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一)内贸流通领域落实新理念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引领中国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思路,也是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综合国力大幅提升,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成为最具竞争实力的金砖国家之一。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和经济体量的增大,粗放型、

  扩张型的发展模式已难以适应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亟待向效益型、内涵型增长方式转变。在此过程中,需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并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当前,内贸流通领域正处于从粗放扩张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阶段,在诸多领域需要以实施五大发展理念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其原因如下:1.新常态下竞争导向和发展方向使产业内的微观经营主体产生了实践新型发展理念的自我动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条件。但随着宏观环境变化和流通领域竞争态势变化,过去的许多发展模式和增长思路已经无法持续,企业需要寻找能够满足消费者新型诉求的行为方向,并体现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2.践行新发展理念将会促进内贸流通行业整体提升,促进产业实现良性循环。流通产业贯彻新型发展理念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新理念的引领下,通过自我调整,实现优胜劣汰,使流通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式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要求的过程,继而使新理念在流通产业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强化和延伸。(二)内贸流通与新发展理念的关系1.内贸流通与创新理念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不断推进产业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创新产业体系和制度架构,对内贸流通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内贸流通贯彻创新理念涵盖以下内容,在流通业技术创新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手段,推动供应链整合、完善上下游信息传递渠道,提升流通设施规范化、标准化程度,提高配送技术水平,增强有效供给,引领产业升级;在流通产业组织创新方面,完善现代化流通平台与流通网络,鼓励流通企业并购重组,提升流通产业发挥自身职能的能力,为其他产业提供支撑并形成“大流通”网络。在制度层面,在界定政府自身权责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以优化市场环境、引导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新型流通制度体系。

  2.内贸流通与协调理念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重要内容。坚持协调发展,尤其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在内贸流通领域也非常重要。具体内容包括,破除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体制性障碍,加强城乡流通规划、流通政策、流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完善城乡流通网络,提升城市和农村之间产品双向流通的整合度,并注重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主体,为创新城乡双向流通模式提供条件。与此同时,不同区域间内贸流通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地理区位、市场化程度、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差异,东部地区发展程度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因此,应以传统流通业转型为契机,加强东中西部之间优势互补、相互协作,促进核心要素有效流动,将过去的“盲点”变为未来的“热点”,进而实现全国性流通网络的整体协调发展。3.内贸流通与绿色理念绿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追求美好生活双重目标的体现。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倡导体现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路径,既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也是减少污染排放和资源消耗,为全球生态环境维护和治理做出贡献的内在要求。在内贸流通领域,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推动商贸流通业自身的低碳化发展,通过加强流通业低碳经济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相应的行业绿色标准监管体系,引导全行业进行低碳技术创新与运用,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二是为构建绿色供应链和实现循环经济提供助力。流通企业作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实施绿色理念,将带动上下游整体形成绿色环保意识,促进绿色供应链的建立,形成包含产品采购、物流运输,商品销售和废弃物回收的循环经济体系,为推进绿色发展奠定基础。

  4.内贸流通与开放理念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内贸流通作为国内贸易的重要内容,以互利共赢为理念,加快内外贸融合发展,为打造更高层次的开放经济提供支撑。并在“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促进建设境外物流园区,推进国内交易市场国际化,完善商贸互联互通制度规则体系。与此同时,要积极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内外贸协调统一管理为引擎,打破属地化、分割化的管理体制,减少地方政府的直接行政干预或间接影响,为企业提供自由、开放的市场竞争空间,推进商品、资本、技术在全国范围内自由流通,提高流通效率,改善市场配置资源功能。5.内贸流通与共享理念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和保障。在内贸流通领域,通过丰富供给层次、优化市场结构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偏好人群的需求,也属于促进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范畴。当前,共享理念在内贸流通领域获得广泛发展,各类小微型、创业型企业蓬勃发展,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消费方式,丰富了消费体验,但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企业追求短期利益导致售后服务差,热衷于低价促销导致低水平过度竞争等。因此,一方面要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增强行业自律约束,使消费者能够放心消费、安全消费;另一方面创新商业模式,以互联网+为契机完善需求信息传导渠道,为流通企业实施共享理念提供发展助力,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多层次消费需求。2012年以来,内贸流通业快速发展,流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流通网络体系日益完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内贸流通业呈现信息化、网络化、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的新特征,“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模式日渐凸显,但仍存在不少与五大发展理念不相适应的地方,具体分析如下。(一)创新

  1.发展现状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到来,使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实现突破并得到应用发展,全面改变了生产和生活方式,也推动了流通产业的创新和变革。我国内贸流通业通过不断强化新技术应用,信息化、网络化、集约化发展进程持续加快,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1)技术创新应用进程加快,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科技在内贸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提升了整个行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改善了流通效率,提高了流通现代化水平。具体表现在:一是流通企业内部信息化程度提升,提高了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截至2016年底,60.0%的商贸企业应用了信息化系统,较2015年提高13.4个百分点,其中分别有50.4%、28.2%和25.9%的企业建有办公自动化(OA)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和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①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7年2月3日。。一些大型流通企业通过供应链管理系统(SCM),实现供销存、人财物的集成化统一管理,形成从需求预测到订货、送货、结算的快速反应体系,进入了商业自动化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管理系统集成阶段。二是提高经营场所信息化程度,提升消费便利度。大多数便利店、超市、百货店等安装了无线WIFI,二维码扫描、电子标签等智能设施,并广泛采用了第三方支付服务,提高了流通企业智能化服务水平。截至2016年末,全国开展在线销售的企业比例为45.3%,较2014年总体提高了20.6个百分点;开展在线采购的企业比例为45.6%,较2014年应用率提高了一倍;开展互联网营销推广活动的企业比例为38.7%,较2104年提高了14.5个百分点②出处同上。。(2)各类新型流通业态涌现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的快速成长,给传统流通企业带来巨大冲击的同

  时,也推动流通业态创新,实现商业模式重构,并创新流通方式,催生出新型流通模式和流通企业。具体表现在:一是电子商务向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内贸流通行业全域渗透,B2C、C2C、O2O等线上企业不断向线下延伸,与此同时,传统流通企业也由线下向线上转型,通过自建网站与第三方合作等方式扩展在线渠道,利用微信、App、微店等新技术平台,提供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各类服务,由单一向多渠道转变。二是多业态经营模式渐成趋势,创新出许多非标准类新业态,单一流通企业向综合服务商转变,新业态销售额在流通业销售额中所占比重快速增加,商业企业与餐饮、创意、休闲等业态进一步融合发展,衍生多元化业态,提供更多综合化服务。三是传统商业社区化、便利化、智能化趋势明显,新型便利店发展迅速,并不断创新服务,实体零售与各类便民服务日益结合,社区商业O2O成为内贸流通的新业态,线上线下融合的新型社区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共享经济、网红经济、新零售等概念也受到资本热炒。(3)现代智慧物流体系加快推进近年来,我国电商物流、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物联网等技术在物流领域中应用程度加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等智慧物流体系逐步完善,物流社会化、信息化、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为:一是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在太原、长春等22个城市开展共同配送试点,应用物联网、自动拣选、节能冷藏等先进技术,探索建立新型的配送服务体系。通过构建以物流分拨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点和配送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物流配送网络,提高“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效率。二是物流模式创新发展。将天津、石家庄、杭州、福州、贵阳等5个城市列为试点城市,探索城市配送车辆规范运营、配送站点建设等新模式,包括以物流园区为载体贯通城区内外的共同配送模式,以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的商户共同配送模式,以商贸连锁企业为载体的门店间共同配送模式,以社区便利店等服务设施为载体的“网订店取(送)”等末端共同配送模式等等。三是现代冷链物流发展迅速。

  鼓励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服务企业改造、新建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引导使用各种新型冷链物流装备与技术,推广全程温度监控设备,完善产地预冷、销地冷藏和保鲜运输、保鲜加工的流程管理和标准对接,逐步实现产地到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2.存在的不足(1)流通企业创新不足,盈利能力下滑大部分流通企业仍处于传统粗放式经营模式,主要依赖网点扩张和价格竞争,面对电商的猛烈冲击,流通企业盈利能力下滑,面临新的竞争困境。2016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商品零售额累计同比下降0.5%,其中有35家企业出现负增长;2016年百强连锁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速仅为3.5%,为有统计数据以来最低,其中34家百强企业出现负增长。对流通企业来说,如何能够适应技术和市场变化,进行业态和模式创新,推动企业向集约型转变,是塑造新的竞争力的关键点。(2)技术创新有待进一步提高一直以来,流通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其技术密集型特征日渐明显,而我国流通业在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推广应用都不够,而且在技术应用和创新方面,不同流通企业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既有传统手工作坊式的夫妻店、老字号,也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子商务企业。因此,在新的科技革命浪潮中,如何能够把握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无线射频、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推进其创新应用是未来流通业实施创新理念的关键所在。(3)企业集约化水平不高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技术创新推动一大批内贸流通企业快速成长起来,但是总体上看,流通产业总体上集中度较低,集约化水平不高,大部分流通企业仍处于散小弱阶段,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中,大多是零散的个体户,小商小贩是主体,缺乏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服务公司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

  通组织化程度较低。(二)协调1.发展现状当前,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京津冀协同战略深入推进,内贸流通区域协调发展也日渐优化,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流通业整体协调发展水平正在增强。(1)区域流通网络初步形成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内贸流通网络体系,商贸物流网络布局逐步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扩展,区域间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国已基本形成八条骨干流通大通道,建立国家级流通节点城市达37个,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66个,初步形成全国性流通网络。与此同时,区域市场一体化持续推进,区域间流通设施共建共享水平提升,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原、长江中游、成渝、关中-天水、滇黔桂、甘宁青、新疆、哈长等11个主要商业功能区为引擎,重点发展八大骨干市场集群(京津冀市场集群、长三角市场集群、东北市场集群、珠三角市场集群、中原市场集群、长江中游市场集群、成渝市场集群、陕甘宁市场集群),通过区域协同带动,进一步提升区域流通市场一体化水平。(2)城乡流通发展差距缩小以城乡统筹为出发点,加强城乡商业网络布局,加快农村地区商业网点建设,促进商务、供销、邮政等各方面资源整合,搭建了工业品和农资下乡村、农副产品和废旧物资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和的双向流通网络,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水平日渐提高。与此同时,以推动“电商下乡”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农村流通服务能力,建设县级电商服务中心、村级电商服务点和乡镇电商服务站,鼓励农产品通过网络进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为主的大型电商平台企业在农村设立电商服务站,满足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据农业部数据,2016年我国农产品网络零售

  交易额达2200亿元,较2015年增长46%,淘宝村1311个,农产品电商平台近4000家,农村地区快递网点覆盖率达到80%,全年收发快件总量逾80亿件,直接服务农产品外销达1000亿元以上,极大改善了农村流通环境。2.存在的不足(1)流通设施区域间发展水平存在差距虽然全国流通网络初步形成,但是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通网络密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流通网络设施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商业网点、物流节点、流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反应在商品流通速度上,东部商品流通远比中西部商品流通活跃,以2016年快递业务为例,东、中、西部地区快递业务量比重分别为80.9%、11.9%和7.2%,快递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1.1%、10.7%和8.2%,一定程度反映出东、中、西部地区流通设施与流通能力差距巨大。不仅如此,不同区域在发展中也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不同城市之间流通设施缺乏统筹协调,机场、码头、仓储设施、会展平台、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等流通设施缺乏共建共享,造成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在商品流通市场上,不同省份、市县之间、市市之间、县县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商品贸易障碍,阻碍了流通效率的提升。(2)流通设施城乡差距依然存在由于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内贸流通体系发展也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地区在流通设施、流通网络布局等方面相对落后,大型商业网点、物流设施等多集中在城市,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不足,难以满足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同时也使农产品难以顺畅进入市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各类农产品进入传统流通渠道的速度,造成旺季农产品滞销现象。因此,未来如何扩大流通节点和网络在农村的覆盖面,促进城乡之间要素有效流动,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内容。

  (三)绿色1.发展现状(1)绿色流通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内贸流通领域已基本建立绿色流通系统,以节约资源能源、降低消耗为核心,推广绿色采购、推行绿色包装和绿色物流,培育创建绿色商场、绿色市场和绿色供应链,出台优惠措施引导企业绿色生产,促进绿色消费,推动绿色循环发展。具体内容包括:一是打造绿色供应链。借助展会、实体店、网店及互联网平台优先采购节能低耗和易于资源综合利用的原材料、产品和服务,引导生产企业低碳化生产,限制和拒绝高耗能、高污染、过度包装产品,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开设绿色产品专柜、专区等多种形式,展示、推销、宣传有节能标识和获得低碳认证的节能减排产品,在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等方面产生积极效果。二是创建绿色流通企业。有关部门先后出台《超市节能规范》、《废弃物处理规范》、《绿色商场》等多项行业标准,推进绿色市场、绿色商场、绿色饭店建设,全国共培育绿色市场试点和示范单位4000多家,通过国家认证的绿色市场达552家;通过设定标准、国家认证的方式,创建一批集门店节能改造、节能产品销售、废弃物回收于一体的绿色商场。(2)节能减排卓有成效通过实施绿色产品和技术认证,开展流通领域节能状况调查,制订内贸流通领域节能节水和环保技术、产品、设备推广目录,引导流通企业做好建筑、照明、空调、电梯、冷藏等耗能关键领域的技术改造和能源管理,加强企业用水、用电等耗能管理,实现达标排放和低碳排放。结果表明,节能减排效果显著,批发零售和住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每万元产值能源消耗总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特别是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的能源消耗标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5年全国各行业平均为0.6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尽管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能源消耗较高,但

  也一直呈下降态势。(3)资源回收体系初步形成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新商品-二手商品-废弃商品”循环流通模式,促进商贸流通网络与逆向物流体系建立,形成商品废弃后,经消费端回到供应端的活动过程,涵盖废物回收、再制造再加工、报废处理等全过程。截至2016年底③中国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发展报告2017(摘要)》数据。,我国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数量约为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500多万人,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报废汽车、废旧纺织品、废玻璃、废电池十大类别的再生资源回收总量约为2.56亿吨,同比增长3.7%。2.存在的不足(1)追求经济效益导致绿色理念不足大部分流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润的压力,绿色环保理念意识不强,对于环保的技术投入和改造缺乏激励机制,缺乏对流通企业碳排放的考核计量方法,使企业的绿色行动参与意识不强。特别是由于大部分流通企业实力不强,仍采取传统的生产方式,如何引导其实行绿色低碳化改造,建立起更加正向的激励机制,将是未来流通低碳化发展的关键所在。(2)绿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当前,我国流通企业绿色低碳技术研发普遍投入不足,绿色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缺乏绿色循环的技术标准化不足,而且现有节能、环保、低碳技术在流通领域内推广度不高,使得流通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四)开放1.发展现状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断演变,一个更加开放、多元、均衡的全球新格局日渐形成。顺应对外开放经济新形势,我国流通国际产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国际物流园区、跨境电商等发展迅速,流通产业内外贸融合趋势持续发展。第一,商贸流通业开放度日渐提高,流通业外商投资企业数量逐年增多。批发和零售业中,外商投资企业数所占比例从2006年的4.2%增长至2015年的22.8%,2015年外商投资企业总额达到3084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达到1.2万亿美元,占全国的比例分别为6.8%和9.5%,批发和零售业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产业。第二,流通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通过新建、并购、参股、增资等方式建立海外分销中心、展示中心等实现海外投资,内贸流通业成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领域之一。2015年,批发零售业海外并购81起,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海外并购11起,两者合计占对外投资企业总数的比例达15.9%。从对外投资金额来看,批发和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投资净额)从2006年的111391万美元增长至2015年的1921785万美元,所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比例也从2006年的5.3%上升至13.2%,位居所有行业第四位,仅次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制造业。流通业作为服务业对外投资的重要领域,已由以贸易公司和单个零散零售企业海外开店为主逐步转向大规模流通企业海外直接投资阶段。第三,内外贸融合平台深入推进,跨境电商和国际物流园区等新型流通合作形式发展迅速。在“一带一路”战略引领和以上海自贸区为代表的自由贸易区推动下,内贸融合流通网络持续推进,一批与国际接轨的商品交易市场、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逐渐发展起来,同时以阿里、苏宁、京东为代表大型电商加大跨境业务投入力度,顺丰、韵达、圆通等快递公司也涉水跨境电商,跨境电商业态呈多样化发展态势,交易额迅速增长,2016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到6.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跨境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跨境网购用户规模超过4000万人。④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6年度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

  2.存在的不足(1)国内统一市场有待完善尽管我国一直致力于建设国内统一市场,但由于行政垄断、地区封锁仍普遍存在,区域市场受到分割,分销渠道行政边界阻断,产供销辐射半径被压缩,商品难以无障碍高效流动。而且由于各地区市场的产品检验检测标准体系不一致,企业跨区域连锁经营税收政策不统一,企业跨地区经营困难重重,导致市场化、横向性、有实力的商业企业稀缺。此外,由于缺乏区域间合作协调机制,使得人才、资金等要素无法在区域之间自由流转,弱化了市场资源配置效能,“大市场,大流通”市场体系始终难以形成。(2)流通产业国际化面临新挑战第一,外商投资企业进入自我调整和局部收缩。外商零售企业在华开店数量出现下滑,2016年七个主要外资零售企业新开店数合计72家,较上年减少21家,沃尔玛、大润发、家乐福等外资零售巨头新开店家数均少于2015年。第二,整体上内贸流通业对外开放水平仍然不高。亟需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商贸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落实第三方物流、物流配送中心、专业批发市场、仓储设施等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推进国内物流企业同国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第三,缺乏产业链整合能力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目前我国商贸流通领域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渠道,难以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竞争中。未来需要进一步推动我国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培育自主的品牌,建立自主渠道,掌控价格主导权和分销能力,获取国际供应链分工利益。(五)共享1.发展现状(1)基本流通服务供给持续增加近年来,内贸流通领域居民生活流通服务供给持续增加,为居民生活需求提供更加

  全面的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服务。一方面,加强了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力度,尤其是建立了公益性市场体系,将农产品市场建设纳入考核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供应保障机制,为居民提供更多公共福利。另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将商贸用地纳入到农村社区建设统一规划,强化城市商业零售设施建设,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商业设施的布局和业态配置,加大对社区菜市场、超市、便民菜店、平价商店、社区电商直通车等基本商业服务的扶持力度,培育商业业态多样性,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2)新兴领域消费供给快速增长随着居民消费进入升级阶段,内贸流通领域加大对新兴消费的供给力度,政府部门出台多项政策,积极培育文化、旅游、信息、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热点,同时出台一系列保障措施,改善居民消费环境,包括规范市场消费秩序,强化市场产品质量监管,加强消费者信息安全保护,打击消费者侵权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使消费者安心消费,极大推动了新兴领域消费需求的增长。据统计,2016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3.9万亿元,较上年增长22%;全国居民旅游消费4.66万亿元,其中国内旅游总收入为3.9万亿元,增长12.5。2.存在的不足(1)有效供给不足导致多样化需求尚未满足随着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居民消费由大众化向多样化、个性化转变,消费需求进入升级阶段,从以吃住行为主的生存型向服务消费为主的发展型转变,更加关注消费的品质和文化内涵,关注健康、时尚、环保的可持续消费理念,注重有更好的质量、更安全舒适的消费环境,而现有的商业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一方面是千店一面、同质化程度较高的商业企业大量存在,以过度价格竞争为手段,导致商品质量和服务难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现有商业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创新不足,新业态成长尚需时间,比如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商业网点或因

  地价上涨导致租金过高而被改造,商业网点布局、多业态网点数量供给不足,难以为居民提供便利、高效的商业服务。尤其在新兴服务领域供给不足,无法满足差异化、个性化需求。(2)小微企业成长不足对居民需求来说,其生活需求的满足很多时候依赖的不仅仅是大的流通企业,而在于许多小微流通企业。这些多样性的小微流通企业对于满足居民需求,实现共享目标至关重要。现实中,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因素,以及整体经济环境的因素,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成本高等发展困境。因此,未来如何培育和支持小微流通企业的发展,也是实现内贸流通共享目标的重要路径。(3)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发展不足虽然商业供给持续增长,但是仍难以满足消费需求。尤其是在一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商贸流通服务业财政投入力度不足。例如,城市和农村的基层商业服务设施数量较少、质量层次较低,我国社区商业网点面积仅占社区总建筑面积的7%,而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在15%以上;另外,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不足使农产品市场出现流通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因此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对内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内贸流通的公益性职能,更好第满足基本民生需求,体现内贸流通“共享”目标。(一)落实创新发展理念,提高流通产业运行效率第一,积极培育适宜科技创新的制度环境,通过健全流通法律体系,推动流通产业有序竞争,引导流通企业适当兼并,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技术优势的流通企业;第二,加快制定流通信息技术的规范和标准,推广信息系统在流通企业中的应用,促进流通领域信息传递及信息处理效率提升,打造“智慧物流”和“智慧零售”,推动流通产业、智能化发展,为流通企业全球化经营、实现规模效益提供技术支撑。第三,加强科技情报和商业情报的搜集,密切关注国外流通产业新动向,

  制定合理的流通产业政策,支持创新流通模式,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此外,要加快推动国民信用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商业环境,大力发展消费金融和供应链金融,以促进金融与物流和贸易的结合,从而推动流通产业模式的变革。(二)落实协调发展理念,推动流通产业协调发展第一,加大对农村和西部落后地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物流体系和信息体系的一体化建设,扩大交通路网和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改善流通基础设施环境;第二,提升城乡产品双向流通整合度,支持大型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设立多层次商业网点,进一步实施“电商下乡”、“快递下乡”战略,升级农村商贸流通产业,同时注重培育农业合作组织、农村连锁超市等农村流通主体,为创新城乡双向流通模式提供支撑;第三,以“一带一路”为契机,促进区域间合作,加强东中西部之间优势互补与相互协作,继续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建设,完善全国性农产品市场体系,促进农村流通经济持续增长;第四,全面实施农超对接,包括对“超市加农协”、“超市加农业基地”、“超市加农业企业”以及“超市加展会”的充分结合,对接农副土特产品与大型超市,实现城乡商贸“利农、惠民”的目的。(三)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促进流通产业节能环保第一,指导制定绿色流通产业标准和评价指标体系,健全流通产业节能环保法律体系,完善绿色商品采购、商品包装、废弃物处理等流通活动过程的相关法规条例,从制度层面确立绿色发展的方向;第二,完善绿色补贴和税收政策,可以设定碳排放标准,推动建立排污收费制度,对于排放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制裁,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开发节能产品,通过技术改进来节约资源,降低能耗;第三,加强舆论引导和监督,一方面引导企业减少过度包装,注重废弃物的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倡导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的绿色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杜绝铺张浪费。

  (四)落实开放发展理念,推动流通产业“走出去”第一,在推进国内统一市场方面,可以考虑将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等部门部分职能合并,建立统一协调的大流通管理体系,加强宏观管理职能,进一步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打破区域分割界限;第二,优化法律、商业环境,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体系,在财政、税收、外汇、信贷等方面对流通企业境外投资提供全方位服务,提高服务保障能力;第三,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建设,拓展与周边国家、地区进行贸易的范围,与国外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建立政府间商贸流通协调机制,鼓励企业通过设立或并购研发机构,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国际知名品牌,增强流通企业在国外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五)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促进全民共享流通产业红利从政府层面看,第一,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建立更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第二,要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丰富供给层次,让不同收入阶层、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消费偏好人群都能买到自己满意的产品;第三,要优化农村商业环境,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引导更多农村闲置人口进入流通产业的“蓄水池”;第四,要合理设计税收制度,要积极推动营业税向增值税转变,减少流通环节的税赋负担。就企业而言,第一,要丰富供给层次,让不同社会群体都可以消费满足自身需求的商品;第二,要增加农村地区和西部贫困地区的商业网点建设,增加产品供给;第三,要加强信息平台建设,促进流通企业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增加社会福利。

  【相关文献】

  [1]丁俊发.流通创新驱动的十大对策[J].中国流通经济,2013,27(2):12-15.[2]贺爱忠,杜静,唐宇.“两型”试验区流通业绿色发展状况与提升对策探讨[J].北京工商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2):20-26.[3]李冠艺,徐从才.互联网时代的流通组织创新——基于演进趋势、结构优化和效率边界视角[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6(1):5-11.[4]欧阳泉.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流通业发展路径选择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3):16-20.[5]芮明杰,刘明宇,陈扬.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问题、原因与战略思路[J].财经论丛,2013(6):89-94.[6]宋则.“十三五”时期寻求商贸流通业创新发展新突破[J].中国流通经济,2016(1):10-16.[7]徐匡迪.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绿色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7):4-8.[8]叶宏庆,魏冬冬,姚博.共享型流通市场成长之供需成因的经济学解读[J].统计与决策,2015(24).[9]胡雅蓓,张为付..基于供给、流通与需求的文化消费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8).[10]任保平,王辛欣.商贸流通业地区发展差距评价[J].社会科学研究,2011(2).

  

  

篇四: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ResearchontheNewDevelopmentPhilosophy

  作者:王娜[1]作者机构:[1]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出版物刊名:经济研究参考页码:18-32页年卷期:2019年第10期主题词:新发展理念;多重解读;现代化经济体系

  摘要:201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上升到理论高度。2018年,学者从新发展理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中主要内容的重要意义、新发展理念内在逻辑的多种解读、新发展理念下如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发展理念的历史演进等视角对新发展理念进行深入研究,并继续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分别进行了深入探讨。学者的研究显示新发展理念的理论厚度不断深化、现实指向更加鲜明、五个方面有机统一等特点;但对新发展理念五个方面的具体研究、新发展理念如何与各领域结合的研究、对新发展理念的国际比较研究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篇五: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黨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

  不少难题。发展不平衡问题和一些领域的发展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结构性供求失衡,新产业和新动能成长还不够快。生态环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破解发展难题,贯彻新发展理念。现就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仅供参考。

  导入新课:改革开放40几年来,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综合探究:什么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讲授新课:(一)、坚持新发展理念

  1、是什么—内容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2、为什么—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3、怎么样—做法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实体经济是金融的根基,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是需求结构升级,但供给体系没跟上,供需出现结构性失衡,导致实体经济循环不畅,金融要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在修复国内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作用;传统金融业的“上规模,拼数量”的外延式扩张老路已走到尽头,要转向内涵式发展;同时树立质量优先、效率至上的理念,供给侧要更加注重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创造价值,靠竞争力吃饭。

  综合探究: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指出金融业该怎样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讲解:

  1、是什么—定义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2、为什么—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3、怎么样—做法链接高考1.(2019全国Ⅲ卷,1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具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区”的特点。从产业结构看,港澳地区以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为主,广东九个城市以生产制造为主。关于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重大意义,下列判断中不恰当的是(A)A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中国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B.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D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2.(2018全国Ⅲ卷,14)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提出,实行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并行,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三权分置”改革对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影响路径是(C)①实现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②促进土地经营权合理流转③提高农业生产率④明晰土地产权关系A.①→②→④→③B.③→④→②→①C.④→②→①→③D.④→①→②→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篇六: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体会感悟发言

  统筹谋划,以道“驭势”。“察势者明,趋势者智。”发展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用好新发展理念这根“指挥棒”。危与机的辩证法告诉我们,化危为机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转化的快与慢、好与坏完全取决于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正视危,不惧危,就可转危为机;畏惧危,回避危,就会错失有利之势。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经济,必须更加坚持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新时代抓发展的本领,在攻坚克难中发现新问题、研究新情况、拿出新举措,在揭榜挂帅中“破题解扣”,在创新创造中“弯道超车”。

  辩证认识,以时“明道”。“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用新发展理念wz头脑,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在时间与空间的审视中,在历史与现实的比照中,认识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使之变成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及时调整、纠正和摒弃不适应不符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行为和做法,做到相机抉择、定向发力、统筹解难,切实把干部群众引导到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上来。

  挂帅出征,以势“优术”。新发展理念是路线图、指挥棒。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领导干部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

  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政治能力、战略眼光、领导方法。

  优化领导班子结构,既综合考虑善于驾驭全局的复合型干部,又重点突出较高知识层次和专业素养的专家型人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把工作效果与评先奖优、提拔重用、责任追究等挂钩起来,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实践。

  

  

篇七: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如何理解这部分内容,怎么把握它的重点?今天的解读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化,更为突出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要把“坚持质量

  带来制造业与贸易的周期性复苏;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贸易

  保护主义抬头,发达经济体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风险,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威胁程度很大。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企业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就必须认清形势,应对双重压力,顺应世界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提高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领域的全方位变革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演进的动态进程。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讲,实现现代化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概括地讲,这个体系应该是我们国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谋求和打造的“质量

  努力。(一)创新动力体系如何创新动力体系?报告明确的指

  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改革形成现代动力体系。再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三大变革”是报告的亮点和新提法,其中“质量变革”,意味着不但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还要让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段话不仅明确了创新动力体系的目标路径,而且指明了创新动力体系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内涵。“坚持质量

  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社会环境和税收政策;后者取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金融

  市场发育状况、技术引进和技术研发与转化的水平。把这些原理搞清楚了,创新动力体系的努力方向就清晰了。

  (二)完善产业体系按照经济学原理和分类,我们将产业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通俗地讲,如果三次产业都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或者标准,也就是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那么这个现代化的水平或者标准该如何掌握呢?前面我们强调过,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体到产业体系上,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现代农业在

  产业与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协作性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不足、人才缺乏等。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要用系统思维,单兵突进很难奏效,需要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制订精准的政策引导和促进。

  (三)优化经济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我们将现代经济制度分为现代产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一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宏观调控有度”,这是一个新提法,值得我们研究。作为国家级新区,获批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探索。从管理体制上看,我们是新区管统筹、功能区管开发、镇街管保障的管理模式,这样会有效地明确各方的职责,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

  从运行机制上看,我们鼓励和支持功能区自主决策、自主开发、自主创新;

  在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我们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形成了以实体经济为基础的、突出海洋特色的多个产业集群,

  

  奠定了区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激活微观市场主体,我们启动国企改革,对国企分类分级管理,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同时,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机会,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政策,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我们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方法和机制,聚集人才、资金和其他要素,综合运用PPP等手段,发展经济、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得益于我们采用了适应新区发展阶段的管理体制,得益于我们制定并落实了符合市场经济取向的系列产业政策,得益于我们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了管理科学、服务到位,因而赢得了建区以来连续多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发展。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刚才介绍了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是创新动力体系、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从理论上对目标任务的描述和概括。落脚到实践中,就是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就是培育新动能、注重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完善产权市场和要素市场。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基础性工作,其中,培育新动能、完善产权和要素市场作为支柱都很好理解,只是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些不好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识这个问题,现代产业体系终归要落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在空间或区域上追求和注重发展(布局)的

  

  平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础性环节,这和发展目标里的产业体系也是相对应的。

  (一)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改革来保驾护航。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线。这就要求我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落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上。具体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效果:一是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既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

  二是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既要重塑和发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也要培育若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三是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激励创新创业”集中发力,关键就在于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新型工人阶层。

  (二)以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为重点,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发展的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城

  

  乡发展方面,主要是“三农”问题;二是在区域发展方面,主要是东西差别,也在一定程度上

  存在南北差异。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九大做出了重大部署:一是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这些措施都是指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我们要重点加以研究落实。如果城乡、区域和一些地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不好,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就会特别突出,严重制约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体现在陆海发展、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等方面。应对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我们坚持以发展海洋经济为主题,外引内育各类市场主体,全力构建有利于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打造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载体平台,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基因科技产业园、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等10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成启用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

  

  心“两港一中心”,推动海洋经济迅速崛起;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洋特色,实施“园区引领”

  战略,设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大功能区,走市场化高效开发模式,现在看项目建设你追我赶、多点开花,形成了“616“产业体系;

  在全省率先启动“特色和产业小镇”建设,三年来,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改造街区240万平方米,实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190个,建成特色街28条、工贸园区20个、农业生态园300多个,成为产城融合发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的新范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强力引导要素集聚,更多地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不断地补齐短板,增长方式不断改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不断形成,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

  (三)以明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为切入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要素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十九大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入手,提出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体制决定机制,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

  

  能形成朝气蓬勃的经济发展机制,一切调控的经济政策才能顺畅地传递到市场。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市场秩序不规范、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两种现象并存、市场竞争不充分等,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产权制度不清晰和要素市场发育不足有关。这些问题解决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建构到位并健康发展。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可谓站位高远,气势宏大,但是目标任务总是要落地的,下面就是指导我们如何建设的内容了,我们一起梳理梳理这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多达200多种,“大”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要变成强国。怎么办?现在正好赶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浪潮,能否弯道超车跨越发展,要看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程度。新区已经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如,变企业自我管理服务为政府和市场相向发力,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服务“三位一体”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组建成立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产业联盟,让这些企业合作发展、

  

  创新发展、抱团发展,尽快做实做强做大;为振兴有宏大发展前景的实业,走品牌化、国际化发展的

  道路,启动培育工业明星企业“511”工程,已有澳柯玛、双星等5家企业入选全省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

  此外,还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工业4.0”推动联盟,率先建设全国“工业4.0”产业提升示范区。这些努力都是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区展开,符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发展取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落实。

  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里所说的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不仅是指工业,还包含制造、加工、创新和服务等内容。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新动能。

  从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寻找新动能,是未来新区变大变强的新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提出的“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目标很好,并且打造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样板——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汗水经济”变成了“智慧经济”。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仅仅是新经济在港口产业实现突破的一个缩影,假以时日,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会进一步显示我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动能的成果。

  

  3.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为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对新区来说,三年来区财政资金对基础设施的总投资达300多亿元,新增配套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内地新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级市。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如青连铁路、青岛西站、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等相继开工,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50多条、400多公里,公交线路由61条增至158条,这些硬件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投资入住和百姓的便利生活。但是,2127平方公里的新区陆域面积,需要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任务还很艰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这些内容在我们新区都多有涉及,也是下一步的建设重点。

  4.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最终目的是存量和增量并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任务,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产业能级。

  5.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几年新区简政放权,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业

  

  成本,使新的企业、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从数量上看,我区的市场主体增长到了二十多万户,但也存在不平衡和短板,比如,民营企业的发展,还存在产业传统、创新不足、层次不高、规模较小等问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在智能制造、蓝色经济、高端服务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发展。

  6.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的劳动者大军不能再是低层次的产业工人,现在,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数量简直不得了。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大军都变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对经济增长实现质量

  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以新区企业为例,被誉为青岛科技创新企业“新五朵金花”之一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生物研究,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进国际领先的研发团队,以褐藻为原料开发了明月牌系列海洋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品、海洋化妆品、海洋医药与医用材料等领域,产品销往美国、德国、西班牙等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主线、以自身资源为发力点的特色海洋发展道路。49年专注于海藻特色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让明月海藻集团无论从科技研发,还是从产业规模上,都站到了海洋生物行业的战略先行者、行业领导者,以及标准制定者的的位置上。现在,集团海藻酸盐产能全球

  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一个地区企业创新的能力强不强,与所在区域的管理体制、创新意识和氛围以及创新的奖励扶持政策等密切相关。新区获批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制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动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全要素集聚的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了可喜成果。培育了高新技术企业286家,国家级创新企业载体11家,市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20家,其中国家级197家。

  4.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前,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现在则是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创新才能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

  在这方面我们的意识和探索比较超前,经过努力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区,组建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院和巡回法庭,为我区社会各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保障。

  5.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要

  

  任务,最终都落在人才上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没有人才的支撑新区就没有潜力,就没有活力。为满足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的需要,我们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展壮大人才队伍。我们的工作力度很大,多种手段并用,组建成立了新区招才中心,在美德等欧美国家设立引智工作站,整合国家级引智示范区、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政策,实施吸引人才的户籍制度,目前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5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34人、“泰山学者”50人,人才总量达43万人。我们还加大了引进高等教育学府的工作力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大学、海洋大学、哈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落户。这些努力换来的初步成果是,我们新区初步具备了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和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尖端团队,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按照新区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我区还要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总量将增至70万人。2020年,驻区高校将增至20所左右、在校生达到30万人左右,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建立功能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合作机制,构建

  

  人才支撑体系,以战略眼光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市场机制用好人才、良好环境留住人才。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要特别注意“振兴”两个字,这个提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亮点。“振兴”是全面、系统地振兴,必须理解到位。

  1.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党代会以一贯之强调的重点。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的重点。

  2.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们强调农业现代化,现在提出农村现代化,由“农业现代化”转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央对新时代乡村发展在国家现代化中地位表述的重要创新。

  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比农业现代化内涵更加深厚宽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是什么?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上这些方面都要达标。这是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标准。

  3.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

  

  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报告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

  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方面,现代农业示范区作出了很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创新组织形式,强化服务支撑,这对保护和发挥农民财产权的作用、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报告精神和新区实际进一步抓好谋划推进。

  6.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过去十多年来特别是过去五年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三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也能够创造很多就业机会、发展机会和财富增长的机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非常丰富。从新区的实践看,多年来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创新实践。比如组建农业产业发展联盟,培植现代农业新业态,完善农业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和庄园经济培育机制;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培养行动,打造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还有2家园区入围农业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所有这些,都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

  

  引的发展方向一致。(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我们过去把城镇化单列出来

  或者把城镇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而十九大则是把城镇化作为一个区域问题纳入这个部分,在结构上稍微做了一个调整。

  1.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不平衡和不充分在区域发展上反映比较突出,也是中国结构性矛盾较集中的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一个长期发展战略,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加系统化。在表述上也有新变化,过去是讲“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现在在顺序上作出了调整——老少边穷、西部、东北、中部、东部,重心更偏向于老少边穷、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的顺序靠后,因为它们发展相对比较好一些。

  2.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去这个部分也是放在城镇化部分,现在放在区域发展部分,因为城市发展也是一个区域问题。

  3.三大区域发展的重点,即: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过去,区域发展“三大战略”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由于“一带一路”是一个跨国倡议,所以十九大在国内区域发展

  

  部分补充了“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的内容,这使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又一次变得比较突出。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矛盾在区域上的一个反映。三大区域的发展重点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

  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4.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关于这一点要强调下,我们青岛西海岸新区是

  2.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们在去年搞了区属国有企业分类分级改革,按“以功能分类、以存量定级、以增量升级”的思路,类别上划分为竞争类、开发类和公益类三类进行考核,等级上按现有规模、效益和贡献度划分为三级九档,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分类分级管理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激励约束机制,每年根据企业发展升级晋档,与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等挂钩,以此激发区属企业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引导推动企业争先进位、提升能级、做大做强。

  3.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这两句话是很有新意的,明确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垄断、简政放权。我们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实施政务服务改革,组建行政服务局,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网上办的不用跑、现场办的跑一次、限时办的我来跑”。率

  

  先取消社会投资类项目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建成全国县区级层面首个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这些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了服务的档次和效能。

  4.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5.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现代财政制度提出了基本要求;

  十九大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财权事权对应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个部分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空间。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要想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形成我国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1.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让世界吃“定心丸”,我们对国际社会做了一个进一步的承诺。

  

  2.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是一个新的说法。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要建设贸易强国而不单是贸易大国,这又是一个高目标。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是我们对全球化的追求,也是对全球化的重要支持。

  4.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一个全新的说法。这是一个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新区关注。

  5.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区责无旁贷地要发挥“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的优势,广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此,我们一定要建好用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持续扩大论坛的国际影响力;

  还要进一步实施“以港兴区”战略,提高港口管理服务机构工作水平,推进前湾港区与董家口港区联动发展,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港;

  

  还要统筹抓好项目建设,建立大项目推进新机制,吸引更多的百亿级大项目、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档次。此外,还要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

  从经济板块这个角度学习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感受到了报告的博大精深。报告里的新观念、新目标、新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指导意义。这部分报告,从宏观上对经济工作所作出的战略安排部署,与我们每个区域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习和解读这个报告,让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憧憬和力量。

  

  

  

篇八: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

  贯彻新开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专题“贯彻新开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经济建设的总纲领。如何理解这局部内容,怎么把握它的重点?今天的解读就围绕这个主题展开,主要包括四个局部: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背景;

  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

  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

  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点任务。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时代背景〔一〕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战略目

  标1.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的经济开展进入新常态,已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这一方面

  是多年改革开放经济开展的现实成果,另一方面更是党的政策多年引导的成功实践。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开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到这次党代会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开展阶段”。这些重大变化,更为突出地要求经济社会开展各方面要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如果不重视经济开展质量、不提升质量,就无法应对和解决新常态下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多年形成的对外贸易优势就有可能慢慢丧失,国际经济竞争力也有可能会迅速下降。

  2.转变开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开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在这一时期,经济运行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风险尚未根本消除,产品和效劳质量短板仍然突出,新增长动力还不够强大,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开展方式、依靠工业产能增量扩能形成的经济结构、依靠资源和生产要素大规模高强度投入形成的增长动力,难以适应高质量开展阶段的新要求。这种时代背景下,传统追求速度和规模为重点的经济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开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必须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3.应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加快培育全球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经济面临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一方面,欧美兴旺国家的“再工业化”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快工业化”,带来制造业与贸易的周期性复苏;另一方面,世界经济中的深层次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兴旺经济体经济政策特别是货币政策存在不确定风险,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威胁程度很大。在这种环境下,中国企业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就必须认清形势,应对双重压力,顺应世界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的大趋势,提高中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二〕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涉及社会生活各个层面和领域的全方位变革过程,是经济和社会开展演进的动态进程。对于中国这样的农业大国来讲,实现现代化一直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截止到目前还没有权威的定义。概括地讲,这个体系应该是我们国家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要谋求和打造的“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经济体系。从其构成要素来分析,主要包含三个局部:一是动力体系;二是产业体系;三是经济体制。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目标任务与构成要素相对应,概括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是要围绕创新动力体系、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体制集中发力、坚持不懈地长期努力。

  〔一〕创新动力体系如何创新动力体系?报告明确的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改革形成现代动力体系。再进一步指出,要推动经济开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这“三大变革”是报告的亮点和新提法,其中“质量变革”,意味着不但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还要让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

  这段话不仅明确了创新动力体系的目标路径,而且指明了创新动力体系的工作重点和具体内涵。“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是根本原那么,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大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化,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而形成现代动力体系的最终结果,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换句说,现代动力体系的形成,最终是要让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奉献者。

  在这里我们必须弄清楚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全要素生产率是一个余额的概念,指的是扣除各类要素投入的奉献后,所不能解释的产出,它根本能够反映出各类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路径,主要有两个,一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前者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策环境、市场化程度、产业结构、社会环境和税收政策;后者取决于该国家或地区的根底设施、劳动力素质、金融市场发育状况、技术引进

  和技术研发与转化的水平。把这些原理搞清楚了,创新动力体系的努力方向就清晰了。

  〔二〕完善产业体系按照经济学原理和分类,我们将产业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通俗地讲,如果三次产业都到达了现代化的水平或者标准,也就是实现了现代产业体系。那么这个现代化的水平或者标准该如何掌握呢?前面我们强调过,现代化是一个过程,是不断开展变化的,具体到产业体系上,现代产业体系就是农业根底地位不断得到稳固,现代农业在第一产业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装备制造业规模不断壮大,并逐步成为第二产业的主体;高新技术产业的先导作用显著,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奉献越来越大;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明显提升,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第三产业迅速开展,现代效劳业逐步成为新的增长点;三次产业比例合理,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总之,现代产业体系最根本的特征是质量效益都比拟高,技术进步率也比拟高。反观我们的产业体系,目前看,还存在着许多问题,比方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强、区域内产业与产业的关联度不高、协作性不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能力缺乏、人才缺乏等。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开展的产业体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也要用系统思维,单兵突进很难奏效,需要在正确的理论引导下,制订精准的政策引导和促进。

  〔三〕优化经济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我们将现代经济制度分为现代产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开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构建一个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宏观调控有度”,这是一个新提法,值得我们研究。作为国家级新区,获批以来,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探索。从管理体制上看,我们是新区管统筹、功能区管开发、镇街管保障的管理模式,这样会有效地明确各方的职责,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从运行机制上看,我们鼓励和支持功能区自主决策、自主开发、自主创新;在引导和培育市场主体方面,我们坚持外引和内育并重,形成了以实体经济为根底的、突出海洋特色的多个产业集群,奠定了区域开展的核心竞争力。为激活微观市场主体,我们启动国企改革,对国企分类分级管理,增强企业开展的内在活力。同时,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时机,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开展促进政策,一批实力强劲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为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我们更多地运用市场的方法和机制,聚集人才、资金和其他要素,综合运用PPP等手段,开展经济、投资建设根底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这一切,得益于我们采用了适应新区开展阶段的管理体制,得益于我们制定并落实了符合市场经济取向的系列产业政策,得益于我们较好地处理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做到了管理科学、效劳到位,因而赢得了建区以来连续多年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开展。

  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刚刚介绍了建设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任务是创新动力体系、完善产业体系、优化经济体制。实际上是从理论上对目标任务的描述和概括。落脚到实践中,就是要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这三大支柱就是培育新动能、注重开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完善产权市场和要素市场。这些都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根底性工作,其中,培育新动能、完善产权和要素市场作为支柱都很好理解,只是开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有些不好理解,我们可以这样认识

  这个问题,现代产业体系终归要落脚在一个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在空间或区域上追求和注重开展〔布局〕的平衡,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根底性环节,这和开展目标里的产业体系也是相对应的。

  〔一〕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改革来保驾护航。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和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现阶段全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和工作主线。这就要求我们,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落在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部门的供给体系质量上。具体要在三个方面取得效果:一是围绕“建设制造强国”谋篇布局,既要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要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给链、人力资本效劳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增长点,形成和壮大新动能;二是围绕“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攻关克难,既要重塑和开展具有国际标准和国际竞争力的传统产业和现代效劳业,也要培育假设干世界级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三是围绕“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来鼓励创新创业”集中发力,关键就在于全面培育具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新型工人阶层。

  〔二〕以解决“不平衡”和“不充分”为重点,提高开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增强开展的协调性才能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我国开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达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城乡开展方面,主要是“三农”问题;二是在区域开展方面,主要是东西差异,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南北差异。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九大做出了重大部署:一是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开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二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开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开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开展新机制。

  这些措施都是指向解决开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我们要重点加以研究落实。如果城乡、区域和一些地区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解决不好,开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就会特别突出,严重制约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

  新区在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不平衡不充分,主要表达在陆海开展、区域开展、城乡开展等方面。应对这些不平衡、不充分,我们坚持以开展海洋经济为主题,外引内育各类市场主体,全力构建有利于海洋经济开展的政策环境,打造促进海洋经济开展的载体平台,规划建设海洋生物基因科技产业园、海西湾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基地等10大特色海洋产业园区,建成启用国际海洋人才港、国际海洋信息港、国际海洋产权交易中心“两港一中心”,推动海洋经济迅速崛起;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海洋特色,实施“园区引领”战略,设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区等大功能区,走市场化高效开发模式,现在看工程建设你追我赶、多点开花,形成了“616“产业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特色和产业小镇”建设,三年来,全社会投资200多亿元,改造街区240万平方米,实施根底设施配套工程190个,建成特色街28条、工贸园区20个、农业生态园300多个,成为产城融合开展的新平台、新型城镇化的新范例。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强力引导要素集聚,更多地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来解决开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并不断地补齐短板,增长方式不断改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增长动力不断形成,努力和成效有目共睹。

  〔三〕以明晰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为切入点,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要素市场在市场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十九大从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入手,提出建立现

  代化经济体系,进行“产权有效鼓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响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的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开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必然。

  体制决定机制,唯有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形成朝气蓬勃的经济开展机制,一切调控的经济政策才能顺畅地传递到市场。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市场秩序不标准、要素闲置和大量有效需求得不到满足两种现象并存、市场竞争不充分等,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产权制度不清晰和要素市场发育缺乏有关。这些问题解决了,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建构到位并健康开展。

  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任务十九大报告“贯彻新开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未来五年经济开展的战略部署,其战略目标、战略任务、战略重点层层展开、层层推进,可谓站位高远,气势宏大,但是目标任务总是要落地的,下面就是指导我们如何建设的内容了,我们一起梳理梳理这六方面的重点任务。

  〔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开展先进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很多产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多达200多种,“大”没有问题,但是我们现在要变成强国。怎么办?现在正好赶上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浪潮,能否弯道超车跨越开展,要看制造业供给侧改革的深化程度。新区已经有了一些好的思路和做法,如,变企业自我管理效劳为政府和市场相向发力,创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属地效劳“三位一体”的实体经济开展模式,组建成立船舶海工、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产业联盟,让这些企业合作开展、创新开展、抱团开展,尽快做实做强做大;为振兴有宏大开展前景的实业,走品牌化、国际化开展的道路,启动培育工业明星企业“511”工程,已有澳柯玛、双星等5家

  企业入选全省百年品牌企业培育工程;此外,还发起成立了国内首家“工业4.0”推动联盟,率先建设全国“工业4.0”产业提升示范区。这些努力都是围绕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区展开,符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开展取向,必须坚持不懈地推进和落实。

  2.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开展现代效劳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这里所说的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不仅是指工业,还包含制造、加工、创新和效劳等内容。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形成新动能。

  从新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寻找新动能,是未来新区变大变强的新增长点。在这方面,我们提出的“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目标很好,并且打造了非常有代表性的样板——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汗水经济”变成了“智慧经济”。前湾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仅仅是新经济在港口产业实现突破的一个缩影,假以时日,我们在全省率先启动的“新旧动能转换十大工程”,会进一步显示我们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形成新动能的成果。

  3.继续加强根底设施建设。根底设施是强国的重要根底。中国的许多根底设施建设已经到达了世界先进水平,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为开展中国家怎么开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对新区来说,三年来区财政资金对根底设施的总投资达300多亿元,新增配套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相当于在内地新建了一个中等规模的县级市。重大交通根底设施如青连铁路、青岛西站、地铁1号线和13号线等相继开工,新建改建城乡道路150多条、400多公里,公交线路由61条增至158条,这些硬件环境的改善,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的投资入住和百姓的便

  利生活。但是,2127平方公里的新区陆域面积,需要完善的根底设施配套任务还很艰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根底设施网络建设,这些内容在我们新区都多有涉及,也是下一步的建设重点。

  4.坚持“三去一降一补”。“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的最终目的是存量和增量并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这就要求我们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任务,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产业能级。

  5.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几年新区简政放权,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业本钱,使新的企业、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从数量上看,我区的市场主体增长到了二十多万户,但也存在不平衡和短板,比方,民营企业的开展,还存在产业传统、创新缺乏、层次不高、规模较小等问题。我们要以问题为导向,按照群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扶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在智能制造、蓝色经济、高端效劳等高精尖产业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开展。

  6.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的劳动者大军不能再是低层次的产业工人,现在,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数量简直不得了。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大军都变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对经济增长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对创新驱动,都是非常重要的奉献。

  2.加强应用根底研究。应用技术最终要为我们所用,要产生经济效益。所以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应用根底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

  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以新区企业为例,被誉为青岛科技创新企业“新五朵金花”之一的青岛明月海藻集团,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生物研究,建立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引进国际领先的研发团队,以褐藻为原料开发了明月牌系列海洋产品,广泛应用于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物农用品、海洋化装品、海洋医药与医用材料等领域,产品销往美国、德国、西班牙等五大洲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了一条以创新为主线、以自身资源为发力点的特色海洋开展道路。49年专注于海藻特色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让明月海藻集团无论从科技研发,还是从产业规模上,都站到了海洋生物行业的战略先行者、行业领导者,以及标准制定者的的位置上。现在,集团海藻酸盐产能全球第一,国内、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到达33%、25%以上,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生物制品行业内公认的“第一品牌”。这就是常年坚持应用根底技术研究的硕果。

  3.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战略科技方面,我们要站在前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有一点不能忽略的是,一个地区企业创新的能力强不强,与所在区域的管理体制、创新意识和气氛以及创新的奖励扶持政策等密切相关。新区获批以来,我们充分认识到创新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的战略支撑地位,坚持以创新引领开展,制发《青岛西海岸新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驱开工程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2年〕》,聚焦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全要素集聚的创新平台体系,不断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取得了可喜成果。培育了高新技术企业286家,国家级创新企业载体11家,市级以上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520家,其中国家级197家。

  4.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前,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现在那么是主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创新才能具有强大的根底和强大的动力。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

  在这方面我们的意识和探索比拟超前,经过努力新区已经成为国家级知识产权建设示范区,组建了全省首家知识产权仲裁院和巡回法庭,为我区社会各界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保障。

  5.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要任务,最终都落在人才上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没有人才的支撑新区就没有潜力,就没有活力。为满足跨越开展、创新开展的需要,我们采取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壮大人才队伍。我们的工作力度很大,多种手段并用,组建成立了新区招才中心,在美德等欧美国家设立引智工作站,整合国家级引智示范区、省级人才改革试验区政策,实施吸引人才的户籍制度,目前累计引进两院院士35人、国家“千人方案”专家34人、“泰山学者”50人,人才总量达43万人。我们还加大了引进高等教育学府的工作力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科院大学、海洋大学、哈工程大学等知名高校纷纷落户。这些努力换来的初步成果是,我们新区初步具备了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人才队伍和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尖端团队,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根底。

  按照新区建设开展三年行动方案,我区还要加大高校引进建设力度,推进“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总量将增至70万人。2022年,驻区高校将增至20所左右、在校生到达30万人左右,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建立功能区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对接合作机制,构建人才支撑体系,以战略眼光引进人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市场机制用好人才、良好环境留住人才。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要特别注意“振兴”两个字,这个提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开展方面的一个亮点。“振兴”是全面、系统地振兴,必须理解到位。

  1.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这是党代会以一贯之强调的重点。也是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始终坚决不移地贯彻落实的重点。

  2.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们强调农业现代化,现在提出农村现代化,由“农业现代化”转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央对新时代乡村开展在国家现代化中地位表述的重要创新。

  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比农业现代化内涵更加深厚宽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是什么?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上这些方面都要达标。这是我们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标准。

  3.稳固和完善农村根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报告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这是个特别重大的决策,这个决策,使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从第一轮承包开始保持稳定长达75年,给广阔农民、

  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投资者吃下了一颗长效定心丸。我们都知道,土地使用权期限是关于土地利用的根底性问题,不仅事关土地利用效率,更影响土地承包者和经营者、投资者的信心和行为,所以这个决定的意义极为重大。

  4.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民的财产保护和权益保护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通过改革来解决。2022年以来,我区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切入点,以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平台,推进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的示范性创立,实施农业供给侧改革,已累计完成950个村居的改制任务,占全部村居总数的82%。截至今年10月,共量化股东〔社员〕67万人、量化集体资产117亿元。2022年,股东〔社员〕分发红利总额940万元。改制盘活集体资产,极大地激发和释放了农村的市场活力,增添了农业开展新动能。

  5.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连接点和着力点。在培育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方面,现代农业示范区作出了很有成效的创新探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还要围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经营主体培育,创新组织形式,强化效劳支撑,这对保护和发挥农民财产权的作用、构建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需要结合报告精神和新区实际进一步抓好谋划推进。

  6.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开展是我国过去十多年来特别是过去五

  年来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三个产业的融合开展也能够创造很多就业时机、开展时机和财富增长的时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容非常丰富。从新区的实践看,多年来我们在乡村振兴方面坚持城乡统筹,综合施策,多点发力,在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创立、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都有创新实践。比方组建农业产业开展联盟,培植现代农业新业态,完善农业科技园、特色产业园和庄园经济培育机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乡村工匠”培养行动,打造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等,还有2家园区入围农业部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所有这些,都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开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指引的开展方向一致。

  〔四〕实施区域协调开展战略我们过去把城镇化单列出来或者把城镇化作为城乡一体化的重点,而十九大那么是把城镇化作为一个区域问题纳入这个局部,在结构上稍微做了一个调整。

  1.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开展新机制。不平衡和不充分在区域开展上反映比拟突出,也是中国结构性矛盾较集中的问题,实施区域协调开展战略是一个长期开展战略,这次在十九大报告中更加系统化。在表述上也有新变化,过去是讲“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和东部率先”的“四大板块”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现在在顺序上作出了调整——老少边穷、西部、东北、中部、东部,重心更偏向于老少边穷、西部、东北,中部和东部的顺序靠后,因为它们开展相比照拟好一些。

  2.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开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去这个局部也是放在城镇化局部,现在放在区域开展局部,因为城市开展也是一个区域问题。

  3.三大区域开展的重点,即: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建设、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过去,区域开展“三大战略”是京津冀协同开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一带一路”建设。由于“一带一路”是一个跨国建议,所以十九大在国内区域开展局部补充了“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开展”的内容,这使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地位又一次变得比拟突出。这也是我国产业结构矛盾在区域上的一个反映。三大区域的开展重点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开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开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开展。

  4.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关于这一点要强调下,我们青岛西海岸新区是第九个国家级新区,国务院对新区的批复里就要求我们承当两个战略,一个是海洋强国战略,一个是军民融合战略。为此,我们确定了“承接新战略、探索新机制、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城区”的开展思路,提出了“实施海洋战略、率先蓝色跨越、建设美丽新区”的开展愿景和“三步走”的开展目标,实施了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文化引领、人才支撑、生态优先、转型开展“六大战略”,先后制发两个“三年行动纲要”分解落实。可以说,所有的制度安排,都是朝向实现这两大战略做出的努力和实践,形成了良好开展态势。以海洋产业为例,以每年17.4%的速度增长,海洋生产总值占新区生产总值的31%、占青岛市同类指标的三分之一。

  〔五〕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提出总体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目标。

  2.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

  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深化国企改革,开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我们在去年搞了区属国有企业分类分级改革,按“以功能分类、以存量定级、以增量升级”的思路,类别上划分为竞争类、开发类和公益类三类进行考核,等级上按现有规模、效益和奉献度划分为三级九档,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建立与分类分级管理相匹配的绩效考核和鼓励约束机制,每年根据企业开展升级晋档,与企业负责人薪酬待遇等挂钩,以此激发区属企业内生动力和开展活力,引导推动企业争先进位、提升能级、做大做强。

  3.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阻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开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

  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这两句话是很有新意的,明确提出要打破行政性垄断、简政放权。我们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商事制度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实施政务效劳改革,组建行政效劳局,推行“互联网+政务效劳”,实现“网上办的不用跑、现场办的跑一次、限时办的我来跑”。率先取消社会投资类工程前置审批,实行市场准入“多证合一”、“一地多用”、施工“弹性许可”,建成全国县区级层面首个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这些措施极大地激活了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了效劳的档次和效能。

  4.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开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5.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现代财政制度提出了根本要求;十

  九大对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财权事权对应提出了具体要求——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标准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

  6.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效劳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开展。这个局部有很多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空间。

  〔六〕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中国要想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要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形成我国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1.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让世界吃“定心丸”,我们对国际社会做了一个进一步的承诺。

  2.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这是一个新的说法。我们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3.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要建设贸易强国而不单是贸易大国,这又是一个高目标。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这是我们对全球化的追求,也是对全球化的重要支持。

  4.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是一个全新的说法。这是一个新的动向,值得我们新区关注。

  5.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效劳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区责无旁贷地要发挥“一带一路”战略节点支点城市的优势,广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开拓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此,我们一定要建好用好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持续扩大论坛的国际影响力;还要进一步实施“以港兴区”战略,提高港口管理效劳机构工作水平,推进前湾港区与董家口港区联动开展,打造“一带一路”双向开放枢纽港;还要统筹抓好工程建设,建立大工程推进新机制,吸引更多的百亿级大工程、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工程,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档次。此外,还要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外向型企业。

  从经济板块这个角度学习十九大报告,再一次感受到了报告的博大精深。报告里的新观念、新目标、新举措,具有非常重大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指导意义。这局部报告,从宏观上对经济工作所作出的战略安排部署,与我们每个区域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学习和解读这个报告,让我们对未来开展充满了憧憬和力量。

  

  

推荐访问:新时代贯彻新发展理念程度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 新时代 新发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