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8篇

2022-11-08 19:1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8篇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程丹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都必须遵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8篇,供大家参考。

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8篇

篇一: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作者:程丹来源:《速读·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要: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每个人心中都必须遵守的思想行为准则,是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有着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在不断加快,人们的爱国主义精神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新时代下弘扬在大学校园弘扬爱国主义教育非常有必要。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大学主义教育情况入手,对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阻碍进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新时代下爱国主义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高校必须从以前的教育工作中摆脱出来,通过先进的教育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当今时代对爱国主义的要求极为明确,高校必须充分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本质内容,才能够为今后的教育活动提出更加详细的规划。这些情况都在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急需得到进一步加强,在当今时代下才能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1大学生爱国主义现状分析

  中国得到爱国主义情怀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下空前高涨,因此高校必须针对当前的爱国主义教学现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规划,为时代的发展培养更多杰出的人才,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以下主要结合调查研究对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情况进行探析,利用一些简单的实际调查对分析主要的教育情况。

  1.1调查设计及调查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开展本次研究,以不同的年级、专业以及政治面貌为划分对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情况进行统计。绝大部分问卷都被成功回收,问卷数据内容明确,具有强烈的类别指向。主要依靠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采用电子文档的形式做好记录,在内容形式上更为直观。

  1.2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经分析表明,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都曾经参加过学校安排的爱国主义教学活动,例如爱国主义报告活动、青春告白祖国活动、礼敬英雄活动以及组织电影的观看等。在这个过程中大学生都简单理解了爱国情怀,也通过自身的方式参加了爱国主义实践活动,由此可以分析出高校对爱国主义的教育认识明显是较为到位的,符合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需要。

  1.3大学生对爱国主义教育必要性的认识

  经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我们认识到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能够理解爱国主义的核心,高校在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方面也比较到位。而进行爱国主义宣讲活动对大学生本身来讲非常有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助于相关活动的顺利实施。爱国主义精神并不是简单就能培养的,而是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的,因此高校必须真正认识到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主要思想,考虑怎样调整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其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未来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让他们深切体会到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2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爱国理念教育未贴近学生及实际情况

  该调查研究在提及学校不同时代下爱国主义的特色研究方面显示,大部分学生都不认可学校在这方面具有较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所以从目前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情况来看,显然没有考虑到爱国主义理念和当今时代发展的主要特点相融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推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这对于目前的发展来讲是严重不足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仅要局限在某一层面的发展下,要与实际生活相协调,将目前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爱国主义教育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起到更加重要的教育意义,全面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整体效率,为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基石。

  2.2教育目标缺乏系统性

  对大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重点在于让学生树立起爱国主义的思想观念,不要拘束于形式上的爱国主义,主动参加到实践活动当中。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将爱国主义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情感当中。经过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只是停留在基础理论和情感分析方面,这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活动来讲是严重不足的。大学生虽然应该学习并掌握党的基本章程,深刻体会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但是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实践教育同样是不可或缺的。大学生的爱国教育需要从两个角度来入手,深刻融入内在与外在的思想教育,通过实践活动来加强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强化爱国情怀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让基础理论教学形成的爱国主义认识和爱国主义实践形成统一的整体。

  2.3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性

  想要让高校建立起完备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必须从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培养出发。

  目前社会主义的发展正在掀开崭新的一页,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正在悄然发生转变,随着时代的发展体现出全新的内容。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考虑到教学的形式,还要将教学内容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贴合在一起。但是就目前的相关教育工作来看,某些教师对教学活动

  的认识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这就导致了爱国主义教育情感的缺失,部分高校相关工作存在明显的漏洞。传统的教育方式在当今时代的发展下显得力不从心,不能让爱国主义教育的时代价值在高校生活中体现出来,整体教学质量存在不达标的现象。

  2.4教学方式欠缺多样性

  在目前的高校大学生爱国教育活动当中,大部分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都过于单一,缺乏有效的教育宣傳规划,很多教师在教学活动的选择当中缺少多元化的基本方式。而学生显然对单一的教育方式认知不足,对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感到无聊,这对于新时代的发展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行无疑有着重大的缺陷。灌输式教学虽然可以帮助学生学习爱国主义理论,但是就大学生长期的发展来讲,无疑是非常不利的,很难形成完整的爱国主义理论观念,在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不足。

  3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研究

  在新时代的发展下,必须要让思想和理论两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深入贯彻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当中,结合大学生本身的特点,将学生教育的思想内涵真正表达出来,传递爱国主义核心教育。

  3.1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的爱国主义建设迈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学方式必须得到实时的调整。首先要基于学生的基本特点,与他们的生活实际和学习情况相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必须要充分掌握学生对我国基本国情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生活的了解,调整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方案,根据大学生的基本认知进行规划,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案。只有认真分析爱国教育的主要目标,才能发挥出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基本的展现。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生的专业学习相结合,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修改,防止出现不同专业的学生理解不到位的情况。

  3.2创新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方式

  根据分析研究,我们发现目前的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内容和形式上还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正在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正在面临全新的挑战,迫切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发展。因此学校需要把灌输式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重点关注启发式教育,让学生主动思考爱国主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之后学生就可以得出比较全面的结论。所以在进行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时,教师需要考虑到让学生充当教育活动的主体,推动启发式教学的发展。

  3.3加强隐形教育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

  在以往的爱国教育活动中,主要通过显形教育的手段来开展爱国主义的教育,但是教师恰恰忽略了隐形教育的作用,没有意识到隐形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地位。显性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心理和知识方面进行深入探索,而隐形教育主要是针对学生的无意识思考,而不是智力方面的作用。首先要利用学校的现有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的资源实现有效的教学方案调整,用具有代表性的爱国人士来命名学校的特殊设施,借助周围的环境让学生直观感受到爱国主义的主要情怀。同时也要让校园文化在大学生爱国教育中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借助学生的党员教育活动大范围宣传爱国主义教育的作用,使爱国主义教育印刻在大学生的心中。

  3.4丰富教学内容,全面提升爱国教育的认知水平

  学校在推广爱国主义教育时,必须考虑到采用全方位的教育知识来辅助爱国主义教育。在基础教育过程中,学生都会对爱国主义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步入大学之后,爱国主义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基础教育相比有了不少的删减。高校对于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有着较为详细的规划,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祖国统一等。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升课本内容和课外相关内容的关联性,將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协调,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树立起强烈的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感。

  3.5改善教学环境,全面拓展爱国教育实施途径

  当今社会的科学技术手段正在迅猛发展,获取信息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高校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时,必须要基于这点内容出发,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形式,用大学生熟悉的方式进行合理的爱国主义教育。学校不光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价值,还应该综合学校教育所处的位置,利用网络来强化教育内容。对于当前阶段的任务,主要本着创新思想政治教学理念,融入网络爱国教育的基本规划为主,进一步拓展爱国教育的内容。重视爱国教育的主题活动,推动教师团队建设,让爱国教育在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当中发扬光大,通过校内校外并行的爱国教育体系,培育具有高度爱国主义精神的大学生。

  3.6增强教育实效,全面推进爱国教育落地

  大学生不光需要了解爱国教育的基础知识,更应该拥有浓厚的爱国情感,强国意识,能够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将爱国主义的内涵准确把握,深刻巩固爱国思想和情怀,勇于维护国家的利益,有非常丰富的国家集体荣誉观念,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开来。同时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将自己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当中,与时俱进融入基本的社会理想信念,将时代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共同融合,推动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时大学生必须将自身所学的知识逐步系统化,进而将知识转变为可以实践的实践活动,争先实干,在未来的发展中勇创新高。

  4结束语

  爱国主义精神在五千年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发扬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能够发挥出凝聚人心的重要作用。当今时代处在时刻发展变化的阶段,社会环境日趋复杂,爱国主义教育在全新的历史环境下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当前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本着内外两个方面的要点内容,立足于校园环境与学生的基本特点,推广全方位、深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转换,让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大学生的灵魂成长。

  参考文献

  [1]易帅东.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对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启示[J].北京青年研究,2020,29(03):21-25.

  [2]张栋洋.新时代加强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五堂必修课[J].现代商贸工业,2020,41(21):164.

  [3]孙少帅,张洁.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遵循与实践探索[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06):53-56.

  [4]郭华,张发勤.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创新路径——以滁州学院易班平台为例[J].吕梁学院学报,2020,10(03):94-96.

  

  

篇二: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研究

  摘要: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文化多元化和文化多样性的背景下,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国家意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着重分析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究。

  关键词: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教育;小学教育

  引言: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揭示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当前互联网上的信息鱼龙混杂,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影响着小学阶段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因此,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至关重要。本文将针对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现状,着重分析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对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探究。

  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重要性分析

  首先,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国家意识。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作为重中之重的爱国主义具有凝聚全国人民和凝聚人心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有助于学生获得强烈的国家归属感和认同感,进而树立更远大的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其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有助于形成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氛围,进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面对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入侵,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尚

  未形成价值观的小学阶段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善恶观,不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最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形成的优秀文化精神,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有助于学生了解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培养红色革命精神,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树立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精神信念,对于学生伟大人格的形成也有着不言而喻的作用。

  1.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探讨

  1.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校园氛围

  爱国主义属于优秀文化,而文化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作用。因此在小学校园中形成爱国主义教育的氛围有助于学生沉浸在爱国主义文化的环境中,从而在不知不觉间感受爱国主义的丰富精神内涵,体现出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和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在校园内的显眼区域设置爱国主义教育宣传栏,组织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班级文化建设。另外,升旗仪式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学校可以利用每周升旗仪式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主题演讲,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爱国主义的认识。

  2.设置爱国主义教育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不同于普通学科课程的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开展爱国主义主题的校本课程有利于将爱国主义通过课程向学生进行渗透。教材是知识最主要的载体,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要途径。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校本课程设计时要同时把握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例如教师可以在爱国主义的理解中加入地方文化特色和学校特色,通过学生身边的事迹或发生在当地的红色文化事迹进行爱国主义精神的讲解,从而使爱国主义变得更加生动和具体,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并实践其内涵,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1.

  开设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集中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学生应当成为爱国主义主题班会的主体,摒弃教师单纯说教的形式,使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真正参与到主题班会中来。学生在准备资料以及上台发言的过程中主动感悟爱国主义精神,比起被动接受而言教育效果更明显。

  例如我们梅州市的教师可以以“中央苏区梅州革命精神”这一主题进行班会,要求学生分组进行文字资料和影视资料的搜集等准备工作。在班会过程中,教师应当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讲解自己了解到的梅州市的革命故事,并且阐述自己的感想。主题班会的形式会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内容的理解,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践行爱国主义。

  4.组织爱国主义教育课外活动

  在小学阶段教师不仅要重视以教室为地点的课程讲授,还要重视课外活动的重要价值。对于爱国主义教育来说,仅以课堂的讲授这一种方式很难达到深入的教育效果。因此,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组织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感悟爱国主义。

  例如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学生来到当地的烈士陵园进行祭奠和扫墓,组织学生文明参观战役纪念馆等红色文化纪念性景观,使学生在沉浸在爱国主义的氛围中。课外活动后及时进行主题报告,增强学生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结束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是我们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具备的精神品格。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建立国家意识,提高文化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应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以身作则,运用创新思维,形成良

  好地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爱国主义的熏陶。本文着重进行了对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以期对各位读者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张晶晶.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探析[J].教育观察,2020,9(35):73-75.

  2.彭舸珺,苏玉婷.新时代红色资源融入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路径探析[J].现代交际,2020(10):234-235.

  3.祝丹蕾.爱国主义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试题与研究,2019(03):183.

  

  

篇三: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新课改下的爱国主义教育摘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造成了中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运用教师影响学生的首要阵地--课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举办各种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关键词:多元化爱国主义教育课堂现实生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物质文明是极大丰富了。但是西方腐朽阴暗的消极东西,也泥沙俱下地传入我国,造成了学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课题。《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就是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青少年。长期以来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教师忽视了对学生爱国情感的培养。在新课程标准下,做为一名政治教师,又该如何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呢?一、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性。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形成的成熟时期,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并且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为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奠定良好的思想情感基础,为进一步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条件。其次,爱国主义教育能促使中学生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实现自身价值相统一的学习动机,自觉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懂得损害祖国荣誉、丧失国格是可耻的。

  二、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1.运用教师影响学生的首要阵地--课堂,结合政治课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课内容始终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通过我国经济制度教育,使学生认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优越性,特别是认识制定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巨大变化和今后发展的远景规划,深刻认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激发学生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思想。通过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使学生懂得,青年一代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教育,使学生认识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长期、艰苦的斗争,推翻反动统治而建立起来的,深刻懂得“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的道理。

  从而更加热爱光荣、伟大、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自觉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结合现实生活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政治教学要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精神。从前学生评价政治课“老师备笔记、讲笔记,学生记笔记、抄笔记、考笔记,最后落得全忘记”。教师为应考而教,学生为应考而学,背离了政治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偏离了教学目标,没有充分发挥它在塑造学生优良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应有作用。有句话说得好:与时代脱节的教师永远不会是一名称职的教师。不联系实际,就事论事,为教学而教学,政治就变成一堆死知识。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现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祖国,正确看待祖国的现状和认清自己的职责。其次,结合时政热点,以学科自身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这主要是结合比较重大的国际形势进行教育。如新闻媒体大量报道和评论的日本政府修改历史教科书和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一事,一些地方出现了反日游行事件,我抓住时机,利用经济道理,教育学生理性爱国,正确对待中日关系,正确对待社会上的抵制日货现象。我进一步问:“面对过去的侵略行径,当今日本政府态度如何?有没有真诚地向我们中国人谢罪?”学生都争着发言,教室里是群情激愤,爱国主义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结合各种活动,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主体性。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理念,就是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课堂“互动”起来,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要营造爱国主义的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净化校园环境,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必要而又有效的手段。在醒目的位置上书写校风、校训、校歌、日常行为规范,绘制中国地图,画家乡伟人塑像,开展校园展览室,办好文化墙,搞好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等的美化,开办爱国主义教育专栏,黑板报,书画刊登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制作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小报等,都能让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爱国主义的浓郁气息,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结合每年重大的纪念日、传统节日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的思想感情。比如:在清明节时,我们组织学生开展“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传统”清明节扫墓活动,通过介绍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向烈士献花圈,让学生代表进行慷慨激昂的演说,而作为政治老师的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地进行总结,使学生懂得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英烈用鲜血换来的。第三,举行专题报告会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利用各种机会,进行“党的知识”、“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专题报告。教育学生在21世纪爱国主义精神不再表现为抛头颅、洒热血,而是表现在我们的工作、学习、爱校、敬业上。要培养自

  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劳动观。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的中学生更应该积极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学技术,这不仅是为祖国的建设出力,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与发展。

  人类的爱国主义思想和觉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中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和熏陶逐渐形成的。利用中学政治课特有的形式和教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长期任务。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打破旧的模式,寻求适应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教育的新思路。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中给予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还要让他们在平时的生活实践中真切感受爱国主义,激发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把自己培养成一个真正拥有爱国主义情怀的当代中学生。

  

篇四: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加强新时代爱

  国主义教育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学可有效促进初中生正确观念的树立,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使学生明确自身应承担的重任,如民族复兴等。因此,在该课程中应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促进学生对国家的认同,加强其责任感的建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意义

  (一)推动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各学校及社会在重视初中生学业情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促进其涵养的提升。《道德与法治》是对学生思想品质进行培育的主要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深度建设。在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状下,学生思想受到各式网络信息的冲击,学生价值观的建立面临着摇摇欲坠的危机,爱国意识较为匮乏。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应加强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的渗透,促进学生对自身责任的明确,加强对其爱国情怀的培养,推动其思想品质的提升,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1]。

  (二)与新课改要求具有一致性

  初中生身体及心理状态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应注意对学生价值观及社会观的引导,促进其对自身建设与发展的正确认知,保障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决定的正确性,有效指引学生思想境界的提升。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提出为培育学生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学生对社会发展适应性的提升,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思政教育时效性的提高。在《道德

  与法治》课程中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可促进教学目标与新课改要求符合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促进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

  在新时代核心发展理念中,爱国主义是其核心内涵。因此应加强对培养学生爱国意识的重视,促进爱国理念的稳定性。初中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建设者,加强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及爱国思想的灌输,可有效促进我国未来发展方向的正确性,促进民族复兴目标的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贯彻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可促进对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使其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将其有效落实于自身行为中,促进学生思想境界的提高,加强其行为准则的建立。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渗透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策略

  (一)保障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全面贯彻于课程中

  在进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理念的渗透时,应加强其对教材各个部分的有效贯穿,促进学生对该教育理念的了解,实现对相关内容的拓展。

  例如,在进行“展现中国风范”相关内容的学习时,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确国家的强大,加强学生对中国如今在国际所处地位的认知,促进学生国家荣誉感的提升。其次,应使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在面临全球危机时所展现的大国风范,如在新冠疫情期间加强对相关疫苗的研发,以雷霆手段对其进行控制,并对其他国家施以援手,为疫情的控制及缓解贡献自身的力量。最后,引导学生明确我国国土的安全问题,加强“犯我国家者,虽远必诛”理念的贯彻,明确国土安全的重要性,以自身力量的充分发挥推动国家安全建设。

  (二)促进新时代爱国教育与课程符合程度的提升

  爱国主义是我国人民力量的源泉,是我国人民的重要财富。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提出更符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加强学生对全球一体化融合意义的认知,促进学生对中国梦的充分了解,并将其作为自身的梦想来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效贯彻新时代爱国教育,可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世界进行了解,加强学生

  对世界的认知。此外,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的提出可有效促进学生对课外拓展知识的了解,加强对学生个体意识的尊重,明确其课堂主体地位,推动学生主动对爱国主义内涵进行思考,促进相应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展开。

  (三)加强学生对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的体验及感悟

  教师可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加强对相应情景的构建或开展相应主题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体验感的提升,加强学生对新时代爱国教育理念的感悟,促进学生与教师心理距离的缩短,以情感共鸣的形式进行该教学理念的渗透,加强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2]。

  例如,教师在进行“中华一家亲”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是否在旅游过程中了解到不同民族的特色及风情,促进学生对不同民族的了解。其次,向学生播放展现不同民族特色的表演视频,并向学生展示不同民族的分布区域及特点,使学生明确中国不只包含汉族,还包含其他各个种族,我国民族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最后,引导学生明确中华民族休戚与共的关系,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促进学生对我国归属感的提升,加深其爱国信念。

  【参考文献】:

  [1]朱亮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J].读写算,2021(17):39-40.

  [2]陈质颖,刘建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思考[J].现代交际,2020(22):134-136.

  

  

篇五: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等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来对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总体评价并且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从爱国主义等相关概念着手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从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环境保障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

  新形式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研究

  学科分类:高等教育课题类别:一般课题关键词:新形式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预期研究成果:

  课题设计论证

  1,选题1.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各个国家教育的重要内容,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尤其是对大学生,各国都不断采取措施来巩固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不同的国家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美国山姆•英特拉托:“教育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过一次精神之旅,引导他们去探索更多关于世界的道路。”苏霍姆林斯基:“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学校的任务不仅在于传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而且在于学生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谆谆告诫:“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国内研究现状:一.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结基本上是肯定的。通过调查,爱国主义情怀已深深的埋长藏在大学生的心中,这说明爱国主义教育对大学生的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大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有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不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理论,为爱国主义奠定强大的理论基础。二.

  大学生的爱国教育中还存在的问题。1.互联网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些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潮利用互联网乘机涌进我国各个城市,席卷大学校园,致使当代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2.经济全球化的多元化的文化环境冲击着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在多元化的文化环境中,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多元化的倾向。在大学生中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意识欠缺,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缺等现象。还有个别的大学生突破了中国人的底线,成了外国的间谍和特务。3.爱国主义理论教育与大学生实践有定的脱节,教条式的说教影响大学生实践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等不好的现象。2.2选题的意义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爱国主义情怀就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理论意义。2、爱国主义反映了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在社会中生存,都要获取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都要寻找慰藉心灵的精神家园,这一切首先得之于祖国。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家哪有我.3、爱国主义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力量源泉,也是能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增强大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一个人成长为怎样的人,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一个人对祖国爱的越深,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越强,人生目标越明确,人生信念越坚定,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性就越大。2、内容2.1本课题研究的

  基本思路和方法1.为了论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如何在新形式下的挑战下实现创新这一问题,首先从新媒体带来的巨大变革着手,阐述新媒体对社会信息环境和个人获取信息方式与途径,并且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论述。2.在全球化不断快速发展,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通过对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数据结果来对我国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现状进行总体评价,并且运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从爱国主义等相关概念着手,分析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背景,从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的环境、保障、途径和内容等方面提出建议。3.希望能够通过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引导为理性爱国,帮助坚定他们理想信念,明确在大学期间理性表达爱国的方式及方法,从实际出发,不断完善自我,让大学生立足本校、本专业树立岗位爱国、学习爱国、奉献爱国的正确爱国理念和行为方式等策略,从而能对我国新形势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改进和创新提供帮助,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3、预期价值:3.1本课题研究的预期价值本课题是继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委托项目《延安精神与当代大学生》后又一课题,主要是辅助爱国主义精神进校园专家巡回报告团在全省高校巡回报告,让广大学生能更好的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制作成教材等出版物。3.2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创新点之一:从互联网理念和新媒体运营的视角出发,而新媒体平台中具有政治意义和引导意义的教育内容便是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研究不仅为探索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新模式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也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与新媒体的最新发展形态进行了融合。创新点之二:为了追求立体、全面的研究新媒体环境

  下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如何实现创新问题,将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学、管理学、信息管理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成果结合到一起,并将它们统一于新媒体这一范畴中。课题编号:3447

  

  

篇六: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探讨

  摘要:爱国主义是每一个公民应具备的道德素养,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过去的封建社会,掌权者强调爱国,多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旧社会教育的机会也很有限,因此爱国主义真正内涵的教育长时间被搁置。作为新时代教育者,应格外注重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在基础教育规范上提高思想意识,不断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精神,尤其是道德与法治相关课程的涉及,这也是思想道德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爱国主义;德育探讨

  前言:在小学思想与道德教育课程中,真正的爱国主义理念并没有完全渗透,大多是枯燥的概念或是浅显粗糙的理论,艰涩难懂,不适宜思想教学。传达思想,要先从三观着手,深入理解学生对世界的理解与多样思想碰撞的感悟,再对接近日常生活的概念进行润色调和,在不断的实践创新中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对爱国主义思想认同,重视思想与法治课程的教授,让思想课程真正发挥出它的作用。综上所述,本文从当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着眼于实践,对爱国主义理念教育进行深刻探讨。

  一、当代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现存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

  在一般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道德法治知识主要来源是填鸭式教育,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爱国主义理念缺乏深刻的认知。而在应试教育中,道德与法治课程通常不受重视,理念滥用而思想并没有完全渗透,成为现在学生学习的重大问题。受条件限制,教师在讲授中无法与实际结合,因此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也全无兴趣,爱国主义思想的传达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限制。

  (二)学生自主探究意识浅薄

  近年来,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对学生产生倦怠,对思想道德的课程更加不重视,自主学习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的可能性很小,正是因为如此,更需要在统一课标与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大班授课降低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可能性,这意味着以思考为主要目的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必然走向衰败,而对于学生而言,爱国主义精神的探究思考也不可能存在。

  二、加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爱国主义探讨的有效策略

  (一)借助网络资源,增强学生爱国意识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师应先入为主,将借助广泛的教学资源与网络上丰富的资料,将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影视剧剪辑穿插在教学课堂中,在精彩的视频中,让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爱国之情便会油然而生。在网络时代,数据便是最好的说明。在认识到祖国的强大后,在以此为题展开讨论,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总结,以免讨论话题的偏移,在多人的思想激烈碰撞下会产生思想的火花,加深对自己产生爱国之情的印象。还可以借此布置多媒体作业,以爱国主义为题,仿照课堂视频,进行改编,其中加入自身的理解,既能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印象,又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思考讨论,一举两得。

  (二)借鉴名人事迹,激发学生爱国之情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是为后世人提供文化的传承与精神的寄托。而在中国近代史中,在被侵略的历史中,爱国人士就是爱国主义的最好诠释,最好证明。道德与法治课程时常与历史课程捆绑,也正是爱国主义的联结,在真实的历史事件中,名人事迹都是那样的触目惊心,让人念念不忘,对学生而言亦是如此。无论是抗日战争的杨靖宇、王二小,还是抗美援朝的董存瑞、邱少云,都是极好的英雄范例。人类的情感是互通的,在阅读这样的名人事迹时,我相信一定有许多学生,对爱国主义展开了深刻的思考,教育便应如此润物细无声,共情之下才能产生严峻的思考。

  (三)组织校园活动,触发学生爱国行动

  在小学课程的教学中,教学任务相对轻松,因此我建议可以抽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时间或是空闲时间,来举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在实践中感悟真理,真理之所以称之为真理,便是实践过后的正确证明。不局限一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现自己对爱国主义的思考,无论是文章、视频、音乐之类的作品,还是游说宣讲,都可以作为学生的思考。在这样的活动中,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伟大形象,进而触发爱国思想,以及爱国行动,形成良好的校园爱国氛围。打造新时代校园爱国形象,便是在这样的活动中体现。

  (四)参观爱国公馆,研学旅行领悟真谛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发展素质教育,提升学习质量,在行动中探索世界,在实践中获得真知。一改枯燥乏味的学习环境,研学旅行让学习真正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打破学生的思想局限,加深学生的爱国思考,在参观多地的爱国主义教育主题的博物馆、展览馆后,在浓厚的文物氛围中体会祖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实现文化自信,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实现民族自信,才会有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才能深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爱国意识。弘扬爱国主义,践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根本宗旨。

  三、结语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核心,是民族精神的纽带。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要从教育抓起,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需要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受到足够重视。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率,培养爱国主义人才,推动现代教育进程。

  【参考文献】

  [1]赖楚为.新时代背景下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与对策[J].2020(33):29-30.

  [2]冯开甫,顾燕.论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54-56.

  

  

篇七: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滋润童心致敬祖国-幼儿园爱国教育主

  题活动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幼儿园的爱国启蒙教育是幼儿教育研究比较重视的领域,而对于爱国主义所存在的抽象化而非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特点,让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还处于创新探索阶段。本文主要是通过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学活动,从实践出发探讨幼儿园爱国教育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方法,期望本文的完成能够对于幼儿园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思考与探索

  幼儿园开展爱国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立德育人,从情感教育中塑造幼儿良好的价值观,不断地积累、厚植正确的社会道德情感,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爱国主义思想范畴属于抽象性概念,对于幼儿阶段的直观、具象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有较大的差别,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较大的挑战。

  一、新时代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1.爱父母

  新时代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之一则是爱父母,换句话而言,对爱父母长辈、爱生活中人的一种教育。当前来说,幼儿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占据主体位置,几乎是任何家庭活动的中心,无形中养成了任性、自私与霸道的特点,因而在幼儿教育中,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激发幼儿爱父母长辈、爱老师的情感。当前,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幼儿在不上幼儿园的时候大多是待在家中,几乎与邻居没有往来,因而对于幼儿教师而言,需要由近及远,进行范围的扩大,引导幼儿爱周围人的情感,从爱同伴开始,扩展到爱邻居与各行各业的人。

  2.爱集体

  通常而言,幼儿在家中习惯了父母全部的爱,在幼儿园中,与小朋友们共同分享老师的爱;加上在家庭中,幼儿的生活缺乏规律性,较为随意,然而在幼儿园中却要准星集体生活的规则;在家庭中,幼儿想要什么都能够马上获得,然而在幼儿园中却要学会等待。在此过程中,一方面促使幼儿意识到自己属于集体中的一员,另外一方面还应该关心集体、服从集体,为了能够获取集体的利益可以抑制个人行为,激发幼儿热爱集体的观念。

  3.爱家乡

  在新时代背景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还可以体现在热爱家乡方面,具体而言,幼儿教师能够引导幼儿去游览家乡的公园、名胜古迹等等,能够促使幼儿在游览家乡美景的过程中,感知家乡的变化,能够不断激发幼儿游览祖国的想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能够推动幼儿从自己熟悉的家乡入手,回归到祖国的热爱之中,能够从具体想象的事物中体验到祖国的美好,最终增加幼儿热爱祖国的意识。

  4.爱祖国

  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需要教育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在很多诗歌或者是书籍中,往往将祖国比喻成母亲。在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需要教育幼儿对于祖国,就像子女对待妈妈一样的情感,此种情感本身具有极为天然朴素性特点,具有血缘方面的情感。爱国,就如同爱家一样的道理;祖国对于我们而言,如同母亲对于游子的情感。要让幼儿了解,世界上存在很多的国家,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点,然而在我们的心目中,我们的祖国最美丽,最美好。

  二、幼儿园爱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措施

  1.创设爱国主义主题环境,培养幼儿爱国情感

  环境是幼儿成长过程中最好的老师。在生活实践与主题活动之中,运用环境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教师在设计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时,要创新性地设计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爱国情感,体现在幼儿园中主题墙饰、区域布置等等,通过构建温馨和谐的幼儿园环境,将爱国文化内涵体现在环境当中,实现

  环境育人的作用。同时,主题环境要融合爱国主义主题内容,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设计、进行主题墙饰、区域等等多个方面的布置,其中涉及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如图片收集、照片、幼儿作品、方案流程等等内容。在幼儿爱国教育主题活动开展中,增加关于祖国的认识,进而能够从心底爆发出对于祖国的热爱。

  2.借用新媒体技术,创设生动的教育情境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步发展,能够有效的推动全球化信息发展,在此过程中,逐步优化人们的生活模式、思维方式等等,这些对于社会多个领域都具有极大的深刻影响,尤其是幼儿园中,多借用新媒体技术,能够为幼儿园幼儿给予更多的学习渠道,逐步开拓沟通交流空间。运用新媒体技术来展示新时期爱国主义精神能给幼儿带来较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以播放纪录片的形式展示祖国壮美河山、用歌曲的形式唱诵祖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的时代主旋律、用短视频让幼儿感受全国美食文化和地域文化,产生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并且与其他优秀园所通过互联网、5G网络等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最终形成立体化、多元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展示平台,能够推动幼儿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过程中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用更形象生活的画面展示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3.贯穿五大领域教学活动,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对于幼儿教育者而言,应该摒弃传统观念下的爱国教育观念,重新树立针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的新理念。树立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情感与激发爱国情感的思想,能够真正的意识到幼儿园阶段中爱国主义教育目的并非是关于幼儿具体的爱国行为,而是采用各种感官方式,增强幼儿对于父母、集体、家乡与祖国的热爱之情。与此同时,还需要意识到幼儿自身的情感体验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长期的行为,此种体验与情感本身属于人成长过程中激发爱国行为的源泉与前提,认识到幼儿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感培养都是幼儿园中爱国教育的重要特征。基于此背景下,幼儿园爱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施中,可以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五大领域教学活动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由于幼儿年龄小,对于具象化事物非常感兴趣。基于幼儿此特点下,针对幼儿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的开展。

  4.结合劳动实践,将爱国教育落到实际行动中

  劳动教育几乎存在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在幼儿爱国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结合劳动实践,将爱国教育落实到实践工作中。通过设计爱国注意主题劳动活动,例如植树节宣传“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新时代发展观、五一劳动节开展“爱父母、爱劳动-我给爸爸妈妈泡泡脚、捏捏腿”的家务劳动,重阳节到敬老院给老爷爷老奶奶表演节目、制作小手工礼物等等,这些劳动任务的强度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情况、健康情况与自身的个体差异性来选择,一方面能够促使幼儿对各种爱国主义主题活动内涵的理解,同时通过参与劳动,锻炼好意志力与劳作技能,激发幼儿热爱劳动、参与劳动,体验到国家繁荣昌盛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从而激发对于祖国的热爱之情。

  结语

  当下的幼儿园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正开展的火热,大家都在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的探索,然而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需要不断创新探索。在新时代下,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存在新的要求,也需要契合时代的发展,逐步增强实践能力,可以通过创设环境、生活融入、情感体验等等多种方式开展幼儿爱国主义教育,在此过程中,重视幼儿爱国主义情感与情感表达,关注幼儿的爱国认知、爱国情感、增强幼儿的爱国意识等等。通过相关案例我们能够认识到,需要逐步加强幼儿园长、幼儿教师、幼儿家长与社区之间的紧密联系,逐步挖掘出新时代喜爱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丰富内涵与有效方式,最终实现幼儿园爱国教育主题活动的实践价值,增强幼儿爱国意识与爱国情感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秦泽虎.红色博物馆幼儿德育功能路径的实践探索研究——以百色市为例[J].教育观察,2020,9(44):51-54.

  [2]彭莉萍.幼儿园利用红色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思考[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7(09):114-116.

  [3]逄伟艳.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党建课程的实施——以胶州市实验幼儿园为例[J].现代教育,2019(01):24-25.

  

  

篇八: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新课改时代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新思考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是思想性和工具性高度统一的学科,语文教学是思想教育的基础,具有思想教育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要发挥学科特点,扛起思想教育的大旗,自觉地把爱国主义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逐步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确立“热爱祖国”的思想。【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爱国教育新课程改革新思考中图分类号:G68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0)10-13802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是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重要场所,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幼儿园直至大学的教学、育人全过程中去,特别要发挥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此,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所有学科及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务。因为爱主义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础,是共产主义教育的起点。爱国主义教育应渗透到小学各科教学之中,尤其是语文教学。通过语文教学,对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是小学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呢?教师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的情感,做到言传身教。

  一、引导学生领悟祖国大好河山之美,树立远大的爱国志向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而且我国的大好河山拥有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不同的风景宜人秀丽,不同种类的风景或秀丽或壮阔。在中学课本中,对于中国河山之美的描绘十分丰富。如在《沁园春•雪》的教学中,老师除了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到文章诗情画意的描写方式之外,同样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祖国的山川之美,而热爱祖国的秀美山河也是爱国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学生的行动力有限,无法亲身体会到祖国大好河山的诸多美景,但是通过阅读文章来领悟祖国壮丽多娇的风情,也会使学生从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对祖国山河壮丽的自豪感。祖国的土地承载了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的生存与繁衍,因此面对祖国的这片土地,自然应当心存感激与敬畏之情。当学生了解到祖国河山壮丽与可爱的时候,就自然会发自内心地热爱祖国的河山土地,无论学生将来身在何处,都会对祖国怀有深深的眷恋。当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着深深热爱之情时,就更容易激发其为祖国而努力奋斗的精神。二、以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为基础,加深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深刻理解不同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很多时候需要教师积极的调动其爱国主义情感,更好的在其爱国主义情感的调动中来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调动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需要教师动用更多的对于小学生的学习方法科学性的调动,让小学生能够真正的在爱国主义情感的调动中实现其精神的培育。教师要注重以切合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以及能够真正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方式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这种方式的教育,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过程,更加具有实质性的推动小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深入,使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得以推动,以此为基础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三、给学生生动讲述课文内容,用爱国主义者的事迹感染学生在教材的编写中,教材编写者很多都是结合着爱国主义者的先进事迹来进行编写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一些课外的、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爱国主义人士的事迹为学生进行讲解,使其与课本内容更深度的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传统的培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将爱国主义者的事迹和爱国主义者的一些典型的人和事讲解出来,使其与课本内容在深度结合起来,这些都能够更好的培养起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更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更好的促进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和学生对于爱国主义情感培育的基本了解和认知。教师通过这种多种多样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树立起爱国主义的信仰,来使学生对伟大祖国的感情更加深厚,这对于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和不断的促进爱国主义传统的培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使得爱国主义的培养过程,真正的能够贴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与规律。

  四、通过启发联想和对比了解,掀起学生内心爱国情感的波澜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时,作者用美妙的幻想揭示了小女孩的悲惨遭遇,又有力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给统治阶级无情的抨击。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和理解,对人剥削人的制度深恶痛绝,借此机会让学生运用想象创造一个歌颂新社会儿童幸福生活的新意境,与文章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特别是除夕夜,耳边响着鞭炮声、欢笑声、乐曲声,眼前出现奶奶包饺子、妈妈做汤圆、家家正在准备年夜饭的情景。这一幕幕幸福的情景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想象中不但激发了对课文的理解,也激发了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思想感情。五、深入挖掘教材隐性资源的内涵,让中华民族的精魂走进学生心灵“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描写的是一幅小路不清,云层漆黑,江西迷蒙,只见船上灯火独明的情景。这是一种从迷蒙中挖掘的美,它形象地折射了善于发掘爱国主义隐性资源进行教育的境界。有些课文客观地介绍一个事物,知识性较强;有些课文历史地叙述一件事,不容任意发挥。从内容上看,似乎与爱国主义没有什么关系,恍如眼前“野径云俱黑”一片黑,不知从何着手。但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独具慧眼,挖掘隐性资源,仍然能做到“江船火独明”。例如:《南州六月荔枝丹》这是一篇说明文,它科学地介绍了荔枝的生态,似乎与爱国主义接不上边。但是,如果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荔枝生产,应该能够逐步满足广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着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设想从遗传工程方面解决荔枝保鲜与生长极限问题,一定能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与爱心,培养发展祖国科技事业的历史责任感。又如:《鸿门宴》从课文内容看,似乎难与爱国主义挂钩,但我们可以出作文题《从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说开去》,让学生从中华民族的精魂方面去议论做人的原则、忠贞、操守、气节等,而这些无不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六、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爱国视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中,我们不能呆板将爱国主义教育仅仅局限在理论中,作为知识技能讲解。而更应贯穿在学生的实际行动中,最好让让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亲力亲为,感同身受,才能让爱国主义思想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新课程标准》中说“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的品味和审美情趣。”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在上完《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时,我们可以抽出一部分时间,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闻一多》《伟大的闻一多先生》;当我们上完《长征七律》时可让学生观看《闪闪的红星》、《小兵张嘎》、《开国大典》《长征》等等。将课内知识适当地延伸,扩大学生视野,心底里感受到国家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意识到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树立民族自信和国家自信,点燃语文课堂正能量的火花。此外,我们还可以在初中各个年级开展“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在诗歌的深情朗诵中与诗人形成情感的共鸣,体验到爱国情感思想的碰撞,实现灵魂的升华。其次,我们可以抓住时间节点,把写作教学与爱国教育紧密结合。比如“九一八事变”时,通过观看影视作品,语文教师可组织学生写读后感,举行“不忘国耻”的演讲活动,国旗下演讲活动;再比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通过中国传统文化来教育人。教师可以组织辩论会,把传统节日与洋节PK,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此外,我们还可以把爱国主义渗透进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我们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博物院、科技馆,文化馆等,让学生感受我国现代化的经济的强大和科技的雄厚力量,激发学生保护祖国,热爱祖国,建设美好中国。总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抓住爱国主义这个主旋律,让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的情感教育。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通过想象的感��

  

推荐访问:新课改下爱国主义教育的践行与研究 践行 爱国主义教育 新课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