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1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13篇

2022-11-08 15:5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13篇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流政治理想、价值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13篇,供大家参考。

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13篇

篇一: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流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现代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对整个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被科技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从技术上说,互联网的确具有一种能够让不同文化均处于同等地位的特性,但是,由于它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必定带有西方社会的烙印并符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互联网大兴于世实际上使西方国家占据了“信息强势”地位,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都必须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熟悉西方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过程。这种通过网络强化的文化信息,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处于信息传播弱

  势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被迫接受西方信息的群体。对同一文化理念的长期传递和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与此同时渐渐地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松动民族根基。

  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我国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宣传栏等,采取集体学习、座谈讨论、个别谈心等传播方式,这种具有强制性、集中性的、单向式的传播体制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控制者,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网络传播是一种平行、互动、隐匿的传播模式,信息沟通以其多元性、交互性和反中心性特征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他们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发表各种看法。所以,在网络时代仅仅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面临巨大冲击。

  第三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西方国家有意利用互联网发挥其文化和经济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等“软力量”的吸引力,侵害别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

  也可能不再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和隐蔽性,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方面,政府处于相对弱势。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传统的以宣讲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被明显削弱。

  意识形态这一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得势。网络时代的来临,确实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但同时,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也给我们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新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

  一是要加大网络科技投入,提高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冲击,我们首先要以开放对开放,采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的策略,尽快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态势。要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使之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规范网络行为。要开发和创新核心技术,研制能防止、过滤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抵制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要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中文信息软件,努力扩大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网上

  的占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独霸网络世界的局面。要建设完善高效的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机构,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抢占第一时间,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阵地。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提高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攻防能力,吸引世界网民访问我们的网站。

  二是要直面社会难点问题,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和掌握,是考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成果数字化力度,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创新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民间舆论,转变传统的“话语模式”,把主旋律教育与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增强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更要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直面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得更形象,更逼真。要特别注意培养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来发布权威性信息,传播有影响力的观点,从而强化主流言论,引导舆论走向。广大网络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积极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增强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阶层矛盾凸显,社会心态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蝴蝶效应”,因此,能不能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易发突发的问题和矛盾,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并在沟通、讨论中取得共识,在交流、理解中实现融合。要积极推进“网络民主”进程,广泛采取“网络问政”方式了解原生态的舆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网络媒体更要在网络话题层出不穷的局面中主动出击,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置和广的视角,面对复杂多变和五彩缤纷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入浅出与合乎情理的阐释,使广大网民不被错误和庸俗的观念所左右,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网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篇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

  作者:王云丽,谢俊,谢佳迪来源:《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年第6期

  [摘要]在现实社会与网络社会并存的“二重化”社会里,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显示出种种危险的“倾向”。当西方文化思潮、政

  治分裂势力、网络技术异化以及网络负能量等方面日益成为纠缠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病

  源”之时,消解这些危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之祸根就显得尤其必要。为此,唯有掌握网络

  话语主导权、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建构实事求是的理性技术观以及增强网络监管能力

  和健全网络法律制度,才能还大学生一个清朗的互联网空间。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网络话语权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6120(2018)06-0001-05

  何谓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是社会的思想上层建筑,是一定社会或一定社会阶级、集团基于

  自身根本利益对现存社会关系自觉反映而形成的理论体系。”[1]200意识形态安

  全与国家的前途命运息息相关。青年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很强,而辨别能力有限,

  很容易受到非主流意识形态思想的渗透侵蚀,这给他们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了

  诸多不利影响。

  网络技术的普及造就了一个便捷的全域性通信方式,同时也推动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各国

  相互了解,多种意识形态相互碰撞、交融;各种价值观通过网络带给

  人们一种鲜明的视觉冲击。然而“当网络主体趋虚拟化之潮涌向现实并使社会‘二重化’分

  为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之后,网络社会引发的安全问题便与时代结伴而生”[2]。

  问题衍生之后,作为祖国新鲜血液的注入者——大学生,却往往囿于网络空间意识形态的种

  种诱惑而难以脱身。为矫治大学生由此引发的种种“病态”,找出问题缺漏,需厘清大学生

  在网络意识形态方面出现问题的缘由,才是化解问题之策。

  一、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问题

  全域性网络空间飞速发展,问题也随之衍生,由问题所导致的严重恶果已被诸多社会惨相所

  证实。欲解其难,必究其题,因此只有厘清影响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严峻问

  题,才有可能在保障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时做到进退有度、游刃有余。

  (一)西方文化思潮的渗透

  西方国家秉承资产阶级的世界观,以反映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要求为行为准则,一直试图以

  某种方式为他们的剥削找到合理的理由,并肆无忌惮地倾销他们所谓的普世价值观,妄图诱

  使我国当代青年学生陷入其编织的意识形态圈套

  ,进而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产生威胁,企图在上层建筑方面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

  ,遏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敌对势力还利用网络的无边界性,窃取我国的重要信息,

  以期夺取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妄图以西方民主模式和政治体制代替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经济体制与民主模式。在西方文化的渗透与攻击下,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极易发生扭曲或错位。

  (二)政治分裂势力的侵蚀

  那些以分裂中国为目的的政治分裂势力利用网络进行意识形态的颠覆,肆意攻击

  我国政治制度,试图破坏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有些网站故意以某些具有吸引力的标

  题激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实则发布具有煽动性的内容,试图颠覆中国优良传统和历史的

  本来面目

  ,妄称台湾、西藏、香港为“国家”,以期达到思想同化之目的,壮大其“阵营”。某

  些国家打着清除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些“弊病”之旗号,实则进行宗教渗透。不法分子

  违背人类道德,肆意散布“法轮功”等邪教信息。这些分裂势力的行为严重扭曲了当代大学

  生的伦理观念。当“观念的东西转化为实在的东西,这个思想是深刻的”[3]97。

  例如2017年9月,香港新任教育局局长蔡若莲女士的长子因精神抑郁坠楼身亡。该校

  “港独”分子竟然在“民主墙”上留言,为蔡若莲女士失去儿子而欢呼,称“恭喜蔡匪若莲

  之子魂归西天”。这种违背伦理标准的言行,其危害是长期性的;一旦转化为实在的东西,

  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更是毁灭性的。蔡若莲之所以遭受如此攻击,与她之前曾多次发表过支

  持香港学校多教普通话,以及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与中国发展模式的言论有很大关系。试

  想这样“歹毒”的学生将来一旦成为教师,不知会毒害多少青年学子。

  (三)网络技术异化的影响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联姻”催生网络虚拟社会的诞生,但网络社会空间中的“异化”

  现象则日益束缚着人们的思维和实践。从本义上说,技术显示了人类对客体的工

  具性认知,具有自身的中立性。然而,技术却在自身发展中走到人的对立面,并在无形中伤

  害到了人,出现了负面效应。“所谓技术异化,指人利用技术所创造出来的对象,同人的本

  性及实践相对立,抑制并影响着人的实践性生存的现象。”[4]甚至有人认为“世

  界的主人正在变成机器的奴隶”[5]90。当然,这种“由技术所引起

  的异化,就是为物质方便和增加利用非物质世界的潜力所必须付出的代价”[6]122

  。由此,在网络社会技术异

  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个人观念、社会意识开始与主体分离、疏远甚至对立,相应地发生一

  系列分散化趋势。这时候,非主流意识形态极易趁虚而入,引起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信仰危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学生出现这些

  现象,那么必将成为一大潜在隐患,甚至会污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纯洁土壤。

  (四)网络负能量的冲击

  互联网在新颖且独特地改变信息流动和传播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信息的滋长,无形中

  造成一种迷乱的社会假象。马克思说:“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情感和观点的个人,会

  以为这些情感和观点就是他的行为的真实动机和出发点。”[7]611即在网络空间

  中愈来愈多负面情绪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的思想逐渐淹没在负面信息之中,对社会形成一

  种的不良印象

  。加之我国的网络信息缺乏严密而周全的监管机制,某些舆论“大咖”因自身对现实境遇的

  不满,往往带着负面情绪夸张解读社会事件,肆意发表负面消息。这些负面消息一旦形成强

  大的舆论场,就会像梦魇一样纠缠大学生的头脑,大大挤压正面舆论的活动空间,使主

  流意识形态宣传被排挤至思想的边缘。

  二、当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

  欲解其惑,必先究其源。导致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篇三: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高职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及提升路径

  摘要:在学生日常管理工作中,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治理,不仅能杜绝学生受错误思潮影响,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还利于构建和谐、文明校园,从根本上避免校园之中发生意识形态斗争。本文,将结合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现状,详细阐述网络意识形态提升路径,旨在打造高职院校良好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环境。

  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提升

  基于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上负面信息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负面信息的滋长让学生出现了美丑不分、价值观扭曲、是非颠倒的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产生了负面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开展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对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做出正确指引迫在眉睫。

  一、设定教育体系

  针对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进行治理时,运用大数据技术要有针对性地设定行为监控、舆情应对、信息防控“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其中,在行为监控体系构建中,应明确部署网络舆情监测系统,及时搜集具有前瞻性的信息。同时,行为监控中要明确全面实现实名认证,将学生学号与上网账号捆绑到一起,以准确监控学生上网行为,为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做好铺垫。在信息防控教育体系构建中,应明确发挥好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的过滤功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过滤掉反动、暴力、非法等不良信息,以避免错误信息影响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在舆情应对体系构建中,应重视采集学生们上网时的日志信息,对其展开智能分析活动,跟踪、研判可能出现的不良网络舆情,提前部署好应对措施。同时,体系构建中应明确建设校园门户网站、校园新闻网和网络文化网站等,并重视将正确观点和重点新闻放在网站上显眼位置,以对网络舆论做出引导,避免不良舆论信息误导学生,使学生在正确舆论影响下渐渐形成良好价值观。另外,对舆情应对教育体系进行完善时应明确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到网络舆情组织工作中,主要负责扮演舆情引导角色,科学控制舆情走向。同时,为应对好网络舆情,应明确辅导员需与学生干部、专

  业教师展开协同工作,以动态化形式共同监控学生网络意识、网络行为,及时解除他们不正确的思想。

  二、创新教育形式

  高职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弱、学习热情不高、自律意识不足、思想觉悟较差、缺少丰富的社会阅历,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误导。我们作为辅导员,要积极创新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形式,让学生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辨析能力等有所提高,最终构建起相对积极的网络意识形态。实际教育工作中,可通过举办主题班会、讨论会、座谈会等形式达到治理目的。例如,组织一次“加强网信意识,强化网信安全”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开展中,为学生筛选一些典型案例和事例,引导学生展开激烈讨论,以增强他们网络安全意识。同时,可为学生播放一些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引导学生做好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斗争,警醒他们面对网络安全问题时要增强防范意识,做好分内事。此外,针对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实施教育时可发挥好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的重要作用,由此拓展教育渠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意识形态正确指引。实际教育中,可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网络平台做正面宣传,营造充满正能量的网络文化氛围。同时,可通过微博、微信、抖音警示学生网络诈骗、网络谣言、网络炒作等“病灶”现象,引发学生深思,警醒学生从自身做起,杜绝不良网络道德行为。

  三、完善教育内容

  日常教育工作中为取得较好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要坚持与时俱进对其教育内容进行完善、拓展、延伸。首先,要积极融入网络法制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懂法教育、网络守法教育、网络维权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其中,在网络懂法教育中,应多与法院、公安局等部门展开合作,共同构建一个网络法制教育基地,在网络法制教育基地开设相关课程,增进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在网络守法教育中,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网络侵权行为、网络交友行为、网络诈骗行为等一系列行为,向他们明确网络行为中需履行的义务,警醒学生坚决不做违法事情。在网络维权教育中,应以网络维权基本方法、基本途径内容为主开展教育,向学生普及一些网络法律知识。在网络安全教育中,应耐心教授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帮助学生分析网恋、网购刷单等网络行为的利弊,让他们树立起

  网络安全意识。其次,要积极融入网络信念教育内容。再次,面对部分学生深受网络不良信息毒害的现象,要积极融入自律教育。自律教育中,有针对性地借鉴儒家“慎独”思想,深入讲解其思想精髓,以警醒学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网络法律。同时,自律教育中可展开家校合作,多与家长进行沟通,鼓励家长用自己的自律思想正确引导孩子,家校共同教育学生能真正做到自律上网,由此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的教育。

  四、融合思政教育

  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中,为提升育人效果,要积极融合思政教育,其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意识形态。实际教育中,要重视将思政教育渗透到网络意识形态治理的各个环节,以突出教育特色。同时,融合思政教育时要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诚实守信、社会公德、法治、理想信念等教育内容。举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可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祭英烈”、“我为家乡代言”等活动,并借助“易班”开展线上抢答活动,补充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种教育形式,能引导学生自觉吸收网络上爱国主义信息,杜绝不良信息误导。此外,为更好地端正学生网络道德行为,可积极融入诚实守信思政教育内容。实际教育中,可开展一次“网络诚信,从我做起”的教育活动,让学生深刻意识到网络诚信建设人人有责,教育学生作为网民要认真贯彻诚实守信的网络行为,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不为任何组织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不泄漏、篡改、毁损他人信息。通过融合思政教育,学生们才能形成正确网络意识形态。

  结论:综上可知,针对学生开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对他们成长成才十分有益。网络意识形态治理工作中,要精心设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并逐步完善网络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形式、内容。同时,积极融合思政教育开展治理工作,以显著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效果,让学生构建起健康的价值观,对他们价值取向形成正确引导。

  参考文献

  [1]王晓强.网络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策略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8,40(11):4.

  [2]潘瑾菁,王安萍.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格局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2019(34):2.

  本文属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科研课题,课题名称:基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探究,课题编号:2021KYB23

  

  

篇四: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发展方式探析

  习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工作……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面对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化的时代背景,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快捷、隐蔽性强、互动性好、受众面广的优势加紧对我实施“文化冷战”和“政治转基因”,妄图实现“拔根去魂”。认真探索网络时代意识形态发展方式的优劣特点,研判网络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是加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仗。

  一、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发展方式的优势互联网具有快捷性、广泛性、共享性、虚拟性特点,而意识形态发展方式有渗透性、导向性、排他性的特点,两者结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呈现出的新特点,不断推动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和社会方式发生深刻变化。(一)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互联网出现以前,由于受地理、交通、观念等条件限制,人们往往只能在相对固定范围内进行沟通交流和表达政治诉求,意识形态单一化大众化。互联网对时空的跨越,使人们不再受到地域、观念等因素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瞬间生成、瞬间传播、实时互动和高度共享,各种思想、观点、意见都在网络中得以发表和传播。人们借助互联网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和主张,敢于争论、指责和批判。每一位网民都能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到网络讨论中,网络对于每一个网民都是平等开放的。(二)信息生动形象,关注度高。传统意识形态发展方式主要是依靠面对面的灌输,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是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因此,对语言的表达运用能力成为衡量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准。古今中外,凡是一代思想家、传道士、革命家,无一

  不是能言善辩之人。互联网时代,已经打破传统信息传播方式,它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极大丰富了信息的外在形式和本质内涵。在互联网世界里,人们利用网上的信息资源可以参加学习教育、办公生产、消费娱乐等各种活动。互联网在改变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同时,也被意识形态所改变,具有意识形态属性。敌对势力通过网络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改变人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移植政治观念,如炮制各种焦点新闻、散布一些内部消息等等来吸引眼球。

  (三)波及范围较广,影响力大。不同于传统媒体由点到面的单中心、单向度的传播,互联网是多中心、离散式的传播。在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舆论的主体,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和评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分散的人们自由地进行交流,形成交互性的信息传播。规模庞大的网民可以在互联网上就各种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形成多个讨论中心和意见群体。以传单、报刊、杂志、广播、影视等传统媒介为载体的传播平台逐步被互联网平台取代。互联网日益成为时代舆论生产的策源地、信息传播的集散地和思想交锋的主阵地。某个突发事件在网上刚刚曝光,即可迅速引爆全国舆论,把地区性、局部性和带有某种偶然性的问题,变成全民“围观”的公共话题,产生网络“蝴蝶效应”。

  二、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发展方式的弊端从国际国内大背景看,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而尖锐。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可见,网络已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比武擂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搏斗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硝烟战场。(一)混淆是非观、被人歪曲利用。互聯网为各种社会思潮相互激荡、为各种非马克思主义乃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滋长蔓

  延,提供了最便捷平台。西方敌对势力利用互联网优势在中国培养一批有实力的“网

  络大V”、“社会精英”,大力鼓吹宣扬西方价值观、政治观、民主观乃至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对我国社会发展转型中出现的问题大肆夸大歪曲,给一些思想防范意识弱的人造成错误的诱导,迷失了明辨是非的双眼。还有一些非主流意识形态越来越多地借助学术讨论、政策辩论平台,传播和鼓噪其声音与主张,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和欺骗性,这些言论的背后都有着不可告人的东西。

  (二)发展难掌控,危害性较大。匿名上网作为网络传播平台中的一种载体,网络的虚拟性决定网上舆论存在的虚假性。加之互联网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信息的发布者,每一个人都可以不经过审查在网络上发布信息。由于发布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出现了一些情绪化、极端化、庸俗化的言论。在网络上,一些误导民心的错误言论,企图以西方政治价值观标准塑造我国民众的价值观。与之相较,一些机构、媒体和个人缺乏自觉维护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责任感,甚至是非意识淡薄、是非观念模糊、是非判断能力较弱,不敢亮剑和发声。这样的现状必然助长那些别有用心的网络“推手”“大V”的嚣张气焰,造成越来越难以控制的局面。

  (三)文化侵略性强,政治斗争突显。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每时每刻的变化都能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改变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可以说,占领了信息高地就获得了政治上文化上等多个领域方面的主动权。美国占用了全球85%以上的网络信息,他们牢牢地控制着互联网世界,我们在接受大量的可以由美国操控的网络信息的同时,也很自然地在接受着美国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西方鼓吹的“意识形态的终结”的实质是要发展中国家放弃对自己意识形态的信仰,为发达国家向这些国家不断扩张鸣锣开道。中国在

  网络平台上话语权和影响力暂处低谷、窘境,外来的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持续不断地冲击着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不足严重制约了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在国际互联网上传播和表达中国形象、中国道路和中国梦。

  三、加强互联网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对策网络意识形态的构建逻辑,并非是简单地、人为地、大而化之地将非主流意识形态取消、取缔,而是要创造出主流意识形态和非主流意识形态“百花齐放”的舆论生态。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坚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所谓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观点、立场、方法,尤其作为严肃的具有科学性的认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是分析、辨别、厘清和定性各种网络社会思潮、网络文化霸权的原则。在西方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入我国的情况下,要以正确的立场、开放的胸怀、端正的态度评价西方社会思潮,不断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以先进科学的理论成果和有效的宣传思想工作方式引领各种社会思潮,坚决抵制国外网络意识形态对中国的渗透攻击。要在多样化社会思潮中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最大限度的形成社会思想的共识,在多样化观念中寻求共识,以主导扩大共识,以共识巩固主导。在处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和我国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关系中,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扩大政治认同、增进共识。(二)依法增强网络舆情监管。习主席强调:“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要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建议国家有关监管部门依据《宪法》《刑法》及涉及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网络言论和网络行为规范条例”,对在网络空间公开虚无民族史、党史、军史和攻击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传播者,依法依纪依规追究法律责任。对跟风传播的历史虚无主义的普通群众,要通过列

  网上诚信黑名单,及时向社会公示曝光等手段达到警示效果。要健全网上舆论分析与甄别工作机制,认真梳理分析网上舆论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趋势及网民的思想动态。同时,相关职能部门应切实履职,不断提高网上舆论的分析研判能力,提高引导主题设置和有效发声能力,回应关切、疏导情绪,调动整个社会共同在网络空间“除毒瘤”,为净化网络环境筑起一道“防火墙”。

  (三)加强网络人才队伍建设。当前中国网民已达到7.10亿,相当于美、日、英、法、德五个发达国家的网民之和。虽然在人数上我们占有绝对优势,但是络发达的国家,我们的网络人才质量并不占优势。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离不开网络人才队伍的支撑,特别是需要有一支优秀的网络意识形态管理人才队伍。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知识,还要具备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能力。首先要能够深入各种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媒体的纵深,在多种多样的文化内容和文化形态中,将各种形态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内容剥离挑选出来。其次要能够判定其性质是正面还是负面,是自觉行为还是被动行为,是政治问题还是认识问题。最后是就其影响和破坏主流意识形态的程度进行归类,并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四)增強网络文化软实力。习主席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国内媒体要用好国际化传媒平台,传播好中国文化,使世界更好了解中国。”这就为新形势下的新闻宣传和网上舆论工作指明了方向。网上舆论是宣传工作中的一部分,要提高网上舆论的引导能力,使网络宣传阵地始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应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切实担负起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政治使命,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在网络上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广大网民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捍卫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独立,唱响网络强国思想文化主旋律,用富有吸引力的正能量来引领网络文

  化建设,正真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与新时期文化发展成果结合起来、发扬光大。

  

  

篇五: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意识形态领域典型案例通报

  7月10日,天津市通报3起不作为不担当典型问题,其中一起因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力的典型问题引起舆论关注。通报称,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委巡视员、副书记张世军同志违反工作纪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不力问题。2018年10月,在高新区某论坛举办过程中,高新区工委宣传部未按照规定对论坛活动履行审批程序、未对主讲人进行严格核查、未对现场进行有效管控,导致出现错误言论,造成恶劣影响。张世军作为负责宣传工作的副书记,本应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好导向、守住阵地、管好队伍,但却重视不够、履职不力,对意识形态阵地失察失管。2019年2月,张世军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篇六: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特征分析案例之新时代的“英雄精神”一直以来,英雄精神代表着社会的主流价值取向,蕴含着凝聚社会意志力量的正能量。随着我们步入信息社会,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锋日趋激烈,不可否认的是近些年网络上出现了一些诋毁英雄、侮辱英雄等负面现象,不仅使得英雄精神面临被消解的风险,同时给正能量事迹的传播带来严峻挑战。但在新媒体赋权语境下,普通大众作为传播主体的意识开始觉醒,网民的自由言论表达以及网上集体行动深刻影响着“英雄精神”这一意识形态领域的分化冲突,当代网民在对待英雄的态度和如何对待英雄的期望上逐渐形成了向心合力,这对正确把握当下传播规律以更好地塑造英雄人物、宣传英雄精神方面带来一定的启示。一、涉“英雄精神”事件舆情传播的一般规律裹挟“英雄精神”元素,相关舆情往往被“热炒”一些英雄事迹作为正面舆情事件能够刺激人积极向上的力量,非常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在传播过程中,英雄事迹延伸出的“英雄精神”元素被刻意突出,比如76岁老人勇救体重200多斤溺水者的舍己救人精神、“校长妈妈”张桂梅“燃烧自己点亮梦想”的精神,南京胖哥的见义勇为精神,由于其中所裹挟的“英雄精神”能够契合公众的普遍共识,相关舆情得以迅速集合起相同理念的网民公开讨论,涉“英雄精神”事件越“炒”越热。网络场域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效能表现强势

  在互联网平台上,涉“英雄精神”事件具有鲜明的宣传基调,是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争先报道传播的重点对象,展现出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性、权威性,并努力将主流话语表达灌输到普通网民视野当中,时代楷模、人民英雄、见义勇为、致敬点赞、可歌可泣、平凡而伟大、荣誉等等描述英雄行为的正面词汇形成强势而精准的传播效能。舆情发酵过程中的互动反馈,致使观点易走向极化尽管涉“英雄精神”事件天然蕴含正面宣传性特征,但在其舆情发酵过程中网民的互动反馈结果并不是完全正面评价,甚至走向相互对峙的极端状态。比如,“南京胖哥见义勇为后失去肛门功能”近日登上了热搜榜,有网民质疑他为了火、为了当网红出道;也有网民希望捐款、希望政府、企业给予帮助;还有网民表示“好人有好报”“不要让英雄流血又流泪”。再如,针对英雄子女高考加分的政策是否合理、是否公平,支持者和反对者各执一词,各方观点均聚合起舆论群体内部的高度认同化。二、具体案例——快递小哥救下一家三口被强行露脸网民舆论概况12月10日,湖北武汉江汉区一处小区发生火灾,着火人家中有3人被困在房间内,其中还包括一名约2岁大的孩子。快递小哥张裕见状,徒手爬上2楼的阳台,救下一家三口。他想低调离开,却被大妈围住还被“强行露脸”并喊“英雄英雄”,大妈表示,不允许快递小哥做好事不留名。

  据舆情监测系统鹰眼速读网显示,“快递小哥救下一家三口被强行露脸”一经媒体爆出舆情热度即呈现出直线上升态势,12月11日到达舆情峰值,随着后续关于快递小哥张裕更多消息的讨论热议,网民声音汇集起长尾效应,拉长了该事件的舆情周期。

  从网民舆论看,快递小哥救下一家三口被强行露脸总体上得到了正面评价反馈。绝大部分网民为其点赞,认为“张裕这样的平凡的英雄带给人们温暖与感动”;在张裕曾在武警部队服役2年被媒体报道之后,网民更是增添了敬佩之情,“英雄本色,退伍不褪色”;同时张裕也获得了荣誉,被授予江汉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网民表示“好人有好报”。由此可见,网民受朴素道德感的驱使,形成了尊重英雄、理解英雄、维护英雄形象的网络正义,增强了网络价值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网民期望:传播新时代该如何对待英雄?

  2021年,涌现出太多平凡而又低调的英雄。通过涉“英雄精神”事件舆情传播的一般规律和快递小哥张裕这一具体案例舆论概况中,我们可以窥见当代网民针对如何对待英雄的普遍期望:一是英雄值得到掌声和重奖,但应顾及公平;二是主流话语在英雄宣传上要更接地气;三是保护英雄名誉、惩戒侮辱英雄的言行。

  具体而言,首先,英雄的付出得的获得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奖励,在当代社会重奖英雄也是一种正面价值的积极引导,但是如英雄子女高考加分等优待,舆论的认可程度并不高。其次,英雄事迹作为易引爆舆情的正面事件,媒体、自媒体在宣传上需要接地气,“强行露脸”“不允许做好事不留名”正是因为贴合网民话语情境,才能够获得网民好感和支持。最后,英雄名誉不容亵渎和侵犯,当前恶搞、侮辱英烈的言行频繁出现,众多网民对此表示强烈的谴责、愤怒、抵制,在惩戒违法行为上应当顺应民意。

  

  

篇七: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如何应对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对中国的渗透枫默鬼哥謶m|浏览2571次推荐于2016-10-0904:07:22最佳答案长期以来,西方敌对势力从未停止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战略,特别是进入信息全球化时代以来,西方更加注重利用新媒体带来的传播便利,抓住中国“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重叠的历史条件,加大对中国意识形态的渗透力度。当前,在新的舆论环境下,中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需高度警惕,有效应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新媒体空间可以说已成为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目前敌对势力通过直接发声或培植代理人发声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大量威胁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特别应引起关注的在以下四方面。1侵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本制度中国总体意识形态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敌对势力借助网络工具把颠覆中国的总体意识形态作为靶心,辐射各个社会领域。在内容上,主要是大肆传播和扩散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思潮,挤压、替代、混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动摇社会主义根基。在方式上,主要是借助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增强这些错误理论和思潮的欺骗性、隐蔽性。这些方式借助网络,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蛊惑性,更易于使部分民众产生对西方制度的崇拜和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2否定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瓦解人民对党的政治认同敌对势力通过网络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的一个重要指向,就是千方百计地否定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从上破坏共产党的权威,从下瓦解公众对共产党的认同,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是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其二是丑化中国共产党形象。其三是挑起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不信任。3污蔑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弱化军人对党的忠诚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强柱石,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是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渗透的重点所在。长期以来,敌对势力一直把从根本上削弱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对解放军意识形态渗透的核心内容。关于“军队非党化”,敌对势力在认识层面搅乱政党与国家、政党与军队的关系,刻意把军队的政治属性与国家属性对立起来,以军队的国家属性否定军队的政治属性。关于“军队非政治化”,敌对势力掩盖军队的政治属性,宣称军队是用来对外维护国家利益的,不应该介入本国政治,在政治上应当保持中立,不应该支持某一党派的政治主张。关于“军队国家化”,一些境内外敌对势力在网络上长期进行党和国家关系的所谓“讨论”,尤其是在中国的重大节日庆典,民众爱国热情高涨时,更是以网络评论的方式集中散布误导舆论。4颠覆中国传统优良价值观,制造思想混乱和价值扭曲这主要体现在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制造思想混乱。当下部分网络内容大多伪造史料,污蔑正统,用历史虚无主义的手法颠覆人们正确的价值认知,进而制造思想混乱,其背后大多有境内外敌对势力支持的影子。另外一个重要体现是宣扬扩散西方消极文化,制造价值扭曲。西方不健康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借助网络的开放性大量涌入,这些污七八糟的内容易使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出现异化和扭曲。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运筹面对新舆论环境下的意识形态安全挑战,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加以谋划运筹,特别是要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阵地上把正面宣扬社会主义主体意识形态与对错误思想开展舆论斗争相结合,坚决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安全。面对挑战,应当超越“进攻”与“防御”的二元对立模式,而是谋求“进攻”与“防御”的相互渗透,要如同散文,做到形(手段策略)散而神(中心目标)聚。具体而言,主要涉及以下四方面:首先,要有战略重点意识。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在“管”和“堵”的层面,当以网络为主,在“疏”和“引”的层面,应当做到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兼顾。其次,要实现战略分支之间的高度契合。在实施过程中,应当在审慎研究各个战略分支与多个战略层次的基础上做出综合性的协调一致的安排,保证各个层次和纵横向之间的相对和谐。再次,要坚持目标牵引。中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目标要体现层次性和长远性。最后,要保持战略的动态稳定。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在宏观上保持目标的稳定性,同时应避免僵化,要适时、适机保证具体策略、技术的灵活性。新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三点策略

  1培养强大的意见领袖队伍在新舆论环境下,意见领袖对于公众意识的形成发挥有重要的引领作用。中国同样可以对美国的一些策略加以借鉴,依托一些政治信仰坚定的专家学者、网络达人等,打造和建设一支专门为维护中国意识形态和舆论安全的“铁嘴”和“铁笔杆”队伍,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中,在国内媒体和境外媒体中宣传中国主体意识形态,反击和揭露各种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发挥舆论引导作用。2打造“总体宣传”的传播结构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要特别注重对不同媒体形态予以变化多端的组合应用,形成“生旦净末丑齐上场”的局面。同时,这种“齐上场”又并非简单的信息结构同质化,而是要形式各异,却异曲同工,搭建类似于“鸟巢”式立体交叉、犬牙相错的牢固传播系统。3依法加强负面信息的管理整治要建立和完善各种机制,对那些在媒体上特别是在网络媒体上制造、散布、传播危害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行为要依法坚决予以打击整治,绝不姑息。首先,要建立舆情监控机制。其次,是要建立舆情预警机制。最后,要建立管控和问责机制。

  如何抵御西方对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1、必须了解当前西方意识形态的入侵方式:主要分为隐性和显性的,前者主要是文化入侵,包括电影、动漫、书籍这类方式传播西方思想,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宗教,现在连很多农村都信耶稣了,显性的则包括扶持境内外的激进分子和反动势力,比如达赖,比如香港泛民,鼓动他们制造事端,挑起内部矛盾;2、为什么要说抵御呢?因为抵御永远是被动的,一方面我们只有强大了自己才能不怕别人入侵,但看看我们国人,普遍缺乏信仰,说什么无神论私下又去烧香许愿,文化电影审批也管制的很严,所以电视上永远都是些古装剧、抗日剧、言情剧,我们老是沉静在所谓的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美名中;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进攻呀,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我们那么多人,历史那么多积蕴,也可以向外传播入侵他们呀,只有这样双管齐下才能化被动为主动。

  三、应对当前西方意识形态挑战的策略思考当前境外针对我国的各种意识形态挑战,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制造了不利的国际环境,也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

  全带来威胁。我们必须对此予以高度重视,在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和平道路、提升国家形象、夯实物质基础等方面采取有效的应对之策。

  1.坚持马克思主义国家观,坚守国家利益当前某些国家针对我国的意识形态活动,具有多重原因,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民族和国家利益的考虑,无疑是带有根本性的原因。有西方学者在论及这个问题时曾意味深长地指出:“‘玫瑰是一朵玫瑰,永远是一朵玫瑰’,国家就是国家,永远就是国家。”西方有西方的国家观,我们有我们的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国家主权是国家最高利益之所在。我们提倡超越意识形态去尽力发展国际友好合作,反复承诺并认真履行了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但是,对某些西方势力借国际责任之名行遏制中国之实的图谋,对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实质及其扩展本性,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毫不让步地坚守国家主权这个最高利益。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就强调保障国家的整体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的理念。面对各种分化、西化和弱化中国的图谋,中国政府和各族人民以及海外华侨表现出的空前团结和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坚定立场,正是源于对国家观念的认同。面对当前境外的意识形态挑战,我们更应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认识,以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国家主权、维护政局稳定作为我们坚定的政治立场。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谋求多边合作共赢从世界近现代史来看,一个大国的崛起似乎往往会以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为代价。可以说,当前在国际上流行的“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等,正是以此为历史根据的。这种推演似乎很重视经验,但是却有意回避中国在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有选择性地遗忘了一些国家霸权扩张的反面经验。中国的发展,不走西方发达国家

  依靠武力掠夺其他弱小民族来进行资本积累的历史道路,也不走苏联霸权主义、对外扩张的道路。我们要积极用理论和实践向世人进一步表明: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永远不变的选择。

  首先,这种选择具有深厚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一直崇尚“和为贵”,这一理念逐渐成为中国处理内政外交的哲学思想和行为准则。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就是中国古代和平外交的典范。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华民族饱受战乱之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更强化了我们对和平的向往和追求。其次,这种选择反映了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的经验。胡锦涛提出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总结我们党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对我们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和平发展重要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再次,和平发展道路的选择,鉴照了一些国家霸权行径的历史教训,顺应了当今世界合作共赢的发展潮流。霸权不得人心,扩张必受惩罚,这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经验。环顾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国际社会发展的整体相关性和相互依存性日益加强,非赢即输的旧观念日渐式微,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渐成共识。

  “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世界的庄严承诺,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对当前国际上种种别有用心的不利言论的有力回击。

  3.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进一步提升国家形象当前国际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际媒体间对舆论导向的争夺与控制。重视媒体宣传的作用,积极掌握舆论的主动权,是我国意识形态建设必须要高度重视的问题。首先,必须继续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五四运动”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有余、东学西渐不足的现象。有调查表明:近百年来西学中译与中学西译著作之比为100∶1,而外国人从中学西译著作中所了解的,又多半是八卦、算命、风水之类的东西。国外民众由于对中国知之不多、知之不切,因而极容易被别有用心的媒体误导。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外宣传。其次,必须大力增强信息传播的管理能力。在信息时代,谁能够控制信息的传播,谁就拥有权力。当前西方更加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中国的意识形态渗透,我们更应高度重视新型网络安全工作,加强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和相关法制建设,并根据网络时代的传播特点,改进舆论宣传、监控、引导和管理工作,确保舆论主导权。再次,要调整舆论宣传的战略。我们要树立先声夺人的宣传理念,不仅要对境外各种误解、曲解乃至丑化中国的言论予以及时回应,而且要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全面性、及时性、客观性,从而提高中国媒体的国际声望和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境内外普遍重视的新闻信息源。此外,还应该积极找寻诠释自身理念的恰当方式。中国的发展将伴随着中西之间长期的认知摩擦、碰撞、适应的过程,因此,善于向对方表达自身理念无疑是重要的。法国外交官魏柳南指出:很多中国人“在与西方人交流过程中,习惯直接用自己母语的话语方式表达思想,而没有考虑到用适合西方人的方式来表达”。这对我们是一种善意的提醒。应该说,中国政府近年比较注意这一点。北京奥运会申办、主办期间以及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中国政府推出的国家形象片,受到外国民众的普遍好评。这种恰当的公共外交形式,对提升国家形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4.集中精力促进发展,进一步夯实物质基础意识形态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反映和服务于一定的经济基础。当前一些西方势力加强针对我国意识形态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遏制我国的发展和崛起,在于维护西方国家自身的利益。但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不断取得的发展成就和不断提升的国际地位的一种反映,也可以说是我国尚不够发展、还不是真正的世界强国的一种反映。在多元化的国际社会中,我们不可能左右别人的思维,也不可能完全消除对我国不利的舆论,因此,应对的关键就在于增强对杂音、噪音的抗扰能力,紧紧抓住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扎扎实实地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如果我们真正能够将发展这篇大文章进一步做好,将强国之梦变为既成事实,同时又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国际社会中的各种不利言论自然会烟消云散。同时,只有将发展问题解决好,才能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奠定可靠的经济基础。因此,当前要紧密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发挥边疆优势,突出民族特色,推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惟有如此,才能实现边疆巩固、经济繁荣、民族团结,从而彻底消除境外分裂势力在境内的影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总之,发展是硬道理。回应境外意识形态的各种挑战,离不开必要的物质基础,关键还是要靠发展。

  

  

篇八: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LT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流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现代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对整个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被科技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从技术上说,互联网的确具有一种能够让不同文化均处于同等地位的特性,但是,由于它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必定带有西方社会的烙印并符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互联网大兴于世实际上使西方国家占据了“信息强势”地位,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都必须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熟悉西方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过程。这种通过网络强化的文化信息,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

  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被迫接受西方信息的群体。对同一文化理念的长期传递和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与此同时渐渐地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松动民族根基。

  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我国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宣传栏等,采取集体学习、座谈讨论、个别谈心等传播方式,这种具有强制性、集中性的、单向式的传播体制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控制者,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网络传播是一种平行、互动、隐匿的传播模式,信息沟通以其多元性、交互性和反中心性特征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他们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发表各种看法。所以,在网络时代仅仅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面临巨大冲击。

  第三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西方国家有意利用互联网发挥其文化和经济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等“软力量”的吸引力,侵害别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

  论走向。广大网络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增强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阶层矛盾凸显,社会心态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蝴蝶效应”,因此,能不能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易发突发的问题和矛盾,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并在沟通、讨论中取得共识,在交流、理解中实现融合。要积极推进“网络民主”进程,广泛采取“网络问政”方式了解原生态的舆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网络媒体更要在网络话题层出不穷的局面中主动出击,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置和广的视角,面对复杂多变和五彩缤纷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入浅出与合乎情理的阐释,使广大网民不被错误和庸俗的观念所左右,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网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篇九: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网络时代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意识形态是自觉反映一定社会集团政治经济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社会主流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现代国家的精神支柱,是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对整个国家安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互联网技术的迅速传播和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了网络时代,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被科技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科技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种种挑战。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挑战。从技术上说,互联网的确具有一种能够让不同文化均处于同等地位的特性,但是,由于它发端于美国并兴盛于西方,其技术构造方式乃至资讯传播格式必定带有西方社会的烙印并符合西方文化的特点。互联网大兴于世实际上使西方国家占据了“信息强势”地位,这就要求任何一个入网者都必须适应西方的思维方式和熟悉西方的文化。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全球网络化的过程更像是一种西方文化的全球化过程。这种通过网络强化的文化信息,不可抗拒地影响受众的感受和价值判断。处于信息传播弱

  势的国家,很大程度上已成为被迫接受西方信息的群体。对同一文化理念的长期传递和接受,会使受众产生亲近感、信任感,与此同时渐渐地对自己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产生动摇,松动民族根基。

  第二是对我国传统意识形态传播方式的挑战。我国传统传播载体主要是报纸、书籍、杂志、广播、电视、电影、宣传栏等,采取集体学习、座谈讨论、个别谈心等传播方式,这种具有强制性、集中性的、单向式的传播体制决定了党和政府是信息的控制者,受众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网络传播是一种平行、互动、隐匿的传播模式,信息沟通以其多元性、交互性和反中心性特征为网民提供了平等交流的机会和信息共享的平台。网民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创造者、发布者。他们可以自主地制作网页,自由地进行交流讨论,通过各种方式传播有关信息,发表各种看法。所以,在网络时代仅仅依靠组织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方法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的意识形态传播观念、传播体制和传播手段面临巨大冲击。

  第三是对我国意识形态管控能力的挑战。借助信息技术优势,西方国家有意利用互联网发挥其文化和经济模式以及政治制度等“软力量”的吸引力,侵害别国意识形态安全。同时,网络的自身优势使个人和组织发布、交流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大大提升,思想和言论的独立性、多变性、选择性、差异性也明显增强。在网络时代,人们不再仅仅听从单方面的报道和阐释,

  也可能不再追随主流意识形态的观点。由于网络意识形态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和隐蔽性,在网络意识形态的管控方面,政府处于相对弱势。过去依靠组织的权威进行意识形态灌输的优势受到冲击,主流价值观的功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弱化,传播的教育色彩被淡化,传播的娱乐价值上升,传统的以宣讲为中心的传播理念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党和政府对意识形态的控制被明显削弱。

  意识形态这一阵地,社会主义思想不去占领,资本主义思想就必然得势。网络时代的来临,确实给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一定的冲击与挑战,但同时,现代网络技术的出现也给我们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我们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以全新的思路积极主动地应对挑战。

  一是要加大网络科技投入,提高网络领域意识形态的竞争力。面对网络时代带来的冲击,我们首先要以开放对开放,采取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双管齐下的策略,尽快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态势。要加强网络自身建设,努力扩大网络规模,优化网络结构,使之向综合化、宽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要加强互联网领域的立法,规范网络行为。要开发和创新核心技术,研制能防止、过滤各种反动、有害信息的软件及监控系统,抵制网上的非法行为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网上的意识形态渗透。要制作传播集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与娱乐性于一身的中文信息软件,努力扩大网上的中文信息资源,提高中文信息在网上

  的占有率,打破西方文化独霸网络世界的局面。要建设完善高效的社会主义思想网络宣传机构,扶植和鼓励更多的新闻媒体和文化机构进入网络,抢占第一时间,不断增大信息输出量,让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抢占网络阵地。要集中力量重点扶持,加快建设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名牌网站,提高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的攻防能力,吸引世界网民访问我们的网站。

  二是要直面社会难点问题,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引导力。能否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认同和掌握,是考量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准。要积极适应网络时代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不断加大主流意识形态成果数字化力度,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大力加强互联网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在互联网上旗帜鲜明地展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要创新观念和方法,充分利用民间舆论,转变传统的“话语模式”,把主旋律教育与健康向上的求知和审美有机地结合起来,寓教于情,寓教于乐,增强网络传播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把所倡导的和群众所需要的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网民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服务,更要关心广大人民的利益,直面全社会关注的话题,以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得更形象,更逼真。要特别注意培养一批与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的“意见领袖”,通过他们来发布权威性信息,传播有影响力的观点,从而强化主流言论,引导舆论走向。广大网络宣传工作者要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理论武装和理论创新,积极推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程,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境界,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增强自身魅力。

  三是要深入研究网络舆情,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控制力。当前,我国正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阶层矛盾凸显,社会心态不稳,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敏感性社会问题和突发事件很容易在互联网上形成“蝴蝶效应”,因此,能不能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形成健康向上的思想舆论氛围,是关系到我们事业兴衰的重大问题。我们要敢于直面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面对易发突发的问题和矛盾,要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澄清事实,解疑释惑,化解矛盾,并在沟通、讨论中取得共识,在交流、理解中实现融合。要积极推进“网络民主”进程,广泛采取“网络问政”方式了解原生态的舆情民意,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性和控制力。主流网络媒体更要在网络话题层出不穷的局面中主动出击,赢得更多的发言权,争取更多的民心。要站在高的位置和广的视角,面对复杂多变和五彩缤纷的现实问题做出深入浅出与合乎情理的阐释,使广大网民不被错误和庸俗的观念所左右,从而使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成为网上多元文化大潮的中流砥柱。

  

篇十: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汇报

  根据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情况专题督查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局贯彻落实《林州市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狠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____年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和目标管理,同业务工作同安排同部署,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成立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由党组书记、局长王静文任组长,分管领导王媛媛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林州市档案局落实党委(党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工作方案》,为我局意识形态责任制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真正履行了岗位职责,形成一把手负总责、相关科室密切配合的工作合力,进一步把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细化、量化、具体化。在工作中,认真履行班子集体意识形态工作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带头,切实当好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将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完善谈心谈话制度,始终掌握机关干部职工的思想文化动态,有针对性引导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二)强化理论学习,提升思想认识。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平台,结合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习内容,切实抓好党员干部职工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工作。一是制定党组中心

  组学习和机关政治理论学习计划,将学习纳入到三会一课中,做到理论学习有制度、有计划、有主题、有记录。全年组织党员干部专题学习研讨12次,撰写心得体会等文章20余篇,组织参加各类全市知识大讲堂10余人次。二是丰富学习内容。在全市转型发展,我们怎么转大讨论活动中,参与了市委宣传部组织的社科界研讨会,并作了发言;党的十九大前夕,分别在机关和石板岩上坪村组织了迎接十九大宣讲活动;十九大闭幕,为每名党员购买了十九大报告单行本、新党章,组织大家认真学习十九大精神,在机关掀起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三是建立党员职工个人学习档案,将干部职工的学习笔记、心得体会等集中收入整理,记录干部学习成长历程,同时抓严抓实党员干部学习教育。以《档案法》颁布30周年为契机,集中开展机关学法考试。

  (三)注重舆论引导,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做好网络舆论管理,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全年处理市长热线群众反映问题3件。以此为契机制定完善网络舆情应急处理方案,切实做到舆情情况第一时间知晓,引导和服务第一时间到位。建立健全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完善了档案信息,建立微信服务群,进一步健全完善信息报送审批制,注重把握不同时期宣传重点,提高舆论引导水平,先后在河南省档案信息网刊发文章、信息25篇,营造了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二、存在问题(一)思想认识方面。个别干部对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局党组虽然对此进行了专门部署,但仍未达到上级党组织所要求的高度,少数党员干部由于自身的局限对网络意识形态认识模糊。

  (二)理论学习方面。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系统性不强,理论学习倾向于机械化、碎片化,习惯于会上学习,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系统学习还不够,同时联系工作实际开展政治纪律教育的方式还有待丰富,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不强、认识不到位。

  (三)阵地建设管理方面。新闻上稿数量不多,对内对外宣传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业务成果方面的宣传较多,对弘扬传统美德、精神文明创建、主流文化思想内容宣传较少,宣传思想工作的影响力、渗透力、战斗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____年工作计划一是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继续以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龙头,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研判机制,坚持意识形态工作原则,党组书记做到重要意识形态工作亲自部署、重要意识形态问题亲自过问、重大意识形态事件亲自处置。二是坚持不懈抓好理论学习。以两学一做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契机,以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重点,以____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主要内容,创新理论学习方式,丰富理论学习内容,不断完善落实好理论学习活动。三是切实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结合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开设专题、专栏等方式,扎实推进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档案工作的宣传活动。加大业务宣传、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四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

  正的要求,努力打造一支思想理论好、综合素质高、具有丰富意识形态工作经验的干部队伍,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明确、制度健全。

  教育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领域,学校是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课堂是传播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渠道。教育系统的领导干部、知识分子、青少年学生,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群体。为贯彻落实党中央、自治区、市、和教育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和指示精神,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我校始终把意识形态工作摆在重要位置。现将____年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合理分工安排。我校校长及分管此项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明确党支部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其他成员各按照一岗双责要求各负其责的制度。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年终考评,与教学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制度。签定一系列相关责任书,成立意识形态工作小组。并定期开展三会一课和意识形态领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反思分析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突出问题,对存在问题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有效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提高党员干部和广大教职工对意识形态方向的认识。二、常抓学习教育,强化思想认识。我校认真思考,周密计划,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支部学习的重要内容,及时传达学习上级党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及指示精神。强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守组织纪律

  和宣传纪律,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在思想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1、以两学一做、不忘.牢记使命、幸福教育.党员领航主题教育

  活动为载体,通过领导干部上党课,警示教育等方式,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思想建设工作力度,为学校教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

  2、坚持学习制度,将学理论、学业务和党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3、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学习活动,学习____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其它先进典型事例,强化宣传,收集资料归档。

  在教育党工委直接领导下,配合抓实党建工作。主动作为构建党建带动并促进队建、团建工作,抓群团建设促党建的模式。围绕党建工作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取得良好的效果。

  恪守政治安全之责,时刻警醒教职工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教育,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恪守意识形态安全之责。

  落实守土有效之责。全体教职工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守好阵地,管好队伍,切实做到工作有责、认真负责、尽职尽责,要主动作为、担当作为、有效作为、有所作为。

  三、抓好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让其以高度的工作激情完成工作。落实学习制度。学校领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积极开展书记上党课活动。抓好党建工作。利用三会一课有效契机,宣讲典型事例、政治学习、听报告等方式提高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意识。

  营造氛围。通过召开会议、宣传等形式,动员干部职工积极主动参与文明建设。同时,利用校园、微信群、QQ群,积极宣传活动动态,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参与热情。

  四、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明确工作方向。牢牢掌控网络意识形态主导权,抓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抢占互联网阵地,探索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径。要加大投入,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积极利用网络调查问卷、网络行为数据等技术手段,持续对全校学生政治观点、思想动态、心理健康、学习状况、关注热点、生活需求等方面数据进行系统采集、动态观测与综合分析,把握学生思想新动态。推进互联网+教学资源建设,围绕思政课、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开发一批精品课程、专业教学案例和基于学习、实习、实践的再生性学习资源,并及时传递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打造出一个学生喜闻乐见、时时处处受教育的网上精神家园。五、下一步意识形态工作重点1、认真组织学习教育党工委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部署精神,加强看齐意识和责任意识,牢牢把握好政治方向。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学校党总支、党支部的工作计划和各处室工作计划当中,纳入年终评优选优工作。2、强化担当意识和战斗意识,加强宣传,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真正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3、管好三个阵地。一是管好宣传阵地,二是管好课堂阵地,三是管好科研阵地。

  4、明确责任,加强责任追究。一、工作开展情况充分发挥正面案例、舆论引导作用。对内加强自身建设,定期开展专题学习会议,提高在职员工思想意识水平。对外持续加强宣传力度,及时发现网络上虚假、过分夸大事实等不好的舆情影响,主动作为,及时发声。党员干部更要积极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不动摇,敢于同以不良舆论搞乱人心,危害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一是高度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严禁在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上发布反动、消极、庸俗等不利于社会稳定的信息、图片。一经发现,及时举报查处。二是充分发挥正面舆论引导作用,利用相关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截至目前,本年度我委已在政务信息公开网发布信息约90条。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情况网络意识形态情势是社会思潮的汇聚平台,因此做好网络宣传和正面效应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我园区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宣传公开栏、LED屏、横幅、等宣传阵地,以园区管委会为中心,由园区向企业、周边村组辐射,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截至目前,本年度我委播放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代正能量等方面内容宣传标语40条,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二是充分利用门户信息公开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强化网上正面宣传引导;三是通过日常走访企业、贫困户进行深入宣传,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已走访宣传50余次,组织召开网络意识形态专题会议2次。

  三、风险点分析虚假、过分夸大事实等负面舆论极易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生产秩序,造成民众恐慌。四、下一步打算一是强化督导检查,加大问责力度。出现相关问题时,及时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将不良影响缩减化解到最小。二是时刻注重网络舆论方面影响,定期开展风险自查,补齐短板,制定工作方案,细化工作措施,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三是加大对网络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力度,塑造正确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周村,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开展思想宣传教育,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牢牢掌控意识形态的主动权。

  

  

篇十一: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研

  究

  【摘要】在如今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越发普及开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模式以及销售渠道,同时对新时代大学生们也具有着越来越大地影响作用。与此同时,网络已成为人们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网络中充斥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诉求,各种思潮涌动,既有观念思想分歧的交锋,亦有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这些都冲击着主流意识形态对新时代大学生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念以及政治认同的影响。而大学生的意识形态认同对党和国家稳定发展以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具有重要联系作用,本文基于新时代背景,对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解析主要影响因素,提取具体的解决办法,共同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1]。

  【关键字】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研究

  引言

  新时代网络媒体上各种思潮涌现,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在网络上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对新时代大学生们主流意识形态认同造成了一定的潜移默化地影响。网络作为舆论斗争和思想交锋、政治观念碰撞的主要战场,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政治安全和国家稳定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未来支柱,不可忽视网络环境对新时代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的影响。针对现有现状,分析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影响因素,采取可行的措施持续不断地提高大学生们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1.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的现状

  从以往的调查结果来看,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的整体情况是比较良好的,但是依然存在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缺失、对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不积极、对主流意识形态认知不清晰、对中国文化认同度不高等种种情况,需要党和国家

  依据具体情况分析,进行针对性的举措,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增强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

  2.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影响

  网络对大学生意识形态认同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第一,多元化文化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冲击,新时代背景下的无国界交流,各个国家、地区的多元文化交织,冲击着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第二,网络次生文化带来新问题,新时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已经离不开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中诙谐有趣内容吸引着人们眼球,却弱化了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们中的传播,甚至有部分错误思想企图以诙谐形式颠覆主流意识形态,抹黑英雄人物,动摇传统文化体系。第三,复杂的网络空间增加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不仅增加国家对网络环境的监控难度,海量化信息也进一步影响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和对舆论的控制力度,这都增加意识形态认同的难度[2]。

  3.维护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的具体举措

  3.1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

  在新时代背景下,网络迅速发展,我国的网络环境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网络环境法治建设尚不健全,新自由主义以及反社会主义的误导思想乘机依靠着网络环境的虚拟性、遮掩性企图影响新时代大学生们的意识形态认同。在这基础上,国家需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管理,构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进一步增强网络环境下国民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3.2重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

  网络安全需要党、国家、社会、人民的共同参与维护,筑起网络安全放线。对于各大高校,应该做好新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依据主流意识形态,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认识情况,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诉求,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时俱进,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们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保证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3]。

  3.3做好意识形态创新工作

  意识形态创新工作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指的是根据新时代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创新发展,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制度创新是从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出发,依据网络空间的新特点和社会实践结果对工作流程和方法进行积极地探索调整,以期更为适合获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动权;技术创新指的是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改革意识形态安全的方法,发掘新思路新方法,为意识形态安全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

  小结

  面对日新月异、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言行受网络环境影响越加严重,进而有可能影响他们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网络环境下的多元化文化、网络次生文化以及复杂的网络空间都会进一步增加大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难度,所以可以通过有效措施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包括保证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建设,防范错误思想对大学生的侵袭;重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知;做好意识形态创新工作,提高主流意识形态对新时代大学生们的吸引力与凝聚力;最终实现网络环境是推动大学生成才的助力[4]。

  【参考文献】

  1.梁皓,李海龙.意识形态安全语境下的新时代大学生政治认同[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8(01);21-23

  2.何克奎,黎明军.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职业教育,2021(17);65-67

  3.王越芬,王雪思莹.新时代网络媒体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0,41(06);76-80

  4.冉红梅,林彬,刘秦民,李兆伟.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构建[J].高教学刊,2020(18);60-63课题来源:201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委员会专项课题;江苏海洋大学2020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项目课题名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研究课题编号:19FYHYB004;Z202011641648012课题来源:2019年度连云港市社科基金项目立项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大学生网络意识形态认同安全研究课题编号:19LKT2025

  

  

篇十二: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网络强国时代与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探析

  网络强国时代与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探析

  摘要:新设立的中央网信小组将着眼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统筹协调涉及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研究制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安全保障能力。据悉,在成立中央网信小组之后,一些工作将摆在重要位置,如:制定一个全面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研究发展战略;下大力气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出台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成为信息产业发展主体,成为维护网络安全主体……中央网信小组的成立,体现了中国最高层全面深化改革、加强顶层设计的意志,也标志着保障网络安全、维护国家利益、推动信息化发展真正成为国家战略,标志着我们这个拥有6亿网民的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的转变开始提速。

  关键词:网络强国信息安全意识形态

  正文:

  网络大国≠网络强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第三次浪潮》一书风靡世界,也给中国人带来了一份惊喜。该书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次浪潮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次浪潮为信息化(或者服务业)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

  作为领跑农业文明几千年的中国,却在自17世纪末开始的工业文明中落伍。这个发明火药的国家,却在1000多年之后用大刀、长矛迎战“洋枪、洋炮”,导致长达一个世纪的“被动挨打”局面。第三次浪潮的到来,无疑为中国提供了与西方列强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的机会。

  应该说,中国紧紧抓住了这个机遇。科技改变生活。20年前,中国开始接入国际互联网。20年来,互联网给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显而易见,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手机用户超过12亿,国内域名总数1844万个,网站近400万家,全球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我国有3家。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全国信息消费整体规模达到2.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28%,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

  然而,“大”不一定“强”,“网络大国”并不一定是“网络强国”,中国离网络强国仍有较大差距。比如,在自主创新方面还相对落后,区域和城乡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人均带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国内互联网发展瓶颈仍然较为突出。以信息化驱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我国不同地区间的“数字鸿沟”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ofrualdinkgwtesc,pbyhm

  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意识形态是一种自觉地反映一定社会集团(在阶级社会里就是阶级)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观念体系,是一定社会集团、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或国家来说,成功的意识形态不仅能够发挥让人们认同现行制度结构的功能,起到维护社会整合与国家稳定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作为一种准则帮助人们在现实社会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当前人类社会正在迈向信息网络时代,整个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将被嵌入计算机信息网络之中,几乎把整个人类相互关联、融合在一起。从距离上讲,我们的地球已经被称作“地球村”,但世界并非亲如一家,冷战的结束使东西方之间的意识形态对抗开始被科学技术交流和思想文化交流掩盖着的意识形态渗透所取代。在这种情况下,当计算机网络不仅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途径,而且也成为一种文化传播途径的时候,利用网络对不同制度、不同观念的国家进行意识形态乃至全方位的意识形态渗透,就成为一些国家推行其国际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互为矛盾的意识形态将在网络领域里展开更为激烈的斗争,网络时代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将面临种种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关系到我国的前途和命运。致谢:感谢老师你给我们上课,你辛苦了。参考文献: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曹方

  必须重视网络时代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问题牛晋芳孔德宏

  ofrualdinkgwtesc,pbyhm

  

  

篇十三: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西化意识形态警示教育案例

  【案例简介】东部某市公安局副局长吴某,在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并发表评论公然否定“一国两制”。随后,其观点被大规模转发,在当地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吴某也因“妄议中央大政方针,破坏党的集中统一”,受到纪律处分。

  【案例分析】微信作为数字时代的社交平台,是非常重要的意识形态阵地之一,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便利。微信只是交流的载体,底线还是在人心。其实微信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用。用得好,可以促进工作,但一旦越界,就会成为违法乱纪的帮凶。纵观近年来中纪委查处的案件,党员中有的干部认为微信世界是虚拟的,不受党员干部身份的约束,变得肆无忌惮;党员中有些干部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在微信中是匿名的,于是自由宣泄个人情绪,发表个人观点;党员中有些干部觉得微信收发红包没有问题,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案例启示】案例中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在于违纪者没有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的第一身份,没有时刻绷紧纪律之弦。互联网时代,包括微信在内的诸多产品、工具都极大扩展了党员干部的言行边界。有人能做到网上、网下言行合一,有人则网上、网下“两张面孔”。从博客到微博,从QQ到微信,很多党员干部并没有被社交平台的更迭淘汰,却因为党性

  意识和纪律意识不强而“中招”。纪律不分线上、线下,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党员干部在公共空间就应该严守规矩,微信也不例外。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代表着党和政府的形象,每一名党员干部在使用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时,都要经常拿纪律的尺子量量自己的行为,是不是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要时刻绷紧纪律之弦,切记使用微信莫“任性”。

  

  

推荐访问:网络意识形态渗透案例 意识形态 渗透 案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