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20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20篇

2022-11-03 11: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20篇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摘要:智慧型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生产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20篇,供大家参考。

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20篇

篇一: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种植的影响

  摘要:智慧型农业技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也是提升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以及确保农业生产转型的重要手段。我国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技术将会对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而智慧型农业技术旨在加大对于农业生产中各个环节的可控性,进而提升农业生产种植安全以及确保种植效率等等,且随着智慧式农业技术的推广,以及各类新型智慧技术的进一步应用,我国的农业生产也必将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基于此,本文对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种植的影响进行探讨。

  关键词:农业技术;智慧型;农业种植;影响引言农业问题关系到民生,建设现代化新型农业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在传统农业中应用高科技,可以有效促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智慧型农业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的进步,其中包括云计算、物联网、电子传感、大数据采集等技术,这些都是目前最热门的技术。高科技的发展,为推动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推广和普及智慧型农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1智慧型农业技术概述智慧农业是指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采集、云计算、电子传感等技术来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现代化农业。在智能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利用各种无线传感器采集、监测种植现场的光照、温度等生物参数,并通过图像、视颊等形式采集作物生长过程的信息。通过远程监控,充分了解农作物的生长环境,实现信息的采集和转化,利用智能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分析,根据作物生长的各个方面,实现远程精准施肥、远程精准灌溉,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现代化[1]。此外,通过条形码、RFID等信息识别技术,对农产品进行

  全程安全跟踪,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附加值。与传统农业分析技术相比,智慧型农业技术具有统计学上的优势,能够对农业机械化数据进行分类、优化。数据分析和农业生产紧密相连,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对比分析,挖掘出更多的信息,寻找更客观的规律。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有效地对市场、当地气象、土壤、作物等进行统计、对比,有效分析各种现代农业相关因素,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建设。云计算数据处理技术能够有效的计算分析农作物的种植、物流、仓储、管理等数据,并根据农业发展的需要实时管理数据,利用数据平台对农业生产各方面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并利用数据平台处理灾情预测、气象等方面的问题[2]。

  2智慧型农业技术对农业种植的影响2.1推动先进科技应用于农业种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智慧型农业技术得到有效发展。在智慧型农业技术中,高科技应用十分广泛。其中包括云计算、电子传感、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智慧型农业技术有效地整合了这些新技术,使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得到了极大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3]。智慧型农业技术有效的改变了以往农业生产中繁重的劳动、人力的消耗、经验的判断,利用先进的设备对农作物的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作物的生长状况,有效的判断作物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作物提供相应的营养成分,从而为作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有效应用电子传感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农业种植监测力度,通过大数据采集,完善了农田作业系统,将高科技数据管理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使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通过有效地运用物联网技术,农业生产模式更加多样化,产业链深化,农业生产效率大大提高,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2.2推动农业种植管理的创新

  智慧型农业技术不仅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科技手段,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有效创新。农业生产管理模式在智慧型农业技术的推动下不断更新,利用电子传感器的有效反馈信息,通过高效的数据采集技术处理农业生产数据,这是传统农业生产难以达到的目标,有效地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桎梏。传统的农业管理方法认为,农业需要人工管理,需要用肉眼观察、勘查,再根据以往的经验来管理农作物的生长,这样就很难提高管理的准确性,造成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过多,难以实现科学高效的农业管理。智慧型农业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变以往落后的农业管理模式,利用高科技对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水分、湿度、温度、土壤酸碱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实时监测,对不达标的指标进行及时的调整,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4]。在农业生产的管理模式上,智慧型农业技术主要是分析信息数据,利用电子传感器分析农作物的生长情况,然后将数据汇总到数据库中,进行审核和评测,专家可以根据数据对农作物的种植情况进行科学指导。通过这种管理模式,能够使农业生产更具有预见性和科学性,突破了以往依靠经验判断的农业生产模式,实现了精确、科学的管理,使我国农业实现了现代化管理水平。

  2.3推动农业种植技术更加专业化、科学化现阶段,智慧型农业技术得到长足发展,为农业科技创新和进步创造了新机遇,促进了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因此,智慧型农业对新时代农民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将智慧型农业技术应用于种植实践,就必须掌握多种科技知识。农业从业人员要与时俱进,必须不断学习各种高科技农业设备,有效地分析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信息[5]。同时,农业从业人员需要熟练使用网络设备,改变农业种植方式,适应智慧型的发展。智慧型农业不仅能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而且还能促进农业生产技术的

  发展。同时也可以很好地改善农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总之,利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推动农业发展,在农业生产和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农业生产各方面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

  2.4推动农作物生长的调节、监管通过有效的物联网技术,可以颠覆以往的农业种植模式,智慧型农业的硬件设备都是为了作物的生长而设计的,让作物的产量达到工厂流水线水平。作物生长过程中,空气含氧量、湿度、温度、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对作物的生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全自动化的监控设备和感应器,可以有效地调节和监控植物生长的每一个关键因素。实时监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模拟不同作物的生长环境,适时调整相应的参数,以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6]。在作物监测过程中,采用多种动作传感器,可有效地实现自动除虫、施肥和灌溉。3结束语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农业负担越来越重,必须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现代化。只有这样,我国农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避免出现粮食危机问题。智慧型农业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是现阶段农业发展的新动力。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智慧型农业建设步伐,使智慧型农业技术在我国得到广泛普及,有效推动农业发展。

  

  

篇二: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与农业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集成智能提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结合数据智能分析呈现作物各个环境因素走势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h经过视频监控模块用户能够直接查看温室实时现场画面经过视频设置定期查看作物关键阶段生长视频及图片并能够进行保存方便日后进行环境及生长数据的对比分析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系统特点及优势

  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众多技术、资金、人才的流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机遇。在刚举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上,就当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主办方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接受了采访,立足智慧农业的发展生态圈,呼吁多方力量携手共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作为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不可能是一家企业能做的完的、做的好的,要想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合作共赢、互帮互助。”在朱旭华看来,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你依附我,我依附你,而是产生倍增效应,1+1一定要大于2。一号文件代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方向,尤其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一些电商的人认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侧重点是电商,做物联网的认为是物联网,做食品安全的认为是食品安全,这都是比较孤立的想法。所有这些板块都是供给侧,都是智慧农业的组成部分,都是农业改革的一部分。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传统粗放式的农业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有效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方面,托普云农除了打造一套系统化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之外,还不断整合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资源,努力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据悉,托普云农从2010年开始,就导入了“互联网+”的概念。在原先的设备基础之上进行迭代升级,把原先的单机版变成网络版,把原有的传感器变成在线监测传感器,原先的一个数据端变成现在的云端处理。在托普云农的朱旭华看来,“我们即是连接者,也是被连接者。我们即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产品的推广者。无论是从事农资行业,还是经营农业电商,都可以相互整合,借助资源嫁接来助推行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托普云农已与海康威视、中国电商县域联盟、金禾天成、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疆创新科技等多家企业签署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协议,践行产业合作的新战略。一方面整合上下游资源,另一方面诚邀行业同仁,携手众多力量共同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眼下无论在技术、产品、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于智慧农业的未来,朱旭华谈到,还需要用创新去寻找方向,用创新去突破,用创新去挖掘。无论是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创新、客户服务的创新,要将互联网+元素融合到智慧农业的方方面面。把行业当中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相互整合对接,从而实现倍增效应。托普云农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结合了最先进的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及软件技术,包括农业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农场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农业专家知识库、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农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及大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利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溯源系统,可以全过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程追溯农产品所有环节详细信息,消费者使用手机终端可直接查看农产品环节信息,并且保证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产品等原材料可全程追溯,从根本上解决并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先进的传感及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专业设备采集农产品贮藏冷库环境信息,并可以远程智能控制冷库设备,确保冷库环境适合农产品的储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农产品物联网平台深度集成环境监控系统、产品溯源系统、冷库环境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实时环境信息直观呈现到平台,并提供统一平台查询接口,随时随地知晓产品全过程溯源信息;同时平台集结专业的农业专家为农业领域常见农作物疾病等信息进行快速、远程诊断,真正实现全面感知、智能农业的最终目标。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与农业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集成,智能提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结合数据智能分析,呈现作物各个环境因素走势,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H值等。通过视频监控模块用户可以直接查看温室实时现场画面,通过视频设置定期查看作物关键阶段生长视频及图片,并可以进行保存,方便日后进行环境及生长数据的对比分析。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农产品溯源模块,是终端用户通过平台进行农产品全程溯源信息查询的统计入口,用户通过输入条形码或者农产品唯一安全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个重要环节的详细信息。冷库环境监管模块,让用户直观看到每个冷库的环境信息,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值,并可以直接远程控制。农业专家远程诊断功能与农业温室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紧密结合到一起,让农业专家通过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就可以远程诊断病因,防止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该平台成为客户及其他监管部门的重要信息门户及指挥调度中心。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特点及优势:(1)软件系统基于文朗润诚成熟的物联网通用平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优异。采用云计算SAAS模式,客户无需架设专门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节省投资,软件系统部署和维护简便。(2)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视频与环境监控无缝集成,实现真正意义的可视化监控管理.。(3)集成度高,前端监控设备选用文朗润诚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温室智能监控终端,集成度高,无需专门安装,插电即用,后期维护简便。(4)硬件可靠性高,IP66以上的前端设备防护等级,防尘、防水,可以安装在户外,适应阴雨潮湿等恶劣环境。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5)软件系统功能完善,专门为农业客户定制的系统界面,界面友好,操作便捷。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实现便捷的远程可视化管理。(6)兼容性好,通过配置,可以连接客户已有的不同厂商品牌的采集和控制设备。灵活的配置功能,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7)支持计算机、手机、Pad等多种终端访问,提供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监控温室环境。集成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展现和交互方式,信息传递及时、便捷。(8)配套的农业知识库、农产品溯源系统等附加功能。(9)系统扩展性好,支持二次开发,可以与客户现有其它信息系统深度集成。近期,浙江省农业厅对外公布了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进展。截止目前,已先后建成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应急预警等10大栏目,归集数据227.03万组,整理近40年的产业统计等数据。接入各地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8个,视频摄像头525个,能满足农业生态监管、智能生产、休闲观光、应急指挥等需求。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建成“一个平台一个中心N个应用”。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汇聚农业产业、农业“两区”、物联网、植保、农机、畜牧、农资、农经、科教等各级农业业务应用及数据,形成“大农业”数据中心。在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从当前浙江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来看,主要存在四大核心功能,一是形成省级农业数据中心。二是进行农业物联网接入管理。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与统一低成本维护。四是建立应急指挥和灾变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托网络化、可视化等手段,结合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应急指挥和预警决策,实现全省农业应急联动和统一指挥。该平台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森特科技研发。眼下农业云平台已整合了浙江省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种植业管理、质量安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管理、畜牧业管理、应急预警、农技推广共10块业务资源,形成了浙江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在丽水、德清等地,由托普云农提供技术支持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种植业管理方面,将对浙江省主导产业的种植总面积、总产量、产业分布、市场行情、经营主体等整体发展状况和植物保护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展示。托普云农的项目负责人谈到,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会将农业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接入云平台监管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的正向监管和逆向溯源。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12年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信息化为核心,智能硬件为基础,系统平台可集成,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创新地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了农业领域,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托普云农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政府职能端和产业应用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省、市、县作为基点,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大田、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监控系统,为三农问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拥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撑全套服务的丰富经验。目前已在全国上千家农业示范基地落地应用,上万套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中。迄今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产品软件著作权7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全国传感器标准成员单位,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始终立足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

  上市公司(股票代码:833692)、大品牌,质量信得过、售后有保障!

  

  

篇三: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系统特点及优势

  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众多技术、资金、人才的流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机遇。在刚举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上,就当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主办方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接受了采访,立足智慧农业的发展生态圈,呼吁多方力量携手共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作为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不可能是一家企业能做的完的、做的好的,要想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合作共赢、互帮互助。”在朱旭华看来,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你依附我,我依附你,而是产生倍增效应,1+1一定要大于2。一号文件代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方向,尤其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一些电商的人认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侧重点是电商,做物联网的认为是物联网,做食品安全的认为是食品安全,这都是比较孤立的想法。所有这些板块都是供给侧,都是智慧农业的组成部分,都是农业改革的一部分。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传统粗放式的农业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有效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方面,托普云农除了打造一套系统化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之外,还不断整合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资源,努力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据悉,托普云农从2010年开始,就导入了“互联网+”的概念。在原先的设备基础之上进行迭代升级,把原先的单机版变成网络版,把原有的传感器变成在线监测传感器,原先的一个数据端变成现在的云端处理。在托普云农的朱旭华看来,“我们即是连接者,也是被连接者。我们即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产品的推广者。无论是从事农资行业,还是经营农业电商,都可以相互整合,借助资源嫁接来助推行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托普云农已与海康威视、中国电商县域联盟、金禾天成、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疆创新科技等多家企业签署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协议,践行产业合作的新战略。一方面整合上下游资源,另一方面诚邀行业同仁,携手众多力量共同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眼下无论在技术、产品、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于智慧农业的未来,朱旭华谈到,还需要用创新去寻找方向,用创新去突破,用创新去挖掘。无论是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创新、客户服务的创新,要将互联网+元素融合到智慧农业的方方面面。把行业当中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相互整合对接,从而实现倍增效应。托普云农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结合了最先进的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及软件技术,包括农业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农场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农业专家知识库、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农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及大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利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溯源系统,可以全过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程追溯农产品所有环节详细信息,消费者使用手机终端可直接查看农产品环节信息,并且保证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产品等原材料可全程追溯,从根本上解决并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先进的传感及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专业设备采集农产品贮藏冷库环境信息,并可以远程智能控制冷库设备,确保冷库环境适合农产品的储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农产品物联网平台深度集成环境监控系统、产品溯源系统、冷库环境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实时环境信息直观呈现到平台,并提供统一平台查询接口,随时随地知晓产品全过程溯源信息;同时平台集结专业的农业专家为农业领域常见农作物疾病等信息进行快速、远程诊断,真正实现全面感知、智能农业的最终目标。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与农业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集成,智能提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结合数据智能分析,呈现作物各个环境因素走势,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H值等。通过视频监控模块用户可以直接查看温室实时现场画面,通过视频设置定期查看作物关键阶段生长视频及图片,并可以进行保存,方便日后进行环境及生长数据的对比分析。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农产品溯源模块,是终端用户通过平台进行农产品全程溯源信息查询的统计入口,用户通过输入条形码或者农产品唯一安全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个重要环节的详细信息。冷库环境监管模块,让用户直观看到每个冷库的环境信息,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值,并可以直接远程控制。农业专家远程诊断功能与农业温室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紧密结合到一起,让农业专家通过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就可以远程诊断病因,防止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该平台成为客户及其他监管部门的重要信息门户及指挥调度中心。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特点及优势:(1)软件系统基于文朗润诚成熟的物联网通用平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优异。采用云计算SAAS模式,客户无需架设专门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节省投资,软件系统部署和维护简便。(2)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视频与环境监控无缝集成,实现真正意义的可视化监控管理.。(3)集成度高,前端监控设备选用文朗润诚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温室智能监控终端,集成度高,无需专门安装,插电即用,后期维护简便。(4)硬件可靠性高,IP66以上的前端设备防护等级,防尘、防水,可以安装在户外,适应阴雨潮湿等恶劣环境。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5)软件系统功能完善,专门为农业客户定制的系统界面,界面友好,操作便捷。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实现便捷的远程可视化管理。(6)兼容性好,通过配置,可以连接客户已有的不同厂商品牌的采集和控制设备。灵活的配置功能,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7)支持计算机、手机、Pad等多种终端访问,提供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监控温室环境。集成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展现和交互方式,信息传递及时、便捷。(8)配套的农业知识库、农产品溯源系统等附加功能。(9)系统扩展性好,支持二次开发,可以与客户现有其它信息系统深度集成。近期,浙江省农业厅对外公布了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进展。截止目前,已先后建成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应急预警等10大栏目,归集数据227.03万组,整理近40年的产业统计等数据。接入各地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8个,视频摄像头525个,能满足农业生态监管、智能生产、休闲观光、应急指挥等需求。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建成“一个平台一个中心N个应用”。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汇聚农业产业、农业“两区”、物联网、植保、农机、畜牧、农资、农经、科教等各级农业业务应用及数据,形成“大农业”数据中心。在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从当前浙江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来看,主要存在四大核心功能,一是形成省级农业数据中心。二是进行农业物联网接入管理。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与统一低成本维护。四是建立应急指挥和灾变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托网络化、可视化等手段,结合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应急指挥和预警决策,实现全省农业应急联动和统一指挥。该平台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森特科技研发。眼下农业云平台已整合了浙江省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种植业管理、质量安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管理、畜牧业管理、应急预警、农技推广共10块业务资源,形成了浙江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在丽水、德清等地,由托普云农提供技术支持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种植业管理方面,将对浙江省主导产业的种植总面积、总产量、产业分布、市场行情、经营主体等整体发展状况和植物保护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展示。托普云农的项目负责人谈到,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会将农业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接入云平台监管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的正向监管和逆向溯源。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12年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信息化为核心,智能硬件为基础,系统平台可集成,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创新地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了农业领域,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托普云农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政府职能端和产业应用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省、市、县作为基点,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大田、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监控系统,为三农问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拥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撑全套服务的丰富经验。目前已在全国上千家农业示范基地落地应用,上万套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中。迄今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产品软件著作权7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全国传感器标准成员单位,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始终立足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

  上市公司(股票代码:833692)、大品牌,质量信得过、售后有保障!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腹有诗书气自华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腹有诗书气自华

  

  

篇四: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农业

  规划设计

  西安信息科技有限公司2017年8月

  智慧农业规划设计第一章基本概况

  企业本身还在智慧政务、城市、交通、农业、物流等产业规划和行业应用有着丰富的经验和产品。企业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等方面也有着长远的布局,做为一个在陕西本地的互联网企业积极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利用自身的技术、市场和资源等优势服务政府、服务三农。与政府共同探索具有地域特色和优势的“互联网+精细化产业农业”和“互联网+小镇”的双赢模式。

  依托各级政府的支持领导,结合企业各项资源,建设以智慧农业平台为基础,发展集种植、供应链和销售一体产业模式,对带动本地农业经济和配套产业有着积极的意义。一、智慧农业解决能力展示

  2/39

  3/39

  4/39

  1、农业物联网:物联网应用点进行集中展示和统一管控,实时掌握物联网的建设情况。

  2、生态循环:对农业环境监控点进行不间断的进行实时监控、可视化管理和集中展示,掌握生态环境情况,实现异常预警。

  3、农业产业化:整合并分析各特色和优势产业的分布、经营主体数量、全产业链年产值等产业数据,反映农业现代化整体水平。

  4、种植业管理:主导产业的种植总面积、总产量、产业分布、市场行情、经营主体等整体发展状况和植物保护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展示。

  5、质量安全:将农业生产主体、农资经营的正向监管和逆向溯源。

  6、农村经营:整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人口、收益、负债、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数据,直观地展示农村的过去、现状和趋势。

  7、农业机械管理:整合农机相关业务和数据,为农机调度和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8、畜牧业管理:整合全省畜牧生产、流通、屠宰加工和无害化处理等业务系统,实现畜牧业的资源整合、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9、应急预警:采用物联网技术,实时了解灾害或疫情发生情况和影响范围,实现灾变预警和应急处置。

  10、农技推广政务管理:通过公共服务中心、科技示范基地、农技专家等数据,反映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情况。

  5/39

  第二章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循以下规范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主席令第二十一号令;2、《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主席令第四十九号令;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2009年中央1号文件);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穷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2010年中央1号文件);5、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2012年中央1号文件);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1号文件);7、《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2014年中央1号文件);8、《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2015年中央1号文件);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2016年中央1号文件);10、《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决定》(国发[2012]20号);11、《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2]4

  6/39

  号);12、《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

  [2010]18号);1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十二五"规

  划的通知》(国办发[2012]36号);

  14、《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3]106号);

  15、《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推动国家政务网络技术的意见》(中办发[2006]18号);

  16、《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发改农经[2012]49号〕;1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发改农经【2015)625号);18、《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第55号令);19、《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67号;20、《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70号;21、《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农质发[2014]1号;22、《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农计发[2011]9号);

  7/39

  23、《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农计发[2012]34号);

  24、《"十二五"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划》;25、《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操作规程通则》NY/T1761-2009;26、《农业部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

  第三章本次智慧农业设计的思路

  以无线网络覆盖和农业数据云平台为基础,遵循国际、国内现有标准体系,利用信息化技术,打造示范基地的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结合智慧农业平台搭建种植环境监控系统、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实现种苗育种,品种试验栽培的生产数据、物联网数据的采集,通过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农户提供生产指导支撑,并通过基地的示范效应实现新品种种植的数字化、标准化、科学化、智能化的生产管理;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和监控系统生动直观地呈现基地内不同品种种植单元的布局概况、物联网监控信息、预警提醒、历史统计和安全溯源等信息统计的结果。辅以大屏展示系统为政府搭建对内监管和对外培训系统、宣传的良好载体;

  充分利用政府和企业的其他的优势资源与平台,分阶段完善基地休闲观光旅游小镇,开展现代创意农业技术、高效生产技术的展示示范基地,在农器械、农资和产品等多方面尝试供应链金融服务,综合解决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和资金等疑难问题。1.增强产品附加值,带动民众增收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也是典型的弱质产业,更是具

  

篇五: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推广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不同于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较高级的阶段,它集互联网、GPS、云计算以与物联网技术而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1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使用,农田信息能够实时自动传输到农业管理人员的眼前,实现了农民和农田的有机互联,进一步通过标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仓储和运输,实现食品安全的有效监控,实现食品安全,同时农田信息的获取和联网还能够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方便区域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农业自动化。2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显着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管理水平,在农业生产环节,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利用自组织智能物联网对采集数据进行远程实时报送,为农作物大田生产和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不仅可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可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3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安全

  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跟踪、溯源和可视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智能监控,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的数字化物流,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

  智慧农业云平台包括“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专家在线系统”、“农企ERP系统”、“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政府系统”、“仪器之家系统”、“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

  其中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独立的,可单独运行,又可组成大的系统平台,相关功能如下:

  1/37

  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种植、养殖生产环境和动植物本体的信息进行远程实时监测,并将监测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输到服务器上,以便进行存储、追溯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同时可以对各个大棚设备、灌溉设备等农业设施进行远程控制,智能化调节温度、湿度、养分等生产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等灾情损失,减少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安全,确保绿色有机。

  2/37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含整个智慧农业的全流程跟踪管理,是主干道,涉与农户、合作

  社、生产企业、农资供销商、产品销售商、政府和消费者,贯穿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种植养殖过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上市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追溯平台涉与到的各子系统为智慧农业的某一环节服务,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追溯平台,最终在追溯平台上进行全流程的展现,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

  3/37

  专家在线系统针对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进行远程诊断和咨询解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为农业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生产主体提供全程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亦可与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对接,与时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向农户推送农技知识,特别是病虫害防X知识。

  4/37

  农企ERP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出品的存库、销售、结算信息化

  管理,统计分析和核算生产效益。数据通过接口与溯源系统对接,可通过溯源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投入品进行追溯。

  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网上订单销售、线下物流发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电商平台与溯源系统

  的交互,可极大的提升农产品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参与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安全生产的良性循环。

  5/37

  政府监管系统

  作为政府部门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文件发布和管理平台,同时对各种生产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形成报表,提供给政府监管部门或集团公司管理层分析和决策之用。

  仪器之家系统

  6/37

  对纳入到平台内的各种无线仪器进行远程管理,可以远程设置各种物联网仪器设备的采集信息、采集时间段、采集频率、等运行信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节能节电。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方便农户、合作社、企业、消费者、政府监察人员,通过智能手机、手持终端等设备查询云平台上的数据或接收系统推送的信息,以与相关农产品溯源信息,是农产品溯源系统的终端级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对于规模化的温室大棚种植而言,单靠人工管理需要大量人手,耗力费时,并且存在难以避免的人工误差。托普物联网系统采集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与预设值作比较,有不相符合的情况则启动相关设备调节温室温度。

  托普物联网技术应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使温室大棚种植管理智能化调温、精细化施肥,可达到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系统组成部分介绍:

  1设施农业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连接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佳

  条件,并根据参数变化实时调控或自动控制温控系统、灌溉系统等;

  7/37

  2、设施农业视频监控系统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各园艺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人生产情况,有了这个“千里眼”,管理人员可以做到远程轻松监控、管理作业生产。

  3、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以设定温室内各种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当环境信息达到预先制定的条件时,自动启动温室内的相关设备,达到节水,省电,省人工,更省心。

  8/37

  4、手机远程管理系统手机控制是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另一种便捷控制方式,用户预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物

  联网系统,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设施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分析数据,方便灵活管理。

  9/37

  5、软件展示平台托普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不只是一个操作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是用户在实现农业运营中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用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实现信息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操作,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10/37

  系统亮点:

  应用X围:农业、林业、土肥、植保、森防、经作、园林等政府监管部门;农技、林技推广等部门;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11/37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水肥一体化中的应用

  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可以帮助生产者很方便的实现自动的水肥一体化管理。通过与供水系统有机结合,实现智能化控制。整个系统可协调工作实施轮灌,充分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实现对灌溉、施肥的定时、定量控制,节水节肥节电,减少劳动强度,降低人力投入成本。省力省时、提高产量。专用于连栋温室、日光温室、温室大棚和大田种植灌溉作业。

  水肥一体化构架图

  系统功能:

  1.运行状态实时监控通过水位和视频监控能够实时监测滴灌系统水源状况,与时发布缺水预警;通过水泵电

  12/37

  流和电压监测、出水口压力和流量监测、管网分干管流量和压力监测,能够与时发现滴灌系统爆管、漏水、低压运行等不合理灌溉事件,与时通知系统维护人员,保障滴灌系统高效运行。

  2.阀门自动控制功能通过对农田土壤墒情信息、小气候信息和作物长势信息的实时监测。根据采集到的信息,结合当地作物的需水和灌溉轮灌情况制定自动开启水泵,实现无人职守自动灌溉,分片控制,预防人为误操作。3.运维管理功能节水灌溉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充分发挥现有的节水设备作用,优化调度,提高效益,通过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更加节水节能,降低灌溉成本,提高灌溉质量,将使灌溉更加科学、方便,提高管理水平。4.移动终端APP方便管理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查看系统信息,远程操作相关设备。

  托普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亮点:

  13/37

  应用X围:

  农业、土肥、植保、经作、园林等农技推广;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中的应用

  托普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信息化管理。该系统是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统一发布和查询平台,根据农产品“一物一码”标准,消费者可以通过短信、、POS机、网上查询、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条形码等查询方式,准确了解农产品从生产、加工、物流、仓储、销售等全过程的信息,选择放心产品。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含整个智慧农业的全流程跟踪管理,是主干道,涉与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农资供销商、产品销售商、政府和消费者,贯穿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种植养殖过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上市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追溯平台涉与到的各子系统为智慧农业的某一环节服务,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追溯平台,最终在追溯平台上进行全流程的展现,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让群众放心食用,让政府宽心管理。

  农产品追溯系统的全部环节:

  14/37

  托普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质量追溯平台通过互联网实现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公布,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加工业农产品信息,介绍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采集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投诉和建议,实现利用追溯码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追溯,实现手机端扫描二维码对农产品生产信息的追溯。

  2、生产台帐管理平台以农产品企业生产基地作为监管对象,实现对其生产过程信息的采集和管理,详细记录基地的地块生产单元、投入品购买等建立电子化生产档案,规X生产档案库管理,并能够覆盖到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X围。

  3、质量监管平台满足市、县(区)、镇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监管工作,通过业务权限建模实现对本辖区企业的监管,包括种植农产品企业监管、畜牧农产品企业监管、农产品加工企业监管,功能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监管;企业认证管理;检验检测监管;企业信用等级管理;各类预警提醒;信息汇总统计;沟通管理等。

  4、农检业务管理平台建立面向检测机构的检测业务管理平台,实现蔬菜、水果、谷物、畜禽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15/37

  验业务,包含从样品的收取、传递、检验任务的分配、接收、检验结果登记、原始记录的自动分析计算、结果的校核、审核、检验报告的汇总生成、报告的审批、签发全过程的计算机自动化处理,并且提供快捷方便的信息查询、统计分析报表功能。

  5、标准库管理平台建立与项目功能配套的标准库系统,实现标准库的动态管理,要求便于维护,统一的类型库,可以规X企业生产信息的管理,保证统计报表的有效准确。实现检测标准的迭代和自动套用检测结果表达式,便于进行分类统计和自动配对判定标准。包括:三品一标认证产品库;违禁农药兽药库;农产品生产配置库;检测标准库;质量安全检测配置库。

  6、支撑管理平台平台基础支撑功能实现系统的统一管理,主要包括:平台功能管理;用户组织管理;权限管理;企业管理;信息门户引擎;报表引擎;流程引擎;日志管理;备份管理;

  食品安全追溯系统六大优势

  16/37

  应用X围: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

  托普物联网在农林“四情”监测的中应用

  托普农林“四情”(墒情、苗情、虫情、灾情)监测预警系统以先进的无线传感器、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以与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为基础,由相关硬件组成。各级用户通过Web、PC与移动客户端可以访问数据与系统管理功能,对每个监测点的病虫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灾害情况、空气湿度等各种作物生长过程中重要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测、管理。系统对作物实时远程监测与诊断,提供智能化、自动化管理决策,是农业技术人员管理农业生产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农林“四情监测”系统架构图

  17/37

  农林“四情”监测系统组成部分:1.墒情监测系统无线墒情监测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农林种植生产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分/盐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诸多环境信息,上传至服务器并控制相关设备。墒情信息可以实时直观展现在行政区划地图上,方便管理人员通过列表、图表的方式查看详细墒情信息,也可以定时将采集到的各种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发送到监测平台或者管理人员的手机上,方便指导农业生产并有效形成气象灾害预警,以便相关部门与时采取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18/37

  2.苗情监测系统田间作物无线苗情监测系统,可定时采集作物、植物生长发育状态和各类生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动态、病虫害活动的图片(包括日光图片和夜间的红外图片),进行田间物侯的远程连续定位摄像,并将采集的图片自动上传到远程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实现植保监测人员的远程物候观测。图像采集效果图如下:

  19/37

  3.虫情监测系统系统通过搭建在田间的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绿色环保,利用无线网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田间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

  4.灾情监测系统用户通过视频系统可以清晰直观的实时远程查看种植区作物的生长与病虫害情况,并对突发性异常事件的过程进行与时监视和记忆,用以提供与时高效的指挥和调度。

  20/37

  5、信息管理平台本平台具有分管层级、分权限查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各省市县相关单位(农业局、林业局、植物保护检疫局等)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可全面视察职能辖区内的“四情”发生状况,并可远程实时查看现场监控图片,与时做好灾前预防、灾中控制、灾后治理等工作。保障生产安全、防灾减灾,提高农民经济收益、维护环境生态平衡。

  系统特点:

  功能亮点1:实现“四情”监测数据统一监管功能亮点2:实现信息统一管理发布功能亮点3:实现灾情预警与短信通知功能亮点4:图形预警与灾情渲染

  应用X围:农业、林业、土肥、植保、森防、经作、园林等政府监管部门;农技推广,林技推广部门;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托普物联网在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托普农林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系统集数据采集、监控、专家系统等功能为一体,智能监测实时采集、监测区域有害生物状态信息,对有害生物远程诊断,提决策支持信息,是农林技术人员作业管理的“千里眼”和“听诊器”。

  系统主要组成:

  21/37

  1、气象监测系统

  智能监测系统主要负责采集农林种植生产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分、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等指标信息,并将结果传输到中心服务器。采集的环境信息可以生成图表,为管理人员研究、分析农林病虫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发生规律,实现快速准确预报病虫害提供决策数据信息支撑。2、监控系统

  在管理区域安装360°全方位红外高清摄像机,用户可清晰直观的实时查看区域病虫灾害

  22/37

  情况,对突发性灾害事件可实时指挥和调度。3、虫情测报系统系统通过智能虫情监测设备,可以无公害诱捕杀虫,绿色环保,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管理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了解虫情情况与变化,制定防治措施。4、孢子捕捉系统系统通过智能孢子捕捉设备,监测病原菌孢子与花粉尘粒信息,定时采集现场图像,自动上传到远端的物联网监控服务平台,工作人员可随时远程查查看孢子病害情况与变化趋势,制定防治措施。5、信息管理平台本平台具有分管层级、分权限查看和管理系统的功能,各省市县相关单位(农业局植保站、森防站、林业局、植物保护检疫局等)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可全面视察职能辖区内的有害生物发展状况,并可远程实时查看现场监控图片,与时做好灾前预防、灾中控制、灾后治理等工作。

  应用X围:

  林业、植保、森防、经作、园林等政府监管部门;农技推广,林技推广部门。

  托普物联网在水产养殖管理系统的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集成智能水质传感器、无线传感网、无线通信、智能管理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专业技术,对养殖环境、水质、鱼类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管理,达到省电、增产增收的目标。

  23/37

  托普水产养殖监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1、水产养殖智能监测系统

  采用具有自识别功能的监测传感器,对水质、水环境信息(温度、光照、余氯、PH值、溶解氧、浊度、盐度、氨氮含量等)进行实时采集,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信息,预警异常情况,与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

  2、水产养殖视频监控系统

  在养殖区域内设置可移动监控设备,可实现:1)现场环境实时查看;2)远程实时监控;3)视频信息可回看、传输和存储,与时发现养殖过程碰到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确保安全生产。

  3、手机远程管理系统

  手机控制是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另一种便捷控制方式,用户预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物联网系统,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设施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分析数据,方便灵活管理。

  4、智能化控制系统

  可实现根据养殖预设条件,自动控制换水、增氧、增温、喂料等设备的运行,满足严苛的水产养殖环境条件要求,减少比不要的损失,同时可以节省用电,降低生产成本。

  5、信息管理平台各省、市相关单位通过该信息管理平台可科学化、全方位的进行职能部署,有效减轻管

  理人员工作量,提升监管工作的与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24/37

  应用X围:水产局、畜牧水产局等政府监管部门;水产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25/37

  托普物联网在畜禽养殖管理中的应用

  托普畜禽养殖管理系统通过智能传感器在线采集畜禽舍养殖实时环境参数,并根据采集数据分析结果,远程控制相应设备,使畜禽舍养殖环境达到最佳状态,实现安全生产、科学管理、减少病害、降支增收的目标。

  托普畜禽养殖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畜禽养殖智能监测系统通过传感器、音频、视频和远程传输技术在线采集养殖场环境信息(二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空气温湿度、噪声、粉尘等)和畜禽的生长行为(进食、引水、排泄等),实时监测设施内的养殖环境信息,与时预警异常情况,减少损失。2、畜禽养殖视频监控系统在养殖区域内设置可移动监控设备,可实现:1)现场环境实时查看;2)远程实时监控;3)

  26/37

  视频信息可回看、传输和存储,与时发现养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查找分析原因,确保安全生产。3、畜禽养殖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畜禽舍内光照、温湿度、饲料添加等功能的智能化控制,根据畜禽的生长需要,分阶段智能调整环境条件,智能投放不同类别的饲料,实现精细化管理,减少病害发生,减少损失。4、数据库系统基于物资管理,便于盘点饲料、精液、兽药等的输入与输出量,避免库存空缺或积压。基于销售管理,可以实时录入客户资源信息与销售信息。5、信息管理平台各监督部门可通过该平台查看各畜禽生产、检疫、免疫、销售等情况,计划良种引进、培育与推广,维持良好的市场秩序。

  应用X围:畜牧局、动物卫生监督局、动物疫病防控中心等政府监管部门;畜牧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27/37

  托普物联网在森林防火监测预警中的应用

  托普森林防火监测预警系统集数据采集、监控、专家系统等功能为一体,智能监测实时采集、监测区域森林环境状态信息,对森林火情远程查看,提供防火、灭火决策支持信息,是林业管理人员的法宝。系统主要组成:

  1、林区防火治安监控系统采用先进的图像增强技术,在微光、弱光、薄雾条件下可清晰地看清监测的目标,实时监控,确保林场安全。2、智能气象监测系统智能监测系统主要负责采集林场气象地理环境信息,包括:土壤水份、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降雨量、风速/风向、光照强度、大气压、经纬度等信息,实时传至控制中心,生成森林火险等级,同时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在发生森林火灾时进行火势分析。3、应急移动视频指挥系统通过配置便携式移动图像采集终端和森林防火应急指挥车对火点现场实时采集并传输高清视频图像,为指挥中心的调度指挥提供宝贵的现场数据。4、森林防火指挥应用平台建立森林防火指挥应用软件平台,以满足对森林火灾预防与扑救的辅助决策要求,促进森林防火工作从传统的经验型的定性管理转化为标准化、规X化、科学化的定量管理,提高森林防火管理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

  应用X围:林业、森防等政府监管部门,林技推广部门。

  托普物联网在公共场所卫生在线监督中的应用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生活的公共事业。随着时代的发展,空气质量与水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大众对公共场所卫生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托普公

  28/37

  共场所卫生在线监督管理系统包括:登陆窗口、数据监控、信息发布、系统管理、用户管理五个部分,为政府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公众享受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公共场所卫生情况监测、发布、监督的透明信息平台。

  托普公共场所卫生在线监督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智能监测系统

  分为电子地图、实时数据、统计报表、对比分析四个模块,可实现对公共场所的环境数据包括:空气、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等信息的精准采集、分析、显示,便于用户查询数据并提供直观准确的数据分析报表,方便主管部门实时监管,维护群众安全。

  2、信息发布系统公共卫生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短信方式与时发布公共环境安全预警信息,保障群众生命安全,避免群体性灾害事件发生。

  3、系统管理可通过系统管理界面,远程管理单位信息、仪器设备、报警设备,通过系统设置,对监测区域仪器进行数据校准,使监测信息更加准确、可靠,确保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应用X围:商检,市场监督等监管部门;大型购物中心、商场超市、游泳池、大型室内游乐场等

  29/37

  托普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

  托普农产品电子商务系统利用互联网和手机移动终端的优势,实现网上交易,帮助农户、农业生产企业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本平台实现了农产品的线上交易流程,建立特色农产品的拍卖制度,使用平台交易,能够让生产者和消费者直接对接,减少了中间的流通环节,降低了中间费用,这样让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够得到实惠。平台功能主要有农产品的发布,农产品资讯展示,农产品交易,在线支付,商户评价和投诉。

  总体框架图

  30/37

  系统功能:1、商品发布管理系统包括品牌商品管理、特色商品管理、团购优惠、拍卖特卖活动管理,实现对农产品分门别类管理,以集中化模块展示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用户可以快速找到适合自己需要的商品。

  31/37

  2、农产品信息发布信息发布包括农产品市场行情信息、农产品供求信息、政策信息,系统可以实时对接市场供求信息,促成便捷交易,减少产品滞销。3、手机APP用户通过手机微信公众号发布商品信息,获取销售订单。4、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农业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是进行观光、农业体验、民俗活动和自然探险的好地方,系统可以宣传展示,发布旅游观光信息,拓展收入附加值。

  5、交易支付管理系统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交易,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32/37

  应用X围:政府主管部门;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托普开心农场系统

  托普开心农场系统是交互体验式的新型农业生产模式,让消费者远程参与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实时监督农产品的生长、生产过程信息,确保食品绿色无公害,同时可以进行游戏娱乐,一方面消费者获得食品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农场企业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系统结合农场的远程监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与无线通信技术等,用户可以网上租赁农场划分的地块,实现远程管理、远程灌溉等作业管理。

  系统功能:1、会员管理系统实现对农场地块的划分、会员注册管理,方便会员网上租赁管理地块。会员利用网络视频随

  33/37

  时查看自己租赁地块作物的生长情况,支持远程灌溉,实时下达指令让农场人员进行施肥、除草、采摘管理,会员之间可进行偷菜娱乐游戏。2、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场园区气象、土壤环境信息、作物生长态势,实现智能化管理。3、远程监控系统通过高清摄像设备,远程实时查看农场内部各种设备运行状况,施肥灌溉过程,作物生长情况,实现远程管理。4、3D漫游

  以模拟真实场景与基地实况展示为主要目标,模拟参观基地、浏览基地,让用户通过本系统有一种身临其境,亲身体验的感觉。

  5、手机APP系统方便会员远程访问,实时查看农场作物生长情况,省心管理,开心收获。

  34/37

  应用X围: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托普农企ERP系统

  托普农企ERP系统实现农企对生产过程全过程的信息采集和跟踪管理,包括农业化学投入品使用记录和农事操作记录,详细记录基地的地块生产单元、投入品购买和使用档案、年度生产档案、详细农事活动、产品抽检记录、销售出库档案等。建立电子化生产档案,规X生产档案库管理,并能够覆盖到种植业、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管理X围。

  系统功能:1、企业信息管理

  企业信息管理包括名称、地址、所属地区、、、组织机构代码、营业执照号、生产类型、主要产品、负责人与联系方式等。

  2、商品管理实现产品信息的管理,方便统计、分析。

  35/37

  3、基地管理基地是农产品企业种植、养殖生产的基本要素,系统灵活支持地块的分级分类管理,支持按基地功能划分地块,不同基地的地块管理分类互不交叉,最大限度的满足不同规模企业的种植管理。

  4、投入品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包括农药、肥料等采购、使用情况的台账管理,建立投入品入库领用专人专责管理,并且系统可以实现投入品库存动态统计管理。

  5、生产作业管理系统跟踪记录管理播种建档信息包括种植时间、商品品种、负责人等,可以根据所选基地展现基地对应的地块备选,选择地块后自动计算种植面积,自动产生生产批次编号,根据批次编号自动生产二维码标识用于打印分发。全程记录农药、肥料使用情况,可以多选相邻地块进行农药、肥料的投放,投放后记录到各批次各自的生产记录档案中。

  6、采收管理对于不同种类的种植作物,实现多批次采收管理,采收后的农产品转入待销售列表管理,统计产量情况。7、销售管理可以在待销售农产品列表中,启动销售操作,可以销售多次采摘的农产品,记录销售信息,包括销售地址、时间、销售量等,随时统计查询销售情况,计算产出效益。8、标签管理可以直接获取对应包装批次产品的相关信息,生成二维码追溯标签,通过条码打印机打印,贴到产品上面即可。9、移动办公APP实现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查看基地生产、销售情况,满足生产管理需要。

  36/37

  应用X围:农业科技示X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37/37

  

  

篇六: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

  农业产业课题研究论文(五篇)

  内容提要:

  1、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2、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4、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5、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全文总字数:18055字

  篇一: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智慧农业基本概况分析

  摘要:多年来,辽宁省十分重视农业信息化发展,但是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信息化理念已经逐步不再适用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智慧农业提出是对农业信息化的一种升级、补充和完善,是从农业生产、经营、监管和服务领域的一种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

  1引言

  研究的目的:辽宁智慧农业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

  2加强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

  2016年以来,辽宁省连续多次向国家申报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完成全省11个市3775个行政村的光纤升级改造工作,其中涉及贫困村501个。截止2019年底,全省11520个行政村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并具备12M以上宽带接入服务能力。普遍服务试点光纤改造项目,缓解了省内农村地区宽带安装难、网速慢、网络信号不稳定等问题,为农民享受信息通信便利、搭建智慧农业项目,提供了有力的网络基础支撑。

  3组织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工程

  自2014年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启动以来,在各市县农业部门和运营主体大力协助下,截至2018年底,辽宁省依托农村商超建设益农信息社9800个,约占全省所有行政村的86%以上。通过农村商超加挂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工程——益农信息社牌匾,安装50寸触摸屏电脑、农行POS机或壁挂式转账机具等服务设施,植入移动、电信、保险等代办业务,广大农民群众切实体验到了“互联网+农村”带来的便利和快捷。益农信息社已逐渐成为农村信息集散地、便民服务点、电商新领域,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4推广“互联网+精准施肥”

  2015年,开通了“辽宁省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正式启动测土配方施肥手机定位信息指导服务工作。农民可通过移动手机拨打12582,完成GPS地块定位,系统根据种植作物和目标产量,

  分析土壤成分,推荐施肥,以短信的方式直接反馈,实现了对农民的远程施肥指导服务,解决了农民由于不合理施肥,导致的土壤生态恶化、农产品品质下降等问题,是实现“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促进农业增产增效,保障生态环境安全的有效措施。目前,我省已在33个县(市、区)开通测土配方施肥手机信息化服务,实现了对农户施肥的点对点服务。

  5结语

  总体来看,智慧农业是一个现代农业与信息化、数字化交汇发展阶段的笼统概念。大体可以将它概括为现代信息技术和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信息流为驱动的农业感知、处理、应用与控制的闭环系统,是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管理决策服务体系智慧化,是现代农业的高级阶段和发展方向。智慧农业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体现着方法论;也是一种生产方式,体现着生产力水平。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空前活跃,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形态深度变革。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国家对发展智慧农业也日益重视。发展智慧农业,不断开拓农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已经成为促进产业进步,乡村振兴,助力数字辽宁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文字数:1578

  篇二: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谈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发展建议

  摘要:加大对贫困户的扶持力度,通过发展设施农业、调整种植结构、培育特色产业等,多措并举,发展高效农业,助力脱贫攻坚。

  关键词:高效农业发展;助推脱贫;服务特点;合理分析

  1发展设施农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设施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应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对有棚贫困户要加强技术扶持,帮助他们选择有市场前景的作物,组织他们到先进地区拉练参观,安排技术人员经常入棚进行技术指导,让贫困户尽快掌握实用技术,实现高产高效,二是对没有棚的贫困户要鼓励建棚,要通过实地技术宣传和典型参观,鼓舞他们通过建棚实现脱贫的信心和决心。建议政府筹措一部分资金,用于贫困户新建大棚和旧棚改造资金补助,并协週金融部门,帮助争取低息扶贫贷款,政府可通过扶贫资金予以贴息。三是提供政策支持,引导贫困户从事高效设施农业,通过补血达到造血的目的,最终实现脱贫目标。

  2调整产业结构,带动贫困户脱贫

  针对目前玉米价格偏低的实际情况,要引导贫困户及时调整种植结构,进一步提升种植业发展质量与效益。在抓好粮食生产、稳定粮食产量的同时,适当合理调减非优势玉米种植面积,结合种植业结构

  补贴,引导农民种植谷子、酒高梁、中药材等高效农作物,提高大田经济效益。

  3发展特色种植,带动贫困户脱贫

  采取“贫困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五位一体”精准扶贫模式,借助朝阳本色、大地农产品、健源食用菌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通过种植有机蔬菜、南瓜、食用菌等附加值较高的特色农产品,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在贫困村落实基地,并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到基地务工。

  4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

  目前,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带动贫困村增收致富的重要载体。通过发展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带动贫困户共同脱贫。要加强宣传引导和培训,充分发挥“三委”在农民合作社建设中的骨干核心作用,由“三委”成员和村民小组负责人带头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吸纳贫困户以土地经营权、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形成“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依托产业发展增加合作社收入,贫困户通过入股分红实现脱贫致富。

  5建立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促进贫困户脱贫

  结合农业部门自身优势,建立测土配方施肥移动手机定位指导服务平台,让实用技术覆盖偏远山区,做到服务无死角。打造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业”计划,推进“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农村淘宝、益农信息社+精准扶贫”的模式,为贫困户提供信息帮助,解决偏远地区买难、卖难问题。采取集中办班与分户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技术培训,大力普及现代种养加技术,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帮扶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结合农时季节,不断深化“技术走基层”活动,不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各贫困村授课。通过不同形式加大对贫困户在信息提供、政策宣传、技术推广等方面的支持,让实用技术得到广泛使用,使贫困人口劳动力掌握至少两门农业实用技术,促进全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

  本文字数:1650

  篇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在蚕业发展的影响

  摘要:2009年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在镇江召开,主题是贯彻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会议精神,启动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传达贯彻农业部在京召开的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会议精神,按照建设实施方案要求,研究落实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要学习专项资金管

  理办法。文章对农业产业技术对蚕业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我国蚕业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蚕业发展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新举措,2007年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链开展试点,2008年启动包括蚕桑产业的50个农产品产亚链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科技进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2007年农业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升国家创新能力,为农业与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在水稻等农产品产亚链开展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后,从目标规划深入研讨到对职能定位认识,各阶段工作得到扎实推进,对我国现代蚕桑产业健康发展技术支撑作用凸显。

  1建设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是科技管理体制的创新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按照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依托创新优势的地方科研机构,以产品为主线,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建设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紧密衔接、服务农业社会发展的产业技术体系,得到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农业部启动水稻等农产品产业技术体系试点,在服务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新增40个农产品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蚕桑农产品进入体系建设。产业技术体系框架由研发中心与试验站构成,设有国家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与首席科学家岗位,研

  发中心由6个功能研究室组成,每个岗位聘请专家,由中央财政支持基本研发费。从事产业技术发展基础性研究工作,解决国家产业技术发展重要问题。收集分析技术发展动态信息,开展产业技术发展规划,监管功能研究室运行。另一层级按农产品区域生态特征,中央财政支持试验站每年30万元研发费,开展产业综合集成技术试验示范,调查生产实际问题,监测分析疫情等动态变化。全国设置50个产业技术研发中心,954个岗位专家。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农业技术管理机制创新,50个产业技术体系吸纳近2000位农业科技专家,创新了科技管理方式,选题立项把握产业需求,重点考核技术应用效果,经费支持实行以任务定经费的方式稳定支持优秀专家。促进科研人员深入一线,加强应急科技服务能力。产业技术体系抓住农业产业特点,蚕桑产业纳入50个体系中,推进蚕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2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架

  蚕业是我国传统优势产业,拥有67多万hm2,丝绸工业年产值愈3000亿元,蚕业成为许多区域农民增收支柱,根据蚕桑优势区域发展规划提出提高蚕茧单产的指导思想及提升中部发展西部的战略,规划桑园面积达150万hm2,根据蚕桑产业区域布局,经深入调研研讨,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报告,主要内容是专项研究框架。按照农业部财政部关于技术体系实施方案要求,提出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案。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由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实验站构成,技术研发中心依托西南大学,下设6个功能研究室,遗传种研究室依托西南

  大学,养蚕研究室依托农科院研究所,病虫防控研究依托农科院研究所,加工综合利用研究依托广东农科院,设施与机械研究依托四川农科院,产业经济研究依托浙大,中心由11个科研教学单位一线从事研究专家组成,科研单位占58%,蚕桑产业技术综合试验站25个岗位科学家聘用基本覆盖范围广蚕茧总量95%以上产区,整合蚕桑领域优势科技资源,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将对产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技术体系工作任务是对蚕桑产业面临的国内外竞争及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开展产业发展储备性与前沿性研究,解决大面积提高单产,提高经济效益技术问题,提出解决突发性生产问题的可行建议,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任务是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核心是增加农户收入。我国蚕桑产业随着结构调整,带来系列产业技术需求变化,对产业技术需求广泛调研,提出产业技术核心任务,但随着亚热带蚕业的发展,必须从新的视角思考产业发展需求的研究技术支撑,要求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必须改革创新,解决产业发展新问题。

  3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下的蚕业发展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立,是我国蚕业振兴的机遇,通过东桑西移加大对产业投入、产业技术体系加强对应用科技投入,以家蚕基因组代表的基础科学成就为蚕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蚕桑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面临重大任务,为建设好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要通过提高认识,落实任务,强化管理创新,促进我国蚕桑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部分,要充分认识到体系建设

  的重要性,转变为以产业为主线发展的模式,是农业科技体制的创新,对农业产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蚕业面临改革发展历史机遇,科技人员与参与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者应有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精神,刻苦攻关,深入蚕业生产一线,为蚕业发展做出历史性贡献。要把握建设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中心要针对蚕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重点研发,开展关联科技基础工作,通过各功能研究室实现研究工作。需要功能研究室专家深入调研,把握产业需求,落实任务,取得直接应用于生产技术的成果,试验站需发挥实验示范功能,为农户提供服务,建立先进典型示范基地,造就现代蚕业。健全管理机构,强化岗位职责,需要发挥农业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需要体系专家讨论制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细则,制度建设是产业技术体系运行保障,体系专家要以自身行动实现管理制度创新,加强项目资金管理。坚决杜绝挪用项目资金情况发生。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构成整合了全国优势科技资源,任务是为蚕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产学研农科教专家成为推进产业发展核心队伍,要求体系专家有强烈的合作意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体系内紧密合作,团结其他岗位科技人员,做到开拓创新,完善历史赋予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巫国军,刘蕊,钟进良,等.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下梅州水果业发展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3(6):326.

  [2]向仲怀.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推进蚕业新的发展——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蚕业,2009,30(2):4-6.

  本文字数:2900

  篇四: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谈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成效及对策

  摘要:在精准扶贫的决胜时期,总结产业扶贫工作的成效,分析研究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发展特色产业,让产业增收成为农民脱贫的根本途径,以期为推动产业助推精准扶贫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扶贫;成效;对策

  2018年,西峰区脱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产业扶贫这个攻坚战难点,紧盯产业扶贫这个重中之重,积极探索“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3”:公司+合作社+贫困户“三方”合作。“3”:“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1”:建立农业特色产业统一科学的品牌质量管理体系,解决农户发展产业品牌不响亮、管理不规范、效益不明显的问题,有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长期稳定收入。“+”: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建立党建联络员制度),全面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转方式,抓关键,补短板,强基础,全力助推产业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产业扶贫工作主要成效

  1.1依托区域优势,全面精准地谋划扶贫产业

  按照省上提出的六大产业,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东果、南菜、北畜”的产业布局,积极推广“中盛模式”,突出肉羊产业,紧扣“一户一策”落实,大力带动发展。同时,扬长避短,着眼短平快,扶持产业基础好、比较优势明显的畜禽养殖和小杂粮、瓜菜、中药材种植,推动产业扶贫多元发展。发展规模养殖户3200多户,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100多个。草产业也在不断发展,留存多年生牧草达13.5万亩,年青贮氨化饲草10万吨。以“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循环链”为主攻方向,成功招引甘肃中盛、正大集团等畜牧业龙头企业,全面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采取“两投两收”(企业投放良种羊,政府投放优质牧草种子及地膜;企业回收肉羊、回收牧草)和“五统一”(统一品牌、统一供种、统一饲料、统一技术、统一回收)措施,引导贫困户到企业务工、建办养殖场、种草养畜。同时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劳力、扶贫贷款等多种方式入股,建立农户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以种促养、种养结合”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带动900多户贫困群众新建规模养殖场(小区)5个、养殖专业合作社12个,种植紫花苜蓿、玉米等优质牧草1.25万亩,贫困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瓜菜产业以“331+”产业扶贫模式为主线,以全区15个精准扶贫村为重点,探索推广效益带动、入股分红、项目带动和农旅一体等4种产业扶贫模式,同时区上确定每

  户贫困户1370元的产业扶贫补助标准,确保产业帮扶取得实效。至目前,全区瓜菜产业扶贫144户,其中:脱贫户129户、未脱贫户15户,共种植各类瓜菜390亩,预计瓜菜产业提供贫困群众人均收入1500元。坚持“苹果为主、多果并举”的发展理念,创新“合作社+贫困户”抱团经营和贫困户自主经营两种模式,通过产业到户项目投放果苗、地膜、农药等生产要素,对甘肃居立现代苹果产业示范园和110个果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先后把990多户贫困群众聚在苹果产业链上。通过几年的连续抓促,东部什社、温泉、董志3个乡镇28个村基本实现了“农民一半经营苹果,收入一半来自苹果,土地一半栽植果树”的“三个过半”目标,带动贫困群众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1.2增强帮带效果,加大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

  全区共建成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个,市级龙头企业15个;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17个,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全国休闲农庄示范点2处,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1250个,家庭农场54个,加入农民合作社成员6584人,带动非成员农户14912户。区级以上示范合作社达到149家,示范性家庭农场9家。全区15个贫困村累计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118家,其中,产业合作社103家,产业发展资金合作社15家。产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659户,实现了贫困村合作社全覆盖。截至2018年底,村集体资金资产总额45155.2454万元,有经营收益的村24个,占行政

  村总数的24%,比上年增加了12个,增长率100%,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4497.8905万元。

  1.3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产品加工业链条

  通过“组团发展”,极大改变了原有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市场运行和社会协调方式,实现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进一步明确了政府、企业、合作社的职能。政府从原来的大包大揽、管得过宽、管得过死的产业结构中调整解脱出来,由参与式引导变为协调式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发展的积极性,避免了政府强制、群众不情愿的局面。企业和合作社逐渐成为土地流转、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在产业培育、管理水平和管理技术上日益提高。群众变身“股东”和“产业工人”,在取得土地流转费用的同时,还可获得经营收入、股份分红和劳务费用,实现了收入的稳定提升。农产品加工转化由初级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农产品加工业年实现产值8.7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84%。形成以籽仁加工、果蔬贮藏加工、肉食品加工、粮油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初步形成了彭原工业园、董志工业园等农产品加工园区,带动全区种养业生产基地的发展,在产业扶贫中增加了贫困户就业机会和工资性收入。

  2农业产业扶贫工作措施

  2.1紧扣脱贫需求,认真完善制定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出台了《西峰区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西峰区推广“331+”农业产业化扶贫模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意见》《西峰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西峰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多个方案,实现了产业扶贫政策覆盖有发展意愿的所有贫困户,完成了产业扶贫与“一户一策”数据的对接。同时,为建立健全“产业上水平”这篇大文章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东果、南菜、北畜、西游”产业蓬勃发展,按照区委、区政府安排,我局拟定了《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指导意见》和《西峰区北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西峰区南菜产业上水平发展考核办法》。

  2.2针对技术需求,开展产业扶贫培训

  结合我区贫困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在全区7个乡镇15个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培训工作,围绕“苹果、蔬菜、养殖”三大产业为主要培训内容,依托主导产业办班,以点带面,采取现场讲解、答疑解难等多种形式进行培训。共完成产业扶贫培训27期18天,培训1171人,其中培训精准扶贫户995户。发放果、菜、养殖书籍1303本,果树管理年历1720份,发放培训学习奖品1485份。

  2.3加强合作社管理,充分发挥带动作用

  2018年6月份,利用一周时间对全区1125个合作社和15个贫困村合作社建办情况进行了全面摸排,特别是对“空壳社”“挂牌社”

  “家庭社”进行全面摸排梳理,准确掌握贫困村合作社运行情况及贫困户入社情况,共清理出“空壳社”348家。通过摸底调研,对“空壳社”“挂牌社”“家庭社”等逐一列出名录,逐项核销整改,不断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财务社务公开程序,促进合作社规范运行。

  3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存在问题

  3.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

  虽然政府抓产业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已有多年,抓点示范的力度只增不减,宣传教育引导的办法措施不断创新,但农民的恋土情结还比较深厚,传统的小农经济观念没有彻底转变,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市场化运作的模式还没有形成,土地流转难度大。加之新一代农民勤劳致富意识和吃苦耐劳美德有所淡化,宁愿外出务工,放任土地粗放耕作,也不愿按现代农业的新模式、新格局创新发展。

  3.2区级财政扶贫资金配套压力大

  受宏观经济下行等不利因素影响,区级财政主要用于保工资、保民生、保运转。当前扶贫开发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克难的冲刺阶段,更需要有效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由于我区没有被列入六盘山特困片区扶持范围,一些扶贫上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无法享受,仅靠区级财力保障扶贫资金十分困难。加之近年来我区在基础设施、民生领域、城市建设、园区开发等方面投入力度加大,区财政在资金调度上捉襟见肘。

  3.3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

  尽管我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贫困群众增收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依然不宽,巩固脱贫成效难度较大,仍需要相关的政策、资金和项目持续跟进,不断巩固脱贫成果。但目前插花型贫困县退出摘帽即被摘除扶贫项目,减少资金渠道的问题比较突出,如交通、水利上的一些项目,贫困县有非贫困县没有,贫困村有非贫困村没有,省上拨付的扶贫专项资金也在逐年的减少。

  3.4服务保障不够到位

  个别乡镇、部门工作人员服务基层、服务农户、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方式、方法、能力、手段不够灵活,不能正确面对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倾向于政府主导、政府投入,不能很好地动员激发群众的自我发展意识和主观能动性,导致部分产业政府包袱沉重。特别是销售渠道的拓宽、互联网营销手段的运用、流通环节的对接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亟待改进。

  4农业产业扶贫下一步工作打算

  4.1分类抓好产业扶贫工作

  按照“扶贫主攻抓产业、产业深度抓覆盖、覆盖分类要达标、达标力争见效益”的思路,精准界定,分类施策,全域全产业推广“331+”

  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在扶贫产业培育上实行分类抓捉,畜牧局主要抓好牛、羊、生猪以及饲草料种植等畜牧产业培育,瓜菜办主要负责瓜菜产业培育,农技中心主要负责中药材、小杂粮、旱作农业产业培育,种子管理站主要负责马铃薯产业培育,农培中心负责产业扶贫技术培训,对有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散养户产业提升工程,测算贫困户发展产业脱贫规模,制定并落实产业奖补政策,帮助补齐产业缺额,支持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帮助农户获得更稳定持久的收益。对无发展产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实施互助合作工程,大力支持发展以养羊为主的“331+”农业产业化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加入合作社,采用入股、务工、分红等方式开展互助扶贫,培植稳定增收产业,增加收入。

  4.2进一步扶持龙头企业

  严格落实省上出台的《全省贫困地区龙头企业扶持办法》,认真履行职责,吃透政策,下功夫培育连接市场和农户的龙头企业,让贫困户跟着干,跟着富。扎实做好企业服务工作,积极配合市发改、财政、自然资源、税务等部门落实好省上对龙头企业的贴息补助、用地、电价、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中庆、中盛、正大等骨干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龙头企业,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努力实现上市融资。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有效发挥白银今日阳光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精准脱贫。积极组建一批龙头企业,在不具备培育和引进龙

  头企业条件的地方,鼓励周边龙头企业采取重组、联合等方式组建大规模的龙头企业,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广的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建立多种形式的利益联结机制。

  4.3抓好合作社建办和规范化建设工作

  要切实将合作社建办工作抓在手上,根据我区出台的《西峰区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创新组建方式,严格规范推进,确保合作社建设按期完成任务。按照“六有标准”(有营业执照、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设备、有规范的章程和管理制度、有健全的组织机构、有完整的财务管理流程、有保障社员利益的分红机制),确保新建合作社覆盖当地种养产业,吸纳一定数量的贫困户,有一套带贫机制和模式,把投入到贫困户产业扶贫资金的一部分量化成股份,把合作社资金按股份量化到贫困户,确保扶贫产业到村到户覆盖面。同时,大力推广“331+”产业扶贫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合作社发展,使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个“331+”产业合作社。

  参考文献

  [1]汪三贵,郭子豪.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党政视野,2016(7):44.

  本文字数:5327

  篇五: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谈农业产业体系推动乡村振兴

  摘要: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顺利完成农村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基于乡村振兴的视角,从农业产业化体系的主要特征和发展意义入手,探索农业产业化体系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以富顺县马安村的脱贫摘帽为例,分析农业产业化体系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关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化体系;脱贫;现状;对策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对乡村振兴作出战略部署,将乡村振兴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强调以农业生产体系为基础,农业经营体系为驱动,构建农业产业体系,同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农户搭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提出进一步完善农村农业的经营制度,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奠定制度基础,大力发展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硬任务,只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才能确保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目标的圆满完成。农业产业体系是现代

  农业产业组织创新发展的最新表现,也是解决我国现代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因此,在农村大力构建农业产业体系,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和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战略意义。

  1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产业体系的主要特征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发展的全新思路,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农业体系把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作为最终目标,保证我国农业沿着科学发展道路走,这也是十九大对我国今后农业发展的原则。现代农业产业组成要素构成一个功能强大的体系,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关键。农业产业体系是以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工合作为前提,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共同体为纽带的新农业组织形式。

  1.1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实现联合发展

  农业产业体系涉及散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主体,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主体的发展模式。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具有明确的定位,发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进行分工和合作,从而构建农业经营体系,进一步实现农业产业经营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龙头企业的优势体现在人才团队、技术支持、资金保障、农产品质量、销售市场等方

  面,在农业产业体系中起到核心作用;农民合作社是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服务组织,连接着龙头企业与家庭农场,起到桥梁作用,在动员和组织农民加入农业产业体系,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农民合作社的主体为农民,最终让农民受益;以家庭农场为主体,家庭农场(专业散户)拥有土地、劳动力和农业基础技能,主要负责种植和养殖生产。农业产业体系各成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通过合作过程、协议保障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农业产业体系中的现代化的农业企业是“龙头”,合作社是“龙骨”,家庭农场是“龙甲”,实现了信息与技术共享、效益提升和成本降低,从而达到农业经营的体系化、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农业收益最大化。

  1.2体系内要素流通,合作共赢

  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按照市场资源配置规律,通过签订协议、合同实现要素流通,合理优化资金、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实现各类经营主体在农业体系内稳定合作,降低了生产成本和各类风险。在农业产业体系中,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向家庭农场、散户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要素,家庭农户则通过合作社向龙头企业提供过剩的劳动力、土地、初级农产品。农业产业体系内各经营主体间的要素流动,通过合理的配置获得规模效应,同时又增强了体系内成员的凝聚力,形成了稳定的利益联结体系。

  1.3体系市场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改革开放40年,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已经具备了市场化发展特征。从当前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上来看,已经具备了适应市场发展的能力。市场化发展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场化发展为我国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提供了保障,并直接促进了农业企业的现代化,全面提升了整个农业产业的市场经济下的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积极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2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意义

  2.1实现农村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农业产业体系包含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销售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各个主体,主体之间的分工协作,使各产业更加专业化,经营更加效益化,实现了产业体系内的融合,农业产业发展空间更加广阔。马安村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通过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种植园、德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园、贡醋文化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多产融合发展的模式。

  2.2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措施

  农业产业化体系内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牢固的利益联结机制,分工协作,实行共同发展,促进了农村的要素流动,各种规模经营协调发展。马安村培育的海升现代化标准化柑橘产业基地,通过马安村的柑橘产业合作社的搭桥牵线,海升与家庭农场、散户三者间形

  成了利益共同体,有效推动了马安村柑橘生产基地的建设,扩大了经营规模。

  2.3提高农民收入的现实途径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体系,处于产业体系内农业技术、农业资金薄弱的家庭农场与散户,通过加入产业合作社达到了弥补自身不足,发掘自身优势,产业合作社的各成员之间形成一种要素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家庭农场与散户的是散户,农民通过合作社的“搭桥”、龙头企业的带领。一是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得到最前沿的生产技术、较低的生产要素,包括较低服务的农资、农机,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确保了农民经营领域的收入增长;二是龙头企业以高于市场的价格和稳定的数量来收购农民的原材料,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如位于马安村的千天百味醋厂,收购散户的过剩粮食用于酿醋原料,在酿造高峰时段雇佣本地农民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3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现状

  狮市镇马安村地处富顺县城北10km,是沱江绿色发展经济带核心区域。全村幅员面积5.17km2,总人口3935人,贫困人口425人。该村为省定贫困村,于2017年实现脱贫摘帽。该村打造三基地为核心发展农业产业化,培育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千天百味贡醋文化产业基地、德康生猪种养循环示范基地。同时,马安村以一圆为基

  础促进乡村旅游,即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总投资2.1亿元、占地200hm2地的海升标准化柑橘示范基地全面建成,并带动5家新型经营主体入住该村;总投资5000万元的德康生猪种养循环养殖场,已经投产;总投资1亿元的百年贡醋文化产业园,传统技艺贡醋有序晾晒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游客10万人次以上;总投资5000万元的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已经完成荷叶、特色水产养殖,并实现业主、群众双增收。马安村的农业发展模式呈现规模化和体系化,马安村村委引导龙头企业吸纳产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成立利益共同体,并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创建农产品研究所提高农业产业体系的科研能力,如:马安村的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以柑橘产业基地为科研和实践的双重载体,既可以研究新技术,又能够将新技术第一时间运用到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将新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产业化体系。虽然马安村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已经初步构成,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3.1合作社规范性不够,利益联结机制较弱

  马安村的生产型合作社占多数,服务型合作社少数,同时管理规范的合作社很少,因此在培育农业产业化体系的过程中,合作社发挥好桥梁作用的难度较大。一是合作社的内部管理制度不规范。马安村的大部分合作社都制定了合作社的规章,但在组织运行时按照规章管理的很少。合作社重大决策权集中在少数农民手中,合作社的盟员也很少关心这个组织的管理运作情况,盟员发现问题,很少有人能够提

  出建设性的意见。二是部分合作社缺乏经营活动。由于农民合作社成立门槛低,又能获得相关政策扶持,造成了个别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政府的补贴,实际没有发挥任何合作社的作用。

  3.2合作社的大部分盟员观念落后

  目前,马安村的大部分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是农民,但部分村民的文化素质不高,中国传统农业的小农思想一时难以改变,市场竞争和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较弱。一是缺乏责任和担当意识。部分农民只会看到眼前收益,不会做长远打算,只愿意享受当前的权利,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只能分蛋糕,不能做到风雨同舟。二是农民对契约的认识不够。多数农民缺乏契约精神,农民与其他生产经营主体签订的协议书、合同不能履行,导致其他生产经营主体利益受损,甚至出现经济、劳务等形式纠纷,严重影响农业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

  3.3农业产业资金扶持不足

  从马安村的圣果园生态旅游项目推进缓慢来看,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存在资金短缺的问题,致使农业项目缺乏推力。一方面由于金融机构一旦放贷给农业产业,就面临资金回收慢的情况;另一方面大部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银行贷款时,没有信贷额度,抵押资产又较少,因此金融机构面对农业经营主体贷款时,很少选择放款。马安村进一步发展农业产业体系亟须解决融资问题,体系内各经营主体提

  升农机装备水平、建设灌溉设施、购买肥料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资金问题无法解决,农业产业体系就难以发展壮大。

  4乡村振兴战略下发展农业产业体系的对策

  通过分析马安村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新的理念来引领,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今后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方针指引。在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指引下,为构建适合当前国情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着力培育龙头企业

  马安村结合实际情况,重点规划建设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坚持“大园区、小业主、三产相融”模式,着力做大做强海升标准化柑橘产业园、康德生猪生态循环养殖场、贡醋文旅产业园、七里荷塘农耕互动产业园四大产业。因此龙头企业在整个农业产业体系中居于“C”位,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其优势性能否体现出来,直接影响体系的发展与壮大,因此发展农业产业化体系必须要抓龙头企业,发挥其优势地位。一是坚持引进、本土扶持的战略构想。重点引进一批实力雄厚、技术人才优势明显、生态友好的龙头企业,政府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农业部门应加强与龙头企业的沟通。二是产业区域化建设。一方面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发展本土优势产业与文化底蕴的融合;另一方面以建设高标准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引进更多的现代农业企业,并引导企业运营,发展科技农业、精品农业、农业观光旅游产业。

  4.2合作社的规范运行

  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必须要有优秀的合作社做支撑,合作社在产业体系内发挥着桥梁作用,规范化的合作社是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源,因此合作社要规范发展。一是管理制度的规范。俗话说“无规矩,不方圆”,说明制度的重要性,如果制度不规范,难以规范管理。合作社章程的拟定,首先应当从实际出发,需要符合本社的产业发展和人员组成,要严格按照合作社的章程进行农业生产和服务工作。二是建立取缔机制。对区域内的合作社要建立取缔机制,取缔管理混乱和作用缺失的合作社,防止这些合作社占用社会资源,误导产业发展。同时对运行规范的合作社加强指导和扶持,不断提升并发挥其服务功能,让农业产业体系内各成员互惠共赢。

  4.3针对农民进行相关教育培训

  如果农民进步与发展,那么农业产业体系也将进一步发展,因此要加强对农民的文化知识、农业技能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使农民具备加入农业产业体系的基本素养,同时引导农民支持并参与产业体系的发展。一是健全农民的教育培训机制。农业部门要建立本部门主导、相关部门协作的农民教育培训机制,同时农业部门要做好监督工作,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开花结果。二是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机构

  应当以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为原则,内容设置贴近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传授给农民。通过对马安村农民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最需要接受契约规定方面、农业技术方面、农业法规方面的知识。只有通过多种形式、方式的培训,才能让农民接受必备的农业知识,与时俱进,向现代化职业农民蜕变。

  5结语

  近几年,自贡市积极培育了一批带农作用突出、综合竞争力强、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体系,重点规划建设了以马安村为核心的苗仙湖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成为引领自贡地区现代农业建设的中坚力量,大力推进了脱贫攻坚任务,促进了自贡市的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大力开展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进程中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原动力,必将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性超越和战略性提升,展现出新时代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参考文献:

  [1]周昊天.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创新发展研究———运营特征、发展困境和路径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17):32-35.

  [2]宋山梅,向俊峰.乡村振兴视野下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研究[J].农业经济,2019(9):6-8.

  [3]廖敦平,王川,吴芋钢,等.眉山市东坡区晚熟柑橘产业区域优势、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9(7):58-61.

  [4]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撷要[J].新农业,2019(6):7-10.[5]程丽波.发力农业产业化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役[J].吉林农业,2017(8):42.

  [6]杨仁代.农村经济中农村产业化的发展策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7(15):197-198.

  本文字数:6330

  

  

篇七: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数字农业】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但智慧农业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我们经常看到,100亩农场,只需要1-2个人管理;1万头猪只需要1个工人、智慧农业比传统农业降低60%以上的成本、智慧农业比传统农场产出高于1-2倍之多...

  近几年,智慧农业的威力、成效已经逐渐被农业企业、农民接受并认可。甚至,有人把智慧农业当作“农场的救命稻草”,运用大数据或连上物联网、使用上滴灌技术,趋于倒闭的农场竟然活下来了。

  智慧农业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早在2015,国家推出“互联网+”战略之后,互联网农业逐渐裂变出多个模式,比如,物联网农业、农产品电商、大数据应用、气象监测等等新应用。那么,智慧农业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解决生产效率、农产品品质、投入问题,而这3大问题恰恰是农业生产与管理最为艰难的问题。

  解决生产效率问题

  智慧农业解放了农民,让农民成为农业主导者;其次,智慧农业借助先进技术替代了刀耕火种、提高了农业产出比。总体来看,智慧农业解放了劳动力、把技术变成生产工具,替代了传统的人,从而实现农业稳定产出能力。

  提高农产品品质

  由于采用传统的生产方式,导致农产品无标准、口感与外形不统一,从而影响用户体验。从结果来看,农产品品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产品销售和价格问题。我们发现,智慧农业借助技术优势对农产品生产、施肥、灌溉、日照、采摘时间等方面有详细、标准的操作方法,从而确保了农产品标准化,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实现了品效合一。

  减少投入

  中国农业已经迈入高成本时代。经验来看,我国农民投入成本高于日本、美国,从而高导致价格高、竞争力弱。为何中国农产品价格高于国外呢?原因是中国农民的土地租金、农资产品价格、人工成本等都在逐年上涨。所以,智慧农业进入之后,其可以实现土地多空间使用、减少农资产品使用、采用智能化减少了人力成本等等整体成本投入,从而提高了农产品的竞争力。

  

  

篇八: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孙雷

  【期刊名称】《上海农村经济》

  【年(卷),期】2017(000)005

  【总页数】4页(P4-7)

  【作者】孙雷

  【作者单位】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正文语种】中文

  智慧农业是综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经营,农产品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和服务全产业链智能化运行的新经济形态,是农业生产的高级阶段,也是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高度融合和同步发展的产物。大力发展智慧农业既能补“短板”,又能实现“弯道超车”,还能创造新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互联网+”产业的发展,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农业部制订了“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2013年启动了全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上海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把发展智慧农业列入了上海建设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阶段看,发展智慧农业至少有三大好处:(一)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用智慧农业的手段可以改造和优化农业供给侧,强化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促进农业标准化、品牌化、规范化,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追溯体系的建设,实施农产品生产精准化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促进安全优质绿

  色农产品销售,满足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市场需求。(二)有利于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面对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竞争和国内劳动力成本不断高企,发展智慧农业可以大幅度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特别是智能机械人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可以使农业生产效率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提高,从而增强本市农业生产的竞争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和高水平的发展。(三)有利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等产业链的广泛应用,已经使先行者尝到了甜头,激发了农业生产经营者和农业企业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的积极性。农业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同时涌现出一批以提供智慧农业系统为主的供应商和服务商,一批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农二代”、返乡农民工甚至“海归”青年纷纷加入智慧农业实践的行列。由此可见,发展智慧农业正当其时,势在必行,特别是地处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利用相对发达的现代信息技术和城市综合发展实力,优先发展智慧农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是完全有可能的。近几年来,上海在农业部的关心指导下,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要求,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打造智慧农业。2016年初,上海市委提出对上海“三农”工作要新认识、新思考、新定位后,上海市委农办、市农委经过调研认为,上海有条件、有能力率先发展智慧农业,把智慧农业与绿色农业、品牌农业、服务农业一起作为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写入了《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全面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一)开展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向智能发展上海作为农业部三个区域试验工程之一的地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和企业应用为主体,制订了《关于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全面启动上海农业物联

  网示范工程。光明集团在米业公司推进粮食作物“产加销”物联网示范工程,建成了10多万亩粮食生产大田,物联网技术综合应用示范基地,辐射20万亩粮田。粮食生产从耕种、开沟的GPS定位到田间管理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预测预报,再到粮食生产与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数据的互通与共享,实现了农机、农资和农业用水等生产要素的高效合理使用,极大提高了粮食生产标准化、精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上海祥欣畜禽养殖公司东滩养殖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颠覆了传统的生猪饲养模式,实现猪场生产单元内视频监控功能、全封闭猪舍内智能化温控功能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功能,极大改善了猪舍环境,提高了仔猪成活率,有效降低饲料和能源消耗,减轻工人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数量,企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二)推进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促进食用农产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运用智慧农业的手段,对食用农产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监控是首选之举。上海市农业部门利用条码、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在全市200多家园艺场、专业合作社,共6万多亩绿叶菜生产基础,建立了地产绿叶菜安全生产质量可追溯系统,实时记录绿叶菜生产过程中的播种、施肥、用药、灌溉、收获、农残检测等信息数据,建立电子化田间档案,对绿叶菜出场时农残检测数据实行在线实时联网监管,并与加工、出库、运输、销售等环节数据相关联,实现了绿叶菜安全生产可追溯管理。上海还在全市推广应用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管理系统。一头从外省市调入的生猪,相关检疫的信息从产地到本市道口,再到屠宰场,屠宰后猪肉产品进入消费市场终端,都能实行全过程监管。(三)建立完善涉农信息化监管平台,促进农业管理向高效透明发展这是上海信息化在农业系统运用最早的领域。通过建立涉农补贴资金监管平台,较好解决了农业补贴资金不透明、虚报冒领、层层截留的问题。“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公开补贴资金超过150亿元,涉及农户近30万户和合作社(农业企业)

  3500多个。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平台建立后,全市9个涉农区、5个中心城区的6个镇,全部乡、镇、村、组的农村集体资金数据全部录入监管平台,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信息管理平台,为全市农村66.5万份土地承包合同(占总承包农户数的99%)建立了电子档案,并以各乡镇土地管理服务中心为主体,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2016年运用信息化手段,全市共有976家承包地进行了交易,涉及面积9.57万亩,交易金额2.59亿元。(四)不断推进“农民一点通”升级换代,促进为农信息服务向便民灵活发展上海农业部门围绕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求,通过与上海银联、东方网等合作,研发了“农民一点通”信息服务平台,全市每一个村都有一台操作简便的终端设备。农民如果遇到农业生产中技术难题,可以足不出村,运用农民“一点通”,向本市相关的农业专家进行咨询。近年来,“农民一点通”技术通过升级换代,不断扩大为农服务领域和项目。现在,农民只要用自己的身份证,在“农民一点通”上扫一扫,就可以缴付水、电、煤(燃)气费,交通卡查询及充值,火车票、飞机票在线预订,市级三甲医院的专家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五)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催生了一批为智慧农业发展服务的农业科创企业上海农业信息有限公司研发了一批适合上海农业特点的大田、水产、设施农业环境监测的农业专用集成传感网络设备,在提升性能、降低成本、提高稳定性方面有新突破。该公司研发的农用无人遥控自巡航飞行器,把无人机技术与农业传感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农田地理信息获取、农作物长势监测、病虫害监测以及大范围农事作业监测,为农业生产智能化管理提供了条件。上海左岸芯慧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物联网与互联网、无线通信、云计算技术高度融合,构建了智慧农业云平台,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完整解决方案,项目已遍布全国近20个省、市。上海生物电子标识公司在微电子和微机械领域攻克难关,实现生物电子标识微小型封装,研发的系

  列动物电子标识已实现产业化生产。上海华测导航公司,利用我国北斗导航技术,开发了农机自动导航驾驶系统NX100、NX200,产品已在本市多个地方进行推广应用,粮食播种质量好、效率高、成本低,得到农民一致好评。然而,上海智慧农业总体上还处于初级阶段,从技术和应用来讲,还处于有限的感知和传输,简单的思考和决策,一定范围和领域的推广及应用。智慧农业所涉及的产品性能、质量还不够稳定,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本高、看好而不卖好。在农业科研方面,对农作物生长模型和规律研究还不够,农业大数据的利用还不够。智慧农业的行业标准尚需研制和统一,专业人才紧缺。针对上海发展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困难和技术瓶颈,上海农业和信息化部门要围绕跟踪世界智慧农业发展新趋势,力争局部技术领先的目标,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引领,注重顶层设计,完善实施方案,坚持科创兴农,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农业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中的应用,促进农业生产智能化、经营网络化、管理数据化、服务在线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一)制订上海智慧农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2013年,上海市农委会同市经济信息委制订印发了《关于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年《上海市现代农业“十三五”规划》已明确了上海要在“十三五”重点发展智慧农业。为此,要组织力量对前几年上海农业物联网发展的现状,取得的进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全面总结和评估。同时,要对发展智慧农业和农业物联网的异同进行分析,对标国际上智慧农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方法,查找本市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的差距,提出未来一个时期上海智慧农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在搞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还要制订符合上海都市现代农业实际的实施方案或三年行动计划,不断破解智慧农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促进本市智慧农业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构建上海农业大数据中心和智慧农业标准规范体系近几年来,本市加大了对农业信息化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的融合。但是,由于条块分割和部门“分兵把口”,农业信息化项目往往自成体系,信息资源相对分散,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不利于智慧农业的统筹发展。为此,上海农业部门要实行市区联动、部门融通、信息互通的方法,建立上海农业大数据中心,提供集中统一的计算资源,支撑各类农业信息平台及系统,完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机制,提高基于数据的宏观决策和管理水平。按照“增量先行”要求,加快建设数据统一开放资源共享标准规范,强化组织领导顶层设计、专家和创新团队建设。(三)切实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应用的力度近几年来,本市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一批智慧农业的示范基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从全局来看,还处在试验阶段,项目分布成点状,影响力和示范作用尚不明显。同时,相对农产品销售环节的电子商务,农业生产领域实行机械化(自动化)与智能化相结合难度更大。为此,未来几年要把发展智慧农业的重点放到粮食种植、蔬菜生产、水产养殖和畜禽生产信息化、智能化改造上,加快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空间信息、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与种养业、农机作业、植保防治等生产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和应用,逐步构建信息技术装备配置标准化体系,提升农业生产精确化、智能化水平。(四)营造有利于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近年来,上海初步构建了智慧农业技术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体系。在2015年农业部发布的310项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中,上海已有63项成果,其中硬件设备有27项,软件系统及解决方案36项。但是,与国际发达水平相比,上海智慧农业技术水平还处于跟踪先进技术阶段,许多应用技术还存在不少瓶颈问题。好在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大环境和大背景非常有利于智慧农业的

  技术创新,上海农业部门要调整优化对农业科创活动支持的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对智慧农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激励科技人员积极开发适合本地气候条件与耕作植保实际的专用传感器产品,形成从传感器研发到生产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模式。要开展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研究,开展人工智能学习、知识表示、人工神经网络、分布式智能系统研究,更好地指导大田粮食种植、蔬果栽培、水产养殖和畜禽生产,体现智慧农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价值。智慧农业的发展在中国还是个新生事物,难免存在着各种不同看法。从技术层面上讲,一个国家科技综合实力决定了智慧农业的技术水平。从发展的全局来看,也有一个地区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急需从国家层面重视和解决制约智慧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尽快形成发展智慧农业的共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促进“四化同步”有重要意义,切实解决认为智慧农业超越了发展阶段、智慧农业太“烧钱”、我们有的是劳动力等不正确认识,下决心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还要解决部门之间由于认识不尽一致,导致相互配合和支持不够的问题,充分发挥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把“同化同步”真正摆到重要位置上,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二)统一全国农业智能化系统的标准现阶段智慧农业使用硬件设备、元器件大都是现成技术,进入农业领域后,技术对象发生变化,必须要有相应技术调整与完善,应当制定相关的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相关设备元器件标准化、规范化、产业化。新开发的农业智能化产品也需要有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三)加大智慧农业科研投入力度要制订适应智慧农业发展的科研与推广规划,不断解决技术瓶颈与难题,形成具有中国特色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品种、不同产业的科研与推广体系,为发展智慧农业

  提供坚实的科学技术支撑。(四)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应用为主体现阶段发展智慧农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扶持和支持,但未来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调动农业企业和生产经营者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变“要我用”为“我要用”。(五)制订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体系针对智慧农业初期投入较大的实际,农业部门要抓紧研究相关支持政策,要把支持智慧农业列入支农惠农政策的重点范围;实施项目补贴制,减轻企业初始投入负担;对相关技术服务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形式予以支持;可以考虑将智慧农业的硬件设备列入农机专项补贴范围。要增加对科研及推广应用的经费投入,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农业企业和生产经营者特别是新型职业农民广泛使用智慧农业的新技术,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开辟新天地。(本文系上海市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雷2017年3月9日在农业部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稿)

  

  

篇九: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所以首先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树立以科技为先导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思想财政在制定投资计划和调整投资结构中要向科技型农业倾斜要重点支持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率先发展智慧农业项目的企业支持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和推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加大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本地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外来人力资源的方式逐步提升贵州省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贵州省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劣势分析与前景展望

  作者:刘兵韩雪陈晓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第35期

  摘要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并对在贵州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劣势条件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发展智慧农业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期望能为相关部门规划实施智慧农业项目提供借鉴。关键词智慧农业;优劣势分析;前景展望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4)35-12585-02“智慧农业”一词最早从美国开始提出,由于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卫星定位系统广泛应用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智慧农业在发达国家的发展较为迅速,并已形成规模。但在我国,由于缺少对智慧农业发展理念和发展形态的认识和重视,加上在实践过程中,又面临传统思想观念和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智慧农业在我国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其发展的空间和可供挖掘的潜力非常大[1]。贵州地处云贵高原东部,属传统的农业省份,地势不平、山多地少、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少等自然条件不足是制约贵州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贵州也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因此,相对全国其他地区而言,发展农业所需面临的困难就相对很多,如何解决贵州农业相对落后的局面,提升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已成为贵州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而智慧农业概念的提出及所蕴含的相关内涵与当前贵州农业发展所呈现出的良好势头都证明了在贵州发展智慧农业的时机已之来临,智慧农业作为一种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对传统农业的改变和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引意义。1智慧农业的概念智慧农业因其各国发展的时间、经济水平和地域差异等条件的不同,并有向其他多类产业深度渗透的特点,因此,智慧农业目前尚缺乏统一的标准定义和范畴界定。周国民在《浅议智慧农业》中给出的定义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更透彻的感知技术、更广泛的互联互通技术和更深入的智能化技术,使得农业系统的运转更加有效、更加智慧、更加聪明[2]。在2009年中国农村信息化年度峰会上,北京农信通公司董事长李颙认为:智慧农业是指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现代机械等技术的综合应用,使农业的产、供、销实现高度的智能化、自动化、精准化。有关文献资料给出的定义为: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2贵州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劣势分析2.1优势分析2.1.1各级政府重视,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国家层面,农业部、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先后出台了《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关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以及《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等系列政策文件,均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最新发布的《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透露,物联网技术有望在农业部确定的200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获得农业部和财政部资金补贴。省级层面,2014年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若干政策意见》和《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规划纲要》中对贵州省覆盖大数据产业的各个产业都明确了方向,并建设实施了以电子政务、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旅游、工业、电子商务、食品安全等为主的“7+N”云工程。贵阳市已提出了智慧城市(2013~2015)建设要,其中已明确把智慧产业作为贵阳信息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2.1.2气候条件优越,资源丰富,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有利条件。贵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温和湿润,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贵州四季分明、春暖风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年日照时数为1200~1600h,年均气温为14~18℃,大部分地区降雨量为1100~1300mm,气候非常适宜现代优质精品农业的发展。贵州资源丰富,全省能源资源以水能和煤炭为主,具有“水火互济”的优势,长于10km或流域面积大于20km2的河流有984条,是“西电东送”的重要省份,全省有野生植物3800多种,野生动物1000多种,是全国重要的动植物种源地和中药材4大产区之一。贵州农作物植物品种丰富,栽培的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纤维植物和其他经济作物近600个品种。全省饲养的主要畜品种有30多种,优良牧草资源2500余种,发展畜牧业具有良好条件。2.1.3贵州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启动,为智慧农业项目的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贵州启动了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项目。截至2013年12月,贵州113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已累计建成机耕道路2446km,灌溉管网4693km,建成温室大棚338万m2,标准化圈舍110万m2,贮藏保鲜库房36万m3;签约项目644个,签约资金656.9亿元;已有1253家企业入驻园区,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174家,规模(注册资金500万元)以上企业54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家;建成种植基地23.6万hm2,完成“三品一标”认证数量271个,认证面积16.0万hm2,农产品产量达401万t;存栏猪、牛、羊等367万头、禽1739万羽、鱼2717万尾。可见,贵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已初见成效,已必将为智慧农业项目建设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1.4具有相对便捷的交通优势,为智慧农产品的运输提供了重要保障。2012年全年贵州实现铁路、公路、水运货物周转量1041.5亿t·km。铁路方面,黔桂、川黔、贵昆、湘黔4条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铁路干线贯穿贵州,电力牵引营运里程达1138km,货运量比以前增加一倍,贵广高速铁路、沪昆客运专线、渝黔高速铁路、成贵客运专线等均已开工建设,届时将大大缩短省会城市贵阳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时间,贵州作为西南入海的主要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不仅对贵州,而且对四川、云南的经济发展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公路方面,贵州省境内高速公路里程已达3200km,含兰海、杭瑞、厦蓉、沪昆、汕昆,都香,贵阳绕城8条国家级高速公路,按照贵州“678”高速公路网规划,到“十二五”末,贵州将建成高速公路4500km以上,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届时贵州的交通瓶颈将被彻底打破,也将为贵州各类农产品的运输提供重要的保障。2.2劣势分析2.2.1地势不平、山地丘陵多、耕地质量较差、喀斯特面积大、生态脆弱等因素制约了贵州农业的发展。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境内有乌蒙山、大娄山、苗岭山、武陵山4大山脉,山地和丘陵占全省面积的92.5%,喀斯特(出露)面积为10.9万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61.9%。全省土地面积中,耕地占农用面积的29.5%、林地占农用面积的51.8%、牧草地占农用面积的10.5%、其他农用地占农用面积的7.4%,这些因素的影响严重制约了贵州农业的发展,很多高新农业技术、新材料、新装备在贵州无法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同时贵州的耕地面积也较小,而且质量也不高,耕地的后备资源也严重不足,其中中、下等耕地占总面积的80%左右,而且其中还有21%左右的不适宜耕地,致使贵州不能生产那些高产、经济价值较高的农作物;由于喀斯特面积主要是由碳酸盐类岩石组成,其特点为坚硬、抗风化能力强,决定了成土效率低、土地浅薄,植被一旦被破坏,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程度高,从而导致贵州土壤生态环境脆弱,恢复发展困难。2.2.2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不足。目前,贵州农业发展仍然面临基础条件较差,水利化程度不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不足,网络覆盖率低,田间耕作道路不理想,农业机械化水平低,农产品冷链初加工、仓储、交易、配送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由于发展智慧农业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件要求较高,要发展智慧农业,首先必须加大在农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与投入,为建设实施智慧农业奠定基础。2.2.3资金投入能力不足,人才匮乏。目前,贵州现代农业发展尚处于发展壮大初期,由于贵州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制约了财政资金投入,农业管理部门和农技推广机构因工作经费不足,致使很多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装备无法大面积推广应用,影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受贵州人均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培训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贵州省务农人员整体文化素质较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总量偏少、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等问题的出现。由于智慧农业是计算机、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智能控制、现代机械等技术的综合应用,因此对资金的投入和人力的素质要求较高。所以,首先,在资金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树立以科技为先导、科技兴农、科技强农的思想,财政在制定投资计划和调整投资结构中,要向科技型农业倾斜,要重点支持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和率先发展智慧农业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项目的企业,支持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其次,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应加大力度,通过建立健全和完善本地人才培养体系和引进外来人力资源的方式,逐步提升贵州省农业专业技术队伍素质,为智慧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人力支持。3前景展望该研究对贵州发展智慧农业的优劣势条件进行了分析,虽然贵州较全国其他省份而言,在发展农业方面具有先天性条件不足等客观因素的制约,也有发展理念滞后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但贵州也有着其他地方无法比拟的优势,那就是环境与资源优势。无论选择什么样的农业发展模式,农业现代化程度何等之高,都必须要以环境为依托,这也是贵州农业发展的主要优势。因此,在贵州发展智慧农业,是符合当前农业发展的客观需求的,也是解决和提升贵州省农业整体发展水平的一种有效方式。在贵州发展智慧农业具有良好的前景,对于贵州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传统农业向物联现代农业跨越转型,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转变创新,提高贵州省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阮青,邓文钱.发展智慧农业问题研究——以广西为例[J].经济学研究,2013,29(2):49-52.[2]周国民.浅议智慧农业[J].农业网络信息,2009(10):5-7.

  

  

篇十: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的兴衰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肉等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业不强、产业不适宜等问题,使传统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智慧农业将会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xx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标志着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农业的概念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主要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利用其技术可远距离操作、诊断、灾变预警等,之后根据出现的情况,结合专家库进行会诊,建立可视化通讯以及农业服务模式,对农业达到精准监控,改善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扩充农业专家知识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等,实现农业生态的绿色化、标准化、网络化以及全智能化发展。相比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遥感技术、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云计算为载体,实现精准、智能化决策和远程控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技术特征

  智慧农业是包括智能化的监控、监测、实时图像和视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智能监控录像等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土壤养分、光照强度、温度、植物营养成分等,而且能精准获取作物生长的实时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调控依据,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利用决策系统中农产品的具体信息(物流和农产品的生长信息),可以提高农产品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数字化。

  智慧农业主要应用领域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种植、养殖等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结合环境生产要素,如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而且结合专家系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现代化,是逐步将农业生产升级为工业生产的关键步骤,通过监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提供理论依据,改变传统农业模式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如智能化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工厂化育苗等。在养殖方面有智能孵化器、智能养殖场,均是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逐步由智能化替代人工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方面意义非凡。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和新型通信技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追踪及质量监督管理。精准获取农业基础数据和质量监管信息,通过可视化汇总和分类,实时有效了解数据的变化和农业形势,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指标,为做出决策和及时了解关键信息提供了可靠、精准的数据信息,并实时反馈,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撑,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及经营服务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使经营者不仅能实时监控农产品的物流信息、物流环境和物流损耗,而且能借助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销售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科学决策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物流与消费者需求情况,精准匹配,快速地应用于农产品物流销售决策中,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关系,解决由于空间、时间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宣传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等模式,带动乡

  村消费、乡村旅游,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并科学运用,对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低成本、智能化、简便化、协作化、可视化、整体化、经营开放化等方面。智慧农业不仅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可实现智能生产差异化以及服务领域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升级;以国家宏观信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活动进行决策,通过帮助农民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对农产品市场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例如:种植生产过程中根据种子位置等运用自动高精度播种,根据作物生长耗水规律及营养规律等运用自动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均实现全程自动控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控制。无人植保机的运用,实现了绿色防治病虫害及精准喷施,大大减低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在养殖业中,环境监控、定时定量投食、智能化除粪、疾病预防、安全屠宰和质量溯源均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轻松实现。因此,要从关键技术的突破、社会共识的达成以及整体规划等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政府的支持。

  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层面,从省市级到乡(镇)级层面,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进行了区域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准农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5g技术等正在应用于各个农业生产管理及经营领域。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过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主要存在的问题缺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生产规模偏小,经营范围单一且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水平偏低,高学历人才在农业领域严重匮乏,但智慧农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人才素质、专业领域、设备、信息等均有较高要求,而我国主要的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出。农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和儿童、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接受度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思想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能力不足我国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处于发展中,研发投入不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未能建立统一的体系,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落地转化。一方面,农业需大量长期投入,农业科研进展相对缓慢,无法在短期内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地域差异明显,没有形成高效分类的运行体系,在实际推广中没有统一标准,致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目前很多农村农业耕地设备相对落后,仍然采取以往的耕地方式,小型机械、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施较少,且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耕地类型多复杂样,如分割的农田、坡地、梯田等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另外,农业机械市场投放量少,价格昂贵,农户无力购买,在灌溉实施方面仍然主要依靠水渠,采用传统的漫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等仅在局部地域建成。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

  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农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队伍,确保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物资的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进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产业间的无缝衔接,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逐步完善农民的专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农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带动企业及相关人员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队伍中,为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提升影响力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内生动力。同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单元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推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吸纳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快产业对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多学科合作,更需要统筹规划。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创建智能农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互连和共享,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运算等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质量。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引水、蓄水、灌溉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绿色灌溉。加快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及成果转化,增加市场投入,加强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远程控制农业生产管理。

  

  

篇十一: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智慧农业云平台的系统特点及优势

  近年来,智慧农业发展突飞猛进,众多技术、资金、人才的流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平台机遇。在刚举办的“互联网+现代农业”暨智慧农业高峰论坛上,就当前智慧农业、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现状,主办方托普云农副总经理朱旭华接受了采访,立足智慧农业的发展生态圈,呼吁多方力量携手共同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发展。

  “智慧农业作为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不可能是一家企业能做的完的、做的好的,要想持续健康发展,还需要更多的合作共赢、互帮互助。”在朱旭华看来,这种合作并不是简单的你依附我,我依附你,而是产生倍增效应,1+1一定要大于2。一号文件代表政府的引导和市场的方向,尤其是农业供给侧改革这个概念。一些电商的人认为今年一号文件的侧重点是电商,做物联网的认为是物联网,做食品安全的认为是食品安全,这都是比较孤立的想法。所有这些板块都是供给侧,都是智慧农业的组成部分,都是农业改革的一部分。如今,智慧农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新风口,传统粗放式的农业需要利用大数据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有效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在智慧农业大数据的应用方面,托普云农除了打造一套系统化的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之外,还不断整合物联网与大数据的资源,努力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据悉,托普云农从2010年开始,就导入了“互联网+”的概念。在原先的设备基础之上进行迭代升级,把原先的单机版变成网络版,把原有的传感器变成在线监测传感器,原先的一个数据端变成现在的云端处理。在托普云农的朱旭华看来,“我们即是连接者,也是被连接者。我们即是产品的提供者,也是产品的推广者。无论是从事农资行业,还是经营农业电商,都可以相互整合,借助资源嫁接来助推行业的整体发展。”目前,托普云农已与海康威视、中国电商县域联盟、金禾天成、浙江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大疆创新科技等多家企业签署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战略合作协议,践行产业合作的新战略。一方面整合上下游资源,另一方面诚邀行业同仁,携手众多力量共同打造智慧农业。

  智慧农业作为一项庞大的工程,眼下无论在技术、产品、人才、资源等方面,都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对于智慧农业的未来,朱旭华谈到,还需要用创新去寻找方向,用创新去突破,用创新去挖掘。无论是产品技术上的创新、运营模式的创新、客户服务的创新,要将互联网+元素融合到智慧农业的方方面面。把行业当中有特色有优势的产品相互整合对接,从而实现倍增效应。托普云农智慧农业解决方案结合了最先进的网络通信、物联网、自动控制及软件技术,包括农业智能环境监控系统、农场品安全质量追溯系统、农业专家知识库、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等。农业环境智能监控系统,可实时远程获取温室大棚及大田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及视频图像,通过模型分析,可以自动控制温室湿帘风机、喷淋滴灌、内外遮阳、顶窗侧窗、加温补光等设备;同时,该系统还可以通过手机、PDA、计算机等信息终端向管理者推送实时监测信息、报警信息,实现温室大棚信息化、智能化远程管理。利用先进的RFID无线射频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安全质量溯源系统,可以全过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程追溯农产品所有环节详细信息,消费者使用手机终端可直接查看农产品环节信息,并且保证出现群体性食品安全事故后,农产品等原材料可全程追溯,从根本上解决并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先进的传感及无线传输技术,可以通过专业设备采集农产品贮藏冷库环境信息,并可以远程智能控制冷库设备,确保冷库环境适合农产品的储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农产品物联网平台深度集成环境监控系统、产品溯源系统、冷库环境监控系统,将农产品实时环境信息直观呈现到平台,并提供统一平台查询接口,随时随地知晓产品全过程溯源信息;同时平台集结专业的农业专家为农业领域常见农作物疾病等信息进行快速、远程诊断,真正实现全面感知、智能农业的最终目标。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与农业温室智能环境监控系统集成,智能提取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数据,结合数据智能分析,呈现作物各个环境因素走势,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度、二氧化碳浓度、PH值等。通过视频监控模块用户可以直接查看温室实时现场画面,通过视频设置定期查看作物关键阶段生长视频及图片,并可以进行保存,方便日后进行环境及生长数据的对比分析。农业物联综合服务平台中的农产品溯源模块,是终端用户通过平台进行农产品全程溯源信息查询的统计入口,用户通过输入条形码或者农产品唯一安全码即可查看农产品从生长到销售各个重要环节的详细信息。冷库环境监管模块,让用户直观看到每个冷库的环境信息,包括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等环境参数值,并可以直接远程控制。农业专家远程诊断功能与农业温室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紧密结合到一起,让农业专家通过环境数据及视频信息就可以远程诊断病因,防止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使该平台成为客户及其他监管部门的重要信息门户及指挥调度中心。托普云农智慧农业云平台系统特点及优势:(1)软件系统基于文朗润诚成熟的物联网通用平台,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能优异。采用云计算SAAS模式,客户无需架设专门的服务器和网络系统,节省投资,软件系统部署和维护简便。(2)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视频与环境监控无缝集成,实现真正意义的可视化监控管理.。(3)集成度高,前端监控设备选用文朗润诚自主研发的一体化温室智能监控终端,集成度高,无需专门安装,插电即用,后期维护简便。(4)硬件可靠性高,IP66以上的前端设备防护等级,防尘、防水,可以安装在户外,适应阴雨潮湿等恶劣环境。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5)软件系统功能完善,专门为农业客户定制的系统界面,界面友好,操作便捷。集成的视频监控功能,实现便捷的远程可视化管理。(6)兼容性好,通过配置,可以连接客户已有的不同厂商品牌的采集和控制设备。灵活的配置功能,可以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客户的个性化需求。(7)支持计算机、手机、Pad等多种终端访问,提供智能手机客户端软件,可以随时随地监控温室环境。集成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展现和交互方式,信息传递及时、便捷。(8)配套的农业知识库、农产品溯源系统等附加功能。(9)系统扩展性好,支持二次开发,可以与客户现有其它信息系统深度集成。近期,浙江省农业厅对外公布了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进展。截止目前,已先后建成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应急预警等10大栏目,归集数据227.03万组,整理近40年的产业统计等数据。接入各地农业物联网示范点118个,视频摄像头525个,能满足农业生态监管、智能生产、休闲观光、应急指挥等需求。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借助新一代物联网、大数据、3S等信息化技术整合省市县各级涉农资源,以顶层设计方式建成“一个平台一个中心N个应用”。浙江省智慧农业云平台,通过汇聚农业产业、农业“两区”、物联网、植保、农机、畜牧、农资、农经、科教等各级农业业务应用及数据,形成“大农业”数据中心。在构建互联共享的“互联网+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基础上,最终实现科学指导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政府决策监管和社会公众服务。从当前浙江智慧农业云平台的建设来看,主要存在四大核心功能,一是形成省级农业数据中心。二是进行农业物联网接入管理。三是构建现代农业综合管理,实现信息系统的集约化建设与统一低成本维护。四是建立应急指挥和灾变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托网络化、可视化等手段,结合全省视频会议系统开展应急指挥和预警决策,实现全省农业应急联动和统一指挥。该平台由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杭州森特科技研发。眼下农业云平台已整合了浙江省农业物联网、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化、种植业管理、质量安全、农村经营、农业机械管理、畜牧业管理、应急预警、农技推广共10块业务资源,形成了浙江省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在丽水、德清等地,由托普云农提供技术支持的智慧农业云平台建设,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其中,种植业管理方面,将对浙江省主导产业的种植总面积、总产量、产业分布、市场行情、经营主体等整体发展状况和植物保护情况进行全方位分析和展示。托普云农的项目负责人谈到,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还会将农业生产主体、农资经营主体和“三品一标”农产品接入云平台监管系统,实现对农产品的正向监管和逆向溯源。

  托普云农——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农业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潜心12年致力于中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是以农业信息化为核心,智能硬件为基础,系统平台可集成,服务网络覆盖全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创新地将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运用在了农业领域,助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托普云农智慧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在政府职能端和产业应用端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省、市、县作为基点,建立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大田、水产、养殖、设施农业等监控系统,为三农问题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技术解决方案。拥有顶层设计-方案制定-实施应用-技术支撑全套服务的丰富经验。目前已在全国上千家农业示范基地落地应用,上万套监测设备稳定运行中。迄今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0项、产品软件著作权70余项,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级院士工作站、省级企业研究院、全国传感器标准成员单位,拥有大量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公司始终立足农业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应用示范,探索农业物联网的产业化应用。

  上市公司(股票代码:833692)、大品牌,质量信得过、售后有保障!

  

  

篇十二: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

  推广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不同于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拟高级的阶段,它集互联网、GP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而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立高水平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1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使用,农田信息能够实时自动传输到农业管理人员的眼前,实现了农民和农田的有机互联,进一步通过标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仓储和运输,实现食品平安的有效监控,实现食品平安,同时农田信息的获取和联网还能够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方便区域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农业自动化。2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显着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管理水平,在农业生产环节,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利用自组织智能物联网对采集数据进展远程实时报送,为农作物大田生产和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不仅可获得作物生长的最正确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可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3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平安

  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跟踪、溯源和可视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智能监控,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的数字化物流,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

  智慧农业云平台包括"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专家在线系

  统〞、"农企ERP系统〞、"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政府系统〞、"仪器之家系统〞、

  "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

  其中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独立的,可单独运行,又可组成大的系统平台,相关功能如下:

  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

  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种植、养殖生产环境和动植物本体的信息进展远程实时监测,并将

  监测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输到效劳器上,以便进展存储、追溯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同时可

  以对各个大棚设备、灌溉设备等农业设施进展远程控制,智能化调节温度、湿度、养分等生

  产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展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等灾情损失,减少农药使用,

  保障食品平安,确保绿色有机。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含整个智慧农业的全流程跟踪管理,是主干道,涉及农户、合作

  社、生产企业、农资供销商、产品销售商、政府和消费者,贯穿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种

  植养殖过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上市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追溯平

  .

  优选-

  .-

  台涉及到的各子系统为智慧农业的某一环节效劳,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追溯平台,最终在追溯平台上进展全流程的展现,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专家在线系统

  针对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进展远程诊断和咨询解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生产主体提供全程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效劳,亦可与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对接,及时通过智能手机或智能终端向农户推送农技知识,特别是病虫害防范知识。农企ERP系统

  实现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出品的存库、销售、结算信息化管理,统计分析和核算生产效益。数据通过接口与溯源系统对接,可通过溯源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投入品进展追溯。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实现农产品的网上订单销售、线下物流发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电商平台与溯源系统的交互,可极大的提升农产品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参与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平安生产的良性循环。政府监管系统

  作为政府部门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文件发布和管理平台,同时对各种生产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形成报表,提供应政府监管部门或集团公司管理层分析和决策之用。仪器之家系统对纳入到平台内的各种无线仪器进展远程管理,可以远程设置各种物联网仪器设备的采集信息、采集时间段、采集频率、等运行信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节能节电。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方便农户、合作社、企业、消费者、政府监察人员,通过智能手机、手持终端等设备查询云平台上的数据或接收系统推送的信息,以及相关农产品溯源信息,是农产品溯源系统的终端级应用。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对于规模化的温室大棚种植而言,单靠人工管理需要大量人手,耗力费时,并且存在难以防止的人工误差。托普物联网系统采集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与预设值作比拟,有不相符合的情况那么启动相关设备调节温室温度。

  .

  优选-

  .-

  托普物联网技术应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使温室大棚种植管理智能化调温、精细化施肥,可到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系统组成局部介绍:

  1设施农业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连接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正

  确条件,并根据参数变化实时调控或自动控制温控系统、灌溉系统等;2、设施农业视频监控系统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各园艺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人生产情况,

  有了这个"千里眼〞,管理人员可以做到远程轻松监控、管理作业生产。3、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以设定温室内各种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当环境信息到达预先制定的

  条件时,自动启动温室内的相关设备,到达节水,省电,省人工,更省心。4、手机远程管理系统手机控制是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另一种便捷控制方式,用户预先在智能手机上下载物

  联网系统,通过手机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设施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分析数据,方便灵活管理。

  5、软件展示平台托普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不只是一个操作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是用户在实现农业运营中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用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实现信息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操作,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系统亮点:应用范围:农业、林业、土肥、植保、森防、经作、园林等政府监管部门;农技、林技推广等部门;农业科技示范区、农场等大型农业生产加工企业。

  

篇十三: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

  展趋势

  摘要:我国在建设智慧经济的过程中,智慧农业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智慧农业是在信息技术的背景下将互联网及各种先进的网络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对我国农业生产的信息化管理。作为一名大三的在校生,即将要面临实习,为了能够对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进行完善,对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也提出了智慧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希望能为相关的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各大高校都在将培养大学生智慧化的思维方式当做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希望能够为社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输送更多的综合性人才。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依托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同时也已经和物联网结合在一起。智慧农业的发展是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途径,虽然我国的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只要对其中的不足之处加以调整,很快就能实现全面提升。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

  1.缺乏专业的综合性人才

  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地理位置都比较偏远,为了能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农村人口都选择到城市中谋生,导致农村的人口流失情况非常严重,依然留在农村的基本上都是年龄较大或者文化水平较低的女性,他们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不够全面,

  对信息化农业生产的认识也不充分。另外,我国对农民的现代化教育系统也不够完善,缺乏对农民的专业教育,很难培养出职业农民,再加上农村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才,这对智慧农业的构建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智慧农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核心力量,所以在我农村的发展速度非常缓慢。缺乏专业的综合性管理人员已经成为限制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国家必须加强对这一现状的重视。[1]

  1.缺乏完善的科研体系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智慧农业缺乏重视,所以智慧农业的科研体系一直不能得到完善,即便已经研究出了科研成果,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为农业生产力,严重影响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首先,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并未根据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虽然已经设立多个科研机构,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管理办法,科研工作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分工,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小型的科研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出现重复,浪费了很多资源,但是大型的科研课题单靠一个科研机构很难完成,需要多个科研机构共同合作,正是因为科研机构不能进行有效合作,所以大型的科研课题也一直没有提升日程。其次,科研机构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所以研究出的成果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推广,这就意味着科研成果在转化成农业生产力的过程中缺乏大规模的生产数据当做参考意见,科研成果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检验,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准确性。

  1.缺乏先进的基础设施

  现如今虽然智慧农业已经开始进行发展阶段,但是我国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设备仍然是非常落后的基础设施,更加谈不上机械化的农业设备。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我国有些农村的地理位置比较偏僻,道路建设也不够完善,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甚至会影响到道路的通行。有些农村用于农业生产的牲畜一般都是在家庭中圈养,牲畜禽舍也没有现代化的养殖设施,基本上只能维

  持正常的照明和取暖。我国还有很多地区仍然没有建设现代化的农田水利工程,仍然采用传统的光方式,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还会使土地资源中的养分严重流失。除此之外,我国用于农业生产的机械设备价格较高,市场上的投放量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基本需求,在加上政府也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一些个体的农户根本买不起专业的机械设备,严重影响了智慧农业发展的顺利进行。

  1.当今时代下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1.培养专业的管理人才,提高农民的综合素养

  政府管理部门要在各个方面给予智慧农业一定的资金和政策的支持,并且还要从多个维度对我国的智慧农业进行推广和宣传,同时还要提高农村居民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能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自主创业。其次,加强对示范农业基地的构建,这样就能够为农业智慧的推广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并且还要组织先进的生产力到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参看和学习,促使他们能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最后,国家的各个高校也要着重为智慧农业的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将培养职业农民的重任纳入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规划中,将培养职业农民的教育体系进行完善,吸引高校的毕业生能够回到农村,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2]

  1.对系统性的科研体系进行完善,推动科研成果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

  政府管理部门要增加对建设智慧农业的资金支持,同时还要为科研体系的完善提供强大的支撑,这样才能构建系统性的科研体系。各个科研机构之间也要进行相互沟通,确保科研项目在研究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重复,各个科研机构之间还要在合作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这样才能推动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和发展,另外,我国农村的农业技术退工工作也要进行创新,并且还要积极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建立线上的交流平台。农业推广人员与基层的农业生产人员接触较多,所以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推广形式强化农民对智慧农业的认识,并且还要将先进

  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后,推广人员在基层还要负责对农业成产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农业生产的数据进行全面搜集,这样才能为我国农业可以工作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促使科研人员根据基层群众的需求对科研成果进行完善,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当今时代下智慧农业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虽然智慧农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境,但是只要我们能够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就可以制定出更加全面的完善措施。最为一名高等院校的大三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所以要更加努力的学习专业知识,加强对创新模式的学习,离开学校之后要投入到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当中,为我国智慧农业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颢.金融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调查——以新疆额敏县为例[J].农业经济,2012(6):92-93.

  [2]赵文,李孟娇,王芳,王静.探析国外主要农业推广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09):134-137+196.

  

  

篇十四: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农业推广与发展的意义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自然条件复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的应用还较少。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和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使之成为我国农业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可以在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新疆、黑龙江等地区的大型农场率先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对于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智慧农业试验,逐步推广智慧农业技术。

  精选文库

  作为长远策略,我国可以县或乡为单位,研究建立区域性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分区指导当地的养分管理和肥料合理施用,逐步建立起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物联网应用于精准农业后,智慧农业的发展有如下重要意义:1、增产增收相关资料表明,在可自动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的温室中,作物产量的相比露地栽培能成倍提升,并且具有更高的质量。2、节约资源准确采集室温、叶温、地温、湿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风向、风速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并将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和智能控制,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可有效节水、节肥和节药,使整体资源消耗显著降低。3、作物多样化对温室生产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得一些在此前的耕作条件下较难种植的作物得以生长,并为新品种作物的培育提供更好的条件,这有利于推广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提升单位面积的农业经济产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4、保障食品安全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与当前全社会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非常契合。长期以来的实践证实,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后者打造的智慧农业无疑将改造世界农业,并孕育世界农业未来的新希望。此外,智慧农业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调节气候、改善地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

  2

  精选文库

  —

  3

  

  

篇十五: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农业的发展与展望

  农业的兴衰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肉等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

  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业不强、产业不适宜等问题,使传统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智慧农业将会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18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标志着智慧农业快速发展。

  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智慧农业的概念根据《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主要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利用其技术可远距离操作、诊断、灾变预警等,之后根据出现的情况,结合专家库进行会诊,建立可视化通讯以及农业服务模式,对农业达

  到精准监控,改善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扩充农业专家知识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等,实现农业生态的绿色化、标准化、网络化以及全智能化发展。

  相比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遥感技术、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云计算为载体,实现精准、智能化决策和远程控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2、智慧农业技术特征

  智慧农业是包括智能化的监控、监测、实时图像和视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智能监控录像等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土壤养分、光照强度、温度、植物营养成分等,而且能精准获取作物生长的实时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调控依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利用决策系统中农产品的具体信息(物流和农产品的生长信息),可以提高农产品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数字化。

  3、智慧农业主要应用领域3.1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种植、养殖等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结合环境生产要素,如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而且结合专家系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现代化,是逐步将农业生产升级为工业生产的关键步骤,通过监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提供理论依据,改变传统农业模式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如智能化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工厂化育苗等。在养殖方面有智能孵化器、智能养殖场,均是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逐步由智能化替代人工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方面意义非凡。3.2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和新型通信技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追踪及质量监督管理。精准获取农业基础数据和质量监管信息,通过可视化汇总和分类,实时有效了解数据的变化和农业形势,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指标,为做出决策和及时了解关键信息提供了可靠、精准的数据信息,并实时反馈,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撑,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消费

  全链条可追溯。3.3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及经营服务

  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使经营者不仅能实时监控农产品的物流信息、物流环境和物流损耗,而且能借助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销售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科学决策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物流与消费者需求情况,精准匹配,快速地应用于农产品物流销售决策中,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关系,解决由于空间、时间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宣传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等模式,带动乡村消费、乡村旅游,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并科学运用,对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4、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智慧农业发展。

  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低成本、智能化、简便化、协作化、可视化、整体化、经营开放化等方面。智慧农业不仅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可实现智能生产差异化以及服务领域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升级;以国家宏观信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活动进行决策,通过帮助农民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对农产品市场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农业不断发展。

  例如:种植生产过程中根据种子位置等运用自动高精度播种,根据作物生长耗水规律及营养规律等运用自动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均实现全程自动控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控制。

  无人植保机的运用,实现了绿色防治病虫害及精准喷施,大大减低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

  在养殖业中,环境监控、定时定量投食、智能化除粪、疾病预防、安全屠宰和质量溯源均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轻松实现。因此,要从关键技术的突破、社会共识的达成以及整体规划等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

  5、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5.1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政府的支持。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层面,从省市级到乡(镇)级层面,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进行了区域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准农机、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5G技术等正在应用于各个农业生产管理及经营领域。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过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5.2主要存在的问题

  5.2.1缺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生产规模偏小,经营范围单一且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水平偏低,高学历人才在农业领域严重匮乏,但智慧农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人才素质、专业领域、设备、信息等均有较高要求,而我国主要的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出。农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和儿童、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接受度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思想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

  5.2.2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能力不足我国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处于发展中,研发投入不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未能建立统一的体系,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落地转化。一方面,农业需大量长期投入,农业科研进展相对缓慢,无法在

  短期内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地域差异明显,没有形

  成高效分类的运行体系,在实际推广中没有统一标准,致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受到限制。

  5.2.3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自然信息和市场信息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是农户之前由于信息传播时效慢,来源单一,传播链条长,无法精准、及时、准确获取多方农业信息,导致盲目种植农作物,无法与市场同步,并作出科学决策,导致农产品产值偏低。二是政府与农户之间信息的传播层级多、链条长,农户与政府、专家、市场等互动信息少,系统建立缓慢,无法有效对接。近年来,农村电商平台迅速发展,但农村交通设施、网络服务以及物流条件、加工储藏等环节依然较弱,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程度的高效利用和发展。5.2.4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目前很多农村农业耕地设备相对落后,仍然采取以往的耕地方式,小型机械、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施较少,且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耕地类型多复杂样,如分割的农田、坡地、梯田等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另外,农业机械市场投放量少,价格昂贵,农户无力购买,在灌溉实施方面仍然主要依靠水渠,采用传统的漫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等仅在局部地域建成。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

  展。6、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6.1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农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队伍,确保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政府要加大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物资的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

  特别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出台奖励政策,进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

  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产业间的无缝衔接,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逐步完善农民的专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农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带动企业及相关人员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队伍中,为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6.2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提升影响力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内生动力。同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单元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推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吸纳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快产业对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6.3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多学科合作,更需要统筹规划。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创建智能农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互连和共享,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运算等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质量。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6.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引水、蓄水、灌溉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绿色灌溉。加快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及成果转化,增加市场投入,加强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远程控制农业生产管理。

  

  

篇十六: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农业五大优势明显,未来发展不会凉凉智慧农业,这是个宽泛而空洞的概念,具体如何会对农业带来怎样的改变,目前是很多人都不了解的,持有智慧农业股票的也在张望着,心里盘算着是否要把股票抛了,对未来农业的发展没有多少期望。诚然,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实需要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升级迭代,智慧农业能够高效的采集到作物的生产数据,实现高效化经营,让农业生产更加精细、更加自动化。

  所谓智慧农业,只是在原来农业上应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让农业生产、消费等环节都联系起来,物联网的诞生就是为了实现万物互联。

  试想下,在冬天北方17:00以后,气温下降,温室大棚需要拉上保温帘,直接登录智慧农业管理后台点一下按钮,保温帘就自动拉上了,如果还想再简单点,直接在管理后台设置定时拉上、拉下保温帘,工作交给管理系统。

  在温室大棚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只是智慧农业应用的冰山一角,农业的范畴远不止种植这一个环境,智慧农业带来的产业升级与功能远不止这一点。

  1、生产管理数字化以农作物栽培工艺为指导,结合无线网络传输、聚英智能终端设备、大数据分析、AI人工智能等技术及硬件设备,将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PH值、电导率、土壤墉情等作物生长环境数据化,自动调控作物生长环境中。2、经营精细化通过在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的数据积累,对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提供数据指导,整合农产品流通。等不同领域的功能服务领域不同。为实现信息数据分析、整体数据科学化的农业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智能化方案。

  3、农产品溯源

  智慧农业管理系统能建立一套从播种到加工,从田地地头到餐桌的全流程数据库,实时监控农作物生产情况,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地整合农产品流通,平衡市场供求关系。

  4、智能化管理

  通过对各种农业大数据的单一或多重分析,实现农业的精准种植、标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5、打造农产品品牌效应

  在建立了农产品可查询的生长信息基础上,逐渐树立农产品的品牌效益,提IWJ品牌溢价。

  智慧农业的发展是未来智慧经济的一部分,不仅要满足农民的生产需求,还承担着提高国民生活质量的重担,任重道远。

  

  

篇十七: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推广智慧农业的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不同于现代农业,智慧农业是农业生产中一个比拟高级的阶段,它集互联网、GPS、云计算以及物联网技术而一体,可以实现对农业生产的全方位管理与控制,对建设高水平现代农业有着重大意义。

  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信息化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无线传输设备的使用,农田信息能够实时自动传输到农业管理人员的眼前,实现了农民和农田的有机互联,进一步通过标签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建立现代农业物流仓储和运输,实现食品平安的有效监控,实现食品平安,同时农田信息的获取和联网还能够实现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方便区域管理,实现高度的信息共享和农业自动化。2智慧农业提高农业管理水平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显着提高了传统农业的管理水平,在农业生产环节,利用农业智能传感器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采集和利用自组织智能物联网对采集数据进行远程实时报送,为农作物大田生产和温室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不仅可获得作物生长的最正确条件,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可提高水资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利用率和产出率。3智慧农业保障农产品和食品平安在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集成应用电子标签、条码、传感器网络、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农产品和食品追溯系统,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质量跟踪、溯源和可视数字化管理,对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实行智能监控,可实现农产品和食品的数字化物流,同时也可大大提高农产品和食品的质量。

  托普智慧农业云平台

  智慧农业云平台包括“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专家在线系统〞、“农企ERP系统〞、“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电子政府系统〞、“仪器之家系统〞、“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

  其中的每一个系统都是独立的,可单独运行,又可组成大的系统平台,相关功能如下: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农业物联网管理系统通过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种植、养殖生产环境和动植物本体的信息进行远程实时监测,

  并将监测信息以无线方式传输到效劳器上,以便进行存储、追溯查询、统计分析和决策,同时可以对各个大棚设备、灌溉设备等农业设施进行远程控制,智能化调节温度、湿度、养分等生产环境,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病虫害等灾情损失,减少农药使用,保障食品平安,确保绿色有机。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包含整个智慧农业的全流程跟踪管理,是主干道,涉及农户、合作

  社、生产企业、农资供销商、产品销售商、政府和消费者,贯穿了农产品生产基地管理、种植养殖过程管理、采摘收割、加工、储存、运输、上市销售、政府监管的各个环节。追溯平台涉及到的各子系统为智慧农业的某一环节效劳,并将采集到的信息即时传送到追溯平台,最终在追溯平台上进行全流程的展现,实现“质量可监控,过程可追溯,政府可监管〞。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专家在线系统针对农作物常见病虫害进行远程诊断和咨询解答,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可为农业龙头

  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各生产主体提供全程专业的技术指导与效劳,亦可与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对接,及时通过智能或智能终端向农户推送农技知识,特别是病虫害防范知识。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农企ERP系统实现对农业生产投入品的使用管理,生产过程管理,产出品的存库、销售、结算信息化

  管理,统计分析和核算生产效益。数据通过接口与溯源系统对接,可通过溯源系统对生产过程的投入品进行追溯。

  农业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农产品的网上订单销售、线下物流发货的互联网+营销模式,电商平台与溯源系统

  的交互,可极大的提升农产品的公信力和消费者的参与度,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平安生产的良性循环。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政府监管系统

  作为政府部门新闻、通知、公告等信息文件发布和管理平台,同时对各种生产数据的收集、统计和分析,形成报表,提供应政府监管部门或集团公司管理层分析和决策之用。

  仪器之家系统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对纳入到平台内的各种无线仪器进行远程管理,可以远程设置各种物联网仪器设备的采集信息、采集时间段、采集频率、等运行信息,确保设备稳定运行,节能节电。智慧农业移动客户端

  方便农户、合作社、企业、消费者、政府监察人员,通过智能、手持终端等设备查询云平台上的数据或接收系统推送的信息,以及相关农产品溯源信息,是农产品溯源系统的终端级应用。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托普农业物联网在设施农业中的应用

  对于规模化的温室大棚种植而言,单靠人工管理需要大量人手,耗力费时,并且存在难以防止的人工误差。托普物联网系统采集温室内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土壤温度等环境参数与预设值作比拟,有不相符合的情况那么启动相关设备调节温室温度。

  托普物联网技术应用,真正实现了农业生产自动化、管理智能化,使温室大棚种植管理智能化调温、精细化施肥,可到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节省人力、降低人工误差、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实现温室种植的高效和精准化管理。

  系统组成局部介绍:

  设施农业智能监测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连接传感器采集土壤温度、湿度、养分含量等来获得作物生长的最正

  确条件,并根据参数变化实时调控或自动控制温控系统、灌溉系统等;

  2、设施农业视频监控系统随时随地远程查看大棚内的农作物生长情况、各园艺设备的运行状态、工人生产情况,有了这个“千里眼〞,管理人员可以做到远程轻松监控、管理作业生产。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3、设施农业智能控制系统通过物联网系统,可以设定温室内各种设备运行环境条件,当环境信息到达预先制定的条件时,自动启动温室内的相关设备,到达节水,省电,省人工,更省心。

  可修改欢送精品Word

  4、远程管理系统控制是农业物联网控制系统的另一种便捷控制方式,用户预先在智能上物联网系

  统,通过上的客户端,用户可以远程查看设施环境数据和设备运行情况,还可以分析数据,方便灵活管理。

  5、软件展示平台托普农业物联网软件平台不只是一个操作平台,而是一个庞大的管理体系,是用户在实现农业运营中使用的有形和无形相结合的控制系统。在这个平台上,用户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实现信息智能化监测和自动化操作,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利用效率。

  

篇十八: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智慧农业推广与发展的意义(总3页)

  智慧农业推广与发展的意义

  所谓“智慧农业”就是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成果,集成应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音视频技术、3S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专家智慧与知识,实现农业可视化远程诊断、远程控制、灾变预警等智能管理。

  智慧农业是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监控功能系统、监测功能系统、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功能。

  我国幅员辽阔,农业自然条件复杂,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较低,在农业生产领域,电子、计算机和信息等技术的应用还较少。面对我国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现状和国际市场的挑战,我国应不失时机地大力发展智慧农业,使之成为我国农业普及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突破口。

  可以在规模化和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如新疆、黑龙江等地区的大型农场率先开展智慧农业技术应用。对于经济发达、城市化程度高的地方,要建立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引导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行智慧农业试验,逐步推广智慧农业技术。

  作为长远策略,我国可以县或乡为单位,研究建立区域性土壤养分信息系统,分区指导当地的养分管理和肥料合理施用,逐步建立起适合小规模分散经营体制下的智慧农业信息化管理模式。

  信息化物联网应用于精准农业后,智慧农业的发展有如下重要意义:

  1、增产增收

  相关资料表明,在可自动控制室内的温度、湿度、灌溉、通风、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的温室中,作物产量的相比露地栽培能成倍提升,并且具有更高的质量。

  2、节约资源

  准确采集室温、叶温、地温、湿度、土壤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风向、风速以及作物生长状况等参数,并将室内温、光、水、肥、气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和智能控制,使其达到最佳状态,可有效节水、节肥和节药,使整体资源消耗显著降低。

  3、作物多样化

  对温室生产环境的改善,可以使得一些在此前的耕作条件下较难种植的作物得以生长,并为新品种作物的培育提供更好的条件,这有利于推广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提升单位面积的农业经济产值,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4、保障食品安全

  提供了“从农田到餐桌”的追溯模式,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供应链环节消费者关心的公共追溯要素,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一旦发现问题,能够根据溯源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召回,从源头上降低信息不对称,保障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与当前全社会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非常契合。

  长期以来的实践证实,现代农业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后者打造的智慧农业无疑将改造世界农业,并孕育世界农业未来的新希望。

  此外,智慧农业还能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并在保持水土平衡、调节气候、改善地理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方面发挥重大作用,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篇十九: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表1世界上典型的三种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西欧模式以英国为例决定因素人少地多现代工业发达人多地少农业科技进步快人地适中现代工业发达不断改进农业机械技术以农用机加速化肥工业化发展生物科技同步推进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和现代主要措施械取代人力畜力使用小型农用机械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世界上机械化水平最高和人均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改良实现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当前发展成效耕地最多的国家提高了劳动生产了农作物品种提高了农用土壤质同时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蛊量和土地生产率室促进大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重加快推动我国生物科技研发促进政府加强推动我国农业适当规模对我国的启示视农业集约化产业化经营小型农用机械的研发使用化集约化生产加强研发利用农用机械重视农业科研教育和推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我国东北西北等农业人少地多的我国东部和部分中部地区等农业人我国中部地区和部分东北地区等人适用区域区域多地少的区域地适中的区域一政策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的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战略对策

  智慧农业是智慧经济的重要内容,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以及3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相融合的产物,可以通过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智能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农业生产精准化管理和可视化诊断。

  但当前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高素质农民匮乏、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不力以及基础设施落后、农机设备现代化程度较低。亟需我国政府、企业和农业相关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加大对智慧农业的投入,助力我国农业快速实现现代化。

  一、智慧农业内涵及其运行概述1、智慧农业内涵智慧农业是在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红利中探索出来的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模式,是集集约化生产、智能化远程控制、精细化调节、科学化管理、数据化分析和扁平化经营于一体的农业发展高级阶段。智慧农业是智慧农业产业链,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全产业链的“生态融合”和“基因重组”,可以从生产、营销、销售等环节彻底升级传统的农业产业链,提高效率,改变产业结构。

  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智慧产业链为其提供信息化服务支撑。即使农业全产业链中的营销、物流、消费成为智慧农业生产的可靠的信息支撑网络,引导农业生产信息化决策、高效化生产、差异化服务。

  2、智慧农业系统运行概述智慧农业以智慧生产为核心,精细化、智能化、集约化、科学化生产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具体运行如图1所示。通过“3S”技术、物联网技术利用多样、多源遥感设备、智能监控录像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监测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状况,利用科学智能的农业生产要素遥控设备实时遥控管理农产品生产状况,水肥药食自动投放管理,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最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农产品物流管理技术以及农产品品质检测技术,根据智慧农业生产决策系统中的农产品具体需求信息、物流信息以及农产品生长信息,针对性地定向确定农产品具体采摘时间段(精确到小时)、采摘数量、物流情况以及农产品品质规格,降低农产品损耗,保证水果、蔬菜、水产品在消费时的鲜活度。

  二、国外智慧农业发展现状目前智慧农业在世界各国建设发展的如火如荼。一些起步较早的国家,政策支持、科技研发、创新科技应用方面都早已大规模展开并快速发展。现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的智慧农业都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因地适宜创新的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也已形成并在日益完善(如表1),精准生产管理、节约人力物力资本、提高产能和质量也都在逐渐实现。

  1、政策方面国外的一些国家都早已不遗余力的出台、落地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来高位引导智慧农业发展。率先提出“精确农业”构想的美国,先后出台了6项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在信息、科研、教育、基础设施、投资等方面都以法律法规形式明确推进农业发展,为“智慧农业”及其产业链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财政支持。农业资源匮乏、人地分配严重不足的荷兰,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政府便开始推行农业保护政策,荷兰政府和欧盟一直坚持大额农业补贴,用以建设农业发展设施以及农业知识创新体系。2、科技研发方面农业发达国家也早已创建不同结构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以适应性促进本国智慧农业发展,一些发达国家的具体科技研发状况如表2所示。世界各国的农业科技研发系统组成主体多样化,但都基本以政府、高校的农业科技研发机构为重要主体,且政府为主要管理者、研发推动者,企业的重要程度各国略有不同,其他农业相关者紧密配合主要研发机构。

  3、科技创新应用方面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建立完善的配套规章制度和专项资金池以推进农业科研技术快速应用于智慧农业的发展,当前许多国家都已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推广体系,并且目前各国科技创新应用成效显著。如,美国早已应用“5S技术”、智能化农机技术等形成了农业精细化、规模化发展的智慧农业生产线系统,帮助农场主精细化耕作并提质增效;日本也早已利用数字技术、传感技术和远程控制等技术建立了个性化“网上农场”式农业运营新模式,使消费者可实时自主远程精准控制自有农产品生产,并获得理想的农产品。三、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职业农民的教育系统还未建立当前我国农村高素质人力资本流失严重,留守农民的年龄、文化、性别结构不协调,年龄偏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以女性为主,对互联网信息技术了解应用较少,现代化农业生产意识比较淡薄。

  并且我国当前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还未建立,新型农民培养机构少,培养过程走马观花,使我国现代职业农民难以培育,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员匮乏,导致智慧农业的农村初创者和支持者较少,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内生动力严重不足,且在我国农村本土化发展缓慢。

  因此,高素质农业生产管理人才匮乏已成为困扰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重大难题,亟需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系统。

  2、智慧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农业科技推广能力不足由于我国政府和社会对其培育支持力度不够,我国当前农业科研体系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生产力能力不足,导致我国农业科研进度缓慢且难以应用于智慧农业建设发展之中。首先,我国还未建立顶层系统化组织全国农业科研体系的组织部门,众多农业科研机构未成统一体系,没有明确的科研分工、合作指导以及沟通渠道,众多科研机构的小型科研课题重复,突破性的大型科研课题难以系统化合作完成。其次,由于我国农业科研机构缺少统一指导和支持,科研成果应用推广力度不够,使我国当前许多农业科技系统运行的标准参数难以根据大规模生产数据确定,许多科研成果缺乏应用检验,导致一些智慧农业科研成果体系精准度不够,运行波动过于频繁。3、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我国当前大部分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仍旧落后,大型现代化农机设备较少。主要表现为,我国当前大多农田道路都毁损严重,狭窄且坑洼不

  平,雨雪天气时泥泞不堪,甚至出现无法通车现象。多数牲畜禽舍的基础设施仅限于照明和取暖,其他现代化养殖设

  备几乎没有;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灌溉设施仅是简陋的水道沟渠,只能采用传统的大水漫灌形式,喷灌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所需的运输管道仅在部分地区建成使用,导致农业用水浪费严重,农田土壤板结、养分流失。

  另外,由于我国农机设备的市场投放量较少、价格过高,且政府农机补贴较少,使我国分散经营的小微型农业生产者无力购买,许多现代化农机无法走进农田。

  四、促进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战略对策1、吸引农业高素质人才,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各级政府在政策、资金、物资、人力方面加大对我国智慧农业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等多渠道媒体在农村全方位宣传智慧农业,调整农民文化水平、年龄、性别结构,鼓励他们主动创业创新。其次,充分发挥运营成功的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农民定期参观了解智慧农业运行模式,深入学习如何建设管理智慧农业。最后,结合我国农业高校和相关科研院所拥有的雄厚的师资力量和科研基础优势,将职业农民培养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建立适合培训我国高素质农业人才的长效教育机制,教授农民和青年学生智慧农业理论知识,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农业人才。

  2、加快完善农业科研体系,提高农业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能力强化政府顶层设计职责,加大农业科研体系的资金、物质和人才投入,统筹规划、建立统一协调的农业科研体系。促进农业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使农业科研项目井然有序地进行,减少重复研究,强化集成创新,并统筹兼顾智慧农业发展所需的各项高科技技术。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全国农业信息网上交流平台,激励农技推广人员充分利用其广泛接触农业生产者的优势,通过各种方式尽职做好农技推广,促进土壤修复技术、数字化管理等技术的应用,广泛收集农业生产问题和生产数据为农业科研提供反馈,及时检验农业科研成果效用,完善农业科研成果的功能。3、加强智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提档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建设统筹兼顾引水、排水、蓄水、灌溉等多种功能的水利工程,实现节水灌溉、绿色灌溉、数字化灌溉。改善牲畜禽舍现状,推进通风、采阳、温控、清理垃圾以及饵料投喂自动化建设,建立全封闭式现代化种养殖舍棚。加快现代化农机设备进入农田,建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机设备生产企业降低生产成本研究,扩大农机设备生产规模,增加市场投入量,并加强农机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现精准化、智能化、科学化远程控制管理农业生产。

  

  

篇二十: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关于智慧农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

  农业的兴衰决定人民的生活水平,而且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我国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各类粮食作物、蔬菜、水果、肉等产品的人均占有量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农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同质化严重、产业不强、产业不适宜等问题,使传统农业生产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生产需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农业领域的普遍应用,智慧农业将会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革命性的技术创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xx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试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标志着智慧农业快速发展。利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发展智慧农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当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进一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智慧农业的概念根据《国家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十三五”规划》,智慧农业是现代农业与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智慧农业主要利用计算机与网络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及传感技术,利用其技术可远距离操作、诊断、灾变预警等,之后根据出现的情况,结合专家库进行会诊,建立可视化通讯以及农业服务模式,对农业达到精准监控,改善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扩充农业专家知识库,并进行合理的分析等,实现农业生态的绿

  色化、标准化、网络化以及全智能化发展。相比传统农业,智慧农业包括物联网、农业信息服务、遥感技术、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等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云计算为载体,实现精准、智能化决策和远程控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农业技术特征智慧农业是包括智能化的监控、监测、实时图像和视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仅可以运用智能监控录像等设备和智能报警系统对农产品生产环境和生长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土壤养分、光照强度、温度、植物营养成分等,而且能精准获取作物生长的实时数据,为作物生长提供精准调控依据,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利用决策系统中农产品的具体信息(物流和农产品的生长信息),可以提高农产品过程管理和控制的精细化、高效化、专业化、数字化。智慧农业主要应用领域农产品生产智能管理农产品智慧生产管理主要体现在种植、养殖等环节,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不仅能结合环境生产要素,如水、肥、气、热等作物生长环境,而且结合专家系统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使农业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简单化、现代化,是逐步将农业生产升级为工业生产的关键步骤,通过监测农业生产,为农业生产标准化、智能化、数字化、可视化提供理论依据,改变传统农业模式现代化程度低的问题,如智能化温室、水肥一体化系统、工厂化育苗等。在养殖方面有智能孵化器、智能养殖场,均是智慧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逐步由智能化替代人工化,在提高生产效率及降低人工成本方面意义非凡。

  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农业基础资源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主要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技术和新型通信技术对农产品资源进行追踪及质量监督管理。精准获取农业基础数据和质量监管信息,通过可视化汇总和分类,实时有效了解数据的变化和农业形势,并根据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指标,为做出决策和及时了解关键信息提供了可靠、精准的数据信息,并实时反馈,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数据支撑及技术支撑,实现食用农产品生产、收购、销售、消费全链条可追溯。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及经营服务农产品物流销售管理使经营者不仅能实时监控农产品的物流信息、物流环境和物流损耗,而且能借助云计算、5G等先进信息技术建立销售系统,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科学决策和分析消费者的需求,根据物流与消费者需求情况,精准匹配,快速地应用于农产品物流销售决策中,提高效率,避免资源浪费。打破了传统的市场关系,解决由于空间、时间信息造成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特别是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农产品宣传以及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互联网+”等模式,带动乡村消费、乡村旅游,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差异化的营销方式,并科学运用,对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智慧农业的发展在我国得到了充分重视,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措施支持智慧农业发展。未来智慧农业的发展趋势主要集中在低成本、智能化、简便化、协作化、可视化、整体化、经营开放化等方面。智慧农业不仅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促进农业全面升级,推动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且可实现智能生产差异化以及服务领域综合信息服务应用,促进了农业的全面升级;以国家宏观信息为基础,运用信息技术对农业活动进行决策,通过帮助农民把握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对农产品市场作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引导和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农业不断发展。例如:种植生产过程中根据种子位置等运用自动高精度播种,根据作物生长耗水规律及营养规律等运用自动灌溉系统、施肥系统等,均实现全程自动控制,通过精准的数据分析,实现可视化、自动化、智能化、便捷化控制。无人植保机的运用,实现了绿色防治病虫害及精准喷施,大大减低了生产成本及人工成本。在养殖业中,环境监控、定时定量投食、智能化除粪、疾病预防、安全屠宰和质量溯源均通过智慧农业平台轻松实现。因此,要从关键技术的突破、社会共识的达成以及整体规划等方面入手,推动智慧农业的长远发展。

  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互联网+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政府的支持。从国家层面到省市级层面,从省市级到乡(镇)级层面,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西北内陆欠发达地区,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智慧农业根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及特点,进行了区域化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精准农机、物联网、大数据、

  云计算、地理信息系统、5G技术等正在应用于各个农业生产管理及经营领域。但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起步较晚,整体水平较低,农业生产经营者普遍素质不高,思想认识不足,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过高是制约发展的重要瓶颈,解决这些不利因素制约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主要存在的问题缺乏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管理人才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导,生产规模偏小,经营范围单一且分散,从事农业生产的经营者水平偏低,高学历人才在农业领域严重匮乏,但智慧农业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对人才素质、专业领域、设备、信息等均有较高要求,而我国主要的农业从业者老龄化严重,高学历、高素质人才不断流出。农村留守人口基本上以老年人和儿童、妇女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接受度低,互联网普及率偏低,思想认识不足,农业生产模式落后,内生动力严重不足,这是导致智慧农业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现代农业科研体系不健全,推广能力不足我国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处于发展中,研发投入不够,科研成果转移转化能力不足,政府、科研院所、高校、农户、企业、合作社等未能建立统一的体系,科研成果不能有效落地转化。一方面,农业需大量长期投入,农业科研进展相对缓慢,无法在短期内运用到实践中;另一方面,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力度不大,地域差异明显,没有形成高效分类的运行体系,在实际推广中没有统一标准,致使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受到限制。农业信息化程度相对落后

  自然信息和市场信息是其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一是农户之前由于信息传播时效慢,来源单一,传播链条长,无法精准、及时、准确获取多方农业信息,导致盲目种植农作物,无法与市场同步,并作出科学决策,导致农产品产值偏低。二是政府与农户之间信息的传播层级多、链条长,农户与政府、专家、市场等互动信息少,系统建立缓慢,无法有效对接。近年来,农村电商平台迅速发展,但农村交通设施、网络服务以及物流条件、加工储藏等环节依然较弱,制约了农业信息化程度的高效利用和发展。

  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机械设备现代化程度低目前很多农村农业耕地设备相对落后,仍然采取以往的耕地方式,小型机械、大型现代化农业机械设施较少,且我国传统农业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分散经营模式,耕地类型多复杂样,如分割的农田、坡地、梯田等导致大型机械无法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另外,农业机械市场投放量少,价格昂贵,农户无力购买,在灌溉实施方面仍然主要依靠水渠,采用传统的漫灌,造成水资源的大量浪费。对高效节水的喷灌、滴灌等仅在局部地域建成。因此,我国智慧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落后,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水平低,严重制约了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

  加快我国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吸引高素质人才,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农民是智慧农业发展的动力,应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设农业科研高层次人才队伍,确保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指导、资金投入、物资的集成、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支持智慧农业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全方位、多渠道加大智慧农业宣传力度,

  出台奖励政策,进而鼓励农民主动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同时,加强农业院校与产业间的无缝衔接,定期为农民提供技术培训,逐步完善农民的专业教育体系,积极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化农业高素质人才队伍,并带动企业及相关人员加入到现代农业发展队伍中,为智慧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提升影响力加大农业科研投入,组建高素质的农业科研队伍,建立现代农业科研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内生动力。同时,建立以龙头企业为重点,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为单元的现代农业科研体系,推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吸纳优势科技资源,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加快产业对接,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现代智慧农业发展。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需要多学科合作,更需要统筹规划。必须通过现代信息媒介,创建智能农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互连和共享,满足农业生产需要,及时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大数据以及云运算等技术,深度挖掘信息资源,提高农业产业化建设质量。政府应加大投入,提升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促使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机械设备升级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主要包括引水、蓄水、灌溉等方面,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绿色灌溉。加快农业机械设备的生产及成果转化,增加市场投入,加强农业机械设备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户积极使用现代化农机设备,实

  现精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的远程控制农业生产管理。

  

  

推荐访问:智慧农业的优势及影响 优势 智慧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