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技术研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技术研究

2022-11-02 18:4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为探索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鮊的增效技术和套养模式,在主养河蟹池塘中进行了套养翘嘴红鮊的试验。于2月底至3月初,投放100 ~ 200只/kg规格的蟹种9 000~9 750只/hm2;2月底至3月初,套养翘嘴红鮊鱼种300~375尾/hm2;3月,套养尾重150 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750~900尾/hm2,以白鲢为主。结果表明,平均产商品蟹1 252.5~1 275.0 kg/hm2,翘嘴红鮊183.0~222.0 kg/hm2,鲢鳙鱼495~549 kg/hm2,平均利润73 777.5元/hm2。与单养殖池塘相比,平均利润增收8 332.5元/hm2。

关键词河蟹;翘嘴红鮊;套养技术

中图分类号S95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1-113-03

河蟹一直是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喜爱的水产品,营养丰富,肉质可口香甜,风味尤其独特,经济价值很高。翘嘴红鮊也是人们喜爱的经济鱼类之一,肉洁白而鲜嫩,营养价值较高。池塘单品种养殖河蟹时,养殖效益提升缓慢,并存在气候及价格风险[1]。利用河蟹池进行多品种套养,既可以优化养殖模式,又能提高养殖效益[2-5]。笔者根据河蟹和翘嘴红鮊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养殖原理,在主养河蟹池塘适当套养翘嘴红鮊,一方面增加了水产品总产量,另一方面又提高养殖户的综合养殖效益,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笔者于2012年1~12月进行了套养试验。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及材料

试验在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现代渔业产业园区的养殖基地进行。选择面积均为0.67~1.00 hm2的5口标准池塘作为试验池,设置常规面积约0.67 hm2的单养河蟹池为对照池。池塘底部平坦,淤泥厚10~15 cm,池坡比1:3。池塘内挖环沟,沟宽1.0~1.2 m,沟深0.5~0.8 m,环沟面积占全池面积的约15 % 。池塘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善。进水口用80目筛绢网布兜住,排水口设置密眼铁丝网。试验池分别记作1#、2#、3#、4#池塘,5#池塘为对照塘。在池塘内安装微孔增氧机,装机功率2.25~3.00 kW/hm2。河蟹苗种由本园区培育,翘嘴红鮊及鲢鳙鱼鱼种购自苏州市吴江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其他试验器材有水泵、虾笼、拖网、电子秤、游标卡尺等。

1.2试验方法

1.2.1池塘循环水系统。

将养殖区域和周边外塘水体合理规划为由养殖池塘区和养殖尾水净化区(外塘)组成的养殖小区,净化区占总面积的8%以上。外源水通过进水渠(管)进入净化区经净化后进到养殖池塘区。养殖池塘区每个池塘的进、排水口分设在两端。在池塘两侧设置进水主渠和尾水收集主渠,每个池塘的进、排水口与主渠相连。养殖尾水通过排水口进入尾水收集主渠,最后排入养殖尾水净化区进行逐级净化,净化后的尾水经检测达标后可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各功能区池水形成单向循环流动。

1.2.2池塘清理。

池塘清整按照《NY/T 5065-2001 无公害食品 中华绒螯蟹养殖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干池清塘,先将塘水排干或留水5~10 cm,用生石灰1 500 kg/hm2清塘。清塘后晒池7~15 d。

1.2.3防逃措施。

为了避免养殖过程中河蟹逃跑,要在池塘周围做好防逃设施。除在进水口、出水口设置防逃网外,在池塘四周用铝皮或塑料薄膜建防逃墙,墙高 0.5~0.6 m。埋入土中0.1 m,并稍向池内侧倾斜,内侧光滑,无支撑物,拐角处呈圆弧形。

1.2.4种草投螺。

水草种类为水花生、轮叶黑藻、苦草等水生植物。水花生用绳子扎成条状,平均分布水体表层。轮叶黑藻的种植在清明节后采割轮叶黑藻切成15 cm长的小段,用375~750 kg/hm2洒在池底,并用竹扫帚轻轻压一下,使轮叶黑藻一头入泥,另一头露出,然后加水10 cm,等扎根发棵生长时不断加水。池内水生植物的覆盖面积不超过1/3。

3月底前投放活螺蛳4 500~6 000 kg/hm2,投放时要均匀撒开。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3~5 min。

1.2.5投放基肥。

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要根据水质情况随时向池内投放基肥,使池塘水质始终保持适当的肥度,以促进水草生长,增加水体中浮游生物的数量,这样才能满足蟹、鱼等生长对食物和环境的需要。蟹种放养前7~10 d灌水,并开始施肥以培育水质,施经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3 750 kg/hm2。

1.2.6种苗投放。

河蟹要选择优质的扣蟹,扣蟹一般选择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放养,放养规格应该在100~200只/kg,放养量为9 000~9 750只/hm2。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3~5 min,蟹种前期要用网片分隔围养,便于前期集中精喂,避免过早进入水草种植区,影响水草生长。5月底至6月初待水草生长至10 cm 左右时可撤掉分隔的网片。

2月下旬,套养翘嘴红鮊,要求鱼种体健壮,无病无伤,规格整齐的翘嘴红鮊冬片,50~80 g /尾,套养量为300~375尾/hm2,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3~5 min。3月,套养尾重150 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750~900尾/hm2,以白鲢为主。放养前用3‰~4‰的食盐水消毒3~5 min。试验池塘具体放养情况见表1。

1.2.7养殖管理。

1.2.7.1饲料投喂。

根据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原则,视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并适当调整。在做好水草、螺蛳等基础饲料培养的基础上,河蟹人工投喂饲料按照“两头精、中间青、荤素搭配、青精结合”的原则和“四定四看”的方法进行,河蟹性成熟前投喂“宜晚不宜早”,性成熟后“宜早不宜晚”。人工饲料和配合饲料要要采用全池泼洒的投喂方法。整个饲养过程中饲料安排各有侧重:前期特别是蟹种在暂养阶段,必须加强营养,增加动物性饲料,以全价颗粒料、小杂鱼为主;中期以植物性精料为主;后期为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和增重育肥阶段,以动物性饲料和全价颗粒料为主,以提高河蟹规格和产量。

日投饵量通常为池蟹体重的5%~8%,并根据季节、天气、水质变化及河蟹吃食情况,适时适量调整。 日投喂1~2次,以傍晚为主(占全天投喂量的60%~70%)。从全年分配来看,上半年(2~6月)占30%~35%,下半年(7~11月)应占全年65%~70%。

翘嘴红鮊的食物是鲜鱼和配合颗粒饲料,一般在苗种放养1个月内先投喂一段时间鲜鱼,投喂时要先将鲜鱼制成鱼糜。配合饲料最好选择鱼专用料,粗蛋白含量为40%左右、粒径3 mm左右,投喂时先将配合饲料添加到在鱼糜中和鱼糜一起投喂,在过程中要减少鱼糜量,增加颗粒饲料量,直至完全投喂配合颗粒饲料。

1.2.7.2水质管理。

蟹种放养之初,池塘水位保持0.8~10 m即可,以后逐渐加水,进入生长旺期或高温季节应提高到1.5 m以上,且达到最高水位。透明度在30 cm左右。蟹种下塘后每周加注新水1次,每次5~10 cm,7~10 d换水1次,每次换水5~10 cm。

7~9月每月用生石灰水1次,化水打浆全池泼洒,用量为45~75 kg/hm2。

1.2.7.3日常管理。

搞好水草移植,如苦草、轮叶黑藻、水葫芦等,浮水植物以覆盖池面1/4~1/3为宜。 水草过密时要及时进行适当清除,水草若被河蟹消耗过大时应及时补栽,保持池塘四周水草成条状均匀分布。

勤巡塘,勤记录,坚持“五查”。 一查水位水质变化情况,定期测量水温、pH等;二查河蟹生长摄食活动情况;三查防逃设施完好程度;四查塘埂、涵闸有无破损、渗漏情况;五查病敌害侵袭情况。

坚持增氧机正确的开机原则,并在河蟹蜕壳期、饲料投喂前后及连绵阴雨天气多开增氧机,保证池塘溶氧充足。

1.2.8病害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坚持生态调节与科学用药相结合,积极采取清塘消毒、种植水草、自育蟹种、科学投喂、调节水质等技术措施,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注重微生态制剂的应用,每7~10 d用光合细菌、EM原露等生物制剂全池泼洒1次,并全年用生物制剂溶水喷洒颗粒饲料投喂。4~5月,用硫酸锌复配药杀纤毛虫1次,隔1~2 d后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并用1%中草药制成颗粒药饵,连续投喂5~7d;在梅雨结束后,高温来临之前,进行一次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在9月中旬,补杀1次纤毛虫,并进行水体消毒和内服药饵。

2结果与分析

2.1产量

由表2可知,5口试验塘河蟹规格达165 ~ 177 g/只,平均产量1 252.5~1 275.0 kg/hm2;翘嘴红鮊规格达510~610 g/尾,平均产量183~222 kg/hm2;鲢鳙鱼规达

550~610 g/尾,平均产量495~549 kg/hm2。从产量和规格来看,河蟹产量高,规格较大,套养的2种鱼均达到了上市规格。因此,在主养河蟹池塘套养一定的鱼类是可行的。

2.2养殖效益

由表3可知,试验池塘河蟹平均产值为113 454 元/hm2,鱼平均产值9 247.5元/hm2。试验塘综合养殖利润为72 000~75 000元/hm2,平均利润73 777.5元/hm2。与单养殖池塘相比,平均利润增收8 332.5元/hm2。

3讨论

(1)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鲌和鲢鳙鱼,其中翘嘴红鲌以池中小型水生动物为摄食对象,既可减少池中的氧消耗,又减少了其与河蟹的争食,节省饲料,将低质野杂鱼转化为名优商品鱼;鲢鳙鱼以浮游生物为食,一般不与河蟹争食,起到了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主养河蟹池塘套养翘嘴红鲌和鲢鳙鱼,既充分利用了养殖水体,又充分利用了池塘中基础饵料生物资源,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可比单养河蟹增加利润7 500~9 000元/hm2。

(2)翘嘴红鲌和鲢鳙鱼放养。

翘嘴红鲌放养时间要控制在池塘基本地质培育完成后,河蟹如塘前下塘,一般在1月底或2月初,放养规格在60 g/尾以上。鲢鳙鱼鳜鱼种放养时间在翘嘴红鲌放养以后,放养规格在150 g/尾以上。控制翘嘴红鲌和鲢鳙鱼鱼种放养时间和放养规格上有差异,可以避免鲢鳙鱼被翘嘴红鲌摄食,翘嘴红鲌和鲢鳙鱼才能套养。

翘嘴红鲌和鲢鳙鱼主要利用养殖水体中的天然饵料,在蟹池塘中套养密度应适宜。试验结果表明,翘嘴红鲌在1#~ 4#蟹塘放养量依次是300、375、450和525尾/hm2,产量相差无几,但2号池塘翘嘴红鲌的商品规格大于其他池塘。因此,翘嘴红鲌在蟹鱼池塘套养中,放养量应控制在375尾/hm2左右。若放养密度过大,池塘中的天然饵料有限,会影响翘嘴红鲌的商品规格;若放养密度过小,不利于池塘中天然饵料的充分利用。

参考文献

[1] 顾军.蟹虾高产高效池塘生态养殖试验[J].水产科技情报,2004(1):29-30.

[2] 金殿凯,刘君,吴自飞.河蟹池多品种套养生态高效养殖技术探讨 [J].科学养鱼,2014(5):52-53.

[3] 张萍.池塘多品种高效益生态混养技术[J].科学养鱼,2014(11):26-27.

[4] 王万兵,丁凤琴.河蟹主养池塘套养多品种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141-142.

[5] 俞宁宁.影响中华绒螯蟹生长关键因素的分析与研究[J].水产养殖,2011(8):4-7.


推荐访问:河蟹 池塘 技术研究 套养翘嘴红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