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民族唱法跨界训练的基础与方法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试论民族唱法跨界训练的基础与方法

2022-11-02 16:1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要想打破高师声乐的唱法教学的局限性,跨越唱法之间的界限和局限,使民族唱法走向世界的舞台,民族声乐在教学上必须对欧洲的歌唱方法有所吸收和借鉴.学习一切姊妹艺术唱法的长处,经过消化,为我所用,本文通过分析民族唱法和西洋唱法的内在区别与联系,对此进行了初浅论述,旨在为教学实践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词:高师声乐教学;跨界训练;美声唱法;民族唱法

中图分类号:J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36-0090-02

一、美声唱法的发生训练是民族唱法跨界训练的基础

民族唱法的跨界训练为什么要借鉴美声唱法,这是因为美声唱法具有科学发声的特点与优点。 首先,美声唱法学派是指真正意大利传统的声乐学派。从18世纪发生发展至今,美声唱法已被世界所公认,是世界上的一大学派,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说过:“任何一种唱法都得先从美声学起,因为美声就和画画里的素描一样,是基础。”从“美声唱法”的字面意思来看,美声这个词译自意大利文Bel conto,意为“完美的歌唱”或者“美好的歌”,美声唱法主要是研究各种技巧性发声的方法,很注重发声音色的华丽感。使歌唱者能发出美丽,热情的歌声,给予观众以美的艺术享受。美声唱法的歌唱发声需要经过严格的基本功训练,讲究如何协调深呼吸和高位置,这点是所有歌唱家们公认的歌唱技巧的最高理想。已经被证实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因此,这也正是民族唱法学派最值得借鉴与吸收之处。美声唱法具有民族唱法特点与美声唱法特点有很大不同,在发声方法上又有很多相通互相融合。认清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异同,融会贯通,取长补短,吸收借鉴,为我所用。

(一)民族唱法发声的特点与美声唱法发声特点的区别

1、音色方面:民族唱法是建立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之上,美声唱法则是建立在欧洲文化传统之上,两者有着不同的历史渊源,对声音的审美也就有所不同,导致了两者在音色上的差异,美声唱法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音乐;重在呼鸣,声音的流畅与灵活等方面,“声音优美”是西方声乐的首要标准。音色浑厚,高亢威力而致远,民族唱法源于中国民间戏曲,说唱,及山歌等集中,音色明亮且甜美。

2、吐字咬字方面它们在咬字上亦有所不同,民族唱法根据他的来源,决定了他民族语言的特点,要求行腔咬字要特别到位,字头,字腹,字尾严格按照13仄进行,且不同地方的民歌须按当地的语言特点发音,行腔与润色等,字韵纯正是其审美标准的核心。而由于欧美的语言只有A,O,I,E,U5个韵母,所有行腔都要归到这5个母音上,因此歌唱上比较强调统一的吐字的通道,不过分着重唱词咬字的准确性。

3、在气息运用上,要求也不尽相同,民族的气息在量上相对较小,而美声较大。

4、在腔体共鸣上,美声要求头腔,口腔,胸腔的全共鸣,而民族相对集中在头腔和口腔的共鸣。

5、美声,民族唱法的区别还在于情感表现的不同。民族唱法通过表现方式,演唱方式等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而美声更重视的是声音内在的感染力,不需要过多的形体表演,演唱方式的变化,而是通过声音技术等内在的方式变化达到感染观众的目的。另外美声不仅可以训练歌唱者的共鸣和气息,还可以影响一个人整个的发音状态,不管是说话还是唱歌学过美声的人的声音要洪亮很多。

(二)民族唱法发声的特点与美声唱法发声特点的联系

从我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发展来看,两种唱法是并存的,相互融通的,他们之间的联系就是有许多成功的范例,如中国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师,人称“中西合璧的夜莺”的歌唱家吴碧霞的成功,实质上为声乐界攻克了一道重大学术难题,其意义绝不亚于科学上的一项重大发明。中国声乐教育家邹文琴,金铁霖,郭淑珍,成功地让她解开了声乐领域的一道“哥德巴赫猜想”,成为中国声乐界第一个民声和美声兼容的双主科研究生,也是中国唯一一位既获得国内民族声乐大奖又获国际美声大奖的歌唱家。她用特有的艺术感染力,诠释了中西合璧的歌唱艺术,她演唱的《春江花月夜》,《包楞调》,《洗菜心》和《八月十五月儿明》等民歌,韵味浓郁,特色鲜明,声音自然,毫不做作,就像一股清泉涌出。她演唱的《弄臣》,《霍夫曼的故事》,《夜莺》等颇具难度的歌剧咏叹调,高音甜美圆润,字正腔圆,眉目传情,呈现了一个抒情花腔女高音的完美的艺术表现.在民族与美声中她做到了人歌合一。民歌与美声,有着本质的临界线,除了技术上有明显区别,音色不一样外,更重要的是风格的把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美声唱法既适合唱外国歌曲也适合唱中国歌曲,并没有方法上的不同,只要你掌握的是正确的美声唱法,并有准确分辨和感悟语言的能力,你就能唱出真正的,美妙的歌声。事实证明中国歌唱家不但能把西方声乐演绎得令西方人折服,而且也能把科学发声方法与中国语言,中国旋律,中国风格完美结合起来,给中国作品,中国神韵以动人的表现。

二、民族唱法跨界训练的步骤

(一)由易到难分阶段训练

学习美声唱法,需要有扎实的气息基本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可能短时间奏效。气息基本功训练要按照循序渐渐的原则分阶段分步骤进行。其中需要配合适当的歌曲曲目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一般来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标准和质的不同,是循序渐进,连贯发展的线条。初级阶段以共性基础训练为主,不要多唱歌曲。多练些连声曲。先找到并且巩固好自己的状态。对着镜子来联系。多尝试“闻花香、叹气”这类的练习。从中去找到灵感。歌曲选择难度要小,以一些中外艺术歌曲为主,例如中国艺术歌曲《花非花》《春思曲》和外国艺术歌曲《阿玛丽莉》,《我亲爱的》等等;中级阶段,技巧训练的稳定与熟练运用;高级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嗓音条件自主选择唱法或根据声乐作品来确定唱法,曲目可以自由,不必固守必唱曲目,这阶段是发挥学生个性特点的阶段。

(二)重视练声的重要性

民族声乐学习的学生一般不太重视歌唱之前的练声,用于练声的时间较短也较仓促和粗糙,有些学生甚至不练声直接唱歌。然而,练声是辅助嗓音训练的最有效果的一种手段,练声就如一个运动员运动之前的热身,帮助运动员活动开运动中所需要运用上的器官和肌肉,著名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曾说过:“歌唱是目的,练声是手段,如果不练声直接唱歌容易使肌肉的成分参与到歌唱中来,造成错误的发声后果。西洋唱法则不同,不仅非常重视练声而且还有系统的正规的如《孔空》这样专门的练声教材。世界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练声习惯并且陶醉于自己每天几个小时的音阶训练。因此,民族唱法教师也应该重视练声的重要性。教学中不要把发声练习当做一个机械练习。否则将会给学生日后的歌唱造成一个声音概念和状态的错觉。未适应民族唱法学生旋律性强的特点,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编自创一些旋律和歌唱性强的练习曲进行练声,也可以把几个简单的母音,编成一首小曲,使学生在歌唱的状态下练声。又或者可以选一首旋律很流畅的曲目,然后再选一首较轻快跳跃的曲目让学生试唱,找出其中有代表性的乐句,使学生感觉它的歌唱性,在用这种感觉去练声。 这样做很容易使学生保持全身心的投入,从而达到理想的歌唱状态。也就是说,。要用一种愉快的心情,一种感人的情绪去练习,才能有效地找到松弛自然的音色。

三、民族唱法跨界训练的具体训练方法

(一)歌唱发声的气息支持

在我国戏曲使用的大都是丹田气(肚脐往下横三指),也可以说这个部位为气息支点。这种发声用气有它的优点,气息支点明确,支持发声力强,小腹紧张易于其它部位放松,但也有它的不足处,缺乏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意大利美声派的发声气息是运用胸腹联合呼吸,这种呼吸法气息量大,有气息的柔软性和弹性,支点性强。在吸气时,口鼻同时吸气胸腔肺部充分张开横隔膜下降,有足够的气息供给发声。在呼气时,气息支点集中在横隔膜可以用一种快吸慢吐的方法,做无声练习。练习方法如下: 好象看到一朵非常美丽鲜花,十分惊讶的快速吸气,然后保持此状态,用吹灰的方法慢慢吐气,吐完气后放松,重新开始,每天坚持练习10次,有一定的功效。切记需要将气集中在胸腔、喉咽腔、口咽腔的共鸣管子里吸吐对共鸣管子的肌肉训练也同时有好处。

(二)激起

这是意大利美声学派非常重要的技巧,激起分两种。一种是硬激起,一种是软激起,两种激起都是小腹收缩横膈膜向外弹,形或对抗的压力。激起最好和声带配合练习 ,可以用数1、2、3……练习,每天坚持练习数100次有明显功效,清晨军队晨练的喊号声是一种最好的激起,也可用内里咳嗽的方法体会一下激起的奥秘,或内里喊出短促的“嘿”的声音可由低向高喊出;这条练习也要集中在共鸣管子里练习。

(三)快吸快吐,横膈膜肌肉群练习

一个美好声音的保持,需要强有力的横膈膜肌肉群的控制。所以,需要不断的练习横膈膜肌肉群的伸缩和弹跳能力及强有力的控制声音强弱、高低的气息。比较好的方法:由慢至快、由弱至强的快吸快吐,练习时口鼻同时吸吐,夏天时,可以观察狗喘气开启悟性;这种方法要坚持不断的练习才会有很大的果效。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就使用此方法练习横膈膜肌肉群。切记此方法一定要放松,不可僵硬才有果效,并在共鸣管子里练习为最佳。

(四)打哈欠和叹气配合练习

打哈欠喉节下降,横膈膜下降,保持原状;然后,从胸腔底部胸窝处开始叹气,通过共鸣管子从口叹出。每天可练习30次。切记这条练习一直保持在笑的状态下完成为最佳。

(五)可用意大利语的发音核心“咽音”来进行练习

这是林俊卿博士总结意大利语系创建的最佳学习美声的发音方法——咽音减嗓法。

总之,不管是民族唱法的西洋化还是西洋唱法的民族化,都要取得一种审美情趣的共识,即鲜明的民族风格(不只是本民族的),科学的技术方法和强烈的时代气息相结合。几十年来,中国的民族声乐界排洋的思想基本消除,而美声学派的唯我独尊的排民思想也消声匿迹,“土洋之争”渐渐淡化,国家在高师声乐教学大纲中就明文规定:“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鼓励不同流派之间的交流学习;真正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歌唱艺术应不分唱法,只有风格的区分。歌唱者在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时,要准确地体现出作品所处的国家,民族,时代的风尚,不再是千人一面。“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而,我们在谈论民族声乐时,不能脱离这一现状,体现了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的理念。随着全国中小学音乐新大纲、新课标的推行给高师教育带来了新问题和新要求,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式下,要求学生认真学习中外优秀声乐文化,并通过师生的努力,实现声乐技艺全面融合与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钟刚、张友刚.声乐实用基础教程[M].西南师范大学,2004.

[2]覃冬春.高师声乐教学唱法之比较研究[J].艺术教育,2008.

[3]郭丹.浅谈声乐演唱艺术[J].辽宁师专学报,2006.


推荐访问:唱法 试论 训练 民族 基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