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应对国际贸易挑战的利剑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标准化:应对国际贸易挑战的利剑

2022-11-02 10:0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标准化伴随着大生产 产生而产生,顺应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发展。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诞生以来,日强的贸易便利化呼声使得国际贸易发展快速。中国入世的四年,也收获颇丰:进出口总额已连续三年闯过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贸易大国。与此同时,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相互促进,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发展。目前,ISO、IEC现有标准17000多项,西欧现有标准15000多项,中国现有国家标准20000多项。此外,还有众多的区域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学会标准、地方标准和数以百万计的公司标准。构成了与产品贸易、服务贸易相联系的庞大的标准信息源。

当今,传统的关税措施对贸易的作用已成冰山一角,世界范围的降低关税和反补贴的呼声日紧,关税尽管有时突显作用,但其影响力逐渐衰退已成大势所趋。近年来,引发国际贸易争端则更多地反映在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个是反倾销,2004年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5%,位居列第一。2005年截至8月底,除242纺织品特别限制外,共有13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44起,涉案金额高达15.4亿美元。另一个是国外技术壁垒对我国的出口产品影响广泛。椐了解,2002~2004年机电、纺织、农产品食品、化工、玩具、陶瓷等6类产品出口企业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造成的年损失为96亿美元。

以上两个领域存在的问题多与企业的基础工作有关,其中标准化的影响最为深刻而广泛。以WTO成员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例,1995~2005年10年间的WTO/TBT-SPS通报数为12276项。这些TBT-SPS措施中的主体是标准。标准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正在引起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视。最新出版的WTO2004年度报告,就重点探讨了标准与贸易的关系。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标准化被推到了前沿。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企业应对国际贸易的挑战,自觉走出标准化误区,在改变现状,走向未来,面向国际化方面应该有所作为。

改变标准实施差的状况树立社会责任

企业作为生产和贸易活动的基本主体,同时也是标准化工作的实施主体,担负着企业兴帮,发展国力,改善民生的重要责任。好的主导产品就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这一点谁都承认。但说到标准化在企业生存发展中的作用时,不是所有人看法都一致。举例说明,我国现有登记注册的生产型企业有 84.7万家,而已备案的企业标准为110万件,平均每个企业标准数量不足2件,可见不少企业还游离于低水平重复和无标生产之间。阜阳劣质奶粉后,国家有关部门的调查结论是有55种不合格奶粉,涉及10个省市的40家企业,国家有关婴幼儿奶粉的国家强制性标准有3个,但不少企业并没有认真执行。以上事例,说明不少企业负责人和管理者对标准化工作认识不到位,标准化意识、质量意识淡薄,企业标准化工作基础薄弱,标准实施状况差。这种现状必须下决心改变,企业在发展自己的过程中,既要考虑硬件条件的增加,又要考虑软件条件的改善。“小”不是“差”的代名词。发达国家的中小企业,也大量存在。国际知名企业海尔,不也是从小企业发展来的吗?搞好企业关键是要练好内功,不断提高标准化素质,树立社会责任意识。

实施标准化战略坚持可持续发展

国家标准委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国际标准转化计划。2005年召开的全国采标工作会议,确定了今后五年国际标准转化为我国标准的转化率要达到70%的工作目标。按照ISO、IEC标准的年平均增长率,到2005年年底,ISO、IEC标准总数预计达到21000项。国家标准委经对各有关技术委员会和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上报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经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查确认制定了2002年至2005年国际标准的转化计划。

对企业而言,通过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达到提高质量水平,跨越国外技术壁垒,促进产品出口的目的,已不再是天方夜谭。陕西鼓风机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端鼓风机采用瑞士苏尔寿公司的标准,生产的鼓风机替代了大量进口产品占领了国内同类产品80%以上的市场,并且批量出口。山东潍坊柴油机厂采用斯太尔标准,生产的载重机车和船舶用柴油机,供不应求,订单已到2007年。

实现品牌效益的跨越标准化是基础

培育自主知识品牌,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关键步骤。因此,必须实现向品牌效益型的跨越。有关人士表示,中国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弱、缺少自主品牌和营销网络、以高投入高能耗的增长模式、以低价和产品数量扩张取胜等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很有可能变为国家经济安全的隐患。在入世过渡期结束的时候,这些问题已开始随着中国制造成本优势的削弱而显现出来。

以包装机械为例,我国无论在技术上、品种上还是在生产管理方面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 在控制技术和产品可靠性方面较差,技术更新的速度慢,新技术、新材料使用面窄。对于技术含量高的设备仍需进口。如无菌包装机,大型高速饮料灌装机、贴标机、组合电子秤此类国产品性能不稳定。从品种上看国际包装机械的品种有2300种,而我国还有上千种空白。

长期以来,我国鞋业、皮具业出口主要靠“价格”和“数量”取胜。在近日于广州举行的“中国鞋业皮具发展高峰论坛”上,有关专家和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数量规模型”的出口方式,使中国鞋业制造处在世界产业链的低端,利润微薄,同时容易遭受贸易壁垒的冲击,应当向“品牌效益型”转变,提高技术含量,创立自主品牌已经是当务之急。

皮革制品业是我国轻工业中重要的传统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的鞋类皮具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年生产近80亿双,占全球产量一半左右,其中皮面皮鞋约占总产量的35%左右,皮具箱包产量10亿个,占全球产量的50%以上。

与此同时,由于研发力量不足、品牌效应匮乏、盲目开打“价格战”,许多中国企业陷入了“出口数量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怪圈,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直接遭遇关税和技术两重贸易壁垒。

据统计,2004年中国鞋出口单价从1998年的5.79美元下滑到了3.27美元,今年7月,欧盟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皮面皮鞋开始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6.7亿美元,中国1200多家企业和上百万工人受到影响。

中国鞋类产品科技含量低、科研能力低下、科研人才匮乏、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是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说,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真正成为鞋业强国的根本。鞋类产品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国内企业应当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此外,鞋同服装一样具备美学要素,中国企业应当发挥创造性,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注入设计之中。

此外,中国鞋类企业还应注重品牌建设。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淑华说,根据该协会的规划,在未来10~15年内,中国企业要力创3~5个国际名牌,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企业创建品牌,企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实施国际品牌战略不是一两家企业的事,而应该是全行业的大事。

一些企业面临着重新开拓市场、转变经营模式的巨大压力,历史形成的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用的运营模式在日益突出的国际贸易壁垒下弊端逐步显现。一些企业为了争抢出口市场不惜互相杀价,因此已经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基础的企业应该尝试打造自主品牌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走品牌发展之路。

踪上所述,“中国制造”目前至少面临五重挑战:其一是核心技术的缺乏,中国科技水平总体不高,因而只能依赖低劳动力成本和忽视环境成本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占有优势,一些高技术出口产品往往也只是其低价值环节在国内完成;其二是中国产品缺乏自有品牌,依赖于为跨国公司做来料加工或贴牌加工的方法,一旦遇到不可控的因素冲击,企业难免遭灭顶之灾;其三是中国企业缺乏海外的自主营销渠道,往往倚重订单数额巨大的大型卖场,如沃尔玛、家乐福等,但是由于缺乏与对方进行价格谈判的平等实力,中国企业开始受到这些大卖场盘剥式的压价;其四是中国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渐失,东南亚、拉美、印度、非洲市场逐步兴起;其五是中国严重缺乏石油和金属矿产资源,大量需求直接导致了国内和国际原材料市场供需矛盾紧张,结果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直接增加了中国制造业的成本负担。

“从数量价格型”向“品牌效益型”转化是一场质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就象润滑剂一样,其基础地位不容动摇,在产品市场化的每一个阶段都时时发挥着作用。

创新须与标准化同步进行

国家有关部门已编制了《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和《关于进一步加强技术引进工作的若干意见》,有关部门将加强在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等各环节的协作,鼓励企业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

在全球范围内,标准是由先进技术选择产生的,但中国技术落后,“大行业,小行业”的现象普遍存在,很多公司只能用知识产权保护期内的国外技术进行生产,必须交纳专利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打好标准这张牌显得至关重要。政府在标准制订上担负着协调角色和建立信息平台的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将利于民族企业的发展。企业在制订标准时主要应考虑三个因素:这一标准必须基于先进的技术;这一标准必须方便使用,成本不能过高;同时,还要考虑与相关标准的协调以及本级标准的配套性。通过编制标准体系表,使单项标准形成整体。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要求我们必须坚持自主创新。越是关键的技术、核心的技术,就越是要自主开发创新,努力在若干重要领域掌握一批核心技术,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在谈到标准化与产业化的关系时,两院院士倪光楠指出,标准成功的条件,需要科技和产业实力的支撑,只有产业化才是标准的成功标志,同时应遵循开放的原则,避免被某些利益集团所把持;在引进、吸收和创新的过程中,要重视政府资源和其他资源的利用,要抓住时机,及早制定,避免市场被“事实上的标准”所垄断而难以挽回。

积极参与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工作和对外评议

为体现国家标准制定过程透明度和便捷化,目前已实现了在网上申报国家标准计划立项申报,各类标准化论坛以及标准制定过程都在广泛听取企业的意见,这些措施为企业在更广阔领域参与标准化实践活动提供了舞台。

在ISO/IEC的现行17000多项标准中,由我国起草被批准的加上现在由我国起草正在走程序的标准共计50多项,只占千分之三,这与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大国极不相称。国家标准委在2002年提出了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的理念,并付诸行动。我国承担ISO/IEC的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数量从6个增加到13个,在我国召开TC/SC的技术会议显著增加,为企业参加ISO/IEC的技术活动提供了机会。

我国加入WTO后积极开展了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应对,其中对国外WTO/TBT-SPS通报的评议,成为一个新的亮点。从2003年起,我国对外提交评议100多件,它有效维护了我国企业的经济利益。但参与评议却很少见到企业的影子,这一现实与国外发达成员的企业形成了很大的反差。

我们高兴地看到在2003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家用及类似电器产品安全委员会(IEC/TC61)年度国际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所提交修改IEC通用要求“熔断体耐久性试验”的提案和“热水器附加泄漏试验”的提案顺利通过大会审议。中国企业在本次会议上依据电水壶和热水器在我国和发展中国家的特殊使用环境,提出了保护消费者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国际标准提案。该提案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并被会议接受。

在最近对“日本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进行评议中,有些农产品出口企业,已开始关注和参与到对国外WTO/TBT-SPS通报评议活动中去,显示了参与热情和工作潜能,这种势头将会发展下去,中国的企业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成为参与国内外标准化活动和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生力军,在与国外比较中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推荐访问:利剑 标准化 应对 国际贸易 挑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