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互联网+”探索报刊新媒体融合发展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借力“互联网+”探索报刊新媒体融合发展

2022-10-31 17: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以信息化为核心

推动地方科普能力全面提升

颜实:中国科普研究所副所长,《科普研究》编委,中国科普作协基础科学与高科技专业委员会主任,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国家新闻出版领军人才”。

科普一词被用作“以通俗的形式讲解技术问题”含义时,最早出现于1836年。而现在,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又称为大众科学或者普及科学,是指利用各种传媒以浅显的、让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向普通大众介绍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的应用,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

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中国科学院第十八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发出了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动员令,明确了中国未来科技事业发展路径并进行了总体布局。“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的总体体现,也是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历史经验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科普是智慧之源,是力量之源,是创新之源。在当今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背景下,科普更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在迈向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中,所有的科技工作者都应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要做好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工作,更要主动自觉地去努力传播科学知识,提升社会科学素养,厚植创新土壤。

2016年3月,中国科协印发了《中国科协科普发展规划(2016—2020年)》,确立了“一二四六”的规划框架。“一”就是一个核心,以科普信息化为核心。“二”就是实现两个目标: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现代科普体系,另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达到创新型国家对公众科学素质水平的基本要求。“四”即四个理念,必须牢固树立“创新、提升、协同、普惠”的工作理念。“六”是实施六大工程(或抓手),带动科普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整体水平的显著提升,即实施“互联网+科普”建设工程、科普创作繁荣工程、现代科技馆体系提升工程、科技教育体系创新工程、科普传播协作工程、科普惠民服务拓展工程等。在科普发展规划中,已把科普信息化作为核心、龙头、新引擎,作为牵引科普全局的战略举措来部署。

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传播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科学传播变得无比高效、方便快捷和充满乐趣,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泛在、精准、交互式的科普服务成为现实。

至此,移动端科普逐渐成为近年来的工作重点,人们开始重视移动端科普头条推送,瞄准新闻时事,及时组织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及时解读社会热点和科技焦点。中国科协先后开通了科普中国微平台、科普中国APP,以及建立以新华网和腾讯为主体的科普中国新闻发布主渠道,扶持了李汀科普团队、健康生活管理师团队、郑永春天文科普团队等一批移动端科普融合创作团队。截至2016年11月14日,共在腾讯、新华、新浪、百度、今日头条等29家网络媒体的新闻客户端发布100多篇科普头条,最高单条访问量当天超过600万人次,总访问量超过1亿人次。科普中国微平台已拥有百万粉丝,阅读、转发和互动人次达到6亿。

另外,中国科协也在进一步加强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通过打造精品原创栏目、强化O2O的虚实互动、探索全新网络运营模式等方式全方位推进中国数字科技馆建设。截至2016年11月14日,注册用户106万,比2014年增长70%;微博粉丝114万,微博“科学史上的今天”话题阅读数超过3.2亿;ALEXA国内网站排名从2014年2000多名上升到200名左右,已从科普网站跃升为集网站、移动端、线上线下活动(O2O)、科普推送、离线数字服务、远程管理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科普服务系统。

科普信息化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更关键、更重要的是科普理念到行为方式的彻底转变,即从单向、灌输式的科普行为模式,向平等互动、公众参与式的科普行为模式的彻底转变;从单纯依靠专业人员、长周期的科普创作模式,向专业人员与受众结合、实时性的科普创作模式的彻底转变;从方式单调、呆板的科普表达形态,向内容更加丰富、形式生动的科普表达形态的彻底转变;从科普受众泛化、内容同质化的科普服务模式,向受众细分、个性精准推送的科普服务模式的彻底转变;从政府推动、事业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向政策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科普工作模式的彻底转变。

未来,科普工作要从多方面展开,只有多方面联动才能够推动科普产业取得新的进展。在各方面工作推进的同时,秉持开源、众创、分享的理念,实施“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努力推动形成开放协作的科普信息化建设的生动格局。

拥抱互联网+,抢占媒体整合制高点

当前新媒体发展呈现“井喷”态势,以微博、微信和客户端为主的传播渠道,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及生活习惯,对传统媒體形成强烈冲击,媒体融合发展势在必行,报业经营转型升级刻不容缓。廊坊日报社审时度势,顺势而为,结合报社实际,经过多方调研、反复论证,自2005年起大胆改革,确定了一系列推进报社加快崛起的举措,坚持用事业凝聚人心,用人心保障改革,用改革推进发展,用发展解决问题,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使廊坊日报社的媒体质量、经营收入、事业规模、发展水平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此基础上,廊坊日报社全力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

在转型融合升级发展过程中,我们一要坚定一个理念,二要狠抓两条主线,三要坚持三个并重,四要突出四个融合,五要建设五大平台,六要实现六大目标。这就是廊坊日报提出的“一二三四五六”融合发展、经济转型的思路,就此建成了“三报一刊十微一网一端一屏一群一栏一台”8类23个媒体发布终端,打造了融合共生、功能齐备的“新闻联合舰队”。实现了从2014年开始每年经营收入增长1000万,到2016年经营收入增长38.4%。

如何规划、发展和轉型升级?一是思想观念引领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树立先进理念。二是思维方式助推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结合廊坊日报社实际,坚持“三个六”思维模式:实现“六个变”、遵循“六规律”、运用“六方法”。三是打造平台支撑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必要的平台建设是深化媒体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廊坊日报重点打造了五大平台,即全媒体传播平台、大数据平台、舆情监测平台、活动营销平台、便民服务平台。四是体制机制保证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先进的理念、思想、举措,必须由体制机制做保证。五是人才素质适应融合发展,加快转型升级间的互联互通。

其中最明显的一个转变就是从内容输出变成活动输出。廊坊日报报业旅游是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的产物。廊坊日报社主动开拓市场,积极发展报业旅游经济,为打造报业旅游先行先试的样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打造了廊坊“十一”欢乐节,在今年欢乐节上现场交易额达2.8亿元,参加人数28.8万人次,既打造了廊坊节庆经济,助推了廊坊旅游业发展,又为报社创造了200万元的收入。

我们通过一些列的改革初步实现了六个目标:一是提高了发布时效。报社新媒体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传播效率。突发新闻记者赶到现场后,不超过10分钟就在官方微博上发布,重要新闻不超过1小时,就会图文并茂地在报社所属各媒体的官方微信、客户端、廊坊云报屏和传媒网上播发,如遇重大活动进行网络直播。二是拓展了传播范围。报社媒体集群形成了“以报纸传播为基础、以网络和系列新媒体传播为两翼”的全新传播格局,极大拓展了传播范围,扩大了受众覆盖面,提高了党报的传播力,报社各媒体读者和用户总计达150万。三是加强了互动体验。通过媒体融合实现了与受众的交流、互动,强化了受众体验。四是丰富了资源线索。报社的官方微博、微信和廊坊云报客户端在向市民推送新闻的同时,也接收市民提供的各类新闻线索及信息反馈。报社利用新媒体加大与市政府12345市长专线办公室深度合作和及时互动,在广大市民群众和政府职能部门之间搭建沟通的桥梁。五是扩大了媒体影响。因为传播力的提升,受众范围的拓展,党报影响不断扩大。六是增加了经营收入。在推进融合发展、转型升级的实践中,不仅扩大了媒体影响力,而且实现了经营收入的增长。2015年,在报业“严冬”中,廊坊日报社创新发展、融合发展、转型发展、多元发展、科学发展,实现了经营逆势上扬的良好态势,广告收入增长20%,发行收入增长31%,新媒体经营收入增长40%。

总之,通过我们不懈努力,持续深化报业改革、创新发展,持续深化媒体融合发展、经营转型升级,报社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竞争力全面提升,媒体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创收连年突破,党报事业快速发展,树立了报社的良好形象。由2005年的一张报纸发展为现在8类23个发布终端;报纸由不足3万份发展到现在的8.8万份;广告收入由不足50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3000多万元;报社总体收入由不足1000万元发展到现在总体收入近亿元。特别是在报业遭遇“严冬”,收入普遍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报社实现了2014年、2015年总体收入连续两年逆势上扬,创造了每年增长1000万元、报纸发行每年增长5000~10000份的可喜成绩。同时,十年来,共获得省级以上荣誉108项,其中国家级奖励60项,被业界同仁称为“廊坊日报社现象”。

未来,廊坊日报社还将凭借自己独有的宣传、广告优势,与旅游局、旅行社、景区景点在品牌形象推广、旅游营销宣传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服务旅游发展,同时拉长报社产业链,将旅游打造成报社新的经济增长点。

行业期刊的全媒体转型探索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媒体形态,它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纸质媒介被“快餐”式阅读所代替。传统媒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如今,传统媒体身处困境,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不仅不能排斥新媒体,还应该积极拥抱新媒体,实现融合发展。那么,传统媒体该如何走创新之路、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呢?首先,要在创新转型上进行思考,不仅要善于整合资源,敢于自我革命,还要精于数字传播。2015年,在第十一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上,有专家就提出了新常态下科技期刊的发展之路。什么才是新常态?它是指经过一段不正常状态后重新恢复正常的状态。自提出新常态以来,出版业就以质量提升为中心,不仅多出好书成为新常态,还以提拔主业为重要任务,使中高速的增长成为新常态,当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成为新常态时,就必须实施走出去的战略,让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成为新常态。

要想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就必须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的规律。2014年,中央发表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先进技术为支撑、内容建设为根本,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一批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兴媒体集团,形成立体多样、融合发展的现代传播体系。

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它指出,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都要以创新内容生产服务、加强重点平台建设、扩展内容传播渠道、扩展新技术新业态、完善经营管理机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等实施项目来带动强化人才的战略。

那么,如何才能把媒体融合和媒介融合区分开来呢?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又该怎样共谋发展呢?众所周知,媒介是信息传播所需要的载体,也称之为介质或者通道。媒体是媒介+内容体系的组合,拥有后端内容构架、生产流程、编读互动等系统支撑。因此,除了要掌握多种媒介的处理技术之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内容体系来支撑处理工艺,最终实现内容和通道的良好结合。现如今,“互联网+”早已不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它的出现代表着传统出版与“互联网+”相结合的时代已经到来,出版作为一项传统产业,搭设自己的平台也就变得最为重要。

传统出版首先要搭载新媒体技术,即微博、微信、网站、网信、视频等全新技术进行线上线下的创新,通过新媒体平台打出知名度,让更多的受众认可。这种新的变革不仅融合了数字化转型,还对支撑产品创新的人力资源结构、经营形态、体制保障、收入结构、产品创新、生产流程、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改革。因此,传统出版在掌握了多种媒介的处理技术之外,还必须要有一个内容体系来支撑,最终实现内容和通道的良好结合。

要想在当今媒体打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就必须在创新中坚守,从文化消费、汽车、机电设备来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从重点发展文化服务、支持健康养生产业、加快发展旅游业来拉动消费内需。同时,需坚定信念,不仅创新意识要超前,还要进军互联网。

创新改革在即,除了有谋以外,还要大胆投入、大胆用人、大胆试错,把转型方向定位为智能时代。让读者从拿杂志阅读变为拿手机阅读,建设APP尤为重要。传统出版搭载新媒体技术以后,需要设立新媒体产品研发中心,为新媒体技术研发、产品开发、产品迭代与产品运营提供保障,还要引进技术开发团队来和采编人员进行内部对接,促使期刊采编人员向全媒体采编人员转化。再通过目标管理、过程监控、量化考核等方式,保持一批种子项目顺利研发、成长和融资跟进。

当然,仅仅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传统出版要依托传统内容的优势,建立用户聚集平台,发掘用户的需求,组建构架商务功能,同时利用媒体大数据,帮助企业在营销、服务以及产品升级等方面进行改革。传统出版要善于整合资源,建立起自己的网站,要以整合内部资源为主,从人才、协会、品牌、技术、资本、渠道再到网站,打造成为一个有深度、服务科技行业的信息平台,让其网站成为自己的主打品牌。


推荐访问:互联网 报刊 借力 融合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