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施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施

2022-10-31 12:3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始终没有引起中国新闻史学界应该有的重视。我国应积极的开展民国新闻史的探索,不仅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价值,而且对于促进台湾海峡两岸学术界的交流,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统一和伟大中华民族的团结合作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不仅仅是中国新闻史学界不应该再拖延的迫切任务,也是我国新闻史学界理应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任务。

【关键词】民国时期 新闻史 研究 发展历史

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历史的研究可以划分为不同的角度,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通史角度和断时代角度。就目前状况而言,通过新闻史学界的前辈学者以及现代新闻史的学界专家学者的不断努力,无论是从我国新闻事业的通史性研究上,还是我国新闻事业的断代史研究都获取了全国公认的成就。如果说还有可惜的话,那么就是民国新闻史的研究还没有引起学术界足够的重视,也还没有出版专项的民国新闻史的名作。这一现象与我国新闻史学研究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客观需求明显不相适应。

一、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

民国新闻史研究主要以民国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过程为整体对象,全面研究民国新闻事业的起源和发展进程,从而总结在这一特定时期的新闻事业发展的主要特色。同时,我国也要开展各种各样的专题研究。民国新闻史研究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核心,遵循整体构建,逐步实施最基本的思想,我国要举国专家之力,趁早启动这一宏大的学术工程。民国新闻史研究与先秦、唐朝、明朝、战国、清朝、两汉等朝代的新闻史研究相似,它应当隶属于断代新闻史研究的范畴。

民国时期,由孙中山建立的中华民国经历了南京临时政府、北京临时政府、北京立宪政府、南京国民政府等历史阶段。我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份解放了南京,同年的10月1日中华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华民国”历史的结束和我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即使蒋介石做为政治代表的国民党在失败后到台湾依旧打着“中华民国”的旗号,但是作为全国性政权的“中华民国”的事实早已经不复存在。在1971年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过“第2758号”决议,恢复了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预示着早已被我国人们赶下国内政治舞台的“中华民国”,又被世界各个国家驱赶除了国际舞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我国新闻史学界对断代新闻史研究获取了重大作用,其中就包括“古代”、“近代”、“现代”和“当代”来命名这些新闻史上著名之作,例如:黄卓明的《中国古代报纸探员》、方汉奇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倪延年与吴强合作编写的《中国现代报刊发展史》、张涛《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等,这些著作无论是从古代、近代还是现代的角度来说,或是从中国历史上各个封建朝代的角度来说,都从中勾画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的清晰纹路和发展轨道。但是我国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问题,无论是从古代、近代、现代的角度认识,还是从先秦、秦汉、唐朝、宋朝的角度认识,学术界对我国断代新闻事业史研究的脚步就此停滞了。这一现象从我国建立以来到如今也已经60多年了,不得不说这是我国新闻史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欠缺。

在民国历史研究方面,大陆史学界已经做了许多工作研讨,也获取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果。但是大陆在民国新闻史学界研究却是一点进展也没有,甚至在学术杂志上也没有发表过一篇有重量的相关学术论文发表,更没有编写出版过完整的、全面的新闻史学专著,也没有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分析的现象。

总而言之,我国专业人士认为包含大陆、澳门、香港、台湾在内的全中国新闻史学界都应该看重民国新闻史的研究,积极展开民国新闻史的探索,加大力度支持我国民国新闻史研究。这么做的因素是在展开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同时,不仅仅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填补空白的创新式的学术价值,也是对增进海峡两岸学术等方面的交流,维护我国领土的完整性和中华民族团结友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新闻史学界不应该再拖延的急切任务,也是我国新闻史学界应该承受的历史使命。

二、民国新闻史研究的内容体系

民国新闻史研究是一个还没有完全被挖掘的学术金矿,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富饶的学术内容。假如对民国新闻事业史上的发展过程和主要秩序进行系统性的研究,那么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具有明显时代特色和富饶学术内在的研究内容体系。就我国目前认知的状态下而言,民国新闻史研究内容的体系大约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一)把民国时期新闻事业史的发展过程作为整体对象

全面整体的研究民国新闻事业史的来源和发展状态,进而归纳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史发展的重要特点。“中华民国”是一个已经逝去历史时段,这个时期和已经淘汰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新闻传播活动等具有同样的需求,这样就构成了民国时期新闻事业史的产生、发展、变化的社会背景和气氛,进而体现出可以辨别与其他历史朝代的新闻事业史及其他发展历程,也是民国的新闻事业史。我国《中华民国新闻史》可以分为:第一卷《中华民国新闻史:民国新闻事业的孕育和临时政府时期卷》,本卷主要研究、体现和记录在我国近代发生的资本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动荡中,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到北京政府时期,我国各类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第二卷《中华民国新闻史:民国北京“统一”政府时期卷》,本卷主要研究、体现、和记载了1916年至1927年为止的十多年中我国各类新闻事业的发展进程和法则。第三卷《中华民国新闻史:民国南京政府前期卷》,本卷主要研究、体现和记载了1927年至1937年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的前10年。第四卷《中华民国新闻史:民国南京政府中期卷》,本卷主要研究和记载了自1937年到1945年我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八年间,我国各类新闻事业波折繁杂的发展历程。第五卷《中华民国新闻史:民国南京政府末期卷》,记录了自1945年日本人投降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4年期间,新闻事业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

(二)体现民国新闻事业不同层面的历史面貌

民国新闻事业史是一个学术金矿,具有很大的开阔空间和延展空间,不仅仅可以进行综合性或层次性的研究,还可以针对制定的对象进行专题化的深入研究。那么,就目前状况来讲,《中华民国新闻史专题研究丛书》可以分为:第一卷《中华民国新闻史专题研究:红色新闻事业史》,探讨了自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在我国共产党领导的带领下促进革命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雄大的历史历程。第二卷《中华民国新闻史专题研究:伪“满洲国”新闻发展史》,探索自1931年到1945年“满洲国”灭亡的14年间,日本侵略者控制我国东北的新闻事业的状况。第三卷《中华民国新闻史专题研究:外人在华新闻事业史》,主要研究了民国时期西方各国新闻从业者在我国的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进程。第四卷《中华民国新闻史专题研究:汉奸政权新闻史》,主要研究了从我国东三省到抗日成功,为日本服务、背叛中华民族利益的新闻媒体及新闻活动,从产生到歼灭的变化历程。

(三)把民国时期各种新闻媒介的发展进程作为研究对象

新闻媒体是新闻传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特定社会环境下新闻事业史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历史发展脚步的迹象,又展现着人文科学范围的新闻活动和信息技术成果融合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同时又从另一角度反射了社会科学与信息技术等多种矛盾的相互作用。因此这是新闻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中华民国新闻媒介发展史研究丛书》分类为:第一卷《中华民国时期新闻报刊发展史》,主要研究和展示在我国这块领土上的新闻报刊,中国人在国外创办宗旨在为我国国内政治服务的的新闻报刊的发展和特色。第二卷《中华民国时期新闻电影发展史》,主要展现了民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摄制的中国电影纪录片的发展进程和特色。第三卷《中华民国时期无线电广播发展史》,展示了中国新闻无线电广播的滋生、发展、规律。第四卷《中华民国时期新闻通讯社发展史》,研究了民国时期新闻通讯社的发展进程。

(四)展现民国时期新闻业界和学界的经验和成果

民国时期的新闻界人物不仅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新闻事业研究的主体,更是这一时期新闻事业发展的证实。新闻界大人物的言语、行为、思维中,包含着时代前进的必然性因素,也是后期新闻界人物的学习的榜样。即使在同一个历史时段,但是每一个人的思维逻辑或行为举止都是完全不同的,每个人就是一面镜子,一份标本。

三、民国时期新闻史研究的实施

(一)落实好思想觉悟

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核心,坚持历史唯物论和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维护我国的领土和主权统一,坚持实事求是。肯定民国时期新闻界的发展成绩,要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发展,充分认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进步和发展进程,正是因为毛主席说过“只有人民,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二)构建新闻史宏图

遵循整体结构,分布实施的基本思想,坚持有条件的就上,没有条件就等有条件再上的准则。构建新闻史体系的宏图,不更急于求成,要从根本情况考虑,保障这一研究树立在坚实的学术和学科基础上,保障这一研究成果的出发点和高标准。

(三)集中全国学术人士力量

遵循集中力度办大事情的准则,集中全中国所有的研究民国时期新闻史的专家学术者和海内外华侨的智慧资源,充分发挥年轻人的创造性,并且要培养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在这个学术队伍中,除了有作为主体的大陆新闻史学者外,还应当要有我国台湾、澳门、香港地区的新闻史学者,运用全国之力,共享盛世。

(四)各地方配合,积极同好新闻史材料

按照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互通有无、资源同享的准则,充分发挥中华民国的凝聚力等优点,用好民国时期新闻文献史科。我国民国时期的新闻史材料较为分散,有些在台湾,有些在大陆,还有些可能在香港和澳门。尽管这些新闻史材料的收藏非常分散,但只要有关部门相互合作,各个地方单位或者爱好收藏者从国家、民族和社会为出发点,遵守资源同享的原则,就一定可以用好现有的新闻史材料,为民国新闻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史料基础。

四、结束语

民国时期新闻史研究内容的意义、体系、实施办法的论述,更主要的是想引起我国新闻史学界同仁的重视和我国相关部门的重要关注,从而采取积极的行动,趁早实施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建设工程,能够引起众多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进而在这一方面有着飞速而且显著的改观,那么民国时期新闻史学界的发展历程和传承就有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倪延年.论民国新闻史研究的意义、体系和实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

[2]龙婧,徐向科.中华民国史:与其说颠覆性强 不如说普及不够[J].时代周报,2011.

[3]中共中英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

[4]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推荐访问:民国 史研究 意义 体系 实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