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河道水治理以及防洪措施分析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城市河道水治理以及防洪措施分析

2022-10-29 16:24: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城市河流治理项目水土保持工作涉及范围广泛,治理难度也是相当大的。因此,为了巩固河治理工程水土保持以及城市河道水治理的措施,我们需要建立一个持久的管理机制,同时坚持治疗,让河进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河道水治理以及防洪措施的问题。

关键词:城市河道水;治理;防洪措施

前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加,生活垃圾以及工业垃圾变得越来越多,河道的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不仅影响了整个城市的形象,还对城市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所以,进行城市河道综合治理是十分必要的。

1城市河道治理原则

城市河道治理原则有4个:

1.1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的原则

应该以相关准则和要求为指导依据,将城市河道的上下游、支流以及两岸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好地处理,并且将河道生态环境保护与河流资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进行较好的处理,还应该注重河道的防涝以及地质灾害的防护等。

1.2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原则

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时,必须要以城市人民为出发点,对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进行保护,要将河道的洪水出口留足,对缩小河道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禁止,并且对河道的防洪导线以及提距进行合理的确定。

1.3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

根据城市以及河道的整个整体情况,根据城市的防洪要求以及河道的特性,制定出多种治理方案,并且在多种治理方案中选择最为合理的方案,确保达到最好的治理效果,与此同时将工程的经济性能以及安全性能进行较好的处理。

1.4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原则

将河道治理与当地的环境结合起来,对治理方案进行优化,在选择河道治理所用的材料时,应采用就近原则,对本地材料进行优先利用,尽量使用生态材料,使得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达到最低。

2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现状

2.1跨河建筑不符合防洪要求

城市河流中存在的沿线跨河道路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无防洪设施,小石桥年久失修,桥洞内淤塞,一些道路无涵洞,这些都极大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2.2部分河段设障严重,洪水下泄困难

由于河道长期断流,各种建设侵占河道,形成行洪障碍,有些河道两侧的各种建筑几乎完全阻塞了河道,一旦洪水来临,河道内的建筑受损,沿岸群众遭殃,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难以避免。

2.3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污染严重

目前,城市中的很多河流汇集很多生活污水。因没有专用排污通道,这些污水被分段积四处洼地,污水就地入渗导致异味散发、污染地下水、一旦下雨,汇集的雨水与污水汇合,四散漫溢,附近耕地受淹,居民苦不堪言。

2.4工业园区的污染影响居民生活

城市中工业园区的噪音、灰尘、异味等污染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

3城市河道治理和防洪措施

3.1城市河道防洪措施

3.1.1防洪工程

加强建设防洪堤,并以此为辐射加强沿河两岸农田的防洪护岸,另一个是以建立县城防洪堤体系,拉动小江下游沿河两岸的防洪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河段河道整治。

3.1.2防洪排涝

根据河流汛期水位变化、外海潮汐条件,以及河网内城市、乡村、农田保护标准的不同,可以对其进行合理布局以及必要的调整,作出最优的排涝方案;并根据新的防洪排涝形势重新规划,建立完备的排灌系统。

3.2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应进行统一规划,先制定出流域的综合规划和各河流的独立规划,按照重点突出、点面结合、分批实施的治理方案逐步实施。应以河流流域治理为目标,以生态学治理为主线,科学地进行综合治理。

3.2.1生态护岸的建设

生态护岸以“保护、创造生物良好的生存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在考虑具有一定强度、安全性和耐久性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效果,把河堤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仿自然状态的护坡,是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美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水利工程。

3.2.2水生态修复技术的采用

在进行城市河道治理时,不仅要治标,还应该治本,做好标本兼治。通常来说,应该通过以下3个步骤进行河道生态修复:

3.2.2.1将对外界的污染源进行减少,消除河道水

的黑臭作为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重要前提对城市河道产生污染,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破坏的主要来源是城市中大量的生活以及工业垃圾和废水、污水、因此,对这些垃圾、废水、污水进行减少以及治理是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善的最根本的手段。

3.2.2.2将河道的内污染进行消除,在达到消除黑

臭的同时将河道的水质进行提高采用多种手段使得河道进行自身净化以及生态工程得以改善,还可以利用外在的一些手段,比如利用外界水源将河道的流动水量进行增加,将水体进行稀释,对污染物进行输移,以此将河道的整个生态环境进行改善。

3.2.2.3模拟自然生态,修复河道水生态系统

在继续城市河道的治理中,可以人为创造一些自然环境,对河岸两边进行建设,营造出一个生态河岸,不仅实现河道中的生物多样性,还能够实现水边以及水底的生态多样性,对整个河道的生态多样性进行修复和实现,并且通过食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外来的污染进行吸收和消化,将整个河道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不断的提高。

3.2.3采用综合措施,美化水域景观

3.2.3.1选择天然材料作为河道护岸工程的材料

在进行河道护岸工程施工时,应该尽可能的采用天然生态材料作为施工材料,并且能够对河道的整个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可以将河道的整个自然状态体现出来,展现自然美。

3.2.3.2设置亲水平台,创造“人水和谐”环境

城市河道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应该将河道创造成为一个人与水和谐亲近的环境。可以在河道上建造一座小桥,供人们在河道中央感受河道的气息;还可以在河道周围布置一些座椅,供行人们散步、休息、聊天,创造多彩的水边风景和优美城市环境、满足人们入河戏水、欣赏自然界美的要求。

4.加强施工期水土保持防治措施

实施城市河道整治项目的对象主要为城区,因此工程区大部分位于人口活动相对密集区域,因此做好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调用、堆放,是保护当地的人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环节,也是减少项目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关键所在。河道整治项目中水土流失的产生主要是由于人为扰动、自然环境因素影响造成,其中以人为扰动为主要原因。人为扰动主要是施工过程中土石方的开挖回填、土方临时堆放、河道淤泥清理等项目的实施,尤其是开挖坡面防护在未防护之前,边坡易产生坡面土壤侵蚀,其产生的土壤侵蚀强度较高,特别是临坡堆放回填料及沿河堆放的弃渣,若不妥善处理,遇暴雨产生径流,松散土石料将顺流而下,水土流失将急剧增加。而这些活动集中发生在施工期,具有历时短、侵蚀量大的特点,因此施工期是产生水土流失的主要时段,同时为保证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对施工期水土保持也提出更高要求。河道整治工程的弃渣主要成分为不能回填利用的土石方、含腐殖质的不能用于填筑的表层土以及少量拆除废弃的浆砌石块等。弃渣沿河道总体为线性、分散分布。对于难以就地消纳的弃渣,如果沿线无序堆放,则会形成带状“疤痕”,影响景观,因此首先可考虑对弃渣采取集中定点处置方式。但工程区部分河道两侧为当地主要耕作区,占地类型以耕地为主,从占地、运距和费用等方面考虑,很难选择集中弃渣场,对于这类情况需要根据弃渣成分和渣量,结合当地实际地形进行分散堆放。对于不能回填利用的清淤底泥,应该作为关注重点,清淤污泥要合理处置,要明确去向。其它建筑垃圾及弃土等要按规定处理。

5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监测

根据工程总布置,确定工程监测区域。监测时段为施工准备期、施工期及运行期;监测内容包括主体工程建设进度、工程建设扰动土地面积、弃土(渣)、水土流失及造成的危害、水土保持工程建设情况、水土流失防治效果以及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水土保持管理等方面的情况;监测项目包括水土流失因子(降水、土壤条件、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水土流失形式、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监测以定点监测为主,并进行实地调查;水土保持监测重点包括:水土保持方案落实情况,弃土(渣)场使用情况及安全要求落实情况,扰动土地及植被占压情况,水土保持措施(含临时防护措施)实施状况,水土保持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等。在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应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开展,及时有效的监测不仅能为水土保持措施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对城市区域水土流失监测数据的收集也十分宝贵。

6结语

城市河道治理与防洪是一项融现代水利工程学、环境科学、生物科学、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美学等多学科为一体的跨地区、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要结合国内外城市河道治理的成功经验和技术,因地制宜,建设生态型的城市河道,保持城市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恢复城市生态系统,把河道两岸建成为绿色生态长廊和市民的休闲地。

参考文献:

[1]赵忠梅,张宪忠,李燕.浅议现代化城市中的河道治理方式[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8:156.

[2]周达.河道整治过程中的生态理念[J].民营科技,2014,01:210.

[3]李龙,田鹏祥,郭婷婷.城市河道治理与生态景观建设探析[J].科技信息,2014,02:280-281.


推荐访问:防洪措施 河道 治理 分析 城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