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问题思考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问题思考

2022-10-29 13:3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所依赖的关键概念,直接影响到对基本问题的回答,影响整个理论体系的建构,逻辑起点是科学理论体系建构的前提和基础。依据逻辑学关于逻辑起点的科学定义和内在规定性,提出了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问题,藉助于教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体育课程文化本质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通过缜密思考和科学论证,得出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通过传承文化而生成文化,而且在于使人“成为人”:成为体魄健壮的人;成为精神丰满的人;成为身心健康的人。这是体育课程文化存在的逻辑前提,是形成体育课程文化论的重要基石。与此同时,对体育课程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逻辑和角色进行反思,使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昭然若揭。

关键词:逻辑起点;体育课程文化;文化传承;本质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12)07—0087—05

素质教育拉开了中国教育全面改革的历史帷幕,学校体育改革引人瞩目,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逐渐走向深入,众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认真的探讨,并取得了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深化了人们对学校体育改革的理性认识,一致认为体育课程改革是学校体育改革的核心所在,将体育课程改革放在显著的位置,遂使体育课程理论研究成为关注的焦点,人们纷纷从不同的视角对体育课程展开研究:体育课程本质论、体育课程内容论、体育课程目标论、体育课程管理论、体育课程评价论、体育课程知识论、体育课程教育论、体育课程教学论、体育课程价值论、体育课程文化论等,可见,构建较为系统的体育课程论已是势在必行。其中,体育课程文化论是体育课程论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环节,体育课程文化论是课程文化论在体育学科领域的细化和拓展,体育课程具有自身的学科本色和特性。那么,如何在课程文化范畴中彰显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特征,就成为当下体育课程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毋庸置疑,所有科学理论都有其自身特定的逻辑体系,任何一种逻辑体系都有各自独特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石,是所有科学研究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体育课程文化研究当然也不例外。

1 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

从历史发展来看,体育课程缘于体育文化传承的需要,没有体育文化便没有体育课程。这就是说,传承体育文化是体育课程存在的一个重要条件,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传承的工具逻辑,这一命题不仅在体育理论上少有异议,而且在体育课程发展实践中一直居于统治地位,制约和引导着有史以来的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及研制过程。体育课程的社会文化的反映和体现,表征了承载、传递社会文化是其存在的重要依据,体育课程的重要使命就是传递对社会有用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个体的社会化,体育课程正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来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及其自身的功能。在体育课程与文化关系上,从体育课程的起源,至其几千年风雨飘摇的发展历程,体育课程无不是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而被人们理解和运用。于是,体育课程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逻辑,便成为一个约定俗成、不言而喻的逻辑命题。从表面上来看,体育课程文化传承的工具逻辑似乎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但我们不能只看到体育课程文化的表面现象,而忽视体育课程文化的内在本质,因为事物的逻辑起点是关乎事物的本质属性。

关于逻辑起点的规定性,哲学家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一书中提出了三个原则:其一,逻辑起点应该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它不以任何东西为前提,不以任何东西为中介。其二,逻辑起点必须揭示对象本质的规定,以此作为整个体系赖以建立起来的根据和基础,而科学理论体系的全部发展都包含在这个萌芽中;其三,总体来说,逻辑起点与对象的历史上最初的东西相符合。“那在科学上最初的东西必定会表明在历史上也是最初的东西”。黑格尔关于逻辑起点的定义及其规定性,为我们研究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问题提供了立足点,也使我们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思考和探讨,形成了基本的逻辑思维框架。黑格尔同时还认为逻辑学的范畴体系应以“纯有”为开端,按照“存在-本质-概念”的次序排列。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体育课程文化的范畴体系,具体而言,体育课程文化研究应以“体育课程文化存在”为开端,从一般经验上升到抽象具体,得出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也就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进而以此作为构建体育课程文化体系的基石。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一个逻辑起点,而一门真正科学的学科,它的逻辑起点应当与历史起点相一致,因为逻辑是主观思维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如列宁所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

据史料记载,体育课程文化现象的存在早已有之,我国古代西周奴隶主贵族学校的“六艺”教育中,就包含“射、御、乐”等的体育课程文化;古希腊的“体操”课程文化等,这是人类社会体育课程文化的萌芽时期,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雏形。在整个学校教育文化系统中,学校体育课程文化的正式确立,在西方应以1774年德国博爱派教育家巴塞多(J.B.Basedow,17241790)创办的德绍学校首创的学校体育课程文化(德绍五项即跑步、跳高、攀登、平衡和负重)为标志;在中国应以1903年清末新政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体操”课程文化为标志。虽然体育课程文化自学校形成以来,就一直成为学校教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人们未能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待体育课程文化,更谈不上对其进行文化学的思考和研究,只是在其外围打转,隔靴搔痒而已。一些人仅从课程论的角度探讨了体育课程的现象问题,诸如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内容、体育课程结构、体育课程组织、体育课程管理、体育课程评价等,对体育课程的本质问题以及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问题,即它们的逻辑起点问题少有思考和留意,以致体育课程文化逃离了人们的视线。随着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在我国的兴起,各种文化研究风起云涌:服装文化研究、饮食文化研究、行为文化研究、建筑文化研究、比较文化研究、教育文化研究等,其中也包括课程文化研究。尤其是教育文化研究热的兴起,遂引发了人们对体育课程文化研究的倾情关注,如蒋国权、高嵘撰写的《当代我国体育课程本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张家彬、刘际友撰写的《体育课程文化的后现代课程观反思》;李金梅、路志峻撰写的《我国体育课程与文化探讨》;段健芝撰写的《论大学体育的课程文化危机》;陈莉撰写的《体育课程文化的结构与特征论析》;胡永红、周登嵩撰写的《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动因》,等等。也就是说,体育课程文化逐渐成为学者们的研究对象,体育课程文化研究正在走近学者们的研究视野。于是,确定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便是进入该领域研究的第一道门槛。

2 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

那么,究竟什么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呢?如何从生动而又丰富的体育课程文化现象中寻找到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所在?这是首要的也是重要的问题。经深入思考发现,寻找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是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需要通过认真分析、全面考察,再经科学判断之后方能找到答案。确定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就是要把体育课程文化作为研究对象,既要满足逻辑起点的一般要求,也要表现出体育课程文化特有的基本范畴。目前,课程论中关于逻辑起点的研究较多,比较权威的说法是:“课程本质规定着课程研究的方法论取向,是课程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因此,通常被人们认为是课程论的中心和基调”。本质之所以是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就在于它先于研究者思维的存在而言。推而论之,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应是确立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之所在,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是体育课程文化现象内在的、必然的和稳定的联系,它是体育课程文化现象的客观实在。体育课程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教育文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与发展始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并在这些因素的交互活动中渐次演进。回顾我国近代体育课程文化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以及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体育课程自身知识体系的发展,对体育课程文化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体育课程文化演变的外部动力。考察我国近现代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深刻认识到,左右体育课程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体育课程内部的基本问题或基本矛盾。正是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或把握,才导致了不同体育课程文化形态的形成,这些无疑成为体育课程文化发展演变的内在动力,也是构成体育课程文化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体育课程文化发展史表明,体育课程文化发展演变是在内、外动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内在动力是根本,外在动力是条件。至此,我们可以社会学、人类学、现象学、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进行思考和阐释。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文化自其形态萌生以来,就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构成生态互动的整体系统。中国古代“六艺”教育中的“射、御、乐”体育课程文化,体现了社会政治、伦理、军事等社会要求;中国近代“兵操”体育课程文化反映了“强国强种”的时代特征;斯巴达的军事体育本质在于实现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雅典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古罗马的体育教育目标是培养既能从事生产劳动、又能英勇作战的农民军人;西方工业文明制度下的“科学化”体育课程文化旨在为资本主义生产培养大批的产业后备军。从人类学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是人类体育文化传递、创造和交流的主要途径之一,体育课程文化是为了满足人类自身进化的需要而形成的,人类从蒙昧状态走进野蛮状态再步入到文明状态,不仅是智力的成熟,而且也是身体的发达和精神的丰盈。体育课程文化在人类进化过程中不仅改善了人类的体质状况,而且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从现象学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就是其现象本身,体育课程本身就是一种特定的文化现象,它既是时代主流体育文化的体现,其本身又是一种文化型式,这不仅表现在体育课程是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文化积淀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是体育文化的“集萃”,展示的是人类体育文化的精华,更表现在体育课程特别是体育教材有别于其他文化材料的特征。现象学原理认为现象就是其自身显示自身者,也就是说,现象能够直接将自身及其本质呈现于我们。换言之,现象就是本质,我们所看到的现象世界就是本质的世界,我们就生活于这个世界之中。可见,现象学给人们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省察世界并理解世界:人可以在认识个别对象过程中直接把握到一般的东西,进而得到确定的知识。胡塞尔说:“对于现象学来说,它被看作是现象学态度观察的先验纯粹体验的描述性本质科学,而且像任何其他不起基础结构作用并且不:按观念化方式进行的描述性学科一样,它具有其内在的合法性”。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体育课程文化既是动词,也是名词,既指过程,也指结果。体育课程文化不仅使受教育者成化,而且也不断地浸润着教育者的文化生命。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是人的相互作用,负载着特定文化发展中的人是多向度的、高度复杂的生命系统,他们之间的交流互动看似是在体育课程的限域内,实则依然弥散了难以预料的复杂性和随机性,这就使体育课程运作的“文化性”得以彰显。体育课程文化既然是一个文化过程,它就在不断地、永恒地生成新的东西,最为根本的生成是人的发展,即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此外就是体育课程理念、体育课程制度、体育课程价值等的生成。

通过上述对体育课程文化的反思性分析,可以触摸到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的脉络:一方面是体育课程文化的工具理性本质,另一方面是体育课程文化的价值理性本质。工具理性本质赋予体育课程文化的文化传承逻辑,其要义在于体育课程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承载、传递社会文化是其存在的依据,体育课程的使命之一就是要传递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体育课程就是通过传承社会文化来实现其自身的功能和教育目的,于是便演绎出了体育课程传承体育文化的逻辑,作为文化传承工具的体育课程文化看似有文化,实则是否定了自身的文化存在,由此造成了体育课程的文化祛魅;唯有通过价值理性才能实现体育课程的文化返魅,价值理性本质赋予体育课程文化的文化生成逻辑,其意在把体育课程文化视为一种合目的性的对象化活动,即把体育课程文化视为一种人化活动,旨趣在于使人“成为人”,体育课程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创造价值的活动,就是把旧人改造成新人的活动。概而言之,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是合工具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通过文化传承实现文化生成应是体育课程文化永恒的逻辑起点。

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文化是学校体育教育文化的核心,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活动都是围绕着体育课程文化来展开的。从过程来看,体育课程文化依据教育的根本宗旨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传递,促进个体的人在组织化的文化环境中实现文化生命的养成。从结果来看,体育课程文化一方面造就了人在特定方向上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体育课程理念、体育课程制度等文化形态。从历时态来看,社会文化不仅影响和制约着体育课程文化,而且还复制和再生产体育课程文化,体育课程实质上是人类的一种文化轨道。从共时态来看,体育课程文化既与社会文化诸形态关系密切,又与其他课程文化过从甚密,还有体育课程文化体系内部众多因素的相互联系。由此可见,体育课程文化的全部丰富性是围绕人类文化传递的核心任务和人的全面发展来展开的,就人类文化传递来说,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进入体育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就人的全面发展来说,摆脱体育课程文化的工具理性束缚更是至关重要的。在体育休闲化时代,在人类体育文明向着更高层次飞跃发展的今天,体育课程文化既要承载传递人类文化的工具理性重任,又要秉承培养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理性使命。体育课程文化如何才能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和神圣使命,这是时代的呼唤,这是一个亟待我们深入探讨的话题,这也是我们研究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问题的意义之所在。

3 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研究趋势

从体育课程文化的现象存在(工具性存在),到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存在(主体性存在),我们才能寻找到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透过现象看本质。换言之,如果要探寻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需要我们的体育教育研究者能够从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中,抽象出对体育课程文化的知性认识,进而上升为理性认识,也就是从文化感性到文化知性,再到文化理性的认识之路。通过文献的比较发现,在长期的逻辑起点探寻过程中,体育课程文化研究者基本上都是经历了从概念界定,到价值判断,再到理性审视的思维转变过程。这一认识过程包含了三个认识阶段:概念界定、价值判断和理性思维,研究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问题,首先,毫无疑问要明确什么是体育课程文化的问题,于是,众多研究者对体育课程文化的概念涵义给予了足够的注意力,不足之处在于过多地依附并盲目追随课程论的相关研究成果,致使体育课程文化概念内涵缺乏本有的特征,甚至模糊了体育课程文化与其他课程文化之间的区别。其次,在价值判断阶段,研究者只从体育文化本身的价值方面,来对体育课程文化进行判断,这会造成以偏概全的判断失误。在理性审视阶段,研究者基本上摆脱了工具论课程思维方法,并在合理吸收当代西方课程哲学思想如结构功能主义、实践哲学、批判理论和后现代主义哲学等的基础上,对体育课程文化的内涵和本质进行了全面的审视和深刻的反思,以期寻觅到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

从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史来看,以及从体育学者对体育课程研究的思路来看,无论是就体育课程理论的相关概念问题,还是关于体育课程的结构功能问题,基本上是顺着他国体育课程的发展逻辑,借鉴移植甚多,吸收消化不足,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创造,形成了“人云亦云”、“鹦鹉学舌”的状况,诸如“运动教育观”、“快乐体育观”、“休闲体育观”等的引进和提出。鉴于此,我们要结合我国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具体情况,开动脑筋,从“假设一演绎”的逻辑范式走出来,不仅对体育课程文化在历史和现实中的状况进行反思与批判,而且要运用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体育课程文化本身的逻辑起点问题,进行思辨总结,为当代体育课程改革发展作文化理论辩护,实现体育课程文化的合理性转向。21世纪我国体育课程改革正在逐步走向深入,体育课程文化研究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话题,对体育课程问题的研究发生了文化的转向,从认识论的考察到本体论的反思,透析体育课程作为文化的内在本质及其逻辑起点。可以说,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体育课程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体育课程文化的发展与成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世纪之交的我国体育课程改革再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健康第一”的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成为新世纪我国学校体育课程发展的重要指南,人们不再拘泥于体育课程现象问题,不再被体育课程的表层问题纠缠不清。研究者将研究的视线移到体育课程的内部,寻找体育课程存在的真谛,这就是对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与逻辑起点的探究。对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问题的思考与分析,表明我们对体育课程文化的认识在逐步深化,逻辑起点使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日益明晰。通过传承体育文化达至培育创新之人,无疑成为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所在,当代体育课程改革务必要以体育课程文化的内在本质作为逻辑起点,才不至于在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迷失方向。

4 结语

逻辑起点是科学理论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所有科学理论都有其自身特定的逻辑体系,任何一种逻辑体系都有各自独特的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一个基石,是所有科学研究中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体育课程文化研究当然也不例外。逻辑起点问题是关于体育课程文化理论体系科学性的根本问题,对体育课程文化论的成熟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通过对体育课程文化逻辑起点的思考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研究者对体育课程文化本质的认识进一步趋于深化,体育课程文化的本质不仅在于传承文化,而且在于生成文化,更在于“化人”,使人“成为人”,成为体魄健壮的人;成为精神丰满的人;成为身心健康的人。体育课程文化研究是体育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的突破与创新,是体育课程改革的文化理论支撑,体育课程改革必须以体育课程文化的逻辑起点作为出发点,改革的思路才能顺畅,改革的方向才能正确,消解体育课程文化的工具主义逻辑,提升体育课程文化的文化化人逻辑。


推荐访问:逻辑 思考 起点 课程 体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