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需要实质性突破路径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考改革需要实质性突破路径

2022-10-28 14:4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如何看待中考高改革的关联性和衔接性,不仅是1亿8千万中小学学生及家长的关注热点,也必将成为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

初中阶段应实施有限定的选择

中、高考的整体改革,在为了“学生全面而又个性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应当把学生的选择性作为顶层设计的共同出发点和坚持素质教育理念的不二价值选择。

这种选择性的体现要充分考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性,应当是螺旋上升,稳步增量,逐步开放的过程。高中学生的自主性、自控性较强,其兴趣和爱好能够随年龄增长而趋于稳定,因此,在修习科目的选择和未来高校专业的匹配性上自由度较大。

初中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占据主导,自我认识与控制能力较低,其选择性应低于高中;但没有选择性的考试要求,也难以实现初高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衔接。初中的选择性也可以参考高中选考科目的设定原则,增加一定的限制。语文、英语和数学可以不设置选择性,强调学生的共同基础。在物理、化学、生物中可以选择两种组成一张合卷,也可以在历史、地理、政治中选择两种组成一张合卷;或物理、化学合卷,在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中选择一到两种组成合卷;同时增加对艺术、体育和实践能力方面的毕业要求。

有限定的选择,即给了学生一定的自主性,又考虑学生兴趣与爱好的不稳定性,兼顾学生高中学习的基础性,减少学生偏科的倾向,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初中学校教学组织管理的有效运行。

在考试时间上,也可以采取分流的方式,将语文、数学、英语的考试放在初三下学期结束进行,选择性的考试放在初三上学期结束或初二下学期结束进行,分散考试压力,减轻学习负担。

中考改革的目的在于扭转应试教育倾向

与高考改革类似,中考改革的关键点落到高中招生这个节点上。由于地区内优质高中资源的稀缺,上好高中的竞争压力比高考更大。唯分数论的导向从初三延伸到初一,考什么,学什么,是目前多数地区初中教育的现状。如何扭转应试教育的倾向,中考改革的步伐应该更大,走得更快。

由于义务教育属地化管理的特点,各地区中考改革的思路有一定差异,但方向性趋同。查阅2015年各地的中考改革方案,在学业考试科目与形式、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和高中招生制度改革三个方面,体现出突破的力度。多数地区采取将体育成绩纳入中考总分、减少毕业与升学两考合一的科目门类和分值、增加毕业的考试门类、取消地方性加分项目、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等办法;也有个别地区提出取消中考,直接升入高中的方案。

围绕中考改革的路径,一个是考,一个是不考。就目前的情况,取消中考的各方面准备还不具备,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各方能接受的方案,简单取消中考,带来的无序性可能直接影响新高考的顺利实施。如果能在考的前提下,研究实质性的突破路径,给出由考到不考的过渡期,才有可能实现2020年建立现代考试招生制度的基本目标。

考虑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在中考改革中,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思路。一是将升学考试和毕业考试适度分离,体现出各自的功能。从高考改革的角度看高中的人才培养模式,核心是素质全面,个性突出,这些在初中应该有相应的发展基础。可以将语文、数学、英语和一到二门合卷作为升学的笔试成绩;其他学科可由初中学校向高中提供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和学业考试成绩单,作为高中录取的依据。

二是扩大自主招生规模,将指标生、推荐生、特长生都纳入自主招生范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学生和高中校之间建立双向选择通道,将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作为初中校的学生推荐依据,逐步完善,最终成为替代中考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三是建立地区为主的电子化学籍、考籍、综合素质评价、学业考试成绩的管理平台,给予学生、家长、学校、教育管理部门各自的管理权限,形成开放管理与开放办学的态势,在阳光平台上进行成绩发布、公示和招生录取,提高管理效能,加大过程监督,保证公平、公正。

四是改革录取方式,采用平行志愿,鼓励一档多投,给予学生报考的选择权。

五是合理设置普高和职高的分流机制,有条件地注册入学,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加大中职与高职或普本的衔接。


推荐访问:实质性 中考 路径 突破 改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