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山保护区打造原始秘境园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九龙山保护区打造原始秘境园

2022-10-27 20:0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一直以来,浙江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发展理念,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遂昌大花园为重点,以全国生态文明县创建为载体,坚守生态屏障地区的政治责任,凝心聚力,实干担当,高标准倾情打造九龙原始秘境园,着力扮靓浙江大花园建设最美核心区。

九龙山保护区被誉为华东物种基因宝库,是具有全球性保护意义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之一,也是中国东部极少保留原始状态天然植被的区域之一,是众多古老孑遗植物的避难场所。为切实筑牢全省生态屏障,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站位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国家级生态县,高标准打造九龙原始秘境园。

筑牢最严生态绿屏障

全面发力集体林管理。先后破解周边社区黄沙腰镇、柘岱口乡遗留十多年的集体林补偿资金发放问题,截至目前,保护区集体林租赁面积签约率达99.5%。保护区管理局按照约定账户直接将生态补偿金发放到农户手中。2002—2017年,累计发放生态补偿资金2088.48万元。让保护区周边林农在为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让步的同时得到合理补偿。同时,保护区管理局结合遂昌县农民异地转移扶持政策,制定出台《生态移民工程实施意见》《坟墓迁移补偿办法》制度,鼓励原居住在保护区内的林农向外迁移。截至目前,已迁出27户76人,实验区内常住人口只剩45人,区内人为活动大幅减少。

保障保护区生态安全。严格实行森林消防领导负责制,层层签订《森林消防责任状》,明确职责分工。组建了4支森林消防应急分队和“引水灭火”队伍,相继开展森林消防培训、应急演练、森林消防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实行森林防火重点时段专项行动,在春节、全国“两会”、清明、五一等重点时段,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实现建区35年来无森林火灾发生。严格执行入区人员考察、审批制度,加强罗汉源生态科普沟游客管理。定期开展巡护巡查,严厉打击偷猎捕猎违法案件。规范保护站管理,配备统一的工作服、执法记录仪和野外巡护车等。开展森林有害生物防治和松木林疫情监测工作,严控松材线虫病的传播,保障了生态安全。

扮靓最美生态保护区。投资150万元开展生态廊道电力线路灯光改造亮化工程,让夜晚的保护区更加迷人;完成生态廊道美丽林相彩化工程,在生态廊道上种植蓝果树、秀丽四照花、红枫等16种彩化树种;实施了生态停车场、巡护步道以及通信、广播线等明改暗生态提升工程;争取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实施1400平方米的科普宣教中心布展项目,展示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最新成果;开展灾后重建,修复十多个2017年“6·22”暴雨洪灾破坏的基础设施保护工程。

严格管理见显著成效。经过多年来的规范管理和严格保护,保护区的保护对象呈现出恢复、发展趋势,管理成效显著。森林蓄积量大幅增加,据2016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显示,保护区活立木蓄积总量为49.8万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了5.09%,森林覆盖率达到97.5%,与浙江师范大学合作,开展保护区野生黑麂资源专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黑麂的种群平均密度为7.93±0.75只/平方千米,种群数量约为420—520只,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18%左右。

创新生态文明新举措

建设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区。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丽水之赞”102字指示精神,推动以九龙山为核心的遂昌西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与保护,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与县人民检察院积极探索“三位一体”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区建设。8月14日,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和县检察院举行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区共建签约仪式,合作双方签订了关于开展生态环境集中委托修复、关于开展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行为和关于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三份合作协议,合力打造专业修复、协作办案、联合教育 “三位一体”的生态司法保护示范区。

探索“集中委托修复”模式。突出修复项目专业化、资金使用透明化、程序实施规范化、成果验收科学化,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协作,打好打击违法行为组合拳,在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设立检察官办公室,发挥各自职能,加强协作配合,建立线索发现、快速反应、监督协作、联席会议、风险预警“五项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的违法行为。整合资源,构建生态法制教育防火墙,设立生态检察教育基地,以梳理一批典型案例、共建一支联合宣讲队、设立一个生态检察区、打造一条宣教长廊、开展一次巡回审判、形成一篇预防报告“六个一”为载体,提升公众生态环境资源保护意识,共同守护全省绿色生态家园。

致力于生态文明宣传。开展野生动物保护宣传进社区、爱鸟周、“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宣传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保护区生态文明宣传平台的作用。积极打造科研教育基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科研教学基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浙江省植物学会、动物学会、生态学会的研究基地,浙江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浙江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通过科普教育基地的打造,不断扩大九龙山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

展示科研监测新成果

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多年来,保护区管理局持续加大科研监测实施力度,不断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了《珍稀濒危植物九龙山榧的保护与种群扩繁》《九龙山保护区野生黑麂保护价值研究》等科研项目,其中8个科研项目荣获浙江省林学会组织的科技兴林奖,《伯乐树幼苗对不同土壤含水量的生理生态响应》《红外相机技术监测九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兽多样性》等20多篇科研论文先后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

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在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内设置5条调查样线,网格化布设100多台红外相机,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了森林生态系统调查监测,完成《九龙山鸟类监测调查报告》,新增红脚鹬、星头啄木鸟等19种新记录种,选送的黑麂吃笋红外影像视频荣获“中国林业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摄影比赛”入围奖,是全省获奖的两个红外影像视频之一。在实施野生动物红外相机监测项目过程中,多次在保护区拍摄到黑熊照片和视频,这是继2011年和2017年在开化拍摄到野生黑熊后,第三次在浙江省内拍摄到黑熊照片,也是浙西南地区首次获得的野外生存记录。

实施珍稀濒危植物抢救保护工程。繁育成功了九龙山榧、伯乐树等眾多珍稀树种,对保护区内仅有的4株九龙山榧和23株伯乐树开展了近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研究,将繁育成功的2000多株九龙山榧和400多株伯乐树种苗全部移栽种植于野外林区内,使珍稀树种逐渐脱离濒危状态,为濒危物种的保存和种群恢复提供了借鉴。九龙山凤仙花、梵净山石斛等珍稀花卉竞相绽放;投资60余万元,联合遂昌县环保局完成负氧离子监测点选址,2018年完成负氧离子监测点建设,为生态质量提供数据支撑。随着一系列项目建设的高质推进,逐步呈现出如梦如幻的诗画九龙。

助推乡村振兴新气象

保护一方生态,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实践中关注社区产业发展,振兴乡村经济。正确处理保护区建设和社区发展的关系,多措并举助力社区共建,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和社区关系和谐稳定。

密切关注周边社区情况。九龙山保护区还是全国40个国家级样本保护区之一、浙江省唯一一个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点。保护区管理局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周边社区调查采集野保工程对农户家庭经济情况、生产生活受影响等方面的数据,为国家实施保护区建设工程提供基础数据和动态资料,也为出台相关保护区政策提供依据。

建立社区共管机制。每年定期召开当地镇政府、村两委的座谈会,征求保护区建设、社区产业发展等意见建议,推动当地党委政府和社区群众参与到保护区的发展建设当中来。加强原生态农产品的培育,加快西部山区生态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化的速度,增强了周边老百姓增收致富的信心,使被动式资源保护成为周边社区林农自觉参与保护的行为。加强社区产业培育,鼓励周边农户发展石蛙、光唇鱼、中华蜜蜂等特色产业,协助社区建设中华蜜蜂保护隔离区,通过联动培育生态林产品促进周边农户增收致富。

积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每年还拿出资金补助周边社区村项目建设、扶持产业发展,慰问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进一步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近几年来,九龙山保护区管理局还积极响应遂昌县委号召,派出得力干部到上定村和小洞源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推进了后进村的转化和经济薄弱村的消除,密切了保护区管理局和当地社区群众的关系。


推荐访问:保护区 原始 打造 九龙山 秘境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