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与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

2022-10-27 17: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 马克思和恩格斯并没有创造“现实主义”这个术语,却把现实主义理论推上高峰。现实主义其基本特点是写实。从深层上看是一种方法论,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规定的,主观是客观的能动反映。带有一种普遍性的规律,超越一般的技法和流派观念。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提倡形神兼备的创作方法,生动的体现了中国艺术以写实为主、重视主客观统一的审美观的成熟与完备。

关键词: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艺术 艺术价值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现实主义(Realism)也可译成“写实主义”,通常它包含两个涵义:第一个涵义是指文学艺术的一种基本创作方法,即按照本来的样子去描写和反映生活;第二个涵义是指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一个文学艺术思潮。“现实主义以客观地表现自然和社会,通过对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描写,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为主要特征,与19世纪法国文学界出现的浪漫主义并称为欧洲文学艺术史上的两大艺术流派,影响极其深远。

20世纪言说最多的是现实主义。此世纪有两次中西文化大交流:第一次在五四时期,交流的结果是,当西方正大踏步走向现代主义时,我们“拿来”的是易卜生的现实主义,继而发展为革命现实主义,但由于“左”倾思潮的影响,有成就又多曲折;第二次在新时期,交流的结果是,当西方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走向衰退时,我们却将他们拿来。这种错位自然是我国特殊国情所至,却也带来负面结果,摒弃的现实主义并没有发展充分,迫切需要丰富、完善,拿来的现代主义也就好景不长。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看来,有必要重温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探寻经典的“现在性”价值。

一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现实主义视为美学和文学理论概念,是在1859年致拉萨尔的信中。库尔贝的《碎石工》完成于1849年,尚弗勒里的文集《现实主义》出版于1857年,杜朗蒂的《现实主义》杂志出版于1856年11月到1857年3月。可见,马、恩对现实主义的研究正在19世纪现实主义浪潮中。

实际上,早在40年代马、恩便提出现实主义思想,到80年代末完成阐释体系,先后40余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从40年代到50年代末属早期阶段,虽然没有现实主义术语,却有现实主义思想,集中反映的是马、恩合写的《神圣家族》(1844—1845年)等。第二阶段自50年代末到70年代,其集中表现是马、恩写给拉萨尔的信。恩格斯在《致斐·拉萨尔》(1859年5月18日)中,首次将“现实主义”作文学和美学理论术语使用。第三阶段在80年代,代表作品是恩格斯的两封信:《致敏·考茨基》(1885年11月26日)和《致玛·哈克奈斯》(1888年4月初),马、恩的现实主义理论形成成熟的科学体系。

在客观现实性的基本原则层面上,马、恩的著名观点是:真实地描写人类社会的“现实关系”。“现实关系”包括丰富的内涵:(1)在历史发展的具体阶段上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马、恩尤其关注被压迫阶级的命运和斗争;(2)影响整个社会生活发展的现实关系,即社会发展的规律和历史走向;(3)“最现代的思想”(《致拉萨尔》)指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和革命阶级的呼声,就是那个时代的先进的思想精神,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操。列宁说,“规律就是关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马、恩所说的“现实关系”,正是体现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的关系。

要实现对现实关系的真实描写,创作主体必须具有理性精神,包括强烈的人文意识、进步的理想精神和无畏的批判精神。关于人文意识,马克思提出:“首先要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在每个时代历史的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质。”卢卡契对此阐释道:

“虽然始终受到时代的各种客观和主观倾向的最强烈的影响,艺术不会放弃它的普遍主义的人道主义,当然如果他本身不想放弃的话,这种人道主义只能以鲜明的阶级决断为基础。”

马、恩更加关注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命运、抗争和胜利。

关于理想精神,马、恩反对把“现实的人”变成“抽象的观点”、用“善”和“恶”这“两个不变的范畴来评价一切人”,他们倾心的是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发展、无产阶级的胜利。关于批判精神,马、恩在各自致拉萨尔的信中不约而同地提到“批判的态度”,马克思还曾说他的理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列宁对此解释道:

“请注意,马克思在这里说的是唯物主义的批判,他认为只有这种批判才是科学的批判,这种批判就是把政治、法律、社会和习俗等等方面的事拿来同经济、生产关系体系,以及在一切对抗性社会关系基础上所必然形成的各个阶级的利益加以对照。”

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被列宁称为是“一位难得的天生奇才”的卢纳察尔斯他在专著中指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观点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上的重要学说。卢氏认为“在各个时代,艺术都是意识形态的社会上层建筑之一,在阶级斗争中起积极作用”。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无产阶级的文学艺术是无产阶级整个革命事业的一部分,如同列宁所说,是整个革命机器中的“齿轮和螺丝钉”,文艺是从属于政治的,但又反转来给予伟大的影响于政治……我们所说的文艺服从于政治,这政治是指阶级的政治、群众的政治,不是所谓少数政治家的政治。马克思说,我们的使命不只是解释世界,而是改造世界。即使把自己的目的只限于认识现实,那么这已经是现实主义了。

卢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学说主要体现在:“我们不能脱离开现实。我们承认现实是我们的活动舞台,是素材,是课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者所理解的现实是一种发展,一种永不停顿的对立斗争的运动……他认定自己一方面是历史进程的表现者,另一方面又是决定这一进程发展的积极力量。”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巨大任务——描写真实,但并不排斥浪漫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个宽泛的纲领,它包括许多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的我们已经有了,有的我们还正在掌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斗争,它完全是个建设者,它相信人类共产主义的未来……”

三 中国的现实主义艺术

1 中国古代艺术的现实主义传统

上古时期中国的艺术是以象征为主,加以写实的手法,主要反映在陶器与青铜器上。后来,神的观念被唐朝的现实主义观念压倒,唐朝产生了中国最自然主义的艺术。圆雕成为压倒一切的艺术媒介,这一形式将其风格加于其它一切艺术。元朝,一度将中国带回动物和军事主题的较为现实主义的艺术中。中国画至唐朝进入繁荣时期,犹如同时代的诗歌,画与诗的关系密切。从遗世的少量作品来看,艺术家似乎旨在以十分精确的轮廓表现各种形式,山水画和人物画亦然,这也许可以认为是那个时期的现实主义观点西方艺术界是尊重中国古代现实主义创作的。

东晋顾恺之著名的“以形写神”论和南朝谢赫的“六法论”,都提倡形神兼备的创作方法,生动的体现了中国艺术以写实为主、重视主客观统一的审美观的成熟与完备。唐、宋艺术继承了前人的宝贵传统,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上逐渐添进浪漫主义的情愫,即使到了元代之后写意之风盛行,但并没有完全脱离现实主义创作的范畴,仅仅是在意与象或意与境的表现因素与比重上作某种侧重而已,其中的象、境在被称为逸品、妙品、神品的传世佳作中,其实就是现实(写实)主义的组成部分。清代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也仍然是尊重客观自然的现实之启示;倪瓒戏言“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也并未放弃对形的刻画,并且这种逸笔多数情况下都是有形的逸笔。齐白石言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便是现实的(写实的);不似,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揉进浪漫的因素。

2 中国当代艺术的现实主义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出现的中国特色现实主义有以下四个特征:

(1)始终认为艺术创作应该从自然中来,通过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自然与社会,反对脱离生活。(2)创作上坚持现实主义方法,尊重客观与自然,但不等于艺术等同于自然,而要求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深刻的反映现实生活的本质。(3)提倡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有机结合,而反对完全自然主义或空想、幻想式的假、大、空的创作。(4)重视艺术创作的社会意义,并力图将真善美体现于作品的意境。

我国著名油画家罗工柳创作的《地道战》《哥萨克老人》等,以真实、质朴的手法再现了作品的主题内容情节,并将我国传统的写实艺术和欧洲的写实技巧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绘画创作境界。董希文的《开国大典》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靳尚谊创作的《医生》、《画家》既有古典油画技法的艺术语言,又有现实主义艺术的内在成分,以具体的结构代替了简单的概括,以生动细腻的描绘和逼真的写实艺术手法,充分显示出画家特有的个性审美倾向,蕴含着鲜明的东方地域特色。从这些著名画家的艺术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作品主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但不同的追求导致了不同的油画表现技法,使现实主义艺术作品展现出较为多样的个性风格面貌。

现实主义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流派,或是一个手法和技法,基本特点是写实。从深层上看是一种方法论,是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上规定的,主观是客观的能动反映。带有一种普遍性的规律,超越一般的技法和流派观念。现实主义基本立场是:精神关注人生,意识关注存在,个人关注人群,艺术关注社会,个体关注人类,生命关注宇宙。艺术工作者要学习了解社会,就要研究社会上的各个阶级,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各自状况,研究它们的面貌和它们的心理。

如今在中国,现实主义这种艺术样式,是最容易被大众顺利解读和一看就懂的艺术形象。

从我国的国情和艺术的发展情况来看,首先关注艺术的现实主义精神,发展现实主义艺术主潮。这就要重温马、恩现实主义理论,思考其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现在性”价值。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种种艺术流派和思潮不可无视,不仅要大力汲取其营养,但要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土壤和艺术发展。现实主义主潮和西方艺术营养之间,不应是“拆解”关系,而应是互动关系。

在特征性手法层面,在保证细节的真实和典型的基础上,可以采用各种新的手法,包括浪漫主义的浪漫手法,现代主义的暗示手法;在思维方式层面,可根据现实社会的发展,描绘各种各样的环境,塑造各种各样的形象,在保证人物典型性的基础上,也可有象征性、符号性、浪漫性。

在基本原则层面,在历史的表现现实关系、反映客观真实性时,可表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揭示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生活有多广阔,艺术就有多广阔,也可深入描写对象的精神层面。一是现实主义基本要求的主导性。二是现实主义的广泛吸纳性,现实主义的历史性决定了他必须与时俱进,广泛吸纳一切有益营养,不然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基本要求主导和广泛吸纳的有机融合,即是现实主义主潮和西方艺术思潮“互动”关系的确立。互动关系一旦达到最佳状态,时代艺术的发展高潮也就到来了。

参考文献:

[1] 陈洛加编:《外国美术史纲要》,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

[2] 《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53年。

[3] [苏]卢纳察尔斯基,郭家申译:《艺术及其最新形式》,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

[4] [法]热尔曼·巴赞,刘明毅译:《艺术史》,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年。

作者简介:王晴,女,1982—,陕西省咸阳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现代艺术,工作单位:咸阳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推荐访问:恩格斯 马克思 现实主义 中国 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