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探访北极南极的记者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中国最早探访北极南极的记者

2022-10-27 12:36: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中国第一位采访北极、南极的记者,都是新华社记者。而第一位采访北极的记者李楠还是第一位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

首次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

1958年11月的一天,我正在新华社国际部文化科学体育组值班,收到新华社莫斯科分社首席记者李楠从北极圈内发来的电讯。这是中国记者进入北极圈(北纬66度34分)内实地采访发来的第一篇稿件,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组长方辉盛决定,迅即编发。《人民日报》等主流报纸次日(1958年11月19日)在国际版显著位置刊出这篇电头为“新华社北极圈内伊加尔11月17日电”、署名为“新华社记者李楠”的通讯《北极圈内红旗飘》。

1958年11月12日,李楠与其他国家一些驻苏联记者一起,应苏联邀请,乘飞机从莫斯科出发,到北极地区探访。李楠写了六篇通讯。另五篇是:《战斗在北极浮冰站上》、《繁荣的北极圈》、《在北极上空飞行》、《生活在北极浮冰站上》、《他们的生命在北极夜中放光彩》。他还在1961年出版了《北极游记》。

当时北极地区正处于“极夜”期间。李楠在通讯中介绍了目睹的奇丽“极夜”风光:天空中见不到太阳,也没有明亮的白昼。有些地区在中午的时候,天色还会稍稍明亮,像黄昏的月夜或晨光熹微的朦胧景色。靠近北极中心地区,却完全笼罩在黑夜中。明亮的白日闯不进来,微茫的黎明曙光很快就被黄昏景象所代替了。

通讯谈到“穿过北极点”时说:“我们在地轴上空飞翔。月色是那样的明亮,天空是出奇的净洁。这样的天空和月色大概只有北极地区才能看到。星星全部集中在头顶,而且似乎就在低空。一抬头,就可以看到北极星。除了顶空而外,四周天际倒是显得黑暗得多”。

中国人与北极

中国人很早就开始关注北极,并有相应文字记载。

传说大禹曾在茫茫风雪中到达“终北国”。但这只是传说而已,“终北国”也无从考证。

西汉成书的志怪小说集《海内十洲记》,传为东方朔(公元前154~前93年)撰。《海内十洲记·序》中说:“臣……曾随师主履行:北至朱陵,扶桑,蜃海,冥夜之丘,纯阳之陵……”。有学者考证认为,其中的“冥夜之丘”和“纯阳之陵”是指处于“极夜”和“极昼”的北极地区。传为东方朔著的另一本书《神异经-北荒经》还说:“北方层冰万里,厚百丈,有鼠在冰下土中焉……”有学者认为,“冰下土中”的“鼠”,即我们聊在所说的“猛犸”,也叫毛象。

1400年后,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有一个地方,它的疆界延伸到北方的最边缘,它被称为黑暗的地区,即北极。每逢冬季,大部分月份看不见太阳。四周的大气暗淡无光,好像我们在黎明时所看到的光线一样朦胧。”

400多年后,清朝康熙皇帝派出34人的图理琛使团探望明末迁往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的我国少数民族土尔扈特部。图理琛回国后写了一本《异域录》C图理琛使团最北到达苏尔呼忒柏兴(今译苏尔古特,位于北纬60多度,接近北极圈)。《异域录》里也有相关记载。

东方朔、马可波罗、图理琛这些记载,可以说是中国关于北极最早的“科普”。

晚清维新派领导人康有为(公元1858~1927年),1908年5月曾经到达北极斯瓦尔巴德群岛的那岌岛(埃季岛),该岛位于北纬84度附近。康有为记载:“携同壁(康有为女儿)游那威(挪威)北冰洋那岌岛,夜半观日”;“是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幕,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

20世纪下半叶,中国开始了北极科考。1951年,加拿大中国留学生、测绘学家高时浏到达北磁极。1991年,研究员高登义应挪威邀请,在浮冰上进行科学考察,首次在北极地区展开五星红旗。1993年,香港记者李乐诗首次在北极点上展开五星红旗。

1995年,位梦华等2 5名科学家、记者完成了中国人首次自己组织的北极点考察。

2001年,中国北极科考队对斯瓦尔巴德群岛进行科考。高登义担任队长。科考队由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及新闻记者等共17人组成。其中包括后来当选中国科普作家协会理事长的地质学家刘嘉麒。2002年7月29日,中国伊力特·沐林北极科考站在朗伊尔宾镇成立。

1999年,中国政府首次组织了北极地区大规模科考。2003年,中国政府组织了第二次北极科考,“雪龙号”搭载109名队员,破冰挺进到北纬80度。

2004年7月28日,中国政府建成首座北极考祭站——黄河站。黄河站设在挪威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位于北纬78度55分、东经11度56分。2008年,中国第三次北极科考队在北纬84度38分、西经145度17分的一块大面积浮冰上建立首座“冰站”。

首次探访南极的中国人

首次探访南极的中国人,也是新华社记者,当年驻智利的金仁伯。

1979年2月9日,新华社播发了第一条报道《南极见闻》,署名“新华社记者”。《人民日报》等主流报纸次日在国际版显著位置刊出。这年5月3日,《人民日报》等刊出新华社播发的第二条报道,通讯《初访冰雪世界》,署名“新华社记者金仁伯”。金仁伯还为《世界知识》杂志写了连载通讯《初访南极洲》。

金仁伯的通讯说,“作为第一个踏上了这个地球第六大洲的新中国记者”,“1月15日至2月3日,记者应邀随智利第33次南极科学考察团,访问了冰天雪地的南极洲。”当时,南极洲正值夏季。海面上飘浮着各种奇形怪状的冰块和冰墙,在阳光照耀下显得特别晶莹洁白,分外美丽。沿海岛屿有的仍然裹着银装,在冰雪融化的地方长满了五颇六色的地衣和苔藓。通讯还介绍了南极的动植物和丰富资源,各国科考站的工作。

中国人与南极

与北极地区相比,南极地区离中国要远得多。中国人知道南极、到达南极也晚得多。

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生物科学系祖菲加副教授2004年2月4日在理大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据历史考古最新发现,中国明朝航海家郑和的航海船队于1422年抵达南极大陆,他们是世界上最早到达那里的。这一说法并没有得到学术界普遍认可。

1875年夏,宋庆龄的父亲宋耀如曾经到达南极。他被认为是近代到达南极的第一位中国人。他的到达是十分偶然的阴差阳错。1875年,宋耀如一位在美国经商的舅舅从美国回乡招工,12岁的宋耀如恳求父母让他随同舅舅出洋谋生。当时巴拿马运河还未开通,船从中国到美国东部,要绕行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船进入麦哲伦海峡前,从南极漂来的一块巨冰撞坏了船舵,船失去控制,向南方漂去,在南极圈内的一座小岛搁浅检修,宋耀如跟着大人们登上海岛,目睹了南极奇丽的风光。船修好后他们才前往美国。后来,宋耀如曾多次给友人及子女们讲述他到南极的经历,对南极的冰雪世界和可爱的企鹅印象深刻。他也曾对自己的好友孙中山谈到这次奇遇。孙中山戏称宋耀如是“南极仙翁”。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我国才开始南极考察的进程。

1980年董兆乾和张青松首次赴南极科考,成为最早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科学家。高钦泉和张坤诚应美国邀请,到设在南极点的阿蒙森一斯科特站访问。1985年1月11日,顺利地飞到南极点。当天在南极点升起五星红旗。

1984年中国派出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近600人,其中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近20位记者,他们发了大量报道。光明日报记者金涛还出版了专著《暴风雪的夏天一南极考察记》。这成了南极知识的一次大规模“科普”。1985年2月20日,这支科考队在乔治王岛建成中国第一个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1989年,中、法、英、苏、美、日科学家共同组成首个徒步横穿南极大陆探险队。历时220天,艰苦跋涉5986公里,完成这次壮举。冰川学家秦大河参加了这一活动。

1989年,中国建立了第二个南极考察站——中山站。2009年,中国建成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它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推荐访问:南极 北极 探访 中国最早 记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