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简析二例重庆地区石缸的旧器新雕工

2022-10-27 09:00:04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本文以二例,有“文饰图案”的“石缸”为对象,运用“目鉴法”,展开旧器新雕工的辨伪简析过程,为大家提供了具体鉴定旧“石缸”的部分实际操作方法,达到提高广大市民鉴赏旧“石缸”的专业水平和辨伪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石缸;旧器新工艺

“石缸”,生活用具,大型的装“水”之器物也;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居住在长江、嘉陵江两江之畔怀抱的重庆渝中半岛的人们,有的仍在使用它。

“石缸”曾经具有的多项实用功能。其一,“石缸”为人们提供了生活用水暨安全用水。因为“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备条件之一,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 人们根据实际地形,房屋依山势而建成,房屋“重重叠叠”沿江面而向上升,一直延伸到山顶;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他们都以两江的河水、山脉间隙及低洼带的地下井水为生活“水源”;生活在这“吊脚楼” 式房屋的人们,一出门就“爬坡上坎”,日常的用“水”,全靠一根扁担两只桶,到江里或井里挑水吃,盛水的容器也就成了家庭的必备之物。因“石缸”的容积比其它缸的大,也就成了这里人们盛水的主要器具之一。“石缸”,为人们的饮用“水”安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虽然长江、嘉陵江具备有自然净化“水质”的能力,但遇特别的污染、发大水、涨洪水时,就可能暂时失去净化功能,也就变成了污水;或遇天下大暴雨时,泥土的自然“过滤净化水质”的能力也会减弱,井水也变得十分的混浊,这时经过缸的“净化过滤”,再对缸中的“饮用水”加放“食用白凡”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处理,来达到饮用水标准,“石缸”,为人们提供了安全干净的饮用水,起到了减少疾病发生和阻碍流行病的传播和保障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的作用。其二,“石缸”在这里,是人们消防灭火的主要水源之一。“火”也是一把双刃剑,人类社会的文明和人们的日常生活都离不开“火”;但“火灾”又随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灾难。消防灭火暨是人类的生存与自然界长期斗争的方式之一。其三,“石缸”作为观赏用品。它还是部分人家亭台楼阁花园里,供养山石、荷叶及观赏鱼的“缸”。殷实之家的“石缸”,则十分讲究,不仅容积大装水多、还要美观大方。在“缸”体的表层面,有雕刻得非常规整的素面、纹饰、花卉、雀鸟、人物故事、吉祥语、书法、年号等内容。展示了“石缸”主人的兴趣爱好,表现了雕刻工匠的巧妙构思和高超的技艺。为书法艺术以及民俗方面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随着自来水管网的逐渐推广应用,“石缸”偿失了生活用具的功能,才逐步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石缸”已记载远古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那段历史。

重庆地区的“石缸”,为青石的石材。青石,一般指石的色和质,又俗称为石灰岩;青石,一般含有CaO在50%左右、含有Mgo在2.5-3.5%之间;它的三角度在3.7-3.8,吸水率≤0.75%,弯曲强度≥10.0Mpa,光泽60度左右,密度2800千克/m3。重庆地区的“石缸”,缸体口缘在10--25公分之间,石质松碎、易损。“石缸”除了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然磨损的损耗外,还受外部力量的作用--如搬运、震动、使用中的碰撞等,都可造成“石缸” 渗漏、破损、断裂。“石缸”的自然风化损坏也十分严重,受风化、水化、溶解、脱水、酸化、还原、碳酸盐化以及候、烟熏、酸雨,热长冷缩的风化使之表层龟裂、起层、剥落等,也使“石缸”难以保存到今天。另外“石缸” 在日常生活的使用功能已完全偿失,早已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随城市建设、迁徒大量的“石缸”被“遗弃”、被“移失”、被“损毁”,“石缸”更难以保存到今天。“石缸”的“文饰图案”自然脱落,凹凸图案纹饰的变平、凹下的文字变纤细,由洼变浅,由浅变平,凸文字变粗变坦的状况较为十分普遍。特别是在文革中雕刻有“文饰图案”的“石缸”的损坏非常严重,有的被迫抛弃、损毁;有的“文饰图案”被迫全部铲除掉或部分重新再刻之毁损;有的全靠淹埋地下或将“文饰图案”涂抹、遮盖才得以保存到今天。因“石缸”的石质较差,使用率高,又易破损;而“石缸”的自然不可抗力因素和人为损坏都非常严重,所以重庆地区现有的旧“石缸”大多为清代、民国至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制作,明末的“石缸” 偶有出现都显得非常珍贵稀有。

“盛世兴藏”,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文化产业成为知识时代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如今的旧“石缸”已变成了观赏的鱼缸、盆景等观赏玩物,暨成为了今天人们的“收藏品”。专门罢放在亭台楼阁花园或大厅里供人们赏玩珍藏。旧“石缸”它承载着过去的那段历史文化,现在也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收藏者的青睐和成为了投资者的目标。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内社会上收藏热的逐年升温不退,现保存下来有“文饰图案”雕工的旧“石缸”量少价高,而缸体无雕刻工艺的旧“素石缸”相对而言则“量多价低”;有“文饰图案”的旧“石缸”与无雕刻内容的旧 “素石缸”之间已经产生了数十倍至百倍的价差;在利益的驱动下,国内市场上有人专门从事“石缸”的旧器新雕刻工艺业务,古玩收藏品市场也常有许多旧器新雕工的“石缸” 充斥着市场。这类旧器新雕工的“石缸”,它的缸体、缘口等部位本身就带有经过了人们使用后遗留下的痕迹,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使人们真假难辨。以下“石缸”旧器新雕刻“文饰图案”的二实例,供大家鉴赏。

例1图《八仙过海》园形石缸,直径82Cm,外高50.5cm,内深39Cm,口缘厚5.5 Cm,有经过多年使用留下的残破口,缘口上方边宽8Cm雕刻云纹缸体雕刻了八位人物,他们头项白云,脚踏水波纹,显示各自的渡海本领。例1图,“缸体”和 缘口都明显的带有经过了一定的“苍桑岁月”后,所留下的“残破口”,这一点最容易让人产生,以一代全的“幻觉”、“误解”为旧工的旧器也。例1图,从雕刻的题材内容观察,石刻没有石雕艺术的生动感,约显滞板,如同市场上偶见的《八仙过海》刺绣图案一样;而1图,雕刻的人物缺少“灵气”、而多“工匠气” 可判断为新雕刻;再从“缸体”外壁与装水面内壁相比,区别明显,内侧壁氧化层自然浑厚,“缸体”外表面似有风化痕迹,而侧色彩较新,也可判断为旧器新雕工的石雕刻图案。“石缸”的旧器新雕完工后,将“石缸”堆放在室外,经“日晒雨淋”地自然做旧,但功效太慢。例1图,经仔细观察比较容易,被识别为旧器新雕工“石缸”。

例2,正面雕刻内容为《寿福·葵叶瓣·卷草纹》开窗八边型“石缸”。器物高80Cm、器长100Cm、内长84cm、斜长57.5cm、器宽70Cm、内宽57Cm、口缘厚7Cm。正面雕刻图案:中心为寿字纹半圆与另半扁蝠构成福寿圆心,再裹上圈一葵叶瓣团边,次层开窗口内为四角各有一只扁蝠; 外层为卷草纹环绕的四方形边框;上部的五根直线条上有一条较宽的卷草纹饰边。构成了一幅“五福葵叶团寿·卷草纹”图。整个“石缸”,自然风化程度严重;寿字雕刻笔触较新,有妄刻之疑,仅寿字上半部较完整;下半部被“苔”和“霉菌”遮盖隐显扁蝠的部分线条较模糊不清的;“缸体”外壁氧化层色泽呈多样,细致观察凹处保留有小用凿子雕刻时錾出的清新痕迹;无“苔”和“霉菌”的空白处的色泽与其它部位相比较新。而“石缸”的背(里)面为素面,既无任何 “苔”和“霉菌”依附,又色泽单陈旧一,无任何新的凿痕;图案为变异的“五蝠葵叶团寿”,它的雕刻源于《明清家具》中的变异的组合图构成。故例2“石缸”为在空白处镌刻、妄刻暨旧器新刻的“石缸”也。新雕工完成后,例2“石缸”被放置在温度适宜的,潮湿的地方,再将“石缸”表面涂抹“竽头羹” 等浆状腐蚀物“作旧”,经过一定的时间,使低等植物的“苔”、“霉菌”等有机物的孢子囊着附在“石缸”表面层,并发育生长。例2图,为典型的旧器新雕工“石缸”,但它更具有欺骗性,不仅“缸。体”和 缘口都明显的带有经过了一定的“苍桑岁月”后,所留下的“残破口”,而且附带生长有苔、霉菌等有机物的孢子囊的低等植物,普通的收藏爱好者不易识别,容易让人们认为是旧石雕图案的老“石缸”也。此类“石缸”在收藏品市场都能见到。

鉴别“石缸”的新旧,并分清“石缸”的新旧雕刻工艺,不仅要靠丰富的专业综合知识,还要靠丰富的实践经验,既要熟悉旧“石缸”的基本特征,又要熟悉市场中的仿制品,熟知作伪者常用的手法。在日常生活中还要多看、多问、多记、多比、多摸,还要少听故事、少拣漏。只有通过平时的不断实践和积累,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实际鉴赏水准。


推荐访问:重庆 地区 简析二例 旧器新雕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