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药鉴定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藏药鉴定及质量控制研究现状

2022-10-25 09: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要]藏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是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保证藏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简要概述了近10年来藏药在品种鉴定、质量标准化及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介绍了DNA条形码、红外光谱、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实例,旨在为藏药的现代化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藏药;品种鉴定;质量控制;DNA条形码;代谢组学

[Abstract]Species identification and quality control of Tibetan medicin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modernization studies, and they hav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nsur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ibetan medicines in clin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modernization research of Tibetan medicin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species identification, quality standards and quality evaluation of Tibetan medicines in the past 10 years. It also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examples of some new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 such as DNA barcod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1H NMR-based metabolomics.

[Key words]Tibetan medicines; species identification; quality control; DNA barcoding; metabolomics

藏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藏族人民的防病治病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青藏高原是藏族人民成长的摇篮,该区域由于海拔高、冰雪覆盖期长、气候多样,孕育了众多独特的藏药资源[1]。藏药主要由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三大部分组成,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主要体现为使用历史悠久,理论独特,使用动物和矿物药品种数量较大,加工炮制方法独特,复方药味较多,并在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系统、肝胆、肠胃等疾病方面具有显著疗效等[1-2]

1 藏药多基原性

由于不同藏区用药习惯差异、资源量逐渐匮乏、同名异物及同物异名等因素,藏药在实际流通和应用过程中常出现地区习用品、替代品或混淆品[2]。目前,藏药材“一药多基原”现象十分突出。据统计,《部颁标准·藏药分册》正文及附录收载的植物类藏药材共计148种,而多基源药材有52种,所占比例高达35%。藏药基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其品种混乱,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藏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控制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也是当前藏药现代化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2 藏药的品种鉴定

品种鉴定是藏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常规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基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这些经典方法为保证藏药的质量和用药安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仪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藏药品种鉴定研究领域涌现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如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及以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为代表的化学鉴定技术。DNA条形码是指利用基因组中一段公认标准的、相对较短的DNA序列对物种进行快速、准确鉴定的一种新技术[3]。2003年,Hebert首次提出将条形码编码技术应用于生物物种鉴定[4]。随后,DNA条形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动物、植物物种鉴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陈士林课题组在中药DNA条形码鉴定研究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3]。近10年来,随着DNA条形码的快速发展,该方法在藏药品种鉴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已有研究者对藏药沙棘Hippophae fructus、湿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羌活鱼Batrachuperi等进行了DNA条形码鉴定研究[5-7]。该技术的应用为解决目前藏药品种繁多、来源复杂的科技难题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化学鉴定技术是指选择少数特征的化学成分,即化学标志物(chemical markers),或者以化学成分的整体构成特点作为物种鉴定的依据。近年来,随着仪器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光谱、色谱技术为藏药品种鉴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更加灵敏、更加准确的方法。其中,红外光谱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化学鉴定技术之一,该方法可在无损检测的基础上,对物种实现快速鉴定。目前,红外光谱已成功运用于翼首草Pterocephali Herba、藏菖蒲Acori Calami Rhizoma、独一味Lamiophlomis Herba等藏药的品种鉴定[8-9]。核磁共振波谱法(NMR)是近年来新兴的化学鉴定技术,该方法样品制备简单、分析快速,并具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初生与次生代谢产物同表征的方法学优势[10],因此能准确地反映化学成分的数和量等特征,从而为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目前,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已经在藏茵陈、沙棘等多基源藏药的品种鉴定中得到了应用[11-12]

3 藏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藏药质量标准的制定与其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密切相关。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及藏医药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藏药的资源调查、品种整理、标准物质制备、药效物质辨识、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等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而推动了藏药质量标准化研究工作。首先,藏药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的数量日益增加。据统计(CNKI数据库),2001—2005年报道了8种,2006—2010年报道了17种,而2011—2015年报道了52种藏药材及复方制剂的质量标准研究工作。其次,藏药质量标准的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以独一味为例,2000年版《中国药典》没有收载,200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该品种并以水解后的黄酮苷元木犀草素为HPLC含量测定指标,而2010年和2015年2版均建立了专属性强、以有效成分山栀苷甲酯和8-O-乙酰山栀苷甲酯为指标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此外,从1995年版的《部颁标准·藏药分册》到2015年版《中国药典》也能够看出藏药质量标准水平有了质的飞跃。《部颁标准·藏药分册》共收载药材136种、成方制剂200种,藏药材中有薄层色谱鉴别的仅占2.9%(4种),复方中有薄层色谱鉴别的也只占21%(42种),并且仅有1个品种(烈香杜鹃)收载了含量测定项。《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共收载藏药材8种、成方制剂19种,收载的品种虽少,但标准水平明显更高,有薄层色谱鉴别的品种比例高达96%(26种),有含量测定项的也占63%(17种)。

藏药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其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与中药类似,显微、薄层鉴别与一个或几个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仍然是目前藏药质量评控的主要模式。近年来,随着藏药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研究的逐渐深入,藏药的质量评价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出现了由无指标、单指标向多指标成分发展的趋势。如有关学者对独一味、翼首草、坐珠达西等藏药进行了3种成分以上的同时含量测定研究[13-15],而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已经有10种成分同时测定的研究报道[16]。此外,日益成熟的化学指纹图谱技术也在藏药质量控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翼首草、沙棘膏、三果汤散等藏药均已开展了系统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17-19]。具有“色谱特征唯一性”特点的化学指纹图谱可全面反映藏药的复杂成分信息,为保障藏药质量的稳定、可控提供了有效的手段。近10年来,为实现藏药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和整体药效物质的全面控制,众多科研人员从研究思路及分析方法等方面对藏药的质量评控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出现了以“一测多评”、“谱效相关分析”、“代谢组学”等为核心的质量评价方法体系。如乔媛媛采用“一测多评”法测定了藏药肉果草Lanceae Herba药材中4种有效成分的含量[20];罗培等利用谱效相关分析思路研究了藏药白花刺参Morina nepalensis化学成分与抗炎活性的相关性,确定7个成分与抗炎活性呈正相关,可被选为该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21];潘正等运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建立了药材代谢指纹图谱,并从整体代谢成分角度研究了独一味不同产地药材的质量差异[22]。这些新方法为建立反映整体观、体现安全有效等特点的藏药质控模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提高藏药质量控制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 讨论

近10年来藏药的品种鉴定、质量标准化及质量评控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目前藏药仍然存在基源混乱、质量参差不齐、质量标准水平较低、药效成分不明确等诸多问题。因此,藏药的鉴定及质量控制研究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提高。本课题组长期从事藏药的品种鉴定、质量标准提高及质量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此特以专题的形式介绍近年来的部分研究成果,以供读者参考。如刘川等[23]研究证明ITS2条形码能够有效、准确地鉴定藏药“蒂达”不同基源药材。李艳等[24]以4个有效成分木兰花碱、药根碱、巴马汀、小檗碱为指标,首次建立了藏药小檗皮药材的质量标准。刘川等[25]建立了藏药江孜沙棘Hippophea gyantsensis的HPLC指纹图谱,并测定了3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该药材的质量评控提供了科学依据。张雨欣等[26]利用DNA条形码和UFLC技术对藏药翼首草进行了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研究,并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揭示了遗传与化学的相关性。刘悦等[27]将分子与化学方法有效整合,建立了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的多基原藏药沙棘二维鉴定方法,为藏药的品种鉴定和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参考文献]

[1]贾敏如,张艺,杜娟. 藏药特色与可持续发展[J]. 中草药,2010,41(2):326.

[2]钟国跃,王昌华,周华蓉,等. 藏药材的生药学特点及品种整理研究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0(2):28.

[3]陈士林. 中药DNA条形码分子鉴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4]Hebert P D N, Cywinska A, Ball S L, et al. Biological identifications through DNA barcodes [J]. Proc R Soc Lond B, 2003, 270:313.

[5]Liu Y, Sun W, Liu C,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Hippophae species (Shaji) through DNA barcodes [J]. Chin Med, 2015, 10:28.

[6]Xue C Y, Li D Z. Use of DNA barcode sensu lato to identify traditional Tibetan medicinal plant Gentianopsis paludosa (Gentianaceae) [J]. J Syst Evol, 2011, 49(3):267.

[7]杜文杰,刘海青,徐婧,等. 藏药羌活鱼的COI分子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3):395.

[8]关昕璐,阎玉凝,黄晓玲,等. 翼首草的红外光谱鉴别[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6, 12(4):11.

[9]林俊英. 红外指纹图谱在藏药鉴别中的应用研究[D]. 兰州:兰州大学, 2013.

[10]范刚,罗尚华,李艳,等. 基于1H-NMR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质量评价[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15(9):1862.

[11]范刚. 基于1H-NMR代谢物组学技术的多基源中藏药品种质量评价研究[D]. 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2.

[12]苏永文,谭尔,张静,等. 3种不同基原藏药沙棘的1H-NMR代谢组学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1):4234.

[13]钟世红,古锐,王铃鑫,等. HPLC 同时测定独一味中7 种成分含量[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22):4373.

[14]李文婕,高燕,陈一龙,等. UFLC-PDA 同时快速测定藏药翼首草中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1):161.

[15]任桂友,刘海萍,王战国,等. 藏药坐珠达西中8 种成分HPLC定量测定[J]. 中草药,2014,45(15):2189

[16]阳勇,罗维早,刘翔,等. 藏药“甲蒂(印度獐牙菜)”中龙胆苦苷和獐牙菜苷等10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与质量评价[J].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20):3141.

[17]高燕,李文婕,李聪颖,等. 藏药翼首草UFLC 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4,39(7):1185.

[18]游佳莉,王毓杰,张艺,等. 藏药沙棘膏HPLC 指纹图谱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362.

[19]德洛,姚喆,冀静,等. 藏药三果汤散抗氧化有效成分的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及HPLC指纹图谱[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10):99.

[20]乔媛媛. 西藏肉果草质量标准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21]罗培,刘圆,吕露阳,等. 藏药材“白花刺参”抑制NO 生成作用的谱效相关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3,38(17):2882.

[22]Pan Z, Fan G, Yang R P, et al. Discriminating Lamiophlomis rotata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origin by 1H-NMR spectroscopy and multivariate analysis [J]. Phytochem Anal, 2015, 26(4):247.

[23]刘川,张雨欣,刘悦,等. 龙胆科藏药“蒂达”类的DNA条形码鉴定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4):567.

[24]李艳,吕秀梅,林亚丽,等. 藏药小檗皮的质量标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4):592.

[25]刘川,文检,苏永文,等. HPLC法测定藏药“巴尔达尔”黄酮类成分含量及指纹图谱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4):586.

[26]张雨欣,李聪颖,刘川,等. 基于DNA条形码及UFLC技术的藏药翼首草相关性的品质评价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4):572.

[27]刘悦,刘川,谭尔,等. 基于DNA条形码和1H-NMR代谢组学二维方法的多基原藏药沙棘鉴定[J]. 中国中药杂志, 2016, 41(4):578.

[责任编辑 丁广治]


推荐访问:质量控制 藏药 鉴定 现状 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