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情教育:消除当前国情认识错误倾向的根本路径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国情教育:消除当前国情认识错误倾向的根本路径

2022-10-23 16:4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当前,中国国情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民众的国情认识却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归于以下几方面:新闻媒体宣传内容、手段和途径单一、宣传理论研究不足、政治意识形态对民众接受宣传信息产生的影响等。国情认识和国情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国情教育是实现科学国情认识的根本途径。因而,我们要立足现实问题,更多地开展历史与现实国情、国外与国内国情的比较研究,改进国情认识的手段和方法以推进国情认识深化,更好地发挥国情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国情教育;国情认识;根本路径

中图分类号: D6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3)02001807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和建设史表明,马克思主义要与国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此来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形成指导[1]。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他们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任何固守本本、漠视实践、超越或落后于实际生活的做法都不会得到成功。在历史上的一些时期,我们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我们党能够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在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就在于重新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理查德·格罗斯和托马斯·戴尼森认为,公民教育是所有学校的一项基本教育任务,通过教育使得每个学生获得公民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方面的训练,从而使人们能够了解、判断、决定和参与公共事务,并且进一步关心其他人的福祉[2]。公民教育自从诞生之日起,就受民族和民主的观念支配,并一直将重心放在民族国家的政治主权和合法性以及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上[3]。因此可以说,国情教育与公民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国情认识是公民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一、新时期基本国情考察

1978年10月,邓小平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既要大幅度地改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改变上层建筑,改变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和国家对工农业企业的管理方式,使之适应现代化大经济的需要。”[4]135-1361978年l2月l3日,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只致向前看》报告中强调:“要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4]141邓小平还郑重地告诫全党:“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4]150但就我国实际而言,现阶段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中国解决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模式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提供广泛的借鉴,并为经济理论的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事实[5]。改革开放带来国情的巨大转变,这是认清现阶段国情以及依据国情制定战略方针所必须认识的。

我国自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即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而是脱胎于资本主义并未充分发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用整个历史阶段去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已经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这是中国不得不经过很长一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6]。中国的社会主义,是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走出来的,没有经过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生产力不发达;我国虽经过多年的建设,但仍然是个经济贫穷的国家,是一个民主不发达、法制不健全的国家[7]。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在我国,既有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残余形态的阶级斗争,又有占主要地位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既有经济领域的矛盾,又有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矛盾;既有社会主体方面的矛盾,又有社会客体方面的矛盾,还有社会主体同社会客体之间的矛盾[8]。牢牢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关键所在,是对我们党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也是对我们民族自强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必须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夯实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1]。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了两个没有变,一个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一个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报告也郑重提出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9]才能认清发展道路。

胡锦涛同志对于国情转变的巨大成就做了概括性的描述:一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我们废除了实际上存在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确保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我们建立健全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保证决策符合人民利益和愿望。我们建立健全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为各方面优秀人才建功立业开辟了广阔渠道。我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们党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开展工作。我们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保证党和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1]二是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要在全体人民中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要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加强对青少年的德育培养,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要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1]


推荐访问:国情 路径 倾向 消除 错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