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挑战与应对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挑战与应对

2022-10-23 16:18: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摘 要:市值是上市公司内在价值在股票市场上的集中体现。上市银行作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主体,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深度挖掘市值管理的内涵,有效地进行市值管理,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对资本市场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市值管理的理论基础、存在问题和改进方法,对于相关上市公司做好市值管理工作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关键词:上市银行;市值管理

一、绪论

2014年初,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7月,证监会也开始制定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意见并征求各方意见,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工作作为联结股东和上市公司的重要纽带,以及持续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和估值水平的重要途径,被提到了更高的要求层面,16家A股上市银行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主体,面对新形势,也迎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1)加强市值管理是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内在要求。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同股同权后,上市公司最主要的财富形式已不再是净资产而是股价,这就要求上市公司经营目标从原来的利润最大化逐步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

(2)市值管理是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对国内银行业而言,市值管理更具重要性。一是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在巴塞尔协议三的要求下,受资本充足率的约束,有再融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在经营中有市值管理理念。二是国内银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而通过日常的市值管理工作,能够将自身特点和竞争优势主动地向市场和公众展现,提升综合竞争力,形成各自经营发展的特色,进而促进银行自身的健康发展。

(3)加强市值管理有利于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上市银行树立市值管理理念,通过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树立良好企业文化、建立股权激励机制等多方面的管理,不仅能够实现自身市值和股东利益最大化,还能够对整个市场产生示范效应,从而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二、理论基础

市值管理来源于价值分析与管理。英国价值管理协会(IVM)提到价值方法是由Miles在1940S开始萌芽,1950S发展成价值分析技术以改善现存产品的价值。一开始价值分析主要被用在辨别与消除不必要成本,然而当价值分析广泛地由产品进入服务、项目与管理程序时,它也提升绩效,强调资源的合理运用,而非仅注重成本。Department of Energy(1997)认为机能分析、替代案分析、价值分析、价值控制、价值改善、价值提升与价值管理是名词不同意义是相同的。因此,本研究将其统称为价值管理。美国价值工程学会(SAVE International)提出价值方法可以被用在成本或绩效需要被改善的地方。而该改善可以被用金钱量测或其他重要的因素如生产力、质量、时间、能源、环境冲击与耐用性,价值方法可被用在硬件。例如,建筑物或其他建设标的,与软件方面如制造与建造流程、健康管理、环境服务、程序、管理系统与组织架构等。Afnor(1985)定义价值分析是竞争力创造性与有组织的方法,其目的在满足使用者的需求。Department of Energy(1997)认为价值工程是由合格的人员组成的小组,在改善产品、系统或程序上的绩效,可靠度、质量、安全成本,运用机能执行分析。Gibson(1998)提出是一个系统化流程,应用于评估资本项目必要的机能或绩效,以获取金钱的最佳价值。Norton & McEligot(1998)将之定义为一个系统化、多重训练的努力去分析项目的机能,以达到最佳价值和最佳市值。Bone(2000)则认为是由组织以小组为基础的方法,去发掘产品或服务的机能,以挑战他们的目的与发现更有效的方法符合使用者的需求。

中国对于市值管理的研究开展相对较晚。施光耀(2005)最先提出了市值管理这一理念,认为上市公司需要从股东、股价和股本三个方面进行市值管理,以实现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朱陵川(2007)则提出市值管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必要的,有利于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价值。

三、市值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及资本市场持续低迷,金融及银行监管政策愈发严格,市场对银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上市银行市值管理遇到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

(1)经济运行逐步进入新常态。中国经济金融形势正在经历深刻变革。今年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但“三期叠加”的态势更为明显,经济增长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结构再平衡成为主旋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在此背景下,银行业也面临监管政策趋严、资本压力加大、投资价值低估、融资效率降低等诸多挑战。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使得资本市场变得更加扑朔迷离,对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2)上市银行估值持续低迷。从2011年至今,银行股在近三年的时间里几乎一直都与“白菜价”为伍,甚至于拖累“白菜价”的标准一路走低。上市银行纷纷跌破净资产,银行的市净率0.8倍~0.9倍间徘徊居多。从市盈率方面来看,目前上市银行的市盈率多在4倍至7倍之间。据统计,在2008年上证指数探底1664点时,银行股的市盈率和市净率仍分别达到8.4倍和1.98倍的水平。可见,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已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3)创新市值管理工具受限。除常规的业绩路演、反向路演、主动信息披露等投资者关系管理手段外,上市银行能用于市值管理的工具较少,且操作起来经常困难重重。例如,回购,在股价低于每股净资产的情况下,能够增厚每股净资产和每股收益,对提升股价具有很大帮助。但目前中国上市银行普遍面临资本充足率的压力,缺乏回购的资金。截至2014年6月末,16家上市银行披露的资本充足率和一级资本充足率大多都临近或已跌破监管红线。又比如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一度也被市场认为是银行股的重大利好,中小股东纷纷呼吁上市银行大股东和高管带头“买‘(白)菜’回家”。股权激励也还需管理部门“制度先行”,此前金融国企股权激励已经被叫停,且至今尚无松动迹象。随着银行高管“限薪”等政策出台,后续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等市值管理方式,有望得到解禁和补充。

四、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措施

市值管理从本质上看,是公司价值管理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整合,前者的目标是实现公司内在价值最大化,而后者的目标则是使公司内在价值在资本市场上得到真实、客观的反映。在价值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内容是经营业绩和公司治理,这两个要素与投资者关系管理共同构成了市值管理的三大支柱。其中,经营业绩是根本,公司治理是保障,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桥梁。再次,我们从投资者关系管理角度,浅谈上市银行市值管理措施。

(1)主动披露。严格规范的信息披露是股东平等获得知情权的保证,是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信息的官方渠道。从监管的角度而言,公司需要根据有关法规,履行强制性信息披露的要求。而投资者关注的信息,要远远大于强制信息披露的内容。因此,良好的投资者关系及市值管理工作,不仅要求上市银行披露一些股价敏感的强制信息,还要主动披露一些对投资者有用的信息,即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为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这就要求上市银行有意识的自觉选取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信息,并将其纳入披露范围,通过主动披露赢得市场信赖,并达到提升股价、促进市场信心的作用。

(2)精细管理。目前,投资者结构呈多样化发展。专业机构、法人、个人等不同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了解的深浅不同,投资风格、风险偏好千差万别,关注的问题也各式各样。如何更好地实现市值管理的目标,就需要我们精细化开展工作,持续跟踪、总结、分析不同类型投资者的主要特征,并根据不同投资者的特征,设计出针对性的沟通方式及内容。通过建立机构投资者数据库,将证券、基金、保险等专业机构、企业法人、中小个人投资者等投资者按照资金规模、投资偏好、选股策略等进行分类管理,并制定差异化的沟通策略。

(3)创新沟通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为投资者关系管理提供了更多高科技的手段和工具。目前,网上路演、电话会议、视频会议等沟通形式逐渐开始被使用。为提高沟通效果,上市银行应主动学习,应用各种最新的沟通技术,通过创新与投资者的交流方式,更好地实现与投资者良性互动沟通,提高与投资者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除传统的业绩说明会、新闻发布会及一对一路演外,上海证券交易所目前也在帮助上市公司尝试通过网上业绩说明会、集中路演等形式与更多的投资者沟通,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提升推介效果。同时,通过设立投资者热线、在公司网站开辟投资者关系专栏和开通董秘信箱等形式,可进一步增强上市银行与中小投资者的沟通渠道畅通。

(4)做好预期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重点,是通过有效引导投资者预期,得到公平的市场定价并不断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要达到上述目标,沟通内容是关键与核心,交流材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与投资者沟通的效果。路演沟通材料紧抓公司的战略重心,紧跟市场关注的热点,顺应环境变化。

参考文献:

[1] 谭红梅,张小南.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必要性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1).

[2] 吴夕晖.中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探讨[J].消费导刊,2009(05).

[3] 冯贞,刘星.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与并购的研究[J].

商业时代,2009(30).

[4] 刘文.市值管理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J].世界经济情况,

2008(04).

[5] 刘国芳.上市公司离不开市值管理[J].中国企业家,2007(13).

[6] 唐志勇.市值管理“3板斧”[J].上海国资,2007(05).

[7] 蒋陈.客户关系管理的运用策略初探[J].现代金融,2007(02).

[8] 巴曙松,矫静.上市公司如何提高市值溢价[J].新财经,2007(01).

[9] 茅宁.企业价值创造与管理者博弈——对经济增加值方法的若干反思[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2(11).

[10] 蔡建春,李汉铃.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演进、现状及其改善

[J].管理世界,2002(09).

[11] 方芳,闫晓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与思考[J].经济理论

与经济管理,2002(08).

[12] 胡波,宋文力,张宇光.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实证分析[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07).

[13] 武亚军.大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策略框架与主要工具[J].经济管理,2002(14).


推荐访问:市值 应对 挑战 上市 银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