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2-10-23 13:12: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目的 探讨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135例PICC 带管的农村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19例,感染率为14.07%,其中局部感染16例,感染率为11.85%,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3例,感染率为2.22%,主要与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无菌操作、导管维护依从性等有关。结论 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高和多种因素有关,作为基层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采取各种护理对策,降低其感染率。

【关键词】 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31-2

导管相关性感染是经过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的一种重要并发症,特别是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更为严重。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CRBSI平均感染率为0.53%,感染患者平均死亡率为12%~25%。经研究显示,肿瘤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10%。农村肿瘤患者相关医学知识信息接受少,对PICC置管后医护人员告知的相关知识不理解及对管路的维护也不予重视,更容易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如何对PICC带管的农村肿瘤患者进行相关教育及导管维护,减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作者回顾性分析了本科室2012年1月-2013年6月135例PICC带管的农村肿瘤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原因及护理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科室2012年1月-2013年6月PICC带管的农村肿瘤患者135例;其中男性85例,女性50例,年龄30-71岁,中位年龄59岁;其中肺癌30例,肠癌45例,乳腺癌22例,胃癌20例,食管癌10例,鼻咽癌8例。

1.2 方法固定材料均采用中国康新公司生产的外周中心静脉导管(4Fr),康新公司生产的10cm×12cm的无菌贴膜覆盖,接头采用BD公司生产的分隔膜。院内均由取得PICC资格证的专科护士负责置管和标准化的导管维护,即输液期间每天正压脉冲式冲管、正压封管,输液间歇期每周冲、封管1次,每周更换贴膜1次。

1.3 感染诊断的标准是依据2000年《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的导管相关血液感染的定义。

局部感染:穿刺点皮肤有红肿痛,有时会有渗出液或穿刺点细菌培养阳性。血流感染:有感染现象,发热,从血液中培养或导管尖端细菌培养阳性。

2 结果

3 讨论

PICC导管为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通路,且留置时间长,满足了肿瘤患者治疗的需求,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护理问题,导管相关性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不但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治疗的进行,还会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本组病例显示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性关性感染感染率为 14.07%,导管局部感染为11.85%,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率为2.22%,均高于相关李俊英等报道。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3.1 患者因素:是导致本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高的主要原因。

3.1.1 生活条件差据

我院地处偏远山区,多数农村PICC带管患者居住环境条件差,自身清洁卫生不到位,家务活多等易导致贴膜易污染。特别是农忙季节,穿刺部位贴膜受汗液浸湿后未及时换药,更易导致贴膜污染及脱落,从而使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增高。

3.1.2 文化程度低

大多数农村PICC带管患者文化程度低,对导管维护依从性低,导管自我维护意识薄弱,维护间隔时间随意性强,未能定时、及时来院换药。

3.1.3 经济条件差

受路途及导管维护费用的影响,少数患者私自延长导管维护的间隔时间,本组有2例局部感染患者导管维护的间隔时间是10天。

3.1.4 营养、免疫状态

本组患者受经济条件、地理位置的影响,大多饮食结构单一,营养补给不充足,多数病程晚,全身免疫能力低下,更易导致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3.2 护士因素:

3.2.1 穿刺技术不熟练。反复穿刺会让血管内壁及皮下组织受损,使局部组织修复时间延长导致细菌侵入。此外,粗暴送管也会引起血管内膜的损伤。

3.2.2 导管维护和无菌技术操作不严格、正压接头被污染,使得细菌带入管腔或机体而引起感染;冲管不彻底、导管固定不牢、导管随着肢体活动、暴力揭膜等也许会引起导管相关性局部感染。

3.2.3 健康教育不到位,PICC带管农村肿瘤患者及家属受文化程度的影响,其接受能力有限,同时也缺乏医学常识,而护士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健康教育宣传方式不正确,健康教育不到位,从而导致患者出院后不按时换药和冲管。

3.3 药物因素: 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等均是细菌的培养基,若将感染的药液经PICC导管输入,细菌就会停留在导管内生长繁殖或随血液进入机体,细菌不会被机体免疫系统完全的清除,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特别是化疗药物的长期反复使用,导致免疫力低下,更容引起导管相关性感染。

4 护理对策

4.1 对农村PICC带管的肿瘤患者采取延续管理服务。 宋玲凤[9]等报道农村PICC带管患者采取延续管理服务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4.1.1 出院前通过患者或家属对其居住的环境进行评估,并指导患者尽量改变居住环境,如房间早晚开窗通风30分钟,少放杂物等。

4.1.2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管路维护的同时,反复评估患者或家属对PICC相关知识的接受程度,改变对农村PICC带管患者的健康教育宣教方式,由专科护士讲解、示范或动画等方法,帮助农村患者及其家属逐步了解并掌握PICC 相关生活护理的知识、技能以及必要的注意事项:如出现手臂肿胀、疼痛、发红、穿刺点渗血、贴膜松动脱落、导管脱出等能及时就诊并鼓励家属积极参与配合,充分发挥病人及家人的主观能动性,做好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PICC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4.1.3 电话随访建立PICC维护登记本,对每位置管患者做好全程跟踪和记录;并提供咨询电话及PICC健康教育处方。对未按时来院进行维护的患者及时电话联系,了解患者的带管情况,同时督促患者来院进行导管维护。

4.1.4 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做好自身的清洁卫生,勤洗澡,勤更衣,保持置管穿刺处干燥、无污染;嘱咐患者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定期检查血象,便于针对性处理。

4.2 提高穿刺技术,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正确维护导管。

4.2.1 提高PICC操作护士的穿刺技术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的重要手段,尽量保证一次性穿刺成功,不在同一血管反复进行穿刺,送管时动作轻柔,不可暴力和强行送管,以免引起血管内膜损伤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避免紧张而致送管困难。

4.2.2 加强专科护士导管维护的专业培训,在PICC带管期间强化导管维护中的无菌操作,做好局部皮肤消毒,建立最大无菌屏障,限制PICC维护时的人员走动,接触导管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肝素封管液定量配置限时使用,尽量使用无粉手套。药液配置时需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4.2.3 按标准化的操作程序正确维护导管,并按需换药。穿刺后24h 内换药1次,每周更换贴膜至少一次,如贴膜有潮湿,卷边,浮起及时更换;分隔膜连续或间隙输液时每周更换;熟练掌握正确的冲管和封管技术。

综上所述,只有了解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相关因素,才能做好相关的防治措施,降低其感染率。农村肿瘤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率高和多种因素有关,基层护理人员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加强专科护士置管及PICC维护的规范性培训,以及对农村患者特别的有效的健康教育,提高其PICC维护的依从性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美国CDC预防血管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指南.Clin Infect Dis.(2011) 52 (9): 1087-1099.

[2]李俊英,余春华,符琰. 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2009,25(6):1-3.

[3]范爱飞,李金华.化疗患者PICC相关感染高危因素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1,9(3):346-347.

[4]朱彦涛.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J].健康必读杂志,2013,1(1):133-134.

[5]徐丽丽,李丹,侯彩妍.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19):4043-4045.

[6]段秋玉,陈卓,赵慧.肿瘤患者PICC 导管相关性感染及防护的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3(3):153.

[7]张淑华.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7(19):313-314.

[8]高玲.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综合医学,2012,3(8):381-382.

[9]宋玲凤,季荣娟.农村肿瘤患者PICC带管出院后延续管理效果探讨[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3(6):507-508.

[10]刘远玲,潘玉琴,张秋蓉. 癌症患者PICC带管出院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8,15(10):80-81.


推荐访问:导管 相关性 肿瘤 对策 患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