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癌症只是一种慢性病

2022-10-23 12:30:03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点击:

早、中、晚有别。短线长期结合

临床上,癌症异常错综复杂,即便是同一种类型的癌症,也常常千差万别。对此的应对方略,我们强调应早期、中期、晚期有别,治疗的短线效果与长期利益兼顾。

早期,一般比较好应对。这些患者大多是在体检中偶而发现癌症的,若整体身体状态许可,应强调先以手术、放疗、化疗等有治疗适应症的措施为主。先求尽可能最大限度地杀灭癌细胞,消除可能的隐患。与此同时,可积极配合中医药零毒抑瘤,既能对这些创伤性治疗措施起到“减毒增效”之功,又尽可能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调整其免疫,同时积极防范癌症的复发与转移。

前者着重于短线效果,调整免疫和防范复发转移,则是着重于长期利益。

中晚期,情况就比较复杂了,需区别对待。

首先,中晚期,特别是晚期患者,若仅仅追求短线的杀死所有癌细胞,完全清除癌症,既不现实,又无可能,且代价巨大,每每得不偿失。因此,短线治疗的目标应定位为首先消解症状,改善或提高生存质量;同时尽可能控制癌症的进一步发展,能稳定下来就算上策,在稳定的同时癌症明显缩小或有所消失,便是上上策。即便暂时不能稳定,但发展趋势明显减缓,也是值得庆幸的。再加一把力,很可能就稳定住了。而长线所追求的,是进一步控制或减缓癌症的发展,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我们的经验,以中医药零毒抑瘤为主,如3~4月内发展变缓,5~6个月内癌症发展有所控制,后续的效果就会越来越好。中医药治疗肿瘤有一个鲜明的特点:长期控制肿瘤的疗效大大优于短期疗效。这可能是中医药对内环境、微环境的调整,以及诱导癌细胞分化,并诱导其凋亡大都是一个需要慢火细熬的功夫,3个月内发展变缓,就有可能6个月内稳定,1~2年后甚至逐步缩小、消失。当然,前提是坚持治疗,坚持医、药、知、心、食、体等的“组合拳”。

癌症治疗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越到中晚期,患者的求生欲望越强烈,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尝试各种治疗方法。

我们接触过大量这样的病人,我们尊重患者对生的渴求,但决不轻易“纵容”他们的治疗要求。因为,很多中晚期癌症患者在过度治疗之后,不仅没能延长生命,反而使剩下的日子过得十分痛苦。

更为沉重的是,为了挽救生命,有的患者家庭甚至整个家族倾家荡产,最终病人带着负罪感离去,给亲人留下生活的负担。治病是为了救人,如果患者的生活质量非但没有因“治病”得到有效的改善,反而恶化;生存期也没因“治病”得到延长。那么,病人又何苦为“治病”最后落得人财两空呢?

其实,癌症是一种慢性病,从发现起,治疗可能要花几年、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对疗效不好、可吃可不吃的药绝对不开。医生一动笔,患者就要花钱,癌症患者的钱要细水长流。我们对每一个病例都要从多角度全面评估病情,然后制定个体化、人性化综合治疗方案。用最少的钱治最大的病,用最简单的方法、最小的治疗痛苦代价获得最佳的整体治疗效果。即“求最大善果,求最小恶果”,这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总之,中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重点应该放在调动患者本身的积极因素,抑制肿瘤发展,改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上。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争取其良好康复。“带癌生存”的目标追求也属很有价值的选择。饮食起居同于常人,病情稳定,5年、10年长期生存,人瘤“和平共处”,甚至逐渐康复,未尝不是病人长期利益的最大化。

中医药:并未充分发挥响优势

人们总以为,中西药只能调补,或在肿瘤治疗中作为化、放疗的辅翼。其实,这一认识大错特错!在恶性肿瘤治疗当中,中医药自有众多优势,不过人们未充分加以利用,以至于其无法很好地发挥作用而已。

在过去30年中,基于上万例肿瘤患者治疗成败经验的理性分析和一定的实验研究,我们重新归纳与定位了中医学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与角色。在国家级大学教材《现代中医肿瘤学》中,以充分的证据提出:现代中医学至少在肿瘤防治中的四大方面可以发挥重要与主导作用,而不只是以往认为的作为西医药的一种配角或仅仅作姑:息性治疗方法。这四大方面包括:

1 肿瘤的防范 诸如各种癌前病变的纠治,可能存在的肿瘤演变,如肝炎三步曲的阻断、延缓老年肿瘤的发生等等。

2 手术、化放疗的辅翼 作为现代医学的主要手段,手术、化放疗在肿瘤治疗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它们均为双刃剑,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及缺陷。而合理地辅以中医药,既可减毒增效,又可保护正常免疫功能和白细胞,使之少受损伤。还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化疗药多药的耐药性,并进行化疗间或手术后的间隙期治疗,且可尽快修复手术化放疗的创伤。

3 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临床上约有半数以上肿瘤患者属于难治性的,这难治性体现在:①本即很难根治的癌瘤,或日:现代疗法不敏感的癌症,如胰腺癌、脑瘤等;②已转移或复发了的肿瘤;③老年肿瘤或身体不堪手术化放疗者;④迁延难愈或须较长期创伤性治疗的肿瘤,如卵巢癌、肝癌等。在这些难治性肿瘤的治疗中,中医药学或可作为主要手段,甚至唯一手段,或可作为不可或缺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

4 巩固期和康复期的防范转移复发 防范转移复发是治疗肿瘤成败与否的关键。对此,西医学几无良策,这恰恰是中医学的传统优势所在。如能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将大幅度提高肿瘤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质量。此外,中医治疗肿瘤讲究局部和整体治疗,讲究改善症状与辨证治疗相结合,这些有机整合,常可明显改善癌肿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

中医治疗癌症的临床优势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治疗方法多样化 辨证论治的法则和方药是中医肿瘤治疗的核心。加上体能锻炼、饮食调整等手段,对复杂多变和个体治疗反应差异较大的肿瘤临床特征是比较切合的。

2 临床经验丰富 中医治疗历经三千多年,服务于居世界繁衍之首的中华民族,积累下了极有参考价值的临床经验,常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3 疗效较确切 这主要是从整体调节角度和长期总体疗效而言的。

化放疗减毒增效有中医

上世纪70年代起,人们就注意到合理运用中医药可以有效地帮助化疗、放疗的增效减毒。所谓增效减毒,即增加其治疗效果,减轻、减少或缓解其毒副作用和反应。我们对此作过专门的比较研究,结果也明确地证明了这一点。

先以化疗为例,我们曾对两组化疗病人进行比较(详见《现代中医肿瘤学》),化疗方案和病种不限,随机取样。第一组324人,零毒抑瘤加中医药辨证治疗;第二组242人,单纯用化疗药。第一组化疗总次数2203次,平均每人化

疗6.81次;第二组1840次,平均每人7.43次。可能因为第一组疗效较好,故平均每人参数有减少(7.43/6.81)。减少化疗次数而结束了治疗,此即增效表现。

化疗最容易导致白细胞减少、呕吐和脱发,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门的比较研究。第一组化疗前平均白细胞值为4310,第二组平均4430,差异不大。第二组稍高于第一组。最后一次化疗前查血,第一组白细胞4205,第二组3810;最后一次化疗后三周查血,第一组白细胞4170,第二组3150。最后一次化疗前后第一组白细胞均明显高于第二组,表明零毒抑瘤制剂加辨证汤方能明显减轻化疗对白细胞的杀伤及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作用,有效保护白细胞。

由于白细胞太低,影响下一次化疗的进行,故许多人无奈地接受了注射升白剂治疗。第一组总共有17人,31人次接受了升白剂治疗,占总人数的5.24%,约1/20左右;而第二组有147人,363人次接受了升白剂治疗,占总人数的60.47%,即六成多的人只能用升白剂。很明显,差异很大。由于有效保护了白细胞,零毒抑瘤加辨证汤方,明显减少了对升白剂的运用。

化疗后白细胞恢复到正常所需时间也很能说明问题。比较表明:第一组平均16.9天恢复到4000上下;第二组需23.7天,要多6天多,表明骨髓受抑制要严重得多。

就呕吐比较,两组都出现了呕吐。第一组共有171人出现过呕吐,占总人数的约半数。其中,轻度呕吐(有想吐的感觉、胃口差,但3天即恢复)的有136人;中度呕吐(2~3天内影响进食,一周可恢复)的有32人;严重呕吐(3~7天难进食,一周难以恢复)的只有3人。相比之下,第二组有221人出现过呕吐,占总人数的9成以上;其中轻度呕吐43人,中度呕吐137人,重度呕吐37人。呕吐的严重程度大大甚于第一组。

就脱发而言,第一组有54人出现了脱发,占总人数的1/6;其中6成(34人)为轻度脱发,重度脱发的仅3人,不到总人数的1/100。第二组有121人出现脱发,即占总人数的一半有脱发;其中轻度占15%,比例不高;中度占73%,占1/3强;重度脱发的11人,约占总人数的5%,明显多于第一组。

综上所述,零毒抑瘤加汤方中的中医治疗,可以明确保护机体,减少化疗损伤;同时,增强化疗效果。

同样,我们观察了75例颈、项、颌、面(鼻、咽)、甲状腺部放疗患者,以了解零毒抑瘤及中药汤方配合放疗“减毒增效”的情况。结果如下:

口干咽燥改善情况:(1)3个月明显改善者,42例;(2)6个月明显改善者,14例;(3)9个月明显改善者,7例;(4)1年后无明显改善者,4例。总改善有效率:95%。

干咳的改善情况:其中有干咳症状的患者,43例;1年后明显改善者,35例。总改善有效率,81.4%。

我们知道,一般放疗后的副反应,特别是鼻咽干燥、口干、味觉丧失等,西医学通常认为无法改善。但事实表明,经过一定时期的中医药治疗,患者还是可以明显改善其症状,甚至完全消除这类副反应,但需要比较长的调整时间。

现在,人们又把中医药配合化疗增效减毒的研究聚焦在解决世界性难题,化疗药多次使用后的耐药性问题。这一问题常常是化疗治疗失败的根源,也是西医学全身综合治疗中经常陷入尴尬,以致肿瘤患者长期疗效陷入“瓶颈”无法提升的关键。人们,包括我们,早在临床中发现,有些患者化疗无效后,运用中医药治疗,特别是我们自己的经验——运用零毒抑瘤方法,4、5个月后,伴随着全身情况的明显改善,再次试用化疗药也常会获得较佳疗效,包括用已用过、有了耐药性的化疗药。其可能的机理就是中医药通过综合调整,部分消除了化疗药的耐药性。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现刚刚起步,其进一步的结果及具体机理,假以时日方能有所明确。然而,这现象本身却进一步表明了在肿瘤治疗中中医药的多重重要价值。


推荐访问:慢性病 癌症

猜你喜欢